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方案设计十篇

时间:2023-04-06 09:19:19

社会工作方案设计

社会工作方案设计篇1

一、当代服饰图案与传统服饰图案之间的风格差异

当代服饰图案与传统服饰图案在设计中,都需要具备一定的设计风格,需要设计者承担相关设计职责,无论在设计内容方面,还是设计艺术方面,都要体现出一定的审美价值,丰富艺术美感内涵。随着现代化科技水平的逐渐提升,服饰图案设计工艺也在不断发展,当代服饰图案设计人员可以转变传统的设计方式,打破其局限性,提升服饰图案设计工作可靠性,体现出当代与传统服饰图案设计之间的差异性。

第一,简洁与复杂差异性。目前,由于社会追求的生活形式为简洁明快,与传统复杂生活方式相比较,存在较多社会习惯的差异,这也体现在服饰图案设计中。在当代服饰图案设计中,相关设计者会利用整体服务方式对其进行设计,从服饰图案的整体中就可以体现出细节的简洁性。然而,在传统的服饰图案设计工作中,相关设计人员会利用精细的工艺处理繁琐的图案,可以彰显出人们的身份与地位,是封建宫廷社会背景中人们相互竞争的载体。由此可见,当前服饰图案与传统服饰图案之间存在较大的美学理念差异。

第二,抽象与写实之间的差异。在当代服饰图案设计过程中,部分图案都是利用几何等方式表达,与现实生活较为脱离,但是,在仔细观察中可以发现,现代化几何设计方式与实际生活产生紧密联系,具有个性化情感色彩。然而,传统的服饰图案设计者都是利用具体写实的方式对其进行设计,并且图案较为逼真,可以反映出传统社会中服饰图案设计表现力单一问题。

第三,张扬与内敛之间的差异。对于当代服饰图案而言,服饰的作用不仅可以满足其实用功能,还能凸显出现代化服饰设计个性,同时,服饰图案也是设计中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表现出服饰的风格,满足现代化消费者的张扬与个性需求。然而,传统社会思想较为含蓄,服饰图案中个性化较少,具有内敛的特征,图案不会很夸张。

二、当代服饰图案与传统服饰图案的美学理念差异分析

在二者之间的对比情况下可以发现,当代与传统服饰图案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因为图案设计元素不同,人们的生活水平不同,当代社会与传统社会对于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的追求有所差异,因此,当代与传统服饰图案之间的审美情况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特征,这也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美学理念差异。

第一,在全面分析简洁与复杂差异的情况下,当代服饰图案与传统服饰图案之间存在较多美学理念的理解差异,现代化服饰图案设计者注重风格的塑造,可以设计出简单并且具备一定个性的图案,可以在设计中统一构建审美机制,提升美学理念的理解能力。然而,在传统服饰图案设计中,相关设计者的设计工艺较为滞后,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之下,对于服饰图案的美学理念理解具有局限性特征,在堆砌图案的情况下,难以优化其设计体系。

第二,对于抽象性与写实性差异分析工作而言,当代服饰图案设计者在实际工作中,过于重视抽象艺术技术的应用,可以打破传统情感限制的局限性,丰富个性化服饰图案的设计内容,并提升现代化设计工艺技术的应用质量。而传统服饰图案设计过于重视现实生活,设计者所涉及的服饰图案与现实生活相互关联,过于重视图案的逼真性,可以体现出传统社会对于现实生活美好的追求。

第三,对于张扬与内敛差异分析而言,当代服饰图案设计可以体现出现代化个性张扬的特征,可以继承一些传统的图案,并且将二者之间的审美契合在一起,可以提升设计工作的可靠性,同时,现代化服饰图案设计可以有效提升图案设计价值,并将传统的服饰图案作为借鉴,丰富图案设计内涵,逐渐提升图案的视觉冲击力。然而,在传统服饰图案设计工作中,设计者只关注图案的和谐型,体现出传统社会的内敛与平和特征。

第四,对于二者之间的美学理念差异而言,设计者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利用现代化工作方式对二者进行融合,发挥现代化设计工艺作用。

三、当代与传统服饰图案美学理念差异的研究意义

在对二者之间的美学理念差异进行研究之后,相关服饰图案设计者可以根据美学理念差异,重新审视设计工作,并利用现代化美学技术对其进行处理,减少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同时,还能继承传统服饰图案设计工艺,满足现代化社会的个性需求,提升服饰图案设计工作质量。

社会工作方案设计篇2

关键词:档案 管理 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4-0025-01

档案管理现代化,是要树立先进的管理思想,学习科学的管理理论,继而采用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组织行 、管理方法和手段,以达到预期目的面对我国档案事业建设与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树立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管理的概念。档案信息化,建设是项耗资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明确目标,抓住机遇,加强协调,统一建设,重视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确保档案资源电子计算机技术是当今新技术革命的先导技术。

电子计算机具有运算速度快,精确度高,存贮信息和逻辑判断能力强以及自动进行运算等特点,在文件的管理上,运用计算机进行文件的接收、查找、借阅、归还,以及辩识到期应销毁的文件等档案的归档利用和管理工作。在档案管理上,运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的收集、整理、编制检索工具、内容介绍和编制内目录,还可用于库房的管理。用于特殊的档案工作项目,如编制大型索引、为档案的编研工作提供服务以及档案统计等工作。

