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科半年工作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10 04:33:14

药剂科半年工作总结

药剂科半年工作总结篇1

一、业务方面:

1、1-6 月份药剂科共采购药品 元;中药房完成销售药品 年的业务量。

2、 处方调剂:

门诊药房主要对门诊就诊病人及住院病人进行药品的 调剂。严格执行处方调配工作流程, 为患者核方、调剂、校对、发药, 严格执行“四查十对”,保证处方调剂质量。进一步落实医院处方书写 规范的相关细则。

二、日常管理:由于药剂科承担着全院的药品供应工作,是医院的 重要的临床辅助科室。药品又是特殊的商品,在日常管理中有着严格的 要求,药剂科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药品质量管理规 范》等相关的法律法规管理医院购入的药品。

1、严格执行医院药品管理制度,完善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工作,药 品的采购目录和供货企业经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的讨论通过,由药剂科 具体执行,严把药品采购关,严格审查药品供应商的资质,确保从合格 合法的企业购入合格的药品。药剂科建立了完善的药事管理制度,做好 元,西药房完成销售药品 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已经完成去年全 药品管理工作,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与需求.

2、根据《药品管理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要求,做好药品的 管理工作,因我院搬迁新大楼前对药剂科房屋设施都未到位,搬迁后期 我们药剂科又做了大量的科室调整工作,按药品的储存要求和将药品分 类存放于常温库、阴凉库、冷藏柜中,保证了药品的质量。药品的质量 重于泰山,我们时刻将药品的质量放在管理的第一位,严把药品质量验 收关,并做好验收记录,注重细节,尤其对药品的贮藏与效期严格把关, 在药房及药库设置了近效期药品一览表,每月将近效期药品表发放到各 科室,及时销售,尽量减少医院损失同时又确保药品的安全与有效。

3、建立健全药品管理的相关档案,特别是针对特殊药品的管理,进 行严格的把关,严格执行特殊药品网上采购的规定,专柜专账,双人双 锁等, 4、因西院和我院成立了妇产中心和血透中心,所以我科及时掌握各 临床科室药品需求,想方设法满足和保障临床急需药品的供应。

5、药品动态流动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科根据 医院搬迁过来和西院科室合并后的运行及药品临床使用的实际情况,及 时调整药品库存,及时购进使用率较高的药品,将使用较慢减少购入, 加快药品周转,使得医院药品科学有序流动运转。

6、 积极完成县政府和药监局下发的为我县创建部级药品安全示范 县验收的工作。

三、服务方面:药房窗口服务作为医院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 是反映医院精神面貌和文明素质的窗口,更担负着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 全的重大责任。

药房的工作人员严格遵循以下服务原则:

①四满意:让患者满意、让临床满意、让自己满意、让领导满意;②四 原则:一切为着患者、一切想着患者、一切帮着患者、一切让着患者。

③待人八个一点:对待年轻人微笑一点;对待老年人主动一点;对待外 地人和蔼一点; 对待不知情的人耐心一点; 对待性格急躁的人忍耐一点; 对待自高自大的人顺从一点;对待有困难的人多帮助一点;对待有意见 的人诚恳一点。

⑶五心服务 ①耐心:把各种药品的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解释得清楚明白,确保患者 用药的有效安全; ②热心:接待患者的来访和查询,限时为患者排忧解难; ③用心:宣传合理用药知识,让患者充分感受药师的责任心; ④细心:为患者核方、调剂、校对、发药,严格执行“四查十对”,保 证处方调剂质量; ⑤虚心:接受各类批评建议,使工作不断向优质、快捷、制度化、规范 化方向发展。

四、学习方面:在日常工作中,每星期一定时开会,及时解决工作 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加强科室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以提高药剂科的 员工个人素质和专业技能,培养高尚的品质,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每一位 患者。

五、创建方面:

今年上半年我院准备创建二甲医院的评审工作。 在此之前医院领导下达部署了硬性任务,确保二甲评审任务顺利通 过。我们知道二甲评审任务十分艰巨复杂,我们药剂科人员步调一 致知难而进,依据评审细则认真研究,细化制作完善迎检评审目录 资料。

六、存在的不足

1、主动服务意识欠缺; 药房是医院的窗口服务科室,服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形象的 好坏,特别是与患沟通技巧方面还有待提高,因此面对我院门诊病人就 诊量的增加,各个部门的工作量随之增加的形势,我们对如何优化服务 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应做更细致的工作。

2、药剂科人员专业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于药剂科的员工个人的素质和专业技术参差不齐,应针对现有的 工作不足设定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计划,合理设置学习内容。

3、 与临床科室沟通欠缺, 临床用药指导的开展还有待进一步全面及 深入;与其它部门之间配合沟通还有待加强等等。

七、针对不足,确定我科下半年的工作重点:

1、提高窗口服务的技能和态度 2、积极贯彻执行《处方管理办法》 ,进一步完善门诊处方的点评工 作 ,及时发现、纠正医生不合理用药现象。

3、认真贯彻执行《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的 相关工作

4、尽快完成 20xx 年基本药物配备的品种和采购工作。

5、 积极尽快开展临床药学工作, 加强医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监测工 作,定期进行汇总上报。

药剂科半年工作总结篇2

20xx年上半年我们药剂科在院长高度重视和分管院长的直接领导下,在全 院临床相关科室和药剂科全体科员的共同拼搏、团结协作,紧紧围绕医院的工作 重点和要求, 求真务实的精神状态,顺利而圆满完成了院里交给各项工作任务和 目标。 现将药剂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政治思想方面 加强理论学习, 提高职工的政治思想觉悟。全科人员认真学习贯彻上级及院 里各种文件精神并积极落实到位,在日常繁忙的工作中,不拘形式,结合科室的 实际情况开展学习和讨论, 激励科室人员积极参与推进医院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 和实施。通过系统的学习教育,提高了科室人员的思想政治觉悟,自觉抵制行业 不正之风,以提高窗口服务为己任,以质量第一、病人第一的理念全心全意为病 人服务,做好一线窗口药剂科服务工作。 业务管理 完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病人。门诊药房是药剂科直接面对病人 的重要窗口,树立医院的良好形象是重中之重,如何方便病人、如何提高工作效 率,是药房工作的重点。保证住院病人及急诊病人 24 小时的药品供应,保障医 院救死扶伤工作流程的正常运行。

通过完善工作流程,合理设置窗口、机动配备 人员等,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齐心协力,克服困难,提高工作效率,有 效改变了取药排队、取药难等现象,为病人提供方便。 药品采购 严格执行药品网上招标采购,保证临床患者用药供应及时。 做到采购透明、质量透明,临床用药透明,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将药品供应信 息通知至临床科室, 及时了解各临床科室药品需求动态及掌握药品使用后的 信息反馈,确保临床药品的合理性、安全性、患者满意性供应, 储备药品 加强药品储备管理, 成立了药品质量监控小组,质控小组成员每月不定期对 科内工作流程及各岗位的工作质量进行抽查, 并督促科室工作人员认真执行各项 管理制度,加强药品质量管理,在购进验收、入库养护等环节的质量管理,每月 进行药品储备质量、效期等盘点,召开科质控会议,将检查结果汇总,发现问题 及时妥善处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严格执行国家药监局《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 量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制定出我院《药品验收质量管理制度》、《药品储备养护质量管理制度》 《近效期药品标识管理》等一系列管理措施并相继实施,杜 绝医院因药品过期造成重大医疗事故和医院的经济损失。 临床用药管理 在临床用药、药剂科定期下发各种新药说明,征求临床见意,随时了解临床 对药剂科供应药品使用情况,对滞销、近期药品及时与临床沟通,以便及时合理 应用,减少药品的浪费。对药剂人员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理 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对新进药品及时掌握使用的适应症,以便指导临床使用。广 泛开展临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发现问题及时上报,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 生。

