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反思十篇

时间:2023-03-24 10:57:45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篇1

关键词:教师;专业性;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实施之后,我国的教育模式和内容都发生了一些新变动。作为教师,要与时俱进,具备创新思维,在教学中不断进行反思,改变传统故有的模式,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没有对此引起重视,仍然固执地抱有成绩决定一切的思想,导致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囿于应试教育的樊笼。至于学生,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的侵蚀已久,在学习中习惯于死记硬背,缺乏主动参与的精神和动力,厌学情绪高涨。想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进行积极、有效的教学反思。具体到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及时对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和思考,从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逐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不走或少走弯路。

一、认清反思的含义

反思是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时常进行的一种行为。对于广大教师而言,反思就是在教学中把自我和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积极进行必要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历程,促进专业成长。具备反思能力并积极进行教学反思的教师,总是能够以开阔、前瞻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不顺从权威,也不依赖经验,而是进行一种健康的怀疑与批判,对自己以及自身行为给予学生的影响进行积极的反思,以开放的心态看待事物,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探究,帮助他们突破固化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给学生积极的影响,从而更好地把握课堂。

二、教学反思的几个重要方面

(一)教学角色的反思

有道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而不是一味生硬地传授知识。纵观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部分教师仍然以课堂主宰者和独裁者的角色出现,学生只能充当接受知识的容器,被动接受,这样的教学注定无法实现理想的效果,有的更是适得其反,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听得茫然。为彻底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状态,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教师应积极主动地解放思想,真正实现教学角色的转变。首先,自我反思。教师在思想上必须打破“师道尊严”的师生观,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对自己进行自我提问,正确对待教学中的失误,结合观察、调节、评价和监督,提升教学水平。比如,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在掌握方法和思维的同时,受到一种启迪,明白做人的价值。另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主空间。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教材中编入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象的内容,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就可以作为学习内容。其次,与同事交流。教师自身的能力是有限的,在教学中总是难免出现一些纰漏和不足之处。这时,就需要与其他教师交流,相互讨论教学问题的语言、沟通方式和氛围营造等,充分融合彼此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心得与经验,形成一个高效、全面的教学系统,为日后的教学提供丰富的灵感源泉,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大的便利。

(二)教学过程的反思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会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去设计和主导教学活动,难免出现局限性的一面,所以积极进行教学过程的反思至关重要。即便是经验丰富的教师,能够以严密的逻辑、清晰地调理把控课堂,也需要借助反思将一些能吸引学生的新颖东西引入课堂,让自己跟上时代的脚步。具体来讲,教学过程的反思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教学前的反思。教师在教学前,要认真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对教案进行反思,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努力做到“以学生为本”。其次,教学过程的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能够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自己设计的教案更适合学生的现状。比如,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和反思。内容简单的课程可采用个人探究的方式,比较难的内容则采用全体探究的形式,同时不断根据教学实际灵活转变教学方式,如此便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知识结构的发现,实现共同进步。最后,教学后的反思。在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对整个课堂中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反应、教学问题等进行及时的总结、分析与思考,特别是这节课有哪些值得回味的亮点和特色,有哪些不够灵活的教学方法、不够科学的教学策略、不恰当地教学评价等,需要及时整理并记录下来,实现个人教育机智、教学艺术的净化和升华,为以后进一步开展教学的重要参考。

三、结语

任何工作都要不断进行总结,教学工作也不例外。可以说,教学反思是教学中的重要举措,有着深远的教育意义。作为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从实际出发,记录教案中的成功与不足,及时总结,找出其中需要进一步修改和调整的内容,使教学过程更加完善、合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获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陆炳红.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对策[J].数学教学与研究,2007(17):37.

[2]石和玺.浅谈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J].教育革新,2007(9):59-60.

[3]王学俊.关于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的几点看法[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38):63.

[4]黎会明.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的几点认识[J].基础教育研究,2010(3):35-36.

