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计划十篇

时间:2023-03-23 14:17:06

改进计划

改进计划篇1

根据义务教育法和基础教育改革精神,为适应素质教育要求,有效推进我校教育改革,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制定我校工作改进计划。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分解落实学校发展规划为重点,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减少城乡教育差距,优化农村教育,促进农村学校健康向上发展,走实走好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路子,增强办学实力,提高办学质量,实现学校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目标。

三、现存差距:

1.学校领导班子的业务水平有待提高。虽然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年轻、有活力,但管理经验还不够丰富,缺少一定的培训,各方面管理工作与先进学校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2.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教师对新课程改革还没有完全适应,课堂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存在“穿新鞋走旧路”的现象,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应用还没有真正体现出来。

3.我校提出了“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并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实践育人”五育并举的教育模式。但实际的工作效果与学校办学理念还有较大的差距,有待提高教育管理的内涵。

4.教育教学管理有待加强。虽然学校严格按照教学常规管理要求开展工作,但并没有形成一套更适合本校的、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方法,管理服务意识还达不到一定的高度,教学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5.学校教学设施还不完善。学校面积小,学生的活动场地少;教学仪器和学生电脑比较陈旧,已不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自XX年年以来,图书室里的书籍一直没有更新;教师的办公桌损坏比较严重,这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

四、改进目标:

1.加强班子队伍建设。我校将办成一所较好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努力培养一支年轻有为、德才兼备,团结向上,大公无私的班子队伍,让班子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绩效挂钩,奖惩分明。

2.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学校的好坏在教育,教育的好坏在教师,我们的现状是教师年龄偏高,教学方法陈旧,业务能力不均匀。因此学校将把年富力强、业务精干的人调在第一线,合理安排工作量,奖罚严明,质量与业绩考核挂钩。考核与职称相连,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3.丰富和发展学校的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形成有特色的、师生喜欢的学校校园文化,在学生习惯养成上加大突破的力度,把学生的习惯养成有机的融入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的发展。

4.认真落实学校常规管理工作规定,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工作制度和教师奖惩制度,使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更科学、更规范。

5.在硬件上,学校计划增添一台新电脑,用于学校电教室,提倡教师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另外购买教师办公桌,同时更新图书室的一部分图书,真正发挥图书室的作用。

五、改进重点:

1.师资为本,提倡教师个性化,充分挖掘教师资源,积极为教师创造展露才华的平台,激励和释放教师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改善。

2.走科研兴校、特色立校之路。加大科研管理指导力度,将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加强课题研究的管理工作。

3.根据素质教育的需要,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以学生品德好,身心棒,行为正,求发展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做到“四会一关注”(“四会”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一关注”即关注生命)。

4.改善办学条件,完善各功能室;改善教室内部环境,使班级小家务充满个性化,学生有特长,班级有特色。

六、改进措施:

1.以人为本,努力打造精品教师队伍,本着“五育”的教育模式,通过学习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素质,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2.以学生为本,抓实基础,培养能力,张扬个性,努力使学生做到“四会一关注”。

以下内容与本文2011年学校工作改进计划相关,可查阅参考: | | | | | | | |

【返回 栏目列表】

3.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弘扬乐于奉献的精神。

4.更新完善学校硬件设施,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2】

改进计划篇2

一、我国政府审计计划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政府审计计划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旨在有效调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的效率效果。包括四个环节。

(一)制定审计项目计划

2002年审计署的《审计机关项目计划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计划管理办法)规定,我国审计机关每年必须制定审计项目计划。审计项目计划,是按年度对审计项目和专项审计调查项目预先做出的统一安排,包含上级审计机关统一组织项目、授权项目、领导交办项目和自行安排项目等。目前,我国审计项目计划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制。审计署负责审计署统一组织的、署本级的审计项目计划,指导全国审计项目管理工作,不负责安排或检查地方审计机关的审计项目计划,后者由地方审计机关自行管理。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快速变化,我国审计项目计划的制定日益暴露出下列问题。

1.中长期战略计划缺位,难以保证各年度项目计划的协调性。根据现行管理要求,各级审计机关只需在年初制定审计项目计划并确保执行即可。至于中长期战略计划,没有任何规定与要求。这导致很多审计机关根本不考虑中长期战略安排,各年度项目计划缺乏全局性、协调性,极易造成审计重复或审计盲区,监督不到位,重点不突出。

2.没有专门设置计划管理部门,难以发挥主导“龙头”作用。一直以来,我国审计项目计划都是由各业务部门提出立项建议,办公厅或办公室简单汇总后,审计机关领导审定下达。各业务部门集计划管理与具体实施职能于一身,根本不能保证时间充裕地提出科学合理的立项计划。2005年9月,审计署出台了《审计署关于改进审计项目计划管理的实施办法》,要求办公厅实行统一管理。虽有一定进步,但不可否认,该办法依然无法保证办公厅——一个同时肩负其他工作责任的非专业性综合管理部门,能够出色完成计划管理任务。

3.立项程序过于简单,难以制定科学合理的项目计划。审计项目计划制定遵循“两上两下”原则,即自上而下提出审计工作设想、自下而上编报计划草案、自上而下布置项目计划指标、再自下而上上报完整详细的审计项目计划备案。上述程序过于简单,每一步到底怎么做,尚无明确规定,致使某些审计机关经常敷衍了事,拍脑袋决定审计计划,调查研究不充分,不考虑实施可行性,执行过程中做临时变动,大大损害了审计项目计划的严肃性。

(二)编制审计方案

审计项目计划下达后,审计机关和审计组应当编制审计方案以指导审计工作的具体实施。审计方案,是指为顺利完成项目计划,达到预期审计目的,在实施审计前做出的计划和安排,包括审计工作方案和审计实施方案。前者是审计机关为统一组织不同级次审计机关或多个审计组对某部门、行业或专项资金等项目实施审计而制定的全面工作计划,原则性较强,对象笼统宽泛,是注册会计师审计没有的,体现出政府审计特色。而后者,是审计组为完成审计任务,从发送审计通知书到处理审计报告全过程的工作安排,其地位和作用近似于注册会计师审计中的总体审计计划(策略)。具体内容包括:编制的依据;被审计单位名称和基本情况;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内容和重点;重要性及审计风险的评估;预定的审计工作起讫日期;审计组组长、审计组成员及其分工;编制日期及其他有关内容。目前我国审计方案的编制存在下列两点突出问题。

1.只有总体计划安排,难以指导具体工作。目前我国政府审计只要求针对被审计单位编制总体审计计划,而不要求编制具体审计计划。这种做法极为不妥,不仅与国际惯例不符,也没有针对审计活动的各组成部分进行具体指导,导致审计组成员具体工作时无所适从,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无从实施。

2.未充分考虑审计风险,难以抓住工作重点。无论是注册会计师审计还是其他国家政府审计,都已广泛开展风险导向审计,日益强化对风险的评估和应对。我国审计机关虽已开始关注,但在如何识别、评估进而应对重大错报风险方面还有很大差距,严重限制了计划管理水平的提高,成为制约审计质量的一大瓶颈因素。很多审计机关抓不住审计重点。

