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察工作方案十篇

时间:2023-03-19 14:00:36

督察工作方案

督察工作方案篇1

一、成立组织

为确保此次土地例行督察初步发现的各类问题按要求整改到位,我局成立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办公室、执法监察股、地籍股、土地利用股、土地储备中心、土地整理中心、耕地保护股、财务股及各国土资源所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执法监察股股长弓潮兼任,具体负责整改工作的监督、协调和检查;负责与涉及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负责收集整改工作中有关证明材料。

二、职责分工

为顺利完成督察发现问题的整改任务,按照问题所属股室和局领导分工,我局成立三个督办小组。主要职责:一是及时督促完成分管股室督察发现问题的整改任务;二是配合县纪检监察局、县政府督查室对分包乡镇的整改任务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具体分工如下:

(一)督办一组:组长:;责任股室:地籍股。

具体负责督办违规办理土地登记问题(表5)、土地违规抵押融资问题(表6)的整改工作;监督、检查羊范镇、太子井乡、龙泉寺乡、路罗镇督查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

(二)督办二组:组长:;责任股室:土地整理中心、土地利用股、土地储备中心、财务股。

具体负责督办耕地占补平衡落实不到位问题(表1)、土地出让收支不规范问题(表2)、批而未供问题(表4)的整改工作;监督、检查南石门镇、西黄村镇、将军墓督察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

(三)督办三组:组长:;责任股室:执法监察股、耕地保护股。

具体负责督办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落实问题(表3)、违法用地未查处问题(表8)、违法用地行政处罚执行不到位问题(表9)的整改工作;监督、检查会宁镇、皇寺镇、晏家屯镇督察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

(四)各国土资源所职责。一是负责配合辖区乡镇按时完成整改任务;二是负责按照2013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图斑确定需要复耕的土地位置;三是负责拍摄地块复耕前后的影像资料;四是负责对需要立案查处的违法案件进行立案查处,配合执法监察股对辖区违法案件按照“四到位”的要求处罚到位。

三、有关要求

(一)重视程度再提升。全局干部职工要充分认识此次土地例行督察发现问题的严重性,要把整改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实、抓好。各主管副职、各股室负责人要仔细梳理督察发现的各类问题,认真研究整改措施,要以此为锲机,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依法依规办理各项业务。

督察工作方案篇2

一、目标任务

按照我委关于开展“我奉献、我快乐”志愿服务活动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文明出行蔚然成风,促进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大幅提高,实现‘永新、永亮’”的总体目标,采取每周督导和不定时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督察工作力度,确保定点包岗志愿服务的各项任务部署落实到位。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我奉献、我快乐”志愿服务活动督察工作的领导,委成立督察工作领导小组。

三、督察对象

参加全市七个主要交通路口志愿服务行动的全委系统各部门、各单位干部职工。

四、督察内容及重点

1.委机关、委属各单位开展我奉献、我快乐”志愿服务活动的计划安排情况;

2.委机关、委属各单位志愿者上岗考勤的情况;

3.志愿者上岗履责的情况。

五、督察方法

督察工作采取委值班领导巡查督导与监察室每周查岗督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六、结果运用和问责追究

委纪委、监察室将结合督察工作重点,组织开展督察工作,并建立问责台账,严格按照《南昌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作风效能问责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管字号)实行责任追究。对督察中发现问题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全委通报,并对当事人、部门单位分管领导、主管领导予以责任追究,问责情况在全委通报。

七、相关要求

1.督察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部门、单位要结合“我奉献、我快乐”志愿服务活动安排表,统筹安排,认真组织实施,严格落实人员上岗的考勤纪律。

督察工作方案篇3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在农村的中心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不断提高农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引导村干部牢固树立为民服务意识和主动接受监督意识,着力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全面达小康进程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二、工作目标

1、村级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得到明显加强。

2、村级党员干部严格执行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明显提高。

3、村级党员干部始终严格遵守党纪法规,坚持做到公道正派、勤政为民、廉洁自律,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明显增强。

4、村级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得到及时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群众的民利得到切实维护,党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三、时间安排及选配要求

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全县村务监督委员会成立时间自2012年11月开始至2012年12月底结束。

村务监督委员会设主任1名,委员2名,村务监督委员会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与村两委相同,但人员不列入村干部序列。

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2)是村民代表。(3)具备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年龄一般不超过65周岁。(4)原则上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及各项涉农政策,协调议事能力强。(5)遵纪守法,公道正派,群众信任,敢于监督。(6)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热心于公益事业。(7)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广泛性。其中,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除具备上述基本条件外,一般应是党员,同时具备思想政治素质好,政策法律意识强,有一定的财会知识。

下列人员不得担任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1)村“两委”、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及其配偶亲属、直系亲属、近姻亲或有其他明显特殊关系的人员。(2)村文书和村级报账员。

四、方法步骤

村务监督委员会的选举成立原则上分选举准备、组织实施和检查验收三个阶段。

(一)选举准备(11月20日至12月5日)。县、镇须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选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管领导,认真抓好工作落实,各镇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采取召开会议、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利用报纸、电视等媒体,学习宣传省纪委等五委厅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的意见》、市委市政府两办《关于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的实施方案》及巢湖纪委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的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对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重要性的认识,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二)组织实施(12月6日至12月20日)。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产生按以下五个步骤进行:

1、确定参选人员。将村“两委”成员、全体村民代表等人员认真细致地做好登记,做到不错、不重、不漏。参加推选会议的人员名单要在选举前五天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召开推选大会的通知要在开会前三天通知到本人。

2、差额提名监督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可采取村党组织推荐、村民代表自荐或联名推荐方式提名监督委员会成员候选人。候选人名单于选举日5天前在各村民组张榜公布,群众无异议后正式确定为候选人。

3、审查候选人资格。在镇村务监督委员会选举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村级村务监督委员会选举工作领导小组按照有关要求,对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候选人进行初审后报镇纪委审查备案。

4、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差额选举产生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过半数者以得票多者当选。若当选名额不足,举行第二次选举,以第一次选举得票多少为序确定候选人,进行差额选举,得票多者当选,但得票不得少于参加投票人员的三分之一。各镇党委应派员参与推选大会全程监督,推选大会应做到公开投票、当场唱票、当场公布选举结果,保证选举工作公开、公正、公平。村务监督委员会产生后,名单报镇纪委备案。村务监督委员会产生后,主任委员由村党组织提名,经村务监督委员会表决通过。

5、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保障制度。村“两委”要为村务监督委员会做到“六有”,即有场所(可与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合署办公)、有牌子、有桌椅、有电话、有档案资料、有制度。村务监督委员会每月上、中、下旬集中办公合计不少于3个半天。给予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适当误工补贴。各镇要对新当选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进行任职培训。

(三)检查验收(12月21日至12月31日)。建立健全督查验收制度。县“阳光村务”工程办公室要对各镇村级村务监督委员会成立、“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实施等情况分阶段开展抽查和组织验收。对工作中走过场的地方,要查明原因,督查整改;对工作不力、甚至设置障碍的领导干部,要依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对工作中有创新、成绩突出的,要总结经验,培养先进典型。

村务监督委员会产生后,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职能由村民代表大会委托村务监督委员会履行。

五、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工作职责、权利和义务

(一)工作职责

1、监督村“两委”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情况,但不得干预村级组织依法决定事项的执行。

2、监督党务、村务公开情况。村务监督委员会要认真审查公开的时间、内容和程序,如公开情况不能满足村民要求,应督促村“两委”及时重新公布。

3、监督“三资”管理情况。参与制定村级集体财务计划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督促村级组织严格执行各项制度;监督村级集体收入入账情况,防止出现账外账和“小金库”;督促村级组织完善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建立村级集体资产、资源台帐;督促村级组织在集体资产承包、租赁、出让和集体资源开发利用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行公开竞价和招标投标,并参与重要经济合同的签订,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和集体资源有效合理利用。

4、监督村级重大事项。对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村级重大事项实行“一事一监督”,重点监督村“两委”是否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研究落实。

5、监督村干部效能作风。监督村“两委”及其成员的工作效能和作风建设情况,必要时提出意见、建议或批评,要求其接受质询或评议;根据多数村民和村民代表的意见,对不称职的村干部提出处理或罢免建议,提请村级党组织研究,依纪依法启动处理或罢免程序。

