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帮教工作要点十篇

时间:2023-04-04 07:18:35

安置帮教工作要点

安置帮教工作要点篇1

一是加强职业培训基地和过渡性安置基地建设。加强培训基地和安置基地认定工作,将符合条件的社会职业培训机构和热心安置帮教工作的社会企业认定为安置帮教对象的职业培训基地和过渡性安置基地,积极开展技能培训,落实国家和省税费减免、培训补贴政策。按照中办发〔2010〕5号、皖办发〔2010〕22号、司发〔2010〕13号文件要求,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关心重视与支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加大以政府投入为重点的基地建设,试点建立集食宿、教育、培训、救助为一体的过渡性安置基地,安置“三无”等重点帮教对象。

二是健全刑释解教人员基本信息沟通机制。各职能部门要强化刑释解教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做好刑释解教基本信息、综合评估信息录入统计上报工作;认真开展服刑在教人员基本信息核查反馈,完善监所与安置帮教机构之间信息沟通机制。2015年服刑在教人员基本信息录入率达到100%,信息核查反馈率100%,核实率95%以上。

三是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安置与管理服务。贯彻落实刑释解教人员就业扶持政策,全面开展刑释解教人员失业登记,将刑释解教人员纳入就业困难群体实行就业援助,积极落实刑释解教人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政策,并开展刑释解教人员就业招聘推介活动,培育帮扶创业典型,开展就业服务活动,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民政部门应落实刑释解教人员低保、临时救济,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与问题,保障基本生活。职能部门要加强刑释解教人员排查、帮教、服务与管理,预防重新违法犯罪。

四是加强刑释解教人员教育帮扶。落实首次帮教、日常帮教、跟踪帮教制度。职能部门要依托基层党政组织、自治组织和志愿者对刑释解教人员第一时间开展帮教,了解掌握其基本情况,制定有针对性帮教方案,落实帮教责任;开展走访谈心帮困和经常性思想政治、法制、道德和文化教育,引导刑释解教人员走正路;通过信息网络、短信、电话和驻地单位,实施跟踪帮教,建档建册,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避免脱漏管及失控;加大对重点对象监督管理,严格按照《关于对刑释解教人员实行分类管理的通知》规定标准要求,做好安置帮教对象等级评定、深化重点人员“五帮一”帮扶和管控措施;妇联、共青团、工会、个体劳动者协会、私营企业协会等群团组织,要发挥自身特点优势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及其亲属的教育帮扶工作,疏导化解消除他们的消极对抗情绪,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与问题,保障基本生活。2015年帮教率要达到95%以上,重新犯罪率控制在2%以下。

五是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安排,积极配合民盟组织实施黄丝带帮教计划。“黄丝带帮教志愿者行动”是民盟中央和司法部共同组织实施的一项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的活动,旨在依托司法行政系统帮教工作平台,发挥民盟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法律等方面的人才和资源优势,提高特殊人群帮教工作社会化水平,彰显帮教工作社会效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各职能部门要利用党派活动影响,扩大安置帮教社会帮教的宣传,努力形成社会力量参与的示范效应。针对服刑人员、安置帮教对象等特殊人群开展关怀、帮扶、教育和救治等方面为刑释解教人员提供支持和帮助。

安置帮教工作要点篇2

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开展安置帮教工作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决策,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开展安置帮教工作,预防和减少犯罪,不仅是全面维护社会稳定、改善社会治安环境、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更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部署得以实现的迫切需要,对提高刑释解教人员的改造质量和减少、预防犯罪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阶段安置帮教工作的开展,应坚持贯穿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理念,力求在领导体制、管理方式和思想观念上实现新的突破;在具体操作上要注意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制宜与分类实施相结合、社会安置帮教与家庭安置帮教相结合、一般帮教与重点帮教相结合、安置帮教与监所教育相结合,遵循“组织工作网络化,档案管理规范化,就业安置市场化,帮教服务社会化”的安置帮教工作总体思路,逐步建立安置帮教工作网络,并结合具体实际,积极探索一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安置帮教工作新路子。

一、政府要转变观念,提高重视程度,全面加强对安置帮教工作的领导

为了维护社会治安的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构筑好和谐社会,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坚持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危害社会的刑事犯罪活动;另一方面要在对违法犯罪分子进行改造或劳动教养的基础上,动员全社会力量对他们做好安置帮教工作,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从这个角度上看:安置帮教工作的最终目的,在于“惩前毖后,治病救人”,预防和减少犯罪,实现普法依法治理目标,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抓好安置帮教工作的关键在政府。市委、市政府应当转变行政工作理念和思路,提高对安置帮教工作的重视程度,全面加强对安置帮教“四化”建设的领导,建立相应的政策、体制和制度,完善软硬件配套设施,逐步建立起市委、市政府主抓、司法行政部门主管、社区组织主办、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层次、多渠道的安置帮教网络,形成各部门分工配合和协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同时,在制定安置帮教具体措施活动中,要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关爱,解除他们以及他们家属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巩固回归社会的信心,扬起重新开始新生活的风帆。在开展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活动分过程中,广大党、团员以及政府公务人员、特别是政法系统的干警更要处处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开展党、团员手拉手帮教活动,积极主动参与和推动安置帮教工作深入开展。各级安置帮教职能工作部门和相应的组织也要坚持以党的方针、政策为指导,不断提高认识,创新工作理念和方法,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如邀请公、检、法部门的有经验同志担任司法指导员,对刑释解教人员开展行之有效的法制教育、邀请企业、事业单位的社会志愿者开展送技术、送经验等活动、邀请工、青、妇等社会团体会同刑释解教人员的家属、所在社区的志愿者开展送温暖活动,形成共同参与,共建社会联动机制,注重社会实效。

二、有条件要加强安置帮教的立法工作,使这项工作有法可依,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现阶段要注重制定切实有效的规章制度,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我们应当坚持依法治国的方针,提高全社会公民的法律素质和法制意识、促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目标,以安置帮教“法制化”建设为重心,依法开展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

目前,在全国人大没有制定专门的《安置帮教法》、国务院没有制定相关行政法规的情况下,我们开展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应该以宪法和法律为指导,依法制定可行性的政策、规章,规范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程序,加强衔接管控,明确刑释解教人员的权利和义务,防止侵害刑释解教人员合法权益的现象的发生,为此可以这样设想:制定刑事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相关政策时应当包含可能的安置帮教的立法思想、性质,帮教对象和范围,衔接的登记办理程序,刑释解教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各级政法机关、劳动社会保障部门、民政部门、

工商部门、教育机关、安置帮教组织的职能分工和工作程序,具体安置措施和办法,用人单位的义务以及申诉机制等内容。

各级政法机关和安置帮教组织也应当积极主动地推进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政策的调研和制定,配合人大部门和政府部门,争取在制定的规章制度中明确工作范围和程序,保护刑释解教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安置帮教的立章建制工作,使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工作有章可循,积极探索安置帮教“法制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三、政法机关要加强组织创新,完善安置帮教工作组织体系和开拓安置帮教工作的新思路,为这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保障

