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诉工作要点十篇

时间:2023-03-17 00:07:25

公诉工作要点

公诉工作要点篇1

公诉是检察机关核心的标志性的职能,公诉部门应当深刻领会三项重点工作的精神实质,紧密结合执法办案,努力延伸、拓展公诉职能,将化解社会矛盾作为履行公诉职能的基础,将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作为履行公诉职能的动力,突出重点,切实开展法律监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一、立足公诉工作职能,开展公正廉洁执法

公诉制度的产生本身就是司法现代化、科学化的体现。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公诉已成为现代司法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公诉权的行使结束了旧司法体制控审合一的状况,阻隔了审判权对社会的直接介入,使国家审判权的启动和行使有了合理的依据,使被追诉者受到理性与公正的审判成为可能”1 。其次,公诉权一方面有效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另一方面又对侦查权、审判权形成制约,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再次,公诉是介于侦查与审判活动的中间环节,公诉权本身在侦查权与审判权的监督之下,这种司法体制建构,体现了权力制约的思想。

公诉权是公诉职能的基础,公诉权在法治运行过程中发挥的功能就是公诉职能。以法律监督为其根本属性的公诉权,反映到职能上必然要求维护司法公正、保护社会、保障人权以及权力制约。立足公诉职能,是开展工作的基石与前提,也是公正廉洁执法的必然要求。

一是服务大局,依法打击犯罪。重点打击严重破坏社会治安、影响市场秩序的刑事犯罪,及时保障社会成员的合法权益,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依法惩治侵害国家、企业权益的职务犯罪,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强化诉讼监督,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公正的司法环境。

二是贯彻宽严相济,提高执法水平。善于借鉴、勇于创新,大胆探索适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追求人性化办案的新境界,在工作中更有力打击犯罪,同时又减少社会矛盾,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二、延伸公诉工作职能,服务社会矛盾化解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纠纷不断增多。刑法具有化解矛盾、恢复受损社会关系的独特作用。履行公诉职能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化解社会矛盾,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日益不能满足化解社会矛盾的需要。因此,公诉职能应适度向外部延伸,“从点到线”、“从线到面”扩张,扩大服务领域,着力化解社会矛盾,以期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一是向化解矛盾纠纷延伸。如引导犯罪嫌疑人补偿被害人遭受的物质和精神损失。对主动与被害人达成谅解及赔偿协议的犯罪嫌疑人,依法从轻处罚,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二是向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延伸。如参加群众工作站活动,接待群众咨询,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活动;三是向特殊人群延伸。如对刑事和解的当事人定期回访监督,关注执法的社会效果,关注案件处理的个别效果,关注被害人的心理恢复和犯罪嫌疑人的改过迁善,巩固刑事和解工作成效。

三、拓展公诉工作职能,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要求公诉工作不能仅局限于对案件依法作出处理,还要深化内涵,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检察权是一种积极的司法权能2,公诉权也不例外。公诉部门应在履行公诉职能的基础上,向更高层次拓展职能。“拓展”与“延伸”都是对公诉职能的扩张,但存在不同之处。延伸侧重于在公诉环节上“由点到线”、“由线到面”,而拓展则应力求突破延伸后所形成的平面领域,向更高层次发展,形成一个立体多维的空间服务领域;延伸是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对公诉职能职能的扩张,而拓展则是更多从机制层面上进行的职能创新。

通过近年来的试点,公诉部门在创新工作机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如构建刑事和解制度、健全刑事抗诉长效机制、公诉风险评估预警机制、推行附条件不制度等。拓展后的公诉职能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三项重点工作的提出,要求公诉工作进行重大的理念转变和机制创新。公诉工作必须在充分发挥公诉职能的同时,转变思路、积极探索新的社会管理机制,重点着力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切实化解社会矛盾,实现办案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从而使得公诉部门能够在三项重点工作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注释:

公诉工作要点篇2

大家好!首先要感谢领导和员工同志们对我的关心和支持,使我有机会在这里发表演讲,今天,我的演讲题目是“用心沟通,天地广阔”。

我叫,2005年加入移动公司,曾在客服中心从事过客服代表、投诉处理、信息报送等工作,2010年4月份到分公司专职从事投诉处理工作。分公司的投诉处理工作与客服中心有所不同,在分公司处理投诉涉及营业前台服务、品牌资费、网络等有关问题,要通过电话沟通,面对面沟通,借助法律等方式,把投诉问题处理好,获得客户的满意。在分公司接近两年的时间里的,我工作业绩一直名列前矛,本人多次被市公司评为先进员工、服务明星、优秀投诉处理员。现在,我把自己从事投诉处理工作总结的一点感想和认识,向大家作简要的汇报,目的是与大家一起交流、互相探讨,共同勉励,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促进我们移动公司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要做好投诉处理工作是不容易的,相信很多处理投诉的同事都深有同感。但是,投诉处理工作是公司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要正确认识投诉处理工作的意义。投诉给我们增加了工作量,有些投诉确实很难处理。但是,反过来说,投诉是“坏事”也是好事,正是有客户的投诉,使我们看到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采取措施改进工作,提高服务水平,促进了业务的发展。所以,我们对客户投诉要用心沟通,真诚服务,这样,不但能解决客户投诉,让客户感到满意,还能让我们感受自身价值,做好客户投诉工作,就是在促进企业发展,投诉处理工作真是天地广阔,大有作为。

投诉处理工作牵涉面广,作为投诉处理人员要向市公司市场部、客服中心汇报,要与公司内部相关部门沟通,要做好客户的思想工作。那么,如何做好投诉处理工作呢?我把它归结为“接诉、沟通、处理、回访、总结”五部曲。

一是接诉。在接诉中,我们要做到文明礼貌,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态度,热情接待客户投诉,耐心细致地倾听客户投诉。要把握好两点,一是要了解客户投诉的事情与原因,这是处理好投诉的关键;二是给客户做些解释说明工作,让客户明白我们是在真心为他解决问题,我们是能够帮助他解决问题的。这样,在接诉中为做好投诉处理工作起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我接到过这么一个投诉:一位客户到一个小商那里交话费,交完话费离开了,已有好远的路,小商打电话给他,说他交话费的钱是假币,要他再返回去。客户觉得是无理取闹,为什么不当面验清,事后说钱是假的,凭什么认定我交的钱是假币。客户没有返回去,一会手机来短信,说缴费的钱被扣除了,客户非常生气随即拨打10086投诉,话自然很难听。我首先安抚客户,说:“您先不要生气,不要着急,慢慢说,您的心情我们完全可以理解,换成是我们,也会和您一样。”客户在我的安抚下,心情和缓下来,我给客户提供解决的办法,并告诉他随时可以与我联系,一定把他的问题解决好,客户很感激表示要谢谢我,我说不用感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最终这个投诉以商道歉,客户无责任而结单。所以,文明礼貌、热情真诚是是做好投诉处理工作的基础。

二是沟通。在沟通中,首先要耐心听取客户的投诉,认真记录投诉的要点。待客户诉述完后,再向客户重复一遍他所投诉的要点,并取得客户的确认。其次要有诚意,向客户表达歉意,说明产生问题的一些客观原因,取得客户的谅解。三是要向客户说明,我们对客户的投诉十分重视,会想尽办法帮助客户把问题解决好,会让客户满意。通过沟通,使客户明白,有些问题是属于我们工作欠缺造成的,能够把问题解决;有些问题是属于客观原因难以避免,但我们可以通过改进工作,把问题解决好。这样,让客户感到我们移动公司是有真心实意的,是会采取措施把问题解决好,使客户的心平静下来,接受我们解决问题。比如前几天一个客户投诉说:“为什么把17951储存在电话本上拨打长途不享受优惠,而是需要17951+手机号码的拨号方式输入屏幕中才可以,这样拨打长途太麻烦了”。我们可以“笑语”解释:“确实手机终端的识别问题给你带来了不便,每次操作要拨一组至少16位的阿拉伯数字,但是您想想啊,这种IP只是一般长途费用的二分之一呢,尽管稍麻烦一点,可是能省下不少电话费呢”。客户的投诉自然而然消失了。

三是处理。要做到快速判断处理,经过判断分析,找到问题所在后,要干脆利落地给予解决,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告诉客户将会怎样处理,或向上级反映后会怎样处理。这样就取得了客户的理解与支持,让客户感觉到我们移动公司解决投诉问题的工作效率是高的,增强了对我们移动公司的信心,对今后减少重复投诉十分有利。例如今年6月6日接到几个客户投诉:客户参与我公司预存话费活动赠送的华为、三星手机,从6月6日下午开始出现无法正常开机的情况。接诉后通过了解,问题属实,集体投诉更反映出问题的严重性。我第一时间反馈到市公司查明具体原因:快讯软件与手机终端冲突,导致无法正常开机,并协调渠道部等相关部门制定了解决方案,6日晚上即为客户解决,有效地减少了连环投诉。

四是回访。及时回访可以加强我们与客户的合作,了解客户对我们投诉处理工作的认可与满意情况,促进我们提高投诉处理工作的质量。所以投诉处理完毕后,要及时回访客户,听取客户对投诉处理的意见,力争今后把投诉处理工作做得更好。回访是建立信任、弥补失误、检查工作质量,与客户沟通,搞好关系的最好机会。

五是总结。投诉处理工作完毕后一定要认真总结,要总结发生这次投诉的原因,应该汲取哪些经验教训,今后怎样才能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例如近期出现的一例投诉:客户建议我公司签署的通话费协议消费到期后应该自动取消或者提前一个月通知客户取消,否则会造成话费损失。这给了我很大提醒,目前吉祥号码协议消费到期后均自动取消,但是我公司在2009年12月参与预存话费赠购物卡活动,办理时签订最低消费80元共18个月,有效期截止到2011年7月,此协议消费到期后系统无截止时间,若到期后系统不自动取消,可能后期客户投诉量较大。为此,我公司提前一个月提取参与活动的客户明细,逐个电话回访告知客户,确保客户利益不受损失,也减少了客户投诉。

