初中化学知识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23 00:51:02

初中化学知识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总结篇1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磷(暗红色)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无色酚酞试液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含有铜离子)

13、浅绿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含有亚铁离子)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含有铁离子)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

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

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3、显中性的溶液:蒸馏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

三、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物质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二)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四、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

(一)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二)离子的检验

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初中化学知识总结篇2

【关键词】初中化学;高中化学;学习衔接

化学学科是一门精彩、丰富的学科,在初中阶段刚刚接触时,我们都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但是在进入高中之后,化学的学习难度骤然加深,很多同学难以适应这种转变出现了一种厌学心理,这对于教师的授课与我们的综合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

将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进行有机结合能够有效的激发出我们的学习兴趣,达到一种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下面就针对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学习衔接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学习差别

初中化学是具有浓厚的启蒙意义,是属于素质教育的范畴,从学习目标中可以得出,初中化学学习的学习主要是要帮助我们掌握简单的化学理论、化学用语、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概念、简单的计算方法、基本实验技能以及化学的在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应用,知识层次较为基础、简单。

高中化学则是更加深层次的学习,其知识具有理论性与系统性的特征,不仅要求我们了解相关的理论与现象,还要求我们连接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强调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很多同学在进入高中之后,感觉化学知识的难度陡然间增加,对于很多知识,我们是猝不及防的,为了学好高中化学,我们要努力的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别,开展联系性的学习。

二、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学习衔接方式方式

初中化学注重常识知识的介绍,未形成系统、完善的知识体系,其知识结构多为物质分类,每部分知识只介绍其中的某个部分,很少涉及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而高中化学知识则以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物质结构、化学平衡与反应速率为主。如果说,初中化学知识是一个“点”,那么高中化学知识就是一个“面”,“面”与“点”之间是一种休戚相关的联系,为了帮助更好的梳理相关的知识,我们组要将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进行有机的衔接,形成一个完善的知识脉络,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注重预习。初中化学属于典型的启蒙性学习,知识趣味性高,覆盖范围广,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而高中化学知识则具有明显的递进性。基于这一因素,在课堂学习中,我们就可以利用初中化学知识来导入高中化学知识,因此,我们必须要做好于此,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再我们现有的知识结构上教授新的知识,这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温习旧知识,还能够激发出我们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预习时,我们需要带着问题开展预习,看自己能不能通过教材的挖掘来找出正确的答案,这对于培养自己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化学――人类进步关键》这一课的预习中,我们就需要对初中阶段学过的知识进行思考和讨论,在培养我们民族自豪感的同时培养我们学习性知识的兴趣,在我们预习完成之后,教师再提出一些新旧知识联系的知识,这样就能够得到“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效果。

再如,在《物质分类与转化》这一课的学习中,在教授新知识时,我们可以先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在初中阶段中学过哪些物质呢,这些物质是如何分类的,分类的依据又是什么呢?”

此时,我们就可以对初中阶段学习过的化学物质进行思考与分类,此时,教师在根据我们的理解误区进行描述,再开展后续的学习就十分的容易了。

(二)开展初中与高中知识的比较学习。初中化学知识的概念与知识点多,高中化学知识虽然难度较大,但是大多是初中化学知识的延伸。但是,很多知识一旦增加了新的理论我们就看不出其中的关联了,因此,在学习到这些知识时,我们要耐心听取教师的讲解,自己查阅相关的资料,找出复杂知识与简单知识之间的联系性,在头脑中搭建起学习网络,利用这种网络来学习新的知识。

例如,高中化学中“物质的分类与转化”就与初中阶段的“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以及“定量认识化学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开展学习时,只要我们能够将这些知识点进行有机的联系,就能够唤起内心的记忆。

例如,在学习到“化学反应”的相关知识时,就可以先回顾初中阶段学习过的“氢气与水的化合反应”、“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知识,总结这些反应的特征,总结出不同反应的特征。这样,我们后续的学习就变得很容易了,这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于不同化学反应的理解,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牢固的掌握相关的知识,提升了我们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意性质与结构之间的衔接。在初中化学中,一般只介绍物质性质,很少有关于物质结构的知识,而高中阶段物质的结构则为学习的主干,从族为基础,逐渐推理出物质的变化规律与性质,再通过各类型的实验进行验证,从而得出最后的结论。在开展这类知识的学习时,我们就需要把握好性质与结构之间的衔接问题,从初中知识着手,逐渐引联系难度较高的知识,帮助我们实现知识的迁移与灵活应用,继而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这类知识时,我们可以多与同学进行讨论,由大家共同来分析不同物质的结构,找出其中的异同点,大家共同进行归纳总结,在总结完成后,请教师进行指导,完善知识学习效果。