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之重点是加强安置帮教工作的组织和队伍建设,因此各级政法机关要积极探索和创新安置帮教工作组织体系。为此可以这样设想:在全市建立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安置帮教组织网络:一是建立安置帮教管理中心,集中受理跨地区帮教案件的衔接工作;二是创想和完善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领导小组的职能,仿照律师协会的模式成立相应的“安置帮教协会”挂靠在市司法局基层工作科(处),由政法机关、民政部门、劳动社会保障部门、工商部门、教育部门以及相关企业、基层法律工作人员、法学界人士共同参与,研究和探讨新形式下安置帮教工作的新问题、新理念、新理论、新思路、新制度、新方法,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工作经验,发挥行业管理模式的科学性和专业化作用,促进安置帮教工作上新台阶;三是在各乡镇(街道)司法所设立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联络点,重点协助处理好回归人员的登记、分类、归档等工作,联络点由司法所主任牵头,直接对区司法局负责;四是以乡镇(街道)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为载体,除了做好必要的法制宣传以外,充分利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经验和成果为安置帮教工作提高经验和思路;五是通过各社区矫正组织的作用,立足于社区矫正工作,将安置帮教工作同社区矫正工作有机结合、与人民调解委员会配套,开通法律服务专线,加强统筹协调;六是在生活小区建立安置帮教工作站,在区工商部门、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以及个体协会和相关协作企业的帮助下建立帮教互助组,按照“属地管辖”原则,由区司法局负责领导,分别负责本辖区、本单位的安置帮教工作。

在加强和完善安置帮教工作的队伍建设中要注意:一要加强基层司法所建设,确定由专人专管安置帮教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二要建立安置帮教志愿者队伍,邀请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老同志、老法官、老检察官、法律工作者和大中专院校的法律志愿者参与安置帮教工作;三要加强司法所、社区、志愿者队伍的培训工作,提高安置帮教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四要与公证机构、律师事务所建立定点联系,通过开展法律进社区、法律进学校、法律进生活活动,因人制宜,为刑释解教人员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解决他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遇到的法律难题。

四、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安置帮教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

当前,由于经费的限制,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安置帮教工作的有效开展,即便是安置帮教工作做的好的地区也或多或少的存在着经费紧张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有些社区苦于经费不足,使得安置帮教工作,回归人员的就业安置工作的作用十分有限,软硬件设施建设和一些新的帮教举措难以开展起来,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财政部门应当高度重视对安置帮教工作的资金投入,做到专款专用,落实和监督帮教费用的使用情况;另一方面,可以考虑采取政府投入为主体、社会支助相补充的办法,建立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基金,由民政部门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审计机关加强监督,监管基金流向;此外,各级安置帮教机构也要积极做好沟通、协调工作,争取财政和社会加大对安置帮教的资金投入,解决组织体系和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宣传教育、就业安置和培训基地建设资金不足的困难;各行业组织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好的大企业也要多为社会发展尽社会义务,主动承担安置帮教工作责任,对这项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

五、安置帮教工作要考虑以“文化立项”战略为依托,加强社会宣传攻势,构建立体、动态的安置帮教工作体系,以文化促帮教,以帮教构和谐

为了更好地开展高效有序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我们还有必要从“构建法制文化”的战略高度出发,以群众性法律文化建设为突破口,比如,一,建立每月定期的“安置帮教活动宣传日”活动,除此之外,还可以考虑在每年的适合时候建立“安置帮教活动宣传周”活动,综合、合理、有效地利用本地的社会资源,整体推进安置帮教工作发展,形成集法制宣传职能部门、各级党政机关、新闻传播机构以及包括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内的全体公民之间,上下联动,全面发展普法和安置帮教宣传教育网络;二,结合经济社会的发展,结合公民和刑释解教人员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努力探索更为广大人民群众接受的宣传教育形式和方法,提高社会认识,增强工作的实效性,如,建立“刑释解教人员读书日”活动,并将这项活动同社区矫正工作有机结合;三,要特别注意发挥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站等大众传媒的作用,发挥它们迅速、生动、直观的优势,寓宣传教育于新闻事件,寓宣传教育于百姓生活,寓宣传教育于文艺娱乐,比如,我们可以考虑通过电台、电视台和互联网开办“安置帮教大家谈”等专门栏目,定时播出,组织大家讨论,谈见解,以案说法,现身说法,树立典型、反映群众呼声等,通过这种形式提高 普法和安置帮教宣传教育工作的覆盖率,让全社会共同关心刑释解教人员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化歧视为乐助,让全社会理解和重视安置帮教工作,促进社会稳定,力争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

六、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为依托,构建市场化的就业安置和培训基地

为了使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有序开展,还应当建立安置帮教工作长效机制,安置帮教领导小组和安置帮教组织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探索开展“一能人助一人,一能人帮一群”活动,即通过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及其成员的工作,组织和介绍社会上那些有良好工作技能和工作经验的热心同志对刑释解教人员开展“一帮一”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刑释解教人员开展整体培训和传授技术经验,实现“一个能人带动一片”的良性互动,切实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工作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对于刑释解教人员中原来有单位的,我们要积极与原单位协商,争取原单位接收;对没有单位或单位无力接受的,要鼓励、扶持他们从事个体经营或由其他单位安置;对丧失劳动能力的,由其亲属扶养、赡养或当地政府给予适当救济;在社会招工时,要积极向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有关单位推荐有一技之长的刑释解教人员,鼓励其竞争上岗;对没有资金、生产资料和技术或年老体弱、孤独无靠的刑释解教人员,由安置帮教组织、居委会共同安置。

通过创造条件,与企事业单位相结合,建立就业安置基地。通过创办过渡性安置实体或就业安置基地,安排无家可归、无亲可投、无业可就的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对刑满释放、解除劳动教养人员中的大专院校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或者在劳动改造、劳动教养期间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安排就业时适当予以优先照顾,优先予以安排。建立安置帮教人员技能培训基地,实施技能培训工程,注重发挥街道劳动服务公司或者有关劳动培训机构的作用,与社会培训机构联合建立就业技能培训中心,与社会资质考试并轨,制定减兔培训费的优惠政策,对家庭困难刑释解教人员减半收取学费,对家庭特别因难的刑释解教人员实行免费学习,有针对性地加强刑释解教人员的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其自身的劳动技能水平和适应社会的劳动能力。在培训费用的支出上,可以考虑“四个一点”的方法,就是:劳动培训部门减少一点;政府部门出一点;社区资助一点;刑释解教人员自己出一点。通过这种方法带动安置帮教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开展。

七、整合社会资源,完善社会保障机制,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营造全民参与的安置帮教良性氛围

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要走向社会化,开展安置帮教社会化建设,一方面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广开门路,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开展心理矫正等工作,营造全民参与的安置帮教氛围;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现阶段的社会保障。对本地刑释解教人员,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基本生活有困难的,各级有关部门应将其纳入当地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帮助申请最低基本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对外来的刑释解教人员,真正生活有困难,又没有工作的,建议纳入固定期限的“低保”范围,比如,三个月为限,同时加强同他们户籍地的安置帮教部门联系,一是做好落实低保的延续,二是便于必要的遣返,在给予低保后,如果三个月后仍然没有找到工作的,应当移交援住所管辖或遣送回原籍。

八、加强数字化、网络化安置帮教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形成全息化的信息管理体系是安置帮教工作要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数字化的社会,因此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必须走向信息化和数字化管理,可是在现有的市镇村三级帮教组织网络体系中,由于种种原因,人员精力分散,加上司法行政系统本身力量的局限性,使安置帮教队伍力量薄弱,在实际工作中力不从心。

