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经验交流十篇

时间:2023-03-17 22:22:07

考研经验交流

考研经验交流篇1

然而,纵有再多的不舍离别依旧悄然而至。曾经,在这美丽的校园,他们留下读书的身影,留下串串的欢笑,留下拼搏的汗水......但是他们觉得这些远远不够,他们更想为我们这些依旧留在母校学习的学弟学妹们留下他们的宝贵经验。他们把四年来的学习经验亲身体会汇成几千字的寄语留给我们。其中的一字一句都凝结着学长学姐对我们的殷切期望。那些真诚的话语必将为我们在学习的道路上树起前进的路标,为我们的生活指引明确的方向。

一:心态

考研不难:考研不像大家普遍想像的那样有难度,得高分不难。

我开始时对自己也没有把握,认为最多能考340分,即使复习到最后也是这么认为,可是结果却让我惊讶许多。所以告诉大家,只要耐心、坐得住,高分触手可及。半途而废想凭借运气的可能会考的可以,但绝对不会是高分。

考研复习的日子比较漫长,也比较枯燥。只有埋头苦修是不够的。身体压力和心理压力都会比较大。建议:从现在开始锻炼好身体,一周跑步三次即可。保护好视力不可忽视,不管现在还是以后的复习,看书时间过一个半小时一定要休息十分钟,最好做眼保健操。复习烦躁的时候,找人交流下复习进度和经验要远远好过烦躁的去玩游戏消遣时间(玩游戏男同学们尤其注意)。

二:考研与学习、找工作

考研虽说不一定能确保自己不失手,但是大家一定不要焦躁的认为两手抓更能保险。

联系工作单位的任务交给你的不考研的好友,当有比较合适的单位时才去试试。一般不要逢单位就进,这个耽误考研时间的代价会比较惨重的。

关于学习。课程还是挺重要的,课程与考研的原则就是适当的去课堂上听听,不要怕老师点你,找个人替下差不多了,因为找工作的也经常不来,其次作业还是得交的。

三:考研规划

春季班经常讲授考研规划,这对大家把握复习框架,时间分配,考研注意事项等有极大帮助。我想,不知道考研该做什么的同学最好去听听海文春季策划班。

四:科目复习

政治:因为政治内容有变,所以只能讲方法不能讲具体了。复习政治要等大纲出来再仔细对纲复习才好。这之前的任务就是把握政治的整体内容,弄明白各个原理,达到可以“掩卷而思亦知其概”的程度就可以了,大纲出来就要细细研究了。建议方法:大纲解析、然后是题目练习,纠错总结。

数学:数学可是大头,需要花费教多的时间来复习。课本是“可以有”的,看了放心。不看课本的同学,一定要把《复习全书》看仔细了,不能光看懂,看了的思路不是自己的做题思路,做题目的时候不一定能用上。所以,建议数学复习,看《复习全书》要快速高效。之后再进入以题目复习为主漫长时期。提醒大家,做题目不要眼高手低,常记错题,记错误知识点,反复看。

英语:呵呵,其实不想说英语,因为水平不好(六级考了三次还没过)。不过我的教训也可以是你们的经验。个人认为,如果真的想提高英语,早复习,勤复习是必要的。找个英语好的同学交流下会收获颇丰的。

专业课:这个科目的情况要根据各个学校的情况而定,复试时间应归于后期。个人经验:严格遵循其提供的大纲要求复习,争取多获取其他学校的同类科目的专业课试题,因为各个学校有相互借鉴题型题目的“偏好”。我就是这样的。

五:关于考研班

考研经验交流篇2

考研交流会主持词【1】 尊敬的学长学姐,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欢迎大家参加林学院2xxx年考研学习经验交流会。

转眼间,大四的学长学姐们已经顺利完成了大学四年的学习,即将离开母校,踏上新的征途。随着酷暑的到来,大三的同学们也已开始备战考研,为了使同学更深入地了解考研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对考研有提前的准备,在明年的研考中有更好的发挥,在学院领导的支持和精心指导下,实践创新部特举办此次经验交流会!

有机会在这个美好的季节见证大四学长、学姐们的成功,学习他们的宝贵经历,我感到很荣幸!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

出席本次经验交流会的X位07级优秀毕业生:*******

欢迎你们的到来!

本次经验交流会的基本流程分为****和****两个环节。同学们可以根据具体专业有所侧重,在嘉宾介绍完毕后进行提问。下面,把主角交给我们的07级同学。

我们首先有请**对她考研复习的方法思路和技巧进行介绍。考研交流会主持稿接下来有请***学长为我们介绍一下他的考研经验。

下面有请**学长为我们介绍一下他的技巧和经验。

优秀其实是一种习惯。这几年里,学长品学兼优,活动的组织更是有声有色。作为学妹,我不得不为学长的优异折服。谢谢你与我们分享你的考研经验。

感谢三位学长学姐的精彩讲解,下面,我们进入自由提问阶段。同学们有**分钟的时间进行提问。(大家可以从复习方法、复习时间的安排,资料信息的收集、应试技巧、对专业前景的看法等各个方面进行提问。)

听了三位学长学姐的解答,相信现场的同学们一定都有很大的收获,对考研也有了更多的认识。但由于我们的时间有限,提问环节到此就要结束。如果大家还有其他问题,会后也可以与各位学长学姐进行深入交流,相信他们一定会耐心的帮助大家解答困惑。

本次交流会至此圆满结束,再次的感谢***、***学长学姐的到来,同时也感谢同学们的积极参与。谢谢大家!祝大家**!

首先有请。

1.谢谢。他的经历中,他的成功离不开。听了他的讲话,我觉得自己真是受益匪浅。再次感谢!下面有请。

2.谢谢。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考验的经历是心酸的,享受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痛并快乐着。谢谢!下面有请

3.谢谢。想必大家从他的经验中,学到了很多。下面有请。

4.谢谢与我们分享他的经验。好的。下面有请。

5.谢谢学姐的讲话。从学姐的经历里,我们真的可以学到很多,谢谢!

考研交流会主持词【2】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数理系2xxx年就业考研经验交流会。转眼间,08级的学长学姐即将结束大学四年的学习离开母校,踏上新的征程。新学期以来,09级同学也在陆续备战就业和考研。那么,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就业考研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帮助大家在就业考研中有更好地发挥,在系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应同学们的要求,数理系学生会学习部特策划举办此次经验交流会!

下面请允许我向大家介绍出席本次交流会的领导和嘉宾,他们是,系党总支李咏献书记,系团总支吴锦展书记,系学工办周老师,以及7位表现优异的08级优秀毕业生,欢迎你们的到来。

交流会会开始前,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 吴书记 为本次交流会致开幕词。

本次交流会分为就业经验交流和考研经验交流两部分,每部分又分为经验共享和答疑解惑两个小节。下面把主角交给08级的学长学姐们。

下面我们进行就业 经验共享环节。大家在听学长们分享经验时可以把心中的疑问列出来,等到答疑解惑环节交上来或者当面提问。 我们首先有请 * * * * * * 为我们分享他的就业心得,大家掌声欢迎。好了,就业经验共享就到这里了,感谢学长们的精彩讲解。下面进行就业答疑解惑环节,大家可以把纸条交给后勤人员也可以站起来提问。

感谢同学们的提问和08级学长们的精彩解答,相信准备就业的同学一定收获很多,接下来进行考研经验共享,(介绍嘉

宾)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 * * * * * 和我们分享考研经验。考研经验交流会主持稿下面有请 * * * * 为我们分享考研心得,大家掌声欢迎。

下面是考研答疑解惑环节

感谢学长学姐门内的精彩解答,由于时间有限提问环节到此结束,如果大家还有其他问题,会后可以与各位嘉宾进行深入交流,相信各位嘉宾一定会耐心帮助大家解决们面临的困惑。

本次交流会到这里就结束了,接下来为春运会优秀运动员颁奖,首先有请吴书记宣读获奖名单。

有请获奖运动员上台领奖,有请 * * * * 为优秀运动员颁奖。掌声祝贺他们!