(二)工作权利

1、参与权。主任委员列席村“两委”会议,参与村重要经济社会活动,了解掌握党务、村务等议事决策和活动开展情况。主任委员若因事不能参加,可派其他委员参会,但都不参与表决。

2、建议权。受理村民的意见和建议,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向村“两委”反映村民对村务管理的意见及建议。对不符合政策、制度规定的村重大决策及执行情况提出修正或废止建议。必要时提请上级党组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并作出决定。

3、监督权。对低保优抚、计划生育指标审批、“一事一议”奖补、重大财务开支等涉及村民利益的重要事项,须经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查。

4、协查权。经镇纪委批准,可查阅、复制与监督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有权要求村“两委”对监督事项作出说明。协助镇纪委对违规、违纪、违法案件进行调查。

(三)工作义务

1、学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掌握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内容,增加监督能力。

2、支持和配合村“两委”正常工作,及时消除村民对村“两委”工作的误解。

3、模范遵守村规民约,依法依规正确履行监督职责,定期或不定期向村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报告村务监督工作情况。

4、每年年底向村民(代表)会议报告监督工作,并由村民(代表)会议对其成员进行信任度测评,不信任票达到应到会人数一半的,应主动辞职或职务自行中止。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工作应接受镇纪委监察室的指导。

六、工作要求

各镇要把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确保这项工作顺利开展,取得实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镇是责任主体,村级党组织是实施主体。各镇要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任组长,纪委书记任第一副组长、分管民政负责人及组织委员任副组长,专门负责此项工作。镇纪委负责做好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的牵头部署、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等工作。村党组织书记要亲自抓,负总责。

(二)严格督查指导,确保工作落实。镇直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各村农村经济基础和发展的不同情况,加强分类指导,确保村务监督委员会依法依规成立。着重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创建新机制。

督察工作方案篇4

1、机构设置的缺失性。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务督察工作暂行规定》的有关精神。设立检务督察机关的目的,是对检察机关与检察人员执行法律、法规和遵守纪律情况进行监督。但实际上,在基层检察院,由于行政体制、检察工作机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检务督察机关很难单独设立,往往由纪检部门或办公室兼职运行。

2、督察工作的肤浅性。检务督察的实质,是检察机关自我监督制约机制的完善,利用内部力量进行的自我约束,根本的目的,是对检察执法权的有力监督,确保检察权的正确行使,是对防止和减少检察机关、检察人员在执法工作中的违法违纪现象。但在实际上,基层检察机关大量的督察活动仅仅停留在对检容风纪,或者停留在对枪支、警械、车辆的使用违反规定等方面,对执法活动、组织管理、检务保障等督察开展较少,即使有也多停留在比较肤浅层面上,就事论事较多。

3、机制建设的空泛性。目前,开展检务督察工作的主要依据,是高检院出台的《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务督察工作暂行规定》,以及各省自治区和市县自行制定的等许多行为性规范。这些规范,往往比较笼统,大部分是下级院对上级院规定的搬套,缺乏新意。具体表现在监督制度过于原则、笼统。就事论事性制度多,程序性制度少;定性的规定多,定量的规定少。这样的制度不便操作,必然会给监督造成操作障碍。

二、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对策

1、建立专门的检务督察机构。按照既管案又管人,决策、执行和监督相分离的原则,建立检务督察日常管理机构。该机构将在检察长和检委会的直接领导下行使督察职责,负责对检察机关的执法活动进行督导。专门的检务督察机构可以专心开展检务督察工作,这样可以极大提高工作效率,用成绩来充分实现检务督察工作的实际价值。如不能设置机构,也可在纪检、监察部门补充力量,设置专门的检务监督员。检务督察工作是法律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检务督察人员必须是思想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的高素质的人才。

2、深化检务督察工作向保证司法公正方向发展。检务督察的根本任务是从源头上防止检察人员违法违纪的重要举措。因此,检务督察要突出事前和事中的监督检查,充分体现动态性和警示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检务督察工作要有的放矢,而不能盲目进行。要重点督察职务犯罪初查不立案的案件,撤案处理的自侦案件、不捕案件、不诉案件、中增减罪名的案件、重大案件,影响大的案件,团伙犯罪案件、审判改变定性的案件、判处无罪案件。群众举报办案人员违法、违纪等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同时要对检察干警在办案中是否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监督检查。要制订严格的督察程序,应用先进的督察方式,建立信息平台,制作规范的督察文书、表格,健全工作档案,力求检务督察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提高督察工作的效率。

督察工作方案篇5

关键词基层院 检务督察 科学发展

中图分类号:d9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2-267-02

检务督察是指检务督察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照法律和规定对督察对象履行职责、行使职权、遵章守纪、检风检容等方面进行的监督检查和督促落实。检务督察制度,是检察机关内部的一种监督模式,是完善对检察权行使的监督制约的一项重要举措。检务督察制度最大的特点是突出事前和事中监督,具有动态性。旨在达到从源头上防止检察人员违法违纪的目的。

一、明确开展检务督察的对象、内容、方式及近期督察工作重点

检务督察的对象是基层院及其工作人员。督察的主要事项:一是遵守和执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重大工作部署、决议、决定、指示的情况;二是在执法办案活动中遵守办案程序和办案纪律、落实办案安全防范措施的情况;三是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情况;四是严明执法作风、遵守检容风纪的情况;五是检察长交办的其他事项。开展检务督察可以进行明察暗访,包括参加或者列席与督察事项有关的会议;听取被督察单位、部门和人员的汇报;听取地方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有关单位、新闻媒体及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要求被督察对象就督察事项涉及的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要求被督察对象提供与督察事项有关的资料;经检察长批准,深入执法办案现场进行督察,或者以其他身份进行暗访督察以及运用符合法律规定的其他方法进行督察。根据高检院部署,近期基层院检务督察的重点是:对执行高检院重大工作部署、决议、决定和各项规章制度情况的督察,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题,确保令行禁止、检令畅通;落实办案安全防范措施包括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情况的督察,以防止刑讯逼供和涉案人员自杀、脱逃等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对接待群众来信来访情况的督察,坚决纠正对来访群众冷硬横推的问题;对公诉人员出庭情况的督察,纠正着装不规范、行为不端庄的问题;对警用装备使用管理情况的督察,纠正和防止滥用枪支械具,开特权车、霸道车,特别是酒后驾车的问题;对遵守检察风纪情况特别是禁酒令执行情况的督察,坚决纠正和防止在公共场所损害检察机关和队伍形象的问题,维护检察机关良好声誉。

二、重视基层院检务督察机构自身的建设

检务督察工作是检察机关为完善检察机关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保障检察机关及其人员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和遵守纪律而构建的统一、全程、严密、高效的执法监督体系。随着高检院对近期检务督察工作重点的部署,检务督察工作量有所加大,对检务督察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院重视检务督察机构自身的建设。我院在推行检务督察制度的实践中,加强调查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督察内容,改进督察方式,强化督察实效;加大督察通报和宣传力度,充分发挥督察成果的效用;进一步加强检务督察队伍建设、督察经费和装备保障,为检务督察工作开展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继续完善检务督察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使之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科学发展轨道,充分发挥检务督察制度的作用,切实加强检察机关的自我监督制约。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成立检务督察室。我院检务督察室设督察员若干名,由一名副局级检察员担任主任,与监察室合署办公,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通过整合监察督察资源,形成监督合力,为大督察机制的推行提供了前提和保障。督察室主任对纪检组长负责,纪检组长对检察长负责,检务督察室同时对上级检务督察机构负责。检务督察室的职责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开展常规检务督察,对执法办案环节和其他检察工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立即发出《督察通知书》,责令整改;对办案质量或执法不公等问题组织督导,提出建议;对主诉、主办检察官的办案质量、效果提出评估意见;会同业务部门组织案件复查和案件质量分析;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组织调研,剖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二是赋予督察部门一定的权力和督察措施。如有权要求被督察部门和人员提供有关材料,必要时扣留、封存;对违反法律、法规、纪律、规章制度,不依法、规范、文明、安全办案和违反检容、检纪的可当场责令立即纠正;对违反枪支、警械、警车使用规定的,可以当场予以扣留;对正在实施严重违法纪律行为、严重影响检察机关形象或拒绝和阻碍督察人员执行任务的,有权制止或带离现场,按干部管理权限交相应检察院处理;可采取调查、收集有关证据,并作出相应的督察处理权。如责令纠正、限期改进;通报批语、责令检讨;对有关人员停职、追究纪律、刑事责任的建议权。三是建立检务督察保障机制。从上到下培养、选拔政治、业务素质强的检察官组成检务督察队伍,使督察制度有组织和人员保障;督察部门必要的车辆、经费使用和物质力量也应予保障。