(三)监控计划执行过程

我国政府审计实施计划执行报告制度。下级审计机关每半年要向上级反馈计划执行情况,包括计划执行进度、审计的主要成果、计划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和建议等。审计项目计划必须确保完成,不得擅自变更。如有特殊情况需要调整,应当按照规定报批。例如,审计署统一组织项目和授权项目的调整,必须报审计署批准。目前我国审计计划的执行存在下列问题:

1.跟踪监管不得力,难以维护计划执行的严肃性。虽然有定期报告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审计机关缺乏必要的跟踪监控,对执行情况了解掌握不够细致,没有真正从时间、成本、质量三方面进行有效管理。再加上年初立项时考虑不周,审计项目计划本身不合理,造成执行计划时经常随意变动、极不严肃。

2.沟通交流不足,难以实现动态过程管理。审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应与上级持续沟通,不断评估事先确定的审计目标、重点、时间及人员安排等是否适当。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调整,必要时甚至终止审计。而实际上,不少审计机关未能深入审计现场,审计组上报情况不及时,上下级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无法实现动态信息网络化管理。

(四)考评计划执行效果

计划管理办法要求各级审计机关对审计项目计划的执行和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主要内容包括:计划编制和执行报告的完整性、及时性,计划安排的科学性、合理性,计划完成的质量和效果等。审计计划的考评存在下列问题:

1.缺乏明确的衡量标准,难以体现考评效果。虽然该办法要求对审计项目计划进行检查和评估,但就如何确定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如何建立考核制度,没有明确规定。这使得考评工作无法实现预期效果,难以优化计划控制措施和方法。

2.忽视审计结果的跟踪落实,难以落实计划执行效果。国外审计机关特别重视审计建议的落实,有时对建议的跟踪可能延续几年甚至十几年。而我国审计机关对此不够重视,仍处于起步阶段,未充分关注审计成果是否被采纳或执行,无法收到审计监督的成效。

二、我国政府审计计划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如审计体制、审计环境、审计法规等,归根结底,主要是三大成因。

(一)计划管理的意识薄弱,缺乏战略思考和统筹规划

无论是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政府审计还是注册会计师审计,都非常重视计划管理,通过不断完善审计准则、设立专门的计划管理部门、部署充裕的审计资源、强化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以持续提升审计计划的效率效果。相比之下,我国政府审计仍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国已《审计机关审计方案准则》、《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办法》以及《审计署关于改进审计项目计划管理的实施办法》。虽然起到一定作用,但各文件之间缺乏衔接,内容零散重叠,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感,无法突出计划管理的战略重要性和系统性,导致审计实务中一直存在重实施轻计划的现象,难以实现1+1>2的协同效应。

(二)计划管理的模式粗放,限制审计计划管理整体效用的发挥

我国审计机关自成立以来,一直沿袭以领导意志为导向,以自上而下的内部管理和严格的等级链条为标志的传统管理模式,注重短期行为,欠缺深层次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传统模式越来越显示出不合理、不健全之处。就审计计划管理而言:各环节缺乏科学、细致的管理方法,管理程序和内容过于抽象,操作性不强,计划变更随意性大;未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缺乏创新,难以与时俱进。

(三)计划管理的技术手段落后,降低审计计划管理的效率效果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的显著特征,审计计划管理应当顺应时代潮流,通过开发计划管理软件或利用信息化技术工具,不断提高效率效果。我国政府审计信息化建设虽已得到长足发展,但其成就尚未充分体现于计划管理,部分审计机关仍沿用陈旧的管理工具和方法,没有建立必要的审计资源数据库,未将信息化技术运用于计划管理各环节。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审计计划管理的有效性,无法实现动态管理,阻碍了计划管理的持续创新。

三、改进我国政府审计计划管理的建议

计划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必将越来越重要,因此,审计工作中心必须前移,审计计划管理必须加强。笔者认为,可以针对上述三大问题成因予以改进。

(一)增强管理意识,从观念上重视审计计划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1.完善现行计划管理准则。审计计划管理应当由制定审计项目计划、编制审计方案、控制计划执行过程及评价计划执行效果四部分构成,彼此相互联系,同时又自成体系,缺一不可。建议以现行计划管理文件为基础,进行整合、概括与完善,新审计计划准则,构建审计计划管理基本框架,囊括上述四环节,为计划管理提供全面整体性的规划指导。

2.设置专门的计划管理部门。没有专门负责计划管理的部门,审计计划的控制就无法形成合力,难以真正提高效率效果。美国审计机关非常重视计划管理,审计机关内部都设有专门的计划管理部门,如GAO专门设立了政策和项目计划办公室,形成完整的审计计划工作体系。我国各级审计机关也应单独设置计划管理部门,制定计划管理制度,对审计计划工作进行全面质量管理。

3.制定中长期审计战略计划。中长期审计战略计划,是一定期间内指导、组织和控制全部审计活动的纲领,是制定年度立项计划的重要依据。建议学习国外审计机关的成功经验,采用滚动计划法,处理好中长期战略计划和年度计划的关系,既克服年度审计立项的盲目性、随意性,还有助于确保各审计项目之间的协调配合,避免资源浪费。

4.转变计划管理的组织结构。可以考虑将传统金字塔型组织结构转变为扁平式管理结构。前者强调领导意志和纵向信息流,而后者更加注重横向、内外部之间的信息沟通,打破僵化的部门界限,促进信息资源在组织内部的自由流动,强调团队合作,以灵活的工作角色,而非固定的职位为导向进行人员管理,引入内部竞争机制,以实现审计目标。

5.营造计划管理的氛围。鼓励全体人员积极参与计划制定,主动按照计划执业,落实相关要求,共同致力于审计计划管理的提高。另外,理论指导实践,应深入广泛地开展计划管理理论研究,学习其他国家和行业的成功做法、先进管理技术,不断改进我国政府审计计划管理工作。

(二)完善管理流程,从程序上保证审计计划管理的科学严肃性

1.细化审计项目计划制定程序。依照两上两下原则制定项目计划时,应特别关注下列三点:(1)事前充分调查,列出项目清单。审计立项前,认真分析国家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结合中长期战略计划,找出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可以采取邀请专家召开研讨会、走访、发函调研等多种方式,广泛听取机关内外部对项目计划的意见。然后,将潜在项目列入“项目领域”清单,初步确定审计立项。(2)评估项目风险,确定重点对象。美国、加拿大的审计机关都要进行风险评估,采用加权位列法评定各项目的风险系数,最终将风险系数大的列入当年计划。需要考虑的风险因素包括:是否为社会公众特别关注;政治上是否敏感;审计对象业务活动的复杂程度;最近一次审计时间等。可以考虑引入该风险评估机制,保证审计项目计划的针对性。(3)分析可行性,尽早排除不合理项目。从经济、操作、社会和技术四方面对拟审计的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例如,审计人员是否具备专业胜任能力,审计资源是否足以满足审计需要,审计成本能否带来预期成果等。最后,将结果编制成报告汇总,由审计机关领导研究决定本年度审计项目计划。

