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防护意识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3 06:06:23

护士防护意识论文

护士防护意识论文篇1

1.1对象

北京市某肿瘤专科医院护士110人。

1.2方法

1.2.1抽样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将内科、外科、门诊、放射治疗与诊断相关科室(放疗科、介入科和影像科室)4个临床科室作为抽样单位,以当日上班的护士作为调查对象。入组标准为:从事护理工作满1年;自愿参加;充分知情。

1.2.2调查方法

采用根据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相关领域专家意见设计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①调查对象一般情况;②辐射基础和防护知识,共20道题,每部分10题,1题计5分,满分为100分。据既往评分标准,以80分及以上为良好,60~79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③辐射防护培训经历和培训意愿。

1.2.3质量控制

采取现场调查,当场回收的方式,避免了问卷填写过程中护士之间的沟通,同时对问卷中未填写项目及时询问调查对象并予以填补。数据的采用双人同步评分及录入的方式。

1.2.4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31软件进行数据双录入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率进行描述,计量资料采用(x±s)进行描述,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本情况

共发放问卷110份,回收102份,均为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27%。调查对象的工作年限为1~33年,平均(1037±679)年;均为女性,其中内科26人(255%),外科22人(216%),放射治疗与诊断相关科室36人(353%),门诊18人(176%)。

2.2辐射防护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调查对象对辐射的危害性、放射性的认识,辐射防护的目的、意义以及对于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态度等问题的知晓率较高,但对具体的防护措施、原则等知晓程度较低(表2)。

2.3不同特征调查对象辐射防护知识合格情况

调查对象辐射防护相关知识的平均得分为(5691±1072)分,而分数在80分以上的仅6人(588%),60~79分的有39人(3824%),不及格人数57人(5588%)。及格45人,及格率为441%。经检验不同年龄、职务、职称、文化程度、科别和是否参加过培训,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4辐射防护培训现况与培训需求

调查对象参加过辐射防护培训的仅有19人,占1860%。接受培训的主要途径是学校学习和院内培训。其余83人从未参与过任何形式的相关培训。而对于参加培训的需求,有超过9600%的调查对象认为需要相关学习,其中表示非常需要的有59人。

3.讨论

3.1肿瘤医院护士对于辐射防护相关知识的总体状况分析

本调查中,研究对象辐射知识的得分的平均分为(5691±1072)分,总体水平偏低。其他相关文献显示,无论是普通居民还是医务人员对于辐射防护的认知水平均较差,包括放射学诊断与治疗的相关科室[3-6]。这与本研究的调查结果一致。调查可见,护士群体对于电离辐射的危害和防护的意义,以及对于防护的态度等原则问题有较好的认知,但是对于具体操作和核心知识的掌握较差。原因可能为:①护士在实际工作中没有接触放射性操作;②各阶段的护士教育中,缺乏针对性的培训,护士获取相关知识的途径太少。

3.2肿瘤医院护士辐射防护相关知识调查结果的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护士中有186%参加过相关培训,参与过培训的护士知晓程度要优于没有参加过培训的护士。相关文献报道:针对性培训是提高医务人员辐射防护能力的有效途径[7]。不同科别之间的结果也存在差异。放射学诊断和治疗相关科室,及格率要优于内科和外科及门诊。这与研究对象在临床工作中是否接触过有放射性的操作有关。结论与张小萍等[8]报道结论基本一致。30~39年龄段,职称为主管护师及以上,文化程度在本科及以上的护士的及格率较高,可能与这部分护士多数是岗位中坚力量,经验丰富且学习机会较多有关。护士长的及格程度也优于护士。职称和学历越高,及格率越高。因此建议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培训。

3.3辐射防护知识相关培训的需求与建议

护士防护意识论文篇2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风险;因素;方法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476-01

在医护护理工作过程中,难免会存在某些护理风险,属于一种可能发生、不确定性不安全因素。医院急诊科属于危重症疾病抢救的重要环节,因急诊病情变化快、发病急、抢救难度较高、风险较大[1],所以,急诊科的整个护理过程均伴有护理风险。本文临床分析急诊科护理风险因素,提出防范对策,旨在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现总结如下:

1护理风险因素

首先,护士因素。主要分为四个方面:(1)技术方面。因护士的操作不熟练,技术水平较低,在10min内不能完成静脉穿刺、呼吸机连接、呼吸道通畅等护理工作,延缓了抢救的最佳时机。(2)理论知识。在护理实践中不能贯穿理论知识,无法预见性实施护理措施,停滞于机械执行、医嘱执行的层面。(3)责任心。由于护士的责任心不强,在护理工作时,不能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操作流程随意性较大,存在违规操作行为。(4)沟通技巧。护士与患者进行沟通时,因护士缺乏相应的沟通技巧,不能很好实施告知程序,患者及家属对医学知识了解不深刻,甚至模糊,具有较高的护理期望值,极易引发护理纠纷[2]。

其次,急救设备。因急救药物使用不合理、数量短缺,仪器设备出现故障,对急救抢救工作造成严重影响,极易导致护理风险事件。

第三,护理文书。护士在书写护理文书时,存在乱涂、不规范现象,不能确切描述病情,不合理使用医学术语,不能及时监测患者病情、用药效果,导致医护记录不一致。

第四,转运。急诊科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对于烦躁患者,未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极易导致患者坠床。各种管道未妥善固定,引起管道移位、滑脱。未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未准备好急救设备,未做好相关科室协作,不能及时治疗、监护患者,耽误治疗时机。在衔接过程中,接收科室、急诊科室护士未仔细做好交接,存在护理缝隙。