[5]刘亚清.对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的再认识[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12):58.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篇2

论文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一、反思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指在该节课学生需要理解的概念、掌握的方法、熟悉的技巧、领会的数学思想等,是教师进一步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是学生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必具条件。教师反思教学目标,实际就是要通过反思教学过程真正弄清楚学生到底有没有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定理的前提和结论;会不会灵活运用定理解题,定理本身包含的思想方法、定理的适用范围如何、本节课所要掌握的基本方法是否已经掌握等。要知道这一切,首先我们必须留意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如果上课学生精力集中、反映积极、动作迅速、心情愉快等,则意味着学生态度热情、主动参与、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如果上课学生无精打采、置若罔闻、拖拉疲塌、焦头烂额等则意味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学习很吃力,效果欠佳。其次检查学生做课堂练习的情况。若多数同学能在规定的时间里正确完成规定的题目,则教学目标可以说基本达到;若多数同学迟迟动不了笔或只能做题目的某些步骤或即使做了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则说明学生对本节内容没有真正弄懂,知识技能没有过关。再次是批阅学生课后作业情况。如果学生做题思路清晰、推理有据、定理公式运用得当、计算准确、步骤有详有略,说明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相反如果学生做题颠三倒四、乱套公式、乱用定理、计算错误不断等说明学生基础知识不过关、技能不过关。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方法手段,找出问题所在,思考补救的措施。该补充的就一定要补充,该纠正的错误一定要纠正;该集体强调的一定要集体强调,该个别辅导的就要个别辅导。将当堂课内容补起来,以便进行下面的学习。

二、反思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措施手段及所借助的辅助工具。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通常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采用讲授式、启发式、发现式、问题式等教学方法,也可以利用挂图、模型、实物、小黑板、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反思教学方法,首先要根据学生在当堂课的表现,从他们学习中最吃力、最不易理解、最不易掌握的地方突破,从他们最无聊、最无味的地方入手,从他们容易忽略却很富有教学价值的地方拓展。其次教师要寻求最利于学生接受、学生也最乐于接受、最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创造性、最利于学生各方面协调发展的最佳教学形式。如果课题引入得太平淡,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给学生讲解数学家的成长历程、新奇的数学问题、身边的数学问题等;如果是定理公式的推导证明仅仅限于教材、学生不好理解,可以挖掘新意改变策略,以充实的内容、浅显易懂、循序渐进的形式满足同学们的求知欲,同时激发其科学知识的创造性;如果是例题习题的处理缺乏深度,学生不好掌握,可以层层深入、举一反三,在同学们掌握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尽量培养他们的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就一定能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也一定能够提高。

三、 反思自身教育行为

自身教育行为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这种方法适用于教学的全过程。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

四、反思教学评估。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篇3

1 问题的提出

反思与心理学中的元认知同理,指对认知的再认知;是指善于总结学习、实践中取得的成果和出现的问题,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实践方式,以获得持续的终身发展,达到质的成长飞跃过程。反思是一个思维过程,也是积极的行为改进过程,是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础。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这就是反思的理论支点。《论语》云:“弗思何以得”。“波斯纳”提出了经验+反思=成长的教师成长公式。许多数学教师随着教学时间推移,教学变成了一个单调和常规性的工作,专业发展的动力也随之减弱,慢慢演变成依赖经验教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程的目标也明确规定:数学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和进一步发展所应具备的数学素质,并使之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运用必需的知识、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去处理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依据以上要求和目标,在数学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和努力达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结构教学目标,就必须将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方法与现代的学习方式有机整合。因此,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校本继续教育”。如能养成一种对教学的自觉反思行为、习惯。就能冲破经验的束缚,常教常新,从而使自己从“经验型”走向“学者型”教师。

2 数学教师“教”的反思

教的反思内容主要以数学知识与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

2.1 对数学概念的反思

数学教师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我们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学生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如中学函数:函数概念包含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等,以及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等性质和一些具体的函数,这些内容是函数教学的基础,但不是全部。从关系的角度来看,不仅函数的主要内容之间存在着种种实质性的联系,函数与其他中学数学内容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方程的根可以作为函数的图像与轴交点的横坐标;数列也就是定义在自然数集合上的函数;不等式的解就是函数的图像在横轴一方的那一部分所对应的横坐标的集合;同样的几何内容也与函数有着密切的联系。

2.2 从数学理论层面的反思

通过对相关的教育理论进行学习,可以解释我们在实践中感到疑惑的一些现象;可以更清楚的认识到现象背后所存在的问题;在看待他人或者自己的教学经验上也能更加理智;做出教学决策的限度更大更有效。数学教学理论的阅读对于教学反思行为的思路有开阔作用,不只拘泥于自己的经验中,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教学实践行为和某些特定的教学情境联系起来,来引导出更普遍的意义,进一步更客观地评价这些行为。在我们的教学反思活动中,让我们更加理智,可以更自信反思的结论。阅读教学理论的作用中最重要一个就是能够使我们在已经“熟悉”“习惯”的行为中更加理智,能够在题目中认识到更深刻层面,在反思中促进自己走上良性发展的专业轨道。