一、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目的

我们进行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就是要取得档案管理总目标的最佳效果。档案管理总目标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安全、可靠、有效地保存和保护好各类档案实体,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寿命;二是充分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为社会各界服务,也就是要迅速、准确地提供一切可能提供的档案信息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服务。在档案管理现代化过程中,档案信息化是主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上述目标的两个方面,做好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基础任务。全省各级档案部门、省级各大机关开展了对重要档案的数字化工作,档案信息化建设正在全面推进。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全体档案工作者的共识,信息化带动战略正在各级档案部门稳步实施,推动着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发展。

二、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内容

档案管理现代化是一个大概念,涉及到档案的收集整理、档案的保存及保管条件、档案保护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档案管理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方法和途径、电子文件的收集积累、整理归档及开发利用等领域,内容非常丰富。概括起来主要有3方面的工作:一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寿命;二是如何利用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各界服务;三是在电子文件日益成为社会文件主导形式时,如何收集、积累、整理、形成档案,丰富馆藏,做好新类型增量档案的管理。这三方面工作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第一方面工作是基础,如果没有档案保存和寿命延长,就谈不上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做好第二方面的工作,可以更好地体现第一方面工作的意义;如果没有第三方面的工作,在电子文件成为社会文件主导形式时,档案就失去了继续丰富馆藏的源泉,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后果也不堪设想。也就是说,在社会信息化的新形势下,第一方面工作望继续深化,第二方面工作要不断发展,都要依靠第三方面的工作,或者说都受第三方面工作的制约。第三方面工作是第一方面工作在社会信息化的新形势下的继续,也是第二方面工作在社会信息化的新形势下的继续发展和拓展。

三、电子计算机技术发展在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运用

运用快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验室 1、努力使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本地区或本单位信息化建设同步。2、把信息化作为档案基础业务建设的重点内容。出于信息技术的广泛采用和电子政务的快速推进,使档案基础业务建设的重心向档案信息化建设转移。3、坚持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服务、安全”三项基本原则。(1)坚持把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作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和核心任务。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应该建立对现有馆藏资料、档案和文件的数据库;对文件目录实现机检。由于计算机的普及使用,电子文档成为新时期档案工作的对象,所以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要对电子形式的文件、档案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管理好,否则电子文档的丢失的损失是巨大的。管理和利用电子文件,是今后档案管理工作的重心。(2)坚持把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提高档案信息利用服务水平作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的。(3)坚持把建立和完善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作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

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一般具有输入、输出、修改、插入、打印、统计、检索、查询、删除等功能,同时计算机还具有判别、诊断、筛选的功能,利用这些功能可进行档案的鉴定工作。运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具有占用空间小、 储存信息量大、应用能力强、传输速度快等特点,能及时、大量地提供档案信息,提高了工作效率,是档案管理史上的一大飞跃。电子文件作为一新型的信息载体出现在档案领域,以磁性材料和光学材料为载体的电子档案,将逐步替代传统的纸质档案载体,在档案领域占主导地位,给档案工作注入生机和活力。 运用计算机管理档案工作,须加速实现档案工作人员素质现代化,档案工作人员素质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是管理思想的现代化。如果档案人员没有现代化意识,就会影响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档案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档案工作者既是专业型人才,又是管理型人才,只有拥有一批具有高素质的新型档案人才队伍,档案事业才能不断兴旺发达。 档案工作人员要熟悉档案业务,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和掌握档案行业标准,树立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做好档案 据的录入工作,积极参与档案学术研究,不断提高理论研究水平。档案工作者肩负着历史的职责,有义务将接收的所有档案运用计算机管理,丰富科技信息资源,推动科研事业的发展。实践证明计算机管理档案既提高了科技档案的管理水平,也促进了管理工作进一步向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社会工作方案设计篇3

社会实践报告(1000字)

作为当代优秀的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进行社会的接触的必不可少的,大学作为学术的发扬地及学术的教授场所,缺少社会的实践实例,我们大学生专业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及专业运用最终都是服务于社会的,是不可能与社会分离及脱节的,在二零一九年我在重庆库克装饰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在公司的工作中我以初入社会的初学者心态虚心进行学习,向公司前辈学习,同时努力将专业所学知识与公司的工作进行结合,在工作中我参与了家装装饰设计工作及广告图案设计方案和壁纸设计工作,在工作中我积极与团队人员进行沟通,进行工作方案的设计方向,在积极运用专业知识的前提下获得设计团队的认可,并使团队设计方案的最优化,公司参与设计方案的团队都对我提出的设计方向和大体方向进行了肯定和讨论,并最终通过了一致认可。在家装装饰设计工作中,客户与公司给出的方案并不满意,在客户与公司负责人员进行商讨的时候,我被团队负责人推荐对客户进行意向调查,在与客户进行沟通,并了解客户的喜好意向之后,我预想出了两套方案供客户挑选,在对其中一套装饰设计的细节进行修改后客户表示满意,并与公司重新达成了合作意向。

在重庆库克装饰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的社会实践期间,我积极参与能够参与的工作,听从公司负责人的安排与工作,对公司负责人所安排的工作完成度较高,公司负责人的满意度也较高。与此同时公司所安排我参与的设计团队也对我的专业知识运用和工作能力进行了肯定,我不仅积极参与团队的工作,提出我的意见和建议,更对团队中所没有注意到的细节进行了发掘,使整个团队所设计的作业达到更优,使整个团队的设计作业细节部分趋于完美,得到了负责人的肯定及客户的认可。

