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实施方案十篇

时间:2023-03-25 00:38:26

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高效课堂实施方案篇1

城阳二中

教育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主旋律,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命脉,而课堂教学是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为将有效教学落实到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不断提高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经研究,学校将11月定为“高效课堂规范月”。为落实本次活动,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导,以实施各年级培养学生指标化、教学工作规范化、教学管理精细化、教研活动科学化为保证,在城阳二中“443”学教合一高效课堂基础上,以城阳区教研室提出的课堂教学“六学”为手段,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为支撑,切实解决影响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的根本问题,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活动目的

1、全面深化教师的课改理念。提高全体教师对高效课堂再建设的重要性认识,改变部分教师对高效课堂思想不重视、行动不落实的问题,积极实践反思,重构、深化个性高效课堂。

2、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愿学、会学、乐学,充满学习的激情,让思维活跃灵动,语言正确流利,目标达成率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实践水平和创新能力得以展现。

3、促使高效课堂建设出成果、成特色。围绕高效课堂策略,各学科结合多媒体技术,构建“高效、轻负、愉悦”的生本课堂,把“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国家教育理念融入每一个课堂教学环节,推出一批有特色的优秀教师和优势学科,实现课堂教学水平的新跨越。

三、领导机构

成立“高效课堂规范月”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组织“规范高效课堂”落实工作。

组长:陈岩

副组长:张式珍 邵杰杨小伟

成员:张瑞云 秦萍 黄爱玲 郑宗来 陈秀玲 王才芬 吴瑞艳 时彦龙 查杏枝 袁萍 秦雪丽 王强

四、“高效课堂规范月”教学的基本要求

1、明确“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设定的课堂教学基本环节为:“自主先学、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解疑升华、小结反思”,(学生:自学、互学、展学、评学、悟学,教师:导学)基本环节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段、学科、课型自主变通、组合,形成个性化教学流程。

2、设定导学案及手写教学案标准。

(一)导学案

(1)页眉处从左至右依次注明年级、学科、编号、编写人、审核人、学生姓名、班级、小组、年级发展理念、时间。

(2导学案要有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要应采用可检测、可操作、可检验的行为动词来描述,譬如:描述、列举、解释、阐明、设计、撰写等等。

导学案要预习案、探究案、巩固案“三案”齐备;要突出体现“导学”功能,要有简单到复杂的问题设置、阶梯式的学习内容呈现和有序的学习内容安排,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情景化,引导、鼓励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二)手写教学案

(1)要有体现学科素养的教学目标。

(2)要有清晰、有序、高效的教学设计,课堂提问对象体现计划性、目的性。

(3)要有课堂小结。

3、对课堂教学实施严格管理。

(1)科学引导,情感投入;(2)引导为主,管理为辅;(3)纪律为始,自律为终。

4、重视科学的教学评价。

(1)发展性原则。在评价过程中,要用发展的观点评价学生,不仅要看到学生现有的水平,还要其潜在的发展可能性,突出评价的激励、反馈、调整和改进功能,激发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充分潜能取得成功。(2)导向性原则。要充分考虑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注重把学生个体的发展需求与学校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使其个性发展目标符合学校和社会的需要。(3)差异性原则。在评价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思想、文化、身心发展基础,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内容和标准,因材施评。(4)激励性原则。评价时,教师应该注重感情的投入,用简短、恰当、热情的话,激励学生不断进取,不断克服缺点,让学生感到每个人都有可能获得成功。

五、实施高效课堂的落实保障

1、构建科学的“高效课堂”实施工作评价体系。由教务处牵头,制定“高效课堂”实施工作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必须满足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强的要求。评价积分标准必须在10月30日之前公布并实行。

2、加强课堂教学和自习辅导的监控督查,成立由校长室、教务处、教科室、年级组联合构成的检查小组,每日逐节课对教师的上课辅导情况进行检查,每周对教师的备课、作业批改组织检查,两项检查结果在每周工作简报中公布。坚决杜绝各类课堂教学事故的发生,如出现无故迟到、中途擅自离岗、课堂教学或辅导中玩弄手机、无特殊情况说明而坐着上课、无教案上课、教学准备不充分、如出现以上现象,任课教师必须作出深刻的检查与反思,并限期整改。

3、实施校长室、教务处、教科室、年级组主任推门听课制度,活动陈岩副校长具体负责,每周至少听课4节。每次听课前5分钟须与上课教师联系。通过随机听课,深入了解教与学的实情,提高指导教学的针对性,每周详细点评一次。对发现低效或无效课,要求执教者整改。

4、做好“高效课堂”的评比奖励。学校将召开阶段性成果表彰会,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先进年级组、优秀班级、备课组和教师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六、实施步骤

(一)动员阶段(11月1日——11月9日)

传达学校“高效课堂推进月”实施方案,营造活动氛围,强化课改理念。组织再学习“443”课堂教学策略、明确本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开展高效课堂专题学习专项阅读活动。全体任课教师自学阅读有关高效课堂方面的书籍、文章,任课教师每人撰写“高效课堂之我见”材料一份,谈谈自己在高效课堂实践中的做法、认识和体会,字数在800字以上,11月9日前用电子稿传至教务处,学校将择优编印成册,供全体教师交流学习。

(二)推进阶段(11月11日——11月23日)

1、实行课堂开放。活动期间,要把相互听评课等校本教研作为重要内容。领导小组成员听评课不少于20节,任课教师听评课不少于10节,其中听本学科组(备课组)课不少于6节,听其它学科课不少于4节(重点是高效课堂攻关小组成员),所有听课必须进行不同范围内的评课交流,并填写课堂评价表,附在听课记录后面,做好交流记录。每周由教务处集中点评一次。

2、开展课堂打磨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语数英以备课组为单位),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组织,在本组推选一位教师进行课堂录像,然后组织同组教师观看、评课,对录像课进行精细打磨,重点在教材处理、课堂结构、课堂组织、教学方法、学生表现、目标达成等方面找优点、查不足、促进步,形成具有学科特点的高效课堂基本策略。

3、骨干教师同课异构活动。在部分学科中开展骨干教师同上一节课活动,领导小组、攻关小组参与指导。在同一内容的不同设计中,体会课堂设计技巧,体会教无定法的真谛,激活教师思维,构建个性课堂。在比较中感悟彼此的闪光点来丰富自己的教学,交流评析不足,找准原因。

4、优秀教师示范课活动。挑选部分高效课堂加以展示,供教师学习借鉴,既帮助教师提升教学特色,又在全校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示范课活动要求全员参加并认真进行评课,评课过程分为授课教师说设计思路及原因(教材的理解、方法的选择、重难点的处理等等)、教师质疑提问和教师评课三个环节,务求实效。

5、严格常规管理活动。要落实常规管理活动的管理力度,特别是集体备课、听评课、理论学习等。常规环节中,课前重点抓好“教学设计”,课中重点抓好“教学组织”,课后重点抓好“教学反思”,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前延后续”的复合体。

(三)巩固提高阶段(11月24日——11月30日)

主要是针对已形成的高效课堂策略进行再认识、再学习、再完善、再提高。“请进来”,请专家指导,请校外名师授课;“走出去”,组织高效课堂深化小组成员外出学习参观,更好地把握课改方向,进一步完善我校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水平。

(四)总结阶段(12月10日——12月16日)

一是开展反思提高活动。全体教师要针对“高效课堂规范月”活动展开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理顺自己对高效课堂的理解,形成自己的思想、理念和策略,更好地把握课堂。活动结束后,每位教师要写出对高效课堂的再反思、再理解的材料,字数不少于2000字,将择优同“高效课堂之我见”一起装订成册,进行交流学习。教师通过持续的反思探究,不断生成自己的教育智慧。

二是对活动进行总结考核。教导处要形成书面的、详实的、全面的“规范月”活动总结,对“规范月月”活动中表现优异的教研组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高效课堂实施方案篇2

【关键词】市场营销专业 教学模式 高效课堂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专门提出,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许多中小学纷纷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至2011年,全国高效课堂形成了山东杜郎口中学“10+35”模式、山东昌乐二中“271”模式等九大“教学范式”。而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是一项操作性、实践性极强的专业,突出强调学生的营销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但目前在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堂,很多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课堂到课率低;即使在课堂,也是“人在课堂心在手机”,课堂效率较低。改革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成为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衡量标准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打造高效课堂从学生的角度来衡量:这节课,我参与探究了吗?发言了吗?讨论了吗?与人合作了吗?提问了吗?发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从教师的角度来衡量:这节课,我考虑学生认知水平了吗?漠视学生了吗?浪费课堂时间了吗?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带给了学生什么?各环节目标达成度如何?

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

(一)构建市场营销专业课程高效课堂模式在学期初的准备

目前,高职院校一般实施合班教学授课制,这是课堂教学低效的一大原因。在小班化教学难以推行的现实条件下,教师可在班内分组教学。这样,可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具体来说,教师在学期第一周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真实的产品结合教材主要理论知识开展营销实战――市场调查,分析市场、顾客、竞争者,在此基础上选择目标市场并进行市场定位,制定企业营销战略,开发产品,制定价格,进行促销活动。老师指导学生在做中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回到课堂来学,通过提问、辩论、答疑等形式将理论和实践结合,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同时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具体流程

构建高效课堂模式,简言之,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设计好四个方面:明确目标、提高效率、注重方法、课堂效果。最简便的操作就是回答“自我四问”: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获得多少?让学生用多长时间获得?让学生怎样获得?怎样让每个学生都达成教学目标?

