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基础知识体会十篇

时间:2023-03-19 12:26:23

党的基础知识体会

党的基础知识体会篇1

关键词:高等院校 高知识群体 党员发展

“高知识群体”一词是党的十六大报告上第一次正式提出的,高知识群体的入党问题被写进十六大报告。从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到的“全面做好机关党建工作和学校、科研院所、文化团体等事业单位的党建工作”,到十七大报告的“提高发展党员质量,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再到十报告中提出的“提高发展党员质量,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优化党员队伍结构”,这些都说明了党中央一直以来对高校高知识群体的党员发展问题的重视,加强在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贯彻党管人才、“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意义重大。

为更好地探讨、培养和发展高校的高知识群体入党的途径,笔者牵头成立了专题研究团队,采取基础数据分析及问卷调查方式,对高校高知识群体党员及发展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数据分析及问卷调查在吉林大学开展。

一、基础数据

1.各类党员比例。教职工党员占党员总数的32.6%;学生党员占党员总数的46.4%;离退休党员占党员总数的15%;其他流动党员占党员总数的6%。

2.教工党员中各类人员比例。专任教师占教工党员总数的38%;专业技术人员占教工党员总数的31.6%;管理干部占教工党员总数的21.4%;工人占9%。

3.教工党员中各级职称党员比例。正高职党员占教工党员总数的13.5%;副高职党员占教工党员总数的19.5%;中级及以下党员占教工党员总数的67%。

4.专任教师中党员年龄分布比例。35岁以下党员占专任教师党员总数的35%;36-45岁之间的党员占专任教师党员总数的28.8%;46-55岁党员占专任教师党员总数的23.4%;56-59岁党员占专任教师党员总数的9.3%;60岁以上党员占专任教师党员总数的3%。

5.学生党员中学历分布比例。研究生党员占学生党员总数的60.8%;本科生及以下党员占学生党员总数的39.2%。

二、问卷调查

1.对已经入党的高知识群体党员做入党动机调查。调查显示,有66.5%的党员要求入党的原因是追求信仰;有13.3%的党员是因为工作需要;有7.6%的党员认为入党能增强工作的责任意识;有9.5%的党员是考虑有利于个人下一步发展;另有其他3.1%的党员认为无所谓,就是看大家入党自己也跟着入党了。

2.对没有入党的无党派人士做的调查。认为入党太麻烦、条条框框太多的占64.5%,认为参加党组织活动会影响自己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占31.3%,其他原因的占4.2%。

3.对各级党委的人才政策认同情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6.8%的人认为现阶段的人才政策符合中国的国情和改革发展的美好愿景,认同并坚决拥护;有16.4%的人认为基本满意,在个别方面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其余人认为说不清楚或对自己无所谓。

综上所述,高校高知识群体党员及党员发展有如下特征。从基础数据来看,一是高校中高知识群体党员比例偏低,特别是在教工中尤为明显;二是高知识群体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党员比例高。从调查问卷来看,高校高知识群体人员的入党积极性不高的占有很大比例,一方面是他们自身的原因,有的认为自己能搞好学术、培养好学生就是最大的贡献,入不入党无所谓,有的认为入党是年轻同志的事,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好意思入党;另一方面,从党务工作本身来看,可能存在少数基层党组织对高知识群体党员的发展工作不到位、方法单一、缺少主动性以及引导不够的原因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直接影响到高知识群体发展党员的工作成效。

参考文献:

[1]马磊,邹功江,那宇辉,古银华.浅谈新形式下高校高知识群体党建工作[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

[2]陆高峰,郭文献.高知识群体入党透视[J].廉政t望,2006(09).

党的基础知识体会篇2

近年来,镇雄县委紧紧围绕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这一目标,按照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要求,坚持发展党员公示制度,重视在各类经济社会组织和工作、生产一线发展党员,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从实际出发,坚持“四个三”措施,扎实做好农村党员发展工作,取得较好成绩。

落实领导责任,实施“三个一”工程。县、乡、村三级党组织都把发展农民入党作为发展党员工作的重中之重。县委专门召开会议进行研究,对发展农民入党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将其纳入党建考核体系,明确责任和奖惩。在发展农民入党工作中,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总支书记分别是本级党组织的第一责任人,全县35个乡镇、244个村(居)委会实施了发展农民党员的“三个一工程”,即每名乡镇党委委员及副科级党员领导干部负责联系1个村党支部,每名村党支部委员负责培训1名入党积极分子,每名正式党员负责启蒙1名进步青年,建立农村发展党员的责任体系。

强化培养措施,扎实抓好“三个教育”。一是抓好在校学生的入党启蒙教育。全县各乡镇中学,都把党的知识的启蒙教育纳入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完善了培养教育网络,以校党支部为主体的核心网,以校团委和党员教师为主体的功能网,以学生干部和广大共青团员为主体的基础网。通过政治课、历史课和团课等,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党的知识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好、共产党好、改革开放好的实践教育。二是对广大村民进行党的基础知识教育。利用“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素质教育工程’”的实施,通过党支部、村委会、共青团、妇女、民兵等组织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在乡镇党校开办优秀青年农民培训班,把教育覆盖到全体村民。对农村广大群众进行党的基础知识、市场经济知识、农村实用技术、民主与法制等方面的教育,提高了他们的政治觉悟,提高了文化素质,密切了党群关系,增强了党组织的吸引力。2000年以来,各乡镇党校办培训班215期,受教育对象9000余人。三是突出抓好重点对象教育。针对农村党员“两偏”、“五少”(“两偏”,即文化偏低、年龄偏大;“五少”,即生产一线党员少、少数民族党员少、妇女党员少、青年农民党员少、村组干部党员少)的状况,把35岁以下的青年农民作为重点教育对象,各村党组织指派专人与他们“结对子”,向他们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他们靠近党组织。村党支部委员主动与致富能手、专业大户交朋友,经常与他们谈心、交心,扎实开展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

注重实践锻炼,用好“三个载体”。一是以党群共富活动为载体,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锻炼。全县各村党支部在党群共富活动中,根据入党积极分子的特长,落实党群共富责任,提出“三位一体”的责任目标,即通过本身苦干实干,率先致富;协助村党支部和党员做好组织领导、技术指导、综合服务等工作;无私奉献,帮扶有困难的群众早日脱贫致富。二是以农村中心工作为载体,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实践锻炼。针对农村税费征收、计划生育等工作的开展,要求入党积极分子充分发挥在农村中心工作中的带头作用,带头实行计划生育、带头及时缴纳各种税费、带头推广科技措施等,促进了农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以村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为载体,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锻炼。为了给入党积极分子交任务、压担子,全县244个村(居)委会分别确定了1—2名入党积极分子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其组织领导能力,增强其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在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2000年以来已有352名入党积极分子走上了村组干部的岗位,工作比较出色,群众较为满意。

