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沟通学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6 11:24:07

管理沟通学论文

管理沟通学论文篇1

关键词:高校;跨文化;管理沟通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2)12-0074-03

在管理实践中,管理者会将75%以上的时间花在沟通上,沟通问题在现代管理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实现良好管理的重要前提条件。任何管理活动,从对象来看,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人与物的管理,二是人与人的管理。在日常工作中,管理水平的高低,管理效率的好坏,并不取决于技术过程,而是与人的关系至关重要。在人与人的管理中,最关键的是沟通。那么,何为管理沟通?沟通者为了某一目的,运用一定的策略和手段,将某一信息传递给客体或对象,以取得客体相应的反映和反馈的整个过程称为管理沟通[1]。而跨文化管理沟通强调的是沟通者和沟通客体都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不同的语言、、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他们要共享信息,这使得沟通之间传递信息、理解信息、反馈信息变得多样化和复杂化。

随着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开放性加强,人力资源在国内跨地域流动也越来越频繁,在经济比较发达、比较开放的城市中,多元地域文化融合的机会更多。地方高校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方言的人,这些来自不同地域的教职员工有自己的文化认知、语言表达方式、性格特点和价值观。高校管理者与教师或者管理者之间常常因语言文化不同导致工作中出现意见甚至激烈冲突。国内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以及校院二级管理体制的推行,使得高校管理部门承载着越来越多的工作内容和使命,管理人员的沟通职能也被赋予更多更高的要求,而沟通障碍问题是高校管理中存在的一个通病,因此,探求有效的高校跨文化管理沟通方法势在必行。

一、跨文化管理沟通理论的发展溯源

管理沟通学理论是现代管理学理论在信息经济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理论。它萌芽于20世纪初,从企业实际管理研究发展而来, 20世纪80年代取得深入发展。对它最早研究的学者是亨利・法约尔,之后梅奥、申农、维纳、巴纳德等也都对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而管理沟通学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的发展还比较稚嫩,20世纪90年代国内学术界对此才开始真正的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有效的沟通》之后,相关译著和专著陆续出现,如《管理沟通》(康青等,2009)、《管理沟通》(王怀明等,2007)、《管理沟通》(苏勇等,2005)等。跨文化管理沟通是管理沟通学理论的一部分,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以跨国公司为主要载体的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日益发展,跨文化沟通问题越来越多,带动了一大批学者开始专注跨文化管理沟通的研究。美国人较早地掀起了跨文化管理沟通研究的热潮,到20世纪90年代研究不断深入。国内学者在总结和介绍国外理论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也开展了大量研究。例如,《跨文化管理》(胡军,1995)全面介绍了跨文化管理理论,朱筠笙(2000)、马春光(2004)、陈晓萍(2005)等人深入研究跨国公司中的诸多中西文化冲突和管理问题[2]。

纵观国内外关于跨文化管理沟通理论的研究发现,学者们着眼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间的语言文化对比研究,着眼于跨国企业的管理研究居多,研究的关注点是如何与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员工有效沟通,从而达到企业绩效的最大化。本文是基于国家内部的语言文化差异性,对高校管理中因不同语言文化交互作用导致的沟通障碍进行分析研究。

二、高校跨文化管理沟通的特点

高校管理沟通指的是高校为了达成各种发展目标而进行的各类管理信息交流的行为过程。高校各类管理过程如决策、组织、领导、控制等都离不开沟通。通过沟通交流使得全校人员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协调步伐、共同实现学校学院的发展目标。与企业相比,高校管理者和来自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管理对象之间的沟通交流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一)文化差异性

首先,管理者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存在文化差异性。高校教师文化层次高、知识水平高,是“文化人”。“文化人”一般来讲性格具有多样性、对事对物都会趋于理想主义和完美主义,趋于批判性思维,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想法,比较感性,但有时也未必能站在学校学院发展的大局上考虑问题。这与高校管理工作中崇尚制度化、数字化、量化标准有矛盾冲突,高校管理需要制度化,同时又需要人性化,制度化和人性化的矛盾在这个差异性中常常被激化。其次,地域文化因素给教职员工带来的沟通差异。每个地域都蕴含着独特的人文气息,不同地域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教育特点等所形成的独特精神气质和性格特点都会在沟通者身上有所体现。同时,需要注意社会大文化背景对教职员工的影响。高校教师、学生及管理者对社会发展变化特别敏感,各类新出现的文化现象在校园中都会很快表现出来,这些都使得高校的管理沟通具有强烈的文化差异性特点。

(二)学术性

高校是学术和知识的聚集之地,沟通对象、沟通内容都带有学术性,管理者之间、管理者与教师之间总是围绕学术知识开展各类沟通。不难发现,与知识分子的沟通有别于一般的沟通。“学术”在高校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是高水平大学的立校之本,这点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认同。高校因学术能力突出而被提拔的现象比比皆是,双肩挑的干部也不在少数,另外还有相当多的学术骨干、学术带头人、学科带头人、院士等高级知识分子。高校的发展必须充分调动学者参与治学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授治学”的作用,这无疑对高校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受语言的影响

语言是实现跨文化沟通的重要手段,对语言的认识和理解是达成预期沟通效果的重要保障。高校的教师、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尤其是方言区地域,语言的差异性对管理沟通的影响更大。高校师生在社会中是一个文明程度和综合素养较高的群体,但在现实中,高校师生的语言表达不规范现象极为常见,教职工常存在语音不标准、方言词汇滥用、语调表达不当等现象,导致开会时大家听不明白,上传下达中信息失真或遗漏等,这些在管理沟通上形成比较大的沟通障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与文化紧密结合。语言上的差异性体现出说话者不同的“圈子”文化。来自上海、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人以能说一口上海话、广东话、浙江话而自豪,而一些本地域的教职员工也总喜欢用本地话来交流沟通,以显示其身份信息。他们以各种独特的叙事方式表达自己的本土文化。能讲同一个方言,说明大家是属于同一个“圈子”的。这种“圈子”语言文化也给高校管理沟通带来一定的沟通障碍。

(四)组织松散性

高校管理部门与企业组织不同,他们之间虽互相联系却又相对独立,马奇(James G.March)等研究者认为,这是一个“松散联接”的系统,其内部存在着“有组织的无序状态”。学校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的管理者有相当程度的自与独立性,彼此之间缺乏沟通交流,各职能部门和学院之间更多地存在着分隔与断裂。有时因某职能部门不断改革创新,下达各项任务指标,导致二级学院管理者疲于应付,未能配合默契。与此同时,随着高校的进一步扩展,组织规模越来越大,组织关系也越来越复杂,这种扩展不仅增加了信息的数量,还增加了信息传递的路线长度和渠道数量,沟通中信息易失真。从教师方面看,学校教师与企业员工不同,具有更大的松散性和自由度。教师上课安排自由、科学研究自由、上课以外的时间大部分都可以由自己支配使用。教师所在的学院系所的高度专业化也削弱了大学组织作为一个整体的内在一致性,弱化了一般组织所具有的超强秩序的结构[3]。组织松散性导致管理者和管理对象之间存在较多沟通障碍。

三、高校实现有效跨文化管理沟通的对策

从上述高校跨文化管理沟通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高校管理中普遍存在信息沟通效率低下、信息沟通障碍阻碍信息传递或曲解了信息内容等问题。这可能来自于信息发送者,也可能来自于信息接受者,也有来自于环境的因素。要实现有效的跨文化管理沟通,高校管理者需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管理者要具备较强的识别和判断能力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因此,管理者的主观思想、文化水平、工作经验、思维能力等因素对沟通过程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跨文化管理沟通理论中,我国的沟通文化属于高情境文化,是一种强调集体主义的文化,沟通者之间不太喜欢用直接、明了的语言完成沟通过程,所以管理者常常要综合考虑很多外在信息去“意会”和“揣摩”沟通对象。在这种情况下,首先,需要高校管理者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对不同文化有识别和判断能力。在具体交际中能够注意获取对方尽可能多的信息,比如,地域、宗教、学科专业、职务、喜好等,敏锐捕捉到沟通对方的心理态度是积极的、中性的还是消极的。其次,从心理管理学来看,需要管理者掌握一定程度的心理学相关知识和技能,了解管理对象的认知方式和潜在要求,遵循他们的心理发展规律,科学有效地沟通交流。

(二)管理者要了解管理对象的需要和动机,选择最佳的语言表达方式

在沟通过程中,管理者敏锐捕捉到对方的心理信息和文化信息以后,能快速把对方需要的和自己所能提供的结合起来考虑,了解对方“要什么”和自己能“给什么”,然后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和沟通内容,努力实现建设性管理沟通。所谓建设性管理沟通,是指在不损害,甚至在改善和巩固人际关系的前提下的确切、诚实的管理沟通方式。简单地说,建设性管理沟通既能解决目标问题,又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4]。沟通方式和沟通技巧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着沟通效果的成败。针对不同的人可以选择运用不同的语言沟通方式,有的可能用电话沟通或网络沟通就可以解决,有的则需要坐下来面谈分析、了解和交流,有的则可以选择书信、邮件等方式谨慎沟通。针对不同的沟通范围,如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沟通模式。当然,目前随着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语言沟通方式也变得越来越丰富。网络沟通方式因其沟通便利、节约成本、互动性高等特点成为高校办公室管理的新宠,如网络聊天工具、网络短信发送平台、电子邮件等。

(三)管理者要妥善处理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间的关系

高校具有独特的学术性特点,管理者在强调“学术”重要性的同时,也需要妥善处理好“学术立校”、“教授治学”理念与行政管理体系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间如何权衡取舍的问题,否则会导致沟通障碍,影响工作的顺利开展。管理沟通要注重管理的灵活性和人文性,而一些所谓的高级知识分子往往在人际交往、为人处世方面充满个性和创新性,因此,在管理沟通中可能会与管理者产生矛盾,往往体现在学术力量与行政力量的冲突上。高校在大力崇尚学术、追求学术的同时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来服务学术,也要妥善处理管理者和学者之间的关系。管理者要充分尊重学者在学术上的权力,但更重要的是要能够运用行政力量做好学者资源的调配和安排工作。在制度化前提下,使学者的知识性和创造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四)管理者要做好管理沟通的有效控制