针对市场营销专业相关课程的特点,师生交往的方式、方法、地位、角色等的不同,可考虑采用温和型教学模式,如“探究发现”模式、合作模式。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建构,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具体教学模式的流程可选用“10+30+5”模式。其中,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时,依据教学内容,可选择案例法、头脑风暴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1.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法下“10+30+5”教学模式的流程

市场营销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企业活动的各个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多方面知识并具备很高的综合素质。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课堂教学规律和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类型的案例进行教学。

(1)快速呈现学习目标、引入案例(10分钟左右)

首先,本环节要求教师课前精选案例(可以是教师收集;也可以是事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这里引入的案例主要是那些重在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岗位素质和能力的案例,课堂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引导为辅,运用课堂讨论案例组织教学。至于那些重在讲清原理、需要学生加强理解的案例,应以教师讲授为主,采用课堂引导案例进行教学;还有那些重在运用、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案例,应安排学生课外思考,训练学生自我思考能力与习惯。后两类案例不在本教学模式之列。

其次,要求教师课前精心设计讨论的话题,确定组织形式和方法。针对可能出现的怪答案、完全不正确的答案思路设计一套解决的方案。充分准备讨论话题是市场营销案例教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另外,如有必要,教师应预先为学生思考创设一个知识储备的提示范围或布置预习。

(2)案例讨论的实施(30分钟左右)

针对所收集的资料与学生事先学习的知识,进行现场案例的论述和分析讨论。各个小组代表阐述观念和论证依据,这样可节省时间,同时也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3)总结评价(5分钟)

案例讨论完毕,教师应做点评,归纳出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并与学生共同开展最优化评价,肯定好的思路与独到见解,同时指出存在的不足。教师点评时,尤其要关注学生科学思考问题的方法,以及与同学合作讨论的过程。

2.头脑风暴教学法下“10+30+5”教学模式流程

实施头脑风暴法教学时,整节课的教学模式可仍按上述教学模式流程展开,只是在实施其中的第二个环节时,运用的是头脑风暴法:针对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集中解决难点。该方法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的特点,使学生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教师要注意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答辩、争论,不能搞成师生对话甚至问答形式,教师要关注的是:学生探究的主题明确否?时间是否充分?气氛是否和谐?探究是否走过场?这种学习形式运用得好,还能促进学生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高效课堂还要求教师把握好课堂节奏。教师提问,要给足时间让学生思考,否则提问就流于形式,浪费时间;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要明确完成的时间和标准,不能让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否则将导致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

当然,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也会面临一些困难。比如,高效课堂让老师少讲或老师先不讲,只是告诉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内容,让学生多学、多做,因而学生要从过去的观众变成演员、当事人。让学生改变习惯,转变角色当“演员”, 要求容易养成难。它需要重建一种新的课堂秩序,需要教师告知学习指导、采取激励性评价方式。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一个凤凰涅的过程,教师要坚持不懈地改革与探索。

参考文献:

高效课堂实施方案篇3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基本指导,以高效课堂创立活动为载体,以增强校本研训为首要抓手,以提高教育效率为基本目标,以具体提高队伍本质和教育质量为斗争目的,积极稳妥地打造“理念先进、目的明确、内容充分、构造合理、办法科学、气氛和谐、教育相长、质量提高”的高效课堂,把质量建设进一步引向深化。

二、总体目的

1、经过高效课堂创立活动,教员的教育理念获得更新和优化,专业素养获得较大提高,教员队伍全体本质和教育效率分明提高。两年内,城区和乡村中小学校教员高效课堂达标率辨别到达80%和70%以上。

2、经过高效课堂创立活动,扎实开展校本研训工作,保证校本研训实效,“校本研训及格学校”验收达标率到达100%。

3、经过高效课堂创立活动,各校探究坚持起高效课堂的基本教育形式,并不断完善构成特征。教育质量逐年稳步上升,中考、高考质量以及全市学科抽考质量逐渐走在宜昌市山区县前列。

三、组织指导

为增强对高效课堂创立活动的组织指导,保证高效课堂创立活动顺利开展并获得成效,特成立远安县教育系统高效课堂创立活动指导小组和指导工作组,各中小学也必需响应成立创立工作专班。

(一)指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中小学校长

(二)指导工作组:

组长:

成员:学科教研员

(三)学校创立专班:

各中小学校须成立以校长任组长的创立工作专班,负责指导和组织本校高效课堂创立活动,坚持健全推进工作的相关准则和机制。

四、施行步骤

“高效课堂创立”活动分五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起阶段(2012年1月---2012年3月)

本阶段的首要任务是:在普遍深化调研的基本上,县教育局制订创立活动的全体施行方案,各校制订详细施行方案,并经过宣传发起和教育指导,使广大教员准确认识开展高效课堂创立活动的实际意义,促进其进一步改变教育理念,精确掌握高效课堂内在,提高其参加创立活动的积极性,为高效课堂创立活动顺利开展营建浓厚的言论气氛和奠基坚实的思想基本。

1、2012年1月,教育局组织专班开展普遍调研,制订全县高效课堂创立活动的全体施行方案,县研训中心另制订《高效课堂评价方案》、《创立高效课堂实践指导意见》和《校本研训及格学校评价方案》与之配套。

2、2012年2月,教育局准备召开以宣传发起高效课堂创立活动为首要内容的春季教员集训,各校正式启动高效课堂创立活动。

3、2012年3月,各校举行“高效课堂论坛”,组织开展“创立高效课堂大评论”活动,并依据本校实践,研讨制订高效课堂创立详细施行方案。

(二)探究实践阶段(2012年4月---2012年6月)

本阶段的首要任务是:经过课堂教育的反思和总结,结合县研训中心制订的《创立高效课堂实践指导意见》,增强校本研训,优化教育设计和课堂构造,探究坚持高效课堂教育形式,并采取得力办法保证履行施行。

1、2012年4月,各校大力开展校本研训活动,组织教员不断反思课堂教育,对照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找出课堂教育效率不高的显示及缘由,确立合适本校实践的高效课堂教育形式,并坚持响应的规章准则,保证高效课堂教育形式的顺利履行。

2、2012年5月至6月,各校依照县研训中心制订的全县高效课堂评价标准和本校确定的教育形式,普遍开展多种方式的听课、评课活动,针对每位教员提出教育整改意见。高效课堂创立活动指导工作组深化学校调研指导。学校依据指导工作组的指导意见,制订整改办法并保证落实。

(三)交流提高阶段(2012年7月----2013年1月)

本阶段的首要任务是:以区域研训、精品课展现、四优竞赛等活动为载体,培训、交流两手抓,使每一位教员的教育才能、教育程度和教育结果明显提高,到达高效课堂创立活动的预期目的。

1、2012年7月至2012年8月,围绕高效课堂开展重在提高教员课堂教育设计和课堂教育组织才能的暑期培训。

2、2012年9月至2012年10月,以精品课展现和案例研讨为重点,分学科扎实开展区域性研训活动。

3、2012年11月至2013年1月,依照高效课堂的理念及标准,扎实开展“四优竞赛”活动:

(1)2012年11月,各校开展优异教案、优异课件和优异论文竞赛。

(2)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各校开展优质课竞赛。

(3)在各校开展校级“四优竞赛”活动的基本上,县研训中心同步举办县级“四优竞赛”活动。

(四)评价整改阶段(2013年2月----2013年11月)

本阶段的首要任务是:依照《高效课堂评价方案》和《校本研训及格学校评价方案》,在学校开展自评的基本上,对学校、教员创立工作进行评价,学校、教员对照不足,积极开展整改,提高创立活动结果。

1、2013年2月至2013年4月,各学校成立并组织自评小组,依照高效课堂评价标准,采取开门听课的方法,对一切专任教员的常态课教育进行第一次量化评价,并提出明确的整改意见。

2、2013年5月至2013年6月,一切专任教员依据学校自评小组第一次评价提出的整改意见积极开展整改。学校自评小组合时采取开门听课的方法,依照高效课堂评价标准,对一切专任教员的常态课教育进行第二次量化评价,并依据《高效课堂评价方案》的要求,充分运用两次量化评价的后果,对一切专任教员高效课堂教育达标进行综合定性评价。

3、2013年7月至2013年8月,县研训中心分层组织教员暑期培训。一是组织高效课堂达标的教员开展高效课堂教育形式钻研交流;二是组织高效课堂未达标的教员开展本质提高培训。

4、2013年9月至2013年11月,县研训中心以校为单位,依据学校的自评状况,采取开门听课的方式和随机抽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法,组织力量对各校专任教员的课堂教育达标状况进行抽查,抽查评价的后果为最后评价后果。还,县研训中心指导学校对课堂教育形式进行调整、完善,并对各校高效课堂创立工作和校本研训工作进行专项评价。

(五)总结表扬阶段(2013年12月)

本阶段的首要任务是:总结表扬,推行典型,稳固和扩展创立效果。

1、在各校正创立工作进行回忆总结的基本上,县教育局召开总结表扬会,对高效课堂创立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先进单位进行通报表扬。

2、县研训中心增强典型培育力度,大力推行先进的高效课堂教育形式,并分学科长期坚持组织高效课堂观摩研训活动。

高效课堂实施方案篇4

【关键词】高效课堂英语教学自主学习

一、自主高效课堂模式提出的背景

1.什么叫做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就是在具体的一节课中通过学生自学,教师引导,使学生能达到厚积知识,破难解疑,方法优化,能力提高,学习高效的课堂。