硬件设施不到位。除几个良好的基层安置帮教部门在硬件建设上配有电脑,具备实现实现信息化管理外,其余安置帮教部门多依托在司法所、社区办公,电脑合用,安置帮教系统不落实,即便是配备了电脑,可真正懂得操作电脑的工作人员寥寥无几,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刑释解教人员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的推广和发展。

对此,一方面要加强安置帮教工作人员的信息化和电脑技能的培训,使之尽快掌握计算机知识;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电脑、互联网等现代高科技手段的作用,建设数字化、网络化安置帮教管理信息系统,使安置帮教工作人员需要了解某一情况,可以随时通过电脑迅速查询,便于因人制宜,开展帮教工作,大大节约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这方面,全省的安置帮教工作系统正在建设之中。现阶段,有条件的司法局以及其所辖的司法所应该编制一些适合于本地区的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计算机程序,一方面可以率先实现信息化管理,提高安置帮教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工作中培训人员,为将来全省安置帮教信息系统的普及打好基础。

九、以“长三角”开发为契机,积极探索开展安置帮教工作的新思路,打开安置帮教工作的新局面

安置帮教工作要点篇3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我乡切实加强安置帮教工作的领导,在做好帮教工作的同时,及时做好各项工作台帐,并及时向上级部门做好工作汇报。对国家有关政策进行了认真贯彻落实,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合法权益进行了维护。乡党委政府及主要负责同志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极为重视,多次组织召开安置帮教专题,认真听取分管领导的工作汇报,亲自帮助解决安置帮教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对“三无人员”做到了先确保其基本生活费,再帮其解决就业,不给社会稳定治安稳定留下任何隐患。

二制度健全,责任落实

我乡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建立了一套工作机制和健全的工作制度,对刑释解教人员首先是做好其回归社会的衔接工作,并对管辖范围内的所有刑释解教人员进行了建档立卡,制作了台帐,确保了无一人遣漏无一失控。其次对安置帮教责任制进行了落实,建立了“四帮一”管理模式。乡村干部党员片区民警进行了一系列的帮教活动,并填写好每次的帮教记录,我乡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做到了帮教率100%,就业率达100%,无一人有重新违法犯罪现象发生。

三认真工作,加强落实

(一)认真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就业安置工作

今年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就业安置和生活保障方面,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落实回归人员的责任,确保他们有基本生活条件;二是在借贷救济方面优先给予办理;三是鼓励刑释回归人员经商办企业,并协调税务工商银行信用社等部门落实优惠政策,扶持其发展;四是帮助到乡政府招商引资项目企业中实现就业。目前全乡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形势很好,所有回归人员思想稳定生活幸福,他们都成为发展塘山振兴塘山有用的人。

(二)认真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调查摸底专项活动

根据中央综治委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中央综治办公安部司法部的统一部署和省市县综治委刑释解教帮教领导小组文件要求,我乡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了对2005年至2007年期间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进行调查摸底专项活动。通过此次调查摸底活动,我乡加强了安置帮教基层基础建设,并建立了刑释解教人员信息库,建立并完善了工作责任制度,有效地防止了因工作不到位脱管失控引发的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现象的发生。

安置帮教工作要点篇4

一、我区安置帮教工作的现状

(一)组织机构的情况

我区的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全盘工作;综治委下设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的工作;办公室放在司法局,与司法局基层工作管理股合署办公,实际上就是安置帮教工作成为基层工作管理股几大块工作之一。

安置帮教工作的具体实施则是由乡镇、街道的司法所负责,司法所承担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建档,落实帮教小组,制定帮教措施并具体实施,协调解决刑释解教人员生活、就业中遇到的困难,帮助落实有关低保、就业的优惠政策等及与有关部门配合,做好对重点人员的管控等。帮教小组则是“三帮一”落实结对帮扶措施,帮教小组一般由乡镇(街道)、派出所、村(居)相关人员组成。这些人员往往同时还担负着治安保卫、人民调解、普法宣传等项工作。

(二)刑释解教人员的情况

目前我区2004——2006年共有刑释解教人员741人,2007年安置帮教工作对象197人,2008年有两劳回籍人员221人,农村的刑释解教人员有71

人,占全区总数的32%。这其中刑释人员又占70%以上。市区刑释解教人员

150人。目前我区的刑释解教人员家在农村的,基本上落实了责任田;在城区的,通过帮助联系工作单位及自主择业,安置率86%以上,帮教率达98%以上,符合低保条件的,基本上做到了应保尽保。但在农村及城市还因种种原因存在不同程度的脱管及漏管现象。

二、我区安置帮教工作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区各级安置帮教组织紧紧围绕综合治理、“平安××”、“和谐××”创建目标,拓展安置渠道,丰富帮教形式,积极预防和减少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努力构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第一道防线”,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安置帮教工作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当前安置帮教工作存有5大瓶颈:(1)领导重视不够。少数党委政府工作上支持不力,对安帮工作往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此外,安帮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有的地方安帮工作仅靠司法行政机关“单兵作战”,难以抓出成效。(2)队伍素质不高。一是机构改革因编制所限,特别是乡镇(街道)司法所(安帮工作站)缺编缺员严重,已经形成无人办事的局面。二是有的同志强调客观原因和困难多,主动想办法做工作少,且学习、锻炼不够,法律知识缺乏,不会或不善于做安帮工作。(3)政策法规不明。尚未立法或出台统一的“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扶持有特殊困难的刑释解教人员就业或解决生活出路问题,缺乏低保、就业、教育、培训、工商、税务等“硬性”优惠政策依据。(4)目标管理不严。缺乏规范的考核奖惩办法,激励和约束机制亦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致使安帮措施不到位,刑释解教人员脱帮漏管及重新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5)工作经费不足。基层基础建设薄弱,有限的安帮工作专项经费,也不过是杯水车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安帮工作的开展。

三、思考与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为使安置帮教工作真正做到规范化、制度化,改进安置帮教工作,进一步明确各有关部门职责,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立法,明确工作职责,实现安置帮教工作规范化。安置帮教工作当前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法律规定,虽然有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定,但这一决定太原则,不具备执行力,也与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原则不符。而中央综治委和各省综治委所下达的通知、决定等,因为综治委本身就是一个协调机构,无权制订有统一约束力的法律法规,这也是中央综治委及各地综治委下发的有关安置帮教工作的规定措施得不到贯彻落实的原因之一。通过立法,明确安置帮教工作机构,有部门负责,可确保安置帮教工作能落到实处,这是第一个好处。第二通过立法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可以确保各职能部门按法律规定履行职责,做到相互配合,使安置帮教工作由原来的各职能部门友情合作变成法定的职责,不履行就要承担法律责任,能有效地解决推诿、扯皮问题,更好地解决因为配合不好而导致的脱管、失管问题。第三,通过立法把这几年各地通过实践证明可行的各种优惠政策、措施,上升为法律规定,使安置帮教工作的各种优惠政策能落到实处。虽然我区为解决刑释解教人员的低保问题、再就业问题制订了一些好的办法和措施,但因为不是法律规定,没有强制执行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靠司法行政部门去协调,协调好能落实,协调不好,司法行政机关也无可奈何。如果上升为法律规定,只要依法办理即可,使安置帮教工作有抓手。第四,通过立法,明确安置帮教工作经费,由各级财政部门列入预算,确保安置帮教工作经费得到保障。