控制是任何系统都必须具备的职能,跨文化管理沟通中的控制活动就是确保沟通目的的实现,对沟通过程进行评价、反馈、调整的一系列活动。高校管理者除了主观上要求各职能部门和学院要提高认识,加强沟通,减少知识结构差距的障碍,减少信息传递失真等现象外,在客观环境因素上要做好管理沟通的有效性控制活动。比如,要构建平等快捷的多样化沟通平台,增加互动交流的机会,减少信息输送的环节。另外,必须有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反馈形式可以是语言的,也可以是非语言的,如设置内部意见箱、不定期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非正式谈话等,实现良好稳定的沟通反馈模式。反馈不应是简单的对与错、失败或成功,而应是核实沟通对象是否真正理解管理者的意图。通过对沟通管理过程的有效控制,管理者能够准确及时获得沟通对象反馈的相关信息,并与预期目标进行对比和分析,不断调整和创新管理工作的方法。

高校要建立“开放”、“包容”、“自由”的校园语言文化氛围。面对来自全国五湖四海的语言文化,高校要传承优秀语言文化,创造新鲜文化内容,但这需要一个较长的“内化”过程。从语言上来看,高校要继续普及和推广普通话,进一步丰富和建设推普工作的内涵,通过在校园内组织各类丰富生动的语言文字活动或者举办语言类讲座逐渐减少教职员工在语言文化上的差异,消除“圈子”文化现象。在管理沟通方式上尽量采用语言和非语言相结合的方式,使沟通过程既有信息的丰富性和时效性,又保持信息的准确性和持久性;对各类文化的冲突和融合,高校要积极找到各种差异性文化之间的结合点,发挥各自的优势,缩小差异,让校园中的个人文化、地域文化、群体文化逐渐从属于校园主流文化,产生文化协同效应。高校管理部门或者校工会可以组织文体活动消除人际交往隔膜,尤其针对新入校的教职工,还可以几个部门或学院联谊开展活动,或不定期面向全校师生举办有关地域文化差异比较的讲座,进一步促进了解,增进彼此友谊。通过各类活动消除部分教师因对管理模式和主流文化不了解导致与学校整体发展思路格格不入的现象,努力减少在日常管理中发生的一些不必要的沟通障碍问题。

五味沟通谓之“和”,五音沟通谓之“谐”,和谐校园的建设需要管理者开展积极有效的跨文化管理沟通。总而言之,良好的管理沟通对提高管理工作总体绩效作用甚大,管理者要善于倾听、鼓励和换位思考,积极实现建设性沟通,努力做到四多四少:即爱多厌少,表扬多批评少,关心多冷落少,理解多偏见少。只有采取适当的措施,积极清除和避免跨文化管理沟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沟通障碍,才能真正实现管理工作中的有效沟通。

参考文献:

[1]魏江,严进.管理沟通―成功管理的基石[M].北京:机械

工业出版社,2010.

[2]晏雄.基于文化维度视角的跨文化管理理论述评[J].消

费导刊,2008,(3).

[3]陈运超.现代大学管理沟通的本质特征[J].重庆工商大

学学报:社科版,2008,(5).

管理沟通学论文篇2

【关键词】中外学生日常管理,话语沟通,差异性研究,沟通方式

学生管理工作中少不了教育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沟通的效果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日常管理工作的进行。在不断要求高校学生工作者提高工作技巧,讲求沟通艺术的今天,良好、有效的话语沟通至关重要。笔者作为中外学生的双重管理者身份,以个人在管理实践中所欲的具体问题,解析跟中外学生沟通中的差异及应该注意的问题,以期更好的通过语言沟通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一、中外学生管理中沟通差异产生的原因

中外学生管理中,文化差异是首当其冲的原因。霍夫斯坦特表示,文化是一个群体在共享的生活环境中的“共同的心理程序”,“是具有相同的教育和生活经验的群体所共有的心理程序。”中外学生文化背景不同,思考和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这直接导致管理者在与他们沟通时会有差异。

语言是沟通的最直接和主要媒介。很多来华留学生对汉语的掌握程度参差不一,有的甚至要从零开始,其表达和沟通能力远不及母语为中文的中国学生。作为高校管理者,其母语也为中文,即便能够运用英语或者其他语言,也只能是中介语,因此,这也是与中外学生沟通交流中产生差异的一大原因。

管理的内容有差异。对外国学生的管理侧重于日常生活的管理,更多时候是他们由于环境、语言等因素寻求管理者的帮助;而中国学生除了日常生活管理外,还有一个重要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及人生价值观的培养。这也决定了管理者在与他们的沟通中无论方式还是内容会有所不同。

二、差异的具体表现

(一)语言方面

语言沟通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实现师生之间的思想互动和相互理解的重要桥梁。然而,在实际的沟通交流过程中,中外学生在共知信息、理解方面的差异导致管理者在沟通中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式。

1.共知信息的差异。

管理工作者作为高校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主要参与者,言语沟通和交流非常重要。成功的交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的共知信息,有这一点对于外国留学生尤为重要。比如,一批韩国假期短期团的留学生,其带队的学生学过四年汉语,汉语水平不错,在管理者要求她告诉团队里的其他韩国留学生要前后跟紧,不要掉队时,她就一直重复“掉队”这个词,表示不理解。从这个例子中可以发现,在管理者与留学生沟通时,要考虑对方的语言接受水平及彼此的共知信息程度,尽量用最简单和平实的语言与他们沟通,以期达到较好的沟通效果。

2.理解的差异。

在日常管理中,管理者与中国学生几乎不存在理解上的困难,但与外国学生则不然。“我们简单吃点饭”这句话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但这句话后,外国学生往往会对满桌子的菜表示疑问:老师不是说简单吃点吗,怎么还会有这么多的菜。但中国学生可能会理解到,这里所谓的“简单”是指“迅速的吃一点”。理解上的差异追根溯源有语言能力上的差异及文化差异所造成,所以管理者在日常沟通中应尽量考虑到外国学生的接受能力。

(二)沟通方式的差异

除语言外,沟通方式对于沟通效果的实现也起着很大作用。外国留学生,尤其是欧美学生,他们通常表现出一种个人主义倾向,更重视独立性和平等性,更愿意直接面对问题、提出批评、讨论具有争议的问题,并坚持“事实”;中国学生则注重“面子”,受到传统教育及社会文化的影响,对于一些问题,不会直接提出来而会选择采取委婉的方式甚至憋在心里。但是,两者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也没有好坏之分。

三、如何更好的与学生沟通

高效管理中与学生的沟通是不仅仅是停留在语言层面,而要透过语言,涉及心灵,是需要教育管理者综合运用各种方式和技巧使得沟通信息有效转化。无论其沟通对象是中国学生还是外国学生,在日常管理中,有些共同的策略。

(一)明确管理对象,注重话语逻辑。

关于管理教育的话语,著名现代伦理学家黑尔曾说过:“命令判断和道德语言虽然同属于规定性话语,但后者不是一种诉诸情感的命令,更不是直接的说服和劝告,而是有自身表达的逻辑规则。”尽管在日常管理中,与中外学生的沟通交流有着差异,但注重话语逻辑是共性要求。作为管理者,首先要明确管理对象,在沟通交流中需要“理”,不能简单的将规章制度道理等放置在受教育者面前,而是要分条缕析的告诉他们为什么以及怎样做。

(二)弱化命令指示,拓展沟通方式。

日常管理中,管理者倾向于以略带命令性的祈使句作为语言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种语言霸权,很容易让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在日常管理中,教育者应尽量减少命令指示性语句的使用,无论是中国学生还是外国学生,多以平等对话、交流探讨等方式,即遵守对话理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伯姆曾在书中讲到:对话的本质在于它关心的是真正的真理所在,它追求的是平等、自由、公正的进行交流和沟通。

参考文献:

[1]陆跃伟.文化差异视角下中亚留学生管理策略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09:112-114.

[2]万俊人.现代西方伦理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383.

管理沟通学论文篇3

[摘要]进行管理沟通创新,有助于和谐企业的构建和人力资源优势的进一步体现。本文就观念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创新、内容创新、队伍建设创新等关键环节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企业管理沟通创新

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进行管理沟通创新是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之一。充分发挥管理沟通重要作用,强化对员工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有助于和谐企业的构建和人力资源优势的进一步体现。

一、观念创新

要结合企业自身性质和特点开展管理沟通,以解放思想为突破口,倡导创造性思维;转变过去形成的管理沟通工作的思维定式和教育模式,把单向灌输变为双向互动,在平等交流中激发受教育者参与和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坚持把管理沟通融入现代企业管理之中,教育引导与严格管理并举;转变管理沟通片面追求短期效应和保持平衡中庸的做法,以先进思想为主导,倡导先进、弘扬正气,批评错误、抵制歪风;注重精细、准确、定性量化,掌握员工的心理和思想活动规律,做到思想工作预防在前头,增强工作的实际效果。

二、机制创新

1.建立齐抓共管的组织领导机制。建立以党组织为领导,专职思政管理者为骨干,行政管理者为基础和群团组织共同参与的管理沟通新体系,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多管齐下的立体式组织管理体系。机制设置要与企业中心任务融为一体,紧密衔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2.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管理沟通本身要制度化、规范化,各个时期的管理沟通要做到统筹规划。建立完善干部理论脱产培训制度、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干部学习制度、职工学习制度,坚持集体决策制度、定期谈话制度、形势任务报告制度、对外宣传制度、职工思想分析制度等,做到有计划安排,有检查考核。

此外,还要建立内容丰富的思想教育机制和科学有效的工作责任机制、激励机制、创新机制等。建立正常的工作程序和必要的工作档案,管理人员要对每个时期出现的具体问题、员工群体的情况等分类记录,做到心中有数。

三、方法创新

要学习和掌握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等基本专业知识,灵活运用其基本原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员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讲究思想工作的艺术性,从而创造更多的管理沟通新方法。

要寓教于乐,采用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自豪感和凝聚力。比如,通过对成功企业发展案例学习及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等,培养员工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开展文体活动、拓展训练等活动,培养员工的合作精神,通过组织各种业余活动,如集邮、影评、读书提升员工的文化素质;通过庆祝活动、表彰活动等,激励员工奋发向上,热爱企业,爱岗敬业。

要把对思想的关心和物质利益的关怀结合起来,切实帮助员工解决各种实际困难,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多做理顺员工思想情绪的工作,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抓住情、理、法几个关键点,保证管理沟通有底气、讲正气、人顺气,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和谐发展。

要切合实际,灵活多样,有针对性。尤其是对青年员工要用新办法,如职业生涯策划、组织行为分析、团队合作教育等,充分了解其所思所想,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引导工作;实施企业VI形象设计工程,让员工认同接受企业文化;利用多媒体手段开展各种丰富的员工培训活动等,使管理沟通和企业新的管理方式实现科学有机结合。

要加强对网络的运用,加快管理沟通调研局域网络建设,利用ERP内部信息系统,开展献计献策活动,收集反馈员工意见,了解员工实际想法,积极开展网上宣传,把网络办成联系员工群众,特别是青年员工的渠道,使网络成为开展管理沟通的有效载体。