2.3 对自己教数学的反思

数学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和进一步发展所应具备的数学素质,并使之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运用必需的知识、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去处理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我们在上数学课、评改试卷、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时,都以为讲清楚了,学生听明白了。但只要通过观察学生并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心中的问题,学生如果完成了作业,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更没有提升他们的科学精神。因此,对学生是否真正明白教师所教内容的本质属性,是教数学反思的重要内容与方面。

3 教师对“学”数学的反思

学数学包括教师自己当学生的经历、学数学的目的和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

3.1 教师自我学数学的经历

我们每一个人都做过学生。我们经常会把自己曾经的学习经历运用在教学中,当作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我们谁都有过学习数学的经历,在学习中历经喜怒哀乐,紧张、痛苦和欢乐,仍会作为一种启迪传递给现在的学生。如果我们无法在自己学习数学的经历中得到更多有价值的反思素材的话,我们可以再进行一次学生的体验,作为学生再重新开展探索活动,并且在探索过程中进行有目标的反思。

3.2 学数学是为了提升数学素质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日本数学家米山国藏说过:“学生进入社会后,几乎没有机会应用他们初中或高中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因而这种作为知识的数学,通常在学生出校门后不到一、两年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从事什么业务工作,那种铭刻在头脑中的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方法,却长期地在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要想为学生提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作为老师,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暴露出来,并了解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出来。地只有这样,学生的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方法,才能在他们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作用。

3.3 观察学习过程中的反思

教学行为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受益,教得好是为了促进学得好。大数学家希尔伯特的老师富士,在讲课时就常把自己置于困境中,并再现自己从中走出来的过程,让学生看到老师的真实思维过程是怎样的。人的能力只有在逆境中才能得到最好的锻炼。经常去问问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感受,借助学生的眼睛看一看自己的教学行为,是促进教学的必要手段。在新课程实验中,学习分段函数时,让学生去了解出租汽车的出租费用、或家长工资中的扣税标准,并写出调查报告。在讲习题时,当我们向学生介绍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时,特别是一些奇思妙解时,学生表面上听懂了,但当他自己解题时却茫然失措。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上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教师在备课时把要讲的问题设计的十分精巧,连板书都设计好了,表面上看天衣无缝,其实,任何人都会遭遇失败,教师把自己思维过程中失败的部分隐瞒了,最有意义,最有启发的东西抽掉了,学生除了赞叹我们教师的高超的解题能力以外,又有什么收获呢?

4 与同事合作中的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篇4

关键词:初中数学;反思能力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非常重要,初中数学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很高,虽然大多数的题型都有一定的解题定式,但是题型是灵活多变的,所以通过数学教学中反思能力的培养来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思维品质是决定学生学习效果效率的重要决定因素,反思能力是众多思维能力中重要的一种,它是学生对自身认知活动过程及活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相关事物的分析、评价的一个过程,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是目前数学教学中很重要但又是相对较薄弱的一个环节。

一、反思能力对于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作用

反思能力在数学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发现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很多时候教师只是一味强调思维能力,而没有突出强调反思能力,反思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相比更加强调思维性,很多时候学生不可能一次性地直接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这时反思就起到了关键作用,学生通过重新回顾所完成的解答,通过重新检查和重新思考自己的解题思路,可以巩固他们学到的知识,强化他们的解题能力,及时的发现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反思能力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学会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提高学生反思能力的途径

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教师学生的多方努力而逐渐培养起来的,在数学教学中,有很多进行反思能力训练的方法。

1.养成记录的习惯

学习时充分留意教师所讲的每一个细节,重要的地方要记录下来,每节课结束后及时归纳总结自己不会不懂的地方及时请教学生和教师,养成给自己定学习计划的习惯,每天的、每周的、每月的学习目标都详细的记录下来,定期检查自己的学习计划是否完成并及时作出调整,根据自己所做的记录总结出习题的每种解法,对于自己不太懂的习题总结出最优解法,标出易错点,养成记录的习惯可以总结各种经验、教训,从而帮助今后的复习。

