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补偿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15:48:48

安置补偿范文篇1

第一条为规范区域内房屋及地属附着物征收补偿安置活动,保障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国务院令第590号)、《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工作的通知》(政办发﹝号)等法律、法规、条例及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区域内对房屋及地属附着物实施征收,需要对被征收人进行补偿安置的活动。本办法与国家和省、市相关规定不符的,按相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征收单位或个人的房屋及地属附着物,应当对被征收房屋及地属附着物所有权人(简称被征收人)给予公平补偿安置。

人民政府确定蒲河新城管委会房产局负责组织实施蒲河新城开发区区域内,房屋及地属附着物征收补偿安置工作。

人民政府确定房产局负责组织实施除蒲河新城开发区以外的区域内,国有土地上房屋及地属附着物的征收补偿安置工作。

人民政府确定村镇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除蒲河新城开发区以外的区域内,集体土地上房屋及地属附着物的征收补偿安置工作。

人民政府确定的房屋征收部门对其行为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第四条房屋征收部门应按照国家和省、市现行有关规定履行工作程序,并按照本办法对被征收人给予补偿安置;被征收人应按照本办法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搬迁。

第五条被征收房屋的用途和建筑面积以房屋产权证、土地使用证的记载或建房批准文件的记载为准;无记载的以原始档案记载为准(建房批准文件必须与发证登记机关及批准部门原始档案相一致);其

他房屋由房屋征收部门认定为准。

第六条征收持有其它部门颁发的房屋证件或批准文件的住宅房屋,由房屋征收部门认定后,按本办法确定补偿标准。

第七条征收非住宅房屋须经评估后实行货币补偿。

第八条征收农村住宅房屋,每户按一处宅基地、一个房屋进行补偿。

第九条征收临时建筑,按临时建筑许可规定内容处理;违章建筑和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不予补偿。

第十条征收住宅房屋,被征收人可选择房屋产权置换安置或货币补偿安置。选择产权置换安置的,确定置换面积后,不预支置换面积的补偿款。待回迁时按实际安置面积确定总价款,实行多退少补

第十一条征收住宅房屋及地属附着物时,被征收人可选择标准补偿方式或评估补偿方式进行补偿。

第十二条标准补偿方式:

1.征收国有土地上住宅房屋,按房屋产权证记载面积,依据国家、省、市相关政策给予补偿。

对于城镇棚户区,被征收人庭院内所有地属附着物(如附属房、围墙等),一次性补偿3万元,除有证房屋外,不再给予其它补偿。

2.征收农村宅基地上的有证房屋,按房屋产权证记载面积,给予1480元/平方米的补偿。被征收房屋产权证记载面积小于50平方米的住宅房屋,按50平方米补偿。

3.农村宅基地上除有证房屋外的其它建筑物,每户均按300平方米计算,以300元/平方米标准予以补偿,计9万元。

4.农村集体土地使用证规定范围内,除宅基地以外的其它地属附着物(如围墙、青苗、树木等),一次性补偿9万元,不再给予其它补偿。

5.在征收范围内,农民按规定使用的土地,以5万元/亩标准予以补偿。

第十三条评估补偿方式:

由房屋征收部门或被征收人依据相关规定委托具有评估资质的机构,对被征收人住宅房屋及地属附着物,按重置价格进行评估,由房屋征收部门认定后,对被征收人进行补偿。

第十四条征收集体土地上扩建、接建住宅房屋及地属附着物的补偿:

1.经街道(原乡镇)及其以上机关批准的,在土地使用证规定范围内和原有证房屋基础上扩建、接建的房屋,批准面积按有证房屋补偿。扩建、接建房屋的总建筑面积(含有证面积),在150平方米以内部分,被征收人可选择标准补偿方式或评估补偿方式进行补偿,超过150平方米的部分,按重置评估价格补偿。

2.未经街道(原乡镇)及其以上机关批准的,在土地使用证规定范围内和原有证房屋基础上扩建、接建的房屋,按家庭户籍人口25平方米/人标准计算。扩建、接建房屋的总建筑面积(含有证面积),在150平方米以内部分,被征收人可选择标准补偿方式或评估补偿方式进行补偿,超出150平方米部分不予补偿。原有房证面积部分按有证住宅房屋面积补偿,超出房屋产权证规定的部分按有证房屋的70%予以补偿。

扩建、接建房屋的认定应具备以下条件:

扩建房屋须是同时建筑施工、结构相同的房屋;接建房屋的接建部分须是左右相接,外形相符的住宅房屋。

第十五条征收农村中历史形成,未办理房证和土地使用证住宅房屋及地属附着物的补偿:

此类房屋须经被征收人申请,由房屋征收部门认定后,以家庭户籍人口数为准,按25平方米/人的标准,房屋建筑面积在150平方米以内部分,参照有证房屋补偿,超出150平方米部分不予补偿。

此类房屋认定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房屋所有人持拆迁地独立户口;

2.家庭户籍人口无其它产权房屋;

3.持有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的会议记录或其它相关审批手续;

4.地处村屯建设用地范围内、村落街基之列、其它搬迁户土地使用证范围之外、年6月30日前建成的有独立院落的房屋。

第十六条利用有证住宅房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征收时按房屋产权证记载用途给予相应补偿。

第十七条征收灭失有证住宅房屋的补偿:

按现存有证住宅房屋70%给予补偿。

此类房屋的认定,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同时持有有效房屋产权证和土地使用证;持街道(原乡镇)建设管理部门的批准文件;持有其它相关部门的批准文件。

第三章非住宅房屋的征收补偿

第十八条非住宅房屋的认定条件:

被征收人须提供按现行政策规定应具备的合法、有效、齐全的证照及其它批准手续。

证照及其它批准手续不齐全的,由房屋征收部门认定后,决定补偿标准。

第十九条征收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棚舍类建筑物,由房屋征收部门或被征收人按相关规定委托具有资产估价资质的机构对建筑物和植物价值及动物搬迁费进行评估,经房屋征收部门认定后,对被征收人进行货币补偿。

第二十条其它补偿事项:

1.开工(开业)的必要资费,如规划、可行性研究、设计等费用,同时须提供原始收据;

2.无法恢复使用的设备,按重置评估价格计算补偿费;

3.货物运输费;

4.设备拆装费;

5.恢复原生产规模的供水、供电、供热、供气、排水、通讯等配套设施费;

6.其他应予以补偿的费用。

第四章住宅房屋的征收安置

第二十一条回迁安置时,被征收人须按应安置面积选择最接近的实际安置面积。

第二十二条征收国有土地上住宅房屋,按房屋产权证记载面积,依据国家、省、市相关政策给予安置。

第二十三条征收集体土地上具有房屋产权证的房屋,以被征收房屋产权证面积为准抵顶相同建筑面积的回迁安置住房。

被征收房屋产权证面积小于50平方米的住宅房屋,按建筑面积50平方米给予回迁安置。

被征收房屋产权证面积大于150平方米的住宅房屋,按建筑面积150平方米给予回迁安置。

第二十四条征收集体土地上扩建、接建住宅房屋的安置:

1.经街道(原乡镇)及其以上机关批准的,扩建、接建的房屋,参照有证房屋进行安置。

2.未经街道(原乡镇)及其以上机关批准的,按家庭户籍人口25平方米/人标准计算。扩建、接建房屋的总建筑面积(含有证面积),未超出150平方米的部分,按照原有房证面积加超出有证部分建筑面积的70%进行安置。

第二十五条征收集体土地上历史形成的未办理房证和土地使用证住宅房屋的安置,经房屋征收部门认定后,参照有证房屋补偿标准进行安置。

第二十六条征收集体土地上未达到25平方米/人控制标准的有证房屋或参照有证房屋安置的处理:

以家庭户籍人口数为准,按25平方米/人的标准计算回迁安置面积,超出原有房屋产权证或相关批准文件记载面积的部分,按70%给予回迁安置。

家庭户籍人口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家庭直系成员,为配偶、父母(公婆、岳父母)、子女及其配偶、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及其配偶、曾祖父母、曾外祖父母;

2.持拆迁地户口且户籍地址相同;

3.没有其它产权房屋,且未享受过此类政策。

以本办法之日前,户籍记载人口为准。本办法之日后迁入的,不计算在内(因新生、婚入、复员、毕业、刑满释放迁入除外)。

第二十七条征收集体土地上灭失的有证住宅房屋的安置:

按房屋产权证记载面积70%给予相同建筑面积的回迁安置住房。

第二十八条征收集体土地上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无房户的安置:

被征收人及家庭成员无其它产权房屋的,给予建筑面积50平方米回迁安置住房。

第二十九条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户口在本村,但不在本村居住,村内无房,也无其它产权房屋,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公示,街道和有关部门认定符合相关规定的,可成本价格购买回迁安置住宅

第三十条征收集体土地上的房屋,回迁安置时,提供安置住宅户型建筑面积与应安置建筑面积存在差异的处理:

1.提供的安置户型建筑面积大于应安置建筑面积的:

对于超出部分小于3平方米(含3平方米)以内的不缴纳差价款;

对于超出部分大于3平方米小于8平方米(含8平方米)的,按回迁安置住宅成本价格缴纳差价款;

对于超出部分大于8平方米的按市场价格缴纳差价款。

2.被征收人选择的安置户型建筑面积低于安置建筑面积,差额部分按1480元/平方米给予货币补偿。

第三十一条征收集体土地上的房屋,回迁安置时,选择多套安置住房的处理:

被征收人应安置面积大于最大安置户型面积的,可选择两套或三套安置房屋;

被征收人应安置面积小于最大安置户型面积的,但有特殊情况需要分开居住的,经申请,由房屋征收部门认定后,可选择两套安置住房。

选择多套安置住房的,在所有安置户型建筑总面积中享受一次第三十条第一款规定的优惠政策。

第五章奖励与补贴

第三十二条搬迁奖励:

1.征收国有土地上有证住宅房屋,自通告下发之日起,按征收有证房屋建筑面积,依据阳市相关政策予以奖励。

2.征收集体土地上有证住宅房屋,30个工作日内完成搬迁的,每户奖励3万元;40个工作日内完成搬迁的,每户奖励2万元;超过40个工作日未完成搬迁的不予奖励。

非被征收人原因未在奖励期限内完成搬迁的,经房屋征收部门认定后,可给予相应奖励金额。

第三十三条搬迁补贴:

1.搬迁住宅房屋,每户一次性支付搬家补贴800元。

2.被征收人选择产权置换的,按每户每月600元标准,预先支付6个月的租房费。以实际发生月数为准(不足一个月的按一个月计算),至通知办理回迁安置入住手续为止,在办理回迁入住手续后,将未支付的租房费一次性发放。

3.被征收人选择货币补偿的,每户一次性支付3600元临时过渡费。

4.征收时正常生产经营的生产型企业,以企业上一年纳税总额的10%计算,并提供税务部门出具的纳税收据或证明,经房屋征收部门认定后,给予补贴。

5.因征收而停产停业的企业,给予其职工3个月的临时安置补贴。对于征收商场、商店、门市部、门点等直接用于经营的商业用房,按照被征收有证房屋建筑面积每月100元/每平方米给予补贴,对于征收办公用房、生产厂房、仓储用房等非商业用房,按照被征收房屋建筑面积每月50元/每平方米给予补贴,对于征收利用场地从事生产经营的,按照经批准的土地面积每月10元/每平方米给予补贴。

第六章搬迁工作流程

第三十四条由受委托房屋征收实施单位,根据本办法,入户填写补偿安置明细表,经被征收人和填表人签字后,报房屋征收部门审核。

第三十五条房屋征收部门对征收现场进行复核,并对主要补偿物拍照存档。

第三十六条受委托房屋征收实施单位,根据房屋征收部门复核后的补偿明细表,与被征收人签定补偿安置协议、建立补偿安置档案,受委托拆除公司接收并拆除搬迁房屋。

第三十七条未达到25平方米/人控制标准的有证房屋安置家庭户籍人口的认定,由被征收人提出申请,房屋征收部门调档、审核后,再与被征收人签定补偿安置协议。

第三十八条对搬迁工作中出现的特殊情况,须上报相关部门,研究决定后,再与被征收人签定补偿安置协议。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九条房屋征收部门对被征收人的补偿进行公示,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征收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违规现象进行实名举报,经查实给予举报人奖励。同时,举报人对举报行为承担相应责任。

第四十条本办法施行前已实施的征收项目沿用原有补偿安置政策。

安置补偿范文篇2

全国推行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制度座谈会之后,按照部的统一部署,各地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一些地方对推行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制度还存在着畏难情绪,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缺乏主动性,协调裁决制度建设尚未在全国取得突破性进展。为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快推进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制度,及时化解因征地补偿安置引发的矛盾和纠纷,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推行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制度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推行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当前,我国正处在"发展机遇期"与"矛盾凸显期",各种矛盾和纠纷纷繁复杂,突出多变。尤其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因征地补偿安置引发的矛盾和纠纷日益突出,已成为人民群众日益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一些地方由于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制度不落实,致使许多因征地补偿引发的矛盾和纠纷得不到及时处理,部分地方甚至发生了群体性事件,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全面推行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制度,是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群众利益诉求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的重要手段,对于引导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通过法定渠道化解征地矛盾,解决征地纠纷,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推行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制度,是实施土地管理法规、完善征地程序的客观需要。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为解决征地补偿安置争议确立的专门制度。20**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28号)又提出了“加快建立和完善征地补偿安置争议的协调和裁决机制,维护被征地农民和用地者的合法权益”。当前,随着农民对征地补偿的日益关注和补偿标准的不断提高,在实施征地中发生的矛盾、纠纷和冲突不断增加,迫切需要启动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程序,来解决矛盾,化解纠纷,这对于保证土地管理法规的顺利实施、完善征地程序、切实强化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实施征地中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具有重要意义。

推行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制度,是有效化解征地实施中矛盾和纠纷的有效途径。在市、县政府实施征地过程中,一旦发生纠纷,迫切需要上级政府进行协调和裁决,尽快解决矛盾,避免旷日持久的诉讼、上访,甚至激化矛盾,形成群体事件。湖南、重庆和安徽等省(市)推行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制度的试点,已经在化解征地纠纷、维护社会稳定,规范政府行为、完善征地程序,普及法律法规、保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国务院领导对试点取得的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国土资源部全面推进这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推行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制度,是法规有要求,现实有需要,实践有经验,应当加快进行。

二、全面把握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制度的基本内容

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制度,是一项具有自身特点、专门针对征地补偿安置争议设立的纠纷解决制度,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公众参与、重在协调的原则。各地在制定地方性的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办法的过程中,要注意全面把握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制度的基本内容:

(一)必须准确定位。协调裁决的范围是针对被征地农民与实施征地的市、县政府在补偿安置方面的争议。协调裁决不对经依法批准的征地合法性进行审查,不代替行政复议和诉讼。协调裁决的范围主要有:对市、县人民政府批准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有异议的;对适用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涉及的对被征土地地类、人均耕地面积、被征土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认定有异议的;实行区片综合地价计算征地补偿费的地区,对区片综合地价的适用标准和计算有异议的。

(二)必须兼顾合法性与合理性。协调要以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省级人民政府有关政策为依据,主要是对市、县人民政府确定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和实施过程进行合法性审查,同时兼顾合理性审查。合理性审查的标准是保证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各地要在对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调查、统计的基础上,逐步引入中立的中介组织对被征地土地进行评估,进一步量化合理性审查的标准。

(三)必须规范协调和裁决的程序。在程序设定上,首先必须贯彻协调前置、重在协调的原则,即当事人应当先向拟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市、县人民政府的上一级人民政府申请协调。未经协调的案件,不能进行裁决。裁决机关受理裁决案件后,也要先行组织协调。经协调达不成一致意见的,依法作出裁决决定。协调意见书经双方当事人签字同意后,即发生法律效力。其次要体现便民、高效和公开的原则。裁决机关接受裁决申请的方式要多种多样,传真,电子邮件等形式都应当允许;协调和裁决都必须要有明确的时限要求,防止裁决案件久拖不决;协调和裁决的程序、过程和结果都要公开透明。

(四)必须建立灵活多样的协调裁决机制。各地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大胆探索,按照居中协调和裁决的要求,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符合本地区特点、有利于化解征地补偿安置纠纷的协调裁决机制。要借鉴国务院《信访条例》确立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有利于迅速解决纠纷的工作机制,在协调裁决工作中组织相关社会团体、法律援助机构、相关专业人员、社会志愿者等共同参与,综合运用咨询、教育、协商、调解、听证等方法,依法、及时处理征地补偿安置争议。

(五)必须依法告知当事人诉权。当事人对裁决机关作出的裁决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法定期限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裁决决定中应当告知当事人诉权。

三、切实加强对推行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制度的组织领导

明确职责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推行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制度的领导,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要把推行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专题研究部署,明确职责任务,主要负责同志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要积极与当地政府沟通协调,争取政府的支持,尽快确立起分工明确、相互配合、规范运作、权责一致的工作机制。部决定将推行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制度作为“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考核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主要领导执政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的重要指标。

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四个到位。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制度涉及面广,问题复杂,推行这项制度,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各地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实现机构、人员、经费、责任四到位。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机构编制比较紧张的情况下,要按照转变国土资源管理方式,强化国土资源管理职能的要求,通过内部调剂,为协调裁决机构增加编制,充实人员。同时,各地也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通过协调裁决委员会制来落实裁决机构,即由分管法制工作的领导牵头,聘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国土资源监察专员、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土地估价师和律师等作为协调裁决员,对协调裁决案件提出处理意见。

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年底到位。各地要按照本通知的要求,切实做好推行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制度的各项工作,确保20**年底前,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制度在全国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全面到位。部将加大监督检查工作的力度,对全国各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推行裁决制度的进行全面检查,要以是否出台裁决办法、是否落实裁决机构和人员、是否依法受理和办理裁决案件作为裁决制度是否到位的重要标志。