三、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化学是化学殿堂的启蒙课程,虽然初中化学的深度较低,但是却是我们学习高中化学知识的阶梯,初中化学知识贴近生活,其中蕴含着很多趣味性的化学知识,只要将其与高中化学知识进行密切的结合就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因此,加强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学习衔接是十分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郭建华.人教版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新教科书内容的衔接性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05).

初中化学知识总结篇3

关键词:初高中;化学知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199-01

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往往不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那么教师应如何做才能使初高中的化学知识相衔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从初中的局部知识扩展到高中的全面把握和理解知识,调整好学生的学习心态和学习方法,适应高中的学习要求呢?我根据教学上的实践,谈谈自己在初、高中化学知识有效衔接的一些做法。

一、明确初高中化学教材及教学要求的差别

初中教材涉及到的基础知识,理论性不强,抽象程度不高,而高中教材与之相比,深广度明显加深,由描述向推理发展的特点日趋明显,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也有所提高,研究问题常常涉及到本质,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现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化学用语、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等,只要求学生“知其然”。而高中化学则要研究基本理论、物质结构及其变化规律,即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二、为什么要进行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复习

初高中知识衔接复习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初中化学强调定性分析,只要求学生记住现象或结论,而到高中则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这就需要教师一开始就给学生提一个醒,明确高中除了记住“是什么”外,还要求弄清“为什么”和“是多少”。初中化学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的、具体的、直观的自然现象或演示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而高中化学除了加强形象思维外,还通过抽象、理想化的模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这也需要给学生一个学前提醒。初中阶段记忆的知识多,很多同学的学习方法是死记硬背,欠独立思考能力,不会归纳、总结学过的知识点,养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力,理解后再记忆,并能将学过的知识灵活运用,能够温故知新、举一反三,深刻理解化学原理。所以利用复习时间向学生传授高中化学学习思想和学习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三、如何做好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复习

1、摸清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制定复习目标

教师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初中化学的学习成绩,摸清其初中化学学习情况,再结合高中化学的总体要求,制定符合本届学生实际的复习计划、复习重点、难点和要求达到的层次,以及重点辅导的学生名单。

2、改变衔接复习的模式,以练为主

复习时教师不要在黑板上列表归纳,口若悬河地总结, 应将准备复习的知识点融入到练习题中,选题时要参考近几年中考题或高中高考涉及的初中知识,特别是初中生易错或者“难解答”的问题,编出一份试题,由学生在第一节课进行练习,知识点是初中的知识,但出题的角度和方向却是新的,通过练习和讨论学生知道初中不少知识点高考仍考到,对复习初中知识的重要性自然明了,在以后的复习课中就会自觉地认真参与了。然后根据学生第一节课的解题实际情况,组织一套涉及初中各重点知识的复习题,以精选的习题为载体,将要复习到的初中各重要知识点进行全方位的、立体的复习,由学生在课堂上限时完成,我只是就解题方法进行指导和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评或点评。这样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才能充分发挥思维能力,使复习课做到事半功倍。

3、重视初、高中教材知识的衔接

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不做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做要求的内容,如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同素异形体、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的定义、出现有碳酸氢钠、碳酸氢钙却没有酸式盐的概念及性质;复习中需对初中某些知识加深、完善的, 如氧化还原反应,初中化学从得、失氧观点简单的介绍有关氧化还原反应,而高一化学则从化合价的升降,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即从本质上来介绍氧化还原及应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在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发展过程,这样概念范围将会扩大;又如结构理论方面的知识,初中化学只举例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给出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而高一化学则介绍了核外电子排布的三条规律,难度加深;再如反应物的量与可能的产物之间的关系;各种量的精度与实际要求的关系;多信息题中干扰信息与无用信息的识别;如何巧解巧算(包括十字交叉法、差量法、平均值法、极端假设法、守恒法、关系式法等等);化学实验设计,各知识点的综合运用等高中重要知识和能力的培养,都是从初中知识的延伸、扩展和完善。此时教师既要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又要适时引入高中化学的要求,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4、进行学法指导,大幅度提高化学成绩。

