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04:29:39

药剂学

药剂学范文篇1

[关键词]药剂学;课程思政;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于新时期高等教育的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除专门的思想政治课程以外,其他课程的教学也要充分发挥思想教育的功能[1]。2019年2月国务院颁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我国的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一大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并进一步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医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但是职业院校仅仅依靠学时和师资有限的思政课堂提高教育,效果难度大,效果不明显,各门课程都需要挖掘梳理德育元素,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思政格局[2-4]。

一、课程介绍

药剂学是我院药学专业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研究药物制剂剂型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生产工艺、合理应用以及药物制剂剂型和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关系的综合技术科学,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专业引导作用。药剂学课程理论讲授总学时为48学时,教师有较为充足的时间将思政元素融入理论讲授过程。首先,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教学大纲中,教学目标要体现出三个方面的目标,分别是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思政目标[5]。做教学设计时,也要注重思政教学设计的规范和统一,结合各章节的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润物于无形,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实现思政教育;其次,近年来,随着新时代“互联网+教学”信息技术的兴起,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也必须与时俱进,结合“线上教学+线下教学”模式构建课程思政在线学习平台,使课程思政能够不局限于教室,进一步提升思政课堂成效[6];最后,药剂学课程中蕴含有大量与授课内容密切相关的思政元素,但专业课程思政异于思想政治理论课,需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实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融合,并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同向同行[7-8]。

二、药剂学课程思政的思考

(一)增强教师课程思政意识的必要性

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高校专业理论课教师基本都具有扎实的学识和仁爱之心,但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参差不齐,教师的育人意识和水平直接影响教学效果[9]。构建各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要严把教师准入关,且将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并探索切实可行的考核体系、创造出教师的互动交流平台,使教师作为教育中的主体,能更好地承担起学生指引者和引路人的责任[11]。教师要将课程思政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增强教师课程思政意识,是落实课程思政根本任务的关键一步。

(二)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助力课程理论与思政相融合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关乎高职教育的未来,是课程思政首先要回答的问题。药剂学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思政元素,通过多个视角梳理药剂学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并结合课程内容特点选取合适的切入点及切入形式,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笔者通过多个视角深入挖掘与专业知识相切合的思政元素(见文末表1),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实践中,以实现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统一。培养学生坚定的文化自信,爱国情怀,树立作为一名药学专业学生坚定投身医药事业的决心,实现药剂学课程思政成效最大化。

(三)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相统一

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思政内容要不留痕迹地融入理论教学,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家国情怀,这也是对教师更高一层次的要求,需要拓展思政教育有效途径,使思政教育入脑入心。“00后”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强,善于从网络上获取知识[12]。正好可以利用互联网这个切入点,用好移动学习平台课程趣味性强、实用性强、感染力强、资源共享、灵活性强的优点,建立线上教学平台,使得课程思政元素能更好地融入教学资源并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现代教学模式,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科学地覆盖教学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及时把新鲜度高、代表性强的案例传至线上学习平台,如学习通、雨课堂、慕课等,对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教育,把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潜移默化地迁移到思政课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政治鉴别力与政治敏感性,让课程思政在课堂内外扎根生长、开花结果[13-15]。

(四)改变课程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

按照传统教学评价方式,药剂学课程的课程总成绩=期末试卷成绩(60%)+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出勤、课堂参与活动、网络互动)(10%)+技能实训考核成绩(20%)+平时课堂作业(10%)。此考核方式主要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缺乏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查,也体现不出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16]。如教师在课堂中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布置任务、启发等方式,引导学生课后主动查阅剂型的相关文献资料,查阅科学家事迹,或查阅当前与专业相关的新政策、新法规、时事、热点等第一手资料,在上课时进行分享,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工匠精神,以有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奋斗精神,保证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而在下一堂课除了复习专业知识外,还要让学生回顾上课时分享的内容,从而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把此项思想政治教育考核指标纳入课程总成绩。

三、结语

药剂学范文篇2

作者:刘丽娜黄静黄家宇李桂兰罗喜荣王永林单位:贵阳医学院

在案例的选取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两难的问题,即同样适合一堂课的两个案例都比较适合,难以取舍,但是必须记住,《药剂学》课程的案例选取必须具有典型性,也就是通过一个案例,学生能分析和处理相关案例。针对性原则。所谓针对性原则,是指案例选择必须针对学生的层次,而不能千篇一律。对本科学生和专科学生、对药学专业学生和医学专业学生等都采用同一的案例是现实中不少老师采取的简便方法,这样虽然节省了老师的时间和精力,却给学生的接受和消化带来了不便,毕竟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是有所差别的。案例讲解(1)案例的详细内容。课堂上,教师将收集的资料用板书形式或多媒体形式展示给学生。主要内容包括:2006年4月19日,广东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开始陆续更换使用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4月22日和4月24日,住院的重症肝炎病人中先后出现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4月29日、30日又出现多例相同病症病人。5月1日,初步统计发现,病区里20多名病人从4月19日开始陆续使用齐二药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部分病人用药4~7天后开始出现肾衰症状。5月2日,中山三院多科专家对病人的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排查后,一致锁定“亮菌甲素”为头号嫌疑对象。会诊结束后,中山三院马上决定在全院范围内停用“亮菌甲素”,封存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的该可疑药物,同时上报广州市药监局药物不良反应中心、中山大学医院管理处和广东省卫生厅。5月9日,广东省药检所最终确定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里含有大量工业原料二甘醇,导致患者急性肾衰竭死亡。现已查明,这是由于不法商人销售假冒药用辅料,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采购和质量检验人员严重违规操作,致使假冒药用辅料制成假药投放市场,导致11人死亡的恶性案件。(2)需要学生引起重视的地方。在这个案例中,学生需要引起重视的地方包括:第一,引起患者肾衰的罪魁祸首是什么?第二,药用辅料的概念及其重要性;第三,从医人员的职业道德,等等。(3)需要学生收集的资料。本案例是众多药用辅料使用不当案例中的一个,因此需要学生收集一些与之相似或相关的案例,如上世纪最大药害事件之一的美国二甘醇代替酒精的案例,1937年美国田纳西州马森吉尔药厂采用二甘醇代替酒精,生产磺胺酏剂,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结果引发300多人发生肾功能衰竭,107人死亡。另外,还需学生收集与药用辅料相关的资料和与从医人员职业道德的法律法规等。

课堂分组讨论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案例教学最核心的环节之一。在实际案例教学过程中,笔者采取的是课堂分组讨论形式。具体步骤分为:1.对学生进行分组对学生的分组不是任意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优差搭配,将积极善言的学生尽可能地平均分配到不同的小组,这样就能较好地带动整个小组的讨论热情。另外,每一个小组的学生数量尽可能保持在5~6名左右,能有效地发挥组员之间的分工合作。2.分组讨论首先让每一组的同学对各自准备的内容和观点进行陈述,可以是组长作为主陈述,然后由组员补充,比如前面的案例,就需要同学们就工业原料二甘醇与医用丙二醇之间的区别、工业二甘醇的危害和医用丙二醇的功效、工业二甘醇对肾脏的伤害、药用辅料的概念和重要性、相似的案例等等内容进行详细地陈述。3.学生提问针对某组同学陈述的内容和观点,其余的同学可以主动提出相关的问题和疑问,如果该组同学不能回答相应的问题,则可以找其他组的同学回答。4.组和组之间的辩论如果案例涉及到是非对错的情况,则可以开展组和组之间的辩论,以扩大同学们对问题思考的深度,提高他们对某些问题的判断能力。