2.课前预习、课后归纳、课堂反思

很多时候学生往往只注重课堂上教师讲了什么,忽略了课前预习、课后归纳这两个过程,其实这两个过程是相当重要的,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到这节课教师要讲什么,从而提前进入状态,另外,课前预习还可以让学生提前发现问题,从而在教师讲课的时候可以提高注意。

课后归纳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节课下来很多时候学生会有一定的疑问,这个时候知识是新的难免会有不懂,有的学生由于不注意归纳从而将自己不懂的问题忽略了,但也有的学生细心地总结了自己所不懂的地方,集中思考、解决问题,课后归纳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它可以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学生进行课下自主学习后,在课堂上向教师请教疑难问题,教师对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可进行有针对性的梳理和讲解,反之,教师也可向学生提出问题或通过练习来检查学习效果,遇到学生自身不能解决的学习任务,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共同讨论来解决,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大家共同提高。

3.学会解题反思

学生在数学解题时要反思方面很多,首先,要反思自己审题时是否读透了题目,是否正确的理解了题意,是否抓住了题干,其次,在解题过程中要反思自己是否采取了最优解题方法,是否产生计算错误,是否还有其他的解题方法,另外,在解题后要思考如果适当地改变题目,那么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会发生变化?解题过程中还有哪些是自己需要课后强化的地方。

用简便方法计算103 x97

很多学生会不看题目直接运算,因此浪费时间不说,正确率还很低,如果学生学会解题反思,那么就会注意到题中“用简便方法计算”。

4.作业反思、小结反思、自主学习

利用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反思本节课的知识点、相关注意事项、解题步骤、解题技巧、思想方法、有关结论,从而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小节反思也是很好的一种反思方法,每天留出一点时问,学生针对自己课上的疑问相互交流,进行查漏补缺,既提高了自己也帮助了别人,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要想获得自身的认识和发展,只能靠学生自己的学习和主观努力,而教师只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今天的课堂教学过程已不是单纯的知识性活动,它也是一种情感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更新观念,营造和谐的氛围,应该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自尊性和个性特点,每个学生都能动起来,为每一个学生的主动发展创造条件,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数学课上起来本来就让人感觉到枯燥,教师在讲课时,特别时讲到一些难点时,比如,相似三角形、圆、以及抛物线与函数的结合等,教师应该多与学生交流,询问学生有哪些地方需要重新讲解或重点讲解,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想法和意见,甚至可以师生互换角色,让学生走上讲台,这样能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师生间能够产生互动,相互配合,民主、和谐地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这个氛围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前提。

如,在教多边形内角和时,可以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如下。

(1)多边形内角和与三角形内角和的关系?

(2)多边形的边数与内角和的关系?

(3)从多边形一个顶点引的对角线分三角形的个数与多边形边数的关系?

学生结合思考题进行讨论,并把讨论后的结果进行交流,

发现1:四边形内角和是2个180。的和,五边形内角和是3个180。的和,六边形内角和是4个180。的和,十边形内角和是8个180。的和,

发现2:多边形的边数增加1,内角和增加180。

发现3:一个n边形从一个顶点引出的对角线分三角形的个数与边数n存在(n一2)的关系,

得出结论: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一2)·180

然后进行口答,抢答,讨论的模式

1.口答:(1)七边形内角和( )

(2)九边形内角和( )

(3)十边形内角和( )

2.抢答:(1)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260。,它是几边形?

(2)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440。且每个内角都相等,则每个内角的度数是( ).

3.讨论回答: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四边形的内角和多540。并且这个多边形的各个内角都相等,这个多边形每个内角等于多少度?

最后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进行反思:(1)多边形内角和公式;(2)运用转化思想解决数学问题;(3)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

三、结语

在初中的学习中学生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自我的思考,教学中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就是对学生自我思考能力的提升,初中数学的自身特点让善于思考的学生更容易学好这门课程,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更有利于学生对于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初中数学的课堂中应该努力的去让学生提升自己的反思能力。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篇5

关键词:解题反思;初中数学;教学;作用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通过一些例题来为之后的教学作基础。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解题反思是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必须要学会的一种技能,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更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学生之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一、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解题反思,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解题反思,学生能对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缺陷进行弥补,不断完善自身的思维过程。对遇到过的例题进行整理,加强对不同题型的适应能力,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成果。

例如:如右图,台风在距A城400千米的B处,朝着北偏东60°的BF方向移动,影响范围为250千米,那么A城是否会受到台风的影响?