总之,药剂科在 20xx年上半年的工作中还存在不足之处,希望在下半年的 工作中努力改进。

药剂科半年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药品;检验;问题

药品检验是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和评价药品质量的重要手段,是贯彻执行《药品管理法》、《中国药典》、《卫生部药品标准》、《地方药品标准》的重要环节。而药品检验实验操作的规范化是重要的基础和关键,查阅执行标准是进行药品检验的首要步骤,检验结果的正确与否直接涉及生产厂家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混乱中药及假冒成药不但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也致不少青年药工以假当真,以真当假。药物是人类与疾病作斗争时应用的重要武器 ,假若这种药物质量有问题,则在治病时就会直接影响整个疗效,贻误病机乃至直接危害人的生命。所以正本清源、澄清混乱品种是当前中医药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新的药品管理法的颁布执行,对假劣药品处罚力度加大,对药检人员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因此,药检人员应严格执行药品标准,特别是在签发不合格药品报告书时,要掌握签发不合格报告时应注意事项,确保检验数据和结论准确无误。现对检验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提出个人的一些看法。

1.关于检测标准选用

从药盒上查药典和部颁品种批准文号的卫生部统一编号,就可判断出属药典品种、部颁品种或地方品种。药典品种批准文号,卫生部统一编号为ZZ-0001-ZZ-0398;中成药部颁品种(l-20AA)批准文号统一编号为ZZ-2001-ZZ-6026;藏药部颁品种卫生部统一编号为ZZ-800

1-ZZ-8200;维吾尔药部颁品种统一编号为ZZ-8201-ZZ-8287;蒙药部颁品种卫生部统一编号为ZZ-8288-ZZ-8432,若药盒上无印制批准文号、卫生部统一编号,很可能是地方品种。同名异方、同方异名、同名异剂型,查阅标准时要避免只注意药名而忽视与标准内容不符的现象。要认真核对标签内容是否与标准相符,比如处方、主要工艺、功能与主治等。核对标准出版年限。若属不合格检品时,要考虑标准是否已更正、修订或增订,要考虑到标准大多滞后于医药制药机械的发展,滞后于分析技术及检测手段的发展,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判断可能发生变化的因素,亦可向当地药检所或生产厂家征询标准情况。

2.关于检验量取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药材取样法系指监督抽样检查时取多少件及每件取多少量,并未规定每次检验最小用量。笔者在药检实践中经常遇到具体检验取用量问题。鉴别项分经验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三类。经验鉴别的水试、火试或水火共试操作次数或个体不少于3次(个)。显微鉴别,横切面应取不同大小、不同部位至少3个以上,每个制片不少于3片,每片全视野检视;表面观、解体等制片参照横切面;粉末应取不同大小、不同部位的检品3个单位以上,粉碎或其他预处理后,取一定量粉末制片不少于3片,也为全视野观察。理化鉴别需根据方法而定,但预备取用量和方式也与显微鉴别等同,即在性状鉴别的基础上,取不同大小的个体,每个个体取不同部位至少3份一起粉碎,按法分取适量。检查项也应规定最小量,是否可将检验最小量的一半用作检查项检测?特别是有杂质百分数限定的检查,原则上其检验项应在100g(ml)以上,含量测定的取用量可参照鉴别项,可将鉴别项粉碎后剩余粉末供含量测定用。总之,应确定检验最小量,全量观察性状后分成两半,一半供检查项用,另一半作鉴别、含量测定用。但是灰分、重金属等检查用粉末检测者也可从鉴别含量测定用的粉末中分取。只有限定了这些量后,性状描述才全面,鉴别真伪方可靠,检查结果才准确,并重现性好。所以,建议药品标准在药材取样法川中增加各类、各级、各形药材(饮片)最小检验用量,进一步规定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检测前预处理的最小取用量,新增通则限定之,个别在个论中限定。另外,对理化鉴别应尽可能规定阴性(空白)和阳性对比试验。

3.关于中药材饮片的检验

一般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部分中药材品种只有来源和性状。而性状均为动、植物药材的整体形状描述。在工作中遇到的均为炮制加工后的饮片,没有鉴别和检查标准,单靠经验鉴别去下具有法律效力的《药品检验报告)),势必会给检验的工作人员带来诸多的责任、麻烦。如法半夏,《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版一部收载为半夏的炮制加工品。如果按此规定检验易混的其它品种,如水半夏经过加工炮制切成饮片,再进行法半夏的检验,肯定符合规定。因为标准中缺少了半夏鉴别的检验指标,致使很多的半夏样品因为在鉴别的薄层中精氨酸的位置没有相对应的斑点,而被判定不符合规定。

4.关于中药丸剂检验

中药丸剂,作为一个传统剂型,在现代剂型快速发展的今天,仍占有很大的比重。薄层鉴别是中药丸剂鉴别的发展方向,《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收载的210种中药丸剂,设立薄层鉴别项,以处方中卞药的对照药材或以处方中某一种药材中所含的某一成分作为对照品进行薄层层析。对于一个由儿味至十儿味中药饮片制成的丸剂来讲,影响薄层层析的因素很多,例如:对照药材均是原药材,而生产丸剂的多是经过炮制的饮片;产地的影响;上艺的影响;各饮片之间的互相干扰,因此,部分中药丸剂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斑点颜色、位置不能完全吻合,只能要求供试品色谱卞斑点与对照药材色谱卞斑点颜色相同,值相等。另一个设想是建立中药丸剂标准薄层图谱,即以标准中规定的处方、上艺制成的标准中成药在合适的薄层条件下显示的薄层图谱作为标准图谱,这样可以要求供试品图谱与标准图谱进行对比,斑点数量、颜色必须一致,由于环境的影响可以稍有差异,但总的趋向应该一致。

此外对于检查项来说,水分的测定没有下限。由于贮藏时间、库存条件及包装材料等因素的影响,检验结果发现某些中药丸剂水分很低,但由于标准规定无下限只能判符合规定。

关于重量差异。《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规定,丸剂超出重量差异限度不得多于2份,并不得有1份超出限度1倍。没有规定复试的情况,出现重量差异不合格,可不可以复试?复试取样多少?结果如何判定关于含量测定项含量测定只有下限,没有上限。当前中药丸剂标准粗造、科技含量低是制约中药丸剂发展的瓶须,检测方法不规范,直接影响到对药品的监管。《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00年版对《中国药典》年版_部附录中的各类检测方法作了详尽解释,建议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对《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中的检测方法也做详细说明,以使检验工作更加规范、准确。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中药检验人员应加强责任意识,加强上下级所之间的业务经验技术的交流与沟通,使检验标准更加完善,检验人员的业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科]

【参考文献】

[1]张琦,刘庆.浅议古今中药炮制[J].新疆中医药,2003,21(6).