案例分析1.学生总结分析案例分析的第一步是让学生进行总结分析,这也是培养学生对综合、归纳知识、深化对案例问题认识的重要方法。在本文的案例中,就需要学生对案例中工业二甘醇和医用丙二醇的功效及其代用产生的危害、从医人员的职业道德等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总结。2.教师总结分析教师的总结分析是案例教学课的结束部分,也是点睛之笔,也就是说在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分析讨论后,学生对某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清晰、对某些资料等收集还不够完善,这时需要教师进行最后的归纳和总结。比如,就本文案例而言,老师需要将案例设计的问题进行条理化、系统化地陈述。另外,教师还可以就其他相关的案例说明一下辅药的功能和从医人员道德等问题。三、结语《药剂学》作为医药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其应用性特别突出,如何将枯燥的黑板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是该课程改革的重点所在。本文就案例教学法在《药剂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论述,旨在说明在该门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所在以及如何开展案例教学,希望能对该课程以及医药类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借鉴。

药剂学范文篇3

关键词:药剂学;实训;教学改革;药学专业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配制理论、制备工艺与设备、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1-2],药剂学知识内容广泛,涉及多门学科,在学生培养方面既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要求学生掌握与工作岗位相关的实践操作技能。因此,依据本门课程的教育教学培养目标,药剂学课程教学分为课堂理论讲授和实训操作实践。理论课的学习是学生理解该门课程的基础,而实训课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制剂的制备和质量检验过程中,学生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改革当下药剂学实训课程的教学,培养适应工作岗位的应用型人才对高职药学专业的职业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药剂学实训教学现状分析

药剂学实训课主要涉及各种剂型的制备、药物制剂的质量检查和常用药剂学仪器设备的使用,为将来从事药品生产、药品质量检查、药学服务奠定了专业基础。当前,药剂学实训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沿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授课方式,主要为教师讲解实训内容、示范实训操作、提出实训注意事项,学生依葫芦画瓢,完成实训任务。由于学生人数多,部分学生无法清楚地看到教师的操作演示,整个过程中,学生机械照搬实训操作过程,缺乏独立思考的机会,对于实训中遇到的问题往往不知所措,缺乏探索和创新精神。

2实训内容的设计与完善

药剂学课程内容由药物制剂基本理论、药物制剂生产与质量控制、药学服务三大部分组成。药剂学实训课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了药物制剂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开设的,强调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在实训操作中进一步学习理论知识。2.1实训内容改革的必要性。药物制剂的生产与质量控制实践性强、应用性强,依靠课堂理论讲授无法达到教学目标,需要提供实训场所、实训设备,学生主动参与设计实训内容,在设计实训内容的同时,学生可以充分思考探究理论知识,在完成实训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发现问题,从而分析并解决问题,提升个人的专业综合素质与能力。传统的实训课中,学生依照实训指导书上实训项目的具体操作步骤、流程,即可完成实训过程。但在实训结束后,大部分学生并不清楚整个实训项目的意义,也不能很好地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2.2实训内容改革的方向。实训内容应该改革传统的“实训指导书”模式,重视学生自主进行实训项目设计,开设以设计性实验为主的实训课程。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药剂学实训内容依据剂型的类型包括:固体制剂、液体制剂、注射剂、半固体制剂、浸出制剂。在实训项目的选择上,选择综合性强、代表性强的实训项目,如维生素C片剂的制备,实训内容可以分为:维生素C片剂的处方设计、维生素C片剂的制备工艺流程设计。学生查阅资料,研究药物的性质,选择适宜的辅料完成处方设计。通过分析片剂剂型的制备要求,探讨制备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自主完成实训方案的设计,全面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3完善实训基地的建设

3.1实训室的建设。实训室是实训课开展的主要场所,药剂学实训课的开展需要用到大量常用的实训设备如天平、电炉、研钵、烘箱等,常用玻璃仪器如烧杯、量筒、漏斗等,各类剂型的质量检查仪器如液体制剂澄明度检测仪、片剂的脆碎度检查仪等。此外,也有一些特定剂型的制备仪器如压片机、安瓿灌封机等。因此,完善的实训室硬件设备是开展实训教学的前提。实训室实训仪器、设备的有序管理是保障实训课高效、顺利进行的必备条件。制定出一套实训室安全、环境、卫生、实训设备管理制度,确保发挥仪器设备的效益以及实训室的正常运转是实训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3.2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开发与建设。药剂学实训教学中,由于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对实际药品生产过程中应用到的方法和设备不能进行明确指导,造成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后,动手能力不足,无法很好地适应本职工作。因此,如何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是高职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在课程的建设中,寻求医药集团的合作,利用医药集团提供的优质实践条件,整合学校的教学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场所,也能不断丰富教师的实践教学经验,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4药剂学实训教学思路

4.1“互联网+教育”的应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已经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变革。“互联网+教育”为教育教学模式、教育资源的建设和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3]。基于网络平台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已成为目前学习的新形式,以互联网技术和智能设备为条件发展起来的慕课、微课等使得泛在学习成为可能[4]。利用现代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中,教学不再受到教学场地和教学时间的限制。实训教学中,也不再需要在指定的实训设备前进行讲解,录制教师讲解的微视频,学生在手机端即可进行学习。通过观看微视频,学生有大量的时间进行课前预习,大大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4.2案例教学。药物制剂的生产与质量控制不同于其他物品,它受到严格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约束。作为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在工作岗位中应始终把保障用药安全放在第一位,这也是高职药学专业技能型人才的素质教育要求。通过引入医药领域出现的典型案例,如糖脂宁事件、欣弗事件、亮菌甲素事件等,增强学生对药物制剂生产和质量控制的安全意识,引导学生在实训操作中重视操作的规范性、处方设计的合理性、生产工艺的合法性等。比如在片剂的质量检查实训中,在药害事件的启发下,启发学生思维,片剂的质量检查应该考查哪些方面,从而指导学生学会查阅药品标准,确定出质检项目和质检标准,制订出质检方案。4.3以综合实训项目为导向,培养综合实践能力。随着我国医药科技的发展,用人单位对高素质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越来越重视。所以高职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吸收,更应该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以综合实训项目为导向的实训教学践行了“学生为学习活动主体”的教学模式,从项目的设计到项目的修正,最后完成项目,学生全程处于主体地位。例如综合实训项目板蓝根颗粒剂的制备,教师布置实训项目,学生接到实训项目后,结合课堂理论知识进行自主学习,首先实训小组需要讨论板蓝根颗粒剂的处方,然后探讨板蓝根的提取工艺,再结合药剂学知识,设计剂型的制备工艺,最后完成制备出的板蓝根颗粒的质量检查。教师对各个小组设计的实训方案和实训结果进行点评和指导,并可以采取技能竞赛的形式评选出优秀的小组。板蓝根颗粒的制备综合实训项目需要学生应用到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通过综合实训项目,学生全面了解药物制剂研究的全过程,将多学科知识进行了有机整合和应用,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素中,陈锐娥,罗兰.基于培养应用型药学本科人才的药剂学教学改革探索[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6(4):264-266.

[2]郑杭生,王娟,李范珠,等.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改革药剂学传统教学模式的思考[J].药学教育,2016,32(2):51-53.

[3]庄婕,陈晓晶.慕课与微课时代下的药剂学教学改革[J].药学教育,2017,33(2):51-53.