狠抓制度建设,严把“三个关口”。按照《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的要求,建立完善发展党员制度,严把党员队伍“三个口关”。一是建立档案管理制度,严把档案齐备关,即凡被党支部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或发展对象的,做到入党积极分子考察登记表、花名册及有关统计表齐备。二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严把责任追究关。即在发展党员中,出现违章规定的人和事,无论哪个环节、哪个人出问题,一经发现,严肃处理,追究责任。三是实行“六不发展”制度,严把入口关。即入党前没参加培训的不发展,入党积极分子没经过二年以上培养的不发展,党内外群众意见较大的不发展,入党动机不纯、态度不端正的不发展,党的基础知识不了解的不发展,不经公示的不发展。同时实行公示制度,对新发展的入党积极分子和准备转正的预备党员都要进行公示,不经公示的一律不予发展。2001年以来,全县共发展农民党员578名,其中,占乡镇发展党员总数的78.2%,35岁以下的青年农民党员475名,占发展农民党员总数的82.18%;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党员138名,占发展农民党员总数的23.9%;发展妇女党员96名,占发展农民党员总数的16.6%;少数民族党员44名,占发展农民党员总数的7.6%,有效地改变了农村党员年龄老化、党员队伍后继乏人的状况,扩大了党在农村的基础,提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了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发展...

党的基础知识体会篇3

关键词:高校党课;分级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7-0118-02

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必须落实到党员队伍的管理中去,要严格党员日常教育和管理。高校大学生党课教育是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最基础、最系统的培养教育方式,也是提升大学生党性修养的重要途径。早在2004年,高等教育司就指出:各高等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并创造条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努力向较高和更高要求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这为高校党课分级教学提供了政策依据。

一、目前高校党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学校的扩招使莘莘学子实现了上大学的梦想,但随之而来的是生源分布广,对党组织的认识水平参差不齐等新问题,使党课授课质量和效果面临严峻的挑战。

1.目前高校党课现状。高校党课教育侧重教师“教”的传统模式,实行的是“一锅端”、“齐步走”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说教、被动接受的状态。由于不同的学科搭配,人文社科类学生所了解的党的知识普遍比理工科学生丰富,但是党课的开展却是同样的起点,这不免造成了资源、时间的浪费,降低了听者的兴趣,使课程的开展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随着课改的不断发展问题日渐突出,效果日渐下降。文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有所不同,个人的兴趣爱好也有所不同。如何组织教学,提高学生的党课效率,使各层次的同学都得到应学的,这是需要破解的难题。

2.目前高校党课存在的问题。(1)不能做到因材施教。高校党课面向全校的积极分子或党员发展对象,而这些学生文科、理科、工科都有,背景层次不同,对党的理论知识接受程度不一致,所接受的课堂内容却是一致的,无法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效果,无法达到学生入党所要达到的“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分级达标”的改革指导思想。(2)不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在近期对本校的党课学习目的性、态度性的调查中,发现有56%的学生认为参加党课学习是希望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党的章程有所了解;21%的学生希望通过党课提升政治素养,提高政治觉悟;15%的学生希望通过党课得到励志教育,用党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不同思想政治层次的大学生对于政治素质提高的需求不同,过于要求统一和强调整齐的教学方式,很难让不同层次的大学生感到满意。(3)不利于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了限制,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同时,学生个体的差异、水平的差异影响着对课堂内容的消化吸收。若按照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级教学,既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各自需求,又能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二、分级教学的必要性

搞好党课教育培训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实施人才战略的需要,打造一支具有过硬的思想素质的党员队伍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在要求党员“要质量而不要数量”的思想下,培养教育出优秀的共产党员显得更加重要,而改革相对单一、陈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经迫在眉睫。因此,推行党课分级教学已成为顺应教育改革发展潮流的选择。

分级选修是把对党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不同的学生分为一级、二级,进行分别授课。作为党课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这种模式一是有利于学生在不同起点分别进步,能够更好地提高自己对党课的学习能力;二是有利于满足大学生对党的知识掌握的不同需求,提高大学生的党性修养,激发学习党课的兴趣;三是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更好地提高大学生党员应该具备的过硬的理论基础,展现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

三、党课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构建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J・布鲁纳认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习的基本结构。也就是说:通过定义、原理、法则的形势,重新组织教材,使每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归结为基本概念。布鲁纳感到,如果能明确基本结构,并进行适当的组织,任何发展阶段的学习均能理解复杂的概念。、党史、基本理论、专题讲座、专家精讲,是党课中的基本要素,基于这些要素,按照复杂程度不断增长的顺序,形成课程设置的中心线,以实现理想中的教学模式的构建。

1.分专业、分层次的教学模式构建。分专业,就是考虑学生所在专业和系别的特征,以及他们平时对思想政治理论的了解机会来分。例如,文史类专业比理工科类专业了解思想政治理论机会更多,并且一部分文史类专业已经开设了相关专业课,如果实施“齐步走”教学,则难以让文史类学生满意。分层次,就是通过调查和筛选,将同一专业的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素养上分层,思想觉悟高和理论知识扎实的,多开展理论实践与创新教育,思想觉悟相对较差和理论知识相对薄弱者,借助多媒体和影视资料,一方面提起他们的兴趣,另外一方面通过感官刺激来加深这类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印象。