初中化学知识总结篇4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初中校;人文素养;现状;问题

一、城乡结合部初中生人文素养的现状

城乡结合部是指城市人口在50万以上的大中城市的城乡过渡地带。城市人口只有在50万以上的大中城市,才具有鲜明的城市文化特征。这种城乡过渡地带的人文素养既不同于城市,也不同于乡村,带有过渡性的色彩。

浦厂中学位于南京市的江北,隶属南京市浦口区,浦口区是南京市五大郊区之一。浦厂中学为了开展相关课题的研究,2010年对全校家长进行了有关文化程度的问卷调查,统计数据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家长占3.64%,初中文化程度占43.64%,高中文化程度占34.45%,专科文化程度占5%,本科文化程度占2.73%,未到场参与调查者占8.67%,标注不明的家长21人,占1.87%。与本市相比,南京市可查人口数据最近的年份是2005年,2005年全市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为22.93%,比浦厂中学低11.52个百分点;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达到18.9%,比浦厂中学高11.23个百分点[1]。与江苏全省相比,截至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省总人口7648万,小学文化程度人口2039万,占26.66%;初中文化程度人口2794万,占36.53%;高中文化程度人口1044万,占13.65%;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482万,占6.30%[2]。从数据对比来看,浦厂中学所在地高中以上人口比例明显高于全省,而小学文化程度人口比例远低于全省。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窥见过去城乡结合部人口受教育的现状。

父母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会影响到对子女的人文关爱。初中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转折期,缺乏家庭的人文关爱或受周边不良人文氛围的影响,将不利于他们人文素养的形成。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初中生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单亲家庭的学生比例较大。由于父母离异或父母双方忙于生计,这些学生大多被托付给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料,因隔代抚养,其抚养者不是年老体弱多病,就是文化程度很低甚至是文盲,根本无法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这些学生因受家庭环境影响,常常表现为:1.任性、倔强、自私、冷漠,忧郁多疑;讲狠斗恶,缺乏热情、爱心和同情心;逆反心理严重,常有违规、违纪现象。2.性格孤僻,不太与人交往,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他人,合作意识差、合作能力低。3.不注重文明、礼貌、卫生,缺乏上进心和良好的道德修养,集体荣誉感不强。4.学习成绩低,家庭作业完成较差,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和刻苦钻研精神。由此可见,对这些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二、对城乡结合部初中生强化人文素养教育的结果

浦厂中学通过一系列人文素养教育,学生的人文素养状况明显改观。为了说明问题,得出客观的结论,学校设计了一份针对学生人文素养状况的问卷调查。试卷的内容设置回避了初中教材的知识点,而是以小学课本中的知识点、社会生活基本常识和社会热点作为题目素材。这份问卷调查,在刚入校的初一年级和已经在校接受两年人文素养教育的初三两个年级进行。问卷设置了60道题,总分125分,主要考察学生四个方面的人文素养:人文知识(1-16题,共16题,总分34分)、心理健康(17-26题,共10题,总分40分)、道德品质(27-50题,共24题,总分40分)、法律知识(51-60题,共10题,总分11分)。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从调查结果来看,初一学生的人文素养数值为70.57,处于中等水平。从试卷的具体知识点来看,刚进校的初一学生文史知识储备不足,缺乏常识性知识,艺术知识和欣赏水平不够理想,文化底蕴较为浅薄,社会责任意识不强,法律意识较为淡泊。从在校已接受两年人文素养教育的初三年级来看,人文素养总得分率高于初一年级近19个百分点,各项得分率相对于初一年级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反映出人文素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学生的人文知识、道德品质水平较为理想;法律意识大幅提高,几近极值;心理健康水平虽提高幅度也很大,但在调查的几项内容中处于弱势,反映出学校在这发面的教育仍显不足。调查显示:初一学生不太了解什么是人文素养和人文书籍,部分学生表示愿意去阅读人文书籍、了解人文知识,但只是偶尔,他们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学习语数外课本知识方面,而对人文方面的课程没有真正投入精力去学习,以至于对文、史、艺术等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从初一学生的答卷来看,78.46%的学生不知道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更谈不上去阅读,一小部分学生只读过其中的一两本;65.36%的学生接触过乐器、书法和绘画,25.37%的学生完全没有学过;58.98%的学生不知道达芬奇的作品,不知道谁是“交响乐之父”;90.12%的学生获得的艺术知识,主要来源于报纸、杂志和电视媒体。从初三学生的答卷来看,大部分学生愿意并渴望了解人文知识,也开始重视人文社会方面的课程,并希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93.59%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人文知识获得主要来源于学校的人文社会课程、艺术课程和校本课程。