2.改进审计方案。最新审计风险理论以“重大错报风险”为导向,将审计业务流程重整为两大部分,分别是,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评估重大错报风险;针对评估出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必要时和决定测试时)以及实质性测试。该理论抓住了审计工作的“牛鼻子”,有利于履行审计责任、实现审计目标,已开始广泛运用于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其他发达国家的政府审计。我国也应当引入该理论,完善审计方案;(1)搞好审前调查,识别重大错报风险。周密细致的审前调查至关重要。可以借鉴美国审计机关的做法,适当提高审前调查的时间比重,深入被审计单位活动,初步识别出可能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领域,为后续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打下良好基础。(2)补充具体审计计划,增强审计实施方案的指导性。审计实施方案应进一步细分为总体审计计划和具体审计计划两层次。具体审计计划应包括为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审计组成员拟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内容包括:为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而拟实施的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针对评估出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而拟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认为有必要实施的其他审计程序。

3.促进执行过程的信息沟通。应当在审计组、业务部门和机关领导之间建立畅通、高效的动态信息反馈网络,真正做到“上传下达”、“下情上传”,各项工作能够紧密配合顺利展开。沟通的频率可以是定期或不定期,内容包括审计进度、主要审计成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等。业务部门要及时汇总审计组上报的信息,通报普遍性问题,在审计的内容、重点和方法等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必要时,可以召集情况通报会,各审计组之间交流情况和经验,研究解决共性问题。

4.设计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应当确定客观、适当、可度量的绩效标准,考核计划执行情况。绩效标准包括项目选取的适当性、计划执行的变动情况、审计质量的高低、审计成果的评价等。具体可采用审计覆盖率、审计工作日使用率、审计力量投入率、审计工作完成率、审计成本超支率、审计意见采纳率等指标。另外,还应加强后续调查管理,跟踪落实审计建议。审计工作只是经济监督的一个有效手段,其最终目的在于督促改进。审计机关应当对审计结果进行跟踪调查,要求被审计单位拿出配套处理方案,做到问责与问罚并举。只有同时刮起“责任风暴”,才能落实审计计划管理的目的,真正发挥经济监督作用。

(三)倡导管理信息化,从技术手段上提升审计计划管理的水平和层次

1.采用滚动计划法制定中长期战略计划。所谓滚动计划法,是指按照一定标准将所有审计对象分类排序,确定计划周期后(如3年),按照重要性高低计算各对象的审计频率,如每年1次、2年1次和3年1次,以此确定中长期战略计划,再制定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前一周期进行1~2年后,马上评价执行情况,并着手制定下一周期计划。该技术能够克服短期计划的盲目、随意性,有助于确保年度计划与中长期战略计划的协调一致。

改进计划篇3

一、计划成本分配的一般方法

辅助生产为各单位(包括其他辅助车间)提供的产品或劳务,一律按产品或劳务的实际耗用量和计划单位成本进行分配;辅助生产车间实际发生的费用,包括辅助生产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在内,与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转出的费用之间的差额,也就是辅助生产产品或劳务的成本差异,可以追加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为简化核算,也可全部记入“管理费用”科目。

[例]某企业设有修理、供电两个辅助生产车间,本月发生的费用、提供劳务量见下表1:

第一步:先按计划单位成本和各受益的实际数量进行分配:

供电车间分得修理费=200×1.50=300(元)

基本车间分得修理费=3500×1.50=5250(元)

管理部门分得修理费=300×1.50=450(元)

修理车间计划分配额合计=300+5250+450=6000(元)

修理车间分得电费=1200×0.42=504(元)

基本车间分得电费=19800×0.42=8.316(元)

管理部门分得电费=1500×0.42=630(元)

供电车间计划分配额合计=504+8316+630=9450(元)

借: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300

――修理车间

504

制造费用

13566

管理费用

1080

贷: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车间

6000

――供电车间

9450

第二步:计算并结转辅助生产成本差异(为简化核算,将差异计入“管理费用”):

修理车间=5200+504-6000=-296(元)

供电车间=9200+300-9450=50(元)

借:管理费用

-246

贷: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车间

-296

――供电车间

50

如果要提高准确性,可将成本差异在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受益单位进行二次分配,如下:

修理车间差异分配率=-296÷(3500+300)≈-0.0779(元/小时)

供电车间差异分配率=50÷(19800+1500)≈0.0023(元/度)

基本车间应负担的成本差异=3500×(-0.0779)+19800×0.0023=-227.11(元)

管理部门应负担的成本差异=-296+50-(-227.11)=-18.89(元)

借:制造费用

-227.11

管理费用

-18.89

贷: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车间

-296

――供电车间

50

二、计划成本分配法的改进

笔者认为可采用交互分配法的原理进行分配,即第一次分配在辅助生产车间之间按计划单位成本进行交互分配,然后计算出各辅助生产车间对外分配的费用,按直接分配法的原理对外部的各受益单位进行分配。仍以上例分配计算如下:

第一步:先按计划单位成本在辅助车间之间进行交互分配:

供电车间分得修理费=200×1.50=300(元)

修理车间分得电费=1200×0.42=504(元)

借: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300

――修理车间

504

贷: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车间

300

――供电车间

504

第二步:计算各辅助生产车间对外分配的费用,按直接分配法的原理对外部的各受益单位进行分配

交互后费用:修理车间=5200+504-300=5404(元)

供电车间=9200+300-504=8996(元)

计算对外分配率:修理车间=5404÷(3500+300)≈1.4221(元/小时)

供电车间=8996÷(19800+1500)≈0.4223(元/度)

对外分配:基本车间分得:3500×1.4221+19800×0.4223=13338.89(元)

管理部门分得:5404+8996-13,338.89=1061.11(元)

借:制造费用

13338.89

管理费用

1061.11

贷: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车间

5404

――供电车间

8996

可见改进后的计算结果和改进前的计算结果相一致。前后两法比较,笔者认为改进后的方法,依然能保留计划成本分配法的优点,而计算过程则更容易掌握(与交互分配法原理相一致),既巩固了所学的交互分配法,又很快就可以掌握计划成本分配法;倘若与直接将成本差异计入“管理费用”的简化法相比,还使计算结果更加正确。

改进计划篇4

关键词:森林资源;调查方法;改进

中图分类号:S75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332063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方法(又称为“二类调查”)是目前我国森林资源调查中最常用的调查检测方法和技术手段[1,2]。通过该方法,可以及时有效的清查我国森林资源面积,掌握森林资源动态变化趋势,为相关法规政策的修改与制定提供可靠依据。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我国林业的功能定位已从生产木材为主转向以生态建设为主,林业发展的新形式赋予森林资源监测新要求和新任务[3-5]。为更好的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促进我国林业资源持续健康发展,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对现有的森林资源设计调查方法进行改进,以期能满足新时期的工作需求。

1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法存在问题

总体上,现行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方法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在确保调查数据精准有效的基础上同时保证蓄积数据落实到小班,因此能够很好的用于森林资源的调查。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尤其是一些矿藏丰富和地势复杂多变的地区,该方法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1 指导思想有待更新

现行的森林资源调查指导思想依然沿用过去的二类调查理念,以森林资源面积调查和蓄积量估算为工作重点。新形式下,我国林业的功能定位已从生产木材为主转向以生态建设为主,森林突显出的生态效益已然改变了人类以往对森林信息的简单需求。过去那种以“面积”和“蓄积量”为主的调查方法由于缺乏对森林生态环境的有效监测,难以对森林的生态效益做出综合评判,已不能满足我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和利用。

