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建议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3 02:09:39

改进建议

改进建议范文篇1

一、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情况

一是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逐年递减。2013年在新疆油田社保参保的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3526人,2014年112096人,截止2015年底,参保人数为109516人,比2013年末减少4010人,减少3.5%,参保人数逐年递减。二是企业离退休人数增速加快。企业离退休人数2013年56219人、2014年58598人,2015年末达到61071人,比2013年净增4852人,净增率8.63%。主要原因是企业参保人员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越来越多,近几年达到退休高峰期。三是企业新增参保人员逐年递减。2013年企业新增参保人员6570人,2014年新增5057人,2015年新增4245人,较之2013年减少2325人,其主要原因是石油主业人员定编较为严格,目前减5人方能进1人,而依附油田的一些企业公司,由于经营及成本等各种问题,新增工作人员也较少。

二、基本养老保险收支情况

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情况。2013年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收入450917.78万元,2014年497730.74万元,2015年554356.88万元,比2014年增加了56626.14万元,增长11.4%;比2013年增加了103439.1万元,增长22.94%。企业基本养老保险金支出情况。2015年企业养老保险金发放支出579811.12万元,比2014年增加支出82972.01万元,增长16.7%,高于同期基金收入增长率5.6个百分点;比2013年增加了176362.04万元,年均增长21.85%,比同期基金收入年均增长率高4.59个百分点。基金支出增加的原因:一是离退休人员增加。2013年至2015年,参保离退休人数增加9391人,年均增长率为5.57%,呈稳步上升的态势,导致基金年支出增加远远快于收入,从2013年当年可节余47468.7万元,到2015年透支25454.24万元。离退休养老金水平逐年提高。2013年-2015年,企业离退休人员月人均离退休养老金水平分别为2713元、3039元、3399元。养老金水平的逐年提高,特别是近年来调整水平较高,导致养老金支出增加较多,占增支的比重也较大。

三、存在问题和原因

中断缴费问题依然突出。油田社保的基本养老保险的建账人数中,有许多中断缴费人员。自2013年以来中断缴费人员逐年减少,2013年1688人、2014年1295人、2015年1091人。中断缴费人数逐年递减,是由于企业对原有偿解除合同未再就业人员进行了补助,并为其缴纳基本养老保险金,但仍有许多人员在缴纳了15年保险后因经济等原因而停止了缴费,而中断缴费带来的后续问题矛盾将十分突出。社保扩面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随着自治区社平工资的逐年攀升,参保单位和个人的参保成本也在逐年上升,也是中断缴费人员持续增多的症结所在。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负担较为沉重的现实,停止招收新员工或者减员也导致了扩面难度的进一步加大。目前基金征缴的难度有所增加。一是自治区社平工资增长较快,即使60%缴纳也是提高了缴纳额度;一是受到经济危机影响,一些企业员工工资较低,单位为员工缴纳养老保险多按省社平工资的60%缴纳,也会影响到养老保险费的征收水平。

四、发展对策和建议

改进建议范文篇2

在舞蹈表演中,研究舞蹈表演者心理与生理的配合非常重要,在舞蹈表演中,舞蹈表演者一方面是表演的主体,另一个方面是音乐的客体。所以,应该对相关舞蹈理论有深刻的理解,这样在舞蹈表演中,才能对表演者的内部反馈与外部反馈有着良好的控制,并通过不断调整来予以完善表演。

二、当前儿童舞蹈教学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科建设急待完善

1、学科建设的科学方面。科学性是准确表达和阐明学科性质与具体内容的基础,系统性是从学科的准确性与系统性两个方面而言的。准确性指的是对于学科的一些重要概念与理论有个相对统一、准确的把握。系统性,是指舞蹈学内部主要理论之间,舞蹈学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相互融合、渗透,共同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其中,舞蹈生理学、舞蹈心理学与舞蹈技巧学等一些相关学科对于舞蹈学的完善与发展也至关重要,舞蹈在发展过程中对于这些相关学科的融合贯通还需要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

2、学科建设的统一方面。当今,关于舞蹈理论的各种书籍数量并不算少,但是很多对于概念、理论、方法与技巧的确有着不同的理解与看法,缺乏统一性、一致性,有些甚至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出现一些矛盾,迫切需要对相关概念及理论进行梳理、总结。目前,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之间教学混乱的现象还比较严重,需要进行完善系统梳理统一。

(二)学科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1、教学模式。目前,儿童舞蹈教学很多采用示范与模仿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存在很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它无法针对学生的个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学生的性别不同,学习经历不同,性格特征也不尽相同,单纯采用模仿教学很难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有些还存在不科学的训练方法,这种教学虽然在教学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其不能改变舞蹈表演者的心理调适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2、教师素质。近年来,儿童舞蹈教学中教师素质相比较之前已经有了较大的提升,但与发达地区学校在教师素质方面存在的差距仍然很大。具体表现在教师在学历方面,具有高学历的教师比重低;同时,影响教师素质的要素更多地体现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上。

3、学校招生规模。由于当今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给舞蹈教育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一个教师同时教授多个甚至几十个学生,由于精力有限其教学手段不能适应每个学生,势必影响教学效果。

三、完善学校儿童舞蹈理论教学的具体建议

(一)儿童舞蹈教学基础理论的应用

1、一些生理学基本原理的应用。儿童舞蹈教学要积极利用舞蹈生理学的基本理论为其所用,比如说进行有规律的气息训练,增强学生对相关舞蹈呼吸技巧的把握;有的是利用体育训练方法,提高体质,达到提高掌握舞蹈技巧的能力;特别重要的是利用舞蹈发生的生理原理,将其利用到舞蹈的教学表演之中,将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一些心理学基本原理的应用。每个人不同,其心理感受以及对外界刺激所做的反应也有所不同,所以在舞蹈心理反应、舞蹈意志、舞蹈记忆、舞蹈思维、舞蹈情感等方面也各自有不同的表现,应培养学生较为稳定的心理素质,为其将来的舞蹈表演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儿童舞蹈教学方法论建议

1、基本原则与主要方法。当前,很多学生对于舞蹈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还存在不少问题。应该在舞蹈课中加强舞蹈基本原则与方法的传授,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声乐理论与方法。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基本原理与理论重视不足,导致学生在实际表演中,基本功较差的问题时有发生。

2、教习实践。学生在实践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具体问题,包括一些基本原则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把握都会遇到一些具体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重点解决学生在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比如说在表演时如何克服心理紧张问题等等。

(三)关于提高教学效率的相关建议

改进建议范文篇3

1.低碳经济兴起的背景。由于之前以化石能源为主的高碳经济发展模式,包括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燃烧,导致了大量的污染气体的排放和生态资源的过度消耗,最终诱发了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生态现状。为了建立一个低能耗、地排放、低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也就以为了低碳经济的转型发展就此展开序幕。

2.低碳经济的内涵。低碳经济的是在减少温室气体排的基础之上,形成以新型的低碳能源系统、低碳利用技术以及低碳产业体系为主的经济运营模式。低碳经济是指从产品生产、消费流通以及最后的循环利用都是以低碳模式完成的,是在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经营创新以及能源开发的基础上形成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还必须承担环保工作,形成低能耗的经济运营,通过适当调整经济结构,建设生态文明的低碳经济社会。低碳农业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通过较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形成的一种节约型、环保型、健康型的绿色农业经济,从而从根本上保护农业生产的多样性,因此,低碳农业又可以被称作为生物多样性农业。

二、低碳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1.农业传统耕作观念根深蒂固。我国的经济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在我国的沿海地区属于经济比较繁荣、科技发展比较迅速的地方,所以在东部沿海地区会更加顺利的完成生态农业和低碳经济的推广。但是在一些偏远的山区或者西部区域,由于传统的耕作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并且他们的固定生产模式暂时并没有受到冲击,所以从思想上还不能迅速的接受低碳发展的观念,这种传统的耕作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低碳农业发展的需求。