公诉工作要点篇3

近年来,我院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在审查部门全面推行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的工作方案》和上级院的有关要求,从提高检察工作效率、保证办案质量着手,在公诉部门积极、稳妥地实施了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同时,结合本地区实际,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敢于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效。经调研分析其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如下:一、率先试点,为全面实行主诉检察官办案制打下了坚实基础

2000年1月高检院《工作方案》之前,我院于1999年初在上级院安排下,在全省率先开展了主诉检察官办案制试点工作。在无现成模式可遵循的情况下,积极探索,根据刑事诉讼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法规则等有关规定及精神,制定了主诉检察官实施办法,对主诉制的目标、组织形式、主诉检察官的选任办法、职责、考核、奖惩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在全院范围内聘任了三名主诉检察官,并分别配备了助手和书记员,按照有关规定独立行使职权,主诉检察官办案制的实施,突破了原有的办案模式,把公诉工作推向一个全新的层面,由于行动早、措施当、见效快,为第二年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的正式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我院公诉部门现有人员7人,其中检察员6人,已取得主诉检察官任职资格6人,根据受理案件数和人员结构,并从客观实际出发,我们确定了三个办案组,每二名主诉检察官组成一个办案组。二、慎重选任,确保主诉检察官的素质达到要求

主诉检察官具有较大的权力和职责,决定了所选任的主诉检察官要具有较高的政治和业务水平。我们认为,主诉检察官即不是职务,也不是职级,而是一个公诉人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思维敏捷、表达力强、纪律作风优秀的象征。对于主诉检察官,并不是每位检察官都能胜任,只有素质条件都成熟,才能担当这一重任,如果责任过大而素质不高,会带来不良后果。所以,我院在选任中严格把关,公开、公正选拔,不局限于公诉部门,面向全院干警,滚动选任,双向选择,近几年来,经过本院的严格考核和上级院的业务、能力考评,先后有六名干警被选任为主诉检察官,并较好地履行了主诉检察官的职责。同时,选任的严格要求,也促使了主诉检察官和其他干警在办案中自我加压,不断强化学习和自身修养,以培养更多高层次,高素质的公诉人才,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的诉讼制度,推动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的现实需要。三、明确职权,把握限度,保证主诉检察官权力的正确实施

主诉检察官的权力和职责,包括主诉检察官可以履行决定的事项及报请检察长或检察委员会决定事项两类,也就是说,主诉检察官在检察长的领导下有权独立处置与刑事案件审查相关的检察事务,但在执行中要严格把握权力的限度,主诉检察官的自独立只是有限独立,只能享有一定范围内的检务自。因此,我们在推行主诉检察官制度中,强化对主诉检察官办案中的宏观决策指导作用,通过相应的监督机制来约束其行为,从而防止两种倾向,一是主诉检察官权力不用。从思想意识上继续沿用以前的办案模式,被动履行职务,把可疑自行处理的案件全部推向检察长、检委会。形成了一种用权不力的不良格局;二是主诉检察官权力乱用。为此,我们按照《工作方案》首先明确了主诉检察官的权力和义务,同时,要求主诉检察官必须坚持重大事项,重大案件向检察长、检察委员会报告的组织原则,再者主诉检察官意见如与主管检察长意见不一致时,应提交检委会讨论决定,主诉检察官必须无条件服从。四、大力推行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取得良好效果

一是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我院平均每年受理审查案件200件左右,虽然案件多,人员少,任务重,但是,实施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明确了责、权、利,建立了激励竞争机制,极大地提高了干警的工作积极性,办案效率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有了较大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公诉工作的发展,

二是办案质量有了明显改进。公诉工作的好坏,优劣,效果最终都要体现在办案质量上公诉工作的发展归根结底就是办案质量的不断提高,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的实施,使公诉人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不断加强,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办案力度不断加大,同时,通过建立一定的办案质量督导机制,确定办案质量标准,加强办案质量检查,使公诉案件质量在各个环节和方面有了长足进步,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三是公诉队伍得到了锻炼和发展。随着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的实施,在院领导的重视下,一批勤学肯干、奋发向上、知识结构高、年龄结构轻的检察干部逐渐充实到公诉工作岗位,通过对政治素质和实际能力的不断锻炼和培养,一支吃苦耐劳、思想过硬、业务纯熟,团结奋进的公诉队伍逐渐成长起来。同时,每一位主诉检察官、每一位公诉人都看到一个严酷的现实,不学习、不调研、思想就无法进步,专业就无法精深、能力就无法提高,我院公诉部门有六名法律本科,其中有三名在读法律研究生,努力创建一个学习型的公诉人,不断提高公诉人的知识积累能力,法律思维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为造就一支职业化的公诉队伍和专家型公诉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五、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一是不利于保证案件的质量。如遗漏犯罪事实,遗漏犯罪嫌疑人,审查办案期限是否超期、撤回、变更是否符合法律程序得不到有效监督机制。报表得不到统一管理,各办案小组只对自己小组负责,报表容易出差错。办案中要突出重点。要改变求大图全的监督心态,把监督的重点放在制约力强,易见成效,副作用小的的环节上。

二是主诉检察官在工作中缺乏规范化准则,在诉讼环节上缺乏统一程序标准。要制定和完善主诉检察官考核标准,将主诉检察官办案的数量、效率、质量分解成量化标准,用直观的方式对主诉检察官的工作进行考核,并以此作为奖惩主要依据。对因违法办案、工作严重无误,无法胜任工作及其他原因应承担责任的主诉检察官、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处理,追究责任,充分发挥监督的警示、教育、制约作用。

三是公诉部门满负荷甚至超负荷工作,使“厌战”情绪加剧,其他部门是忙一阵子,公诉部门是一年忙到头,同时不可避免的重复性、机械性、单调性、使公诉干警往往感到身心疲惫。要建立健全主诉检察官教育制度和激励机制,以提高主诉检察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品格素质为目标,拓宽教育培训的渠道,让主诉检察官拥有更多受教育的机会,采取灵活的方式,减少工学矛盾,增加教育投入,减少主诉检察官的个人负担,使主诉检察官的知识结构得到及时,经常性地更新,培育良好的学习气氛,营造自助学习、自我提高的环境,促使主诉检察官成为工作上的行家里手,培养一批专家性公诉人,使之成为主诉检察官的专业权威,检察机关的业务尖子。同时,建立一套全新的激励竞争机制势在必行,在政治待遇,经济保障,人事管理方面向主诉检察官倾斜,不断推动主诉检察官制度持续健康地发展。

公诉工作要点篇4

一、增强公诉意识,加强业务建设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形成,法制不断完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尤其是政策变化大,比较灵活,难于掌握和法律之间出现不相适应的新情况。为此,有时犯罪界线模糊,难以区分。我们根据出庭公诉的具体实践,深感审查是出庭公诉工作的基础,这项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出庭公诉工作的成败,同时,出庭支持公诉,又是社会对检察机关的办案质量和公诉人政治、业务素质的公开监督和检验,两者互为联系、相互渗透,出庭工作搞提好,可以起到维护法律威严,提高检察机关声誉的作用,搞得不好,适得其反。因此,我们把出庭公诉工作视为检察机关的窗口和门面,对此,我们做到二勤,即:一是对新的法律法规勤学习,掌握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线,做到依法办事;二是对各种政策规定及时学习,勤于思考,研究政策和法律的相同和相异点,从而准确把握政策,严格了执法,提高了准确性。另外,科室人员积极参加法律知识的学习,一人赴省院参加了全省公诉工作培训班,及时掌握了公诉工作的新情况,三人获得了法律本科文凭,二人通过了计算机等级考试,二人参加了全市优秀公诉人选拔赛,其中一人获得了全市优秀公诉人称号。

二、充分履行公诉职能,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2004年,我们认真履行公诉职能,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全力维护了社会稳定。在办案中,注重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认真搜集罪重、罪轻甚至是无罪的证据,采取多种措施着力提高公诉办案水平,保证案件质量,以案件的高质量体现公平正义。全年,共受理公安机关移送审查的各类刑事案件件人,比去年的件人分别上升了%和%,经审查法院件人,报市院件人,公安机关撤案2件2人,退查件人,正在办理的件人,结案率%。在受理的案件中重特大案件件,占受理数的%和%,法院开庭审理的件人,法院均作了有罪判决。从今年受理的各类刑事案件看,重大盗窃文物、、故意伤害案件增多,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增多。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一是突出重点,增强实效,采取措施,落实责任,对受理的案件不纠缠细枝末节,做到快审快诉,限期结案,公正办案。今年7月,××乡王某、刘某、段某等5人在公共场所结伙寻衅滋事,随意殴打他人,强拿强要,任意损毁他人财物,由于危害后果严重,影响恶劣,该案被我县定为首起恶势力案件。案件受理理后,我们仅用了十(请登陆政法秘书网)五天的时间就办结了此案,做到快审快诉,所5人法院都作了有罪判决。有力的打击了恶势力团伙,维护了社会稳定。二是坚持对重特大案件适时介入侦查,对收集、固定、完善证据和及时提出合理性建议。如我市发生的4.05特大杀人案,案发后,我院积极派人提前介入,参与现场勘验、讯问犯罪嫌疑人、证人等活动,及时提出收集、固定、保全相关证据的意见和建议。由于提前做了大量的工作,该案移送我院后,办案人员因熟悉案情,证据齐全,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就审查完毕上报市院,市院审查后也未退查,就了该案。通过提前介入,即提高了案件质量,又加快了办案速度。三是着力提高办案公诉水平,保证案件质量,以案件的高质量体现公平正义。如我院受理的××*等5人跨省跨区的特大文物盗窃案,受理后,由专人审查,集体讨论,庭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对案卷进行了认真仔细的审查,翻阅了各类有关书籍,准备了庭上遇到的各种情况,经过充分的准备后,面对被告人的辩解及其辩护人提出的各种问题,公诉人都一一进行了强有力的答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法院对五名被告分别作了二至十三年不等的有期徒刑。三是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指定专人办理,全年办理了未成年人的案件是4案9人,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未成年人思想还不成熟,社会经验少的特点,能体现“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办案方法,把握案件审查与调查环节,深挖犯罪根源,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做好转化工作。采取庭前认真审查,庭上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消除未成年人嫌疑人的畏惧心理和抵触情绪,促使他们悔过自新,重新做人。并找其家长说服和我们共同关心和教育,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四是加强了与公安、法院的沟通联系,避免了相互之间的推诿、扯皮,保证了诉讼效率。