药剂学范文篇4

因我校地处陕西北部黄土高原,消息较为闭塞,而且学生大多数都来自偏远山区的农村,接受义务教育的程度不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较差。再加上教学资源不足,就使得对学生的教学难度增加。为了能满足药剂学的教学任务,我们就对药剂学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分析,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尽量通过身边医药事例或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故事去引导学生,有时也可通过多媒体的引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发的对药剂学产生兴趣。

二、课堂教学方式灵活多样,让学生多方受益

1、开放课堂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一言堂,满堂灌,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在课堂上睡觉、说话甚至影响课堂秩序。长此以往,学生厌学、老师也没有激情,教学效果也没有办法保证。因此,在面对"90后"的年青一代时,我尝试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一切活动中来,想办法为他们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例如,根据教学内容,教师事先将学生进行分组,确立小组长,然后结合教学实际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或者提出一些探究性实验然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老师最后进行总结。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中迅速的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2、请专家学着讲学,丰富课堂教学

在学校教学经费允许的情况下,我们药剂学专业老师可以到制药企业、药店、医院或者其他医药行业中去交流学习,结实更多同行。这样,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邀请医药行业的专家学者走进课堂进行讲学或者作报告。例如我们学校可以就近聘请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或医学院的专家教授、延安常泰制药厂或其它制药企业的老总和技术骨干以及医药经营企业的领导为药剂学专业乃至全校学生公开讲学或者做专题报告。专家教授丰富的教学和临床经验以及对药剂行业发展的精辟分析可以使学生对药剂学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企业老总可以从管理者、企业家的角度剖析药剂学的发展的趋势、研究动态、制约该产业发展的因素,挑战与对策,同时给学生传递现代制药企业及医药行业中需要大量既具有理论知识,又掌握专业技术的人才(供不应求)等信息,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长见识。

3、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药剂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药剂学实验课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基础实验的教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并且在实验过程中严格要求,规范操作,充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学生掌握的药剂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到药店以及医院去实践,初步了解药品的种类、类型及功能,到制药企业去参观、见习或者实习,通过现场实践及亲身体验,将课堂所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解决课堂中的遇到的疑难问题,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真正掌握制药的操作原理及流程,从而加深对制药企业的制药设备和流程的感性认识,全面了解药品生产GMP规范,熟悉各类剂型的大生产操作流程,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水平。

三、结语

药剂学范文篇5

1PBL与PLTL教学模式的引入

首先,为更好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引入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例如我们将所开设的各个药剂实验的操作进行了录像,在实验教学讲解中向学生进行了播放,使学生对实验流程有了很形象直观的认识,既便于学生对实验的掌握,通过视频教学也利于学生在实验中规范操作。为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及创新能力,根据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药剂学实验教学应该设置更多综合设计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不同,在进行综合设计性实验过程中,教师一般只给学生实验题目,说明实验要求,让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用具。由于药学实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实验处方设计与结果有多种可能,因此,非常适合在这样的实验过程中开展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如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PBL)和同伴主导的小组学习方法(PLTL)等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学习方法。学生利用小组学习的方式,通过资料检索、整理,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实验方案,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实验之后,也利于比较不同小组之间实验结果的不同,进而分析原因,同时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进一步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例如在小檗碱脂质体的制备过程中,不同实验小组选用不同的实验方案制备脂质体,实验后通过脂质体的包封率、外观形态等指标,比较不同小组之间的处方优劣,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和竞争性,同时也完成了脂质体制备的学习目标。

2开放实验室的应用

目前,很多高校的实验中心都建立了开放实验室,不仅可以用于学生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而且可以起到开发学生智力、提高专业技能及科学作风等综合素质的作用。由于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学时、人数、仪器设备数量等限制,往往不能保证学生在同一时间和地点完成实验,因此,可以利用实验中心的开放实验室克服上述困难。学生只要向学校开放实验室预约后,在规定时间都可以进行实验,即使是晚上或其它非规定学时内也可以自行进行实验。避免由于仪器设备过少或学生人过多,需要排队使用,浪费大量时间。在实验过程中,弱化老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体,促使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使学生在反复的实验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培养创新精神。

3实验模式的改革

应建立以药物研发为中心的药学实验教学模式,比如药剂学中复方乙酰水杨酸片剂的制备与质量评价实验的开设,通过学科间的交流,我们了解到学生在药物化学实验中有乙酰水杨酸的合成实验,因此在药剂实验中,我们要求学生用自己合成的乙酰水杨酸原料进行片剂的制备,然后在稳定性实验中,要求学生对自己制备的复方乙酰水杨酸片剂的稳定性进行考察。使学生在一系列实验过程中,确实体验到新药研发的流程,将不同学科的药学知识和技能加以综合利用,更好的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并能运用新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不同课程之间的联系性与相关性,同时,使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获得满足,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实现药学教学实验的最终目的。

药剂学范文篇6

关键词:中药学;案例教学;中医药文化;表面活性剂

中药药剂学是中药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课程内容较为繁杂,知识点较多,既体现了中医药学各学科的综合应用,又包含了现代药剂学的众多理论与应用内容。因此,对本课程的讲授,要求教师具备较为完备、扎实的中医药学理论背景,又要掌握现代药剂学的相关内容。为区别于药剂学课程,在进行中药药剂学教学活动时,将中医药思维引入课程教学,尤其针对其中的某些现代药剂学内容,如何通过教学设计来与中医药进行关联,真正体现“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凸显本课程的中医药内涵,是需要授课教师深入探索、思考的问题[1-2]。我校近年来十分重视将中医药文化引入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针对中药药剂学课程的特点,任课教师积极将中医药思维融入该课程的案例教学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3-4]。现以“表面活性剂”的教学设计为例,介绍中医药背景下的中药药剂学案例教学设计。

