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基层组织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10:02:51

党的基层组织

党的基层组织范文篇1

一、大中型企业、大专院校、规模较大的科研院所党的委员会、地(市、州、盟)级和地(市、州、盟)级以上机关党的委员会执行四年任期,其他党的基层委员会执行三年任期。

党的总支部委员会、村党支部委员会执行三年任期,其他党的支部委员会执行两年任期。

二、需作出更具体的规定或需变通执行第一条规定的,分别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铁路、民航系统由铁道部党组、民航局党委提出意见,报中央组织部审定。

三、党的基层组织的任期确定后,原则上不得随意变动,确需调整的必须报批准任期的党组织审批。

党的基层组织范文篇2

(一)

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向服务方面转换,源于几个方面的依据:

首先,从时代变迁的层面来看,由于历史条件的制约,党的功能在不同时期体现出来的侧重面有所不同。一般说来,党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利益整合、政策制定、引导选举、政治录用、政治社会化等方面。但这些功能只是一种“应然”,当它试图变为“实然”的时候,就会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从而使党的功能的发挥在某些方面受到制约,在某些方面又得到强化。比如,在中国共产党执政前,由于旧中国内部没有民主,党处于不合法地位,党不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发挥引导选举、输送精英的功能,只能在自己的根据地有限地实现这一功能,换句话说,党在这方面的功能不可能不弱化。同样由于这种历史状况,党不可能利用当时的国家权力来体现自己的功能,只能通过自己的路线和政策的正确,通过各级党组织卓有成效的服务,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体现出党的政治功能,使党的领导核心的作用通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得到实现。

党执政后,党组织在政权系统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党可以通过权力来体现自己的政策意图,可以通过权力来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来最大限度地为人民做好事。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往往在权力的运作中得到实现。可以说,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党的政治功能更多地是通过在权力系统的政策制定并直接“管”一切而成为“实然”的。

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党可以利用的权力本身发生了变化。所谓执政党,一般是指掌握了行政权力、具有组阁权的党。在现代市场体系中,政府行政权力的行使范围、行使力度都发生了变化。政府的职能更多地限定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在政府的职能尚且要转换的情况下,党利用行政权力手段体现自己作用的空间就大大缩小了。这并不是说,在政府退出的空间政党不能进行活动,相反,由于政党不是政府,它恰恰可以在政府退出的空间进行政治活动,只是不可能再用传统的手段和方式体现自己的领导作用,而必须以新的形象,即服务的姿态进行活动。

强调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是否就降低了党的领导地位?或者有割裂权力与服务之嫌?实际上,中国共产党无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还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都是领导核心。但是,这种领导核心作用怎样体现出来,是以权力的方式还是其他方式体现出来,不是由党单方面因素所能决定的,它取决于时代所能提供的条件。在可以合法地运用权力的范围和领域当然利用权力,但在权力本身已经不再起支配作用的范围和领域,党只能以非权力的方式起作用,而最能让人接受的非权力方式就是服务。这不是降低了党的领导地位,而是真正体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为了以服务的功能增强群众对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的认可。邓小平曾有一句名言:领导就是服务。时代越是发展、前进,我们就越深刻地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党的生命力、活力、战斗力,创新的源泉,均来自于此。

其次,从社会层面来看,党的不同层次的组织所能发挥的功能,亦即“实然”的功能,并不是“上下一般粗的”。党作为一个整体,其功能是有定论的。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党的不同层次的组织体现自己功能的侧重点并不完全相同。即使在同一侧重点上,体现的形式也不完全一样。如果说,在较高层次上的党组织应强化其利益整合和政策制定功能的话,那么,在基层则应注重其执行政策和强化服务的功能。这里有几个社会层面因素决定了基层党组织不能不具有不同的功能:

一是党在基层的组织所面临的往往是具体的微观的组织或个人。比如,在一个特定的村庄内部,虽有村干部和村民的矛盾,但还不能称之为不同阶层的矛盾。在特定的一个基层单位特别是规模较小的单位,并无普遍意义上的政策性整合,更多的是执行政策,或者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不同群体的意见。虽然各地方各单位可以创造性地执行政策,但这种小范围的政策显然不能突破中央的政策框架。再如引导选举的功能,虽然中央、基层组织都有这一功能,但基层党组织往往是在上级党组织的指导下来引导选举的。所以,基层党组织的功能不可能和中央或省、市一样。

二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自治程度将越来越高。从一国范围来说,从宏观的政治生活来说,社会当然接受执政党的政治领导。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换,享有一定程度自治权的公民社会将逐渐显现出来。在这种社会变化中,首先受到冲击的就是党的基层组织。在特定的社会自治组织内,公民对许多事务享有法定的自治权利,而自治就意味着一定程度的独立,意味着不可用行政权力的手段去干预某些社会事务。基层党的领导方式必然面临着重大转变,这种转变以党的功能某种程度的变化为前提。如果党的功能就是对具体社会事务的决策或管理,那么就不能不导致干预行为,不能不承受因为干预而带来的各种后果。反之,如果党的功能转变到服务方面来,转变到运用法律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利和公共利益(这都属于服务的范畴)等行为上来,那么执政党就成为社会秩序、公共利益的协调者和捍卫者,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就会由此得到体现。市场经济越是完善,现代公民社会自治程度越高,这一问题的显现程度越大,对于基层党组织功能转换的要求就越迫切。

三是政治组织与经济组织或自治组织各有其权力的边界。在健全的市场体制下,在完善的法治环境中,权力与责任是对等的。在中央层面,执政党可以利用现有的各种权力去承担政治上的全部责任。但是,如果党组织在基层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中都以权力运用者的姿态出现,那么,对于决策失误造成的经济损失,党组织能否以“党”的名义承担经济的责任?如果不能以“党”的名义承担经济损失,那么党的领导方式只能以其他途径来实现。这就是基层党组织功能不得不调整、转换的关键所在。现在,在实行了现代企业制度的经济组织中,在村民自治的农村,人们普遍以“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等各种办法来解决党组织和企业、党组织和村委会及农村经济联合体的关系。这在本质上是以人格化的方式解决问题。对于这种方式,即对党组织负责人社会“身份”或社会“角色”的确认,笔者也是赞同的。这在中国的国情之下不失为解决问题的一种办法。但是,作为研究问题,笔者并不认为这是从整体上、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出路。当一个党组织负责人兼任村委会主任、经济联合体负责人时,他获得了最大的权力资源。但是当权力运作出现问题时,究竟是党组织来担负责任还是该负责人自己承担责任,或是村委会等组织来承担责任?在权力没有边界时,不出问题什么都好办,出了问题则没有任何组织承担责任。这实际上是权力与责任不对称的一种表现。