三、积极深化公诉改革,不断提高诉讼效率

公诉改革是检察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公诉改革以维护司法公正为宗旨,以提高诉讼效率为目标,以保证办案质量为重点。今年重点抓了主诉检察官责任制、进一步规范了被告人认罪案件简化审的程序,积极推进公诉侦查引导取证,庭前证据交换四项改革的深化,并对审查报告综合化、量刑建议进行了逐步规范。特别是被告人认罪案件简化审理和审查报告综合化两项工作经过一年来的实施,现已步入正规。全年适用被告人认罪案件简易审的案件有件人,加上适用简易程序审的件,占整个公诉案件的%。真正达到了缩短诉讼时间,节约诉讼成本的目的。

四、加强诉讼监督,保障司法公正

公诉工作要点篇5

关键词:公诉律师;司法改革;必要性;可行性

引 言

公诉律师,是指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接受人民检察院的聘请,代表人民检察院对公诉案件的被告人提起公诉并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执业人员。探寻公诉律师制度的建立是探寻我国司法制度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现行的司法制度是在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现行司法制度因其自身的缺陷已难以适应我国法律的有效实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因此,司法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而公诉律师制度的建立也确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公诉律师的必要性

开创检察院聘请执业律师代表人民检察院对公诉案件的被告人提起公诉的先河,并非哗众取宠,制造改革虚假繁荣,而是有其真实必要性。

(一)建立公诉律师制度对提升检察院办案能力,提高检察院办案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如今的检察院公诉部门面对的犯罪,日益呈现出多样化趋势,犯罪手段逐步升级,危害程度日益加深。对越来越多的专业性强、社会影响大的复杂疑难案件,传统的办案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需要,这就要求办案人员不仅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知识储备,而且要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高超的法庭辩论技巧,否则就难以履行控告犯罪的职责。而与这严峻的办案现实相对应的恰好又是基层检察院良莠不齐的人员构成。据了解,现有的检察官80%以上是在2002年实行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前任命的,他们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培训,大多数不具备法律专业知识和水平,尽管通过长期的司法实践,他们积累了一定的办案经验,能基本胜任本职工作,但与现行检察官法和检察工作的发展要求相比,专业化水平还远远不够,已成为制约检察工作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而且,根据对基层检察院检察官队伍年龄的调查数据显示:年龄在30岁以下的检察官仅占5%左右;年龄在40岁以上的占65%以上,特别是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和一些年龄偏高的检察官,因身体等各方面的原因,只好长年休假或是安排到非业务部门工作,无法发挥检察官的重要作用。2001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进行了修正,将初任检察官的选任资格纳入到国家统一司法考试中,而近几年检察机关参加初任司法考试的人员通过率仅为2%左右。如此的人员构成,实在是令人担忧。因此,通过建立公诉律师制度,将部分案件授权给聘请的公诉律师处理对于缓解基层检察院业务素质偏低与办案高要求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作用。

(二)建立公诉律师制度对于打通选拔优秀律师进入检察院的渠道,解决检察院人才单向流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现实生活中,检察官转行做律师的不少;律师转行做检察官的还不多见。对于这一人才的单向流动现象,究其原因而言,除了律师与检察官之间的收入的存在差异外,准入制度上的限制也不容忽视。倡导司法机关从律师中选拔优秀人才理念,多年来一直存在,司法机关也作过有益尝试,但一直没有形成制度。最大的阻碍就在于,按照目前的公务人员招录制度,即使通过司法考试,还要再通过公务员考试才能进入检察院,而一些律师执业多年,还要求他们要通过选拔性的公务员考试才能进入检察院,无论从年龄上还是从精力上都有点勉为其难。因此,建立公诉律师制度,让有志于从事公诉律师的社会律师通过聘请就能进入检察院,这对解决检察院人才流失问题具有很好的调整作用。

(三)建立公诉律师制度有利于检察院集中精力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而根据我国检察官法的规定,检察官的职责包括:(1)依法进行法律监督工作;(2)代表国家进行公诉;(3)对法律规定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犯罪案件进行侦查;(4)法律规定的其他职责。由此可见,法律监督是宪法规定的人民检察院的主要职责,虽然代表国家进行公诉也是对法律进行监督的一种表现,但是更多的体现了一种司法权利的行使。在我国,检察院一直被定位在司法机关内,与公安机关的刑侦部门、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机关通称为政法机关,都遵循和执行最具强制性的刑事法律。检察院更是如此,独立行使检察权,在诉讼活动中享有一定的裁量权,如起诉和不起诉权,批准逮捕和不批准逮捕权,具有明显的司法性。为了进一步落实和突出人民检察院的宪法定位,充分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可以尝试将检察院工作中最符合律师执业工作特点的代表国家进行公诉一项委托或者聘请公诉律师进行处理。这对检察院集中精力对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是否合法,对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是否合法,对刑事案件判决、裁定的执行和监狱、看守所、劳动改造机关的活动是否合法等进行监督具有重要作用。

(四)建立公诉律师制度使得被告人更易于接受法院的判决结果。建立公诉律师制度,将检察官的代表国家进行公诉的职权授权给公诉律师,揭去控方代表的“官方”色彩,让公诉律师与被告人的辩护律师在法庭上直接交锋,这样的律师与律师之间对抗的庭审产生的判决结果,更能使被告人相信判决结果的公正性,从而更加信服判决结果。从心理上打消了罪犯的反抗社会的情绪,这对其日后的服刑改造是有好处的。

二、公诉律师的可行性

鉴于上述四点,现阶段我国建立公诉律师制度是确有其必要性的,而从国外经验以及我国近几年的政府律师、公职律师的试点工作经验来看,建立公诉律师制度也是可行的。

(一)我国检察官的任职条件与律师的任职条件的统一为公诉律师制度的建立创造了前提。随着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形成,我国检察官和律师的任职条件趋于统一。根据检察官法和律师法以及国家司法考试实施办法的规定,初任检察官和律师都要求达到本科以上学历,并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即从学理上说,检察官和律师同属于法律职业共同体,他们都系统的学习了法学学科体系的基本知识,具备法律职业基本的职业素养,如法律意识与现代司法理念、法律精神与法治信仰、法律语言与法律思维、法律职业伦理与执业规则,以及法律推理、法律解释、价值衡量、漏洞补充以及法律论证的技巧等。他们也都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如沟通协商的技能、谈判妥协的技能、辩论的技能、写作法律文书的技能、获取和运用信息的技能、制定规则的技能、证据审核和有效运用的技能等等。因此,从任职条件这一层面分析,公诉律师制度的建立是可行的。

(二)国外成熟的政府律师制度为我国公诉律师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政府律师制度,在政府机构内部设立政府律师制度是世界上通行的做法。如新加坡就有政府律师260多人。美国的政府律师人数更多,联邦政府内部有专门的首席律师职位,政府律师在政府决策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美国政府律师占全国执业律师总数的约10%。并且在美国各州负责刑事检控的检察官和助理检察官都必须是其所在州的律师协会的会员。换言之,在当地取得律师资格是从事检察工作的前提条件,有的州甚至直接称呼负责刑事检控的检察官为公诉律师。我国香港地区的政府机构中大多设有政府律师,为政府提供各种法律服务。其中,主要承担刑事检控职责的律政司刑事检控科大约有110多名律师,在原讼法庭及区域法院审理的案件,大部分均由该科的政府律师负责检控。另外,由裁判官审理的案件,倘属重要的案件或者涉及艰深的法律论点,该科的政府律师也会出庭。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律师制度的良好运行对于我国建立公诉律师制度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三)我国律师多年的政府法律顾问工作以及公职律师试点工作经验也为公诉律师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各级政府部门任职的具有律师资格的人员有上万人,而且这个数据还在日益增加。同时,近年来政府法律顾问工作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在一些地方如上海浦东已经积累了较丰富的政府律师经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据统计,目前全国有4195个地、县、市人民政府组建了法律顾问团,有8365个国家机关和政府负责人聘请律师担任法律顾问。省一级的如吉林省、北京市、海南省,市(县乡)一级的如上海浦东新区、北京市东城区、贵州省黔南州各县等。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政府对公职律师制度的建设进行了探索。广东省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于2002年8月率先出台《关于设立市、县(市、区)公职律师事务所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按市、县(市、区)行政区域设置公职律师事务所,由在政府部门或相关机构担任公职、为政府或为所在单位提供法律咨询、办理法律事务、具备执业律师资格的人员担任公职律师,公职律师事务所作为事业单位统一管理公职律师。随后在2002年12月,司法部下发了《关于开展公职律师试点工作的意见》,推动在县(区)级以上地方政府开展公职律师试点,由具备律师资格或法律职业资格且供职于政府职能部门或行使政府职能的部门,或经招聘到上述部门专职从事法律事务的人员担任公职律师。随着这两个文件的出台,我国部分地方和部分机关的公职律师已经开始走马上任。这些地方或机关的试点经验对我国建立公诉律师制度的指导作用更是不容忽视。

