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四大职能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4 11:53:27

管理学四大职能论文

管理学四大职能论文篇1

P键词 高职院校 科研成果 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7.03.002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UANG Yuan

(Cha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70)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order to better carry out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ut forward a kind of suitable for the manage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construct a framework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management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等院校越来越重视学科建设,与此同时,高校科研成果的数量不断增大,产生了大量的科研信息,对科研成果的管理方式提出了更高的目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科研管理系统能够保证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进行科研成果管理。[1]如何充分利用这些现有的资源和技术为职业院校科研和管理服务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1 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的特点及分类

1.1 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的特点

(1)应用型研究成果少。与更高层次的高校相比,由于之前高职院校较为重视基础性研究,所以科研成果大多为基础性研究成果。大部分应用性研究成果则体现为论文、专著等,数量虽多但质量及其层次较低。[2]其中,大多为省部级科研科技项目及横向项目,部级科研项目较少。

(2)技术水平较低。高职院校更注重基础性研究,对应用性研究缺少关注,从而产生多为基础性研究成果。大部分的应用性研究成果倾向于实践的操作性,忽略了理论研究。虽然部分科研成果实用性较高,但由于这些实用性成果没有直接用于产业开发,从而对一些理论研究没有重大突破进展。从整体水平上看,高职院校很少有技术水平较高的科研成果,比较重视应用性研究而忽略基础研究,这就导致科研水平不能朝纵深方向发展。

(3)科研成果转化资金不足。相对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对科研投入较少,而由于经费的不足,使得很多项目无人做,很多经费可能只在项目开发初期就用完了,项目中期成果转化的经费几乎没有,这就造成只对一些投资小的项目研究,高职院校的科研成果大多产生于一些小规模的项目,经费问题也成为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转化的障碍。

1.2 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的分类

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根据一些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学或者科研机构编制的索引工具所收录的期刊,及根据一些学术指标确定的科研论文的类型,并以国家、省、市的出版社或科研机构为标准来划分科研的级别。[3]从科学研究的整体上讲,高职院校的学术研究成果主要分为五类:学术论文、学术著作、科研课题、应用成果、技能竞赛。

(1)学术论文:学术期刊论文成果课分为四类,第一类为SCI收录的论文,第二类为EI、ISTP收录的论文、第三类为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第四类为一般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

(2)学术著作:著作可分为5类,第一类为部级规划教材,第二类为省级规划教材,第三类为一般教材,第四类为公开出版的教辅、实验实训教材,第五类为学校内部使用的教材。

(3)科研课题:科研项目可分为5类,第一类为部级项目,第二类为省(部)级重点课题、第三类为省(部)级一般课题,第四类为部级学会、协会课题,第五类为校级课题。

(4)应用成果:应用成果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软件著作权。

(5)技能竞赛:技能竞赛包括部级,省级,院级技能竞赛。

2 如何构建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系统

2.1 科研成果的管理模式

科研成果的管理关系到整个科研管理的质量,采取四级管理模式较为合理,系统用户分为四个层次,分别为:普通教职员工层,部门管理员层,教科研处管理员层和系统管理员层,系统管理员拥有对系统的所有权限。

普通教职员工能够对教职工自己的个人资料进行管理,并能查看相关科研动态信息,并且能够利用系统增加、删除、修改、查询自己的科研项目信息,同时能直接生成统计教职工个人科研工作量的excel表格。在申报课题方面能够上传研究课题的立项、开题、中期、结题等相关资料,只有通过教科研处的管理员审核之后这些资料才有效(图1)。

图1 教职工权限图

部门管理员权限能够新增、删除、查询、修改本部门的所有资料,统计本部门的工作量,生成本部门统计数据表格。同时能够新增、查看、修改动态公告和最新通知等信息(图2)。

图2 部门管理层权限图

科研处管理员能够对教职工的课题申报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能设置科研项目的分类和各种项目的分值,并能查看各个项目分类生成的报表。科研处管理员还能及时科研动态信息(图3)。

图3 科研处管理层权限图

图4 系统管理员权限图

系统管理员的主要任务是本系统的安装、配置、管理和维护工作,为系统的安全运行做技术保障。同时可以对用户权限进行更改,还能对所有用户账号进行新增,删除,查询,修改等操作(图4)。

2.2 科研管理系统的性能

从总体上来,一个合格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要做到以下几点:

(1)准确率。这是衡量系统性能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系统的准确率低那么在整个项目的申报过程和统计方面就会出错,从而影响整个科研项目。

(2)易用性。对系统管理T来说,系统的安装,配置,维护操作应该是简单方便。对用户来说要易于操作,在不同的硬件环境下也要易于使用。

(3)健壮性。当系统出现错误提示的时候,用户依然能够正常使用,可以执行错误处理,系统依旧能够正常运行。

(4)安全性。安全性对于系统来说至关重要,只有已经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系统,同时要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鉴别,防止非法用户入侵系统,使系统数据库遭到破坏。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权限进行不同的操作,例如教职工用户登录后可以修改自己的个人信息和密码,提交自己的科研信息,查询科研分数,网上申报项目。部门管理员在权限上只能对本部门的人员情况进行管理,审核人员的申报信息。

(5)数据库设计。合理进行数据库的设计是保证系统能够高效运行的基础。良好的数据库要能保证数据存取效率高,数据的存储空间大,数据库系统的运行管理效率高。由于在系统运行过程中不断有新数据的添加进来,造成数据量不断增加,这对数据库的要求就更高了。

3 结语

当前,各高职院校都在采用无纸化,信息化管理,可以说这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要顺应这样的趋势,就要求高职院校采用更加贴近用户需求,更加人性化,更加安全的科研成果管理平台。高职院校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建立起一套合理的科研管理系统进行科研成果管理。

参考文献

[1] 李辰蕊.我国高校科研工作信息管理问题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184-185.

管理学四大职能论文篇2

《大学语文与写作》考试大纲

一、考核目标

主要考核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阅读、分析浅近文言文、一般语体文的能力以及写作常用文体的能力。

二、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分为四个部分:语言知识、文学常识、阅读分析、基础写作。

(一) 语言知识

1.识别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注意掌握现代汉语中仍然在运用的文言词语。识别通假字和古今字,理解其含义。

2.了解常用文言虚字之、其、者、所、诸、焉、则、而、于、以、且、乃等的用法和同一个文言虚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

3.理解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和句式,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宾语前置、判断句、被动句等,并能正确地翻译成现代汉语。

4.理解古今作品中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夸张、层递、反复、设问、反诘等修辞格。

(二)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主要包括古今各种文体知识;中国古代和现当代重要作家及其主要作品;作家的朝代、字号、文学成就、诗文集名称、代表作、在文学史学上的地位;重要作品的作者、出处及名句;各种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

(三)阅读分析

对于古代、现代文学作品的内容大意,段落层次,主旨或中心论点,哲理内涵,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者的思想观点、感情态度,作品所用的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比兴、白描、象征等),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夸张、层递、反复、设问、反诘、引用等)能进行准确深刻的欣赏分析。