2.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设定。党课教育培训可在课程设置上采取分层级、分阶段的方式来设置相应的课程。第一阶段是、党史等党的基本知识的普及阶段,占用32学时左右,这一阶段主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党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对党产生热爱、崇敬之情。第二阶段是党的基本理论,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所取得的最新成果,这一阶段的课程在充分分析学科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专业开设不同课程。开设党的基本理论和专题讲座选修课程,如实现“中国梦”的路径、红史,允许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模块。第三阶段为专业党课教学,在分析专业需求与社会需求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专业,开设与专业技能相关的选修课程。如法律、社会劳动保障等专业等人文社科专业的学生开设专题讲座、专家精讲,以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大学生在辅导员的带领下,认知本专业和本专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制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选择不同类型的选修课来辅助个人专业发展,这样一方面能普及党的基本知识,另外一方面,对于学生开展个性化职业发展有重要意义。例如,对于文史类学生,可选择领导人的相关文选和诗词作品,学习他们行文结构和文学素养,而理工科学生,则可选择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理论―实践―理论”、“自然科学与社会哲学的关系”,有助于理工科学生通过科学的方式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3.分层教学模式实施步骤。学生对党课分层教学了解不多,在实施分层教学之前必须要让学生对分层教学有正确和全面地了解。(1)新生教育。学校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往往很重要,大部分高中生经历过高中教育后,对于高中教育当中的“快慢班”持有不同的态度,“不公平”的烙印始终都在。因此,在推广党课分级教学方面,要打破学生顾虑与猜疑。高校政治辅导员要吃透分级教育的目的与实施方式,通过对学生介绍分级教育的方式方法,让学生能够接受分级教育,并且努力达标进而“晋级”。另外,还应当采取多样的方式来宣传党课分级教育,公开透明地进行分级筛选和分级教育管理活动,还可以通过“榜样”现身说课,让学生更加有积极性和主动性。(2)科学合理分层。科学、合理的分层是分层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做好分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为了使分层教学能够顺利进行,新生入学后可通过测试,将水平接近的学生划分在同一层次,为实施分层教学奠定基础。同时,也不要忽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如果分层缺乏足够的说服力,而学生被动地接受分层,往往会对教学效果产生相反作用。因此要依据学生成绩,又要尊重学生意愿,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实现科学合理的分层。(3)课程设置分层。依据学生对党的理论知识的需求,课程设置上也可以通过分层来完成。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可以根据学生对未来的规划,设置多层次的课程体系,以不同的体系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这样无论处于何种水平的学生经过四年的努力,都能满足进入社会后对专业知识需求。通识平台――普及党的基本知识;学科平台――因学科、个人需求进行提升模块选择;专业平台――依后续发展需求进行选择;实践创新平台――以大学生党员实践教育基地为依托,渗透到以上三个平台中进行实践教育。(4)教学课时分层。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主张只给以适当的材料和教学,以及足够的学习时间,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掌握的程度,而造成学生学习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有效学习时间的差异,要使相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达到相同的程度,课程安排应遵从于学生及教学内容。在课程安排上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加大学科平台课程的课时,必要时可以增设“前置补偿”内容,为后面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夯实基础之后逐步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对于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压缩基础课程的学时,适当增加拓展性强或科研广度宽的课程的学时,使其掌握更多更广泛的知识,同时又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满足学生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愿望。

党的基础知识体会篇4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部,辽宁抚顺,113001)

[摘要]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我国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自主学习型党组织构建研究,是把党中央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总体目标转化为高校党组织发展建设的具体规划。自主学习相比较传统学习方式更符合信息时代要求,它将学习的基础自立性、学习的灵魂自为性和学习的关键自律性融为一体。自主学习型党组织源于学习型党组织却又高于学习型党组织,为构建自主学习型党组织,依据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一方面通过转变党员学习主体的学习理念,形成内驱力,另一方面高校党组织通过完善保障机制,形成外推力,最终全面推进和深化高校自主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

[

关键词] 高校党建;自主学习型党组织;自立性;自为性;自律性;主体

[中图分类号] D26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5)01-0145-03

[收稿日期] 2014-11-24;[修回日期] 2014-12-16

[基金项目] 2014年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项目“自主学习型党组织构建研究”(2014DJ004)

[作者简介] 孟祥瑞(1979-),男,辽宁辽阳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侯丽萍(1979-),女,辽宁抚顺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填鸭”式教育相对应的现代学习方式,它最突出的特点是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独立的思考和探索来实现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型党组织源于学习型党组织却又高于学习型党组织,高等院校自主学习型党组织的构建,为我国党建研究工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为其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供了范例。究其根源,它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政治保障,也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必然要求。

一、高校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建设规划欠缺

培养党员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现代社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在科技快速发展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一名中共党员仅靠偶尔在党组织活动中学到的知识远远不够,每名党员都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终身学习能力应成为一名党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未来以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能否立于不败之地,是否具有发展潜力,是否依然具有在信息时代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本领,都与我们的党员同志是否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1]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院校的性质特点决定了高校要把提高教育科研水平、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高校容易因此而忽视建立自主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性,缺乏对二者互补性的认识。因而不能很好地根据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把党中央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总体目标转化为学校党组织发展建设的具体规划。

(二)学习内容缺乏吸引力

部分高校党组织在规划学习方案和学习目标时,脱离本校党员的思想实际情况,提出过高的预定目标。如有的高校进行党员培训时,让学员学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毛泽东选集》等等这样的大部头著作,这对于在校非文科专业师生无疑是个艰巨的挑战。还有部分高校党组织部门在下达学习任务时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不能结合国内外重点及热点新闻,不能调动党员学习党的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些因素都制约了学习型党组织的构建成效。

(三)自主学习意识薄弱

在部分党员尤其是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中存在“忙”“满”“利”的思想问题。有些党员没有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意识,一提起学习就会抱怨工作多、任务重,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学习研究,这是一种把学习与工作对立的错误思想。有些高校中的党员觉得自己学历高、资历深、知识广,凭借已有的知识就能胜任现在的岗位,这是一种骄傲自满思想。有些党员把学习看作提升职务的阶梯,以“拿学位”“拿证书”为目的,这是一种急功近利思想。这些错误思想的存在严重影响到了自主学习型党组织的构建。

(四)缺少系统的组织领导和制度保障

现有的学习型党组织保障机制不够健全,对外在推动力依靠过多,往往会出现主动性差、缺少前进动力等问题。第一,在学习型党组织推进过程中难以形成“合力”。实际情况往往是党的组织和宣传部门独木难支,其他部门单位缺乏统一行动。第二,财力和物力保障有所欠缺。相关领导对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视不足,为建设提供的相关配套支持不够,也是制约学习型党组织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三,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缺少有效的评价机制和制度保障。部分高校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过程中,事先没有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学习计划、目标、任务,事中缺少竞争激励和监督约束机制,学习完全依靠党员自觉行为。结果导致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与学坏一个样,使得部分高校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存在形式主义现象。

二、自主学习型党组织本质上契合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思想

自主学习型党组织是要促使党员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进而充分把握国内外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增强党员干部驾驭复杂政治局面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党员的政治鉴别力和工作敏锐性。

(一)自立性是构建自主学习型党组织的基础

学习具有不可替代性的特点,是每个主体自己的选择。个体成长的环境不同会造成认知系统差异,即使面对相同的事物也会产生不同的认知。在辨别不同认知的过程中,每个学习主体都有自我独立欲望,这是学习主体的学习潜能和能力,它会推动自我学习不断进步。可见,自立性是构建自主学习型党组织的基础和前提,是自主学习型党组织成员的内在本质特性。它不仅时常地表现在党员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而且贯穿于党员学习生活的全过程。

(二)自为性贯穿于构建自主学习型党组织的始终

党员主体要把学习纳入自己的日常工作学习当中,使学习成为日常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习自为性是党员主体独立性的表现,它包含着党员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选择、建构和创新四个环节。

