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式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07:37:59

对话式范文篇1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对话教学

对话教学就是在民主、尊重、信任的氛围中,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相互对话,在师生经验共享中创生知识和教学意义,从而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形态。对话教学是一种尊重主体性、体现创造性、追求人性化的教学。新课改中,对话教学被越来越多地引入中小学课堂之中。可以说,新课程所倡导的对话教学是对传统独白式教学的超越。然而笔者在浙江省Y县S乡中小学进行课堂田野考察时发现,有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真正理解对话的精神,没有完全掌握对话教学的方法,以至在引进与运用对话教学的过程中产生偏误。这就需要我们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中,理性地审视这个问题,寻找匡正偏误的路径,让中小学的课堂教学真正走向对话。

一、中小学课堂对话教学的偏误

(一)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

“满堂灌”作为一种陈旧的教学方式在新课改中早已被否定,原因就在置学生于不顾,教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新课程背景下倡导的对话教学则走向另一个极端一“满堂问”,整节课零敲碎打地提问,把教学内容分解得支离破碎。课堂上采用简单的问答式,一问一答,课堂气氛看上去很热烈,貌似师生互动频繁,实际上是教师用提问的方式“灌”,没有学生向教师的发问,活动的向度十分单一。单一的师生问答方式使得学生处于固定的被动状态,被派定为一个不变的接受者角色。学生很少提出自己的见解,思维训练仍在同一层面上重复,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地互动起来。下面是笔者在Y县S乡中学进行课堂田野考察时记录的由李老师执教的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赶洲和大洋》这堂课的对话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什么星球上?

生:地球上。

师:是的,迄今为止,地球仍然是目前我们认识到的唯一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你们知道地球表面分哪两部分吗?

生:陆地和海洋两部分。

师: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它们分别占地球表面的百分之几?

生:海洋面积大,陆地只占29%,海洋占71%。

师:陆地分哪两部分?

生:大陆和岛屿。

师:什么叫大洲?

生:大陆与其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师:世界上的陆地分为几大洲?

生:七大洲。

师:是哪七大洲?

生: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师:它们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生:按面积由小到大排列的。

师:人类尽管生活在陆地上,却与海洋息息相关。地球上可分为几大洋?

生:四大洋。

师:是哪四大洋?

生: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师:它们又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生:也是按面积由小到大排列的。

……

李老师执教的《大洲和大洋》,整堂课都在一问一答的形式中进行。提问是单向度的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考虑得更多的则是学生的答案离标准答案有多远,虽然也采用启发式,但其旨趣只是启发学生说出教师想说的话,教师仍在通过学生之口传授现成关于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知识。在课堂上,只有教师向学生的“满堂问”,而没有学生向教师的发问,教师依然以权威的角色乃至于霸权的地位展现在学生面前,对话教学的主体没有平等可言。

(二)问题流于形式,属于“假问题”

在中小学课堂中,许多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对话教学的真正意蕴,而把对话教学等同于简单的师生问答。在对话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所提的问题显然属于“假问题”。“假问题”可以分三类:一是“是不是”“对不对”等学生不用任何思考就能回答的机械式提问;二是教师讲前半句、学生答后半句的半截话提问;三是教材上对答案有着清楚表述、学生只要看看书就能回答没有一点思维深度的简单提问。下面是Y县S乡中学陈老师在执教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台阶》这节课时的对话教学片段。

师:父亲为什么要造台阶?

生: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造台阶目的是为了提高地位,做一个有地位的人。

师:课文在哪里是写父亲为什么要造台阶?

生:第8自然段。

师:父亲想造台阶吗?

生:想。

师:为了造台阶,父亲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生:准备工作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

师:还有吗?

生: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

师:父亲准备了多长时间?

生:准备了大半辈子。

师:课文哪些地方是写新屋?

生:17自然段。

师:为什么造新屋写得这么少,造台阶写得这么多?

生:因为题目就是《台阶》。

师:父亲是怎样造台阶的?

生:踏黄泥、砌石……

师:你觉得父亲这样做,辛苦吗?

生:辛苦!

师:辛苦值得吗?

生:值得。

师:“新台阶砌好了”,为什么父亲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了?

生:26~27自然段。

师:造好台阶后,父亲结果怎样了?

生:人老身垮。

在这节语文课上,陈老师提问采用简单的问答式,“想不想”“辛苦不”“值得不”“怎么样”“为什么”等这一类老生常谈的问题充斥课堂,有的问题学生只用“想”“辛苦”“值得”等简单的词语就能回答,有的问题学生引用课文上的原句就能回答,有的学生甚至不用念课文原句,直接用“第几自然段”来作答,并且,所问问题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课堂上的问题流于形式,属于“假问题”,即教师拿一些思维含量很低的问题来发问,学生通过翻阅教材内容就能作出回答的问题。教师用“假问题”来代替自己的讲授,看似师生互动频繁,教材的知识点也都涉及到了,但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提升。这样的课堂教学,除了热闹能给学生多少启发呢?