(四)公诉律师在我国现阶段已经有法律依据,只是对于公诉律师制度的建立还需要立法的进一步明确。我国现阶段公诉律师的产生不外乎就是由检察院聘请执业律师,再授权其代表检察院出庭支持公诉。对于这种操作方法,我国现阶段是有法可依的。首次,我国公务员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确定初任法官、初任检察官的任职人选,可以面向社会,从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取得资格的人员中公开选拔。按照上述规定,国家可以直接从司法考试合格人员中选拔初任法官、初任检察官,而不要求初任法官、初任检察官必须通过公务员考试。其次,司法部于2002年12月出台的《关于开展公职律师试点工作的意见》就明确了属于公职律师范畴的公诉律师存在的合法性。我国现行法律虽然承认了公诉律师的存在空间,但从以上两个法律文件来看,一则我国律师法还没有对公诉律师进行明确的规定,二则后一法律文件的立法效力层级还不够高。要完全建立起公诉律师制度还需要从立法上解决以上两个问题。

三、我国现阶段公诉律师的具体运行模式

尽管公诉律师制度在现实中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法律上也有其可行性,但是理论上耳熟能详的公诉律师在我国的实践还未曾出现过。因此,笔者建议,依据现行法律,实践中可以采用这种运行模式:(一)检察院聘请。由人民检察院从执业律师中聘请有志于从事公诉工作的人员组成公诉律师团,该公诉律师团接受所在人民检察院的业务指导和监督,仅负责办理本检察院的公诉案件,不得从事有偿法律服务、不得在律师事务所和法律服务所兼职,不得以律师身份办理本检察院或部门以外的诉讼与非诉讼案件。(二)检察院授权。受聘请的公诉律师可以经检察长批准出庭支持公诉,由于受聘请的公诉律师不具有检察官资格,不能直接代表检察院出庭支持公诉,因此对其出庭参加公诉的授权,可以参照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中对助理检察员出庭支持公诉的授权规定。根据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各级人民检察院设助理检察员和书记员各若干人。经检察长批准,助理检察员可以代行检察员职务。因此,在具体案件中,受聘请的公诉律师可以凭检察长出具的批准意见,代表检察院出庭支持公诉。

结 语

从公诉律师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来看,随着社会的发展,公诉律师出现是历史的必然,其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的作用也将逐步凸显出来。现阶段,我们可以在现行法律的规定下,采取上述操作模式进行试点,在试点中逐渐积累经验和探索公诉律师运行的更好的模式,为我国建立起完善的公诉律师制度蓄积能量。通过试点和探索,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公诉律师将成为我国民主法治天空中一颗耀眼的新星,为我国司法制度的改革大厦的建设贡献巨大力量。

参考文献

(1)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学》2002修订版

(2)胡夏冰、冯仁强编著《司法公正与司法改革研究综述》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

(3)崔颖《基层检察院人员现状分析》西充县人民检察院

公诉工作要点篇6

【关键词】 院长接待室;投诉;医患纠纷;特点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64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91-02

1 前 言

近年来,随着紧张医患关系的不断加剧,医疗机构都逐步认识到投诉接待工作的重要性。院长接待室是投诉接待的重要职能部门,它是医院权利和信息集散的中心,担任着内外沟通、承上启下的重要责任,是投诉患者或其家属与医院进行沟通的最直接的平台。一般来说,投诉患者都是在其他部门,如门诊部、急诊办、医务处等,得不到圆满解决的情况下,才会到院长接待室进行投诉的,也有少数追求效率的投诉者,会避开其他部门,直接到院长接待室直接沟通来解决纠纷。由此看来,院长接待室的投诉接待工作有着重大的意义。

2 院长接待室投诉接待工作的特点

2.1 随机性 院长办公室作为医院综合工作的处理部门,其事务相当繁多、复杂,虽然处理医疗投诉和医患矛盾是其责无旁贷的责任,但由于来访者无规律可循,其来访内容和时间都不可预知,来访事件都是随机发生的,所以这就造成了院长接待室在投诉接待工作上的被动。因此,院长接待室设立专门的接待员还是远远不够的,办公室的全体工作人员都有义务参与其中,应当随时做好投诉接待的准备。

2.2 应急性和冲突性 一般说来,到院长办公室的患者,都是在其他部门得不到合理解决,或者是为了得到快速的解决效果,若院长办公室对其处理不恰当,就可能进一步激化医患矛盾。

这些投诉者中很可能会出现情绪激动、持久对抗,人员众多,反复投诉等现象,严重的甚至会与接待人员发生肢体冲突,打骂侮辱接待人员等行为,因此投诉接待工作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院长办公室作为医患沟通最直接的平台,与投诉者发生冲突性事件的可能性更大。

2.3 复杂性 对于大部分投诉者来说,都是因为在就医过程中遇到了无法解决的困难,所以找到院长办公室来进行帮助协调解决的,但也不能排除极少数的投诉者是钻医疗服务的空子,或是以无理取闹的方式来获得自身利益或者特殊照顾。投诉内容不止是医疗投诉,也存在一些非医疗方面的投诉。尽管院长办公室是医患沟通的最直接窗口,但它并不是一线部门,在处理投诉问题时,常常需要与相关科室和部门进行协调,或找相关领导来处理。投诉接待工作既是一项具体的、局部的工作,同时也是牵涉到医院的各个部门,因此需要在全院各部门的配合下,才能圆满解决各种医患纠纷。

3 关于做好投诉接待工作的思考

院长接待室投诉接待工作的应急性要求投诉接待人员能对投诉内容和主要问题进行准确、迅速的判断,并要及时采取措施,通过与相关科室的协调,让患者在相关科室得到热情接待的同时,获得满意的处理效果。因此,要做好投诉接待工作,就要求接待者掌握医院各种管理制度、就医流程、医疗政策、诊疗规范等。

3.1 提升投诉接待者的综合素质 一名优秀的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法律和心理素质。目前,院长接待室的人员的整体素质普遍有待提高:

首先是政治素质的提高。投诉接待者要对医患关系紧张、医疗投诉增多的社会和经济根源有充分的认识。要对由社会转型和变革,带来的多元化价值观念、不良的社会风气、不配套的政策措施、不合理的体制机制等在医疗行业中的具体反映有所了解。同时还要关注当前的医改形势、医改举措,并重点抓住与管理工作相关的政策和措施。

其次是法律素质的提高。从众多的医疗投诉来看,大部分都是由于投诉者不理解医疗活动中一些问题,轻则是讨说法,重则是讨要经济赔偿,因此如果医疗投诉接待不好,就可能将医疗投诉变为医疗纠纷,甚至走上司法诉讼程序。所以人员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只有具备良好的法律知识储备,人员才能在解决医患纠纷的过程中,依法办事,切实维护患者、医务人员以及自身的正当权益。

最后还要提高心理素质。对于从事工作的人员来说,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因为人员常常会面对情绪偏激的投诉者,并要与其沟通,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会受其情绪影响,无法很好地与其沟通,了解纠纷内容和问题。

3.2 强化投诉接待人员的协调能力 院长办公室要在政策文件、心理学、业务知识、法律法规等方面,定期对投诉接待人员进行培训,只有工作人员素质提高了,才能让医患纠纷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接待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能让其工作更有自信,从而让投诉案件的处理做到专业、合法、合理。患者的投诉内容是患者需求的反应,同时也是医疗服务效果的一种体现。对于各类投诉,接待人员要做到认真倾听,让患者成为医疗服务质量的监督者和检验者。接待人员要归纳总结投诉中的共性,并与相关部分做好沟通工作,寻找问题的根源,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避免或减少类似的投诉事件。

3.3 建立健全投诉机制 院长接待室要与医院各职能部门(如门诊部、护理部、医务处、医患关系办公室等)建立起医患投诉的协调体系,同时向公众公布投诉信箱和投诉电话。院长接待室与医院的安保处联合建立医疗纠纷的处理机制,并与公安部门保持沟通渠道的畅通。医院通过建立健全患者投诉机制,及时处理医患纠纷,从而让医患关系达到和谐。

参考文献

[1] 陈晶晶,李昕.院长办公室接待工作的特点和人员素养[J].医院管理论坛,2010,27(11):50-52.

[2] 韩鹏,任在方.院长办公室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2,26(4):249-250.

