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办汇报材料十篇

时间:2023-04-08 22:08:42

金融办汇报材料

金融办汇报材料篇1

效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加强与域内外金融机构的沟通和联系,加大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力度。

一是与人民银行合理调度安排支农再贷款资金,保证农牧业生产资金需求,09年支农再贷款资金规模已经达到5.76亿元,基本满足了备春耕和接羔保育资金需求;二是与银监局共同做好非法集资查处打击工作,保证了金融秩序稳定;三是与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农发行、信用社对接,探索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金融支持途径,在继续加大对我市重点工业项目的支持力度的基础上,加大对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工企业、流通企业、外贸企业、过腹转化项目和基地建设等项目的贷款支持力度。2009年,各金融机构新增贷款54.28亿元。其中:各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发放中小企业贷款资金达8亿元;四是与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信托投资公司等域外金融机构合作拓展了域外融资渠道,重点支持了市本级及各旗市区城市道路、给排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卫生、就业、中小企业等社会瓶颈项目的建设。2009年市本级重点公共、公益项目实现融资10.54亿元,并实现了当年立项、当年融资、当年开工建设的预定计划。

(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三)、积极引进金融机构,探索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组建,逐步完善我市金融服务体系。

包商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的营业场所己选定,现正在做开业前各项准备工作;鄂温克旗村镇银行试点己经获得国家银监会正式批准,拟于09年2月25日前开业;呼伦贝尔融新小额贷款公司小额贷款业务已经开展起来,其余2家小额贷款公司已经批准筹建,民间资本支持县域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逐步显现;包商银行通辽市分行已同意受理海拉尔伊士丹商厦扩建等项目,信贷业务已延伸至我市。

(四)、扎实稳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与人民银行、银监分局共同做好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使我市的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满洲里农村信用社组建合作银行己经挂牌成立,成为我市首家地方性农村合作银行。其它旗市区农村信用社已基本完成产权制度改革挂牌开业,并获得了1.08亿元人民银行专项票据资金支持,占应兑付总额的64.3%。

(五)、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我市的金融生态环境需进一步改善,在社会信用水平、金融司法环境、政府支持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我市金融机构存贷差仍然很大,达到288.8亿元,创历史新高,贷款结构还有待改善;三是我市金融体系还很不完善,没有形成分层次提供

金融服务的体系,农村牧区还存在金融服务的盲点。四是金融危机对我市经济影响尚未见底,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外向型中小企业经营困难,致使部分银行贷款逾期和担保公司代偿。

三、2012年重点工作。

(一)、继续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要加快金融机构的引进工作。一方面要抓机构的引进,另一方面要抓业务的引进。二是加快组建村镇银行步伐。要积极利用国家银监会降低金融准入门槛,争取自治区金融办、人民银行、银监分局等部门将我市其它旗市列为组建村镇银行试点,多渠道解决我市中小企业和农村牧区贷款难问题。三是加快组建小额信贷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步伐。根

据《内蒙古自治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实施细则》制定我市小额信贷公司发展规划,根据不同旗市经济发展水平制定小额信贷公司准入条件,并积极推动此项工作的开展,指导帮助已组建、筹建的小额信贷公司规范运作,发挥民间资本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二)、继续做好我市重点项目的融资工作。做好国家开发银行2009年对我市授信额度复评工作,争取获得更大的授信额度,积极协调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加大对我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长期贷款项目的支持力度,确保2009年市本级重点项目融资需求。

(三)、积极协调市域内金融机构支持我市经济发展。

金融办汇报材料篇2

商业信用融资方式

商业信用融资是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借贷活动,是经济活动中的一种最普遍的债权债务关系。

商业信用融资的优点是筹资便利。利用商业信用筹集资金非常方便,因为商业信用与商品买卖同时进行,无需另外办理正式筹资手续,筹资成本低。与其他筹资方式相比,商业信用筹资限制条件较少,选择余地较大,条件比较优越。

根据操作方法的不同,商业信用融资一般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应付账款融资。主要是企业购买货物未付款而形成的对供货方的欠账,即卖方允许买方在购货后的一定时间内支付货款的一种商品交易形式。

在规范的商业信用行为中,债权人(供货商)为了控制应付账款期限和额度,往往向债务人(购货商)提出信用政策,包括信用期限以及给买方的购货折扣与折扣期,如“2/10,n/30”,2/10:表示如果买方在lO天内付款,可以按售价享受2%的折扣;N/30:表示企业允许客户最长的付款期限为30天,如果客户在2l至30天付款,则不能享受现金折扣优惠。

第二,商业票据融资。主要是由金融公司或某些企业签发,无条件约定自己或要求他人支付一定金额可流通转让的有价证券,持有人具有一定权利的凭证。如汇票、本票、支票等。企业商业票据融资的特点首先是无担保。企业在融资时无实体财产作抵押担保品,只以发行公司的声誉、实力地位作担保。其次,期限短。一般来说,大中型公司商业票据的发行期限为1-6个月,大型金融公司的发行期限则为1-9个月,最短的有以几天来计期的商业票据。再次,见票即付、利率低。商业票据有明确的到期日,到期时债务人必须无条件地向债权人或持票人支付确定的金额,而不得以任何理由为借口,拒绝或延期支付。商业票据利率一般低于银行贷款利率但高于国库券利率。利率差距的幅度因发行时间、发行公司状况、金融市场货币供求情况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最后,商业票据融资方式不像其他融资方式那样受到较多法律法规限制,而且没有最高限额限制。

第三是预收货款融资,主要是销货企业按照合同或协议约定,在交付货物之前向购货企业预先收取部分或全部货物价款的信用形式,相当于销货企业向购货企业先借一笔款项,然后再用货物抵偿。

使用商业信用融资,企业必须具备3个前提条件:首先是企业有一定商业信用基础,即企业提供的服务或者产品在市场上,在消费者心目中具有较高的地位。其次,企业让合作方也能受益,现在商界常言:做生意不能一根甘蔗从头吃到尾,要留一定的利润空间给对方,生意才能长期做下去。同样,企业只有达到借贷双方的“双赢”,才能使商业信用得以延续。再次是,使用商业信用须谨慎。既然是商业信用,就要求企业在运用时一定不要超出企业的债务承受能力,要言必信,行必果。否则一旦到期信用无法兑现,不仅使别人受到损失,更会破坏企业自身的信誉,严重的就变成了商业诈骗。

记者发现商业信用融资激活了企业的融资空间,北京某机械加工厂是一家典型的中小企业,由于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需要大量资金,但因企业规模小,难以找到担保人,从银行取得贷款很困难。该公司老板张先生深刻体会到融资的难处:即便银行答应贷款给你,但经过一番审查、审批下来,所谓的良机早已失去。但自从该公司与北京某银行合作后,票据融资多次为该公司带来发展机会,该公司累计贴现1330万元,且均在两个工作日内取得资金,企业不再因为流动资金紧张而失去发展机会,并推动了扩大再生产。而通过票据融资,该公司在财务管理水平上不断获得改善,这是融资之外带给企业的最大收获。

北京某钢材企业的王某也品尝到了商业信用融资的便利。今年夏季,王某与某贸易企业签订合同购买了4000吨钢材。钢材入库后,按理他应该马上付款,但在此时,市场上铜材畅销,如果他推迟付款,就可以将这笔资金用来购买更多的钢材,出售后可获取较大利润。于是,他就与该贸易企业签订商业信用台同,延期付款,同时补偿对方7万元的占用资金费,这样一下子把资金运动开来,多获取了100万元的利润。

银行支持商业信用的发展

目前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上海浦发银行等多家银行都支持企业进行商业信用融资。

记者了解到,华夏银行推出的票据融资有银行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商业承兑汇票贴现。具体而言,华夏银行的银行承兑汇票适用于法人单位以及其他组织之间的商品或劳务交易,产生的正常款项的支付结算。币种为人民币。期限最长不超过六个月。企业申请材料有:信贷业务申请书;出票人的资格证明文件;出票人近三年的财务报表、报告以及最近一期的财务报表;注明以银行承兑汇票作为结算方式的真实商品交易或服务合同;出票人到期支付票款的资金来源证明,包括销售合同、资金计划等。

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为客户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资金需求提供信贷支持。企业申请材料有:信贷业务申请书;申请贴现的未到期银行承兑汇票及复印件;申请人资格证明材料;上年度财务报表和最近一期的财务报表;相应的商品交易合同及增值税发票复印件;本行要求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

商业承兑汇票贴现是持票人将其合法持有的商业承兑汇票转让给本行,本行按票面金额扣除贴现利息后,将余额付给持票人的票据融资行为。企业申请材料有:信贷业务申请书;申请贴现的未到期商业承兑汇票及复印件;申请人资格证明材料;上年度财务报表和最近一期的财务报表;相应的商品交易合同及增值税发票复印件;拟采用第三方保证、抵押或质押方式担保的,比照保证、抵押或质押贷款提供相应资料。本行要求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

此外,许多银行开展了应付账款融资。记者从花旗银行了解到,中小企业通过出售应付账款项下的人民币商业承兑汇票,花旗银行配合客户的付款周期,帮助客户做应付账款融资,加快资金周转,减少流动资金需求及成本,其间无需繁杂的文件和流程。

金融办汇报材料篇3

关键词:跨境资金;预收货款;套利;监管机制

Abstract:China,as the emerging market economies is facing the pressure of capital inflow,and the abnormal and continuous cross-border capital inflow through advance payment channels for arbitrage. This paper,using the case of Liaocheng foreign affair related advance payment arbitrage,analyzes cross-border capital characteristics,trend,and influence. Further,this paper proposes suggestions to limit the cross-border capital arbitrage,to reduce its adverse affect on financial development.