再次,从文化层面来看,在多元的社会结构、多元的价值取向中,党只有体现服务功能,才能以先进的理论引导文化的发展方向。在一个多元的现代社会,不同利益群体的价值取向、文化需求必然不同。执政党要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不能不对社会的价值整合、文化发展起引导作用。在中国,党的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理论支持依据,是进行价值观整合的参照坐标,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指针。基层党组织由于直接面对千百万群众,更负有把不同的价值观整合到一个最大多数人都可以接受的基本点——发展生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来的责任。这里需要注意的问题是,现在的人民群众受教育程度、独立思考能力、民主意识都远非过去的时代所能比拟,口头的宣传虽然可以在群众中起到一定作用,但人民更看重党的实践,特别是身边的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的行为。党的功能以服务为重心,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者的良好的服务行为,就会比任何宣传都更富有感染力。如果党组织的服务功能能够得到经常性、制度化的体现,那么党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宣传引导和价值观的整合,就更易于内化为人民的信念和自我追求,党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将因此而获得更深入的体现,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也都会因此而大大增强。

(二)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党的基层组织的服务功能怎样变为“实然”?在村级党组织和大量的中小企业党组织没有掌握足够的人力和财政资源的情况下,党能够在哪些方面发挥服务的功能?

首先,推动所在单位、社区、村庄的各项工作,做好一切于群众有益的事情。这是最切实际、群众最看得见的狭义上的服务。这里既包括对权力资源的运用,即利用这种资源来服务于人民;也包括党组织、党员个人在权力范围之外的服务行为。党组织以服务的形象出现,有计划地组织党员为群众办实事,这在许多地方已经坚持多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也有基层党员反映说,服务虽好,但没有钱办不成事,所谓功能转换无法实现。这个理由当然有客观的原因,在某种程度上也有合理之处。但值得深思的是,在建国前,党没有权力没有钱,为什么能够把服务的功能发挥到最大限度?这里有一个思路转变的问题。从笔者了解的情况来看,在农村,所谓办实事大多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修路、通电、水利建设等等,这些大多是政府应当提供的公共产品。政府真正承担起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就是为基层党组织功能转换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二是带领群众致富。这需要提高党组织成员的整体能力,充分发挥组织的优势,与相关权力机构和经济组织协调关系,为群众寻求出路。三是急群众之所急,做一些具体的事宜,在群众互助行动中起组织、协调作用等等。这些事情有的是党组织在不花钱或少花钱的情况下可以做到的,有的则需要全国范围的政策的协调。如果党组织的功能侧重于服务,就要对政策环境进行某种改革。

第二,促进上下沟通,在人民群众的利益表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基层党组织既要执行上级的决策,又要面对广大群众,这种特殊的地位使其在政策过程中处于既“输入”又“输出”还要贯彻执行的衔接点上。这一“点”是构建上下沟通机制不可缺少的环节。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在这一环节中是大有作为的。对于人民群众而言,散落的、自发的利益表达能否如实地反映到有关部门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而得到组织支持的利益表达尽管也受到社会环境或制度的制约,但毕竟更易于引起社会和有关部门的关注。基层党组织能否如实地表达群众的利益和意志,至少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一是整个上下沟通机制的运作是否有效,这决定了能否真正把群众表达的内容“输入”到相关决策部门;二是基层党组织的授权如果仅仅来自上级,那么就很容易产生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的行为;三是群众的利益表达能否得到回应,如果长期得不到回应,利益表达就会成为形式。要使基层党组织在群众的利益表达方面发挥作用,就应从上述三个方面进行改革。有些地方农村对党支部选举实行“两票制”,这可以改变某些不对下负责的行为,但还不是整个沟通机制的改善。为了使基层党组织能够真正代表人民利益,应有大的制度环境的支持,否则基层党组织发挥服务功能就会带有很大程度的不确定性。

党的基层组织范文篇3

我作为一名在征稽系统基层工作多年的政治思想工作者,对于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体会尤深,我认为,对于交通征稽系统基层党组织来说,不仅要做好日常党务工作,更主要的是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的政治路线宣传工作等,这是搞好队伍建设、创建行业文明、提高党建水平、促进规费征收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下面从八个方面简要论述征稽系统基层党组织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一、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深化认识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光荣传统。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交通征稽基层党组织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在新的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在改进中加强,在加强中创新,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促进征稽事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紧跟时代步伐,重视科学理论的学习和运用

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是我们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我们要把解决职工思想上和工作上的实际问题作为学习的出发点,把运用理论指导和推动党支部工作作为学习的落脚点。另外,思想政治工作要主动配合党组织的部署,协助制定、执行中心组学习制度,紧紧围绕中心工作,通过集中学习讨论、辅导培训、演讲比赛等形式,开展一系列专题教育活动。领导干部要认识到位,高度重视,明确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健全组织,领导带头,保证中心组学习的制度化和正常化;学以致用,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用科学理论指导交通征稽工作,切实提高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促进征稽工作的全面发展。

第二,以服务服从大局为目的,确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任务

当今的社会是知识爆炸的社会,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才能跟得上时展的步伐。同样,思想政治工作也要跟得上时展。各级交通征稽党支部要结合时展的新主题,确定某一阶段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加大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切实提高职工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争取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任务抓一个落实一个。

第三,以两个文明建设的成果,作为衡量思想政治工作的标准

职工思想政治素质的不断提高,有利于增强职工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更有效地推动交通征稽事业的发展。因此,要充分认识“两个文明”的关系,在征稽工作实践中,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并把它作为衡量思想政治工作的标准。

二、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是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传播先进文化的有效途径。所以,要深入扎实地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挖掘素材,宣传新典型,使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的重要阵地,营造浓厚的交通征稽文化氛围。

首先,根据工作需要,确定活动目标

各级征稽基层党组织,要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目标、任务同本单位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逐级建立目标责任制,增强压力和动力,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全体职工参与创建活动的自党性和责任感,使广大职工共同参与、共同提高。

其次,做好舆论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舆论的作用是巨大的,而这种作用是潜移默化显现出来的。我们开展一系列的精神文明活动,就要倡导全体职工积极参与宣传,通过报纸、广播、网络等多渠道、多方位地加以宣传报道。持久的宣传可以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可以为目前和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舆论基础。

三、以车主利益为落脚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当今社会,人们的民主意识普遍增强,而征稽部门既是一个经济管理部门,也是一个执法部门,所以,要根据变化了和正在变化的形势转变观念,变经济管理部门为经济服务部门,树立服务社会、服务车主之所需,牢固树立车主利益无小事的观念。