(1)学习探索常常始于好奇,对未知事物的好奇是人类的天性。好奇本身既是学习,又是推动学习的动力。党员的学习探索就是主体基于好奇所触发的。“学习兴趣作为一种动机成分对自主学习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学生对某一门功课的学习兴趣越浓厚,其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就越强。显然,如果学生在上述诸方面表现出消极的态度,也不可能做到自主学习”[2]。党员主体对事物的求知、索知的过程,也是起始于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由此引发党员对事物的认识。当然这里的学习内容既包含人们能够直接接触到的事物、事件,也包括在人类历史上总结出的书本知识。

(2)学习选择是指党员在探索学习过程中对各种知识的关注度。学习是选择性的学习,因而面对庞大的信息和知识必然有所甄别。学习选择的目的,就是从收集到的处于无序状态的知识和信息中甄别出对学习主体有趣、有用的信息,剔除无用和干扰信息。这是自为学习的重要环节。

(3)建构知识结构是指党员学习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升华知识体系的过程。这一环节是将学习选择中所关注的新信息、新知识,作为学习的对象重新整合。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复杂长期的过程,期间需要注意做到专博相济、层次搭配、比例适度、动态调节。每一名党员学习主体都要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为头脑中整理选择新信息和新知识的基础,进而整合、同化、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因此,建构知识结构既是对新信息、新知识的同化,同时又包含了对原有经验和知识的整合,促使党员学习主体知识结构不断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这是江泽民总结各国政党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得出的科学结论。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创新绝不是无本之木、空中楼阁。基础知识和基础研究是创新活动中最根本的、最原始的要素。因此,每个学习主体都不能忽视了基础知识和基础研究,更不能只注重基础研究而忽略了创新。

总之,不论是学习的探索,学习的选择,还是知识结构的建构与创新,都是自主学习自为性的重要特征体现,也是党员主体获取知识的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说,党员自主学习的自为性,本质上就是学习主体知识体系的自我产生、成长、发展的涅槃过程。

(三)自律性是构建自主学习型党组织的关键

党员学习主体的自律性是指自我的约束性或规范性。由于工作与生活事务的忙碌常常影响人们的学习,所以需要学习主体制定出事务的优先顺序,然后依照顺序去完成。如果一个人仅依照个人的兴致和时间做事,很难取得成功,更不要说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作为效仿的榜样。所以自律不同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应使自律渗透于学习主体的日常工作生活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党员学习主体培养自律习惯的有效方式是为自己制定详实而可行的学习计划,然后通过实际的学习过程检验,对学习计划进行反思。总结学习计划的合理优点,同时对不符合实际的计划进行修正、调节。期间或过程中不依赖他人管理和调节,而是完全自我主动的调控学习生活的状态。从根本上讲,自律性是自主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关键所在。

三、构建自主学习型党组织的基本策略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构建自主学习型党组织亦是如此。

(一)转变学习理念,形成内驱力

首先,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向党员自主学习的转变。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应试教育。自主学习型党组织是要构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素质教育,让党员学习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高校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核心就是鼓励师生党员自我超越,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3]。党员学习主体要正确认识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学习特点,学会正确地运用各种新媒体进行学习。借用苏格拉底的名言“Know yourself”(认识你自己),在学习方面我们同样要正确地了解自己,明确自己在学习上的优点和不足,有意识地培养并锻炼自己。不断调整学习计划和目标,优化学习方法,并尽可能地做到客观准确地评价自己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及能力,同时包含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意志性格等特质。从而做到扬长避短,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律,不断提高学习的内驱力。

其次,由任务式学习向引导式学习转变。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导师,培养党员从有趣到兴趣再到志趣是构建学习型党组织的关键。好奇心是学习兴趣的源泉,不是孩子所独有,每个成年人也会有好奇心。学习主体对自己认为是新鲜的,值得探索的事物,不要忽视和轻易否定,而应该学会用孩子的眼光去观察,去提问并讨论,最终得出自己的结论。由此为党员学习主体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主体更容易获得灵感和启迪,从而养成自主学习、探索新知的习惯。“在大学生党员中,针对那些思维活跃、积极参与践行党组织活动的个体要采取适当形式奖励与激励,或是口头表扬,或是推荐其评奖评优”[4]。

第三,由自发随意性学习向自觉计划性学习转变。

学习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要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计划首先要明确自己为什么要学习,或者说自己的学习目标是什么。这个目标不是宏图大志,而应是一个需要通过奋发努力并且能够实现的学习目标。虽然是学习计划,但应避免一味强调学习,计划要兼顾休息,做到劳逸结合。学习计划要抓住重点,对学习内容的重点和自身的弱项多做关注。计划要结合自己的工作生活状况的实际制定,切勿远、大、空。同时计划又不能太过于教条,要预留出机动时间,增加计划完成的可行性。

(二)完善保障机制,形成外推力

第一,组织制度的保障。

我国高校现行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主要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因此在高校构建自主学习型党组织过程中离不开学校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支持和积极配合。在组织上,“党委行政主要领导要把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真正当成一件大事、一件实事来抓,切实提高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学习机制优化的认识高度和重视程度”[5]。在制度上,高校要建立起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学习、培训、监督和奖惩制度,系统地推进高校组织学习型党组织的构建进程。

第二,数字化学习环境保障。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网络和信息走进人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并引发了社会诸多领域的深刻变革。在构建自主学习型党组织过程中,每个党员学习主体也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学会使用多媒体学习、个性化学习、远程教育学习等新型学习模式,而这些学习形式的完善过程要依靠先进的数字化环境作为支撑。因此,建设自主学习型党组织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DB/OL]. http://news.xinhuanet.com/ politics/2009-09/27/content_12118429.htm,2009-09-27/ 2014-9-9.

[2] 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78-87.

[3] 熊小伟.新形势下高校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认识与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8):31-32.

[4] 齐昆,赵宏博.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7):144-145.

党的基础知识体会篇5

(一)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工作

4月初至6月底,党校积极认真地组织了第九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共培训学员4732名(其硕士357人,教职工26人)。

本期培训中,我们注重加强了以下几项工作:

1.实行民族生单考制度。考虑到民族学生由于汉语掌握程度不尽相同可能影响笔试效果,为保证在民族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力度不减,在考核中,除更加注重衡量民族学生培训期间接受党性锻炼的效果外,在结业考试中对民族学生还试行单设考场、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的笔试制度。

2.进一步规范结业考试的组织工作。为使结业考试更客观地反映培训班的整体教学质量,在考试前,组织各分校开展考前动员,严肃考风考纪,对抽调的200余名监考教师和考务人员进行考前培训;在考试期间,组织各分校负责人成立巡考组,抽调相关部门和各基层党委的部分负责人组成督导组,形成了监考、巡考、督导协同工作、紧密配合的考场纪律和考场秩序维护机制。

3.选点开设诚信考场。为了加强党校优良学风建设,在自愿申请的基础上,党校将葡萄酒学院分校学员所在的2个考场列为诚信考场,实行全程免监考,展现了党校学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展示了党校教育的育人成果,达到了预期目的。