2.高效课堂实施的背景

高效课堂建的提出与实施,是基于以下几点事实。

一是当前教育教学的异化,导致中小学生出现厌学情绪、功利倾向、心理问题、道德滑坡、责任感下降等;

二是课堂的低效甚至无效,致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学生学围绕着“教师的教”转。这一切,严重的窒息了学生的求知乐趣、探究欲望和思维能力。

二、自主高效课堂在我校实施的情况

(一)高效课堂的准备流程

1.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在班级内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性别差异,家庭背景等情况划分为四人至六人为一组的学习小组,推选本学科的学,调整了座位,便于小组合作性学习,把合作学习付诸教学实践,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以及集体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能力,

2.学模式

和传统教学相比,高效课堂更要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于是,我们的英语老师在教学模式上严格按照“学生课前预习―――课堂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点评,展示―――教师点评,总结,反刍”的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颠覆了以前传统英语教学中“满堂灌”的形式。

3.编写导学案

备课组教师轮流编写导学案,备课组提前一周进行集体备课,对导学案进行讨论和修改,针对班级内各个层次的学生设置有梯度的练习,每个导学案里严格按照大成目标―基础案―――升华案―――巩固案―――课后反思几个流程进行编制,然后印发。

4.限制教师的授课时间

在昌乐二中“271模式”和临沂四中“35X模式“基础上,根据本校情况,要求教师每节课讲课时间不超过15分钟,以便把较多的时间还给学生,发挥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真正的主体地位。

5.反馈和总结

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不定时检查学生的导学案,对班级学困生进行帮扶。

(二)高效课堂模式在英语课堂上的具体操作流程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本节课要求的学习内容,课前5分钟把导学案发给学生,导学案内容包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及学习任务,学生按照导学案结合课本进行自主学习,期间,教师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2.小组讨论,点评,展示,质疑

自主学习完毕,小组在组长带领下互相点评答案,对于疑难问题进行组员中的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老师可以提供帮助和指导。最后,讨论结果由学生进行展示,期间,下边的同学可以提出质疑,展示的学生就提出的质疑进行一一解答。

3.教师点评,总结

10分钟的教师点评也是高效课堂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针对学生展示,进行简洁的评价性总结,对一些学生讲不清楚的地方进行补充说明。

三、英语高效课堂实施的初步变化和成效

1.学生的变化

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显著提高,由于课堂教学中加入了小组讨论、展示,充分激发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更多的学生变得跃跃欲试,积极活跃,课堂气氛良好,比起传统英语课堂,老师唱独角戏,学生昏昏欲睡的情况,形成极大的反差。

2.教师的变化

高效课堂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模式下的角色定位,由原来的“教“变成现在的“导”,既是一个促进者,帮助者,也是一个激励着和评价者。另外,由老师自己编写导学案,教师会根据本校学生英语学习情况调整难易程度,使得练习更具针对性,在编写导学案过程中,要求原创性,这也大大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

3.学习方式的变化

学生由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被老师教着学,变成独学―对学―群学的学习方式,在独立思考的同时,又加入讨论,独学过程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对学和群学则能够增强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这种英语小组互相学习,让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积极互动,互相帮忙,增强了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力,激发了学困生的竞争意识,从而使小组内成员的整体能力得到提高。

四、英语自主高效课堂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随着高效课堂及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英语课堂教学有了较大的变化,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1.学生方面:

由于学生为高一新生,初中的英语基础层次不齐,两极分化比较明显,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存在差异;

不少学生没有转变观念,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较大,习惯于被动接受,不肯动手动脑,惰性较强;

学生小组合作意识还有待加强,部分学生发言不积极,展示不主动;

部分学生来自乡镇中学,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较差,不敢大胆进行课堂讨论和展示;

2.教师方面:

对教材内容挖掘还不够深刻,问题设计的层次性还不太分明,启发性不够;

受多年传统教学的影响,部分教师还未彻底转变教学观念;

忽视了小组讨论的质量,小组讨论的次数不少,但讨论内容的必要性不强,实效性不强。

五、英语高效课堂的反思改进

高效课堂的构建,必须着眼于终极目标的落实,扎扎实实搞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让学生充分经历、充分体验学习过程。端正观念,正确认识高效课堂,切不可躁动,误入歧途!

总之,在英语课堂上实施高效课堂模式以来,发现该模式在推动英语课堂有效的合作学习方面有着积极的效果,尽管现在还在初步摸索阶段,面临一些问题和困惑,但是把自主高效课堂模式运用在英语教学中是必要的,也合乎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只是要让高效课堂走向成熟阶段,得到全体教师,学生,家长的认可和肯定,仍就是一个长期的更为复杂的过程,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理解新课改内涵,需要先进理论的引领,需要课堂教学的深入实践……

参考文献

高效课堂实施方案篇5

【关键词】初中数学 高效课堂 备课 参与 落实

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开展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着教师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是初中数学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和初中生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必然要求和必然结果。新课程改革趋势下,学校教育引入“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教学活动的开展模式由先前的教师主导模式变成现在的学生主体模式,课堂也变成学生获取新知识和进行思想交流的开放式学习平台,此时的教学活动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展,课堂教学质量更加高效。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得以实现的标准是学生学习积极性、求知欲的充分调动,即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

一、教师精心备课――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基础

作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期准备环节,备课的质量对教学效果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上,数学教师应当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设计切实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案,在备课思路上注重学生的实际学习方式,在教学目标上注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

(一)精心钻研教材,全面掌握教材内容

为夯实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基础,数学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全面掌握教材内容,把握教材内容的重难点,以期更好地实施教学方案。通常情况下,数学教材内容高度凝练、概括性极强,因此需要数学教师深刻、全面地理解吃透教材,为课堂讲学的有效开展做好充足的准备。新课改的全面推广形势下,数学教师不能以传统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数学教师需要进行教材内容的再加工和再创造,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

(二)结合实际教学,合理选择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作为教师开展课堂教学,落实教学方案的具体实施办法,其科学合理性直接关系着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在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上,数学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在教师的“教数学”和学生的“学数学”上进行教学手段的创新。数学教师要注重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采取科学可行的教学手段开展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动。例如,在进行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用“动手操作”的教学手段代替“口头教授”的教学手段,组织学生裁剪并旋转三角形纸片,以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研究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探索新知识,教学效果更加高效明显。

二、学生主动参与――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保障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数学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提升学的数学学习的兴趣度和参与度:首先,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初中数学展示与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求知欲,促进高效课堂的实施。其次,重点向学生传播初中数学思想,帮助学生进行数学课题的相关研究,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学习,学会数学解题,学会数学思维。最后,及时进行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的评价,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确保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实现。因此,教师要全面这三方面的相关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在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实施开展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其重要保障。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帮助学生终身学习意识的培养,才能确保高效课堂效果得以实现。

三、方案全面落实――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手段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开展手段和评价结果是教学方案的全面落实与否,包括教学策略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实施。

(一)有效提问,增强互动实效

在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开展环节,课堂提问是检查开展效果的有效手段,也是顺利开展高效课堂的关键。通常情况下,课堂提问的目的是及时了解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引导学生进行新知识的思考探索,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新知识,可以有效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实效。因此,课堂提问的有效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实现结果。在课堂教学中,若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实质效果,随意性很大,答案范围没有限制,学生便无从下手,不知道从何角度进行思考,提问便适得其反,流于形式化,不利于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若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无需思考便能解答,学生问题思维能力没有得到锻炼,也不利于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开展;若教师提出的问题偏难,在学生的解题能力水平之外,提问便没有效果,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更不利于高效课堂的开展。

(二)分层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为实现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顺利开展,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差异,进行开放式分层次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和练习的编排上分层次设计,在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的基础上,有层次、有目的地提供学生能力水平突破的平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上均体现分层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均衡发展和个性发展,实现初中数学的高效课堂。

结束语

新的时展背景下,学校教育有了新的时代要求,高效课堂的开展至关重要,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同样不可或缺,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精心备课,夯实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的基础,全面落实教学方案,提升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手段的实用性;学生主动参与,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提供强有力的后盾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海青.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

高效课堂实施方案篇6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导学案教学”课堂改革的组织、管理、指导与推进;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导处和教研组的作用,形成以教研组、备课组为核心、教师人人参与的研究网络。各教研组、备课组要科学制定方案,积极组织活动,扎实开展工作;建立相应的制度,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责任到人;进一步完善常规管理,特别是备课与授课的管理,业务检查的管理,研究制定相应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导学案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学习教学内容而编写的纸质文案。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自主预习、合作探究、教师精点、自主测评、学习反思、拓展延伸等环节。导学案教学是以“导学案”为载体,学生依据导学案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的教学活动。它的功能是: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确保学生学习中主体地位的落实,实现学生学习的最大效益,最大限度地为师生“互动------探究”提供课堂时空。

(一)“导学案教学”理念具有超前性、先进性和时代性,“导学案教学”的落脚点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改变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导学案教学”,促使教师教学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导学案教学”主要从学生的角度和学生学习实际出发,帮助并促进他们自主学习。解决的是“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注重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带着“?”号进课堂,通过独学(自学)、对学(对子间的合作)、群学(小组间合作探究),形成“!”号,然后再通过展示交流把新生成的“?”号最终变成“。”号。