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加强对征稽职工的教育和培养,使征稽职工对待来访车主做到“四心”和“四一样”,即接待来访有热心、处理问题有公心、回答咨询有耐心、提供帮助有真心;干部群众一样对待、生人熟人一样对待、问题大小一样对待、来信来访一样对待。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官僚主义作风,逐步形成奋发向上、无私奉献、爱岗敬业、文明服务的行业新风。通过教育,切实提高征稽职工思想政治水平和素质。

思想政治工作是征稽工作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因此,新时期我们更需要大力加强和改进征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方式来加以引导,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对征稽工作的满意度和公信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强、纪律严明、作风优良、业务过硬、群众满意、文明诚信的征稽队伍。

四、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应不断提高党员领导干部自身综合素质

新的历史时期,国内国际形势千变万化,新思想,新观念,新思维不断涌现,这给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时代要求,才能在复杂的形势面前保持清醒头脑,才能面对各种困难,不回避并有针对性地解决。只有不断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工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才能更好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首先,要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需要不断地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使自己能够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来武装头脑,在思想上筑起一道拒腐防变的长城,树立起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要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还要加强基础知识学习。思想政治工作所涉及的知识是多方面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博学”,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

第三,提高个人综合素质要注意个人修养。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在生活上、工作上严于律己,严格遵守国家的政策法令和各项纪律,事事以身作则,才能做好职工群众的表率,才能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五、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平易近人、以德感人、以理服人、以身作则

思想政治工作者对职工群众应以诚相待,主动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为群众办实事,做群众的贴心人。同时,借助道德的感召力,宣传道德规范,促使教育对象的道德觉醒,自觉革除不良的习惯和嗜好,改正缺点错误,达到教育人、提高人的目的。提倡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学会用“德”的感染功能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善于讲道理,善于运用理论的说服力,将科学的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联系实际地、深入浅出地向职工灌输。把道理讲到职工的心坎里去,使他们心服口服,心情愉快地做好本职工作。

“若要正人,必先正己”,思想政治工作提倡要做普通职工的勤务员,要本着为职工服务的宗旨办事,在实际工作中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办事公道,以身作则,要靠自己的行动来影响、感染周围的职工群众,以达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效果。

六、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不断改进工作的方法

新时期有着新的特点和新的情况,我们要运用老传统,创新新方法,做出新成绩,就必须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通过生动的、有吸引力的方式积极组织职工群众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做到寓教于乐,使大家在教育中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受到教育。

七、以形成齐抓共管基层党建工作的合力为目标,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征稽系统基层党建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努力形成齐抓共管基层党建工作的合力,就必须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要正确认识党建与业务的关系,克服和纠正普遍存在的重规费征收业务轻党建的错误思想。抓党建就是抓人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组织建设,成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而规费征收工作正需要政治、业务素质都过硬,而且有很强的敬业精神和事业心的队伍去完成。二要强化基层党建工作,建立健全征稽系统党支部工作目标责任制。基层党员领导干部不但要懂支部工作,还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驾驭本单位、本部门工作的管理能力和水平。要认真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要自觉服从、服务于规费征收这个中心,努力构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充分发挥好桥梁作用。三要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支部是党的最基层的管理组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按照《党章》的规定使支部活动经常开展起来,通过开展支部活动,把每个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工作抓起来,把党员的力量凝聚起来,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发起来,进一步团结非党员群众,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只有这样,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

八、要做好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还需要从强化征稽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战斗力做起

党的基层组织范文篇4

关键词:改革开放;党工作和战斗力;基础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1992年党的十四大宣告:我国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标志着中国改革的市场取向由“自发”改革向“自觉”改革转变。从此,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它也给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加了丰富的时代内容,带来了新的要求,更面临一系列的新问题、新挑战。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扩大党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指导方针,成功的实现了党基层组织功能的转换,创新了党基层组织的工作内容和活动方式、探索了党组织建设的新机制、新制度,从而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路子,充分发挥了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第一,扭住经济建设中心不动摇,夯实雄厚的社会主义物质基础。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一切社会矛盾和问题的根本办法。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斗争历程中,基层党组织牢固树立发展意识,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使党的建设的目标始终着眼于发展,党的建设的措施始终服务于发展,党的建设的成效始终用发展来检验,真正把推动发展的要求贯穿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全过程,落实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在国有企业,十六大以来,中央对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要求国有企业党组织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从2004年起,通过深入开展创建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的“四好”领导班子活动,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发生了明显的转变,战略决策、经营管理、市场竞争、创新创业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明显提高,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农村,“三级联创”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各级组织紧紧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中心任务,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加强,整体水平不断提升,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总之,党的基层组织不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引领发展、服务发展和以实干求发展的能力与水平,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把党员群众的全部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干事创业上来,以发展的成果巩固和谐,以和谐的氛围推动发展,努力实现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与社会生产力的同步提高,基层党建工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同步推进。

第二,发展民主,密切党群关系,在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格局下,使不同的利益诉求达到平衡。人心向背决定一个党的兴衰成败,凝聚民心,需要一个和谐的环境和氛围,最根本的就是不断扩大和推进人民民主。改革开放启动了我国社会的全面变革,由于我国所有制的变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分配方式多样性、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其政策性的调整等因素,引起了我国社会阶级、阶层的迅速分化,并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利益格局和相互关系的变动,使阶级、阶层之间的矛盾日趋复杂而呈现出新的特点,对社会各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不同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之间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是有机的内在统一体。但是,在根本利益、长远利益一致的前提下,不同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之间有时也会发生矛盾,适时地协调好这些矛盾,是党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也是基层党组织必须承担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党的各级组织不断疏通利益表达机制,建立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利益调节机制,一是通过法律渠道,解决不同阶层间的利益冲突;二是通过利益表达,使政府注意到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要求,及时洞悉公众的利益诉求,以制定更为公平的公共政策,缓和不同利益阶层之间的矛盾;三是通过开展全民的普法教育,逐步培养公民的法制观念和参与意识,形成有效的政治参与。从而使社会各阶级、阶层在民主的环境和氛围中,心情舒畅,畅所欲言,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真心信任、拥护和支持,把各方面力量最大限度地凝聚起来,共同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奋斗。

第三,带头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党建载体活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全国各基层党组织紧紧围绕全国的工作大局,围绕本系统、本单位的中心工作,积极寻找切入点,精心设计、大量组织开展了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载体活动,为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了载体。在企业,党组织紧紧围绕促进企业改革、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技术改造、提高经济效益等关键内容设计活动载体,广泛开展了“共产党员工程”、“共产党员先锋岗”、“共产党员责任区”等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党员带头承担各种急、难、险、重任务,使广大党员在重点项目、重点任务和关键时刻,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先锋精神。在农村,村基层组织广泛开展党群共同致富活动,为党员发挥作用提供舞台。与此同时,街道社区重点围绕社区服务、零就业家庭就业、扶贫帮困等工作开展党群共建文明和谐社区活动;机关组织党员开展“三优一满意”、争创“三个一流”等活动,有力推进了服务型机关建设。改革开放30年来,由于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一方面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广泛深入地开展“争先创优”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岗位,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一方面大力表彰先进,在党内形成了学先进、赶先进、做贡献、当表率的良好风气,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据统计,1997年以来,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2946人中,党员占88.05%;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5068人中,党员占85.83%。