2.现代低碳农业理念还不稳固。近年来,政府为了更好的推进国家低碳农业的发展,在节能、环保以及循环经济能够方面也已经做了比较广泛的宣传。但是目前的低碳经济推广主要是针对工业发展,对于农业方面涉及的并不多,只是在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等农业发展中做了普及宣传。对于农业生产者而言,对低碳农业的认识还非常浅显,也没有在农业种植方面形成浓厚的应用氛围,所以由于现代低碳农业还没有在生产者之间建立固定的观念,所以很难促进低碳农业的普及。

3.低碳农业技术体系尚未建立。在农业的生产方式上,由于农民已经习惯了使用化肥、农药进行农业耕作的模式,这种高碳的化学生产模式不仅造成了资金上的大量消耗,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并且,由于缺乏专业农技人员的指导,农民在进行耕作经营的时候无法接受到系统科学的技术指导,对于化肥、农药的过分依赖也在无形中强化了高碳的农业生产模式,使其成为了低碳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4.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不足。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或者偏远地区中具有相当文化基础和一定知识水平的劳动力都在不断的涌向大城市求发展,使当前农村的主要劳动力人员大量流失,留下的主要是知识年迈的老人和儿童,这就使得农业科技的发展更加困难,也无法全面快速的推进低碳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偏远山区的地方,由于科技信息的限制,加上人员劳动力的断层,很难实现低碳农业技术的广泛推广应用。

三、农业转型的必然趋势

传统的产业转型总是以工业发展为主,以城市为主要发展阵地,而对农业的关注较少,也很少涉及到农村的经济转型发展。由于农业具有排放碳的同时又储存碳的属性,所以对生态的建设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在当前节能减排、文明生态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农业已经成为了农业转型升级发展中的必然趋势。

1.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由于环境污染的不断恶化,对我们当前的生态环境平衡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据相关资料显示,在我国偏南方的贵州、云南、广东地带等省份已经出现了大面积的高温少雨的极端天气。由于降雨量的减少,使农业耕地经受着旱灾的影响,大量的牲畜饮水得不到有效供应,而在其他省份的部分地区,还经常遭受着持续性的大量降雨天气,引起农业耕地的洪涝,对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

2.高碳农业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人类社会从最初的原始农业逐步过渡到传统农业,再到现代工业化的农业发展,可以说农业发展一直处于逐步提升的过程。当前的农业种植过分依赖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不仅污染了环境,对生态平衡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也将会造成生物多样性的迅速减少,极大的降低农产品的品质,在人体摄入这些经过农药喷洒的农产品后,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由此可见,工业化农业已经成了一种高碳化的农业,不仅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还对人类的生存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3.发展低碳农业是我国生态化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要想实现低碳农业的发展,就必须从低碳农业的发展理念、科技应用、农业技术等方面进行不断的改革创新,促进生态平衡和农业生产的和谐相处,以最有效的农业发展方式来减少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低碳农业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农业生产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碳的排放,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全球变暖的环境威胁。

4.低碳农业可以提高我国农业的市场竞争力。近年来,由于全球范围内的食品安全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公众的极度关注,市场也在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环保指标的要求标准。农业的竞争力已经逐步成为评价一个国家农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准。所以企业的最终生产要符合相应的标准才能实现农业经济的顺利发展,低碳农业也成为了应对农业贸易壁垒的主要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我国农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发展低碳农业的策略建议

在低碳农业的发展模式中,要坚持以农民为主体、政府为主导、技术是关键的原则。在推动低碳农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农民的增收效益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协调农民、政府、技术三个因素的合理安排,推动低碳农业的快速发展。

1.建立有利于低碳农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对于低碳农业的发展来说,建立适当的激励制度可以很大程度上促进低碳农业模式的创新,并且也可以增加人们发展低碳经济的积极性。激励机制在低碳农业中的应用可以分为很多种方式,比如,国家可以通过采取优惠政策、生产补贴以及资金支持等措施鼓励低碳农业的发展。当然除了从一方面进行鼓励外,也可以从另一方面进行限制,比如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的条例规定,针对高碳农业的发展必须要担负相应的生态污染补偿费用,通过这样的规定,就会在无形中增加高碳农业的发展成本,也就可以顺利促进高碳农业逐步向低碳农业的过渡。

2.完善支撑低碳农业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低碳农业的是建立在低能耗、低排放以及低污染的运营基础之上的,但是关键的发展支撑力量是低碳技术的应用。所以,在发展低碳农业的同时,要形成不断的科技创新模式,经过在低碳农业的发展的创新、改革、吸收、消化等途径的确切实施,全面改善低碳农业中的技术应用,采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发展低碳农业,比如,无污染的新能源开发以及维持生态平衡的固碳减排等措施,可以更加有效的促进低碳农业的快速、全面的发展。

3.形成有利于低碳农业发展的政策考核模式。低碳农业的发展除了需要依靠不断的技术创新以外,政府的主导作用在低碳农业的发展中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政府的主导作用下,通过连接低碳产业发展与政绩考核的关系,增加各级领导对低碳农业的关注度,这样的政绩考核机制,可以更加快速的推动低碳农业的发展。在农业的转型升级以及生态保护中引入政府的主导作用,并将实际的开展效果融入到各级领导的政绩考核中,以各级领导的实际行动推动“三农”建设的快速发展。

改进建议范文篇4

1.用料单位信息

用料单位是指在本项目签订施工合同并委托专人有权领用物资的施工单位(或本单位工区、班组)及本项目外的单位(主要指调售材料时),做发料、退料、调拨时必选项,如有新增施工单位可以随时维护。

2.工号信息

(1.工号设置。项目对需要单独核算的各工程工号进行单独设立,如XX特大桥或大桥、框架桥、隧道、路基等作为单个工号设立。工程工号设立,项目上工程技术、预算、财务、材料等相关部门应统一一致,便于统一核算口径。工程工号是发料、材料费核算分析、物资统计需要选择项。

(2.分工号主要物资需用量。物资需用量是指完成计划期内生产任务而需要消耗的物资数量。分工号主要物资需用量是指单项工程分规格型号的物资总需用量总称,它是计划消耗量,也叫应耗数量,是成本核算的依据标准。录入单项工程物资需用计划,要依据施工技术部门提供的工程工号物资需用量核算表,录入完成此项工作。

3.材料信息材料信息是指项目上建立本项目的常用材料基本信息,主要包括物资分类、物资编号、材料名称、材料规格型号、计量单位、材料库别、核算价格、核算范围、集采范围等。材料信息建立由项目上根据使用范围,将常用材料从公司目录库中逐步导入到项目材料信息库中。

(1.材料库别。设置材料库别是为便于物资分类管理和与财务对账。材料信息增加后,要及时调整材料库别。设置库别时,按照上级下发的物资分类与材料库别对照表进行维护设置。

(2.核算价格(预算价、投标价、责任成本价必填一项)。材料核算价格是指本项目执行的材料预算价、投标价或责任成本价。在材料信息设置时需要把核算价格中的预算价、投标价或责任成本价必须填上一项,成本分析核算时使用。

(3.是否核算、是否集采。对上级公司要求核算和集中采购的物资,在材料信息设置时,要予以确认,在核算统计时便于分项统计。

4.供应商管理经上级公司和项目评审合格的供应商,并与项目签订供应合同或有资金结算的供应单位。录入时,应填写供应商全称、所属地区、资质认证、类型、法人代表、联系人、电话等。做收料、验收登记时必选项,如有新增供应单位可以随时维护。以上基本信息设置,是物资管理系统必要程序,这项工作非常重要,它支持整个系统运转,是物资计划、物资采购、材料凭单、报表统计、成本核算等不可缺少的基础性资料。

二、如何使用物资管理系统规范物资管理

1.重视物资管理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公司和项目物资主要管理人员必须重视物资管理系统在物资管理中的作用,而且物资主管人员必须会使用并能指导业务人员规范使用。

2.熟练掌握物资系统使用功能和技巧物资管理系统操作人员应熟知物资管理相关知识、物资目录、物资分类、业务流程、成本科目或材料库别划分等要求,研究并能熟练掌握物资系统使用功能和技巧,充分发挥物资系统处理业务的功效。