三、解决基层院检务督察中遇到的难点问题

这几年各地基层检察院尝试着开展了一些检务督察工作,取得了较好实效。但由于从上到下没有制订一套完整的检务督察制度,各地操作无规范可依,特别是办案过程中的违规违法违纪问题处理无章程,难以使检务督察工作坚持不懈,从而使检务督察工作的成效大打折扣。同时基层院检务督察工作中也遇到一些难点问题,需要解决。为此基层院在制定《检务督察工作实施细则》,增强检务督察可操作性,细化被督察对象出现问题后处置事项等制度的同时,应正视并着力解决检务督察(下转第276页)(上接第267页)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推动检务督察工作深入开展。具体难题及解决对策是:一是检务督察时间仅限于工作时间,对八小时以外干警的活动难以控制。很多违法违纪事件,如受贿、出入不良场所等发生在八小时工作时间以外,而检务督察对此很难同步督察。因此基层院应将检务督察延伸到八小时工作时间以外,就检察干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的落实情况,不定期对干警八小时以外的活动适当进行督察;二是督察方式还没有与信息化紧密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不多。对此,基层院应结合检察信息化建设提高检务督察的技术含量。要发挥信息化技术优势,将分散在各业务部门的数字化管理内容和素材进行信息整合,建立一个完整的业务资料数据库,通过专职人员的统计、对比、分析、存档,实现对案件高效、快捷的监督检查,坚决避免承办人因接受管理监督而增加的任何负担。在建立完整的业务资料数据库的基础上,专门研发检务督察管理软件,突出以监督执法办案和执纪守规为重点,将执法执纪监督与院工作目标考核内容相衔接,有效推动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两种考核的新结合;三是检务督察工作业务肤浅的问题。不少基层院大量的督察活动仅仅停留在对检容风纪,或者停留在对枪支、警械、车辆的使用违反规定等方面,对执法活动、组织管理、检务保障等督察开展较少,即使有也多停留在比较肤浅层面上,就事论事较多。对此基层院应拓展督察领域,加大督察力度。要进一步完善细化检务督察规定,增加检务督察的内容,去掉一些假大空的内容,使检务督察的内容更具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四是检务督察与业务工作关系难以处理的问题。检察机关所办理的案件,特别是自侦部门所办理的案件都有严格的保密要求,《检察人员纪律守则》也要求检察干警不应该说的不说,不应该问的不问。在办案现场不是办案人员都难以涉足,特别是一些重特大案件办案地点都对非办案人员保密,部分基层院还实行异地办案,对这些异地办理的案件进行检务督察就更加困难。同时部分业务部门认为督察部门是无事找事,影响办案效率,因此不愿配合。对此基层院要正确处理好检务督察与业务工作的辩证关系。检务督察部门负责对各个检察业务环节的督察,对业务部门正在办理的案件发现有违规违法违纪问题时有对案件处理的建议权,对违规违法违纪的办案人员移送纪检、监察部门查处,但不能直接处理属于业务部门管理的案件,更不能包办案件;而且检务督察部门关于案件处理的建议采纳与否,决定权在于检察长和检察委员会。对于检务督察中发现检察人员违法违纪的问题,业务部门必须认真考虑督察部门的建议,可以而且应该及时更换检务人员继续完成检务工作,而不能将业务工作推给检务督察部门处理。同时检察督察部门在在具体督察工作中要贴近检察中心工作和业务工作,严守检察工作秘密,注意工作方法,在实践中,既要勇于督察,又善于督察,既监督到位,又不越权越位,既贬扬违规的人和事,也褒扬工作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特别注意发现通过督察已经走向正规的某些方面,对督察中出现的好人好事要大力地进行宣传,创性地进行督察,把督察工作置于检察工作之中,置于干警生活中,走出一条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督察之路。 编辑

参考文献:

督察工作方案篇6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向会议报告200*年至200*年全区检察机关开展法律监督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200*年以来的工作情况

200*年以来,全区检察机关按照“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和“加大工作力度,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九届人大历次会议精神,切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共依法批准逮捕各类刑事犯罪嫌疑人9494人,提起公诉10899人,立案侦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413件532人,为维护社会稳定,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切实加强法律监督,努力维护司法公正

依法开展立案和侦查活动监督。重点防止和纠正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和不该立案而立案等问题。200*年以来,共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理由90件,促使公安机关主动立案39件39人;对不立案理由不成立的,通知公安机关立案18件20人,依法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在审查逮捕和审查起诉工作中,坚持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统一,执行实体法与执行程序法相统一,严把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适用法律关,对应逮捕而未提请逮捕、应起诉而未移送起诉的,决定追加逮捕42人、追加起诉30人;对不符合法定逮捕、起诉条件的,决定不批准逮捕1330人,不起诉731人;对违法取证等问题提出纠正意见55件次。

依法开展刑事审判监督。重点对确有错误的判决、裁定提出抗诉,对审判活动中的违法情况提出纠正意见。坚持依法抗诉原则,严格掌握抗诉条件,明确抗诉案件必须经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并实行抗诉案件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报告的制度。共向人民法院提出抗诉55件,法院采纳抗诉意见13件(改判12件,发回重审1件),对审判活动中的违法情况提出纠正意见76件次。

依法开展对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的监督。对违法减刑、假释、保外就医和不按规定交付执行等情况提出纠正意见102人次;对监管场所存在的各类事故隐患口头或书面提出纠正意见156人次。注重维护被监管人员的合法权益,探索建立权利告知制度和被监管人员约见检察官制度,及时受理被监管人员的控告和申诉。充分发挥派出驻监管单位检察室的作用,加强了对监管活动的动态监督。

依法开展民事审判、行政诉讼监督。全区各级检察机关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对认为确有错误的民事和行政判决、裁定提出抗诉63件,抗诉后人民法院再审41件,已改判、撤销原判发回重审或作调解处理的28件。对不服人民法院正确裁判的367件申诉案件,注意做好当事人的服判息诉工作,进一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推行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再审检察建议启动再审程序的监督方式,共提出再审检察建议82件,人民法院采纳44件,提高办案效率,减轻了当事人讼累。

(二)以开展专项监督为突破口,有针对性地解决行政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深入开展了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的立案监督专项活动。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中,针对一些地方在行政执法中对经济违法犯罪行为行政处罚多、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少的问题,全区检察机关深入开展了打击制假售假、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专项立案监督,重点纠正在打击制售伪劣食品、药品、农资等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的犯罪中存在的以罚代刑问题。共查阅工商、税务、质量监督、盐业等行政执法机关办理的行政案件20538件,发现涉嫌犯罪案件17件,向有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26份,行政执法机关采纳建议向公安机关移送犯罪案件6件,监督公安机关立案6件。

严肃查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侵犯人权的犯罪。200*年5月,全区检察机关开展了为期一年的严肃查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侵犯人权犯罪专项工作,共立案侦查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案件10件12人。200*年5月,开展了以纠正刑讯逼供为重点的专项侦查监督活动,依法监督纠正以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证据的行为,严肃查处刑讯逼供致人伤亡等犯罪案件。共与在押人员谈话273人(次),发征求意见表735份,未发现构成犯罪案件,进一步加强了对人权的司法保障。

集中处理涉法上访问题。根据中央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统一部署,连续三年开展了集中处理涉法上访问题专项工作,努力化解矛盾纠纷。全区检察机关坚持检察长接待日制度和控告申诉首办责任制,按照“有理推定”的接访理念和“清前抑后”的方法,对受理的涉法上访案件进行全面清理,逐案排查,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首次办理环节。共受理属于检察机关管辖的涉法上访案件65件,办结62件,依法妥善处理了苏少先不服检察机关不立案决定、蒋少云、毕建学要求返还财产等一批上访多年、久诉不息的 案件,解决了群众反映的一些实际问题。同时以办理上访案件为切入点,认真总结分析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教训,加大监督纠正力度,促进规范执法。