Key Words:cross-border capital,advance payment,arbitrage,supervision

中图分类号:F830.9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2265(2012)02-0052-04

一、引言

我国作为新兴市场经济体正面临着资本流入激增的压力。2011年以来,跨境资金流入的速度和数量日渐增加,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投资与经济增长,为地方涉外企业拓展了融资机会。异常和持续的跨境资金通过各种贸易收付汇渠道长驱直入,目的是实现套利,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在人民币升值预期较强,发达国家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背景下,形形的跨境资金流入,通过各种合法程序,最大限度地攫取利润。大规模持续的跨境资金流入会导致人民币快速升值,降低出口企业的竞争力,进而造成我国宏观经济和金融风险。因此需要建立一个抑制异常跨境资金套利的监管机制,以降低经济金融风险。本文以涉外企业预收货款套利为例,详述跨境资金流入的情形、趋势、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外汇监管制度的演变。

二、我国跨境资金流入的相关研究

近年来,我国涉外经济快速发展,对外经济交往日益增多,跨境资金流动规模明显增加,长期呈现净流入态势,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国家外管局的《2010年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报告》估算,2010年我国“热钱”净流入355亿美元,占外汇储备增量的7.6%。当前研究文献普遍认同,跨境资金流入的主要因素是我国的经济增长、金融稳定和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强。国际金融危机后期,新兴市场经济体复苏较快,而发达国家经济复苏较慢,致使新兴市场国家普遍面临资本的大量流入。大规模跨境资金净流入也是我国国内经济不平衡的表现,储蓄大于投资,导致经常项目大额顺差,国内金融服务滞后则导致了对外资过度依赖。

崔志瑞(2010)分析认为,跨境资金流入方式呈现多样化:通过投资房地产行业流入后结汇或划转至其他领域,返程投资的名义流入;通过加工贸易渠道流入境内;通过截留对外应付款,变相实现资金流入;通过收取佣金方式实现外资流入,预收货款增速加快。毕德富、刘连营(2009)认为,跨境资金的流入,既不利于保持我国国际收支平衡,也不利于保持我国金融秩序稳定发展,更不利于维护资本项目的正常监管。

三、跨境资金流入:聊城预收货款案例

所谓涉外企业预收货款,就是货物贸易项下出口企业与外方合同约定,收汇入账时间早于出口时间的货款和合同未约定、但收汇实际入账时间早于实际出口时间的货款统称为预收货款。预收货款的主要特征是出口企业可以在出口货物之前首先得到部分或者全部货款收入,企业可以在规定的三个月期限内将货物出口,也就是说预收货款的最大合法使用期限是三个月。而在近期的外汇业务办理过程中发现,有的企业预收货款占用时间过长,致使跨境资金长期滞留境内,且有的预收资金已经结汇,结汇资金的使用情况不明,即便是在境内获取暴利,也不会受到限制。

(一)预收货款形式的跨境资金套利情形

A公司是山东省聊城市辖内一家以经营轴承配件为主的进口生产企业。自2010年以来,在国家稳健货币政策背景下,银行信贷资金日趋收紧,该公司很难从银行获得资金支持。与没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相比,涉外企业更容易受到国际游资的浸染,于是,寻求拓展融资机会的游资与急于获得资金支持的A公司一拍即合。为了先行获得生产资金,A公司于2010年1月25日与埃及客户签署了总金额为74880.00美元的销售合同,预约交货期为2010年4月下旬。2010年1月至4月,该公司分别以7笔外方预付货款的形式,共计收到预收货款74586.00美元,相当于企业的全部货款。

表1:A公司与埃及客户交易预收货款情况表

笔数 交 易 日 期(年,月,日) 金 额(美元)

第1笔 2010.1.29 9,961.2

第2笔 2010.2.5 5,961.20

第3笔 2010.2.22 3,968.20

第4笔 2010.4.30 27,394.20

第5笔 2011.1.13 9,961.20

第6笔 2011.4.1 8,590.00

第7笔 2011.4.6 8,750.00

合计 74,586.00

2011年7月,该企业以无法向外商提品质量质检书为由,携带全部相关单据向当地外汇管理局申请办理退汇手续。按照现行外汇管理制度规定,对于需要办理退汇业务的企业,外汇局在审核业务的真实性后,只要企业提供了各种退赔业务所需要的如书面退赔外汇申请、出口合同、终止执行合同证明或退赔协议、出口收汇核销专用联或银行出具的收汇凭证,以及加盖海关“验讫章”的核销单、加盖海关“验讫章”并注明“退运货物”字样的进口报关单(退货赔付时提供),外方要求退汇函件等相关材料,外汇局就要予以办理。尽管外汇局已经察觉到跨境资金的套利苗头,但因A公司提供了完整的退汇资料,外汇局只能为其办理该笔预收货款退汇。据调查,在长达15个月的时间里,除了出口少部分货物以外,A企业一直处于只接受外方汇款而无实际贸易背景的单方面资金流入状态,出现了明显的预收货款长期债务化倾向,企业的货物流与资金流发生严重背离。

(二)跨境资金流入呈增强趋势

类似于上述A公司的跨境资金流入现象在聊城的涉外企业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据对聊城市辖内有对外经营权的企业调查了解,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人民币升值的影响,聊城的涉外中小企业资金感到异常紧张并陷入困境,持续的紧缩政策让企业资金的紧张程度雪上加霜。相比于民间高利贷融资,打预收货款套利这个外汇政策的球,更能为企业多快好省地筹集到运营资金。资本的逐利本性决定其必然向可以攫取高利润市场流入,在国内外金融环境的相互影响下,预收货款套利有了生存的广阔空间。预收货款套利大致有这样几种表现形式:一是以出口产品的质量不合格为由将滞留在境内的预收资金予以退汇;二是以错误汇款为由将滞留在境内的预收资金予以退汇;三是以无法向外方提供有资质的产品为由将滞留在境内的预收资金予以退汇;四是以出易合同终止为由将滞留在境内的预收资金予以退汇。对以上预收货款的套利行为,外汇局暂无实质性的惩罚措施。2011年以来,聊城市涉外企业预收货款呈大幅增长趋势,一季度末,预收货款余额达7080.48万美元,比年初增加4141.84万美元,增长140.94%,同比增长112.52%;二季度末,预收货款余额7774.84万美元,比年初增加4836.20万美元,增长164.57%,同比增长381.88%,预收货款规模创历史最高水平。

图1:聊城市涉外企业预收货款走势图

(2010年3季度―2011年2季度)

四、现行外汇管理制度与跨境资金套利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斯曾经在其著作《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实绩》一书中提到:组织或企业内部的经济和政治企业家为了节省交易费用而诉诸的种种努力是制度变迁的动力源,而制度创新降低了交易费用,允许人们从贸易中取得更大的收益,因此允许了市场的扩张。当市场环境中的某些元素不利于涉外企业获取最大收益时,企业家们必然会“对在现行制度框架下重立契约所可能获得的益处相对比”,以此来决定获利成本,并进一步作出决策。结合制度变迁理论,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外汇管理局的现行管理制度即是根据外汇业务发展而制定出来的一系列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规范,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全部涉外企业)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当外汇局制定的制度有空白区和盲点时,为了获取和提高收益率,企业必然会对这些盲点和空白区加以利用。

(一)跨境资金流入监管的盲点

2011年12月1日之前的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预收货款管理文件规定是:已登记预收货款项下货物报关出口和货物未出口退汇的,企业应在货物报关出口之日起或退汇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办理预收货款注销手续。超过登记预收货款项下货物出口时间30天(含)的,应书面说明预收货款未注销原因,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外汇局存档备查。如超出预计出口时间90天未注销,也不能说明原因的,外汇局按违规借外债处罚。现行规定是:180天以内的退汇业务由金融机构负责监管,超过180天或者无法原路退回的退汇业务,要经过外汇局进行审批。

按现行预收货款监管规定,对于企业申请的退汇业务,日期在180天以内的,只要提供书面说明预收货款未注销原因,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金融机构就能予以办理;日期超过180天的,若能说明原因,所属外汇局也可以予以办理,这就为跨境资金留下了套利的机会和境内滞留空间。对于等米下锅的企业来说,预收货款的占比越高越好,在境内滞留的时间越长越好;而对于跨境资金来说,我国肥沃的牟利土壤必然使其趋之若鹜。