安置补偿范文篇3

第二条本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征收集体所有土地及房屋拆迁的安置补偿,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是我市集体土地征收及安置补偿的行政主管部门。市土地储备中心负责统一征地及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工作的组织协调。市辖区人民政府负责实施本辖区范围内集体土地征收过程中房屋拆迁安置补偿等具体工作。

第四条征地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含安置补助费)、青苗补偿费及地上附着物补偿费。

第五条土地补偿费的标准,按照被征土地的区位确定。具体标准根据国家制定区片综合地价的有关规定另行。

自征地协议签订后,农民在被征土地上取土卖土,依据《土地法》有关规定,按实际取土量和土方市场价核算费用,从征地补偿费中扣除。

第六条农民宅基地及庄点内公共用地的补偿,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采取货币补偿方式的,宅基地及庄点内的公共用地的补偿按本办法第五条进行。

(二)采取实物与货币相结合的方式补偿的,宅基地及庄点内的公共用地不再补偿。

第七条国家及自治区重点工程征地补偿标准,按照自治区制定的标准执行。

第八条拆迁农民住房的,按照“一户一宅”的原则,只对一处宅基地上建造的房屋采取实物补偿结合货币补偿的方式进行安置;其他宅基地上建造的属于补偿范围的房屋以货币补偿的方式进行。

凡在2003年1月1日以后未经批准,违法违章建造的房屋和其他建筑物一律不予补偿。

第九条拆迁房屋采取实物补偿结合货币补偿的,按以下规定进行安置:

(一)采取以实物补偿(以房还房),被安置在统一建设的居住小区的,以一处宅基地的房屋计算,拆迁房屋面积在100平方米以内的,根据结构系数按下表进行折算后返还房屋。

(二)拆迁房屋建筑面积超过100平方米小于300平方米的,按面积系数0.6和房屋结构系数进行折算后返还房屋;超过300平方米的建筑物,超出部分按附表一的标准实行货币补偿。给予住房安置的,原农民住房的附属设施(含室内装修及其它附属设施如围墙、地坪、水井、门楼、厕所等)不再进行补偿。

(三)经折算后返还房屋总面积不足100平方米的,其差额部分面积享受政府优惠价格每平方米500元购买,超出100平方米以上的面积,按市场价购买。

(四)拆迁房屋属砖混结构或砖木结构的,只对附表一中所例一、二等进行实物补偿,其它等级的房屋均采取货币补偿方式进行补偿。但被拆迁户只有一处宅基地且房屋结构为土木结构或简易结构的,可按本条(一)、(二)、(三)款给予实物补偿。

(五)征地拆迁范围内凡不能同时具备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证、房屋产权证的房屋,均按照本办法规定进行拆迁补偿。

房屋面积调查以*市规划局2003年航片(卫星图片)为准。

第十条拆迁房屋采取货币补偿的,补偿标准按本办法附表一执行。

第十一条被征收土地其他地上附着物按以下标准进行货币补偿:

(一)特殊结构房屋如厂房、钢屋架棚、库房等可参照本办法附表一执行。

(二)温棚和其他地上附着物的补偿,由市辖各区人民政府依据*市规划局航片(卫星图片)进行实际调查核实后,按照附表二、表三、表四的补偿标准包干进行补偿。

(三)除土地补偿费外,湖地、渔溏及其他地上附着物(含清溏费)按照每亩2000元由辖区政府进行包干补偿。

(四)畜牧养殖用地上的看护房屋统一按两间进行货币补偿,补偿标准按附表一执行。房屋以外的其它附着物按附表三标准进行货币补偿。

第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青苗及地上附着物不予补偿:

(一)自2003年1月1日后,单位或者个人未经批准,在承包土地上抢种的树木、农作物和抢建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或对建筑物进行装修的;

(二)到期或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性建筑物、构筑物。

(三)不具备生产条件或东西朝向的温棚。

第十三条农民使用的土地被全部征收后,其家庭常住人口每人可按成本价购买5平方米的营业房,用于解决就业和收入问题。

第十四条农民承包的耕地被一次性征完的,可由征地部门根据实际征收农民土地面积(不含荒地、湖地),每亩一次性给予三年的生活补助费1500元。生活补助费由征收土地的单位承担,由辖区人民政府负责按年度发放。

第十五条拆迁房屋采取实物补偿的,在安置住房没有交付前,由拆迁人给被拆迁人家庭常住人口每人每月支付60元的过度期租房补助费。

凡拆迁农民住房的,由拆迁人一次性给按被拆迁人家庭常住人口每人支付60元搬家补助费。

安置补偿范文篇4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工作,保护被征地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等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省人民政府批准征地所引发的补偿安置争议的协调和裁决。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对征地补偿安置争议,由争议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先行协调;协调不成的,可以依法向省人民政府申请裁决。

省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承办由省人民政府裁决的征地补偿安置争议裁决工作。

第四条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实行先协调后裁决,并遵循合法、合理、公开、高效和便民的原则。

第五条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期间,不停止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实施。

第二章申请协调裁决范围第六条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和其他有利害关系的单位或者个人(以下简称申请人)对经市、县人民政府批准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中确定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的标准有争议的,可以依法申请协调和裁决。

依照《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对被征收集体土地上的房屋实施拆迁的,不适用本办法。

第七条对土地补偿费的标准有争议的,由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其成员申请协调和裁决。

对安置补助费的标准有争议的,由被安置人员申请协调和裁。

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标准有争议的,由其所有权人申请协调和裁决。

第八条协调和裁决申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

(一)申请人与征地补偿安置无利害关系的;

(二)超过本办法规定的期限提出申请的;

(三)经市、县人民政府协调已经达成协议,申请人又以同样理由申请裁决的;

(四)裁决机关已经下达准予撤回裁决申请或者裁决决定,申请人又以同样理由申请裁决的;

(五)申请人就同一争议提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已经受理的。

第三章协调

第九条申请人对征地补偿安置有争议的,应当自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30日内,向市、县人民政府申请协调。

市、县国土资源部门应当在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中告知申请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的期限;未告知的,申请人可以自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1年内,申请协调。

第十条申请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协调申请书;

(二)申请人身份证明;

(三)征地补偿安置争议的有关证据材料。

申请人委托人的,应当提交授权委托书和人身份证明等相关材料。

第十一条协调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一)申请人的姓名(名称)、住址(地址)、联系方法;

(二)申请协调的具体请求事项;

(三)事实、理由和依据。

第十二条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在收到协调申请书之日起7日内进行审查,对符合申请条件的,决定予以受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对不符合申请条件的,决定不予受理,并书面告知申请。

市、县人民政府对决定受理的协调申请应当在收到协调申请书之日起30日内完成协调工作。

第十三条申请人申请协调,市、县人民政府在规定期限内无正当理由不予受理或者未按期完成协调的,申请人可以向省人民政府申请责令其受理或者协调。

第十四条市、县人民政府进行协调应当充分听取申请人意见,查明事实,依据法律和政策规定作出协调意见书。

第十五条协调意见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协调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

(二)协调过程;

(三)争议的主要问题和基本事实;

(四)经协调达成协议的内容或者未达成协议的主要分歧;

(五)未达成协议的,申请人申请裁决的权利和期限。

协调意见书应当由申请人签字,并加盖市、县人民政府印章。

第四章裁决

第十六条征地补偿安置争议经协调未达成协议的,申请人可以自协调意见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省人民政府申请裁决。裁决申请书直接递交省国土资源部门。

第十七条申请征地补偿安置争议裁决,应当提交下列材:(一)裁决申请书;(二)申请人身份证明;(三)有关证据材料;(四)协调意见书。申请人委托人的,应当提交授权委托书和人身份证明等相关材料。

第十八条裁决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一)申请人的姓名(名称)、住址(地址)、联系方法;

(二)被申请人的名称、地址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姓名;

(三)申请裁决的具体请求事项;

(四)相关事实、理由和依据。

第十九条省国土资源部门收到裁决申请后,应当在7日内进行审查,对符合申请条件的,决定予以受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对不符合申请条件的,决定不予受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二十条省国土资源部门应当自受理裁决申请之日起7日内,将裁决申请书副本发送被申请人。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裁决申请书副本之日起10日内,向省国土资源部门提交书面答复和相关证据、依据等材料。

第二十一条征地补偿安置争议裁决一般实行书面审查。省国土资源部门认为确有必要的,可以实地调查,也可以召开质证会。省国土资源部门在裁决前可以组织再次协调,申请人和被申请人达成一致意见的,应当制作协议书,经申请人、被申请人和省国土资源部门签字、盖章后生效。

第二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国土资源部门应当作出中止裁决决定,并书面告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

(一)裁决需要以人民法院裁判结果或者其他有权机关的决定为依据,而相关案件尚未办结的;