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及嘉宾的到来,同时也感谢同学们的积极参与,本次交流会到这里就圆满结束了,谢谢大家。

考研交流会主持词【3】 尊敬的学长、学姐,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

面对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大学生就业难度不断加大,考研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的选择。考研首先要符合国家标准,其次按照程序:与学校联系、先期准备、报名、初试、调剂、复试、复试调剂、录取、毕业生就业、其他等方面依次进行。

考研一直是我院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我院教育教学的一个闪光点。历年来,我院考研成绩一直名列全校前茅,每年比例均列全校的前列。但是许多准备考研的同学对考研还是充满了困惑,希望能与从考研中胜利归来的学姐学长们有一次交流的机会.为此,我们学习部特举办这次考研经验交流会,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收获,我是主持人张振国。谢谢大家。(鞠躬)

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今天到场的各位嘉宾,他们是

欢迎您

欢迎您的到来

欢迎您 欢迎您的出席

同样欢迎您的出席

同样欢迎您(共六人)考研经验交流会主持稿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学姐学长的到来。

1在考研的过程中,我们会迷惘,会疑惑。所以,我们需要一座

指引我们正确前行的灯塔,需要一个帮助解开疑云的锦囊,针对准备考研的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焦虑和时间分配等问题, 现在就请学长,学姐们分别谈谈自己的考研经历,学习方法; 以及如何做好切实可行的的考研计划,及研究生期间的课程设置和发展前景。

首先有请

让我们再次感谢 给我们带来的宝贵经验

那么我们的学长又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考研经验呢,下面有请 学长讲话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在考研的路上,也许辛酸但也是带着甜蜜的,有请发言,下面有请 学长

我们来听听学姐的考研心得那再让我们听听 学长给我们带来的考研的经验

如何备考?万一考不好会影响找工作吗?考研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我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有疑惑,下面把时间留给在座的各位,同学们可以按自己的专业向台上这几位学长学姐提问

由于时间关系,很遗憾不能让每位同学的问题都得到解答,我们的提问环节到此告一段落。

考研之路是艰辛的,但也是快乐的,为了以后的种种,真心的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找到自己心中的那份美好的梦想,下面进入现场抽奖环节,方式为由嘉宾抽取号码,抽取的号码与之前发下去的考研我参与单页编号一致的同学为幸运获奖者,将得到我们精心准备的小礼品。下面请各位学姐学长为我们揭晓幸运之星,辛苦你们了,谢谢!

考研经验交流篇3

关键词:专题研究;实践经验;教研模式

文章编号:1005–6629(2013)11–0022–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2011年教育部制定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要求体现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理念,强调“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1]。高中化学教研工作如何强化实践意识,关注现实问题,体现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如何引导化学教师参与和研究基础教育改革、主动建构教育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如何引领教师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感悟实践智慧?近年来,上海市长宁区教研室化学组为总结和提升部分高中化学骨干教师自身的实践经验,引领化学教师增强其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专题研究为抓手,设计了“独立研究,合作交流”的教研模式。该模式的目标指向在于促进教师在感悟中提炼与思考,在交流中分享群体智慧,并用数理统计数据为研究的有效性提供证据,最终促进和提高教师的反思意识、合作与交流能力。

1 开展教学专题研究的意义和必要性

众所周知,针对同样的内容与教学要求,不同教师的课堂教学差异巨大。究其原因,撇开个性、性格的差异不谈,研究者发现有三方面的技能使得专家型教师在获得有洞察力的问题解决办法上优于新手(Davidson& Sternberg,1984a,1984b,1998)[2]:

专家型教师思考问题的三种方式:

(1)专家型教师区分不同的信息,辨别出与解决问题有关的信息;

(2)专家型教师用一种有利于问题解决的方式组织信息;

(3)专家型教师将其他情境中获得的知识应用在教学中。

课堂观察中,笔者发现有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缺少对信息的筛选和加工能力,或因看不透问题的本质,或因缺乏抽象和归纳提炼,常常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把抽象的问题“题海”化,其结果是看上去热闹,甚至有些教学内容表面看似乎对比性很强,实则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效率不高,学生听起来也吃力,学生不容易从繁多复杂的信息中把握好知识的核心要素、了解其本质;即便是一些简单的概念,如氧化性、还原性、共价键及其键角等等,虽然各学校都作为教学和训练的重点,教师耳熟能详,然而这些概念一旦在新的情景中出现,学生的差距立刻就体现出来;在历次区域教学质量调研中,也经常出现教师教学效果与生源基础好坏相悖的情形,这些现象都是很值得研究和思考的。

如何让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在知识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做得较好的教师又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如何能让别人从成功的经验中得到启发?基于这些思考,笔者从教学的专题研究入手,以实践经验、反思意识、群体智慧为价值取向,几年来不间断地组织教师进行研讨和交流,模式与思路也渐渐清晰起来,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也渐渐得到更多事实的支持。

教学专题研究有很强的学科专业特点,这是它与教育教学理论课题研究的最突出的不同点,也是笔者把它称为“专题”研究而不称为“课题”研究的原因所在。

2 指导教师选择好研究专题

为了鼓励教师主动建构教育知识体系、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初次组织专题交流前,我们只限定交流的时间和形式,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好大量的实践经验和智慧,确定一个主题。教师往往公开课听得不少,专家报告也听了不少,但听身边的老师讲自己的实践智慧的机会甚少,很多老师也许还是第一次。笔者对此有些忐忑,担心预期效果不好。但是交流的结果是:出乎预料地受到教师的欢迎和好评!对广大教师而言,从实践中来的经验很有现实感,大家都觉得受益匪浅。

不过,细细推敲下来,教师选题和提炼的结果良莠不齐,至少存在几点不足:

(1)有的选题太大,“专题”不“专”,有蜻蜓点水之嫌。例如“如何提高二轮复习的效率”“关于高考实验题的一些思考”等,试图追求面面俱到,实则难以深入和细化。

(2)内容详实且细致入微,但组织形式欠佳,逻辑线索不清晰,略显散乱等,影响了专题研究的价值。这从某专题提出的如下关注角度可见一斑:“注重实验操作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如胶头滴管的使用、温度计的使用等;注重细节;注重试剂的浓度、试剂的添加顺序;注重与所学过的实验相联系;物质分离、提纯过程所需整套仪器;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干燥、净化、收集;常见离子、物质的检验方法;实验室安全;有毒有害气体处理等等。”

(3)有的专题偏重介绍解题策略,但语言模糊笼统,可操作性差。如“注意推导思路”、“关键物质要确认”、“按要求答题”等等。

反思之余,笔者从教师的交流中寻找到一些成功的案例,并再次组织大家进行剖析以供借鉴和参考。其中一个例子,需要从2009年一道上海高考化学试题说起。该试题并不复杂,但考生得分很低,原因值得思考。

[2009上海高考化学17题]根据表1提供的数据,判断在等浓度的NaClO、NaHCO3混合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2009年该题难度为0.52,区分度为0.35;高分段主要错选B,低分段主要错选D。由于C、D反映的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的要求相对简单,因此对高分段学生最大的干扰来自选项B。考试结果表明,即便是一些化学基础好的学生仍不能有效利用好电离常数这一信息,作出等浓度的ClO-水解程度大于HCO3-的判断。区域教学质量调研结果也多次表明:面对这类问题,不少学生始终存在困难。

原因何在呢?我们知道,从初中阶段开始,学生开始接触酸的概念,继而学习强酸与弱酸、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习有关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知识,得到“在溶液中发生的离子互换反应一般总是向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这一规律性认识,把这些知识、规律再运用到“不同Ki对水解程度影响”之后,才能明白为什么选A。这些知识在教材中落点很分散,学习时间跨度大,无形中增加了学生主动构建相关知识、达到理解掌握的困难。

常见的酸很多,课程标准范围内要求能比较强弱的酸有哪些,它们与彼此对应的盐之间能反应吗?相同浓度时各酸根离子水解程度有何关系?其中是否有一般规律?遇到新的情景时如何迁移应用?引导学生弄清这些问题必定能大大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基于这样的思考,一位来自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学校的张老师介绍了他自己的研究心得:变零散为有序,引导学生加强对比研究。他把教材中呈现时间跨度很大的几种酸由强到弱从上到下依次排序,同时列出其对应的电离常数和钠盐水解方程式,总结相应的规律(整合提炼零散信息),要求学生从撇和捺两个方向系统地分析和思考(强化对比研究),总结出一般规律,随后形象地称之为“撇捺原理”(源自生活语言,贴近学生);为了便于学生反复多角度思考,做成小卡片如下(尊重遗忘规律)(见表2)。

随后的区域教学质量调研对应试题及其结果为该专题研究效果提供了证明:结果发现,虽然研究者所在学校生源偏差,但该校学生却以较高的得分率引起了广泛关注。显然该教师重视信息加工和有效组织,重视引导学生反复思考形成规律认识,发展了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与此相似,课程标准范围内要求掌握的氧化剂、还原剂有哪些?其强弱关系如何?氧化剂、还原剂及其彼此间的反应是否也有一般规律?基于这样的思考,张老师把课程标准范围内常见的氧化剂与其相对应的还原剂归纳与排序,梳理并得出一般规律,“一般地,从上到下由强到弱排序后,按八字笔画方向,沿撇的方向微粒间难反应,捺的方向微粒间能反应”,引导学生思考“沿捺的方向反应规律是否有一致性?”“其中的原因是否相同,和酸的强弱排序及其彼此间的反应规律有何异同?”等问题,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有关的解题困难。

3 一些较好的选题

我们发现,好的选题加上合理的信息组织形式及适切的教学策略,三位一体,缺一不可。

例如,某教师研究“实验题中如何用规范的化学用语答题”,以实验问题为载体,从准确规范的角度入手,选择了“写试剂名称;书写装置中试剂的用途;书写实验现象;书写实验方法;书写操作目的、原因;书写对实验的评价”等进行归纳分析,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在区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中,对应如下试题:

44.上述实验滴定时,指示剂应该 (填“加”或“不加”),如何判断滴定终点: 。

不同学校试题完成情况及形成的难度数据表明,在生源不是最好的班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展现了准确规范地表达的能力。

在这类交流活动中,教师普遍觉得深受同伴的启发,为后续活动持续而有效地开展打下了扎实的思想基础。在交流研讨活动中,先后涌现了一批好的专题,如“陌生情景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基于方程式配平的计算”、“化学实验考查目标”、“阿伏伽德罗十大注意”、“高中化学常说的能量”等等,体现了研究者鲜明的实践经验和个性特征。

4 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1)数据表明,虽然基于分享与合作的教学研究理念,同伴间进行了认真的交流,分享了成果,但研究者自身所教学生在自己研究专题所指的问题解决方面常常表现得最为出色,这可能与其研究者对问题深刻的感悟有关,也应该与教学策略有关,如何进一步提高交流实践的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2)因为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校际间的交流机会有限,彼此之间的磨合期较长,教师参与的主动性不足。笔者因此曾提出“命题作文”供教师思考和选择,如:

①化学反应速率面面观

②有机物原子间连接顺序、空间位置关系与同分异构现象

③几类化学反应规律的思维定势与突破

④气体发生装置的思维定势与突破

⑤气体收集装置的思维定势与突破

⑥实验操作的思维定势与突破

⑦侯氏制碱法的优势及其原理的迁移应用

⑧典型实验设计、操作的成与败……

但教师愿意从中选择的不多,专题研究交流的进一步深化之路还有待探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文件.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 附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教师[2011]6号,2011年11月.