(二)出口退汇监管的缺失

外汇局的《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中规定:企业因故申请将出口收汇退回境外的,应向外汇局说明详细情况,并按照外汇局出口收汇核销管理有关退赔外汇的相关规定办理。外汇局在审核真实性后,只要企业提供合乎规定要求的相关材料,外汇局就予以办理。由上述规定可以看出,对于出口退汇业务的监管缺乏以下四种约束:

1. 出口退汇缺乏强制时间性限制。外汇局对于出口退汇时间的政策规定缺乏强制性,正常情况下,企业应当在180天以内进行退汇,但外汇局有明文规定,超过180天的退汇业务,只要企业有合规的理由,并提供齐全的退汇资料,外汇局就应为其办理退汇核准。境外异常资金可以通过贸易渠道流入境内,长期滞留境内获取暴利而不会受到限制,最后通过退汇方式流出境内。

2. 出口退汇缺乏真实性审核。外汇局主要通过审核退汇申请、退汇协议及收汇凭证等企业提交的相关资料核实企业退赔业务的真实性,只要资料齐全、理由合理,外汇局就予以办理。对于企业提交资料的真实性则难以准确认定,为境内外机构借贸易预收货款渠道出入境打开了方便之门。

3. 结汇资金缺乏合规性界定。新的《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中规定,企业只要向银行提交出口收汇出口合同、发票、报关单等其中的任何一项单证,银行就应为企业办理待核查账户货款结汇或划转至经常项目外汇账户业务。对于结汇资金的具体用途没有政策限制,企业可以根据需求自行使用,这就导致外汇局难以对已结汇资金进行非现场监管,不利于审核企业退汇资金的真实性。

4. 退汇资金缺乏流向性监管。按照现行政策规定,退汇资金只要原路退回就可以了,根本不去追究退汇资金的用途明细,导致外汇局为企业办理退汇手续后,退汇资金的流向监管缺失。

五、结论与建议

当涉外企业为降低交易费用、获得更大收益而打外汇管理制度的球时,外汇管理部门就应当对现有的制度进行重新构建。当前,由于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和我国结构转型的双重压力,涉外企业所面临的资金紧缺状况不会在短时间内得到扭转,跨境资金流动的潜在风险依然存在。在外汇资金跨境流动不确定性增强的局势下,如何做出恰当的政策举措是我们当前需要迫切破解的难题。因此需要探索构建一个完善的政策框架,来应对跨境资金套利带来的各种风险。

(一)建立疏导监测机制

在严厉打击跨境套利资金流入的同时,采取积极措施,搭建政策对接三方服务平台,将外汇局出台的新政策、新规定及时向银行和企业进行宣传,将银行和企业经营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予以反馈,疏导外汇局、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扩大外汇管理的透明度,增进三方的良性互动,共同提高防御风险的能力。一方面鼓励企业合理利用正常的跨境流入资金,引导企业及时办理预收货款合同登记和提款登记,在规定的时限内尽早从开户银行获得结汇资金;另一方面对合法合规的外汇资金流动,外汇局继续给予政策便利。

(二)建立预警监测机制

密切关注跨境资金动向,建立异常资金预警监测机制,以便及时把握外汇资金的新动向、新变化。一是优化利用国家外汇管理局应用服务平台系统,增加预收货款超期限预警提示功能,深入评估外汇市场风险,及时拦截收到预收货款超过三个月而无实际货物贸易背景行为。二是充分利用国家外汇管理局新上线的数据综合利用平台,对未进入核查的异常主体进行分析排查,规范外汇指定银行和涉外企业的经营行为。三是加强预警监测分析,以日常非现场监管为基础,强化系统数据分析和比对,通过观察系统数据的历史性变化和波段性变化,总结和查找货物贸易外汇资金的走势,分析资金变化的原因和条件因素,从中发现跨境资金的异常动向苗头,积极防范,有效应对。

(三)建立弹性监测机制

针对跨境资金套利问题,当现有的政策制度不能应对跨境资金异常流动带来的压力时,就要适时推出差别对待的审慎监管措施。一是对出口退汇的时间做出合理限制,对于预收货款、错汇款等类型的退汇资金自流入境内之日起至申请退汇时间超过90天的,外汇局要对其进行现场核查,发现有违规运用资金的情况,退汇申请将予以驳回,按规定予以违规处理。二是对于无真实货物贸易背景的退汇资金,和退汇次数频繁、金额比较大的外汇资金,外汇局也要进行现场核查,并要求企业提供退汇资金的真实用途明细和真正的退汇原因资料,然后按核查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四)建立联动监测机制

将非现场检查系统、货物贸易收付汇监测系统日常核查和国际收支统计分析监测有机相结合,实现系统间的功能互补,非现场检查系统可以监测预收货款的超长期问题,货物贸易收付汇监测系统可以定期核查货物贸易的货物流与资金流的匹配程度,国际收支统计分析监测系统可以监测跨境资金的变化动向。进一步完善提升系统的非现场监测功能,增加对退汇资金流向的分支监测,方便查询退汇资金用途,使整合后的系统能够实现对贸易项下跨境资金异常和退汇资金流入、流出的查询统计,实现对异常跨境资金的全面监测。通过联合监测,及时发现可疑线索,从而抑制和规避预收货款超期现象。

参考文献:

[1]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实行企业货物贸易项下外债登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预收货款操作规程)[S].2008.

[2]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修订《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操作规程》的通知[S].2010.

金融办汇报材料篇4

关键词:财税政策 企业 走出去

一、前言

走出去战略即实现面向国际市场的拓展经营,为我国企业科学应用国外以及国内市场的价值化资源,借助对外投资、承包管理、劳务合作积极的引入竞争以及合作机制,全面实现经济的全面健康发展。伴随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逐步导致全球经济陷入危机状态,西方发达地区的经济严重受挫,并呈现出停滞以及衰退的不良状态。为优化本国经济,西方国家出台的系列策略,却对国际经济贸易形成了负面影响。基于该类发展背景,我国应科学引入财税金融优质策略,方能实现经济的协调、持续与健康发展。

二、金融危机影响我国贸易发展

我国经济的迅猛腾飞、持续增长主体依靠对外贸易,金融危机的深远影响则会对我国经济建设产生负面影响。基于对本国经济的保护目标,较多国家采用贸易保护策略,进而令我国变为反倾销进程中的主体受害对象。在我国,出口的传统商品多为劳动密集类,由于技术水平影响,其质量以及科技含量较难快速的上升。而欧盟发达地区,则通过提升商品的准入要求进而对我国商品输入进行抑制,对国际贸易的拓展形成了负面影响。面向欧盟进行出口的相关产品还需取得检测合格凭证,进行必要的回应以及产品的整改。尤其对五金电动商品的出口形成了严峻的考验。出口方需要明确工具相关出口标准,掌握安全、规划设计、生产质量的相关要求。同时,需要进行满足新规定相关产品的创新研究。该类问题均会对出口方的成本形成影响,令企业面临较大的负担。

伴随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扩充,进一步令传统贸易手段应用越来越少。当前,较多国际领域的贸易均利用网络订货、谈判以及营销模式,通过电子报关、保险管理、商检操作、运输调配以及结汇管理等,可有效的节约贸易开支,提升人力物力资源的应用效益,以及实践工作效率。网络平台对全球一体化市场的构建形成了积极促进作用,各个国家的贸易合作日渐紧密,通过电子商务完成的市场交易总量则迅猛增长。

相应的,各类传统贸易手段则不能全面满足国际领域的贸易发展需求。基于金融危机的不良影响,令进口商资金链较易形成不良问题,欠款问题日益显著,进一步令坏账率有所提升。爆发金融危机后,沿海城市出口单位均面临出口坏账率增加的窘境,一些中小企业则会不堪压力,并欠缺短期之中的更新转型潜能,因此需要出口单位应用更为安全可靠、优质高效的经营贸易手段,方能摆脱困境。

2012年,欧洲危机对其银行体系形成了不良影响,银根的紧张,对贸易融资形成了负面作用。行业经营压力持续增加,国际贸易借助短期信贷的融资方法,令进出口单位获取短期融资存在更大的难度。由此不难看出,金融危机影响令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策略面临较大考验以及挑战,企业出口不但需要通过技术更新优化产品质量,同时还应积极开展创新性贸易模式探索,有效的缓和融资压力。

三、我国企业走出去推行财税金融实践策略

(一)外汇管制日渐放宽

随着现行财税金融政策的颁布实施,对业务资格的影响限定标准逐步放宽,同时进一步制定了境内资金业务的实践原则,明确业务体系结构,规范了审核管理流程,并要求受托财务单位实施申请以及统计报备工作。同时令政审批复流程实现了有效简化,各类外汇管理的核准事项通过外汇局进行管控办理。财税金融政策进一步完善规范外汇资金的一体化运营管控方案,将即期结售汇相关业务问题囊括入制度框架之内,并持续开展外汇管理制度法规的完善以及清理。令相关外汇业务程序持续的清晰简化,外汇资金进行业务账户设立的集中管控,做好划转协调把握,受托单位则可凭借资格文件进行相关办理服务。