集中清理纠正超期羁押。全区检察机关坚持从自身做起,首先解决检察环节的超期羁押问题,同时认真履行监督职责,督促和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清理工作。专项活动期间,共向公、检、法办案单位催办案件340余次,发出督办函20份。结合集中清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制度和机制建设,实行羁押期限告知、期限届满提示、超期投诉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初步建立起纠防超期羁押的长效机制。20xx年以来,全区检察机关实现了连续三年无超期羁押。

开展减刑、假释、保外就医专项检查。200*年,自治区人民检察院会同自治区高级法院、公安厅、司法厅,对20xx年以来的减刑、假释、保外就医案件进行了集中清理和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纠正意见63件次,从中立案侦查涉嫌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和私放在押人员等职务犯罪案件10件。自治区检察院在查办自治区监狱管理局原副局长熊斌滥用职权案时,发现自治区监狱局20xx年至200*年共违法批准罪犯请假外出就医76人,致使重大毒贩周彦吉脱逃,继续贩毒的问题,及时向司法厅、监狱管理局提出了纠正违法意见,监狱管理局制定了七项措施进行整改,使违法请假外出就医的行为得到纠正。

(三)开展主题活动,加强法律监督制度和工作机制建设

落实检察工作总体要求,深入开展了办案质量年活动。200*年,全区检察机关开展了以“加大办案力度,提高办案质量,促进公正执法”为主题的办案质量年活动,重点解决检察人员在执法观念、执法作风、执法纪律、执法责任心、执法水平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自治区院提出的“围绕主题,突出重点,创新思维,综合协调,分步实施,注重效果”的要求,全区各级检察院加强了确保办案质量的制度和机制建设,通过开展争创“十佳”办案标兵、“十佳”办案集体、争办“十佳”精品案件等方式,狠抓办案规范、学习培训和监督制约等机制建设。各级检察院将“办案质量年”活动,同自治区政法委组织的“公正执法树形象”活动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深化“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同安排、同部署、同开展,使三项活动相互推动,相互促进,办案数量不断上升,质量不断提高。200*年至200*年,我区检察机关查办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案件增幅连续两年名列全国第一,有15个集体10名个人受到省级以上表彰。

开展执法能力建设年活动,努力提高法律监督能力。200*年,自治区检察院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加强全区检察机关执法能力建设的意见》,提出十个方面的能力建设,并从检察业务工作机制建设、检察业务规范化建设、检察理论和专题研究、检察队伍专业化建设、检察业务经费装备保障、科技强检等六个方面,提出了27条措施和办法以及100多条业务部门对口指导意见,进一步提高了我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能力和水平。

以“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为契机,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200*年全区检察机关深入开展了“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根据检察工作实际,我们把职务犯罪侦查、公诉、侦查监督、民事行政检察、控告申诉检察等作为重点整改环节和部位,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中心环节,对原有的600余项制度和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围绕重点问题、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建章立制,制定了《检察业务办案流程》、《侦查监督工作规范》、《自侦案件不起诉适用标准》等100余项规范。以各个工作岗位的基本技能和基本规范为重点,对全体检察人员进行集中培训考核。全区检察机关共有1384人参加了培训考核,占干警总数的98%,全部达到合格标准。200*年6月,自治区检察院组成两个专题调研组,深入全区22个市、县(区)检察院,查找执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形成了《全区检察机关执法活动中存在问题的调查反映》,列举出了重点办案部门和环节上的六个方面29个不规范问题及表现,对查找出的问题,深刻剖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对检察业务工作机制、检察业务规范化建设、检察队伍专业化建设和保障建设分别作出规定,完善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健全内外部监督制约机制。

(四)深化检察改革,强化对自身执法活动的监督

积极开展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统一部署,经过认真研究论证,并报告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同意,于200*年10月部署开展了试点工作,按照合法、规范、高效的要求,制定了相关监督规程和制度。对职务犯罪案件中拟作撤案、不起诉处理和犯罪嫌疑人不服逮捕决定的三类案件,一律启动监督程序,由人民监督员进行独立评议并提出监督意见。目前,全区各级检察机关共选任人民监督员89人,监督“三类案件”100件。在已经监督结案的案件中,人民监督员不同意检察机关原拟定意见的5件,检察机关采纳2件。通过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强化了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监督,在规范执法行为、保证办案质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开展民事行政诉讼监督改革实践。针对法律对民事行政检察监督规定过于原则不好操作的问题,全区各级检察机关加强与审判机关的沟通协调,各市级检察院均同市中级法院就办理民行案件实践中的调阅案卷、抗诉案件的审限、出席再审法庭和检察建议的适用及效力等问题达成了一致,会签出台了相关规定。中宁县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中宁县人大常委会关于民事行政申诉案件实行检察建议引起再审程序的实施办法》,规定了县检察院对同级法院的民事审判、行政诉讼活动进行法律监督的具体程序,明确了检察建议启动再审程序的效力,保障了监督权的行使落到实处。该《办法》实施后效果明显,得到了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肯定。

推动地方立法,强化法律监督工作。银川市检察院提请银川市人大常委会制定的《银川市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条例》,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批准,自200*年正式实施以来,银川市两级检察机关运用该《条例》监督案件446件,其中发《检察建议书》监督案件390件,得到有效回复接受建议并整改274件,整改率达70%;发《纠正违法通知书》监督案件56件,得到有效回复并纠正52件,整改率达90%。检察机关监督的主动性明显提高,被监督对象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明显增强。《条例》为开展法律监督消除了障碍,实现了办案质量与效率的同步提高。

进一步改革完善了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认真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办理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实行内部制约的若干规定》,完善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受理、立案侦查、审查逮捕、审查起诉由不同内设机构承办,前后环节互相制约的措施,发挥纪检监察部门对自身执法活动的监督作用。200*年,自治区检察院制定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检察机关执法活动监察监督办法》,健全和完善了检察机关执法监督工作机制。自治区检察院对全区各级检察院领导班子成员提出了“从严治长十项要求”,加大对违法违规办案人员的惩戒力度,查处违纪检察人员10人。共受理不服检察机关处理决定的刑事申诉52件,依法决定给予刑事赔偿16件,赔偿金额35.3万元,有效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

集中清理自身执法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200*年以来,自治区检察院每年都组织案件复查组,对全区检察机关办理的不立案、不批捕、不起诉、撤案、法院判无罪等案件进行了重点清理和检查,共复查各类案件1571件,对存在办案程序不严格、法律文书不规范、处理不当等问题的123件案件进行了整改和纠正。同时,开展了查办职务犯罪案件扣押冻结款处理清况专项检查、不起诉案件专项复查和纠正违法插手经济纠纷工作,共涉及扣押款物799.4万元,返还当事人及发案单位427.5万元,上交财政284万元,待处理87.8万元,已按规定解决66.3万元,清理扣押物品95件,已全部返还。

依法接受公安机关、法院对检察机关执法活动的制约。在依法履行职责和与有关部门加强配合的同时,自觉接受公安机关对要求复议的不批捕、不起诉案件的制约,另行指派办案人员复议。共受理公安机关要求复议和复核的不批捕案件64件88人,改变原决定16件17人。在公诉工作中准确把握起诉条件,确保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对人民法院判决无罪的案件,逐案认真查找和分析原因,不断加强和改进公诉工作。

(五)自觉接受和依靠人大监督,开展法律监督工作

各级检察机关积极主动向各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积极争取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支持,不断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司法公正。200*年7月29日,自治区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宁夏回族自治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200*年9月1日施行),进一步促进了预防职务犯罪的开展。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检察机关办理全国人大代表交办的案件的规定》,全区各级检察机关认真办理人大常委会批转和人大代表直接转交的申诉控告案件,并及时答复人大有关办事机构或专门委员会和代表本人。对于直接申诉控告到各级人大的案件,各级检察机关都指定专人负责办理,将办理结果及时反馈。通过人大的个案监督,各级检察机关有效维护了司法公正。

二、当前法律监督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部分检察人员执法思想不够端正,监督意识不强。执法观念不能适应现代法治要求,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打击犯罪轻保障人权、重实体轻程序、重协调配合轻监督制约等问题。

二是一些检察人员有畏难情绪,不敢、不善监督。对诉讼活动的监督,有的认为监督多了可能“伤和气”,怕影响与有关部门的关系。有的在审查案件中把关不严,即使发现问题也打不破情面,不能坚持原则,该监督的不监督,该纠正的不纠正。有的面对干扰阻力和地方保护主义影响,缺少敢于碰硬的勇气,不敢监督。