(四)基础写作

基础写作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正确理解应用文写作知识,并会具体运用写作知识进行写作实践,具体掌握书信、通知、通告、通报、请假条、感谢信、慰问信、倡议书、总结、调查报告、广告、合同、申请书、产品说明书等的写作;二是根据所给题目或材料,撰写议论文或记叙文。要求中心明确,思想健康,内容充实,结构完整,条理清楚,文字通顺,标点准确,书写整洁,不少于800字。

三、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2.试卷分数:试卷满分150分。

3.考试时间:150分钟。

4.试卷内容比例:现代文学作品约40分,古代作品约50分,作文约60分。

5.题型比例:单项选择题约20分,填空题约20分,阅读分析题约50分,应用文写作20分,命题写作40分。

四、参考教材

季孝良编著《专升本大学语文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吴相洲主编《大学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徐秋儿主编《现代应用写作实训》,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曾湘宜著《应用文写作基础》,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管理学》考试大纲

一、内容提要和要求

第一章 管理概论

1、组织与管理的定义。理解组织与管理的涵义,理解管理的研究对象:管理主体——管理者的基本特征,以及管理客体——管理对象及环境的特征。

2、管理的学科分类、特点、性质和基本原理。理解管理学的特点和性质;深刻理解管理的基本原理。

3、管理的基本职能。熟悉管理的基本职能,并能对组织进行管理职能分析。

4、管理机制和管理基本方法。认识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机制;能对各种管理方法的特点进行比较。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发展

1、古典管理理论。深入理解泰罗科学管理的要点及其贡献;理解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以其要点;韦伯的科层组织理论。

2、行为科学理论。深入理解梅实的人际关系学说与霍桑试验及其结论。

3、管理理论丛林。理解管理理论丛林的主要流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理论学派和管理科学学派。

4、管理科学发展的新趋势。理解西方管理思想中对人的认识的发展变化,理解管理科学研究的内容的发展变化。

第三章 管理的计划职能

1、计划工作。理解计划工作的含义,计划工作的类型及步骤;掌握计划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原则;掌握计划工作的方法和技术。

2、战略性计划管理。理解管理目标的性质,远景与使命的含义;掌握战略性环境分析的要点,及战略选择的基本概念;深入理解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各种新型的企业资源计划方法。

3、决策理论。深入理解决策的概念,掌握决策的类型、决策的原则、决策的程序;掌握常用的定性和定量决策分析方法。

4、预测理论。理解预测的概念,熟悉经济预测的种类,掌握一般的预测方法。

第四章 管理的组织职能

1、组织及组织工作。深入理解组织与组织工作的含义;掌握组织工作的基本原则;熟悉组织结构的类型。

2、组织结构的设计。理解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组织结构设计的目标任务和组织设计的原则。

3、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理解管理幅度与组织结构的关系;理解部门与职权划分的类型及相互关系;

4、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理解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组织结构、集团结构的优缺点,及管理特点,了解如何发挥每一种组织形式的作用。

5、人员配备。理解人员配备的涵义及原则;理解人员配备的基本要求和内容;理解管理人员的来源及对管理人员工作评价的原则;理解管理人员培训和发展的方法。

6、组织力量的整合。理解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概念;理解和认识直线与参谋两者在组织中的角色及其关系;理解委员会的概念。

第五章 管理的领导职能

1、领导理论。理解领导的概念,与管理者的区别,领导工作的实质,领导权力的来源。理解几种典型的领导理论;了解领导的修养与素质以及主要的一些领导方法与艺术。

2、激励理论。深入理解激励的涵义与作用,激励的作用过程;理解最主要的激励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熟悉常用的激励方式与手段:物质利益激励、社会心理激励、工作激励。

3、沟通。深入理解沟通联络的含义与作用;熟悉沟通的类型和常用的沟通方法;理解沟通障碍及实现有效沟通的途径。

第六章 管理的控制职能

1、控制的一般理论。理解控制职能的涵义及作用;熟悉控制系统的构成(基本要素)、组织运转的基本要求、三种基本的控制类型(现场控制、反馈控制、前馈控制);理解控制的原则与要求。

2、控制的过程、内容和方法。理解和熟悉控制标准的涵义,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熟悉管理控制的内容;理解和掌握常见的管理控制方法:专项控制:计划控制、时间控制、数量控制、质量控制、安全控制、人员行为控制等,以及综合控制;理解预算控制与非预算控制的涵义

第七章 管理的创新职能

1、创新职能概述。理解创新职能的内涵及其在管理职能中的作用意义;熟悉创新的特征、种类与内容。

2、创新的过程、原理、方法与管理。了解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的类型、创新的过程、创新的原理及创新方法;理解创新管理的涵义。

二、考试题型

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满分150分。

三、参考教材

管理学四大职能论文篇3

【关键词】 高职; 会计电算化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高职会计类专业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历证书与职业证书培养“两张皮”、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欠缺的现象,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于2004年开始研究和实践“课证深度融合、四环双轨递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课证深度融合、四环双轨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课证深度融合”是指把会计人员国家职业标准所对应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贯穿于会计电算化专业核心课程中,系统地形成基于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过程的课证融合课程体系,将职业证书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做到课程与工作过程融合,课程与职业证书融合,实现教学与职业能力要求“零距离”。

“四环双轨递进”是指建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基础技能实训岗位虚拟实训会计综合实训企业顶岗实习(含毕业论文)”四个主要实践教学环节,采取会计手工处理能力训练和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信息化处理能力训练“双轨”并行方式,“递进”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二、“课证深度融合、四环双轨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框架

(一)创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通过多次深入企业调研,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根据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岗位群的工作过程进行工作任务分析,明确了各工作过程中典型工作任务,并明确了完成这些工作任务需具备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形成了会计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表。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形成综合能力领域(行动领域),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课程,整个课程体系由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拓展学习领域和综合素质培养四部分组成。专业学习领域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如图1。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会计职业证书深度融合,职业证书计入学分

会计电算化专业通过相关专业课程学习应同时取得珠算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助理会计师证书、会计电算化证书等职业资格证书,并通过校内外实践取得学校和企业共同颁发的会计岗位技能鉴定证书、企业工作经历证书,学生通过努力可拓展取得会计师证书、注册会计师证书、信息化工程师证书。职业证书计入学分,实现与相关课程学分互认,如图2。

(三)建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平台,手工与计算机模拟双轨并行,改进毕业论文撰写方式

构建了“基础技能实训岗位虚拟实训会计综合实训企业顶岗实习(含毕业论文)”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搭建了与实践教学方式相适应的实践教学平台,模拟企业内外部职业环境分岗位角色进行混岗、轮岗实训。在实践组织方式上采取手工和计算机模拟双轨并行的方式,强化实践能力、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改进毕业论文撰写方式,将毕业论文融入校外顶岗实习过程中。论文分“企业简介、实习岗位流程、存在的问题、改进办法”四部分,有效地改进了毕业论文质量不高、抄袭现象严重的问题。由专业教师担任毕业班班主任,将企业顶岗实习、毕业论文、就业指导和班主任工作完全结合起来,实行一条线包干管理,教导合一,责任明确,便于学生实习就业,如图3。