1案例教学设计方法

中药药剂学为我校中药学专业必修课,针对中药本科三年级学生开设。本实例(表面活性剂)授课学时为1学时。所用教材为国家统编教材,参考书目可适当选择与表面活性剂相关的国内外著作。另外,还可向学生提供网络学习资源,如大学的精品课程建设网站、各类文献检索数据库网站,以及世界主要国家的政府药物管理网站,如美国FDA网站等,以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习效果。在中药药剂学课程内容中,“表面活性剂”一节与中医药知识关联较少,如何在讲授本部分内容时嵌入中医药相关知识,是教学设计的难点。笔者与研究团队从中药中所含的具有表面活性剂作用的物质入手,较好地解决了中医药背景与表面活性剂的衔接。1.1教学内容与目标的设定。根据授课内容设定课时为1学时(40min),具体节点为:导课(2min)、甘草“调和诸药”的作用(8min)、表面活性剂的含义与分类(15min)、表面活性剂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5min)、表面活性剂在新型给药系统(自微乳)中的应用(双语学习)(8min)、小结(2min)。参照授课大纲,分别从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学生主观认知目标等设定教学目标,其中知识目标设置“掌握”“熟悉”“了解”3个层次,技能目标分别凸显科研思维与方法技术,主观认知目标则强调学习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目标的设置中,要求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定义、理化特性,熟悉甘草酸铵的增溶原理,了解表面活性剂的发展、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针对技能目标,强调中医药背景下中药药剂学科研思维的养成培养,即借助表面活性剂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以及甘草“调和诸药”中的“表面活性剂增溶作用”,阐述表面活性剂在中药制药中的重要作用。另需关注科研方法、技术的培养,如在本案例中,低毒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制剂中药物的增溶,可通过学习体会表面活性剂在中药增溶中的重要性。在学习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定上,结合专业特色,提升学生对中医药事业的热爱与信心。在中药中,有较多的活性成分属于水难溶性成分,在中药制剂中多采用加入表面活性剂的方式,以增加其溶解度。表面活性剂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历史悠久,最著名的例子为甘草在中药汤剂中的应用,其中所含的甘草酸铵即具有表面活性剂作用,是发挥其“调和诸药”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通过本案例的学习,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善于将传统与现代知识相结合,增强对中医药“科学性”的认知。1.2教学重点与难点及解决办法。本案例的重点在于向学生阐释表面活性剂的增溶机制。教学难点有二:①表面活性剂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表面活性剂种类较多,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中药制剂中有广泛应用,其主要考量为安全性较好,如在中药注射剂中的应用,如何能够达到增溶效果的同时减小其用量,是本实例教学中的难点。可通过对表面活性剂增溶作用机制的详细阐释,使学生掌握临界胶束浓度(CMC)的含义,以及在中药制剂中测定CMC值的重要性,加深学生对表面活性剂在中药制剂中合理应用的理解。②甘草“调和诸药”与表面活性剂的关联性。甘草在中药复方中应用广泛,被称为“国老”。现代研究发现甘草在中药复方汤剂中可起到增加难溶性药物成分溶解度的作用,其主要增溶成分为甘草酸盐,如何理解甘草酸盐的“增溶”作用,是本案例教学中的又一难点[5]。可结合表面活性剂的理化性质,讲解甘草酸盐(甘草酸铵)的结构与功能,参考已发表的相关文献,系统阐述甘草酸铵作为表面活性剂的特点与应用。1.3学情分析及教学预测。(1)学情分析。结合专业设置、学生情况与培养方向,进行学情分析。①专业培养方向和目标:中药学专业旨在培养掌握中医药传统理论知识和现代生物医药技术,能从事中药研究等多种岗位工作的高级中药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在知识结构上体现传统中药学与现代药学的结合,中药学与医学、化学、生物学的结合,掌握运用现代实验研究技术、中药新药研究技术;中药药剂学为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综合了中药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等各基础学科的知识,为中药学各科专业知识的集成应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需注意与中药学各科知识的串联讲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诸如表面活性剂等制剂辅料的应用原理,使学生对中药制剂知识有较好的掌握。②学生特点及知识基础:中药药剂学课程面向中药学本科三年级学生开展,学生已储备有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等中药学专业知识,以及有机化学、高等物理学等基础学科内容,有助于理解中药药剂学的相关知识点。本例中,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及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包含了以上学科的相关知识,如在对甘草“增溶”作用的阐释时,需要对甘草酸铵的理化性质进行说明,对于具备上述专业知识的高年级学生而言,可以较好地理解和掌握。③学生未来发展方向:学生毕业后,一般选择继续深造或者从事与药物研发、生产、销售等相关工作。可借助案例教学的优势,衔接课堂知识与现实应用,为学生未来就业提供参考。(2)教学预测。甘草为常用中药,从其“调和诸药”入手,阐述表面活性剂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表面活性剂为中药制剂中广泛应用的一类重要制剂辅料,需要学生较好地掌握。本案例结合甘草酸铵的表面活性剂作用,教授表面活性剂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便于学生掌握表面活性剂的相关知识点。将传统中药与现代制剂相结合,有助于在讲授中药药剂学课程时,对学生中医药思维的培养,并可启发学生主动寻求传统中医药与现代制剂技术的对接,激发其利用现代科技研究阐释传统中医药理论的动力。1.4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在教学策略的实施上,坚持由简入深、问题导向、互动教学等教学理念,并强化双语教学。具体实施方法为:通过甘草在“调和诸药”中发挥的表面活性剂作用,引出表面活性剂的概念,并由此展开对表面活性剂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介绍;从“甘草酸铵为什么能起到表面活性剂的作用”“甘草酸铵属于何种类型的表面活性剂”等问题的设定,引出表面活性剂的增溶机制,及其分类与应用等[6];借鉴PBL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查阅相关文献,并实现与教师的有机互动[7];表面活性剂为现代引入的词汇,可从介绍其相关专业英文词汇入手,实施对该章节知识的中英双语教学。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利用现有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教学ppt,引用相关影像资料,注重图文并茂、言简意赅,提高学生注意力,提升教学效果;结合板书等传统教学媒介,将提纲性内容与重点难点的关键词进行板书,便于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程内容,提示学生关注与掌握重点知识。借鉴SSL、三明治教学法等教学理念,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课前查阅文献,并在课堂中主动与教师互动探讨相关授课内容,教师利用PPT做模拟实景的相关展示,使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分别设立课外自主学习与互动教学环节。在自主学习环节中,敦促学生预习表面活性剂的含义,并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查阅相关文献,完成字数不少于2000字、参考文献数量不少于15篇(其中英文文献不少于2篇)的小综述,锻炼学生的文献查阅与总结及综述论文的规范化书写能力。在互动教学阶段,借鉴PBL教学法,设置课堂互动与课后互动内容,引出问题,启发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教师做适当引导,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互动环节中,以问题引入(甘草的“调和诸药”作用)、问题提出(甘草酸铵的“增溶”作用如何实现)、问题扩展(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机制)、互动思考(表面活性剂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知识提升(传统中医药知识与现代科技的对接)等节点逐步推进,启发学生针对表面活性剂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范围,以及在新型给药系统中的应用,展开讨论,激发其主动学习探索的欲望;在课后互动环节,利用学校教学网络平台,布置课前预习题目及课后讨论题目,利用课后时间面对面互动。

2结果与讨论

为凸显中药学专业的中医药特色,培养具有鲜明中医药背景的药学人才,满足当前社会对中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中药学相关课程授课过程中,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中医药文化的学习[8]。

药剂学范文篇7

关键词:中药药剂学;中医药思维;教学研究

中药药剂学是一种传统与现代并重、将中药饮片加工成药物终端为临床服务的制药技术,中医药理论和思想应一直贯穿于制药过程的始终。然而,尽管一直被大家重视的药性理论(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和剂型理论(如丸、散、膏、丹等)依然耳熟能详,但现阶段教学更加强调现代制药技术和思想,例如“去粗取精”“速效”“缓释控释”等思想以及大量新技术、新辅料和新剂型充斥于整个教学环节,导致某种程度上难以将中医药思维在教学中合理应用[1]。2014年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了《本科中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该标准提出了“双思维”,即“科学思维”与“中医药思维”,强调二者并重的同时更突出后者应成为中药学专业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必须具备的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模式[1]。目前中医药界普遍认为中医药思维是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源泉,以中医药理论为依据,在对人体生命活动、疾病规律,中药的发现、应用、作用规律等认识过程中,建立、形成的一种经常性的思维习惯与方式。中医药思维的特点主要包括辨证论治、阴阳五行、取象比类、思外揣内、整体观念等[2]。中医药思维在中药药剂学课程中的探索已有报道[3],笔者近年也在中药药剂学的教学中尝试探索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中医药思维,积累了一些经验[4]。

1中药药剂教学中整体观思想的运用

整体思维是中医药思维最为重要的特征。中医药的整体观主要包括:“天人合一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灵枢·岁露论》)”,即病因包含着与大自然相关的各种致病因素;形体与精神是一个整体;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内有五脏六腑,外有四肢百骸,他们之间息息相通。教师可从中得到启发:分析一个事物或是问题往往有内、外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中药药剂教学中离不开整体思维。就像中药发挥疗效,不仅与疾病本身有关,还与生物体、剂型等因素密切相关,用整体观的思维让学生建立这种关联不仅方便理解记忆中药药剂学的知识点,而且也使其自然流畅地认识到无处不在的“整体观”。笔者以中药药剂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中整体观为例介绍如何在教学中培养这一思维。