(二)强化科学管理,建立评估监督机制,减少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率。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工作难点最大的,也是长期以来被忽视的是心理矫治问题。长期以来,在监狱、劳教场所重监管安全,但由于人才缺乏等原因,对于心理矫治大部分监狱及劳教场所都重视不够,加上分类关押也才刚刚推行,所以在监狱服刑时还存在交叉感染问题,有的服刑人员甚至比入监时更强化了罪错观。加上我国对服刑人员只有刑期的规定,没有心理矫正的硬约束,也没有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所以在刑释和解教时,对这两类人员的罪错矫正情况没有一个客观科学的评估,更谈不上对安置帮教工作机构提供重点帮教建议了。实际上,安置帮教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心理矫正上,综合分析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的原因,可以发现这部分人大多是在监狱服刑期间本身的罪错就没有得到矫正,回归社会后,没有得到科学的心理矫治,加上社会上的歧视,生活、就业上遇到困难,强化了其仇视社会、自暴自弃的犯罪心理,导致其重新走上犯罪道路。我们认为,当前安置帮教工作重点应放在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工作体系和监督评估体系上。具体地来说,应当重视过去被忽视的心理矫正工作,监狱、劳教场所除做到分类关押外,还应重点做好心理矫治及评估工作,针对不同的对象列出工作重点,安置帮教工作机构的帮教工作应当向前延伸,定期到监狱及劳教场所开展帮教活动,协助监狱做好改造工作,同时了解服刑在教人员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2008年我局与南昌监狱结成友好单位,为下一步衔接、帮教工作打下基础。而监狱和劳教场所在刑释解教时,应当对刑释解教人员有一个评估报告提交给安置帮教工作机构,向他们提出应当重点关注的工作重点。监狱和劳教场所还可定期走访刑释解教人员,了解他们回归社会后的现状、出现的问题,从中找出监管改造工作中应当改进的地方,这样监狱劳教机关和安置帮教工作机构,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体系,有效地解决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问题。

(三)优化整合资源,实现信息化管理,

提高刑释解教人员衔接率。当前刑释解教人员出现脱管、失管、漏管问题主要是信息不畅、不准,各职能部门没有做到资源共享。按照有关文件的规定,法院制作的生效判决应当抄送司法行政机关,监狱、劳教场所应当提前把服刑在教人员的情况告知司法行政机关,但是这些有效解决失管、脱管、漏管的措施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尤其是现在农村人口流动性大,而公安机关的信息网是全国最全、最准的,如果公安机关的信息能够同司法行政机关共享,可以解决人口流动及户口迁移导致的地址不明无法管理的问题。如果法院系统把生效判决及时抄送司法行政机关,让司法行政机关早早建立辖区服刑在教人员的档案,对于解决脱管问题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相关政法部门的资源共享,各安置帮教机构利用信息化管理安置帮教工作,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防止出现失管、脱管、漏管现象。

(四)强化组织领导,实施齐抓共管,提高安帮成员单位参与率。各级党委、政府及综治委应把安帮工作摆上位置,纳入综合治理的目标考核之中,作为“一票否决”的重要内容,层层签定责任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负责的格局。由区综治办牵头,加大协调力度,安帮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职能部门负责日常事务工作,区综治委应及时对安帮工作各成员单位提出指导性意见,明确各自职责,激活成员单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安帮工作有机地融入社区建设和社会管理中。完善考核和奖惩制度,细化量化安置帮教工作,列入综治目标考核,对履职不能或履职不全的成员单位应予严惩并与“一把手”的政绩挂钩。充分依靠公安、劳动、民政、财政、工商、税务及工、青、妇等安帮工作成员单位,迅速形成综合治理的整体合力,共同做好安帮工作,力争给刑释解教人员更多的优惠,扶持有特殊困难的刑释解教人员就业或解决生活出路问题,真正做到和谐成果人人共享。

(五)强化衔接管理,丰富帮教形式,提高刑释解教人员帮教率。各乡镇(街道)及其安帮工作站要坚持走社会化道路,依靠社会各界、人民群众参与帮教工作,共同维护社会稳定,使安置帮教工作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1)向前延伸,及时衔接。将安帮工作向监、所延伸,掌握本地籍将要刑释解教的人员情况,提前做好接茬准备工作;重大节日组织探监探所,鼓励服刑在教人员迷途知返,重新做人;动员刑释解教人员的亲友及时去监所接人,以减少出了监所门就游荡社会的现象。(2)多措并举,感化教育。依托村民自治组织和社区居委会的力量,通过上门走访、召开座谈会、发慰问信等形式,教育、感化和挽救刑释解教人员。在帮教方法上,坚持正面教育为主,满腔热情地引导刑释解教人员把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变为自觉行动。(3)排忧解难,依法维权。避免单纯和空洞说教,将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与思想教育、普法宣传等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了解刑释解教人员生产、生活情况,协调有关部门开展法律咨询、提供法律服务、实施法律援助等,并为确有特殊困难的刑释解教人员解决复学、就业、养老等生产、生活难题。

安置帮教工作要点篇5

近年来,区帮教安置工作在市司法局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采取“健全组织网络、完善工作制度、突出因人施教、实行长效管理”的举措,积极探索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工作新路子,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网络

    为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思想转化工作,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这部分人的安置和帮教工作,每年年初都将帮教安置工作纳入三个文明考核和综合治理工作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多次召开专题研究会,分析当前状况和存在的问题,针对不同情况,开展行之有效的帮扶措施,并从抓组织网络入手,大力加强三级帮教组织网络。一是充分发挥区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的作用,积极推行目标管理,将帮教安置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总体目标,做到同规划、同部署、同考核。二是完善街道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接待站网络建设,全区7个街道全部成立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接待站,每年根据人员变动及时调整接待站人员名单。三是加强社区、村帮教小组网络建设,每个帮教对象都有3-5人组成的帮教小组进行帮教。

    二、完善工作制度,开展分等级管理

    勇于创新,不断探索,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帮教安置工作逐步社会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一是加强衔接管理。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衔接管理,是做好帮教安置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它对于预防和减少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区由于奥体中心建设和新城改造,拆迁量大,人口转移多,刑释解教人员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后人户分离的现象比较普遍,给衔接管理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帮教人员主动到派出所调查核实,及时给住到外区的刑释解教人员办理委托管理,做到回归一个月内建立帮教组织,保证回归一人,帮教落实一人。

    二是强化考核机制。每年年初,区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办公室、街道帮教安置工作接待站、社区(村)帮教小组层层签订帮教安置工作目标责任书,实行包片、包点、包人工作机制。对帮教工作不力,造成重大事故的,追究分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完善四项制度。即每月谈心制度,帮教小组每月与帮教对象谈心一次;每季汇报制度,帮教对象每季度向帮教小组汇报一次思想;半年总结制度,帮教小组半年对帮教对象的表现进行一次总结;年终评鉴制度,年底对《南京市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工作手册》统一收回进行检查和评鉴,评鉴结果年终纳入对司法所的考核。给刑释解教人员所在的社区或村发放南京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作的《帮教工作手册》,对每一位刑释解教人员实行目标管理是我区扎实做好新形势下帮教安置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