“导学案教学”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法转变到研究学法上。教师由“演员”变为“导演”,学生由“观众”变为“演员”成为主角,昔日的“教案”变为“导学案”教师由先前课堂上给学生滔滔不绝满堂灌的“演员”角色逐渐演变为策划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导演”编制“导学案”的过程就是一个综合的探究性活动,它不是原有教学设计的翻版,而是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有目的、有层次安排学习活动,教师要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指导学法,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贯穿整个课堂。

(三)“导学案教学”,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导学案教学”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由过去依靠教师灌输、消极等待的学习习惯,转变为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索,积极参与。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导学案教学”有助于简化学习内容,优化知识和能力结构,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实效,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一)培训

1.理念的转变

(1)教师的教育理念和课程理念的转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距,转变课堂就是教师单纯传授知识、学生单纯认知的圈子,改变上课就是教书,教学目标就是传授知识的现象,树立从学生实际出发,培养知识应用能力的思想。

(2)转变教师不讲学生就不会,教师少讲唯恐学生不明白的观念,改变“满堂讲”、“满堂灌”、“满堂练”、“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树立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认知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

(3)转变教学无轻重、无深浅、经验出成绩的观念,改变工作浮躁、自以为是的工作态度,树立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孜孜以求、潜心研究、诲人不倦的思想。

2.导学案培训,学校的培训抓好以下四点:

第一,加强理论学习。组织教师学习课标、教材、导学案相关理论等,通过学习,熟悉课标、教材,掌握导学案相关内容。

第二,抓好二次备课。通过集体备课,进一步明确课标要求和教学内容,准确解读导学案,研究导学案内容、修订教学环节;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结合学情进行二次备课,做到胸有成竹。

第三,抓好对学生的培训。让学生了解导学案,熟悉“导学案教学”的一般过程,重点掌握导学案的预习、自学、互动交流等环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四,抓好过程性培训、定期组织教师互听、互评,上好公开课、研究课,研讨交流“导学案教学”操作的方法步骤,推进“导学案教学”的优化。

(二)使用

导学案的使用范围是一——六年级语、数、英、综合、五心等学科。一、二年级和艺体科可适当放宽政策和降低标准,但必须与学校的整体

规划同步推进。(三)“导学案教学”模式构建

“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中常采用的具体教学模式:一般用于新授课的诱导式教学模式,基本程序是:情境创设—获取信息—提出问题—交流研讨—归纳总结—练习应用;一般用于单元复习课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基本程序是:质疑—探究—小结—应用;一般用于程序性知识学习和教学的技能式教学模式,基本程序是:示范—尝试—评价—作业。“导学案教学”的主要过程是:制定导学案,指导自学;自学检测,讨论交流;精讲释疑,当堂训练。学校通过安排教师参加培训、研讨、示范课等多种形式,完善“导学案教学”教学模式。学校要通过校本教研研究“导学案教学”,通过研究导学案来指导教师进行二次备课,做好导学案与本校实际结合的文章,指导教师提出修改意见。学校主要领导及业务主管领导紧盯课堂,通过听、看、评、查等来监督、指导“导学案教学”的推行。教师通过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等形式,弄清“导学案教学”的概念、内涵、意义及方法步骤等,抓好“导学案教学”的落实,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新教学方法,形成有本校或本人特色的“导学案教学”模式,推进“导学案教学”向纵深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四)“导学案”的编写程序及格式要求

1.导学案的编写程序

(1)每学期开学前两天内,由各年级各学科负责人制定学案编写计划,上报教研组或教导处,并组织专题会议,布置学案编写任务。计划书要明确模块的教学内容与任务,明确教学时段、周数、总课时数,确定各章节的教学时数;平均、合理地将教学内容及相应的课时数分配给组内教师,确定备课进度和时间。

(2)鼓励教师要建立各自的教师博客,加入学校工作QQ群和网站会员,在上课前一周将备好的学案及将实施的备课内容个人预设等(电子版)发到博客或QQ群中,以备其它备课成员登陆、查看、评论、建议、实施互备。

(3)提前一周进行集体备课,主备教师应将学案稿提交备课组,即教研组,组织讨论,修改后定稿,此为“组备”。

(4)主备教师原则上将修改后定稿提交教导处主任或分管教务副校长、审查,方可使用。

(5)导学案在使用过程中教师可做相应的调整,并做好调整与反思记录。使用后的导学案教师应根据自我反馈和学生的自我反馈都要落实在导学案上,形成教师的教学反思。

2.导学案的格式要求

(1)学校统一制定学案的制作模板或纸张,学案模板由教导处统一制定,教师下载或拷贝到自己的电脑中即可使用。

(2)导学案页面为 A4纸张,双面打印,留出足够的空间便于教师二次备课,便于学生做答案、修改和记笔记。

(五)导学案的管理

导学案使用过程中,学校教导处、教研组要发挥调研、指导、监督、评价作用。利用常规检查、学科教研、备课活动等,搞好调研,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利用课堂教学随机观课、公开课、研讨课,研讨交流等活动,加强过程性指导,优化“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要在管理、落实上下功夫,做好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促进“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

一是导学案的撰写。各年级、各学科任教师要认真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认真研讨导学案中问题的设置,以保证教师的二次备课及学生的课前预习。

二是导学案的使用。课前要加强检查,学校要定期、不定期安排相关处、室、组检查教师的二次备课;教师要坚持课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课堂要保证四到位,教师引导点拨到位、学生研讨交流到位、师生互动到位、巩固训练到位。课后要保证两反馈,教师的自我反馈和学生的自我反馈都要落实在导学案上,形成教师的教学反思。

三是导学案的检查。学校要定期组织业务领导检查教师的导学案,重点检查教师的二次备课,检查要细,记录要全,建议要准。

四是导学案整理归档,教研组、教务处要定期收集、整理教师优秀导学案,以备下一学年度教师借鉴和各项专项检查调研之用;教师指导学生定期收集、整理相关导学案,供复习、备考使用。

(六)“导学案教学”的评价

学校在“导学案教学”的评价过程中,要坚持一个原则,即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统一的原则,尤其将评价的重点放在过程中。做到一个前移,即评价重心前移,由花费很多精力检查备课笔记、作业批改前移到指导导学案的优化,变途中的督查为事前的指导、服务,加大对事前的控制力度,优化事前的策划和准备。力求三个及时,一是评价时间必须及时。评价的间隔和周期不宜过长,特别是对集体备课,个人备课、课堂教学的评价应以周为单位;二是反馈必须及时。评价结束必须及时反馈,必须提出指导整改的意见建议;三是措施必须及时。必须跟上落实性的督查措施,将监测、评估结果纳入对教师的评估体系,作为学校评价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依据。

(一)制订方案,拟订计划

学校结合实际,制订“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案,拟订实施计划。各年级组、备课组要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和细则,保证“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

(二)强化研究,求实创新

推进“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要重点加强五项研究。一要研究“导学案教学”的思想内涵及实施策略,教师尽快转变观念,从思想上、行动上确保“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二要结合学校实际,正确处理“导学案教学”与新课程改革的关系,整合创新,构建具有各自特色的“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三要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反思、讨论交流,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要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集中攻关;四要研究集体备课的形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促使集体备课的内容、重点及形式发生变化,要积极开展对集体备课的研究,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益;五要研究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必然导致评价内容、标准、形式的改革,学校将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通过科学的评价促进“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深入开展。

(三)强化管理,抓实过程

一是要强化管理。学校主要领导和业务领导对“导学案教学”工作进行督促和检查,及时进行工作总结;每学期要分学科将“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的各项资料整理归档。二要抓实过程。备课组要认真开展研究,研讨教学模式;每周要开展一次集体研讨交流,每月要进行一次归纳反思,找出不足,改进实施计划;要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使“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不断完善。

(四)培植典型,示范带动

按照面向全体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的原则,在全面推开的同时着力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及时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为其他教师提供便捷有效的学习途径,推动“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一是分学科

组织导学案教学,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二是组织教师结合实际总结“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的经验与做法,提升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三是组织教师从自已的“导学案”中选出优秀“导学案”,从成功案例中选出优秀案例,参与各级评比,帮助教师研究好教导学案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第一阶段:组织发动阶段(__年2月—__年3月)

1.召开全体教师会、教研会、专题培训会大力宣讲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把全校教师的思想统一到教学改革上来,要深刻理解推行“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是关乎我校进一步落实课程改革,推行素质教育,构建“生态课堂”的头等大事,要在全校上下形成这样一种理念:学习并推行“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是全校工作的中心,一切围绕课堂教学改革,一切服从和服务于课堂教学改革。

2.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和帮助,组织广大教师赴外省外县及相关学校认真学习课堂教学改革成功经验,掌握其理论,理解其精髓,借鉴其方法。运用“拿来主义”,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1)学校拿出一定时间,规定地点,适时地组织教师培训学习。

(2)各年级组长、备课组长组织本组教师依据学科特点进行理论学习探讨和培训。搜集有关知识经验,力求全面了解和掌握其理论方法,作为我们进行“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和借鉴。

(3)各班主任要在本班中做好各种准备工作,讲解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给学生带来的好处等等,使学生乐意接受改革,乐意改变自己。特别是全面掌握全班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学习状况,以便于在改革实施阶段划分学习小组。

(4)教务处对各年级课程的设置、“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步骤及操作方法进行研究,拿出一个可行的方案,供学校领导和教师广泛讨论,集思广益,修订完善,以备实施。