3.基础资料填写录入要规范各种材料单据填写录入要规范标准,一定要按照单据设置要求填写,不能丢三落四,改正随意填写陋习,养成按规范标准作业的习惯。

4.及时检查,纠正操作错误项目物资管理人员要合理分工,分别负责各自业务板块或各工点业务,材料主管和系统管理员日常要检查系统使用情况,及时纠正录入的错误信息。

改进建议范文篇5

关键词:绩效管理;卓越绩效管理;YM集团

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明确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才能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因此,有必要不断提高企业整体效率和绩效。而企业效率和绩效离不开绩效评价,绩效管理是将企业内部流程系统化的一个过程,在流程优化过程中,将对整个企业进行整体评估、分析诊断和转型研究,是企业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

一、卓越绩效管理研究概述

物联网时代,组织结构日趋扁平化,企业管理越来越重视顾客满意,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在提升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因此,企业管理者应加深对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理解,对该模式加以推广应用,为企业发展创造动力。表1总结了近年来在卓越绩效管理方面的一些研究。

二、YM集团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YM集团是我国知名无烟煤生产基地之一,YM集团如何在激烈的企业竞争中保持优势、弥补短板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绩效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关键一环就显得尤为重要。YM集团机关部室工作绩效考核实行基本业务指标、共性指标、个性指标三项相结合的考核模式,通过对YM集团生产技术部、产权管理部、资源投资开发部、总调度室的绩效管理进行分析,发现YM集团传统的绩效管理在一些方面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亟待改进。(一)YM集团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绩效管理。简单等同于绩效考核从绩效管理理论研究成果来看,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应该是由绩效管理的计划、绩效考核实施、绩效考核环节、对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分析以及分析结果的反馈与沟通等环节构成。然而,在YM集团的绩效管理模式中,企业管理者没有系统认识绩效管理的含义,将其视为孤立存在的一个部分,把绩效管理简单地理解为考核评估,认为考核评估就是绩效管理,将绩效管理中的一个环节当作整个过程来认识理解。由此所带来的问题是,员工不知道自己的缺陷在哪里,不知从哪里着手改进自己的不足,绩效考核的结果未与薪酬直接联系,对员工的激励作用不明显,使得绩效管理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绩效考核。重罚不重奖YM集团仍然沿用过去的企业文化,认为对于员工绩效的管理侧重点在于避免错误行为的发生,通过采取各种惩罚性的措施来规范员工行为,忽视了正强化的作用,正强化与负强化的使用比例不当。在该企业绩效考核体系中,很多考核办法都是对员工的惩罚性扣分,极少对员工的超额绩效做出激励性加分措施,使得员工的超额绩效或者表现良好的行为得不到及时强化,同时还会对员工的自信心和积极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对员工的工作热情造成极大打击。这样导致员工养成工作时更多地关注如何不被惩罚而不是如何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使得员工工作动力与企业目标偏离,不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3.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脱节,存在明显沟通问题。在YM集团在制定绩效考核体系时,没有基层员工参与,事前更没有有效的沟通,许多员工对这个考核体系了解不足,而部分中层主管对于该绩效管理体系了解也不够,因而对上级领导的指示表示疑惑,产生各种各样的猜想和臆断。在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反馈和投诉渠道,使得员工无法理解管理问题,也找不到工作的缺陷,因此很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难以实现绩效的持续改进,对员工的激励措施也很难开展。4.忽视了企业文化在绩效管理中的导向作用在传统工业社会,人们通常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附属品,企业文化属于历史范畴,是企业发展的记忆,在企业发展中是居于第二位的;而在物联网时代,作为人们自觉行为结果的企业文化不再只是纯粹记录企业的发展过程,更强调学习其他企业的优势,弥补自身不足,突出与时俱进。在YM集团的绩效管理模式中,管理者常常错误地认为绩效管理是企业中人事部门和人事专员的事情,所以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常忽视这一工作,仅凭硬性工作指标强制性约束员工的行为,忽视企业文化在绩效管理过程中的导向作用,使得员工在工作中只是出于为了免受惩罚、多获奖励等自身利益而工作,而并非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工作,缺乏内在驱动力和归属感。(二)YM集团绩效管理改进建议。如何使得YM集团的绩效管理模式适应时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所以在YM集团绩效管理模式转型过程中应注意将绩效管理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相结合、重视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和积极反馈的原则,并在YM集团绩效管理模式中运用卓越绩效准则。1.领导与员工的统一。在YM集团的绩效管理改进过程中,做到领导和工作人员的统一是非常必要的,也就是说要在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建立利益同盟关系。为了很好的完成相应的绩效指标,不仅需要管理者制定科学的规则规定,还需要创造相应的环境,使得员工得以参与其中,让员工更好的理解工作绩效指标和相应的任务,促进企业战略与员工工作的统一,更好的实现绩效目标。此外,考核结束后及时进行沟通,可以使得员工了解自身的不足,找到改进的方向,提高自身绩效;同时,管理者可以清楚的知道员工工作的困难之处,有针对性的为员工提供改进绩效的相关建议。在绩效管理中注重积极反馈,可以促进企业绩效的提高,促进企业发展。2.业绩与态度的统一。绩效考核不应该只是对一段时间内的员工工作成果进行绩效考核,还要对他们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和素质进行相应评价。在这方面,可以充分发挥YM集团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用YM集团企业文化中的职业道德观(精细敬业、尽心尽责)和人才观(企业兴盛、队伍为本、岗位成才、人尽其才)等企业文化引导员工树立相应的责任观及价值观。3.过程与结果的统一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最大的差别在于绩效考核以考核结果为基础,而绩效管理注重的是通过沟通与反馈改进员工和企业绩效。为了使绩效管理给YM集团带来高绩效,必须实现绩效结果与过程的统一,不仅强调绩效考核的结果,更要注重绩效管理过程中的沟通与反馈。YM集团的相关管理者在考核中扮演的角色不是裁判员而是教练,在控制事态发展的同时,也能够预见结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激励措施、调整计划或策略。只有在考核过程中沟通反馈良好,才能在考核结果中达到高绩效。

三、小结

改进建议范文篇6

关键词:财务分析;缺陷;建议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现代企业商业模式及生产要素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如果企业仍以传统的财务指标及分析方法进行财务管理,就无法满足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如何改进企业财务分析,提高财务分析的质量,是我们目前重点研究的课题。本文将从现有的财务分析存在的缺陷入手,试论述现代企业财务分析方法的改进及完善。

一、现有财务分析方法存在的缺陷

现有的财务分析方法有单项指标分析法及综合指标分析法。单项指标包括净资产、营运资本、净利润等的绝对指标和速动比率、流动比率、净资产收益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权益乘数等的相对指标。综合分析法最具代表性的是杜邦财务分析法。现有财务分析方法存在以下方面的缺陷:

(一)企业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企业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的信息与从管理角度进行财务分析需要的财务信息存在差异

财务分析是企业的一项管理活动,是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经营决策的依据;财务报表是企业对外提供的,根据会计准则为依据,在一定的会计假设下,对企业发生的交易及事项采用一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确认、计量,形成的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综合反映。例如:企业存货发生了减值,根据会计准则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财务报表上反映的存货是计提跌价准备后的净值,但从管理的角度进行财务分析,可能需要的数据是存货不计提跌价准备的金额,所以双方存在差异。此外,以下原因还可能导致不实的财务信息:企业在会计确认和计量中需要使用判断和估计的专业手段,实务中一些财务人员可能乱用会计估计或对交易和事项进行不当的专业判断导致错误的会计处理,形成错误的报表数据;企业因为业绩考核的需要或市场退出机制的压力等原因,存在粉饰财务报表的可能。如果从上述财务报表直接取数进行财务分析,就无法满足财务分析的管理需要。

