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作文十篇

时间:2023-03-31 19:47:46

对话作文

对话作文篇1

但是,每年的高考作文阅卷场里,令人遗憾的是,阅卷者仍然会看到相当数量的“套话作文”。

何为“套话作文”?

2009年高考语文阅卷大组明确指出:“‘套话作文’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题材总是选用现成的历史文化(文学)名人的生平;第二,文章结构表现为‘穿靴戴帽三段论’,即用三段左右的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为作文主体,再加上一个开头和一个结尾;第三,作文的主题总是局限在一个浅显的平面上而不做深入开拓。也就是说,作文材料烂熟化、结构模式化和主题平面化构成了‘套话作文’的三要素。”语文阅卷大组作文题组的负责老师进一步举例说:“根据我们几年来阅卷的不完全统计,出现在这类‘套话作文’中的历史文化名人,以屈原、陶渊明、苏轼为最多,可称为‘套话作文’中的‘三巨头’。其他常见的还有庄子、项羽、司马迁、嵇康、王维、李白、杜甫、柳宗元、李商隐、陆游、李清照、曹雪芹。不管出的题涉及爱国主义还是环境保护,关怀底层大众还是建设精神文明,他们都可以用上述这些材料敷衍。”

应当指出,“套话作文”不是无根之木。它的出现,从社会大环境来说,由于某些历史原因,国人在公开场合喜欢说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假、大、空的话,或者按一定的顺序说一些不得不说的话,以为说这种话“保险”,可以“一句顶一万句”,所以乐此不疲。中小学生受这种环境浸染,作文也受其影响,笔下时有“套话”冒出。从学习小环境来说,前几年的高考连续出现话题作文的形式,“因为话题作文对审题的要求比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低,再加上前几年这种类型的满分作文出现得较多,而对写作能力差的学生来讲,掌握几块材料到考场上去拼凑,远比苦学苦练提高写作能力要容易得多,又不需要承担抄袭的责任。”

从2005年后的几年里,高考作文命题专家逐渐意识到“套话作文”盛行将消解有志的中学师生刻苦训练写作的热情,将毁掉一届届青年学生逻辑思维、形象表达、快速构思等的写作智慧与创造能力,可以预见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很多在读大学生的写作能力已经差到令人惊异的程度!这些学生写作文只会将一些现存的材料拼拼凑凑,创新能力严重缺失,老师们无不痛心疾首。命题专家也看到了这些现实问题,故陆续与话题作文那种命题形式“再见”。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的老师们认为:“‘套话作文’的坏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第一,它使高考作文遴选考生的区分度受到严重影响,写作能力高的考生与写作能力低的学生得分趋近;第二,更为严重的是,‘套话作文’背后的中学作文教学机制影响一代人的写作能力甚至思维能力的提高。”

在浙江大学有关老师的理念中,觉得至少在浙江,一定要扭转“套话作文”盛行的局面。他们响亮地提出:“只要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继续负责高考语文的阅卷,就要继续旗帜鲜明地反对‘套话作文’。”所以,在2009年浙江高考语文阅卷动员大会上,有关领导明确阐述了上述观念。在随后的作文题组深入学习评分标准、试评、汇报讨论的各种场合,反复强调对“套话作文”的处理意见:“一般情况下,‘套话作文’最高分不超过40分。如果符合题意,语言比较流畅,思路清晰,可打在38-40分,表达能力较差的,也可打在36分以下。”并且严正预告:明年这类作文最高将降至36分。

在这样的氛围中,有些考生担心自己独立地精心选材、构思、写作出来的作文可能会被阅卷者误判为“套话作文”。其实,“套话作文”与非“套话作文”的区分还是明显的,阅卷者也都是严格把握评判标准的。大家认为,并不是说凡在作文中使用了历史文化名人材料就一概是“套话作文”了。只要不是整块整块地搬用现存的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材料,而是将有关的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材料“打碎”了,融合在考生自己的思维逻辑里,交织在自己的叙述或论述语言中,就不会被认定是“套话作文”,如一类文《无根者的根》(全文附后),大组就印发给全体阅卷者,以便掌握“套话作文”与非“套话作文”的区别所在。

所以说,考生杜绝“套话作文”也是能够做到的,只要考生在平时刻苦训练写作的基础上,在考场里根据题意,独立独创性地立意、构思、取材、写作,特别是要用自己的思维形式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形式表述,就能回到(非公文类公式化)写作的创造性本质上来。

正面例文

无根者的根

一考生

世上悲剧林林总总,数不胜数。而最令人唏嘘不已的悲剧则关于眷恋与远离。纵然这两者所指的方向截然相反――眷恋指向被深情歌颂的故土,而远离的方向则指向未知的彼岸,这两者之间的精神内核却是高度统一的。远离或许恰因为对故土的深情厚谊,而这深情厚谊经过漫长旅途的蒸馏、凝结之后,方显得更为庄重。

波兰诗人切・米沃什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得不离开被他用流着血的爱浸泡着的故国前往大洋彼岸的美国。人们都认为他会怀着巨大的爱与热情投入这个自由的国度。然而大家都错了。纵然要冒着被主流社会冷落的危险,他依然坚持用自己的母语写作。他用自己最为熟悉的语言书写下无数诗篇。在这些纷繁的字母中,他一遍又一遍地歌唱。他歌唱着对故乡的眷恋,对自由的向往,他为正在蒙受着灾难的人民祝福与祈祷。他的歌声到死也没有停歇过。

同样的,还有伟大的“异端”索尔仁尼琴。他被自己的祖国驱除,却从未怀抱怨恨。他对笑脸相迎的西方社会始终冷眼相待,因为他火热的心一直挂在纬度最高的寒冷的国度。他要用自己的血和泪使寂静的土地开出最为绚丽的花朵。爱之深方责之切,那些喷洒着愤怒的文字背后,谁能说那不是最为深刻、最为浓厚的爱与眷恋呢?