2护理风险的防范对策

首先,建立防范意识,构建风险管理制度。护士通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有利于发现潜在的法律风险,并根据法律程序进行护理。严格交接班,确保急救药品与仪器的完好率,以便于抢救时能正常使用。构建风险防范制度,强化护士识别风险能力,将隐患消除于萌芽状态。由于急救科室的抢救患者较多,在抢救时医生有过多的口头医嘱,因此为保证护士医嘱的可靠性、准确性,应专门设计医嘱记录表,护士与医师核对正确后方可执行医嘱护理[3]。

其次,加强护士质量意识、责任意识,构建切实可行的护理程序,重视落实、执行。流程化、系统化各项护理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修正、完善,确保流程的可操作性与科学性。定期组织护士进行护理质量培训,掌握检查标准,提高护士护理过程中的自我控制能力,同时为护士提供相互沟通、自我表现的平台。相关科室进行写作,共同分析、总结急诊科存在的不规范行为、不安全隐患,以使质量护理贯穿于每个护士的心里,提高护士的护理积极性。

第三,加强急诊护士的专业能力,由于护士能力属于护理技术发展的关键,专业知识向能力转化,才可实现主导作用。因此,为加强护士专业水平、个人能力,应强化护理理论知识、沟通技巧、团队配合、技能操作等培训。每周组织护士进修理论学习,主要关于急救护理流程、护理规章制度、疾病护理常规、心理护理、应急预案、沟通技巧、药物知识,鼓励护士通过网络远程教育进行学习,以拓展护士的知识面[4]。

第四,加强管理急救仪器与设备。对于急诊科的急救设备,必须由专人管理、检查、负责,在抢救前,严格监测仪器的交接,禁止仪器带病应用,确保仪器、设备无无故障使用。根据规定基数配置药品,确保药品无过期、变质、短缺等问题。按照国家规定登记、保管、使用特殊药品,及时补充一次性急救器材,确保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五,护理文书层面。根据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结果,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重点观察病情变化,完整、及时、客观记录好病情动态。针对急诊抢救患者,入科室后,急诊护士应仔细填写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护理措施等。

第六,转运。若患者病情平稳,方可实行转运。若患者存在生命危险,应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方可移动,护士必须仔细评估病情,主要包含患者生命体征、管道衔接与固定情况、肢体与皮肤静脉穿刺情况、运送时可能发生的状况,仔细准备好药品与仪器。在转运前,通知相关科室准备。转运时,仔细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对于因病情危重需转运检查、治疗患者,必须由医生监护。对于出现病情变化者,必须给予抢救措施。急诊科护士必须与接收科做好交接工作后,并待患者护理到位后,方可离开[5]。

第七,风险处理、上报制度。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事件,不管是否发生,应鼓励护士及时上报,以便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及时处理、改进不安全隐患与差错。使患者损害最大限度的减小,分享风险事故经验,经过分析与讨论后,改善护理不良环节、不合理流程。

3结语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护理质量管理是相互促进与联系的,通过提高护士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及时识别护理工作中潜在风险,做到防范于未然,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悦.急诊科的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9):7157-7158

[2]肖文.急诊科护理风险分析与防范对策[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1,02(7):157-157

[3]何治平,孙凤琳,孔晓云等.急诊科护理风险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3):223-224

护士防护意识论文篇3

【关键词】 急诊护士 损伤性感染 护理管理干预 防护措施

锐器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危害,具有潜在感染的危险。急诊室作为抢救的重要场所,疾病种类多,接触面广,急诊护士常在患者未明确诊断前即投入对患者的处置和抢救,这其中包括处于潜伏期和诊断前的传染病患者。在急诊过程中护士可能因许多不可预知的意外而发生锐器伤。通过一年来强化护理管理干预,引导和督促防护措施的落实,有效的减少了锐器伤的发生。现将强化护理管理干预对减少急诊护士锐器伤的数据对比陈述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以2008年12月-2009年12月在急诊工作的79名护士为研究对象,按所在急诊科室为观察组41名和对照组38名。2组护士工作年限、年龄、职称、学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方法 对照组护士按操作常规完成各项急诊有创操作。观察组护士除按常规外,予以强化护理管理干预以督促防护措施的落实。具体干预措施如下:(1)建立良好的信任合作关系:护理管理者运用心理学“心向一致”的原则[1],以护士为本,了解工作中易发生锐器伤的原因,与护士共同制定有效的安全操作流程,发挥护士的积极性,使其在操作中主动采取防护措施,预防和减少锐器伤的发生。(2)认知干预:对观察组护士进行全面性防护概念的教育和职业防护培训,使护士认识到锐器伤的危害性,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有研究表明[2],加强对医护人员教育是减少职业性损伤的有效措施之一。(3)行为干预:细化护士操作行为,规范安全操作流程,纠正护士导致锐器伤的高危行为,提高护士个人操作的自律性和慎独精神。护理管理者定期对急诊护士进行安全操作技能培训,使其能够系统、充分的掌握各种防护措施。(4)制度干预:建立完善的锐器伤管理制度。对不慎被锐器刺伤的护士进行登记、报告管理。记录锐器伤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损伤的具体部位、程度、处理方法等。必要时实施预防性用药,定期进行血液检查。(5)管理干预:护理管理者可采用科学的弹性排班,减少护理人员职业和心理上的压力,尽可能为护士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和护理用具。如使用安全型留置针,安瓿开启器、利器收集箱,真空采血技术等。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X 2检验,认为P