四、内容创新

紧紧围绕企业发展实际和员工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充实管理沟通内容,在加强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正面教育的同时,以科学知识开启员工心智。

1.突出形势任务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引导企业员工从国际大环境、改革开放大格局、社会发展大趋势、企业生死存在之关键等方面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正视社会和企业发展进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不断提高企业员工对社会发展适应能力和改革的承受能力,不被局部的,暂时的困难所吓倒;有力地批判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愚昧的思想,使其不被一些社会的阴暗面所迷惑,不被一些反科学、迷神、落后的思潮所左右,切实增强自信心。

2.进行信用教育和法制教育。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引导企业员工遵纪守法,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平和的心态和文明有序的行为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加大诚实信用教育力度,强化信用、契约等观念,培育“信用至上”的诚信意识和社会道德。

3.加强思想意识转化教育。引导员工从个体意识向团队意识转变,从过于谦虚向更加自信转变,从敏感猜疑向相互信任合作转变,从勤劳向高效转变,从注重关系向把握机会转变等。

4.强化爱岗敬业教育。通过开展对职工的危机意识、敬业精神教育等,自觉接受新的知识和提高自身技术素质,立足岗位成材。注重培养企业员工良好的精神状态,使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等思想深入人心,做到敬业、创业、勤业、精业。

五、队伍建设创新

管理沟通学论文篇4

关键词:信息网络;沟通;组织沟通管理

中图分类号:C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01

一、组织沟通管理的意义

1.企业内部激励

组织内良好的沟通,尤其是畅通无阻的上下沟通,让组织成员畅所欲言,可以起到振奋员工士气的作用。通过沟通对组织成员的出色工作给予及时的肯定、奖励或赞赏,可直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员工的斗志。

2.提高企业运作效率

组织内沟通渠道顺畅,不仅在于上下沟通,可以使得各种管理信息及时传达和反馈,并且在于同级沟通,促成组织内成员之间加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提高组织内部的运作效率。

3.鼓励科技创新

在有效的沟通中,沟通者互相讨论、启发,共同思考、探索,往往能迸发出创意的构思或思想,形成创新。当一个组织因官僚体制形成,而影响到沟通和交流时,或当这种沟通仅仅限于组织的规章制度所规定的范围时,这个组织将严重阻碍新思维、新观念和新方法的诞生与发展,最终将导致组织进入故步自封的状态,对外界信息反应迟钝,甚至落后于市场和社会发展。

二、目前沟通管理发展的新特征

组织沟通管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组织沟通管理理论的萌芽阶段、组织沟通管理理论在行为科学理论中的发展、以信息革命和网络技术为背景的现代沟通理论。自上个世纪末至今,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理论基础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管理沟通对传统的管理沟通形式产生深刻的影响,并改变着传统的管理沟通方式。

目前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管理沟通呈现出网络化发展态势。各种网络通讯技术的运用,如电子邮件(EMAIL),网络短信、网络视频等等,以及移动通讯的发展,如手机短信,甚至未来的视频手机等,都使得人际沟通变得更为方便快捷。新的通讯方式的产生,也导致新的管理模式的诞生;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己经使得大型信息管理软件系统得以推广和使用,如MIS,ERP等。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引导着沟通方式和管理模式都在不断的更新和发展。

三、信息网络背景下的组织沟通的特点

1.组织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

现代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价值和更新速度都大大提高,随之产品和技术的更新也越来越快。这就要求组织的反映速度要随之提高。因而对沟通时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也就是说组织间和组织外的信息交换和冲突处理都要即使有效。

2.组织沟通的复杂性越来越高

组织的无边界化和组织的虚拟化趋势使得组织成员的地理距离变远,这就使组织沟通越发重要,以提高组织的执行力。同时组织成员的构成也呈现多元化,这就使得组织的利益关系更加复杂;组织必须通过沟通有效的处理好各种利益矛盾,以提高组织的凝聚力。

3.组织沟通要求组织成员的素质也越来越高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组织沟通的手段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组织为了提高组织沟通的效率就必须大量借助于现代高科技技术,同时还要培养现代组织沟通的理念。这就要求组织成员必须适应这一变化,掌握新技术的应用方法和接受新的组织文化。

四、信息网络背景下的组织沟通的问题

1.管理者思想认识上存在着偏差。许多组织的管理者,尤其是中高层管理者还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沟通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也没有体会到沟通能力是作为管理者的最主要的能力,因而对沟通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是大部分沟通问题产生的根源。

2.缺乏一整套的沟通战略目标和规划,短期行为较明显。战略目标和规划是人们行动的方向和指南,它引领着人们去努力、去奋斗。企业的沟通也应如此,它需要管理者站在未来的角度,根据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等因素来制定具有前瞻性和竞争性的沟通战略目标和规划,然后一步步组织实施。

3.管理沟通缺少制度性的规范和约束,带有明显的个人色彩,随意性大。沟通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艺术,它需要灵活应变的技巧,在沟通语言的表达、沟通背景和沟通方式的选择等策略方面,可以不拘一格,因时、因地、因人、因事而异。作为科学必须遵循管理的一般规律,需要有明确的制度规范,用制度去约束人们的沟通行为,实行制度化管理。

4.组织对等沟通不足。由于组织内部资源分配方面有一定的竞争性,如果缺乏对等沟通,会造成有些组织间虽然成员沟通频率较高,信息也较充分,但组织各部分,尤其是职能部门之间相互对立冲突。缺乏对实质性问题的经常性沟通,使得组织问题很难达到一致性的认识,容易产生冲突和分歧。这不利于组织间的团结协作、相互配合,从而影响组织的整体效率,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5.组织沟通手段多样,但缺乏管理,沟通成本过大。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组织沟通的技术手段大大增多,许多软件可以共组织选择。但这也造成了组织盲目效仿,引进技术设备。不仅增大了组织沟通的成本,也造成了组织沟通编码、传输、编译的混乱,反而降低了组织沟通的效率。

6.人员个性和人员沟通能力是组织中沟通障碍的重要原因。在无边界或虚拟的组织中,由于组织程远距离的增大,造成组织凝聚力降低,使得组织之间的利益矛盾变得更加难以调解。这样,组织沟通的难度大大增加。这无疑给组织成员的沟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信息网络背景下的组织沟通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1.明确认识管理沟通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从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来看,每一项职能的发挥都离不开沟通;从管理的实质:处理人际关系来看,同样需要良好的人际沟通;从企业这个组织系统来看,沟通是系统的中心,离开沟通,组织的商品生产或提供服务就不可能实现,沟通是组织的生命线,传递着组织的发展方向、期望、过程、产物和态度。由此应确立管理沟通在组织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2.制定组织管理沟通的战略目标。组织管理沟通问题的存在从表面上看是管理者缺乏沟通技能,不懂得沟通技巧,但深入分析在其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组织管理沟通战略的缺位。战略决定战术,只有有了明确的战略目标,沟通行为才有方向和动力。为此,组织应根据既定的总体的战略方针和战略目标来制定管理沟通的战略目标。考虑到大多数组织现存的主要问题及未来管理沟通的发展趋势,组织管理沟通的总体战略目标应是:改善沟通环境,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不断提高沟通效率,进而形成一个既体现现代信息技术要求又反映现代组织管理人文情怀的沟通模式,以实现组织的经营战略目标。

3.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首先,为了确保沟通战略目标的实现,组织需要成立专门的部门或者设置专人负责管组织内外沟通工作。其次,整合沟通渠道、沟通手段,逐步制定和完善管理沟通的各项政策制度。这样可以提高组织沟通的一致性,减少沟通过程中的错误,从而不仅提高沟通的效果,又能节约组织沟通的成本。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保持畅通的沟通渠道。

4.建立良好的沟通激励机制。我们知道组织的核心资源是人,要保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顺畅,就必须调动人员对沟通的积极性,所以我们要建立沟通良好的激励机制促进成员间的沟通。而且,组织的领导者是组织沟通管理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而且是重中之重。因为他负责计划、管理和分配资源,确定优先级,协调各部门的关系。这些激励机制应当结合培训和绩效考核,并且能够满足组织沟通管理人员的沟通协调能力的要求。这样就可以降低组织沟通的随意性,使组织沟通规范。

5.合理选择信息化。虽然信息化管理会给企业带来经营效率的提高,但是还应该考虑如果信息化管理模式一旦僵化会给企业的创新和变革带来更大的前所未有的障碍,因此企业在实施信息化改造方案时,应该充分考虑企业未来的业务更换、机构变革和流程简化,为企业的未来发展留出足够的空间,这样才能体现信息化的优越性。

组织有效的沟通是组织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之一,加强组织沟的沟通管理,对组织的竞争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1戴永良.网络管理实务.中国戏剧出版社,2001,11.

[2]胡成忠,陈克胜.沟通管理.中国电子商务,2002(51)221-224.

[3]贾郭军.软件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进度管理研究.西安科技学院学报,2004.24(2).

[4]唐宁玉,陶祁,张岩.项目变革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管理沟通学论文篇5

【关键词】电网工程;项目;沟通管理;策略;分析

电网工程管理实施阶段,借助于管理相关手段,能使项目人员积极性得以有效调动,并能促进资源利用率得到不断增进,从而最终促进项目目标达成。电网工程管理开展阶段,与沟通密切相关。沟通通常涵盖了不同人员之间、不同组织之间相应交流,这个过程不仅包括思想信息方面交流,同时还包括情感的传递及分享。电网建设企业长期发展阶段,为促进自身建设事业真正实现不断发展,并能与当前新形势相匹配,应加强自身工程管理工作,同时力求实现良好沟通体系的形成。

1沟通管理对于整个电网工程管理作用

1.1沟通管理为项目决策提供基础

对于电网工程项目组而言,为制定科学战略决策,应将完善科学信息作为保障和前提[1]。只有针对项目内外环境,不断加强项目之间沟通交流,使项目实现良好信息沟通,才能有助于信息的获取,使信息得以更多更丰富,这样才能有助于实现良好战略决策,使决策开展过程中具备一定依据。

1.2沟通管理为项目组织提供依据

电力工程项目组人员之间,一旦缺乏相应信息沟通,彼此之间情况不明,将难以实现良好组织及管理[2]。为此,只有将沟通管理贯彻落实,才能有助于对项目情况进行科学掌握,这样才能为组织管理提供一定保障,有助于实现良好科学组织管理,并使项目组织效能得到科学改善。

1.3沟通管理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

只有通过加强信息沟通,实现彼此之间意见方面交流,才能使一系列相互独立个人及团体进行有机结合,最终促进成为相应整体。信息沟通从本质上说,主要基于人与人实现交流心理需求,使不同人员之间,能实现思想及情感方面科学交流,并有助于寻求彼此之间的友谊,形成良好信息沟通,从而有效避免彼此之间冲突,使项目人员相互关系得到有效改善。