公诉工作要点篇7

一、进行庭审角色代入的必要性 

反贪工作是一项群体工作。按照现有的机构组织框架,贪污贿赂案件最初由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部门进行立案侦查,侦查终结后交由公诉部门审查起诉、出庭支持公诉,这是一条完整的反贪工作路径。正因如此,反贪侦查人员不能够仅仅认为侦查工作就是自己的工作全部内容,而必须在工作中积极拓宽眼光,拉长工作思路,将其后的庭审工作要求也放到自己的侦查计划中作整体考量。事实也证明,仅仅为了侦查而侦查往往是无法取得良好效果的,结果不是面对繁芜复杂的证据而无从下手、茫然无措,就是千辛万苦所获取的证据根本不能有效应用于庭审,造成工作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 

有效惩治贪污贿赂犯罪是我们反贪工作的目的,而通过庭审对犯罪嫌疑人做出有罪判决是衡量我们工作是否成功的一个标杆,是我们实现上述工作目的的途径。庭审的关键在于证据的对抗,反贪侦查人员必须在侦查中,就考虑到庭审时对证据的运用。这种考虑既要全面,又要细致;既要考虑到国家公诉人运用证据的需要,又要考虑到被告人运用证据的可能路径。而角色代入,往往是这种考虑的有效形式。通过角色代入,反贪侦查人员可以设身处地的站到公诉人或者被告人的角色,把自己当做庭审的参与者,并由此找到哪些案件细节会成为审理重点、哪些证据会为定罪量刑发挥关键作用,这就相当于为自己的侦查工作指明了方向,无疑会极大的促进侦查工作的有效进行。 

二、进行庭审角色代入的方法 

1、代入公诉人角色 

公诉人是刑事诉讼重要的参与者,他们的作用是代表国家出庭追诉犯罪。在庭审中,公诉人会积极运用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证据,来使其最终受到刑法的惩罚。反贪侦查人员代入公诉人角色,就是要站在出庭人员的角度考虑庭审问题,以公诉人举证证明犯罪各项构成要件的框架来明确侦查取证范围。这种代入的具体表现就是要在侦查过程中寻求公诉部门的配合,了解公诉人的指控逻辑和证据使用思路,以此来指导自己的侦查取证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在现有的机构设置中,反贪部门与公诉部门同属于人民检察院的下属业务部门,彼此较为熟悉、联系方便,这为反贪侦查人员进行公诉人角色代入创造了有利条件。现实案件中,侦查人员可以通过在侦查过程中与公诉人员开展侦查会商的办法来进行角色代入。会商中,侦查人员可以将主要案情提前告知公诉部门,由于公诉部门的实际工作特点,其工作人员往往对于刑事诉讼庭审过程、庭审证据运用、被告人心理,甚至管辖标的案件的法院刑事审判庭较为了解,可以请公诉部门工作人员根据案情进行庭审情况的预先估计,指出一旦标的案件进入庭审程序,将以哪些证据作为指控犯罪的关键证据,并指出如何将证据组成完整证据链条的思路,指导侦查工作开展。尤其重要的是,由于证据往往有多种表现形式,而各种表现形式所带来的证据证明力往往不同,不同证据形式也常给法官以不同的影响力,这种预先的模拟可以为侦查人员到底采用哪种证据取得方法和证据固定形式给出指导意见。 

2、代入被告人角色 

反贪侦查人员代入被告人角色,就是要在侦查过程中预先将自己放在本案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角色里,考虑被告人将会有可能以哪些证据来为自己开脱罪责,并提前下手取得相应的证据,来驳斥被告人的脱罪企图。同时,还要积极进行逆向思维,考虑到对于被告人来说哪些证据将是“致命”的,由此争取侦查工作主动,尽早采取证据固定措施,防止犯罪嫌疑人毁灭罪证。由于侦查人员毕竟是“案外人”,仅以侦查经验进行思考往往不够全面,而只有进行角色代入,将自己置身“案中”,才能更好的看清庐山真面目。 

对于行贿、受贿等依靠言辞证据较多的案件,更要着重进行被告人角色的代入,细心体察被告人心思,在询(讯)问中就堵断其退路,夯实犯罪各要件,防止被告人打下“活扣”,有机可乘。 

反贪侦查人员代入被告人角色往往比代入公诉人角色要困难的多,因此也需要更多的技巧和经验储备。在平时工作中,侦查人员就要积极锻炼这方面的能力,如多参与旁听庭审,了解庭审时被告人惯用的脱罪伎俩和诡辩手段;常与有经验的同志进行交流,了解被告人通常的心理;在侦查中做好调查,掌握被告人的性格特点、处事习惯,以利于角色代入等。 

三、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对公诉人角色的代入不能越俎代庖。反贪侦查人员代入公诉人角色的逻辑顺序,是由公诉人的心理到侦查人员的心理再到具体侦查活动。这种逻辑顺序是不可逆的。在案件侦查中,不能将这种代入反用,以侦查人员的侦查取证工作来钳制公诉部门独立的审查起诉和公诉职能。那种根据自己取得的证据和臆想的证明思路对公诉部门参与公诉的方法、思路粗暴干涉的行为是错误的。 

公诉工作要点篇8

  关键词:公诉权能

多元化

专业化

  1949年新中国成立,伴随而来的是一个全新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在继承革命根据地检察制度和借鉴苏联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初步建立了崭新的检察制度,公诉工作作为检察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也逐渐发展和完善起来。但是从1956年直至1968年,中国的检察工作经历了一系列的波折,至1968年中国取消检察院建制,检察工作也随之走向了全面萧条。1978年以后,总结以往经验教训,中国的检察工作随着检察制度的完善,不断走向科学和健全。在这个过程中,公诉工作展现出一个权能上多元化、机制上专业化的发展趋势。而这样一种趋势,也暗示出中国公诉工作的发展前景。

  一、公诉工作三十年以来的发展

  公诉工作的开展从本质上而言,就是一个公诉权预期目的不断实现的过程。然而,作为司法权力的一种,公诉权不可避免地体现出权力发展的自然特征,即“从权力产生之初,它就显示出两种截然相反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它随着国家在社会生活中的逐步强大而不断地扩张;另一方面,自身又经历着不断向社会分解的过程。”〔1〕在这个过程中,公诉工作展现出一个权能上多元化、机制上专业化的发展趋势。

  (一)公诉职能多元化发展

  检察机关的公诉权是随着检察职能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完善起来的。公诉权在诉讼发展史上,由当事人的主张权,发展至国家权力;由审判权的一部分,分离出来成为一种专门的国家诉权;至现代社会它成为国家司法制度的重要元素,并且呈现出公诉制度日趋严密的发展态势。〔2〕在这个过程中,公诉权所承担的职能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中国的公诉工作自1978年以后,也经历了这个过程。

  早在文革取消检察机关之前,我国的法律已经对检察职能做出了较为详细地规定,显现出公诉职能多元化的趋势。1978年检察机关重建以后,随着1978年《宪法》和1979年《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颁布,明确了公诉机关在惩治刑事犯罪和诉讼监督方面的职权。然而,人们对于公诉职能的认识是经历了一个前后变化的过程的,这个过程体现出公诉职能拓展的趋势。1978年重建检察机关,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于当时政治形势的一个反映。在当时的政治形势下,对于包括公诉机关在内的检察机关,要求工作重点放在对敌专政上。

  1978年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中共中央副主席叶剑英代表修改宪法委员会做了《关于修改宪法的报告》,指出:“鉴于同各种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的极大重要性,宪法修改草案规定设置人民检察院。国家的各级检察机关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对于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公民是否遵守宪法和法律,行使检察权。”〔3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开始了“严打”工作。所以刑事检察工作还面临的任务是:认真贯彻执行刑法、刑事诉讼法,全面开展刑事检察业务,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坚决打击现行的反革命活动和其他刑事犯罪活动,为社会治安的根本好转而斗争。〔4 〕于是自1979年冬以来,各级人民检察院根据城市治安会议的精神,把整顿社会治安作为一项中心任务,密切配合公安机关与人民法院,严厉打击反革命活动和其他犯罪活动。这就在新中国法制史上开始了“严打”的工作。并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强化了公诉惩罚犯罪的职能。

于此同时,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开始大力加强公诉工作的法律监督职能。1978年宪法是新中国颁布的第三部宪法,它重新恢复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职能,其中,将诉讼监督和部分侦查监督职能配置在公诉权上。之后的1979年《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和1982年《宪法》确定检察院的性质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法律性质的确定带来了司法实践的发展,公诉的法律监督成果逐渐显著。其中1980年至1982年全国抗诉人数为6813人; 1983年至1987年抗诉案件为70000余件,追捕、追诉人数为70000余人; 1988年至1992 年追捕、追诉人数为56850 人,刑事抗诉案件10202 件,纠正侦查机关违法案件50448次,纠正审判机关违法案件12964次; 1993年至1997年追捕、追诉人数为49335人,刑事抗诉案件17117件,纠正侦查机关违法案件73505次,纠正审判机关违法案件12842次; 1998年至2002年追捕50863人,刑事抗诉案件18369件,纠正超期羁押319823人次; 2003年至2007年监督立案94766件,监督撤案18266件,追加逮捕63817件,追加起诉43447件,刑事抗诉15161件。〔5 〕

  在强化惩罚犯罪和法律监督的同时,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对于公诉权保障人权、服务社会的功能也在不断强化。早在1981年,人们就提出“我们要学会使用法律武器,同反革命分子和重大刑事犯罪分子进行坚决的斗争。同时,也要学会使用法律武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纠纷”。“我们还要善于保护人民的权利和合法权益,增强人民内部团结”。〔6 〕经过二十年的不断努力,我们最终坚持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目标。党的十五大第一次鲜明地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治国方略,这是在中国持续20年之久的改革开放即将进入21世纪的时候,对几十年探索的一个总结。随后,中国提出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体系,对我国的检察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丰富了公诉职权,促进了公诉职权的多元化发展方向。

  (二)公诉专业化发展

  司法改革的发展要求实现公诉专业化,在我国近些年的检察改革中,也进行了很多有益地探索。这些探索中,有的涉及到公诉人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有的涉及到制度建设和程序完善。这些有益探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推动了公诉专业化建设,保证了诉讼公正,提高了诉讼效率。〔7 〕

1、公诉主体专业化探索

  1997年《刑事诉讼法》修改以后,由于进一步强化了控辩式的庭审方式,适应司法改革的需要,北京__市检察机关于1998年开始试行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并将东城区、昌平区、海淀区检察院作为试点单位进行尝试。2000年1月出台了《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实施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暂行办法》,开始在北京市检察机关全面推行。之后,经过不断的完善,取得了很大的成效。〔8 〕其中一个重要的成果就是推动了公诉专业化建设。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立足于检察权行使的去行政化,赋予检察官一定的司法权限,从而突出了公诉权的司法特性,实现了公诉业务内较合理的配置检察权。

