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专业十篇

时间:2023-03-24 06:15:39

工学专业

工学专业篇1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英语;学习

一、学习背景和专业现状

1.学习背景

土木工程目前是我国诸多学校开辟的一个热门专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加快,本专业几十年来热度不减,一直属于比较热门的专业之一。作为一门国际性的专业,本专业对英语的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很多开放型和国际性的大公司,对于土木人才的语言能力和专业水平有一定程度的要求。拥有众多优秀的国际化通用土木人才是众多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基础条件和必须要求。

2.专业现状

(1)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目前我国大学生英语的水平普遍不高,虽然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或者大学阶段努力学习英语,但是还是难以达到国家对本科生大学英语的要求。土木工程专业的英语学习一般分为:大一、大二为基础英语;大三、大四为专业英语。很多学生在基础英语阶段学习英语就特别吃力,后来在专业英语学习上,下了很大工夫,但是还是难以达到专业水平的要求。另外,大部分学生对专业英语的认识也不足。

(2)教材种类少。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作为国际性专业,在国外发展历史悠久,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教材或材料原文作者的母语是英语,这些教材实际上就是选用国外原版专业书。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材国内公开出版的很少,国外教材没有结合中国学生的具体情况而编写,内容陈旧单一,难度深浅不一。文章编排上死板,注解只有专业词汇的中文意思,没有结合诸如语法、翻译技巧和句型等方面的讲解。可以这么说,目前市面上比较难找到将基础英语、专业英语和学生实际学情结合的教材。学校和学生选择的余地太少。

(3)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不够。这里所说的专业知识是指土木工程这个专业的专业知识。专业英语是学生在大学就读中后期学习专业知识的工具。专业英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专业知识的获取。对于本专业的学生来说,他是否能读懂教材或者本行业课外辅导材料上的知识,是与他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密切相关的。土木工程专业英语基本在大三伊始开设,与绝大部分专业课程开设是同步的。但是,此时学生的专业知识严重不足,而从内容上专业英语有些超前,这样严重影响学生对专业术语和文献内容的理解。

(4)师资力量亟待加强。专业英语的教学不但要求英语教师具备很高的本专业知识,而且在英语的听说读写方面扎实。土木工程专业色彩很强,很多学校配备了英语水平较高的老师任教,虽然这些老师对专业内容有较好的掌握,对专业文献的理解和掌握比较出色,但是在口语教学或教法研究上不如基础英语教师。

二、专业英语学习成效提高措施和方法

1.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很多大型土木工程企业走向世界,在国外承揽了大量的基础工程,这些项目急需掌握专业外语的人才。根据历年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应聘这类公司的状况来看,很多同学就是因为专业外语欠缺,专业技术能力弱而丧失了很好的就业机会。对于目前在读的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来说,端正学习态度是学习好专业英语的基础,改进学习方法是学好专业的条件。对于每个本专业的学生来说,激发自己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充分认识到学习专业英语的使命和必要性,认真构建好学习专业英语的良好氛围是非常重要的。

2.重视专业教材建设

目前土木工程专业的英语教材基本以专业文献为主,很多学校的任教老师上专业英语课程时候选用的就是科普性专业文章或报刊选读。笔者建议:鼓励高校自编专业英语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结合涉及有关本专业的新闻案例、合同、标书等植入其中,专业知识要结合具体案例。编排要实现广泛性、实用性和综合性等特性。

3.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特强的专业,对于知识基础要求高。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有些已毕业的同学就曾经提醒过:理论力学的知识在后续专业课中用的比较少且逐渐退化,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用的比较多,且逐步加深。在其他课程中,很多人不太重视《弹性力学》,因为是选修课。其实在笔者个人看来,弹性力学可以说是结构工程师的力学必须课。

大学四年,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时间其实还是非常短暂的。本专业从大二开始接触专业基础课,到大四毕业设计,对于专业知识的接触其实只有两年多,而该门课程主要涵盖: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测量学、房屋建筑学、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市政工程、建筑和结构力学、建筑与管理工程、桥梁与道路工程、地基基础、港口工程等。有这么多课程,学习的内容繁多且学习压力大。以前很多人还认为土木工程是传统学科,可随着经济发展和整个大环境的改善,专业系统高度发展,技术也发生日新月异的巨变,新的规范和制度也与时俱进地提上议程。这就要求我们学生不但要学好基础知识,还要有涉猎前沿知识的意识和思想,要有终身学习追求和意识。

4.提高专业教师素质,完善培养制度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与低与教师的素质和方法的优劣分不开,一名优秀的教师,他可以凭借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技巧、先进的手段以及个人的魅力征服课堂上的每个学生。他那演说家的气场把知识就如磁性一样吸附到学生脑袋里。从学校层面来说,重视专业教师的专业学习和继续教育是教学生产力持续提高的保障,优秀的教师是整个学校教学质量稳定的必要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深厚的英语专业知识功底和丰富的专业知识是专业英语教师的必备素质。专业英语教师要与时俱进,在不断学习提高英语专业水平的同时,还要把握国内外土木工程最新技术的发展,学校要支持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国内外学术会议,教师自身也要主动利用信息社会信息共享的条件,自主参与英语教学方法培训班、研讨班等。

学校要高举人才战略旗帜,落实人才战略路线图,加快“双师型”人才吸收和培养步伐。在学校制度层面,专业英语教师的培训管理制度要健全。定期和不定期组织英语教师去土木工程专业对口企业参与实践活动,有条件和有计划地组织英语教师在校企合作对口单位去挂职锻炼,从而提高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另外,学校还要建立一整套专业英语教师考核制度,考核不能流于形式,要对过程进行监控,对培训单位要进行回访,真正打造一支专业技能强,实践水平高的专业英语教师队伍。

以上从一个学习者的角度探讨了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英语学习效率提高的几个方面。从目前国内的大背景出发,深入分析了本专业学习的现状。并试图从学习兴趣和方法,教材和专业知识的获取以及专业英语教师素质提高和培养制度等方面着手,给学习者和教学者提供一些浅拙的思路和建议。专业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努力付出并持之以恒,定当在本专业的道路上走得更顺,走得更远。(本文作者系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土木工程系学生)

参考文献:

[1] 周 奇,朱林菲.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分析[J].高等建筑教育,2014(1).