他们,或许还有更多更多的人,因为战火或是其他,不得不带上自己的爱离开故土去流浪。在世界的各个国家里都有过他们的足迹,但他们却从未将其唤作自己的根。他们的心始终留在那块生他们、养他们的土地上,从来未曾离开过。

或许他们是永不停歇的鸟儿,是无根者,因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至死也未再踏上那片他们魂牵梦萦的故土。但是他们就真的没有根,真的没有回去过吗?

不,绝不。他们早在梦中千百次地回到了故国。他们的灵魂在那片被他们心头挂念的土地上不断盘旋着,他们伸出虚无的手臂去抚摸他们的根。或许这根因为离开得太久早已衰老、腐烂甚至不见了踪影,但他们却徘徊于此,久久不肯离开,久久地……

(最后得分:57分)

反面例文一

心系祖国

一考生

离开了你,我心依旧属于你。不管我身处何方,心里依旧是对你的爱。

――题记

肝胆雄心――文天祥

军败被俘,文天祥被扣押,坐了三年的土牢。这几年里他用严辞抗拒了敌人一次次的让他归顺。有一次,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到狱中劝其投降,并封他为臣(丞)相。然而一心系着祖国的文天祥义不容辞回答道:“唯有以死报国,我终身无憾。”

在敌人的拷打面前,在死亡的面前,他依然心系祖国,那是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之情。磨难不会让他忘记祖国,反而更扎实了他的爱国之根。

坚毅如刚――苏武

茫茫雪山中,他一呆就是十九年,手持汉廷符节,心里想念的都是自己的祖国。饥吞草毡,渴饮白雪,日日为伴的还有同样寂寞的牛羊。苏武是寂寞的,然而他又是不寂寞的。他坐在雪山上,心依着百姓,情牵着祖国。站在高高的雪山上,他眺望着故土,那时的心一定是暖暖的。

就如刘胡兰在敌人面前那样:“给我一个金人也不自由。”我想苏武也一定是这样的,面对匈奴的摧残他依旧坚毅如刚,誓死保卫自己的祖国。那只传递帛书的大雁就寄托了苏武的爱。

穿梭战场――卡帕

1944年的夏天,在那场著名的诺曼底战役中,有一个人始终背着相机,穿梭于枪林弹雨中。他用生命换回了莱卡相机中那一张张战争的场面。他本可以安逸地在家中与亲人在一起,然而他义无反顾地奔赴战争第一线,因为他爱着这个国家。虽然那些照片并不能改变什么,但它们足以给失去亲人的人一定的慰藉。

这个人就是――罗勃特・卡帕。人在第一线,心寄家乡,期待着战争结束,给家乡一片安宁。

爱祖国,爱人民,这是一种博爱。至高无上,令人感动不已。无论身处何方,依旧心系祖国。无论是否遍体鳞伤,对家乡的爱依旧甜蜜。想着祖国,那就是幸福。

(最后得分:40分)

反面例文2

我的祖国

一考生

夜深了。他静静地坐在地上,身边伴随着牛羊,风呼啸而过。

苏武抬起头,望着夜空中的那颗闪着微弱光芒的星星。顺着那颗星的方向望去,是他日思夜想的都城:长安。

在他的眼里,这荒凉的戈壁滩,风雪尘埃,并不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描绘的壮美与雄伟。他,堂堂大汉使臣,出使西域,竟遭匈奴单于百般刁难,后被告知――“等公羊生出小羊你方可回国。”他愤怒,他无奈,可为了捍卫祖国,他毅然将所有屈辱暗自吞下。喝雪水,啃树皮,这一路艰辛有谁知,可是他要活下去!为了祖国的尊严!

我的你,我的祖国。请看我漂亮的坚持!

当多年之后苏武重返都城,当他跪于朝堂上用颤抖的双手奉上那已经没有穗的使节仗。我们分明看见那沧桑的沉重的,却又顽强忠诚的灵魂。苏武沐雪而立,一站便是千年。

西风咆哮。千年之后的大宋王朝,已是摇摇欲坠。

风吹开了那一页《指南录后序》,文天祥,这一个铁一般铮铮的汉子。他从不畏惧朝廷之上的投降派的势力,不畏奸臣的陷害、勾心斗角,更不畏沙场上的残酷血腥。一路而来,他无数次接近死亡,可那样一个坚定的信念促使他活下去,顽强地活下去――祖国,守护祖国。

我的你,我的祖国。请看我漂亮的坚持!

