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1 11:19:25

工学

工学范文篇1

关键词:感性工学;产品;造型设计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新技术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逐渐提高,对产品的个性化需求也不断增加,不仅要求产品满足基本的使用需求还需要符合价值层面的要求。在消费多样化的格局下,为提高自身产品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制造商需要应用感性工学,使得产品满足基本功能的同时符合消费者的期待。将感性工学应用于产品造型设计中将用户群体的感觉转化为设计要素,并以科学的方法呈现出来,将产品设计与感性意象实现有机统一。感性无法做出直观的解释,当将其考虑在产品造型设计中对提高商品销售额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根据感性工学下产品造型设计研究过程及方法,提出实例进行针对性分析研究,以期为基于感性工学下产品造型设计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一、感性工学及造型设计理论概述

感性工学是工学的分支,是根据用户群体喜好并分析其感性因素来设计产品的技术,实现了感性与工学的有机统一。感性工学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分析,发现用户群体的感性需求,并将其转化为设计要素,属于一项以用户为主导的产品设计技术。感性研究是动态化的过程,随着时间空间的转变而产生变化,因此,对设计参数等数据的把握具有一定难度。通过感性工学的应用探究出人事物之间的关系,将抽象的感性意象具体化,将用户群体的感性认知转变为形态化产品。通过分析产品背景,了解用户感性需求,进行设计实验和验证形成感性工学的应用流程。感性工学促使产品与用户者实现心理感受和使用功能的匹配,构建出满足用户感性诉求的产品模型。产品是通过物质形态展现出来的,人们在观察事物时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变化,这种变化带来的感受直接影响了人们内心的满足感。产品造型设计师通过分析观察人机关系,将科技和规律应用于产品造型设计中,塑造出满足人们期待的产品造型,给人以最美的感官享受。造型设计理论明确产品自身定位的同时综合各类美感,使得产品形态、结构。材质都具有时代特色。将用户心理和使用感觉等因素结合应用于产品造型设计各个环节中,将有利于发挥出造型设计理论的现实意义。

二、基于感性工学下产品造型设计特征分析

传统的产品设计开发模式主要是由公司设计师和高管结合公司理念设计出具有主观色彩的产品,此类模式难以充分了解用户群体的心理需求,无法满足现代化产品的设计要求。基于感性工学下的产品造型设计结合了市场规律,并做好了充分的调研工作,将工学手法与用户感性需求结合起来,将抽象化的参数量化呈现,并通过统计技术的应用,设计出最符合使用者要求的产品。基于感性工学下的产品造型设计具有明确使用者立场的特征,根据用户利益优先的设计原则,在产品造型设计中准确传达用户的想法,达到缩短设计工期的效果。感性工学运用人机工程学和心理学等科学方法,根据用户感性需求确定设计特征,后期进行相应调整来符合市场变化。随着时代变迁,产品造型设计特征已从功能主义转变为情感主义,革新传统的设计理念,建立起产品细节与用户的感性关联,只有将用户的感性需求融入产品造型设计各个环节才能实现产品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三、基于感性工学下产品造型设计研究过程及方法

感性工学将用户的感性认知作为研究基础,通过统计系统分析设计出符合用户群体意向的产品。基于感性工学下产品造型设计研究过程及方法具体如下。1.调查设计产品情况。通过市场调研等措施进行设计产品调查工作,以获取用户对产品的感性需求、购买力等数据资料。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可起到明确产品定位的效果。2.确定产品感性词汇。确定产品感性词汇需要从广告、报道中进行资料收集,并做出评价表,以此作出概念的把控,从词汇调查过程中判断受众群体对感性词汇的偏好程度。收集的产品感性词汇不宜过多,需要简明扼要,为后续研究提供准确适用。通过典型性、高度概括的感性词汇并用语义区分法制做出评价表,发放问卷给用户群体调查感性词汇的评价情况,并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研究调查结果,最终确定产品感性词汇。3.确定产品设计要素。产品的设计要素来源于用户群体的感性需求,将抽象的概念词义转变为易于理解的设计参数。为确定产品设计要素可以根据产品性能进行文献调查等工作,探索出满足产品的各类设计要素,并结合产品实际情况进行筛选,选择出最具针对性的设计要素,通过分类对比来确定产品的造型设计要素。4.根据实例进行评价。为提高产品造型设计的市场价值可以根据实例邀请受众群里进行评价,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对象,让他们观看设计图片或实物,并提出宝贵意见,便于设计师进行后续修改。在进行感性词汇评价环节中可以使用李克特量表,对评价描述进行尺度分析。李克特量表分为七阶尺度,一为非常不同意至七为非常同意,采访者如实记录受众群体对实例的感性词汇评价意见,便于设计团队进行后续相关资料整合和设计修改。李克特量表能够较完整的记录受众群体对感性词汇的评价,避免语义不明造成的统计失误。5.转变感性评价尺度。基于感性工学下产品造型设计需要将感性评价尺度转变为工学尺度,促使研究方法更具科学有效性,利用神经网络算法、数量化理论、线性回归分析等工学思想方法进行感性评价尺度控制,强化产品造型设计的合理性。例如:数量化理论主要研究基准变量与定性项目之间的函数关系,用于感性工学中需要将感性词汇作为基准变量,产品造型设计特征作为因变量,以此建立预测模型。根据工学角度得出的模型数据影响感性评价数据。6.进行产品结果验证。进行产品结果验证是完成感性工学下产品造型设计的重要环节,首先向用户群体发放调查问卷,根据调查结果预测产品造型设计模型的正确性。通过检验分析比对调查结果与模型结果的数据,进而判断模型的正确性。

四、感性工学下产品造型设计实例分析

老年人及残障人士也是市场用户群体的组成部分,本文将智能代步车作为感性工学下产品造型设计的实例,进行相关分析,以期为研究提供参考资料。调查研究城市中老年人和残障人士出行受周边环境和自身能力等因素影响,出行距离受限,难以满足日常锻炼生活需要。实现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的安全出行是当前产品设计需要重视的课题。我国市场上有部分代步工具供老年人和残障人士使用,但造型老旧不符合用户群体的情感需求。本文应用感性工学对智能代步车进行产品造型设计,以期满足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等用户群体的实际需求。将产品造型设计与感性需求建立的关联性构建出感性工学系统,并进行具体的分析设计,具体流程如下。

1.收集样本资料

首先需要收集市场上现有的老年人和残障人士代步工具。通过实体店、网店等渠道收集代步工具的资料样本,例如我国的菲利普、斯雨特等品牌。火灾从展销会等途径中获取代步工具的造型特点。针对收集的产品资料样本,展开设计小组讨论,选择出符合国家标准、用户使用性能、外观美观的产品样本作为实例分析主要样本资料。