(二)财税金融策略的管理支持

财税金融策略的管理支持主体体现为财政、信贷、税收优惠、以及保险支持等。非公有制单位可获取境外加工的贴息贷款经费,规模有限企业则可享有开拓与援外合作支持以及风险基金等。可对非公有制单位的国际发展、对外合作投资形成优质作用。现行财税金融策略还明确了融资对外担保进行盈余管控,进而提升了操作便利性,无需逐笔的进行审核分析。信贷策略层面则令民营单位逐步享受到等同国有机构的优质待遇。并明确了对中小企业的金融管理、财税策略需给予必要的扶植。契合信用担保经费管理要求的单位,可积极拓展中小型单位的相关担保管理业务,给予定额补助。

税收优惠层面,进一步令企业位于境外税收减免制度进一步健全,可引入间接抵免方式进行处理。并积极的引导企业走出去,对满足标准的小型单位,可减免一定税收。商贸以及服务单位、相关加工单位等,对新增再就业员工,满足一定标准条件,可依据用工人数进行定量的税收扣减,享有一定的优惠政策。另外,对于重要的高新技术发展产业则给予一定的税率减免优惠,对于无法自主生产设施,相应范畴中则减免关税以及增值税,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对外扩充经营发展形成了有力支持。

为保障企业走出去获取丰富利益,财税金融政策履行双边税收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效。另外通过专项保险策略的制定,为我国非公有制单位实现走出去的发展,创设了完善的风险管理保障。

四、现行财税金融政策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影响

(一)现行财税金融政策产生的积极作用影响

基于现行财税金融政策,我国外汇储备以及对外贸易经营管理实现了快速、高效的增长发展。到2012年上半年,外汇储备金额高于三点二万亿美元。由通行的国际行业标准审视,当前我国总体外汇储备可满足近两年的进口额需求。其总量的扩充可提升宏观协调管控水平,对保障国家以及企业享有的信誉极为有利,并可实现国际贸易的全面拓展,不断的吸引扩充多方投资,节约国内单位融资所用成本,良好的消除与预防金融风险。十二五规划的落实持续推进企业开展走出去战略,可有效的强化国际领域的合作交流,扩充出口,令行业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以及竞争力持续增强,并可促进国内以及国际市场的优质协调发展。依据我国海关总署的研究,汇总分析相关数据不难看出,我国经济实现了稳步持续的增长,由此可见走出去战略的科学履行体现了显著实效性。

(二)财税金融政策落实包含的不足问题

财税金融政策对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产生了积极有效的影响作用,同时也呈现出一些不足问题。具体体现为政策落实没有全面到位、服务管理水平仍需进一步优化提升。由于对外投资各类经营项目的审核批复流程仍旧相对繁琐复杂,因而对工作效率形成了负面影响。当前,对外投资经营项目包括地方审批以及商务机构审批等类别。前类项目的管理审批程序为,企业首先需要进入外经贸委相关网络系统,并点击审批专栏,完成企业的登记注册,而后需要进行境外管理投资项目具体明细表格的填写。接下来,企业需要进行申报材料的全面准备,应制定对外项目的事项申请材料,由上级机构进行把关,同时应出具外汇资金投入来源的风险因素评审意见,外管局应实施协调管理。另外,应准备必要的境外单位合同管理章程、投资方营业管理执照。我方投资高于一百万美元各类非贸易经营项目还应准备相关机构立项批复材料,外经处则应依据企业相关申报项目材料,在规定期限内征询管理意见。当外经处接受企业方上交的全部材料后并完成合格验审后,则进入受理环节流程,并应在受理之后十个工作日期限内进行批复。完成上述工作流程后,外经处将会通过网络公布相关办理的结果,并发出批复至申报企业。

由商务部进行项目审批管理的具体流程为,首先企业应进入外经贸委的网站并登陆审批管理系统,进行自主的注册登记,完成境外投资管理项目具体事项表格的填写上传。而后进入申报材料的流程环节,前期的流程同地方审批相同,待进入正式受理环节后,于十个工作日期限之内报告至商务部门,并于网络平台进行事态进展的跟进公布。待审批完成后进行网络信息公布,并由外经处将商务部门出具的批复进行转发。再者,投资额高于一百万美元的相关对外投资经营项目,则需要企业首先上报可行性分析报告至发改委,而后再行进行逐级层次的批复审核。

同时,现行财税金融政策影响下,令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履行需要办理较为复杂的出入境手续。对外投资经营项目从事的各类实践活动,例如技术处理、经营投标、应急状况应对等,均需要国内员工快速的派出处理。然而基于当前国内针对国有单位商务出行、因公管理审核、一事一报体制,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频繁的出入境签证管控较为严格,进而令企业走出去管理面临较大的困难。

财税金融政策影响下,需要持续的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当前,由于融资成本较高,即便政策性的银行融资,其利率水平仍旧居高不下。贷款阶段中需要强制的执行出口信贷相关保险,通常该类政策保险的缴费水平较高。上述高成本的投入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走出去的科学对外经营管理形成了负面影响,基础服务系统层面也存在一定的欠缺性。公共信息体系的应用发展一方面呈现出不均衡性,不同国家投资管理环境履行的政策法规体制较难科学获取,进而令企业走出去发展步伐受到了不良阻碍。同时,一些专业服务单位组织的欠缺,企业走出去实践进程中,需要获取国际经验的有效辅助支持,并应赢得语言、技能优势,扩充文化建设,优化法律制度规范。

五、结束语

针对现行财税金融政策对企业走出去策略产生的不足影响,我们则应细化探究,有效的简化申报项目办理流程、实施严格管控的同时,把握平衡适度的原则,给予具备竞争优势企业一定的辅助支持,实现管理政策的有效倾斜,完善公共信息体系建设,持续优化服务管理水平,简化出入境办理手续、降低融资成本,适度缩减强制保险额度,方能真正为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开创优质良好的发展环境,提升显著效益,真正令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实现持续、全面、优质、健康的发展与升华。

参考文献:

金融办汇报材料篇5

可向国际金融公司部门及行业局、位于华盛顿总部的国际金融公司地区局,或离拟议项目所在地最近的国际金融公司驻当地办事处提交投资建议书。

为了解向哪个部门提交投资建议书,请阅读国际金融公司的组织结构和投资业务。

投资建议书应包括以下初步信息:

1.项目简介

2.项目发起单位、项目管理和技术援助:

项目发起单位的历史和所从事的行业,包括财务信息。

拟议的管理安排以及管理人员的姓名和履历

描述技术性安排和其他外部援助(管理、生产、销售、财务等)

3.市场与销售:

基本市场定位:当地、全国、地区或出口。

预计的生产规模、单价、销售目标以及拟议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

产品的潜在用户和使用哪些销售渠道

目前产品的材料供给来源

今后的竞争和是否存在可替代产品满足市场需求的可能性

关税保护或影响到产品的进口管制

决定市场潜力的关键因素

4.技术可行性、人力、原材料和环境:

简要介绍生产过程

评述特殊的技术复杂程序和对技巧和特殊技能的需求

潜在的设备供应商

是否具备人力和基础设施(交通、通讯、电力、水等)

根据几大支出类别细分预计的运营成本

原材料的来源、成本和质量以及与辅助行业的关系

对所需原材料进口的管制

考虑供应商、市场、基础设施和人力因素后所拟议的厂址

与其他所知的工厂相比,拟议工厂的规模

潜在的环保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5.投资规定、项目融资和收益:

估算项目总成本、细分为土地、建筑、安装设备和流动资金,列明外汇占多少比重

拟议的企业财务结构,列明股本和债务融资的预计来源和融资条件

国际金融公司融资种类(贷款、股本、准股本、几种金融产品的结合等)及数额

预期财务报表、利润率和投资收益

影响利润率的关键因素

6.政府的支持和规章条例:

从政府经济发展和投资规划角度介绍项目.