当他大步踏向刑场,当他用流血的手指写下了凝结了他无限希望与失望的绝命书,我们分明看到他那勇猛失望顽强不屈的、充满赤子之心的灵魂。翻开那血迹斑斑的汗青,那颗始终不曾黯然的丹心,让我们无不为之动容。

我们翻开那一页页的史书,不难看见“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的谢安,用他的沉稳、内敛热爱着祖国;不难看见“执笔对之泣,系此哀中囚”的苏轼用他的智慧热爱着祖国;不难看见“于无声处听惊雷”的鲁迅先生用他的尖锐与直白热爱着祖国。情系中华大地,为他们、更为我们的祖国而感到骄傲。

对话作文篇2

“嘿嘿!我可是小主人的小帮手呢!每次他写错了字,他都会拿我来擦,”只听橡皮自豪地说。

“不对,不对!我才是小主人的好帮手呢!要是没有我,他可怎么写字啊!”铅笔急忙争辨说。

“哼!我才是小主人的好帮手呢!而且我还是自动的,用手摁一下按钮,就可以写字了,多方便哪!”自动铅笔神气十足地说。

“你们都错了,我才是小主人的好帮手,你们看,他每天都拿我写写字书呢!”钢笔激动不已地说。

“你们都是冒牌贷,我才是正宗的,再说了,我的用处比你们大多了,你们那算什么!?要是没有我,小主人那次测量单元的考试肯定考零分!”尺子傲慢地说。

对话作文篇3

上课铃响了,同学们都到操场上体育课去了,教室里空无一人,这时,教室的角落里传来了一阵说话声……。

这是什么声音?原来,这是教室里的一群小精灵在谈话呢。小精灵乐乐说:“教室里的大事小事都要我们做,真烦。”他话还没说完,就被小精灵鼻涕虫打断了。“还不仅是这样呢,他们还会经常欺负我们呢。有时那扫把来霸占我们的地盘,有时还把我们当成抵御武器来防御敌人的进攻,有时把扫地的水搞到我们房顶上,弄得我们房子老漏水。”“要不咱们建设自己的军队,杀杀他们的威风吧!”小精灵开心果说。“这可不行,咱们用蛮力可是斗不过他们的,咱们要用自己的聪明的头脑。”小精灵小胖墩刚说完,鼻涕虫就插嘴说:“说得对。”突然,从外面传来一声“嘭,哐,啪”。“看来咱们又得去劝架了”,小精灵们说。可是,这边刚刚把架劝完,那边又打起来了。“哎,他们也真是的,为啥啥事都要我们做呢?”小胖墩说。话音刚落,小精灵们就“逃”出了这个教室。来到了打架同学面前,大声说:“如果你们再不守纪律的话,我们将会永远地离开你们身边。”同学们听了小精灵的话,脸红的想一个大苹果,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并向小精灵保证以后再也不会这样做了,请你们不要离开。小精灵们就暂时留在了他们中间。

从此以后,同学们再也没有闹过矛盾,小精灵们就在这里快乐地定居了。

作者:刘承志 江西赣州市章工区大公路二小三(3)班

对话作文篇4

怀着对屈原的好奇,我按下了时空遂道的键,来到了汨罗江畔。此刻展现在我眼前的屈原脸色憔悴,形体枯瘦,双日正远望着远处,又好像要投江自尽一般。我忙呼道:“慢哉!慢哉!”

我说:“你为何要这样呢?”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话毕,我深深一颤,平时只在书上看到这句话,可是此时的屈原说出来却别是一番感觉,那种坚定,出淤泥而不染的情操在他的身上凸显得淋漓尽致。

我又问:“凡是聪明的圣德之人,都不固执已见,而能随着环境形势的变化而有所变化。既然世人都是混浊的,你为什么不随着大潮糊里糊涂往前混呢?”屈原答道:“我宁可跳进常流常清的江水,葬身于江鱼之腹,又怎能让自己高尚的品质蒙受世俗尘滓的污染呢?”

屈原的回答让我哑口无言,我一时无言以对。在我未反应过来时,屈原怀抱一块大石头跳进了汨罗江,江面只留下一片涟漪。

也许,有的人会说屈原愚笨,不懂得变通,何苦要这样呢?可是,他是在执着自己的理想、事业。为自己理想执着那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我说:那些不能理解他的人才是真正的愚笨。

对话作文篇5

靖宇七中一年五班

张峻铭

白兄:

久仰您李太白之名,今日我有幸与您交流真是甚幸。也劳您在百忙之中指教。

近日,我拜读您的大作,深深地为您那“安能摧眉折腰”;深深地为您那“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所折服;亦深深地为您那“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所羡慕。

您之大作无一不表现出您对污浊社会的憎恶;您之大作无一不表现出您对闲适自由生活的向往。酒,您之钟爱,诗,您之精神寄托;月,您品性之化身。

您居陋室而不悲,因为那里没有污浊;您常食不果腹而不躁,因为你有精神食粮;面对“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之艰难您坦然相对,因为您的志向没有违背您的初衷……

我对您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我和白兄一样,喜爱赏月.可我有一事不明,隐,就能解决根本问题吗?为什么不学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为什么不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与其一味地逃避,四海游走,不如去与那污浊的社会一搏,哪怕是以卵击石,也留得千古美名.

我还有一事想请教白兄。酒,乃是文人墨客们皆爱之物。苏轼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吟颂,曹孟德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写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慨叹,王翰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激动。可到最后又有哪一个不是“借酒消愁愁更愁”啊?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喝得大醉,增加自己的苦痛呢?