工学专业篇2

关键词:MOOC;工业设计;教学方法;改革

一、MOOC发展现状

MOOC是现代互联网技术与教学发展相结合的产物。2008年,美国开设了首门MOOC课程。截至2012年,全世界已有190万人注册过Coursera课程。在世界各国MOOC教学发展日益迅速的背景下,我国的一些大学也开始了MOOC教育推广行动。目前,我国的MOOC课程正处于摸索建设阶段,已有多所著名大学开展了MOOC教学,多所高等院校在积极协商打造国内MOOC教学平台。目前已上线的课程有计算机网络课程、经济地理、中华民族精神等,共计三百多门课程。MOOC教学模式注重改变教学方式,基于网络平台的开放的、系统的、全面的MOOC教学给予学习者很大的自主选择空间,学习者可以自行规划学习进度,还可通过在线交流与教师沟通互动,解决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自主学习,提高了计划能力,激发了学习热情。MOOC教学给学习者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也给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是中国教育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二、工业设计专业的发展

工业设计是一门极具创造性的学科,该专业在国外已经有近一百年的发展历史,在我国有二三十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工业设计的目的是为产品、过程、品牌创立形象,提高经济价值,使生产者获取更高的利益,使用者更加满意。目前,国内开设工业设计专业的学校已有三百多所。工业设计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具备较高理论知识水平与实践能力、兼具综合型创新思维与艺术文化修养的全能型人才。近年来,工业设计专业迅速发展,使设计学从教学体系相对完整的应用造型艺术发展成多学科紧密关联的交叉学科。这种变化,一方面为设计作为一种思想或方法在社会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外延的不断拓展也给设计学学科的范畴和核心概念带来了变化。针对工业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在现有教学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与时俱进的探索势在必行。

三、MOOC教学特点与优势

1.范围开放在网络课程教学中,来自世界各地的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获取世界各地的课程资源。在线网络平台的信息量非常丰富,涵盖多种语言、多门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向学生传授的知识有限,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局限于教师讲课和自己查阅资料,在学习过程中还要受到学校制度的制约,学习效果不佳。MOOC课程的开放性强调资源的共享,让所有学习者免费获得来自各方面的信息与教育资源,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潮流和学生的心理需求,摆脱了学校教育的局限性,使学习者无论身处何地,只要打开电子设备,便可以免费获得来自世界各地的优质教学资源,学习变为了一项简单、便捷、乐趣的活动。2.便于拓展在MOOC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教师,以一种建设者的身份参与课程建设。MOOC发展迅速的关键之处,在于它具有很强的拓展性。它所面对的学习者来自全世界,所以会形成全球范围的影响力,使世界各地的学习者同在一个平台上学习,也可以使世界各地的学生共同探讨一个学习主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合理地安排学习任务,学习的动力不再是教师或者学校的要求,更多的是对学习课程的爱好和自主意识。

四、工业设计专业教育的改革方向

目前,我国部分高等院校的一些教学制度与管理模式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局限作用,设计教育领域存在一些观念的误区,阻碍了艺术教育的发展。逐步在教学中引入网络教学课程将有助于完善教育体制,改善因教学制度产生的负面影响,提高教学质量,增加学生的知识量,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需要对工业设计专业教学进行改革:1.改革教学理念MOOC作为一个平等的信息交流平台,为师生双方提供一个平等、开放的沟通媒介,改变了以往课堂授课中学生畏惧教师、不愿意与教师沟通的情况。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良好的师生关系会让学生爱上课堂,相反,如果学生不喜欢某位教师,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影响学习效果。在MOOC的对话教学模式下,艺术设计课堂中学生和教师以平等的方式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学生会感到十分放松,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学习知识,并积极主动地与教师探讨艺术设计方面的想法和观点,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有很大的帮助。2.完善课程设置MOOC教学模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对教学的限制。工业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往往是分阶段进行的,先经历初期的学习,再一步一步学习高级课程,然而每个阶段的课程都有固定的学时,各个阶段的连贯性也较差。网络课程教学可以有效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可以说,MOOC是永远不会结课的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随时观看教学视频,随时与教师互动、交流。3.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配合效果更佳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这两种教学模式相互结合,弥补双方的缺陷,会使教学质量大大提高。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互配合,学生可以将观看线上视频作为课前预习,先初步了解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就会学得比较轻松,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学生在课前观看了网络课程,已经对课堂内容有了大致了解,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他们相互探讨,学生也比较喜爱这种课堂分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学生在与同学的讨论中可以锻炼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使其沉浸于艺术设计。

五、工业设计教学运用MOOC所面临的挑战

1.如何高效利用课堂时间MOOC教学模式可以减少教师课堂授课的时间,课时较为充裕,学生与教师有更多互动交流的机会。如果教师能够通过一些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就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应该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使视频教学与课堂交流相辅相成。合理的教学方案与时间分配使学生既学到了的知识,又开发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开拓了想象空间,使课堂教学更为高效。2.改变教学方式以往的教学大多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MOOC教学使教师不再以“教”为任务,而是以“导”为目的。评价一位教师不是看他教了多少知识,而是看他所教的学生学了多少知识。“导”就是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建立学习小组,让学生一同讨论,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提问、抢答等方式检测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的知识,让他们能够活学活用。教师在MOOC平台上也要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结语

工业设计教学模式在培养设计人才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陈旧的教育模式则会削弱学生的积极性,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很多学科应用MOOC教学模式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工业设计教育发展也应紧跟潮流,将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合理结合,增加学生与教师沟通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有机会自主学习,自主安排学习进程,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以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思想和引导型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协作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庆.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方式初探.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

[2]杨元妍.高校青年教师运用MOOC促进教学能力提升的SWOT分析.文教资料,2014(26).

[3]尤倩.MOOC的发展现状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浙江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工学专业篇3

关键词:网络论坛;专业发展;优势;有效利用

随着当前武警院校体制改革的逐步完善和深入,合训院校的专业课程教学的推进已经成为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而军事法学专业如何才更具有军事特色,武警特点,如何才能促使专业发展,成为就一个关键的问题。

网络论坛,又称bbs全称是bulletin board system,翻译为中文就是电子公告板。目前,通过BBS系统可随时取得各种最新的信息,也可以通过bbs系统来和别人讨论各种话题,网络论坛的出现,可以使教员在专业的发展中既弥补传统教学中的某些缺陷,还能充分进行专业反思和学习,从而促进军法专业的发展。成为军事法学专业发展的新工具。[1](由于条例条令对于军人使用国际互联网的诸多规定,因此,我们此处的网络论坛仅指基于军队内部的局域网的内网网络论坛。)

1 网络论坛促进军法专业发展的优势

1.1 网络论坛的零技术

网络论坛的使用基本不需要任何技术的支持,只要能简单的操作电脑,能够进行文字输入,简单点自己开始一个话题就可以开始建立一个主题论坛页面,复杂一点的也不过是和管理员联系一下,申请一个与专业相关的版面,自己作为版主进行论坛管理和交流。这种零技术的网络论坛可以使绝大多数的军校学员和教员加入到此中。作为军事法学的教员,可以很方便的在论坛上开始一个话题的讨论,可以很方便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专业知识,对学员的各种问题进行答疑和讨论。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的喜好情况参与讨论交流,获取各种相关的专业知识。特别是现在的武警部队院校学员和教员,几乎都各自有一台电脑,并且由于职业的关系,其网络都是内部局域网,使这种网络论坛的关注更容易成为焦点。更容易加入其中。