(三)问题随意性大,游离于课文的主旨

提问是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通过提问与学生对话,一方面可以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迪学生思维,启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然而,在当下中小学课堂中,追求对话“形似”的现象比较普遍,许多教师一味追求提问的数量和课堂气氛的热闹,却忽视实际的教学效果。所提问题内容空泛、散乱,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随意性非常大。Y县S乡中心小学的金老师在执教《地球爷爷的手》这篇课文时,讲到小猴要请小兔子吃桃子时,产生了下面这段对话。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吃桃子吗?

生(大声地):喜——欢!

师:那你们知道桃子有哪些种类吗?

生1:我吃过水蜜桃。

生2:我吃过黄桃。

生3:我还吃过一种很红很红的桃子呢。

师:你说的是油桃吗?

生3:不知道,反正是那种很好吃的红桃。

师:你们知道桃子长在哪里吗?

生4:长在树上。

师:你们吃过的桃子是哪儿来的呀?

生5:我爷爷给摘的。

师:你家种桃子吗?

生5:我爷爷种了一片桃园。

师:你自己摘过桃子吗?

生5:没有。

师:对,爬树摘桃子是很危险的。

生5(指着同桌):老师,他摘过,而且是偷摘我家的桃子,是被我爷爷逮住的。

师:啊!小朋友怎么可以偷摘人家的水果呢?

《地球爷爷的手》是一篇以桃子自动落地为线索介绍地球引力的课文。可是,金老师在课堂上却围绕桃子展开了漫无边际的话题,问题缺乏精心安排,内容游离于课文主旨,忽视对课文重点、难点的讲解。教师过分追求对话教学的生成性而迷失了基本的教学目标,脱离了文本教材,选择了一些偏离基本教学目标和文本教材的所谓的生成性话题。这样,教学目标相应地淡化了,教师在对话教学中的“首席”引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是将自己置身于学生之外,放手让学生去参与,结果形成远离文本、任意生成的,旁逸斜出、无谓争辩的,纠缠不清、毫无价值的对话。这其实是教师对问题把握不好,没有及时地引导与评价,使问题问到哪里算哪里,这既谈不上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也谈不上对学生的尊重,却使课堂教学滑到少慢差费的道路上去。

二、中小学课堂对话教学的匡正

(一)理解对话教学的精神,构建对话型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是以教与学之间的对话为基础,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辩证统一的过程。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对话,是师生在对话中的精神相遇过程。对话教学中,师生双方由“独白教学”中把对方看作对象的“我—他”关系,走向与对方一起互相承认、共同参与、密切合作,享受着理解、沟通、和谐的对话人生的“我—你”对话关系。教师不再是对学生发号施令的权威,任何一方都不是把对方作为一种对象去操纵、控制和灌输,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民主、自由、公正、宽容、鼓励和帮助的交往关系和“伙伴”关系。在对话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不再是对象性的主客体关系,而是一种精神性交往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以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为基础,双方之间互相倾听和言说,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在理解和对话中,获得了精神的交流和意义上的分享。其本质不是用一种观点来反对另一种观点,也不是将一种观点强加于另一种观点之上,而是一种“共享”——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等。时话教学开辟了教学的主体间性领域,体现了对师生双方主体性的承认与尊重。没有对师生双方主体性的承认和尊重,就没有教学的主体间性。诚如哈马贝斯所言:“纯粹的主体间性是由我和你(我们和你们)、我和他(我们和他们)之间的对称关系决定的。对话角色的无限可互换性,要求这些角色操演时在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拥有特权,只有在言说与辩论、开启与遮蔽的分布中有一种完全的对称时,纯粹的主体间性才会存在。”

对话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形态,它使传统师生关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师生之间不再是以知识为中介的主体对客体的单向灌输关系,而是一种“我—你”对话关系。一教学对话中,教师并不凌驾于学生,也不“一切听学生”,而是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学生,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沟通。一方面,它不再赋予教师法定的权威,还学生话语权,教师与学生一样都成为对话者。教师以自己真实而完整的人格面对学生,用对话的方式把知识,提供给学生而非“传授”给学生,给学生以真诚的帮助,并指导学生理解他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另一方面,学生作为具有独立主体和独立人格的人,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和生命价值,并感受到人格的自主和尊严。学生的个性被解放了,学生从被动的世界中解放出来,主体性得到发挥,自由个性得到发展和生成,独立人格得到培养。因此,在课堂对话教学中,擞师要理解其精神,着力构建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当师生之间建立起这种新型关系时,课堂教学才会真正走向对话。