  与此同时,北京市检察机关开始实现公诉专业化建设由个人向组织体系的过渡,积极探索专业化办案组制度,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专业化办案组建设开始于以办理妇女犯罪案件为主的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妇女犯罪审控组”,以及办理了“0048”操纵证券交易价格案的北京市检察院二分院金融犯罪办案组,之后,北京市检察机关开始大力推进专业化办案组模式。到2007年,北京市各级检察机关共有23个单位设立了专业公诉组,占到单位总数的92% ,已建立的各类专业公诉组达到了98个,涉及金融、未成年人犯罪、女性犯罪、家庭侵权案件、简易程序等领域,专业公诉组成员313人,占全市公诉部门人员的4319%〔9 〕。近年来,北京市成立的专业公诉组共承办了各类专业刑事案件117万余件,约占受理案件总数的四成。实行专业公诉组办案方式以来,各检察院先后制定了工作细则,规范办案程序,简化办案环节,有效提高诉讼效率。专业公诉组着眼于专门类型犯罪的研究,这一举措提高了专业公诉化水平和类案类罪的公诉质量,有利于培养专家型公诉人,推动主诉检察官制度的不断完善。

  2 公诉程序专业化探索

  首先,基于恢复性司法理念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积极探索刑事和解制度。自2002年开始,上海、北京、浙江、安徽等省市对轻伤害案件、未成年案件、在校生案件开始进行刑事和解的尝试,通过公检法联席会议纪要、联合意见等形式,确认了刑事和解制度的现实存在空间。〔10〕在实践中,北京市检察系统以相对不起诉为依托,以轻伤害案件作为切入点,在适用范围、和解启动、和解程序、办案期限等方面,形成了制度性的办案机制。〔11〕

  其次,基于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司法资源等需要,探索建立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处理机制。1996年刑事诉讼法完善了简易程序,就是为了提高诉讼效率,大量案情简单、犯罪轻微的刑事案件可以从普通程序中分流出来。2003年“两高一部”又了《关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的若干意见》,对应当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被告人认罪的案件,进行简化审理。一些基层检察机关由此开始探索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处理机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2〕最高人民检察院肯定了这种尝试,并于2006年12月28日出台了《关于依法快速办理轻微刑事案件的意见》,对各地做法进行总结和规范。这对公诉专业化建设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此外,各地检察机关在实践中还进行了很多改革,如西城区检察院未成年人犯罪公诉组推出了诉中考察机制;崇文区检察院未成年人犯罪公诉组设立了未成年人品格证据调查制度和重新犯罪评估制度;昌平区检察院轻微刑事案件公诉组建立了公检法三部门快速办理轻微刑事案件沟通机制等6项办案机制。这些制度和机制对于实现公诉程序的专门化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公诉发展之展望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也不断进行改革。对于公诉工作而言,权能多元化的趋势仍然会不断延续,并最终促进公诉专业化的发展。

  (一)公诉权能的多元化必然促进公诉专业化发展

  在检察机关最初产生时,其控权职能非常明显。从检察制度的起源来看,最初的一个主要动因正是国王为了对付地方领主司法权的垄断,而设立国王人行使控诉权,在法庭上制约法官的专断,这种权力的制约是在政治领域中王权与地方封建领主权力斗争在司法领域的反映。在此过程中,伴随着自诉向公诉的发展。由于统治者醒悟到,犯罪不仅是对受害人的侵害,更是对国家的侵害,追究犯罪是国家的责任。因此,检察官应公诉的需要而产生。

  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之后,启蒙思想家的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思想在国家制度中得到充分的实现。随着刑事诉讼程序的模式开始由纠问主义过渡到现代控诉主义的审判模式,其中有“革命之子”美誉的检察官获得了新的生命,作为公益代表人和社会秩序的维护者,承担起追诉犯罪,维护社会秩序,实现法律正义的公诉职责。而公诉的职能也随之向着复合型趋势发展,发挥着自诉权所无法比拟的打击功能、震慑功能、教育功能、保护功能、预防功能等多重效能。在公诉权复合性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必然产生了细化的要求。为了实现公诉所承担的各种职能,将公诉权的效能发挥到最大,客观上要求实现公诉专业化。这种专业化要求不再仅仅将公诉权作为一个整体去分析和实践,而是要充分了解各种权能的具体性质和实际需要,从权能承担主体、制度设计以及实现形式上进一步完善,从而充分实现其预期目的。

  (二)公诉专业化的困境

  三十年来,各地检察机关对公诉专业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公诉专业化理论基础薄弱

  目前,对于专业化建设的目光多集中于笼统的检察专业化建设方面,但是,对公诉专业化尚未进行理论探讨。由于公诉专业化的内涵不清,导致公诉专业化陷入困境。笔者认为,公诉专业化是基于公诉权能合理细化基础上的诉讼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诉讼程序的合理安排。但是,目前对于公诉权能究竟包括哪些方面,仍是理论探讨中的一个难点。有人认为,从权能划分上看,公诉权包含的权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作不同的划分:对公诉权的权能作横向划分,可分为积极公诉权和消极公诉权,前者为起诉权,后者为不起诉权;作纵向的划分,公诉权应包含四项权能:公诉提起、公诉支持、公诉变更(包括公诉的改变、追加和撤回) 、抗诉权。〔13〕也有人认为,公诉权是复合性权力,具有请求性、执行性、决定性、制约性和建议性等特点,由公诉职权和公诉事权〔14〕构成。因此,公诉权究竟包含哪些权能,各个不同的权能之间究竟如何分配也就难以说清。

  2 公诉专业化实践无序

  我国在检察改革过程中,出于对刑罚目的的考虑和刑事政策的需要,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推动了公诉专业化发展。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集中体现在公诉专业化实践本身的无序上,即各种实践探索没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使得各项制度建设比较分散,没有形成整体效应。其根本原因在于实践探索与公诉权能的脱节,以及公诉主体专业化与公诉程序专业化的脱节。

  如上文所述,在公诉主体专业化建设方面,检察机关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主诉检察官制度和专业化办案组制度。但是,全国各个地方,甚至北京市检察机关内部各单位之间,对于主诉检察官的专业化发展__方向,以及专业化办案组的设立标准上,并没有统一的认识,导致主诉办案组的组织形式、运作方式没有形成统一规定。〔15〕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主诉检察官制度没有与公诉权发展的内在规律形成良性衔接,使其成为无源之水。

  随着公诉主体专业化建设从个人建设向组织建设的转变,专业化办案组应运而生,形成了“遍地开花”的局面。但是,目前的专业化办案组的形式,仍存在一些缺陷,需进一步完善。第一,专业化办案组的划分根据没有统一标准,考虑的要素涉及到承办的案件数量、案件类型、犯罪嫌疑人特点以及主诉检察官的业务能力等众多方面。〔16〕这种情况导致各个专业化办案组在承办案件的类型上产生交叉,既不利于积累办案经验,也不利于提高诉讼效率。第二,在以案件性质为标准设立的专业化办案组范围内,根据不同的案件类别进行组建,虽然有利于实现定罪标准的统一性,但是存在功能单一的缺陷。从诉讼目的看,导致目前的专业化办案组多集中于打击犯罪,对于服务社会、调整多元性利益而言,力度较轻。对于公诉权除追诉犯罪外的其他权能的实现没有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同时,在公诉主体专业化与程序设置之间,也存在着脱节现象。第一,轻伤害案件处理方式改革没有配备固定的人员。对刑事和解制度在实践中的经验积累和调查研究形成了一定的制约,无法形成集中力量,发挥集束优势。第二,快速办理轻微刑事案件新模式的探索没有形成长期效应。目前轻微刑事案件的办案组与重大刑事案件的办案组之间存在交叉办案的情况,互相之间缺乏必要的独立性,容易造成办案人员办理案件的节奏出现混乱。

  (三)公诉专业化的构想

  公诉专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对公诉权本身的认识和公诉权行使过程中的各个要素和环节。因此,要实现公诉专业化,就要以公诉权能合理细化为基础,实现公诉权主体、公诉权行使程序和辅助机制相互协调的司法运行状态。

1 公诉权能的合理细化

  检察改革必须在我国的法律体系框架内,立足于公诉实践,注重改革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公诉权内应该包含以下几项基本权能:第一,追诉犯罪的权能。“检察机关从诞生之日起便是一种新型的代表国家追诉犯罪的专门机关,设立检察机关的目的就是行使公诉权,检察机关是应公诉的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17〕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先有了追诉犯罪的需要,后有检察官或检察机关。因此,追诉犯罪是检察机关的天然职责,也是检察机关赖以存在的基础。第二,法律监督的权能。现在,人们对公诉权与监督权是否一致存在争论和分歧,但是有一点可以基本达成共识,即检察机关具有法律监督职能。在现行法律框架内,法律监督权是由检察机关内的不同部门分别承担的。公诉部门承担的诉讼监督权基本上是包含在公诉权之内的,因此,公诉权中自然也包含法律监督的权能。第三,保障人权的权能。适用法律的终极目的是保障人权,维护社会秩序。公诉制度作为诉审分离的产物,它具体地限制了国家机关的权力范围,防止肆意滥用国家权力来限制公民的人权和自由。因此,在行使公诉权的过程中,加强对人权的保护,要正确处理社会秩序的稳定与个人权利的保障、被害人与被告人的权利之间的关系,即在重视个人权利特别是被告人权利的基础上,关注社会秩序的维护和被害人权利的保障。第四,服务社会、参与社会综合治理的权能。法律从来不是孤立于社会的,它从社会发展中出现,也注定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公诉权在行使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法律本身的功能,因此,我们进行检察改革必须将公诉权放置在一个更大的环境中考虑,强调司法过程的社会效果,以求公诉职能的实现能够服务于社会发展的大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司法的存在理由完全在于向国民提供服务这一似乎是理所当然的思想。”〔18〕由于司法活动以实现社会正义为己任,因此,司法过程在社会中展开,其最终结果又交付给社会,作为司法活动重要内容的公诉权行使,必然具有服务社会、参与社会综合治理的权能。