2 结果

两组进行护理管理干预前后损伤性感染比较,见表2。观察组护士发生锐器伤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 P

3 讨论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职业安全问题越来越被医护人员所重视。锐器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伤害,具有潜在感染的危险。因此要求护理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锐器伤的防护,形成一套护理管理干预体系,强化全员认识,在科室树立护理安全文化意识,使护理安全操作形成一种科室文化。通过强化护理管理,规范了安全防范操作流程[3],不断增强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使护士从认知到服从,从而主动采取防护措施,减少急诊护士在工作中锐器伤的发生,保障护士的身心健康,减少职业感染。

总之,护理管理干预需要管理者与护士紧密配合。本研究结果表明,强化护理管理干预可以规范护士的职业行为,使护士正确认识锐器伤的危害性,主动做到最大限度的规避锐器伤的发生,控制锐器伤所引起的血源性疾病感染,使急诊护士的职业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高澎苹.护理美学概论.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96-97.

护士防护意识论文篇4

【关键词】护理安全管理;护理纠纷;业务技能;责任意识;法律意识

【中图分类号】R4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2-0215-01

护理工作工作强度大,工作涉及面广,在医务人员中,护士与患者接触最多,是医疗服务工作的主体部分,因此,也是与患者产生纠纷的主要人群[1]。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及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对医疗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护理纠纷发生明显增加[2]。为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减少护理纠纷,我院自2008年1月起,通过分析我院常见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使护理安全工作有章可循,有理可依,显著减少了护理纠纷的发生。

1 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

1.1 人员分配因素:护理工作量大,护理人员相对不足,导致工作繁忙时易忙中出错。

1.2 护士业务因素:近几年来,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新增护理专业,我国护理人员整体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目前临床上依然以中专文化护士居多,虽然她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缺乏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在处理一些紧急事故或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中等多个环节易出现差错,在学习接受新知识及新技能等方面也有一定局限性,导致其护理技术操作不熟练,无法给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3]。

1.3 护士态度因素: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中,不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范,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缺乏慎独精神,部分护士态度不端正,对患者及家属态度生硬,甚至在患者责怪其差错的同时,会与患者正面冲突。

1.4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护士对临床医疗事故未引起充分认识及足够重视,对自己偶尔的过失缺乏反省和总结,忽视患者权益。对一些可能引起的护理纠纷缺乏预见性,证据意识不强[4]。

1.5 护理管理因素:对护士未能定期进行业务和理论知识培训,未健全落实考核制度,导致护士学习松怠,技能生疏。交接班制度不完善,事故发生时不能找到相关责任人。

1.6 医院环境因素:基础设施不合格或病区环境差,如地面过滑和床旁缺少护栏等;危险用品或设备管理不当,如氧气使用时未做到四防,使用的配电盘和插座老化漏电等;病区治安管理不完善导致患者重要物品丢失。

1.7 患者因素:病人法律意识增强,认为医疗护理不当时应诉诸法律,可以维护自己的人身权益,直接导致护理纠纷的不断增加。另外,患者对疾病存在认知问题,期望值过高,不正确的评判其疾病的转归。

2 我院针对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2.1 合理安排护士作息:目前,大部分医院都存在护士短缺的现象,应积极与有关部门协作,科学配置临床护士的编制,保证临床护理工作的需求。在人员满足不了护理工作的时候,增加繁忙时段的护理人员,避免护士因超负荷运转而发生非主观性的护理差错事故。

2.2 加强护士专业水平:针对临床先进精密仪器的广泛应用,科室定期组织培训,确保相关人员系统掌握仪器的操作事项。定期对护士进行现有知识加强和巩固、新知识和新业务培训及考核。护理记录是病历的重要部分,在法律上有不容忽视的严肃性,编写专科标准记录,统一护理记录格式,护士应全面、客观、准确记录患者治疗护理相关信息,并定期考核,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整改,以提高护理文书质量[5]。对护士在工资待遇、奖金福利等方面给予保障,尽量避免人员流失。

2.3 增强护士责任意识及服务意识:对护士在工作中的良好表现及失职行为,应采取公正的奖惩制度,以便护士反省总结,吸取教训,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误,并学习其他护士的优点,取长补短。培养护士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使其能认真对待每一项护理操作,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培养护士职业素质,逐渐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以亲切温和的态度对患者及其家属,避免把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或发泄到患者身上,若与患者发生小摩擦时,应耐心做好解释工作,防止矛盾扩大化。

2.4 增强护士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随着法律知识的普及,较大一部分患者懂得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我院针对护士法律意识淡薄的现象,组织全科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开展医学法律知识的专科学习,使护士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同时也熟悉病人正当享有的医疗护理权,在做任何操作前都告诉患者相关信息,如输液时,告诉患者药名、药理作用及其不良反应。护士应认真学法,知法,做到自觉守法,依法,给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服务,从而保护自身和患者的合法权益。