(四)将齐鲁文化和鲁商精神渗透到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全过程

构建一个计划,优化两个环境,连续三年不断线,建设四个平台,形成以齐鲁文化为底蕴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如图4。

三、实施效果

“课证深度融合、四环双轨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已在我校会计电算化及相关专业4 000多名学生中实施,学生满意度和就业能力明显增强,近四年毕业生双证书率达99%,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高达99%以上,每届毕业生都被山东银座和建设银行等企事业单位提前一年预订300多人,专业招生报到率高达170%以上,录取最低分数达济南市本科三批线,学生在全国大赛中屡获佳绩。

我校会计电算化专业也取得了系列化成果,先后被确定为山东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示范院校中央财政重点建设专业、山东省品牌专业。该专业有2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3门课程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3部,主编国家精品教材1部,获山东省教学成果奖1项。

【参考文献】

管理学四大职能论文篇4

一、课程体系及理论依据 课程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将宏观的教育理论和微观的教学实践联系起来的一座桥梁。课程(curriculum)一词最早来源于的拉丁文currere,意为“跑道”。课程的原本意义是指根据教育目标,为指导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有计划地编制的教育内容的整体计划。课程体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体系概念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设置、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五部分在内的整体课程框架,或者说课程体系是所设全部课程之间的分工和配合。本文所指的课程体系是指狭义的课程体系概念,即广义的课程体系概念中课程设置这部分的内容。高职旅游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是能力中心论。能力中心论的特征是以职业能力(compe-tence)为基础,将形成某项专业能力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等课程内容要素按照职业能力本身的结构方式进行组织。能力中心论的根本宗旨是使受教育者具备某种职业能力。能力中心论突出强调教学结果,即学生毕业后所具有的操作性的能力,而且所关注的是学生能否达到行业中具体的能力标准。在课程体系中,模块是其组织课程的基本单位。从教学内容上看,能力中心论更多的是综合了多种课程论的思想,强调理论教学为技能服务,以职业技能为中心,按照职业活动自身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来设计课程。由能力中心论而衍生能力本位课程观,是以职业能力为基础,通过职业分析和工作分析确定能力结构,并依据专项能力的细分进行课程设置,以专项能力所必备的知识、态度、经验和反馈作为内容来组织课程内容,以专项能力的复杂程度确定课程结构、调整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 二、湖南旅游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及能力分析—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基于湖南旅游人才市场需求的市场调研,对接湖南旅游产业发展的目标,又区别于湖南旅游中职教育、本科教育,湖南高职旅游类专业培养目标是面向湖南旅游行业,服务于旅行社、景区景点及其相关企业,培养从事导游主管、计调主管、营销主管、门市经理等岗位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旅游行业岗位工作内容复杂,牵涉到的知识内容繁杂。仅仅具备娴熟的技能是不够的,还要在语言、形象、心态、行为达到相应的要求。湖南旅游企业在招聘旅游类专业毕业生,主要关注的素质、能力和素质如下表: 三、旅游管理专业模块式课程体系构建 探索旅游职业人才培养规律,构建旅游职业基础能力、旅游核心业务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三大模块。其中旅游职业基础模块又分为职业文化基础、旅游职业基础知识和导游基本技能三个模块;旅游核心业务能力模块分为湖南专项导游技能、旅游计调技能(计调方向)、旅游营销技能(营销方向)三个与旅游行业岗位需求直接对接的模块;职业拓展模块主要目的在于扩展学生知识面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见图1)职业文化基础模块培养目标在于为刚入校的大学生向准职业人转变打下基础,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素质、价值观、人生观和职业基本能力。课程为公共基础课,具体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学语文、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普通话、应用数学等。该模块与英语等级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和计算机应用水平等级证书等证书对接。旅游职业基础知识模块的目标在让学生具备旅游职业的基本知识,实现由刚入校的大学生向具备一定素质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校园人成功转变。该模块的课程主要有旅游学概论、旅行社基础、旅游心理学、旅游资源学、旅游电子商务、旅游政策与法规、认知实习等。导游基本技能模块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导游技能,具备旅游职业最基本技能。该模块主要有课程有导游原理、导游实务、旅游商品与导购、导游语言艺术、导游文学、校内实训。以上课程与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证考试对接、融合。通过该模块学习,使学生具备准备职业人的条件,为下阶段的顶岗实习打下基础。湖南专项导游技能为湖南地方特色课程,主要课程湖南专项旅游、湖南导游、湖湘文化、湖南景点讲解实训、湖南民歌与曲艺、湖南旅游资源、湖南旅游英语和顶岗实习等,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熟练导游湖南、服务湖南的能力,实现学生在校园人的基础上,成功向准职业人转变。旅游计调技能(计调方向)模块的课程有计调业务、商务谈判、旅游地理、旅游线路调研与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以上部分课程与旅游计调师职业证书对接。旅游营销技能(营销方向)模块的课程有旅游市场营销、旅行社外联业务、旅游公关礼仪、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以上部分课程与旅游营销师职业证书、旅行社门市经理职业证书考核鉴定相互衔接。该模块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由准职业人向旅游营销主管、旅行社门市经理职业发展。职业拓展技能模块课程主要包括全校选修课、公共艺术选修课(如形体舞蹈、音乐、美术、摄像等)、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等课程,实现“一专”+“特长”的目的,培养毕业生心灵美、行为美、仪态美和语言美(四美),提升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通过三大模块的学习,着力保障培养旅游职业技能优势明显、职业发展顺畅并扎实服务于湖南旅游行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四、实施螺旋渐进式课程设计编排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计遵循“校园人—准职业人—职业人”三阶段式职业人才成长规律。按照大螺旋套小螺旋课程设置思路即课程体系按螺旋渐进方式(大螺旋),同时每一门课程的模块内容也按螺旋渐进方式(小螺旋)来设计。具体说,课程体系按大螺旋渐进方式设计,就是“校园人—准职业人—职业人”每个阶段均进行“理论教学—虚拟实训+仿真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生产性实训—总结提升”安排。(见图2)每一门课程的模块内容按小螺旋渐进方式来设计。例如:《导游实务》确立模块课程的基本思路:课程结构以行业专家对导游的职业能力分析结果为依据,以湖南精品旅游线路为载体,以导游服务操作流程为线索,结合岗位工作所需的相关职业能力要求,将课程结构分为三个大模块12个子模块,即“准备带团”“、接团“”带团”“、送团”四个大模块,其中“准备带团”项目包括认识地陪工作、导游词设计、接站准备3个小模块;“接团”模块包括接团服务、入住酒店服务2个小模块“,带团”包括商定旅游行程计划、参观游览服务、旅游沿途活动设计与组织、旅游营销、餐饮娱乐服务5个小模块“,送团”包括送站服务、账务结算和工作总结3各个小模块。#p#分页标题#e# 在教学中,在第一个大模块即接团模块的第1、2个小模块进行理论教学完毕后,都进行一次课内实训;待学习完第3个小模块即进行整个第一个大模块的综合实训;在进学习完第二个大模块后,前2个小模块进行理论教学完毕后,都进行一次课内实训或专题实训(接团服务核心小模块进行专题实训),待第2个小模块学习完之后即进行整个第二个大模块的综合实训;第三个大模块、第四个大模块依次类推,整个第四个大模块讲完后即进行整个《导游实务》课程的综合实训。(见图3)