(二)新生党的基本知识培训

随着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规模的逐年扩大,对如何保证培训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党校经过校内外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在总结2006年新生入党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在新生中正式开设了党的基本知识培训班,与已经开设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和预备党员培训班共同构建了我校“以两级党校为基础的党员发展前后三级递进式教育培训体系”。 中国教育查字典语文网

党的基本知识培训班在学院(系)党委(党总支)的领导下,由党校各分校独立组织实施。通过课堂授课、电化教学、自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使4700余名学员认识了党、了解了党,激发了政治热情,明确了努力方向,坚定了以实际行动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的决心。

(三)支部工作实务培训

为了进一步提高基层党支部的工作水平,促进基层党支部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与林学院党委共同举办了党校第三期党支部工作实务培训班,结合支部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以及党的十七大精神对32名基层党务干部进行了系统培训。培训班采取听专题报告、自学、分组讨论等教学形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我校党务干部培训工作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二、师资队伍建设

(一)组建了党校兼职教师队伍

党校教育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队伍的合理构成。3月份,党校在全校范围内通过自愿报名、单位推荐、组织遴选等程序,选聘了包括领导干部、政治理论课教师、有理论基础的党政干部、离退休同志和学生政治辅导员在内的74名兼职教师,组建了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为提高党校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举行了党校教师集体备课会

党的基础知识体会篇6

时间,确实是个琢磨不透的东西:如果不是因为事件,如果不是因为记录,昨天、今天和明天也许根本不会有什么不同;然而又有哲人说:“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时间确确实实是存在的,而且是永不停止的。不仅是时间,世间万物大都以看得见或者看不见的姿态发展变化着。比如,中国***的性质;比如,保持党的先锋性;比如,党的阶级基础等等。

我也是到上最后一节党课的时候才意识到那一节课已经是倒数第二节了,倒数第二节党课,我们学习“中国***的性质”。党的十七大通过的《中国***章程》,对党的性质表述为:“中国***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不难发现党的先锋性质被放到了最开始的位置,保持***先锋性质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那么我想你一定要追问“怎样保持中国***的先锋性质呢?”若是从前,我可能会说“请百度”,不过现在,在系统学过了党的性质的课程之后,我想我能给出一点想法。

首先,要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我们知道,政党都是建立在一定阶级基础之上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也不例外。工人阶级是***的积极基础,自然而然,中国的工人阶级就是中国***的阶级基础。列宁说过:“党是阶级的先进觉悟阶层,是阶层的先锋队。”中国***由中国工人阶级中具有****觉悟的先进分子组成,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因此,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是保持党的先锋性的首要条件。为此,我们一方面要坚持工人阶级的基础地位不动摇,另一方面又要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看问题,与时俱进地理解“工人阶级”这个概念。以前我总是幼稚地认为工人阶级就是那些在国有企业工厂里上班的人们,想来着实可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终于清楚工人阶级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群体,而是一个与时俱进的阶级。进城的农民工,私营企业的打工仔,建筑公司的工程师……诸如此类的新兴工人力量也日益成为工人阶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要增强工人阶级的素质,使广大工人阶级日益成为有文化、有知识、有技术、懂科学的高素质阶层。只有这样,工人阶级才能在科技日新月异,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时代始终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

党的基础知识体会篇7

——市级机关工委及时贯彻全市组织工作会议精神

机关工委立即在市级机关各级党组织中全面贯彻落实会议精神。通过学习,市级机关各级党组织感到今年的组织工作目标明、思路新、措施实,广大机关党员干部感到精神振奋,信心倍增。特别是罗一民书记重要讲话中关于新时期机关党的工作要有新作为的要求,为机关党的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市级机关作为全市决策和领导的中枢,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全市组织工作会议一结束。为此,机关工委在对机关党的建设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夯实基础强素质,提升能力促腾飞”总体贯彻要求,具体讲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好会议精神。

一是以加强机关处室作风建设为着眼点,深层次推进争创全省最佳办事环境活动。

切实加强机关党的建设,新的一年将继续围绕争全省最佳办事环境。通过机关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进一步发挥,把加强机关基层党的建设、机关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着眼深层次的问题,着眼不能够解决的问题,提出新课题、探索新思路。大力组织学习培训,教育和引导处(科)室干部牢固树立中心意识、大局意识、开拓意识、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全面提高执行力,各项工作力求以最短的时间、最小的成本、最高的质量,争取最大的效益;组织相关处室从品牌名称、品牌文化、品牌形象、服务标准、服务软件、管理体系和保障制度等方面入手,进行服务品牌的设计提炼、强势宣传、实施推广;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全程跟踪监察履行工作职能情况,对容易发生腐败问题的岗位加大预防监察力度。市级机关组织开展争创先进处(科)室活动。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处(科)室建设工作,机关党组织要全程参与拟定建设计划,精心组织实施,务求取得实效。

二是以实施机关党建目标管理为着力点,高标准推进“四强”工程。

总结先进性教育成功经验、构建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市级机关工委将以推进“四强”工程要求为指导。进一步充实目标管理内容、完善目标管理机制、提高目标管理水平,不断增强机关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和细化《机关党建目标管理细则》着重从提高两个能力(提高党组织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达到四个好(好班子、好队伍、好机制、好形象)等方面强化考核,创新包括“”内的各项党建活动,切实提高党建工作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经常从定性和定量等方面分析《党建目标管理细则》落实情况,定期开展对照讲评,使之成为市级机关推进“四强”工程的有力抓手和有效载体。

三是以创新学习型机关建设为动力源,全方位提升机关党员干部服务跨越发展促进全面腾飞的能力和水平。

突出学习这一重点,进一步明确学习要求。机关工委拟制订《市级机关创建学习型机关五年规划》大力倡导并牢固确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现代化学习理念。突出服务跨越发展促进全面腾飞这一主题,紧扣部门工作和岗位要求抓好学习。进一步探索运作方式。机关各级党组织根据部门职责和队伍建设的需要,研究并确定提出创建学习型机关的新目标,形成符合工作特点、体现机关特色的新思路。通过加强干部培训和学历教育,举办知识讲座、成立读书小组、组织学习论坛、开办网上学校等多种形式,搭建团队学习、交流共享、知识应用的平台,不断提高机关整体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倡导把知识优势最大限度地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创新能力。要根据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五大能力”来规划学习内容,列出各个岗位所需要的政治理论、专业技能、法律法规等知识,提高学习的针对性、适应性和有效性。通过学习促进工作创新。大力推广“行为学习法”组织党员干部职工以解决工作问题为中心,以本职岗位为平台,将学习、实践、研究三者紧密结合,学习本领域最前沿的理论和专业知识,结合实际进行知识创新,全方位提升机关党员干部服务跨越发展促进全面腾飞的能力和水平。