在工作中我秉承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所参与的设计作业部分进行了再三的检查,确保没有纰漏。在与公司和团队的人员相处中我以后辈的相处原则学习和请教我所不足的地方。在和公司负责人和团队设计人员的学习相处中我发现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不足之处,积极认真的改善我的不足,力求完美。

在此次的重庆库克装饰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社会实践期间,我充分的把自身的专业知识进行了运用,并在运用的同时积极吸收团队前辈们的建议,使我的专业知识运用更上一层楼,与社会客户的需求相符。更让我在假期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社会需求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宝贵经验,让我的专业方向得到了极大的运用和实践,明确了我的学习方向,让我在学习中的目的性更加明确。

社会工作方案设计篇4

1.1方案设计的一般步骤

水利工程不仅是一项需要高投资的项目,而且本身就具备着供民众日常饮水,为农田提供灌溉水,以及防止洪涝灾害,保障电力供应等作用,因此,对于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应该立足于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和安全管理。水利工程的设计工作也较为复杂,对技术的要求比较高,水利工程的施工方案关系着成本投入的高低,最后收益的多少,以及施工安全的系数等,就水利工程方案设计的一般步骤而言,首先,我们先讲其大致分为四个步骤,及设计方案的计划、设计方案的制定、设计方案的对比、设计方案的最后选择。就这四个主要的步骤我们分别展开论述。设计方案的计划就是根据水利工程本身的地理位置,周边的环境因素等设计出大致的方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方案提纲。然后我们派出相应的方案研究人员根据我们所设计的方案计划进行谈论研究,设定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可实施的方案,并且给出水利工程施工有关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预算,同时还要加入对一些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的解决方案。进而,根据制定的多个方案进行讨论,对比各个方案,取出各个方案的可实施的部分整合归纳,最终确定出能够带来最大收益并且安全系数最高的水利工程的施工方案。

1.2缺乏方案设计的缺陷

水利工程是一项兼复杂与庞大同在的大型工程,水利工程本身不仅肩负着防止洪涝灾害、便于农田灌溉、支持工民的饮用水等重任而且也包括着保障电力供应、物资运输等任务。因此,水利工程是应该就经济性和安全性考虑的,因此,水利工程就需要合理的施工方案。假如缺乏合理的施工方案,那么就可能造成经济的较大损失甚至引起一系列的安全问题,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等的多项浪费。如果缺乏水利工程施工的方案设计,水利工程就不能在抗击洪涝灾害、干旱、风沙等灾害面前起到较为可靠的效果,甚至会加大这些灾害带来的损失。这是就其缺乏方案设计的安全性而言,就它的经济效益而论,水利工程是耗费相当大的工程,缺乏方案设计就可能不能合理的预算所需成本,对于风险控制,安全管理更不能做到十分清晰的了解,当遇到突发事件时只能任其毁坏不能高效率的拿出解决方案,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害。就此,水利工程施工建设时如果缺乏合理的方案设计就不会达到水利工程本身的巨大作用,我们应该综合考虑水利工程经济管理、风险控制、安全管理等多方面的因素,派出相应的设计人员设计合理的水利工程施工方案。

2.设计方案时所需遵循的原则

2.1横向对比的原则

水利工程是一项复杂并且庞大的工程项目,不仅仅需要高投资,而且需要较高的施工技术水平,为了能够降低投入成本,进而达到较高的收益,我们在施工前应该设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并且对相关人员所给定的施工方案进行横向的对比。所谓横向对比原则就是以施工的步骤为线索,对施工方案进行逐步的比对,也就是以施工前根据周边环境对场地的选择方案、根据施工场地对人力、物力、财力等的预算、施工中可能突发的一系列事故的解救方案、施工完成后工程带来的收益高低等的逐一对比。选择制定出合理的施工方案。

2.2纵向对比的原则

水利工程方案制定要求的技术极高,对此,我们制定相应的水利工程施工的方案时不仅仅只进行横向的对比还要纵向分析。纵向分析就是从一个方面的不同时间段说明水利工程施工的步骤和发展。例如:就水利工程施工时的人力物力财力的预算而言,就是比较分析每个方案有关的这方面的内容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具体分析,即施工前期,中期,后期时对于施工材料,施工所需的工人数量等的详细方案。通过这样的对比分析得到较好的施工方案。

3.环境影响

兴建水利工程一方面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利益,另一方面也极大的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我们就此展开详细的讨论。

3.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字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应该考虑水利工程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就此,我们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水利工程本身并不会对自然环境产生直接的污染,但是水利工程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还是极大的。水利工程的环境影响区域一般情况下包括库区、大坝施工区、坝下游区。库区对生态环境影响是相对较大的,主要是因为水库沉没造成的移民安置问题、水库水文情势的变化等,受影响最大的就是生物的多样性减少,水质下降,水温、环境地质、周边景观等收到破坏。例如:水利工程通常会因为水库沉没,造成库区移民,移民在安置中毁林开荒可能会引起水土流失,或者因为环境的不适应造成移民的生活习惯改变给移民带来不方便的生活环境。不仅仅如此,水库沉没还会影响陆生生物的生活环境;还有就是会因为水库蓄水后引起的库岸崩塌,进而诱发地震,或者引起水库四周的地下水位提升,造成盐碱地,对动植物的影响都极大。就此,我们了解到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还是极大的,我们应该关注环境的保护,把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到水利工程施工中,建立并且实施生态补偿机制。本着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坚持“谁损害,谁补偿”的原则,是生态得到平衡,经济得到发展,水利工程防洪涝,抗干旱,供饮用,保障电力等作用充分的发挥,使其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