1.1中药药剂制备工艺中的整体观

教师通过设计讨论课的形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中药药剂制备工艺中的整体观。讨论课一般分为6个讨论小组(本校中药学实验班30人,5人一个讨论小组),每组学生根据问题在课下分别搜集、查阅资料,经小组讨论形成小组观点,课上由小组推荐代表交流观点(建议学生轮流承担,以锻炼每一位学生的表达能力,给每一位学生展示的机会)。例如讨论的内容可以安排在“浸提、分离、精制、浓缩与干燥”的章节结束后,设置的问题如下:以药理活性为指标,通过整体动物实验追踪并获得药理活性最强的化合物能否代替原中药材或复方,这种研究模式有何优缺点?某小组阐述观点后,教师鼓励其他小组提问,互相讨论。总结时,教师首先对学生学习过程所付出的努力、观点予以肯定,针对特色之处予以表扬,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提纯”固然可以作为一种思路,但这种西药的研究模式往往忽视了中医药的整体性,更无从体现中药复方的“君臣佐使”,很多情况下可能会导致中药治疗效果越来越弱,提示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及科研中要以整体的观念去研究中药药剂的提取工艺。

1.2中药药剂质量控制中的整体观

中药药剂质量控制教学可以采用案例式教学法,使学生理解中医药思维的整体观。案例教学法应是师生针对典型事件为基础所创设的真实或虚拟的问题,进行共同分析、探究,从而实现学生的学习认知和技能目标要求[5]。因此,教学中教师首先提出自主学习问题,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背景资料,令其体会到多维度建立中药制剂质量控制标准的可行性及意义;其次,学生从整体观角度查阅资料并完成中药质量控制的科学设计。查阅资料可以由教师提供关键词,学生自主从中国药典、中国知网、电子图书及图书馆存固本书籍等渠道获得相关资料。学生阅读的资料要具有时效性,查阅不断更新的最新文献;规范性,即教师给学生的文献一定要按照规范的格式书写,于细微处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严谨科研态度;无局限性,即鼓励学生可以在阅读这些文献基础上继续查阅其他相关文献。案例1:传统的中药制剂往往从其形、色、味等表观层面进行质量控制,如出自《千金翼方》的凉开三宝之一“紫雪丹”,其颜色状如紫雪,如何从古今角度全面控制其质量?案例2:黑膏药古以“乌黑发亮”者为佳等,今如何全面控制其质量?案例3:现代制剂通常以制剂所含成分的种类(HPLC指纹图谱等)、含量、药物释放等为控制指标。这种质量控制方式,显然采用的是终端控制,即最后检测制剂成品的质量,但缺乏过程控制,往往也造成成品的质量差异较大,甚至存在安全隐患,如何全面提升中药质量控制?根据上述问题和资料,教师指导学生课后准备讨论,准备时间一般为两周。之后安排课堂小组讨论及总结。课堂集中讨论一般将小组发言控制在30分钟以内,组员发言后要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提问并作出解释。教师总结时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应如何多维度地进行中药制剂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通过上述案例教学,学生不仅学习兴趣浓厚,而且对中药质量控制形成了整体观的思维模式。

2中药药剂教学中辨证论治思想的应用

中药药剂教学也离不开辨证思维模式。“辨证论治”是中医的基本诊疗模式也是重要的中医药思维,汤剂是中药剂型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剂型,尽管汤剂需要临用现煎、服用量大、口感不好等,但仍然广泛被应用在中医临床中。其实,“辨证论治”体现了一条普遍真理,即“辨证”是决定一件事物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处理一件事物的手段和方法。如此看来,中药药剂中处处都存在“辨证论治”的思想。绪论中“剂型的选择原则”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教学要求达到的知识目标是掌握中药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技能目标是要让学生初步具备剂型选择和设计的能力。在这部分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用中医药思维的“辨证论治”思想,即中医临证用药讲究“辨证施治”,中药药剂选择剂型的时候同样要“辨病选剂”,而具体该如何根据疾病的性质选择剂型呢?早在梁代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中就已经提到,“……疾有宜丸者,宜服散者,宜服汤者,宜服膏煎者”。这样既让学生理解了中药药剂中“辨病选剂”的原则,又使学生意识到阅读本草文献的意义。同样也理解了“辨成分选剂”,例如药物成分是脂溶性的不宜选择水提取的汤剂,而宜用散剂或丸剂等。

3中药药剂教学中取象比类思想的应用

取象比类思维模式在中药药剂教学更不乏例证。取象比类是取事物之征象经类比、象征等方式对所象征事物的特性和规律整理归纳的思维方法[6]。它起源于《周易》,中医药正是诞生于这样的传统文化背景下。显然,理解“取象比类”的思维方式对于学好、用好中医药有重要意义。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人们更注重推崇逻辑推理,贬低中华传统思维方式,甚至认为中医是伪科学。随着认识的发展,大众的知识观有了重大转变,即由知识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中立性的现代知识观转变为知识应当具有文化性、境遇性、价值性[7],这使人们重新认识了中医药的知识性与科学性。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首先转变学生对取象比类的偏见,列举实例使学生理解取象比类思维在中药药剂中的重要应用。例如,讲授传统剂型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借助“取象比类”的思维理解剂型特点。古人形容汤剂“汤者荡也”“荡”有激荡、荡涤之意,可知其来势凶猛、见效快捷,可冲荡体内的湿邪、病邪,具有速效特点,因此“去大病用之”。散者,散也,“散”给人一种迅疾之感,故而易于理解散剂易分散、奏效快的特点,可“去急病用之”,现代认识可以从散剂的比表面积较大的角度分析;丸者,缓也,“缓”则舒缓而治之,意即丸剂适合慢性病的治疗。在此基础上也很容易理解“……大体欲达五脏四肢者莫如汤,欲留膈胃中者莫如散,久而后散者莫如丸……欲速用汤,稍缓用散,甚缓者用丸……”关于剂型的选择原则,正由于药物释放速度的不同,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无毒者宜汤,小毒者宜散,大毒者宜用丸(《苏沈良方》)”。

4中药药剂教学中阴阳五行及思外揣内的应用

中药药剂教学中教师也可使用阴阳五行及思外揣内的思想。阴阳五行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核心,为古代朴素的唯物哲学。“阴阳”与“五行”互为辅成,五行必合阴阳,阴阳说必兼五行。这一思想在中药制剂的制备工艺中也有体现。例如黑膏药制备工艺,有一个步骤为“去火毒”,首先黑膏药的制备经过了高温熬炼,古人认为必带有火毒,而火毒不去则易引起皮肤出现“火泡”,故而古法“悬于井底一宿,拔出火毒”,显然这种工艺即用了五行相克中的“水克火”的思想。在此基础上提出疑问:这种“水克火”的思想有道理吗?进一步借助现代研究成果分析:高温熬炼药油会使其分解成低分子且有刺激性的醛、酮等类物质,而这些物质易溶于水,使学生深刻理解古代工艺的科学性及五行相生相克的思想。《灵枢·外揣》:“……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必形诸外”,故而可“司外揣内,司内揣外”。也就是说,通过外部特征,便有可能推测其内在的变化情况。例如,讲授乳浊液型液体药剂的不稳定现象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体会“司外揣内”的思维。学生看到乳浊液分层即分散相粒子上浮或下沉的现象,应能分析其内部分散相与分散介质之间的密度差可能较大,或是分散相比例过低或过高。若发生絮凝,则分析其内部可能电位降低,乳滴聚集而絮凝;此外乳剂的黏度、相容积比以及流变性等亦能产生絮凝现象。

5结语

中医药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中药药剂学作为中医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亦当如此,否则恐将与现代药剂学完全融合成一体,并最终丢掉了“中医药”的根本。为此,教师应将中医药思维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深入探究、体会每个药物剂型的内容,尽可能营造中医药浓厚的氛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中医药思维模式养成中医药思维习惯,并在学习和生活中合理运用,使其成为满足中药学专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胡菲桐,张瀛予,方玲.关于培养中药专业大学新生中医药思维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18):119-120.