药剂科半年工作总结篇4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基层医院常见的内科急症。长托宁为卫生部“十年百项计划”推广应用药物。我院自2003年至今,采用长托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50例,与以往用阿托品治疗48例进行比较,多项结果明显优于阿托品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长托宁组50例,男20例,女30例,年龄12~71岁, 平均42岁,中毒至就诊时间0.5~48小时。阿托品组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龄13~69岁,平均41岁,中毒至就诊时间20分钟~44小时。中毒程度根据患者病史、临床症状、全血胆碱脂酶活力,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性AOPP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28―2002标准)》。详细分布情况见表1。中毒农药毒性程度分布见表2。两组病例资料差异均无显著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清水彻底洗胃、导泻、清洗体表毒物;补液、利尿,促进毒物排泄,保持呼吸道通畅,配合血液灌流等治疗,据用药情况检测CHE。解毒剂的应用早期足量应用阿托品或长托宁,尽早达阿托品化(口干、皮肤干燥、心率80~100次/分)。阿托品用法是首剂10~15 mg静脉注射,每10~20分钟重复用药,直至出现阿托品化后减量维持;长托宁用法是首剂4~6 mg肌内注射,首剂半小时后根据临床表现和胆碱酯酶测定值决定是否再追加半量,以后每8~12小时给予半量维持,如中毒症状明显消失和全血胆碱酯酶活力恢复至50%以上可暂停药观察。同时给予常规量胆碱酯酶复能剂,用法是氯磷定首剂2~2.5 g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首剂半小时后追加半量,以后每8~12小时给予半量维持,如全血胆碱酯酶活力恢复至50%以上可暂停药观察。

1.3 观察指标:用药次数,起效时间,中毒症状消失时间,胆碱酯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治愈率,死亡率,反跳率,不良反应等。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见表3)

3 讨论

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我国发病人数最多的急性中毒,重度中毒,病死率高[1],对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抢救,传统的基本方法是以M受体拮抗剂阿托品为主,阿托品的合理应用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根本保证,治疗的关键是达到早期足量阿托品化[2]。而阿托品化是主观和经验性很强的指标,近年临床滥用阿托品现象极为严重,据估计,由于阿托品使用不当导致的死亡,可占有机磷农药中毒死亡数的60%[3]。长托宁为新型的具有选择性的抗胆碱药,较阿托品不一样,它除对M样症状有效外[4],对N样症状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均有效,它与复能剂合用,效果更显著[5,6]。本组资料结果显示,长托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起效快,半衰期长(10.4小时),用药间隔长,明显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量;使用有效剂量小,用药次数和总量少,易于掌握,便于观察,减少病人痛苦及医护人员劳动强度和精神负担;治疗结果还显示,胆碱酯酶恢复时间快,中毒症状消失快,病程短,治愈率高,死亡率及反跳率低,避免长期反复大量用药出现依赖现象及其不良后果;毒副作用少或轻,是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理想抗毒剂,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丁 钨,倪为民.职业病、中毒、物理损伤诊断手册[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4.441.

[2] 袁定清,冯 玲.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治疗中反跳的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4):517.

[3] 汪 海,龙超良.N受体拮抗效应在胆碱酯酶抑制剂中毒防治中的作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10):719.

[4] 贺文奇.长效托宁注射液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观察[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6,12(14):174.

[5] 南佳彦,高小雁,李玲,等.长托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观察[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7(6):622.

药剂科半年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 门诊处方 处方点评 用药分析

临床药师每月抽查门诊、专家门诊处方。根据医院《处方点评制度》,将处方书写,选用国家基本药物的比例,抗菌药物、中药制剂、激素、溶媒的合理选择及超药品说明书用药等进行处方审核并点评。6年来,处方点评工作得到院领导、职能科室及临床医生的支持和肯定,处方点评工作愈加规范,处方点评为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特别是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起到了推动作用。

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查2010年1~9月门诊处方,按处方总数不少于5%,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处方管理办法》和医院《处方点评制度》及所掌握药学专业知识,参照药品说明书,进行处方点评。

结 果

将处方审核结果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其中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不规范处方78张(2.59%),用药不合理处方199张(3.35%),超常处方因为少暂忽略不计。处方不合格率5.94%,见表1。

不合格处方原因分析,见表2。

讨 论

不规范处方:①无临床诊断:药师无法很好地审查处方的合理性。②无剂型:如阿奇霉素,未写明片、颗粒、胶囊、缓释片(胶囊)。③无用法用量:某药1盒,不写用法用量或写自用、遵医嘱等。④书写不规范:药品名称出现错别字;超剂量未注明原因、未再次签名。⑤字迹潦草:修改不规范,药师无法准确地审核和发药等。《处方管理办法》第6条、第7条对如何开具处方有明确的规定。医院应加强医生对《处方管理办法》的学习,提高书写处方的质量[1]。

用药与诊断不符或遴选药物不适宜:诊断是医师开具处方的重要凭据,正确诊断有利于医师合理开药,有利于药师审核,调配处方,同时也是尊重病人知情权的需要。①临床诊断结石性胆囊炎,使用克拉霉素,胆囊炎及胆道感染的细菌多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肠球菌属等需氧菌和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克拉霉素主要对球菌有效;②临床诊断肺炎,用药为甲氧氯普胺;③临床诊断上感,用药刺五加注射液;④临床诊断糖尿病,处方为胃炎用药等。出现这类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医生遴选药物不适宜和省去了第2诊断,单从处方看,用药与诊断不符。

表2 不合格处方原因分类

用法用量不正确:⑴用量不适宜:如68岁男患者临床诊断带状胞疹,静脉滴注阿昔洛韦0.75加入250ml溶媒中,药物浓度过高,易导致肾损害,特别是老人和儿童,应分次使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有多起阿昔洛韦致肾损害的报道,药师再次提醒医生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⑵缓释剂应用不规范: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酮洛芬缓释胶囊、曲马多缓释胶囊、硝苯地平缓释片等缓释剂,3次/日给药,2~3粒/次。用药间隔时间不当。缓释制剂通常只需给药1~2次/日。出现这类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个别医生不了解缓释制剂的特点。⑶用药次数不符合半衰期的要求:①西替利嗪片半衰期10小时,1小时起效,疗效可持续24小时,1次/日,而处方3次/日;②阿奇霉素分散片,消除半衰期35~48小时,1次/日,处方3次/日。⑷给药方案不当: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克林霉素属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其杀菌效果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超过细菌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时间,此类抗菌药物无抗菌后效应(PAE),其使用原则是将时间间隔缩短,一般3~4个半衰期给药1次,1次/日用量根本无法达到抗菌要求,反而容易引起耐药菌生长[2]。⑸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药疹患者,静滴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加入生理盐水中,静滴洁霉素加氟美松于生理盐水中。药疹是使用药物后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时停用可疑药物对症处理即可,使用抗菌药物洁霉素无指征。

重复用药:一般作用机制或作用方式相同的药物不宜合用,否则会引起不良反应[3]。如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与加替沙星胶囊同时使用,二者均为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其抗菌谱相似,用其中一种药物足以达到治疗目的,二者合用不仅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而且加重患者经济负担,不符合“安全、有效、适当、经济”的用药原则。

配伍不当:①杀菌剂与抑菌剂合用:如阿莫西林合用罗红霉素,前者为繁殖期杀菌剂,后者是繁殖期抑菌剂,使杀菌剂的作用不能发挥而降低了抑菌作用。②配伍不当合用:如左氧氟沙星与金双歧合用。金双歧为活菌制剂,若与抗生素合用被灭活或被抑制,而抗生素也因前者的存在使药效降低。③中药注射剂应用不合理:中药注射剂由于其成分复杂,含有蛋白质、淀粉、鞣质、色素、黏液、树脂、挥发油等致敏成分,一旦入血,刺激肌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组织,当再次接触该抗原后即发生过敏反应[4]。中药注射剂与其他药品同时使用易产生配伍禁忌。如痰热清与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配伍产生淀粉等。

禁忌用药:18岁以下患者用氧氟沙星;哺乳期妇女用甲硝唑、左氧氟沙星、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等,这些均为说明书明确规定禁用的。药师对禁用药品应严格审核,拒绝调配。

处方点评制度实施以来,对临床医生的合理用药起到了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药物通用名的使用率、抗菌药的合理应用、处方的规范书写等方面都有所提高,特别是五官科、口腔科、眼科、皮肤科、妇科等门诊小科室的处方书写较为规范,很少出现错误。内科、外科、中西医科等大科室的处方出现问题的机率较大。这与大科室患者较多、用药复杂有一定的关系。总之,处方作为医疗文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高低,可反映出医院的管理水平、工作作风及医疗质量。医院继续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的管理,加大医疗质量的考核与处方点评,使医院的合理用药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 叶良君,黄帮华.门诊不合格处方分析及管理措施[J].中国药事,2006,20(10):607-608.