2.5 加强护理管理:制定病区防范细则,使安全工作规范化,各级人员有章可依。严格督查各项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的执行情况,在治疗室,操作台,护士办公室设立三查七对警示牌。加强节假日、晚间、清晨治疗护理工作高峰时段护理质量的监控,科室排班时应考虑新老人员搭配,对实习护生做到放手不放眼;积极引导护士主动向上级呈报差错,挖掘正面事例,强化典型示范作用。

2.6 加强病区环境规划:保证病区干净卫生,并设立宣传栏和导引牌,走廊及卫生间等地方安置防护栏杆,病房安装地灯。

2.7 收费清单制:在医院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患者每日的医疗费用可实行清单制,让患者对自己的消费有所了解,避免因费用不明朗造成医患或护患关系不和谐。

3 结果

我院自2008年1月起,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以来,护理纠纷由2007年的6例下降至2008年的2例,下降率达66.67%,效果显著。

4 讨论

在临床工作中,护理安全隐患无处不在,它常使护理管理陷入医疗纠纷的困扰中,我院自2008年1月以来,针对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问题,从多个环节严格执行护理安全管理,显著降低了护理纠纷的发生率。但护理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工作,为预防和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仍需要不断地加强病区管理,培养护士的综合素质及业务水平,强化护士的法律意识,不断地健全管理机制,有效地推进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的质量管理工作,真正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序、优质的服务,避免或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张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防范护理纠纷[J].医药论坛杂志,2008,29(16):125~126

[2] 孟旭颖.加强安全管理有效防范护理纠纷[J].护理研究,2007,21(6):549~550

[3] 王淑敏,刘艳芳,王春芝,陈常力护理纠纷的防范[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8):115

[4] 王晓风,王莹莹,张英丽,等.危重患者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2):109~110

护士防护意识论文篇5

【关键词】 风险管理 骨科护理 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244-01

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一个可定存在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降至最低的管理过程。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化工业与交通的迅猛发展,骨科的住院患者因意外事故及车祸致伤者居多,多发伤、复合伤者多,病情复杂且变化快,患者及家属又无心里准备,对护理工作要求高。因此,医疗护理风险就无处不在,及时发现和避免护理工作中的各种风险,已成为骨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我科自2012年10月在护理工作中实行风险管理,即提高了护理质量,有效保证了患者和护士的安全,现分析报告如下:

1 骨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1.1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漠,各项护理操作前缺乏有效的沟通造成的风险,告知内容不全面,侵犯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为患者查体、备皮的操作时未使用屏风遮挡,侵犯了患者的隐私权。

1.2 执行规章制度和护理操作规程不严格造成的风险,护理活动中,护士的自身素质和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是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服务的保证。护理工作有多种规章制度,如分级护理制度、值班与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若未严格执行查对,就会放生打错针、发错药、输错液;危重患者未进行床头交接,就会造成各种管路脱落,影响了治疗,甚至危及生命;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1.3 护理人员基础知识与专业水平低下造成的风险,由于临床护士大多年资低、年龄小,缺乏临床护理经验,专科技术操作不熟练,就会产生技术风险。如为颈椎损伤患者翻身时,操作不当易损伤脊髓,造成高位截瘫,甚至呼吸心脏骤停;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指导不到位,搬运过程中未保护好患肢,可造成髋关节脱位,手术失败。

1.4 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造成的风险 护理电子病历,存在复制、粘贴现象。病情观察不全面,记录不准确,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入院评估中无反应。三测表填写项目漏项。

1.5 健康教育不到位和环境管理不善造成的风险,护士对患者做入院宣教和疾病健康教育时缺乏积极主动性性,对于四肢骨折的患者,借助拐杖下地行走,地面湿滑时易摔倒引起再次骨折。截瘫患者使用热水袋,护理不当可引起患肢烫伤。

2 防范对策

2.1 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组织护士参加与医疗、护理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讲座,如?护士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并利用晨会,业务学习等时间学习和讨论新闻、媒体报道的医疗护理纠纷,提高护士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医患沟通,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理解和信任,各项护理操作前都要告知患者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配合方法,使医疗护理中的高风险因素在患者和护士之间透明化,减少不必要的护理纠纷。

2.2 不断完善并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科室建立风险评估制度,对于可能导致护理风险的因素,及时讨论并制定有效的防范对策,提高了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医疗护理工作中狠抓制度的落实,每周科室质量检查一次,将发现的问题反馈给护士,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同时护理质量与绩效考核、奖金发放、年终评先挂钩,以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

2.3 加强基础知识、专科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骨科护士需有预见性思维和能力,而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科知识是预见性护理思维的基础,科室制定了系统的分层培训计划,定期考核,不断提高护士专业水平。同时注重护士的应急能力,要求每名护士必须做到以下三方面:一是能够迅速判断病情并采取急救措施;二是抢救技术准确无误;三是能准确预见患者病情的发展过程,尽快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胫腓骨骨折患者,肢体肿胀明显,出现被动牵拉足趾痛,疑有骨筋膜室综合征,及时报告医生处理,避免了截肢的风险。

2.4 规范护理文件书写,护理文件是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件。因此,书写护理文件必须遵循真实性、准确性、客观性、及时性和完整性,严禁复制、粘贴现象。质控护士与护士长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并采取个别指导和集体讲解的措施,确保护理文件质量。