解题过程:过A点,作ADBF于D,∠ABD=30°,如右图所示,ABD是直角三角形,AB=400。

AD=■AB=200,200

这种将实际生活融入数学例题的方式,是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常见的内容。主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复杂的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积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只是了解例题的解题过程,还要能够举一反三,将整个类型的题目联系起来,并提出自己对题目的见解,提高自身的数学思维。

例如,在判断值的大小时,在不同情况下对“b-a”的正负情况进行判断。

在对题目进行分析时,要从三个方面对“b-a”的情况进行分析:

当b>a时,b-a>0,值为正;

当b=a时,b-a=0,值为0;

当b

在对不等式值的大小进行判断时,b和a的值都是不确定的,要在这种情况下对“b-a”进行判断,要考虑到每一种情况。在解题过程中,一旦缺少任何一种情况,那么解题思维就不够完整,难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这种例题中,教师可以在解题完成后,让学生对解题过程分析,进行解题反思。

例如让学生对|b-a|的值进行求解。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之前例题的方法,对b>a、b=a、b

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解题反思”的习惯,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避免学生陷入“题海”的困境。数学题目的变化非常多,仅仅通过“题海”策略,难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很有可能产生反作用,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而通过解题反思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引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题和学习的效率。

例如,如右图,已知∠ACB=∠ADE,证明ADE~ACB。

在解题时,学生根据例题中所给的条件似乎很难证明最后的结论。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公共角,或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进行证明。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证明:∠ACB=∠ADE,ED∥AC

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可得出:AE∶AB=AD∶AC,

又∠BAC为公共角,ADE~ACB。

在这道例题中,虽然已知的条件只有一个∠ACB=∠ADE,但是在题目中其实提供了很多隐藏的条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应用过去学习的知识,对知识进行反思、总结和运用,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整合,通过应用熟悉各项定理、公式,避免题海战术对学生造成的疲乏效应,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结语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解题反思”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发挥自身的引导能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学生之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裕民.浅谈“解题反思”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学周刊,2012(03):38.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篇6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反思课模式 开展策略

新课标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传播知识,还要重视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要不断转变自身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理念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一)教学反思

学而不思则罔。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不进行反思,就不能发现自己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方面的不足,教学过程就变成了简单机械重复,难以提高。学生如果在学习过程中不进行反思,就不能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能了解自身有哪些知识点遗漏,难以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初中数学教学的反思课模式就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反思发现缺点并对教学成果进行巩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表现的思考,有效评估、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学方法与理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更好地引导学生。学生则在教学反思中对自己接受的知识进行理解记忆加深理解。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反思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高层次的数学创新,也是数学活动的重要动力来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反思课模式,符合新课标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是一种优秀的创新型的教学方法。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教师教学理念与方法陈旧。这是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思想固化和短视偏见根深蒂固难以转变,我国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升学压力,卷面分数是学生和家长最关注的问题,与教师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导致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功利性太强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过分强调考试重点,机械重复,课堂教学单调而沉重,教师将学生当做了知识的容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需要跟紧教师节奏,稍不注意就跟不上进度,学生疲于接受知识,没有思考空间,学习兴趣不高。

2.学生学习方法不正确。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无法感受到自我学习、知识探索的求知乐趣,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对知识的探索转变为对分数的追求,抹杀了学生的创新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样的数学课堂上学生面对黑板,思绪却已经飞到了操场上。优秀的学生也只是做到了对知识的理解,缺乏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死记硬背,没有做到真正理解,容易混淆,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学生的卷面分数也会受到影响。

二、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课模式的开展

(一)做好课堂笔记

课堂笔记是学生课后反思的关键依据,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很多学生都没有做课堂笔记的习惯,并非学生懒惰,而是因为教师的节奏太快,学生做课堂笔记必然会分散精力,容易遗漏教师讲解的内容,得不偿失。因此教师为了鼓励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可在需要记录的地方适当放慢速度,并示意学生记录一些关键知识,通过有效的师生沟通帮助学生形成高质量的课堂笔记。