(二)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形需要中止的。

中止审理的因素消除后,恢复审理。中止时间不计入裁决期。

第二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国土资源部门应当作出终止裁决决定,并书面告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

(一)申请人书面要求撤回申请并经省国土资源部门同意;

(二)经再次协调达成协议的;

(三)在作出裁决决定之前,省国土资源部门发现存在不应当受理事项的;

(四)申请人就同一争议提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已经受的。

第二十四条省国土资源部门应当自受理裁决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裁决决定。情况复杂的,经省国土资源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0日,并书面告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

第二十五条省国土资源部门对征地补偿安置争议进行审查后,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如下裁决决定:

(一)被申请人确定的补偿标准符合法律和有关政策规定的,决定维持;

(二)被申请人确定的补偿标准不符合法律和有关政策规定的,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决定撤销该补偿标准,并责令被申请人在规定期限内依法重新确定补偿标准。

第二十六条省国土资源部门应当制作裁决决定书,并送达申请人和被申请人。裁决决定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

第二十七条裁决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姓名(名称)、住址(地址)、联系方法及其人的姓名、单位和住址;

(二)申请人申请裁决请求;

(三)征地补偿安置争议的事实和理由;

(四)省国土资源部门认定的事实、理由及其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等依据;

(五)裁决结果;

(六)不服裁决的法律救济途径和期限。

裁决决定书加盖省人民政府征地补偿安置争议裁决专章。

第二十八条对裁决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九条申请协调和裁决不收取费用,协调和裁决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

安置补偿范文篇5

地址:____________邮码:_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职务:____________

乙方(被拆迁人):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邮码:_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职务:____________

甲方因建设需要,须拆除乙方使用的房屋,根据城市房屋拆迁安置补偿法规、政策的有关规定,甲乙双方经协商,就房屋拆迁安置补偿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项目名称、地点

建设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建设地点________,建设单位________《拆迁许可证》文号________。

第二条被拆房屋现状

(一)乙方在拆迁范围内有房屋____间,建筑面积____平方米,使用面积____平方米,居住面积____平方米。

(二)乙方有正式户口____人,常住人口____人,应安置人口____人,分别是(姓名、性别、年龄、关系等)

(三)被拆迁房屋的产权属于________________。

第三条拆迁安置

(一)乙方安置到________,房屋____间,建筑面积________平方米,使用面积____平方米,居住面积____平方米。甲方负责为乙方办理住房进住手续。

(二)乙方临时过渡到________________,房屋____间。

(三)乙方临时过渡期限自____年____月____日至____年____月____日。

甲方保证乙方在过渡期限内回迁,乙方在收到正式安置通知____日内,应迁入安置用房内。

第四条安置房屋的标准

(一)甲方提供给乙方的安置房屋,其建造标准应当符合________颁发的________标准;

(二)建造质量应当符合________________;

(三)房屋内应当有以下设施:

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条拆迁安置房屋产权

(一)乙方被安置房屋的产权属于

乙方应与________签订房屋租赁合同并交纳房租及其他费用。

(二)乙方被安置房屋的产权属于

甲、乙双方应另行签订房屋买卖合同,持该合同办理房屋产权转移手续,该合同作为本合同附件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的约束力。

第六条房屋拆迁补助

甲方支付乙方搬家补助费________元;临时过渡费(含交通补助、供暖补助等)____元;转学补助费________元;提前搬家奖励费________元;其他补助费________元;共计人民币________元。

第七条被拆迁房屋补偿

甲方对被拆除房屋的产权人按以下方式进行补偿:

1.作价补偿。

被拆迁房屋____间,建筑面积____平方米,按每平方米____元作价补偿,甲方支付乙方拆迁补偿费____元。本合同签订后,由乙方负责办理被拆除房屋产权注销手续。

2.产权调换。

甲方以________地点,________房屋,____间,____平方米,补偿乙方;

乙方需支付:

(1)结构差价____________________元;

(2)面积差价____________________元;

(3)房屋成新差价________________元。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八条乙方在____年____月____日前应将原住房腾空,并交甲方拆除。

第九条乙方私自搭建的违章建筑或附属设施应在____年____月____日前自行拆除,逾期不拆除的,甲方有权拆除。

第十条乙方安置属于临时过渡的,应在收到甲方正式安置通知____日内迁入安置住房内。逾期不搬迁的,不再享受各种补助费,并每逾期一天罚款____元。

第十一条乙方安置属于临时过渡的,在临时过渡期内,甲方按每月____元支付乙方临时过渡费。

第十二条甲方应在本合同第三条第三项约定的临时过渡期期满前保证乙方按期回迁,逾期不能回迁的,甲方应在临时过渡期满____天前通知乙方,并按以下方法之一处理:

1.甲方提供同面积、同质量的安置房屋。

2.逾期____个月内,甲方按本合同第十一条约定的临时过渡费的____%向乙方加付临时过渡费,逾期超过____个月,甲方按本合同第十一条约定的临时过渡费的____%向乙方加付临时过渡费。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三条特殊情况下安置逾期的处理

如果出现下列情况,乙方同意甲方逾期提供安置房屋:

1.不可抗力造成安置房屋建设延期;

2.因拆迁户搬迁迟延造成安置房屋建设延期;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现上述情况,甲方应当在情况发生的____天内通知乙方。

因以上情况造成或安置延期时,逾期安置时期的临时过渡费按以下方法处理:

第十四条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第十五条本合同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另一份报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备案。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表人:________

____年__月__日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置补偿范文篇6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征地补偿安置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渝府发〔**〕45号)及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经**年9月17日县人民政府第3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决定调整我县征地补偿安置政策。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整征地补偿安置方式和标准

(一)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

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分别计算补偿。土地补偿费不分地类,按被征收土地面积计算,我县行政辖区范围内的土地补偿标准为每亩15000元;安置补助费按转非安置的农业人口数计算,每个转非安置的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为25000元。

土地补偿费为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获得的补偿,被征地土地补偿费总额的80%首先统筹用于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由土地行政管理部门代为划拨到劳动保障部门;其余20%支付给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用于发展集体经济和安排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生产、生活。

安置补助费的支付按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的不同年龄段确定,对未年满16周岁的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其安置补助费全额支付给个人;对年满16周岁及以上的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其个人按照有关规定应缴纳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用总额的50%,由土地行政管理部门从其安置补助费中代为划拨到劳动保障部门,专项用于该征地农转非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安置补助费的其余部分支付给个人,用于安排其生产、生活。

土地补偿费80%部分和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用之和尚不能满足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资金需要的,其差额部分由征地单位补足,直至满足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资金需要。

(二)农村房屋、青苗和地上构(附)着物等补偿

农村房屋、青苗补偿标准按附表1、2执行;竹木等地上附着物补偿按被征收土地面积(不含建设用地)每亩5000元进行综合定额补偿,由征地实施单位支付给被征地集体经济组织,并由该集体经济组织分配给地上附着物所有权人;地上构筑物由征地实施单位负责清理登记,按附表4计算补偿,并直接支付给地上构筑物所有权人。在征收土地公告后,抢建的构筑物不予补偿。

养殖大户(存栏奶牛3头以上,猪(含羊、狗)20头以上,鸡、鸭、鹅、兔200只以上)的搬迁补助标准:奶牛每头500元,猪每头30元,羊、狗每头10元,鸡、鸭、鹅、兔每只3元,不是养殖大户的以及拟征地通告下发后喂养的不予补偿。

持有水、电、气单独户头的被征地单位按征收土地时的安装费用补偿。

持有有线广播电视线路数据通讯线路单独户头按征收土地时的安装费用补偿。

被拆迁房屋的装饰物,由所有权人自行拆除,不予补偿,不能自行拆除的,按附表3给予适当综合补偿。

村民的住房改作其它用途的,按住房补偿,村民利用住房并取得合法经营手续从事生产性经营活动的设备搬迁损耗、停工损失及搬迁补助费,按所搬迁设备折旧后净值的15%—20%计算。

征收土地中在规定时限内搬迁的拆迁户,其搬家补助费每人400元一次性计发;搬迁补助费每人一次性计发1000元。

(三)住房安置

被征地拆迁农转非人员住房安置的人均建筑面积标准为30平方米。

积极推行住房货币安置方式,货币安置具体标准按本县与被征地范围相邻地段经济适用住房销售价格确定。

被征地范围相邻地段经济适用住房销售价格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房地产市场变化等情况,在征地农房拆迁安置方案中明确,由县政府确定公布后执行。住房安置对象实行货币安置方式的,要求定向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其货币安置标准按照县政府确定的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偿标准执行。

对被征地拆迁人员住房货币安置,要求购买定向经济适用住房的,可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业主负责”的方式,由政府按划拔方式提供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给业主,业主通过招标的方式修建住房,并由业主定向销售给已进行货币安置的征地农转非住房安置对象,以满足其住房需求。定向修建并销售给被征地拆迁农转非人员居住的住房享受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有关优惠政策。