3.2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我们知道水利工程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我们对水利工程对社会环境的影响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就社会影响而言,我们而已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分析,我们知道只有一小部分的社会效益和影响可以通过计算公式作出定量的分析,但是大量的社会效益和影响只能进行定性的分析。我们就社会影响中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做最为详细的说明,例如:我们就南水北调的工程分析。南水北调的工程成功的促进了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了东西部的经济差异。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限制是水资源的缺乏,南水北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西北地区的水资源不足的问题,使其经济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南水北调工程的成功运行,使我国西北缺乏水资源的地区的工农业都得到了合理的发展,工业上使矿产、能源、原材料、重化工等优势工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其发展规模和速度直接影响了我国西北地区的工业发展程度;农业上,我国西北地区因为水资源的极度匮乏而不能实现粮食产物的自给自足,导致温饱问题难以解决,但是南水北调工程的成功运行,是我国西北地区的农作物得到了所必需的水资源,促进了我国西北地区农业的发展。

4.结语

社会工作方案设计篇5

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

近几年来,档案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多地得到盟旗两级领导的关心和重视,不断加大了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经费的投入。从2000年以来,在各级档案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争取财政投入,配置了计算机33台、服务器1台、复印机7台、扫描仪5台、打印机7台、数据采编机1台,还购置了录音笔、数码摄像机和投影仪等设施设备,安装了档案管理软件。盟档案局和部分县市开通了宽带,在政府门户网站上开通了档案信息网,并围绕盟委、行署的工作大局,开设了多个栏目宣传档案工作,点击率逐年上升,为社会利用档案信息提供了更加快捷的条件,也加大了对我盟档案工作的宣传。

据统计,全盟各级各类档案馆中,专职人员98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有74人,占75.5%。全盟共有副研究馆员3人,仅占全盟各级各类档案馆中专职人员的3.1%;馆员16人,占16%;助理馆员10人,占28.40%;50岁以上18人,占18%,35―49岁有55人,占56%,34岁以下15人,占15%。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大部集中在档案局(馆)。从2000年开始,盟档案局开展计算机管理档案操作技术知识培训工作,全盟大多数档案局(馆)的领导和业务骨干受过培训。各级档案干部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断提高,计算机知识不断丰富,但也只是停留在能简单操作上,计算机专业本科以上毕业的专业人才廖若晨星,现职档案人员中熟悉计算机操作的仍不多,尤其是既懂档案业务、又懂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更少。部分市县档案部门由于没有人才,现有设备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兴安盟档案局在长期的档案工作中,按国家档案局统一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要求开展档案工作。在严格执行的基础上,还根据自身需要,完善本地区的档案工作标准,很好地规范和保证了全盟档案工作的开展。特别是近两年来,根据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形势需要,盟档案局制订了《兴安盟2010―2012年档案信息化规划及实施方案》,但从总体上看,在档案信息化方面的仍存在很大不足,使档案业务和信息化之间产生脱节,影响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制约档案信息化建设主因

目前,档案工作尚处在各项基础工作有待完善和提高的建设时期,信息化建设对档案管理与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而客观条件上的先天不足和主观上的诸多因素,严重地制约着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

(一)档案信息化投入力度小,结构不合理。总体上看,各级政府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给予一定支持,增加了一些投入,但经费短缺、资金不足仍是困扰档案事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旗县市级档案部门显得格外突出。

(二)档案信息开发的成效大小与人们的文化素质高低有极大关系。当前,在档案工作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总体素质较低,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广度及产生的效益仍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和限制。

(三)服务方式、手段落后。档案部门的服务方式特别是基层档案室的服务方式多以传统的被动服务为主,服务手段仍脱离不了手工操作,这远远地满足不了现代信息传播所要求的容量大、范围广、效率高、速度快和准确率高等要求。

(四)缺乏档案信息化建设复合型人才。就各县(市)档案局(馆)调研情况来看,缺乏计算机管理人才,是制约档案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我盟档案部门干部真正毕业于档案专业的人才极少,计算机管理人才寥寥无几,懂档案管理又精通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相当缺乏。

(五)档案信息化建设缺乏法规政策及业务规范。近几年,国家出台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规章和标准,自治区也制定了档案信息建设实施方案,但还没有形成的完整的法规、政策和业务规范体系。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没有相关政策作为依据,对各部门没有说服力,影响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与发展。

实施档案信息化建设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慎重选择,在具体实施的定位中,应该多做调查、分析、研究。要加快档案管理现代化、信息化的建设,应主要做好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档案宣传力度,开发档案意识,引发人们利用档案的兴趣。第一,档案是社会的宝贵财富,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档案宣传,让人们了解档案记录历史、承载文化的巨大作用。第二,档案工作发展依赖于社会,只有通过档案宣传,使人们认识到其重要性,才能获得人们对档案工作的支持。第三,档案工作的目的是服务社会,应当通过档案宣传,提高人们利用档案的兴趣,促使人们学会利用档案,引导人们不断提高利用档案增长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档案意识。