例如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第二节(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课堂教学中,当讲到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算法规则时,就应该叮嘱学生:“同学们,记好这一段内容。”学生就会记录下一段内容,不仅仅为反思学习提供了依据,同样也加强了记忆。

(二)学生的反思性学习

课堂教学是学生反思性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尝试从多个角度看待并解决问题,通过积极反思认清数学问题的本质,融会贯通。

1.问题反思。解题是数学学习中十分重要的能力,而初中学生在解数学题时往往停留在公式的生硬套用阶段,缺少关于题目的思考,不懂得一通百通的道理,不能对题目的特征进行分析整理,无法在解决一道题后就掌握解决一类题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例题时不能仅讲解解题方法,同样也应该帮助学生分析题目特点,实现解题过程的清晰化、条理化、系统化与概括化。

例如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整式的加减》第二节(整式的加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解例题时就应该带领学生分析整式的特点和识别方法,从而一通百通,真正掌握这一类问题。

2.集体反思。活动是思维发展的基础,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集体反思空间,例如在课堂知识讲解基本结束之后,给学生留下一道开放性题目,并由学生自由结组或者固定分组对问题进行讨论反思,通过交流、争辩和讨论交换、提炼思想,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中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作为开放性题目的情景供学生思考,在锻炼学生深化问题本质认识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合作意识、团队意识的形成,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例如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实数》的第三节(实数)后面有一节阅读与思考《为什么不是有理数》,教师可以在给出几种证明方法之后,向学生讲述数学家希帕索斯因为发现而失去生命的故事,并由学生讨论为什么希帕索斯会被处死。学生就会开始自由思考和讨论,并逐渐认识到,颠覆了人们对数学的认识,实数的概念也是在被发现之后逐渐建立起来的。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家对真理的坚持和知识探索的永无止境,从而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课模式能够改善现阶段课堂教学缺乏师生沟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不能独立思考的现状,通过反思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学习中存在的漏洞,在后续学习中逐渐改进,从而不断提高数学成绩,提升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孔令伟.反思:初中数学教学反思[J].教育教学论坛,2011(02).

[2]曹新.对初中数学教学建构主义成分与维度的评估――基于教师反思的视角[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06).

[3]王月华.新课改下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模式[J].学周刊,2013(08).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方法 新课标 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105-01

引言

在现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对新课标的理解以及应用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对于教师思想水平的提升也没有起到一定的作用。在对新课标教学方法进行思考的同时,要对初中数学教学方法进行系统的反思,在反思的体系中找到系列的解决方法,同时实现教学体制改革目标的拓展,为数学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能够培养出高层次的数学人才。

一、关于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误区归纳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中存在众多的体制障碍以及教学方法方面的障碍,这些都对教学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进行了如下归纳:

首先,教与学的衔接不当。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授与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较为契合的过程,要实现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就必须对老师的教学工作提出新要求,反之亦然。数学教学尤为重要。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看到,教与学的衔接力度非常的小,老师一味的教授知识,而学生却在机械的进行记忆,这种方法对于数学教学是一种严重的误区,数学教学是一种思维的开发,并非纯记忆性,这说明在现实的教学中,老师与学生的定位不清晰,或者说在教学方法上存在根本上的失误。

其次,教学模式单一。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教学方法是较为单一的,最为直观的就是老师讲解与学生练习相结合的这种方式。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老师的讲解并不能全盘接受,而在练习的过程中仍然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进行思考,很多先进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兼收并蓄的应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情景教学、实物教学等都可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有益的引导,而现实生活中却没有得到一定的应用,是初中数学中体现出来的缺憾。

再次,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

我们知道,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是教学工作的主体,对于知识的接纳以及吸收,都起到的主体作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体现,而反之以老师为主体,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也得到了一定的体现,学生埋头学习知识,一切知识的接纳都在老师的安排之下,并没有自己的独立的空间进行思索和考虑,这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同时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的提升是一种阻碍,应该得到一线教师的关注。

最后,教书与育人脱钩

学校承载着教书育人的重任,但是在现阶段,学校的教育集中的体现在了教书的环节,而育人的任务却置之不理。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要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而并非一般的知识的灌输,所以在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上要着重实现教学育人的平衡,实现教学体制改革的目标。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是较多的,对于学校、教师来说都应该有一定的反思,从中取得经验教训,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教书育人的契合。