党的基层组织范文篇5

一、总体要求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为主题,以“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为主线,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注重实际、务求实效,统筹推进、分类指导,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达到以下目标要求:

推动科学发展。各级党组织要切实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进一步理清落实本地本单位推动科学发展的规划、思路和举措,认真履行职责,凝聚各方力量,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广大党员要立足本职岗位,以模范行动影响和带领广大群众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

促进社会和谐。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及时了解群众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引导工作;主动排查矛盾纠纷,做好化解工作;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

服务人民群众。各级党组织要建立健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充分尊重群众,紧紧依靠群众,认真倾听群众呼声,主动关心群众疾苦,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广大党员要密切联系群众,及时反映群众意愿,立足本职岗位服务群众,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加强基层组织。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造就高素质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

二、主要内容

创先争优活动,以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

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具体要求是做到“五个好”:一是领导班子好。领导班子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协作,务实创新,勤政廉洁,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党员队伍好。党员素质整体较高,有较强的党员意识,能够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工作机制好。党组织工作、活动制度完善,管理措施到位,工作运行顺畅有序。四是工作业绩好。本地本单位各项工作成绩显著,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事迹突出。五是群众反映好。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党员在群众中有良好形象,党群干群关系密切。

优秀共产党员的具体要求是做到“五带头”:一是带头学习提高。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自觉坚定理想信念;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二是带头争创佳绩。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埋头苦干、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在本职岗位上做出显著成绩。三是带头服务群众。积极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反映群众意见呼声,自觉维护群众正当权益。四是带头遵纪守法。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法律法规。五是带头弘扬正气。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敢于同不良风气、违纪违法行为作斗争。

三、工作步骤

根据中央和省委统一部署,这次创先争优活动从年4月开始,到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大致分三个阶段推进。

第一阶段:从年4月至年底,以全省基层党组织“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考评为契机,以“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年”为主题,着力夯实创先争优基础。主要任务是:对照省委关于基层党组织“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要求,进一步修订完善基层党建工作规划,找准基层党建薄弱环节,切实加强整改落实,着力提高全市基层党建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做好基层党组织“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专项考评工作。

第二阶段:从年1月至7月,以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契机,以“我为党旗增光辉”为主题,着力深化创先争优活动。主要任务是:围绕本地本单位的中心工作,按照“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的要求,明确争创重点,完善争创措施,加大争创力度。结合建党90周年纪念活动,宣传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典型,引导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共创佳绩。年“七一”前夕,评选表彰一批“五好”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基层党的建设先进县(市、区)委。

第三阶段:从年8月至党的十八大召开前,以迎接党的十八大为契机,以“我向十八大献礼”为主题,着力展示创先争优业绩。主要任务是:围绕创先争优活动目标,认真总结本地本单位争创活动的经验和不足,进一步优化争创措施,创造更加突出的工作业绩。采取上级党组织评价、党员民主测评和群众(服务对象)代表评议相结合的方式,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成效进行考评。2012年“七一”前夕,市委将专项表彰“宜昌市-2012年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同时,向省委和中央推荐表彰先进典型。

四、工作重点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根据不同类型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特点,分类确定活动主题,切实把握工作重点,科学设计活动载体,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要与深化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有机结合,把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贯穿活动始终,着力加强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完善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普遍推行“五议五公开”,加强农村党员创业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党员信息员、设岗定责、“双建双带”等工作,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在推动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头作用。

街道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要与深化“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示范区”创建有机结合,把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贯穿活动始终,认真落实“三有一化”,推行“社区党员工作室”、在职党员进社区、党员信息员、设岗定责、服务承诺等做法,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在推动文明和谐社区建设中的作用。

国有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要与深化“四好”领导班子创建和开展“四强”党组织、“四优”共产党员创建活动有机结合,着力加强经营管理者队伍、人才队伍、党员队伍和职工队伍建设,通过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品牌工程、党员攻关项目等平台发挥党员作用,努力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

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要与开展“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活动和创建“五型”(学习型、创新型、效能型、廉洁型、服务型)机关有机结合,通过开展服务承诺、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窗口、结对帮扶等活动发挥党员作用,切实转变作风、改进服务、提高效能、优化环境。

科研、学校、卫生、文化、体育等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要围绕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事业发展设计多种载体,通过打造课题攻关党员先锋团队、争当“德艺双馨党员艺术家”、“党员白衣天使”、“党员师德标兵”和开展“爱心结对、情暖三生”等活动发挥党员作用,努力提升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要围绕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促进生产经营和各项业务工作设计载体,通过向非公有制企业选派党组织书记、建立党组织与管理层协商沟通重大问题机制、组织党员立足岗位比奉献等形式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促进本企业本单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继续深化“城乡互联、结对共建”和“万名党代表进万户听民声”活动,进一步转变党员干部作风,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五、组织领导

落实领导责任。各级党委(党组)要成立领导机构,构建党委(党组)统一领导、组织部门和宣传部门共同负责、相关部门参与指导的工作机制。市委成立由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牵头的全市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等部门要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创先争优活动的指导,市直机关工委要加强对市直机关创先争优活动的指导,市教育局等部门要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校创先争优活动的指导,市国资委要加强对国有企业创先争优活动的指导,市民政局等部门要加强对社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的指导,市卫生局要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创先争优活动的指导,市司法局、市财政局要分别加强对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创先争优活动的指导。垂直管理单位要加强对本行业本系统本单位创先争优活动的指导。县(市、区)委是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关键,要切实负起领导责任和指导责任。基层党组织要具体负责本地本部门本单位创先争优活动的组织实施。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建立创先争优活动联系点,加强对分管领域和部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的调研指导。要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积极开展创建先进集体、争当先进个人活动。