2.设计要素分析

基于感性工学下产品造型设计要素分析需要对老年人和残障人士智能代步车的产品造型设计要素进行结构,通过感性词汇等要素应用把握住最佳的设计参数。针对产品样本资料,对于结构相对简单、材料安全可靠的智能代步车部件进行自主配置。根据调查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的情感需求,分析出他们需要获得的感性要素,设计特征进行组合以确保智能代步车整车造型满足用户要求。根据设计团队总结的结论,最能体现老年人和残障人士感性需求的部件在车头和车身线条部分。因此,感性工学下产品造型设计可以主要进行车头及车身线条部分的概括设计。筛选出最佳的产品样本方案,通过维度测量等方式确定智能代步车的尺寸。智能代步车设计要素分析需要明确产品造型设计与用户之间的感性关联,依据对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的调查数据,才设计过程中采用正交试验法和模糊分析法两种方法做好定性描述工作,以此得出最佳的设计结果。根据分析用户群体的感性词汇可知“安全性”、“简洁度”、“大众化”等词语能表明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的感性认知。结合此类感性词汇进行智能代步车的造型设计,使得产品能够满足情感需求和使用效能的内在规律。例如:针对“安全性”这一感性词汇,设计时需要重点在于车头饱满、车身线头较厚,明确产品造型设计特征与感性词汇之间的关系是感性工学下产品造型设计中要素分析的关键内容。

3.产品感性分析

根据设计要素分析制作出可供使用的设计样本,并进行实际测试。选择城市中满足使用需要的老年人和残障人士作为观察者,排除影响本研究的因素。通过用户实际使用情况来分析产品的感性设计是否符合市场标准。研究团队可采用问卷调查和直接访谈的方式了解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的产品使用情况,并作出需求分析。结果表明老年人和残障人士重视智能代步车的最重视安全性能,其次是外观样式。对实地搜集的产品实例感性词汇进行分析整理,排除关联性较低的词汇,再通过小组讨论得出能够直观反映老年人和残障人士对设计样本感性体会的词汇,为智能代步车产品感性分析提供基础资料。

4.产品设计评价

针对智能代步车产品设计的“安全性”、“简洁度”、“大众化”、“时尚感”四组感性词汇对用户群体做满意度调查,对问卷中设计评价内容进行有效分析,得出相关统计数据,得出满足老年人和残障人士使用要求的智能代步车需要作出怎样的产品造型设计。由此可知,在设计智能代步车时可适当增加车头的宽度和厚度、确保车身线条美观大方,给老年人和残障人士最佳的使用体验。

五、结语

感性工学下产品造型设计旨在基于用户对产品的感性认知并将其转化为设计参数,以此设计出既具备使用功能又符合市场要求的产品。本文对感性工学和产品造型设计理论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其特征分析了具体设计流程和方法,通过智能代步车这一实例论证,为其他研究者提供了参考。我国感性工学的研究领域虽不断拓宽,但将其应用于产品造型设计中的层次还不够深入,只有通过研究者的实践探索,才能促使感性工学在设计领域中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莉.试论感性工学产品造型设计中的概念设计[J].中国外资,2013(8):152.

工学范文篇2

聚本公司为全球品牌企业提供一站式电子商务解决方案服务,服务内容涵盖:网络营销平台的战略规划、运营与管理、IT系统集成与开发、数据分析、仓储物流、客户关系管理、网络渠道建立、多平台网店建设及运营、促销及推广策略、客服的培训与考核、呼叫中心的建立与整合、网络广告投放策略、运营培训与指导等方面。为品牌厂商提供一个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全网销售执行整合,为全球企业提供品牌的企业运营外包服务。

实训的十五天,第一天我们就开始了紧张的培训,吴老师要求我们培训的时候动脑子,希望培养我们对公司提供的服务产生兴趣,这对我们接下来的十三天实训起的是关键的作用。吴老师要求我们猜想聚本信息公司提供的是什么样的服务,列出了十个后,他着重又讲了百度的搜索引擎优化,以及影响引擎优化的关键因素。第一天的培训,所以公司服务范围项目和搜索引擎优化的关键因素,都是我们还没有接触工作之前的揣测。仅凭着我们对电子商务的片面认知和对搜索引擎的观察发现。吴老师说,和我们一起培训的还有一个他刚招的一个职员,他说培训的时候,听得都冒汗,没有接触的情况下,太难一下接收消化这么多新的知识,新的认知。我想说,我们又岂不是呢。

实训第二天,继续培训,吴老师认为我们需要先培养认知和兴趣。没有认知和兴趣的工作是提不起精神的,是没有办法进行有效率的工作的。这天我们玩了个游戏,分别举例70、80年代女性名字、男性名字用到最多的姓和名,然后自由组合,发现了没有,你的名字就在上面。玩归玩,老师给我们做这个游戏是有目的的。通过观察等方式,要求我们归纳总结做这个游戏的原因。这点和学校教育有很大区别,学校上课老师问问题,我们可以翻书,可以听过老师讲了内容后回答。公司的培训则不一样,完全没有可取的观点,靠自己的思考,不思考,时间就停滞,问题就得不到解决。这天老师先想讲的其实是如何进行搜索引擎优化。通过举例的名和字,我们知道了哪些字用的比较普及,覆盖面广泛的。从中总结归纳出搜索的关键词,因而得到搜索引擎优化百度排名的效果。道理很简单,但实施起来真没那么容易。

工学交替第三天,是实习的第一天。这一天,吴老师布置了任务,要求我们到各大邮箱申请用户,用于注册时的邮箱验证。在集中精力的情况下,考察我们一天能申请的最大限度,检测我们的抗压能力。第一天结束,身体极度疲惫,视线模糊。群里怨气凝聚:同学纷纷抱怨重复注册有何意义,累么累个半死;谁说对着电脑的白领好当的,一天都和电脑过,我要回学校上课!!第一天,已经把我们累到了。

实习第二天,吕经理给我们的任务是信息。这也是网络营销第一式:发帖。根据关键词,分别在博客、分类信息网站、b2b平台公司信息。这一天,吴总问我们的条数,我们的限度也就这一天信息的数量了。我很惭愧第一天发的条数没达到150条的要求,只发了91条。老师给我们归纳总结原因,他提到发帖一定要规划好,一个博客15条信息,十个博客这数量不就上去了么。

我们抱怨为什么要发没有质量的信息,只保证数量有何用?老师回答,很多的东西在保证了数量后,你会知道如何提高信息的质量。质是量演化过来的!

第三天,依旧信息,按照老师的方法,这天的数量的确有所提高,但并未有质的升华。未能理会老师昨天和我们说的质在量中的转化。

接下来八天,一如既往的发信息,我发现除了老师提到的注意点,我们可以先把的质量内容准备好,放到word文档里,信息的时候,ctrl+c、ctrl+v就是一条了,速度就是这么提上来的。而后,吕经理要求有我们质上的提高。我琢磨了很久,重点就在博客标题和名称,老师举得例子很生动,你要想百度精准抓取到我们的关键词,我们就要反复强调。比如你谈恋爱,想要别人一看就知道你的女朋友是谁,就只和这一个女生交往,要是你同时和很多个女生交往,别人如何知道你的女朋友是哪一个。因此,博客的标题和名称要以地域关键词与业务关键词的组合命名。果然,第二天,我的博客排名就是百度前三了。很开心,为量到质的这个变化感到满足。收货的不仅仅是心情,这是一个营销的方法,掌握这个方法,企业的广告投放规划策划已经涉及到了,至少企业网络推广的效果可以达到了。