政府为项目提供的具体优惠和支持措施

预计项目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金融办汇报材料篇6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和把握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紧紧围绕创建全省“A级金融信用区”的目标,以创建促信用风气全面普及,以创建促信用程度全面提高,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工作,使全区金融信用状况进一步提高,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社会征信程度进一步提升,融资担保体系进一步完善,金融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不良贷款持续下降,政府对金融工作的支持不断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贡献逐步增强。

三、工作步骤

创建从2012年4月至2012年2月。共分三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2年4月20日至5月20日)。召开全区创建全省“A级金融信用区”动员大会,区政府与各镇政府(办事处)、各行社及相关单位签订创建工作目标责任状。新闻单位要在黄金时段、显著位置开设创建全省“A级金融信用区”专题、专栏。出动宣传车,深入到大街小巷巡回宣传,在主干道悬挂创建标语。区直各单位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创建内容,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使创建全省“A级金融信用区”知晓率达到95%以上。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2年5月21日至2012年11月30日)。各单位召开动员会,将创建任务层层分解,狠抓落实,按时完成创建任务。创建阶段各责任单位每半个月向区政府金融办报告一次创建任务完成情况,区政府金融办进行定期检查并通报,推进创建工作深入开展。相关责任单位完成创建工作任务,达到创建“A级金融信用区”标准。

(三)自我测评阶段(2012年12月1日至12月31日)。区政府金融办对照“A级金融信用区”评定的六个必备条件和各项监测指标,逐条逐项认真搞好自评自测工作。对查出的问题,责成有关责任单位抓紧整改,保证创建任务全面完成。

(四)组织材料申报阶段(2012年1月1日至1月31日)。区政府金融办收集整理各种创建资料,准备汇报材料,制作专题汇报片,写出申请报告,提供有关数据和资料,向省、市信用环境治理工作小组办公室提出评定申请,并做好迎检的各项准备工作。

四、工作任务

(一)企业信用工程

做好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建立面向社会的企业信用查询系统。在企业员工中开展诚信意识教育,培育良好的信用观念,扩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促进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1、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增长率达到20%以上。每季度召开一次银企座谈会,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建立长期稳定的银企合作机制,实现地方经济建设和金融机构的共同发展。责任单位:区政府金融办、各金融机构、经济和信息化局、项目办。

2、A级信用企业占比达到100%。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严格财务会计制度,规范管理决策行为。所有贷款企业全部达到A级以上信用等级。责任单位:各金融机构、区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

(二)农村信用工程

在广大农村普及金融知识,提高农民守信意识。各镇(办事处)成立“农村信用工程”创建领导小组,制定“农村信用工程”活动实施方案。各村要对农户建立信用档案,评级授信面要达到85%以上,其中信用农户要达到总户数的80%以上;各镇信用村要达到行政村总数的60%以上。

1、涉农贷款余额增长20%以上。农村经济发展迅速,涉农贷款不断增长,不良贷款持续下降,金融机构对“三农”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责任单位:各镇政府(办事处)、各金融机构。

2、信用乡镇占比达到100%。扎实开展信用乡镇建设,促进农村信用环境改善,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镇(办事处)全部申报信用乡镇,并确保一次获得通过。责任单位:各镇政府(办事处)、信用联社。

(三)社区信用工程

在广大社区居民中开展信用理念教育,树立“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各社区成立信用社区促进领导小组,周密部署创建工作,确保社区居民诚信意识进一步提高。

1、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增长20%以上。社区建立下岗失业人员登记制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为下岗失业人员申请小额贷款降低门槛、简化手续、提高时效、增加额度。责任单位: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信用联社、各社区。

2、生源地助学贷款增长15%以上。各单位要深入农村和社区,对困难人群进行全方位摸底,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大学生要积极协助申报,为贫困学子完成学业助一臂之力。责任单位:各金融机构、各镇政府(办事处)、各社区。

3、信用社区占比达到50%以上。社区建立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固定创建工作专班人员,明确工作职责。实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个到位。保证有25个以上社区申报信用社区。责任单位:各镇政府(办事处)、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信用联社、民政局。

(四)各项贷款余额增长率达到20%以上。金融机构要转变信贷观念,在规避风险的同时,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千方百计扩大信贷规模,用足用活国家信贷政策,找准收益与风险的结合点,在发展中求安全,在挑战中求发展。责任单位:各金融机构、海任担保公司、汇兴小额贷款公司。

(五)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幅达10%以上。广开税源渠道,加大税费征收力度,全力增加财政收入,壮大经济实力。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

(六)金融机构利润增长率达到10%以上。扩大主营业务收入,降低运行成本。金融机构除了开展正常业务之外,在保费、客户理财等其他金融衍生品服务上也要广开门路,增加收入渠道。责任单位:各金融机构。

(七)新增上市公司1家。选择1-2家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产品覆盖面广、有较好成长性的公司或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力争2-3年内实现上市公司零的突破。责任单位:区政府办、发展和改革局、经济和信息化局。

(八)保费收入增长率达到20%以上。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目标,逐步提高人民群众的保险意识。为全区人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保险服务,提高参保率,扩大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实现城乡居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灾有所补的目标,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责任单位:各保险公司。

(九)贷款利息实收率达到100%。当年贷款利息要全部收回。对历年欠息也要加大清收力度。责任单位:各金融机构。

(十)不良贷款率控制在2%以内。坚持“贷款必先授信,授信必先评级”的原则。没有进行风险评估的资金不得发放。责任单位:各金融机构。

(十一)不良贷款余额绝对额下降比例达到或超过10%。在全区开展清收公职人员及行政事业单位拖欠金融机构贷款的专项清理活动。本着“谁贷款、谁还贷,谁担保、谁清收”的原则,对所有欠款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一次全面清收,通过书面催款、停薪还贷、停职处理直至依法提讼等手段,保障清收取得实际成效。对赖账不还的单位和个人,可通报其他银行共同采取“不开户、不提现、不授信、不放贷”的联合制裁措施,情节严重的直接在媒体曝光。责任单位:区政府办、各行政事业单位、各金融机构、各镇政府(办事处)。

(十二)企业逃废债占比控制为零。规范企业改制行为,严格认定坏账指标,认真执行破产程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坚决杜绝企业逃废债现象发生。责任单位:各金融机构、区企改办、财政局、经济和信息化局。

(十三)迎检材料准备。区政府金融办准备各种迎检书面材料和档案资料,编辑制作反映我区开展创建活动的专题影像材料。金融机构负责做好原始报表、各项监测数据等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各镇政府负责做好信用乡镇、信用社区、信用村、信用农户等创建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迎接上级考评验收现场准备工作。责任单位:区政府金融办、广播电视台、各金融机构、各镇政府(办事处)。

五、组织机构及职责

区政府成立以区长王军同志为组长,常务副区长罗兴合、副区长张世伟为副组长,区政府办、金融办、区直相关部门、各镇人民政府(办事处)和各金融机构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全省“A级金融信用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作。领导小组不定期召开工作会,通报情况,研究解决存在问题,部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政府金融办,具体负责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日常工作。各成员单位也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明确一名联络员,加强辖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组织工作,确保把任务落到实处。区政府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四个工作专班,组成人员及工作职责如下:

(一)领导小组办公室

成员单位:区政府金融办工作人员、各金融机构信贷科长。

主要职责:

1、负责创建日常工作;

2、制定创建实施方案,细化相关单位责任目标;

3、指导各专班开展工作,制定各专班工作细则;

4、负责收集和整理创建资料以及申报材料,准备迎检工作。

(二)综合协调专班

成员单位:区政府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信用联社。

主要职责:

1、重点协调信用乡镇、信用社区创建工作;

2、解决创建过程中的各种具体问题;

3、负责与省、市相应创建工作主管部门的汇报和联络等工作。

(三)督办考核专班

成员单位:区政府金融办、各金融机构。

主要职责:

1、对各相关单位创建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检查、督办;

2、指导各责任单位做好创建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3、对我区的创建情况进行模拟评分;

4、负责对各单位在创建过程中存在的疑问进行解释和指导;

5、督促各单位严格按照本方案的要求按时完成任务。

(四)不良贷款清收专班

成员单位:区政府办、公安分局、法院、各镇政府(办事处)、各金融机构、各相关部门。

主要职责:

1、对各金融机构职员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拖欠银行的款项进行清收,拒不偿还的,给予停职、停薪、停工作处理;

2、对单位和个人恶意逃废债务的,加大依法打击力度;

3、对银行的追缴欠款案件,及时受理、审理和判决;

4、对涉及银行债权的生效判决加大执行力度,力争及时、完全执行到位;

5、对以金融部门为债权人的企业破产案件,力争年内全部结案。

(五)宣传资料专班

成员单位:区政府金融办、广播电视台。

主要职责:

1、对创建工作进行跟踪专题报道,协调网站、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介加强“诚实守信”正反两方面典型的宣传报道;

2、按照创建标准收集、整理迎接考核验收的文字、影像、图片等资料;

3、制作创建工作多媒体汇报资料、影碟等;

4、定期编发《金融生态》、创建进展情况通报等。

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各专班工作人员从相关单位熟悉金融业务的人员中抽调,抽调的工作人员原则上与各单位工作脱钩,全程参与创建“A级金融信用区”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社会信用工程建设。配合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打造“诚信、和谐、实力”的良好形象,深入开展公民诚信教育、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以“公信高效”的政府诚信带动企业诚信和社会诚信建设,推动社会整体信用程度的提高。

(二)加强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加强对农民的诚信意识教育,建立科学的农村信用工程评价体系和评选机制,不断提高信用村镇、信用农户的比例,培育更多的信用镇、信用村、信用农户。做好农村贷款投入与信用建设的有机结合,对信用农户的资金需求,要给予适当倾斜。

(三)加强新闻宣传报道工作。创建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行动快、效果好的单位,要及时进行跟踪报道,对行动迟缓、创建不力的单位,要及时提出批评意见,尽快整改,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金融办汇报材料篇7

一、评选原则及条件

对外贸易诚信企业评选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外贸企业实际,依照公开、公平、公正和统一、真实的原则进行评选。

评选的条件是:

(一)具有对外贸易经营者资格或是外商投资企业。

(二)企业经营和资产状况良好,连续两年经营盈利。

(三)近两年在进出口通关、商品检验检疫、出口退税、外汇管理、合同和商标管理、质量管理、信贷等方面无违法违规行为和不良记录。

(四)上年度海关报关差错率在5%以下;加工贸易合同按期核销。

(五)认真执行各项出口退税政策;出口退税单证回笼快,申报的出口退税单证正确,质量高。

(六)上年度出口额在500万美元以上,出口收汇核销率在90%以上。

二、评选程序及方法

对外贸易诚信企业评选由企业提出申请,由评选小组进行初选后报市政府公布。

评审小组由市外经贸局、*海关、*检验检疫局、市国税局、人行*市中心支行(市外管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等相关部门组成,市外经贸局为牵头单位,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评选程序为:

(一)企业提出申请,并递交以下相关材料:

1、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税务登记证(复印件)、属外商投资企业提交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复印件);

2、上年度企业资产负债表、损益表;

3、其它相关证明材料。

(二)评审小组以企业提供的材料为基础,经过综合调查核实,评出诚信企业初选名单。

(三)评审小组将初选名单在有关媒体上进行公示。

(四)评审小组根据各方的反馈意见进行复审后,报市政府审核并公布。

三、评选管理

(一)被评定的诚信企业,由*市人民政府授予“*市对外贸易诚信企业”证书和匾牌。

(二)建立对外贸易企业诚信档案。由评审小组与市、县两级外经贸部门共同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库,并实行动态管理,帮助企业不断提高信用管理水平。

(三)公布后发现在评定过程中有重大隐瞒信用缺失情况的,立即取消诚信企业称号。对评定后新发生的信用缺失行为,评审小组将视具体情况做出处理。一般信用缺失行为,责令立即改正;比较严重的予以通报;特别严重的收回证书和匾牌并予以公告,两年内不再受理评选申请。

(四)年审及有效期。对外贸易企业被评定为诚信企业,有效期为两年(企业必须连续两年提供相关材料),每年复审一次,两年后进行重新评选。

四、优惠措施

有关部门根据本部门实际和条件,设立诚信企业办事专用窗口,方便诚信企业办事,并提供以下优惠措施:

(一)*海关

1、优先办理通关手续,并在非工作时间和节假日享受预约通关;

2、享受“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通关模式;

3、对出口货物确定开箱查验的,安排上门结合生产或实施装卸环节查验;

4、优先办理加工贸易合同备案和核销手续;优先实施联网监管。

(二)*检验检疫局

1、优先作为核准的“快速核放”的条件;

2、优先成为模式改革的企业,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

3、优先成为进入“绿色通道”的企业。

(三)市国税局

1、优先做好出口退税宣传辅导;

2、优先办理出口退税,开展个性化服务;

3、对出口退税实行简化管理,减少出口退税函调。

(四)人行*市中心支行(市外管局)

1、金融机构优先安排流动资金贷款和其他融资业务,贷款利率适当优惠;

2、外汇指定银行优先考虑提供汇率避险金融产品和汇率风险服务;

3、优先办理外汇核销等各项外汇管理业务,对出口收汇不能全额核销的企业,优先办理出口收汇差额核销或核销备查。

(五)市工商局

1、在办理注册登记、年度检验时提供“绿色通道”;

2、实施低频率监管,除有投诉举报、专项检查外,实行跨年度检查;

3、对符合条件的,优先推荐申报浙江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和优先认定*市著名商标。

(六)市质监局

除有投诉举报外,原则上不实行专项执法检查。

(七)市外经贸局

1、优先推荐申报部级、省级出口名牌和优先认定*市出口名牌;

2、优先安排各类出口商品交易会摊位;

金融办汇报材料篇8

关键词:施工企业;资金;管理;规范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9-0129-02

一、施工企业资金现状

自十召开以来,“调结构、稳增长”是政府提及最多的改革关键词,基础设施投资放缓,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施工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项目少、资金缺是大部分施工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目前,施工业面临的资金现状呈现出以下特征:(1)项目少,资金流动能力差。(2)行业景气度低,企业融资困难。(3)工期紧、任务重,对外付款压力大。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好资金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的分类

俗话说,现金为王,企业资金管理水平的好坏,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在大型企业财务部门的内部,资金管理甚至设置了单独的部门或者科、室(小组),其重要性可见一斑。通常,资金管理主要包括资金流入管理和资金流出管理两个方面。

1.资金流入管理。(1)经营性流入。经营性资金流入管理是指施工企业根据合同约定,定期向业主办理预付款、进度款、质保金、代购设备款等款项,只有确保经营资金收入及时到位,才能保证施工生产的正常进行。(2)融资性流入。融资性资金流入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对外贷款、票据贴现、反向保理等多种金融手段筹措资金,提高资金调剂能力,缓解资金紧张的局面。

2.资金流出管理。资金流出管理是指企业通过最佳的流程设计,根据劳务合同、采购合同以及日常管理的需要,制定合理的付款计划,以保证施工现场劳务人员队伍稳定、材料供应及时、日常管理井然有序。

三、施工业资金管理规范化的做法

(一)组织规范化

结合施工生产活动的实际情况,参与资金管理的部门至少应该包括工程部、物资部、经营计划部、财务部、办公室,各部门在资金管理中应该各司其职。

1.工程部:按照工程合同,合理编制工程量计划,编制工程进度安排,提交物资部门,协助财务人员按照合同要求办理预付款收款手续。

2.物资部:根据工程部的工程量清单,计算物资耗用量,制订订货计划,根据工程进度安排签订采购合同,按照合同约定和到货情况,申请支付预付款、购货款。

3.经营计划部:根据完工进度,编制月度、季度工程量清单,形成计价资料,配合财务部办理工程进度款收款手续。同时,做好劳务队伍结算工作,办理劳务费用支付手续。

4.财务部:配合相关部门做好资金收付计划,办理资金收付手续,当出现资金缺口时,牵头制定融资方案,满足企业短期资金需求。

5.办公室:根据企业、工程项目规模,制定办公用房、用车租赁计划,固定资产购置计划,办理合同签订手续,配合财务部门办理各项费用的支付手续。

(二)流程规范化

流程规范化要求施工企业在施工生产过程前,制定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设计与资金管理事项有关的审批流程,实现资金管理有据可依;在施工生产过程中,与资金流程有关的各部门按照既定流程办理资金收付的手续,确保资金管理有序可控,保障施工生产正常进行。

1.资金收入规范化。(1)经营性资金收入。施工企业的经营性资金收入主要包括预付款、进度款、质保金、代购设备款款等。在施工生产过程中,不同类型的资金收入由不同部门配合财务部门向业主办理收款手续。1)工程预付款。工程预付款是施工合同签订后,建设单位按照合同约定,为了帮助施工企业解决工程施工前期施工准备而提前给付的一笔款项。预付款的申请流程通常由施工方工程部门编写开工报告,编制月度或季度施工计划,财务部门按照相关要求提交上述资料,同时出具收据或发票,业主单位据此办理付款手续。2)工程进度款。工程进度款是施工过程中,按逐月、季(或形象进度、或控制界面等)完成的工程数量计算的各项费用总和,这是施工企业主要的收入来源。为了保证施工生产的正常进行,进度款的收取要尽可能做到及时、足额,这就需要经营计划部在业主要求的计价时间内,及时、准确编制计价资料,为业主提高审批效率创造条件。当计价完成审批后,经营计划部门要及时通知财务部门办理收款手续,由于业主收到来自于银行的贷款或者投资公司拨付的建设资金也是分批次的,因此尽早、尽快地办理收款手续,才能保证及时足额收取工程进度款。3)工程质保金。工程质保金是工程完工后的质量保证押金,金额一般为合同价的3%~8%,在工程完工后一至二年办理退还。质保金的计缴一般有两种方式,方式一是按每次验工计价金额乘以质保金比例后作为施工方的应收工程款,其余作为应收质保金,方式二是每次验工计价金额全部作为施工方的应收工程款,业主单位在每次拨款时,按照拨款总额乘以质保金比例后作为应付质保金,其余资金拨付给施工单位。上述两种处理方式,退回的方式都是相同的,至少需要提供工程部门编制的完工报告和监理人员的监理报告,财务部门办理相关手续。4)代购设备款。在实践中,施工合同中通常未包括主要材料、重要设备的采购,由于建设单位人员配备有限,相关物资的采购时间紧迫等原因,建设单位委托施工单位进行部分工程物资的招标采购工作,业内俗称“代甲采购”。由于合同内没有这部分收入,因此也就没有资金收入来源。为了保证采购工作正常开展,也为了减少因为“代甲”而出现垫资的情况,工程和物资部门要根据物资招标进度,及时向建设单位申请采购预付款、购货进度款等。(2)融资性资金收入。施工企业经营性资金来源比较单一,而且周期性特征明显,一般每月度或季度后根据完成工作量办理资金结算,一些周转资金的需求则需要通过使用注册资本金、以前年度盈利资金、或者金融机构贷款解决。正确合理做好资金收支计划,保障施工生产有序进行,是财务部门的职责所在,当出现资金缺口时,需要财务部门制定明确可行的融资方案,弥补资金短缺。目前适合施工企业的融资方案,按照融资成本从小到大排列,分别是反向保理、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票据贴现、贷款等;按照融资手续先易后难的顺序,上述方案排列为: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票据贴现、贷款、反向保理。因此,规范化的融资性资金收入管理需要财务部门提前着手准备融资手续、测算各方案融资成本,在企业出现资金需求时,根据成本效益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化解资金短缺风险。