1.2 时效性差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更新周期为10a,更新时间跨度长,各地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和年度更新明显滞后,更新不及时。各地经常开展的一些经营活动(例如:采伐执行率、造林保存率考核、造林绩效考核、林地征用等)大都未纳入信息管理,不能为数据的及时更新提供可靠依据。

1.3 新技术采用程度不够

现有的部分先进技术手段如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手段虽然已经不同程度的运用到森林资源调查中,但是总体上来说这些新技术与森林资源监测密切程度不够。新技术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的应用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卫星图片与实地位置匹配难,树木组成、优势树种、下木郁闭度等监测因子判读困难,数据精准度低等。日常工作中对森林生态状况和森林资源的综合监控技术的使用率偏低、对新技术的研究,开放及推广工作难度大,并存在规划整体性不足,技术力量欠缺,信息分析能力不够等问题。

1.4 制约调查新技术的应用

为确保数据真实有效,在采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法时需进行抽样控制,小班调查的蓄积量需要控制在一定的区间范围之内,否则,需要对各抽样进行修正。在卫星拍片技术还没有解决大范围调查中测树因子精准度的情况下,利用卫星拍照等新技术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部分地区甚至还需采用大量野外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即不能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又浪费人力物力。

1.5 基础建设依然薄弱

现行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方法落后,耗费时间长、耗费人力多,工作难度大,已不能很好的适应新时期发展需要。加之,一线调查人员年龄老化问题突出,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较低,难以满足对森林资源及生态状况综合监测。急需一批复合型、全功能性的专业人才充实到现有的调查队伍中来。

2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法改进与对策

2.1 切实转变思想理念和工作思路,适应新时期的工作需求

我国林业的功能定位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为适应新时期的工作需求,在工作过程中要结合现有情况,努力探索新形势下森林资源调查监测的新理论、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手段,尽快改变过去单资源的调查模式,应积极研究建立一套以森林资源、非木质资源、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为主的综合调查监测体系,走出一条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综合调查之路,以满足新时期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需求。

2.2 突出新技术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地位

新时期应加强以“3S”技术为主体的新技术的综合应用,以“3S”技术为核心,利用遥感技术中获取信息,由全球定位系统进行定向导航、定位,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处理,最终进行森林动态监测。充分利用“3S”技术,并结合工作中的专项调查、试验分析、数据处理,固定小班界限,提高监测度,加强对具体地块森林资源及当地生态状况的综合监测。尽快将森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到位,确保森林经营、资产评估和资源流转正常进行。

2.3 完善技术标准,丰富和改进调查内容

在满足国家对森林资源调查要求的同时,结合各地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各地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标准。各地要从林地保护管理、林政资源管理、林业工程建设等多方出发逐步扩展调查内涵,逐步增加森林生态状况监测的内容,优化调查方法,强化林业调查,制定更加合理的森林经营方案。

2.4 改进抽查方法,降低任务因素

进几年的工作经验表明,抽样地设置过程中应采用稳中有变的方法,通过复查和新设并举的方法确保抽样地的合理有效,避免样地特殊对待问题。县级抽样地可采用临时新设的方法确定,也可以通过GPS技术进行样地确认,在减轻现行方法在新设样地引线定位上工作量,又可极大地提高样地的复位率。

2.5 做好基础建设,促进监测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积极做好基础数表的编制与修订,加快构建实物度量、效益计量和经营评价的林业数表体系等方面的技术标准。引进新设备和新仪器,改进数据采集和试验测定方法,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提升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的综合监测能力。注重人才培养,鼓励并吸收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充实到一线队伍,并通过技能培训,积极推进产学研联合,提高现有人员的综合水平,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调查监测队伍。

2.6 加快数据更新速度,提高数据的时效性

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减轻数据处理的压力,加快数据处理的速度;开展数据动态调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结日常工作开展森林资源年度变化调查,对每年的基础数据进行更新。加强对森林资源监测方法的研究,不断探索森林资源预测预警机制,确保森林资源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3 总结

森林工作是事关我国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是全球政治的重大议题,是解决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通过森林资源的调查可确保林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顺利进行,为我国林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提高可靠的信息保障。本文针对森林资源二次调查方法中的一些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这对提高森林资源调查效率和准确率有十分鲜明的作用,希望对有关人士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李爱民.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新技术应用、存在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2(01):40-43.

[2]冉隆胜.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新技术应用主要问题以及应对策略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5(14):103.

[3]刘勇.3S技术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4]谷万祥,葛林,刘思.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中小班区划方法探讨[J].吉林林业科技,2005(05):45-47.

改进计划篇5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困境 改进措施

随着“学讲计划”的不断深入,我们初中语文的课堂也随之做出了一系列的调整,以学生为主体,分组讨论探究课堂知识,从一个学习的被动接受者,变为自主学习、乐于参与的自主探究者,学习实效很不错。到现在时至半年,我们发现“学讲计划”在课堂教学上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出现的这些困境令我们措手不及。下面笔者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课堂教学的困境。

1.语文课堂模式化严重。现在的初中语文课堂可以说是喜忧参半:我们看到许多的学生因为改变了课堂模式而变得自主参与讨论探究,课堂气氛较以前活跃多了,学习效果很好;可是我们又看到课堂模式的统一化问题严重。像我们学校,教学模式必须是一致的,由自主先学、小组讨论、交流展示、探究质疑、拓展延伸、课堂总结组成。如果你的课堂不按这些程序来,你就没有真正的进行课改。于是我们的课堂不论学科、课堂教学内容,全部变成了一个样儿。试问这样的课堂模式符合我们教育的本质吗?如小说《社戏》和散文《春》,文体不同,课堂的教学方法就不能一样。只有灵活多变的课堂才能吸引学生,否则学生就会失去参与的热情,课堂变得死气沉沉。

2.备课内容不分学情。教师的课堂应该使用什么样的备课,应该取决于什么,作为一个教师谁都知道。但导学案在备课组的一致使用,教师们开始失去了方向。因为学校推行的“学讲计划”,要求同一个备课组导学案的使用要一致,由于导学案的制定没有细化到学情,教学内容统一导致教学效果不一。比如有的班级学生语文基础不好,一级探究问题学生根本不了解,原本可以退到二级三级问题上来,但是每次学校导学案的检查认为这是备课组步调的不一致。这种一刀切的导学案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降低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3.探究质疑散漫无边。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是成功的?现在的说法是你得热闹,读书得大声,讨论要热烈,问题要丰富,总之,得闹。于是我们看到,许多语文课学生如打了鸡血样兴奋,讲起来滔滔不绝。你注意到学生为什么这么兴奋吗?如果说他是在和作者产生了共鸣,为这个而高兴,我们很欣慰。可我们看到许多学生喜欢对一些不相关的问题很有兴趣,大谈特谈,没完没了;可一牵扯到文本的具体问题就蔫了,连窃窃私语的都少之又少。这种散漫无边的讨论有何意义?如何改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好好的引导了。