对被征地拆迁农转非人员,在征地农房拆迁安置公告时间内完成搬迁的,按住房应安置的人员每提前一天搬迁,每人奖励200元。

**年1月1日后,在城镇规划区范围内原则上不实行自建住房安置。

本通知之前,已经县政府批准的住房安置方式,按照批准的住房安置方式执行。

二、调整征地农转非人数的确定方法

集体经济组织土地被全部征收的,该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全部予以农转非;集体经济组织土地被部分征收的,农转非人员的人数按被征收耕地面积(果园、牧草地面积按耕地面积计算,下同)与0.5倍非耕地面积之和除以被征地集体经济组织的人均耕地面积计算确定。人均耕地面积为集体土地所有权证记载的耕地面积(不含已被征收的耕地面积)除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总人口数(应扣减原已征用土地应农转非人数)。

三、征收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障统筹费

从**年1月1日起,在审批土地时征收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障统筹费(以下简称征地统筹费)。征地统筹费按土地面积收取,对经营性用地(含存量国有建设用地)、城镇发展用地按每亩2万元的标准收取;对新征工业用地按每亩0.5万元的标准收取。

征地统筹费计入土地成本,由财政部门统一收取,作为市、县专项收入,纳入专户管理,专项用于统筹调剂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的社会保障费用。

四、建立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一)促进被征地人员实现就业

县劳动保障部门对劳动力年龄段的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应建立和完善失业登记制度和就业服务体系,积极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就业培训、职业介绍等服务,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增强就业吸纳能力,改善和优化就业环境,促进劳动力年龄段内有就业愿望的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实现就业。劳动力年龄段的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可以享受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的有关优惠政策。被征地农转非人员或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的子女就读于**市行政区域内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的,参照《中共**市委关于加快库区产业发展着力解决移民就业促进库区繁荣稳定的决定》(渝委发〔2006〕18号)的有关规定享受就读资助的政策。

(二)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被征地农村居民依法登记为城镇居民后,按照有关规定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办法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2007年12月31日以前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和**市**年1月1日以后新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的通知》(渝府发〔**〕26号)的规定执行,**年1月1日后征地的,不再实行储蓄式养老保险办法。

(三)建立生活困难救助制度

县民政部门、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应对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生活困难救助制度。对生活困难、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家庭,由民政部门按照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有关规定办理。

五、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一)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促进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实现就业,认真落实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努力解决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的生活困难问题,切实保障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的合法权益。

(二)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和县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征地补偿安置和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的社会保障工作,实现新旧政策的平稳过渡。

土地行政部门要做好征地补偿安置实施和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经费划转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农转非人员及参保人员身份确认、登记工作。

劳动保障部门要做好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的就业培训,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以及社会保障体系,制定相应办法。

民政部门要做好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公安部门要提供被征地农村居民的户籍资料,做好户籍审核、审批、统计工作,并按照规定办理农转非户籍登记。

农业部门要做好被征地集体经济组织财产分配、使用、管理的指导和监督,以及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整工作。

财政部门要做好征地统筹费收取、使用的监督管理和基本养老保险补贴经费的划转、拨付工作。

审计、监察部门要做好征地补偿安置政策实施及征地统筹费征收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工作。

规划建设部门要做好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安置住房的选址、施工、质量等管理工作。

六、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征收土地的补偿安置按照国家、市和我县的有关规定执行。

七、本通知自**年1月1日起执行,原征地补偿安置有关规定与本通知规定不一致的,以本通知规定为准。

安置补偿范文篇7

一、关于征地补偿标准

(一)统一年产值标准的制订。省级国土资源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制订省域内各县(市)耕地的最低统一年产值标准,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执行。制订统一年产值标准可考虑被征收耕地的类型、质量、农民对土地的投入、农产品价格、农用地等级等因素。

(二)统一年产值倍数的确定。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统一年产值倍数,应按照保证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的原则,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确定;按法定的统一年产值倍数计算的征地补偿安置费用,不能使被征地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不足以支付因征地而导致无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的,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应当提高倍数;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合计按30倍计算,尚不足以使被征地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由当地人民政府统筹安排,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益中划出一定比例给予补贴。经依法批准占用基本农田的,征地补偿按当地人民政府公布的最高补偿标准执行。

(三)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制订。有条件的地区,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可会同有关部门制订省域内各县(市)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执行,实行征地补偿。制订区片综合地价应考虑地类、产值、土地区位、农用地等级、人均耕地数量、土地供求关系、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等因素。

(四)土地补偿费的分配。按照土地补偿费主要用于被征地农户的原则,土地补偿费应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合理分配。具体分配办法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土地被全部征收,同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撤销建制的,土地补偿费应全部用于被征地农民生产生活安置。

二、关于被征地农民安置途径

(五)农业生产安置。征收城市规划区外的农民集体土地,应当通过利用农村集体机动地、承包农户自愿交回的承包地、承包地流转和土地开发整理新增加的耕地等,首先使被征地农民有必要的耕作土地,继续从事农业生产。

(六)重新择业安置。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向被征地农民提供免费的劳动技能培训,安排相应的工作岗位。在同等条件下,用地单位应优先吸收被征地农民就业。征收城市规划区内的农民集体土地,应当将因征地而导致无地的农民,纳入城镇就业体系,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七)入股分红安置。对有长期稳定收益的项目用地,在农户自愿的前提下,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与用地单位协商,可以以征地补偿安置费用入股,或以经批准的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通过合同约定以优先股的方式获取收益。

(八)异地移民安置。本地区确实无法为因征地而导致无地的农民提供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在充分征求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意见的前提下,可由政府统一组织,实行异地移民安置。

三、关于征地工作程序

(九)告知征地情况。在征地依法报批前,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应将拟征地的用途、位置、补偿标准、安置途径等,以书面形式告知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在告知后,凡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在拟征土地上抢栽、抢种、抢建的地上附着物和青苗,征地时一律不予补偿。

(十)确认征地调查结果。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应对拟征土地的权属、地类、面积以及地上附着物权属、种类、数量等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应与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和地上附着物产权人共同确认。

(十一)组织征地听证。在征地依法报批前,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应告知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对拟征土地的补偿标准、安置途径有申请听证的权利。当事人申请听证的,应按照《国土资源听证规定》规定的程序和有关要求组织听证。

四、关于征地实施监管

(十二)公开征地批准事项。经依法批准征收的土地,除涉及国家保密规定等特殊情况外,国土资源部和省级国土资源部门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征地批准事项。县(市)国土资源部门应按照《征用土地公告办法》规定,在被征地所在的村、组公告征地批准事项。

安置补偿范文篇8

第一条为加强征地房屋拆迁管理,保障建设顺利进行,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江苏省土地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市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办法》(宁政发〔2004〕93号)执行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本市*区、白下区、秦淮区、建邺区、鼓楼区、下关区、雨花台区、栖霞区(以下简称“江南八区”)范围内的征地房屋拆迁补偿安置,适用本办法。

撤组剩余国有土地上原建于集体土地上房屋被拆迁的,以及撤组后原宅基地上依法翻建或改建的房屋被拆迁的,不论被拆迁人是否领取国有土地使用证和房屋产权证,均适用本办法。

临时使用土地涉及农民房屋拆迁的,按本办法规定实施拆迁。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征地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系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及实施规划的需要,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批准权限,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转为国有土地,需实施征地房屋拆迁,并依法给予被拆迁人合理补偿安置的行为。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征地房屋拆迁,包括住宅房屋拆迁和非住宅房屋拆迁。住宅房屋拆迁包括居住房屋拆迁及其附房和披房拆迁。非住宅房屋拆迁包括营业用房拆迁和非营业用房拆迁及其附房和披房拆迁。

第五条征地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方式,分为货币补偿、统拆统建两种。住宅房屋拆迁实行货币补偿的,被拆迁人可以申购拆迁安置房,实施产权调换,被拆迁人放弃申购拆迁安置房并经公证的,可以领取货币补偿款;住宅房屋拆迁不具备实行货币补偿条件的,实行统拆统建。

第六条拆迁安置房原则上由各区政府在本辖区内按照“相对就近”的原则,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负责建设、供应和管理;确因规划、土地等原因需跨区建设的,必须报市政府批准。拆迁安置房享受经济适用住房政策。拆迁安置房建设、供应和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市房屋管理部门另行制定。

第七条拆迁安置房实行基准价格区间制度。基准价格区间由市物价局会同市国土资源局,参照经济适用住房定价体系,根据不同区域实际情况,适时制定并公布。

具体拆迁安置房项目供应的基准价格,由项目所在区政府在前款公布的拆迁安置房基准价格区间内确定,报市物价局和市国土资源局备案;确需超出前款公布的拆迁安置房基准价格区间的,须经市物价局和市国土资源局初审后报市政府审定。

具体拆迁项目实施前,由所在区政府负责及时向被拆迁人公告供应该项目的拆迁安置房的基准价格。

第八条*市国土资源局是本市征地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对本市征地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市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本市征地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日常管理工作,承办拆迁方案审核、业务培训指导、政策咨询服务、拆迁纠纷协调、上访矛盾处理等事务。