施工企业通过建立规范的资金收入管理制度,将相关制度贯穿整个施工生产过程,对于保障企业生产所需现金流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资金支出规范化。(1)经营性资金支出。经营性资金支出是企业日常支出的重要内容,是各类生产资源、人力资源及时到位的有力保障。1)材料费。“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企业生产过程的前提是各项生产资料准备充分,施工企业也是如此。在施工前,钢材、水泥、砂石、混凝土、线缆等都需要提前进行招标采购,物资部门要本着成本效益原则签订采购合同,确定合理的预付款比例,保证材料及时进场。支出管理规范化,就是要建立物资部与财务部门配合机制,合理确定付款期限、付款金额,避免集中付款可能带来的资金紧张局面。同时,建立多种付款方式,采取开具银行保函、承兑汇票等多种方式,合理延长付款周期,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2)劳务费。经营计划部在完成对外报送验工计价资料的同时,还要负责审核参建劳务人员的工作量结算清单,用于与劳务工办理结算手续。资金管理规范化要求这一过程做到对劳务结算金额小于同期对甲方验工计价金额,对劳务结算金额大于其应支付的劳务人员工资金额。这是因为,企业的收入来源是甲方的验工计价,出现劳务人员结算大于对建设单位的验工计价的情况,很可能是对建设单位验工计价做少了或者对劳务人员结算做多了,这会使施工企业出现从甲方收取的工程款不足以支付劳务费的局面,导致企业资金紧张;其次按照国务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不得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有关规定,如果对劳务队伍结算小于劳务人员工资,很可能出现资金支出不足以支付劳务人员工资的情况。在完成结算手续的情况下,经营计划部要配合财务部门做好资金支付手续,实现劳务费支出管理规范化。3)其他直接费、管理费。施工企业的日常管理费用按照是否与工程项目直接相关,可以分为其他直接费和管理费,这类型费用一般由企业办公室、后勤以及其他部门的零星支出构成,按照资金管理规范化的要求,这部分费用划定的归口管理部门通常是办公室,办公室应该在年度预算的范围内合理安排,并会同财务部做好资金支出计划,量入为出。4)财务费用。财务费用主要是企业融资产生的利息、办理金融业务产生的手续费等,企业财务部门应及时跟进和掌握金融机构的利率和手续费,按照成本效益优先、效率优先的原则做好融资方案,在企业需要融资保障时,能够及时提供规范化的融资或者金融服务方案,同时按照企业制度要求,提高财务费用支出管理的规范性。(2)资本性资金支出。资本性支出主要是用于施工企业购买办公用房、施工机械以及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仪器仪表、电子产品等。资本性支出应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作为企业重大支出事项逐项列入年度预算,财务部门编制年度资本性支出预算,报公司审批后,在下一年度执行。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按照固定资产批复情况,结合使用部门的申请,签订采购合同,办理款项支付,待物品购入后及时办理领用及组资手续,完善内部控制程序。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资金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兴衰。在行业低迷的情况下,规范化是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的有效抓手,通过规范的组织架构、规范的资金收支流程,确保资金收入及时,支出合理,以保障企业的现金流安全、可控。

金融办汇报材料篇9

【关键词】金融 企业 税务处理

2010年财政部针对金融企业呆账核销工作下发了《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2010年修订版)》(财金〔2010〕21号)(以下简称“21号文件”),适当放宽了金融企业核销呆账损失的条件。21号文件下发后,业界普遍抱怨,国家税务总局仍然没有出台与之相适应的税收政策,企业对调整了呆账核销条件后如何进行税务处理无所适从,旧的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难以满足当前需要,导致税收政策与财会制度的脱节,迫切需要进行新旧衔接。时隔一年之后,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5号,以下简称《办法》),以进一步做好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工作。但《办法》并不对业界预期的金融企业的资产损失作特殊规定,而将金融企业的资产损失同其他一般企业的资产损失规定同样适用的税务处理政策。因此,必将对金融企业的资产税前扣除产生较大影响,笔者总结了几项重要的影响供纳税人参考。

一、有关金融企业呆账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回顾

2002年以来,金融企业一直是根据《金融企业呆账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第4号令),对呆账损失的税前扣除进行税务处理的。

2005年9月,总局了《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第13号令)第七条第三款明确金融企业的呆账损失须经税务机关审批才能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程序性规定。

2008年初国家税务总局了《关于做好2007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的补充通知》(国税函〔2008〕264号)与《关于2007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中金融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624号)两个文件,对中止执行、驳回或裁定免责、资产打包处理以及金融企业因内部人员操作不当、金融案件原因形成的呆账损失税前扣除问题进行了补充。

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在2008年1月1日开始施行后,为进一步明确企业资产损失核销和税前扣除有关政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在2009年上半年先后下发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以下简称57号文)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88号,以下简称88号文)等一系列自查损失税前扣除的财税政策,其中有专门的条款对金融企业的债权损失税务处理作了详细规定。

目前,上述除财税〔2009〕57号外的所有有关金融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均已失效或作废。

回顾上述政策我们可以知道在新法实施前,金融企业呆帐损失税前扣除政策采用“一般法”和“特别法”相结合的办法规范金融企业的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在新法实施后,将金融企业的资产损失统一到“一般法”中,并在“一般法”作特别条款的规范。

2011年5月国家税务总局近日下发新《办法》,以进一步做好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工作,但《办法》并不再对金融企业的资产损失作特殊规定,而将金融企业的资产损失同其他一般企业的资产损失规定同样适用的税务处理政策。

二、新《办法》下金融企业资产损失税务处理变化及影响

(一)资产损失概念进一步明确,有利于减少税企纷争

《办法》规定,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用于经营管理活动相关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及预付款项(包括应收票据、各类垫款、企业之间往来款项)等货币性资产,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等非货币性资产,以及债权性投资和股权(权益)性投资。

可见《办法》将资产损失范围扩大至无形资产损失、各类垫付款、企业之间往来款项损失、不同类别的资产捆绑(打包)出售损失、企业自身原因及政策原因而发生的资产损失、因刑案原因或立案两年以上未追回资产损失等其他各类资产损失。对于《办法》没有涉及的资产损失事项,只要符合《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的,也可以向税务机关申报扣除。

因此,上述资产损失概念的明确,有利于金融企业对自身发生的资产是否可以税前扣除的判断,例如,88号文件规定,金融企业符合坏账条件的银行卡透支款项以及相关的已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其他应收款项,依据相关证据认定损失,该文件只概括性地指出了银行卡透支款项以及相关的已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其他应收款项,并未明确“其他应收款项”所指,给税企双方在理解政策上出现了差异,“21号文件”则明确提出了透支利息、手续费、超限费、滞纳金可认定为呆账,但上述呆帐是否可以税前列支,则分歧较大,但《办法》对资产损失的定义来看,已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上述应收款项,发生呆帐时,显然是企业的资产损失,符合规定的调减,可以税前列支。

(二)新的申报管理制度有利于减少金融企业负担。

《办法》对纳税人资产损失管理制度发生重大变化,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办法》第七条规定,企业在进行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申报时,可将资产损失申报材料和纳税资料作为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的附件一并向税务机关报送。公告强调申报和汇算清缴同时进行,意味着旧办法的年度终了45日内取消了,这给了金融企业更多的时间予以准备相应资料。

第二,《办法》第八条规定,企业资产损失按其申报内容和要求的不同,分为清单申报和专项申报两种申报形式。改变了88号文中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应在规定时间内按程序及时申报和审批的做法。这是征收管理上的重大改变,是税务机关转变行政职能,简化审批管理,减轻纳税人负担的一项重要举措。

近年来我国金融企业发展迅猛,各级部门的监管制度以及企业内控制度也日渐健全和完善,金融企业发展越来越规范和健康。金融企业基本建立了完善的资产损失内部核销管理制度,能及时收集、整理、编制、审核、申报、保存资产损失税前扣除证据材料。因此,采用清单申报和专项申报有利于减轻金融企业的负担。

第三,税务机关对资产损失管理权限的变化。《办法》第十一条对在中国境内跨地区经营的汇总纳税企业发生资产损失如何处理进行了明确。今后,汇总纳税企业的资产损失应按以下原则处理:总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发生的资产损失,除应按专项申报和清单申报的有关规定,各自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外,各分支机构同时应上报总机构;总机构对各分支机构上报的资产损失,除税务机关另有规定外,应以清单申报的形式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申报;总机构将跨地区分支机构所属资产捆绑打包转让所发生的资产损失,由总机构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专项申报。由于金融企业基本采用总分机构的经营模式,上述新政策将对金融企业的资产损失申报将产生重要影响。