1.4沟通管理有助于项目经理实现成功领导

项目经理实施管理过程中,主要利用不同方式方法,从而将自身意图进行传递,并最终促进下级成员得到充分理解。一旦出现沟通不畅等现象,下级成员难以充分理解相关内容,并不能严格进行执行,项目也随之难以实现科学有效开展,甚至会最终出现项目混乱等方面问题。为此,需不断增强项目经理沟通管理,这样才能有助于实现成功领导。

2电网工程项目实现沟通管理相关措施

2.1注重加强双向沟通

双向沟通实际开展阶段,通常伴随一定反馈,这样才能让信息发送者充分了解,并能切实加强双向沟通,并有助于接受者实现良好表达,能使接受者充分获取相应帮助,从而使问题充分进行解决。

2.2加强多种渠道合理利用

对于项目组织而言,通常为开展沟通,综合采用各种手段。也只有通过如此,才能有助于沟通效应得以不断改善[3]。通常来说,不同电力企业之间也存在一定相似性,彼此之间具有较多共性,部分电力企业已经形成自身信息系统,所以利用加强同类企业方面交流,有助于信息获取。

2.3科学使用文字语言

按照对象方面不同,通过不同专业术语开展沟通,可以是通俗,也可以是相应专业,无论任何对象,需力求实现沟通过程中的简洁明了,在意思表达方面应力求实现清晰。应通过专业性表达,将经理想法通过一定形成加以科学表达,并力求让接受者理解。

2.4应力求实现有目的沟通

实际开展沟通环节,应具备一定目的性。在开展沟通之前,项目人员需加以明确,真正理解沟通实际目的,并针对于对方理解,开展科学沟通。一旦沟通出现漫无目的,将难以体现出沟通实际意义,沟通将变得无效。

2.5有效考虑沟通环节带来影响

通常来说,沟通环境涉及多项内容,例如沟通过程中相应背景,沟通面临社会环境,沟通者环境等。此外,还应加强沟通历史情况了解,这样才能有助于实现沟通信息有效传递,并能使信息和环境之间相适应。

2.6加强信息追踪及反馈

信息沟通完成之后,还应注重信息反馈,只有采用一定方法获取反馈,才能对下属掌握信息情况得以科学掌握,包括下属是否严格执行相关命令,下属是否进行了相关措施等。

2.7避免无休止争论

实际开展沟通环节,争论等问题难以避免,但是一味进行争论下去,难以形成科学有效结论,并使大量时间进行浪费。对于此种争论,应对其进行终结。通常来说,最为有效手段主要力求改变双方之间立场。实际开展争论阶段,只有双方彼此之间充分认识到,彼此之间对于争论问题而言,从地位方面始终保持对等,从关系的角度也始终保持对称。对于项目经理而言,应充分体现出权威性特点,并对项目决策权进行科学合理利用。

2.8注重现代化工作科学使用

通常来说,现代化工作可循合理适应,能切实有助于沟通效率方面不断加强,通常使沟通距离得到有效拉近,并尽量避免不必要会议的开展。常见现代化工具主要包括,电子邮件、相关工程软件等。

3电网工程项目实施管理过程中沟通体系的建立

3.1加强沟通计划编制

3.1.1沟通需求

对于沟通需求而言,主要是指项目职工总体实际需求,包括所有信息需求总量。信息需求还应通过一定价值探讨,以一定信息格式形式加以科学定义。信息沟通阶段,只有力求实现项目成功,才能使项目资源得到充分拓展。通常而言,信息沟通阶段,应切实遵循四个不同方面,即明确项目组织及人员之间存在责任,切实了解项目相关规定及部门,对参与项目人员进行充分了解,切实掌握一定外部信息需求。

3.1.2沟通技术

对于项目要素而言,在进行信息传输过程中,无论是技术方面还是方法方面,普遍存在较大差别。无论是简单谈话还是相应会议,无论是简单书面资料还是相应计划,乃至数据库,无不体现项目要素存在差别。概括来说,项目沟通技术容易受到下面几个方面影响:①信息需求方面实时作用,例如对于定期相关资料,能否切实符合实际需求等。②技术可用性,例如当前体系是否合理等。③项目人员配置因素,包括沟通系统能否匹配等。

3.1.3项目干系人方面分析

需加强项目干系人分析,并按照其实际不同需求,注重加强信息途径开发,使其充分符合相关信息需求。分析开展阶段需切实考虑通过有效项目技术,并切实避免资源浪费等现象。

3.1.4加强沟通管理计划制定

通常来说,沟通管理计划主要涉及到下面几个方面内容:①结构的归档。主要进行说明存储信息相应措施。②结构,主要进行科学说明信息流向,通过何种措施开展不同信息。③即将信息相关叙述,例如信息内容、信息格式等。④生产进度计划。主要是指沟通何时开展等。具体见表1。

3.2项目信息发送

3.2.1沟通技能只有具备一定沟通技能,才能有助于信息交换顺利开展。对于信息发送人而言,本身具备一定责任,让信息得以更加清晰和完善,不会出现歧义等现象,保障信息的完整性特点,从而让信息接受者能够有效接受信息,同时也能科学理解信息。为此,从接收人角度考虑,具备一定确认信息的责任。

3.2.2信息查询体系

信息共享过程中,能切实按照不同手段进行,并经过相应队伍成员最终实现传递。其中,涵盖了数据库、人工存档等诸多子系统。同时,也包括设计图纸及其相应管理软件等。

3.2.3信息发送系统

对于项目信息而言,信息应按照不同手段开展进行。信息涵盖了项目会议等诸多内容,同时也包括文档复印件、相应电子数据库以及语音邮件等诸多方面。

3.3执行情况报告

执行情况报告阶段,主要涵盖了情况收集等内容,同时也包括情况,这样才能有助于项目干系人实现良好信息提供。概括来说,该过程涉及下面几个方面:①状态报告。主要用来对项目位置加以判断及描述。②进度报告。主要用来概括当前队伍成绩。③预测,主要预测项目前景,包括未来项目情况以及进度等。④情况报告的科学执行。通常需要进行相关信息提供,信息包括项目质量、进度以及范围等。

3.4偏差分析

偏差分析开展过程中,主要通过实际项目同计划之间形成一定对比。目前来说,常见分析方法包括成本偏差等。然而,加强项目质量分析,做好项目风险防控,并从计划偏差角度加以分析,同样是常见十分重要手段。

4结语

本文针对电网工程项目展开相关探讨,并对如何加强沟通管理提出相应策略。沟通能切实有助于实现不同人员之间开展信息分享及其传递,因而沟通在电网工程开展阶段至关重要。无论是实现制度方面创新,还是实现经济效益增长,电网企业都应结合实际,加强沟通体系科学构建,这样才能有助于沟通管理,最终实现项目成功。

作者:陈日新 单位: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云浮供电局

参考文献

[1]周学文.Partnering模式在电网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探讨[J].能源技术经济,2011(5):62~64.

管理沟通学论文篇6

碍,高校应根据不同沟通群体、沟通渠道特点和沟通内容,明确高校沟通机制的利益价值、功能及组织管理体制。

关键词:高校;突发事件;沟通障碍;沟通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4-0082-03

一、高校突发事件的识别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所称的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高校突发事件是指突如其来的非平常事件,它会导致学校偏离正常轨道,影响师生生活秩序,甚至引起社会震荡,对学校及社会安全稳定带来极大的影响。为维护学校秩序,需要高校出面化解,高校应急管理成为必然。近年来,高校突发事件呈上升趋势,四大类型的突发事件在高校都有出现。例如,地震、暴雨、台风等气象灾害对高校的影响,大学失火、宿舍停电、校内交通事故等校园事故灾难;广东省某高校饭堂青菜数出72条虫子,校外人员挤占学校资源,学生军训集体中暑等校园公共卫生事件;“”事件引起的高校抗日游行热潮,学生上当受骗等安全事件。除此普遍性的四大类型突发事件之外,高校内部特殊的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如考试招生腐败、学术腐败、学生非正常死亡、学校活动或教学楼各种“赞助冠名”等突发事件也逐渐进入公众视野。

有学者认为,高校突发事件较多是一种群体互动行为,也有个人行为[1]。当前,研究高校突发事件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以社会学的公众参与理论、群体互动理论、社会冲突理论为基础;二是以心理学的认知失调、个体危机干预研究为基础。前者理论视角下学者趋于从网络、舆情、情报监测、风险管理等角度来探索高校突发事件的预防及处置;后者理论视角下学者主要趋于从学生自杀、偏激等心理疏导、法律援助角度来探索。结合高校突发事件的概念,笔者认为基于群体互动行为的理论更符合高校特点,本文也重点研究应急处置中的群体沟通行为。

毋庸置疑,两大理论假设对识别及管理高校突发事件都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另外,我国已经逐步架构了较为完善的应急管理法律规范体系,以《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为总纲领,各类行政法规、有关文件、应急预案等诸多成果以充栋喻之,毫不为过。可以说,应急管理悄然演变为高校教育常态管理。以往各高校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较多采用压制的方式,使很多事件并没有在各高校间得到充分的交流,直接造成应对经验的不足和管理上的缺失,不利于突发事件的处理。

二、高校突发事件的群体沟通

群体是相对于个体而言的,但不是任何几个人就能构成群体。群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人群。例如,刚入学的大学生对一切都感到陌生,彼此毫无了解,在共同的学习、生活过程中相互依赖,相互帮助,在心理上彼此都意识到他人的存在,在行为上发生相互作用,从而结成一定的群体――新生群体。在群体中有着直接与稳定的交往和心理依附关系,并获得一种群体归属感和认同感。

(一)高校群体沟通形成机理

著名心理学家贝克尔认为沟通过程由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反馈、障碍、背景等七个要素构成,其群体沟通就是一个主观和客观相互传递的过程。

1.信息源是引起沟通者注意并客观存在,沟通者试图传达给他人的观念和情感。一些学者将“信息源”设定为高校突发事件的“诱因”[2],从而进行大量的高校突发事件诱因分析,如校园治安问题、学生生活问题、政治性问题等。信息是指事物存在和变化的情况,是对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状态和特征的反应。这个信息在沟通过程中可能是主观的,也可能是客观的,沟通者将自身所形成的观念和情感转化为各种不同的声音信号、形象符号和心理状态的信号等,使沟通双方产生情绪的互相感染。通道是沟通过程的信息载体,在人际沟通中视听是沟通的主要通道。目前,学界普遍将校园网络、微博、QQ看做当前主要的信息传递渠道,情报监测离不开对这些渠道内传递的信息进行及时监测。