党的基础知识体会篇8

多次强调,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各级都要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强化固本强基的思想,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努力把每个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就是要旗帜鲜明地把各级党委注意力引导到抓基层打基础上来,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抓基层打基础上来,大抓基层、抓好基层,固本培元、夯实基础,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从严管党治党必须大抓基层。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执政环境越复杂,我们就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越要从严治党,做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基层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目前看,基层党组织整体状况是好的,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有的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甚至软弱涣散;一些党员党性意识淡化,组织纪律性不强,发挥作用不明显;有的党组织党内生活中的形式主义、自由主义、好人主义有所滋长。这些问题不认真加以解决,必然影响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历史经验证明,基层基础工作须臾不可忽视,须臾不能放松,只有把从严管党治党贯彻落实到抓基层打基础工作中去,贯彻落实到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中去,贯彻落实到党内组织生活中去,才能使我们党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有战斗力。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大抓基层。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改革越是向纵深发展,越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从现实情况看,改革发展稳定大量任务在基层,推动党和国家各项政策落实的责任主体在基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也在基层。基层基础工作出了问题,必然影响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影响深化改革的成效。必须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适应经济基础、体制环境、社会条件的新变化,适应产业布局、行业分工、党员流向的新变化,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创新党组织设置。推动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引导基层党组织团结带领群众投身改革、参与改革,深入做好思想引导、解疑释惑、化解矛盾工作,集聚正能量、消解负能量,把党的政治、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服务优势,抓好改革各项任务落实,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积极贡献。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大抓基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救济救助机制,等等,这些都与基层党组织有着密切关系。基层党组织要在基层治理中有所作为,教育引导基层广大党员干部增强法治观念,正确处理党组织与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的关系,提高依法办事能力,通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各项任务和举措落实到基层。

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必须大抓基层。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基层的“神经末梢”,是党执政大厦的根基。如果不把基层组织建设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会被历史淘汰。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群众对美好生活日益向往、对利益诉求日趋强烈、对服务需求日渐迫切,需要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提高服务能力,拓宽服务渠道,打造各具特色的服务平台,探索因地制宜的工作载体,切实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强化执政意识、政治意识、忧患意识,下大力气抓好基层党建工作,进一步在薄弱环节和新兴领域健全组织扩大覆盖,不断巩固党的组织基础;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把高知识群体、新社会阶层的广大人员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

基层党建,责任重大。基层党组织是党整个体系的组织支撑,是党落实任务的工作支撑,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支撑,是党应对风险考验的战斗力支撑。因此,各级各地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要把本职工作,把组织交给的任务,要把它当成事业,当作乐趣,真心实意去对待。唯有有带着责任,才会知道工作就是要解决问题,要关心温暖党员。要时刻不忘自己的职责,自己的身份,要拥有默默无闻、踏踏实实干工作的高尚风格,要具有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工作心境。

党的基础知识体会篇9

论文摘 要:深入分析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载体的现状,探索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栽体创新的对策,增强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的实效性,进一步深化大学生对党的理论认同、思想认同和感情认同,是社会主义高校教育目标的根本要求。

将党的基本知识贯穿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始终,从根本上帮助广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共产主义道德和理想信念,是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的基本要求。随着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变化以及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研究和创新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载体,增强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的实效性,进一步深化大学生对党的理论认同、思想认同和感情认同。是社会主义高校教育目标的根本要求。

一、几个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载体。载体通常是指能贮存,携带其它物体的事物。最初在化学反应中有比较明确的表述,是指为了使某种化学反应更充分。让反应物质通过某种特殊物质携带进入反应之中。但这类特殊物质本身不参加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变化,这种物质就称为载体。载体的作用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贮存和携带其它的事物;二是促进其它事物之间的反应。

(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承载、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

(三)教学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要发生相互作用,教要有学的回应,否则就没有效果,不能称其为成功。教学载体是贮存、携带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教师针对一定的教学目标,在相应的教学策略指导下为传递教学内容而设计编制的教学内容的组合形式和形态。

(四)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载体。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载体是指在实施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的过程中,能够连接大学生党的基础知识全程化教育工作过程中各要素,承载党的知识教育因素,连接党的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互动性。实现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的手段与形式。

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载体的表现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党的知识教育发展历程划分,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载体可分为传统载体和现代载体。传统载体是指在党的知识教育过程中早就产生并在继续发挥作用的载体,如学生党支部载体、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党校载体等;现代载体是指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党的知识教育新载体,如网络载体、社会实践载体、红色资源载体等。不同的党的知识教育载体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及教育功能。

二、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载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载体的效果不好。主要表现在:存在课时消减、大课教学的现象,影响教育效果。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上简单灌输,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导致学生在教学中参与程度较低,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削弱了大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学生党支部载体的作用发挥不够。在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上缺少针对性,大多采用的是横向设置模式,即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设置,不能按照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党的教育工作中,学生党支部应该是党的教育工作者与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纽带,起着上沟通、下帮扶的作用,但是在现实工作中,学生党支部在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开展党的知识教育工作上发挥作用不大,注意力过于集中在党员发展的事务性工作,对支部党员自我管理的引导教育也做不到位。

(三)网络载体开发力度有限。网络载体在高校党的知识教育过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多数高校通过网络平台来开展教育,但其作用多是用来作为开展日常党建工作的平台,网络资源有效利用率不高,缺乏针对性、互动性。这样的教育常常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因而难以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信息网络本身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学生利用网络接收、传播黄色信息、反动言论、电脑病毒等违法信息,而普通高校对于网络教育监控力度不到位,使得网络载体的作用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网络进行党的知识教育,成了党的知识教育网络载体建设面临的最大的难题。

(四)社会实践载体拓展不够。党的知识教育应该增加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内容,发挥学生党员的专业优势,培养他们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道德情操。但是大多数高校社会实践活动更多注重的是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与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联系不够紧密,以党的知识教育为主题的调研不多,如:政治信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施与经济发展状况,教育文化现状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现状的联系开展实践不多。

(五)校园文化载体挖掘不够。校园文化是高校党的知识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它在对大学生进行党的知识教育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就目前高校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情况来看,党的教育工作者虽然注重了对校园文化活动载体的运用,但没有不断地对活动载体进行拓展,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将党的知识教育内容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中去,使之产生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因此大学精神感染力度不够,党的知识教育的主导位置也不突出,达不到娱乐之中教育于人的目的。

(六)红色资源载体的整合不够。在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中,红色资源载体指的是承载大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必要的历史教育,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的教育,以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不骄不躁、脚踏实地的优良作风的教育形式,最典型的就是参观革命基地。就目前大学生红色教育开展情况来看,高校对于红色资源整合不够,形式单一,涵盖范围太过狭窄,大多数高校的红色教育都是到革命基地参观考察,这使得高校红色教育流于形式,未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创新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载体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随着时代多元化的发展,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延伸到新的领域,更多的元素加入到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载体的集合中,如互联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社区建设等等,丰富了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的内涵。