第九条建设、规划、房产、物价、监察、审计、信访、公安、宣传、司法行政、发展改革、行政执法、劳动保障、农村经济、市政公用、民政、工商、税务、教育、卫生、商贸、建工、邮政、电信、供电等部门和单位,以及有关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相关工作。

第十条征地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工作实行属地负责制。江南八区政府是本区征地房屋拆迁补偿安置责任单位,负责本辖区内征地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工作,落实具体的政府部门作为拆迁实施单位,承办本区征地房屋拆迁补偿安置事务。

第十一条建立征地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市政府对各区政府征地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工作实行综合目标考核,具体考核工作由市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管理办公室承办。

第二章拆迁管理

第十二条征地公告后,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应在征(用)地范围内暂停办理下列事项:

(一)新批宅基地和其他建设用地;

(二)审批新建、改建、扩建房屋;

(三)办理入户或分户,但因婚姻、出生、回国、士兵退伍、经批准由外省市投靠直系亲属以及刑满释放、解除劳动教养等情况必须入户或分户的除外;

(四)核发工商营业执照;

(五)批准房屋、土地流转;

(六)变更房屋、土地用途。

征地公告后,擅自办理本条所列事项的,征地房屋拆迁时不予认定。

第十三条因建设征收土地,需实施征地房屋拆迁的,拆迁实施单位应当依据本办法对拆迁总费用进行测算,并在征求拆迁人意见、报市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管理办公室审核后,与拆迁人签订《拆迁事务办理协议》,按协议约定履行拆迁责任。

第十四条征地房屋拆迁实施前,拆迁实施单位应将征地房屋拆迁方案报市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管理办公室审核,经批准的应将《*市征地房屋拆迁方案批准通知书》在被拆迁房屋所在街道、村进行公告,公告期不得少于7天,并按经批准的方案实施拆迁。

第十五条拆迁实施单位申请审核征地房屋拆迁方案时,应提供以下材料:

(一)征(用)地批准文件及经核准的用地范围图;

(二)征地房屋拆迁方案申请表及附表;

(三)由办理存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出具的已专项收存拆迁实施单位不少于拆迁补偿款总额80%的资金证明;

(四)与拆迁人签订的《拆迁事务办理协议》及市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管理办公室对拆迁总费用的审核意见书;

(五)拆迁撤组剩余国有土地上原建(或依法翻建、改建)于集体土地上的房屋的,需提供相应的土地权属证明材料;

(六)拆迁安置房落实材料;

(七)其它需要提交的材料。

第十六条《*市征地房屋拆迁方案批准通知书》有效期为4个月。超过规定时间仍未完成拆迁的,拆迁实施单位应在期满10日前向市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管理办公室申请续期,一次续期不得超过3个月。拆迁项目结束后,拆迁实施单位应当向市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管理办公室报结。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涂改、转让《*市征地房屋拆迁方案批准通知书》。

第十七条拆迁实施单位在领取《*市征地房屋拆迁方案批准通知书》后7个工作日内,应当将不低于拆迁费用总额的30%资金先行支付给拆迁安置房建设方,作为拆迁安置房建设的启动资金,并与拆迁安置房建设方签订相关协议。

第十八条拆迁实施单位应当与被拆迁人依照本办法规定就补偿、搬迁等事项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

第十九条征地房屋拆迁工作人员须经业务培训,经考核合格后,由市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管理办公室核发《*市征地房屋拆迁上岗资格证书》,取得资格后方可上岗从事征地房屋拆迁工作。

第三章拆迁补偿

第二十条被拆迁人持有宅基地集体土地使用证(含撤组剩余国有土地使用证,下同)和房屋产权证(含建房许可证,下同)的,按本办法给予补偿。拆迁补偿以前述两证所载的合法房屋建筑面积为测算依据。

宅基地集体土地使用证和房屋产权证均不具备的,属于违法建筑,不予补偿。

征地公告后,突击建设的建(构)筑物,不予补偿。

第二十一条住宅房屋实行货币补偿的,其拆迁补偿款由原房补偿款、购房补偿款和区位补偿款三部分组成。拆迁住宅房屋的附房、披房只支付原房补偿款。

被拆迁人原合法住宅房屋建筑面积超过220平方米的,超出部分只支付原房补偿款。

第二十二条被拆迁人仅有一处住房(一处住房的认定,以一个土地使用证为准;没有土地使用证的,以一个房屋产权证为准;土地使用证和房屋产权证均不具备的,按有关规定处理),且获得的货币补偿款低于供应该项目最小套型拆迁安置房总价的,拆迁实施单位应按照以基准价格测算的供应该项目的最小户型拆迁安置房总价对被拆迁人进行货币补偿。

第二十三条住宅房屋实行统拆统建的,其拆迁补偿款由原房补偿款和建房补助款两部分组成。拆迁人在此基础上,应当增加拆迁补偿款总额的25%作为公用设施配套费,由所在街道办事处包干使用,专项用于公用设施配套建设。

统拆统建的新宅基地使用农用地的,拆迁人还应当支付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等有关费用。

统拆统建的新宅基地面积,每户不得超过135平方米,由街道办事处统一规划、统一安排,宅基地用地手续须按规定程序报批。

第二十四条非住宅房屋拆迁,对用地与建设手续合法、具备工商营业执照的产权人,按下列规定进行货币补偿:

(一)拆迁非住宅房屋,拆迁补偿款由原房补偿款、区位补偿款两部分组成;拆除非住宅房屋中的附房、披房只支付原房补偿款。

(二)拆迁具有区域功能性的学校、医院、敬老院,按非住宅房屋拆迁补偿费标准1.5倍计算,拆迁人不承担另行复建责任。

(三)拆迁营业用房,其设施搬迁费用,由拆迁实施单位按照不超过拆迁补偿款2%给予补偿;拆迁非营业用房中的生产用房,其设备的拆除、安装和搬迁费用,由拆迁实施单位按照不超过拆迁补偿款8%给予补偿;拆迁其他非营业房屋的设施搬运费用,由拆迁实施单位按照不超过拆迁补偿款4%给予补偿。

(四)拆迁非住宅房屋造成停业的,属于营业用房的,拆迁实施单位应当给予不超过拆迁补偿款8%的补偿;属于非营业用房的,应当给予不超过货币补偿金额5%补偿。

(五)拆迁非住宅房屋,对拆除后无法进行搬迁和再次安装使用的设备的补偿,由拆迁实施单位按照重置价结合成新测算,征求拆迁人意见后,报所在区政府审定。

(六)被拆迁人将房屋出租的,拆迁实施单位仅对被拆迁人进行补偿,其中,对承租人因停业、设备拆除、安装和搬迁造成的损失补偿,由被拆迁人支付给承租人。

被拆迁人与承租人的出租协议对前款所述的损失补偿有约定的,由双方按协议约定处理;双方没有出租协议或出租协议对之未约定的,由被拆迁人与承租人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协商解决。

第二十五条拆迁个体工商户自有营业用房及连家店的,被拆迁人必须提供土地使用证、房屋产权证、工商营业执照,按以下规定补偿:

(一)货币拆迁的,如其土地使用证上所载明的土地用途为宅基地的,按住宅房屋货币补偿标准支付拆迁补偿款,但其原房补偿款部分按1.2倍计算,不再另行安置和支付停业损失等其它补偿;如其土地使用证上所载明的为其它用途的,按非住宅房屋实行拆迁。

(二)统拆统建的,按住宅房屋统拆统建标准支付拆迁补偿款,但其原房补偿款部分按1.2倍计算,不再另行安置和支付停业损失等其它补偿。

第二十六条住宅房屋实行货币拆迁或统拆统建的,拆迁实施单位应当向被拆迁人支付搬家费、过渡费、原房电话、空调、有线电视等设备拆移补偿费、拆除管道煤气补助费和电增容工料费等费用;被拆迁人的原房有装修的,拆迁实施单位应当支付装修补偿费。

第二十七条住宅房屋被拆迁人提前搬迁的,拆迁实施单位应当给予奖励费,其标准和期限参照同时期市政府公布的国有土地上城市房屋拆迁规定执行。

提前搬家奖励费以一个产权户为单位核计,一个产权户的认定,以一个土地使用证为准;没有土地使用证的,以一个房屋产权证为准;土地使用证和房屋产权证均不具备的,按有关规定处理。

被拆迁人申购拆迁安置房的,同一项目按搬迁先后顺序参加选房。

第四章拆迁安置房申购

第二十八条住宅房屋被拆迁人申购拆迁安置房,实施产权调换的,其可申购面积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被拆迁人申购拆迁安置房时,购房款由被拆迁房屋合法建筑面积的原房补偿款、购房补偿款和区位补偿款三部分组成,且必须在购房款总额内申购拆迁安置房,不得使用其它补偿费用和被拆迁人其它自有资金。

(二)每产权户可申购拆迁安置房的最大面积不得超过220平方米。每产权户认定以一个土地使用证为准;没有土地使用证的,以一个房屋产权证为准;土地使用证和房屋产权证均不具备的,按有关规定处理。