2 井智勇.我院门诊应用抗菌药物动态监测实践与用药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9):751-752.

3 谢惠民.合理用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1-102.

药剂科半年工作总结篇6

【摘要】

目的测定半夏块茎不同粒径总生物碱的含量,为半夏质量标准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氯仿提取,依据酸性染料比色法的原理,在417 nm波长下测定,并作方差分析。结果获得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 9)和回收率(100.1%),RSD为2.3%。不同粒径总生物碱含量的差异显著(F=79.23,P

【关键词】 半夏 块茎 总生物碱

Abstract: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content of total alkaloids from Pinellia ternate tuber with different particle diameters for quality control. MethodsThe alkaloid was extracted by chlorolform from Pinellia ternate and tested at 417nm with the spectroscopy by acid dye. The result was analyzed in One-Way ANOVA. ResultsThe calibration curve of alkaloid was linear(r=0.998 9).The recovery rate was perfect(100.1%).The alkaloid content of different particle diameter had very significant difference(F=79.23,P

Key words:Pinellia ternate(Thunb.)Breit; Different particle diameter; Alkaloids

中药半夏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e (Thunb.) Breit 的干燥块茎,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及朝鲜半岛和日本均有分布。半夏入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载为唯一的半夏类药材植物。半夏块茎主要含有生物碱、β-谷甾醇、多糖、半夏蛋白、氨基酸、挥发油及无机元素等多种化学成分[1,2],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效。目前市售镇咳类中药复方制剂中多含有半夏,而生物碱在众多的化学成分中具有明显的生物活性和生理功能,是中药半夏中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国内外对半夏生物碱含量的测定已做了大量工作[3~8],但对半夏块茎不同粒径生物碱含量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中国药典》2005年版中也未见半夏块茎的粒径指标。本研究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半夏块茎不同粒径生物碱的含量,为半夏质量标准控制提供依据。

1 材料与仪器

1.1 样品

材料来自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半夏基地,经本教研室鉴定为半夏的干燥块茎。材料均系同一植株的块茎和珠芽通过无性繁殖生长,无病虫害。材料共取5个批次,按块茎单粒直径分为5级,分别用Ⅰ,Ⅱ,Ⅲ,Ⅳ,Ⅴ表示。块茎采收后去皮,洗净,105℃烘箱中烘4h后置于60℃烘箱中烘干至恒重,游标卡尺量取直径,粉碎过60目筛置干燥器备用。

1.2 试剂

对照品盐酸麻黄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714- 9903) ,氨水、二氯甲烷、柠檬酸钠缓冲液(pH= 6. 0) ,0.1%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等均为市售分析纯。

1.3 仪器

GT3C916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澳大利亚GBC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旋转式蒸发仪(上海申科电子有限公司)。

2 方法和结果

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105℃干燥至恒重的盐酸麻黄碱对照品16. 4 mg,置 250 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制得含盐酸麻黄碱浓度为0.065 6 mg/ ml对照品溶液。

2.2 样品供试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半夏粉末,加入12%氨水将材料搅拌至湿润,加入样品量18倍的氯仿浸泡25 h,置70℃水浴锅中回流提取5 h,过滤,残渣以10 ml氯仿分3次洗涤,合并提取液,移置50 ml容量瓶中,用氯仿稀释至刻度,摇匀,精确吸取提取液2 ml置旋转式蒸发仪浓缩至干,加入pH 6. 0缓冲液5 ml,精密加入氯仿10 ml,加0.1 %溴麝香草酚蓝溶液1 ml,充分振荡,移置60 ml分液漏斗,静置30 min,分取氯仿层,作为样品供试液。

2. 3 实验条件的选择

2.3.1 最大吸收光谱波长的选择

精密称取样品,按“2. 2”项方法制备样品供试液,并将对照品溶液和样品供试液在380~ 600 nm波长范围内进行光谱扫描,结果两者在417 nm波长处均有最大吸收值,两者的吸收峰完全相同,吸收光谱一致,故选定417 nm作为测定波长。

2.3.2 稳定性考察

精密称取样品,按“2. 2”项制备样品供试液和空白对照液,在波长417 nm处进行测定,并在室温下每隔20 min测定1次,实验结果表明供试样品液在80 min内显色稳定,RSD= 0.3%(n= 5)。本实验只考察了80 min内供试液的显色稳定性,因80 min 内完全可以完成测定。

2.3.3 标准曲线的绘制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0.1,0. 3,0. 5,0. 7,0. 9 ml,分别加蒸馏水至1. 0 ml,加入5 ml pH6. 0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精密加入氯10 ml和0. 1 %溴麝香草酚蓝溶液1 ml充分振荡,移置60 ml分液漏斗,静置30 min,分取氯仿层,制得对照品供试液。另取1 ml水,以同样方法操作,作空白对照液,在417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值。

以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值为纵坐标,求得回归方程为:Y=0. 157 6X+ 0. 024 5,r= 0.998 9(n= 5),表明盐酸麻黄碱在0.39~ 3. 47 μg 范围内与吸收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符合Beer:定律。

转贴于

2.4 精密度与回收率考察

2.4.1 精密度实验精密吸取0. 7 ml对照品溶液,按“2. 2”项制备对照品供试液和空白对照液,在417 nm处连续测定吸收度5次,RSD= 0.06%,表明仪器有较好的精密度。

2.4.2 回收率实验取半夏块茎粉末0. 657 g左右,精密称定5份,加入盐酸麻黄碱适量,按“2.2”项制备供试液,在417 nm波长处测定其吸收度,平均回收率为100.1%,RSD为2. 3%。

2.5 样品含量的测定

精密称取不同粒径半夏样品,按“2. 2”项方法制备样品供试液及空白对照液,在417 nm波长处分别测定其吸收度和计算含量,并用方差分析。结果见表1和图1。

从表1中可知,不同粒径总生物碱含量的差异较大,经方差分析达到极显著水平(F=79.23>F0.01,其显著性概率Sig.=0.000F0.01,其显著性概率Sig.=0.000

3 讨论

本实验采用溴麝香草酚蓝试液为显色剂测定总生物碱含量,是因为酸性染料在一定pH介质中生物碱类与氢离子成盐,一些酸性染料在此条件下可与上述盐离子定量结合成有色络合物而被某些有机溶剂定量地提取的原理。该显色剂灵敏度高,干扰较小。

用盐酸麻黄碱作对照品,计算时无法考虑其它生物碱分子量大小,都是以盐酸麻黄碱为标准,较重量法得到的数据有所差异。

《中国药典》对半夏块茎粒径没有具体的要求,在商品半夏收购过程常以直径为1~1.5 cm作为商品收购标准。从本实验来看,来自同一基因型的半夏块茎,直径在2.0 cm小块茎的总生物碱含量最高。究其原因,与半夏块茎的生理活动和生理年龄有关,因为在动态的代谢反应过程中,生物碱不是惰性的最终产物,而是相当积极的参加者,在植物早期生长阶段,生物碱的代谢作用旺盛。此外,直径在2.0 cm小块茎主要是一些以珠芽为种质发育而来的,大多是新生组织,生命力强,出苗后,生理活动势旺。而大块茎(直径大于等2.5 cm)主要是由小块茎发育而来的,生理年龄较长,组织已趋于老化,生理活动势弱[9]。因而从生物碱含量和产量的因素来考虑,在半夏收购过程中应将块茎粒径控制在2.0 cm左右为宜。

参考文献

[1]楼之岑,秦 波. 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919.