[2]冯广义,张养生,丁然,等.从中医思维方式探讨中医学的发展[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1):11-13.

[3]张永太,沈岚,王志,等.融入中医药文化的中药药剂学案例教学设计———以“表面活性剂”章节课程设计为例[J].中医教育,2018,37(2):45-47+50.

[4]时军,王淑美,王岩,等.中药制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药学教育,2018,34(5):10-12.

[5]杨蓉,钟世华.案例教学法改革研究初探[J].药学教育,2018,34(2):38-41.

[6]康砚澜.取象比类思维下的中药药性理论探析[J].中医杂志,2017,58(17):1444-1446.

药剂学范文篇8

关键词:课程思政;中药药剂学;绪论

1中药药剂学绪论教学中的思政融入点分析

1.1在回顾中药药剂学发展历史中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

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中药药剂学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古今成方及剂型的演变,前人在剂型理论、方药修治、临床应用等方面留下了极为宝贵的遗产。中药药剂学的起源可追溯至夏禹时代多种药物浸制而成的药酒以及复合酶制剂———曲。然而由于中国传统剂型丸、散、膏、丹、汤存在外观上“黑、大、粗”等不足,加之现代新型制剂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信心不足[2]。因此有必要在讲授中药药剂学发展历史时,通过分析散剂、汤剂等传统剂型由古至今的临床发展和应用情况,从千百年来积累的临床人用经验和临床效果上展示传统剂型的独特优势,引导学生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1.2在中药药剂学相关法规学习过程中强调科研诚信与道德

中药药剂学课程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课程内容与临床合理安全用药以及中药制剂的研发、制备、质检等紧密相关。从事中药药剂工作的人员必须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从临床、生产、市场等多角度审视中药药剂的各项工作,最终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适用性、规范性。在绪论章节中药药剂学相关法规学习过程中,应结合具体临床案例,如注射剂“欣弗”不良事件[3],在强化专业知识、教导学生、树立强烈的制剂制备工艺全面质量控制观念的同时,又可让学生明白道德和诚信是社会、企业和个人发展的根本,诚信是社会契约的前提,道德是商业文明的基石。药品作为特殊的商品,与人们的生命安全紧密相关,提醒学生作为未来的医药工作者应具备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

1.3结合中药药剂学现展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中药药剂学在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进行了大量实践活动,在原辅料应用、剂型选择、制备工艺建立、质量控制、临床使用等方面与化学药品相比具有显著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中药药剂学学科体系。借此引导学生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进行思考: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确的认识会指导实践,使实践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结果;科学理论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创新。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新技术、新材料不断涌现,中医药研究呈现出多学科综合发展的局面,也为中药药剂学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近年来,多种现代制剂技术被引入中药领域,经皮给药系统、缓控释制剂、靶向给药系统以及多元释药系统等在中药领域的应用促进了中药药剂学的蓬勃发展。

1.4从中药药剂学在中医药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出发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药药剂学是多学科交融的综合性学科,与中药材种植、饮片加工、制剂生产、质量控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等各个环节紧密相关,各环节技术水平的进步直接推动着中药药剂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中药药剂学体现了现代科学技术和整个中医药行业的技术水平与发展概况。中药剂型和制剂现代化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与其他行业以及化学药物领域相比,中药行业规模相对较小,利润较低,导致部分学生不愿从事本行业工作。因此,我们可通过挖掘中药药剂学蕴含的人文精神、德育元素以及当前国家对中医药的方针政策,尤其是结合近几年国家倡导的对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的研究与开发,激发学生作为未来中医药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吸引更多优秀学生从事中医药领域的工作,为发展中医药、传播中医药贡献力量[5]。

1.5当前形势下中药药剂学绪论课程思政新内容、新形式的挖掘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既是疫情防控的需求,也是增强学生对祖国认同感的有效途径[6]。众所周知,在新冠肺炎防治中中医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疫情初期中医药如何阻止了病毒蔓延、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救治中中医药起到什么作用、在恢复期中医药如何帮助患者康复,这些内容都值得讲授。在绪论教学中,结合中药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这一知识点,要求学生就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医治疗推荐用药部分内容,观察、分析疾病不同阶段用药的剂型特点,引导学生结合药物剂型特点思考“为什么医学观察期患者以固体剂型为主、临床治疗期患者以汤剂为主、重型和危重型患者以注射剂为主”的问题。将新冠肺炎用药融入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中,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既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又能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与自豪感,大医精诚,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疫情期间课程教学以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开展,这给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新的体验。线上教学具有即时性、互动性,能够实时捕捉青年学生在思想、生活、学习、社交方面的动态,有利于教师多方面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开展个性化教学[7]。

2展望

课程思政是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力图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与以往“就思政课谈思政课”不同,课程思政着力在各类课程教学中将思政教育贯穿始终。思政与课程两者应该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教师在讲授专业内容时,应把社会责任、文化自信、家国情怀、科研素养、职业道德、生命教育等自然渗入课程的方方面面,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应选择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知识点,结合中医药发展现状、热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引导,坚持在实践中逐步深化课程改革,提升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明.中药药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2]蔡邦荣.思政教育融入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探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2):106-108.

[3]鲁文慧,郑飞,杨波,等.药剂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20(5):119-120.

[4]“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论坛会议纪要[J].中医教育,2020,39(5):4.

[5]张云静,吴虹,吴欢,等.“课程思政”融入《药物分析》教学的认识与探讨[J].广州化工,2019,47(15):197-199.

[6]谢海波,陈沁,黄彩娟.冠状病毒疫情防控中有机化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据[J].广东化工,2020,47(6):231-232.

药剂学范文篇9

关键词: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药剂学;协调融合

随着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计算机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越来越被高等学校及科研院所重视,是对传统教学法的传承和发展,也促成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多媒体技术在高等教育现代化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1]。药剂学是药学、制药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研究药物制剂形成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等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具有很强的工科特色,对药学、制药工程专业学生来说学习时有一定的难度。加之生活经历的限制,学生对教材中许多内容,特别是制药设备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药剂学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药物制剂生产和制药企业结合紧密,教学内容包含较多的与工业化大生产有关的操作单元,如:粉碎、过筛、混合、制粒、干燥、压片、包衣等,学生在学习中常常感到抽象而难以理解。随着现代制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药剂学理论体系日益丰富,新增知识面广,容量大,依赖传统课本和基础知识的讲解已不能满足现有需求,这给教学工作,尤其是不同方面知识的衔接、新知识的导入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对药剂学知识掌握的牢固度,提升综合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药剂学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具有竞争力、实践技能的药学、制药工程专业人才,是药学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1药剂学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的必要性

我国传统的药剂学课程教学中只是由调剂学和制剂学内容构成,理论体系单一,知识更新速度慢,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医药产业对药学人才综合能力的基本要求,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的发展对药剂学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个性发展,倡导全面成才[2]。目前国内药剂学的教学基本以教师为主体、以讲课为中心的“讲授法”,虽然也融入了多媒体技术,但是效果不佳。教师只重视教,忽略了学生的学,学生在教学中处于被动地位,参与度不高,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只有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内外教学使学生领略到剂型和制剂世界的奇景异致,才能建立起他们对药剂学的兴趣。多媒体本身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3],有利于增加教学容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在药剂学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多媒体辅助药剂学教学的优点