管理学四大职能论文篇5

一、“四证书”下高职院校的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及工作职责

(1)教育部2004[16号]文件和2006[24号]文件中提出:辅导员的角色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根据辅导员的具体工作职责及晋升方向,其角色定位除了上述双重身份外还可具体细分为:德育教师、学生的领导者、专业教师及行政人员的后备储蓄人员等。

根据“四证书”的能力要求,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可细分为:心理咨询顾问、职业指导顾问、社会工作者、管理者等角色。

(2)根据教育部的2006[24号]文件,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分项,事实上其作职责包含涉及学生的所有事务,与院校大部分职能部门有着直接的业务联系,而其职责实现的基本能力要求就是“四证书”。

二、“四证书”下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存在问题

1.辅导员专业化程度不高

目前所说的专业化特指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化,然而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准入门槛基本为本科,其专业背景多与思想政治教育无关,同时过多的学生事务性工作,大大减少了它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科学研究。理论知识的匮乏,后期进修的不足,以及大量时间与精力的耗费,使得辅导员身为教师这一知识性权威的角色在不断弱化,辅导员专业化的实现程度不高。

2.辅导员职业化能力弱,职业认同感低

“四证书”下的辅导员工作的开展,根据其独有的角色定位,要求辅导到员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及心理诊断技能、职业规划理论、社会服务理论及技能、管理学等理论知识及技能。

然而,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在准入时并不具备上述职业化能力,而大多院校也不重视辅导员后期培训;“职业高原”过早的出现,加强了自身职业倦怠感,同时它的外在形象也宛如毫无技术含量的高校农民工。

3.辅导员专家化实现度低

根据2010年广东十所高校的调查结果显示,辅导员新老交替频繁,从业年龄在22岁-29岁的占67.3% ;从事工作年限以5年以下为主,10年以上的仅占5.1%;而职称评定副教授以上为0。

“四证书”下的辅导员专家化的实现需要有学历的支撑、人生阅历的丰富、工作经验的积累、职称上的提升。而事实上是,由于体制管理上的缺陷及它自身规划上的目标缺失,大多数辅导员在从事五年工作后便流向专业教师或行政人员,而遗留下来的极个别辅导员则出现了职业上的停滞,以至于“学生都是高材生,辅导员讲师过一生”。

三、“四证书”下的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规划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的发展实质是自我概念的发展和形成。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发展道路与其职业性格、能力、技能、价值观有着莫大的关系。

1.完善职业性格,增强职业认同感

(1)高校辅导员应该有一个良好的性格修养。人的性格无好坏之分,且性格无法改变。但针对于辅导员的岗位要求应极力发扬职业性格中积极面,改良职业性格中的消极面。适应岗位需求的良好职业性格是每个辅导员亟需重视的问题。

(2)增强职业认同感。研究表明,职业认同影响个体职业满意度、职业倦怠感与工作压力。目前大多数辅导员把工作当成谋生的手段或个人职业发展的中转站,晋升道路的不顺畅使其过早进入了“职业高原”期,一旦出现付出与收入不对等,职称、荣誉遭受不公就会出现职业倦怠,乃至于职业不认同。

2.培养职业兴趣

根据霍兰德职业兴趣上的六种分类,符合辅导员的职业兴趣类型为社会型。在对辅导员管理工作上可通过团体辅导、体验式教育培训、案例研讨等方式提升辅导员的职业兴趣,增加人的工作满意度、职业稳定性和职业成就感。

3.提升职业技能

高职院校辅导员呈现出“职业起点非专业化、工作管理专业化低、后期职业培训专业化不足、职称晋升缺乏专业基础”等特点。“四证书”下的辅导员职业规划不仅仅要求提高辅导员的准入机制,还要求准入后加强“四证书”能力体系的学习。

(1)编制职业生涯规划手册。辅导员应系统了解岗位需求,弥补自身能力的不足,并做好个人进修计划,系统的加强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工作等理论学习。比起国家文件的解读学习,辅导员更需要书面上的指导。

(2)科学招聘,重视入职后培训。必须坚持“严格标准、精心挑选、优化结构”的招聘方针,坚持岗前培训、岗中培训和骨干培训相结合,坚持学校培训、教育行政部门培训、教育部培训三级培训相结合,完善高校辅导员培训体系。比起严格把控入门关,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发展更需要注重职后培训。

四、高职院校辅导员的最大保障

管理学四大职能论文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改革;调查研究

作者简介:马秋林(1957-),男,四川盐亭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党建;胥长寿(1972-),男,四川射洪人,硕士,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学校管理;聂彩林(1967-),男,四川船山区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与高职教育;刘光明(1971-),男,四川安岳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资助项目“推进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改革研究”(编号:12JD710016;主持人:聂彩林)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18(2013)02-0090-03

同志提出的“如何更有效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问题,从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需要上看,已成为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的主要矛盾。为科学分析和正确处理这一矛盾,本课题组以网络方式开展了“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现状”问卷调查。

一、高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问卷调查概况

本课题组通过租用“问卷星”这个专业的在线问卷调查平台,特邀江苏、浙江、广东、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四川八省16所高职院校组织教师和学生参加了网络问卷调查。16所高职院校中有国家示范建设院校2所,省示范建设院校7所,非示范建设院校7所。通过各参与院校的思政课教学主管部门的精心组织,“问卷星”统计系统获得有效调查问卷教师卷共110份、学生卷共2591份。本调查内容教师问卷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目的、方法、效果,以及课程体系转换、队伍建设和考评方式等;学生问卷主要涉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目的、态度、效果和教学评价、教学改革等方面。从问卷调查过程上看,由于调查样本选取科学,地域分布广泛,参与院校代表性、典型性强,网络答卷一人一机匿名填写,“问卷星”测评系统自动统计,确保了调查信息的准确性、数据的真实性,为开展本课题研究以及推进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改革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现实状况