工学范文篇3

年月底,我开始了在药业有限公司进行了为期将近三个月的工学交替实习。第一次扮演着既是学生又是工人的角色来与社会接轨步入工作的殿堂,开始与以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一切对我这个初出茅庐的我来说都是新鲜并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上的很多地方吸引着我去学习和挖掘,并让我不断的认识和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我的工作岗位是化妆品六号包装车间,工作的项目是:1、唇膏生产线的检外观、擦唇膏、装罩、装盒、封箱等等;2、洁面乳生产线的装收缩膜、贴标签、插胶座、装盒、插隔板、封箱等等;3、防晒霜生产线的装罩、压印、贴标签、装袋等等;化妆水生产线的检外观、贴标签、装盒、封箱等等。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唇膏生产线的装罩、洁面乳生产线的装收缩膜以及各种生产线的封箱。

一开始,听其他同学反映,我们的工作岗位在只在包装车间,每天的工作几乎没有“技术含量”,不免有些失落。随着实习中遇到问题,和组长共同商量解决碰到的问题,下班之后,经常和同学讨论实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与困惑,我发现:我们不能“为做事而做事”。首先,这次的实习机会难得,我应当珍惜:再者,不懂就问,从组长及负责人那里不仅可以解决我的疑问,也可以让我学到课本中远远不能学到的现实社会的东西。也确实,如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如果真能在这样的企业又一块立足的地方,应该是我们应当庆幸的。

不能”为做事而做事“,在我明白这点后,我进一步明确了我的工作任务,每个生产线的生产流程是如何,场地如何摆放,哪些人适合做哪些事,不同的产品的包装要求分辨怎样等。心得体会另外,有时会把现场版和样板作比较,遇到外观差异较大时,进一步翻看批记录的材料,或者向老员工、组长或负责人咨询,如:某类唇膏产品的外观有细纹。我向组长反映这个情况,组长表示:首先可能与样板微有差异,但只要细纹不割手、细纹长度小于1nm并且少于四条,就可以接受。

不能把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这是我们小组的又一体会。如果小组有几个人闹矛盾,就会影响整个小组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效率。我们走出学校,就代表一个集体,一个团队,而不是个人,不能把个人的情绪带到工作中。可能一开始工作,我们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者是工作员工的言语,眼神甚至一个动作,可能对我们”新入者“会有一定的挑战,但是请把它当作一种历练,保持乐观积极得心态,因为我是代表一个团队、一个集体,而不是我一个人,那么,我会虚心接受对方的意见并作出礼貌的回应。可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的积累经验,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抗压和耐挫力,写作网增强自己的AQ。

工学范文篇4

关键词:化学工程;实践教学;实习实训

遵义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的前身是遵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简称“遵义师专”)化学系。作为一所具有100多年师范办学经验和历史传承的师范类院校,在培养中小学教师方面,具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得到了业界和社会的好评。遵义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是遵义师专5个最老的系之一,自然也传承了老师专的优良传统。自2001年升本以来,化学化工学院在原有化学专业(师范教育)的基础上,又分别于2008、2011、2018年成功申报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三个专业,并于当年开始招生。升本以来,遵义师范学院和化学化工学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赘述。作为遵义师范学院的一名老教师,亲眼目睹了遵义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的发展,但也感到,我们在目前已经取得的成绩背后,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如化学(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就业难度逐年增大,专业已经显现出衰落的景象(在此不予讨论);应用化学、材料化学等工学类专业在实践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针对化学工学类专业在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作者作了一些思考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1实践教学

“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教育部在新时期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1]。作为一所地方应用型高校,培养的学生就是要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地方经济又与当地的企业、行业紧密联系,学生要服务于地方,就必须“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简称“留、下、用”),同时还需要有合适的平台,也就是接收学生的用人单位。学生能否被用人单位录用,学生的能力水平是关键因素,特别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动手能力的强弱除了先天因素外,在学校期间的相关训练是决定其能力水平的主要因素。因此,涉及学生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广义的实践教学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对应的实验课、专业方向课程对应的实训课以及到相应的企业、行业进行专业见习、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实习。作者讨论的实践教学,主要指专业基础课程对应的实验课程。化学化工学院有几十年化学(教育)专业的办学经验,课程设置也相对稳定和合理。但对工学类专业,办学经验较少。如在刚开设应用化学专业时,其课程设置就是在原化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修修补补,增加了几门应用化学专业的方向课,删去了几门化学专业的方向课程(教育学、心理学、教师技能),实(验)践课程几乎是原样复制。这样就导致我们应用型工学类专业的课程设置没有专业特色,基础实验课仍然沿用化学专业老的课程体系: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在这一课程体系中,由于各门实验课是独立开设的,有些实验项目在不同的课程中出现了重复开设的现象,如玻工操作在无机化学实验和有机化学实验中就重复开设,滴定操作在无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中也出现了重复。在当前学分和课时数都大为减少的情况下,就显得极不合理。其他兄弟院校大多已根据实验体系,按初级、中级、高级分层次安排教学,并已有相应的教材[2],因此我们的实验课程体系亟待优化。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我们开设的运用新方法、新手段的实验还很少,如微波合成法、超声波合成法、微波萃取、超声波提取等均未开设;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方面,缺乏综合应用合成技术、成分分析、性能测定等一系列实验手段的创新性实验,如树脂、涂料的合成、制备,性能测试,生产工艺、配方的优化等综合实验;也缺乏目前化学化工领域比较前沿的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等实验。化学化工学院工学类专业在经历了办学初期的迷茫、困惑后,通过走出校门到省内外高校取经学习、到大型企业参观、请企业、行业专家到学校座谈等形式,已将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几次大的修订,但我们认为,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离完善还有一定距离,如我们的课程设置中能有效训练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设计实验、综合实验还比较少;部分实验因条件不具备而延期开设;部分实验因实验时间长、操作繁琐、有一定危险性等因素而没有开设。