考研经验交流篇4

一、迎新、招新工作

在新学期伊始,学习部将积极配合外国语学院分团委学生会,与其他部门一起共同做好我院XX年的迎新工作,真正做到为新生服务、为新生提供方便,使新生感受到我们经院的魅力以及外院的温暖!

另外,在十一过后,学习部将同其他各部门一起展开招新工作,为学生会注入新的活力!

二、日常管理工作

随着学习部招新工作的完成,学习部的工作也将全面展开。学习部作为学生会日常管理工作之一——查课的执行者,肩负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将在本院的学风建设方面,继续完善考勤制度,制定考勤规定和考勤表,统计各班课表及做好点名工作,考查课堂出勤率,召开学习委员工作会议,将这一措施尽快落到实处。考察方案如下:

1、由各班学委记录每天的上课出席情况,学习部不定期抽查记录结果,这也可以作为考核学委工作的一项依据。

2、严查并及时对个别违规人员进行量化的相应减分,由专人负责每周统计出勤表,并公示缺勤人员名单,以体现我院的制度化管理。

另外,我们也将全力配合校学生会做好对其他院系的查课工作。

三、预备展开的活动

1、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

新学期将至,新生将融入我校大家庭,通过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请大二大三同学就学习生活各方面与大一新生交流探讨,使大一新生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更快地融入大学生活。

2、举办就业经验交流会与考研经验交流会

面对就业的压力、残酷的竟争,怎样才能顺利通过面试成功找到合适的工作,特举办就业经验交流会。为鼓励大家早为考研做准备,以顺利考取研究生,了解自己是否适合考研,特举办了考研交流会。这两个活动以交流会形式举办,主要由成功人士结合自身经历交流思想,传授经验,为大家指点迷津,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就业不容乐观,因此举办好这两交流会就显得尤其重要。

3、举办知识竞赛

知识竞赛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科学思想的动力,举办知识竞赛不仅能浓郁我校的文化氛围,也为处于迷茫中的学生指明了方向。

4、开展新书宣传活动和读书交流会

每一两个月进行一次活动,介绍当时炙手可热的新书,培养大家读书的兴趣。并发动同学们聚集在一起交流读书所获得的心得,交换彼此的思想。

考研经验交流篇5

关键词:校本教研;形式;反思;网络;制度

教研,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头戏”。传统的教研很难适应当今教育转型期的教育教学和教师面临的新挑战,新型的校本教

研,必须创新教育科研模式,对传统的教研活动有所突破与重构。

务实创新深化校本教研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需,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必需,是师生发展的必需。为此,就我校化学教研组转变教研活动方式,杜绝无效教研,减少低效教研,大力倡导精品教研的做法和思考总结如下:

一、形式开思路

1.引领式教研促进观念更新

包括三个层面内容:专家引领;领导引领;借助省、市、辖市教育专家、教研员的力量来提升学校的教研质量。定期请专家学者来校作学术报告,进行教学视导,面对面交流,解决困惑,提高业务水平。在校本教研中,校长既是参与者又是指导者。“校长讲座”既是对领导的极大促进,又是对教师的专业引领。每学期召开各种经验交流会,由学校各级骨干教师介绍经验和体会,通过发现典型,树立标杆,收到了以点带面的效果。

2.课例式教研实现理念与实践相结合

课例是理念与实践的中介,课例是教师直面教学,师生共同分享学习快乐的平台。课例的研讨立足于课堂、聚焦于课堂,将理论思想置于鲜活的、真实的情境教学之中,将理论转化为个体的教学经验。教师的知识分为“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理论性知识”是可以言传的。课例为教师提供了典型的集约性的经验,它将教育理念、教学原理与教学方法清晰地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3.课题式教研深化课程改革

在高中新课改中,遇到许多新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式的教研活动就是将教研与科研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教研形式。任何研究,不管课题是大是小,范围是宽是窄,只要投身其中,教师就需要接触最新的教研成果,积极思考、创新,探寻科学有效的方法和策略,进行分析和总结,研究成果。这种严密的学术训练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反思促成果

反思能使我们成为一名善于思考的实践者,使我们获得教育智慧,促进专业能力提升,使我们的化学教学更有效。

1.自学中反思

实践性知识来源于自我反思。例如,笔者发表于“中学化学参考”的论文《元认知理论》中所说,学生学会“提问”中的应用,就是抓住常州市高中化学教师基本功竞赛在本校举行的机会,结合教学案例,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探讨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发展思维,积极提问的意义和对策。

2.磨课中反思

青年教师在开设了市级公开课“二氧化硫的性质”,听取老师评课后积极反思,撰写了《化学实验在新授课和复习课中的开发应用》一文,以二氧化硫为知识载体,设计了新授课和复习课中不同的化学实验,通过实验将元素化合物知识构建成网,探索在不同的课型中教师如何让化学实验丰富教学方法,如何通过设计不同的化学实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等问题,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积极意义。

3.交流中反思

学习交流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催化剂。目前交流途径主要有:新课程培训,市级、校级的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听课、评课,阅读专业书籍,网络等。我们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先后有8人加入常州市、金坛市化学名师工作室,有老师参加核心期刊学术交流会,参加辖市的周末讲坛、常州市的名师大课堂、省教学新时空名师课堂等。

三、网络搭平台

网络教研,一是同步式,即将传统教研搬到论坛上同步进行,让更多的人有时间来参与。二是主题式,即先确定主题在论坛上讨论,然后根据主题开教研课,并把课堂实录放到网络上评议反思总结结果。三是案例式,提供典型案例放到论坛上学习讨论。随着网络教研的普及,出现了个人教学随想、班级日志、博客等个性化的网络教研。这种区域性的教育教研交流网络,不失为一种好的交流方式,正逐渐吸引广大教师参与进来学习交流。

四、制度做保障

教师个人有发展规划,教研组不仅有优良的研讨风气,且有规范的教研要求,学校有严格检查制度。学校加强对教研工作的监控、指导、反馈,建立评价体系,确保教研工作落到实处,这主要得益于:(1)学校领导深入一线,参与指导教研工作,遇到问题共同解决。(2)充分发挥了教研组长的作用,制订计划积极加以落实。(3)建立了评价体系。学期末对上述工作进行检查、反馈、总结,并记入教师业务考核档案,评出优秀教研组予以表彰。

实践证明,教研使教师职业充盈着自由的快乐,教研使教师职业焕发着创造的幸福。要使校本教研站到一定的高度,必须实现理念的更新,有了不一般的思路、不一般的探索、不一般的做法,才能有不一般的成效,才能使校本教研更具生命力。

考研经验交流篇6

一、日常基本工作:

1.办理xx级新生学生证及借书证。及时办理学生证、借书证等相关证件,给xx级新生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便利。

2.组织进行国家英语六级考试报名和广西自治区学位英语考试报名工作。国家六级考试和学位英语考试和同学关系重大,报名采集信息时不能有任何纰漏,在审查过程中,我都认真核对每一位同学的信息,保证同学们能够顺利进行考试。

3.做好学院和同学间的沟通。学院是我们了解学校各项制度与活动的中介,而我们学生会正是同学了解学院的桥梁。认识到这一点,我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向同学们传达学院的各项活动要求,同时,也及时向学院转达同学们遇到的问题,按照学校和学院的要求开展日常工作。

4.个人方面,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观念,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带动身边的同学努力学习,积极解决同学们在学习方面遇到的各种问题。

二、活动:

1. xx年10月25日,广西大学“研究生创新论坛”正式启动。在这个广西各高校学术思想和科研成果交流的平台上,组织我院同学参加了论坛开展的各个领域专家专场报告会、优秀论文交流会、学术沙龙等一系列学术活动,在我院掀起了一股研究生学术创新的热潮。

2.xx年11月,开展了以“动物与人的健康”、“动物的发展战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号召全院研究生投稿,并邀请各学科带头人组成评定小组,评出了2篇优秀论文,并推荐到学校“研究生创新论坛”编集论文集,参与全校性的交流。