3.要做好“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物质准备及宣传工作。

第二阶段:尝试实施阶段(__年4月—6月)

一是探索使用“导学案教学”中,课堂教学成功经验中的学生观、教学观、学习观和人才观。

二是探索“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模式。

三是不断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

第三阶段:总结深化阶段(__年7月)

通过经验交流会,把学习借鉴“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经验向本土化位移;总结表彰先进,巩固学习成果,推动活动不断深化与创新。

高效课堂实施方案篇7

关键字:建筑施工技术课堂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U655.4 文献标识码:A

《建筑施工技术》作为建筑工程施工、工程造价等土木工程专业的骨干课程之一,主要研究整个施工过程中各分部分项工程、各工种的施工工艺及配套设备、施工方法步骤及质量控制标准等内容,培养学生具有基本解决现场施工中有关施工技术方面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综合性、专业性、实践性较强,如何在现有条件下结合课程特点,探索不同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一位专业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笔者通过自身的课堂教学经历,实践了一些不同的教学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同时,也在不断思考和探讨新的教学模式,希望能和大家共享。

要利用好多媒体教学技术

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已经完全取代了传统的板书教学,这是教学技术手段发展的大势所趋。课堂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可以节省教师板书的时间和体力,能够让教师把更多的精力集中于理论体系的阐述讲解,从而提高了讲授的效率;另一方面,多媒体融合了视频、音频、图片、图表、文字[1]等多种表达形式,能够把课堂理论通过不同的形式传递到学生脑中。这些数字化技术的有效运用,能够对学生形成视觉、听觉等多感官的并行冲击,更立体、更直接的刺激学生大脑,有利于形成更深刻更长久的记忆,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例如:当讲到灌注桩施工工艺时,板书教学只能用文字描述方法步骤,最多配以简单的灌注桩图片,教学过程枯燥,学生无法形成直接印象。而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播放,学生能够更流畅、更深刻的接触整个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并且很容易与现场施工情境实现对接,大大提高了授课效果。

但是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往往没有被利用好。比如PPT课件不完善,图片、表格、文字等多种类型的幻灯片依次罗列,缺乏层次逻辑,有的甚至就是电子讲稿。这样的课堂教学甚至会带来一些弊端,笔者曾做过调查:有的学生反映多媒体听课效果不如板书好,除了适应性的原因外,感觉多媒体上课信息量过大,缺乏逻辑,层次不清,课后只对个别的信息点有印象,而对于整堂课的理论体系构架不清楚。综合分析,应该是教师的课件没有做好。另外,有学生反映多媒体教学重点不突出,课堂听课不连续。针对这个问题笔者经过与教师、学生沟通,发现是老师的课堂语言与课件没有统一结合起来,这往往是大多数教师忽略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教学技术,扬长避短,使其应用与课程特点真正结合起来。

重视案例、任务教学法的应用

当前,绝大多数《建筑施工技术》教材中,主要涉及的还是施工工艺、设备,施工方法步骤,质量控制与验收等文字性内容。如果依照教材照本宣科,文字、公式等内容抽象,学生会感觉枯燥无味,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某些章节内容采用案例+任务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效果颇佳。比如:在介绍场地平整和土方工程量计算时,通过实际的工程案例资料,让学生提前搜集分析、设计步骤、从场地标高设计到土方量计算进行分工讨论、确定方案、组织落实,整个过程以实际的工程案例为对象贯穿始终,以完成土方工程计算为任务目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由被动学习改为主动学习,教师则减轻了工作量,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只负责组织和从旁辅导。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教师与学生角色定位发生了变化,整个课堂教学氛围热烈、效果突出。

值得强调的是,在采用案例+任务的教学方法时,教师必须备课充分,对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把握得当,案例的选取、任务的布置要符合教学目标,同时对于学生的能力、课堂组织管理要尤为注重。

把课堂教学延伸到实训室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实践性强,单纯的课堂理论教学无法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为此,必须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实训室能够把简单的施工现场环节呈现出来,在实训室进行实践操作,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感受现场施工的环境氛围,对于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操作过程能够把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终生难忘,同时在操作中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于该问题的掌握、深究。例如:在讲到钢筋绑扎时,虽然视频可以详尽的呈现绑扎工艺,但是学生没有亲自动手经历,仍然缺乏自信。实训室完全可以实现梁、柱、板、墙等小型构件钢筋的设计布置与绑扎,通过组织学生在实训室训练,学生完全可以掌握配筋与钢筋绑扎技术。

充分利用学校的实训室,真正把实训室与课堂教学无缝结合起来,不仅需要教师有详细而充分的教学计划,同时要求教师有过硬的实践技能,最好是有丰富现场施工经验。因此,作为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能力,满足教学的要求。

课堂教学必须与施工现场结合

在《建筑施工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教材中有些理论内容相对陈旧[2],没有及时更新,而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涌现,教材中却没有足够的理论介绍,导致教学与应用脱节。例如:随着施工水平的不断提高,深基础、大体量、超高层建筑不断涌现,而教材中有关的深基坑支护工艺、桩基础与超大型基础底板施工、主体结构操作平台搭设与提升等新工艺却鲜有介绍,相反,一些即将落后甚至面临淘汰的工艺却占有相当篇幅。这种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不吻合的现象不可避免,但是学生就业时不能够学为所用,教师是有责任的。如何尽量减少出现上述情况,需要我们把教学与施工现场结合起来,增加学生到施工现场的机会。

具体做法可以借鉴如下:1、利用单次课时,组织学生到就近工地参观施工现场,这种认识实习过程时间短、影响小、易成行、便于实现;2、集中一段时间比如一周左右,推荐学生到工地参与实际的施工过程,这种形式效果最好;3、邀请一线施工单位或有名的专家做专题报告,这种讲座内容往往更贴近现实、工艺更先进,往往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无法触及的,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3]。当然,再多的方法也需要教师去联系、沟通为做好课堂教学精心准备。

综上所述,是笔者在实际的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想法与做法,有的通过实践确实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了教学效果,有的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实践总结,希望与各位同仁分享交流。总之,《建筑施工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整个专业教学过程中地位特殊,需要我们教师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做好课堂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董伟. “建筑施工技术”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实践教学,2011.

高效课堂实施方案篇8

论文摘要:本文刹析学案导学的内涵,结合黄瓜栽培教学案例,从学案设计、实施、反思等方面探讨了“学案导学”教学法在提高中职课堂教学效率中的应用。

    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生源质量呈现下降趋势。表现在学生文化基础不好,自学能力、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差,中职学校课堂的实效性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直接影响到学生技能的培养。因此,反思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提高中职学校课堂教学实效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1、“学案导学”教学法的内涵

    什么是“学案”?“学案”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写的供学生课前预习,课上使用,课后复习用的书面的学习方案。“学案导学”实质是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手段的、种教学模式。教师根据上课的实际安排分课时编写学案,就是一节课一个学案。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做学生的组织者、支持者、评价者,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如何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化基础不好,自学能力、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差,采用传统的教学教育模式显然已经很不适应课堂教学的要求。在中职课堂中使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探究精神、创新精神,为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2、黄瓜栽培学案的设计

    学案设计,要求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大纲、教材和教参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做出正确判断,在处理教材时,尽量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学习内容适中,导学方法得当,达标习题全面等等。根据以上要求在设计黄瓜栽培学案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明确制定黄瓜栽培学习的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并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让学生一目了然,知道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及主攻方向。本节课目标就是掌握黄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黄瓜的多种栽培方式;黄瓜的生长发育;黄瓜的栽培技术。黄瓜的栽培技术是重点,在栽培中肥水的管理技术是难点。

2.2有层次、有梯度地设计黄瓜栽培的学案内容

    学案内容是学案的核心。学案内容的设计,就是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力,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编排出合理的知识体系。要根据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删减、合并、重组,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给学生留有创造性学习的空间,并能联系生产实践。在设计层次性、梯度性上的要求是: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步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进而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

    在黄瓜栽培学案中首先设计了以下基础性问题供全体学生预习时思考:①黄瓜对环境条件(温度、光照、水分、土壤营养)有何要求?②黄瓜培育壮苗要抓好哪几个环节?③露地黄瓜栽培主要技术措施有哪些?④黄瓜喜湿喜肥,但吸收水、肥能力弱,应怎样对黄瓜进行水、肥管理?⑤怎样对黄瓜进行搭架整枝?⑥黄瓜的主要病虫害有哪些?怎样防治?这样,学生带着学案上的问题看书,预习的目的更加明确,大部分学生通过预习基本上能解决这些问题。这种层次性设计,能引导学生人人参与到学习中来,体验探究过程,感受成功喜悦。

    其次,为了满足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需要,使学优生从学案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困生一也能从中尝到成功的快乐,让不同水平学生都参与并学有所得,提高每个学生学习的信心。在预习基础上,提出一些拓展学生思维的探究性问题:①为什么黄瓜早产高产,但难以稳产丰收?②如何使黄瓜的雌花形成得早而多?③黄瓜有时会出现畸形瓜,如尖嘴瓜、大肚瓜、细腰瓜等,有时会出现苦味瓜,这些会使黄瓜的品质大大降低,探究畸形瓜、苦味瓜的产生的原因及防止?④黄瓜能嫁接吗?嫁接苗用于什么栽培方式上?有哪些嫁接技术,具体怎样操作?对于上述探究性问题,学生必须查阅相关资料才能获取答案,适合于中等以上学生去探究思考,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从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究创新的习惯。

2.3达标训练

    达标训练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题目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能力培养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为此,笔者精心设计有“阶梯性”、“层次性”的题目在课堂上完成:①为防止黄瓜种子“带帽出土”,播种时种子必须放。②黄瓜应采取的追肥原则。③黄瓜嫁接的砧木主要是_,嫁接的方法主要有     和   。④黄瓜花芽分化期间,以下哪些条件有利于形成雌花:a短日照、低夜温;b长日照、夜温偏高;c氮磷营养供应较大;d较高的coz浓度;;e外源激素乙烯利。⑤为什么说黄瓜早产高产但难以稳产?