2.信息接受者是沟通的另一方,他会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把接受的信息转译为沟通者试图发送的信息或态度、情感。在沟通中,双方都不断把信息送给对方,并形成反馈。因为有反馈的存在,所以才使得沟通顺利进行。

3.沟通障碍的产生是因为在沟通中两个沟通主体

由于信息源的信息不充分或不明确,或彼此主观因素影响,加上沟通背景,即沟通时的情境,它影响沟通的每一个要素。贝克尔指出,任何一种人际沟通都是借助恰当的沟通技巧实现的,而任何一种人际沟通的失败也必定有其方式的不适合。

(二)高校突发事件群体沟通的人际关系

既然群体沟通是以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沟通主体,针对信息源、信息,采取不同的沟通渠道来完成沟通互动行为,他们产生共同的主观感受,并采取一致的行为应对,引发突发事件,那么,研究群体沟通中的人际关系显得非常重要。在群体沟通理论中,舒茨的“人际关系三维论”是被普遍认可的。他提出,在人际互动中,人有三种基本需要,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然后,舒茨用这个三维理论来解释群体形成与群体的解体,提出群体形成过程的开始是包容,而后是控制,最后是情感,这种循环不断发生。群体解体的过程顺序相反,先是情感不和,既而失去控制,最后难于包容,导致群体解体。

据调查,高校突发事件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大学生的传播欲望强于平时,传播目的是希望群体共鸣,传播心态更为随意性和主观性[3]。

三、高校突发事件群体沟通障碍来源分析

综合群体沟通理论的“沟通七要素”和“人际关系”,高校沟通障碍的来源可以从不同要素、不同角度全面分析,即信息发送者、信息接受者、信息传播渠道等引发的沟通障碍。

(一)信息发送者――高校是主要的沟通障碍来源

1.高校沟通道义的缺失。主要表现为高校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作为沟通一方其在责任感和品格精神方面的缺陷,比如,不负责任、不民主平等、不公正、不讲信用、不宽容、不自省、不讲道德、冷酷等,这会源源不断地造成沟通冲突,使突发事件转化为危机事件,甚至波及更大范围的困境。例如,2010年7月11日,因只对北京市而并未对其他省份降低录取门槛的北大“扩招门”事件,北大方面的解释有些滑稽:“因为生源质量优秀,报考人数踊跃。”这着实伤害了很多考生家长、社会公众的情感。

2.高校沟通理性的缺失。是指高校在传递信息时违背理性,缺少合理组织和科学精神。主要表现为没有大局观念、不考虑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没有目标精神、不尊重规律,没有规范的流程和制度等,为情绪作用不考虑后果。如有些高校为获得生源,擅自修改专业名称、擅自确立热门专业,虚报学生就业率,引发高校“被就业门”事件,这些事件主要是由于高校在作出决策前沟通缺失、非理性管理所引发的后果,最终会造成长期大量的沟通冲突,高校与学生之间、社会公众之间的沟通障碍亦因此而起。

3.高校沟通反应缺失、迟滞。根据沟通漏斗理论,组织沟通中,沟通漏斗呈现的是一种自上至下逐渐减少的趋势。纵向:从行政权力系统的角度看――表现为教育部、高校领导层、中层处室、学院、教师、学生之间信息的流失;从高校学术权利系统看――表现为校学术评委会、院学术评委会、教师、学生之间信息的流失。横向:高校、媒体、公众信息的流失,高校与高校之间的信息流失,都是由于沟通漏斗的“漏”而造成沟通障碍。如教育部对民办高校收费并未明确规定,可以自行划价,但鼓励降低收费,造成各省市民办高校收费参差不齐,引发民办高校“乱收费”等突发事件,沟通漏斗自上至下逐步形成。

(二)信息接受者角度造成的沟通障碍

接受理论认为,作为人类活动意义上的接受,是在一定的环境中,接受主体对传授主体通过一定传播媒介而传递的客体的选择、接受及认可的动态过程,正所谓“仁者见之为仁,智者见之为智”,接受者对信息的接受是一种能动的择取、整合和创新活动,是一种“再解读”的过程。

对比马加爵事件与“我爸是李刚”事件,虽然都发生在校园,但影响截然不同。前者事件中的信息接受者(如媒体、大众)能够理性看待这起事件,认为马加爵是贫困学生,是心理未得到正常疏导的受害者,对其农民背景的父母,广大信息接受者也是抱以同情怜悯,有记者评论“这种把儿子犯罪株连到父母身上的做法,是一种缺乏人情善意的薄情寡义之举,是一种很不人道的做法。……马加爵的父母是无辜的,他们并没有纵容儿子去犯罪,去杀人,他们何尝不希望儿子成为栋梁之材?我们对待他们应该多一些宽容,这才是一个文明社会进步和成熟的标志”[4]。李启铭出身富裕家庭,媒体和大众无法理性看待其行为,要求其父亲公开道歉,而当其父亲公开道歉时又被多数人认为是作秀,最终演变成一起突发公共危机事件,河北大学在这次事件中也受到讨伐。

(三)信息传播通道造成的沟通障碍

1.选择沟通媒介不当。通常说,面对面沟通是处理突发事件的首选沟通渠道。此外,高校群体沟通渠道还有邮件、电话、报刊等传统媒体渠道,也包括手机集群、手机短信、BBS、QQ群、闭路电视等新媒体渠道。高校在处理不同事件过程中要选择合适渠道,比如对重要事情而言,口头传达效果较差,接受者会认为“口说无凭”,“随便说说”而不加重视。

2.沟通渠道过长。组织机构庞大,内部层次多,从最高层传递信息到最低层,从低层汇总情况到最高层,中间环节太多,容易使信息损失较大,而信息稍有失真就会歪曲信息。另外,高校沟通渠道过窄,在沟通中主要依靠党组织这一渠道,而对其他渠道利用不够。由于沟通渠道不畅,加之沟通方法简单、机械,高校领导层获得的信息很难保证其准确性,难免作出不符合群众意愿、甚至有违群众意愿的决策,造成党与群众的距离。

3.外部干扰。在信息沟通过程中经常会受到来自自然界各种物理噪音、机器故障的影响,或被其他事物干扰,也会因双方距离太远而沟通不便,影响沟通效果。高校沟通受干扰的因素有很多,首先,沟通渠道、沟通程序缺乏系统、严密的规定。其次,外部的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对虚报、瞒报民情的责任追究不力;不密切联系群众的责任追究不够;对单纯从形式上与群众沟通,实质上没有沟通的行为,或者对沟通过程没有完成的行为责任追究缺乏可操作性的制度。

四、构建高校突发事件群体沟通有效机制

(一)确定沟通机制的利益价值

信息沟通应当体现大学生的利益表达。一方面,信息沟通是一个无限循环的过程,并非仅凭高校单方的给予便能完成,大学生主观上是否愿意接受或者客观上能否准确地接收,对信息沟通的循环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大学生正处于高度关注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大学生一旦没有实现自我满足,群体性突发事件可能随之发生。因此,高校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必须着力关注大学生的利益与价值,以此作为信息沟通的出发点之一进行积极引导,从而取得青年学生心理上对学校的理解和认同。

(二)明确沟通机制的功能

沟通要满足人际关系的“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高校群体沟通的基本功能是:信息传递、情感交流、控制功能。高校应该注重搜集教师、大学生、家属、媒体及公众所关心的敏感话题,如招生,饭堂、宿舍纠纷,教师职称评定,师生关系等等,及时公布信息,传递学校政策管理及各种意见,取得情感共鸣,同时对爆发突发事件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对一些谣言或者不利信息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

(三)把握不同模式的沟通,管理并发挥沟通渠道的功能

根据沟通的不同方向、对象及功能的区别,高校突发事件群体沟通中的下行沟通渠道主要是高校管理层向师生及各种群体宣传高校的方针政策、通报高校经营状况以及高校的办学理念等,侧重于信息传递和控制需要,其方法可以是开会、发文件、报告、谈话、晚会、基层走访、局域网等。上行沟通通常是教师、学生等各群体向学校管理层反映情况,沟通渠道包括校长接待日、学校开放日、校长信箱、校园BBS、管理者博客、管理者微博等,侧重于情感沟通。平行沟通是高校内部部门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家属之间的沟通,沟通方式包括开会、谈话、打电话、QQ群、论坛、举办各种活动、内部局域网等,侧重于情感交流,满足情感需要(详见表1)。

表1 高校突发事件群体沟通模式

当然,高校设置管理沟通渠道的目的在于精简传播渠道,在突发事件来临之时,高校的沟通机制各项工作能够快速运转,摒弃各种层级障碍,上通下达,应急主管机构快速反应,在采取紧急应对措施之后,及时对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分类、分级。尤其是网络传播渠道提供了实时实地、实时异地、异地同时、异地异时地进行快速沟通的渠道,可打破层级和外部干扰,迅速传递信息,控制负面影响。

(四)依据不同沟通内容,构建强有力的组织结构体制

高校管理主要有两大模块:学术事务管理和行政事务管理。在教育常态领域中,高校应遵循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利两大主线来构建突发事件防控和处置的组织机构。

明确不同领域的沟通内容后,高校可以着力构建两大内部沟通机构,一块是以学术事务为沟通内容,落实专人领导,并与教师、学生共同承担、落实这项工作责任;另一块是行政事务,党委宣传部、统战部、财务处、校工会、团委及保卫处指定专人负责这块事务的沟通工作,形成高校突发事件沟通机制组织结构最基本的体制:沟通内容明确,沟通渠道清晰,工作到位,运转灵活。

总之,清晰梳理高校沟通障碍,根据不同沟通障碍来源来构建和运用沟通机制,这不仅有利于增强高校内外沟通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且在高校突发事件防控及处置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高校领导应认真探索,因地制宜,努力构建维护高校的沟通机制。

参考文献:

[1]刘泽南,高校突发事件的成因及处置[J].思想教育研

究,1994,(4).

[2]谢太平,廖金英.高校突发事件信息应急机制建设[J].

新闻世界,2009,(3).

[3]王玉珠.突发事件中的大学生舆情传播分析[J].网络

财富,2010,(24).