3. 为了全力弘杨创新精神,启迪科学智慧,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拓宽学术视野,xx年12月,在以校研究生会主办的研究生创新论坛为契机下,承办了我院的分论坛。不定期邀请学科带头人和教授做学术报告,同时,以实验室为单位,开展实验技能交流会,邀请研三师兄师姐为同学们介绍实验操作技术和操作心得,提升了同学们整体学术水平和实验技能。

4.为配合学校关于“学风建设”的方针,贯彻学校“党建带团建促学风”的精神,满足本科年级同学对考研信息的渴望,在本科生当中开展“考研促学风”系列活动,组织研究生为师弟师妹们解答有关考研的各种问题。不但促进了本科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加大了本科生与研究生间的交流。

5.为增进大家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我院同学国家英语六级考试的过级率,在每次英语考试前,都邀请英语六级已经通过的同学与大家做经验交流,并不定期邀请我校的留学生及外教来与同学们交流。

考研经验交流篇7

税务培训机构税务培训教学研讨交流课程教学质量一、开设研讨交流课程的意义

研讨交流课程是一种符合现代培训理念,值得倡导的研究性、参与性、开放性的课程,开设此课的意义在于:

1.有助于丰富教学方式,提升培训质量。课堂讲授式是税务培训机构教学的主要方式,但限于时间、课堂气氛等因素,有些问题无法自由抒怀、深刻理解,而相对自由宽松的研讨交流课程,可以帮助学员对正在思考的论题形成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2.有助于提高学员提升自我意识和自我批评的能力,激励学员思考他人的不同意见,反复思考自身及自己观点的不足之处。

3.有助于培养学员对不断出现的不同观点的正确评判能力、协调能力,在讨论中厘清工作思路,增长实践水平。

4.有助于开阔视野,使学员置身于全新观点和猜想的世界中,沟通对外界变化的看法。

5.有助于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扬长避短。尤其在税务总局举办的培训班里,来自全国各地的税务同行们毫无保留地奉献经验,坦陈教训,对其他地区的税收工作都是难得的借鉴。

二、研讨交流课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一)认识上存在误区

课堂讲授式教学是税务培训机构沿用多年的主要教学方式,领导关注,教师重视,在课题开发、教学设计、教案撰写、师资配备等方面研究较多,投入精力很大。而研讨交流课程多被视为学员无组织的学习活动而受到忽视,基本上没有把研讨交流定位为规范严谨的一门课程,在课程设计、场地保障、时间安排、教师配备等方面用心不够。同时,有些学员也没有把研讨交流看成是正式课程,参与不积极,发言无主题。因此,研讨交流课成为目前税务培训教学中相对薄弱的教学环节。

(二)运行中过于随意

由于存在认识的误区,所以研讨交流课程的组织运行出现了不够严谨规范的情况。一是研讨交流课程设计简单化。拟定一个题目,简单分组,安排一个教室,指派一个老师就完成了教学设计。二是研讨交流组织者素质不高。一般来说,对于讲授式的课程,都会有一位高水平的专业教师担任讲解,而对于人们心目中的“非课程”,研讨交流课程的组织者则是随意指派,专业教师忙于授课,因此很少被指派组织研讨交流,于是教学管理人员如教学秘书、中层干部等纷纷上阵,但他们并不了解此课的培训目标,也没有专业知识,基本上就是摆设,根本起不到引领话题、点评指导、释疑解惑的作用。三是徒有虚名,另有安排。有些短期班或地方班,时间宝贵,局方领导或学员“强烈要求”留出时间考察游览,于是课表上标明的“研讨交流”就成为应付上级评估检查的幌子,这段时间留给学员自由活动了。以上种种不严肃不规范的做法,使得研讨交流课程质量不高,没有实现设置此课的初衷。

三、提高研讨交流课程质量的几点建议

(一)明确定位,提高认识

相对于前有讲台、后有课桌、老师讲、学员听的讲授式教学,研讨交流以其开放性、松散性往往被视为一种学员活动,而不是正规的课程,因此很少像课程那样去精心设计、规范运行。实际上,根据税务培训属于成人教育的特点,应该尊重学员的主体地位,倡导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所以,有必要讲研讨交流定位为一门课程。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不把研讨交流当成课程,是其所存在的各种问题的根源。只有将研讨交流定位为课程,把它纳入其他讲授式课程一样的备课、考核、评估中,才能重视包括课程的目标、内容、模式、评价等要素的精心设计,才能避免简单化。税务培训是培养和造就新时代需要的税务干部的重要方式,为了实现培训目标,提高培训效果,各种教学方式都可以尝试,税务培训课程体系一般包括基础课、核心课、拓展课三种,研讨交流是比较适合成人教育的教学形式,应该转变观念,将其从边缘化、可有可无、随意取舍的地位提升为认真对待的拓展课地位。

(二)精心设计,科学运行

课程的设计是任何课程实施的前提,只有课程设计规范,课程的效果和质量才有保证。研讨交流作为一门课程也是如此,事实上,由于动用的资源多、协调的因素多,一次好的研讨交流课程的设计、实施常常难于讲授式课程。

1.明确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提供了学习的方向和要达到的标准。每次研讨交流课程要解决的问题是不同的,如有时是要加深对政治理论的理解;有时是要提高领导能力,借鉴领导经验;有时是要研究业务问题,切磋管理技能。因此,每一次研讨交流课程都应明确目标,或有所侧重,不可泛泛而谈。虽然是一种高度灵活性和个性化的课程设计,研讨交流课程也要抓住学员的教学资源和税收工作中的问题展开交流。

2.研究培训对象

要使得研讨交流课程富有实效,同时又有使学员乐于参加的吸引力,首要的问题是观察和研究学员的关注点,以保证课程的设计符合他们的需求,并促使他们持久地参与学习过程。如研讨课题的选择、分组的方式在征得学员同意后,就能得到学员的认同,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研讨的内容应选择那些能够让学员共同关心的题目,选择大家都有话可讲、愿意讲的话题。比如,一是选择每个人内心深处最受触动的工作事件倾诉感受;二是充分利用学员工作中的典型案例、先进经验加以推广;三是精选政治理论重大问题的案例进行讨论,清醒头脑,明确政治方向;四是不同角色的当事人现身说法。我校曾经在全国税务系统的市局局长任职班举办一次以“领导经验交心”为主题的研讨交流课程,异地的正职局长们从不同的角度,用亲身的经历、生动的案例,告诉新任职的副局长们正职需要怎样的副职;而作为副职的学员也打开心扉,将自己对正职的困惑、问题提出来,一起探讨。这种交心形式最有说服力,最富教育意义:一是在培训场所,大家面对的不是自己真正的上级和下属,方便讲真心话;二是现身说法,情真意切,因此,大家听后启迪深刻,难以忘怀。

3.创新研讨形式

研讨交流形式是研讨交流的载体,丰富多样的形式既可发挥不同的研讨内容的功效,又可以增加研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研讨交流最关键的是要促成学员之间的对话和思考,所有方法使用的目的都要指向这一点。这其中研讨的机制、规则最为重要,是研讨交流活动的抓手。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采访式。一个小组中,学员轮流做采访者、主持人,询问他人的案例,并进行点评,其他人补充。因此,每个人都是讲述者,每个人都是倾听者,每个人都是点评者。因为都“身兼数职”所以学员的积极性、注意力都被充分调动起来,无法懈怠和溜号。

(2)无领导小组讨论式。无领导小组讨论是集体面试的一种方式,通过让一组考生共同讨论一个问题,来检测考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是否达到拟任岗位的要求。将其用于研讨交流:第一,学员参与积极性高,讨论问题深入;第二,学员们轮流担当考生和评委,从不同视角全面考察自己的能力和弱点;第三,可以使学员熟悉这种新型的领导选拔方式,提高日后参加竞聘的应试能力。

(3)情景模拟式。采取情景模拟的方式,学员可以投入其中,在角色扮演中考验自己的工作能力,在听取别人分析问题时衡量着自身的优势和局限。此法可以用来进行政治理论专题研讨、领导科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研讨,令人耳目一新。

(4)差异利用法。尊重和利用学员的差异是成功开展交流研讨的前提,通过差异性让学员了解到其他多种角色的看法:如正职与副职之间,处长和局长之间,税务总局和地方税务机关之间,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之间,学员和老师之间的交流。这种差异性会使信息传递最大化,也最能碰撞出思想火花,也能培养学员多方面的视角。

(三)纳入考评,加强管理

1.合理选配教师

一堂成功的研讨交流课,离不开教师的有序组织和巧妙引领。最理想的是给此培训班讲课的专业教师来组织研讨交流课,把讲授式课堂里受时间、气氛局限没有展开和解决的话题延展到研讨交流的课堂里,而且他们具备专业素养,可以和学员思路高度契合,有效释疑解惑。现在的问题是专业教师都疲于奔命地充实讲授式课堂教学,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组织研讨交流,那么就应该加强对参与研讨交流组织的教学管理、行政人员的培训和督导,再不能出现一旁呆坐、任由学员偏离主题东拉西扯的散乱现象;也不能出现随意旷课、别人顶上的散漫现象。

2.加强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是研讨交流课程质量的重要保证。但由于观念和机制上的因素,研讨交流课程一直没有纳入教学评估范围。今后应该把研讨交流课程和其他讲授式课程等同对待,加强评估,规范管理。包括对学员准备工作的评估考核、现场的评估考核、对学员学习效果的评估以及对老师组织质量的评估等。

参考文献:

\[1\]龚育军.关于税务培训研讨交流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探讨\[J\].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2010,(06):12-18.