白兄,您也可谓诗坛中以爱酒而著名的人。您是否亦是为了逃避政治的黑暗而用酒来麻痹自己的心灵,用酒为自己的处境诉不平,用酒为自己的灵魂疗伤呢?

曾经为您那“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而忧伤;曾经为您那“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所信服;亦曾经为您那“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所追求;更曾为您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所振奋!

人各有志,只要您认为自己所为没有违背原则,则此生无憾矣!

就此搁笔,打扰了!

对话作文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对话理论 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1-0137-01

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许多语文教师和研究人员越来越重视语文教学。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成为教学中心。这意味着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构建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对话、合作和沟通。对话理论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对话是一个有效的方式。教学可以通过对话,对话是一种态度、观点和精神,是哲学观的教学。教师和学生是完全平等的,是学习和教学这种形式的合作伙伴。

在对话理论中,教师和学生都有平等的、尊重和理解对方的权利。对话理论不只是专注于对话或沟通,而强调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质量。接受这样的观点,并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实践证明,对话理论在语文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注意正确使用对话理论,产生积极影响的对话教学,加快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作为一个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辅助教学方法,教学对话可以摆脱语言障碍,有效地使学生学习语文更方便、更快捷并富有成果。

一 对话理论简介

苏联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是第一位开展对话理论的研究者。巴赫金认为对话是人的存在方式,和其他人交流是它的前提。巴赫金的理论虽然没有涉及教育领域,他的思想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人的价值观的问题,与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由于巴赫金探索“对话”,“对话”这个词开始被重视,并开始活跃在人们的视野。大卫・波姆持这样的观点,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使所有对话者都能够参与和分享意义。在大卫・博姆的对话理论中,对话是一个纯粹意义之间的流量,不拘泥于一个固定的界限。他强调对话者之间的沟通和创新。最终德国哲学家马丁・布伯提出了“对话理论”的教学模式。他提出了“哲学的对话”的概念。他认为,对话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根本。对话理论的核心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重新定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任是对话理论的首要条件,那就是师生关系的最显著的特点。20世纪以来,布伯的对话理论对教育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对话理论研究开始得很晚。对话理论是对话的时代精神在教育部门的响应。对话理论的本质是平等、民主、沟通、合作和互动。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需要有一个真正全面的对话理论。课程改革正式启动后,教育部门推出了对话理论的研究。但在中国纯粹的理论分析很少,强调教学实践而不太注重对对话理论的研究。

二 对话理论和语文教学

在这里,谈论的对话不是一个特定的交际形式,而是一种连接人们的社会关系。将对话理论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需要诸多努力。首先,教师必须知道,对话理论的目的是构建一个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批判能力。其次,对话理论的主题类型可分为引导型和争议型。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刺激双方表达不同的意见和想法。此外,教师选择的主题应该与初中学生的生活接近。一方面,这些话题适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吸引学生的个人兴趣。最后,最重要的部分是对话理论设计的过程。有四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确保对话理论的环境良好。进行教学的地方、教学设施、组织形式和人际关系都必须是良好的。第二个步骤是引入主题。主题是对话理论的中介,有趣和创新的话题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第三个步骤是组织学生享受教学的过程中。在此步骤中,教师应该把重点放在这些问题上。如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让课堂有序。在课堂上,组织者应使学生积极,但也应控制教学活动。第四个步骤是做一个总结的对话理论。教师需要反映的教学目标是否已经达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否合适。

总之,对话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话理论可以营造一个友好的氛围,促进相互了解,并帮助完成语文教学改革。但是,教师应该认识到,对话理论并不是语文教学的唯一方法。本文只谈到对话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囿于笔者的学识和经验,还需要广大语文教师和专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马瑜.妇女教育与维多利亚女性文学之兴起[J].西南民族大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12)

对话作文篇7

关键词:童话;语文阅读;想象;拟人;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3-064-01

童话是儿童文学体裁中的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拟人的手段来塑造超艺术的形象,反映现实生活,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主要的对象是小学生,小学生的典型特点是天真活泼,富有幻想和乐于追求快乐。童话体裁正是迎合了小学生这一个性特征,它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因此,正确引导学生阅读童话,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一、童话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体

1、儿童文学在小学课外阅读中的比重

语文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新课标中提出的阅读目标,仅靠课堂上的阅读是达不到要求的,必须要依靠课外阅读来共同完成。通过课外阅读还可以增长学生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读写能力。小学生的课外读物中,2/3以上是儿童文学作品。这是因为非文学读物不如文学读物形象、生动,而作品在内容上远离儿童生活,思想、情感、语言等方面都较深刻,不容易被儿童理解和接受,所以儿童文学自然而然地成了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内容。

2、童话在儿童文学中最能有效提高语文能力

童话是一种从童年的视角出发,用儿童的语言叙述童年的生活场景,表达童年的特殊感受和体验的一种儿童文学样式,具有神奇性、幻想性、叙事性及儿童性等特征。小学生在阅读童话时,常常会为那些鲜活逼真的人物形象所打动,被作品精彩离奇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对种种如梦如幻的生活场景心向往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尽情地渲泄自己的情感,释放自己的活跃的想象力,获得如游戏般的快乐体验。同时不知不觉中,在他们的内心也建立起了生活的常识,形成了为一般生存和融入社会群体的必要的价值观念,作为方式和情感模式。因此,童话深受小学生喜爱。