护士防护意识论文篇6

[关键词]妇产科护士;医疗护理风险意识;对策

职业暴露是危害医院护士的主要危险因素,因不规范操作、防护意识不强等,致职业暴露发生几率明显增加。由于妇产科护士未参加相关的职业暴露防范培训及护理风险防范意识的培训,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护理风险发生几率[1]。因此,必须要重视妇产科护士医疗护理风险防范意识,采取必要措施加以防范处理。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调查2016年1—12月期间该院妇产科护士30名,均为女性;年龄20~40岁,平均(31.6±3.7)岁;学历:中专9名,大专14名,本科7名;工作时间:工作时间≤3年者6名,3~10年18名,>10年6名。1.2调查方法该院自制调查问卷量表,对30名护士发放调查问卷量表,回顾性调查护士的护理情况,发放30份调查问卷,回收30份,回收率100%。调查内容包括护士的基本资料、接触体液、血液及分泌液等,锐器刺伤、护理纠纷及自我防护意识。1.3评价指标自我防护:A级:严格防护,穿戴防护服、口罩、手套,正确洗手;皮肤黏膜破损后注意用碘酊、乙醇等处理;B级:一般防护,偶尔戴口罩,操作后注意洗手,常规行碘酊、乙醇处理;C级:基本未防护,不注意戴口罩、手套,未注意洗手,未经碘酊、乙醇等常规处理包扎[2]。

2结果

2.1护士护理风险构成30名护士护理工作中,发生接触体液、血液、分泌液等事件120件,锐器伤事件52件,护理纠纷投诉12件。2.2护理风险出现原因120件接触患者体液、血液、分泌液等不良护理事件中,原因分析中护士在处理患者用物,如更换会阴贴、阴检、压宫底、听胎心、接触新生儿、分娩等护理工作中未及时戴手套,或者遭遇紧急情况等;锐器伤中,多是因溶药、加药、会阴缝合、掰安瓿、穿刺、拔针、废物处理所致。2.3妇产科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情况分析妇产科护士自我防护意识及皮肤黏膜破损后的防护意识普遍较低,详细数据见表1。

3讨论

医学科学的发展,使现今医疗人员的工作负担日益加重,护士精神压力及职业负担越来越重,会给护士生理、心理产生一定影响。而护士生理、心理性疲劳会影响护士护理工作的准确性及协调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护士的护理风险性。妇产科护士护理风险中主要因素包括接触体液、血液、分泌液,锐器伤以及护理纠纷投诉,研究中30名护士护理工作中发生接触体液、血液、分泌液等事件120件,锐器伤事件52件,护理纠纷投诉12件。接触患者体液、血液、分泌液等不良护理事件中,原因分析中护士在处理患者用物,如更换会阴贴、阴检、压宫底、听胎心、接触新生儿、分娩等护理工作中未及时戴手套,或者遭遇紧急情况等;锐器伤中,多是因溶药、加药、会阴缝合、掰安剖、穿刺、拔针、废物处理所致。而护理纠纷原因分析中主要包括患者因素和医护因素,患者文化程度低、负面情绪等会对护理人员产生不满,或医护人员护理操作水平有待提高,都会导致患者对护理产生不满。妇产科护士会经常接触羊水、血液、分泌物等,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需多次对患者行注射、抽血、会阴冲洗、输液、输血等护理工作,观察产程、检查阴道、接生时接触血液、分泌液等,明显增加了护理风险。妇产科护士中在新生儿分娩中,采用会阴切开术、会阴缝合术、注射催产素等操作,易发生针刺伤;在新生儿沐浴、称重等操作中,易发生血液、体液污染。而导致护理风险发生主要原因是妇产科护士缺乏足够的防护意识,研究中妇产科护士自我防护意识及皮肤黏膜破损后的防护意识普遍较低。妇产科护士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岗前未实施一定防护意识培训;低年资护士工作经验不够丰富,护理操作有待提高等,未掌握一定防护措施以及任务重、压力大等,都会导致护理风险发生。防范措施:①增强护士的自我防范意识,认真洗手。妇产科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如接触分泌物、血液、羊水等,需严格遵守消毒隔离措施,操作前后都应认真洗手。同时护士要戴好口罩、手套,尽量不要直接接触化学制剂等危险物品。母婴同室病房应定期通风换气、紫外线照射。在接生及接触传染性疾病患者时,应戴双层手套、口罩、防护眼罩、隔离衣物等。②规范护理操作行为。护士在注射、抽血、输液等操作时,应禁止使用双手回套针帽,养成良好的操作行为。在缝合会阴时,尽量不要用手接针,避免双手直接传递针头、刀片等锐器物品,做好各种危险行为的防范。③意外暴露后的处理。护士在接触羊水、血液、分泌液等后,应立即清洗局部。被污染皮肤应用洗手液、流动水清洗,生理盐水冲洗黏膜,尽量挤出破损皮肤处的血液。受伤部位在清洗后用消毒液、安尔碘消毒包扎[3]。对疑似感染者,应立即检测,通知医院感染科评估,采取预防防护措施。④加强妇产科护士的职业安全防护教育[4]。医院方面应重视护士的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工作,开展妇产科护士职业防护课程,针对性培训护士的职业防护、护理安全、医院感染等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待护士考核合格后才可工作[5]。总而言之,妇产科护士医疗护理风险意识普遍较低,应加强妇产科护士的防护知识,提高护士的医疗护理风险防范意识。

[参考文献]

[1]夏立新.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6):1505-1506.