(一)高职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度较高而学习兴趣不大

本调查显示:高职院校师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地位作用认识清楚。如,关于“你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有73%的高职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有说服力,没有过时”。 在“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动力”选项中,53.18%的高职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实践有所帮助”,还有48.2%的学生认为学习马克思主义“对自身发展成才有帮助”。在“您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之间的关系”上,主张“马克思主义依然是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主导思想”的达到49.5%。有85.5%的思政课教师认为学习马克思主义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调查结果在表明多数高职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具有正向情感的同时,也明白地告诉我们在参加调查的2591名高职学生中,对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有“个人兴趣”的仅占10.5%,比高中时期(感兴趣和很感兴趣的53.1%)下降四成。从而说明相当部分的高职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积极性并不高,这值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管理者及教学工作者深刻反思。

(二)高职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渠道认识明确但参与率不高

截止2011年,我国的高职院校总数为1276所,在校生总数达960万。可见,占据我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教育,已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点领域。从问卷调查得知,87.8%的高职学生承认自己“了解(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渠道”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堂。由此可见,以“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核心的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作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渠道、主阵地和主课堂,得到了广大高职学生的认同。这为我们加快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改革,有力推进高职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奠定了良好基础。而调查数据也表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仅有53.3%高职学生能够“认真听课,积极参与”,还有近五成高职学生不乐于参与“做别的事”、或“人在课堂心在外”。可见,如何提高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抬头率”,迫切需要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狠下功夫。

(三)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实效欠佳其原因清楚

2006年以来,在各级政府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贯彻 “05方案”教育教学虽有较大改善,但问题仍然明显。此次调查显示,当前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实效性欠佳,人们的满意程度不高。教师“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效果的总体印象”,“ 不太满意”的有44.6%、“不满意”的有6.4%,过五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对当前的教学效果不乐观。参加今年6月“问卷星”网络调查的2591名学生中,一年级占57.4%、二年级占36.9%、三年级占5.7%。尽管都已完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但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选项中,“不太了解”(42.1%)和“不了解”(5.4%)的还高达47.5%。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效果真令人担忧。

该调查也揭示出,当前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教师认为影响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效果的原因:第一是“大班教学,课堂组织难度较大,师生互动少”(占84.6%);第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环节形同虚设”(占41.8%);第三是“党政领导及管理部门不太重视”(38.2%);第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占28.2%);第五是“考核测评体系不科学”(占27.3%)。高职学生对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建议:其一,要求“了解学生贴近实际,增强教学针对性与亲和力”有80.1%;其二,要求“多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有64%;其三,要求“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巧用网络平台”有59.2%;其四,要求“采用小班教学,师生互动,扩大参与面”有42.9%;其五,要求“改革课程考核、成绩评定的方法”有37.2%。也有50.1%的高职学生认为“教学方式方法陈旧单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缺少吸引力的主要原因。这一点在教师问卷中也得到印证,如教师“在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选项中,选择“讲授法”的达到83.6%。这些数据为我们制定对策、增添措施,进一步推进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改革,增强教学实效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四)高职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评价较好期待较高

教师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实施者和主导者,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无可替代。调查发现,高职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的评价”选择“非常热爱教学工作”的有50.1%,选择“比较认真地完成教学工作”的有37.6%。可见,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的工作及其表现,获得了绝大多数高职学生的认可。但调查也表明,89%的高职学生喜欢“知识丰富、思想深邃、理论联系实际的老师”(56.2%)和“着装整洁、温文而雅、教法灵活的老师”(32.8%);同时,也有80.1%的高职学生期望老师教学中要进一步“了解学生、贴近实际,增强教学针对性与亲和力”。由此可知,善于思考的“90”后高职学生,对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期待较多、要求较高。新时期新形势下,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工作者,面对新的挑战,只有迎难而上,勇于改革创新,才是出路。

(五)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队伍结构日趋优化但问题也突出

从2008年,贯彻实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来,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教学团队结构逐渐优化。本调查数据,对此也能充分印证。首先从 “政治面貌”上看,“中共党员”教师是主体(占77.3%)。其次从年龄构成上看,中青年教师成为主流(占77.3%)。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52.7%,“35-45岁”的中年教师占24.6%。再从学历层次上看,高学历教师逐渐增多。其中“硕士研究生”高达40%,“博士研究生”已占2.7%。该调查结果也揭示了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在专兼职教师构成比例上,专任教师所占比例偏低,仅占64.5%。并从访谈中得知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专任教师未按国家规定(“不低于师生1:350―400的比例”)配备。调查中有42.7%教师认为“队伍整体数量严重不足”是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二是在职称评聘上,专任教师相对较难。虽然调查数据表明,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职称构成矛盾不很突出。其中“正高称”10%、“副高称”22.7%、“中称”45.5%。但在访谈中不少教师反映,兼任教师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较高,专任教师评聘“高级职称”较难。调查中也有31.8%教师认为“评定职称难”是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三是71.8%的教师认为“教学科研与创新能力较弱”是当前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工作中最突出的问题。在“对教学中的主要困难”选项上,也有71.8%的教师选择“可利用的资源太少”,57.3%选择“信息闭塞,很难接触到新的思想观念”。这些问题的揭示,有助于高职院校准确把握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六)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考评方式多样但能力测试与激励功能弱

课程考核既是检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效果及学生能力的必要手段,也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方式。调查显示,目前“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考评方式”呈现多样化。其中“开卷”的38.2%、“闭卷”的15.5%、“开闭卷结合”的19.1%,坚持“理论考核与操行考核结合”的25.5%、采用写“小论文或调查报告”方式的1.8%。课题组从学生座谈中得知,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开卷考核,由于相当多的学校在管理层面“重专业课轻公共课”,常常出现任课老师负责下的“大班课大班考”,考场监督难以到位,学生间传抄行为较多,考核结果欠真实。而闭卷考核方式往往会造成学生“死记硬背”或“平时不烧香、考前报佛脚”现象,也难体现注重“能力测试”的高职教育理念,更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由此可见,探索构建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考核测评体系是客观现实需要。

三、高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调查结果的反思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大学生,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尤其是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文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如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思政[2005]5号)、200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2011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以及今年教育部又印发了《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体系(试行)》等,充分反映了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高度重视。

今天,我们对照党和国家的要求,认真分析和深刻反思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的问题,就其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一是在管理层面: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投入不力,机制不新。在高职院校中相当多的管理者注重眼前利益,强调专业技能教育,难以站在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政治高度,做到“育人为本,德育优先”,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可有可无。投入上重视专业学科,轻视思政课建设,可利用资源较少。专任思政课教师配备不足,学习进修机会少,评职晋升较难。贯彻党和国家思政课建设要求难以到位,测评与激励机制不健全,课程考试考核模式与制度跟不上形势,教师积极性不高,高职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二是在教师层面:专业素养参差不齐,责任意识不太强,教学创新尚不到位。由于高职院校大多远离中心城市,对优质教学人才吸引力小,有的甚至是从其它专业或行政部门转行从事思政课教学,以致有的教师理论功底不足,教学科研水平低,教学方法简单,难让学生信服。部分思政课教师尤其是有的青年教师由于行业、地区差距待遇相对偏低,加之社会落后现象和多元化思潮的影响,职业责任意识淡薄,对自己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缺少足够的信心和职业荣誉感,难以引导学生“乐学”、“真信”“真用”。近几年高职教育规模发展迅速,思政课教师少,教学任务重,集体备课流于形式,课程改革难以深化,更无暇顾及教学模式方法创新。

综上所述,“05方案”实施以来,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薄弱环节仍突出,面临的任务仍艰巨,迫切需要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管理者、研究者和教学工作者齐心协力下深水,聚精会神攻难关,共同开创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吴东华.六十年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回顾与思考[J].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12):60-65.