二.摆脱困境的措施。

1.教法要灵活多变。课堂教学不是普通的机械操作,它需要教师艺术化地加以处理,这样的课堂才能吸引广大学生的自主参与。如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可以根据学生感性化多于理性化的特点,在课堂的导入上多设计点生动有趣的语言,精彩的图片,美妙的音乐……这样来吸引学生快速投入到学习的氛围中来,比单一的枯燥的导学案试题好多了。再如针对不同的文体编排不同的导学案,或从头读来,品味作者的情思;或从文眼读来,品味作者别样的构思;或从某一处关键词读来,锻炼学生跳跃的思维……语文课堂上或高诵,或低吟,或细析,或疾写……总之,教学方法是不一的,充满灵动的教法的课堂会带来勃勃生机。

2.教师要善于引导。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成功的课堂,我们不能仅仅看表面。一团热闹好不好,要看学生掌握到了多少,这个课堂就需要教师好好引导。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并不代表学生就不要教师的引导。新课标不是还说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自主讨论探究时,能给他们一个好的引导方向,如我们初中语文里面有许多品味文本语言的任务,许多学生刚接触这个问题,你让他自己讨论他解决不了,这就需要教师先对方法加以指导,掌握了方法了再放手让他们去干,学生就不会再抄资料答案了。

改进计划篇6

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建立健全兽医工作体系,建立完善兽医工作的公共财政保障机制,逐步建立起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我市动物卫生工作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动物及其产品的安全水平。

二、建立健全兽医工作体系

(一)加强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建设。组建“市畜牧兽医局”,作为市农林局内设副科级建制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责:负责指导和监督全市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动物防疫检疫工作,负责兽医医政、兽药(饲料)管理工作。制订本市畜牧生产、动物防疫、检疫监督、动物产品安全等规划;拟定全市重大动物疫病控制、扑灭计划和应急预案;负责兽医队伍建设与管理,指导和监督动物防疫、检疫和执法工作。在市农林局领导下统一管理下属畜牧兽医机构的人事、财务、业务等工作。

(二)加强兽医行政执法机构建设。组建“市动物卫生监督所”,作为市畜牧兽医行政执法机构,为市农林局下属全额拨款全民事业单位,挂“市胡桥畜禽检查消毒站”牌子。其主要职责:依法负责动物防疫、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动物产品安全、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种畜禽管理、兽药(饲料)监督等行政执法工作,承担监督实施疫情扑灭、疫区封锁、消毒、无害化处理等工作。依法负责兽药质量监督、检验、技术仲裁及有关技术标准的制订和实施等行政执法工作。依法对外省途经我市的畜禽及其产品运输车辆进行检查、消毒,对违反检疫规定运输畜禽及其产品的车辆按规定处理。不再保留市兽医卫生监督所机构设置,其承担的职能划归新组建的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三)建立健全兽医技术支持机构。组建“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市农林局下属全额拨款全民事业单位,保留市畜牧兽医站、市畜禽良种推广站牌子,并在“中心”挂牌。其主要职责:承担动物防疫、检疫及动物疫病的监测、预警、预报、实验室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疫情报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方案制定、动物疫病防治技术指导、培训、科普宣传、畜禽良种推广、动物产品安全检测等工作,作为兽医行政管理和执法监督的重要技术保障和依托。

(四)加强镇动物防疫机构建设。镇畜牧兽医站由原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调整为市农林局下属全额拨款全民事业单位,并统一增挂“市××镇动物防疫站”牌子。其主要职责:承担动物防疫、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和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工作;负责辖区内动物疫情普查、监测、动物强制免疫的监督实施;负责辖区内畜牧生产管理和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五)加强渔业疫病防治机构建设。在市渔政监督管理站增挂“市水生动物卫生监督所”牌子,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其主要职责:依法实施水生动物防疫、水生动物及其产品检疫、产品安全和渔药监督等行政执法工作。在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增挂“市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牌子,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其主要职责:负责水生动物病害防治监控和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监测,承担防疫、预警、预防工作;负责实验室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疫情报告,制定重大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方案;负责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技术研究推广、技术培训、科普宣传等工作。

三、建立完善兽医工作的公共财政保障机制

(一)建立健全兽医工作公共财政保障机制。兽医行政、执法、技术支持、畜禽运输检查消毒和动物防疫机构的人员及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市级财政实行全额预算,并统一管理,保证其人员经费和日常运转费用。动物疫病的监测、强制免疫用疫苗、疫苗冷藏运输、免疫注射费、免疫标识制定、动物扑杀、疫区封锁、消毒、无害化处理以及动物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检测等经费,由市、镇财政纳入预算,及时拨付,经费承担办法另行制订。上述市、镇畜牧兽医机构依法收取的防疫、检疫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性收入一律上缴市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具体管理办法另行制订。

(二)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后的市、镇兽医工作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将按照省、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和我市实际情况,重点加强防疫检疫实验室建设、防疫技术装备建设,不断提高诊断、检测能力和动物安全水平。

四、改革配套措施

(一)加大机构编制管理和人事制度改革力度。本《意见》涉及的兽医工作机构的人员编制由市编委、市农林局根据上级机构改革文件精神和各镇畜禽饲养量、动物防疫和检疫工作的实际需要,重新核定分配。所需人员按照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在原相应工作机构在编在册人员中采用竞争择优的办法划转,如有缺额按照事业单位补充工作人员有关规定进行补充。不再保留市畜禽检疫站机构设置,其承担的职能划归新组建的相应机构。新组建的工作机构要全面推行以聘用制和岗位管理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完善以人员聘用制、岗位聘任制、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制、人事关系制为主要内容的用人制度,实现事业单位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固定制向合同制转变。进一步完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

(二)切实做好原镇畜牧兽医站的职能优化和村级防疫网络建设。原由各镇畜牧兽医站承担的经营性业务与公益性职能合理剥离,鼓励和引导现有的在编人员领办、创办经营性兽医服务实体。推行执业兽医资格认证,对取得执业兽医资格的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可以聘用为村级动物防疫员,本着有偿服务的原则,从事具体的免疫预防工作。根据重大动物防疫工作及重大疫情需要,各镇可为所属各村聘用村级动物防疫员,具体负责强制免疫和协助开展产地检疫等工作。村级动物防疫员的报酬在镇防疫专项经费中列支。

改进计划篇7

1、进一步加强价格调控。坚决贯彻中央、省、市稳定物价的各项政策措施,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优化生产发展环境,扩大内需,促进我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2、继续规范各类收费行为。

一是清理规范涉企、涉农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依法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费,逐步减少收费项目和降低收费数额;对违反规定,擅自设立收费项目和超标准收费的,要严厉查处,并追究收费单位领导的责任。

二是做好行政事业性收费审验工作;对年审中发现的乱收费问题,坚决予以查处。

3、积极开展价格收费专项检查。

一是开展惠农价格收费政策落实情况检查,重点查处化肥、种子等农资销售超差率、乱加价行为和农民建房、有线电视、林业检尺等方面的乱收费行为,切实减轻农民不合理负担;

二是继续开展教育收费检查。重点检查农村义务教育“两免”政策和取消义务教育五项收费政策的落实情况,纠正越权出台教育收费政策行为,规范教育收费秩序;

三是继续开展医药价格检查。要配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突出农村合作医疗的检查,重点落实医疗服务收费政策、药品销售价格加价率政策,以及药价公示制度执行情况,切实减轻群众医药负担。

4、认真开展价格监测和成本调查工作。密切注视市场价格动态,重点做好粮油、副食品、农资等重要商品价格跟踪监测,及时反映苗头性、倾向性和趋势性问题。抓好我区炉下、王台镇5个生猪、双季稻调查点的实时价格应急调查工作,及时向国家发改委、省物价局价格监测中心上报我区农产品的价格情况。