(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档案工作者素质的全面提高,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一大批既懂信息化、电子政务知识、又懂档案管理、信息组织与计算机操作的复合型人才。要强化对现有人员的业务培训,为信息化建设培养出过硬的业务骨干和技术人才,造就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素质强、工作作风硬、思想创新、团结进取、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档案干部队伍。

(三)加大投入、增配软、硬件设施。要加快档案信息化的建设。首先,要舍得投入财力,配置与档案管理现代化相适应的软、硬件。作为上级档案主管部门,也可以与相关部门沟通协商、共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政策上给下级部门创造条件,使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快发展。

(四)进一步规范现行文件阅览中心的管理。现行文件阅览中心工作是档案部门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创新工作。力争在各级现行文件阅览中心配置专用计算机实行机读阅档,对各单位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同时收集,以减少信息录入的工作量,避免重复劳动,降低数据处理成本,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

社会工作方案设计篇6

一、档案数字化的含义

所谓数字化,是指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把声、光、电、磁等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或把语音、文字、图像等信息转变为数字编码,用于快速传输与准确处理的一种综合性技术。数字化具有简单、直观、速度快等优点。档案数字化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档案信息形态,是指“利用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高速扫描技术等技术手段,将纸质文件、声像文件等传统介质的文件和已归档保存的电子档案,系统组织成具有有序结构的档案数字信息库”,它将各种传统载体的馆藏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网络化的形式传输,并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以实现档案信息快捷利用和共享的目的。经过数字化处理后的档案能够通过各种各样的管理软件进行规划与整合,使档案利用服务方式更加多样,最大限度的实现了档案资源的共享。

二、档案数字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从数字化的对象来看,档案数字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原有馆藏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即将原有传统载体的档案通过扫描、加工和处理,进行数字化转换;二是对正在形成的电子文件进行及时归档与保存,做到电子文档的齐全完整、真实有效。

从数字化的程度来看,档案数字化的内容分为以下两个层次:一是档案目录信息的数字化,即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严格规范档案信息的著录标引,科学选定档案目录的数据库结构;二是档案全文信息的数字化,即采用扫描录入的方式将档案全文按照原貌逐页存储为图像文件并为其编制目录索引,或是经 OCR(光学字符技术)识别后采用文本格式存储档案内容,辅之以全文检索数据库。从数字化的过程来看, 档案数字化建设应包括数字化档案的收集整理、存储保管和查阅利用等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文件和档案一体化的方式,借助计算机技术及相关信息技术完成数字化档案的收集整理;采用磁盘、光盘等数字存储设备实现数字化档案的存储保管;由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实现数字化档案的查阅利用。

三、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

档案信息资源作为社会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深入到社会活动的每一个角落,贯穿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档案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信息时代档案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和发展契机。档案数字化建设作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和重要内容,不仅是档案工作未来发展的主流,更是当下时代特征的重要表现。因此档案数字化建设对我国档案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如下几点意义。

(一)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信息时展的迫切要求

当今人类社会已迈入了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正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各个领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信息化浪潮的冲击,同样也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使得档案数字化逐渐被提上日程。随着办公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无纸化办公已成必然趋势,由此形成了大量的数字化档案,档案管理必须从传统的实体管理向信息化管理方向发展,才能满足时展的需求。因此,档案数字化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档案数字化管理较之传统的实体档案管理,有着无可比拟的先进性和时效性,它将分散于不同载体、不同地方的档案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以网络化的方式连接,实现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及时利用与共享。

(二)档案数字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档案中包含了大量的数据、资料、图表、文件等原始凭证,是最真实、最可靠、最具说服力的历史记录,同时也是国家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经济价值。当今社会,机构负责人根据档案做出重大决策需要迅速、准确,各职能部门工作查考要求快速、及时,社会广大公众对档案信息需要量正不断增加,人们已越来越多地关注档案信息获取的时效性和便捷性。而数字化档案相比传统档案载体来说,既方便获取,又不会对档案原件造成损坏。因此,档案部门只有尽快改变传统的管理、检索和提供利用方式,不断加快档案数字化建设,才能及时、准确地为社会各界提供利用,进一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

(三)档案数字化建设是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是由数字档案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传统的纸质档案载体容量非常有限,而且成本偏高,而数字档案的载体容量很大,可以节约大量成本和档案保存空间;纸质档案一旦遭到破坏,很难得以恢复,而数字档案具有容易备份的特点, 可以通过保留多份备份文件来避免档案受损;在利用纸质档案时,我们通常要翻阅几十卷、甚至几百卷的档案,工作十分繁复,而数字档案在利用过程中,只需利用计算机,就可以在几分钟内检索到所需内容,十分方便;纸质档案只能描述二维的历史记录,无法满足人们在建筑设计、科研等方面的需求,而数字档案却可以利用计算机等先进的工具达到多维的记录要求。

(四)档案数字化建设是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基础

社会工作方案设计篇7

关键词:出版社;财务管理;会计基础

一、引言

出版社的财务管理以及会计工作与一般生产经营性企业存在着许多相同之处,但由于出版社的业务范围及运作,又让出版社的会计基础工作体现出了一些特殊性。当前,国内出版社的会计基础工作在规范性与精细化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加大工作力度与研究力度。