[2]李先端,胡世材,杨边菊,等. 半夏类药材氨基酸与无机元素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1990,15(10):37.

[3]Tyson G.The role of craniectomy in treatment of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s[J].J Neurosury,1980,52:776.

[4]于超,张 明,王 宇,等.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产地半夏中总生物碱的含量[J].时珍国医国药,2002,13(2):73.

[5]余世春,李晓龙,李 俊,等. 鹞落坪半夏与半夏化学成分比较[J].中药材,1991,14(12):28.

[6]张广强,梁生旺,刘 伟,等. 人工栽培与野生半夏化学成分对比分析[J].中药材,1987,10(4):37.

[7]赵岚,苏 新. 半夏培养物与人工栽培半夏生物碱类成分对比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1990,15(3):18.

药剂科半年工作总结篇7

半生药型袋泡剂:半生药型袋泡剂是在十多年前才发展起来的新型制剂,众多研究者在袋泡剂的制备过程中根据原料药中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通过更加合理的制备工艺,使袋泡剂中含有便于吸收的部分药材提取物,从而形成半生药型袋泡剂。将全部药材漂洗、除尘、晾干,100℃烘干2h,将部分药材粉碎成粗颗粒,另外一部分药材提取药汁后使之吸收于药材颗粒中(如有需要可添加赋形剂),混合均匀后定量分装。研究半生药型袋泡剂工艺条件时,同样可应用正交试验法[7]和方差分析法寻找最佳工艺。裴太蓉[8]等在《骨伤薰洗灵半生药型袋泡剂的提取及制备工艺探讨》中报道,以醋酸乙酯得量为指标,采用正交法筛选骨伤薰洗灵提取工艺;以浸出率和挥发油含量为指标,筛选生药粉碎度;以不吸湿、性质较稳定,筛选浸膏与药材颗粒的最佳配比。研究结果显示,骨伤薰洗灵半生药型袋泡剂最佳制备工艺为提取药材浸泡时间0.5h,煎煮3次,煎煮时间分别为2h+1h+1h,生药颗粒大小20~60目,浸膏与药材颗粒最佳配比1∶1.3。用此工艺制备中试生产三批骨伤薰洗灵疗效确切,无毒副反应,药物剂量减少,方便携带,说明本工艺用于骨伤薰洗灵半生药型袋泡剂生产合理可行。

制备半生药型袋泡剂时应根据其工艺要求,同时结合药材自身特点制定最佳工艺。某些根茎药材质地较松,能将药汁基本吸入内部,性质也较为稳定,可选为吸汁药材;质地较重或泡松的药材则作为煎汁药材,煎煮浓缩为稠浸膏;叶类、花类吸收膏能力不强,浸膏黏附于表面,所以不宜作吸汁药材;某些药材油性重,不作粉碎药材,宜先脱脂除油后再提取药材,以减少药材的疏水性;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可直接粉碎,保证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张红星[9]等研制的半生药型抗感袋泡剂,处方中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如薄荷、青蒿、金银花、连翘等适合温浸法提取有效成分,将其直接粉碎成颗粒,有效地保留挥发性有效成分;方中甘草、浙贝母等粉性药材也直接粉碎,与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共同作为吸汁药材;而生石膏、玄参、板蓝根、蝉蜕等药材质地重或泡松则作为煎汁药材,煎煮浓缩为稠浸膏。此工艺保证了挥发性有效成分的含量,又保证了需要煎煮提取的有效成分充分浸提,对体积较大不利于包装的药材煎煮浸提后又不影响剂型包装的方便。为有效保留袋泡剂药材中挥发性有效成分,除了可将药材直接粉碎成颗粒外,还可将挥发性成分采用辅料包结,防止其挥发。刘书堂[10]等优选藿香正气袋泡剂工艺条件时,将苍术、陈皮等含较多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制成粗粉,厚朴打用有效成分双提取法,并将厚朴油与处方中的藿香油、紫苏叶油一起采用β-CD包结工艺进行包结,使之形成分子胶囊,其余药材采用水提取制成袋泡剂,此工艺制成的袋泡剂也能有效保存药材中的挥发性成分。

中药袋泡剂包装研究

除生产工艺外,袋泡剂的包装也是工艺研究的一部分,邢桂菊[11]以牡丹皮为研究对象,采用恒温加速实验法考查了不同包装材料对牡丹皮全生药型袋泡剂质量稳定性的影响。研究通过比较室温下有效期的长短发现,铝箔包装的袋泡剂有效期最长,因此铝箔为袋泡剂最佳包装材料。

中药袋泡剂质量标准研究

袋泡剂作为一种中药新剂型,根据生产实践情况,参考《中药药典》(2010年版)附录散剂与茶剂通则[12]及参考文献[13~17],可从性状、含水量、装量差异、水溶性总浸出物、主要活性成分的定性与定量、微生物限度检查[18]等方面研究探讨中药袋泡剂质量控制标准,从而对中药袋泡剂的工艺进行质量控制。

展望

药剂科半年工作总结篇8

1、制剂检验工作这是科室领导交给我的主要工作任务。由于自己有一段时间没有接触检验方面的工作了,对理化检验有些陌生了,对卫生学检验只知道个大概;通过不断学习,参加培训班,不断熟悉、积累,已经可以较好地完成检验方面的工作。

2、积极参加业务学习由于本人缺乏医院药剂方面的工作经历,对这方面的业务知识需要加强学习。积极参加院里组织的业务学习,并参加市药检所的业务培训一次,参加省药检所业务培训一次;同时自己每天挤出一点时间不断充实自己,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临床药学知识等等。

3、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制剂检验工作除了完成每周制剂生产过程中的原辅料、半成品、成品外,还需要进行留样观察和稳定性考察这两方面的检验,往往会有未按预定日期完成的情况,我自行设计了一张工作表,将所有上述两者工作按月填好,可以方便地知道当月有多少检验任务,有利于工作安排。

在这半年的工作中,我能认真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中严以律己,忠于职守,生活中勤俭节朴,宽以待人,能够胜任自己所承担的工作,但我深知自己还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政治思想学习有待加强,业务知识不够全面,有些工作还不够熟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努力做到戒骄戒躁,加强各方面的学习,积累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在工作中磨练自己,圆满完成自己承担的各项工作。

药剂科半年工作总结篇9

【关键词】 复方远志合剂;镇咳;祛痰

The research of antitussive and expectoranteffects and safety of Fufangyuanzhi Mixture

CHU Fu-ming,SUN Yi,CHENG Shen-ling,et al.