2实习实训

对于一所有100多年师范办学经验的院校来讲,如何培养师范生我们早已驾轻就熟,其中遵义师范学院独创的某些做法还是其他兄弟院校模仿的对象。在前些年的教师招考中,我校师范专业毕业生取得的成绩常常令其他许多高校自愧不如,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校近年来毕业的工学类学生在就业时,相当一部分学生专业不对口,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校期间考取了教师资格证,准备毕业后从事教师职业。工学类毕业生不是不能当老师,但对一所高等学校来讲,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是否对口在一定程度上是衡量学生培养质量的指标之一[3],如果学生就业专业不对口,这是对我们培养质量的否定。造成学生就业专业不对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学生落后的就业观念,相当一部分学生受社会或家长的影响不愿到企业就业,二是贵州省整体工业水平还比较落后,企业员工薪资不高,工作不是很稳定,有的还有一定危险性等。但我们认为,学生就业专业不对口还与学生接受的实习实训不规范,培训时间不足,培训不到位,学生对所学专业认识不足存在一定关系。2.1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化学工学类专业由于是新办专业,受办学经验不足、师资力量不够、场地(老校区)匮乏等条件的限制,在设置实训课程时针对性不强,学生动手机会不多;仿真实训项目少,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学生对工厂的实际工作状况缺乏了解,产生了不必要的心里迷茫和恐惧,导致学生不愿从事化工专业类的工作。在实训课程的设置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将其他专业的一些拓展实训操作课程加入化学工学类专业中,表面上看丰富了课程设置,实则偏离了专业的核心本质。作者建议,在结合专业特点,服务地方经济,调查研究遵义市、贵州省化工企业之所需,广泛学习老本科院校和同层次兄弟院校先进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大力建设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实训中心,包括培养工学类学生的金工实训室(新设置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更应建设)。有的实训室可与校内的工学院共建共享(如金工实训室)。实训课程比一般专业基础实验所需的经费更多,占用的场地更大,有时还存在使用率、费效比较低等问题,我们可与当地化工企业或其他兄弟院校共建共享来提升费效比,最好能争取建设区域(黔北、贵州省)实训中心,开展对外合作或服务。2.2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工学类专业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工学类专业学生的实习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4]。都昌满详细分析了当前工学类院校尤其是新建本科工学类院校学生在实习前、中、后存在的问题,将这些问题总结为“难”“散”“浮”“假”“偏”5个字。“难”是指学校找实习单位难,学生找实习岗位难;“散”是指总体上看高校学生实习活动分散而混乱。“浮”是指学生实习难以深入企业生产等环节,实习效果差;“假”是指假实习;“偏”是指学生实习的目的和形式偏离了实习的真正目的和要求。上述五个方面的问题,化学化工学院工学类学生在实习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影响最大的是“偏”。我们的学生在实习时,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尤为突出,学生在工厂的实习仅仅充当了简单、重复的操作工的工作,实习学生情绪不稳定,实习期间想退出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种“偏”也是“难”带来的副产物。作者曾参加了2016年9月在江苏镇江举行的“全国高等院校石油和化工类专业生产实习与校企合作研讨会”,同样的会议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曾召开过,这是时隔三十多年后举行的专门针对化工类学生实习的研讨会。与会人员除了各高校代表外,还有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领导,中石化燕山石化教育培训中心、中石油锦州石化实训中心、奥克(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的代表。会上,代表们对化工院校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针对实习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分享了一些好的作法,并给出了一些可以操作的建议。奥克集团的主要领导,承诺支持各高校化工专业学生到该集团公司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分公司实习,并在收费上给予优惠。北京化工大学等院校分享了很好的办学经验。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奥克集团董事长还从“国是”的高度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作过相关的呼吁。2015年12月,我校教务处、生物与农业科技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有关领导参加了由教育部主办在广西桂林举办的“全国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十周年总结及展望研讨会暨‘十三五实验室建设规划交流会’”。会议是实验室建设特别是实验中心建设、仿真实验室建设、工程实验中心建设的全国性交流年会,会议主要分享了上述实验建设的经验和做法以及兄弟院校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对于我们这样的新建本科院校有很好的学习借鉴作用,可惜,后来没有再去参会。作者建议,与实习实训建设有关的会议学院要定期派人参加,并尽可能多地认识相关的专家和教师,以便于今后的联系。同时,参会者会后应写出参会总结并将参会情况和有关想法向学院领导汇报,为学院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参考。工学类院校(包括化工类院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实习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4]。我校(也可以联系其他高校)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出席会议时,应积极向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提出建议或议案,大力呼吁构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联动的实践模式,同时国外同类别院校的做法也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5]。对于像我校这种基本没有“化工校友”的新化工院校,解决实习“难”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和效益较好的大型企业联合招生,学生毕业后直接去企业就业,作者在带队见习过程中,就有企业提出过该设想。同时要教育我们的学生改变就业观念,从企业的基层干起,经过数年的锻炼逐渐成长为企业的中层骨干。在前几年的毕业生中已有学生照此思路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存在的问题是现在的大学生不管是实习还是刚就业阶段,大部分都认为他们是“大学生”,应该坐在“窗明几净”的办公室工作,而不愿到基层吃苦。因此,做好学生思想工作、转变就业观念是化工类院校实现学生专业对口就业的重要因素。同时学校要高度重视实习工作,不能把实习工作认为是二级学院、教务处的工作,学校仅仅在签定相关合同时才出现。

3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

我院的学生在选择做毕业论文还是做毕业设计时都不知如何选择,指导教师也存在许多困惑。结果一部分学生跟着有项目的老师做研究课题,大部分学生写的是与自己专业无关的基础教育教学综述论文,做毕业设计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存在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没有能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教师,指导教师也没有相关的化工工程研究项目或化工设计经验,也没有企业的工程师愿意指导我们的学生,我们和企业的合作只是肤浅的表面合作。近些年来,我校也在进行转型发展,鼓励教师(特别是新进教师)到企业工作或开展联合研究,希望培养一批双师型教师,但实际效果不佳。问题在于学校没有相关的鼓励教师到企业工作或锻炼的配套措施,新进教师大部分是高学历的博士,他们不愿意改变原来的基础研究方向转而研究实际工程问题(经验也不够),学校也没有将企业工程师引进学校进行指导的措施。由于我们的教师没有下到企业,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只是肤浅的“理论”上了解,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长此以往,企业就认为我们教师只能“纸上谈兵”,我们学生的见习或实习是“有求于他”的单方面的“恳求”,由于没有深层次的合作,企业工程师也不愿意指导学生。作者建议,学校应出台鼓励教师特别是青年高层次教师到企业短期或不定期工作的政策措施,并真正聘请企业工程师到学校兼职指导教学和实习实训,在可能的情况下争取校企联合招生。

4结论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培养高质量行业、企业、社会都能用得上的工科人才,除了要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外,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目前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遇到的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那莉艳,张丽影,赵轶男,等.应用化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4(3):77-78.

[2]吴泳.大学化学新体系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3]陈小虎,杨祥.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14个基本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13(1):17-22.

[4]都昌满.高校学生实习:问题分析与解决途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145-149.

工学范文篇5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管理

近些年,为深化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加深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做到将理论学习、能力训练、工作经历结合在一起,真正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高职院校都会安排学生进企业进行工学结合。

在此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刚开始脱离校园步入社会,从“学生”到“员工”的身份转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虽然很多学生都做好了面对困难的思想准备,但真正进入残酷的现实工作时,心理上却对突如其来的压力准备不知,经常会出现诸多问题,着重表现在:(1)生活方面:住宿条件不如学校公寓,工作时间的班次差异、饮食差异、消费水平差异,给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2)工作方面:一般企业生产强度大,工作时间长,而学生经验不足,技术不熟练,导致工学结合效果很差;(3)心理方面:由于部分企业只看重工学结合中的经济效益,缺乏社会责任感,给学生安排重复而单调的工作,容易让学生觉得来企业只是“打杂”,并没有学到很有用的技能,再加上企业给予的待遇很低,使得部分学生心理失衡,往往在工作中表现出情绪低落、消极怠工的现象;(4)家庭方面:部分家长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意义和目的不理解,不忍心自己的孩子吃苦受累,不支持学校工学结合的做法。面对种种困难和问题,高职院校校外学生管理的好坏就成为直接影响学生工学结合能否成功的关键。所以,高职院校应积极分析原因的所在,针对性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使工学结合能够真正取得积极成果。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管理,转变观念