管理学四大职能论文篇7

一、深入开展理论学习,全面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素质。

今年,党支部更加注重了干部职工的理论学习,遵照公司的安排,结合我段实际,我们每月印发理论学习安排表,按照计划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开展了集中学习和自学。重点学习了省市公司两会主要精神,xx届六中全会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论述等内容,要求每个职工认真记录学习笔记,做到了学习人员、时间、内容、检查四落实。

为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班子成员及机关管理人员经常深入生产一线,了解职工思想状况,及时理顺职工情绪,对职工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及时召开思想政治研讨会议分析解决。我们及时召开老职工座谈会,给他们送去组织温暖,确保了队伍的稳定。同时,筹集资金,改善职工食堂环境和服务,及时慰问困难、患病职工;组织职工外出参观学习,改善职工福利。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体现人性化管理。

为了营造良好的生产氛围和舆论声势,我们结合“优质服务年”的开展,实现了班组科室的微机化管理,配备了专职计算机网络管理和维护人员,提供了便利的上网条件,方便了信息快速、及时的传递。二是将新闻宣传、政研论文任务分解到部门(站班)、个人,并由工会主席主抓宣传工作。三是通过提高新闻稿件奖励标准,激发了职工的写作热情。截止7月30日,我中心职工在各类报刊和网站发表新闻稿件40余篇。营造了开拓进取、昂扬向上的舆论氛围,极大地提升了企业形象。

二。落实精细化管理年活动,狠抓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为贯彻落实精细化管理年活动,改进领导干部作风,切实提高管理水平,我们组织讨论学习充分认识到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重要性。由粗放型经营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牢固树立向管理要效益的观念,严格控制成本和费用,提高资源利用率。我们对于各项流程和服务细节进行了规范化,制定完善了一系列制度,特别是在安全生产上狠抓现场稽查和操作规程。在服务上,我们实现了产业专业化,做到又红又专,狠抓亮灯率和小街巷路灯建设,积极为群众服务。我们还结合今年质量管理体系贯标工作,实现数据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理。

为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加强作风建设我们一是开展了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维护工作大局,规范管理行为,严格工作纪律”为主要内容的机关整顿作风活动,切实解决了机关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营造了干事业、谋发展、思进取、争一流的良好氛围,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加大了考核工作力度,提高了干部职工的工作责任心。三是加强班组公司管理,完善工作日志和资料台帐,增加透明度。四是进一步规范了物资采购和财务报销制度。五是规定中心班子成员与班组日常工作挂钩,做到领导下班组,党员责任到班组,明确分工,并深入到基层一线。规定中心领导每月不少于三次跟班作业,重要施工必须领导参加,班组各类安全学习,责任领导每月必须参加,听取职工对领导作风建设的意见。以及政治学习,安全生产,优质服务,各项制度制定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好的合理化建议,及时采纳和跟进,切实把党员干部作风建设落到实处,促进单位整体工作的协调发展。

三、全面落实党员教育,积极推进党建工作。

(一)为提高党员素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按照公司党委统一安排,我中心党支部高度重视,进行了认真研究,周密部署,在全中心范围内认真开展了学习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学习中央历届领导人关于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讲话,和胡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报告。支部把学习贯彻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纳入党支部今年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传达中央和省、市委及公司党委关于学习的要求,阐明讲解了学习的重大意义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的重要论述。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除全体党员参加外,还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学习。在整个活动中,广大党员不仅能做到自己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而且带动了身边的职工群众。同时,班子成员切实做到了带头勤奋工作,带头安心本职,带头抓好学习,带头改进作风。

(二)为了使新班子建成一个高效、团结的班子,我们重点抓了四个方面工作:一抓教育,解决端正了班子成员思想认识,振作精神状态问题;二抓实事,增强了工作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三抓领导,使作风建设有了明显成效;四抓落实,强调了政令畅通,雷厉风行。四是及时召开了民主生活会,党员干部畅所欲言,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三)我们结合学习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引导班子成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认真执行上级的决议决定,贯彻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都能做到广泛征求意见,并采取公示、情况通报会等形式沟通,使新班子成员能主动沟通,交换意见,统一思想,团结协作,形成了一个团结向上的领导集体。

(四)结合学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以及领导干部作风年建设活动,为加强学习效果,我们购买了红军革命战斗历史和革命领袖传记图书发送到党员干部手中,加强他们的革命传统教育。我们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今年邀请了市委党校专家为全体职工上形势教育课,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到接受爱国主义和传统教育,起到了良好效果。

四、努力保持文明创建成果。

为了巩固已有的创建成果,我们也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一是针对今年生产任务较往年轻的实际,把加强干部职工的学习做为主要的突破口,逢会必强调学习的重要性,通过讲形势,讲发展,充分激发了职工们的学习热情。二是在巩固去年文明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加强办公基地建设和办公环境改造工作,并从细节方面着手,抓站班卫生、文化氛围、饭菜质量等,使职工工作生活环境更加温馨、和谐。三是开展丰富多彩、有创新性的文化活动,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热情。

五、充分发挥工青妇作用,各项工作协调发展。

管理学四大职能论文篇8

关键词:旅游院校,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现状研究

一、旅游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发展概况

我国的旅游工商管理类教育是一种典型的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经营管理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在标准化课程体系学习的基础上,更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旅游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在现行的国家教育体制和等级标准中,基本分为五大层次,涉及四种不同教育层次的院校和级别。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时,作者从旅游行业所需的专门人才素养、企业对人才技能方面入手,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和学科研究,将国内现有的旅游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结构分为五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旅游商务活动一般操作、作业人员;第二个层次是旅游商务活动一般技术人员;第三个层次是旅游企业、商务活动高级技术人员;第四个层次是旅游企业、商务经营和管理专门人才;第五个层次是旅游商务、旅游经济理论和政策的研究专门人才。

各类院校根据学科定位和人才培养级别定位,第一个层次的人才,多为岗位训练和培训;第二个层次人才,主要为企业岗位培训和中等学校培养;第三个层次人才,多为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第四个层次人才,主要来自应用型本科院校;第五个层次人才,培养一般由研究型大学承担。

上述的人才构成体系和培养分类,构成了目前我国旅游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金字塔模型。通过金字塔模型我们发现,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的第二、三、四层次之间应用广泛,尤其在第三层次高职高专的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尤为广泛和重要,这一层次的旅游院校及其工商管理专业结合自己的历史积淀、行业背景、办学条件和办学层次,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服务社会、企业急需人才,同时往下承接第二层次的人才培养梯队,网上为更高级的第四个层次的经营和管理专门人才即旅游工商管理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打下坚实基础。所以旅游高等职业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十分重要。