    三是定期排查梳理。1、坚持每年第一季度对上一年度回归社会的刑释解教人员进行排查梳理。摸清人头底数,逐人补充完善有关档案材料。对刑释解教人员的性别、年龄结构、文化层次、犯罪类型和回归社会后的工作、生活、现实表现等情况进行分析,列表造册,逐人登记,以便准确、及时地掌握刑释解教人员的情况和动态,为提高帮教工作的针对性提供了第一手资料。2、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文件精神,组织各司法所对20xx-20xx年重新违法犯罪的刑释解教人员进行集中排查,做到人员底数清、活动情况明、帮教组织落实、台帐资料齐全,对排查出来的重点人头一一制定了管控工作方案及具体工作措施,组织“三帮一”及“五帮一”帮教小组重点监控,确保管控到位。

    四是规范档案管理。结合每年帮教安置专项排查,进一步规范刑释解教人员的档案材料,建立健全全区刑释解教人员基本情况档案,按市局要求对5年回归的刑释解教人员全部实行“一人一档”,确保每个帮教对象档案资料齐全。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的青少年及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的刑释解教人员进行重点登记造册,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实行动态管理。

    五是进行分级管理。为加强对有违法犯罪倾向以及涉黑、涉毒、“三无”刑释解教人员的管控和帮教,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指导各司法所按照《南京市刑释解教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和《南京市帮教对象等级管理测定暂行办法》的规定,对20xx年以来回归的刑释解教人员实行分等级管理。根据他们的现实表现,将刑释解教人员分为宽松管理、一般管理、重点管理三个等级,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法,使帮教安置工作更加合理化、科学化、规范化。

    三 、突出因人施教,热心解困育人

    坚持以人为本,因人施教,帮助刑释解教人员解决生活困难,是做好安置帮教工作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一是拓宽安置渠道,多途径安置刑释解教人员。积极引导、扶助刑释解教人员自谋职业、自食其力。对农村的刑释解教人员落实责任田、自留地;对城区的刑释解教人员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出路;对年老体弱,符合低保条件,协调民政部门积极为他们办理低保。如南苑街道国泰民安社区刑释人员张某,父母双亡,刑满释放后没有住处,身体又有病,帮教人员了解情况后主动与他联系,既给他申请了低保,又把街道的门面房减让租金出租给他,张某深受感动。为了回报社会,张某积极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去年4月30日刑满释放的杨某某,回归后家人拒绝其进家门,致使其无处安身。得知情况后,区、街道、社区帮教人员多次上门做杨某某家人的思想工作。通过各方协调,妥善解决了杨某某的家庭矛盾,杨某某深受感动,多次写信给区帮教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表示一定重新做人,决不辜负帮助过她的人。

    二是注重真情帮扶,爱心感化困难刑释解教人员。

构建和谐社会,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帮教安置工作实践中,我们把以人为本体现在帮教工作的各个方面,特别是通过帮助刑释解教人员解决实际困难,对其实施感化教育,用真心开启帮教对象心灵的锈锁,唤回他们对生活的向往和热情。这样,不但让刑释解教人员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而且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了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为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困难帮扶工作,区、街、社区(村)各级帮教组织每年年初对近年来回归的刑释解教人员进行排查走访,确定困难帮扶人员的名单。区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带上米和油等生活用品,上门一一走访帮困。如滨湖街道解教人员陈某某,20xx年春节前解教后生活遇到困难,当区、街帮教人员给他送去米和油等生活用品时陈某某深感意外。陈某某表示决不辜负政府和帮教人员对他的希望,今后要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社会和所有关心他的人。

    三是突出帮教重点,做好重点人头帮教转化工作。坚持定期排查与不定期排查相结合。除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重点人头排查外,在节假日和重要会议期间都安排专人对具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的刑释解教人员进行防控,一旦发现苗头,及时上门帮教,做好思想转化工作;对涉毒类回归人员,引导他们远离毒友,断其毒源,并想方设法对其进行安置;对解教的原“xx功”回归人员,进行跟踪帮教,随时了解他们的精神状态与思想动态,熟悉他们的第一手资料。同时采取勤关心、不歧视的方法,把帮教工作与关心生活,解决实际困难结合起来,树立起他们生活的信心。南湖街道解教人员原“xx功”练习者徐某某,回归后生活上遇到困难,帮教人员主动上门解决其实际困难,耐心做她的思想转化工作,徐某某深受感动。多次到学校、社区等场所,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其他人不要听信李洪志的谎言。

安置帮教工作要点篇6

     如何加强和规范归正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预防和减少“归正人员”重新违法犯罪,进一步促进和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司法行政机关维护稳定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我所在市局的正确领导下,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针对辖区内近期刑释解教人员数量相对集中(XX年以来,全街道共有刑释解教人员65名,其中刑释56名,解教9名)这一情况,为帮助他们重新走上社会,克服和防止再犯罪的行为。我们根据我镇实际情况,始终坚持把“教育、感化、挽救”这一工作方针作为安置帮教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采取“围绕一条主线,把好两道关口,强化三项管理,落实四条措施,抓好五个环节”的办法,积极探索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新路子,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安置帮教基地“安其身,暖其心,用其长,育其人,正其本”的回归目的。目前,XX年来刑释解教的65名人员得到全部工作安置,安置率达100%,建立帮教对象档案65宗,列入帮教对象65名,帮教率100%,重新犯罪率为零,为维护辖区乃至整个社会的治安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下面我就我镇今年的安置帮教工作做出如下总结:

        一、围绕一条主线,明确安置帮教工作的责任

近几年来,我们始终围绕党委、政府“保稳定,抓经济,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把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预防和减少他们重新违法犯罪,作为维护社会稳定,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从加强领导入手,通过抓“三个落实”,形成有序的安置帮教工作机制。一是落实机构。辖区31个行政村村村成立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分管政法工作的副镇长总牵头,镇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镇综治办、司法所有关人员落实日常工作。并在各村(居)委会、各企业也相应地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形成镇、村、组三级帮教网络。全镇现已建立帮教小组32个,帮教人员108名;二是落实责任。把安置帮教工作列入有关单位、村年度综治工作的考核内容,通过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并实行“三包”(即包帮助安置、包考察教育、包思想转化),促进安置帮教各项内容、措施落实。三是落实经费。近年来,我镇在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每年拿出2万元用于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运行,确保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把好“两道关口”,确保刑释解教人员的思想稳定

      许多正反事实证明,“归正人员”回归社会后的最初环节是他们今后人生的决定性因素,家庭、社会的宽容心、接纳度直接影响他们的弃旧图新、重新做人的决心。为此,我们把有机衔接好监所和社会开放教育作为基地运行的首要环节和刑释解教人员心理稳定的出发点、切入点,通过“把好接茬关、安置关”,确保刑释解教人员的思想情绪稳定。

       (一)把好接茬关。重点做到“五个及时”:一是及时造册建档。收到监所寄发的通知书和区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办通知后,我们即着手做好接茬准备工作。在接茬时,对刑释解教在监、所的表现情况和家庭状况进行详细的记录,为以后开展安置帮教工作提供资料、打基础;二是及时家访。归正人员回家后,村(居)帮教工作小组随即指派帮教人员到其家中进行家访,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并动员其家人共同做好思想转化工作;三是及时签订帮教责任书。同有关村居、企业和家庭签订四方协作帮教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帮教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四是及时进行法制教育。通过赠送法律常识读本、组织学习法律知识等途径,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促使他们遵纪守法;五是及时制定和落实帮教措施。根据各人的不同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使他们能够自食其力,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