1.2 网络论坛的广信息

专业的学习和发展与专业信息的获得有密切联系,特别是军事法学专业,它与社会法律和部队法律的发展都戚戚相关,以前教员信息的获得仅依靠教员自身来完成,而学员仅仅是单纯的接受各种信息,而通过网络论坛,教员除了可以将所收取的各种专业信息与其它教员和学员分享外,其它教员和学员也可将自己所收集的信息在论坛上发表,从而使信息的获得来源的方式更为广阔,内容当然也更为丰富,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是教员自己需要某方面专业信息,还可以向论坛里的成员求助,有征对性的搜集相关信息,前面我已经提到,由于武警院校的论坛本身成员的关注度,其获得信息帮助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强。

1.3 网络论坛的快交流

对于网络论坛来说,其最大的优点就是交流容易,由于加入论坛本身没什么限制,而且由于是匿名的,大家往往会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不会出现在课堂上教学冷场的情况,同时,由于网络论坛的交流即有即时性,就是你想到什么就可以马上发表,又具有延时性,就是话题一旦提起,只要管理员不移除,那么你无论在任何时候你有相关的想法都可以提出,从而可以给大家更多的思考空间。这种交流方便快捷的特点又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无论是教员还是学员往往会在论坛上提出更多的大家愿意参与其中的学习的讨论,特别是军事法学专业,更可以将许多在课堂上不易展开的专业话题放在论坛上让学员参与讨论,从而达到交流和学习的目的。

2 有效利用网络论坛,促进军法专业发展

2.1 充分发挥教员的引导优势

对于网络论坛的使用来说,教员可以很方便的发表自己的专业见解,发表和收集各种专业信息,而学员可以根据自己所需在论坛上进行学习交流,对于各种专业问题也可以在论坛上提出,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但是,网络论坛不具有面对面的交流的特点,同时由于网络论坛网络特性,因此,做为专业教员必须充分做好引导作用。前面我们已经提到,由于武警院校的网络是内部网,因此,教员在论坛中具有明显的引导优势。表现在首先在于引导论坛成员有效的进行讨论和研究军事法学的专业问题,将讨论的内容尽可能的细化和多样化,比如专业知识研究,教学论事,教学案例讨论,教学课题探讨等,从而把握讨论的专业方向,尽量避免论坛成员在论坛里海阔天空谈一些不着边际的话题。其次在于引导论坛成员进行健康的讨论的和学习,避免因意见的不同而纸上“兵戎相见”。最后就在于引导学员将专业的学习和网络论坛的交流有机结合,使论坛的交流成为其学习的助力。通过这种引导作用,教员即可以做到专业教学工作的有效延伸,从而对自己的专业教学进行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不断地反思与研究[2]。而学员也在这种引导中有效地进行专业学习和研究,从而不断提升对专业知识的渴望,使学员能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不断地提高学员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效果。达到有效性的目的。

2.2 充分利用信息的强大优势

军法专业发展和专业教学的提高,必须充分利用网络论坛信息广这一特点。军法专业的教学中,难免会由于专业性和武警部队院校教学的本身的特殊性,往往会使专业的教学显得缺乏生动性,但是网络论坛的广信息却为教员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便利,因为网络论坛里的大量信息资源是大家共享的,也是大家所共同关注的,将这些信息和课堂专业教学进行充分的整合,会使学员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论坛进行课堂延伸,使学员在课堂结束后仍可与教员进行信息的交流与探讨,甚至于随着网络论坛的发展,关注论坛的人员会越来越多,一些离开院校走上工作岗位的干部,或者希望通过论坛了解相关军事法学知识的干部也会通过网络论坛进行学习和教员和学员进行交流,这将有效地帮助教员了解武警部队的前沿相关知识,从而达到完善军事法学专业知识的结构,不断对专业教学进行创新。

2.3 充分做好资料的整理反省

随着武警部队院校教学的改革发展形势日益严峻,信息化教学要求也越来越多的融入专业教学中,军事法学教员要做到有效地从事专业教学工作,必须在教学活动中,不断进行专业反思和专业改进,而网络论坛的发展则使这种专业反思的专业改进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也需要指出的是,网络论坛由于参与的人员的数量的原因,它获得的各种专业信息和知识相对来说是比较杂乱的,即使有前期教员有意识的引导和分类,但是,在讨论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许多新的专业知识和信息是无法即时分类的。也就是说网络论坛提供的知识是变化的,无序的知识,做为一个教员,要促使其专业发展,对知识的整理和反省是必不可少的,也这是进一步引导论坛成员进行学习和讨论的前提。通过对各类知识的整理,从而达到教员对专业知识的吸纳内化,再将整理的知识信息运用于专业教学,达到与学员的相互促进,再在反思的甚而上进一步引导论坛成员的学习和讨论,这实质就是一个对专业知识系统再构完善,对前沿问题的解析思考的过程,也是一个通过知识管理来提升教与学的能力,从有效信息的获取辨别,到知识吸纳内化与分享学习,再到知识的应用于创新,形成一个特殊持续不断的知识管理过程。这一过程将促使军事法学教员有意识的、系统的全面的进行专业知识的思考和教学反思。从而形成个性化专业化的知识体系,达到专业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史燕波,促进军校教员专业发展的新工具― ― 专业博客[J]. 中国商界,2008(4)

[2]陈玉春,张大春.加强科学研究,推进学科建设与发展[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08(3)

工学专业篇4

新专业的定位决定了专业以后的发展方向,也决定了师资队伍的配置、实验室建设、课程体系的建立以及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首先必须在对专业深入分析和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国情和学校的条件,考虑专业发展与社会进步对人才的客观、合理的要求。所以本专业定位应以拓宽专业面、培养宽口径的掌握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研究和开发的基本能力,能从事化石能源(包括石油、煤、天然气)、新能源(包括太阳能、氢能、生物质能等)化工过程工程的研制与开发、装置设计、生产过程的控制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能源化学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体系是否合理、课程内容是否先进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是一门内容丰富而又广泛的科学与工程,属交叉学科。专业按照东北石油大学“通识教育+学科专业基础+专业教育+实践教学”四个层面设置课程,构建了厚基础、宽口径、重视学科交叉的课程体系。通识教育主要包括两课、综合基础、外语、计算机、体育、公共艺术及跨学科门类修读课程;学科专业基础主要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学科基础课程以及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线性代数、分析化学、工程制图等等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主要包括石油加工工程、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能源化工设计、能源转化催化原理(双语)等课程,同时开设了大量的专业选修课,注重学科交叉,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两个部分,实验含课程实验和专业实验,所有的化学、物理类课程均设置了配套课程实验。