管理沟通学论文篇7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中的管理理论趋向于正规化和系统化。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效益与发展潜力。如今,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得到了深入的发展,并得到了大多数企业的认可而被广泛应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重视对包括管理者在内的所有企业员工个人社会需求的满足,而要实现对员工社会需求的满足,必须要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中充分的沟通。本文从沟通的概念入手,阐述了沟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指出一些在企业人力管理中普遍存在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如何实现有效沟通的建议。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个体,由于不同的生活经历,教育背景等,都使不同的人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些不同的个体对事物不同的认识会导致出现不同的行为和结果,正是因为如此,才表现出了丰富多彩的人生形态。但是,任何的个体都是以社会以及一定的关系为存在的前提,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需要达到使员工为企业的利益而努力同时又能够满足员工社会需求的目的,就要求员工与员工、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做到相互理解、相互协作、互通有无,而实现这些效果,沟通是必要手段。所以在成功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沟通是自然而然的、是必需的、无所不在的一种社会行为。 

一、沟通的含义 

沟通是人们分享信息、思想、情感的过程,也是一种信息的交流。沟通是信息的交换和意义的传达,最高目的是凭借反馈的手段达到彼此了解与意义分享的境界。而有效的沟通,则是指在恰当的时候以及场合用得体的方式表达思想和感情,并能被信息的接收者正确的理解和执行。 

沟通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含义更加具有针对性,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只做到沟通是不够的,我们所说的沟通必须是有效的沟通。美国著名学者奈斯比特说过:“未来的竞争是管理的竞争,竞争的焦点在于每个社会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及其与外部组织的有效共同上。”而企业中人力资源的管理就是协调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关系的重要手段,所以沟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企业的日常活动中,到处存在着沟通,无论是决策的调研和论证还是计划的制定、人事的管理、工作的坐直和协调都离不开沟通。总之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沟通是利用综合手段使管理者与普通员工之间得到有意义的信息,是为了提高企业管理质量与企业效益,实现企业发展前提下的个人发展。 

二、沟通在企业管理中的目的 

沟通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手段,是企业中管理艺术的精髓,企业是有许多不同的成员组成的整体,为了达到企业的目标,员工之间需要密切的配合和合作,只有包括管理者在内的员工之间存在良好的沟通意识和行为时,才能促进团队意识的形成,增强企业目标的导向性,所以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讲,沟通是为了实现企业行为的协调统一,通过彼此信息的交流,实现高效率管理,促使企业目标的实现。 

三、沟通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人力资源的沟通相当于管理者与普通员工之间的一座桥梁,只有做好二者之间的沟通工作,才能够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1、沟通有利于管理者自我价值的实现 

企业中的领导层与管理层主要负责计划、组织、决策、指导、控制和激励,而普通员工则分为几个工作群体进行工作的具体操作,这些群体的个人又分别负责不同的部分,在领导层、管理层与员工之间,沟通就相当于瓶颈部分,只要做好这一部分工作,就能在正确的决策和努力的工作的前提下实现管理体系的畅通,作为人力资源的管理者,良好的共同也是实现自己职能与个人价值的重要手段。

2、沟通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决策制定 

一个企业是否能够成功,首先要具备的自身素质是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合理的评价,从而制定出与目标相夫并且科学的管理策略。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沟通可以了解企业内部员工的需求以及工作状态,从而可以更有针对性的激励员工,提高管理效率。也只有通过有效的沟通,才能及时、全面的掌握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与资料,借之对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实现组织运转的合理指挥以及管理策略的科学制定。有效的沟通如鼓励员工进行跨部门的探讨和思考,可以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有利于管理者吸取更多的可行性建议采取更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 

3、沟通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减小人力资源管理压力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在企业中不在单单追求物质待遇而是同时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这种自我价值的实现体现与能否直接更多参与企业的管理,使精神上感觉得到自身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当企业需要为适应发展的需要进行改革时,人力资源部门通过与员工的沟通得到更多信息的同时也能是员工树立一种普通员工是企业中坚力量的意识,既促进了企业的管理,又增加了员工的信心和积极向,是企业更加具有凝聚力。 

4、沟通有利于改善企业内部人际关系 

企业中的员工除了面对工作压力之外还要面对生活等其他方面的压力,将工作外的情绪带到工作中来也在所难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在稳定员工情绪方面做出工作,而沟通可以解除员工内心的紧张等情绪,使其心情舒畅,同时与管理层形成良好关系,同时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意见出现分歧时,是缺乏沟通导致的,鼓励员工之间的沟通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刺进人际关系的和谐,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 

四、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者的沟通态度 

管理者在沟通的过程中不尊重员工,可能导致员工产生自卑、抵触和失去信心等心理,所以在沟通中应遵守尊重性原则做到以诚相待。 

2、沟通中的言语繁琐 

传递大量的信息如果言语繁琐,可能导致不能很准确的表达要传递的信息,是信息的接受者产生厌烦的心理,或者不能充分理解信息的现象,所以沟通中要遵守简洁性原则,做到言简意赅,突出重点。 

3、沟通中立场不同 

沟通中很容易出现虽然觉得很有道理但是不被认同的现象,这是由于不同的立场和利益驱动造成的。所以沟通中应当遵循理解性原则,信息的传达者与接收者都要善于换位思考。 

 

【参考文献】 

[1] 唐月娥. 管理心理学[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0. 

管理沟通学论文篇8

关键词:管理沟通;激励;作用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11-0003-0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要想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保持优势越来越困难,其中,提高员工忠诚度留住更多的优秀人才是赢得竞争胜利的关键因素。而当前企业员工的思想更加独立和特色化,他们的需求也获得巨大的提升,由以前的比较重视生存需要渐转变为更加重视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这就对其企业的管理沟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时候,良好的管理沟通显得比以往更为重要,员工需要通过沟通来了解企业的发展方向以更好的工作,企业需要通过沟通来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以激励员工积极主动工作。

1 理论基础与研究动态

1.1 理论基础

①管理沟通。管理沟通学说的出现,是管理学理论在信息经济时代背景下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管理离不开沟通,沟通渗透于管理的各个方面。沟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不同的学者对其定义不同。本文所采用的广义的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信息媒介进行信息的传递和反馈,以达到相互理解、协调关系的社会交往活动。在企业中,这种沟通更具有导向性和目的性,我们将其延伸为管理沟通(也称为组织沟通),是指组织内部或组织之间为了达到相互理解、协调关系,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的信息交流的过程。管理沟通作为高层次的人类沟通,不仅涵盖个体间的沟通交流,还包含群体之间的沟通,是管理的基本手段,是管理者的日常工作,主要解决的是现实管理活动中发生的组织与组织之间、人与组织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员的需求层次的提高,管理沟通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

②激励。所谓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激励是利用某种有效手段或方式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在管理中,激励就是指激发和鼓励员工朝着组织所期望的目标表现出积极主动的、符合要求的工作行为。激励作为人力资源工作中的催化剂,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留住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直接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在激励中,将员工的需求与激励结合起来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社交是人的基本需要,沟通是满足需要的基本手段,因而沟通也是一种有效的激励。

1.2 研究动态

管沟通学说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发展还很稚嫩,中国国内学术界对它的正正研究最早也就开始于1997年。当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原版书籍《Effective Communication》,译作《有效的沟通》。自此,学者开始了对企业管理沟通进行研究。袁建文(1999)通过分析有效沟通的障碍来提出促进沟通效率的方法。张霞、胡建元(2005)通过详细阐述管理沟通的12中障碍,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来说明在工作中有效改变沟通的方式能达到提高工作绩效的目的。也有一些学者将管理沟通与激励联系起来展开了一些研究,姚丽萍(2007)将管理沟通分为目标下达、实施过程和绩效评估三个阶段来分析每个阶段用什么样的方式既能达到沟通的目的,又能起到激励的作用,并且探讨了管理沟通中的激励技巧。马梦娜、戴莉(2009)论述了沟通与情感激励的关系,她认为沟通是情感激励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情感激励可以通过关心、赞美、沟通、信任等方式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大多是通过谈话沟通来完成,它是情感激励的桥梁和纽带。

总的来说,之前的研究为我们证明了管理沟通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如何在企业激励中有效运用管理沟通作为激励却少有涉及。实际上,管理沟通在激励中的有效运用对于留住人才,促进企业发展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2 一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沟通激励

笔者在读MBA期间进行了一次实践调查,主要是了解研发人员的激励需求,我们以合肥一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组织了一次研发人员的激励满意度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对研发人员激励的满意度和相关需求的有了一些了解,并且得出管理沟通在企业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据调查我们得知公司在对研发人员的绩效考核、奖金分配、奖项认识、领导关怀和精神奖励上都存在一些问题。在绩效考核上,88.46%的研发人员认为公司对他们的考核缺乏明确的目标,并且没有实施有效的绩效反馈;在奖金分配上,研发人员对公司针对他们设立的重大成果奖、技术创新奖、特殊贡献奖等有没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只有38.46%的人知道这些奖项并且对其有激励的作用,并且只有大约20%的人对公司项目研发奖的分配感到满意;在领导关怀上,34.62%的研发人员认为公司的领导对他们是比较关心,会适时的关注员工的动态,其余的都认为领导对他们的关心不够;在精神奖励上,50%的研发人员认为在其工作出色的时,很少会得到上次的及时口头表扬。

为了进一步分析研发人员对公司激励机制的认识与评价,我们考察了跳槽打算与绩效考核、奖项认识、奖金分配、领导关怀和精神奖励之间的相关关系,测度不同激励机制引发研发人员跳槽打算的大小。跳槽打算反映公司激励机制的效果;员工对绩效考核、奖项认识、奖金分配、领导关怀和精神奖励的评价,间接表示公司激励机制的现状。各变量的数据来自前面根据问卷问题给予的赋值。表1提供了各变量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总体而言,各激励因素变量与跳槽打算均呈负相关关系,其中以领导关怀、奖项认识、精神奖励相关性较显著,其中领导关怀与跳槽打算负相关系数为0.502;各激励因素变量之间亦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且基本为正相关,其中较为显著的有绩效考核、奖金分配、领导关怀,其相互促进作用较明显,这表明需要发挥这些因素的协同效应、共同激励研发人员的水平。

从上面的阐述和分析可以看出,绩效考核、奖项认识、奖金分配、领导关怀和精神奖励之所以影响激励的发挥,最终的原因是没有实现有效的管理沟通。这无疑表明了管理沟通在公司实施激励时非常重要,它是激励措施获得成效的第一步。一方面,管理沟通是领导者激励下属,实现领导职能和提高员工满意度的基本途径。我们只有通过与员工进行有效沟通,让其清晰公司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充分做好绩效沟通和反馈工作才能真正地激发他们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激励的相关理论也告诉我们,激励必须要考虑员工的需要,适时、适度地做好沟通工作以达到精神激励的作用。研发人员的需要更是不同于一般员工,他们的需要个性化、多样化,并且主导性需要是自我实现。因此公司在对研发人员进行激励的时,必须进行有效的沟通,不断了解他们的需求及变化,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激励措施。