5、改进价格服务职能,提供高质量的价格服务。

一是建立与延平区企业联系户制度,定期深入企业,直接听取企业要求和呼声,切实解决企业反映强烈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

二是做好价格(收费)投诉举报工作,及时为举报人排忧解难,严格按照规定时限认真进行查处,给举报人一个满意答复。

三是开展好价格服务进万家工作,及时价格和收费政策、价格信息,提高价格政策、价格信息的透明度,促进政务公开。

改进计划篇8

关键词:地方审计机关;审计计划;管理

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完善的审计计划的制定,审计计划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审计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管理包含组织目标的制定,也包含目标达成具体措施。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地方审计机关面临着特殊的内外部环境,因而加强我国地方审计机关审计计划的管理工作,是做好全部审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关系到审计机关监督职能的有效实施,关系到社会和谐发展,更关系到我国审计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

一、审计计划管理的现实意义

审计计划管理是审计组织制定审计计划并组织计划的实施,进而对计划的情况进行检查的一系列活动过程,是为调和审计任务无限性与审计资源有限性之间的冲突,从而整合审计力量而产生的。其对审计资源的合理利用、审计工作责任制的有效落实和整个审计业务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有着重要意义。第一,有利于规范审计程序。审计程序是为完成审计工作而制定的详细步骤,审计业务繁杂琐碎,制订完善的审计计划,明确审计工作的具体程序、步骤和目标,有利于指导审计工作顺利实施。第二,有利于整合审计资源,保证审计工作的效益性。审计机关的审计任务是无限的,通过审计计划管理,将有限的审计资源统筹安排、合理配置,可以发挥审计监督的最大权威。此外,以最低成本获得最大收益是任何组织都追求的目标之一,科学合理的审计计划管理有利于降低审计成本,节省审计机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提高审计效益。第三,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审计质量是评价审计工作过程及其结果优劣程度的标准,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受各种环境和自身因素的影响,审计风险不可避免,但周密的审计计划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风险,减小损失程度,提升审计质量。

二、地方审计机关审计计划的管理现状

(一)地方审计机关审计计划管理的成果

我国审计机关自20世纪后期组建以来不断发生变化,目前地方审计机关面临着独特的内外部环境。在经济社会转型背景下,我国地方审计机关的使命和任务、管辖的审计对象、审计机构及人员和技术、组织文化等方面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经过二三十年的努力,我国地方审计机关计划管理工作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包括各省、市、县审计计划制度的建立、审计计划动态管理的施行,还有的审计机关对审计计划管理进行创新,如建立信息数据库和审计项目可行性研究及评估,跟踪审计、联动审计等新审计组织实施方式的实践等。

(二)地方审计机关审计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地方审计机关的审计计划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是一种粗放式的管理状态,并未形成科学系统的管理体系,审计计划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

1.组织目标不明确

编制详细明确的审计计划是审计管理工作的首要出发点,但许多地方审计机关对自己的审计目标和将要开展的审计工作没有准确的把握和定位,不明确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相关方针政策以及我国审计工作发展纲要,造成在制订审计计划时缺乏明确的导向和具体的目标。影响审计目标和审计计划制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社会需求、审计能力等,但地方审计机关存在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不了解、定位不准确和党政领导意图不清晰等问题,在制订计划书时敷衍了事,指导思想死板、笼统等,这些都使审计计划缺乏条理性,各审计目标之间断节等,难以发挥整体效应和审计应达到的效果。

2.对宏观趋势把握不够

地方审计机关虽然可以针对当地的情况开展审计计划管理工作,但必须基于对宏观社会背景和国内外环境得考虑。地方审计机关有些领导和工作人员不善于观察社会发展动向,对当今的社会走势和经济发展动向也不了解,这就导致地方的审计机关对当地审计工作的开展缺乏全局考虑和长远规划。此外,还出现一些重年度计划而轻中长期计划的现象。现行的审计计划管理模式要求各级审计机关在年初必须制订年度审计计划,以保证后续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并确保计划的顺利完成。在对宏观趋势把握不准的情况下,很多地方审计机关制订计划时缺乏长远考虑,主观意愿太强,甚至还有些没有制订中长期的审计计划,这就使得审计计划在年度衔接上脱节。

3.计划编制程序简单,执行随意性大

随着审计监督领域的拓展,地方审计机关的任务也越来越重,简单的计划编制很难应付大量审计工作的要求。有些地方审计机关在制订计划前缺乏实证材料和调研分析,审计计划仅仅是一般性的汇总而缺乏创新点,年初的审计计划可能存在考虑不周、编制不够严谨等问题,导致地方审计机关工作人员在具体执行时不加重视,领导审批不严,对审计机关的计划执行监控不力,监督和指导工作未落到实处。甚至有些单位或行业长期得不到审计,出现审计盲区现象,年终总结、考核和奖惩机制不到位等,这些都影响到审计计划工作的执行。

4.计划管理手段落后

有的地方审计机关计划管理理念比较落后。其一,存在重计划轻可行性现象。制订审计计划后就严格按照计划执行,而对计划是否施行则很少重视。因为审计计划是在年初制定出的,由于缺乏长期计划的指导和许多不可控因素的出现,导致审计机关相关工作人员对计划的可行性没有深入研究,对于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对象、审计时间安排等是否合理等问题不得而知。其二,地方审计机关的领导和计划管理部门仍秉持传统的管理理念,而较少引进和采用现今的审计技术和计划方法。例如,在网络时代,引进网络计划方法,用信息技术来管理审计单位信息以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改进审计方式;用环境预测技术、风险分析技术、方案评估方法等提升审计机关的效率等。但大多地方审计机关没有将这些因素充分考虑进去。

5.人员素质较低,统筹协调能力缺乏

审计计划管理主要是为了改善审计机关的内部管理,对被审计对象的信息资料进行搜集、分析整理和利用。在信息化时代,对审计计划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但一些地方审计机关负责审计计划管理工作的人员大多没有专业的管理理论知识和审计经验,甚至还存在行政后勤人员接管审计计划管理工作的现象,能力较高的都被安排到其他部门,审计任务安排不合理、不平衡,导致对审计计划缺少通盘考虑。

三、改进我国地方审计机关审计计划管理的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审计事业也不断深入发展,对审计计划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审计机关要更好履行职能,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必须改进审计计划管理工作。

1.突出审计计划管理的重要性

审计计划管理在审计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不同的审计环境对审计计划管理有不同的要求。因而,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各地方审计机关在开展审计计划管理工作时,必须遵循科学性、全面性、目的性、审慎行和可操作性的基本要求。一方面,地方审计机关的领导要提高对审计计划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大精力投入,积极指导和谋划工作计划,将计划管理工作真正作为审计管理的首要任务来完成;另一方面,审计计划管理工作需要集体合作和全部工作人员参与,因而,要不断强化人人参与审计计划管理工作的意识,广泛借鉴和吸收集体的智慧,发挥全体工作人员的潜力。