党的基层组织范文篇6

一、按照“1带5”文件要求,加强农村党建工作

按照“1带5”文件要求,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认真抓好各项党建载体活动。深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创两建两争”活动,每年组织一次检查评比,评选出10%左右“五个好”乡镇党委、20%左右“五个好”村班子,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争创“致富先锋乡(镇)党委、致富先锋村党组织和致富先锋党员”活动,各乡镇党委要抓好致富先锋村、致富先锋党员标兵的争创评比活动,每年要有10%-20%左右的村党组织和党员达到致富先锋标兵的标准。乡镇党委要积极探索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机构设置,采取在产业协会和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由涉农站所与行政村、大村与小村、强村与弱村、村党组织与产业协会联建等方式,调整农村党组织设置,采取产业协会过渡、村党组织创办和领办等方式,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实现农村基层党组织与产业发展的优化组合,全面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采取资金投入、党费补贴、政策扶持、技术扶持等方式,对新经济合作组织党支部和其中的党员产业大户进行重点扶持。以乡镇为单位建立“致富信息中心”,开通“服务热线”,由专人负责整理收集各类项目、技术、产品信息,提供咨询;依托《农业科技专业人才名录》、《农业科技乡土人才名录》、《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名录》,为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二是要规范党建工作制度。完善县级领导包乡镇联村屯制度,帮助乡镇解决党建、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以及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建立乡镇党委抓农村党建工作述职制度,县委每半年听取一次乡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专项述职,不断强化乡镇党委书记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意识。认真抓好新农村党建指导员工作,明确新农村党建指导员帮助和指导村级党组织进行党员培训、后备干部培养、产业发展,对村“两委”班子及成员进行政绩考核与目标管理等工作职责。实行重点工作跟踪检查、督查通报制度,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和落实。完善村干部激励机制,按照10%的比例,对践诺好、群众满意度高的村干部进行奖励;各乡镇党委要严格执行好任期和年度承诺制度,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对承诺落实不到位的村干部进行诫勉;按照不低于5%的比例,对承诺不践诺、干部群众不满意的村党组织书记和新农村党建指导员进行调整;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对群众评价低、工作业绩差的村委会主任启动罢免程序。三是抓好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和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建立“县乡村”三级培训体系,扩大对村干部培训覆盖面。采取菜单式培训方式,每年组织一次对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培训,不断提高村级干部队伍领导农民致富和抓好党建工作的整体素质。强化村党群活动室功能,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建设,拓展培训内容,完善培训方式,不断提升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培训质量。积极开展“三下乡”、“科技之冬”、“科普大集”和农民点播课堂等活动,开展科技讲座,推广农村实用科学技术,全面提升农村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科学致富本领。加大乡镇干部选任工作力度,重点提拔使用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乡镇干部,实现乡镇干部以30至45岁为主体,大专以上文化的占90%以上的乡镇领导班子结构。各乡镇党委要拓宽选贤用人视野,打破城乡、行业、身份界限,通过招聘或公开选拔等方式选配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使村级党组织逐步形成以35至50岁为主体,高中、中专以上文化占70%以上的村干部队伍结构,各乡镇要建立农村后备干部人才库,按照“一职一备”的要求,定期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尤其要组织好“一村一名大学生”和基层干部学历提升教育工作,增加乡土人才储备,形成村干部队伍的梯次配备。四是认真做好关爱党员和服务党员工作。重点解决建国前老党员走出“泥草房”问题,按照每名老党员每年1000元的标准,从县管党费中列支给建国前老党员一次性补助。各乡镇、村要认真做好统计和调查工作。按照每人每年10元的标准,解决贫困党员和60岁以上农民党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问题,各乡镇、行政村要做好调查和统计申报工作。组织开展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与贫困党员“帮扶结对”活动,每名党员每年要为贫困党员做一件好事、实事,要建立贫困党员台帐,采取写实方式,记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帮扶”的情况。从县管理党费中,按照每年每名党员2元标准建立党员“帮扶”基金,组织在职党员开展捐助活动,捐款纳入帮扶基金,帮助特别贫困党员的生产生活、就业培训、子女上大学等救济。五是认真开展村部规范化建设。以创建星级村部活动为载体,强化村部规范化建设。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加大对日常维护管理好、综合利用效果好村部的投入;各乡镇党委要认真建立村部值班、座班制度,完善两委议事规则,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采取重点抽查的方式,对各乡镇规范村部建设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切实把村部建设成教育党员干部、为农民群众服务、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主阵地。

二、按照“1带5”文件要求,强化街道(社区)党建工作

一是探索社区党建工作新模式。在社区,实行党建“执议分设”改革,实行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领导社区居委会议事和社区工作站干事的新型社区自治组织架构。通过创新社区组织体系与社区治理结构,理顺社区内部各类关系,使社区居委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致力于社区自身事务,真正实现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确保县委、县政府的方针、政策和各项事务性工作,通过社区工作站的组织、协调有效落实到广大社区群众中去。二是探索提高社区工作者素质和能力的新途径。县委将加大干部队伍建设力度,采取街道之间干部交流、转业军人安置、招录大学毕业生到街道工作等方式,不断优化街道领导班子、干部队伍结构,逐步实现街道以30至45岁为主体,大专以上文化的街道干部达到90%以上。县委每年采取集中培训、电化教学、外出考察等方式,有针对性地组织一次街道(社区)干部培训,组织召开一次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研讨会,进行典型经验交流,不断提高街道(社区)干部党务工作、经济工作的整体水平。县委将采取试点先行的方式,每年解决2—3个社区的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终端站点,逐步在全县所有社区完成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建设,为社区党员干部学习培训、开展经常性教育、居民群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搭建平台。三是逐步解决街道(社区)服务不到位问题。县委依托劳动就业和县委党校建立培训基地,强化社会工作者的培训,提高社会工作者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水平,逐步壮大社会工作者队伍。街道党工委要积极筹建街道(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2年内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站)建设率达到100%。采取试点先行的方式,在街道推行“一站式”办公向“一窗式”办公发展。街道(社区)继续开展创建“无下岗党员街道(社区)”活动,深化社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积极推进党员创业工程,建立1个县级党员创业就业培训基地,加大为流动党员、下岗党员提供岗位推介、创业资金扶持和技能培训工作力度,全面提升党员创业能力,使下岗失业党员实现就业。街道大党工委要建立街道(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由驻街行政事业单位、非公企业、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参加党建工作联席会,研究解决街道(社区)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推动街道(社区)工作的有效开展。县委将进一步统一标准,建立健全街道(社区)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按照“科学化、规范化、民主化、制度化”的要求,科学设置考核内容、完善考核评价程序、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对考核中群众评价高、业绩突出的社区党组织书记,打破身份界限,破格提拔到街道副职岗位。五是逐步解决社区经济薄弱问题。街道(社区)积极通过与辖区单位共驻共建、帮扶单位支持、街居自筹、资产置换等途径,创办便民超市、便民市场、话吧、图书室、社区干洗店、社区服务医疗等实体,既方便居民群众,又弥补社区活动经费不足。