(二)缺少现金流量指标在财务分析中的使用

传统的财务分析指标主要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数据为主计算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及企业发展能力,缺少现金流量指标反映企业的现金获取能力。一个企业虽然创造了较高的利润,但没有足够的现金流入,那么利润仅是企业账面的数据,如果存在大量的应收款项,说明企业盈利能力的质量不高,支付及偿债能力也存在问题。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不足,很容易引起企业现金流断裂而无法持续经营的风险。当然,很多企业已经越来越重视现金流量表的相关数据,目前,涉及现金流量的指标仅有“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及“现金流量比率”,而这两个指标更侧重于企业的偿债能力。在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中,现金流量指标还是很缺乏的。

(三)缺少非财务信息的分析指标

财务报表是一个企业过去的经营管理活动形成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综合反映,而企业的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研发及创新能力等非财务信息却在财务报表中无法体现出来。在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的管理和发展更重在知识的管理,企业文化的建设、人力资源的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研发及创新能力的提高都决定了一个企业未来的持续发展能力。这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企业价值的体现,但却难以在财务报表上确认及计量。如果仍以现有的财务分析指标进行分析,很难体现一个企业的长期发展能力,也不能对一个企业做出客观的评价及正确的管理决策。

(四)传统的综合分析法更注重短期利润的指标,已不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模式和战略目标

杜邦分析法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的综合分析法,是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指标,逐级分解为多项财务指标的乘积,利用相关的财务比率之间的关系来综合地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股东权益回报水平(杜邦等式:权益净利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传统的杜邦分析法更注重企业的利润指标,指标体系无现金流量指标,也无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的指标。一方面,企业的利润很容易被人为调控,以利润指标作为综合分析的核心指标,很容易因报表数据的不实做出错误的分析判断;另一方面,以利润指标为目标,很容易引起企业追求利润的短期行为;更重要的是,现代企业若立足于市场,更需要的是提升自身潜力及持续发展能力,只有创新与发展才能赢得未来。所以传统的综合分析法需要改进。

二、现有财务分析方法的完善及改进建议

(一)进行财务分析时,应从管理的视角恰当使用报表数据

财务分析是企业的一项管理活动,而财务报表是企业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对交易和事项进行会计处理形成的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量化反映。财务分析如果直接从报表取数,分析的结果可能偏离企业真实情况,无法满足管理的需要。所以需对财务报表进行恰当调整或甄选相关数据后,再纳入分析,结果更真实、合理。1.将财务报表调整为管理报表。管理资产负债表,将经营性流动负债作为经营性流动资产的减项,经营性非流动负债作为经营性非流动资产的减项,调整后,报表左边为净经营性资产合计;将金融资产调至金融负债下作为金融负债的减项,报表右边为净金融负债和股东权益。管理利润表,先列示经营性收支及净经营利润,再列示利息费用、净利息费用,两者之和为净利润。以调整后的管理报表再计算各项财务指标,例如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报酬率等指标,准确度更高。2.合理使用报表数据。进行财务分析,应结合报表附注,合理使用报表数据。例如: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余额,报表上存货是以净值(存货余额-跌价准备)填列,如果企业当期计提了大额的存货跌价准备,期末报表上的存货净值减少,如果直接从报表取数计算存货周转率指标,就会高估企业营运能力的判断,因为存货跌价准备减少了报表存货净值,并不是存货占用的减少引起的效率的提高。而报表提供的信息有限,必须结合报表附注等资料详细获取财务信息,恰当使用报表数据。

(二)重视现金流量指标

企业利润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的,容易被人为操控。但现金流量表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现金流入及流出情况,财务分析引入现金流量指标,与以利润表为基础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比较,更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现金支付能力、偿债能力及盈利能力的质量,揭示被利润掩盖的潜在风险。企业应重视以下涉及现金流量的财务指标:经营现金流量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期末流动负债(反映现金偿债能力);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利息费用(反映利息偿付能力);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营业收入+增值税销项税额),该指标可以反映企业营业收入的质量。

(三)重视非财务数据的分析指标

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技术及知识性人才储备、知识产权、信息技术的应用、顾客满意度、业务流程等非财务指标是衡量一个企业未来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财务数据更多说明的是企业过去经营管理的结果,非财务指标代表了企业未来的发展力,所以将非财务指标引入评价指标体系,才使财务分析指标更加完善,更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财务分析中应重视以下非财务指标:研发投资、研发人才数量、技术性及知识性人才占比、专利权及专有技术数量、信息系统的应用、顾客满意度、市场份额、员工培训支出、员工收入增长率、业务处理时间缩短率等等。

(四)完善综合分析方法,形成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综合分析体系

可持续发展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建立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综合分析体系更适应现代企业的战略目标。目前业界针对传统的杜邦分析法存在的缺陷已提出了多种改进方案,有一种做法是以可持续增长率为核心的指标体系,分析过程如下:可持续增长率=权益报酬率×留存收益率其中:权益报酬率=资产报酬率/财务杠杆系数×权益乘数×(1-所得税税率);资产报酬率=销售息税前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息税前利润率=销售息税率+销售净利率;销售净利率=边际贡献率×(1-所得税率)×安全边际率;权益乘数=资产总额/股东权益;股东权益=经营活动净现流×权益负债比×债务总额/经营活动净现流经过逐层分解后,可持续增长率不仅与传统分析体系下的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相关,还与成本管理的边际贡献率、安全边际率以及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所以改进后的杜邦分析法不仅以可持续增长率为核心指标,还引入了成本控制、现金流量的相关指标,从新的财务分析视角,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和评价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也更适应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

三、结论

传统的财务分析已无法满足新经济时代下的企业管理需要,完善和改进现有的财务分析模式及方法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关键。新的财务分析模式及方法应该适应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以企业的可持续增长为核心,引入现金流量指标、非财务指标的新财务分析方法是科学、有效的,也更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

作者:申会玲 单位:甘肃省公路航空旅游投资集团

参考文献:

改进建议范文篇7

关键词:财务报表;历史成本;公允价值

2006年根据国际趋同的要求,财政部在充分借鉴国际财务会计准则(以下简称“国际准则”)的基础上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并在此之后根据国际准则的修订而不断修订。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引入公允价值的理念,从而实质上与国际准则趋同。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实施在规范企业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改善市场监管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在施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定程度“水土不服”的现象。会计准则的制定者已清醒认识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设既要融入国际先进理念,还要满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国际准则饱受质疑,如何进一步完善财务报表体系,是国内外准则制定机构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在评价国际准则的成就与局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兼顾国内需求和体现国际趋同的具体改进财务报表体系的设想,并从法学和会计学的角度分析其合理性。