二、童话对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1、培养小学生质疑、思考的能力

小学生的天性是好奇,童话利用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塑造出超现实的艺术形象,勾起孩子的兴趣,满足小学生对自然和社会了解的欲望,通过正确的引导,帮助小学生将童话内容与生活和现实进行比较,找出相似与相通之处,这对于小学生观察、发现能力有着提高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夸张、变形的形象传达,让学生找到两者之间的差异,得出童话的形象是什么、像什么等思考,而不是简单的、被动地接受现实的结论,有思考的需求,这也是对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培养小学生想象、思维能力

童话的幻想可以发展小学生的想象力。童话是通过幻想反映现实生活,是主观幻想和现实生活交流的文学样式。童话的幻想根植于现实生活的虚构,童话反映的生活真实地通过幻想间接地反映出来,它所塑造的超艺术的形象和用场景引起形象感,让学生学会去理解、体会童话的艺术美,拓展小学生的思维广度,内化小学生的想象深度。

3、提高小学生表达能力

童话情节有完整和反复的特点,教学中通过朗读与复述,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表达能力。由于童话故事情节完整,生动曲折,语言简练明白,富于故事性,也适于讲述。教师通过讲述和有目的地让学生朗读、复述,激发学生对童话的兴趣。而小学生通过复述,可以绑住小学生理解通话中词句,领会语言的色彩,展现作品艺术形象,由此提高小学生对童话的理解,巩固学习效果。因此,小学生复述童话可以提高小学生“说话与思维”的能力。

4、培养小学生形式表演能力

故事性是童话作品的重要特征,童话中的人物形象都具有鲜明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扮演其中的各种各样的角色进行表演。使学生快速适应教学,快熟记忆知识。实践证明,使用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和行为特点,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童话形象。教学中,还可以将童话内容改变成课本剧在课堂上表演,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和表演能力,使课堂教学向课外拓展,是课堂内容的补充。

三、正确认识童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值得提出的是,虽然童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上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它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但是,由于在教学中受到语文工具性观念的影响,不少教师在童话教学中出现了功利化和表演化的倾向,常此以往,将不利于语文能力的培养。

事实上,童话作为一种文学样式,与其他文学作品一样,不只是具有教育功能,它还具有认识功能与审美功能。所谓认识功能,就是通过阅读童话作品,可以学到自然和社会知识,如课文《小蝌蚪找妈妈》,如果着眼于知识教学,可以教给学生关于青蛙的生长过程知识,即由卵子到蝌蚪再到青蛙的成长阶段。但这也并不是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而是常识课程的任务。因此,认识功能与教育功能一样,只能是语文教育的次要功能。我们在童话教学过程中,应更多地关注其基本的、主要的功能――审美功能。通过童话教学,使学生获得美的体验、生命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也正因为如此,在童话的模仿演练过程中,应根据童话作品的具体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不能为形式而形式,为表演而表演。

参考文献:

[1] 方卫平、王昆建,儿童文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黄全意,小学生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 黄全意,玩的教育在美国[M].沈阳出版社,2001.

[4] 吴其南,童话的诗学[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

对话作文篇8

什么是生命对话作文教学?

什么是生命对话作文教学?先比较下面两次作文教学案例:

例1:老师布置作文题,一次______的辩论会。首先补题、审题,讨论可填词语和文章题眼;接着讲授如何抓住题眼表达中心,如何选材,怎样构思,描写技巧;再接着朗读范文;最后学生作文。

例2:期中考题是《给我崇敬的大师一封信》,结果大师满街跑,王菲、赵薇、贝克汉姆等都成了大师。此类作文在及格分上下。此举引起同学们的强烈反映,一同学给老师写信质问:为什么这些知名度很高的人物不能算大师?老师征得这位同学同意,全班公开此信,结果引起同学们激烈的争论。老师借机布置:把你的观点和理由写出来,明天开辩论会。

第二天举行三轮辩论会:自由辩,小组辩,全班辩。每一轮辩论后,要求同学们说说喜欢的辩手,描述其精彩的镜头和自己的心理,三轮辩论后要求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收获,评出描述最出色的同学,在讲述评比理由的基础上师生归纳写作方法。

最后布置作文:一次____的辩论会。如果你想赞扬同学们的辩才和见识,就对这些同学描述;如果你想告诫自己或同学:平时开阔视野,用时敢于展现,就详述他人的精彩,自己的收获;如果你想对老师建议,就将辩手的发挥、听众的参与、自己的收获等一一道来。为了今后你的学习展现自己吧!