学生来到企业后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定位,学生在企业拥有双重身份“学生”和“员工”,所以在工学结合中既要服从企业的安排,还要接受学校的管理,这就要求学生尽快端正态度,转变观念。在此过程中,学校要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稳定情绪,使学生能踏实积极地面对工作,完成任务。作为学生管理人员带队老师需要不时地深入车间、宿舍,与学生交流谈心,随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并且明确地告诉学生,要学会承担责任;同时积极整理印发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企业、工作的联系和区别,了解企业的工作环境、薪酬和晋升渠道等,告诉他们现在的用人单位十分看重工作经验,工学结合的成果直接关系到他们毕业后找工作能否成功。对于学生头脑中工学结合学不到多少知识技能的想法,学校要鼓励学生眼光要放宽,不要只关注自己所从事的岗位,更应该全方位的观察和沟通,这样才能达到工学结合真正的目的。

(二)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先锋带头作用

学生干部是协助老师管理学生的最好助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工学结合中,学生干部一方面要端正态度,积极面对所遇到的困难,发挥出学生干部应有的业务素质;另一方面,学生干部要积极关心其他同学,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上、思想上的问题。同时,入党积极分子更要以身作则,在工学结合艰苦的工作环境中经受党的考验,当其他同学情绪波动时,从大局出发帮助同学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拿出入党积极分子应有的素质,起到表率作用。

(三)狠抓安全教育不放松

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始终贯穿于整个工学结合的过程中。为避免发生安全事故,企业和学校有义务要求学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在生产中严格按照企业的操作规范作业;同时,要求学生之间、学生与员工之间举止文明、礼貌待人,要充分体现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素质。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工学结合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是一个艰苦的锻炼过程,容易导致学生身心俱疲,这就使得在生产之余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尤为重要。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放松心情,活跃气氛;另一方面也为之后的工作积蓄力量。目前大多数企业都拥有职工活动室、篮球场、大会议厅等场所,这都为开展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通过和企业员工的联谊活动,加深学校和企业、学生和正式员工的友谊,更能促进整个工学结合的顺利开展。

(五)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

工学结合是应着重遵循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过程考核,在学校、企业、家庭三个方面的共同管理下,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职业能力的养成。因此,企业和学校的双重考核就要求双方加强合作共同对学生进行过程控制,学生工学结合的最终评价具体应由企业生产管理部门和学校带队老师根据学生的工作主动性、操作技能、学习能力等方面做出综合评价。

工学结合是学生熟悉社会、开阔视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教学环节。作为办学主体的高职院校,应根据不同要求和设计方案,对贯穿工学结合整个过程的方方面面进行改革创新,使学生能在工学结合中增强自信心,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并对现代化企业职工的基本要求、应具备的职业素质能有较深刻的体会,为就业奠定基础。

作者:蒋洪 单位: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工学范文篇6

关键词:团队合作;技工学校数学;影响分析

技工学校作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高校,如何在技校中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迎合新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创新人才的培养方案以及人才培养理念成为其中的关键。因此,在数学教学课堂中,将团队合作能力引入技工学校,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进而提高学生在社会中的竞争力。故此,作为技工学校的数学教师,如何利用教学目标,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有教学目标相结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额团队合作能力,将是今后一段时间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1技工院校数学课程中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现状

1.1团队合作意识薄弱。在技工院校的数学课程中,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薄弱是阻碍技工院校数学课堂中团队合作能力提高的障碍性因素。在现今的社会发展中,技工学校的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已经成为用人单位录取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如何提高技工院校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成为其中的关键。在技工院校的数学课堂中,一些数学任务的完成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但是现今的学生大多是90后或00后,大部分是独生子,他们从小在娇生惯养的环境中长大,进而使得学生有着鲜明的个性,团队合作意识薄弱。因此,在技工院校的数学课堂中,一些学生缺乏团队合作意识,使其在进行团队合作完成数学任务中无法与团队合作,进而影响数学任务的完成。因此,在数学课堂中学生团队合作意识薄弱也是其中的重要问题。1.2学生缺乏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学生缺乏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也是技工院校数学课堂中常见的问题和障碍。技工院校的数学课堂中,团队合作成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它可以帮助学生较快的理解数学中抽象的知识,进而对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出了要求。而在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的学生都是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成长的一代人,他们受到信息化和互联网的影响较大,使得他们大多在网络中与人进行沟通和交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缺乏人际交往和沟通的能力,面对面的与人的交流沟通能力下降,甚至一些学生由于沉迷于网络导致出现交流障碍。此外,一些学生自我意识强烈,性格较为孤僻,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容易出现少言寡语的状况,无法与其他同学和睦相处,进而影响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学习。因此,学生缺乏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也是现今技工学生数学课堂中引入团队合作遇到的瓶颈。

2在技工学校数学课程中引入团队合作方式的策略

2.1小组教学。在技工学校的数学课堂中进行小组教学时引入团队合作的重要的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根据各个小组成员的性格特点,分别制定相应的组名以及口号作为进行小组学习的重要手段。小组分配完之后,给予各个小组不同的教学任务,并对其中完成较好的小组进行表彰和激励。因此,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快地融入到数学的学习中,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2开展团队活动。在技工学校的数学教学中开展团队合作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水平。社团活动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手段和载体,是团队合作方式展开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集体的数学练习,让学生在课下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进而使得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3社会实践。在技工学校的数学教学中,借助社会实践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在技校的数学教学中,要坚持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以及社会实践的统一,使得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以团队作为管理组织,使得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不断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努力完成实践的意识。因此,社会实践作为技工学校数学课堂引入团队合作的重要手段,对于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就业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3团队合作方式对技工学校数学课堂的影响