2.健全审计计划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

针对我国审计计划管理不够健全、专门人员不足的情况,有必要建立专门的审计计划管理机构,完善审计机关内部组织结构,充分发挥其统筹全局的作用。同时,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尽量增加具有管理学、经济学背景和宏观意识等的人员,满足管理理岗位的需求。

3.注重编制审计计划的前期调查

地方审计机关要编制合理的审计计划,有赖于前期的资料搜集和调查工作。其一,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宏观国际国内环境,把握社会发展趋势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借鉴国外制定审计计划的先进经验,综合前期的审计情况等,制订出科学合理的审计计划,更好确定审计目标、范围和重点等,提高审计计划的可行性。其二,社会在飞速发展,审计工作的审计对象等也在不断变化,在审计工作实践中要充分考虑审计对象的变化特点,审时度势,提高审计计划管理的针对性。

4.充实审计计划内容,改善审计计划管理流程

审计计划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首先,各地方审计机关在制订审计计划时,要加强计划实施的连贯性和衔接性,制订中长期审计计划并建立数据库,融年度审计计划、中期审计计划和长期审计计划为一体,充实审计计划的具体内容,包括作业计划、战略计划和指导性计划等,完善审计计划体系。其次,各地方审计机关要制定完善的审计计划管理流程,将制定审计计划和实施审计区分开来,制订完整的审计计划流程并将其固定下来,提高审计计划管理效率;再次,为完善审计计划管理工作,地方审计机关须创新审计计划手段和技术方法,发挥信息化系统在审计计划管理中的作用,积极引进环境预测技术、风险分析技术等先进审计计划方法。

5.完善审计计划的执行反馈与调整

审计计划下达后,各单位就必须确保完成任务。一方面,下级审计机关要及时向上级审计机关反馈计划地执行情况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肯定已有的审计成果,并及时调整审计工作中不适宜方面,为改进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之策;另一方面,执行审计计划时,各部门要加强交流沟通,增加各部门间的互动频率,及时向上级汇报审计情况,以保证调整审计计划中的不当之处。

结语

改善审计计划管理工作,首先必须提高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这是因为审计计划管理是审计管理的第一道工序。当前,我国地方审计机关在审计计划管理问题上仍存在一些不足,因而加强和改进审计计划管理尤其重要,这对提升我国地方审计机关的审计效率、整合审计资源、降低审计风险等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悦.我国地方审计机关审计计划管理现状分析与改进构想[J].审计研究,2006,(1):7-10,24.

[2] 涂茜.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审计机关审计项目管理研究[D].成都:西南大学,2010.

[3] 胡志勇.我国国家审计管理机制创新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6.

改进计划篇9

关键词:学讲计划 农村中学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168-01

从2014年1月开始,徐州市各中小学校在课堂教学中对“学讲计划”行动进行了落实。全市全体一线教师都认真学习了“学讲计划”教学模式的精神,通过学习一致认为“学讲计划”的主要操作步骤概括起来就是两点,一是“学进去”,二是“讲出来”。对于农村高中来说,“学讲计划”的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学生个人素质和个人能力的培养锻炼是一个质的飞越。在农村高中处在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学生不能接触到更先进的思想和知识,学讲计划的实施更有实际意义。通过对本校近一年来的教学课堂进行总结和反思,取得了初步的进步和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这对于改进农村高中教学方式和方法和怎样在农村高中更好的开展“学讲计划”提供了更深刻的观点。

1 “学进去”

1.1现状:学不进去

“学讲计划”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理解掌握知识内涵,并能够应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但实际情况是大多数学生通过自主先学不能充分理解书本上的知识,也谈不上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1.2原因很多,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1.2.1教师方面

第一,思想态度问题。有很多老师思想不够端正,没有认真对待学讲计划这种新的教学方式,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第二,课程安排。有一部分教师备课不够充分,不管什么课都是采取导学案,教学方法单调。基本上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让学生动起来,效果很差。

1.2.2学生方面

首先,学生基础薄弱。农村高中学校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基础非常差,学讲计划要求学生先进行自主先学,但是还是有很多学生都完成不了,教学环节怎可进行下去?更别提什么质疑拓展了。

其次,学生学习习惯差。大多数的学生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自主先学大多在课堂上完成,这样就相当于损失了一部分时间,在进行完质疑拓展后下课铃声就响了,很多练习只能放在课后。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另外,学讲计划在徐州市各中小学一致推广开来,采用全面灌输的思想,并没有考虑各个学校的情况,各个环节照搬照抄拿来就用,对于是否符合本校情况并没有考虑在内,尤其对于农村高中来说,社会环境和学生基本素质决定着学讲计划在这片土地上生存需要实事求是的考虑实际情况。

1.2.3改进措施

第一,教师态度要端正。认真学习贯彻学讲计划文件精神,对教材要进行认真分析,每堂课都要进行精心的准备,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

第二,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是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在每堂课上课之前都能对新课进行预习,独立完成导学案,对预习中存在的疑惑可以和其他同学进行讨论交流,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标记,在教学中要敢于进行质疑。

第三,科任老师将学生合理分组。每组选好组长,组员里要有一些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还要有一些善于表达的学生,小组成员能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平时注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积极发言的能力。

第四,学校安排时间要适当。学校要对教学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先学,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针对练习,巩固学习效果。

另外,学讲计划在全市各中小学一致推广开来,对于各个学校情况不同,不应采用全面灌输的思想。相对于农村学校来说,基于社会环境和学生基本素质,制订合理的并且符合本校的“学讲计划”尤为重要。

2 讲出来

2.1现状:讲不出来

讲出来就是说能够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准确的描述出来,能够把实验现象描述出来,对实验原理能够解释清楚。还要能给其他同学解惑答疑。而对于农村学校的现状来说,想要很多同学讲出来有些困难。

2.2原因分析

2.2.1教师方面

很多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不够科学合理,有些问题让学生无从下手,这会造成学生描述障碍。因此,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做到能够让学生找到突破口,增强学生的积极性。

2.2.2学生方面

首先,没学进去。因为某些原因,学生对所学内容没有理解掌握,所以也就讲不出来了。

其次,不想讲。现在很多学生思想不够端正,很多学生也不愿意回答,害怕回答问题。归根究底是学生习惯了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不敢讲,不想讲。

最后,不知道如何讲。很多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他明明听懂了学会了,可就是表达不出来,或者表达的语不达意。明显的缺乏相关的锻炼。

2.2.3改进措施

第一,教师要组织合适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提出一些具体的且易于表达的问题,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第二,让学生从思想上想讲。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奖励积极参与的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从心理想讲出来。

第三,让学生学会讲。教师可以教会学生如何来进行表达,可以多组织一些活动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每个学生学会讲。

改进计划篇10

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保持先进性,增强思想素质、政治素质、业务能力,从思想深入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增强自我的思想性意识,明确先进性标准,实践先进性要求,达到提高素质,锤炼党性、服务群众,促进工作的根本目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切实体现在党员的先进性,在各项工作中做出自己的贡献。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1、理论业务学习较松懈。认为政治学习太死板、太空洞、不实用,只要专心工作,不犯原则性错误就行了。再则,因为理论性太强,字字精辟,学起来觉得枯燥、太累了,反正也无人监督,不如敷衍了事。因而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业务知识学习不够经常化。系统性不强,深度广度把握不够。除集中学习和完成规定要求外,平时比较强调客观原因或忙于工作事务,不愿拿起书本学习,而放松对自己的学习要求。久而久之必将影响素质的提高,影响到工作作风和处理事情的水平,导致政治意识淡化,理论知识浅薄,缺乏市场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思想观念明显落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工作、生活中有时对复杂形势看不透彻、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左右摇摆,在矛盾面前畏缩不前在困难面前悲观失望,在诱惑面前不能洁身自好。