在道德品质考察中,初一学生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社会道德水平不高,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对社会的爱心不足。有57%的学生不愿意见义勇为,6%的学生不愿意帮助别人,大部分学生承认自己很少关心国家大事。初三学生在校接受两年的人文素养教育后,思想道德水平明显提高。如问卷中:“遇到路人受坏人欺负你会见义勇为、挺身而出吗?”初一学生回答“会”的仅为42.14%,回答“不会”的却占56.86%;而初三学生回答会的是70.35%,不会的是29.65%。再如问卷中:“在公共汽车上遇到老弱病残或带幼儿者时,你会主动让座吗?”初一学生回答“会”的为92.78%,初三为98.89%;初一学生回答“不会”的为7.22%,初三为1.11%。

三、调查形式和试卷内容设置存在的问题

笔者查阅了许多相关资料,但并未查找到同类的调查分析,所以缺乏横向比较。在无比较样本的情况下,只能根据自己的设想展开调查,这样的调查内容抛出后,肯定会引起行家诟病。

人文素养是在一个人身上体现出的诸多因素的集合体,包括一个人的知、言、行、思等方面,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定量考察难度很大。如果受制于此,则只能停留在定性描述上,不利于教育结果的考量。

调查方式仅采用卷面形式,也有其局限性,无法回避被调查者在思想品德方面出现的言行不一。因此,试卷设置的宽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完善,统计分析方式的精准度也有待进一步挖掘。

关于调查对象,本应该具有同一性,即同一调查对象在不同时段的调查结果所发生的变化。若按此思路,试卷的内容很难设置。如果在不同时段,采用同一内容的试卷,考查者由于已做过一遍,分值肯定会比第一次高,自然会出现失真的情况。如果修改了试卷内容,出现了新的变量,统计的结果也难服众。同一测试内容在初一和初三同时进行,看似不合理,实际测试的结果是真实的。因为测试的对象虽然是个体,但要挖掘的是个体背后的人文素养状况和社会人文素养环境,而这些在短时间内,在没有大的推动力的作用下,是很难有显著改变的。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知识总结篇5

关键词: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教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2-0145-01

经过问卷并调查统计,一个班只有6%的学生较爱学物理,其中女生不到2%,很爱学的就更少了。初中生进入高一以后普遍不会解题,要么就乱套公式,糊里糊涂地做题,头脑中缺乏清晰的思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较为复杂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善于判断和推理,不会联想,缺乏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在这一点上,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也是很大的。中学物理教学现状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那么对于如何适应高中物理学习对于每一位同学来说是重要的。

一、教材、课程结构

初中到高中的教材、课程结构一般为简单到复杂,标量到矢量,实体到抽象,定性到定量,直线到空间。

初中物理课程结构简单,内容少。很多知识可以通过记忆来完成。总的分为声音,光现象,物态变化,力和电及其能量。初中物理教学对许多物理问题都重在定性分析,即使进行定量计算,一般来说也是比较简单的;而高中物理教学,大部分物理问题不单是作定性分析,而且要求进行大量相当复杂的定量计算。学生对这种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不适应。高中物理比较深而且比较抽象,所讲授的这些内容的知识深度和广度都有所增加,各方面的要求与初中相比高了一些。

比如说速度,在初中不说方向,高中则为矢量。初中所学的速度就成了速率,这就需要对概念的辨析。初中的路程和高中的位移区别比较明显,但在速度公式中运用时就感觉难了。受力分析,二力平衡到多力平衡的问题过度。

二、学生方面

由于大部分优秀学生比一中,二中录取。其他兄弟学校选拔的尖子生寥寥无几。本校及农村中学学生基础能力不强,录取分数很低,连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都不具备。甚至有些降分录取。数学思想与解题能力差,不会思考不会分析。这些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另外很多农村独立初中未做实验,动手能力差,见到的太少,给问题的理解和过程的分析带来了障碍。

较长假期的放松和刚入学对高中学习环境的不熟悉,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心态,不少学生的不适应也是造成入学初期成绩下滑明显的主要原因。学生对学习心态和学习方法调整不及时 。