[2]朱雁群,吴美清.护理风险管理在妇产科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5,22(6):2552-2553.

[3]许小宴.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和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Z1):212-213.

[4]戚妙芬,周颖.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4(3):223-224.

护士防护意识论文篇7

[关键词] 门诊护士;职业防护;能力训练;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 R472.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7(b)-0164-02

个人防护用品是指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各种屏障用品,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水围裙等。由于门诊承受的服务范围广,所涉及的学科涵盖了医院的所有专业范围,日常工作中时刻面临着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社会行为性等不安全因素,而目前,门诊护士普遍存在着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缺乏、防护意识淡薄、防护落实情况与职业要求存在相当大的距离等问题。为加强门诊护士职业安全防护技能,提高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增强个人防护行为依从性,笔者将职业安全防护与管理列入门诊护理技能训练内容,通过对门诊护士进行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及行为调查分析,在门诊护士护理技能训练过程中,注重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及行为规范的培训,增强门诊护士的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及其自觉落实防护措施的能力,从而减少或避免门诊护士的职业伤害。现将总结分析60名门诊护士职业安全防护能力培训前后的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门诊部护士共60名,均为女性,年龄37~55岁,从事护理工作年限18~34年,其中副主任护师19名,主管护师34名,护师7名。文化程度大专33名,中专27名。

1.2 训练内容及方法

培训周期为3个月。具体如下:区护士长、护理组长为主要授课老师,科护长为督导,全员人手一份职业安全防护知识资料,区护长或护理组长定期以小讲课的形式集中护士上课,护理组长组织本科护理人员每周1~2次业务学习或教学查房,时间一般安排在下午下班前30 min的时间段,科护长、区护士长不定期现场督导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培训主要内容包括:门诊医疗环境布局及隔离要求、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个人防护用品(口罩、手套、帽子)使用、预防锐器伤操作指引、职业暴露的处理流程、化学消毒剂使用指引、紫外线的防护、门诊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等。

1.3 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在进行培训前后分别进行相同的问卷[1]调查,调查遵循知情同意、自愿参与的原则。护士职业防护行为调查内容包括:(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洗手或手消毒;(2)接触消毒液时戴口罩、手套;(3)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时戴手套;(4)进行损伤性操作时戴手套;(5)注射器使用后针头复帽时采用单手复帽法;(6)接触紫外线时穿戴防护器具;(7)锐器伤后即挤血、流水冲洗、消毒并上报等内容。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门诊护士职业防护行为情况比较显示:培训后护士职业防护行依从性显著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时戴手套的防护措施知识认知及执行能力在较高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护士防护意识论文篇8

1 社区护士长应具备的素质

1.1 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政治思想素质 诚实、善意、公正、自主是社区护士长最基本的职业道德素质要求。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应本着对人民健康负责的精神,坚持诚实态度,不自欺、不自满,存疑则问、虚心好学,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工作作风。在为社区人群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应以极大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考虑、争取他们的最大利益。在护理过程中,必须公正对待,按照人道主义的精神,肯定人人享有健康的基本权利。不论职位高低、亲疏远近、富有或贫穷,都应一视同仁,提供公平的服务。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不断加强政治思想学习,业务技术学习,提升优质服务能力,加强服务质量的科学管理。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忠于职守、公正无私,发扬慎独精神,以身作则。

1.2 良好的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 文化素质是各种文化基本知识的综和反映,体现在对人的社会态度、言谈举止、气质风度、情感意志等方面。社区护士长面对社区人群,更应该博学广学,不仅具备公共卫生学、护理学的知识,还要具有人文、社会文化、心理学、法律、管理学、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同时,社区护士长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必须具有娴熟的业务技术能力。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指导社区护理工作,真正发挥知识技术的作用。在提高自身业务知识的同时,还要带动科室护理人员学习全科知识,加强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在向社区居民提供卫生保健服务时,还要观察、探讨、研究与社区护理相关的问题。

1.3 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形象 护理工作是高压力、高风险的工作,而社区护理的工作范围非常广泛,护理对象是社区全体人群,社区护理工作压力高、风险大[2]。因此,要求社区护士长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良好的心态,灵活调整自己的情绪,积极乐观的对待各种压力,坦然处理问题。待人宽容,善于换位思考,营造舒心、宽松的工作空间。良好的自我形象体现在优雅的气质、得体的服饰、自如的谈吐风度,对待护士和社区居民和蔼可亲,处事公平公正。工作有序、高效、严谨,对护士起到表率作用,从而影响、提高团队素质。

2 社区护士长的能力培养

2.1 人际交往、沟通能力 社区护理工作对象是社区全体居民们,面对不同的年龄、家庭、文化及社会背景的合作者和护理对象,社区护士长必须具备社会学、心理学、及人际沟通技巧方面的知识,从而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2.2 组织、管理能力 社区护理一方面要向社区居民提高直接的护理服务,另一方面还要调动社区的一切积极因素,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义诊等活动,进行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慢性病的流调等等。负责人员、物资和各种活动的安排。这些要求社区护士长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2.3 综合护理能力 综合合理能力主要包括各专科护理技能及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技能。社区护士是全科护士,将面对各种患者和残障者,要求社区护士长具备各专科护理技术,满足社区人群的需求。