3 管理沟通在企业激励中的运用

随着企业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管理沟通已经引起了企业家们的高度重视,并且他们也认识到管理沟通是他们构筑企业竞争优势的必然举措。企业要成功的实现管理沟通在企业激励中的运用,虽然没有非常成功的模板可循,但是从一些企业成功的经验中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3.1 倡导管理沟通的企业文化

管理沟通是创造和提升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完成企业管理根本目标的主要方式和工具。所以我们企业应该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塑造,来促使全员沟通理念的树立,具体到执行层面就是要建立良好的内部沟通机制(由于本文讨论的是管理沟通在企业内部激励员工问题上的运用,所以就只讨论内部沟通机制,不讨论外部沟通机制),从而为员工创造人人想沟通、时时可沟通、事事会沟通的良好工作氛围。这样就能使得管理沟通的积极作用能够与企业文化有效的相结合起来。首先,企业要建立健全规范的会系统,使公司各种指令、计划信息能上传下达,相互协调,围绕企业各项指标的完成统筹执行。其次,定期针对全体员工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从而给大家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共同为公司的发展献言献策。再次,定期举办一些联欢会、运动会、集体旅游活动等,并且邀请员工家属参加。这不但能够促进员工在工作中互相交流、协作互助、共同分享,而且也给公司上层领导与员工之间提供了互动的机会,从而激励大家团结合作,起到凝聚企业力量的作用。最后,要注意沟通在精神激励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与员工的沟通很多时候都能过及时解决员工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避免员工由于心理问题而引起事故性事件。

3.2 重视目标激励中的沟通

联想集团董事会主席说过“目标是最大的激励”,企业目标是企业凝聚力的核心,它能够在理性和信念的层次上激励员工。然而企业在实施目标激励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做好沟通工作。首先,企业应该将组织目标进行宣传,让员工更加了解企业的发展方向以及自己在企业目标实现过程中的作用。其次,要对员工实施好目标管理,分阶段、渐进地将他们个人目标与公司的目标有效结合起来。最后,根据确立好的阶段性的激励目标,要严格按照目标分解过程中明确的权、责、利执行。这样主要才能促使员工对公司产生强烈的感情和责任心,自觉地做好工作,并且努力为公司的发展奋斗。

企业要想发挥好目标激励的作用,就一定要对员工做好目标管理的工作。这就要求企业在实行目标管理中注意:一是企业在确立员工目标的时候要尊重打击,平等待人,与员工沟通交流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从而帮助员工发展一致性和支持性目标。二是领导在目标实施过程中要进行管理和沟通。首先进行定期检查,利用双方经常接触的机会和信息反馈渠道自然地进行;其次要向下级通报进度,便于互相协调;再次要帮助下级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问题,当出现意外、不可测事件严重影响组织目标实现时,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手续,修改原定的目标。总之就是要在实行目标管理中让员工明白企业的发展和效益与自己的利益密切相关。只有这样就能有效激励员工对企业产生强烈的感情和责任心,自觉的做好本职工作和为企业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3.3 重视绩效面谈

绩效面谈是绩效反馈的主要方式。绩效反馈是绩效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主要通过考核者与被考核者之间的沟通,就被考核者在考核周期内的绩效情况进行面谈,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找出工作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当前,为了提高效益,企业都会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员工进行考核,但是很多时候他们都只作考评而不将结果反馈给被考评者,这样考评就失去了激励的特有功能。通过绩效面谈,可以让被评估者了解自身绩效,强化优势,改进不足;同时也可以将企业的期望、目标和价值观进行传递,形成价值创造的传导和放大。绩效面谈不仅仅是绩效反馈的一种方式,它还是管理者同员工之间心灵的交融和价值取向的趋同,它仿佛灯塔,激励指引着员工绩效提升的方向,鞭策着管理者完善企业绩效考评制度,改进绩效面谈的技巧,从而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水平。

4 结 语

总之,管理沟通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每天都在发生,只是对象、内容、目的各有不同,但是如果能利用沟通技巧融入激励因素,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环境,企业也只有运用好管理沟通的力量充分有效地管理和激励员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最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吴元其,戴强,陈家田,等.管理沟通—理论·务实·趋势[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2] 朱志忠,唐和平.组织行为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管理沟通学论文篇9

【关键词】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员;职责

0 引言

一所高校的办学实力包含许多因素,它的图书馆的配置就是这些因素中极为重要的一方面,有多少莘莘学子的大学生活是在图书馆中汲取知识时度过的。所以图书馆好不好,可以看出高校对本校教育的重视程度高不高。时下很多高校的图书馆都逐渐或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除了借阅图书,学生还可以在网络上及时了解图书馆的图书信息情况,为信息与知识的及时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此同时,对于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来说,就要求他们在做好本职工作之外,还要熟练运用网络手段管理好图书馆,维护好图书馆配套的网络设施,为学生的知识获取提供最方便快捷的方式,为高校的图书馆建设尽自己的一份力。如何履行好一名图书馆员的职责呢,下面,本文就由浅入深的探究这方面的问题。

1 当前高校图书馆现状

传统高校图书馆员的职责是图书采购、分编、借书、还书,工作手段主要是手工操作[2]。而时下高校图书馆在采购图书环节运用了网上直接向供货商发送数据的方式,节省了人力,在网上点几下鼠标,想采购的书就可以送货上门,十分的方便;分编的环节也引进了电脑操作,将每一本书的索引号以及图书信息录入电脑,就可以及时查看图书的借阅情况以及缺省情况,还可以通过作者国籍或内容或出版年份等各种情况进行网上分类,找书更加的方便快捷;借书的环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前借书时要在书本中的借阅卡写上借阅日期,到期日期,借书不还的现象也时常发生,而网络环境下的借书变得相当简单也相当规范有效:只需在感应器上轻轻一扫,借阅日期、到期日期、借阅人姓名就同时被录入了电脑,再说说还书的环节,与借书时一样,只要在规定时间内还书,只要在感应器上轻轻一扫,就完成了还书的过程。这一切的方便与快捷,都离不开管理员日常的维护与管理,所以,信息时代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员的作用更加的突显,尽到自己的职责,是每一个管理员应尽的义务。

2 图书馆员的职责

2.1 工作性质

图书馆是高校校园文化和隐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是实现高效人才培养目标不可或缺的途径[3]。伟大导师列宁曾经说过:图书馆工作做得好与否,决定因素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国外也有人做过统计,认为图书馆服务所发挥的作用,5%来自图书馆的建筑,20%来自信息,75%来自图书馆员的素质[3]。图书馆管理员既是管理人员,又是教师,要以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服务的各个环节中去,使大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

2.2 工作重点

图书馆员的职责重点在于对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和对用户检索能力的培训[1]。作为信息网络时代知识的导航员,而是信息产品的加工者、传递者和信息技术的管理者、培训者。图书馆员要努力学习和掌握基本的网络信息理论知识,掌握信息网络应用技术等,能够利用自身良好的分类和主题标引技能,对本馆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筛选、鉴别与分类,减少读者在获取相关信息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真正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2.3 做好与学生沟通工作

首先,作为一名图书管理员来说,在日常工作中与学生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有的人会问:为什么要与学生沟通?第一,通过沟通,可以减少双方在工作理念上的差距。在开放式图书馆中,沟通能使读者熟悉和遵守图书馆的各种规定,对图书馆员的辛勤劳动心怀感激,而管理员则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达到图书馆员与学生和谐相处的目的。第二,通过沟通,建立互相尊重、和谐相处的工作环境[4]。当今社会崇尚和谐,图书馆这个“小社会”也不例外,管理员和学生要互相尊重,对于学生来讲,管理员和教授知识的老师一样,所以要和老师一样受到他人的尊重,还要爱惜管理员的劳动果实,遵守图书馆的规章制度,不给他人添麻烦,不能持有作为学生就要受到图书管理员的服务这种观点,这样就可以达到读者与图书馆员之间互相了解,共同学习的目的。第三,通过沟通,可以降低由于心情和环境对人造成的影响[4]。馆员在工作中可能由于心情的变化而影响着工作,同样,学生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所以不论哪一方处于这种状态,这就更需要进行馆员和学生之间的沟通,避免或者化解矛盾,还图书馆一个和谐、温暖的阅读环境。其次,怎样做好与学生的沟通工作呢,第一,管理员要坚持七项基本原则,即平等原则、交互原则、功利原则、信用原则、宽容原则、自我价值保护原则和情境控制原则[5]。第二,克服文化差别障碍、身份地位障碍、语言隔阂障碍[6]。第三,注重加强图书馆员素质的培养[4]。馆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现代化的观念、精深的专业知识以及熟练地计算机知识及应用技能[7]。第三,掌握与学生沟通的语言技巧。比如,言语中体现亲和力、增强体态语沟通―提倡微笑服务[8]。第四,做到“四要”,即仪表要美、态度要热、距离要近、沟通频率要高[9]。做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是每一个图书馆管理员应该具有的职业道德。最后,要理解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意义:对奉行“读者至上”理念的当代图书馆来说,服务读者是一切工作的重心;对读者而言,享受优质服务时其对图书馆的最大要求。因此,通过沟通,提高服务质量,满足读者需求,进而体现图书馆的生存价值和馆员的人生价值,这是图书管理员与学生沟通的意义[10]。

3 结语

总而言之,当前对于高校图书管理员的能力要求提高了、素质要求提高了、作为管理员来说,要积极学习,努力在最短时间内胜任这些要求,在工作中尽到自己的职责,服务于学生、学校乃至社会,充分展现一个图书管理员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樊润英,李如斌.试论信息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员的职责[J].图书馆学刊,2006(3).

[2]王志文,穆莹.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员的工作职责[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25).

[3]张蓓.试论高校图书馆员的育人职责[J].沧桑,2006(2).

[4]栾淑莉.加强图书馆员与读者的沟通 营造和谐的借阅环境[J].科技信息:专题论述.

[5]韩郁光.图书馆员与读者沟通的基本原则[J].网络财富,2009,11.

[6]卫华.构建和谐的图书馆信息环境:谈图书馆员与读者的沟通[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

[7]王晓滨,赵婷,陈秉塬.论高校图书馆员职业素养的培养[J].管理观察,2010(407).

[8]霍媛桃,张子平.试论高校图书馆员与读者的沟通[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7(27).