三是检察队伍的执法能力有待提高。有的检察人员的法律监督能力不强,不能及时发现执法和司法活动中的违法问题,致使一些违法现象没有得到依法纠正。有的检察人员执法作风不好,法治意识、群众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淡薄,违纪违规办案,损害了检察机关的执法形象。

四是现行法律对监督的程序和手段规定得不够完备,影响了监督效果。现行法律对法律监督规定得比较原则,有的规定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操作。由于法律对检察机关的知情渠道和监督手段规定得不具体,检察机关难以及时发现违法情况,即使发现也缺乏必要手段进行调查核实;由于法律对有关部门接受监督的义务规定得不明确,被监督机关不愿接受监督,检察机关也无法制约,削弱了监督的效果。

五是法律监督的外部环境和保障机制不完善。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工作在一些地方得不到有关部门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宪法规定的检察机关上下级的领导体制没有得到很好落实,影响了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检察权。一些基层检察院经费保障不足,检察人才缺乏,检察官队伍面临断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律监督工作的开展。

三、下一步加强法律监督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法律监督工作的责任感。当前,中央提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给检察机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区检察机关将深入开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主题教育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引导广大检察人员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做好法律监督工作的重要意义,克服各种模糊思想。要增强现代法治意识,坚决纠正与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陈旧执法观念;增强保障人权意识,坚持以程序公正促进实体公正,切实维护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增强法律监督意识,提高依法履行职责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加强和改进法律监督工作,维护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

(二)突出重点,加大力度,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在认真履行批捕、起诉、查办职务犯罪等检察职能的同时,重点监督纠正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的突出问题。在刑事诉讼监督中,重点监督纠正有案不立、有罪不纠以及违法插手经济纠纷、不该立案而立案等问题,坚决纠正侵犯诉讼参与人诉讼权利等违法情况。在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监督中,重点监督严重违反法定程序以及因贪赃枉法、徇私舞弊而导致错误裁判的案件。严肃查处司法人员职务犯罪,坚决清除司法领域中的腐败现象。改进监督方式,创新监督机制,从制约司法公正的重点环节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对于群众反映强烈、重罪轻判、轻罪重判等带有倾向性的司法不公的问题,进一步加大法律监督力度,适时开展专项监督活动。认真做好死刑二审案件开庭审理工作,确保司法公正的实现。希望人大对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工作给予大力支持,确保法律监督工作深入开展。

(三)推进检察改革,完善法律监督体制和工作机制。按照中央关于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部署,认真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进一步深化检察改革的三年实施意见》,加大检察工作改革的力度。探索对民事审判、行政诉讼实施法律监督的手段和程序;完善对刑事立案和侦查活动中刑讯逼供等违法行为的监督查处机制,以及对超期羁押和刑罚执行活动的监督制度;探索对司法人员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现和查办机制,健全和完善与法院、公安、司法行政执法等机关的协作配合机制,增强法律监督的整体合力。

(四)加强对自身执法活动的监督制约,确保公正、严格、文明执法。以强化对职务犯罪侦查的内部监督制约为重点,推行讯问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建立职务犯罪案件撤案、不起诉报上一级检察院批准,以及立案、逮捕报上一级检察院备案制度。继续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发挥人民监督员在促进检察机关公正执法方面的作用。落实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对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错案的,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或纪律责任。在抓好“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的基础上,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全面加强检察工作规范化建设,推进业务、队伍、信息化“三位一体”建设,使检察机关的各项执法活动更加规范和有序。

督察工作方案篇7

一、注意抓好理念转变,确保干警思想认识到位。推行人民监督员制度,使检察机关的角色由法律监督者转变为被监督者。如何迅速统一全体检察干警对试点工作的认识,成为人民检察院推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首要任务。2004年9月份,临江市检察院接受试点工作任务后,及时召开了专题党组会,研究制定了有较强可操作性、细节明确、流程清楚的试点工作方案。在组织全体干警学习最高检、省高检和白山市检察院有关试点工作文件及精神的同时,结合“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专项教育活动,要求全体干警将推行人民监督员制度与社会关注的“检察机关的自侦案件由谁来监督”的问题结合起来开展讨论。大家普遍认为:这一制度的设立,为防止反腐败者的腐败设置了来自人民群众的防线,客观上强化了检察官的自我约束,切中了当前检察机关执法办案工作中的要害,较好地解决了检察机关在侦查、逮捕、审查等环节缺少有效的外部监督问题,确保了检察权依法正确行使。

二、选准选好人民监督员,调查摸底到位。开展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试点工作,选好选准人民监督员是该项工作的关键环节。因此,临江市确定人民监督员的主体应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有法律工作经验和法律专业知识的人员组成,要体现代表全市广大人民的广度。本着这个设想,最终确定暂选任6名人民监督员。在选任过程中,为了使人民监督员试点工作家喻户晓并支持检察机关的试点工作,临江市检察院制定了《临江市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试点工作新闻宣传方案》,检察长回答新闻媒体记者的提问,将试点工作准备和启动阶段情况向社会公布,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进行集中宣传,以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对试点工作的知情权。同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详细介绍检察机关应接受人民监督员监督的内容,以及选任人民监督员的重要意义、人民监督员的条件、职责及监督程序,将选任工作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务求使试点工作尽快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为了达到民主协商、慎选人民监督员的工作目标,临江市检察院组成了由主管副检察长带队的考察组,会同市委组织部和人大的同志,深入全市机关和人民团体、各企事业单位,经过走访群众、调查摸底、反复酝酿、反复协商,在各单位采取广泛的个别谈话考核和不记名投票方式的民主推荐,在本人同意的前提下,物色出9名人选,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后,从中确定6名人选。经报请市委审批,最后选出了6名人民监督员。这6名监督员,分布在机关和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等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其中有工人、农民、教师、医生、机关干部;有派、少数民族、宗教人士;有省、市劳动模范、基层党务工作者和共青团员。选定这6名人民监督员,既体现了代表全区广大人民群众的广度,而且代表了不同的社会层面;既符合最高检和省、市院的要求,也符合临江市的客观实际。

三、规范工作制度和流程,从细节做起。为了使试点工作规范化,使人民监督员和承办部门在具体工作操作中有章可循,整个监督活动程序一目了然,临江市检察院根据最高检、省高检有关规定,结合临江市检察机关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制定了《临江市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办公室工作规则》、《人民监督员办公室工作流程》、《侦查监督部门办理直接受理侦查案件中不服逮捕决定案件接受人民监督员监督工作制度》、《公诉部门办理直接受理案件中拟撤案和拟不案件接受人民监督员监督工作制度》、《人民监督员查阅卷宗制度》等6个制度,对人民监督员办公室的工作流程和进入监督程序的工作步骤作了详细规定,实践证明,这些结合了基层多年工作经验的制度和流程的制定,对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起到了积极指导和规范作用。在个案启动监督程序时,临江市检察院也坚持大胆探索与细心准备相结合,确保每一个个案的监督取得良好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例如:对两件拟不受贿案首次启动人员监督员监督程序,针对这两起案件临江市检察院制定了具体操作方案,内容包括成立了领导小组、前期准备工作、启动后的工作流程、受理流程、监督流程,以及如何开展总结经验教育及宣传工作等。人民监督员监督的这两个案件均是该院公诉科拟不决定的受贿案件。一起是犯罪嫌疑人杨某受贿一万元。经随机抽取三名人民监督员组成的监督小组,在听取公诉部门办案人员介绍案情和证据并经检察长批准查阅了卷宗后,认为检察机关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正确,犯罪嫌疑人杨某认罪态度较好,案发后积极退赃,三名人民监督员经投票表决一致同意检察机关的对犯罪嫌疑人杨某做拟不决定。另一起案件是季某受贿案,受贿数额是一万四千余元,季某身为大湖煤矿破产清算小组成员,利用职权之便,收受他人贿赂超过一万四千余元,经过另外随机抽取的三名人民监督员的评议和无记名投票表决,认为犯罪嫌疑人季某受贿数额较大,超过了可以不的有关规定界限,检察机关业务部门作出的拟不意见处理偏轻,不同意检察机关业务部门对犯罪缣疑人季某拟做不决定,不同意的理由是:1.犯罪嫌疑人季某作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工作职责过程中,利用职务之便,中饱私囊,严重损坏了国家利益。借清算破产企业财产之机,将外债改为内债,明显违反了国家规定,应当从重处理;2.在企业破产职工纷纷下岗的情况下,季某却为了个人利益,收受贿赂,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3.虽然受贿数额不大,但情节严重,不同意检察机关的拟作不的决定,应对其依法提起公诉。并向检察长提交表决结果,而后由检察长提请检委会研究表决。检委会经过研究同意人民监督员的意见,对犯罪嫌疑人季某作出决定,并由公诉部门立即执行。