二、完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相关建议

数学是启发智慧的学科,其承载的重任不容忽视,面对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出如下建议,希望能够对初中教学方法的改善有一定的作用。

首先,贯彻新课标的教学体制

在教学体制改革过程中,新课标的各种措施已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始实施,其中的教学理念的更新是新课标的首要要求。要实现初中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就必须在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的引导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教学相长、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摒弃盲目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与革新,要推陈出新,结合教学实践,在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中寻找到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新动态。

其次,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这也是初中教学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学校在制定教学方案以及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过程汇总都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自定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案和目标,甚至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对学生进行个别的量体裁衣式的教学指导,这样既做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巩固,同时也实现了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在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实现教与学的完美衔接,因为学生的主体地位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独立,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尤为重要。

再次,探索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模式

教学方法是学生学习知识最为直接的方式,好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有巨大的作用。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老师要对情景教学、模拟教学等模式进行有效的探索,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在接受程度上实现突破,目的是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要坚决摒弃传统的说教式的教学思路。

总之,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上存在着重大的弊端,应该引起理论工作者以及教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要在实践中摸索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实现学校教育的目的,也才能迎合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伟.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年04期。

[2]梁书伶.浅谈数学教师如何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J],新课程(中学),2010年03期。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篇8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一、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标准性认识

(一)基本思路

数学教学的基本思路在于“因材施教”,特别是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各个学生的发展状况和学习能力略有不同,要通过对学生现状进行分析,来设计一个合理有效的教学计划。一般来说,数学教学中,我国初中学生目前状况主要包括语言信息状况、动作技能状况、知识水平状况以及认知和学习态度状况。数学教学设计要基于这些状况,以这些现状为起点对学生的状况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从而设计出一个较为完善的教学设计方案,也更有利于方案的执行,提升教学设计方案实行的效率。

(二)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理念中首先涉及到的就是如何提高教学效率问题。教学效率提高的首要体现就是教师是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是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否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其次体现在,学生对于教学目的完成的效率,即学生是否按照教师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课程完成了学习计划。

教学设计理念还要涉及到教学设计的系统化问题。数学教学是一个系统的教学和学习过程,其中包含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教学内容的传播以及教学目标的体现这些内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体现这些教学因素,将其全面涵盖于教学设计之中。

进行教学设计更深层次的要求在于“不教”而“教”,即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通过教学对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进行深化和开发,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从而解决遇到的新问题,促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学习目标。

二、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一)课堂情景与操作设计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课堂上情景的创设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出学生的创造力,使得学生更快地融入课堂学习上来。课堂情景的创设应当注意一下几点原则:①课堂提问范围要小。提问的范围越小,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讨论的积极性就越高,越能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②提出的问题要新颖。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提问时要注意,提出的问题不能是答案显而易见的问题,这样的问题通常会使得学生丧失回答问题的动力。③提出的问题应当具有一定的难度。④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启发优势。教师在课堂上的问题要起到一个启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作用,因此提出的问题需要具有启发性。初中学生对于故事的认可度远高于直接灌输知识,在情景的引导下更加容易使得学生融入课堂知识的学习中。

对于操作的设计,可以通过色彩、道具等工具对操作进行创设,这种开拓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与拓展训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动手能力,从实践中找到解题的思路和对数学思维的开发,这种方式应用于立体几何中的效果尤为明显,在工具的拼接过程中,学生能够快速掌握立体模型,并在脑海中构建数学模型的效果图,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集中注意力,并且能够使得学生在课后的练习中学到更多的解题方法和领悟更广的解题思路。

(二)自主学习与讨论设计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传统的说教的教学方式已经逐渐被淘汰,因此更人性化的自主探讨式教学模式更加符合新课改下的教学计划。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中,自主学习从原来占少部分比重逐渐扩展到现在的大部分比重,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仍然要对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进行深入的讲解,但不同的是,教师在讲解完毕之后需要通过提问或练习等方式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开发和引导,让学生主动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详细的解答。

讨论模式也是新课改下必须实践的新教学模式,在设计讨论的时候,教师需要充分完善地考虑到每个学生对该论题的理解程度,并分设不同程度的问题进行提问,尽量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有参与讨论的能力。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充当参与者更要充当调节者的角色,确保学生的讨论能够向着教学目的的方向前进。