管理沟通学论文篇10

关键词:沟通;绩效;目标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据中人网调查报告显示(见图1),绝大部分企业对绩效管理并不满意,只有13.7%的企业对绩效管理实施效果满意,主要原因是:据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调查中国企业有93%在实施绩效管理,但只有60%的企业能真正实现循环式的绩效管理,仅有30%在循环过程中推行绩效沟通,那么沟通的有效性实现是多么难。

绩效沟通在近些年的管理实践摸索中越来越被重视,早在1916年,法约尔管理的核心功能定义为计划、组织、协调、指挥和控制五个方面,提出管理者在管理过程要扮演沟通者的角色。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亨利・明茨伯格提出了著名的管理者角色理论。他指出,管理者在日常中管理活动扮演着十种不同但却相关的角色:头面人物、领导者、联络者、监督者、发言者、传播者、企业家、混乱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等。无论是为了实现哪类角色,沟通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在此之后,弗雷德・卢森斯和他的助手们对450名管理者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有效的管理者花费了最多的时间(44%)用于沟通。随着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科技的进步,绩效沟通对绩效目标实现的意义越发突出。

二、沟通的重要性及主要形式

沟通是信息的交换和意义的传达,也是人与人之间传达思想观念,沟通感情的过程。除了思想与观念交换的过程外,它的最高目的是凭借反馈的手段达到彼此了解与意义分享的境界。本文所讲的沟通是指组织管理中的沟通。从组织管理的角度来分析,沟通至少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技术层次、心理层次和管理层次。换而言之,可以把沟通看成是一种具有专门技术的过程;一种心理活动;一种管理工具。从技术的角度来讲,只要一个人把某条信息传递到另一个人的感受器官,沟通过程就完成了。从管理的角度来讲,沟通是对信息的理解和执行的过程,组织管理中的沟通,不仅强调信息的传递和理解,更重要的是看整理后的结果,即执行的结果。

(一)沟通的重要作用

沟通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沟通是协调各个体、各要素,使企业成为一个整体的凝聚剂。只有互相交流意见,统一思想认识,自觉地协调各个体的工作活动,才能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第二,沟通是领导激励下属,实现领导智能的基本途径。领导环境理论认为,领导者就是了解下属的愿望并为此而采取行动,为满足这些愿望而拟订与实施各种方案的人。而下属就是从领导者身上看到一种达到自己愿望或目的的人。而这些“目的”的“看到”或“了解”都需要沟通这个基本工具和途径。第三,沟通也是企业与外部环境建立联系的桥梁。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这使得企业不得不和外部环境进行有效的沟通。而且,由于外部环境永远处于变化之中,企业为了生存就必须适应这种变化,这就要求企业不断地与外界保持持久的沟通,以便把握成功的机会,避免失败的可能。

(二)沟通的主要形式

按照组织系统分,沟通的主要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所谓正式沟通一般指在组织系统内,依据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进行信息的传递与沟通,也就是组织对内对外的公文往来,召开的会议,传达的命令等。其优点是:沟通效果比较好,比较严肃,约束力强,易于保密,可以使内部公共关系工作保持权威性。缺点是各层次层层传递,缺乏灵活性,沟通的速度比较缓慢。非正式的沟通是指员工私下的交谈与传闻,小道消息等,这是近代行为科学家所关注的问题,因为它们可以反映员工真正的动机和心态。其优点是:沟通形式不拘,直接明了,速度很快。非正式沟通能够发挥作用的基础是组织中良好的人际关系。缺点表现在:难于控制,传递的信息不确切,容易失真,而且其极易影响组织的凝聚力和人心稳定。

2、下行沟通、上行沟通与平行沟通。下行沟通是主管对员工由上而下的沟通;上行沟通为员工向上级主管报告或建议的沟通。平行沟通是组织内部阶层工作人员的横向联系。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应该强调上行和平行沟通的重要性,因为上行沟通可以增加职工的参与感,而平行沟通可以打破部门间各自为政的无论效率局面。

3、书面沟通与口头沟通。根据研究结果发现,有效的组织沟通最好同时使用书面和口头两种方式;其次是书面方式;最后才考虑单独使用口头的沟通方式。

4、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所谓单向沟通指的是信息发送者以命令方式面向接受公众,一方只发送信息,另一方只接受信息,双方无论在语言上还是情感上都不需要信息反馈。所谓双向沟通,指的是信息发送者以协调和讨论的姿态面对接收公众,信息发出以后还需及时听取反馈意见,必要时发送者与接受者还要进行多次重复商议沟通,直到双方共同明确和基本满意为止。

5、言语沟通与非语言沟通。所谓言语沟通是指运用语言文字来传达信息的活动。所谓非言语沟通,狭义地讲,除了语言之外的任何身体上的沟通符号,如姿态、声调、语调或面部表情等,都算非语言沟通;广义地讲,除了身体语言外,还包括其他环境因素,如沟通情景内的物理环境、家具摆设、当事人对时间的知觉以及文化背景等,总之,言语沟通的重点是信息的内容,非语言沟通强调的是信息传达的情境及形式。

三、沟通对绩效目标实现的影响分析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沟通在整个绩效管理过程中,是关系到绩效管理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因素。美国绩效管理专家罗伯特・巴克沃对绩效管理下的定义更能体现沟通在绩效管理各环节中的价值:“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的交流过程,该过程由员工和其直接主管之间达成的协议来保证完成,并在协议中对未来工作达成明确的目标和理解,并将可能受益的组织、经理及员工都融入到绩效管理系统中来”。沟通贯穿于绩效管理各个环节,对绩效管理的每个环节都有重要的作用。

第一,沟通在绩效计划制定阶段的作用在绩效计划制定阶段,绩效沟通能保持信息渠道的畅通,确保管理者与员工对工作目标和标准达成一致,确保绩效计划制定的科学性、客观性和民主性。通过沟通制定的工作计划与个人的胜任特征相匹配,是绩效计划既有一定的可行性,又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沟通的结果使员工对绩效计划的深刻理解、全力配合和热情支持,减少因缺乏沟通而造成的对绩效计划和目标设置不必要的分歧。

第二,沟通在绩效实施阶段的作用在绩效实施阶段,沟通的重要性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员工汇报工作进展或就工作中遇到的障碍向管理者求助。通过及时沟通,可以提早做好相应的准备,调动相关资源,保证员工全力以赴地完成任务。另一方面是管理者对员工的工作与目标之间出现的偏差及时进行纠正,保证绩效管理按照既定的方向顺利前进。

第三,沟通在绩效考核阶段的作用在绩效考核中,绩效沟通能保证考核结果更公平和合理。管理者沟通前精心准备《职位说明书》、《计划工作表》、《绩效评估表》等相关资料,包括平日的绩效观察、绩效跟踪记录等,这样的面谈提纲具有与员工展开绩效沟通的“共同语言”和基础,能够在沟通中对员工的业绩做出客观、合理、公正的评价。同时,管理者通过听取员工对本次绩效考核自评结果和相应的依据,根据双方对照,并依据实际情况对考核结果进行适当的修正,这样的考核结果就会更有说服力,使员工信服从而减少或消除误解、摩擦甚至争吵。

第四,沟通在绩效反馈阶段的作用绩效考核结果反馈在绩效管理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一方面是为了使管理者和员工对员工绩效考核结果达成共识,使员工接受绩效评价结果;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帮助员工查找绩效不佳的原因,通过绩效沟通员工可以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得到关于自己工作绩效的反馈信息,如客户抱怨、工作不足之处或产品质量等信息,以便不断改进绩效、提高技能;同时及时了解组织的目标调整、工作内容和工作的重要性发生的变化,便于适时变更个人目标和工作任务等,最终达到提高个人绩效水平并促进组织绩效管理水平的根本目的。

四、绩效管理中改善绩效沟通的策略

对于企业来说,首先需要清楚地认识到沟通对提高企业绩效的意义,其次还要注重绩效沟通的方法与技巧,以便提高沟通水平。分析认为,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企业文化层面

企业需要构建开放的、有利于沟通的文化氛围,这是绩效沟通有效进行的基础。国内外绩效沟通做得比较好的企业都注重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比如美国的通用电气公司(GE),其价值观是:确定一个明确、简单和从现实出发的目标,传达给所有人员。公司对领导干部的警戒有九点:痛恨、开明、讲究速度、自信、高瞻远瞩、精力充沛、果敢地设定目标、视变化为机遇以及适应全球化。这是通用电气公司进行培养的主题,也是决定公司职员晋升的最重要的评价标准。通用电气公司鼓励员工勇敢地展示自己,谈出自己的看法,争取上司的赏识,并且要求经理们为员工提供各种资源,挖掘员工潜能。从通用电气公司反思我国企业的文化,企业的管理人员不但要参与企业的文化建设,还要带头支持和促进。管理者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克服官僚作风,努力与员工进行平等对话和交流,只有增强工作情况、规章制度、办事程序的透明度,才能排除员工对组织、领导的疑虑,增加信任。

(二)具体实施过程

1、绩效计划制定阶段。在此阶段,管理者首先应该就企业的战略愿景与员工进行沟通。在企业上下都明确战略方向之后,企业要根据战略目标制定符合SMART原则的企业绩效目标,并将这个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乃至每个员工。

2、绩效考核与实施阶段。考核阶段,管理者先要就考核的方法、程序以及考核结果的应用范围等内容通过会议或讨论等形式与员工进行充分的交流,征求员工的意见,这样使管理者和员工在绩效考核时有―个双方认可的客观依据,减少分歧。在考核过程中,管理者要与保持员工进行持续有效的沟通,反馈员工的阶段业绩,并且及时给予员工肯定和提醒。

3、绩效总结阶段。考核结束,管理者需要把员工平时表现积累得出来的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进行面谈,找出差距,明确下阶段的绩效目标和改进目标。

五、结论

综上所述,在实施绩效管理过程中,要想确保绩效目标的科学性和圆满实现,保证绩效指标及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使绩效评价结果得到员工的认可,进一步提高绩效管理的水平。那么,绩效沟通就成为绩效管理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只有加强绩效目标的制定者、执行者、广大员工和其他相关组织的积极互动,积极地参与绩效计划的制定、执行与评估、反馈,进行良好的信息交流、通畅的绩效沟通,绩效管理的多重目标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并成健康发展,才能真正的提高企业业绩,达到绩效管理的目标,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TONY MAGLIN.基于伙伴――成功的绩效管理[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

2、曾国平,郑佳.中小企业绩效沟通障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7(10).

3、邓学涛,吴绍琪.探析企业绩效沟通[J].管理,2007(3).

4、李芝山.有效绩效沟通的基本策略[J].中外企业家,2006(10).

5、邱茜,刘鹏.论绩效管理循环中的持续的绩效沟通[J].商场现代化,2007(4).

6、孟琰,张书亮.有效沟通是绩效管理成功的核心――“目标+沟通”的模式浅论[J].中国电力教育,2007.

7、罗伯特・巴克沃.绩效管理――如何考评员工表现[J].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8、加里・S・贝克尔.人力资本[J].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