      (二)把好安置关。主要采取五种安置形式:一是回乡安置。对家住农村的“回归”人员,由村一级帮教小组具体负责落实责任田,让他们有地可耕。二是工作安置。由于种种原因,一部分刑释解教人员离开监所后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我们深知,这一部分的安置帮教工作开展如何,将直接影响整个工作的运行,如果放任不管,势必会重新使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如归正人员孔大宝,今年65岁,缺乏文化,不宜从事重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便安排他到裴村面粉厂看大门;二是鼓励自谋职业。对一部分一时找不到工作的人员,尽量为他们创造条件,鼓励他们从事个体经营,这类人员有3人。

 &

nbsp;      三、强化“三项管理”,杜绝刑释解教人员的再犯罪

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归正人员的心态很不平稳,存在过一天算一天的得过且过思想,为真正杜绝他们思想行为上的重复犯罪现象,我们在加强思想教育、化解消极心态和安置落实工作的基础上,重视对这一部分人员的跟踪监督管理工作。

         一是落实专项管理。我们每年均组织人员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一次以掌握了解基本情况为主的摸排管理工作。统一制作下发《刑释解教人员基本情况登记卡》、《刑释解教人员排查清理工作统计表》、《重点对象排查清理情况统计表》,对历年刑释解教人员进行登记造册、分类梳理,全面掌握全镇归正人员的安置和帮教情况。共2页,当前第1页1

         二是实施规范管理。明确有关工作机构的职责、制度和要求,并统一实行了“四表一卡”管理制度、(“四表”即《街道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人员登记表》、《村(居)、企业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小组人员登记表》、《归正人员情况统计分类表》、《归正人员安置帮教情况登记表》、《工作记录回访卡》),形成严格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动态管理机制。

        三是突出重点管理。对一部分长期在特种行业、娱乐场所从事经营活动和工作的刑释解教人员,在责任区民警落实日常检查管理的同时,逐一将这一部分释解人员纳入重点管理对象,结合突出性、阶段性的综治工作特别是“严打”工作,做到每次必查,每查必摸清底细,不使这部分人重新走上犯罪道路。

        四、落实“四条措施”,提高刑释解教人员自食其力的能力

       一是更新观念。刑释人员往往个人思想包袱较重,加上社会上一部分人“老眼光”看问题,很难使他们树立起生活工作的决心和勇气。对此,在安置帮教工作中,我们一方面重视对刑释人员的生活、工作安置,另一方面重视全社会人对刑释人员的思想观念的转变。通过宣传,做到“三不”、“四个一样”(即不嫌弃、不歧视、不纠缠旧罪过;政治上一样对待,经济上一样支持,工作上一样信任,生活上一样关心)等一系列的措施,不但转变了社会各界对刑释人员的看法,还扬起了归正人员干事业的信心之帆。通过各级的关心指导和帮助,刑释解教人员中,有的成了村居组织的骨干,有的在企业找到发挥自己才能的天地。二是政策扶持。针对两劳人员由于长期在监所改造、教育,对国家、地区的有关就业政策、市场信息等了解掌握仍停留在进监所前的状况,我们根据刑释解教人员在监所改造、教育的时间长短、要求,镇各业务部门积极为归正人员的就业安置和经商渠道提供政策和信息支持,确保他们找对路、找准路。三是技术扶持。通过介绍刑释人员到有关部门和社会中介组织举办的实用技术培训班学习拆解知识、烹饪知识、优质瓜果种植、家畜家禽养殖等技术,使每位释解人员都能掌握1—2门实用技术;四是资金扶持。针对部分释解人员回归后因家庭生活困难,发展生产缺乏资金的问题,许多村(居)、企业安置帮教工作小组主动与有关部门联系,通过村居扶持、个人垫借和出面担保小额贷款等形式,积极扶持他们发展生产经营,自强自立。

       五、抓好“五个环节”,摸索安置帮教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是抓早。为了做到把帮教工作向前延伸,我镇每年都组织人员深入监所开展以“故乡在呼唤”为主题的帮教活动,与在押的五龙口籍服刑人员进行座谈,组织他们观看专题录像片,激发他们安心改造,争取早日回归社会。二是抓实。具体做到坚持“四必谈”,即在安置对象思想波动时、工作不满意时、身体有病时、家庭出现变故时,帮教小组或责任人及时找其谈心,给予精神鼓励;“五必访”,即当归正人员刚安置时、有段时间未到岗工作时、家里婚丧喜事时、遇到重大节日时、安置对象有劣迹被确定为重点对象时,帮教小组或责任人必须到其家庭走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努力引导其走正道。三是抓重点。针对归正人员外出务工增多造成管理难问题,我们一方面采取由镇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与驻村干部组成的帮教小组,实行定期回访及与其家属探望警示相结合的办法;另一方面采取发函形式与所在地公安、综治部门联系,将其纳入当地的管理范畴,定期接受当地有关部门组织的法制教育和帮教工作,有效地促进了这部分

安置帮教工作要点篇7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完善工作机制

以司法所为重点,调整街道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各社区成立帮教小组,健全三级安置帮教组织网络,并明确分工,落实专人负责,完善

各项制度。

(1)街道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工作会议,传达贯彻中央、省、市有关精神,研究部署工作任务,搞好协调,加强指导。

(2)街道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季度至少召开2次会议,贯彻领导小组会议决议,研究解决2个以上实际问题。

(3)街道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认真履行职能作用,制定年度计划和工作重点并协调,督促、检查有关部门和单位落实。

(4)安置帮教办公室要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并公示上墙,接受社会监督。

二、规范安置帮教工作程序,落实帮教措施

对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自接到释放和解除劳教通知之日起,就对其建立个人档案,明确帮教人,落实安置帮教措施。

(1)安置帮教办公室为刑释解教人员建立一人一档,建档率要达到90%。

(2)认真查找人户分离和下落不明的刑释解教人员,努力减少脱管漏管,当年刑释解教人员衔接率达到70%。

(3)对于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要每季度进行一次,每半年要回访,并作好谈话记录等资料归档工作。

(4)对外出打工人员的帮教,要掌握其去向,摸清其动态,要利用多种形式如亲属联系,电话联系等,在重大节假日等特定时间亲自上门,对其帮教,做到无空白点。

(5)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安置措施。对符合城市低保和农村救助条件的刑释解教人员,及时纳入低保和农村特困户基本生活救助范围,协调工商部门减免刑释解教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有关费用。

(6)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率要达到90%,就业安置率要达到70%,重新犯罪率控制在5%以内。

安置帮教工作要点篇8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综治委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的精心指导下,我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贯彻“帮教社会化、就业市场化、管理信息化、工作职责规范化”的工作思路,通过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分工协作、加强齐抓共管等有力措施,使安置帮教工作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平安抚州”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截止11月底,我市今年共有刑释解教人员713名,其中刑释512人,解教201人,帮教率达到98%,就业安置率达到90%,重新犯罪率控制在3%以下。现将我市安置帮教工作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建立健全安置帮教工作机制

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对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建设,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我市各级党委和政府都高度重视安置帮教工作,做到了:

一是将安置帮教工作作为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摆上议事日程,做到了与其他工作一样年初同步部署,半年开展检查,平时进行抽查,年底统一考核。