考研经验交流篇8

关键词:高校领导赴海外培训项目;培训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38(2012)04-0078-05

“高校领导赴海外培训”(以下简称为海外培训)是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共同组织开展的对我国大学校长进行的海外培训,目的是进一步加强我国高校领导干部素质与能力建设,借鉴国外高水平大学的经验,增进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该项目于2003年正式启动,由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和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分别来承办。该培训每三年为一个阶段,到2011年底第三阶段的高校领导赴海外培训已结束,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和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累计培训200多所高校的领导干部近900人。

对该项目。不乏一些质疑的声音,如大学校长海外培训是“公费旅游”等。该项目已经实施了九年,该项目取得了哪些成效,参加培训的校长把学习到的哪些知识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对西方教育理论及经验在中国的环境中运用有哪些反思?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有哪些新思考?回顾该项目所取得的成就以及需要改进的方面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基于作者对15位参加过海外培训的大学校长多年后对该项目培训效果的访谈,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海外培训的课程计划以及校长们撰写的考察报告,对“高校领导赴海外培训”项目的效果进行了分析。

一、项目概况以及培训内容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是“高校领导赴海外培训”项目承办单位之一。到2011年,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法国、德国、韩国和日本组织和实施了22期海外培训。510名大学校级领导参加了培训,其中大部分是大学的副校长和副书记,也有少数大学的校长和书记,大部分来自国家“985”和“211”大学。

培训一般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进行,为期两到三天。这一阶段向参加研修的校长们介绍项目背景、学习要求。相互熟悉。最后一阶段是海外培训结束后,校长们返回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进行考察报告的撰写以及总结。第二阶段的海外培训一般为两周到二十天,分别由美国、英国、法国,韩国、日本和德国的一流大学如密西根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阿尔伯塔大学、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法国国际教育中心研修团、日本立命馆大学、韩国教育开发院等来承担。到2011年底,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组织的海外培训;美国为考察团出访最多的国家,共组织了13期,2期在加拿大,3期在法国和德国,2期在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和英国各1期。

海外培训主要围绕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中的热点问题。以及高水平大学的管理中的体制问题、学科建设、高校的筹资、教师管理、大学教学的质量保障与提高、大学的科研开发与成果转化、高校领导的角色等。研修活动的主要内容是把一所世界知名的大学如密西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悉尼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管理案例来分析。这些学校的校长、副校长以及中层管理人员都结合自己分管的工作做报告。研修班还结合学习的主题考察其他5-7所大学,参观政府机构、学术团体和企业。点面结合的培训方式,确保了研修活动的深度和广度。

二、培训效果分析

总体来说,“高校领导赴海外培训”项目的举办是成功的,取得了满意的培训效果。

1.了解了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开阔了视野

校长是大学的核心人物,他们的领导和管理水平制约着教师学术的发挥以及学校的发展。大学的管理日益复杂化。社会环境对大学校长的管理和应变能力提出了迫切需要。大学校长必须及时对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出相关决策,为学校的发展抓住转瞬即逝的时机,这就要求大学校长必须对所承担的工作有深刻的了解。很多校长任职前主要从事学术工作和中层管理工作,担任校长后,要承担更多的职责。例如,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要寻求对学校发展有利的社会资源,要处理好党政关系以及与各级政府的关系等。但是,大学校长并没有太多时间来实现工作角色的过渡,培训可以给校长大学管理方面的指导,增加其对工作角色的认识。

对我国大学校长进行海外培训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以及我国建设一流大学所提出的要求。我国社会以及高等教育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大学在大规模扩招后,工作重心转向内涵发展。1998年,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为此,我国政府实施了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工程。重点支持国内部分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其次,大学正在日益国际化:国际学生的招收,跨越国界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在更加广阔地展开,建立了各种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大学联盟组织。如果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管理、人员交流等方面与国外大学缺乏联系,高水平大学的建设是无法想象的。大学校长需要了解国外大学的管理,增加国际合作的认识与经验,寻求建立合作的机制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领导对世界一流大学的管理及理念并没有深入了解,有的没有亲身的体验,有的甚至对国外大学没有太多的接触,需要开阔国际视野。2003年参加过培训的一位“985”大学的副校长在参加海外培训八年后谈到,该项目“很有必要,中国的大学校长缺乏国际化视野。学术上是不分国内外的,国内的学校应该向国际学校看齐。”一位副校长提到:“现在很多大学都提出要国际化办学,但是我对国外大学如何运作都不了解。通过培训至少知道了国外大学是如何操作的”。西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徐晓黎在参加2010年高校领导海外培训项目总结报告中写到:“我是第一次到美国。在自己近30年的高校教学和管理工作经历中,对美国发达的高等教育和众多的世界一流大学从理论书刊、文件报告、影视资料中了解到很多,可以说是如雷贯耳却无缘亲见,因此,格外珍惜这次难得的赴美培训学习机会”。当今世界信息高度发达,在图书馆里可以查找到大量的有关国外高等教育管理资料,我国大学校长听到读到有关西方大学的管理理念及做法并不少,但是正如一位党委副书记谈到:“不管是走进来,还是走出去,听发达国家的一些大学校长介绍情况,都能给我们带来一些相对新鲜感。自己身临其境地到国外去培训,感觉不一样。在国外。讲话的语境也不一样,只有在那个地方才能形象地感受到当地大学是如何管理的。”

有人认为我国高校校长们不缺少海外考察的经历。一些校长毕业于欧美高校,或访学于

这些学校,有的校长还有出国考察机会,该项目是在组织他们重复考察。实际上,校长平时有一些出国机会和经历,但是大多是从事学科研究、攻读学位、短期访问等,并没有专门就国外一流大学的制度进行考察和深入研究。

高水平大学建设是“高校领导海外培训”项目研修最为关注的一个主题。研修班考察的主要内容有高水平大学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政府主导、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做法与经验,师资队伍建设,管理体制等。2009年到2011年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组织的项目中,以部属高校、省部共建高校和地方高校校级领导组成的“高水平大学建设”专题培训班就有14个。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大背景下,也组织了主题非常有针对性的研修班。如有以师范大学正职校长为主组成的“师范教育”专题研讨班。以“985”高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及本校负责教师发展工作的中层干部组成为主组成的“高校教师发展”专题研讨班。通过考察。我国大学校长对国外高水平大学有了深入了解,并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厦门大学副校长邬大光在考察报告中写到,“在密西根大学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学习。虽然我曾多次出国,并走访过许多世界一流大学,但像这样零距离地接触世界一流大学的校长、副校长、院长、系主任及其不同职能部门、不同领域的管理者和学者,还是第一次。研讨班围绕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这个主题,听了20余场报告,内容涉及办学理念、发展战略、管理体制、筹资体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事关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我们还考察了该大学的主要教学科研设施,列席了校董事会会议,走访了密西根州立大学和福特汽车公司,并与密西根州政府和企业界人士进行了交流。通过此次学习交流,我们加深了对世界一流大学的认识及对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思考。”

在考察后,大学校长们对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经验有了深刻的思考,并对建设我国高水平大学提出了建议。例如,2008年澳大利亚考察团在考察报告中写到,“大学尤其是高水平大学要树立国际视野,要参与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国际合作、交流和竞争。我国高水平大学需要向世界大学看齐,在人才培养的环节中参照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在课程设计、文化建设、对外交流与合作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要考虑国际化,要与国外大学有实质性的科学研究,参加到国际前沿的研究中去。”

2.借鉴高水平大学管理经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

通过海外培训项目,开拓了大学校长的视野和管理思路,给我国高等院校管理带来了新的办学理念。海外培训的时间并不长,留给校长们思考却是长久的。如美国高等教育为何能够保持“常胜不衰”?如何才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之路?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应该向国际一流大学学习借鉴什么?