二、国内出版社的会计基础工作现状

(一)工作受重视程度偏低

出版社近年来不仅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同时,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与市场冲击。因此,国内许多出版社的领导者和决策者都将管理工作重心放在了市场扩展及新兴项目和业务的开发方面。对于内部管理不够重视,尤其对会计基础工作等不能够为企业在短期内带来直接收益的工作更是不甚关心。缺乏领导的重视与相应的指导、监督,必然失去对工作状况的及时发现与处理能力,同时,也十分不利于管理工作的充分开展,导致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迟迟无法得到有效加强。

(二)岗位及人员问题

会计基础工作是出版社必有的管理内容,但在岗位设置及人员素质方面却存在许多问题。一些出版社因为管理意识及财务状况等问题,未能设置专门的会计基础工作岗位,多由财务管理人员兼任,人员素质方面的要求较低,甚至一些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混入其中。这种管理上的疏漏与过失也直接导致出版社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低下,无法适应当前及未来的会计工作需要。

(三)会计核算有待加强

出版社的核算项目众多,涉及面也较广。会计核算工作可以说是出版社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工作的难点。在出版社的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着规范化较低、精细化不足以及程序不严格、缺乏体系化的问题。这不仅让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无法提升,对于整个会计工作乃至财务管理都将造成严重影响,甚至造成出版社的资金管理与成本控制都出现问题。

(四)档案管理失序

会计档案管理是会计基础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而出版社的会计档案管理也涉及到作者稿酬、书籍印刷、销售等众多方面。当前,出版社档案管理不仅存在着管理失序、质量不高的问题,同时,也因为管理失当而直接导致会计档案的利用效率偏低,难以发挥会计档案在管理及运作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五)责任落实不到位

会计基础工作当中也包括了会计人员的工作交接及有效监督,从而实现各种会计材料、数据信息的有效管理,避免疏漏与权责不清。但由于大多数出版社在制度建设及岗位管理方面本身就存在诸多不足,以至于在人员工作交接上也显得比较随意,没有交接监督、没有权责划分,交接内容也含糊不清。

(六)监督和约束机制有待建立

管理工作想要实现科学与规范,监督约束机制必不可少。而对于多数出版社来说,会计稽核工作的落实力度仍然存在不足。具体来说,稽核人员素质偏低、专业素养有待提升,同时会计稽核内容也不够精细与规范。最后,缺乏果断的过失处罚,让工作人员有恃无恐,不能提高工作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三、加强出版社会计基础工作的精细化程度

前文我们对当前出版社会计基础工作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包括管理意识、岗位及人员设置、会计核算、档案管理等多个方面。想要切实提升出版社的会计基础工作质量也必须从这些方面着手。

(一)重视管理,加强领导

出版社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这不仅有领导者管理意识的问题,同时也有出版社自身财务状况的问题。但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不仅是单方面的管理质量提升,其对于整个出版社的有序运作也是非常有利的。因此,作为出版社的领导者与决策者,必须重视会计基础工作,必须从全局出发,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关注与侧重。同时,要加强出版社会计基础工作具体内容的学习,以便能够统筹全局、合理安排,帮助会计基础工作的有序推进。

(二)规范岗位设置及人员配置

会计基础工作虽然是会计及财务管理的一部分,但是,其特殊性与专业性却不是一般财务管理人员所能胜任的。当前,许多出版社为了管理成本及人员考量而未能设置专门的会计基础工作岗位和配置专门人员,不仅影响了会计基础工作的专业度和精细化,工作的基本质量也很难保证。设置会计机构是实现会计基础工作精细化的首要前提,人员配置方面也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筛选合格的人员,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同时,还要针对出版社会计基础工作的具体内容强化人员在岗培训,促进会计基础工作的精细化及与出版社具体管理要求的适应。

(三)规范会计核算

出版社的会计核算内容众多,一旦出现问题则可能影响到整个出版社的财务管理及总体运作。规范会计核算,重点是要规范核算项目并细化具体的核算内容,以实现会计核算的科学性。第一,生产成本方面,必须严格按照财政部印发《新闻出版业会计核算办法》的通知(财会〔2004〕1号)进行单品种成本核算,在信息化管理手段的支持下,完整、准确的归集每一本图书的各项实际成本,将核算内容细化到直接材料成本、印刷成本、装订成本、稿费及版税、编加费、间接费用分摊等几个小项。同时,为解决出版行业成本结算周期过长的问题,还要重视应计成本费用的计提,要以委托加工合同、付印单、工价协议、材料市场价、稿酬合同等为依据,计算应计入生产成本但尚未发生支付或尚未取得结算发票的款项,建立应计生产成本的图书核算卡片,使“应计生产成本”明细科目的设置与“生产成本”明细科目同步,以提升出版社成本的核算质量。第二,间接费用分摊要科学合理,要结合出版社的实际情况、现有机构设置、费用归属等因素确定切实可行的分摊办法,如编辑分摊、出版分摊、设计分摊、资料分摊、校对分摊、库管分摊、运输分摊等,要让每一个图书品种担负的成本更加合理、准确,最终实现核算工作的精细化与规范化。第三,存货核算。存货核算也是出版社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对出版社会计核算的相关规定进行严格把关,库存商品应按出版物类别、品种分版(印、批、期)次、定价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库房应按品种分版(印、批、期)次、定价设置实物明细卡片,记录库存出版物的进销存情况。库房和财务部门要定期对账和盘点存货,以确保账实相符。最后,在会计核算工作方面,还要特别重视对委托代销商品的会计核算精细化处理,要随时跟踪和记录客户情况、财务状况、分销单确认等问题,最大限度的避免呆账坏账的出现,降低代销商品财务风险的发生几率,提升会计核算的质量。