二是加大基层安置帮教工作组织机构建设力度,在及时调整市、县(区)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基础上,在乡、镇街道成立了158个安置帮教工作接待站,村、居委会按帮教对象成立了安置帮教小组,建立健全了横向贯通、纵向联合的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居)安置帮教工作网络,并落实了专职人员,在领导、组织、人员上抓落实,确保了帮教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是加强了各项制度的落实力度,市、县(区)两级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都能充分发挥组织、领导、协调的作用,重点抓衔接登记、例会、档案、统计、信息、奖惩制度的落实,各县(区)、乡镇都能结合自身实际,有特色地落实各种制度,实行了“必访制度”、“一人一档案”、“一帮一结对”等管理制度,如XX县和XX区还先后制作《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包干、责任到人运作机制》板块,张贴上墙,使管理责任一目了然,有效地促进了安置帮教工作向规范化发展。

四是建立了安置帮教经费保障机制,今年市财政专门立项5万元用于安置帮教工作,一区十县的财政均不同数目地列出经费,保障了工作的开展。

二、齐抓共管,做好衔接,夯实安置帮教基础

当前,安置帮教工作存在的最大困难就是帮教对象的就业安置问题,但安置是做好安置帮教工作的重要环节,只有安其身,才能稳其心。为此我们以抓好衔接为开端,以抓好安置为基础,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夯实了安置帮教工作的基础。

一是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市综治委等八家转发的中央八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刑释解教人员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坚持以就业防脱管这一工作主线,积极为刑释解教人员自食其力创造条件。积极联系劳动社保部门,给符合政策的安置对象落实养老保险,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待遇。鼓励刑释解教人员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实现就业,包括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工作,逐步实现安置就业市场化、社会化和多元化,并鼓励安置对象在社区服务的岗位就业,比如从事社区的清洁、绿化、公共设施养护等公益性的工作。

二是重视和发挥典型的积极示范作用。我市今年注重抓好了对典型的宣传,今年以来先后多次利用《XX日报》、XX电视台、《XX晚报》等新闻传媒,对市安置帮教基地、刑释人员XXX及XXX等单位和个人进行了宣传报道,充分发挥了典型的积极示范作用。

三是认真做好衔接工作,防止脱管、漏管。我们能认真落实四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服刑、在教人员释放解教时的衔接工作的意见》,市安置帮教办收到《刑满释放人员通知书》、《解除劳教人员通知书》后,能及时登记并下发给各县区安置帮教办,由他们在一周内通知刑释解教人员原籍所在地的乡镇(街道)安置帮教工作站,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安置帮教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乡镇(街道)安置帮教工作站接到通知后,也能立即通知村(居)委会及刑释解教人员家属,动员家属尽可能将刑释解教人员接回。同时,我们充分利用今年全市开展的“春节期间矛盾纠纷大排查”等活动时机,做好对刑释人员的排查工作,今年以来对所有帮教对象均进行了一次以上的摸底和调查,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今年,市安置帮教办正积极筹备建立市2000--2005年刑释人员数据库和2003—2005年解教人员数据库。

四是多种形式地开展安置帮教工作。我市各级帮教组织不断加大安置帮教工作力度,将安置帮教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健全规章制度,落实安置帮教措施。XX区各级帮教组织对帮教对象坚持做到“三不”、“四个一样”,即:不嫌弃、不歧视、不纠缠过去的犯罪;政治上一样对待、经济上一样支持、工作上一样信任、生活上一样关心。使帮教对象如同普通正常人一样工作、学习和生活,增强了他们自食其力,重新做人的信心。XX县以帮思想为核心,动员全社会力量,建成组织帮、社会帮、家庭帮相结合的联帮联教体制。近两年来,市、县(区)两级帮教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做好帮教工作“三个延伸”(即:“向外延伸、向后延伸、向前延伸”),并着重做好安置帮教工作“向前延伸”,今年1月,市帮教小组到景德镇监狱去探望XX籍犯人475人次,并带去慰问品,送去地方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温暖。今年以来,市帮教小组还先后协同景德镇监狱的监所管教人员对XX地区刑释解教人员的改造质量进行追踪调查,调查人数100余人次,通过调查,监所与帮教小组互相联系,互通情况,既提高了帮教质量,也提高了改造质量。如,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XX籍服刑犯XXX非常担心自己的儿子XX独自一人在河西小学上学,没有人照顾,而其妻在剪子口做生意又无暇顾及,市安置帮教领导小组副组长XXX特意指派两名工作人员到XX区教委协商解决付峰转学事宜,最终把XX转到XX七中就读,XXX非常感动,表示要安心改造,早日回归社会。据数据统计,今年我市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率达到98%。

五是积极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为使帮教对象不重新犯罪,我们在注重提高帮教质量的同时,主要是采取抓住重点对象,实施分类帮教的措施,在普遍做好刑释5年内,解教3年内帮教对象工作的同时,将帮教对象进行分类,一是“三无”人员或回籍后不务正业、好吃懒做、贪求享乐的;二是外出活动打工的;三是原属暴力犯罪,现性格粗暴,劣迹较深,思想情绪不稳定,易铤而走险的人员;四是本年度归正人员。针对不同对象实施多层次教育,抓好帮教重点对象的管控,对其实施严密的跟踪考察,建立档案,把握活动规律。通过这些措施,有效地降低了刑释解教人员的重新犯罪率,据统计今年我市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率控制在3%以下。

三、积极探索,认真总结,及时推广典型经验

今年以来,我们积极探索安置帮教工作的规律,认真总结安置帮教工作的经验,深入挖掘,培育和树立了一批先进个人和先进单位的典型,形成了全社会关注和支持安置帮教工作,帮教对象积极重新做人的良好氛围。我们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先后宣扬了市安置帮教基地(XX镇兴业建材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先进经验,树立了一批积极改造的个人典型,并充分利用全市安置帮教典型XXX、XXX的先进事迹现身说法,有效地带动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向深层次发展。

四、存在问题:

1、有些部门、单位的领导对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2、有些刑释解教人员衔接工作还不能真正到位。如有的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通知书寄到市、县(区)安置帮教办公室,有的寄到县(区)公安局,有的直接寄到刑释解教人员居住地派出所,从而给日常管理和帮教工作带来衔接上的困难。

3、刑释解教人员流动不断加大,人户分离现象越来越多,不少人员根本不回籍,不申报户口或去向不明,直接脱离监管视线,使安置帮教工作无法及时跟上,也无疑给社会治安稳定带来隐患。

安置帮教工作要点篇9

如何加强和规范归正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预防和减少“归正人员”重新违法犯罪,进一步促进和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司法行政机关维护稳定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我所在市局的正确领导下,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针对辖区内近期刑释解教人员数量相对集中(XX年以来,全街道共有刑释解教人员65名,其中刑释56名,解教9名)这一情况,为帮助他们重新走上社会,克服和防止再犯罪的行为。我们根据我镇实际情况,始终坚持把“教育、感化、挽救”这一工作方针作为安置帮教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采取“围绕一条主线,把好两道关口,强化三项管理,落实四条措施,抓好五个环节”的办法,积极探索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新路子,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安置帮教基地“安其身,暖其心,用其长,育其人,正其本”的回归目的。目前,XX年来刑释解教的65名人员得到全部工作安置,安置率达100%,建立帮教对象档案65宗,列入帮教对象65名,帮教率100%,重新犯罪率为零,为维护辖区乃至整个社会的治安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下面我就我镇今年的安置帮教工作做出如下总结:

一、围绕一条主线,明确安置帮教工作的责任

二、把好“两道关口”,确保刑释解教人员的思想稳定

许多正反事实证明,“归正人员”回归社会后的最初环节是他们今后人生的决定性因素,家庭、社会的宽容心、接纳度直接影响他们的弃旧图新、重新做人的决心。为此,我们把有机衔接好监所和社会开放教育作为基地运行的首要环节和刑释解教人员心理稳定的出发点、切入点,通过“把好接茬关、安置关”,确保刑释解教人员的思想情绪稳定。

(一)把好接茬关。

重点做到“五个及时”:一是及时造册建档。收到监所寄发的通知书和区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办通知后,我们即着手做好接茬准备工作。在接茬时,对刑释解教在监、所的表现情况和家庭状况进行详细的记录,为以后开展安置帮教工作提供资料、打基础;二是及时家访。归正人员回家后,村(居)帮教工作小组随即指派帮教人员到其家中进行家访,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并动员其家人共同做好思想转化工作;三是及时签订帮教责任书。同有关村居、企业和家庭签订四方协作帮教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帮教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四是及时进行法制教育。通过赠送法律常识读本、组织学习法律知识等途径,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促使他们遵纪守法;五是及时制定和落实帮教措施。根据各人的不同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使他们能够自食其力,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

(二)把好安置关。

主要采取五种安置形式:一是回乡安置。对家住农村的“回归”人员,由村一级帮教小组具体负责落实责任田,让他们有地可耕。二是工作安置。由于种种原因,一部分刑释解教人员离开监所后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我们深知,这一部分的安置帮教工作开展如何,将直接影响整个工作的运行,如果放任不管,势必会重新使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如归正人员孔大宝,今年65岁,缺乏文化,不宜从事重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便安排他到裴村面粉厂看大门;二是鼓励自谋职业。对一部分一时找不到工作的人员,尽量为他们创造条件,鼓励他们从事个体经营,这类人员有3人。

三、强化“三项管理”,杜绝刑释解教人员的再犯罪

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归正人员的心态很不平稳,存在过一天算一天的得过且过思想,为真正杜绝他们思想行为上的重复犯罪现象,我们在加强思想教育、化解消极心态和安置落实工作的基础上,重视对这一部分人员的跟踪监督管理工作。

一是落实专项管理。我们每年均组织人员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一次以掌握了解基本情况为主的摸排管理工作。统一制作下发《刑释解教人员基本情况登记卡》、《刑释解教人员排查清理工作统计表》、《重点对象排查清理情况统计表》,对历年刑释解教人员进行登记造册、分类梳理,全面掌握全镇归正人员的安置和帮教情况。

安置帮教工作要点篇10

目前,浦口区安置帮教已经基本形成党委政府领导,综治部门指导协调,司法行政为主,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会舆论普遍支持的格局。目前的工作重点,主要通过建立“服刑在教人员信息核实管理”、“预释解人员回执录入”、“重点帮教对象必接必送”、“过渡性安置基地管理”等工作制度,推动安置帮教规范化、制度化。日常做到刑释解教人员回归后有人接、有人管、有人帮,最大限度的预防和减少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以上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对刑释解教人员起到了管控,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有效的贡献。但是,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目前安置帮教工作存在的不足。对全区安置帮教人员,不分类别的统一管理,难免会出现漏洞,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扶缺少针对性,不能有效的解决他们的困难。同时往往还会造成管理力量分工不协调,不能做到有的放矢,达不到帮扶效率的最大化,往往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即使把刑释解教人员,进行合理的分类,进行分类帮教,按照不同的分类,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投入较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收益。从而推动特殊人群管理工作深入有效的开展。

1、安置帮教人员的类别

要想进行分类帮教,首先得对全区安置帮教人员的数量、人员的基本情况和现实表现进行全面了解。对此,应当对安置帮教人员登记造册,根据安置帮教人员回归社会后的心理状况、社会行为以及现实表现等情况,进行综合的分析和科学的甄别后,进行分类。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创业类、安居类、隐患类和弱势类四个大的类型。

2、分类的标准

创业型标准具体包括能够通过各种途径自主的成功创办企业或者经济实体,当前已经对社会做出贡献,不仅能够解决个人及其家庭的生活问题,而且能够带动周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类人员。

安居型主要是指,已经改过自新,回归社会后,能够尽快融入社会生活,建立稳定的社会生活圈,能够自谋职业、自食其力,上尽孝道,下尽责任,与邻里能够和睦相处,没有违法违规现象发生。

隐患型的具体标准主要是指因严重的刑事犯罪入狱,如贩毒或者其他暴力性犯罪入狱,表现不佳又不思悔改,有过重新犯罪记录,并且有重新犯罪倾向,有仇视社会的言论和行为,经常违法违规。

弱势型主要是指缺乏或者丧失基本劳动技能的老、弱、病、残的人员,无家可归、无亲可投、无业可就同时也无生活来源,或者因为家庭的突然变故等原因落入困境的安置帮教人员。

1、调查摸底

全面摸清五年以来全区刑释解教人员的基本情况。包括他们的个人情况、思想状况、家庭情况、周围社区对他们的评价等等。这是一份工作量比较大的工作,需要我们工作人员实际深入到社区实地走访。在完全了解刑释解教人员的情况后,根据表格填表造册,形成完整的第一手资料。

2、审查分类

根据调查得出来的表格,调查人员、社区代表、邻居代表、心理专家等组成审核小组,根据被调查人员的具体情况,在研究他们的心理和行为之后,按照既定标准进行合理分类。

3、建立电子信息平台

根据分类情况,建立信息平台,主要内容包括个人的过往经历,联系电话,目前个人的情况,家庭情况,居住地,社区评价以及近期的帮教措施等等。对于隐患型的帮教人员,进行重点帮教,尽量从源头消灭对社会的安全隐患。

经过上述方法,把安置帮教人员进行分类后,有针对性的制定帮教方案,从而能够更好的开展帮教工作。争取达到“创业人员有人扶、隐患人员有人管、无业人员有人帮”的良好局面。

对安置帮教人员进行分类后,安置帮教工作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帮教效果。

1、创业型的安置帮教人员

此类人员的虽然已经很好的融入了社会,但是为了使其能够安心经营,更好的发挥他们的榜样作用,司法行政机关应该利用相关政策或者文件在贷款、企业用工等方面提供有效的帮扶,协助他们解决在实际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他们提供各种法律支持,利用各种媒体宣传他们的事迹,扩大样板效应。

2、安居型的安置帮教人员

此类人员在刑释解教后,基本上能够自食其力,顺利的融入社会。在对其的帮扶过程中,司法行政机关应当主要为他们提供各种方便,解决其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坚持做到“不嫌弃、不歧视、不纠缠过去的犯罪经历。在政治上一样对待、在经济上一样支持、在工作上一样信任、在生活上一样关心。”最终使他们能够像普通的正常人一样工作、学习和生活,增强他们自食其力、重新做人的信心。

3、隐患型安置帮教人员

这类人员虽然已经离开监所,但是由于教育改造的不彻底或者是一些其他诱因,他们可能会做出一些危害社会和他人人身和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为,对社会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司法行政机关针对此类人员除了协调各职能部门制定工作预案,继续帮教帮扶外,还应该着重解决其生活出路问题,帮助他们在社会上能够自食其力,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同时司法行政机关更应该密切关注其思想变化,重点进行思想教育,建立司法所、家庭、社区三级帮教网络,有效防范重新犯罪现象的发生。

4、弱势型安置帮教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