督察工作方案篇8

 

关键词:检察机关;人民监督员制度;成效;思考

2003年以来,高检院相继在全国检察机关推行了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经过几年时间的实践检验,该项制度不但彰显了旺盛的生命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对于促进检察机关全面正确履行法律监督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就我院而言,启动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以来,通过开展对“三类案件”的评议和“五种情形”的监督,邀请、组织人民监督员参加本院其他工作活动,以及定期不定期的学习和交流等,对我院的工作也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转变了检察干警的执法观念。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的开展,检察干警始终围绕强化法律监督职能,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实现公平正义的工作主旋律,自觉摒弃思想中存在的各种模糊认识,切实把人民监督员制度作为推进检察机关外部监督的有效途径,认真对待。

二是提高了检察机关的办案质量。在试行人民监督员制度前,我院自侦部门办理的案件,每年都会有一两件案件被作为撤销案件或作不起诉处理。人民监督员制度试行后,由于此类案件属人民监督员刚性监督范围,每一个办案人员的“铁证”、“铁案”意识不断增强,近年来我院直接受理侦查的案件,都被人民法院作了有罪判决,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都在权利义务告知书上签了字,没有不服人民检察院决定逮捕的情形,也没有出现拟撤销案件的情形。

三是规范了检察干警的执法行为。随着人民监督员制度的不断深入推进,加之全国政法系统和各级检察机关逐年开展的各种主题教育活动,不但使我院形成了完整、系统的质量评估体系,严格案件流程管理及绩效考核制度,也有效地规范了全院干警的执法行为,截止目前,没有出现:有案不立;超期羁押;违法搜查、扣押、冻结;应当给予刑事赔偿而不依法予以确认或不执行刑事赔偿决定;办案人员徇私舞弊,贪赃枉法等五种情形。也没有收到社会上对干警的任何不良反映。

四是加强了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通过试行人民监督员制度这一有效载体,消除了检察机关办案“神秘感”,办案的透明度高了,接受监督的力度大了,检察机关融入社会的层面更广阔,也更深入,对时代需求和经济生活的了解更真切,固化的思维方式和办案意念融入了“公正、效率、亲和”等新因素,人民监督员制度正成为我们公正办案、文明办案的有力屏障。

客观地讲,人民监督员制度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虽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作为一个新事物的出现,还不可避免地带有其不完善的缺陷,还有许多制约的因素,还没有得到全社会的了解和认同,需要一个逐步深化和渐进的过程。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应当进一步明确以下四个关系:

1、应当明确检察机关与人民监督员之间的关系。检察机关与人民监督员二者是一种制约与被制衡的统一体,所谓制约是指人民监督员是监督者,行使的是监督权,检察机关处于被监督的地位,是接受制衡的对象。切忌将二者看作是对立关系,更不能把二者当作是配合的关系,否则将会使这一制度失去应有的监督作用。所谓统一体,是指二者要共同承担起依法惩治犯罪、保障人权、公正执法的责任,是促进法治建设的同路人,是讲法律话的共言人。为此也不应将二者关系理解为是说一家话的一家人。

2、应当明确检察机关与人民监督员之间权力的关系。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是宪法赋予检察机关的权力,检察机关享有对案件的终结权,最终检察机关要对案件的质量负责,对具体案件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政治效果负责,所以检察机关一方面要重视、尊重人民监督员的意见,使这一制度不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又要严格依法办案。人民监督员的权力则体现为对检察机关及所办案件的制约权、建议权、请求复核权,只有明确二者的职权才能摆正各自的位置、行使好各自的权力。

3、应当明确检察机关与人民监督员之间体系的关系。原则上讲,二者从组织形式上应是并列的两套体系。但检察机关的体系是明确的,有检察院组织法的定位,而人民监督员的组织形式并不规范,虽说人民监督员是经一定办法产生,但无论是现行的被检察机关聘任制也好、选任制也罢,都较不妥,在这种形式授权下的人民监督员到检察院机关来履行职责,从哪个角度上讲,充其量是一种友情客串,因此,笔者认为,人民监督员的产生,监督权的授予不应来自于接受监督的检察院。可行的方案应当是由同级人大选举、同级人大授权、同级人大委派,只有这样,才能摆脱检察机关自己找人监督自己的境地,而监督员到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才名正言顺。

4、应当明确检察机关与人民监督员之间履行职责程序的关系。关于“三类案件”的监督,由于人民监督员履行监督职责的程序与检察机关的办案程序是同步的,是事中监督、个案监督,其操作程序也有刚性的规定,实践证明,其操作性、实效性是可行的。而对于“五种情形”的监督。其监督程序与检察机关的办案程序通常是不同步的,属事后监督、是对检察机关执法活动整体状况的评价。对此类监督操作起来难度较大,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监督渠道难以畅通,因为人民监督员通过什么渠道去发现检察机关办案中存在的“五种情形”,上级并没有明确规定,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实践中是很难把握的,尽管不少检察机关为之做了大量的探索,但有些做法也是不尽科学和合理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应当在保证人民监督员的“知情权”上做文章,通过建立告知制度、通报制度、人民监督员参加例会制度,请人民监督员参加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制度,定期交流联络制度及办案部门履行如实报告义务等,以确保人民监督员真正充分享有知情权、咨询权、质询权,以可行的程序保证把“五种情形”监督落到实处。

在理顺关系的基础上,还应确保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 “三个到位”:

一是对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的宣传要到位。要利用各种传媒,大力营造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的宣传氛围,提高对试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消除检察机关内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的各种模糊认识和思想障碍,扩大人民监督员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提高全民知晓率。

督察工作方案篇9

一、监所检察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法律赋于监所检察监督的权限大而宽。从监督程序看,监所检察监督涉及刑事诉讼的全过程,从刑事拘留到逮捕,从到判决,从裁定到执行,都有监所检察监督的内容;从监督形式看,包括立案监督、侦查监督、审判监督、执行监督;从监督内容看,既肩负着部分审查批捕、审查和控告申诉案件的初查工作,又肩负着刑罚执行和监管改造中发生的虐待被监管人犯案、私放在押人员案、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案、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以及原由反贪污贿赂部门和渎职侵权检察部门负责侦查的监管场所发生的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工作。而监所检察人员的配备与监所检察承担的工作量极不相适应,远远不能适应检察监督工作的需要。因此,监督起来常常会感到无从下手或流于形式,无法有效发挥监督职能。许多本应由监所检察部门开展的业务都因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而无法开展。尤其是在查办监管场所职务犯罪案件和立案监督等方面几乎是空白,监督工作存在“五难”。

1、干警素质适应难。首先,干警的自身素质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达到完全满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高要求。监所检察部门的工作繁杂,需要复合型人才,然而客观上,达到这一要求难度较大。其次,在配合、监督的价值取向上存在模糊认识。在实际操作中,有时过于注重配合,监督不足。为了追求良好的工作关系,导致驻所检察室的工作围着场所的工作转,实际上成了场所的一个科室,监督工作也就被束之高阁,虽然关系比较协调,但却不能发挥检察监督的作用。第三,在加大监督力度上存在畏难情绪。监所检察的主要任务都是由驻所检察室承担。驻所检察人员长期在同一监所从事检察工作,在一个监管单位工作长了,必然与监所的其他工作人员赿来赿熟,往往碍于各种因素,监督工作过软。有时发现问题,理应发出书面的,因怕影响关系而改为口头,应该口头的,有的就不再提了,使监督的力度不能到位,久而久之,从思想上就会对监督工作产生畏难情绪。