2、联系青年不够密切。表现为关心青年不够,深入青年不够,心系青年、服务青年的思想意识较弱。深入各基层单位不够,不能为基层提供一些共青团活动的金点子,不能为团委书记和辅导员们提供一些经验。当一些基层团组织碰到困难时,不能及时的帮助解决,有的活动布置脱离了团员青年实际等等,容易使工作开展变成一个花架子,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全县共青团事业的深入发展。

3、工作思路不够宽。一是疲于应付,对待工作不够主动、积极,只满足于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在工作中遇到难题,不善于思考,动脑筋,常常等待领导的指示。二是结合不够,没有把团的工作和党的中心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共青团的形象和地位争光添彩。三是点子不多,特别是对分管的工作不能跟领导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和意见。对传统的活动开展模式很依顺,不愿动脑筋去创新尝试。四是调研不够,不愿做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不能写出对工作有指导意义的高质量的理论文章。五是协调不够,对分管的工作跟班子成员之间相互通气、沟通不多。

4、自我要求不够严格。有时在工作中,组织纪律松弛,存在上下班不按时,上班串岗聊天瞎扯问题。有时基层单位请自己吃吃喝喝时也拉不开面子,顶不住拉扯去参加。在工作中有怕得罪人的“老好人”思想,并以严于律己、宽宏待人的为人准则思想的影响,因而作为分管机关的领导,执行机关管理、财务管理等制度时有时存在有碍于情面的现象,影响了制度执行的严肃性。由于长期从事共青团这一务虚的工作,思想疲沓,导致性子越来越急躁,在外受了委屈时爱发一些牢骚。三、整改的任务目标

1强化理论学习,加强理论修养。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对照自己工作的实际,检查工作状况,检查自己的言行,提高自己的党性觉悟,提高党的理论水平,树立个人良好的形象,自觉地服务于大局服务工作。自觉学习马列主义、毛东泽思想、邓小平理论,特别是认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行动,并将学习贯彻始终。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政治行动上,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努力学习和掌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知识,努力学习掌握现代科技知识。

2开拓创新,扎实做好本职工作。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吃透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共青团少先队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增强服务青少年的意识,切实出思路,出点子,出成绩。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严格要求自己,与各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把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干工作、想问题,始终从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角度出发,显出一个党员应有的先进性。

3严以律己、甘于奉献。牢记”两个务必”,保持清正廉洁,带头忘我奉献,遵守党规党纪,自重、自盛自警、自励,时时处处严格约束自己,耐得住清贫、抗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正确对待个人得失,不计名利,不讲价钱,不图虚名,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开展工作。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敢于亮丑,查找自身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不断完善自己,切实提高自己。四、整改措施

1加强学习,做学习型党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力求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做时代的标兵,必须始终做到与时俱进。这就要求,党员必须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学习首先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要深刻领会中央、省市县委的有关决策、政策,深刻把握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深刻理解共产主义理论与生俱来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其次,学习必须要结合实际,不断提高活学活用马列主义理论的能力,提高处理复杂问题和共青团工作的能力。作为县级团干部,学习的作用全在于应用于社会实践,不断体现于服务于青少年的具体活动中。再次,学习必须要全面。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不仅要学习共青团业务知识,还要学习历史、经济、科学、社会、心理等方面的知识,力求知识全面。

第一项措施的具体做法:首先,要制定学习计划。要根据自身在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比如目前,自身在理想信念认识方

面有偏差,应在三个月的时间内,对党在十四大以来的有关文献、文件进行系统学习,对老一辈革命家在战争年代的战斗历程进行学习。在学习中,找准问题。在学习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如为什么要树立宗旨意识?为什么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革命为什么?作青年工作为什么?要通过回答几个为什么,逐步培养自身的理想宗旨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其次,要看十本书。一年中,至少要看十本书目前,已列出书目有《长征》、《我的父亲邓小平》、《先进性教育读本》、《水浒传》及有关青少年工作方面的书籍,要记一本学习笔记,要写几篇学习体会。再次,学习还要从实践中学,要向周围的群众学。众所周知,社会是一本大教科书。记得一位资深的老党员在前段时间的党员学习讨论中讲:革命先烈们,许多人没有文化。但为什么却有很高的党性,很高的觉悟呢?一句话,他们的觉悟和党性是在实践中得来的。诚然如是,没有实践,所有的理论知识都是软弱的。因此,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更应当不断的从实践中学,更应当在日常的工作中走群众路线,更应当把解决人民群众的困难当作自身实践理论,提高素养,锤炼党性的大事来做。

2强化责任,树立正确的地位观。在查找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中,我有唯心主义的地位观倾向。我是1994年8月份参加工作的。参加工作十一年来,一直在团县委工作。由于共青团属于群团部门的性质,务虚的东西多,没有什么权利和职能,与其他职能部门在职、权、位、利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加之近几年来,思想工作处于新旧体制转换带来的矛盾中,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这些问题,对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客观上滋生了我唯心主义的地位观,总认为在群团部门工作,是我的一次错误选择,造成了工作中有时存在“懒”、“散”、“拖”、“疲”、“虚”等现象。现在分析起来,产生这种错误观点的实质,就是我本人在主观上,过于看重权、利。为此,我拟从三个方面进行整改。一是加强责任,强化职能。青年工作是一项影响党的青年群众基础的重要工作,共青团的性质决定,任何一个团干部在思想上都不能稍有松懈。因此,加强共青团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尤为重要。二是克服攀比心理,立足本职。要不断克服攀比心理,立足于本职工作;要有“小岗位,大贡献”的意识;要有革命工作无高低贵贱之分,有“革命工作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心态。三是树立基层意识,做小人物。基层工作是共青团工作的基础,所谓“无基不成楼”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作为共产党员,要有做“小人物”的思想准备,关键是小人物的精神面貌和作风不能差;要有在基层战斗一生,奋斗一生的思想准备,关键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能丢。

第二项措施的具体做法:首先,要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于共青团工作,要坚持勤动脑、勤动手、勤动腿、勤动嘴;要善于总结各方面的材料和情况,要及时向领导献计献策,要及时上传下达。比如我本人在工作中存在“懒”、“散”、“拖”、“疲”的问题,一个“勤”字就能解决。今后在工作中,要坚持今日的事今日毕;比如工作积极性不强的问题,一个“勤”字,再克服一个“比”,也能解决。其次,要坚持实事求是。机关管理工作的好坏,反映的是一个单位整体战斗形象和精神面貌,必须要实事求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断克服“虚”的问题,要坚持有什么问题,就反映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不能因为个别领导的好恶或为了当“好人”,而文过饰非。再次,要不断强化责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和地位观。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要给自己制定一个原则,自己给自己划定一个责任:工作上,要不断强化自重、自盛自警、自励意识;生活待遇上要横向比,与弱势群体比,与下岗工人、农民比,要有知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