3.1吸引学生的兴趣。在技工学校数学课堂中借助团队合作方式,能够吸引学生的额兴趣。在技校的数学课堂中,由于数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难度,加之严谨的逻辑思维,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容易产生烦躁以及厌学的情绪。因此,在技校的数学课堂中引入团队合作方式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技工学校的数学课堂中,教师讲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并为每个小组起一个响亮的称号和口号,之后教师在其后的教学中,将教学任务分配到各个小组,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进行学习。因此,根据技工学校数学的特点,让学生在团队中学习数学知识,借助团队合作的方式改变以往数学知识的繁杂无味,进而使得学生在团队合作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进而吸引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技工学校的数学课堂中借助团队合作的方式将枯燥无味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进而改变学生对以往数学的看法,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水平。3.2调动数学课堂学习的氛围。在技工学校的数学课堂中采用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和学习,进而调动数学课堂的学习氛围。在数学课堂中,学习氛围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数学以及物理等理科科目。但是,在技工学校的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依然坚持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在课堂上采取灌输的方式教学,使得学生对于原本就很枯燥的数学课堂更加厌烦。因此,在数学课堂中,利用学生善于与人交往的性格,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团队中学习和完成教学任务和数学知识的学习。同时,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运用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之间经过讨论解决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参与度,改变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氛围,进而跳动数学课堂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技工学校的数学课堂中引入团队合作的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进而活跃课堂氛围,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3.3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技工学校的数学课堂中引入团队合作的学习方式对于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技工学校中,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学习的知识最终是要运用到实践中去,但是由于数学知识的理论化,使得学生在学习时无法与实践相结合,进而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出现与实际脱离的情况,影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通过团队合作的形式,将数学的学习任务以及知识要点等布置给各个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学习,同时通过组员之间的配合,让学生在团队里进行实际操作,进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锻炼学生的额学习能力。因此,在技工学校的数学课堂中引入团队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团队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4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恒心。在技工学校的数学课堂中引入团队合作能力,对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恒心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技工学校的数学课堂中,由于数学知识的难度较大,加之知识的连贯性、抽象性以及逻辑性较强,进而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较为吃力,容易对学生的自信心和恒心造成打击。因此,在数学课堂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恒心,保证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充满好奇和乐趣成为数学教学中的重点。故此,在数学课堂中引入团队合作的方式,将学生分为各个小组,将每节课的数学学习任务分配给各个小组,让学生在团队中借助不同组员的力量解决问题,使得学生之间通过交流进行思想的碰撞,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恒心。故此,在技工学校的数学课堂中引入团队合作能力,借助团队合作帮助学生解决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和瓶颈,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和恒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的提升,锻炼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成为其中的关键。在技工学校中,数学教学时其中的重要科目,但是由于数学知识以及知识的枯燥性等特点,进而无法调动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因此,在技工学校的数学教学中,借助团队合作的方式,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数学课堂学习的氛围,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恒心,进而使得学生在团队合作的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浓厚的团队合作氛围,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真正地学习到数学知识,使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到极致,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小勇.团队配合在技工学校体育课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4(8):179-179.

[2]郑详慎.浅议校企合作模式下技工院校体育教学改革[J].当代体育科技,2016.6(17):143-145.

[3]任佩.浅谈技工学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J].职业,2015(20):174-174.

[4]刘娜.浅谈合作学习在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纵横,2011(24):315-315.

工学范文篇7

一、技工学校德育课教学现状

技工学校与中专、职高一样,等同于高中层次学历,该类学校生源主要有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社会再就业人员等,在等级上,技工学校有中、高级之分,分别等同于中等教育和大专水平。该类学校所开设的专业一般都比较具有实用性,旨在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如外语专业、管理专业、工艺专业等。由于我国特殊的教育体制,在高考“分流”下,技工学校学生并不具备一般大学生的成熟心理,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弱,尤其表现在自我约束无效和个人意志力不坚定等方面,更有甚者,部分技工学校学生缺失家庭教育,种种不利因素对学生今后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不好的影响,在社会上容易被贴上“后进生”的标签。

二、技工学校德育课教学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我国技工学校德育课的教学效果来看,在主观和客观方面均存在问题:

(一)客观方面

一方面,我国客观教育体制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不但没有向素质教育迈进步伐,反而一直停滞不前,始终以应试思想为教学指导。另一方面,技工学校在德育课的考核上并没有严格要求,这类课程只是为了完成教学大纲上的规定任务。

(二)主观方面

教育行为的发生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配合才有可能。德育课的教学看起来简单,但是将其精髓发挥出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1)于教师而言,备课是第一环节。首先,在教材的处理上,教师上好课的基础在于提前准备好相关知识,因此要对教材进行钻研,将教材里面的深奥知识吃透,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将课程绘声绘色地讲给学生。除了教材之外,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还应适当扩大知识面,引导学生多从生活、实际中发现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知识点。其次,教师在课堂上应当根据德育课特点组织教学,要采取各种辅助教学设施,提升教学效果。最后,教师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学生在入学后往往需要同时学习好几门课程,涉及内容广泛,课程难懂,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兴趣,直接降低教学效果。(2)于学生而言,技工学校的学生普遍心理尚不成熟,大部分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在学习上的兴趣自然甚少,学生学习习惯差、知识起点低的现实导致学生学习意识不强,在德育课堂教学过程中信心不足、兴趣不高,影响了教学效果。另外,技工学校的学生大多是高中及以下层次的学生,大多数学生还处在青春期,具有很强的逆反心理,故而在学校的行为比较偏执,一而再、再而三地违反课堂纪律。

三、技工学校德育课教学效果提高的途径

(一)以人为本,从学生角度出发

技工学校的德育课程在教学中要时刻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培养新时期技工学生的主体意识,帮助其主动发现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在课堂教学的进行中,教师要关心、呵护学生的爱好与专长,尽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场地与机会,引导学生站到人前来展示优秀的自己,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除此之外,在着重要求创新能力的当今社会指引下,教师更加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多鼓励学生主动参加创新实践活动,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如讲座、培训、交流、竞赛等,多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

(二)以教师为主力,用好教材

目前技工学校所使用的教材大多是将大学教材加以改编或缩减而来,内容的深度并没有做相应的调整。当今社会需要懂技术、操作能力强、肯吃苦的学生,作为德育课的教师应该遵从社会的发展要求,要灵活运用教材,做到知识来源于课本并高于课本,在一定情况下,可由教师共同编写本校专用的教材,这样更加具有针对性。

(三)以生活为蓝本,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人们常说,学生在走出校园后还要进入社会大学中深造,这说明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实际相比仍然具有一定差距。因此,德育课教师在上课时,应当以行动导向教学法为范本,多让学生参与到实际操作中去,在讲解案例时,应当选取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进行讲授,这样能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深入理解。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校企合作,建立德育实践基地,达到双赢局面。

综上所述,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前进,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已经逐渐脱离了快速发展的社会所提出的要求,社会现实不断涌现出新思想、新内容、新方法。只有不断分析现状,摸清要求,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出改进,才能保证教学效果。

作者:甘洪桂 单位:紫金县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杨俊霞.技工学校德育课教学效果提高的研究[J].求知导刊,2016(1).

工学范文篇8

一、当前技工学校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受到高等教育、中学传统教育的影响,技工学校在生源质量和数量上都处于劣势。学生主要由基础教育阶段学习成绩较差、中途辍学、社会失业等人员构成,此类学生多在14~18岁,他们在青春期阶段受到的不良影响导致了思想行为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等情况。在思想上,存在人生目标迷茫、缺乏主观能动性,求知欲弱,不重视培养技能和学习知识的现象;在行为上,冲动、易怒、好动、容易出现爱出风头、打架斗殴、不良交友等问题;在心理上,学生大多具有自卑心理、逆反心理等,存在不自信、顶撞、懒惰等情况;在学习上,学生学习基础差、纪律散漫、学习意识淡薄、不主动学习以及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不听课、睡觉、迟到、旷课等问题时有发生。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学生管理方式陈旧单一

多年来,技工学校学生管理模式陈旧、管理方法单一、管理重点不明确等一直是制约学校管理工作取得实质进展的因素。在早期技工教育中,学生素质较高、班级容量小,班主任对学生在学习、生活及职业能力培养上可以进行分层次判断并加以正确引导。但随着技工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及中等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生源数量急剧增加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班主任已无法清晰地对每一名学生进行分析辅导,对学生的管理模式逐渐老化,与现代技工教育的实际情况不适应。在管理方向上,一直以来技工院校都将技能教育、知识教育摆在首位,而忽视学生德育管理的重要性。学生技能培养是技工院校的重要目标,但职业教育同时又包括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德育教育以及就业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等。许多学校将课程设置重点放在技能和知识上,忽略了学生职业道德素养方面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中重视针对社团活动、文体活动的制定,忽视了养成教育、心理教育,最终造成管理方向上的偏失。