(三)住宅房屋被拆迁人因同一户籍家庭人口较多、住房特别困难等原因,确需超过本条第(一)款规定的面积进行申购的,必须经拆迁实施单位审核同意,并报区、市拆迁安置房管理部门批准。每产权户被拆迁人申购面积人均最多不能超过30平方米,总申购面积不得超过本条第(二)款规定的220平方米。

同一户籍家庭人口为征地公告前户口实际存续、实际居住并在他处无住房的人员。该部分人员由被拆迁人取得所在街道和村组证明后经拆迁实施单位审核产生,并在被拆迁人所在村组公示5天,无异议的,方可列入人口基数计算。

(四)被拆迁人必须同时满足前述第(一)款、第(二)款、第(三)款规定的条件,申购拆迁安置房。

第二十九条住宅房屋被拆迁人申购拆迁安置房,实施产权调换的,其购房款支付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被拆迁人按所购拆迁安置房基准价格为基础支付购房款,该款项由拆迁实施单位从被拆迁人的拆迁补偿款中直接支付给拆迁安置房建设方,被拆迁人的拆迁补偿款如有结余的,由拆迁实施单位支付给被拆迁人。

(二)因房屋楼层、朝向等原因产生的拆迁安置房价格差异,由被拆迁人在拆迁安置房选房时与拆迁安置房建设方结算,多退少补。

(三)因房屋结构、套型等原因,造成被拆迁人实际购买的拆迁安置房总面积超过其可申购面积的,或被拆迁人按照本办法第二十八条第(三)款规定经批准超面积申购的,被拆迁人按照下述标准支付超面积的购房款:

超出面积在10平方米(含)以内的,超面积部分按所购拆迁安置房基准价格计算购房款;

超出面积大于10平方米的,全部超面积部分(含0―10平方米超出面积)按所购拆迁安置房基准价格上浮50%计算购房款。

第三十条住宅房屋被拆迁人申购拆迁安置房,实施产权调换的,其申购的办法按以下规定执行:

(1)被拆迁人必须提供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原土地使用证、房屋产权证和户籍证明材料,并如实填写《*市拆迁安置房申购表》,报拆迁实施单位审核;

(2)拆迁实施单位应对被拆迁人提供的申购材料进行严格审核,并签署审核意见,按项目汇总明细,附具相关材料,报区、市拆迁安置房管理部门审查;

(3)区、市拆迁安置房管理部门审查后,符合条件的,发放《*市拆迁安置房购买通知书》,由拆迁实施单位交被拆迁人作为选房凭证,同时,拆迁实施单位应按项目汇总明细,报市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管理办公室备案。

第五章拆迁裁决

第三十一条拆迁实施单位与被拆迁人达不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经当事人申请,由市国土资源局裁决。裁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

第三十二条裁决前,当事人均有调解意向的,裁决机关应当组织当事人进行调解。经调解,申请人与被申请人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由裁决机关终结裁决;调解不成的,裁决机关应当及时作出裁决。当事人经书面通知拒不参加裁决审理的,裁决机关可以缺席裁决。

第三十三条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可以依法向市人民政府申请复议,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诉讼期间不停止拆迁的执行。

第三十四条被拆迁人在裁决规定的搬迁期限内未搬迁的,由被拆迁房屋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强制拆迁,或者由拆迁实施单位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迁。

实施强制拆迁前,拆迁实施单位应当就被拆迁房屋的有关事项,向公证机关办理证据保全。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有关部门和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擅自办理第十二条所列事项的,由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造成损失的,承担相应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国家工作人员在实施征地房屋拆迁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征地房屋拆迁工作人员侵占、挪用、截留拆迁补偿款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和破坏征地房屋拆迁工作,妨碍征地房屋拆迁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执法机关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拆迁实施单位未取得《*市征地房屋拆迁方案批准通知书》擅自实施拆迁的,擅自扩大批准范围实施拆迁的,擅自超过批准期限实施拆迁的,或未按规定公告实施拆迁的,由市、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拆迁行为;相关责任人由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造成损失的,承担相应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拆迁实施单位未按规定及时支付拆迁安置房建设启动资金的,拆迁安置房建设方未按约定要求建设和交付拆迁安置房的,均应承担相应责任。

第四十一条拆迁实施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拆迁补偿安置,不得发生违规分户、虚报人数、克扣补偿、超标补偿等行为,否则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二条被拆迁人不得伪造、涂改有关权属证明文件,不得谎报瞒报有关数据、冒领多领拆迁补偿款,一经查实,退回多领取的拆迁补偿款,取消超面积的拆迁安置房,并追究相关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三条本办法所涉及征地房屋拆迁补偿费标准,除购房补偿款外,按照市物价局、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印发〈*市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标准〉的通知》(宁价房〔2004〕61号、宁国土资〔2004〕92号)文件规定执行,市物价局会同市国土资源局,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适时进行调整。

供应拆迁项目的拆迁安置房位于现有绕城公路以内的,住宅房屋拆迁补偿款中的购房补偿款标准,按供应该项目拆迁安置房基准价格的70%确定;供应拆迁项目的拆迁安置房位于现有绕城公路以外的,住宅房屋拆迁补偿款中的购房补偿款标准,按供应该项目拆迁安置房基准价格的80%确定。

统拆统建的房屋补偿费按宁价房〔2004〕61号、宁国土资〔2004〕92号文件中自拆自建房屋补偿费标准执行。

第四十四条在职职工因征地房屋拆迁搬家,凭拆迁实施单位出具的证明,所在单位应当给予两天公假。

第四十五条被拆迁人申购拆迁安置房的,购房款中拆迁补偿款部分可以免缴契税。

第四十六条本办法涉及的术语,按下列规定解释:

拆迁人,是指征(用)地单位。

拆迁实施单位,是指各区政府指定的实施征地房屋拆迁工作的具体部门。

被拆迁人,是指对被拆迁房屋拥有所有权的单位和个人。

营业用房,是指服务对象接受服务,直接用于商业活动的房屋,包括金融、娱乐、餐饮、服务等类型的房屋。

非营业用房,是指除营业用房以外的其他类型的房屋,包括工厂、站场码头、仓库堆栈、办公、学校、医院、福利院、公共设施用房等。

第四十七条在本办法实施前已领取《*市征地房屋拆迁实施方案批准通知书》,拆迁实施单位与被拆迁人已开始签订房屋拆迁补偿协议,但尚未全部完成的项目,按原征地房屋拆迁补偿和经济适用住房供应政策实施,直至完毕。

已领取《*市征地房屋拆迁实施方案批准通知书》,但拆迁实施单位与被拆迁人尚未开始签订征地房屋拆迁补偿协议的项目,需重新换领《*市征地房屋拆迁方案批准通知书》,并按本办法实施征地房屋拆迁补偿安置。

本办法实施后新实施征地房屋拆迁的项目,按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八条江宁区、浦口区、六合区、溧水县、高淳县范围内的征地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工作,由区(县)人民政府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自行组织修订,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安置补偿范文篇9

一、拆迁范围

前进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拆迁范围。

二、组织实施

前进村片区拆迁安置工作在区城镇化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镇政府负责本范围内的农房拆迁安置补偿工作,区投资控股公司负责还建房(农民公寓)的建设,农民公寓按照统一选址、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安置、统一管理的原则实施。农民公寓为交钥匙工程,拆迁安置原则上采取先安后拆方式,如遇建设用地需要,也可采取先拆后安方式。

三、安置补偿凭证

拆迁安置凭证为房屋产权证或原湾里区、经开区城建部门核发的农房建筑许可证,房屋主建筑物拆迁可以选择农民公寓安置方式(拆一还一)或货币补偿方式进行安置,附属建筑物一律按货币补偿方式

四、选择农民公寓安置方式按以下规定办理

1、选择公寓安置的,原则上“拆一还一”;人均原有住房面积低于50m2时可按拆迁房屋所在地户口上在册家庭直属人口以每人50m2建筑面积的标准计算安置面积;户口不在本地,且在本地有房产并选择公寓安置的,只按“拆一还一”进行安置;被拆迁人户口上只有1人的,可按70m2建筑面积标准安置。

2、被拆迁人家庭人口数按农村常住户口在册家庭直系人口计算。独生子女均按2人计算,空挂户、搭挂人口不计算在内。原为本地农村户口的现在部队服役的士兵、大中专院校在校学生以及在监狱服刑和劳动教养人员可计算为家庭人口数;与村民依法登记结婚的外地人员且在本地长期居住,户口暂未迁入前进村的可计算为家庭人口数。

3、按“拆一还一”方式安置,实际安置面积大于被拆迁房屋面积的,超面积部分第一个8平方米内按400元/m2购买,超面积部分第二个8平方米内按600元/m2购买,再超面积部分按800元/m2购买,但超面积部分应限制在一套最小户型房屋面积内;按“拆一还一”方式安置,被拆迁房屋面积超过实际安置面积的,超面积部分按被拆迁房屋的货币补偿价格予以货币补偿;被拆迁房屋面积小于标准安置面积(人均50m2)的拆迁户可选择按标准安置面积予以安置,实际安置面积超出被拆迁房屋面积的第一个8平方米内按400元/m2购买,其余超出面积统一按600元/m2购买,超面积部分应限制在一套最小户型房屋面积内。