    另外还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如黄瓜栽培管理,在课堂上难以完成,可以放在课外让学生完成,如组织学生在校外蔬菜基地参与黄瓜栽培管理,从播种育苗一直到采收,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教师根据学生实践动手情况进行总结评价,了解学生技能达标的情况。

3、黄瓜栽培“学案导学”的组织实施

    “学案导学”的实施,有以下几个环节:依案自学一课堂讨论。点拔精讲、练习检测、课后巩固。

3.1依案自学

    依案自学是“学案导学”教学法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在课前把精心编好的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在学案问题的指导下对课堂内容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教材及查阅一些参考资料,掌握黄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黄瓜培育壮苗的环节及高产黄瓜栽培主要技术措施。通过自学,学困生可以找出书中重点、难点;中等生能标出自己的疑问,带问题进课堂;学优生掌握自学的方法。

3.2课堂讨论

    课堂伊始,教师要先进行导课,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对一些基础知识可以提问,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往往也是学生的疑难问题,提出后采用分组讨论,每5-6人一组,阅读教材,讨论疑难。讨论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第二把握课堂讨论节奏时机,讲究艺术,注重灵活性。如何使黄瓜雌花形成得早而多?指导学生从黄瓜花芽分化对环境的要求及受外源激素两方面来归纳问题。第三,导学应灵活多样,并根据教学不同情形,灵活调整学案,及时完善课堂教学,不受既定学案束缚。第四,做好小结,将讨论结果和疑难问题列出提纲,由代表向全班陈述。

3.3点拨精讲

    经过小组讨论,集中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各组容易出错的问题,由教师精讲。教师的精讲要有针对性,抓住要害,切忌面面俱到;要有启发性,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并结合教学重点、难点,进行讲解。

   这节课的难点是黄瓜的水肥管理,也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师要点明黄瓜水的管理一般遵循薄水勤浇的原则。苗期保持湿润,当根瓜坐住时开始浇水,盛瓜期是黄瓜一生中需水最多时期,应增加浇水次数,每隔1一2天浇一次水。肥的管理,根据黄瓜长相和生育期长短,进行平衡施肥,适时追施氮肥和钾肥。一般掌握第1次摘收黄瓜前不施肥,第1次摘瓜后随水追肥,结瓜初期结合浇水隔两次水追一次肥,结瓜盛期可隔一次水追一次肥。每次每亩追施尿素5kg,开沟追施或穴施,生长中期追施硫酸钾8kg。同时,应有针对性地喷施微量元素肥料。比如喷施叶面肥防早衰。

3.4练习检测

  课堂上要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以了解全班学生对各个知识、能力点的掌握情况。要限时完成课内达标训练题,此间教师巡视,做好个别辅导工作。这样既能使学生当堂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对学生薄弱部分进行补救,对错误部分进行纠正,力争整体达标。

3.5课后巩固

    课后教师要根据课堂讨论及课堂评价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适时将学案收回,仔细审阅,及时安排指导和讲解来巩固学习内容,使学生在“无疑一有疑一无疑”的过程中,由未知到有知、由浅人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

4、对黄瓜栽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几个关键环节的思考

4.1“学案导学”要注重“学”

    在设计学案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摸清学生的认知情况、各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对教学效果的反馈来编制体现学生需求的学案。此外,学生们之间的互学互研使得学生能够学到同学独特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4.2“学案导学”要讲究“导”

    教师适当的引导能够维持学生持久的学习动力,还能缩短获取知识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导”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驾驶能力,要善于处理放与收、问与答、个体与全体、学生与教材等几方面的关系,既要使学生畅所欲言,做到活而不乱,又要难易适中,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4.3“学案导学”教学实践中要尽量关注学困生

    一部分学生若不能认真完成学案中基础知识的自学要求,在课堂讨论环节中处于被动地位,更不用说课堂知识的延展和研究性学生。教学实践中要促使这部分学生愿意学习,做到既发展了学优生,又使学困生有所进步。

4.4学案的编写要集思广益,避免闭门造车

高效课堂实施方案篇9

(一)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教学实效性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物力等投入,取得尽可能强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简言之,教学实效性是指教学投入和教学产出的比例关系,低投入少、高产出(符合社会正确价值观的产出)是教学实效性的目标指向。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外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开始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后。早期主要研究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后期,研究出现了一个新的转向,即由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向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如美国学者伯利纳和蒂奇诺夫于1976年主持进行的一个较大规模的研究,探讨有效教学所引起的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现阶段西方在这方面的研究极大地促成了课堂教学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更自由和开放的合作探究学习,实效性很强。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逐渐增多,如朱永新提出的有效教学“六度”标准,陈厚德的《新概念――有效教学》,等等。这些国内外关于有效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究为我们进行中学政治科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奠定了丰厚的理论基础。然而,从我国中学政治学科课堂教学内容及特殊国情出发,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是比较零散的,系统性不够强。这就让我们难以找到一个高效的中学政治科课堂教学模式,或者说为这一目的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同时在中学政治课堂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存在着很多尚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如何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统一?即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这三个哪个优先?学生应试成绩与健康心理、人生价值观及思想如何统一?第二,如何实现考试成绩与学生德育的统一?由于受应试教育做法的影响,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题海战术,忽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情况仍然比较突出。

(三)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1.选题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丰富中学政治课堂教学理论体系。对于政治新课改,广大教师也是在不断地探索中,然而大都是独自进行的,所得到的往往是零碎的经验,没有上升到理论体系。通过本课题研究把对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所取得的经验加以总结,形成理论并推广,进而丰富中学政治课堂教学理论体系。同时,本课题的研究也有助于政治教师专业理论水平的提高。

2.研究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为广大中学政治教师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方面给予一定的理论指导,有助于中学政治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助于切实减轻中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有助于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

(1)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提高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理念。

(2)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构建有实效性的课堂教学策略。

(3)全面推进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通过学情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与成绩。

(4)优化教学过程,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

(5)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问题意识和研究能力;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解决教与学的矛盾,使其达到和谐统一。

(6)形成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初步评价体系。

2.研究内容。

(1)对学生学习方法现状的调查和分析。

(2)构筑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又带有本校特色的高效、有创新性的政治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方式、方法和途径。

(3)编写出一套完整的、适合本校实际的“五合一”讲学案,使讲学案在教学中具有引领性、针对性、动态发展性和可操作性,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4)探索课堂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优化,营造师生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5)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科研素质,培养研究型、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6)探索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评价体系。

(四)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1.研究假设。

(1)通过实施政治课堂实效性课题研究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

(2)通过推广政治课堂实效性的教学策略能够切实减轻中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

(3)通过实施政治课堂实效性课题研究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性发展。

(4)实施“五合一”讲学案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5)课堂教学实效性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初步形成教学评价体系。

(6)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课题研究能够提高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2.拟创新点。

(1)提出通过实施“五合一”讲学案提高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这在以往国内外课堂教学实效性课题研究中很少有人研究,具有独创性。

(2)把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与提高政治教学德育功能相结合,探索政治课堂教学实现德育功能的有效途径,这在以往的研究中也是比较少的。

二、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立足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在借鉴教育教学专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锐意创新,发挥课题组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分步推进,以科学的思维方法对研究材料加以理论化、系统化,形成阶段性和最终性研究成果,并运用于政治课堂教学实践。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

对各种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文献进行查阅、整理、归类分析,了解当前对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最新研究成果,取得了哪些共识,进而建构本课题研究的大体框架,明确研究方向。

2.调查法。

采用问卷法对上思中学各年级的学生展开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问卷调查,以收集大量的切实可靠的感性材料。

(三)技术路线。

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调动课题组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主要以文献法和调查法为研究手段,分步实施,将分期收获和最终成果相结合。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0年3月―2010年4月)。

制定课题研究计划,确定研究方法,明确课题组成员分工,完成课题设计论证和可行性分析,提交课题申请书。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0年5月―2011年3月)。

以政治课题教学为主阵地,按计划进行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以科学策略推进课题研究,积累大量的切实可靠的感性认识,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断地形成阶段性成果并把成果运用于政治课堂教学实践。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1年3月―2011年4月)。

系统化整理研究材料,研究成果,形成研究报告,展示研究成果,并申请市教育局对课题进行评审验收。

三、提高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也就是说教学策略是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使用的指导思想和方法。我校政治组在实施课题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一)实施“五合一”讲学案。