一、当前财务报表体系存在的缺陷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以国际准则为蓝本,但国际准则不属于国际公约,并没有强制力。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准则遭受到其颁布以来最严厉的指责,其所推崇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被认为具有“顺周期”效应,从而为金融危机推波助澜。为应对这种批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进行了积极回应,并于2008年11月13日修订了金融工具的会计准则。国际准则的批评者认为,在国际准则下,金融预期因素普遍存在于财务报表中,导致历史信息与未来信息、精确信息与估计信息,已实现的信息与未实现的信息混淆,从而降低了财务报表的证据力。国际准则的支持者则认为,在财务报表中反映金融资产的市场价值及其浮动盈亏是反映企业客观财务事实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双方争论的核心问题是市场波动形成的浮动盈亏是否应计入利润表,争论双方的观点均有一定程度上的合理性。那么,如何考虑两种立场有无调和,将双方观点纳入一个统一的框架的可能性?对此,笔者持乐观态度[1]。鉴于双方的观点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会计准则制定者应吸纳双方观点中的合理成分,从而制定出一套新的财务报表体系,学术界也可以形成一套与之适应的会计理论体系。上述争议代表了会计理论中的两种观点。历史成本会计(HistoricalCostAccounting)主张财务报表要根据有据可查的实际情况来反映客观事实,把收入确认放在第一位、同时要计算支出的费用,通过匹配收入费用来计算企业的利润,并以此作为续聘或解聘管理者的重要依据。自上世纪中叶以来,另一种会计理论主张财务报表应反映资产和负债的市场价值信息,帮助人们了解公司当前的财务状况,并有助于其做出理性的决策。这就是目前会计理论推崇的公允价值会计(FairValueAccounting)。自1973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成立后,公允价值会计理论逐渐主导了会计准则的制定[2]。国际准则饱受争议通常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国际准则尚未全面实施公允价值的理念,他们只将之应用于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等有限项目。除此之外的资产,基于审慎原则,只考虑其减值而不考虑其升值。这导致部分资产适用资产减值会计准则,而另一部分资产适用公允价值会计准则(见表1)。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和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并行是公允价值理念在国际准则中未彻底实施的集中体现。第二,对于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公允价值的变动是计入利润表还是计入资产负债表。管理层具有很大程度的随意性,为公司的盈余管理开辟了“便利之门”。国际准则突出了资产负债表对投资者的决策有用性,推崇所谓的“资产负债观”,却忽略了利润表的作用。第三,在国际准则中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将金融预期纳入财务报表,导致许多会计处理缺乏客观的法律证据,使得财务报表混合使用了历史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计量,从而使得财务报表———基于双重计量模式视角中的实际数据与预期数据混同合计,这损害了财务报表的有用性。根据国际准则编制的利润表中的净利润实质上是实际实现利润和预期实现利润的混合加计,使得财务报表使用者难以对二者加以区分,从而降低了利润表在决策中的作用(见表2)。对于国际准则存在的缺陷,财务报表体系是完全放弃公允价值会计从而返回历史成本会计的传统方式,还是积极且稳健地发挥公允价值信息的优点,从而提供更多满足不同层次财务报表使用者需求的财务信息?笔者认为后一种做法更可取。如果能够仔细区分法律事实和金融预期,并在财务报表中同时提供历史成本信息和公允价值信息,就可以吸收两者的优点,从而实现历史成本计量与公允价值计量的和谐统一。

二、财务报表体系应处理好“四大关系”

(一)宏观需求与微观需求的关系

财务报表体系应当同时满足宏观层面的需要与微观层面的要求,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微观层面中会计的角色很重要,它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不可或缺的。根据《会计法》和《公司法》的有关规定,会计须首先为加强企业内部的有效管理服务。企业的内部管理本质上更加需要获知历史成本信息,而不是混合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的的信息。在宏观层面,会计应提供具有法律依据的真实可靠的信息。税收监管、市场秩序监管和其他经济监管需要以具有法律证据的会计历史信息为基础,而这只有通过历史成本会计才能得以实现[3]。因此,历史成本会计信息可以说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满足外部经济监管的基础。国际准则基于决策的有用性,认为财务报表的目的是为利益相关者,尤其是证券投资者的决策服务。这是一个狭隘的微观视角,仅关注证券市场中股东的利益,导致国际准则生成的会计信息对其他微观层面(如银行等债权人)以及宏观层面的利益相关者(如税务管理、统计和其他经济管理部门)的意义非常有限。

(二)法律事实与金融预期的关系

一方面,历史成本会计是基于法律事实,强调法律证据的会计。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确实需要在财务报表中披露公允价值的信息,以帮助投资者作出决策。考虑到混合信息缺少有用性,建议应严格区分历史成本信息和公允价值信息。否则,提供的会计信息很可能既没有法律证据,也无法对财务投资决策提供帮助。将法律事实与金融预期隔离,可确保表3和表4中的实线表中的信息仍然可信。其会计处理具有客观的法律依据,能够满足所有利益相关者对客观历史交易信息的需求。同时,在虚线表中,考虑了对资产的实时市场价值感兴趣的人的信息需求。

(三)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的关系

稳定的价值导向是财务报表体系必须具备的。自1973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成立以来,它一直奉行美国公认会计原则(GAAP)倡导的决策有用的价值导向。而这是唯一正确的价值导向吗?GAAP的演变对此持否认的观点。1938—1972年,GAAP从未将向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作为其目标,相反,它致力于提供历史成本会计信息,强调要反映“受托责任”,为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而提供会计信息,这是重视会计信息为发展实体经济服务的表现。1973年以后,出于私利目的,会计师事务所、投资银行等机构的人员越来越主导会计准则的制定,从而导致“决策有用观”成为会计准则制定的价值导向。这与美国经济是以金融为主导的经济是一致的。

(四)国内需求与国际趋同的关系

财务报表体系要全面考虑,统筹规划,既要适应国内需要,还要适应国际经济往来的需要。当今世界,国内外交往日益频繁,财务报表体系在满足国内企业内外部管理需要的情况下,要尽量满足合作伙伴的要求使我国财务报表体系和他们的惯例相一致。在我国会计改革中,趋同是一个过程,趋同不是等同,其目的是要吸收国外会计规则的合理之处来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为发展国内经济提供帮助,并以此来建立适应本国国情又与国际趋同的会计体系。

三、财务报表体系改进:法律事实与金融预期的并行列示

会计的本质是一项管理活动,要用到分类统计的思路,同时为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管理服务。在完善财务报表体系中,有必要充分考虑会计信息宏观和微观方面的不同需求。企业为什么需要编制财务报表?财务报表需要满足哪些利益相关者的会计信息需求?这是改进财务报表时要考虑的基本问题。从“公共利益”角度来看,财务报表应符合法律的相关要求:财务报表是财税政策的实施基础;财务报表是根据公司法规定分配利润的基础;财务报表是统计信息的源头;财务报表是政府对经济进行调控的微观基础;财务报表是业绩考评的依据。“公利性”的信息需求注重真实性。从“私利”角度来看,利益相关者可能会要求提供满足其特殊需求的财务信息,即财务报表为其在股票和债券交易中做出理性决策提供帮助。投资者希望在复杂的环境中通过财务报表及时、准确、便捷地反映其投资价值的变化,这时法律的证据也就显得不重要,“私利性”的信息需求要求将会计信息和投资决策紧密联系。理想的财务报表应该能够兼顾这两种价值取向,并成为平衡公共和私人利益的“通用财务报表”。对此,本文提出新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格式(见表3及表4)。

(一)资产负债表的改进:将现行资产负债表分为“实线表”与“虚线表”