Department ofPharmacy,Tengzhou Central People’s Hospital,2775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antitussive and expectoranteffects and safety of Fufangyuanzhi Mixture.Methods Chose 40 Kunming healthy rats whose weight was 18~22 g,and bisexual each half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Fufangyuanzhi Mixture low dose group, middle dose group and high dose group.Producing cough by Ammonia spirit measuring sputumn capacity with capillary. And examine the security by acute toxicity experience.Results ①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group, Fufangyuanzhi Mixture at high, medium and low dosage groups could extend the incubation period and decrease the cough rate significantly. Among of them; high and medium dose group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Key words】 Fufangyuanzhi Mixture; Antitussive; Expectorant

作者单位:277500山东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复方远志合剂由远志酊、清半夏、蜜炙麻黄、蜜炙冬花、瓜蒌、甘草等13味中草药组成,主归肺经,镇咳、祛痰,20 ml口服,3次/d,以7 d为一疗程,是我院多年在应用急支糖浆、复方鲜竹沥口服液、肺力咳合剂、远志合剂等治疗支气管炎临床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其咳、痰的成因,研制而成的有效方剂。该方体现了清热镇咳、宣肺平喘的治疗特性,临床已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近20年,使用量达12万瓶,疗效确切、价格低廉、无不良反应报告,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研究通过观察该药对咳嗽与排痰动物模型的影响,考察复方远志合剂的镇咳和祛痰效果[1-6],为临床开发疗效显著的呼吸道疾患用药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昆明种小白鼠,月龄12周,雌雄兼用,体重18~22 g;SD大鼠,雌雄兼用,体重180~200 g,由枣庄市药品检验所动物房提供。

1.2 药品、试剂 复方远志合剂由本科室研制。氯化铵为上海振兴试剂厂产品, 批号: 20070402, 临用前用生理盐水分别配制成含氯化铵0.0333 g/ml。乌拉坦为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厂产品, 批号:20070106, 以生理盐水配成250 g/kg的溶液备用。生理盐水注射液为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产品,批号:07121909。氨水为上海焱晨化工实业有限公司产品,批号:2007030。

2 方法与结果

2.1 镇咳作用 取昆明种健康小白鼠40只,体重18~22 g,雌雄各半,随机分成对照组,复方远志合剂低、中、高剂量组,按表1剂量灌胃给药,第1天上、下午各1次,第2天给药后30 min时将小鼠置于5000 ml玻璃钟罩内,恒压将氨水(28%)喷入钟罩,喷雾5 s,观察小鼠的咳嗽潜伏期(氨水喷入到第1次咳嗽的时间)及咳嗽次数(3 min)。结果见表1。并用以下公式计算其镇咳率。镇咳率(%) = (用药组咳嗽潜伏期-生理盐水对照组咳嗽潜伏期) ×100%/生理盐水对照组咳嗽潜伏期。

2.2 祛痰试验 取SD大鼠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复方远志合剂组、氯化铵组、正常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每组10只。复方远志合剂组每日灌胃1次(高、中、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20、10、5 ml/kg),连续5 d,氯化铵组于第5天灌胃给药1次(剂量为110 g/kg)。于末次给药60 min后(氯化铵组为30 min),用乌拉坦按110 g/kg腹腔注射麻醉,仰位固定,割开颈中部皮肤,分离气管,在甲状软骨下缘上中两软骨之间扎一小孔,插入毛细玻璃管(内径0.5 mm,长约10 cm),使毛细管刚好接触气管底部表面, 使之吸取气管后部之痰液, 并记录收集120 min 内各大鼠气管之分泌液。结果见表2。

表1

复方远志合剂对小鼠因氨水所致咳嗽的影响(x±s)

组别剂量(ml/10 g)潜伏期(s)咳嗽次数镇咳率(%)

生理盐水组0.225.6±5.228.2±9.70

低剂量组0.230.2±8.7*20.1±9.2*17.97

中剂量组0.435.3±10.2*18.1±8.5*37.89

高剂量组0.849.2±13.1**13.5±7.8**92.19

注: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较*P

由表1可见,复方远志合剂高、中、低剂量组潜伏期分别为(49.2±13.1)s、(35.3±10.2)s、(30.2±8.7)s,咳嗽次数分别为(13.5±7.8)、(18.1±8.5)、(20.1±9.2)通过与正常组潜伏期(25.6±5.2)s及咳嗽次数(28.2±9.7)比较, 均能使氨水致小鼠咳嗽潜伏期延长,咳嗽次数减少。 其中高、中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

表2

复方远志合剂大鼠毛细玻管祛痰试验结果(毛细玻管法)(x±s,cm)

组别120 min排痰量(cm)

生理盐水组2.01±0.55

低剂量组2.81±0.69*

中剂量组3.76±0.57**

高剂量组4.42±0.78**

氯化铵组4.52±0.82**

注: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 P

由表2可见,复方远志合剂高、中、低剂量组排痰量分别为(4.42±0.78)cm、(3.76±0.57)cm和(2.81±0.69)cm,均能使大鼠120 min内排痰量明显增加,其中高、中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

2.3 急性毒性试验 取正常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远志组,对照组灌胃给予1 ml生理盐水,远志组灌胃给予1 ml复方远志合剂,给药观察24 h,小鼠无死亡,无明显中毒反应,活动、皮毛、行为等未见异常。继续给药7 d, 观察动物中毒表现和死亡情况。

3 结果

小鼠用药后未见明显异常现象,连续用药7 d均无死亡。小白鼠用药量为成人临床用量的142倍,解剖表明其各器官无实质性改变。

4 讨论

本试验采用氨水诱发小鼠咳嗽的方法研究了复方远志合剂的镇咳作用, 采用大鼠毛细管祛痰法研究复方远志合剂的祛痰作用,且其镇咳、祛痰作用均显示一定的量效关系;并通过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证明复方远志合剂是一种安全的中药制剂。

痰是一种病理性致病因素,是人体水液代谢和津液运行障碍,气血不调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停积于局部,或变为稠浊之物),又可作为治病因素引起多种病症;咳是一种病理性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的症状。由于咳、痰成因很多,治法亦不同,刘河间称“治咳嗽者,治痰为先”,根据其发病机制,治疗原则可分为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化痰、温化寒痰及治风化痰五类。我们研究的方向为具有清热化痰功效的复方远志合剂的制备及其疗效评价。复方远志合剂其主要成分为远志酊、清半夏、蜜炙麻黄、蜜炙冬花、瓜蒌、甘草等,主归肺经。在功效主治上,远志酊具有止咳平喘,化痰开窍之功效, 彭汉铎[7]分别采用酚红法和氨水引咳法测定4个新皂苷的镇咳祛痰作用, 结果表明其中一种为安神祛痰的主要成分,另外两种为镇咳作用的主要成分。半夏含半夏淀粉、半夏蛋白I、半夏胰蛋白酶抑制物、氨基酸、生物碱、无机元素、脂肪酸等成分,具有燥湿化痰之功效[8]。有报道表明半夏具有祛痰作用,贮存时间越长,药效越强[9]。麻黄经蜜炙后,能增强宣肺平喘功效,主要有效成分是生物碱和挥发油[10]。蜜炙冬花起化痰止咳平喘之功效,兼可养阴润肺。瓜蒌性寒,与其他药物配伍起到清热化痰之功效。刘隽[11]研究发现西药治疗大部分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停药后咳嗽易复发,观察80例患者用瓜蒌皮等组成的中药治疗组中,总有效率为90%。动物实验表明,瓜蒌皮中提取的总氨基酸有良好的祛痰作用,其中天门冬氨酸能促进细胞免疫,有利于减轻炎症程度,减少分泌物;半胱氨酸能裂解痰液黏蛋白,使痰变稀而易于咳出;蛋氨酸可转变为半胱氨酸及胱氨酸,起协同作用[12]。甘草在发挥止咳祛痰作用的同时,兼具调和药性的作用,且邵玉蓝[11]研究表明甘草具有皮质激素样抗炎抗变态反应作用,其主要有效成分是甘草甜素和甘草次酸,能够抑制磷酯酶A2活性,阻止组胺等活性物质的释放,降低活性因子的反应性抑制抗体生成,临床上多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王丽荣等 [13]将从甘草根中提取的甘草多糖以不同剂量给予试验小白鼠,结果表明甘草多糖能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因此,复方远志合剂君臣佐使配伍,诸药相互为用共同发挥镇咳、祛痰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李仪奎.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2] 潘华新,梁瑞燕,曹柳英,等.东贝止咳液止咳、祛痰、平喘作用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3(6):503-505.