三、按照“1带5”文件要求,完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机制

一是要建立“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协调领导机构。县委将成立“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领导委员会,统筹负责“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委员会主任由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兼任,副主任由主管党建工作的副部长兼任,吸收纪委、宣传、统战、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商务、中小企业、工商、税务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党建工作委员会。“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委员会实行例会制度,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专题会议,研究“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实行县级领导包“两新”组织制度,帮助解决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二是要扩大“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覆盖面。县委统一领导,各党委和街道党工委密切配合,认真组织,采取组建、联建、下派党建指导员(联络员)等方式,帮助“两新”组织建立党组织,特别是在员工30人以上且有正式党员3人的“两新”组织组建党组织,并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在没有党员的“两新”组织,各群团部门要发挥各自优势,先组建工会、共青团,同时加大发展党员力度,填补党建工作空白,实现党的工作在“两新”组织全覆盖。三是要理顺“两新”组织党组织隶属关系。“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委员会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理顺“两新”组织党组织隶属关系。各相关党(工)委要各尽其责落实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四是要建设“两新”组织示范基地和党群活动室。重点培育一批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示范点,每年建立党建工作示范基地2个,积极在生产经营稳定、效益较好、党组织健全的“两新”组织建立党群活动室,完善相关设施,为“两新”组织党员学习、培训、娱乐提供良好环境。加强“两新”组织党群活动室的规范化建设,每年完成5个“两新”组织党群活动室建设,使“两新”组织党群活动室真正成为党员开展活动、职工学习培训、文体活动的多功能场所。五是要完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制度。建立党员领导干部挂钩联系“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制度,落实非公有制经济部门抓“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责任。建立“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全县“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宏观指导。研究“两新”组织党务干部激励办法,建立党组织书记固定补贴制度,多方筹措资金,分期分批落实党组织书记固定补贴,实现党员人数低于30人、30—50人、超过50人,每月每人补贴50元、100元、150元。建立“两新”组织党建设活动经费保障机制,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每年从县管党费中列支一定数额的党费,用于“两新”组织开展党建工作。把每年7月作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推进月,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深入开展;采取党组织包保、党员结对、落实下派干部责任等措施,抓好积极分子培养工作,切实把“两新”组织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和优秀大中专毕业生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优先发展到党内来。通过与工商部门、民政部门协商,联合实行党建工作“登记申报、年检年报”制度,建立“两新”组织动态信息库。建立同工商、国税、地税、民政、社保等部门定期联席会制度,积极开展“亮身份,转关系”活动,通过举办大型“党员员工招聘会”和“党员人才推介会”等活动,寻找“隐身”党员。

四、具体要求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贯彻落实好《州委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发展若干意见》,党委负有重要责任,一定要高度重视,强化领导,真正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党的基层组织范文篇7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放松。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具有更为特殊的意义。这是因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既是中央确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个必要条件。尤其是参加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单位,绝大多数处于生产、教育、科研、文化及社会服务的第一线,同广大群众接触更直接、关系更密切。这就对这些地方、单位的党的基层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把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才能确保它们更好地担当起组织和领导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责任,才能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顺利健康进行,使之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主线和灵魂。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主线,也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灵魂。要把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全部工作和各个环节。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要在认真组织好党员学习的同时,带头学习,带头实践。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断创新发展思路,改进发展方式,用推动本单位业务工作开展的实际行动,为推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作出积极贡献;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把党的先进性要求贯彻到基层的各项工作中去,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使党的基层组织努力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不断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增强党的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切实抓好思想建设的同时,要大力推进组织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尤其要重视在新的经济组织和新的社会组织中组建党的组织,凡具备条件的,都要抓紧建立党组织;暂不具备条件的,可以采取联合建立党支部或选派党建工作联络员、指导员等方式,积极开展党的工作。要重视选好配强基层党支部书记,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同志选拔到基层党组织领导岗位上来,并切实抓好后备干部的培养。要不断创新党组织的设置形式,改进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方法,创新各种活动载体,激发广大党员的学习和工作热情。对少数软弱涣散、不起作用的基层领导班子要进行整顿,促其尽快改变面貌。要大力推进作风建设,进一步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要大力推进制度建设,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的好的做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坚持下去,形成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

党的基层组织范文篇8

党的基层组织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层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基础。我们要按照这一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切实使基层党组织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很强的工作能力、扎实的工作作风、无私的奉献精神,更好地团结带领群众搞好各项工作。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基础。我们党有340多万个基层组织,近7000万名党员。党的执政地位就是要靠党的基层组织来维护、巩固和加强。如果党的基层组织出现病变,那么党的整个肌体健康就会受到影响,党的执政能力就会被削弱。党的工作繁多,错综复杂,既有经济工作、政治工作、军事工作、文化工作、教育工作等,又有党自身发展过程中的很多工作,如思想工作、组织工作、纪委监察工作等等。党正是通过这些纷繁复杂的工作来保证国家这个“大机器”正常运转,保证自身建设不断加强的。这些工作进行得好坏也直接体现着党的战斗力的强弱,而最基础的就是基层。基层主要是由党的基层组织构成的,是保证党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和落实的一线组织,是党的所有工作的具体实施者。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努力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思想理论水平。没有较高的思想理论水平,就不可能推动工作水准的提高。当前要加强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对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重大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根本指针的认识,使这一重要思想真正成为统领全局、贯穿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转化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各级党委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中,要注重引导、帮助基层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创新理论,领会精神实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根据形势任务变化和党员队伍变化的实际,把坚持正面灌输与说服引导结合起来,把坚持严格的党内生活与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结合起来,努力把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觉行动。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才能不断在实践中提高领导能力和工作能力。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使党的基层组织密切联系群众。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历来是我们党重视和关心的根本政治问题。能否处理好这一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而党的基层组织的一个重要职能和任务,就是发挥党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坚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党的一切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但是怎么才能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呢?首要问题就是党要时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紧密联系广大人民群众,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使党提出的各项任务的实现具备更加巩固的基础。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夺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法宝。党的基层组织和人民群众有着直接的、经常的、密切的联系,能够直接倾听群众的呼声,掌握群众的思想脉搏,了解群众的情绪,熟悉群众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状况,能及时准确地向上级党组织反映群众的愿望、要求和呼声,为领导机关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同时,党的基层组织还能够积极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让群众明确党的决策和任务,与党同心同德,共同奋斗。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只有基层党组织搞好了,才能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我们党是执政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强核心。党要使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贯彻执行,必须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基层党组织大量细致深入的工作,使之变为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实际行动。党的基层组织分布在工厂、企业、农村、街道社区、人民解放军连队等社会的基层单位,尽管党的基层组织的具体职能、工作方法不完全一样,但是从发挥的作用来说,都担负着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职责,都要团结和组织党内外的干部和群众,努力完成本单位的工作和任务。党的基层组织的这种战斗堡垒作用,是党的领导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具体体现,是其他任何组织都无法替代的。因此,必须进一步明确不同领域基层党组织的职能定位,创新活动内容,特别是强化基层党组织为群众服务的功能,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党的基层组织范文篇9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核心,紧紧围绕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坚持一手抓巩固提高、一手抓探索创新,在全市各基层党组织领域大力实施以“加强基层党建,建设和谐苏州”为主题的“先锋工程”,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引导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争做服务大局、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先锋,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开创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局面,为苏州今后五年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应坚持以下几条原则:

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遵循经济社会发展和党建工作规律,自觉把基层党建工作放到全市发展大局中去谋划开展,找准工作着力点和结合点,坚持用党建来推动服务,用服务成效来检验党建,通过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把各方面力量凝聚到建设和谐苏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上来。

2.拓展领域、强化功能。始终着眼于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基础,注重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制度上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以构建大党建格局为目标,健全和完善基层党建工作领导体制、统筹协调机制和资源支撑体系,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管理功能、教育引导功能和服务协调功能,使党的领导、党的工作更加有效地覆盖全社会各个领域,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3.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按照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发展业绩好、群众反映好“五个好”的目标要求,深化各个领域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建设,加强分类指导,狠抓落实。既有工作目标要求,又有具体措施办法;既注重做好经常性工作,又重视解决突出问题,使各个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4.改革创新、创出品牌。主动顺应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立足苏州实际,勇于探索,求实创新,加强宣传,扩大影响,着力破解工作中的难点和瓶颈问题,建设一批有较高知名度、走在发展前列的时代新典型,营造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努力抓出苏州基层党建工作的特色和品牌。

二、主要目标

从今年起到2010年底,通过大力实施基层党组织建设“先锋工程”,全面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党员队伍素质,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努力做到“组织坚强有力、党员作用突出、工作得到促进、人民群众满意”。

1.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实现新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得到坚决贯彻。全市80%的镇、30%的村达到“先锋镇”、“先锋村”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镇、村。镇、村两级班子结构不断优化,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明显增强。镇、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实现以30至45岁干部为主体,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的占90%以上,村党组织书记中大专以上文化的占70%以上。村党组织下设组织体系健全,工作网络顺畅,有一支工作得力的党员骨干队伍。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各种组织配套建设全面加强,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充满活力。农村始终保持和谐稳定,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2.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取得新突破。街道、社区党组织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加强。建立健全社区党建全覆盖、社区管理网格化、资源有效整合、激励保障到位的区域性大党建工作合力机制,突出社会关怀和利益协调功能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基本形成。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结构优化、素质提升、队伍稳定,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群众公认度高、热心在社区工作、熟悉社区管理的社区党务干部队伍,确保党的工作在社区全面落实,对社区党员的管理规范有效。围绕城乡和谐发展,进一步加强农村街道、社区党的建设。符合建立党委条件的社区普遍调整建立社区党委。社区党组织书记大专以上文化的占80%以上。党委、党总支建制和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一肩挑”的社区党组织中,全部配备专职党务副书记或党务干事。街道、社区全部成立党建联席会,工作有效开展。社区与机关、企事业等单位共建率达100%。街道、社区党务工作全部实现信息化、网络化,创建90个市级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点,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和和谐程度明显提高。

3.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跃上新台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绝大多数正式职工100人以上和正式职工50-99人且有一定经济规模的非公有制企业单独建立党组织;对暂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100%纳入党组织的有效覆盖;其中正式职工25人以上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100%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工作不断规范,切合非公企业实际又符合党建原则的工作机制进一步丰富完善,党组织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企业守法经营,开展党的活动富有成效。党群工作一体化深入开展,党群组织相互支撑,联动发展,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具备条件的社会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普遍建立党组织,各项活动正常开展,党的工作得到全面加强。着力建设一批高层次、有影响力的党建工作示范点,其中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达到80家,社会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达到20家。

4.机关、国企、科研院校等领域党的建设拓展新优势。围绕全局,紧扣发展,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机关党组织的协助和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进一步提高,机关作风和机关形象不断改进。适应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国企党建工作机制有效建立,企业内部领导体制更加完善,党组织作用进一步发挥。科研机构、高校、中小学党的建设得到新的加强,科研机构党组织有效参与重大问题决策,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党组织切实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同步得到加强。

5.党员队伍建设展现新活力。全市党员队伍进一步壮大,结构进一步优化,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每年发展新党员1.1万名左右,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达到90%以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达到45%以上,35岁以下的达到75%以上,妇女达到30%以上,生产工作一线的达到55%以上。共产党员宗旨意识明显增强,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成为全市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表率,成为富民的领路人、发展的带头人、创新的先行人、和谐的引导人。党员教育管理体制更加完善,自我纯洁机制逐步形成,形式更加多样,载体更加健全,保障更加有力。党员服务中心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村、社区以及有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党员服务中心或党员服务站。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服务、基层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为广大群众服务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服务措施扎实,工作持续有效。

三、工作措施

1.把加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来加以推进。要大力培养造就一支能够担当率先发展重任、具有新型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核心的用人导向,通过民主选举、竞争上岗、公开招聘等多种措施,把那些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而又能共事、不出事的人选进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注重培养选拔熟悉社会建设和管理的优秀干部,尤其要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既要选好人、用好人,又要拴住心、留住人。要重视加强基层党务干部的配备,镇、街道党(工)委应有一定数量的党务干部,村、社区、党员服务中心以及有条件的其他基层党委要配备专职党务干部,加强和改进村、社区下设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探索专职党务工作者社会化招聘、契约化管理、专业化培训、市场化运作的有效方式。认真做好引导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挂职等工作。切实加大对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力度,改进方法,提高层次,增强实效,努力把农村党员干部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育成党员干部,提高社区党组织书记依法办事、服务群众、协调各方的能力,着力建设一支懂经营、善管理、沟通协调能力强的复合型企业党务干部队伍。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按照先进性建设的要求,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深入开展以“富民、发展、创新、和谐”为主题的党员先锋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

2.把完善组织网络、整合组织资源作为基础工程来加以夯实。主动研究经济社会生活发生的新变化,对党的组织设置、组织功能、组织管理方式和运行方式等提出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做好党的组织体系的改革、完善、调整和充实工作。以构建区域性大党建、增强党建工作有效性为目标,完善组织体系,整合与党建工作相关的各种资源,形成党的组织资源与行政资源、社会资源的良性互动,增强整体合力。进一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单位、群众组织、社会经济组织等党组织在区域性大党建中的职责,建立健全工作和资源统筹协调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行政组织配合、群众组织参与,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和谐高效的工作机制。大力实施党组织和党员信息化工程,建设全市网络化党务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党建信息的充分共享和“零距离”传递。在农村、社区等领域进一步健全党组织网络,完善以村党组织为主体、产业党支部为骨干、专业党小组为基础的新型组织体系,健全党委(总支)建在社区,支部建在小区,党小组建在楼幢(街巷)的社区党组织网络体系。在新社会经济领域重点做好组织覆盖面的扩大工作,凡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都要及时组建党组织,着力推进在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党组织工作,推广“区域统建”等有效做法,在确保党组织全覆盖的同时,逐步创造条件单独建立党组织。通过党建领导机构、党建联席会、议事会、论坛、沙龙等方式,经常性加强与驻区单位、部门党组织以及广大党员群众的联系,有条件的地区可试行对党组织和党员的双重管理,推动党建工作的统筹发展。