在资产负债表中,实线表中的数据具有法律依据,并选择历史成本会计计量。虚线表显示资产、负债的市场价值以及其与相应账面价值的比值,即“财务分析数据”。在报表下面给出特别提示:虚线部分中的价值为估计所得,并没有法律依据,仅供参考。鉴于金融性股权投资和实体资产的不一样,在报表中要区分列示,并以阴影的部分来标识金融性股权投资。主要改进及理由如下:(1)实线部分是历史成本计量,从而不适用公允价值计量和资产减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公允价值的概念不应在会计学的范围内,因为会计的目标是加强企业管理,从而要求按照法律事实记账。故而,会计在传统上追求以历史成本计量,根本就不应当反映市场价值,会计不崇尚预期。因为其只能反映过去的财务信息,这也是财务会计本身存在的局限性,人们对此可以批评,但不能否认法律事实的存在。公允价值理念的推行,大大削弱了财务报表的法律证据力。按照公允价值的理论,甲某以前花1000万元购买的股票,现在的股票交易价格为1500万元,所以,会计上要将股票价格改记为1500万元,并确认500万元的收益。但这种分析思路是不恰当的。他人卖东西的价格,是他人的法律事实,而不是甲某的,只是甲某观察到的经济事实。只是通过这个经济事实,甲某才希望自己的股票卖出相同的价格,但这只是一个金融预期。由此可以推知,对资产升值和减值进行确认并计入财务报表时,都缺少法律上的依据。因此,在记账时要严格根据法律依据,实线表中要坚持历史成本会计原则。具体来说:取消所有的公允价值会计规则;摒弃现行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取消外币折算规则。这样,实线表中的“金额”栏里数字不包括公允价值信息,都是依据具有法律依据的历史成本的会计数据来填写。(2)分别列出资产、负债的市场价值及其市场价值/账面价值的比值信息。公允价值理念并不是毫无可取之处,它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对资产、负债价格波动趋势进行观察,据此还能发现其中潜在的风险。因此,建议在虚线表中单独列示资产、负债公允价值信息。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直接对市值的信息进行加计,能够轻易得出资产市值的总计和负债市值的总计,将两者做减法就可以得到净市值。之所以把市值与账面价值的比值信息单独列出来,是因为百分比作为一种相对指标比绝对指标更易于帮助报告用户判断经济环境对公司未来资产和负债的影响,以便其做出更好的决策。这些数字以虚线显示,没有法律证据。在资产负债表上列报金额为其评估金额。在适当情况下,企业可以考虑委托资产评估事务所等专业机构代为评估,从而企业可以从公允价值会计、资产减值会计等繁琐的会计核算中解脱出来,使日常的会计工作变得更加的简单。如果是非上市公司,就不需要将市值信息及其变动比例列示出来,这是因为市值信息的使用者主要是资本市场上的证券投资者,而非上市公司则没有证券投资者,因此也不需要这方面的信息。(3)在区分实体经济活动和金融投资活动的基础上,单独列示金融股权投资的金额。如果只对上述两点进行改进,那么财务报表改进后的作用和意义也不大。本文建议要对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进行隔离处理,从而提升利润表的功能,增强其有用性。首先,投资活动分为两类:债权投资和股权投资。债权投资根据期限可分为短期债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股权投资根据投资对象划分为实体股权投资和金融股权投资。债权性投资的风险相对较小。股权投资具有一定的风险,其风险主要与项目投资的实体经济有关。如果实体经济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匹配(也就是说可以通过跟被投资方联合生产商品以及提供劳务而获得相应收益,而不是购买频繁的买卖股权来获取回报),则风险相对较小,属于实体股权投资;而如果是金融性的股权投资,其通过股权的频繁买卖来获得收益,由于资本市场变幻莫测,其风险更大。所以,本文建议在资产负债表的左侧最下方用阴影单独将金融性股权投资标注出来,从而引起财务报表阅读者的关注。资产负债表左侧的实体经济投资与金融投资之间的严格区分有助于人们准确判断管理层的战略定位、企业发展潜力及投资风险。在资产负债表的右下方,未分配利润进行可分配利润和风险准备的划分,避免企业超额分配利润。其中风险准备的列报依据金融性股权投资的性质、金额和风险大小而定。(4)股权投资的核算要求应当遵从照税法的规定。用投资成本列示全部股权投资的金额,其市值的列示可以参考前面的情况处理。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余需改进方面如表3所示,不再重复叙述。

(二)利润表的改进

利润的分配、纳税申报及业绩评估都要在利润表的基础上开展,利润表是企业管理者最为重视的财务报表。为了使利润表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利润表也分为两种类型:实线表和虚线表(见表4)。主要改进及理由如下:(1)实线表中的数据是根据历史成本计算得出,并根据实现原则计算得出。这就为企业依法纳税提供了便利。企业实际上缴的所得税就是实线表中的“所得税费用”,而税后的利润数据即本期新增的、可供分配的利润就是“税后利润”,即为公司法中的“税后利润”。(2)隔离全部的金融预期因素。资产减值实际是预期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实际是预期收益,它们是由于市场价格变动而造成的浮动盈亏,并不是实际的盈亏,这些信息是没有法律证据的。因此,在计算“利润”时要将其排除在外。如果它们被列入利润表,则不符合通常的理解,并将导致会计信息供应者和需求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也就违背了提供财务报表的目的。为了不让预期利润和实际利润混合列报的数据让财务报表的使用者产生混乱,建议将金融预期信息在虚线表中单独列报,并标示阴影,以引起财务报表使用者的注意。在预期收益和预期损失在虚线表中显示后,预期所得税费用可以根据预期净利润或损失的预期所得税影响计算,继而就能算出预期盈余总额。从国际准则中计算所得税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实质是通过预期收益或损失来计算其预期的所得税费用,并预计在未来缴纳或抵扣。相比之下,本文建议的计算预期所得税的方法更简单易行。(3)将每股收益的列报转移到虚线表中,并以预期净利润除以实际或潜在的已发行股票数量后的数字计量。因为每股收益(特别是每股稀释收益)的计算在理论上是有争议的,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因此应该重点强调此数据没有法律依据的支持,仅供参考,避免财务报表使用者产生误解。

四、结论与建议:使用本土的研究结果丰富会计理论和实践

有必要改进国际准则中将公允价值信息和历史成本信息混合提供的做法。现阶段的国际准则还未在财务报表中全面实行公允价值计量,只是试图对不同资产、负债项目分别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计量,这形成了历史成本会计和公允价值会计并行从而导致其产生的数据相互混合的情况。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始学习、借鉴国际准则,目前已经在财务报表体系中运用了这套混合计量模式。从长远目标出发,我国可以在区分法律事实和金融预期的前提下,平衡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设计出以强化有效管理为目标且遵从上位法的财务报表新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努力与国际准则趋同。理论界和实务界有必要共同努力,最终建立一个既可以满足国内需求,又能与国际趋同的企业财务报表新体系。

参考文献:

[1]冯淑萍.关于中国会计国际协调问题的思考———在中国会计学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J].会计研究,2002(11):4-7.

[2]葛家澍.公允价值计量面临全球金融风暴的考验[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9(1):3-10.

改进建议范文篇8

通过对福州市私营企业工会经审工作的调研了解,笔者认为目前私营企业工会经审工作面临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一)经审组织不健全

一部分私营企业和工会负责人对经审工作缺乏正确认识,将工会经审工作视为一种形式而置于工会工作的弱势地位。具体表现为“三无”:一是无组织。有些私营企业工会虽然成立了经审委员会组织,但没有按规定配齐懂审计、财会的专业人员,使得经审组织机构成为“空架子”;二是无活动。有些单位工会经审委员会形同虚设,经审工作未得以开展,经审监督职能得不到有效发挥;三是无作为。经审人员对自己从事的工会经审工作认识模糊以致轻视,认为经审委员会作为内审机构,只是做做样子,起不了多大作用。

(二)经审工作人员配备不到位

私营企业基层工会受人员编制等因素影响,大多数由工会委员兼任经审委员会主任,没有配备专职经审人员从事具体工作。由于兼职人员时间、精力有限,很难共同研究工作或履行监督职能。还有一部分基层工会经审委员会主任由财务人员兼任,既是经审委员会主任,又是财务人员,自己监督自己;有的企业经审委员会主任因工作变动或退休,未及时补选,职位长期空缺;有的基层经审委员会虽然组织健全,但监督乏力的状况较为突出,难以正常行使监督职能。

(三)经审制度不完善

由于一些私营企业工会主席对工会经审工作缺乏了解,对有关规定和制度不熟悉,导致对经审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工作热情。有的基层工会虽然按照上级工会要求制定了一些制度,但还不够健全;有的经审工作制度尚未建立;有的完全没有经审工作制度,工作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

(四)工会财务管理不规范

一是因为可使用经费较少,部分工会没有财务管理制度;二是财务制度不完善,特别是各项补助、奖励的发放标准和范围不明确,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审计疑点和风险;三是部分工会参照执行行政或上级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与本级实际有些不符。由于经费金额较小、会计业务较少,由行政财务人员或非财会人员兼任工会会计和出纳等原因,部分工会的账薄设置比较混乱,或没有明细账,或没有总账,或没有固定资产账,使用的会计科目也不符合工会会计科目设置规定,业务处理不符合工会会计制度要求。

(五)工会经费收缴不足额,存在工会经费被挤占、挪用现象

一是部分基层工会行政不划拨工会经费、不上解工会经费;二是部分工会上解工会经费不及时、不足额;三是部分工会存在截留工会经费现象。由于发生金额较小等多种原因,多数单位存在着用工会经费支付应由行政承担的费用现象,如劳模活动有关费用、职代会有关费用、困难职工补助费用等,个别严重的单位挤占工会经费用于行政费用支出的比例,已经达到基层工会可自主支配经费的60%及以上。另外,其他挪用工会经费现象也时有发生。