“五合一”讲学案(以下简称“五合一”)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分“明标”、“设疑”、“解惑”、“运用”四阶段,让学生明确知识目标,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方式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合一具体的做法包括三个步骤:第一步是编《五合一讲学案(表)》。即老师集体备课,把教材中每一个框题当作一个课题,分知识点、思考点、关键点、训练与考测点、常见易错点等五个方面确定相关内容,五点并入一张表格中。知识点为教学目标之一,主要是高考和会考知识点;思考点即需要弄明白的主要问题;关键点即重点考点或知识点;训练与考测点是会考与高考中常见设题考点的相关练习或问题分析;常见易错点即通过问题或练习的方式反映的容易出错的知识点。第二步是学生自学。教师在课前把编好的《五合一讲学案(表)》提前一天发给学生,学生在课前合作、自主完成自学。第三步课堂学习(教学)。老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逐一解决五合一表中的问题并进行师生的课后反思。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我校高中部已经安装了20多套多媒体教学平台,给政治组教师实施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政治组教师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学平台适当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整合各种有用教学资源,同时也实现教师教学资源的共享。通过适量运用多媒体教学平台,使得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更直观、更生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提高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学生调查问卷中(抽样200名学生,以下简称“问卷调查”),选择“老师适当运用多媒体形式教学对学习有帮助的”的为130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65%。

(三)强化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就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材施教,贵在得法”。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智力差异展开针对性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老师引导学习,组织分析讨论实际案例等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政治组教师选择的案例要具有新颖性、选择性、综合性。新颖性即尽可能选择最新案例,以使案例教学更能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学生更感兴趣,更可信。典型性即紧密围绕所要传授的核心内容,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特别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鲜活案例,以达到通过案例自主探究、讨论,使学生掌握知识。综合性即所选案例要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涉及到学科知识的融合,以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例如:

2011年3月,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抢购食盐风波,食盐由每小包人民币1.3元涨到20元,出现了荒唐的“食盐危机”。请你说一说产生这种闹剧的原因有哪些?给我们什么启示?

这个案例极具新颖性,它以2011年3月日本地震及海啸导致的核泄漏为背景,可以说是教师善于选择案例的结果,同时,此案例还涵盖消费知识、政府职能、产品安全、社会舆论导向、企业利润、社会保障等相关知识,综合性很强。

在学生调查问卷中,有159人认为老师在课堂上例举恰当事例阐述问题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同时,有179人认为老师结合时政热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有必要的。

2.个别辅导常态化。

个别辅导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素质,从而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的是一样的知识,然而每一位学生都存在个体差异性,学习能力也就不尽相同,所以,并不是每位学生的素质都能得到同步提升。课堂教学方法是直接影响该堂课教学成效的关键,而个别辅导是个别学生获取该堂课知识的必要补充,这就需要通过有效实施个别辅导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进而推动学生的差异性进步。课题研究开展以来,政治组教师积极进行个别辅导,使之常态化,从而提高了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问卷调查中,选择“老师对学生教学个别辅导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为170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85%。

3.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是口号性的,政治组教师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措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实施市级课题研究,政治组教师养成了在课堂上把时间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上交待学生自学的内容,上新课时进行适当的练习巩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放手让学生自主归纳总结一节课所学知识,改变了教师的包办代替,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对学生的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大有益处。对学生的进步给予及时表扬,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在对学生所问的问题,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推出答案。在问卷调查中,选择“老师讲评试卷时侧重引导学生理解答案由来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的为180人,占被调查总人数90%。通过上述措施让学生成为时间的主人、成为探究的主人,从而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四)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关系到课题研究的成败,为此,课题组采取以下措施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1.加强理论学习,以提高教师理论水平。

以课题组为单位,利用集体备课时间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教育科研理论知识和课程理论知识,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如组织教师开展如何理解“五合一”讲学案的内在要求,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执教素养等专题理论学习,有效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素养。同时,要求教师要完成继续教育征订教材的自学任务,按时参加年度继续教育集中培训,外出学习培训,等等,夯实教师的专业理论基础。

2.集体备课规范化,科研氛围浓厚。

集体备课规范化有利于课题研究的深入推进。一年来,课题组成员及时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进度表,认真开展相互听课评课,认真撰写教学后记、学期教学工作总结表和教学质量分析表;在每周的集体备课时间里相互切磋,交流课题研究的经验,并确定课题研究的阶段任务,从而有力促进课题研究的发展。

3.公开课、优质课、展示课成为展示科研成果的有力平台。

课题研究开展以来,课题组教师参加公开课、优质课和展示课的积极性比较高,教师参加公开课由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申请,公开课继续由校内走向县外,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近一年来,政治组教师人人申请上校级公开课,并展示了比较高的教学艺术,吸引了学校其他教研组的教师前来观摩。校外展示课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卢增辉老师参加学校高中优质课比赛荣获二等奖,吴亮敢老师参加市级优质课比赛荣获二等奖,曾德军老师参加市级教学教学技能比赛荣获一等奖并取得代表防城港市参加区级比赛资格。政治组教师通过参加优质课和展示课,有力提升了自身的教育教学技能和理论素养,增强了自身的科研能力,也充分展示了课题研究成果。

(五)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思想政治课在中学所有学科中德育功能最突出。课题组教师通过挖掘教材德育内容,结合时政热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比如开展新闻广角、社会热点问题讨论、开展研究性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又会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问卷调查中,选择“在政治课上,老师结合时政热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认为有必要的”的为179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89.5%。

四、主要研究成果

一年来,在防城港市教研室、上思县教研室及上思中学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具体指导下,课题组全体成员通过艰苦努力,课题研究已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并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所创新和突破。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构建了五合一教学模式。

在课题研究中,五合一成为提高政治课题教学实效性的有效平台,形成了可推广使用的五合一教案集。在学生调查问卷中选择“认为‘五合一’讲学案的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的为169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84.5%。五合一对提高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作用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五合一能处理好学生应试能力提高与其它素质发展的关系。

五合一是对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批判与继承。传统应试教育以满堂灌和题海战术为课堂的主线,把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成了课堂教学单一的评价标准。五合一也是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要目标,特别是高考针对性强,注重练习。但是,五合一突出学生课前自学、课上自主学习,在选取内容和练习材料上关注时事热点与学生生活,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合一在提高学生考试成绩方面有实效性。五合一使用的练习与材料注重学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理论联系热点,贴近学生生活,符合高考政治科命题的指导思想,这让它在提高学生考试成绩方面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合一充分体现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五合一在内容上结合最新时事热点与学生生活,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教学形式上突出学生课前自学、课上自主学习,老师课上以引导为主,让学生在学习有充分时间保障并实现自主学习,促使学生更加理解生活、热爱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把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终身学习。

2.五合一能较好体现“理想课堂六度标准”,教学效率高。

现代教育专家朱永新就“什么是理想的课堂?”提出了“六度”观点,得到教育届的高度评价。

“一是参与度:这要求学生能全员(不是个别尖子学生的参与)、全程参与(不是暂时片刻的参与)和有效参与(不是形式主义的参与)。”五合一在课前要求学生自学并完成练习,课上检查并师生共同合作探究解决自学过程中的疑难点,做到学生的发言与活动时间不少于上课时间的三分之二,学生参与度高。

“二是亲合度:师生之间要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五合一教学资料贴近生活和热点,关注科学与人文素养,加上师生互学互动与合作探究,学生有热情,老师课上也轻松,老师愿教学生愿学,使师生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度过40分钟,亲合度更容易体现出来。

“三是自由度:课堂要充满着自由轻松的氛围。”五合一能让学生在全员全程有效参与下合作探究地解决生活热点问题中感受轻松,享受生活与学习,精神状态好,实效性高。

“四是整合度:切忌过度的‘分析主义’,把完整的知识支离为鸡零狗碎。”五合一强调集体备课和高考考点的针对性与知识点的系统性,有经验的老师共同参与备课并完成学案表能解决年轻老师容易出现的如教学过程中不能整体把握教材,教学环节衔接不到位,整个课堂教学目标不清楚的问题。

“五是练习度:要真正地让孩子练习和实践。”五合一有专门针对高考和社会热点和学生生活的考测点、思考点,“课前练习,当堂反馈”,课上学生能动脑、动口、体验生活。

“六是延展度:能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广度与深度延展,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究留下空间。”五合一让学生关注现实,强调“拓展练习,学以致用”,学会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促进了课题组成员科研素质的提高,取得了比较丰硕成果。

市级课题研究的推进调动了课题组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促使教师实现了从“知识型”向“研究型”的转变。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教师积极更新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的规划和各阶段的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通过课题组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观摩公开课、优质课、展示课、组织外出学习交流、搞调查问卷、撰写研究论文等一系列科研活动,课题组教师养成了互相学习、切磋、反思等科研好习惯,课题组成员进一步开阔了教育视野,并取得了比较丰硕的科研成果。

1.论文获奖方面。

在2010年7月防城港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中,韦程谦老师的论文《引人入胜的启航》荣获一等奖;曾德军老师的论文《政治课堂复习方法对教学实效性的研究》荣获一等奖;黎广老师的论文《中的生活化教育思想的浅思》荣获一等奖;林冠清老师的论文《优化高中课堂教学初探》荣获二等奖;韦程谦老师的论文《追求开发的思想政治课堂》荣获二等奖;黎广老师的论文《“五合一”讲学案在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实效性分析》荣获二等奖;吴亮敢老师的论文《高考政治“四选二”选择题的备课方法》荣获二等奖;凌榕老师的论文《发挥政治课堂教学德育功效促进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荣获三等奖;卢增辉老师的论文《问题教学法提高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荣获三等奖;曾勇翔老师的论文《浅谈马克思的消费观及对政治消费教学的借鉴》荣获三等奖;陈岚老师的论文《课堂练习方式对政治教学实效性的作用分析》荣获三等奖。