例1是只管知识灌输,不管情趣的激发,学生把作文当负担;例2则既重视学生写作欲望的激发,明确写作目的和对象,又注意写作方法的归纳。不仅解决了“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更解决了“为什么写”的问题。

例2就是生命对话作文教学。所谓生命作文就是让学生明确写作目的,激发写作动力:不是为老师,为考试,而是为了自己今后的学习、生活、人生;所谓“对话作文”,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学生作文是与生活中的某个人或某类人或某个集体进行书面对话,而不是为了完成作业;二是写作教学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学生与家长对话的过程。

所谓“生命对话作文教学”是指激发学生写作需求,通过对话提升情感认识和表达技巧的作文教学。其过程实现“两化”和“两次飞跃”

一是写作动机生活化。写作动机生活化意味着要能有效地唤起学生作文的内在需要,使学生作文的外部压力转化为“内部动力”,使学生有勇气克服言语的痛苦抒发出“胸中的一腔积蓄”(叶圣陶语)。

二是作文读者明确化。确定实际读者,实质是给学生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化的写作目标。当明确了实际读者后,每个学生会努力写作,因为每个写作主体都渴望得到读者的认可和赞赏;而读者的反馈又鼓励和激发了孩子的写作勇气和生活信心。作文的读者明确化,使写作成为活泼的生命活动真正的心灵交流,使作文生活化得到完全的实现。

两次飞跃:在特定的背景、情境下,通过老师的引导、启发,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发挥、自主想象。再通过师生和生生的对话、交流、讨论等丰富素材、提升情感,在思辩中提高认识。这是作文的第一次飞跃;在交流中互相补充深入,在评价中进一步感受写作的道理,在阅读中学习巧妙的表达技巧。这是作文的第二次飞跃。通过修改,最终达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怎样实施生命对话作文教学?叶老说:“我们胸中有了一段意思,一种情感,要保留下来,让别人知道,或者备自己日后覆按,这时候才动手写文章。”(《叶圣陶集》15卷)。生命对话作文教学充分重视认识与经验的准备――写作需要与冲动――构思过程的展现,通过对话,不断提升每个阶段的能力。

认识与经验怎么准备

写作是由“意”到“言”的转换,有了想表达的“意”,才能写出来。心中无“意”,表达什么?这个“意”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

“意”从何来?从生活中来。过去我们经常抱怨学生生活面狭窄,缺乏积累,实际上没有让学生面对生活世界,没有引导学生关注、体验和反省自己的生活。假话、空话、套话满天飞就不足为奇了。与生活读者对话,走向学生的生活世界,不是简单的复制生活,克隆生活,而是通过对话引导学生感悟人生,领会生命的真谛。培养学生成为活生生的人,关心现实生活的人,具有爱心的人,有创造精神的人。认识与经验的准备容易泛化,能否序列化?我们作了有益的尝试。就要构建以“爱”为核心,提高自我责任感为宗旨的生命材料。

我爱我家。家是我成长的爱巢,为了我永远有个温馨的港湾而写。在以下方面观察、积累材料。爸妈的生日、爸妈的求学经历、爸妈的恋爱与结婚经历、爸妈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全家人的生活习惯与性格爱好、他们为人处世的态度、他们的思想品质与精神风貌、家庭的经济情况等。爸妈吵架了,写篇文章打动他们;爸妈对我要求苛刻,我为了消除烦恼,写文章与他们沟通;家人对我非常关心,令我感动,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他们有很多优点,写文章表达自己的敬意;爸爸抽烟喝酒影响身体健康,写文章劝劝以表孝心。

我爱学校。学校是我的第二个家,为了我这个和谐的家写作。爱护校园环境,有人乱丢乱扔,随意攀摘,写文章劝劝。同学相处,互帮互助和为贵,有了矛盾互相谅解及时交流,好典型写出来让自己和大家学习;为人自私,爱闹意见的同学,怎样说才能让他改改?学习需要吃苦、钻劲,胆大心细,突出的同学,把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写出来,让大家和自己学习。老师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关心爱护学生,这样的好老师不值得歌颂吗?课外活动、班级情况、教学建议等及时写出来,让学校和老师及时了解或采纳。

我爱社会。我的家是社会的一部分,为了我健康成长的人文环境写作。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各色人等,林林总总,好的不扬,正气难树;坏的不批,邪气难除,拿出我的社会责任感,弘扬正义,讽劝邪恶。拿出我的笔,尽到我的责任。

我爱自然。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和朋友,走进大自然,你感受到什么?发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写下来与同学分享,让自己更快成长。有人伤害她,用笔唤醒其意识,停止其行动,别让他破坏了我们的家园。

我爱自己。要让我的生命闪光,就要多发现我的优势,挖掘我的潜力;要让我尽快成熟起来,就应常吸取他人的智慧,感悟做人做事的道理;要扬长避短,就要及时发现我的缺点,随时提醒,让自己变得完美。要达到目的,仅用心不够,更要拿动起笔来。

我爱读书。书籍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交到损友,远离它。交益友,受用终生。读到短小精悍的文章,不妨默写下来;读到美妙镜头,想自己生活,不妨扩写、改写、续写;读到令人深思处,不妨写点读后感。经常这样做,自己的思想和表达同步发展。

抓住生活中印象最深的一幕,及时记录自己的感悟。例如观看北京奥运会:现象材料与感悟:(1)菲尔普斯每天训练12英里,勇夺八金。――天才出于勤奋;(2)陈若琳用200%的努力去拼赢得10米跳台金牌。――爱拼才会赢,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尽200%的努力;(3)何冲10米板跳水夺金,动力是挣钱为父母买房子。――孝心产生动力;(4)程菲跳马和自由操皆失金,想法太多,包袱过重。――心思忌杂贵专;(5)杨威练同一动作练到无论何时何种情况都无所畏惧。――苦中有甜,汗里藏金等等。文章格调的高低、形式的新颖关键在于思想的高低与创新。积累属于自己的思想感情材料,不同角度的感悟。