二、针对问题提出几点改进建议

针对上述私营企业工会经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私营企业工会经费审查工作的领导

切实做好经审工作,离不开各级工会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工会领导对经审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和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是搞好经审工作的关键。加强对经审工作的领导,一是要提高工会领导对经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明确工会财务管理不但是开展工会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而且是工会开展民主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二是要加强对经审工作的重视。经审委员会成员都是经过会员代表大会选举出来的,经审委员会行使监督审查工会财务和工会固定资产的职权,是职代会赋予的神圣使命。要充分认识到经审委员会开展经审工作,充分体现了职工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充分体现了工会的自身建设是在广大职工群众监督之下进行的,能够让广大职工感受到工会的财务、固定资产管理是公开的,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为广大职工群众服务的。

(二)建立健全私营企业工会经审委员会组织

建立健全工会经审委员会组织,是开展工会经审工作的组织保证。建立健全经审委员会组织,要名符其实,要认真履行经审委员会的职责,发挥经审委员会组织的职能作用,就要从经审委员会组织建设的自身抓起。首先,经审委员会的全体成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要敢于担负起组织和职工群众赋予的责任。不能有瞻前顾后怕担风险、怕得罪人的思想。其次,要建立健全经审委员会各项工作制度,制订经审委员会工作计划,使经审委员会有章可循、有事可做。要保证工作有计划,活动有内容,审查有依据。第三,经审委员会成员要有明确分工。虽然有些是兼职人员,但也要有明确的任务。分工不明确,就无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只有组织健全、制度完善、人员职责明晰、分工明确的经审委员会,才能正常健康地履行经审职责。

(三)加强私营企业工会经审工作规范化建设

要积极探索、制定出《私营企业工会经审工作规范化建设标准》,并按照目标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要把经审工作纳入工会全年目标考核内容,做到“五个有”,即有计划、有检查、有考评、有总结、有表彰,形成一级推一级,一级考一级的良好格局。要以示范推动私企系统经审工作全面提升,推进私营企业工会经审工作正规化、规范化、制度化。

(四)强化开展经费审查审计工作

经审委员会的职责是通过对同级工会及所属企业单位的经费收支和与经费有关的经济活动的审查审计,监督其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财经政策、纪律、法规和工会财务工作的方针、规章制度,协助同级工会组织收好、管好、用好工会各项经费,管好工会财产。经审委员会在开展经审工作中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摆正经审工作与工会财务的关系。要认识到开展经费审查审计活动是协助工会财务加强对工会经费的管理,监督工会财务按照国家的法规、政策办事,是对工会组织负责,对工会财务负责,对广大职工群众负责的一项正常工作。对在经费审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找出问题的根源,提出整改措施和建议,同时向有关领导汇报,说明审查审计的情况。对屡查屡犯,不采纳经审人员建议的,要提请有关领导和经费审查委员会研究,并给予通报批评,从而促进和加强对工会经费的管理。二是要经常给经审干部和工会财会人员“加油充电”。适时举办经审委员会成员和工会专兼职财会人员学习班,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对《中国工会审计条例》、《会计法》、《工会会计制度》等财务政策、法规、制度的理解力与执行力。同时,要开展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培训,为工会经审人员“加油充电”。每年至少要召开一次经审人员、财务人员经验交流会或座谈会,提供交流经验、沟通信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机会。三是要配齐配强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人员。其成员应包括工会或财务审计专业人员。对成员的要求应具备:热爱并熟悉工会工作;能密切联系职工群众;有一定思想水平和议事能力;能坚持原则、奉公守法、公正廉洁等条件。在人员选择上,要注重选配懂财会和审计的专业人员进入班子,其选配的程序和方法应做到“三同时”,即同时推荐,同时选举,同时报批,从源头上提升经审干部素质。

(五)强化经费审查委员会的监督职能

改进建议范文篇9

[关键词]中职生;德育工作

1学校德育相关部门

河源市卫生学校(以下简称“学校”)创办于1943年,现为国家中职示范学校、国家重点中专学校。校长、分管副校长、学生科、团委、班主任组成德育线口,专门负责学生德育工作的日常管理。下设公共基础学部、医学基础学部、护理学部、药学学部、医学技术学部等6个分管部门兼职负责学部日常德育任务。

2学生德育工作现状

2.1还没有完全形成教师全员参与的德育氛围。很多教师认为学生德育工作只是班主任与学生科的事情,自己把任教的学科教好即可,德育工作与我没多大关系。殊不知唯有全校教师拧成一股绳,团结协作,共同对孩子实施德育教育,才能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1]。2.2有些班主任对学生德育工作缺乏长久的韧劲与耐心。有些班主任在对学生德育工作的初期充满了信心和耐心,特别是新开学的第一个学期,可一段时间看不到明显效果后,就变得没有耐心甚至对班级失去了管理信心,后面的班级管理方法就变得简单粗暴或听之任之,久而久之,就放弃了。这种管理方式终会使对学生的教育效果为零,甚至会产生负面影响甚至恶性循坏。2.3有些班级没有形成积极健康向上团结的班集体。有些班级学生自信心不足,说话或做事畏首畏尾,班级不团结,集体活动少,对学校社团活动没兴趣。我们知道,一个积极健康向上团结的班集体能影响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2.4家校沟通合作欠紧密。对于家长而言,虽乐于与学校沟通,但由于平时在外地务工,为生计忙于工作,加上大部分学生是来自河远市各县区乡镇的,家离学校较远,较难抽出时间与班主任保持联系[2]。尽管学校想出了很多好的沟通途径,如家长会、校园文化体验活动、家教讲座等形式,但总有很多家长很难到学校参加。对于学校班主任而言,以单向灌输为主,缺少双向沟通,电话联系家长或学生出现重大违纪问题约见家长是班主任与家长进行沟通合作的最普遍方式。而在这些沟通方式中,班主任对家长只是一味地灌输,较少听取家长的意见或建议,使得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仍然停留于比较表面化的层面。2.5学生家庭教育的缺陷。在家庭教育中,学生父母常常把自己工作上不顺心、生活上的不如意作为反面教材来教育自己的孩子,父母文化水平较低或者有些学生父母是离异的等因素。这些都能对孩子造成心理消极影响,就培养孩子扭曲的个性。平时,这样的孩子私心重,合作意识差,缺乏自信心,较难适应社会生活。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一些父母不配成为孩子的榜样。他们的言谈举止冲击着正面教育。没有道德高尚的父母,很难培养出品德高尚的孩子。