2、监督机制完善难。由于监督机制的不健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监所检察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以纠正超期羁押工作机制为例,一起刑事案件,一般要经过侦查、公诉、审判等各个诉讼环节,在看守所的羁押期限一般从拘留到判决执行止,法律规定了各个诉讼阶段的办案所遵守的期限,同时也规定了一些特殊情况下的延长期限、重新计算诉讼期限、变更强制措施等。由于诉讼环节多,有些诉讼时限计算又比较复杂,而监所检察部门对各诉讼阶段法律文书的持有率很低。如:拘留证、逮捕证、换押证、不批准逮捕书、释放(变更强制措施)通知书、延长羁押期限等与羁押有关的法律文书,由于法律或解释没有明确的规定,以上法律文书监所检察部门均没有,要想监督,只能到监管部门或办案单位查找文书并发现违法,这需要一个过程,根本谈不上立即二字。从现行的换押制度上看,由于具体经办人责任心不强、执行不认真,换押时限不够明确,导致对超期羁押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给掌握真实超期羁押数增加了困难。一旦出现了超期羁押,有的办案单位利用监所检察部门对案件流程不明而推诿扯皮,又不大配合调查,法律又没有赋予监所检察部门强有力的工作手段,因此,是否超期羁押有时难以认定,更无法去纠正了。

3、监督手段到位难。目前,由于经费等多种原因,相当部分的山区看守所尚未配置监控设施,监所检察网络化动态管理软件缺乏,无法实现驻所检察日常管理网络化。对于诸多“志帐簿表”只能采取原始的手工填写,工作程序过于繁锁且流于形式。驻所检察人员实施监督只能局限于日常巡视,审查有关材料、参加所情分析会和用逐个监室检查的方式查找监管改造场所的安全隐患、发现犯罪嫌疑人的违规违法行为以及监管人员的不当做法等途径来开展,使法律监督停留在事后监督、被动监督的阶段。与监管单位的计算机联接,虽然实现了派驻检察室与监管单位共享被监管人员基本情况和信息的一种“联网”形式,但这仅限于一种静态监督,对于派驻检察室实现对监管单位的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的动态监督以及对羁押期限的动态监督有一定局限性,不能做到及时、准确掌握情况和发现问题。如:目前使用的看守所管理信息系统超期羁押软件设计过程中由于未考虑到公安移送检察机关审查逮捕的7天时间,造成统计出的超期羁押人数与客观情况不吻合。

4、监督程序操作难。《刑诉法》、《监狱法》、《看守所条例》等法律法规对监所检察的监督权如何行使规定的不具体,不明确,操作性差。所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难度大、阻力大,难以有效的履行监督职能。主要体现在:其一,法律对监管活动的监督基本上没有涉及,这是我国立法中的盲点。对监管活动的监督完全取决于检察机关的内部规定,无形中降低了监督的法律地位和规格。其二,对刑罚执行机关的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监督方式和程序规定不力。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裁定与刑事裁判的本质是相同的,均决定着对被告人的实际处刑。检察机关可以对确有错误的生效裁判提出抗诉,启动再审程序。但刑事诉讼法对于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监督方式由抗诉改为提出纠正意见,直接影响了监督的力度和效果。其三,对二审阶段羁押期限的规定不明确,造成二审超期羁押监督难。法律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受理上诉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审结,至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这里所指的受理时间应从何时起算?若从二审法院接受案件之日起计算,那么,被告人从上诉至一审法院将案件移送二审法院之前的这段时间就是一个空档,这些空档算不算?又该如何算?如:林××对一审判决不服,于2004年12月3日提出上诉,二审法院换押证上填写的办案时间从2004年12月27日起,上诉时间与二审法院的受案时间相差了20几天,由于法院规定不明确,检察机关只能凭换押证上的时间对其诉讼时限进行监督。其四,法律在赋予检察机关以法律监督权时并没有规定监督对象不接受监督时如何处理,以致在实践中法律监督权的行使是否产生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监督对象对法律监督的尊重程度。监督权威没有法律保障,难以实现。

5、检务保障落实难。检察机关开展法律监督工作,行使检察权需要物质、资金的保障,以解决办案经费、人员待遇问题。目前的检察机关经费管理模式是由各检察机关所在地方财政承担,由于地方财政经费困难,检察机关的经费自然也就很难保障,装备设施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办案经费、干警福利较差,是目前山区检察院普遍存在的问题。按照高检院规定的一、级驻所检察室的达标要求,要想配备摄像机、汽车、移动电话等装备,就山区检察院的条件看,目前是无法达到,也就难以实现办公自动化。驻所检察人员的生活补贴和特殊岗位津贴也无法按要求每人每月120元落实。

二、加强监所检察工作的几点思路

1、加强业务学习,提高监督水平。

监所检察人员在刑事司法活动中要牢固树立实体法和程序法并重、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并重的刑事诉讼观念。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监所检察监督这项工作,加强对法律、检察实务的学习,随时掌握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法律、法规、政策精神;要加强对办案业务和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力的培养,提高自身的办案能力和应用技术的技能。此外,还要培养独立处理问题的工作能力,着重在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依法监督、准确监督、勤于监督等五个方面下功夫。正确处理好监督与配合的关系,坚持分工负责、互相制约的原则,做到监督到位而不越位,形成在监督中配合、在配合中监督的良好机制;处理好执法活动监督与查处职务犯罪案件的关系,要结合执法监督工作注意发现、收集案件线索,通过查处案件发现监管活动中深层次的问题;处理好预防犯罪与纠正违法的关系,坚持以预防犯罪为主的原则。通过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使自己的工作能力在实践中迅速提高。

2、健全监督机制,规范执法行为。

驻所检察要积极探索、推行以办案流程、质量考评、能绩管理、业务机制、执法监督为重点内容的全方位、规范化的监所检察工作机制。一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和完善驻所检察制度;安全检察制度;换押制度;对监管、生产、教育活动检察制度;对在押人员死亡检察制度;备案审查、重大事故报告制度;立案监督制度;办案制度;及时投劳检察制度;留所服刑检察制度;收押、释放、变更强制措施检察制度;检察人员约谈、接待制度;检务公开制度;监所检察网络化管理制度等。二要建立预防和纠正超期羁押的长效工作机制。通过实行换押证制度、羁押期限告知制度、羁押期限跟踪制度、羁押期限届满提示催办制度、计算机联网预警制度、发纠正违法通知书、向权力机关、政法委报告制度、超期羁押投诉制度、超期羁押责任追究制度等,把对超期羁押问题的监督落到实处,切实预防和及时纠正超期羁押。三要建立健全派驻检察人员列席呈报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会议制度,加强对罪犯减刑的事前监督,检察机关应提前介入减刑活动,并赋予罪犯以“知情权”,努力使减刑工作更加透明化,以保证减刑制度的正确实施。四要建立健全派驻监所检察干部定期轮岗交流制度,防止派驻检察人员被“同化”。同时,为了防止监所检察人员不认真履行职责,必须建立相应的监督责任制,使监所检察人员认真履行职责,不辱使命。这种责任制的内容应当包括:监所检察人员承担法律监督的职责和工作程序、为履行职责而享有的权利、不履行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形式、责任追究的主体和程序,只有建立相应的责任制,才能确保责、权相统一,使监督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加大监督力度,强化监督效果。

首先,要把握监督重心,以点带面开展工作。要把工作的重心始终放在刑罚执行监督上,坚决防止“前门进,后门出”,突出抓好违法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的监督和监管活动的监督。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每名驻所检察干警头脑必须清楚,各项工作都紧紧围绕工作的重心来开展,切实抓好:加强对在押人员羁押期限的检察监督,坚决纠正办案中的超期羁押问题;加强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留所服刑的监督,严格审查;在纠正监管场所违法的同时,注意发现和查处隐藏在各种违法问题后面的监管干警职务犯罪案件;认真研究如何加强对监外罪犯的监督管理,防止监外罪犯脱管失控。其次,要拓宽监督渠道,以办案促监督。实现监所检察工作新的更大的发展,必须把办案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办案力度,在查办大案要案和新型犯罪案件方面有新的突破。但由于属监所检察部门管辖案件主体的特定性,再加上知情人出于各种因素不敢、不愿、不想举报犯罪嫌疑人,因而此类线索较少,这就需要我们拓宽线索来源。具体可通过加大检务公开力度、开展法制宣传活动、个别谈心等形式,让在押人员了解他(她)们的合法权益。懂得什么样的问题可以通过什么途径反映;也可以通过监听亲情电话,旁听家属接见的谈话等形式了解情况;还可以通过向在押人员家属发征求意见信和参与监管场所的执法执纪大检查等发现问题;对于个别重点人员,还可以在其被释放后进行回访来了解等渠道。第三,要更新监督方式,增加监督的科技含量。要在驻所检察室运行体现监所检察业务特点的网络化动态管理软件,并与看守所总监控室的监控系统联网,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代替监所检察传统的工作方式和获取、交流、处理信息的手段。实现监所检察对刑罚执行、监管活动的监督和羁押期限的监督数据化、信息化、网络化,。进而实现从结果监督向过程监督、事后监督向事前监督、静态监督向动态监督、监管单位被动服从监督向主动接受监督的转变。