(四)加强会计档案管理

在会计档案管理方面,应该在加强电子档案管理技术应用的基础之上,巩固纸质档案等传统档案管理质量,实现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双渠道管理,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利用电子档案管理手段提升档案数据安全性及使用便利性的目的,同时,也能够通过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对比、审核、管理,加强会计档案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提升档案管理的安全性与周密性。

(五)加强责任落实

会计基础工作的责任落实应该表现在会计工作交接的交接双方以及监督方身上,实现权责的有效划分,确保责任问题出现时能够准确快速的锁定具体责任人,缩短问题的解决时间,降低风险发生几率。而问责制度也应该与人员绩效考核相挂钩,促使工作人员及监管人员自觉履行工作职能,提升其工作的自律性与主动性。

(六)加强监督约束机制建设

要建立自己的内部审计监察小组,小组成员应包括财会人员、会计核算人员、各部门负责人以及审计工作专家顾问。确保审计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与出版社具体管理工作的契合性。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也要借助制度的制定,强化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与独立性,实现公平、公正、公开。

参考文献:

[1]刘晓燕.出版社会计的成本核算方法研究[J].财经界,2016(01).

[2]鞠齐.试论新形势下出版社会计工作的新变化[J].大学出版,2015(12).

社会工作方案设计篇8

医院科技档案是医院全部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揭示科技档案内在规律,区分同是档案内的科技和文书之间关系,阐述科技档案的形成、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及对在医院医疗活动中对科技档案的收集及管理问题,科学地加强科技档案工作管理工作至关重要。随着医院改革不断深入,科技档案也越来越体现出它的重要性,维护科技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并充分发挥其作用,是服务于医院,造福子孙的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社会活动。

1 科技档案的形成

科技档案和文书档案都是人们在日常生产实践活动中真实记录,都是最有权威的史实证据。但是它们是有区别的,最根本的区别是记述和反映人们不同性质的社会活动。科技档案是记录反映人们的自然科研研究和生产技术活动,属于自然科学范围之内的活动。而文书档案是从人们认识社会和管理社会的活动中产生的,反映着人们管理社会的活动,即行政管理等,属于社会科学之内的活动。如在实际工作中,鉴别一份文件应当归哪种档案,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文件的知识内容,而是文件所产生的领域,记载科技知识的文件不一定都归入科技档案,反之,归入科技档案的文件不一定都记载着科技知识。内容完全相同的文件,往往由于产生领域的不同而归属也不相同。如一项工作的初步设计及其批准文件,在工程建设单位无疑应归属于科技档案,因为它是在该单位的其余建设这一技术活动中产生的。但这个文件在计经委这种综合性的审批机关,一般要归属于文书档案,因为它是在计经委的行政管理或计划管理活动中产生的,记述反映计经委的管理活动。可见,文件的知识内容固然同它归属有联系,但这不是最本质的联系,不能完全地反映和解释这种现象。在查找档案时,文书档案比较强调时间,人们往往按照时间和内容提出需求;而科技档案特别强调内容,人们往往提出查找某工程的档案要求,而不限时间。根据这样的查找规律,则要求文书档案按年代整理,科技档案按内容整理。目前我单位是综合档案室,把档案直接划分为党政工团档案、行政管理档案、基建档案、会计档案及照片档案等,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实际上也就明显地将文书档案和科技档案区分开了。

2 科技档案的收集内容

医院的科技档案是医院的固定资产建设,从档案利用者的角度看,科技档案成套文件的管理是有实际意义的,它的收集内容包括:项目申请报告及批复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是根据行业的要求,对建设项目在技术、工程和经济上是否合理和可行,进行全面分析、论证,作多方案楷较,提出评价,为此次的建设项目的可靠性提供论证依据。计划任务书;它是编制设计文件的主要依据;建设项目的选址报告;资源调查报告;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各阶段设计中产生的各类计算书;征地文件;工程承包合同;施工图会审会议记录、纪要;施工组织设计;开工报告和许可文件;施工图预算;各种施工记录;更改设计通知单;工程照片、影片、录音、录像材料。工程质量事故处理记录和报告;施工技术阶段小结或总结;竣工图;工程决算交工验收文件。只有将以上所有文件资料收集全后,工程建设项目正常结束后,将取得结果的全套文件资料,进行分类、组卷、卷内文件排列、卷内文件编目、案卷排列、编制案卷目录、装盒、上架、收集整理归档的程序就完成了。