(一)课堂教学载体的创新

在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过程中,转变观念是先导,由灌输式教育向引导式转变,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并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载体,实施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要努力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以案例为导引,采取用事例说理的方式,以研究重大现实问题为出发点,激发参训学员学习理论的兴趣,增强运用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的能力。现代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过程中,还应该注重体验性,实行校内教学与外出学习、参观、考察、调研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方法进行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广泛利用社会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培训质量。在教学资源的利用上,要大力推进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

(二)学生党支部载体的创新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党支部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在支部设置方面可根据大学生的专业设置、学习生活等方面来设置。不可否认的是,高校宿舍文化、社区文化逐渐成为影响党建工作开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党的教育工作进公寓、进社区对开展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有积极的作用。在宿舍、社区建立学生党支部,有利于党的教育工作者走近学生生活,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情况,把党的知识教育渗透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去。同时,实现党建组织创新,积极探索在宿舍、在社区建立党组织以及党建运行、党员评价机制,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在营造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社区文化中的带头作用,正确引导宿舍文化、社区文化的发展方向。

(三)网络载体的建设与创新

一方面,要大力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积极开展网络对话。提高大学生党的基础知识全程化教育的针对性。应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工作,如可以在网上开辟“在线课堂”“时事快递…入党导航”“知识长廊”“党史人物”“视频赏析析”和“在线考试”等栏目,宣传党的基础知识,宣传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对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可以将组织生活和学习讨论会放到网上进行,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讨论和有关党支部建设问题讨论;在网络上开展在线思想调研,了解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及时解决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增强党的知识全程化教育工作在网络上的实效性和吸引力;通过开设师生个人主页、bbs、博客、电子邮件、qq群等方式,通过交流思想,表达意见、观点,发现问题并及时指导和帮助学生,实施个性化教育。另一方面,要加强校园网络软硬环境建设和网络管理,做到时时监控、过滤、消除可能侵入学校网的消极信息,争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保证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网络载体的健康发展。

(四)社会实践活动载体的创新

要突出社会实践大课堂的教育作用,将党课搬到社会大课堂上去,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学员参观考察实践,用实践让学员感悟社会,并组织学员畅谈社会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扩大社会实践教育的成果。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大学生党的基础知识全程化教育引向深入,把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党情、国情教育和科技知识服务社会等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党员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将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展现在公众的面前,让学生党员加深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认识和理解。如此实践教育方式能使大学生接受大量的活生生的现实教育,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转变自己的思想,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思想觉悟,升华对党的认识,坚定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

(五)校园文化活动载体的创新

校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和无形的精神力量。大力营造先进的社会主义校园文化氛围,让大学生党的基础知识全程化教育融入更多的文化因素,一是充分发挥学校制度文化的育人功能,让大学生认真学习制度,模范遵守制度,促进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等各方面争当模范和标兵,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二是要寓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全程化教育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既要运用讲座、党课、报告会等集中教育方式,又要结合大学生实际,通过通过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活动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经常教育,使大学生从活动中得到崇高的情趣和精神上的享受,从而受到教育。三是通过校史校情教育,发挥学校办学成就的鼓舞和鞭策作用、榜样力量的引导和教育作用、学校美好前景的激励和召唤作用、大学精神的熏陶和感染作用,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四是要着眼于满足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六)红色资源载体的扩展与创新

大学生的红色教育应不拘泥于形式,党的教育工作者应开放眼界,把红色教育的范围扩展,可以根据地方的发展,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时代需求,组织学生参加老少边穷地区寻访、国情民情乡情调查、优秀校友跟踪调查、改革开放先进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考察等社会实践,也可以根据当前时事政治,结合校园文化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办一些主题活动,如针对十七大精神理论实践开展的“祖国万岁”红歌比赛。使大学生在深入基层、了解社会的过程中政治上逐渐沉稳成熟,在体验民情、考察民意的基础上坚定共产党员的宗旨观念、服务意识,收到提高、增强政治责任感的目的。

综上,只有深入研究和思考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载体现在及存在问题,创造性地运用传统的教育载体,挖掘和创新新的载体,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才能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思想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才能在新的机遇与挑战中增强大学生党的知识教育的预期效果,实现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党的基础知识体会篇10

一. 卓有成效的党建工作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年知识分子的素质和水平将直接影响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江泽民同志曾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必须把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坚定信仰、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敏感性与鉴别力而学科专业知识面又比较广、深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和优秀建设骨干摆到重要位置”,这就决定了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此,学生党支部一班人能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坚决抵制市场经济大潮对党建的冲击,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第一、 狠抓支部自身建设,提高党员队伍素质。

基础部学生党支部的成员在构成上很有特点,即年级主任党员多为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新手,热情有余,而经验不足,学生党员大多为高中入党的预备党员,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都有待提高,为切实增强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学生党支部采取各项措施,从组织、制度、作风等方面切实加强自身建设。除抓党员目标管理、党支部目标管理和民主评议党员工作,融经常性党员教育、目标管理、有效监督和必要的奖惩于一体外,支部张荣华书记还带领大家一起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学习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党员能深入群众,树立“好学生”“服务员”“宣传员”的形象,而年级主任们更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真正是集体的模范言行成为强有力的无声命令。

第二、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努力构建青年学生精神支柱。

由于受西方各种哲学、文化思潮、社会思潮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在精神支柱上或多或少有些失落感,在价值观、人生观上出现多元化倾向,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和引导学生已是当务之急。根据学校党委和基础部党总支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学生党支部通过引导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学习形势与政策,帮助学生充分认识邓小平理论的思想精髓、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进一步明确党的基本路线和纲领,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通过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国情,从实践中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弘扬和倡导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拼搏奉献的实干精神,努力构建青年学生的精神支柱,引导青年学生健康成长。

第三、 不断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

在高校中发展党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高校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而在低年级能否把党建工作做扎实有效,将直接影响大学生党员在学生中的表率作用。基础部学生党支部一贯注重抓好低年级学生的党建工作。