怎样促使学生产生写作需要与冲动

确定写作对象。生活中的读者可以是身边的人,如亲人、老师、同学,还有陌生的人,即使是语文老师,也不是原来那个完成任务的对象,而是为了自己的生活目的(如上述三位学生的上诉书和证词)的倾听者;也可以是某个单位组织,如学校及其上级主管部门、政府机关、商店等,还可以是自己,通过自我对话,转化为内心的潜流、思想的激烈争斗,情感在自我剖析中丰富而细腻,思想在反思中深刻而厚重。与生活读者对话,激发写作的内在需求。美国教育家杜威分析了儿童少年所具有的四种冲动,首先是社会性冲动。表现在希望家庭和别人分享他狭小世界的经验。这种对于他自己最接近的环境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兴趣,能不断地扩充,这是他理智生活的基础。他喜欢给人们讲述各种东西,以分享他的知识,这个愿望,使他利用一切可能表达和传递的方式,并且深刻地影响着他的成长。(《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写作应先有读者存在的预想是夏丐尊先生在作文教学上的一个重要思想。我们写作文字,当然先有读者存在的预想,所谓好的文字就是使读者容易领略,感动,乐于阅读的文字。执笔为文的时候,第一,不要忘记有读者;第二,须努力以求适合读者的心情,使读者在文字中得到兴趣或快悦。与生活读者对话作文教学,让学生通过与生活中的读者对话,师生对话,生生等多方对话,分享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写作再不是单独行为,而是社会化的行为,从而激发和扩充学生的表达欲望。

确定写作目的。切合学生实际的写作目的,让学生形成为我更好的生活与人生作文的意识,从而激发写作欲望。下面是一位老师布置的暑假作文。

(1)写一封信或发一封E-mail,给老师,反思自己的为人与为学,以求得老师的帮助,便于你下学期取得更大的进步,或者给远方的亲戚朋友,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难聚之思。

(2)参观当地名胜古迹。想不到故乡还有如此胜景!还不向世人介绍、描述,岂不浪费资源?访问当地名人,想不到他们如此杰出,写出来让自己和同学们学习。

(3)北京奥运会,给世人留下很深的印象。还有许多外国人不了解中国,怀疑中国的能力,你选取哪些镜头,怎样描绘,才能让他们真正了解我国,相信我国的能力?哪些运动员敢于拼搏,有勇有谋,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启示?写下来,与同学分享,告诫自己,以吸取他们的精神营养;还有那些失败者,他们敢于面对失败,积极参与,失利不失志,哪个给你印象最深?写下来,告诫自己和同学们。以此为材料,写三篇左右的文章。

要激发写作内需,就要根据学生青春期心理,抓住他们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及敏感点,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多种活动引导,采取多种形式适时激发和捕捉学生的习作需求。活动与形式越多样,学生的精神世界就越丰富,自我表达的需求就越强烈。写作一旦成为内在的需求,学生从中体会到的必定是酣畅淋漓的快乐。为自己的生活与人生写作,作文是生命的活动。为自己学习再进步、生活更美好、人生的辉煌而作文,意味着将学习的形式化为生命的活动,作文的过程就自然演变为心灵体验生活的成长历程。当体验的痛苦和欢乐倾注笔下,作文不再仅是运用语言的学习过程,更是审视生活,反思自己的心灵思辨过程。生活中的我本是浑然不觉的我,而此刻作文中的我觉醒了,开始反省自我,剖析自我,深化自己的生命体验。正如王尚文先生所言:人的精神世界由于旨在把自己的心掏出来的写作而变得明朗清晰,真善美的因素会升浮上来,假丑恶的因素会沉淀下去,从而得到净化。

怎样指导学生构思

学生有了作文动机和材料后,就要选择最佳的表达形式。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好文章有哪些表达技巧?这就要构建作文目标。新课标对写作能力目标的规定包含着基本技能和高级技能两个方面。写作基本技能是:“进一步提高记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等;写作高级技能包括:“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等。围绕总目标切分三维写作目标。

思维训练目标。作文的思维训练包括(1)现象的感知和判断(2)材料内涵的理解(3)材料的选择(4)材料的修剪和拼接、联想、想象(5)主题的确定和优化(6)结构的选择和创造(7)语言的选择和创新等等。训练中,要使学生的思维体现出具体性、发散性、丰富性、逻辑性、创造性等方面的特点。

对话作文篇9

笔者认为教学也是一个人际交往系统,这个系统中的交往主体,主要是指“师与生”、“生与生”、“生与文本”的多重对话。“教学对话”是从传统哲学概念“交往理论”中衍生出来的概念,主要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人际关系;课堂教学这个人际交往系统是以传递信息、交流经验、激发思维、提高素质为主要内容的对话系统,其根本职能在于以语言为媒介,促进思维与情感的多重体验与探索,以满足知识积累与能力发展的需求。试以下面的案例来说明展开“教学对话”对激发潜能与人文渗透的作用。

【案例一】《山中访友》课堂实录

师:“我”在山中访问了这么多的“好朋友”,带回了好心情。读完本文,大家有何感受和启发?