实验中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以及创新性的比重。实践教学环节除了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外,还开设了创新实践和科研训练等环节,在实践教学活动期间,学生可灵活选择在企业或校内完成。各教学环节学分分配情况如图1。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构建的课程体系的特点是:注重各部分之间的系统性与协调性,充分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并重,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并重的原则,力求体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的学生既有丰富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有较强的实验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并了解所学专业方向的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

三、师资队伍建设

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无法建设高水平的专业,所以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的根本保障。东北石油大学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政策,采用各种优惠条件吸引高层次人才来校工作,补充新专业建设所需的专业教师,重点引进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带头人以及主干课程的专任教师,重视已有人才的培养提高,充分发挥老教师带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素质。目前本专业已有10名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2名教授,4名副教授,同时还聘请了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及其他高校等高水平的专业人员担任新专业的兼职教师。已经构建了年龄、职称、学历等结构合理、教学与科研综合水平高的具有发展潜力教师队伍,保证了新专业的建设顺利完成。

工学专业篇5

关键词:工民建专业;教学;探讨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practical teaching experie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thods of doing the engineering teaching well, for your reference.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aching; study

中图分类号:TU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职业学校是培养技术人员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工民建专业作为培养建筑技术人员的重要专业,有其自身固有的特点及培养目标。如何搞好工民建专业的教学工作,使学生毕业能熟练掌握企业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达到中级技术专业的水平,是工民建专业教学必须认真思考并积极研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1 制定切合实际的课程内容和课程模式

现行的教材内容存在知识滞后及脱离实际问题,交叉学科的内容存在不同的教材里重复出现,浪费了教学教时,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一些与学生技能训练无关的知识也编进了教材,加深了教学难度,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我们必须对教材内容及教学模式进行大胆及必要的改革。我们在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上大胆进行了改革探索。理论教学坚持“少而精”,大胆删除那些过深过繁的理论知识;将重点放在应用性、实践性的教学内容上,讲那些在实际工作中最常用、最实用的知识。在教学内容中,基础知识教学应以职业岗位应知应会为标准,按照实用、够用、先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重新取舍教学内容,突出技能教育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本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应打破原有各门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的束缚,把本专业要传授的技能或知识分解为若干个技能单元和知识单元,建立与原有学科体系不同的模块化综合课体系,不必强调各门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突出专业知识的职业性、应用性与针对性。在实训教学内容中,应结合本地区和本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进行介绍,使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能跟上技术的发展。在教学中除设置必要的文化课外,要打破传统教学以学科的理论体系(即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设置课程的模式,逐步建立以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融合必要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为一体、突出技能训练的新模式及能力本位的综合课程体系。在教学中能充分体现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能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快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而且采用综合课程模式后,使我们有更充足的课时进行操作技能训练。还有从学生就业适应性考虑,还应增加相近专业的知识介绍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使学生既掌握自己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又掌握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2 更新教育理念,明确培养目标

以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为主导专业的建筑类职工中专,毕业生大多进入建设系统各单位,尤其是各建筑企业工作。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的是“两包”政策,即“包分配、包当国家干部”。培养的学生大多是基层管理人员,理论基础扎实,但实践能力较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这种人才供求关系已经被改变,我们现行的教育教学体制与已发展变化了的经济体制已经非常不相适应。个别毕业生被用人单位退回充分说明了我们培养的学生已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学校能否生存发展,关键在于培养的人才规格能否适应社会需要,能否找准自己的岗位群。办学一定要走向市场,培养的人才才能够适应经济建设的要求。为此我校把市场调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入调查研究,看建筑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同时把历年来在社会上有影响、有成就的毕业生召集回校,组织了几次大型的校友联谊会,广泛征求意见;我们还下大力量对毕业生进行就业跟踪调查,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调查结果显示,社会需要的中专毕业生,岗位在生产第一线,既是初级管理人员,又是操作人员,属于应用型人才。在知识层次上,理论知识可以浅一点,少一点,操作技能要多一些、精一些,到了施工企业要马上能顶岗操作,来了就能干,干就能干好。

因此,我们必须主动适应建筑企业的需求,打破旧的传统教学模式,明确新的阶段培养目标,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大力推进工民建专业教研教改,努力将培养预备型人才向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社会急需的实用型人才转化。据此,我校领导班子经过反复磋商、研讨,以工民建专业 99 级教学班做为试点班,提出了“四会标准”,即我校工民建专业毕业生应达到“会识图,会施工,会测量,会预算”的人才培养目标。

3 专业技术知识要有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

在每一门专业学科中,应了解和需要的知识有多方面,如制图这们学科,学生应能读懂图纸,我们将一套完整的施工图纸分成建筑、结构、水、暖、电五部分(重点放在建筑、结构两部分),由主讲教师制定出详细的授课进度计划,根据授课进度计划,进行相应课程安排。在突出强化识图的基础上,将识图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房屋建筑学、建筑材料、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及地基基础和土力学等专业知识有针对性地穿去,强化讲解。这样相关各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衔接流畅,既教给学生怎样识图,又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定性地了解为什么这样做的科学依据,达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一是在强化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突出理论教学的内容,通过对教学知识点的强化传授,扎实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和掌握,补充实际教学无法解决的一些知识,使学生对本专业的知识能够从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能有着较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二是避开知识的重复杂乱,在现有的课程设置上进行比较全面周密的设。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会感到教科书上的一些知识有重复的问题,如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施工技术》有这方面的知识,《建筑结构》也有,《钢筋工》也要讲解,这样就造成理论教学时间上的一种浪费,相应的例子还有许多。我想本专业一定要制定系统全面的教学大纲,并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以避免资源的浪费。专业技术知识是学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进行正常操作控制、事故分析处理的指导依据。因此,必须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牢牢掌握本专业所需的专业技术知识,会查阅有关技术手册;了解本专业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

4 改革考核方法

首先,在考试内容上加强对学生理解知识,应用知识能力的考核。在卷面上出一些灵活性大、知识面宽、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题目。如给定受力结构,让学生为各构件选取材料及截面形状和尺寸,并对该结构存在的问题谈自己的看法。改革标准答案式的考试成绩评价方法,注重考查学生的解题思路和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考试,更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其次,在考核方式、方法上,要改革单一的闭卷笔试的方法,分别采用开卷笔试、作业、课堂提问等多种方法相结合,从本课程开始到结束,从课内到课外的全过程考核。这样做,不仅可以减少学生作弊现象的发生,还能起到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实践证明,只有面向市场,加大实践性教学力度,根据市场需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才能使职业学校真正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