在访谈中,大学校长表示在课程中学习到一些理论和做法或多或少地运用到了学校的管理中。很多发达国家一流大学的管理措施和做法受到了我国大学校长的关注,如校长们认为西方大学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方式,校友关系和长远发展,科技成果转让以及学校与政府和企业和社区的关系等都是值得我国大学借鉴的。比如,对外经贸大学的智能化大学探索、天津大学的学校管理流程再造、中国地质大学的预算编制管理改革等都是借鉴了海外考察学校的一些做法。该项目的主办者之一密西根大学的康斯坦斯库克与朱尔平先后在北京、上海对2006年组织的密西根大学班的部分大学校长进行了回访和评估后,也认为参加培训的校长把很多理念运用到了大学的管理中,“来自密西根大学的演讲者们广泛运用了生动的教学方法来建立优秀的教学模式,并展示如何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作为结果,很多大学领导表示他们已经亲身加入改善学校教学的行动之中。”

参加培训的校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有选择地在本校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兰州大学校长周绪红谈到了“高校领导赴海外培训”对他管理学校的科学研究以及服务社会的理念带来很多启示,在国外培训期间,一个不大的卡耐基梅隆大学依靠特色发展的发展之路引起了周绪红的关注。由此,他深入思索兰州大学如何在我国西部地区发展学校特色。他把一些思想和做法运用到了兰州大学管理中,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考察团成员提到的需要借鉴的主要内容之一要重视校友在筹资以及办学中的角色。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郑亚参加了2004年高校领导赴美培训团,在考察中他注意到美国大学都非常重视校友工作,有专门的机构。回校以后,郑亚提议召开了学校校友工作专题研讨会,提出了校友工作的新思路,调整充实了校友工作机构,制订了校友工作规章制度;组建“校友驿站”学生社团。这些工作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国外的校友回校讲学、寻求合作、提供母校资金、技术、设备支持。

在教师聘任及管理体制方面,我国大学也普遍借鉴国际一流大学的管理办法。参加培训的校长意识到教师在高水平大学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管理,注意到国外大学在教师评职称注重同行评价。一流的大学依靠一流的教师。北美的大学教师除了终身教授外,教师都实行聘用制。博士毕业生需要经过激烈竞争才能被聘为大学教师,经过努力工作,取得成绩才能取得终身教职成为副教授。之后,工作表现突出,才有可能成为教授。我国高校都在努力建立公平、严格、有效的选拔和考核机制。在教师的选聘、晋升、评价、奖惩等等方面都借鉴了国外的一些经验。如严把教师的人职关口,由教授组成教授委员会来负责新的教师遴选,并有严格的选拔程序。有的大学面向全社会、面向世界公开招聘学院院长以及学术带头人。但是目前我国高校仍旧存在教师“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人事制度改革的瓶颈,影响了高校师资队伍整体质量的提高。虽然我国高校还不能解雇不合格的教师,但是也逐渐学习和借鉴西方的经验和做法,开展人事改革,如讲师在规定次数内评不上副教授就要求转岗,对教师的岗位聘任以及管理起了导向作用。我国大学也普遍关注高校“去行政化”,发挥教授委员会的作用,如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近年来做了很多改革和创新,强化教授的地位。

大学校长们对海外大学办学的借鉴内容涉及了高校管理的方方面面。一所大学能否办成国际一流大学由很多因素综合决定,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以及文化经济条件下,我国高等教育不能完全照搬照抄国外的经验。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以及教育管理体制决定了中国特有的办学“土壤”,一些来自西方的先进办学经验,在我国是水土不服的。既要看到我国与国外的差距。也要实事求是结合我国国情来加以借鉴。

3.促进了国内外高校的沟通和交流

海外培训期间,扩大了中国大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校长们利用参加海外培训的机会向外方介绍我国高等教育的情况,展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成果,促进了中外双方的交流,提高了我国高等教育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校长们也利用考察机会,积极建立与海外高校合作。

如2008年赴澳大利亚、新西兰培训团组,在顺利完成培训任务的同时,参加研修的大学校长们积极与外方大学开展交流,在以往交流合作的基础上,悉尼大学、梅西大学、奥克兰大学分别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石河子大学、东南大学及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等学校进一步确定了实质流合作关系。外方的组织单位是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培训受到了外方的高度重视,他们认为举办“高校领导赴海外培训项目”是一个与中国大学交流的极好机会。密西根大学认为通过组织该培训活动可以学习中国大学在地方和中国经济增长中起到的作用。中国的大学以及文化给美国的学者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机会。

除了与国外同行交流外,高校领导赴海外培训项目也给国内一流大学的高校领导提供了一次相互交流的机会。培训组织了很多我国大学校长间的研讨和互动,对所看到所听到的及时进行反思,提升了认识,彼此间受益匪浅。培训给新上任的校长提供了学习海外经验的机会,同时也提供了向国内同行学习的机会。2003年11月。樊丽明在就任山东大学校长之前参加了第一期全国高校领导海外培训班的培训。当时,她正在思考走上学校领导岗位之后,如何进行学校层面管理。培训后,她说:“我参加了这次高等教育管理的海外培训,真的是一场‘及时雨’。”

三、对海外培训的建议

“高校领导赴海外培训”项目举办是成功的。在组织过程中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得到了各个部门的大力指导和支持。

在学习内容的设计中,除考察国外大学做得好的方面之外,应该加强对国内外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体制等方面以及高等教育管理与发展的比较。大学校长们在考察了国外大学的运作以及管理之后,需要在中国的环境中加以改造和运用。从学习组织方面来看,目前主要强调我国对国外一流大学的借鉴,研修班应该进一步挖掘中国高等教育的优势。增强我国大学的自信。学习要结合中国特色建设高水平大学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以及讨论,提出一些发展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和管理的思路,最终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

为了深化海外培训项目的后续效果,可以考虑在培训若干年之后,举办相关的研讨会。校长们可就借鉴国外一流大学治学经验的具体的做法,在本校进行试点或改革的案例、经验以及得失进行交流,也可以就西方高等教育的做法和理念进行探讨。这些思考不仅仅是考察后的感想,更多的是实践探索。只有我国大学校长才能深刻总结出西方大学管理的经验和理念在中国的实践,这是社会上其他人无法代替的。学者可以研究理论及总结经验,但是并没有大学管理实际可操作的机会。这些实践及反思可以推动我国大学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步伐。

此外,海外培训期间,应该充分利用机会,安排我方给外方高校管理人员和师生进行演讲。进行互动交流,向国外高校介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状况以及我们所关注的问题,增强双方的深入了解。再者,有个别参加澳大利亚项目培训的校长提出在日程中安排参观的学校太多,没有能够和外方一些学校进行深入交流。有个别校长提出:“在组织对外的学习以及外方的讲课方面,应该针对性再强一点,再深一点。”

(该文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课题“‘高校领导赴海外培训’项目追踪调查”成果之一。感谢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科研与合作交流处提供的有关项目的材料。)

注释:

①罗旭,大学校长,该向国际名校学什么?[N].光明日报,2012-01-04(15).

②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J.,1998-05-09.

③徐晓黎,参加高校领导海外培训项目第37期美国班总结报告[EB/OL].http://202.202.111.157/blouid-297-action-viewspace-itemid一2404,2011-05-23.

④邬大光,世界一流大学解读——以美国密西根大学为例[D].世界高等教育研究,2010,(12).

⑤⑨澳新大学教学、科研组织管理的经验与启示[A].大学建设的国际视野[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⑥Constance E.Cook&Erping Zhu.2006Michigan-China Universicy Leadership Forum:Evaluation One Year Later Executive Summary[EB/OL].http://202.205.177.9/edoas/websitel8/72/inf030372.htm,2007-05-20.

⑦何屹,办有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N].科技日报,2012-01-18(2).

⑧乐乐,美国的教育是成功的——南京理工大学郑亚专访.国际人才交流,2006,(4).

⑩URC and Chinese Leaders Complete-Hilevel Talks,Exchanges[EB/OLJ.ns.umich.edu/htdocs/releases/story.phpid.5572,2008-05-25.

考研经验交流篇9

关键词:交际恐惧;口头沟通;文本沟通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3)03-0122-03

一、引 言

焦虑研究已经不是一个新话题。Curran (1972) [1 ]曾提出利用交际语言学习方法,降低学生课堂的紧张和恐惧。尽管这一方法没有被普遍采用,但是它却引起了人们对焦虑及其对语言学习影响问题之关注。Young (1991) [2 ]认为,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信仰、教师对语言教学的信仰、师生的交互过程、学生之间的交际、教学程序等因素,都有可能触发语言焦虑。语言焦虑包括3大成分:交际恐惧、考试焦虑和否定评价恐惧 (Horwitz,Horwitz,& Cope,1986) [3 ]。交际恐惧(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简称CA)是指口语交流的恐惧,它是语言焦虑的主要成分之一。它在母语、外语交际中都有表现。在母语中,它与个人遗传基因、交际强化经历、早期交际技能习得以及社会接触等诸多因素有关。在外语中,它除了受到Young (1991) [2 ]所列举的诸因素影响外,交际恐惧还可归因于母语焦虑的迁移、有限的语言技能以及对交际困难的预期。外语课堂上师生的评价、集体的注目等因素都会使外语交际恐惧雪上加霜。交际恐惧严重影响外语表达和外语学习(王天剑,2010) [4 ]。在表达方面,紧张和恐惧会妨碍认知和思维,造成语无伦次,结结巴巴,表达不连贯,过多重复等现象。在学习方面,交际恐惧较强的学生缺乏课堂参与积极性,回避各种练习机会,以至于个人口语技能得不到发展。技能落后会进一步加剧焦虑,形成恶性循环(王天剑,2010) [5 ]。