例如:高中物理中的矢量概念和运算对初中学生来说是非常生疏和困难的。建立这个概念,掌握其运算需要一个过程。如果再考虑到个别数学工具的应用和学生实际掌握的数学知识存在明显的差距这一事实。

通过调查统计有50%以上的学生基本应付差事,根本谈不上主动与自觉。甚至厌学。

三、教师方面

初中遇见的的是实实在在的物体与常见的自然现象,而高中则是物理模型与合理外推。由于针对性不同,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技能一下子还不能适应。我认为从以下几点出发解决:

(一)注重新旧知识的同化、过渡、衔接和顺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因此,要先了解学生在初中已掌握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就降低了高中物理学习的台阶。

(二)降低起点,分散难点,放慢起始教学进度。要精心备课,研究学生,挖掘教材,渗透考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熟悉初中生应有水平,并且根据学生学情分解教材,分解课时,使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掌握一定的内容,再根据实际掌握情况改变教学速度。这样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越来越多,教学效果逐渐得到好转。

(三)加强基础训练,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弥补数学知识的欠缺。

四、学习方法指导

(一)学习必须循序渐进。学习任何知识,必须注重基本训练,要一步一个脚印,由易到难,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切忌好高鹜远,前面的内容没有学懂,就急着去学习后面的知识;基本的习题没有做好,就一味去钻偏题、难题。这是十分有害的。

(二)学习必须勤于思考,持之以恒。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这就要求我们对解题中的每一步推导能说出正确的理由,每一步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然,马马虎虎。

初中化学知识总结篇6

复习初中知识的方法通常有:

1、集中复习法。高一化学课开始时,集中用若干课时复习化学中的重要“双基”内容与高中化学密切相关的知识内容以及高中化学不再重复的,但初中化学里又没有讲全讲透的知识。

2、穿插复习法。高中化学的许多内容与初中化学有着密切联系,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旧知识作“铺垫”去探索获取新的知识;同时把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以便使初高中化学知识得到合理衔接。

3、专题复习法。结合高一的化学内容,以专题形式复习整理已有的知识,使初高中化学中相关的知识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

--加强学法指导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有力保证。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除了智力因素外,学习方法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在起始阶段,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作为高一接轨教学的重要任务。

初中化学知识总结篇7

复习初中知识的方法通常有:

1、集中复习法。高一化学课开始时,集中用若干课时复习化学中的重要“双基”内容与高中化学密切相关的知识内容以及高中化学不再重复的,但初中化学里又没有讲全讲透的知识。

2、穿插复习法。高中化学的许多内容与初中化学有着密切联系,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旧知识作“铺垫”去探索获取新的知识;同时把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以便使初高中化学知识得到合理衔接。

3、专题复习法。结合高一的化学内容,以专题形式复习整理已有的知识,使初高中化学中相关的知识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

--加强学法指导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有力保证。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除了智力因素外,学习方法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在起始阶段,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作为高一接轨教学的重要任务。

初中化学知识总结篇8

关键词:数学;总复习;初中;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217-01

初中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主要课程,它是进一步学习工作的基础。因此,进行初三数学总复习,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素质,合格毕业,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改革人才奠定基础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要探讨的就是搞好初三数学总复习的一些体会。

1.明确总复习的目的

中考是总结性的检验,考试成绩也必然会促使我们认真地总结检查自己的教学工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因此,中考的需要是初三总复习的重要目的,但不是唯一的目的。在复习方面要从单纯面向升学的需要,转变为面向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通过初三数学总复习,要使学生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加深理解这些知识,进一步提高运用这些动知识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大面积地扎扎实实的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打下必要的基础。

2.在《课标》和《考试说明》的指导下开展复习工作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标准努力倡导的目标。也是我们总复习工作的出发点。2011年版的《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以及历年的《河北省文化课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中所确定的必学内容是要求所有学生都应当学习的,一定要教好学好,降低难度、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正是为了使学生掌握那些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使绝大多数同学能学得好,增强信心,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对学有余力的同学也要创造条件,指导他们进一步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数学才能,做到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因材施教。这一重要的教学指导思想,也是我们初三数学总复习必须遵循的方针。