2.优质课比赛获奖方面。

卢增辉老师在2010年12月举行的上思县高中优质课比赛中荣获文综组二等奖;吴亮敢老师在2010年4月举行的防城港市高中优质课比赛中荣获二等奖;曾德军老师在2011年1月举行的防城港市初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取得代表防城港市参加区级教师技能大赛资格)。

3.方面。

曾德军老师的论文《提高政治课堂复习效率的原则和模式》在《考试周刊》2010年第42期上发表。

韦程谦老师的论文《透过新闻评述看学生》在《教育界》2011年第1期上发表。

课题结题报告在《考试周刊》本期上发表。

(三)促进了政治课堂教学成绩的提高。

课题研究的实施不仅有效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提升,而且增强了学生的政治科学习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性,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学生政治科学习的进步。

(1)调查问卷表明课题研究的实施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在课题组对部分班级进行的《提高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调查问卷(发放问卷200份,有效问卷200份)中,认为“五合一”讲学案的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的有169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84.5%;在“近一年来,你的政治科学习成绩”选项中,选不断进步的有135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67.5%。

可见,实施课题研究让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性。

(2)班级学生政治科成绩的对比表(抽样部分班级)。

抽样的六个班级的政治科班级平均分不断进步(仅高二(2)班月考2平均分退步0.7分),表明推行提高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对促进学生的政治科学习进步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2.教师教学成绩获奖方面。

市级课题研究的有效推进,提高了课题组成员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了教学成绩的不断进步。

(1)校级教学成绩获奖方面。

①课题组老师在2009―2010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获奖情况(获奖时间:2010年8月)。

陈岚老师荣获教学成绩二等奖,黎广老师荣获教学成绩三等奖、凌榕老师荣获教学成绩一等奖,凌榕老师荣获教学成绩三等奖,刘炯老师荣获二等奖,卢增辉老师荣获教学成绩三等奖,吴亮敢老师荣获教学成绩三等奖,曾勇翔老师荣获教学成绩三等奖。

②课题组老师在2010―2011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获奖情况(获奖时间:2011年2月)。

刘炯老师荣获教学成绩一等奖,凌榕老师荣获教学成绩二等奖,卢增辉老师荣获教学成绩三等奖,曾勇翔老师荣获教学成绩三等奖,吴亮敢老师荣获教学成绩三等奖,黎广老师荣获教学成绩三等奖。

(2)市级教学成绩获奖方面。

①2010年春季学期期考全市统考获奖情况

卢增辉老师荣获高一年级组政治学科一等奖,凌榕老师荣获高一年级组政治学科三等奖。

②2010年高考教学成绩获奖情况

曾勇翔老师所任文科综合学科教学成绩显著,荣获一级普通高中组二等奖。

3.学校高考成绩集体奖方面。

学校市级课题研究的展开有力地推动了高三学生的高考竞争力,在2010年高考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上思中学在2010年高考中荣获防城港市普通高中本科上线率第一名。

4.省级校本教研获奖方面。

多个课题研究的有效开展,使得学校科研氛围日渐浓厚,得到了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充分认可,2010年11月在南宁三中隆重举行的广西校本教研表彰会上,我校荣获2010年广西校本教研先进单位。

(四)提高了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实效性。

思想政治课如何有效提高德育实效性,这是目前中学德育工作者的共同要求,课题组的全体成员对此进行了有益探索。

1.有效处理了教学和德育的关系。

政治课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利用教材内容进行德育的特殊形式。政治课加强德育,既要考虑德育目标和学生思想实际,又要考虑教材的知识体系。课题组老师正确处理了知识教学与加强德育的关系,充分发挥教材的德育优势,利用教材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去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把政治课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2.紧贴社会“热点”,增强德育实效。

社会热点是社会和学生十分关心的重大社会现实,既是社会重点,又是社会敏感点。对社会热点问题在政治课上解释透了,学生信服,会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课题组从三个方面进行尝试。

(1)紧贴时代,进行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和党内的个别腐败现象是政治课进行德育教育的一大难题,也是社会的一大热点。政治课要从正面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习惯,教育学生热爱集体、热爱社会主义。但社会上、权钱交易、敲诈勒索、行贿受贿等腐败现象却又影响着正面教育的德育效果。政治课必须在美好与丑恶、文明与愚昧、传统与开放的矛盾中,紧贴社会实际,选择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运用教材的原理去引导学生克服错误思想认识。

(2)加强道德行为养成教育。

政治课不仅要进行道德认识、道德情感教育,更要重视道德行为养成教育,但一部分中学生却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讲粗口话、抽烟喝酒、打架闹事等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因此,课题组老师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实际,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3)把德育寓于政治教学各个环节,做到德育系列化。

政治课教学是由备课、上课、辅导等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要提高政治课的德育实效必须把德育寓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德育做到经常化、系列化。第一,备课环节。课题组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思想实际去安排德育内容,把知识教学和德育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则去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和认识社会现象,从正面入手提高觉悟,明辨是非。第二,上课环节。在课堂上,课题组教师结合时政热点、挖掘时政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比如:2008年下半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波及世界绝大部分国家,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GDP总量不断下降,国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然而,我国果断采取了扩大投资、拉动内需等有效措施,使我国迅速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果,这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无比优越性。教师挖掘这样的德育资源对学生及时开展思想教育,增强了学生对祖国的深厚感情。第三,课外辅导。在课外辅导中把德育寓于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中,学生既感兴趣,又能收到较好的德育效果。为此,课题组的教师通过组织社会调查,举办各种讲座,开展政治小论文评比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五、启示与思考

提高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的实现途径是教学策略,核心是实效性。课题组成员主要从构建“五合一”讲学案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强化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等教学策略全面开展课题研究,虽然在提高学生的政治科学习成绩,优化学生行为养成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但是教学策略是一个内涵比较丰富的专业术语,学界对教学实效性的认知也往往不尽相同,特别是政治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的实效性问题更是一个难题。

课题组的研究自始至终都得到防城港市教研室领导、上思县教研室和上思中学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得到学生的密切配合,从而有效推进了课题研究进程,取得了比较丰硕的研究成果,这有力说明领导重视、师生参与度高是课题研究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课题研究只是一个良好开端,而不是一个终点,课题组在今后的政治科教学实践中还需艰苦探索,把课题研究成果运用于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并不断地加以完善,努力形成适合山区中学特色的政治教学策略,进而不断提高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促进山区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注:本课题研究的负责人是广西上思县上思中学曾勇翔老师)

参考文献:

[1]陈厚德.有效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卢少军.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

[4]施良方.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

[5]闰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模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6]江绍伦.课堂教学心理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85.

[7]林崇德主编,张奇著.当代学习心理学丛书―学习规律[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高效课堂实施方案篇10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3―0083―01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改变过去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为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改进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创建师生双向互动、以探究创新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在新课改的教学中积极发挥“教学案一体化”的优势作用,共同合力,打造高效高质的课堂教学。

一、常规措施

1.自我提升的同时注重本组教师间相互学习。

教师本人着重研究新课改纲要、新课标、新教材、新课改的热点难点和操作问题。并实施个性化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非常有好处。然而,集体备课并相互听课相互学习,是不断提升自己的一条捷径。

2.重视学校安排的专业交流。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积极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到课改实验区学习新课改的经验。比如,我校领导曾到灵台一中交流新课改经验;我校老师曾赴银川,西安等地进行学习;同时,我县也曾邀请江西太金的专家来我校进行示范教学。而这种学习方式让我们获益不少。

3.在化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

在化学课堂上,有效进行分层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其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4.专题辅导,举办学科活动。

把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设计成专题定期进行讨论,并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来提高教师对新课改的认识以及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我们曾举行了“普通高中化学知识竞赛”,并准备把这项活动延续下去,做到每学期都举行一次相关活动。

二、教学案一体化措施

在新课改的教学中积极发挥了学案导学以及“教学案一体化”的优势作用。通过集体备课发挥本组每位教师的才能,根据本校学生的基本情况,制定出适合我校学生的学案。

1.教学案一体化措施在教与学中的优势。

(1)“教学案一体化”是骨干教师带动青年教师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案,在这方面让我们青年教师受益匪浅,如:在“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这一节的教学案,我们会参考老教师的设计,把有关物质的量的知识系统化,让青年教师对这一节的知识有了全面的认识。

(2)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教师将详细教案简约为学生学案,通过教案学案的有机统一和师生的共同探讨,完成设定教学目标和知识结构教学,从而使课堂形式规范、教学的每一个基本环节都很明确;课堂容量大;更便于长期保存。

(3)学案的实施让学生感受了自主学习的快乐,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同时增加了同学间的交流,融洽了同学间的关系。学案的教学模式也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即教师是“导演”,而不是“主角”,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从这几点意义上来讲,使用教学案一体化就明显优于粉笔加黑板的满堂灌的讲述。

2.学案导学以及“教学案一体化”在使用中也存在很多弊端。

(1)落实不到位。学生学习中无视学案、教师上课不用学案等现象时有发生,这就违背了我们设计学案的初衷。

(2)使用学案教学课堂容量大,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接受有些困难。

(3)课堂上要把自学与讨论严格分开。先逼学生自学,产生困惑而后讨论。否则还没有自做就想依赖别人,降低学习效果,这就严格规范了学案导学的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