  上述四项权能之间的逻辑关系有所区分。前两者属于公诉权的工具性权能,是基于法律本身的特点而形成的权能;后两者是公诉权的目的性权能,是基于公诉权的社会价值而形成的权能。两者之间互相配合,缺一不可。公诉权在行使过程中,可能会涉及一项权能,也可能涉及多项权能,但是由于社会需要的多变性,公诉权在行使过程中,有时必然会有所偏重。而这种偏重,必然会产生公诉专业化的现实需要。

  2 公诉专业化的系统构建

  公诉专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形成整体思路。因为“克服片面性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恢复事物的本来面目———全面性、完整性、整体性。惟其如此,才能具有准确性”。〔19〕在推进路径上,应当在公诉权能合理细化的基础上,坚持构建公诉权主体、公诉权行使程序和辅助机制相互协调的司法运行状态。

  第一,确立系统化进路的核心。系统化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可以围绕其进行的核心,这个核心存在,是保证系统元素同质性的根本。〔20〕因此,我们在对公诉主体和公诉程序进行专业化建设的时候,必须紧紧围绕公诉权能这个核心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使公诉专业化的各个要素实现链接,消除无序状态。

  第二,合理整合检力资源。人力资源是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圆满完成任务、保持持久竞争优势的原动力。为了实现公诉专业化建设,必须要对检力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从而实现公诉专业化建设的主体保障。在公诉检力资源的配置上,应当在现有处室职权划分的基础上,强化专业化办案组处理案件的能力,同时应当根据不同的公诉权能,对现有公诉部门进行合理调整。具体方案如下:从公诉处室的设置上,根据不同的公诉权能,设置相对独立的几个处室,分别管辖适用普通程序的严重刑事犯罪、经济犯罪和职务犯罪、轻微刑事案件和未成年人案件。这种划分的根据是,上述几类犯罪所侵害的社会权益不同,在适用刑事司法政策和诉讼程序上也各有不同。这种相对独立的处室,有利于对不同的利益主体进行有针对性的保护,具有较大的科学性。

  从专业化队伍建设上,以现有的专业化办案组为基础,适当突破依据罪名分类的局面,根据不同公诉权能,在不同的处室内设置相应的专业化办案组。例如,在办理严重刑事犯罪的处室内,依据不同罪名设置办案组;在轻微刑事案件的处室,设立刑事和解办案组、简易程序办案组等。这种专业化办案组有利于灵活掌握和正确适用“宽严相济”、“恢复性司法”等刑事司法政策。

  此外,由于公诉机关承担着监督审判、提起抗诉的职能,因此为了保证集中力量实现诉讼监督的权能,可以考虑在公诉部门设立专门的判决审查组,集中对法院认定犯罪事实和适用法律的状况进行专项审查,以保证审判的公正性。同时,对于一段时间内集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发挥类案监督的效果,统一法律适用标准,对办案形成指导性意见。

  第三,实现专业化要素之间的衔接。首先,要实现程序跟进。公诉权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使国家刑罚权能够实现,还在于它为刑罚权的实现提供了现实的合理性。之所以如此,在于公诉权具有独立的程序__价值,正如我们所探讨的诉讼程序的独立价值一样。〔21〕如果说,合理细化公诉权能是公诉专业化建设的前提,整合检力资源是公诉专业化建设的保障,机制建设和诉讼程序的完善则是公诉专业化建设的载体。因此,必须坚持诉讼程序与公诉主体专业化的整体推进。〔22〕其次,要根据公诉专业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完善相应的配套机制,如完善学习机制、考评机制等等。

  综上,我国检察制度在劫后重生之后,经历了三十年的不断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公诉成为刑事起诉的主要模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国家统治意识增强、统治手段丰富、统治水平提高的法治结果。在其产生过程中,伴随着国家权力体系的科学分工。〔23〕但是这种分工细化,并没有随着公诉制度的产生而停止,而是随着公诉制度的完善而进一步深化。分工细化必然导致公诉职能的不断分化,使公诉职能不断扩展,并在扩展的基础上不断呈现出专业化的趋势。而公诉专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正是这种系统性,让我们看到公诉权今后的前进方向,那就是在公诉权能细化基础上的公诉专业化核心要素的优化配置和系统发展。 注:

〔1 〕李蓉:《刑事诉讼分权制衡基本理论研究》[m ] ,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第19页。

〔2 〕徐鹤喃:《公诉权的理论解构》[ j ] ,《政法论坛》2002年第3期。

〔3 〕参见http: / /news. xinhuanet. com / ziliao /2004 - 10 /15 / content_2094250. htm.

〔4 〕《坚决打击现行犯罪活动为社会治安的根本好转而斗争———刑事检察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今后任务》[ c ] ,载《人民检察选编( 1979- 1980) 》,法律出版社1983年版,第115 - 116页。

〔5 〕以上数据来源于人民检察博物馆统计数据。

〔6 〕参见《学会使用法律武器》[n ] ,《人民日报》, 1981 - 03 - 10。

〔7 〕在此部分,笔者拟主要以北京市检察系统近年来所进行的一些改革措施为依据,进行实证性研究。

〔8 〕参见北京市检察院课题组:《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与完善》[ c ] ,载《检察改革的新探索》,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173 -194页。

〔9 〕如笔者所在的朝阳区人民检察院成立了法轮功犯罪、女性犯罪、犯罪、过失犯罪、毒品犯罪、聋哑人犯罪、大学生犯罪、街头暴力犯罪、伤害犯罪、未成年人犯罪、经济犯罪十一个专案组。

〔10〕参见《宽严相济视野下公诉机关角色转变———以刑事和解为切入点》[c ] ,载《检察工作热点难点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124页。

〔11〕2006年,全市检察机关对刑事和解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以笔者所在的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为例, 2003年以来,我院立足法律监督职能,积极探索轻伤害案件刑事和解制度,对于犯罪情节轻微、社会危害性不大的轻伤害案件,依照刑事和解程序从宽处理,努力减少犯罪人与国家、社会和被害人的对立,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如下基本做法:第一,坚持刑事和解“三个严格”:一是严格适用范围,二是严格适用程序,三是严格执法纪律;第二,建立刑事和解的“五项制度”,即权利告诉制度、协商和解制度、赔偿金预缴制度、审查确认制度、定期回访制度。上述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根据我院近年的回访结果显示,双方当事人对案件处理方式及处理结果的满意率为100% ,申诉率为“零”,被不起诉人的再犯罪率为“零”,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12〕如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于2006年9月在北京市检察系统内率先实行了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处理机制。

〔13〕许尚金、胡冬平:《刑事公诉权性质研究》[ j ]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14〕王新环:《公诉权原论》[m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 - 6页。

〔15〕由项明主持的北京市检察院重点调研课题《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与完善》,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论述。参见前注[ 8 ] ,第173 - 194页。

〔16〕有的以案件实体性质为标准进行划分,如金融犯罪办案组、法轮功办案组、交通肇事办案组等等;有的以诉讼主体进行划分,如未成年人办案组、妇女犯罪办案组、聋哑人办案组;有的以诉讼程序为标准进行划分,如简易案件办案组等等。

〔17〕陈卫东:《我国检察权的反思与重构》[ j ] ,《法学研究》2002年第2期。

〔18〕[日]棚濑孝雄:《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m ] ,王亚新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55页。

〔19〕张洪春:《整体论思维方式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j ] ,《理论前沿》2002年第19期。

〔20〕美国著名行政学家卢瑟?古利克在其《组织理论按语》一文中提出了同质原则:一个共同工作的群体的效率与他们正在完成的工作的同质性、他们正在利用的程序的同质性以及激励着他们的目的的同质性有直接关系。这个群体必须从上到下进行统一,他们必须一起工作。由此可以得出,如果集中在一个单一的单位中进行分工的组织结构,在工作、技术和目的方面是不同质的,将遇到出现磨擦和效率低下的危险。参见袁文艺:《同质原则与干部的专业化》[ j ]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21〕同前注[ 2 ]。

公诉工作要点篇9

在公诉工作中,只有紧紧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充分发挥审判监督的检察工作职能.加强对审判监督重要性的思想认识。有效创新不同的监督方式,大力强化审判监督的综合功效,才能够切实维护了刑事审判诉讼活动的公平正义。笔者结合“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执法为民的工作要点

公诉工作的重要职责是审判监督.执法为民的要点就是不断提高公诉案件的质量,实现案件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坚持做到一是既重实体监督,又重程序监督,既强调实体正义,又强调程序正义,确保实体、程序监督并重。二是既重抗诉监督,又重行为监督,通过抗诉纠正错误的判决裁定:同时加强对审判人员执法行为的监督,查办错误判决、裁定背后审判人员的违法行为,纠正审判活动中的违法或不规范行为等。三是既重公诉监督,又重自诉监督,虽然刑事自诉案件较少,且属自然人的求刑行为。为无需侦查的特定轻微刑事案件,但目前自诉案件的审判监督几乎处于盲区状态,应当将其纳人刑事审判监督范畴,从而突破审判监督的瓶颈。强化抗诉监督手段

要努力突出“两个重点”。一是突出重点案件,把有罪判无罪。量刑畸轻畸重,法院改变罪名,法院裁定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当事人涉法控告申诉尤其是多次上访的案件作为重点监督案件,必要时会同监所检察部门按检察一体化原则共同办案,对涉法案件按审判监督程序抗诉。体现抗诉监督的司法刚性。二是突出重点问题,将经济犯罪、职务犯罪轻刑化,罚金刑影响主刑.同罪不同罚等做为审判监督的重点问题。