2.4 独立判断、解决问题能力 社区护理工作常处于独立工作状态如独立进行护理操作、独立开展健康宣教、独立进行咨询或指导,要求社区护士长具备较高的解决问题或应变能力。

2.5 预见能力和科研能力 预见能力主要用于预防性的服务。在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性指导和服务时,应有能力预见治疗护理中可能出现的变化,以提前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问题的发生。护理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社区护士长应不断丰富理论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具备科研的基本知识。在社区护理实践中善于总结经验、提出新的观点、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模式。

2.6 自我防护能力 在社区护理工作中,自我防护能力包括法律的自我防护及人身的自我防护。在进行医疗护理服务中要完善记录患者的病情,认真履行告知责任。在非医疗机构场所提供护理服务时,应避免携带贵重物品,注意自身的防护。

参 考 文 献

护士防护意识论文篇9

【关键词】产科护理;安全;隐患;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405―01

伴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产科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产科护理安全指的是产科护理人员在护理中,不出现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外的患者心理、患者机体结构或者患者功能方面的损害或者死亡等情况[1]。本文对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如何预防进行探讨。

1资料

本研究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的产科护士22人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护士全部为女性,年龄为23岁至4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9.7岁。其中本科护士8名,大专护士11名,中专护士3名。这些护士的工作经验从0.8年到20年之间。将这些护士分为对照组跟观察组,分组中护理的年龄、学历以及工作经验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 P>0.05) 。

2方法

对来我院产科就诊的患者每人发放一份设计好的问卷,问卷的内容包括护士的仪表、护理工作质量、健康宣教、护理态度以及患者满意情况等等。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来对产科护士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

3结果

通过对本院产科护理工作实际情况的分析,结合护士的实际情况,对观察组的护士进行了相应的培训。从统计结果来看,如表1所示,观察组的护士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满意度较高,主要表现在护理水平以及护患沟通等方面。

4讨论

4.1产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影响因素

本文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从护理管理、护士个体、患者及患者家属三个不同的方面,对产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2]。

4.1.1护理管理方面的因素

从护理管理的层面来看,医院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是护理管理水平的关键。如果医院在护理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着不健全的情况,就会导致护理工作质量无法进行有效的监控,进而导致不安全情况的发生。从我院的实际情况来看,受护士长管理经验较少的情况限制,存在着制度落实不力,监控措施无法发挥作用的情况。护士长在对护士的法律意识以及职业素质等教育方面的工作力度不够,对护士的专业素质培养效果也亟待加强。

4.1.2护士个体方面的因素

从护士个体方面的因素来说,其范围较多,护士法律意识、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护士的技术因素、护士对工作的责任心以及护士的言行等等都会对产科护理工作的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3]。以护士在技术方面的个体因素为例,伴随着新技术等不断的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导致护士的护理工作呈复杂化的发展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护士的护理专业知识与经验不足就会导致静脉穿刺成功率低等方面的问题,甚至会出现延误患者治疗的情况。又如若医院在护士的配置方面不能有效的满足产科患者的需求,这就导致护士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会存在超负荷的情况,有可能会因为过度疲劳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进而出现安全方面的问题。

4.1.3患者及患者家属方面的因素

从产科住院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层面来看,存在着有心理障碍的孕产妇,也存着在产妇住院期间不配合治疗的患者及患者家属,甚至存在着产妇私自离开医院的情况。如有的产妇或者产妇家属由于对新生儿照顾不到,导致喂养呛咳以及误吸等方面的问题。

4.2产科护理的预防对策

结合我院在产科护理工作中在安全隐患方面存在的问题,确定了以下预防策略:

4.2.1提高对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正如上文所述护理管理工作对预防安全问题的出现有着重要作用,因而有必要提高对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通过护理管理工作效果考核的方式来提高护理管理工作的效率。通过对这些护士在护理管理工作执行中的具体表现的考核,来评价护士长的护理管理工作,尤其应强调严格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以及等级护理制度的执行。

4.2.2加强对护士人员的培训

从护士人员的实际情况出发,对观察组护士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护理专业知识、护理实践技能、职业道德素质以及沟通技巧等方面。以专业知识培训为例,通过让这些观察组的护士参加医院内外组织的各类技术培训以及能力强的护士带能力差的护士等多种方式的综合应用来提高护士人员个人在产科护理安全方面的防范意识与防范能力。

除此以外,优化与护理工作相关的流程[4]。如对护士人员应合理进行人力资源方面的配置,避免护士在产科护理工作中存在超负荷工作的状态,通过动态调整的方式来合理的进行排班安排,进而确保有足够的体力和精力来面对产科的日常护理工作。

5结论

总之,在产科工作的护理中,应从产科作为医院高风险科室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医院在产科护理工作中存在安全隐患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预防对策。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患者对产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产科护理中不安全问题的发生率,提高产科护理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蔡贤娣,叶满婷,沈素平. 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 大家健康 . 2013(05):126-127.

[2] 何国兰. 浅谈基层医院产科护理安全隐患与对策[J]. 中国保健营养. 2012(06):1420-1421.

[3] 莫彦华. 浅谈心理护理在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 中医临床研究. 2013(05):102-103.