5 结束语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中等职业教育由培养预备型人才向实用型人才转化。调查显示,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作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生产一线受过专业学历教育的技术人员比较少, 相当一部分只是受过短期培训的民工,严重缺乏能够工作在生产第一线的、精通实践技能的基层技术人才。因此,中等职校应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全面推进专业教学改革,针对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在进行充分调查和论证的基础上,本着“宽基础、活模块、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原则,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如何搞好工民建专业的教学工作,使学生毕业能熟练掌握企业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达到中级技术专业的水平,是工民建专业教学必须认真思考并积极研讨的一个重要问题。对职业学校学生来说,原有的职业学校以基本技能训练为主的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而要求学生除了掌握基本技能外,还应有丰富的系统知识,开阔的视野,极强的应变能力以适应各种不同环境的要求。通过几年的专业教学时间,我认为工民建专业的教学过程应结合本专业及建筑业的特点,在教育理念、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安全等方面进行,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手段及途径。

参考文献:

[1]王震江.基础与实践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工学专业篇6

关键词:工业工程 专业英语 教学现状 教学改革

一、 引言

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简称IE)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它是对由人员、物料、信息、设备和能源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术,以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鉴定、预测和评价,从而提高工业生产率和社会经济效益专门化的综合技术,且内容日益广泛[1]。工业工程专业英语以英语为载体,涵盖几乎所有工业工程专业基础和专业主干课程有关的英语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一门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加强工业工程专业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训练,使其掌握专业词汇,顺利阅读本专业英语文献,从而使学生无语言障碍地从事学习研究,并与国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

二、工业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一)对专业英语教学缺乏重视,未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

目前大部分普通高校学生的基础英语底子比较薄弱,对英语本身就缺乏兴趣,存在抗拒心理,同时要面对英语四六级考试,所以老师和学生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基础英语教学和学习上,对专业英语的学习不够重视。甚至有的高校的工业工程专业不开设专业英语,即使开了,学时少,学分低,从而也会造成学生认为专业英语学习不重要。大部分高校没有设立专门的专业英语教研室,没有组织教研活动,教师之间缺乏交流,未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任课教师只能凭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思路来从事教学活动,教学水平提升较慢。

(二)专业英语课程安排不合理,未与专业课形成较好的衔接

我们知道专业英语是以专业和英语为基础的,开始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学生首先要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才行,然而大部分高校把专业英语的学习安排在第三学年的上半年,此时正是专业课刚刚开始开设的时候,学生尚未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因此,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任课教师也要花较多时间去讲解专业的问题,在课时少的情况下,严重影响了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

(三)专业英语教材缺乏系统性和实用性

目前,为了满足普通高校工业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需要,一些出版社陆续出版了工业工程专业英语教材,但有些教材的选题内容较狭窄,大多数是关于工业工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忽略了专业英语交流方面的内容,这样的教材在扩大学生的专业词汇、掌握专业文献的句法语法结构等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在提升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方面却严重欠缺。同时也会给学生造成一种专业英语的学习就是掌握专业词汇,中文和英文之间的相互对应关系,无法满足专业英语的功能性和交际性。

(四)专业英语的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专业英语是基础英语在专业方面的应用,这就要求任课教师不仅具有较强的学科专业知识,而且也要有较强的英语表达运用能力和英语教学能力。国内该课程主要是由具有专业学科背景的教师来承担完成,专业教师精通专业,但缺乏扎实的语言功底,而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语言功底好,但又缺乏专业知识。目前能够同时满足这两个方面要求的老师较少,存在专业英语教师队伍薄弱的问题,很难完成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五)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手段枯燥

目前,专业英语教学主要以课程讲授为主,上课采用大班教学,偏重于词汇和重难点句式的讲解,然后让学生对课文进行翻译并回答问题,这种以讲授灌输为特征的教学模式仅仅能让学生记住部分专业词汇,对提高口头表达和交流能力作用不大,严重影响了专业英语教学的效果。

三、如何实现工业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转变

要克服以上问题,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实现工业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转变,至少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学生认识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学好专业英语对以后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例如,带学生去工厂实习时,多引导学生关注工厂设备的一些英文使用说明书和操作规程,并积极引导学生与工厂内的外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交流,让学生意识到只懂专业不具备良好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是不够的,最终让学生意识到专业英语课程学习的重要性。

(二)教材选用问题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教材的好坏对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教材的选用要与专业课程相匹配,与专业目标一致。在教材的选用上,任课教师不必选择一本教材,可以多选择几本教材,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英语水平及专业水平,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增补编排。例如,笔者把工业工程专业英语教材编排为:制造系统篇(Manufacturing Systems)、物流工程篇(Logistics Engineering)、人因工程篇(Ergonomics)、科技文献翻译与写作篇(Scientific Literature Translation and Paper Writing)。同时为了克服教材的滞后性,任课教师可以把工业工程目前研究的热点和取得的最新成果穿插到自己的讲授中,使学生在掌握更多专业英语词汇、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还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师资队伍问题

众所周知,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引导者,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所以需要对教师加强培养,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由于专业英语课程的特点决定了任课教师必须同时具备良好的专业水平和较高的英语水平,所以在选拔的时候,二者都要兼顾。要想解决目前专业英语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可以对专业任课教师进行英语语言的培训,参加英语口语班,提高他们驾驭英语的能力,也可以让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听IE课程或讲座,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四)教学模式问题

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集体教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针对工业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特点,教学模式应该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讨论式、辩论式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来开展这门课程。例如当学到厂址选择与评价章节时,可以以当地的一个工厂的地址为例子,让学生展开辩论,看看这个工厂的厂址选择的利弊,并对其进行评价。为了让学生有充分的准备,应在上一节课结束时提前把这节课的内容进行布置,对学生进行分组,一组正方发言,一组反方发言。通过辩论,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将相应的专业知识掌握。

(五)考核方式问题

目前大多数专业英语的考核方式不固定,随着任课教师的不同而改变,大概分为现场考核、闭卷考试、开卷考试、专题写作等,每种考核方式有利有弊,笔者在这几年的教学中,通过总结采取了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具体就是平时成绩和闭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随堂作业和专题写作成绩等。结果表明,这种考核方式,对于英语底子较差的学生,不再担心考试不通过的问题,他们对平时的课堂表现、随堂作业的积极性更高了,态度更加端正了。英语底子较好的学生在考核的各个环节都能很好地表现自己,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更大了。

四、总结

工业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与其他专业相比起步较晚,目前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本文根据工业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探讨了如何实现工业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转变,希望通过改革能达到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跃进.工业工程专业英语[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2] 韩志强,田维.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4.