3.把搭建载体平台、确立长效机制作为关键举措来加以落实。加强党建阵地建设,推进党员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拓展社会服务功能,使党员服务中心在为党员服务的同时,更好地服务广大群众,让群众满意,做优做强“苏州党员服务中心”特色品牌。围绕推进“先锋工程”,针对不同类型党员的实际特点,大力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创设党员充分发挥作用的有效载体。在农村,深入开展“双带三评”、“党员承诺制”、“党员学习中心户”等活动;在城市社区,广泛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志愿服务”、“党员示范户”等活动;在机关,继续开展“双结对”、创建“四型五好”党组织、“最佳党日活动擂台赛”等主题活动;在企业及各行各业,积极开展“党员设岗定责”、“党员先锋岗”、“我为企业献一策”等活动,使广大党员在实践“三个代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建设,提高创建标准,完善考核体系,努力使各领域都有一批过得硬、叫得响、有示范性的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典型。同时,加大对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整顿力度,改进方法,提高实效。通过上级党组织和基层党组织的上下联动,激发基层党组织争先进、创一流的内在动力,提高全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以扩大民主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的组织制度和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建设。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健全党员评议、监督、考核等制度,推进基层党务公开,做好镇党员代表大会常任制等工作,在基层探索扩大“公推直选”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的试点工作。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构建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密切配合、有机衔接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积极探索“网络党建”的新路子,大力实施现代远程教育,构建信息网络教育平台,不断提高党员电化教育水平。

4.把健全基层党建工作激励保障体系作为有效支撑来加以强化。要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重点解决基层党建工作财力支撑问题和基层党务干部岗位吸引力问题。基层党建工作经费和党务干部待遇报酬要纳入财政预算,并形成与地方财政同步增长机制。市和各县级市、区基层党组织建设专项资金要根据工作需要逐年增加,并加大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投入,进一步解决基层党组织办公用房、活动场地和工作经费等问题。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科研院校也应划拨专项党建工作经费。通过从专项资金、党费、企业管理费中列支、工作经费贴补等多种途径,进一步落实好村、社区、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经济组织党组织工作经费,形成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经费支撑机制。借鉴推广各地已经实行的身份挂靠、工作补贴、以奖代补、提高社会保障标准等办法,并不断探索新路子,下力气研究解决提高基层党务干部报酬待遇问题以及建立正常增长机制问题。机关、事业单位、科研院校和镇、街道党务干部与同级行政管理人员或经济工作干部享受同等待遇。村干部的报酬待遇尤其是养老保障应逐步提高到本地事业单位人员水平;大力提高社区专职工作者的报酬待遇,逐步与村干部的平均报酬待遇水平相适应,有条件的地区可逐步提高到本地事业单位人员水平。对在基层任职时间比较长、工作有实绩、群众拥护的基层党组织书记,要切实加大表彰和激励力度。对特别优秀的基层党组织书记,可选拔进入镇、街道党(工)委领导班子,也可以在试点基础上经过考录程序进入公务员队伍。建立健全村、社区下设党组织书记、党员服务中心负责人等党务干部的工作补贴机制,进一步调动基层党务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四、组织领导

1.加强统一领导。各县级市、区委和镇、街道党(工)委以及部门、单位党组织对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基层党建工作负总责,书记是抓基层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根据分工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基层党建工作。要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基层党建工作情况汇报,研究决定基层党建工作重要问题,督促完成基层党建工作各项任务。

党的基层组织范文篇10

一是抓实“群众满意”工程,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效明显。按照总书记提出的“成为群众满意工程”的要求,坚持把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搞好发动作为前提,把创新形式、强化学习、提高素质作为基础,把广泛参与、开门教育、发扬民主、认真分析评议作为重点,把落实责任、明确目标、搞好整改作为关键,把领导带头、精心组织、稳步推进作为保证,层层成立了领导机构,抽调精干人员充实办公室,先后派出了督导组、巡回检查组和指导组共计350余人到参学习单位进行督促、指导工作,认真抓好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巩固和扩大第一、第二批教育活动成果。通过开展学先进性教育活动,广大党员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了更深的了解,思想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有了明显增强,实现了由“要我干”到“我要带头干”的转变,由“要我服务”到“我要带头服务”的转变。形成了“学习在田间地头开展,意见在田间地头征求,作风在田间地头转变,整改在田间地头落实,成效在田间地头显现”的良好氛围。“出行难、上学难、增收难、看病难”等一批热点、难点问题相继得到解决。全县党员干部累计为群众办实事3000余件,广大党员在支农、抗旱救灾、解民难、解民忧中体现先进性。

二是抓实“强基”工程,提高党组织战斗力。通过大力整顿软、散、瘫党组织,从机关选派100余名干部到村担任党总支部副书记或主任助理,整合乡(镇)站所力量,为村民委配备“八大员”728名、村小组配备“三小员”2180名;推行“两推一选”和公开竞选,把政治素质强,有团结协作精神,作风正派,群众威望高,有文化、有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本领、真心诚意为群众办事的人选进党总支班子,依托各类经济实体发展协会党组织和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积极创新党建设工作新路子,扩大了党在农村的覆盖面。全县95个村“两委”班子中,有经济能人653名,占61.9%,党员党政率达70%以上。

三是抓实“榜样”工程,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围绕“七江”公路沿线和普者黑景区,有针对性地选择农村、企业、社区、机关等15个不同的示范点,构建“党建示范长廊”;围绕“以马”公路沿线把4个村作为抓党建促进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项目,着力培养一批“五好”党组织和“五带头”党员,通过抓点带面,总结经验,辐射全县。积极创新载体,搭建党员发挥作用平台,实行党员佩戴徽章、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党员设岗定责,开展“亮身份,促发展,树形象”、“爱民互助行动”,“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等活动,大力宣传党组织和党员中的先进典型,大力宣传榜样人物的事迹,让身边的典型感动群众,让身边的榜样激励党员,带动全县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全县共评选出951户党员示范户,县委对40个基层党组织100名党员进行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