4、完善相关立法,增强监督权威。

要修改制定《看守所检察工作细则》等规范性文件,完善监督程序,规范监督方式;在完善刑罚执行监督的有关立法中,应将一些弹性监督条款改为刚性规范,制定一部统一的、能够协调不同执行机关关系的、能够有力保证执行公正和高效率的刑事执行法律规范;应明确检察建议和纠正违法通知书在检察监督中的法律强制力,对监督权如何具体行使以及对拒不接受检察机关监督的行为如何制裁法律应作出明确的规定,真正提高监督的效益和质量;要从优化监所检察执法环境的角度,积极制定有关规定,使监所检察部门能及时拥有相关法律文书,掌握监督依据,减少违法现象的发生。

督察工作方案篇10

【关键词】检察机关;基层检察院;内部监督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4-033-02

一、加强检察机关内部监督的意义

检察长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会议上强调,检察机关是党领导下的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检察队伍是以党员为主体的队伍,必须坚决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按照立党为公、执法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要求,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真正把全面加强和改进检察机关党的建设同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事业紧密结合起来,同建设和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紧密结合起来,确保党的建设各项部署落到基层、落到实处,以党的建设带动和推进检察队伍建设,带动和推进各项检察工作。

加强检察机关内部监督,一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必然要求。二是推进检察机关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检察机关在执法办案工作中要做到“自身硬”,否则检察机关就没有公信力,强化法律监督也就成了一句空话。三是推进高素质检察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检察机关是惩治和预防腐败的重要力量,这一工作性质决定了加强检察机关内部监督的必要性。

二、基层检察机关部门监督工作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近年来,基层检察院在内部监督工作上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对保证各项检察业务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仍然存在以下三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是对内部监督的认识还不到位

侦查部门和负有内部监督职责的批捕、、控申等部门,对检察机关执法活动中可能产生的违法违纪行为的危害性认识不够。主要表现在: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同在一个机关,“出入相见”怕得罪人;被监督者接受监督的自觉性还不强,接受和自我监督的意识还不强。

(二)是对已有制度在执行和落实上监督能力不强,力度还不够

尽管各级检察机关对内部监督工作都不同程度地做了一些努力,成立了纪检监察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强化内部监督的制度,但有的制度存在着可操作性不够强,纪检监察的部门职责和范围也存在不明确的问题。总的来说,内部监督制约还处于机制不够健全、覆盖面不够完整、监督制约力度不够大、监督制约质量效果不够理想的状态。

(三)是监督意识、创新工作意识还不强

当前检察机关实行内部监督主要有两种模式:1.内设业务部门对干警和案件进行管理监督模式。虽然这是一种主动监督方式,也可以贯穿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对公正行使检察权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它体现不了“检察一体化”的统一监督效果,同时部门内部还存在着管理与被管理的特殊关系,这种关系平常很融洽,也造成监督意识受影响。2.纪检监察部门对干警进行纪律监督模式。这种模式通过违纪调查和执法检查,对干警履行职责,遵守法律、法规、办案纪律、廉政规定等情况,进行监督。虽然力度大、威慑性较强,但通常是事后启动,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被动性,难及时纠正违法、失误造成的不良后果。但限于人力、精力对新时期如何更好地开展具有检察特点的纪检监察工作研究的还不够深入。

三、完善基层检察机关内部监督的几点建议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干警思想教育,从源头上堵住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通过抓教育,使广大干警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廉洁自律、蓬勃向上的氛围。因而,我们应该始终把思想道德建设放在首位,坚持以人为本,以建设一支“忠诚、公正、清廉、严明”的检察队伍为目标,以“三化”促教育,逐步形成了一套廉政教育预警机制,为干警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筑起一道抵御腐败的思想道德防线。如我院现正在实践“三个一”标准即:每月分析一次干警执法情况和执法思想动态,每季度听取一次纪检监察和业务部门负责人对执法监督工作的进展情况汇报,每年召开一次执法监督总结大会。充分发挥内部执法办案监督领导小组的作用,变事后监督为事前防范和案中监督。通过内部执法办案监督,干警的责任意识、自律意识明显增强,加大了对自身执法活动的监督力度,最大限度地降低干警违法违纪的可能性,确保了案件的质量,为推进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廉洁执法、严格执法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二)规范监督、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在内部执法监督的主体作用

在内部执法监督工作中,我们应该始终坚持在党组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监督的主体作用,保证内部监督工作的顺利展开。

1.明确纪检监察部门执法监督的对象和重点,确保执法监督工作有的放矢。在执法监督工作中,明确监督的对象和重点,可以避免盲目性,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如规范纪检监察部门执法监督的主要对象是反贪污贿赂部门、渎职侵权检察部门、侦查监督部门、公诉部门、监所检察部门、控告申诉部门等行使检察权的主要业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执法监督的重点是当事人不服不立案、不批准(决定)逮捕、不和公安机关提请复议、复核的案件、撤销案件、错案赔偿的案件;上级或其他专业部门否定检察技术部门鉴定的案件;变更强制措施的案件;法院判决无罪的案件;下级院提出请抗诉,上级院决定不抗诉的民事行政案件;本地区办理的大案要案;上级批转、领导交办、人大转办、新闻媒体曝光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等。

2.明确纪检监察部门执法监督的内容,确保检察机关的执法活动依法依纪进行。不折不扣地执行法律和纪律,是我们公正执法,文明办案的有力保证。如纪检监察部门执法监督的主要内容,一是监督业务部门执行

3.明确纪检监察部门执法监督的主要方式方法,正确处理程序和实体监督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程序监督和实体监督的关系,既要重点监督办案程序,及时预防和纠正检察干警在办案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又要注意监督案件实体,及时发现案件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把两者有机的统一到内部执法监督工作中来。在程序监督上,我院尝试性的实行了“纪检监察信箱制度”就是要求干警每月将自己的廉洁自律和部门负责人对其部门干警的监督情况向纪检监察部门写出思想动态分析,根据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院纪检监察部门狠抓制度完善与创新工作,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在严格责任追究的同时注重关口前移,着眼治本,完善制度,认真执行诫勉谈话、重大事项报告、个人收入申报、礼品礼金上交登记、廉政报告等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党风廉政责任制的报告制度、警诫制度、考核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以及廉政档案制度,干部学习制度和车辆管理制度等十几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初步形成了“用制度监督、以制度管人”的内控监督机制,堵塞了因制度不健全面违规违纪的漏洞。通过程序监督,规范了执法行为,促进了干警依法办案;在实体监督上,针对控告、申诉、侦查、批捕、重点环节,针对具有执法权的重点部门,针对上级领导交办和群众中影响较大的重点案件,实行全程同步办案监督。

(三)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新的预防防线

开拓创新,不断探索新形势下预防工作的新途径,把监督预防放到首要位置。变查处惩治为主为监督预防为主;变事后监督被动查处为警钟长鸣事前防范;变被动接受监督为主动欢迎监督。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监督预防工作思想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

1.跟踪监督办案全过程。推行“一案三卡”制度是加强检察机关内部监督,从源头防治的重要举措。为此,我们一方面应以反贪、渎职、侦查监督以及公诉部门为重点推行“一案三卡”制度,将责任落实到各局科室,落实到每一位办案人员。另一方面确定重点对象范围,即以自侦部门所立涉嫌犯罪案件和侦查监督、公诉部门不捕、不诉案件实行“一案三卡”,跟踪监督办案过程,不仅使案件的办案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同时容易发现漏洞环节以便及时予以纠正,真正做到从源头防治。

2.适时开展对案件质量回头看。适时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对案件质量回头看,及时听取相关单位的意见和建议,是落实“一案三卡”制度的重要环节,也是内部落实党风两者建设责任制等制度的检查和督导手段。一方面可以掌握办案人员有无违纪情况,促进公正办案、廉洁自律。另一方面可以听取意见和建议,便于及时改进,促进检察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