落实三项机制。一是落实沟通协调机制,与人民法院在加强监督的同时更注重协作配合,坚持案件承办人针对个案,列席合议庭,主管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及时了解掌握审判动态,提供抗诉信息资源,充分表达检察机关的公诉主张,确保抗诉工作在监督与协作下顺畅开展。二是落实补强证据机制,在受案审查后,对影响定罪科刑的关键证据坚持查清查实,形成铁证,以其作为案件无论在任何诉讼环节都能办成铁案的基础。如果达不到这一诉讼标准,在退补重报环节严把受案关,以引导取证方式补足补强证据,为案件抗诉监督强化证据保障。三是落实抗诉说理机制。着重从案情证据、法律适用等方面向作出原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当事人以及上级检察院、案件管辖党委、人大等领导,监督部门和社会群众阐述抗诉理由,尤其针对有被害人的量刑畸重的抗诉案件更注重从情与法的角度释法说理,做到以情、以理、以法服人抗诉,达到三个效果的统一。

三、增强非抗诉形式监督实效

公诉工作要点篇10

一、基本情况

今年,我院共受理审查案件107件134人(其中公安机关移送95件117人,我院职侦部门移送12件17人)。经审查,现已审结107件134人,其中,74件87人,作微罪不诉9件15人,存疑不1件2人,移送上级院审查的4件5人,建议侦查机关作撤案处理的19件25人,依法向法院提起公诉74件87人,其中法院开庭审理63件71人均按罪名作出有罪判决。

二、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今年,我院公诉部门在全面总结“严打”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严打”的经常性工作机制,按照“稳、准、狠”的原则突出打击重点,注重打击成效,2005年依法及时了一批严重刑事犯罪案件,维护了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切实维护了我县的社会稳定。

(一)、坚持“严打”方针,依法打击严重刑事犯罪。

今年,我院公诉部门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始终保持对严重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对杀人、故意伤害、抢劫、、绑架等严重暴力性犯罪,盗窃、抢夺等多发性犯罪和犯罪依法进行了严惩。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情况下,加快办案节奏,快审快诉,维护了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今年,共受理上述几类刑事犯罪案件83件91人,占普通刑事犯罪案件总数的83.2%,提起公诉53件68人,审判机关均按罪名作出有罪判决。

(二)依法打击职务犯罪

2005年,我院共受理职务犯罪案件12件17人,受案人数与去年同期17件17人相比下降了29%;3件4人,其中县副处级干部1人,一般干部3人。今年我院自侦案件作微罪不4件7人,建议撤案6件6人。

(三)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工作

2005年为贯彻落实《构建适合未成年人特点的捕诉工作方式品牌实施方案》,我院公诉部门对2002年以来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及案件工作进行全面的分析回顾和总结。并确立专人负责该项工作。今年来共受理未成年人犯罪案14件22人,其中抢劫5件11人,盗窃4件4人、3件5人,交通肇事1件1人,寻畔滋事1件1人,在校学生抢劫案件4件9人,在办案中,我院主诉检察官本着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给予了他们重新作人的机会。如:xx中学在校学生方xx、谭xx涉嫌抢劫一案,公安机关移送审查后,我院主诉检察官在审查该案中认为方xx、谭xx受人唆使参与抢劫,抢劫所得赃款均被主犯所得(主犯在逃),且犯罪情节轻微,于是提请检委会研究对方xx、谭xx作出微罪不诉。并将二人亲自送到xx中学,主持召开由xx派所办案人员、学校校长、班主任、学生家长参加的帮教座谈会,并定期进行了回访,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三、狠抓办案质量,提高执法水平

年初我院公诉部门认真学习和贯彻全市检察机关第二次公诉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案件质量这个中心制定了案件质量管理办法,并根据本院的实际制定出完善的岗位目标责任制,将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院领导将提高公诉案件质量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从更新执法观念、规范执法行为和严明执法纪律方面增强公诉干警的人权保障观念、实体与程序并重观念,自觉接受监督的观念,正确处理依法从重从快与案件质量的关系。

(一)严格掌握条件,确保案件质量。

今年,我院公诉部门仍然克服人员少(办案的检察官只有3人),但仍坚持以事实和证据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办案原则,牢固树立案件质量是检察业务的生命线,三名检察官加班加点,在确保案件质量的基础上,快审快诉,确保案件在公诉环节不梗塞,不积压,全年无一件诉讼案件超越办案期限。

今年我院审查部门严格按照高检院下发的《案件质量标准》的规定,正确把握条件,在审查案件中严把事实关、证据关、定性关。今年依法向法院提起公诉的案件74件87人,经法院开庭审理的63件71人均按罪名作了有罪判决.

(二)依法正确行使不权。严格按照高检院《不案件质量标准》的要求,全年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作出不决定的有10件17人,其中微罪不诉9件15人,存疑不诉1件2人。

(三)、加强公诉工作规范化建设。建立和完善合理的办案流程管理机制;严格按照市院《业务指导办法》的规定,严格执行“三书”备查制度、案件请示制度和不诉案件备查、审批制度;按时上报各种材料,加强与上级院的工作联系,确保上级院准确及时掌握我院公诉工作的总体情况。

三、强化诉讼监督,确保司法公正

诉讼监督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重要内容,是维护司法公正,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我院公诉部门充分调动干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分管检察长和公诉部门负责人及时协调诉讼监督中与公安、法院等单位关系,做到了既敢于监督,又善于监督。

1、充分运用公诉职能,加强对漏罪、漏犯的追诉工作。今年我院公诉部门依法追诉漏罪一条,如今年10月24日,我院公诉科在依法审查公安机关移送审查的犯罪嫌疑人余xx涉嫌非法制造枪支一案时,发现该犯罪嫌疑人另有为威胁办案人员,持枪在办案单位闹事,用枪打办案单位铁门的事实,情节恶劣,涉嫌寻衅滋事罪,应依法追诉。另在审查本案中发现余xx涉嫌非法制造枪支的证据薄弱,以非法持有枪支罪向法院比较稳妥,经检委会研究后,遂以余非法持有枪支罪和寻衅滋事罪向法院提起公诉,法院全部采纳了我院书所指控的余明爱的犯罪事实及罪名和量刑意见,切实履行了法律监督职责,依法严惩了犯罪分子。

2、加强侦查监督,确保案件质量。侦查监督是公诉检察业务的重要方面,我院历年重视开展侦查监督工作。在审查案件过程中,不放过任何蛛丝蚂迹,从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客观性以及有无法定从重、从轻、减轻情节等各个方面严格审查,认真把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今年,我院在审查公安机关移送审查案件中,改变案件的性质4件4人,如公安机关移送审查的谭xx涉嫌非法行医一案,我院公诉科办案人员审查后,认为谭xx涉嫌非法行医存在许多问题,于是汇同公安侦查人员到案发现场亲自进行两次补查,最后认为谭xx的行为符合销售假药罪的构成要件,遂以谭xx涉嫌销售假药罪向法院提起公诉,法院采纳了公诉方的意见,以销售假药罪,判处谭国福有期徒刑10年。

3、在侦查监督中,重大案件提前介入,引导公安机关侦查取证48件56人,引导本院自侦部门侦查取证2件2人。今年,我县公安机关撤掉综合科后,公安机关移送的案件质量差,有70%以上的案件均作了退查和自行补查,如公安移送审查的朱xx、朱光故意伤害一案,退回公安两次补查,均还缺少有力的证据,我院主诉检察官亲自到案发现场进行调查,收集固定有力的证据,最终将该案到法院,法院依法作出了判决。

4、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增强责任心,防止错案发生

在侦查监督中,我院主诉检察官牢固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强化办案责任感,在工作中大力提倡严谨、细致、踏实的工作作风,从严、从细、从实地审查每一起案件,不放过任何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重人权保障意识,确保不枉不纵,不错不漏。今年8月我院主诉检察官在审查犯罪嫌疑人谭xx涉嫌寻衅滋事一案时发现其存在精神障碍,于是建议公安对其作司法精神鉴定,经鉴定谭xx属于无行为能力人,后建议公安对该案作撤案处理;再如李xx涉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一案,在审查中发现李有癫痫病的病史,在案发前一天有证据证实李的癫痫病复发过,为了防治对其重判,我院办案人员建议公安对其作司法精神鉴定,经鉴定,李实属限制行为能力人,法院依法从轻其有期徒刑8年,依法维护了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五、全面提高公诉水平,抓好公诉改革

今年,我院进一步深化各项改革措施,提高诉讼效率,确保办案质量。1、今年我院公诉部门认真贯彻执行《xx市检察机关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实施办法》和xx县人民检察院《公诉案件办件流程》,将案件责任落实到人,防止责任不明,互相推诿过错,明确责任,严格落实错案责任追究制。2、严格按照《xx市检察机关公诉引导自侦案件侦查取证实施办法》(试行)的规定,首先是对自侦案件管辖范围进行审查。介入侦查时重点对现有证据的相关性、客观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对下一步的侦查方向,收集、固定证据,以及完善证据体系等提出具体的建议。侦查终结前,对案件的主要事实、定性、适用法律以及现有证据是否符合条件或不、撤销案件等提出具体的建议性意见。3、认真贯彻执行“两高一部”《关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的若干意见(试行)》,积极推行普通程序简化审的办案方式,与法院司法机关达成共识,凡符合条件的,建议法院适用简化审,一年来适用简易程序的案32件,在庭审中适用普通程序简化审案件34件,庭前证据开示制度1件1人,大大节约了诉讼成本,提高了诉讼效率。

五、提高整体素质,加强队伍建设

年初结合全市党员先进性教育,以及在检察机关开展的“规范执法行为、维护司法公正”活动中,在强化业务素质的同时,加强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建设,端正执法思想,改进执法作风,提高执法水平,培养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努力打造人民检察官清正廉洁、秉公执法、公道正派的良好形象。年初我院公诉科科长被县人民政府评为安全生产先进个人,公诉科被县委、县政府评为2004年度“十佳政法单位”,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版权所有

六、积极开展专题调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