[3] 毕云,熊丽娟,王友兰,等.必止咳胶囊主要药效学及急性毒性试验研究.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27(3):22-24.

[4] 马宜明,黄世福.镇咳止喘咀嚼片镇咳祛痰平喘作用的实验研究.时珍国医国药, 2008,19(5):1159-1161.

[5] 刘墨祥,于红艳,黄樱,等.桔梗总皂苷与其总次皂苷溶血效应的比较研究.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6,27(4):26-28.

药剂科半年工作总结篇10

【关键词】 半夏;附子;乌头;卡方检验;关联规则;配伍特点

中药十八反是中药配伍禁忌的重要内容,历代本草多有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历年版本、《中药学》历版教材均采纳了相关内容,规定凡注明“畏、恶、反者”系指一般情况下不宜使用或同用。但中药方剂大辞典中,含有十八反药对的案例颇多,其中半夏配附子和半夏配乌头的方剂最多[1]。前人研究发现,各相反药对的主治病症多不相同,其中乌头配半夏以治疗风寒湿痹及中风瘫痪的案例最多,附子配半夏以治疗伤寒及痰饮的案例最多[1]。已有研究虽然明确了各相反药对各有自己独特的功能与适应证,但大部分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即十八反药对的破禁应用都是在复方中与其他药并用的,并非单纯药对中的两味药,因此,虽有文献指出十八反药对不是绝对的禁忌,尤其是在宿疾、险症的治疗方面[2]。但由于尚未明确这些药对在复方与其他药物间的配伍关系,因此,在遣方用药方面依然无法明确在何种条件下可应用相关药对。为此,笔者以中医药在线方剂数据库中含有半夏-附子、半夏-乌头的方剂为研究对象,利用基于卡方检验的关联规则方法,从禁忌药对与所在方剂中其他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方面等对十八反药对在方剂中的应用特点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以中医药在线(cintcm.com)方剂数据库中的84 464首方剂为检索对象,在高级检索字段中,以药物组成=半夏and药物组成=(乌头or草乌or川乌or天雄)为检索式,共检索得到所有含有半夏-乌(附)药对的方剂1 048首。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本次分析对象为同时含有相反药对半夏-乌头、半夏-附子的内服用方剂,因此,将剂型为膏剂、锭剂,或用法为摊贴、敷、擦、涂,或功效为麻醉、令开刀不疼,或主治病症为疮疡肿毒、痈疽、发背、流注、跌打损伤、乳癖、瘰疬、无名肿毒等伤科、外科、眼科等外用方剂进行排除后,共得到内服方剂811首。凡方名相同、方药组成不同的方剂均视为不同方剂。

1.3 数据规范

由于方剂的主治病症历代记载不一,为便于分析,对所得方剂中药物名称及主治病症名称分别以《中华本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中药学》(黄兆胜主编)、《中医内科学》(周仲瑛主编)、《中医儿科学》(汪授传主编)、《中医妇科学》(罗颂平主编)等工具书或教材为依据对相关信息进行了初步规范。其中乌头由于有些方剂中写明川乌,有些写明草乌,有些未注明基源,因此与川乌、草乌未作合并。黑丑与白丑虽同为牵牛子,由于部分方剂中同时含有黑丑与白丑,因此也未作合并。规范后统计发现,全部方剂中共有药味93个,功效分布见表1。

主治病症中,“一切风(无问新久)”与“中风”未作合并,面中风(面若虫行、面上游风、口眼蠕动、口噤不语)、内伤中风、瘫缓诸风、惊风、产后中风、肝脏中风、肺脏中风、卒中诸风、心中风、老人急中风、大人头风、妇人血风、妊娠中风等症状表述中凡有“半身不遂或口眼歪斜或言语不利”等症状者均归并为中风。小儿急慢、惊风归并为“小儿惊风”。痰饮包括痰证(风痰、酒痰、茶痰、食痰、气痰等)及饮证(痰冷澼饮、饮痰癖、悬饮、支饮、溢饮等)。有些病名在现代工具书中找不到对应的病症,如肾厥、奔豚气、痼冷等均保持原症状名,经统计811首方剂中共有主治病(症)145种,其中病症频次超过10次的分布见表2。表1 811首方剂中药物频次及功效分布

1.4 分析方法

本次分析旨在发现与含有半夏-乌头类复方中的最大药物集合与其主治病症的关系,属于关联规则中的高维数据的分析。因为高维数据的分析具有数据挖掘算法的时间复杂度随着维数增长、时间开销呈指数上升的问题,因此,需要采用恰当的特征选择方法以降低数据的维数。为此,本文参考现有文献[3],首先以基于频繁模式增长算法确定方剂中与半夏-附子、半夏-川乌、半夏-草乌等反药共同存在的最大频繁项集数目为5,然后为了使生成的规则更有效,分析中进一步借鉴文献方法[4],在结果筛选方面引入了统计学中的卡方检验,以检验关联规则输出的药群和病症之间的独立性。

运用卡方检验的思路是:对于研究对象引进随机变量X和Y。{X=1}表示含有该药群的方剂,{X=2}表示不含该药群的方剂,{Y=1}表示含有主治病症为某一病症的方剂,{Y=2}表示主治病症不是该病症的方剂。问题是要在某水平下检验假设“某药群和某病症是相互独立的”,对计算出的结果和阈值比较,低于该阈值即表明接受该假设,即二者的确是相互独立的,否则表明二者不是相互独立的,即相关。

2 结果

根据卡方表查出独立性置信水平α,将卡方值转化为相关性概率,从统计意义上检验规则关联的可能性。分析中选择置信水平α=0.05,然后以卡方的阈值为7.879为最小阈值下限,即理论上期望关联规则分析输出的结果存在相关的可能性为99.5%。含有半夏-乌头类811首方剂中5味药形成的药群与主治病症的关联关系的分析结果分别见表3~表5。支持度表示药物群与主治病症同时发生的概率。如“半夏、附子、川芎、白芍、甘草痹证”的支持度13.914%,表示811首方剂中,有112首同时含有上述药群的组合其主治病症为痹证。置信度反映了该关联规则在前提成立的条件下可实现的概率情况,其中置信度1表示方剂中出现该药群时,含有该药群的复方可以用于治疗该病症的可能性,如“半夏、附子、川芎、白芍、甘草痹证”的药群置信度为62.5%,表示811首复方中,含有上述药群的复方中有62.5%的处方可以用于治疗痹证。同理,置信度2表示方剂用于治疗该病症的药群出现的可能性,如“半夏、附子、川芎、白芍、甘草痹证”的置信度为18.519%,表示811首复方中,用于治疗痹证的复方中有18.519%的复方含有上述药群。表3 含有半夏与附子的药群组合与主治病症的关联关系表4 811首方剂中含有川乌与半夏的药群组合与主治病症的关联关系表5 811首方剂中含有草乌-半夏的药群组合与主治病症的关联关系