3 科技档案的保管和利用

近年来医院在科技兴院战略思想的指引下形成了大量的科技资料,因此科技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科技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制定医院科技档案管理标准;要求档案工作者参与工程项目的有关技术活动,监督、检查各有关部门科技文件材料的形成和预立卷工作。各有关部门、工程项目负责人负责做好科技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预立卷和归档工作。底图采用平放或卷放保管,严禁折叠,防止损坏;其他归档文件材料装入专用档案盒保管。科技档案的借用期间,由借用人妥善保管。负责安全保密;严禁在档案上填注、涂改;严禁抽取、拆散和私自复制、转借、外寄档案。归还档案时档案管理人员要对上述事项当面检查,发现有违反上述事项的,由档案室根据其情节轻重,提出罚款或行政处分意见,报主管院长批准执行。同时档案库房应采取有效措施,(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避光、防鼠、防潮等)防止所保管的档案资料损坏、变质。

社会工作方案设计篇9

本文作者:闵涛 原创投稿

档案工作如何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闵涛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它是党和国家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档案工作者只有跟上时展的步伐,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档案工作中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应有的作用。

一、档案工作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我国处于体制转履、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人的生存和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档案工作是一项基本性极强的工作,其主体是档案,即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它作为社会共享的知识资源,无疑是社会前进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充分发挥档案的社会服务功能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档案事业的发展,而档案事业与其他社会事业的同步、协调发展,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之一。

二、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保证档案服务工作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等各种科技手段在社会生活的广泛运用,人类社会步入了崭新的信息化时代,其显著标志就是几乎所有信息都可以转化为可被计算机识别和处理的电子文档,这给档案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了应对挑战,使档案工作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构建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也就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建设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的目标是使信息传递网络化、信息检索智能化、用户使用共享化,即以数字化信息为档案管理内容,以计算机应用为管理手段,以网络传递为利用方式的一种新型档案管理体系。当前,档案部门应当依托电子政务工程,把现行公开文件信息化纳入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快档案数字化加工步伐,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公开文件目录信息和全文信息数据库,逐步实现公开文件计算机查询、触摸屏自助查询和网上查询,同时,加强区域公开文件信息共享建设,构建共享信息网络。

三、加强档案资源建设,努力打造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平台

构建和谐社会、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功能,离不开以档案资源建设来推动和保障服务创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政务的公开,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逐步增强,对档案的需求日益高涨,个人查阅档案利用率近年来呈直线上升之势。总之,通过全方位、多渠道的努力,不断拓宽档案资源的深度和广度,不仅可以为档案工作的服务功能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可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效的服务平台。

五、加强档案队伍建设,提高档案工作者的整体素质

社会工作方案设计篇10

档案工作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在社会环境中形成、存续和演化的。档案工作与社会环境是互塑共生的。社会政治因素、经济发展状况、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等,都会对档案工作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借助于网络技术可以将丰富的档案信息呈现在利用者面前,有助于使更多的人认识档案、了解档案、进而实际利用档案,以此提高社会的档案意识,扩大档案信息的社会利用面。

一、网络的形成和发展使得计算机的应用达到了新的高度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和发展使得计算机的应用和处理能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它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功能独立的多台计算机与专门的外部设备用通信线路连成的一个规模大、功能强的网络系统,从而使众多的计算机可以方便地互相传递信息,共享硬件、软件、数据信息等资源。计算机网络成为信息社会的倍增器。信息需要交流、传播才能发挥作用。一条有用的信息只被一个人所利用,所起的作用极为有限,如果被许多人所利用,所起的作用就大多了。信息社会中,网络为人类信息交流创造了全新的模式,使得信息瞬间便可传播到全世界。信息的利用及其作用,较之工业社会都有了质的飞跃,因此信息社会才达到今天的规模和声势。

二、网络对信息社会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网络是工具,是一种史无前例的交流工具;网络是媒体,是跨国界、跨文化、跨语言的全新媒体;网络是信息源,是庞大的、实用的、可共享的信息源。网络的作用还不限于此。网络更新了人们的观念,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引起社会结构和价值观的深刻变化。网络已经建构了一个类似于科幻世界的虚拟社会,成为一个面向芸芸众生的崭新的社会形态。当我们在网络空间里自如地模拟和创造时,人类拥有了自己的第二生存空间。信息化建设与网络化建设也是紧密结合的。信息化建设的三大标志是标准化、自动化与网络化。其中标准化是基础,自动化是手段,网络化是实现战略信息资源共享的最高形式。信息化与网络化的关系如此紧密,以至于有人认为信息化就是网络化。这个观点虽然具有片面性,但它反映了一种客观实际:没有网络化就没有信息化。

三、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对于档案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网络是一种双向主动式的服务手段,档案机构之间、档案利用者之间、档案机构与档案利用者之间的地理距离因网络连接而消失,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变得频繁而快捷。开展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可以改变原有的、单一的对档案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利用的管理方式,借助和依托网络这种新的信息传递方式和信息服务手段,实现主动的、超越时空的信息服务,使档案工作充分融入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之中。国家的全部档案是分散保管的,而且不同于其他文献,多数档案都是唯一的。以往的档案保管方式不便于社会利用,致使档案价值相对下降。在网络环境中档案管理部门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对档案信息进行管理,并虚拟地将全社会的档案信息整合为一个整体资源,为社会利用提供一条超级通道。凡是能上网的利用者均可查阅自己权限范围内的档案信息,他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查阅保管在不同地域和部门的大量档案信息。档案信息的集中利用程度明显提高。这既可以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又可以避免利用者奔波于各地档案部门查阅档案之苦,相应减少实际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的人次,从而相对减轻档案部门在提供阅览条件、安排接待人员等方面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