[3] 潘颖,薛冬娟,等.工业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13.

工学专业篇7

1《工业工程导论》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工业工程导论》是工业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工业工程是一种将人、设备、物料、环境和信息等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并对工业等生产过程进行系统规划设计、评价创新,进而提高工业生产率和社会经济效益的专门化综合技术,内容日益广泛。它既带有鲜明的工程属性,又有着显着的管理特征,是一门工程技术与组织管理等有机结合的交叉学科。通过学习《工业工程导论》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与认识工业工程的基本内容、特点和方法,从而为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与实践打下良好基础。《工业工程导论》涉及的内容宽泛,以我们所使用的教材为例,包括如下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工业工程历史、定义和地位,具体有工程和工程教育的历史概述、工业与系统工程、工业与系统工程职能的组织和管理;第二部分是工业工程的职责范围,具体有生产工程、厂址选择、工厂布置、工作测定和设计、财务补偿、作业计划与控制、质量管理、财务管理和工程经济、人事管理、管理系统设计、物料搬运、分配和路程安排;第三部分是运筹学和大规模系统分析的影响,具体有运筹学、确定性的数学规划、工程项目管理、概率模型、系统概念。所以内容宽泛,跨度大,就我校教学计划中规定的32学时来看,只能是选择性的重点讲授上述内容的1/3左右。《工业工程导论》部门内容相对有难度,特别是与工程紧密相关的部分,如:制造工程里面的各种加工方式、流程等相对专业的内容,对于管理类的学生来说有难度。因为低年级的学生只是在认识实习时对制造企业有个初步了解,而认识实习只是走马观花,难以取得更为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对于工科院校的学生来说,财务管理、成本控制和质量管理方面的课程显得偏难。再者,运筹学、概率模型等又需要有较好的数学功底。

2《工业工程导论》双语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我校在制定本专业培养方案时,选择《工业工程导论》进行双语教学的原因如下:首先,工业工程导论部分内容虽然涉及面广,但难度相对较低。其次,工业工程导论是整个工业工程专业的知识基础,进行双语教学可以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和外语能力两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工业工程与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专业方向一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于专业外语更为娴熟,在期望使学生切实掌握课程基本内容的同时,也可通过对外语的大量运用,进一步锻炼和提高自身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下面从三个方面具体分析该门课程双语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2.1英文教材的筛选

选用什么样的教材,首选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因为,作为双语教学知识的吸取方,学生的外语水平和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对双语教学的效果有着关键的作用。工业工程专业近年来成为工科院校的热门专业,该专业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总体较好。但中学阶段的哑巴英语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口语和听力偏差。同时,专业词汇贫乏是导致原版教材无法直接使用。另外,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需经过语言和语思维的双重转化。考虑到双语教学的特殊性,教材既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又要兼顾对学生外语能力的提高[3,4]。因此,生源好、学生基础扎实的院校,应尽量采用原版教材。原版教材语言地道、信息量大、可读性强、内容详实,能够提供该领域前沿专业知识。在选用原版教

材的过程中,还应注意英文的难度,语言过难会导致学生的厌烦,进而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产生不良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原版教材并非完美无缺,有些内容本该简单精炼,却过于详细,书本过厚,价格过高。因此本人在国外将原版教材《工业与系统工程概论(第3版)》,进行了部分影印编册后发给学生作为教材使用。 2.2教学方法的改进

鉴于《工业工程导论》课程涉及的概念、定义、公式、术语、专有名词的数量较多,并且这些术语不仅仅来自管理科学领域,也来自工程技术领域及计算机技术领域,使用英语讲授对教师和学生都要求很高。教学过程中信息量大,学生在掌握课程的众多知识点之外,还需要记忆大量的专业词汇,并采用英语来进行理解和思维。为保证课堂45分钟的教学质量,课前预习成为必须的过程。在每节课结束前的5~10分钟,在布置该节内容的课后作业的同时,还须安排学生对下一节内容进行课前预习。双语课程的教学不是单纯的英语教学,不能像大学英语授课那样,把对单词、句子和段落的阅读和理解作为重点。只用英语解释会让学生费解,教师还需要用中文讲解,即采用穿插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外,学生更需要主动学习,到图书馆或网络,包括一些专业论坛来查阅相关资料,及时温习并整理已学知识。对于生源一般的普通院校各专业,由于课程的专业性和理论性,采用英文教材+中文讲授的模式更与实际情况相符。经过4年的摸索,研究者已从最初采用的全英文教授转变为目前的混合型,并且结合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替代课堂板书,丰富了教学内容。如此一来,学生在听教师英文授课的同时,可与授课老师用英语进行课堂专业知识的互动讨论。授课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主要用汉语讲授,再让学生精读教材后与老师交流讨论,以真正受益。通过这种模式,优化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尝试借鉴MBA教学中的“案例讨论式”教学活动,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发挥多种教学活动及教学方法的优势,真正提升双语教学效果。

2.3多元的考核制度

  在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一个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不仅对整个教学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是调动教师和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机制[5]。或者说,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一方面是可以检验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反映了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可以督促学习和引导教学过程。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专业素质和外语素质是双语课程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为同时满足大纲和与实际相接的要求,教师要收集和整理很多针对当下中国国情的资料,以充实教学内容,因此其隐性和显性的工作量和难度要比普通教师高很多。此外,由于学生外语能力和专业素质存在差异,采用双语教学往往会对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产生影响。一些外语基础弱的学生会产生厌恶情绪,教师可能会在课堂上面临更多的难题。为此,需要学校管理者在政策上鼓励教师深化研究、大胆实践,完善教师的奖惩制度,对其超额付出给予认可。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双语课程的考核应同时关注教学过程和最终考试结果,使二者实现统一。建议教师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灵活运用笔试、开卷、闭卷、半开卷等方法。并可将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及讨论的次数和质量作为评价内容,鼓励学生阅读英文文献、撰写外文报告,学期末考核可将口头考试与书面考试结合。书面考试可中英文结合,建议多考主观题,让学生自主思考,有更大的答题自由度,以锻炼学生的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从管理的角度来讲,双语教学的监督机制也需要建立完善,并纳入日常的教学管理议程,从制度层面对双语教学实行管控,制订详细可行的评估细则,对教学大纲、教材的选用、教案、教学进度表、教师准入条件、课堂教学检查、试卷、学生意见反馈等进行规范化管理,做到有案可查,有章可循。