3.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序地进行初三数学总复习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初三总复习时间短,内容多,要想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除教师钻研《课标》与《考试说明》,通晓教材,突出重点之外,还要调查研究、了解学生、明确难点,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复习。否则,课的起点高了,学生接受有困难,起点低了,讲得太容易了,学生听起来乏味厌烦,使复习课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因此,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复习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要了解学生对哪些知识是掌握提比较好的,哪些知识理解得不够深透,还有哪些知识是应当补缺的,哪些知识是普遍性的问题,哪些知识是个别性问题,充分估计学生的实际水平究竟如何。

4.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狠抓"四基"的落实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沟通数学知识与运算能力的桥梁。教师应在平时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从数学知识中提炼数学思想,注重运用数学思想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并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教材逐步渗透给学生:转化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方程的思想、函数的思想,要求学生理解待定系数法、消元法、降次法、配方法、换元法。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还应激发他们去总结带全局性的数学思想方法。

2011年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要使学生复习好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首先要使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对易混的概念抓住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同时要抓基本运算、抓基本数学方法和思维方法。基本概念、基本运算必须反复地练习,才能达到纯熟和巩固。凡属这方面的错误,必复习一段、练习一段、检查一段。务求落实"段段清",以掌握知识的本质为标准。当然还要注意因材施教,逐步深入。

初中化学知识总结篇9

论文关键词:化学 知识 衔接 重要性

论文摘要:由于高中化学学习使用的是课改实验教科书,若是初中毕业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好,与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知识要求差距较大,那么高中化学教学十分困难。教师必须做好化学新课程初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衔接,具体地应做好教材知识内容的衔接、学生学习方法的衔接、学生学习心理的衔接。

随着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推进,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成为教师关注和议论的热点。不少高中教师反映升入高中学习的使用课改实验教科书的初中毕业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好,与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知识要求差距较大,高中化学教学十分困难。高一学生也反映高一化学内容多、理解困难、习题难做,学习兴趣降低。本文结合笔者在教学中的实践,谈谈对在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化学教学有效衔接的一些思考。

一、对比初、高中化学教学及目的的差别

通过对比初、高中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及目的的阐述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化学用语、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具体总是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二、重视初、高中教材知识的衔接

(一)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不做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做要求的内容

1.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2.同素异形体

3.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结构

4.两性化合物及典型两性氧化物

此部分内容集中在高一年教材的第五章,在授该章内容时,应注意加以补充,以免学生出现知识的空白点。

(二)高一时需对初中某些知识加深、完善

1.氧化—还原反应。初中知识从得、失氧观点简单的介绍有关氧化—还原反应、高一年则从化合价、升降,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即从本质上来介绍氧化—还原及应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在高中化学氧化反应的概念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发展过程。

2.结构理论的初步知识

(1)初三只举例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高一年级介绍了核外电子排布的三条规律,给出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初三只列举有关“离子化合物”和“共和化合物”的简单例子,高一则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的概念结构特征和物理性质等。由上可知高一年级教材中对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较初中更为完善、更严密,也更兼顾科学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

3.有关化学计算内容及方法的承继

(1)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初中只要求掌握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解度三者之间的换算。但温度改变、溶解、结晶问题的计算是中学化学计算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类型,也是高考中常见的考点,在高一年级时要适当补充。

(2)“量差”法的应用。此法在中学基础计算中应用较广,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掌握该法,在高一年级要结合有关新课内容补充讲解并使学生逐步掌握。

4.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

初中已学过O2、H2、CO2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并分别介绍其反应方程式,使用仪器装置内容。高一年级要结合Cl2、HCl、SO2、NH3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从反应原理、反应装置、收集事项等四个方面对此加以归纳,并将之扩大为学习气体制法的一般方法。

三、加强学法指导是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学的有力保证

(一)开设学法指导课

即可以在上高中化学课伊始,结合讲解初高中化学的区别:如知识的总量增加,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增强,理论性知识的比重增大,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实验能力、计算能力、记忆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介绍学习高中化学应采用的正确方法:如重视实验,抓好课前的预习与课后的复习,及时进行各种知识技能的总结归纳,要用理解记忆法识记知识,等等。

(二)学法指导要与建立学习常规结合起来

学法指导的目的是使学生快速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要求,在“欲学”的基础上做到“会学”,进而达到“学会”。因此,学法指导应渗透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与优化主要的学习环节和建立学习常规相结合。

要从高一第一堂化学课起,就建立和坚持必要的学习常规,如课前做好预习,记好预习笔记,答好预习思考题;上课做听课笔记;课后做学习小结;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等等。

总之,初高中化学的教学衔接问题,化学启蒙教育向化学科学基础教育的过渡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搞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方法使高一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学习,为将来奠定坚实的化学学习基础。

【参考文献】

[1]高佩德,冯德琴.初中与高一化学教学衔接工作之我见[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1999,(3).