交际恐惧是外语学习者的一种普遍现象,它不仅影响中、小学生,也影响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语言技能发展。随着我国近几年硕士研究生的扩招,在读研究生人数逐年增加。然而国内对硕士研究生外语学习焦虑的实证研究尚不多见。如何控制硕士研究生的交际恐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主张以积极的情绪克服消极的情绪,要求外语教师关心学生,强化师生感情纽带,多鼓励少批评,容忍不精确的表达等等。笔者认为通过沟通训练,提高交际技能,改变自信心,是克服交际恐惧并获得持久效果的根本方法。沟通训练不仅可以利用传统的对面交谈方法,也可利用网络平台交流。不同的沟通方式对外语交际恐惧(CA)有何不同影响?沟通方式与既有的交际恐惧(CA)水平是否存在交互作用?对于这两个问题,在国内尚无发现实证研究。

二、研究方法

1. 被试

此研究的被试来自于贵州某高校非英语专业2011级(一年级)的硕士研究生。为了使不同实验条件中的被试在实验开始之前构成对等组,研究采用了匹配程序:对150名研一学生进行交际恐惧(CA)测量,根据测量结果,对这些学生进行每3人一小组的匹配,匹配的标准是每小组学生的CA水平相差不超过2分。从匹配的学生中排除有拒绝参加者的小组,然后从剩余部分随机选出20个小组(共计3×20=60名)参加实验。为确保这些学生能够完成有关实验操作,又对他们进行了与计算机操作有关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这些被试都熟悉打字和网络交流操作。进一步分析表明,这60名被试当中,女生占42%,男生占58%。被试年龄介于23~34岁之间,平均25.6岁。

2. 研究工具

(1)交际恐惧(CA)量表 研究所用的交际恐惧量表是根据Horwitz et al.(1986) [3 ]的外语课堂焦虑量表(FLCAS)发展而成。FLCAS测量的是包括交际恐惧、考试焦虑和否定评价恐惧在内的一般外语焦虑,而本研究只涉及交际恐惧,因此仅仅从FLCAS中挑选出有关交际的19个项目,构成交际恐惧(CA)量表。为了目前的测量需要,量表被翻译成汉语,而且为保证译文与原文的等值,翻译经过了3位教授研究生英语课且具有副教授职称的英语教师的反向翻译检验和修改才最终定稿。

(2)网络交际软件 本研究采用网络交流软件Skype下载版,作为文本交流工具。交流界面使用英语。本软件可以满足网上的同步文本交流需要。

(3)沟通主题 本研究使用的沟通主题包括:1)研究生学习与考试;2)高校/故乡生活;3)朋友/亲人/老师/明星;4)性别观念;5)理想壮志;6)业余时间。

3. 研究程序

利用随机方式把每个小组匹配好的3个被试分配到3种研究条件下:控制条件,对面口头沟通训练条件(口头沟通),网络文本沟通训练条件(文本沟通)。每种实验条件均有20名被试。研究者以及任课教师与参加口头沟通和文本沟通训练的40名被试签订知情同意协议,其中包含:参加并完成实验可获得平时成绩的95%以上作为报酬。沟通训练时间是连续6周的每周五晚上,口头沟通组在晚上8:00~8:20之间,文本沟通组在晚上8:00~8:25之间(多出5分钟用于补充阅读和打字所占用的时间),地点在指定的语言实验室。口头沟通组和文本沟通组的任务分别是用英语两两对面会话和网上文本沟通,沟通对象是实验者临时随机指定的本组被试(两人一对)。沟通主题由实验者临时通知,正式沟通之前不许做练习准备,训练中不许使用辞典等工具。对文本沟通组,正式沟通之前进行一次Skype 使用方法演示。沟通训练期间,实验员每次均到实验室予以监督,但一般不干预交流过程。最后一次沟通训练完成后,召集所有被试,使用和前测同样的量表进行交际恐惧(CA)后测。

三、结果与分析

实验过程中,口头沟通组内有一个被试流失。为了不影响两两交流,临时补充一个被试,但其结果不进行分析使用。与流失的被试匹配的控制组和文本沟通组中的另外两个被试的成绩在最后分析时,也予以剔除,以便形成新的对等组。这样一来,统计分析仅仅包括19组被试,共计57人。为了计算57名被试的CA得分,首先对量表上各个陈述下属的不同选项确定分值。选项按照“非常同意、同意、不确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的顺序排列,对应的分值是“5,4,3,2,1”(如果陈述句是紧张症状的描述)或者“1,2,3,4,5”(如果陈述句是放松状态的描述)。由于共计19个陈述,被试得分的可能范围是19~95分。这一得分范围可以分为3个近似等距离区间,19~44分为低度CA区间,45~69分为中度CA区间,70~95分为高度CA区间。

为了回答两个研究问题,首先需要使用描述统计技术,展示不同实验条件下被试的前测与后测结果,以及前后测之间的变化幅度。然后需要使用包括相关样本t检验和双因素方差分析等在内的推断统计技术,以便确定实验条件的效果,以及实验条件和学生既有交际恐惧(CA)之间的交互作用。表1系不同实验条件中被试的前测、后测结果,以及前后测之差额。前后测的差额代表着实验条件对交际恐惧(CA)的影响,正值表明恐惧增加,负值表明恐惧下降。

根据表1可知,不同条件内被试在实验前的CA平均值高度一致,这是严格匹配分组的结果。口头沟通条件显著降低了CA(平均降幅8.69分),其他两种条件作用不明显(控制条件平均增加0.73分,文本沟通条件增加1.27分)。根据相关样本t检验,口头沟通条件对CA影响极其显著(t=6.03,p

四、讨 论

控制组CA水平在6周内变化不大,这一发现同Horwitz et al.(1986) [3 ]的研究一致:语言焦虑是一种情景独特性焦虑,它具有跨时空的相对稳定性。口头沟通训练组中,被试的CA平均水平在实验后下降极其显著,证明口头沟通训练能够有效地降低外语CA水平。其原因可能是,口头沟通组的实验条件与真实的外语口头交际环境相似。口头沟通训练过程中习得的交际技能和交际策略,可以直接迁移到实际生活和课堂当中,增加学生交际的自信心和成功感,最终降低他们的CA。文本沟通条件对CA的作用不显著。产生这种不显著作用的原因之一可能是,文本沟通与现实外语口语沟通方式区别较大,文本交流主要涉及的是读写技能,而不是听说技能,因此它对CA的作用不像口头沟通那样达到统计显著的程度。产生这种不显著作用的原因之二是,文本沟通条件对CA的影响复杂,其中既有降低CA的情况,又有增加CA的情况,二者平均之后,文本沟通的作用在数据上被抵消一部分。还有一种值得注意的发现是,沟通训练条件与既有CA具有交互作用,并且沟通训练的作用折线图呈现近似“V”字形状。这一结果可以通过多方面原因或可能原因解释:其一,不同沟通训练条件具有不同的功能特点;其二,对于低度CA,进一步降低的余地有限;其三,中度CA的产生也许与交际实践经验不足有关,高度CA的产生也许除了实践经验不足外,还与语言基本知识欠缺有关。文本沟通条件似乎增加了既有CA的高度,也许是因为该实验条件对于那些语言基本知识欠佳的硕士研究生,比如专科起点的硕士研究生所带来的主要是失败、挫折,而不是成功和满足。

五、结 论

尽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外语教学经历着一波又一波的变革,传统的学习模式不断地受到挑战,但是从学习者的情绪反应角度来看,传统的学习模式是不可取代的。面对面的交际沟通模式是交际恐惧产生的原因,但同时也是解决交际恐惧问题的最佳突破口。网络环境的交际训练尽管对外语学习具有跨时空、跨文化的独特优势,但对于克服交际恐惧的功效是有限的。高交际恐惧者也许同时缺乏实践经验和基础知识,在语言基础知识方面,对他们进行补漏筑基,此后再辅以技能训练,也许对交际恐惧问题解决更有裨益。

六、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存在如下局限性:1)为了获得实验前的对等组,研究通过前测进行精确匹配,这样做一方面增加了实验的内在效度,但同时却降低了实验的外在效度,这是与随机取样相比的不足;2)虽然研究是在实验室进行,但对于实验外的被试活动难以控制,被试在实验室之外的有关活动可能干扰实验效果;3)实验样本相对较小。

参考文献:

[1]Curran,C. A. Counseling-Learning:A Whole-Person Model for Education[M].New York:Grune & Stratton,1972.

[2]Young,D. J. Creating a Low-Anxiety Classroom Environment:What Does Language Anxiety Research Suggest?[J].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1,(75):426-437.

[3]Horwitz,E. K.,Horwitz,M.B.,Cope,J.A.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J].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86,(70):125-132.