4、安置房应按以下标准结算楼层差价(高层楼层差价将根据实际情况,另行制定)。

5、在规定期限完成拆迁并办理相关手续的原则上可按《搬迁腾房验收合格单》的先后顺序,选择农民公寓栋号。

6、楼层选择:

①下肢残疾人、70岁以上孤寡老人(在拆迁所在地有常住户口三年以上,且常住)、烈属可优先自低楼层自选一套安置房。

②在确定农民公寓栋号的基础上,楼层选择原则上按《搬迁腾房验收合格单》的先后顺序公开抽签取得。

7、禁止安置房私自交易,一经查实,一律按货币补偿标准由拆迁人收回安置房,对造成损失的将追究当事人责任。

五、货币补偿标准

为鼓励选择货币补偿,在允许安置面积以内,再在重置价的基础上每平方米给予300元奖励。

农房拆迁货币补偿标准(含水、电安置费用)如下:

框架结构:1100元/m2(即重置价+300元/m2)

砖混结构:1000元/m2(即重置价+300元/m2)

砖木结构:820元/m2(即重置价+300元/m2)

简易结构:540元/m2(即重置价+300元/m2)

六、被拆迁农房住宅已私自改为其它用途的,一律按住宅给予补偿,拆迁集体土地上公有房屋一律按重置价格给予补偿;拆迁农民个人经批准建设的生产用房,一律按重置价格(框架结构:800元/m2、砖混结构:700元/m2、砖木结构:520元/m2、简易结构:240元/m2)给予补偿。

七、无证房原则上不予补偿安置,结合前进村于2002年7月划归我区管辖和我区实际情况,对无证房屋按以下规定办理。

1、在2002年7月份以前擅自搭建的房屋主建筑,在补交30元/m2规费后可给予安置(拆一还一或货币补偿);

2、在2002年7月份以后擅自搭建的房屋按违法建筑处理,不予安置。

3、虽办理建筑许可证,后实际建设面积超过批准面积的,在补交30元/m2规费后可按有证办理。

八、其它补偿安置标准

1、过渡费(临时安置补助费):①采取先安后拆的,统一支付6个月的过渡费,用于农民对安置房装修后入住,过渡费为每户每月600元(以户口本为准)。②采取先拆后安的,按实际过渡时间计算过渡费,过渡费为每户每月600元(以户口本为准)。

2、搬家费(搬迁补助费):①先安后拆的,每户300元。②先拆后安的,每户600元。

3、电话迁移费158元/台,有线电视迁移费120元/户,室内装修不予补偿。

4、拆迁奖励:

①被拆迁人应在规定的期限内签订《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协议》。以启动拆迁之日起开始计算,在1-10天内签订的,每户奖励3000元;在11-20天内签订的每户奖励2000元;在21-30天内签订的每户奖励1000元;在规定期限内没有签订《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协议》的,不予奖励。奖励费在被拆迁人签订《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协议》后发放。

②被拆迁人在协议约定的期限内搬迁腾空房取得《搬迁腾房验收合格单》的,每户奖励2000元,在协议约定的期限内没有取得《搬迁腾房验收合格单》的,不予奖励。

5、选择房屋安置的,被拆迁房一律归拆迁人所有,由镇统一组织有资格拆迁单位进行房屋拆迁。

6、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按区征地附着物搬(拆)迁补偿标准予以货币补偿(见附件),征地时已补偿的地上附着物,农房拆迁时不予补偿。

九、安置房的建设标准

单元门为对讲门,入户门为防盗门,铝合金窗,水泥拉毛墙地面,水、电到户;有线电视插口、电话(宽带)插口、管道天然气统一设计安装,但开通费用由被拆迁人自理,房屋建设质量标准符合市有关质量验收标准。

十、其它规定

1、拆迁期限:以镇政府的《征地拆迁公告》规定的期限为准。

2、分户规定:本办法中提到的户是以当地户口本为依据,已婚未分户人员可认定为一户计算,结合房屋所有权证、土地使用证或区农房建设许可证为准。

安置补偿范文篇10

白修线项目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方案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区、*县现行征地拆迁实际情况,按照补偿标准衔接一致、与当地一般建设项目补偿标准基本达到同地同价、妥善安置和维护被征地拆迁人的合法利益,确保白修线项目顺利实施的原则进行编制。

二、征地拆迁范围

凡在*区、*县范围内白修线项目涉及的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以及这些土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地上附着物,均属此次征地拆迁范围。

三、征地补偿

(一)*区征地补偿总额的测算

根据国家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结合*区现行征地拆迁实际情况,拟定白修线项目*段征地补偿标准为耕地8万元/亩,非耕地3.2万元/亩。该区域内征地补偿总额按该单价及实际征占面积进行计算,不含地上附着物补偿,地上附着物补偿由林业、建设等相关部门按有关规定执行。

(二)*县征地补偿总额的测算

本方案确定的征地补偿年产值标准是以*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市征地年产值计算标准的通知》(筑府通〔2002〕52号)文件为依据;补偿倍数依据《贵州省土地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执行:一般耕地(包括藕塘、鱼塘)为耕地年产值的26倍(包括1倍青苗费);基本农田为耕地年产值的30倍(包括1倍青苗费);经济林地、乔木林地、苗圃地、竹林地为中等旱地年产值的10.92倍;疏林地、迹地、灌木林地、宜林地按中等旱地年产值的6.55倍;未利用地为上等旱地年产值的3倍。征地补偿总额按上述单价和各地类面积进行计算。

(三)征地补偿方式

白修线项目征地补偿,*区、*县在已确定的征地补偿总额内采用货币补偿与多途径补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征地货币补偿

*区范围内征地按耕地8万元/亩,非耕地3.2万元/亩的补偿标准向被征地农村集体和农民支付征地补偿安置费用。

*县范围内同一地类执行同一补偿单价向被征地农村集体和农民支付征地补偿安置费用(详见附件一)。

2.多途径补偿

按测算的征地补偿费总额实施上述货币补偿后的余额,采取多途径补偿方式进行补偿,多途径补偿经费由*市人民政府在各区县进行调剂分配。多途径补偿方案分别由*区、*县根据被征地农村集体和村民的实际情况拟定,经征求被征地村集体村民大会或代表大会意见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由市、区(县)征地工作机构组织实施。主要用于以下五个方面:

(1)为完全失去土地的农户调整土地;

(2)为被征地农民购买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3)对被征地农村集体和农户剩余的土地进行整理整治,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4)对被征地农户集中安置的基础设施进行配套投入;

(5)兴办村集体企业。

四、房屋拆迁补偿安置

(一)在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的房屋拆迁按国家《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区境内对集体土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拆迁补偿安置按《**至*道路改扩建工程*段建筑物、构筑物拆迁补偿安置标准》进行补偿安置(详见附件二)。

(三)*县境内对集体土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拆迁补偿安置按《**至*道路改扩建工程*段建筑物、构筑物拆迁补偿安置标准》进行补偿安置(详见附件三)。

五、林木补偿

白修线项目根据《贵州省征占用林地补偿费用管理办法》(省人民政府令〔2004〕第78号)规定,结合地方实际情况,*段按《**至*道路改扩建工程(*段)林木补偿标准》(附件四)执行;*段按《**至*道路改扩建工程(*段)林木补偿标准》(附件五)执行。

六、征地拆迁补偿资金的管理

(一)征地拆迁安置资金由市、县两级按5:5比例负责进行筹措。

(二)征地拆迁安置资金由市级指挥部统一管理,市、县两级指挥部分别设立专户管理,在银行封闭运行。

(三)征地拆迁补偿费根据征地拆迁协议,由区县征地拆迁指挥部在银行办理存折直接拨到被征地、被拆迁户。多途径补偿费按照经批准的多途径补偿方案实施。

七、通信、电力、移动、广电、水利等设施迁改

白修线项目建设涉及通信、电力、移动、广电、水利等设施的迁改,上述有关部门要对重点公路建设给予支持,原则上按成本价格给予补偿。

八、征地拆迁工作组织机构

白修线项目的征地拆迁安置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矛盾多。为加强对征地拆迁安置工作的领导,*市人民政府已成立了由市领导挂帅、有关部门组成的白修线项目道路建设领导小组及道路建设工程指挥部,统筹协调白修线项目道路建设及征地拆迁安置工作。*区和*县分别成立白修线项目征地拆迁协调指挥部,具体负责本辖区内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工作。

九、征地拆迁工作经费

征地拆迁工作经费按征地拆迁补偿总费用的4%另行列支,征地拆迁工作经费在保证部门上报资料所需费用外,其余部分由市道路建设工程指挥部统筹调剂安排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