3对本校学生德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3.1全员参与齐抓共管形成良好的德育工作氛围。学校领导班子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让全校教师明确德育工作人人有责。根据各人的实际情况,分配任务,做到人人参与,形成良好的德育工作氛围。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要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开展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中职生公约等教育。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上要严抓考勤及课堂纪律并结果通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生上课效率。班主任要坚定好对德育工作的信心,要清楚认识到德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与班级违规学生较真较劲并持之以恒。只要班主任能坚持不懈地努力,定能看到雨后的彩虹。3.2坚持以学生为本理念一手抓自信一手抓兴趣。班主任心中要常怀学生,针对兴趣爱好,抓热点,正确引导;针对偶发事件,抓起点,追根寻因;针对暂差生个体,抓闪光点,树自信心;针对学生的思想矛盾,抓模糊点,质疑去惑;针对学生易受挫现象,抓薄弱点,磨炼意志。要坚持多元化原则,一方面,在课堂上对全班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对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咨询和辅导。同时,更需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淡化教育痕迹,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德育内化,实现形成积极健康向上团结的班集体。3.3加强家校联系与沟通关注孩子成长成才。面临当前家校沟通合作实际存在的问题,继续守好传统家校合作途径方式,办好每年1次的家长会、校园文化体验活动、家校讲座等活动,在这基础上创新家校运行载体,学校定为每年寒暑假为“家访日”,各班主任采取登门走访的形式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就“家访原因”“家访目的”“需要解决的问题”等方面充分了解学生家庭生活现状、平时在家表现并现场反馈学生在校平时表现及下步需改进的地方。同时,在家访谈话过程中,建议家长多正面教育孩子,多讲正能量的故事与声音,少讲负能量的反面教材,多鼓励支持孩子的成长,重塑他们的自信,不带工作与生活上产生的负面情绪进家庭,生活中言谈举止文明些,做到言传身教。学校与家长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能帮助家长不断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只有实现家庭和学校的有效沟通,才能促进学生发展全面健康成长。3.4加强班主任队伍管理注重班主任素质培养。班级管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最重要环节。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所以班主任队伍建设对学校德育工作建设至关重要。为提高班主任队伍建设,直接做法有:开好每周日班主任例会。通报上周各项检查情况并布置每周工作任务等。每年,外聘专业团队组织1次班主任技能素质培训班。每年,组织1次校级班主任技能大赛供全校班主任分享及借鉴实战经验并把优秀选手送到市、省或国参赛。年终时,对班主任进行量化打分考核,分出好坏,评出优秀班主任,做到奖勤罚懒。3.5创新开展社会教育。提升学生在实习医院实践水平和能力学生在校外活动比重大、接触面广,是德育工作中难度大的一个环节。学校只是个“小气候”,为学生更早适应社会的“大气候”,在德育工作管理过程中,力求取得政府、校外辅导站、交通警察、戒毒所等部门单位的协作,设法将校内德育工作延伸到校外。每年,组织在校生参加校外服务活动,如:到市文化馆、市图书馆做文化志愿者,协助交警体验文明交通劝导,到市戒毒所参观学习接受警示教育等。通过挖掘本地德育题材,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学习,形成学校德育工作的社会化,提高了德育实效。

参考文献

[1]马超.如何做好大专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J].现代职业教育,2017(12):84.

改进建议范文篇10

(一)承保基础数据有待规范,种植业保险承保面积与实际种植面积不符

在现场调查中我们发现,被考评县(区)在编制本地区承保计划时,未对当年实际种植亩数及实际种植人进行逐一登记核实,县(区)财政部门在年度预算中编制保费补贴资金时,是以上年度粮食直补的补贴亩数做为承保补贴依据。由于未对承包基础数据进行核实,在理赔环节易造成纠纷。

(二)保险经办机构未能全部定损到户,理赔结案不及时,整体服务质量仍需进一步提高

经调查,保险经办机构接到报案后,查勘定损及时、结案理赔积极,但考评工作组也发现,个别险种未能全部定损到户,理赔结案不及时,群众意见很大,影响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整体实施效果,下一步需加大工作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三)财政资金放大效应不明显,保险保障水平和经济补偿损失能力较弱

根据被考评县(区)提供的相关资料,经测算,各县(区)平均资金放大倍数为17.16倍,保险赔款与农户直接物化损失之比平均为56%。说明各级财政补贴资金的放大效应不太明显,保险保障能力和经济补偿受灾农户直接物化损失的补偿的能力较弱。

(四)政策宣传不到位,农户投保积极性不高

经对普通农户调查了解,被考评各县(区)政策知晓率普遍偏低,分别为:阳泉市郊区66.67%,平定县44.44%,盂县42.87%,由于宣传工作不到位,大部分农户根本不了解政策性农业保险,不知道县(区)政府为农户负担了种植业保险保费,更不知道受灾后怎样报案理赔。有的农户存在侥幸心理,甚至还有人认为农业保险是乱收费,参保积极性不高。

(五)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单一,可保范围较窄,难以满足特色农业的发展

由于缺乏财政补贴的支持,保险经办机构制定的商业险费率农户难以承受,结果必然导致保险公司供给缺乏积极性,农民的现实需求也无法满足。因此,保险险种的保障范围不全面,保险的保障功能难以充分发挥。

(六)政策性农业保险监督机制不健全

被考评各县(区)监管部门对政策性农业保险资金使用缺乏有效监督;一是由于保险经办机构属于央企,县(区)监督机关很难实施常态化监督;二是由于政策性农业保险面向农村基层,涉及点多面广,受地域和监管机构日常工作量大等因素制约,监管难以到位;三是政策性农业保险资金来源是主要中央、省级和市级资金,县(区)政府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市级资金的配套和本级资金的落实上,忽视了监管责任。

(七)保险经办机构过分依赖村委会,导致保险理赔不够透明

保险经办机构在对以行政村为单位投保的种植业进行保险理赔时,保险赔款以转账方式拨付到行政村账户后,未能及时支付到受灾农户,极大地损害了农民的知情权和获得赔偿•市县之声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民的参保积极性,个别行政村未能将保险赔款专款专用。

二、改进的建议

(一)完善和规范承保数据,确保补贴准确,承保到户

各县(区)要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加快推进土地流转,进一步完善基础承保数据和信息,把好投保信息的初审关。在编制本地区年度承保计划时,要利用土地流转数据,重新核定的种植面积和种植农户,确保承保数据的真实性,财政部门在年度预算中编制保费补贴资金时,要以重新核定的实际亩数和种植农户做为承保补贴依据,真正做到承保到户。

(二)切实查勘定损到户,及时理赔结案,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目前还没有专业的查勘定损组织机构的情况下,对一些受灾范围较广、程度较深,时间要求紧的种植业保险赔案时,保险经办机构要主动牵头,联合本县(区)相关机构人员及受灾农户实行联合查勘、直接定损到户,确保理赔工作科学、及时,切实提高保险服务“三农”的质量和水平。建议保险经办机构加强对保险从业人员、乡镇农科员、村协保员的保险政策和技能培训,合理配置村协保员,适当提高其福利待遇,并加强与乡镇农科员的沟通配合,确保在出险时能快速到场查勘、定损、理赔,提高理赔效率,逐步减少保险经办机构在开展业务时对村委会的依赖,更大程度保证保险经办机构定损、理赔的专业性和独立性。对确以行政村为单位承保的种植保险要张榜公示,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的知情权。

(三)增强保险保障水平和经济补偿能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建议保险经办机构结合承保种植、养殖农产品品种的生产成本、市场价格变动等情况,及时向上级公司及保监部门对政策性农业保险赔付标准进行动态核准,及时修改完善相关政策,适度提高理赔标准,充分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障功能,以增强经济补偿能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认识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引导,多措并举,密切配合,协同推进,建立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积极支持和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确保落到实处,进一步优化农业保险发展环境。

(五)开发农业保险新品种,拓宽险种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水平

目前,谷类作物和其他经济作物未列入承保范围,建议被考评县(区)将种植业保险全覆盖范围扩大至谷类作物,一来可以减轻农户负担、扩大承保范围,而且还可以借此宣传农业保险政策。建议适当增加保险品种和财政补贴范围,从而满足不同农户的要求,以扩大政策性保险的覆盖面。另外,建议保险经办机构提高保险服务质量和保障水平。

(六)继续积极探索财政补贴政策新机制,着力解决农业保险高费用、高费率问题

农业保险的社会公益性决定了其更需要政策的扶持与推动,被考评县(区)财政部门应加强调研,积极向政府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加大对农业保险补贴力度。一方面,被考评县(区)财政应对工作成本高、保费收缴难的农险业务给予必要的经营费用补贴,另一方面切实提高财政对农业保险的保费补贴比例,特别是对种植业保险的保费补贴比例。

(七)强化监管,确保保险保费补

贴资金真正服务“三农”被考评县(区)监管部门要将惠农保险与村务、财务公开相结合,做到“四公开”,切实维护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使惠农保险在阳光下运行,从而实现承保到户、定损到户、理赔到户。

(八)完善提前预警和联动机制,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各县(区)农业、气象、保险、当地乡镇政府和行政村要建立多级、多部门的联动机制,利用集中广播或手机短信平台,及时向农户提供气象资讯,提前预警,及时应对极端气候和灾害天气,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

(九)加强绩效考核,注重评价结果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