3 分析

乌、附基源相同,乃辛热大毒之品。皆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之功,但由于药用部位不同,乌头祛风通痹之力较附子为胜,补火祛寒之力不及附子。至于草乌,正如《本草纲目》所云:“乃至毒之药,非若川乌头、附子人所栽种,加以酿制、杀其毒性之比,自非风顽急疾,不可轻投。”由于同质异性,附子在临床上较乌头应用更为广泛,如《伤寒蕴要》言其“乃阴证要药”;《本草汇言》云“回阳气,散阴寒,逐冷痰,通关节之猛药也”;《本草经读》更称其“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凡“因寒湿而病者,无有不宜”。《本草正义》谓“其性善走,故为通行十二经纯阳之要药,外则达皮毛而除表寒,里则达下元而温痼冷,彻内彻外,凡三焦经络,诸脏诸腑,果有真寒,无不可治”[5]。

半夏也是辛温有毒之品,文献记载,其主治范围也广至内外妇儿各科临床。如《神农本草经》记载其“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名医别录》则称半夏“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堕胎,疗痿黄,悦泽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医学启源》云:“治寒痰及形寒饮冷伤肺而咳,大和胃气,除胃寒,进饮食。治太阳痰厥头痛,非此不能除。”《本草纲目》称其“治腹胀,目不得瞑,白浊,梦遗,带下”。

与历代文献中半夏、乌头、附子等药物广泛的功效分布一致,本次对含有半夏、乌头类的内服方药与主治病症的分析结果显示,半夏-乌头类配伍,在古代方剂中几乎可用于内、妇、男、儿等多种病症的治疗,其中尤以中风、痰饮、痹证为多。

从药物频次及功效分布的统计结果来看,811首内服方药中,化痰药、温里药、平肝熄风、补气药、祛散风寒药所占比重较大。而基于频繁模式增长算法的关联规则分析结果也显示,复方中与半夏-乌头(附子)同时出现的药群虽都含有化痰药与平肝熄风药,但在组合差异上,附子多与补益药配伍,而乌头则多与疏风散寒药组合。如在与中风病证的关联关系中,含有附子的5条规则中,每一规则都属于化痰药(半夏、天南星)、理中助阳药(附子)、平肝熄风药(僵蚕、白附子、天麻)与补益药(人参、黄芪、甘草)的组合。在与痰饮证的9条关联关系中,温中药附子、干姜与化痰药半夏多也与补益药(人参、黄芪、甘草)或利水渗湿药(茯苓)、理气活血药(白芍、陈皮)等形成配伍关系。而与在川(草)乌与中风的19条规则中,除了祛风除湿药乌头(川乌、草乌)、化痰药(半夏、天南星)及平肝熄风药(僵蚕、白附子)之外,疏散风寒药(白芷、细辛、麻黄)及活血理气药(川芎、白芍、木香)也常在配伍中出现。这种配伍特点在痹证的关联规则结果中也有所体现,如川乌、草乌、半夏与温中药肉桂及疏风药麻黄、天麻的组合;或与疏风药白芷、细辛的组合。说明川(草)乌与附子虽都可与化痰药(半夏、天南星)、平肝熄风药(僵蚕、白附子)等配伍用于寒痰、冷饮所致的多种病症,但附子与半夏同时偏于与温里助阳药相配,而川(草)乌与半夏则偏于同时与疏风散寒药组合,与临床“附子逐寒,乌头祛风”之说较为吻合。

4 讨论

药物之间通过配伍,相互制约、相互辅助而发挥增强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治疗效果,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一个特点。川(草)乌、附子、半夏虽俱为有毒之品,尤其川(草)乌、附子乃辛热大毒之品,但上述药物在方剂中通过与不同药物配伍,却可广泛应用于内、妇、儿、外科等多种疾病的治疗,其中典型的如草乌配伍麻黄用于宣散风寒;配五灵脂用于温经活络,配威灵仙用于风寒湿痹;配伍人参用于温阳益气;配伍茯苓用于利水消肿[6]。附子配干姜、炙甘草回阳救逆,配人参益气固脱,配黄芪益气固卫,配白术温经散寒祛湿等[7]。半夏的功效更广,在不同配伍环境下,其功效可广至化痰止咳、消痞除满、通痹止痛、和胃安神、涤痰利咽、健脾益气、辛温布津、解毒散结、润肠通便、化痰止眩等各个方面[8]。

但乌头、附子与半夏在现代临床是否能够配伍应用,一直存在争议。十八反药对中明确提出乌头反半夏,但历代文献中仅《本经逢原》一书附子条下有“反半夏”记载,其余许多重要的本草对附子都未提相反者。因此,现有文献认为,附子反半夏说源于《神农本草经》的乌头反半夏之说[9],因为附子来源于乌头的子根,既然乌头反半夏,附子与半夏相反似乎成立,这种推理逻辑上成立,但与历史事实是否相符?一部分医家根据古代“十八反”,认为半夏、附子相反而不能配伍应用,如近代名医张锡钝曾明确指出“附子乌头天雄皆反半夏”。但另一部分医家却主张可以配伍使用,其依据是《金匮要略》附子粳米汤中附子与半夏配伍用于元阳不足、寒浊内盛、痰湿内蕴、胃气不和的典型配伍,后代医家在熟谙《伤寒论》的基础上,对张仲景用附子的经验加以总结和发挥,已成为一些著名医家治疗危急重症和疑难杂症的常用药。

尽管如此,与方剂数据库中仅含有乌头、附子而不含有半夏的8 443首复方,及仅含有半夏而不含川(草)乌、附子的5 956首复方相比,反药乌头、附子与半夏在复方中共存的复方只有811首,提示反药的配伍使用虽是历史事实,但也确实并不是一种主流应用,说明作为一种禁忌,反药配伍对历代临床还是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因此,尽管本文从数据挖掘的角度对乌头、附子与半夏同用的内服方药的药群组合与主治病症的关联关系进行了分析,但仅有基于历史数据的理论推测是不够的,进一步基于现代临床与实验的科学求证是必经之路,乌头、附子与半夏临床应用的配伍规律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馥馨.782个含十八反、十九畏内服成药方组成与主治分析[J].中国医药学报,1987,2(2):26-29.

[2] 唐于平,吴起成,丁安伟,等.对中药“十八反”、“十九畏”的现代认识[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9,15(6):79-81.

[3] 徐 勇,周森鑫,胡凌云.基于卡方分析的关联模式剪枝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27(15):2753-2756.

[4] 郭俊芳,谢益武,周生宝.关联规则相关性的度量[J].计算机应用,2007, 27(4):892-894.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9.

[6] 图 雅,张贵君,王淑敏,等.草乌在中医和蒙医中应用概述[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8,10(1):113-116.

[7] 张建朋,杨洪涛,彭丽敏.附子的常用临床配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