2.学生管理队伍模式急需改革

现在仍有不少技工院校采取专职班主任形式,即班主任只对学生日常生活负责,而学生学习则由任课教师负责。这种模式的弊端在于,班主任不能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两兼顾,这样一来,势必会造成学习和德育“脱钩”,一旦学生在学习上出现任何问题,班主任又没有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出现波动,就会导致厌学、不愿与人接触等现象的发生。与此同时,仍有部分专职班主任存在学历不高、能力不够、责任心不强的问题,有的班主任对学生管理不严格,与学生接触少,不了解学生,学生管理队伍素质也是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就会影响到正常的学生管理工作。3.生源素质及外部因素技工院校的生源大部分为初中毕业未考上高中学生,甚至有一些是社会生源。这些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差、自我约束能力低、自我学习意愿低。有些学生在家里无法管教而被家长送到技校来,家长长期忽略对学生的关心,造成了学生管理难、提升难等问题,特别是家长忽略对孩子思想道德品质以及行为能力的培养,来到技校后,学生思想行为的改正提升存在着巨大的挑战。一些学生从学校外沾染不良喜好,长期“驻”网吧、早恋、玩手机游戏等问题加大了学生管理的难度,以上都对技校学生管理提出了一系列挑战。

三、加强技工学校学生管理的措施办法

1.加强对学生管理工作的领导

学生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学校必须强化对学生管理工作的领导,做到从领导到普通教师的全员重视,引导全校职工为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目标而努力。一是要畅通各部门间的沟通渠道,确保以教学、学管两大部门为主的学生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学校领导层要高度重视学生管理工作,充分调动各部门配合教学、学管两大部门的学生管理工作,真正做到顶层重视、中层配合、基层实施的学生管理沟通模式。二是要恰当运用奖惩激励措施。对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宣传,鼓励全校上下学习先进、争当先进,形成促进学生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合力;对管理工作落后的个人则要领导亲自抓,帮助其分析原因、总结失误,建立管理思路,强化管理实施方法。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领导的方式方法。学生管理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同等重要,其顺利开展关键因素之一在于领导学生的方式方法,因此必须做到全校重视、广泛配合、形成合力,要强化领导在实施过程中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完善领导的方式方法,使学生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真正做到行之有效。

2.不断提升管理队伍的建设

学生管理队伍是与教育教学队伍同等重要的一支力量。要想培养出高技能、高素质的“工匠型”人才,就必须拥有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一是要建立一支优秀的班主任队伍。打破原有专职班主任局限,可将代课教师引入班主任队伍中,真正做到使学生学习与生活同步发展。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领导者,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中坚力量。为此,必须挑选政治素质过硬、责任心强、管理能力好、热爱学生、作风正派的教师担任,指导他们做好学生管理工作。二是要建立一支学生干部管理队伍。学生干部作为承上启下的核心力量,承担着重要职责。学校要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的作用,选择思想好、作风硬、热爱学生管理工作、吃苦耐劳、具有组织能力的学生干部协助学校和班主任开展管理工作,让这些核心力量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三是要强化政治思想工作队伍建设。让教师做学生的知心人,在思想教育中培养高素质人才,做到思想教育与课堂教育、实践教育、党建工作、德育教育和学生管理“五结合”。

3.健全完善学生管理相关制度

工学范文篇9

我们要学习和发扬雷锋精神,就是要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做一些对对集体和社会有益的事,以此来纪念雷锋。现在有人说雷锋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他真的离开了吗?没有!虽然他的肉体离开了,可他的崇高灵魂和可贵的精神却永远伴随着我们,鼓舞着我们,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同志,继承和发扬了这一精神。

通过雷锋精神为主题的政治理论的学习和参加发扬雷锋精神的活动,我更深刻的领悟和理解了雷锋精神的内涵,也对周围的人和事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爱就在你我身边,通过这次活动,同志们间多了份关注,多了份互相,多了份帮助,多了份情感,在我们有许多为了我们,默默付出的人,她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模范。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我们应该感谢他们,珍惜他们。

雷锋精神永驻我们心间,学习雷锋精神,会让我们的品德更加高尚,斗志更加昂扬,社会更加和谐,人生更加充实。积极学习雷锋精神,我们的思想素质将会得到质的提高。并且从雷锋精神中,我们能得到精神上的滋养,不管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我们都需要有雷锋精神,学习他的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勤俭节约,把工作当成自己的职责,做一个有利于企业,有利于团队的人。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得到发展,我们自己的能力才能得以更大的发挥。大家都知道,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团队精神,那么团队精神的核心就是雷锋精神,我们的发展以及一切的成功都必须通过团队精神来实现,如果我们没有为他人服务的思想,没有助人为乐的精神,只看到自己的利益,就失去了团队精神,这样的企业是没有竞争力的,也就难以获得成功的。所有的企业都离不开雷锋式的员工,因为只有这样的员工面对任何困难都不会寻找借口,会竭尽全力、尽职尽责的完成任务。企业的领导更看重这样的员工。因此,每个想成功的员工必须要有团队精神,更要有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让我们感受到了爱和温暖,但这一伟大精神每天都在我们平凡的人身边不断发生,“雷锋们”为国家利益挺身而出;“雷锋们”为人民困难倾力相助;我们企业很多同志就是“雷锋”,他们为了集体的利益牺牲个人的小我利益,这种精神在我们企业被发扬的淋漓尽致。你还能说,雷锋已经离开了我们吗?企业是我们的家,让我们充满爱心,践行雷锋精神,为了企业的明天更为了我们的明天!

工学范文篇10

关键词:技工学校 ;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

技工学校学生的职业素养主要是由多个内容组成,分别有学生创新能力的开拓、学生自身的责任感、学生的职业技能、学生的职场基本礼仪以及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等。技工学校要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途径进行探析,完善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途径,最好是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贯穿起来,更好的提高技工学校学生的职业素养水平。