3《工业工程导论》双语教学效果

经过连续4届的讲授,从10级学生的反感厌恶,到11级学生的新鲜有趣,到13、14级级学生的适应融合。连续4届的统计数据来看,《工业工程导论》双语课程较好地完成了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任务,并培养了学生的外语兴趣和专业外语水平。从学校近3年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统计结果来看,工业工程专业的国家英语等级考试通过率和优秀率大幅度提高。从学校教务管理系统“学生评教”模块的统计来看:68%的学生反映经过一学期的双语学习,自身的思维和英语水平有显着的进步,学习兴趣大大提高;12%的学生反映课程讲授的速度太快,信息量过多,导致学生的印象模糊,为此,需要教师精心备课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参与性。由于学生英语水平差距较大(以12级学生为例,58名同学中,8人通过六级考试,24人通过四级,还有26人未通过四级考试),学生接受能力差异很大。学生在学量专业知识的同时,大量阅读、理解英语必然难度增大,因此,需要根据学生英语基础的不同,因材施教,进行分类教学。

工学专业篇8

一、工业工程专业教学存在的不足

1.大多数教师承担很重的理论教学,忽视了课程间的联系。工业工程专业知识体系往往较综合、交叉性强,不同的专业课程联系很紧密,像人因、设施规划、生产计划等课程彼此交叉[5,6]。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忽略了课程间的交叉性,忽视了课程综合理解在专业知识体系中的作用,使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并且实际知识应用能力就会较差,综合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全面提高。

2.实验教学体系的系统性和综合性不强。很多专业知识点在一些课程实验中重复出现,对于重复出现的专业知识点,在进行实验教学过程中都浅尝辄止,这种分流的实验教学模式不具有系统性,不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另外,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都是对单课程专业知识点的应用,虽然通过实验,学生了解和掌握了单课程知识点的应用,缺乏对不同知识点的综合协调应用,无法利用实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教学条件落后,实践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实践强的团队。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落后,无法满足教师在实践教学上的需求,对学生的专业和综合实践缺乏有效平台,难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基本都在校内完成的,没有根据社会需求融入到企业中去,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另外,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缺乏实践的专门训练,难以建设实践教学较强的教师团队。

二、以社会需求导向的课程和实验实践教学改革的构想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学关于创新性、应用性、综合性的特点,要求教学过程由独立、分散、封闭的架构体系转向交叉、集中、开放的综合化体系。由注重课堂教学转向更多地关注实验实践教学[7]。在工业工程专业教学实验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建立课程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横纵向联系。以专业课程为主线,改革课程设置,分析现有专业课程中相同的实验内容,是不是存在重复,但是又不重要的内容,针对这些问题,重新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的安排,建立课程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横向联系。同时,实验教学都是相互之间有联系的,比如人因、立体仓库、设施规划、物流、生产线等,在时间上都有前后承接关系,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逐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领悟和应用,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整个实验体系,这种课程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纵向安排,使学生更易掌握工业工程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实践服务。

2.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搭建实践平台和实践基地。通过与校友企业进行融合,建立专业学生的实践基地。积极拓展产学研合作,搭建实践平台,比如联合实验室、模拟车间、创新研发中心等,从根本上改善实践教学环节,达到与企业资源共建、互利共赢的目的。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与上海庞源机械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工业工程专业实践基地,采取学生轮岗实践的方式,目前已经输送完第一批学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收获颇大。

3.建立实验实践教学团队。要实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改革,需要建设实验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学团队,培养双师型教学团队,一方面联合校企建立教师实验实践基地,联合培养青年教师;另一方面,进行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验实践能力双向发展,派送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锻炼,同时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界优秀人才对学生进行指导。通过双向培养,建立一支教学和实验实践能力较强的综合教师队伍,确保高质量的课程教学和实验实践教学的实现。

三、实施3+X教学模式

对于新的教学模式,采用3+X模式,即教学模式、实验模式、实践模式、教学反思模式,消除传统的单个模式孤军作战状态,进行3+X融合教学。首先,通过与国际进行交流合作,吸收和借鉴各国在教学方面的成功经验,引进优秀的教学模式,另外,加强与国内各高校同专业教师们的交流,提高工业工程专业的教学水平。其次,工业工程专业是课程教学与实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专业,教学实验是在实践中有效地创新和应用专业知识的前提,建立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导的实验教学,建设层次实验:基础知识验证性实验教学、综合类实验教学、自主创新实验教学,通过三个层次的实验培

工学专业篇9

学习《做一名敬业、专业的员工》工作总结

一个优秀员工,要敬业,更要专业。光有敬业精神是不够的,还要有专业技能,二者互为条件。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各种技术和信息都在飞速地发展和进步,不学习,就会成为新时代的“狼孩”。我们要通过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做到“每天进步一点”。只有具备敬业精神,掌握专业技能,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优秀员工。

敬业精神,成为了一种最基本的做人之道,也是成就事业的重要条件。一个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该竭尽全力,积极进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追求不断的进步。这不仅是工作原则,也是人生原则。努力付出一点,回报可能会在不经意间,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出现。工作中敬业可以让我们走向更好,如果我们时刻想着把工作做到最好,这样的敬业会把自己带向更成功的领域。

专业技能,从字面上可理解为专一行业,专门学科,而不是杂家、百事通;专业的核心在于深,在于精。通俗的讲,是否专业,就是指在某个领域中,所知道的广度、深度、精度。别人比你知道的多,理解的比你深,掌握的比你精,就显得别人比你专业。如果说敬业是一种精神的话,那么,专业就是知识和能力的体现。所以,专业代表着知识,专业代表着能力。专业,不只是知其然,更是知其所以然和其必然;专业,不是比猫画虎,而是举一反三;专业技能不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而是全面精通,胸有成竹;专业,不是循规蹈矩,照本宣科,而是打破常规,探索超越。如果你是一个专业者,那么,你不仅要适应现状,更是要了解过去和把握未来;你不仅要做到完美无缺,更要做到精益求精;你不会只图无过,而是要追求立功;你不会仅满足于跟得上,而是要争做排头兵。

企业要靠员工的团结与努力才能发展壮大,员工也只能依靠企业生存与发展,只有企业发展了,员工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我会将书中领悟到的精神、理念融入到工作中,提高自已的专业能力、拓展工作思维、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和积极的工作热情,把各项工作做到实处,落实到位;更会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各项培训,加强专业知识、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充实自已使自已不断进步。

工学专业篇10

关键词:专业竞赛;工业设计;课程教学;参与机制

1工业设计专业竞赛的发展与变化

工业设计作为实践性质很强的一门专业,在其教学过程中穿插设计竞赛环节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但设计竞赛并不是为工业设计专业课程量身定制;泛化了的工业设计概念涵盖的内容不断增加,也使得设计竞赛在设计内容和要求上有较大差异,设计竞赛命题所注重的与人才培养所注重的也并不一定相同,因此,认识到专业竞赛发展中的变化十分重要。