生1:我感受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生2:我看到了蓝蓝的天、白色的云、清澈的溪水,而现在,我们正渐渐失去他们,我们要爱护环境。

生3:我看到作者和溪流、白云、云雀他们称兄道弟,心情愉快,我想我们不应该破坏环境,要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师:大自然是我们生存的家园,我们应该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的平衡,维护地球的可持续发展。

评析:李汉荣在《山中访友》中是写了山中优美的自然环境,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也就只能理解到这一层次,但文本的真实意图是这样的吗?文本中的关键语句:开头和结尾的“好心情”及文中许多语句透露出的作者是去寻找一种与喧嚣的都市和紧张、繁忙的现代生活不一样的生活方式,而不仅是要呼吁人们保护环境。这位教师顾及枝杈而舍弃主干的做法,似乎有“矫枉必须过正”的嫌疑,使学生仅仅停留在表面思考上,停留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上,缺少了“直面文本,透视文本”的多层面思维和深层次探究上。

【案例二】《紫藤萝瀑布》课堂实录

学生提问:作者说她的焦虑和悲痛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生死迷、手足情”怎样理解才正确?

师:哪位同学来为他解答?

(没有反应)

师:回答问题可以猜测,从知道的地方开始,可以从一个词开始,来,老师和你们一起猜一猜。

生1:可能是他的亲人遭到了不幸。

师:说得对,“亲人”是谁呢?

生2:兄弟。

师;何以见得?

生2:“手足”指兄弟。

师:对。作者有一个小她三岁的弟弟,“不幸”又是指什么?

生3:死了?

师:“焦虑”是着急忧虑的意思。“死了”还有什么可“焦虑”的?

生4:明白了,作者的弟弟得了重病。

师:重到什么程度?

生5:治不好。

师:你怎么知道?

生5:悲痛,能治好就不用悲痛。但是还活着,什么时候会死去像谜一样,看着亲人慢慢走向死亡,却又无可奈何,所以很焦虑。

师:你看,不是答得很好吗?作者的弟弟得了癌症,死于1982年10月,这篇文章写于当年弟弟病危之时。亲人病危,人们常常会悲痛欲绝,而在文中只用了六个字一带而过,毫不矫情。作者的性格如何?

齐答:坚强――

师:这就是她的为文风格。

评析:在这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对话,建立起了互动平等的师生关系,“还原”文本的深层内涵,摆脱了传统教学中的套语滥调。可见,语言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在所有的教学之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

朱光潜在《咬文嚼字》中说“一件事物发生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的使用他们,并且自鸣得意”。长期以来,我们习惯用政治的眼光观照文学作品,我们的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也逐渐养成了习惯,只要作品里稍有几个“熟悉”的字眼,马上想到对应的老套结论。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些参考书和一些教师一直把“年华易逝、壮志未酬的苦闷”作为它的主题,这就是上述思想对作品的结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误读。余秋雨认为坡在寂寞中反省过去,“无情的剥除自己身上的每一点异己成分,哪怕这些成分曾为他带来过官职、荣誉和名声”,“他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念奴娇》和前后《赤壁赋》就是诗人“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真正的成熟了”之后的千古杰作(余秋雨《坡突围》)。文本阅读如果陷在这样的泥坑里,势必造成文本资源的浪费,因而也难以真正引发师生有价值的教学对话。

对话作文篇10

在一个宁静的夜晚,梦中的我感觉书柜里传出一阵阵叽叽喳喳的声音,顺着声音寻去,才发现声音是从《珍惜资源,崇尚节约》书中传出来的,于是,我在一旁静静地听它们激烈地争论。

水妹妹说话了,她说:“我对人类贡献最大,没有我呀,人类就无法生存。”

电大哥也不示弱地说:“哼!谁说的,没有我,人类就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

煤老大听了它们一番诉说后,紧接着说:“电老弟,你也不要太骄傲了,没有我和水妹妹、风爷爷,你能发电吗?要说呀,我比你们贡献大!”

树小弟听了,忙抢过话题说:“别扯大话了,要说贡献我更大。我是人类氧气制造厂,吸进人体不需要的二氧化碳,我能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止水灾,还可以抵挡风沙,这难道还不重要吗?”

土地爷爷笑着说:“哈哈!我这老祖宗还没发言呢!没有我还没你树小弟呢!”

哦!我这才明白,它们是在比谁对人类的贡献大呀。我笑着对它们说:“依我说呀,你们对人类贡献都大!”忽然间听见有人说话,它们赶紧闭上了嘴巴,不一会儿,又七嘴八舌地诉说着它们心里的不满,发出声声叹息……

“唉,人类不珍惜我们水资源,本来你们用于生活的水资源够少的,你们还要浪费和污染,用水后也不关水笼头,让水哗哗地白白流走。”

电大哥也连连称是。

煤老大也接着说:“那些小煤矿不科学开采,白白浪费我们宝贵的资源。”

“人类乱用我们做一次性筷子、纸盒、纸杯。”

“还有呢,你们乱扔塑料袋和垃圾,污染我们土地。”……

我听到它们越说越激动,连忙打断它们说:“你们放心吧,现在我们学校正在开展‘珍惜资源,崇尚节约’活动,我们小朋友决心再也不浪费资源了,我们会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节约用水,不浪费电,不乱扔果皮纸屑,你们就看我们的行动吧!”它们听了,高兴地说:“好啊,就让我们和人类来做好朋友吧,联合起来为人类多做贡献吧!”……

我从梦中醒来,心里满是欣慰。星星高兴地眨着眼睛,夜又恢复了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