一、职业素养培养的内容

职业素养的概念有很多,在词典中,素养的解释为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修习涵养,素养既是指修养。职业素养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通过教育学习,自我实践和其他途径,遵循一种自我行为规范,是在职业行为中的基本品质,也是人们职业发展道路上成功的要素。而现在技术学校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指的是学生在创新能力的开拓、学生自身的责任感、学生的职业技能、学生的职场基本礼仪以及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等。1.学生创新能力的开拓。开拓学生的创造能力,需要技工学校培养学生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发表自己独到、新颖的见解。开拓学生的创新能力,它的本质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综合了学生的记忆能力、想象能力、观察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基本能力。2.学生自身的责任感。技工学校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一定要加强学生自身的责任感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明确了解责任的重要性,清楚的理解什么是责任,并在社会实践中,认真履行个人的职责,有担当的承担责任,把责任感带到社会实践中,用积极的心态完成每项工作,用实际行动克服困难,勇往直前。3.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技能与学生在技校中学习的技术有关,这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按照国家规定的最新要求,经过专门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对学生在技校学习的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标准的鉴定,为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进行一个科学公正的认证。广义上来讲,学生的职业技能就是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工作,应当具备的专业技术,也是学生在技校能否正常毕业前提条件。4.学生在职场中的基本礼仪。学生的职场基本礼仪,是培养技校学生的一项职业素养内容,良好的职场基本礼仪体现在商务交谈,办公交流和面试交流等方面,这些基本的职场礼仪,可以在学生以后的社会实践工作中用到,如果学生运用得当,还可以帮助学生自己处理好与他人的人际关系,更好的完成自身的相关工作。5.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当学生进入到社会实践工作中,因为社会实践工作环境与技校学习环境的不同,会对所在社会实践环境产生不适应的状况,既学生不能快速的融入到社会实践工作的环境中。技校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可以提高学生能够快速融入社会实践环境中的能力,也有利于学生以后更好的选择职业。

二、技工学校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因为社会市场就业竞争压力的不断提高,致使企业在对入职人员的选择上,也越来越关注入职人员个人的职业素养。所以技工学校也加大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力度,虽然达到了一些预定的效果,但是技工学校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技工学校的学生职业素养现状不容乐观,随着国家政策的变革,致使技工学校的招收情况越来越好,招收的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但招收的学生大多是初中生,技术学校学生的整体素质可想而知。还有许多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够明确,也没有远大的职业、就业理想,在技工学校的学习中,出现散漫、任性、逃课等情况,最终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职业素养的培养不能完全达到标准,在技工学校毕业后,进入社会实践工作中,不能满足企业用人单位的需求,学生对自己自身水平认识的不足,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其次,技工学校为学生制定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不够完善,教育模式不够专业。职业素养是由显性职业素养和隐形职业素养共同构成,前者显示职业素养里面有基本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等,后者隐性职业素养里面有学生学习的职业态度,职业责任感和基本职业道德等。目前许多技工学校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不够完整,一味的对学生进行传统的灌输式教育,然后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只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提高了学生显性职业素养的培养,忽视了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良好的教育模式,可以提高技工学校学生的职业素养。技工学校应与企业一起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不能只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也要培养学生文化水平。技工学校的学生,有很多虽然也参加了企业的培训,但有一些学生只是走了一个过场,并没有在其中学到真正的职业技能。

三、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实训实践

技工学校学生的职业素养,主要是体现在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生没有在社会上进行过实践训练,就不能全面的看出学生对职业素养的学习和认知。所以,必须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以便更好的提高技工学校学生职业素养的水平。技工学校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校内实践和校内实训。通过模拟现实的社会实践工作环境,让学生在校内实践和校内实训的过程中,体会、预知现实社会实践中的工作环境,提高学生自身职业素养的水平。

四、技工学校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途径

技工学校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是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进行培训和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的教育,让学生的职业技能与学生的职业素质二者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继而在二者的相互作用下,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能力,为学生奠定良好的职业素养学习基础。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途径,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职业素养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1.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因为技工学校的学生,大多都是初中生,对自己学习的专业没有明确的目标,学生自身素质水平不高,不利于学校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所以学校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目标,积极学习专业技能知识。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学习在社会实践中的职业道德,提高学生素质水平。技工学校应当培养学生学会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勇于担当的职业道德精神,教育学生自觉维护企业规化,遵守企业道德规范,提高学生自身的责任感和更好的就业精神。通过学校的教育,加强学生技工的职业素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学校的正确引导下,更加热爱学习,热爱学校,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学会用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父母和回报社会,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对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偏差的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2.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培养。学生的学习时间大多数是在课堂中,极少部分是在课下,所以,学校应当抓好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技工学校可以和企业一起合作,共同商议,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一起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在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时,也要加大学生职业技能在课堂中的教学比例,让学生在单一到复杂和简单到困难的学习过程中,即可以学会专业技能知识,又可以学会内在的职业素养。学校在课堂上加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教学比例,是一个很好的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技工学校与企业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也要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评价平台,学生成绩的好坏与职业素养水平的高低,不能混为一谈,学生在学校中的成绩较为突出,但是在企业中的工作中,不一定也是那么优秀,所以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要将企业的评价与学校的评价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3.在实践和实训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技工学校的学生不仅是在课堂中进行学习,还会在车间或者是学校安排组织的基地进行实践和实训,学校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贯穿到,教学任务中的每个环节里面。让学生在实践和实训中,体会真正的职业素养,学校培养学生对企业的认知能力,可以开展对企业的现场参观,企业人员对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让学生加深对企业的了解,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感受企业文化,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给自已所学专业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也可以让学生在企业中进行实习,现实的让学生感受从学校到职场的变化,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社会能力和适应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意识的培养,减少学生与企业就业的距离。4.发挥教师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的积极作用。教师应当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水平,也有着较高教授学生知识能力和较高的培养学生能力的技巧,教师应当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和学生组成一个团队,教育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要有团队合作意识,同时教师也可以作为这个团队的负责人,指导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水平。教师在构造出的专业团队环境里面,也要提倡、强化每个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引导学生主动的去思考问题,完成教室布置的任务,达到教师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能够学会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找到学习知识的快乐,也提高了自身的职业素养,达到社会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5.在校园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学生的能力要通过长期的训练,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和学生自身的学习,慢慢提高。在校园中,大量开展多种社团活动,通过这些社团活动,传递职业素养知识内容,培养学生能够平等的对待他人,友善的与他人进行交流,接受他人对自己对自己肯定或者是否定的评价,树立良好的集体荣誉感,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提高学生的创造力等,让学生通过社团的交流与活动,更好的进行学习。也可以在校内举办创新竞赛,让学生通过自己学习、掌握的知识技能,与他人组成一个团队,进行创新竞赛,在竞赛中,分享学到的知识技能,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更好的提高自身职业素养水平。

五、国家对技工学校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态度

在最新的国家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中可以看出,国家领导人对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高度重视,并在会议中指出,要加大对职业教育改革的力度,并在会前印发了有关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决定文件,在讲话中提到要用两个坚持,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这两个坚持分别是: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合一、知行合一。在会前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文件中,国家推行职业教育与社会的经济同步发展,职业教育还要和产业的升级与技术的进步同步实施,让职业教育可以持续发展下去。技工学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有很多种,多数离不开社会各方面对他的支持和帮助,为了技工学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加快技工学校的发展,会议还强调了要研究制定校企合作的有关规定。

六、结语

培养技工学校学生的职业素养,让学生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通过学校和教师的正确引导,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水平,为以后学生的就业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让学生能够快速适应就业岗位,适应从学生到工作人员身份的转变,规范自己在企业中的行为,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水平,达到企业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要求,在众多的应聘者中脱颖而出。

作者:栾博 单位:天津市现代服务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基地

参考文献:

[1]顾威.浅谈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素养构成及培养途径[A].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2013:8.

[2]周晓妹.技工学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高[J].职业,2015,09:144-145.

[3]杨桂娟,陈兴云,艾俊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探讨[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4,04:27-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