(三)不再列举金融企业贷款类债权损失的确认证据

《办法》不再列举金融企业贷款类债权损失的确认证据,例如,88号中曾特别详细列举了金融企业有关银行卡其他应收款、开立信用证、办理承兑汇票、开具保函等的垫款损失、助学贷款等损失确认的证据。

实务中金融企业债权损失情况是相当复杂,涉及的法律事项也千差万别,以列举形式显然很难将所有损失类型和损失情况都予以覆盖,因此,原有以列举的形式规定金融企业贷款类债权损失确认证据,导致税企之间政策理解分歧较多,很难有效执行,一方面企业在执行政策时有些无所适从,另一方面,使一些损失无法通过审批在税前扣除,不能体现税收政策的中性原则。此次,《办法》不再列举形式规定金融企业资产损失的确认证据,而采用财税〔2009〕57号中有关对金融企业资产损失的规定,以及《办法》所有企业均适用的证据规定。

在资产损失采用申报制度后,相当于增加了金融企业对资产损失的自主裁量权,同时减轻了税务部门的审批工作量,但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风险直接转移到金融企业身上。金融企业必须严格执行21号文件的基础上,收集、保存以及准备符合财税〔2009〕57号精神和《办法》规定的证据资料,才能使真实的资产损失得到及时有效地税前扣除,这样有利于缩小金融企业资产损失税务处理上的财税差异,体现税收政策的中性原则和效力原则。

(四)新增独立交易原则下资产转让损失确认要求

《办法》第四十五条规定,企业按独立交易原则向关联企业转让资产而发生的损失,或向关联企业提供借款、担保而形成的债权损失,准予扣除,但企业应作专项说明,同时出具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及其相关的证明材料。

企业与其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而减少企业或者其关联方应纳税收入或者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调整,此前对于企业向关联企业转让资产而发生的损失,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税务机关不允许税前扣除,但对于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损失能否扣除,之前并没有具体规定。此次,《办法》明确企业按独立交易原则向关联企业转让资产而发生的损失,或向关联企业提供借款、担保而形成的债权损失,准予扣除。由于金融企业发生的关联企业转让资产往往涉及的损失金额巨大,值得金融企业关注《办法》新增独立交易原则下资产转让损失确认要求。

(五)对笔数多、金额小的应收款项呆账损失可简化处理

《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企业逾期3年以上的应收款项在会计上已作为损失处理的,可以作为坏账损失,但应说明情况,并出具专项报告。《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企业逾期1年以上,单笔数额不超过5万元或者不超过企业年度收入总额万分之一的应收款项,会计上已经作为损失处理的,可以作为坏账损失,但应说明情况,并出具专项报告。

上述规定将小额坏账损失税前扣除的标准进行了统一,并放宽了额度标准,且不再对某些行业进行特殊规定。此前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电信企业坏账损失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196号)曾允许从事电信业务的企业,其用户应收话费,凡单笔数额较小、拖欠时间超过1年以上没有收回的,由企业统一做出说明后,可作为坏账损失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原政策规定小额应收款项也要提交报损资料,不仅会增加金融企业的核销成本,也会加大税务部门的审核工作量,上述规定,对金额企业来说是非常有利的。例如,对属于逾期贷款利息收入的确认上,按照实施条例第十八条的规定,金融企业的贷款利息收入应按照合同约定的债务人应付利息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但2010年11月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企业贷款利息收入确认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2010年第23号公告)规定:属于逾期贷款,其逾期后发生的应收利息,应于实际收到的日期,或者虽未实际收到,但会计上确认为利息收入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由于政策衔接上的问题,不少税务机关认为,23号公告自之日起30日后执行。该公告的时间是 2010年11月5日,2010年12月5日开始执行。从2008年1月1日起至2010年12月4日,企业贷款利息收入无论逾期是否超过90天,贷款本金是否逾期,均在债务人应付利息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在没有总局明确之前,2010年12月5日以后,2008年1月1日起至2010年12月4日,企业应收未收利息即使在会计上已经冲减收入的前提下,在税法上不可冲减2010年应纳税所得额。

金融办汇报材料篇10

关键词:外汇管理 跨国公司 财务管理

一、跨国公司几个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

(一)进出口价格问题及对策

由于我国较为严格的外汇管理体制,使跨国公司在国内、国外市场的资金运作存在着政策障碍,由此导致了一些迂回规避对策,如通过内部转移定价实现利润转移和避税。价格转移的表现形式为“高进低出”,即从母公司或关联企业进口材料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出口产品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价格,通过这种方式将国内企业的利润向境外转移。如果进口设备价款远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不但使企业固定资产价值虚增,折旧增加,利润减少,导致税收减少,而且母公司以较少的投资取得较多的股息和红利,变相将企业利润向母公司转移。

对跨国公司的价格转移问题是我国外汇管理的薄弱点。对于货物贸易等经常项目交易一般是事后审核价格,如有发现不符合核定价格的情况,再进行处罚。从根本上说,价格转移是一个税收问题。西方发达国家的税务部门有专门搜集国际市场价格资料的信息网络,在判断价格转移方面有独特的优势;而我国目前尚没有这样的网络。因此,外汇管理部门应加强与税务、海关部门的合作,建立价格预警机制。对于报关价格与海关的价格系统存在较大偏差、累计数目较大的产品应及时通报外汇管理和税务部门。在海关提供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银行提供的企业购付汇材料,通过审计师对有疑点的跨国公司账目进行审核,发现问题。

(二)资金管理问题及对策

全球资金集中管理是近年来跨国公司普遍采用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但受我国现行外汇管理体制的种种限制,国内子公司很难参与集中管理,从而整体的资金利用效率降低。如外汇账户最高限额的规定,企业实资收本在3000万美元以上的,结算账户最高限额为750万美元。这对于投资额3000万甚至过亿美元的跨国公司来说,此账户限额远远不够。收汇后高于限额部分只能强制结汇,而付汇时却由于自有外汇不足只能购汇,增加了企业汇兑损失风险。

跨国公司为有效发挥资金集中管理职能,可采取分散报关、地区总部集中对外收付汇的运作模式。即跨国公司进出口时,由地区总部统一向外汇管理部门申请,申请中列明办理进出口报关的子公司名单,及相应的内部管理规定。进口时,由外汇管理部门将审核后的公司名单发给银行,银行根据上述名单为地区总部办理进口付汇手续,最后由地区总部统一办理核销手续。出口时,则按外汇管理部门审核通过的子公司名单,由地区总部集中收汇,子公司持经外汇管理部门确认的地区总部“收汇通知”或结汇水单,办理核销手续。此外,外汇管理部门应逐步放松对外汇账户最高限额的要求,实现强制结汇向意愿结汇过渡。

二、跨国公司汇率风险及对策

随着欧债危机、美债危机、人民币升值等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汇率变动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增大.对汇率走势的预测难度加大。企业必然面临汇率风险问题。

企业如何防范外汇风险呢?

首先,把握汇率变动方向。经常关注人民币兑美元、欧元、日元等主要币种的汇价变动情况,定期分析汇率变动趋势,把握汇率变动方向,以及汇率升降对进出口的影响程度,增强汇率预测能力。

其次,向客户转嫁成本或压低制造成本。面对汇率风险,除了完善内部管理、提高效率之外,企业需要采取多种策略以转嫁汇率风险。

1. 签约时把浮动汇率可能带来的价格变动写在合同条款之内。

2. 签约时采用多种计价货币。如以赊销方式卖产品到国外,或以赊购方式向国外买产品,灵活选用采用美元、欧元、日元等。

3. 协商固定汇率把成本锁定。如在合同中的价格条款上规定使用固定汇率,只有未来汇率发生超过一定范围的波动,价格条款才可按波动的汇率进行调节。

4. 灵活运用国际贸易结算方式。常见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有预付货款、跟单信用证、跟单托收和赊销等,每种方式在规避汇率风险方面作用不同,需要灵活掌握。

5. 提前收付或延期收付。企业以外币计价的应付账款或借款,若该货币是强势货币。则企业可采取提前付款策略减少或避免外汇损失;若该外币是弱势货币,情况则反之。

6. 申请办理贸易融资或其他授信业务。

7. 申请办理保函业务。

8. 利用金融工具避险,如申请办理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业务、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等。

汇率风险问题的企业自身原因,是激励机制和债务风险责任制度不健全。企业决策者比较注重眼前利益,即使有汇兑损失,也将责任推到市场上;进行债务管理后,汇率走势如果与预测截然相反,相关人员可能要承担责任,导致决策者和财务管理人员运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的积极性不高。大多数企业由于缺乏汇率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面对汇率变动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简单地把持有人民币作为最好的选择,忙于结汇。可见企业迫切需要掌握汇率风险的管理,增强抗风险能力。

综上,跨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离不开我国的外汇管理政策;风险控制是相对的,这与企业的自身条件、业务能力、现实环境等各种不同因素紧密相关。因此,企业应当灵活掌握并运用各种财务管理的方法,并在实际运用中不断总结经验,切实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李清训,王宁.《中国结售汇体制研究》金融参考,2002,(6)

2. 张淑婷.《英国石油公司资金管理模式》中国外汇管理,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