低年级大学生作为特殊群体,年轻、单纯,对前途充满憧憬和梦幻,然而,世界观、人生观尚未成熟,可塑性较强。基础部学生支部抓住这一特点,根据校组织部和基础部党总支的统一部署,全方位、多层次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考察,将学生的政治热情和实际行动统一起来。从新生一入校就在全体学生中进行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引导。新生入校教育后结合“两史一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广大学生深刻体会到党的伟大和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树立起牢固的爱党、爱国信念,与此同时,加强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教育,每个班级都成立了学习小组,掀起学党章、学邓选的热潮。学生党支部因势利导,为党章学习小组制定内容丰富的学习计划,形成严格的考勤和考核制度,将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理论教育和实践有机结合,定期组织各党章学习小组,学习《青年学生入党必读》教材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时认真部署贯彻党的十五大会议精神,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青年头脑,不断丰富政治理论,以增强政治识鉴能力,通过组织青年学生观看“邓小平光辉伟大的一生”和“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报告”等录象,参加国情教育讲座,在他们心目中树立榜样,激励他们严于自律,刻苦钻研科学文化知识,强化综合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塑造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形象。通过开展“我为校园添光彩”等系列活动,增强学生爱校意识和奉献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对人民深挚的爱,促使他们以此为前进的动力,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明确历史使命和发展方向,为培养有共产主义理想的新一代大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经过学生党支部的不懈工作,入党积极分子的队伍不断扩大,据统计,基础部99年级递交入党申请书同学比例为62%,00级同学虽然入学不满一年,已有59%同学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对要求入党的同学,学生党支部分期分批分重点,加强对学生骨干和积极分子的培养,党支部分别于2000年5月和2001年5月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学校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并在各种日常工作和重大活动中给他们压担子,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随着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不断壮大和成熟,一部分先进分子、优秀同学很快地成长起来。支部对他们进行了多方面的培养和考察,本着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组织发展原则和严肃谨慎的态度,将优秀重点培养对象吸收到党组织中来,99年级正准备发展的有13位,00年级1位,他们在学习、工作和各项活动中都表现了先锋模范作用。当他们升入高年级,有利于学生党组织的健全与发展,逐步实现中组部提出的“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小组、年级建立党支部”的要求。

二. 狠抓基础文明教育,创建优良学风。

学风是校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围绕培养造就跨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标,我支部很重视学风建设,把它作为长期性重要任务来抓。通过狠抓学生的基础文明教育,建设优良班风、宿舍风气、教室风气、食堂风气来保证优良学风的形成,努力做到严格教育与科学管理相结合,引导与严肃校纪相结合,学校管理与学生自我教育管理相结合,不断优化育人环境。

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无论何时,都应以学习为重。各年级主任一直很重视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奋发向上,扎实专业基础。“抓两头,带中间”,鼓励优秀同学,帮助后进同学,在同学中广泛进行学习经验交流,尤其帮助后进同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整体发展,并以各团支部为单位,进行学习的互帮互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和成绩。奖学金获奖情况如下:

年级 学期 特等 一等 二等 三等 单项

99级 大一上 16 17 57 115 1

大一下 2 17 57 115 12

大二上 1 17 56 112 7

00级 大一上 3 21 66 136 0

在新生入学时,结合学校颁发的《大学生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基础部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几项有特色的补充规定。如:《基础部学生管理补充规定》,《宿舍卫生管理规定》等。再结合与评优有关的条件,各支部成员分别给学生做广泛的宣传,作到人人皆知,在此基础上严格管理,对违反条例者严肃处理,在教育违纪同学同时也使其他同学吸取教训。为争创文明班级,作为支部成员的年级主任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选拔了一批入党积极分子作为班级骨干,加强了班级自身建设,严肃了班级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通过努力,求实奋进、健康向上的班风迅速形成。

宿舍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宿舍风气自然成了学风、班风的缩影,为了使各宿舍都能达到“文明宿舍”的标准,作为年级主任的支部成员煞费苦心,因为他们所面对的刚进校的大学生,有的是从来不做家务的娇宝宝,有的则从来没有过集体生活的经验。年级主任深入宿舍亲自示范,并和宿管科共建,每学期初举行“寝室文化大赛”,每月评比星级宿舍,同学们积极参与,构思新颖,主题鲜明,格调高雅,充分显示了当代大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在历次参观、检查、评比中,基础部的男女生宿舍屡获殊荣。在文明宿舍创建中,年级主任们一个共同的体会,那就是要有严格的制度、强化管理、勤于检查。

食堂,历来是各高校学生与后勤部门接触最密切的地方,也是大学生精神文明的一个窗口,作为桥梁和纽带,学生支部和所属的分团委、学生会特别注重食堂与学生之间的文明共建工作,经常给食堂提合理化建议,组织青年志愿者给食堂帮厨,使互相之间关系更加融洽。

在基础部学生党支部的指导与倡议下,基础部分团委在分部校园进行了青年文明岗的建岗工作,由各团支部具体负责教学区,食堂等的清洁卫生工作,在建岗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入党积极分子、团学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他们在上岗工作中积极肯干,不怕脏、不怕累,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其他同学,共同进步。同学们通过辛勤的劳动换来了窗明几净的教室,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培养了主人翁的意识,达到校园建设和学生思想建设的双丰收。

本着“严谨求实、团结创新”的校训精神,基础部的学风建设不断步入新台阶。文明在基础部巍然成风,文明之花结出了丰硕的成果。99-00学年,曹鑫等16位同学获校“三好标兵”称号,徐亮等39位同学获校“三好学生”称号,吕华等20位同学获校“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吕艳霞等20位同学获校“优秀团员”称号,吕华等20位同学获校“优秀团干部”称号,徐亮同学获省“三好学生”称号,99404班、99412班获基础部“三好班级”称号,99408班、99418班获校“三好班级”称号,99404、99410、99416、99418分别获校“先进团支部”称号,99408班获省“三好班级”称号。

三.引导学生“内强素质,外塑形象”,进一步深化“风采工程”。

在严格的管理同时,支部特别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尊师重教的文化氛围,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弘扬主旋律,培育健康向上的良好的素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结合江苏省教育厅开展“风采工程”,基础部学生支部指导基础部分团委、学生会和科协进行了一系列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为主旨的校园文化活动,精心组织了融知识、娱乐、科学、艺术于一体的活动,引导广大学生进行自我展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使他们适应社会的发展。如“庆澳门回归,迎接新世纪”大型文艺晚会、“利君之夜”音乐舞台剧大赛、“药大之星”礼仪风范大赛、辩论赛、时尚风采show、申奥书画展、人文百题系列讲座、主题团日活动、科技节系列活动、各类球赛等,都以高质量、高水平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同时,为使社区服务活动向纵深发展,给大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在过去的工作中,我支部时刻以“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为指导方针,以社区服务为重点,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探索新形式,不断充实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通过活动,使广大同学接触了社会,增长了知识,了解了国情,强化了责任感和成才意识。如基础部分团委组织的慰问栖霞区敬老院,为老人们做好事、与老人谈心,受到敬老院领导、老人和学校领导的一致好评。

四.情牵药大,心系特困学生,作青年学生的知心朋友

对于刚刚踏入大学校门的莘莘学子,学生支部不仅在政治上积极引导,在生活上更是热情关心。处处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用自己一片赤诚无私的爱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