考研经验交流篇10

一、科学研究的两个关键因素

1、科研思维:我老板一直跟研究生说“一定要做scientist,而不能做technician”,然而这一点往往在研究生教育阶段最容易被忽视。一般都是老板提出新idea,然后分工,每个研究生可能仅做其中某个环节或者是按照到导师的思路逐步去做,再加上研究生本身在实验操作上可能一开始就要花大量的时间去适用新环境和永远做不完的事情,可想而知,最终仅仅培养出一位“优秀技术员”,这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尤为突出。但是,科研思维就像人体中的包含大脑的躯干,更加像是大海航行中的指南针,离开了他,最终科学研究将会停滞不前。

2、实验技术:有很好的idea,没有很好的实验条件和技能强的技术人员,科研思维也会变成“空想”。也许我们均没有国外实验室那样高顶尖的实验仪器,有的实验室还可能没有专门技能的技术人员,全靠研究生一届一届地带着的干,时常会出现技术脱节。但是我们可以不断创造条件进行实验;若实在实验条件不够的话,我们还可以搞合作;当然,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当前的条件,通过科学思维来达到最终的实验目的,即发高影响因子的文章。

二、如何在研究生阶段学得更多

1、多付出。“不付出,你就很难获得更多”。在我接触的研究生同学中,许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弊病”十分突出,不知是当前独生子女带来的、还是深受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不足所引起的。实践中这些人表现为“先收获再付出,甚至寻求不付出而有所收获的捷径”。然而,另一些人在表现“先付出再收获,甚至不求收获的付出”,与人相处融洽,虽然每天处于繁忙中,但最终的收获是很大的,甚至终生受益。——学会了许多实验技能。“在帮助别人实验的同时也为自己后面实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多交流。“不交流,你就很难飞得更高”。研究生阶段中,许多研究生惧怕自己的导师,不敢主动与老板进行交流,这将会导致这部分研究生最终可能连自己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可能都不知道,这会在研究生论文答辩中时常发生。如果在不与身边的同学交流,仍然保持本科生的自学精神状态,那将会导致许多实验挫折的重蹈,更不要学他人的其他优点了,永远站在理论、书本的层面上,没能充分结合实践,最终是难以超过他人、难以成功的。——掌握了科研思维和许多实验原理。

3、多谦虚。“不谦虚,你就很难交到朋友”。在日常交往中,我深深体会到“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为什么?对方谦虚,我可能会毫不吝啬地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道出来与他进行分享和交流,他也可能从中学到他还没掌握或没理解的问题;但相反,我可能就不会说的太多,而且他也不会让你说的多,否则他就不叫“骄傲”。一次,我的一位师兄的论文答辩PPT,老板要他给我看看,帮忙修改一下,我是十分认真地通读了几遍,提出了我认为十个非常中肯的建议,没想到他找了十个相应的理由把我的建议一一否决(因为我自己还没答辩,也可以理解。但我参加过部级PPT大赛和给大学生多媒体上课),我只好忍痛点头说他说的有道理。后来,论文答辩的当天,导师把他PPT看了一下,提了许多和我一致的意见,唉!——做人也是一门学问,许多人这方面很欠缺。

4、自我加压。“不加压,你就很难取得成功”。这样的事例我见得太多了,从书本上的“伤仲永”到我亲眼所见的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等等,无论在人生哪一阶段,只要你松懈下来,你的同学、同事,甚至后来人都会把你丢得很远。这些例子告诫我们只有不断地自我加压,全面提高自我的综合素质,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同样,研究生不是终点,而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索的起始,所以我们更要加快步伐去学习、探索未知。——压力变动力,动力变能力,能力变效力。

三、科研实践中技巧汇总——详见下文

1、如何为申报基金奠定基础?

1)科学研究离不开各种基金资助。科研工作者可能会经历校/院/所基金、省/市教育厅基金、省/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支撑计划、国家863和973、国际合作项目等等申报,这些基金/项目的成功申报可能都需要拥有良好的基础。

2)在学生时代,我们只要把学习成绩弄好了,只要发表几篇论文足以毕业了,“我行我素”不一定会影响到你什么,更加感受不到周围的巨大压力;但进入社会后,如果你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地埋头苦干,可能很难快速地实现你的终极目标。人在不能改变环境的前提下,只能不断地学会适应环境;对人的成功来说,情商和智商都十分重要,需要双重发展。

3)结合以上几点,打好基础的方法:一方面在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的同时,也要增加与你本专业同仁的交流,如通过你以前的老板、同学或现在的同事、领导等等,通过交流,你可以从他们那里学到新的知识,甚至是前沿领域,同时也可让人家留下你的好印象(人是有情感的高级动物,同等情况下,可能会优先资助你)。当然,选择考博或出外进修可能更加方便与牛人的交流,可以考虑。

2、如何顺利开展长期实验(慢性毒性实验)?

1)长期实验的特点是:实验周期长、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较大。一旦实验成功,受益很大,发表文章也颇受欢迎;当然,也有很大的风险,有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2)为何开展长期实验?首先,许多慢性疾病的病因研究离不开长期实验的开展,如肿瘤、高血压、成年疾病胎生起源学说验证等。其次,许多新化学品的慢性毒性评价需要开展长期实验,如一般毒性中的慢性毒性和致癌作用评价等。最后,急性毒性实验仅仅代表某一化学物的急性毒性,不能代表该化学品的其它毒性。

3)要顺利开展长期实验,必须做到:首先,研究设计全面,包括研究目的确立、研究对象的选择、实验过程的质控、实验指标的确立、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重大难题等。其次,做到各方面充分准备。课题负责人和成员要多请教相关熟悉专家和老师,让他们传授经验和教训,同时人员的岗前培训和合理安排、动物和试剂的预先订购、实验过程的盲法进行、定期对前面实验的总结和下一步实验的计划等也要准备。最后,慢性实验中收集的生物材料十分珍贵,在进行分子生物学实验或其它生化实验之前,若方法不成熟,可以用急性染毒处理收集的材料先进行实验,当方法成熟之后,再对珍贵的慢性实验材料进行检测分析。另外,一定要密切观察实验中研究对象的反应,尽量避免实验中不良因素的影响,灵活应对实验中的不良意外发生。

3、如何为课题组开辟新方向?

1)尽管我年资不大,但是我研究生阶段经历了三次研究方向的改变:肝脏毒性研究——生殖与发育毒性研究——神经发育毒性研究。前两个方向分别均发表了2篇SCI论文和好几篇中文论著,每一次的更换方向,我都从中学到了许多科学研究相关的精华。所以,我还是有许多经历与大家进行分享。

2)研究生为导师开辟新方向的难点所在:导师本人可能也对这个新方向不熟悉、研究生本身对科学研究把握能力有限、研究生实验时间较短(一般1-3年)、许多新的实验平台需要建立、对本方向的研究动态尚需要时间来不断学习等等。

3)研究生想为课题组顺利开辟新方向,必须做到:首先,大量阅读与新方向相关的中外文文献,以便了解该领域的研究动态和急需解决的难题,这一点十分重要。其次,逐步建立新的实验平台,由易到难、由宏观到微观,甚至可以先重复别人的研究,以验证你所建立的方法的正确性。最后,研究设计前和实验期间要多与该领域的专家、老师、同学请教,同时经常与导师探讨该课题的研究进展和下一步的研究计划。或许过来人的一句话会让你豁然开朗,少走许多弯路。另外,开辟新方向的研究生最好先发表1-几篇论文垫底,以防影响顺利毕业。因为开辟新方向是有风险的,倒不是一定失败,而是因为时间的原因,很难说一定在短时间能。

4、如何培养创新思维?

1)实例:本人几年前刚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时,对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一窍不通,完全从0开始,更不要谈有创新思想。但是付出、交流、努力、再学习的全过程,让我初步认识到科学研究的真谛。例如,几年前我给大学生上课,只能是理论加理论,学生很乏味,但我尽力了,学生也可谅解。现在给学生上课,我经常结合科研实践,大谈专业前沿知识,能全程把握课堂的学习气氛。当然,更主要我也发表几篇SCI论文、获得过部级奖励,让我很自信,也鞭策了我不断地努力学习、再学习。

2)我从过去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不足到现在基本掌握了本专业的前沿领域和热点研究内容,如成年疾病的胎生起源学说的进一步验证、纳米毒理学、组学研究、毒物的兴奋效应、环境内分泌干扰化学物对生殖发育的影响、表观遗传学的研究等等。总结几点如下:自我上进的心、多与自己导师和其他有影响的老师交流学习、多参加国内/国际大会进行交流、大量阅读本专业和跨专业的外文文献、定期阅读高影响因子的文献(如nature、science、cell、Plos等,他们中许多文章可能是未来几年的研究内容的导向)等。

3)宏观上,一味重视研究基础,那无科研基础、但有创新性和可行性的课题研究者永无出头之日。我曾看到一普通学校的老师的早期标书及其后来标书的申请过程,第一份标书他一点基础没有,但标书很好,评审专家给了他小额资助,正因为这一资助,后来他连续获得两项面上项目的资助,现已经发表几十篇SCI论文。若开始扼杀了他的第一份标书,我想他后来很难建立很好的科研基础。我认为每个人的研究基础都是从0开始的,而不是像海归或大老板那样有基础。国人为什么一直拿不到诺贝尔医学奖?我想这可能是主要原因,太看重以前的工作基础,扼杀了许多人的创新思维。

5、如何提高实验技能?

1)勤动手。这一点刚从本科阶段过渡到研究生阶段的学生可能不好适应,因为本科生实验多是老师准备好,学生只要做一下就行了。而研究生阶段从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结束整理收拾等均需要自己动手。研究生阶段有许多方法值得学习,如生化实验、分子生物学方法、常规的试剂配制、动物的选择和染毒处理、生物材料的收集等,这些都离不开不断地动手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