[4] 孟艳秋,孟刚,李坪恋.病区管理中护理风险原因分析及对策[J].西南军医. 2009(05) :548-549.

护士防护意识论文篇10

关键词:五常法;护理;产房;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指对经济损失的风险予以发现、评价,并寻求其对策的管理科学,以减少经济损失和法律诉讼的风险为目的[1]。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时刻存在于护理活动[2]。产房是进行产程观察和助产的场所,在产程观察过程中,对产程进展的判断和处理需要由助产士来完成,这就存在很大的风险[3]。随着法制的健全、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公众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产房护理所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有必要对其护理隐患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同时加强产房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预防护理缺陷,避免护理纠纷发生。在产房护理风险管理中融入五常法理论,以保证产房护理质量和母婴的安全,有着积极意义。

1 产房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1.1利用法律自我保护意识差 助产士相对于助产知识而言,法律知识匮乏,更缺乏法律保护意识,对具有法律效应的护理记录重视不够或者陈述不准确,有时候文字书写不清或有涂改,记录不及时,或者与医生记录不一致,一旦发生纠纷,无法说明护理行为是否存在过失。有的助产士对患者享有的知情权不是十分了解,未能详尽告知义务,从而引发纠纷。

1.2情绪化问题得不到有效控制 助产士每天接受产痛的刺激和繁忙的工作,情绪不宜长期保持稳定,加上有的产妇家属不配合等因素,两者矛盾交织在一起往往会因服务态度问题而引起纠纷。助产士一旦把生活的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容易出现说话方式和语气不亲切,回答问题生硬,对产妇的痛苦表现得不耐心等现象,使产妇及家属出现投诉,进而引起纠纷。

1.3低年资助产技术不熟练 低年资助产士操作技术不熟练出现会阴过度撕裂、产后出血、新生儿产伤的风险。严重并发症不可预见性,如羊水栓塞,临床病例少,但病情发展迅猛,低年资助产士对突发事件应急不及,缺乏处理经验容易引发纠纷。

1.4助产士心理状态因素 助产士由于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中,使身心疲惫,导致助产士对自己的工作丧失热情,易情绪激动等"心身耗竭综合征",导致工作效率降低,护理工作表面化、机械式[4],出现护理失误,引起纠纷。

1.5医疗设施设备突发因素 如胎心监护仪出现故障,不能及时发现胎心变化;新生儿吸痰器、复苏囊出现故障没能及时检修延误抢救等。大部分助产士仅仅熟悉仪器设备的使用,不懂定期检修,一旦遇到突况无法保证仪器正常运行,诱发意外。

2 引入五常法后的防范措施

2.1常组织,加强培训 经常组织专业的有针对性的培训,特别对年轻助产士的专科技能培训,提高接生技术,减少产科并发症,进一步完善危急重症的抢救流程,如新生儿窒息、胎儿宫内窘迫、产后出血、肩难产等突发急症的抢救,杜绝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2.2常整顿,营造文化 产房突发紧急事件多,通过营造护理安全文化,使助产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及防范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助产是高风险的工作,助产士的责任心和道德修养对护理风险的发生有密切联系。护士长要经常强化助产士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以护士行为准则检查约束助产士的护理工作,激发助产士强烈的责任心和慎独精神,改善服务态度,可以避免人为因素引发的护理纠纷。

2.3常清洁,控制感染 及时清除工作场所有的污物,各种设施、物品保持清洁整齐,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按规定分类处置。产房环境必须清洁卫生、无污染源。无菌包应存放在专用无菌橱柜内,按灭菌日期先后顺序排放,远期近用,过期重新灭菌,无菌物品一人一用一灭菌。发现有破损、潮湿、过期的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一律不得使用,并严格把关,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

2.4常规范,减少失误 护士长在日常管理中要求助产士严格按照护理常规去做,不随意简化护理流程,不忽略每一个操作细节,有效地降低了护理缺陷。仔细检查,客观判断,告知产妇产程进展情况,并经常向家属反馈病情。

2.5常自律,防患未然 护士长定期组织助产士学习风险管理知识,把风险教育与学习法律法规联系在一起,把护理安全纳入目标管理,让每位助产士都有保险防范的意识和防患于未然的意识,充分认识到护理风险的存在并主动参与到风险管理中,对工作中发生的护理问题及时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针对性防范措施。助产带教老师还要加强实习生与进修生及规培生的教学管理,规范带教,指导如何与患者沟通,指教安全操作,避免给患者造成伤害,避免纠纷。

3 讨论

护理风险存在于产房工作的每个环节,护理风险可以防患于未然。通过把五常法理论应用在产房护理风险管理中,加强护理风险意识教育,提高护理风险的识别和处理能力,增强工作责任感,改善服务态度、服务理念,以实现护理对风险的主动管理,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降低产房护理缺陷,避免护患纠纷,提高产妇满意度,保证产房护理质量,加强产房护理安全管理,强化专业技术学习,使护理人员护理风险意识、法律意识、防范意识更强,自觉遵章守规,提高产房整体护理人员专业技术、素质,保证医疗安全,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士的自身价值及医院的形象,赢得社会的信赖,有效减少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张仲明.加强医疗风险管理确保医疗质量[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9,15:569.

[2]刀冬梅.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效果[J].护理研究,2007,21:628-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