2.1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同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人类获取外界信息主要还是靠视觉和听觉,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4],因此适当增加视觉听觉信息量是一种可取之法。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将几十个学生集中在一起,采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即“讲授法”来传播教学中的知识。该法的一个重要缺陷在于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难免觉得枯燥乏味,视觉易疲劳;如果老师的讲授不够生动,久而久之学生易产生厌学情绪。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则可以很容易地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把一些动态的不容易用语言表述的过程或实物展现给学生,化静为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联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2.2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化难为易,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传统的“讲授法”中,药剂学教师虽然可利用生动的语言,加上较为形象的描述,尽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但是由于实践经验等限制,药学、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对抽象的概念缺乏认知,对诸多制药设备及其工作原理一知半解,导致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这种模式的另一弊端是不能有效提高教学容量和密度。比如讲授药剂学制剂理论部分,教师会花费较多时间在板书等低效的劳动上,有时一堂课板书特别多。如果教师在备课时设计好教学程序,将重要概念以及典型习题事先录入电脑,将解题思路展现在多媒体上,上课时就能节约很多时间。因此充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借助于多媒体承载的大量信息,是提高药剂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但能让学生在欢悦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而且可以使知识点化难为易。有时仅凭教师的讲解或观察课表中的插图,很难让学生理解某一知识点,而课堂中融入多媒体技术,教学过程变得容易。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和自拍视频(flash动画),进行制剂设备和制备工艺的教学。比如讲授注射剂的制备工艺流程时,在课堂上播放头孢噻肟钠粉针剂的生产过程,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冷冻干燥工艺和粉针剂质量要求,引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讲授片剂的包衣这一节时,将目前市售常见片剂的图片呈现在幻灯片上,再通过简要讲解、比较,可以使学生很容易地掌握普通压制片、糖衣片、薄膜衣片和肠溶衣片等剂型的区别。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分别讲解各自的特点。这种授课模式就比仅仅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文字和极少的几幅插图,效果要好得多。互联网中诸多商业资源均可作为教学素材:一些生产企业的网页上展示了自家的制药设备,如压片机,教师可先让学生观看压片机的构造、安装调试和使用视频,再对其中的关键知识点进行讲解。借助自拍的小视频,讲解胶囊填充机、颗粒机、包衣机等设备,以及利用这些设备进行胶囊剂、颗粒剂、包衣片生产的一般工艺,这样就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这些设备的工作原理,深入理解制剂工艺的全过程。一步制粒机、振动流化床干燥机、脂质体挤出器等制剂仪器的视频教学,有利于学生更为直观地理解新工艺的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另一大优势是可以把难以用传统的“讲授法”表达的某一特定现象和/或过程,用动画模拟的方式形象地表达出来。比如在讲授新型递药系统纳米粒的制备时,教师可以设计成动画,比如用透明的小圆珠替代纳米粒,模拟高压均质机高速乳化制备无菌纳米混悬剂的过程。2.3多媒体技术使课堂教学进一步延伸,学生自主学习变得灵活容易。作为教学的一部分,布置课后作业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法中,老师每次授课过程中都会花不少精力和时间讲解课后作业,导致师生普遍反映“一堂课时间不够用”,这种现象在2000年以前,即我国个人电脑和互联网尚未普及时极为常见。在那个年代里大部分老师和学生未曾接触过电脑,更不用说互联网:老师和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单一,主要依赖传统媒介,如课本、报刊、电视。高校教师不论讲授哪门课程,都离不开“四大件”:黑板、粉笔、教材和教案,这种大班教学(一般大于30人)一个明显的弊端是无法在课堂中体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5]。有的老师为了体现差异化,一次课结束时布置难度不等的习题,以供学生课后练习。这些看似合理的教学设计,恰恰可能成为后进生厌学的导火线,他们一再因为畏惧有难度的题目,产生厌学情绪。进入新千年后,计算机硬软件迅猛发展,价格日益平民化,加之个人电脑的便携性大大提高,互联网提速,使得“人人拥有计算机,人人享受互联网”成为现实。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学习环境,学生通过与多媒体的交互对话进行自主学习,课后练习变得轻松:利用各种搜索引擎,学生自行查询习题的解答过程和参考答案;如仍有疑问,可以进行网络求助,比如借助网络视频、电话等向老师求解,在线讨论;老师亦可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删减或增加课件内容,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不再为“时间不够用”而犯愁,课堂教学得以延伸。学生还可以借助网络资源进行提前预习,灵活地调节学习进度和难度,这是传统教学法无法比拟的。

3多媒体辅助教学中需注意的几个方面

3.1多媒体只是传统教学的辅助工具,过分依赖多媒体是不可取的。多媒体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其应用并不等价于高质量的教学[6]。虽然充分利用多媒体,能高效率地将大量信息传递给学生,使药剂学教学变得“有滋有味”,帮助学生及时地吸纳药剂学的新知识、新技术与新工艺,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多媒体的地位是从属性的,它不能、也不可能代替传统教学法。有的老师错误地认为使用多媒体技术就是实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计算机进入课堂,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习兴趣。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一些不必要的背景音乐、风景等被添加到课件中,色彩渲染过多,而没有认真挖掘教材中的重难点内容,喧宾夺主,学生注意力不是被引向教学内容而是被声音、动画而吸引。过分依赖多媒体的另一种表现是“照本宣科”,个别老师非常依赖多媒体,教与学互动不够,甚至一堂课老师基本念幻灯片,鲜有板书或提问,学生“上课记笔记,课后背笔记,考试考笔记”成为常态。教师在课堂上的动作、表情、语调、神态和针对学生反应而做出的随机应变是课件所无法取代的,生动、优美、流畅的讲解和形象的肢体语言依然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此在整个授课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不容被忽视,不能因为有了多媒体,老师变成了单纯的幻灯片放映者,学生成了满堂课抄写幻灯片的被动接收者,这样的多媒体教学不利于知识的积累和掌握,并不能称为真正的“多媒体教学”[7]。再者,教师应很好地把握上课的节奏,使用幻灯片时应以适宜的速度播放。有的老师常常把大量信息以文本形式呈现在幻灯或投影上,且播放速度较快,造成成绩中等和较差的学生一时无法消化吸收,两极分化严重。3.2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熟练程度是影响授课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能熟练地使用各类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是制约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占一定比例的教师在使用Photoshop、Authorware、Flash、ChemOffice等软件时感到吃力。有的教师所做的课件过于简单,仍以文章资源为主,仅穿插了少许平面静态图例,表格等;有的老师只是将备课笔记从纸质上拷贝到电脑上,然后用PowerPoint通过投影仪投到大屏幕上,教学过程单一,课堂气氛严肃。教师在制作课件时需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相关素材,素材应生动直观、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能够充实教学内容[8]。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应该集知识性、互动性、艺术性于一体,力求文字精简,内容条理化,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总之,能否合理有效地调控、优化教学中的多媒体资源,并熟练加以应用是影响授课质量的一大关键。3.3多媒体辅助教学中要把握好知识广度与深度的协调。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而且内容间切换迅速,如果应用不当,极易将一堂课变成“压缩饼干式”的知识讲座。有的老师认为多媒体的功能强大,可以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的容量,他们在不了解学生大致情况(如知识结构,熟悉程度等)的前提下,贸然进行“压缩饼干式”教学,将本来2~3次课才能讲授完的课程压缩在1次课程中进行,该讲的知识点一闪而过,不分析、不注重学生的基础和认知水平差异,重点不突出。另一种不良表现是“超前教学”,将教材后续内容或更高年级才讲授的课程放在现在的课堂中,刻意追求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为避免将专业知识讲授变成知识概览,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实际教学效果,既要适当扩大学生知识面,又要将基础理论讲解得清楚透彻。提倡将将药剂学最新科研进展(如纳米晶、固体脂质纳米粒、缓释植入剂、脉冲控释片)融入教学内容,但是不能喧宾夺主,讲授最新研究进展时宜把握好尺度,可将其穿插于重点内容之间,既能开阔视野,又能缓解学生听课疲劳。3.4多媒体教学与传统“讲授法”协调融合。如前所述,多媒体教学所起的作用是优化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法的补充。是否使用多媒体教学,则要由教学内容来决定。对于一些不便板书的内容,如概念、图表、视频、动画等宜用多媒体,而关键的公式推导、习题解答等则应以板书形式呈现。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中的公式很多,对于一些重要的公式则可将最终的形式呈现在幻灯片中,其推导过程则需要板书。在与学生语言和眼神交流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反映,及时灵活地调节教学内容和进度。教学目标、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要能体现多媒体教学的必要性,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法,学生便可理解和掌握,完全没有必要使用多媒体。总之,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和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不能丢,两者的协调融合尤为重要。