图1 旅游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实践教学培养结构图

二、高等职业院校旅游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特征

高等职业教育,是指以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的的专门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是高等职业教育内涵的核心,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院校旅游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基础建设的重点。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职业教育特征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仅在职业素质方面,而且在智能结构、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都应满足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能力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业务规格本身就体现了职业岗位的工作要求,它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征。

(二)技术应用性特征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高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技能教育(除某些技艺型人才),也不是基于学科的高等教育,必须是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有机结合的重在实践的教学体系,它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持续贯穿与阶段深化特征

实践教学体系从内容到目标,体现出阶段性和层次性,体现从感性认知到理性应用的逐步深化。

(四)现代化特征

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必须适应上述变化和新的要求,把职业素质的培养与岗位技能的培养放在同样重要的地位,这是现代化建设对高等职业教育外延及内涵扩展所提出的现实要求。

(五)地域性特征

高等职业教育首先是为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发展而形成,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的教育类型,是职业教育上延的结果。实践教学体系要体现地方产业结构特征及其技术水平,同时还要适当超前。

(六)社会实践特征

高等职业教育直接贴近社会需求,反映企业生产和管理实际,工科专业的模拟项目实训和文科专业的模拟案例实训,都应来自企业的真实运作。

(七)校企共建特征

校、企共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双赢”的合作机制,则是建设实践教学体系的最佳模式和有效途径。

三、旅游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践教学的地位仍然不够突出

目前,旅游院校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依然过分注重理论课程,理论课程的学时数占总学时数的绝大比重,实践教学时数所占比重明显偏小。尤其是专业主干课程的实践教学学时占该门课程总学时的比例普遍偏低,而专业主干课往往是实务性比较强的课程,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来理解与熟悉。另外,在教学科研管理上也通常倾向于课堂理论教学,重视对理论教学及科研成果的奖励,而轻视对于实践教学的奖励。

(二)实践教学的设施仍显不足

实训设备的老化,加上实践教学经费投入的不足,使很多院校的硬件设施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因此,很多院校的实践教学只好采取合并、裁减、“以演代练”甚至“以讲代练”。

(三)实践教学的师资依然短缺

实践教学需要大量的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但是大多数旅游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由于没有真正走出过校门,对生产现场缺乏真正的认识,对社会缺乏应有的、全面的、客观的了解,这就造成了教师自身实践教学能力的不足。同时,从行业引进的兼职教师数量过少,一些实训课程甚至无法找到合适的教师进行指导。

(四)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尚未建立

在课堂理论教学方面,各院校都建立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但对于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却还不完备,没有建立专门针对实践教学的全面、规范的质量评价体系。科技论文。

(五)实践教学的教材建设明显滞后

缺乏专业知识在生产一线的应用实例,尤其缺乏案例教学的内容。由于教材建设的滞后,不能及时将行业、企业的新规范、新方法、新标准编入专业教材中,学生毕业后很难具备直接从事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工作能力和管理工作能力。科技论文。

(六)实践教学的管理存在困难

由于专业的特点,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校外实践实习活动往往是分散的,大量个人分散的实践活动管理很难到位。在学生实习期间,学校安排的指导教师往往只能以电话和E-MAIL的方式联系学生,很少能够走访学生。另外,一些院校存在毕业实习与学生找工作冲突的问题,相当多的学生因忙于找工作而无法认真实习。从实习单位方面来看,很多单位对于实习学生的管理和带教流于形式。有的实习单位将学生当廉价劳动力使用,不安排固定带教或没有带教计划。

(七)实践教学的企业参与程度有待提高

一方面,在实践教学体系的运作过程中,行业、企业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另一方面,在我国,对企业如何参与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没有法律规定,大多数院校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靠关系建立和维持的,难以稳定。科技论文。此外,由于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害怕泄露商业秘密,很多企业不太愿意接受学生实训、实习,或者不让学生接触其核心部门和有关的管理事务,使学生即使在实习岗位上也接触不到本岗位的实质工作。

总结

我国旅游院校工商管理专业要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充分考虑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体制的大环境,探讨具有鲜明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发挥出特色优势和专业优势,采取有计划开展行业重点人才需求的滚动调查;和企业合作进行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研究;和企业合作编写高职高专教材和聘任兼职教师,落实实训、实习项目和基地,走出一条具有中国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新路线。

【参考文献】

[1].董鸿安关于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教学改革[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3).

[2].王文君中美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的比较研究[J].桂林旅专学报,2000,(1).

[3].周竞学等“实践教学一条线”改革模式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2003,(5).

[4].赵燕新形势下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化工高等教育,2003,(4).

[5]杨昕,孙振球 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进 [J].新华文摘,2004,(21).

[6]孙玫璐建构学习化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体系[J].全球教育展,

管理学四大职能论文篇9

一、深入开展理论学习,全面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素质。

今年,党支部更加注重了干部职工的理论学习,遵照公司的安排,结合我段实际,我们每月印发理论学习安排表,按照计划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开展了集中学习和自学。重点学习了省市公司两会主要精神,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论述等内容,要求每个职工认真记录学习笔记,做到了学习人员、时间、内容、检查四落实。

为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班子成员及机关管理人员经常深入生产一线,了解职工思想状况,及时理顺职工情绪,对职工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及时召开思想政治研讨会议分析解决。我们及时召开老职工座谈会,给他们送去组织温暖,确保了队伍的稳定。同时,筹集资金,改善职工食堂环境和服务,及时慰问困难、患病职工;组织职工外出参观学习,改善职工福利。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体现人性化管理。

为了营造良好的生产氛围和舆论声势,我们结合“优质服务年”的开展,实现了班组科室的微机化管理,配备了专职计算机网络管理和维护人员,提供了便利的上网条件,方便了信息快速、及时的传递。二是将新闻宣传、政研论文任务分解到部门(站班)、个人,并由工会主席主抓宣传工作。三是通过提高新闻稿件奖励标准,激发了职工的写作热情。截止7月30日,我中心职工在各类报刊和网站发表新闻稿件40余篇。营造了开拓进取、昂扬向上的舆论氛围,极大地提升了企业形象。

二。落实精细化管理年活动,狠抓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为贯彻落实精细化管理年活动,改进领导干部作风,切实提高管理水平,我们组织讨论学习充分认识到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重要性。由粗放型经营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牢固树立向管理要效益的观念,严格控制成本和费用,提高资源利用率。我们对于各项流程和服务细节进行了规范化,制定完善了一系列制度,特别是在安全生产上狠抓现场稽查和操作规程。在服务上,我们实现了产业专业化,做到又红又专,狠抓亮灯率和小街巷路灯建设,积极为群众服务。我们还结合今年质量管理体系贯标工作,实现数据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理。