1.1工业设计竞赛命题的变化

工业设计专业,开始关注的重点是产品本身[1]。当时的设计则多以具体某个产品的造型设计为命题,如:艾美特电暖器造型设计等;而近年来,随对工业设计概念认识的不断变化,工业设计的着眼点逐渐从产品本身挪开[1]。设计考虑的因素增加,可能性空间更大,因此而来的设计竞赛命题要求变得多样且更加概念化,往往是要求针对某一问题提出一套较为全面的解决策略和方法,如:以“不仅视界”为主题设计一款3D多感官的综合游戏体验空间;命题要求的变化,设计内容由单一变得综合,知识面要求更加广泛,而能力要求也更加全面。

1.2参赛主体的变化

以造型创新为要求的工业设计大赛,理应为工业设计专业背景的同学参赛更加具有优势,但是宽泛的知识面要求致使计算机、通讯工程、机械设计等专业的同学有了相同大小的发挥空间,比如:任何一款app的设计,要想让精艺的效果得以运转,都必须通过与计算机、软件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同学合作才能完成;这并不是否定不同专业之间的合作,而是在这对合作关系中谁占据主导地位的问题;由此可见,参与工业设计竞赛并非工业设计专业同学的专属,其他专业参赛者人数不断增加,使得工业设计专业的界限变得模糊,而这一结论在对2016年和2017年的“江苏省艺术设计大赛”中参赛的其他专业同学在总数中所占比例的统计中得以应证。应对行业分工的变化,教育事业中对专业的细分等都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工业设计竞赛的发展与变化也不仅只有命题与参赛主体的变化,但这两点已足以说明:在工业设进行新一轮专业细分之前,竞赛机制的引入需要有适时的改变,才能更好的让竞赛服务于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工作。

2以课程为主导的设计竞赛机制

很多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大大小小的设计竞赛,甚至让竞赛命题主导了课程内容,这对于提高专业知名度的确不失为一中行之有效的做法,但这样结果论的教学方式往往会导致课程系统性的缺失,比赛所要求并非课程所注重。因此,合理引导、指导学生参赛需要建立科学的参赛机制。

2.1根据课程选择比赛

过于概念化的设计竞赛题目是低年级同学无法驾驭的,初次参赛的经历对接触专业不久的同学来说很重要,他们对专业的信仰和对自我的肯定来源于成功,面对失败往往不能客观的分析原因,取代为一种对自我学习的否定,因此,筛选适合的比赛至关重要。根据课程的培养目标来选择比赛;虽然早有人质疑工业设计专业教育的“三段式”培养模式[2],但是不能否定在工业设计较为成熟的课程体系中存在三种不同性质的课程,即:技能培养课程(表现技法)、基础原理培养课程(构成)和创意能力培养课程(仿生设计),行课遵守“技法—原理—创意”的程序;同学们接受知识的程度是由简单到复杂,能力由单一渐渐完善,具有阶段性特征;但众多的比赛,由于涉及行业领域不同,所以很难按照能力要求的高低来分门别类,即便分类,也与学生掌握知识的阶段性不相统一,因此,指导和组织学生参赛的第一步是通过教师的经验,根据某门具体课程的课程目标来选择竞赛;

2.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参赛观念

参加比赛并获得奖项对学生的能力无疑是一种肯定,以此对学生造成的影响也是具有利弊端的[3]。第一,通过竞赛巩固知识,而非为了参与比赛而学习。追求企业、社会、行业以及教师对自我专业能力的肯定是学生参与竞赛的源动力,教师应将学生的这种动力转化为对专业知识与能力学习的渴望;但受到肯定的背后是奖学金、升学、高新入职等更高的利益关系,这些利诱是学生难以正视的,由此而来的参赛观念变得功利,不惜手段的参与到比赛中,而忽略亦步亦趋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的长进;第二,不获奖不等于课程成绩不理想。课程要求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如《仿生设计》,要求学生从自然生物形态与精神中抽象出形神兼备的造型,考核设计作品与仿生对象之间的相似与变化,注重过程大于结果,而这种“似是而非”未必是设计竞赛的要求与评审标准,或至占据评审分数的很小比例;单纯课程能力未必支持竞赛取胜。同学们往往过分看重比赛的结果,因为某次比赛获得奖项而沾沾自喜或者因为未能取得好的比赛成绩而垂头丧气都是竞赛观念与课程能力培养的偏差而导致的错误成败观念。

2.3建立课程与竞赛双重评价体系

引入竞赛是为了通过竞赛实践课程所学,考查的重点应该以课程培养目标为主,着重是课程大纲所要求掌握的能力,即通过该课程学得什么?掌握什么能力?在竞赛中获得好的成绩当然也应该成为一种能力的肯定,可在课程设计的考察标准中合理设置两者的比例,或者采取课程设计竞赛结果加分制,如:在课程考核标准中明确规定,课程设计参与比赛并且获得奖项的,该课程考察最终成绩加5分。这种做法既肯定了专业竞赛的意义与作用,也没有过分看重设计竞赛成绩所带来的的影响。

2.4一个作品做4年

反观自己的设计作品时,很多高年级的同学会对自己的作品有更好的改进方案和想法,因此,持续做一个作品使之成为一个好设计的概率更大,参与竞赛获奖的可能性更高,将自己低年级时的作品改良后参与竞赛获得奖项会具有更高的成就感。持续做好一个设计有多层意义:首先、在众多工业设计涉及的领域中,无法面面俱到。交互、玩具设计、汽车设计等同属同业设计范畴的不同行业之间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也存在较大差异,持续关注一两个方面更加实际易行;另外,持续关注一两个领域的设计,使得学生对某一领域的研究更加深入,而好的设计无论是从产品原理还是文化层面都需要有深厚的积累,这一点对于坚持竞赛中工业设计专业的主体地位至关重要。而将偶然性想法创意化而得到的作品必然经不起推敲。

3结语

设计竞赛的参与获奖情况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专业教学能力,是检验工业设计教学效果的“试金石”[4]。但是竞赛机制的引入对于课程教学本身也具有利弊两端。只有持续关注竞赛的发展与变化,量体裁衣地选择参与比赛,正确看待竞赛的结果,才能在课程教学中扬长避短的发挥设计竞赛的有利作用。

参考文献

[1]陆冀宁.工业设计的艺术哲学解析[J].文艺研究,2012,(6):163-164.

[2]岳涵,刘永翔等.引入竞赛机制的工业设计专业教学[J].中国冶金教育,2017,(1):9-12.

[3]曾力,梁家年.专业竞赛在工业设计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价值再认识[J].美术教育研究,2016,(19):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