4结语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教学方法也需顺应时代而不断革新。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时代的召唤。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真正发挥其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创新能力中的独特作用,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多媒体技术和传统的“讲授法”深度融合,取长补短,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中收获知识,从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红霞.关于高校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实践的几点思考[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8(14):255-25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OL].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201407/xxgk_171904.html.

[3]海榕.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7(19):158-159.

[4]何伟.图像与对外政策———艾兰•库尔迪和英国关于欧洲难民危机辩论[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12):74-91,158-159.

[5]刘庆.孔子“因材施教”法的教育价值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8(25):185-186.

[6]黄波,龙颖,吴成秋,等.网络教育模式下高校教师素质的提高[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10(1):116-119.

[7]潘娅.理工大学药剂学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广州化工,2009,37(1):147-148.

药剂学范文篇10

关键词:中药专业;药剂学课程;教学设计

1前言

随着教育部对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建立以就业为核心的职业教育体系是大学院校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各大学院校积极修订药学专业培养计划,按照专业调研结果明确中药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对此,大学院校对中药药剂学的课程整体进行了教学优化设计,通过对单个课程的全局设计实现教学课程的整体优化工作,课程定位目标以及教学内容方法等都需要进行设计,以为后续的中药药剂学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2中药药剂学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准备工作

2.1课程定位,中药药剂学是在中医药学理论的基础上,利用现代技术对中药药剂处方、制作工艺、质量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的一门技术学科,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相关知识理论,得到了从事中药制剂行业所需的专业的知识技能,为获得“职业药剂师”等专业资格证书奠定基础。

2.2课程目标,本文设计的中药药剂学课程整体教学目标主要分为三个:第一,能力目标,要求学生能够熟练使用中药制剂制备、操作技能,按照CMP标准生产中药制剂,具备安全事故预防处理能力,分析制剂生产工艺以及质量控制能力,解决药品流通使用中相关问题的能力等[1]。第二,知识目标,要求学生能够了解中药剂型特征、制备工艺以及质量等基本技能,熟练应用各种辅料,了解制剂生产仪器设备操作知识,了解新制剂等能力。第三,素质目标,要求学生具备药品质量安全生产使用认知,具备团队精神,培养善于发现、创新的习惯。

2.3课程内容,本课程教学设计主要是以职业岗位需求及其工作内容为基础,将职业资格考试作为标准,将资格考试融入课程设计,使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考试能够实现连接。在职业教育体系中,职业高校针对中药药剂职业领域、工作岗位以及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安排设计,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择、整合并安排,将其与其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之间进行连接,同时将其与临床药剂实践及药品生产实践联系起来,衔接中医和中药。本课程总学时为11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为60学时,实训教学为50学时,理论与实训课程的选取要满足中药药剂专业学生从业方向,理论课程要满足职业岗位以及职业资格考试需求,实训课程要以常见中药制剂生产和典型药剂产品进行设计,例如大山楂丸、连翘片等常见药品的制备[2]。教学内容分为七个模块,分别为通用、重要传统、中药液、中药灭菌、中药固体、中药半固体及其他、拓展这几个模块,每个模块教学内容对应着学习任务,学生学习完成后要掌握相应的药剂生产工艺、制备手法等理论内容,并总结出自己的中药药剂生产工艺。

3中药药剂学课程整体教学的设计工作

3.1首堂课,首堂课指的是第一堂课,其任务就是使学生对课程整体能有明显印象,充满兴趣地对待后续课程。对此,本文在设计第一堂课的时候摒弃了传统教学方法,根据新理念对课堂进行了精心设计,利用29分钟左右的时间针对中药药剂学展开了说课,从课程定位、目标、设计以及教学方法、学时、考核等方面为学生展现了中药药剂学总体要求,使学生明确了解中药药剂学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中药药剂学的兴趣。

3.2教学方法,中药药剂学作为中药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相对于其他课程而言,其在综合性、知识量以及内容等方面都比较大且繁杂。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教学主体,以讲课为核心,这种教学被称为LBL教学,教师在课堂中是主宰者,而学生只能够被动地接受知识[3]。根据中药药剂学科特征,创新教学模式,将PBL与LBL两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PBL教学是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教师是知识引导者,主要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学校可以利用LBL教学方法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利用PBL教学方法进行实训课程的教学,该教学方法可以充分使用实际案例进行教学。案例教学法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达到教学目的,其通过将学生引入到真实的事件场景中,促使学生进行自行讨论并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提高学生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教学可以选择“鱼腥草注射液事件”或是“欣弗事件”等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教学。实训课程中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的是角色扮演、项目教学等方法,模拟与工作场景相类似的环境,学生在这种事件环境以及工作环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有扮演操作人员的,有扮演复核人员的,有扮演QA人员的,不同角色的工作任务不同,学生要根据自己的角色完成相应的任务,进而完成教学任务。

3.3学生考核,对学生目标达成状态进行检验就是考核,考核的设计主要针对的是学生能力。考核是由多个部分构成的,在笔试考核中,通过笔试试卷考核学生的计算、逻辑分析等能力,将涉及的题型纳入笔试考卷中,同时还包括平时课堂的作业考核、课堂表现考核以及出勤考核等,这些都属于学生考核内容。对于中药药剂学课程考核而言,教学课程分为考查课和考试课两种,在考查课中,其考核标准设计为总成绩=0.4*平时成绩+0.6*期末笔试成绩;在考试课中,其考核标准设计为总成绩=0.3*平时成绩+0.7*期末笔试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包括了课堂作业、出勤、操作考试等平时考核成绩[4]。

4中药药剂学课程整体教学效果分析

通过以上中药药剂学课程整体教学设计,课程组在某大学院校中药药剂专业2015-2017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的内容包括职业技能、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手段等。结果:2015-2017级的学生对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手段的满意度都超过了55%,不满意率普遍在5%以下。从中可以得到,课程整体教学优化设计之后,大学院校的学生对于中药药剂学专业课程的满意度普遍比较高,课程内容的设计也比较实用、丰富,获得了大多数学生的认可,这种多元教学方法获得了学生的欢迎,使学生能够对中药药剂学产生兴趣的同时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5结论

综上所述,中药药剂学课程的整体优化设计对于大学院校职业教育系统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中药药剂学课程整体教学设计的优化研究,为课程内容的深化调整提供了动力,同时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丰富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培养职业素质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莉,刘强.网络探究在《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8):2038-2039.

[2]国大亮,何永志,张艳军,等.中药药剂学教学设计的要素分析[J].药学研究,2014,6(9):544-545.

[3]陈求芳,周毅生,黄嗣航.中药药剂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实践与体会[J].中医教育,2016,35(4):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