初中化学知识总结篇10

则不然。我们可以从身边初中生数学的成绩上看出,并非一味的、机械式的做题就能达到提高成绩、熟练技巧的目的,从初中生做题习

惯到数学解题思维都需要有效的方法。文章就是以初中数学有效解题为思路进行课题研究。

关键字 初中数学 解题方法 思维转换

一、引言

随着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初中生数学的考查从知识转向了能力,注重了对数学解题思维方法的考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解题思维、方法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灵魂与生命,是搭设知识与能力之间的桥梁。

华罗庚先生曾讲过:“不要只给学生看做好了的饭,更要让学生看做饭的过程,数学教学要设法使数学知识‘活’起来。”也就是说数学的教学不是表象性地堆砌知识积木的过程,而是实质性地用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把知识贯穿起来、使学生真正领会到数学知识的形成和深化发展的动态过程。

二、当前初中生数学解题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解题思想“过死”

解题思想“过死”的形成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来自于教材,我们从初中数学教材(不论是老教材还是新课改教材)中不难发现初中数学大多数知识点都是通过章节反映的,先有例题,让初中生对知识有个初步的记忆、理解,最后再习题中给出相应的题目,对知识进行巩固,但习题所用的知识点过于单一;二是来自学生的思维定势,在上述教材的“精心”安排下,初中生会产生一种思维定势,遇到这种的题就用这一种方法解,使得解题过程生搬硬套、思想硬化,没有自己的思想。

(二)解题思想“欠总结”

大多数初中生数学解题思路单一,不会总结经验,缺乏举一反三的学习习惯。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不十分健全,在学习上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但有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被动学习的态度,不善于总结做题的思路和经验。

他们很少会独立思考一些解题方法,大多只是模仿书上的例题和解题思路,也只是沿用老师教授的固定的思路或者相关参考书上已总结出来的经验,很少有学生总结自己的做题经验。大多数初中生做的题目虽然多,但没什么实际效果,因为做题的过程中,没有融入他们的独立思考,也就没有什么印象,做完之后过不了多久就忘了,自然就没有什么效果。

三、改善初中生数学有效解题思考

通过培养初中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总结解题经验,教师课内讲解要有针对性,强调数形结合、通过建模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来刺激初中生养成有效的解题思维。

(一)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总结解题经验

在开始学习初中数学时,同学们就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不会的题,不能放任不管,应该赶紧去问老师或者同学,这样会对这种类型的题或者这个知识点更有印象。而做错了的题,也应该仔细分析出错的原因并加以改正,最好是能准备一个错题本,将其抄录在上面,写好错解和正确解法,表明错误的原因,下次再看时就一目了然,这样的错误也就不会再犯了。

(二)数学教师课内讲解要有针对性

在课内讲解时,要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要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弄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对于规律,应当引导学生搞清它们的来源,分清它们的条件和结论,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以及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教师要给学生展示揭示错误、排除错误的手段,使学生会识别错误、改正错误。要通过课堂提问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对学生的错误回答,要分析其原因,进行针对性讲解,利用反面知识巩固正面知识。课堂练习是发现学生错误的另一条途径,出现问题,及时解决。总之,要通过课堂教学,不仅教会学生知识,而且要使学生学会识别对错,知错能改。

(三)强调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是“取长补短,相互为用”,是解决初中数学问题的最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是根据数学问题的题设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分析其数量关系,又揭示其几何意义。这样,数量关系获得几何解释,可以使问题变得直观易懂,使人易于洞察问题的本质;几何问题得到代数解释,可以使几何直觉、合情推理等转化为程序化操作的代数运算,实现化难为易的目的,并使人获得对问题的精确化、理性化的理解。从而使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巧妙地结合起来,利用这种结合,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应用其解决问题可使问题更形象直观。

(四)培养初中生通过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重视数学知识的应用,加强数学与实际的联系,是《新课标》强调的重点之一。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要重在分析,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结束语

要想学好初中数学,多做题是难免的,更要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维。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另外善于总结经验、运用数形结合、数学建模思想举一反三,才能有效的解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