为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加强作风建设我们一是开展了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维护工作大局,规范管理行为,严格工作纪律”为主要内容的机关整顿作风活动,切实解决了机关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营造了干事业、谋发展、思进取、争一流的良好氛围,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加大了考核工作力度,提高了干部职工的工作责任心。三是加强班组公司管理,完善工作日志和资料台帐,增加透明度。四是进一步规范了物资采购和财务报销制度。五是规定中心班子成员与班组日常工作挂钩,做到领导下班组,党员责任到班组,明确分工,并深入到基层一线。规定中心领导每月不少于三次跟班作业,重要施工必须领导参加,班组各类安全学习,责任领导每月必须参加,听取职工对领导作风建设的意见。以及政治学习,安全生产,优质服务,各项制度制定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好的合理化建议,及时采纳和跟进,切实把党员干部作风建设落到实处,促进单位整体工作的协调发展。

三、全面落实党员教育,积极推进党建工作。

(一)、为提高党员素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按照公司党委统一安排,我中心党支部高度重视,进行了认真研究,周密部署,在全中心范围内认真开展了学习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学习中央历届领导人关于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讲话,和胡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报告。支部把学习贯彻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纳入党支部今年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传达中央和省、市委及公司党委关于学习的要求,阐明讲解了学习的重大意义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的重要论述。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除全体党员参加外,还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学习。在整个活动中,广大党员不仅能做到自己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而且带动了身边的职工群众。同时,班子成员切实做到了带头勤奋工作,带头安心本职,带头抓好学习,带头改进作风。

(二)为了使新班子建成一个高效、团结的班子,我们重点抓了四个方面工作:一抓教育,解决端正了班子成员思想认识,振作精神状态问题;二抓实事,增强了工作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三抓领导,使作风建设有了明显成效;四抓落实,强调了政令畅通,雷厉风行。四是及时召开了民主生活会,党员干部畅所欲言,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二)我们结合学习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引导班子成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认真执行上级的决议决定,贯彻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都能做到广泛征求意见,并采取公示、情况通报会等形式沟通,使新班子成员能主动沟通,交换意见,统一思想,团结协作,形成了一个团结向上的领导集体。

(三)结合学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以及领导干部作风年建设活动,为加强学习效果,我们购买了红军革命战斗历史和革命领袖传记图书发送到党员干部手中,加强他们的革命传统教育。我们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今年邀请了市委党校专家为全体职工上形势教育课,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到接受爱国主义和传统教育,起到了良好效果。

四、努力保持文明创建成果。

为了巩固已有的创建成果,我们也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一是针对今年生产任务较往年轻的实际,把加强干部职工的学习做为主要的突破口,逢会必强调学习的重要性,通过讲形势,讲发展,充分激发了职工们的学习热情。二是在巩固去年文明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加强办公基地建设和办公环境改造工作,并从细节方面着手,抓站班卫生、文化氛围、饭菜质量等,使职工工作生活环境更加温馨、和谐。三是开展丰富多彩、有创新性的文化活动,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热情。

五、充分发挥工青妇作用,各项工作协调发展。

管理学四大职能论文篇10

200*年我校的工会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及省市区各级全委会精神,以突出工会维护职能、不断推进学校的民主管理为重点,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工会活动为载体,按照区教育工会200*年的工作要求,在学校党支部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履行工会职能,充分调动教职工投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积极性,真正起到党组织和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把我校的工会组织办成“民主、文明、温暖”的“教工之家”。

一、加强民主管理,依法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强化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意识。

1、坚持教代会制度,实行民主办学。强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进一步完善教代会制度,努力提高教代会质量,充分调动教职工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教职工群众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鼓励教职工为学校发展、促进学校管理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在进修工会网上设立“金点子”信箱。今年,根据上级要求和我校实际,在下半年召开十届三次教代会。

2、以教代会为载体,积极推进校务公开。制定切实可行的校务公开方案,充分利用教工大会和校务公开栏等形式,将学校的政务、财务和职务评聘等教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有争议的焦点问题、与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全面公开,增加工作的透明度。定期召开座谈会,积极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使教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真正落到实处。

二、发挥工会的教育职能,以“四赛”活动为载体,提高教职工的整体素质,将“创、建、做”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通过开展“树师表形象,做学习型教工”、创新教研活动、创新工作、信息技术竞赛活动,不断提高全体教职工的学习力、创造力,从而提升教职工的思想觉悟和工作指导能力。

1、加强理论学习。配合党支部抓好教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充分利用板报、网络等宣传媒体,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全面准确地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提高教职工的政治思想觉悟。同时,通过学习有针对性的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2、加强教职工的师德建设。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不断加强教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在全校教职工中继续开展“树师表形象,做学习型教工”竞赛活动,学校将举行学习型教工汇报会。

3、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指导能力。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和课程改革新理念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思想,积极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和外语培训,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工作。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满足教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

1、三月份组织教职工开展庆“三·八”节活动。

2、四月份举行教职工开展乒乓球赛。

3、五月份组织教职工参加区第二届教工“流动杯”乒乓球赛。

4、组织开展各部室之间的排球赛,加强学校男女排球队的训练,筹备并参加长春地区进修院校排球赛(今年由我区承办)。

5、组织教职工参加区第三届迎国庆教职工卡拉OK大赛。

6、组织好会员活动日的活动,组织好教师春游、庆祝教师节、新年联欢等活动。

四、继续实施阳光温暖工程,把工会真正建成“教工之家”。

1、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认真建立困难职工档案,制定包保措施,切实解决困难教职工的实际问题,并定期走访、慰问。

2、搞好工会会费的收缴工作和互助储金会的管理和使用,增加经费使用的透明度。

3、实施送“温暖工程”,定期走访、慰问有病的教师和离退休老教师。继续实行教职工住院、直系亲属去世探望慰问制度。

五、加强工会组织建设,提高工会工作的整体水平。

1、工会干部要带头参加学习,学理论、学业务、学信息技术等,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工会干部的思想素质和工作水平。

2、坚持工会干部培训制度。要求工会干部认真学习工会工作理论,积极参加区工会工作论文征集活动,进一步增强工会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工作能力。

3、按要求定期召开工会委员会议、工会小组长会议,做到工作有长计划和短安排,干部胸中有数,岗位责任落实。

4、搞好进修工会网页的维护、管理工作,加强对工会组织、工会工作的宣传。

朝阳区教师进修学校工会

二00*年三月

附:

教师进修学校工会2007年工作日程安排

时间

主要工作

三月

1、研究2007年工会工作计划。

2、组织庆“三·八”节活动。

四月

组织开展教职工乒乓球赛。

五月

组织参加区第二届“流动杯”教职工乒乓球赛。

六月

组织开展排球赛或春游活动。

七月—八月

筹备、组织参加进修院校排球联赛。

九月

1、组织参加区迎国庆教职工卡拉OK大赛。

2、组织开展教师节活动。

十月

召开第十届三次教代会。

十一月

工会干部培训。

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