三、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对现有的教学进行反思,并对未来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究是教学学者们孜孜不倦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也同样是有章可循的。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避免教师用惯性思维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说教,同时在解决提问的时候也要避免对过于简单问题的检漏回答,而是要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探讨性回答。

另外,数学教学也要基于一定的理论基础来进行,理论基础是教学反思的前提条件,在反思教学成果的同时要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教师的讲课方式进行探讨。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反思是一剂良药,不仅能找出现阶段教学的弊端,更有助于新教学设计的开发。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篇9

【关键词】数学;教学;反思

在现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对新课标的理解以及应用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对于教师思想水平的提升也没有起到一定的作用。在对新课标教学方法进行思考的同时,要对初中数学教学方法进行系统的反思,在反思的体系中找到系列的解决方法,同时实现教学体制改革目标的拓展,为数学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能够培养出高层次的数学人才。

一、关于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误区归纳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中存在众多的体制障碍以及教学方法方面的障碍,这些都对教学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进行了如下归纳:

首先,教与学的衔接不当。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授与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较为契合的过程,要实现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就必须对老师的教学工作提出新要求,反之亦然。数学教学尤为重要。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看到,教与学的衔接力度非常的小,老师一味的教授知识,而学生却在机械的进行记忆,这种方法对于数学教学是一种严重的误区,数学教学是一种思维的开发,并非纯记忆性,这说明在现实的教学中,老师与学生的定位不清晰,或者说在教学方法上存在根本上的失误。

其次,教学模式单一。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教学方法是较为单一的,最为直观的就是老师讲解与学生练习相结合的这种方式。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老师的讲解并不能全盘接受,而在练习的过程中仍然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进行思考,很多先进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兼收并蓄的应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情景教学、实物教学等都可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有益的引导,而现实生活中却没有得到一定的应用,是初中数学中体现出来的缺憾。

再次,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

我们知道,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是教学工作的主体,对于知识的接纳以及吸收,都起到的主体作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体现,而反之以老师为主体,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也得到了一定的体现,学生埋头学习知识,一切知识的接纳都在老师的安排之下,并没有自己的独立的空间进行思索和考虑,这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同时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的提升是一种阻碍,应该得到一线教师的关注。

最后,教书与育人脱钩

学校承载着教书育人的重任,但是在现阶段,学校的教育集中的体现在了教书的环节,而育人的任务却置之不理。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要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而并非一般的知识的灌输,所以在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上要着重实现教学育人的平衡,实现教学体制改革的目标。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是较多的,对于学校、教师来说都应该有一定的反思,从中取得经验教训,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教书育人的契合。

二、完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相关建议

数学是启发智慧的学科,其承载的重任不容忽视,面对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出如下建议,希望能够对初中教学方法的改善有一定的作用。

首先,贯彻新课标的教学体制

在教学体制改革过程中,新课标的各种措施已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始实施,其中的教学理念的更新是新课标的首要要求。要实现初中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就必须在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的引导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教学相长、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摒弃盲目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与革新,要推陈出新,结合教学实践,在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中寻找到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新动态。

其次,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这也是初中教学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学校在制定教学方案以及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过程汇总都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自定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案和目标,甚至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对学生进行个别的量体裁衣式的教学指导,这样既做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巩固,同时也实现了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在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实现教与学的完美衔接,因为学生的主体地位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独立,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尤为重要。

再次,探索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模式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篇10

1.课改下数学学习分化反思

1.1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不求上进,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讲,思维反映迟慢,情绪消极,作业拖拉,敷衍了事,甚至出现抄袭现象;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差,考试作弊,违规违纪,对老师的批评和教育无动于衷,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导致自暴自弃。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在中小学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强,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抵制不了一些网络游戏的影响。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1.2知识、技能掌握不牢、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继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1.3思维过程、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初中数学学习要求。初中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初中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除了年龄特征因素以外,更重要的是教师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初中数学出现了许多复杂的概念、公式、定理等。只靠机械的记忆和直观思维是不能完成的。

2.教学对策

针对数学学习分化产生原因的分析,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研究控制数学学习分化教学对策。

2.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新课标更加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说,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行为很多,如: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备课时充分考虑数学学习困难生的需要,专为他们设计一些简单问题,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充分认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等。

2.2教会学生学习。有一部分后进生在数学上费工夫不少,但学习成绩总不理想,这是学习不适应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另一方面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