(二)创设安全愉悦的教学情境,获得对话教学的心理前提

安全愉悦的教学情境,是对话教学的心理前提。创设安全愉悦的对话教学情境,诉求一个充满信任、自由、宽容和爱心的氛围,需要师生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彼此关爱。在课堂对话教学中,要营造便于对话的氛围,让学生有机会和勇气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实行有效的沟通,需要教师宽容对待学生的错误。“宽容意味着对世界差异性存在的认可,意味着对价值多元主体的承认、尊重和平等看待,意味着对不同事物个性化理解的合法化,意味着对非主流的、不守成规的观念行为的容忍,对挑战甚至反对自己的观点的容忍。”那么,教师在课堂对话教学中如何培养宽容意识,如何给学生创设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呢?

首先,允许学生出错,善待学生出错。对学习中的学生而言,出错是正常的,不出错反而不正常,可以说:“出错是孩子的权利。”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回答出错时,教师不能漠视,更不能歧视挖苦。教师要通过纠错,增强学生信心,使之大胆参与对话。公务员之家:

其次,形成开放的心态,重视与尊重学生提出新异看法。当学生提出出乎意料的看法时,教师千万不要贸然采取否定性的轻蔑态度,而是应当对此给予积极的支持与鼓励,然后以此为契机,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思考、尊重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尊重学生的创造思维,而不能要求学生全盘照搬教师的思维。要让学生摆脱客体的地位和心态,以发现者、探索者的姿态出现,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大胆提问、敢于质疑,允许讨论、争辩,甚至反驳。

只有教师养成宽容意识,体认宽容的价值,才能创设一种没有威胁、批评,不同意见、想法均能受到重视、尊重、赞扬与鼓励的安全愉悦的心理环境。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大胆参与对话,对话才能真正实现。

对话式范文篇2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是一切教学活动的起点。问题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善于利用问题,有效启发学生思维,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比如,在教学“商的近似值”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情境: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吗?之后拿出事先准备的羽毛球,告诉学生这是花了22元买来的,之后通过外包装,可以看出,一共有12个羽毛球,然后让学生计算,一个羽毛球多少元?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营造一个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积极意义。

二、自主探究学习,有效解决问题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师生共同参与,主要是一个交往互动的过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亲历知识产生的过程,通过与旧知识的对话,寻找解决新问题的办法,从而为后续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比如,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教学活动地点设在学校跳远沙坑旁边,把学生分成4~6人的小组,之后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如,这个沙坑的占地面积是多少?这个沙坑的体积是多少?……通过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共同讨论、合作分析等,进行一一解决。在此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完成预期的教学内容,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从而予以牢固掌握,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三、强化合作交流,进行小组展示

对话式范文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对话型教学;实施策略

一、开启兴趣之门,撩拨对话激情

学好语文,兴趣是关键。有了浓郁的兴趣,就能开启心灵之门,激发对话的欲望,撩拨对话的激情。语文对话教学极力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经验,始终坚持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要、学习个性动机与兴趣置于首要地位。教师要积极运用各种策略,激发学生对话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对话积极性、主动性。对话的兴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表达欲,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均可以自由的对话,真实、真诚、自然地倾诉个体生命对世界的体验,学生种种无比鲜活的话语,倾泻而出。他们在对话中发现,在发现中对话;在对话中感悟,在感悟中对话;在对话中体验,在体验中对话。这样,学生的好奇心会促使他们不断向自己、向教师、向文本询问“为什么”,教师则因势利导,鼓励他们勇于探究、深入发现知识之真、语言之味、生命之美,从而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提升。

二、创设和谐情境,营造对话氛围

对话教学是民主的、平等的教学,很难想象,一个一贯专制的教师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对话的热情,一贯惧怕教师的学生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平等、真诚、信任的对话氛围。首先,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座位的安排可取消传统的秧田式的布置,采用圆形、半圆形或马蹄形等多样化的形式,在空间距离上保证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从环境上营造体现人人平等的氛围,也便于组织生生互动。其次,要规范对话行为,在对话场中人与人之间没有权威、主次之分,只有平等的理解、赏识和领悟,要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废除个别优生把持课堂的话语霸权,归还每个学生的对话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彼此敞开心扉,真诚交流和沟通,从心灵、精神、人格上营造民主、平等、开放、尊重、激励的氛围。

三、设置恰当话题,促进学生发展

语文对话教学常围绕话题展开,话题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对话的积极性,影响对话活动能否广泛而深入的开展。话题的设计要做到:①涵盖性。话题应少而精,由一、两点散发出去涵盖全篇;注意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整合及语文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培养学生综合、创造性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习《孔乙己》(初中语文第六册)一文,从“死”入题,溯本求源,认识孔乙己自身的悲剧、社会制度的悲剧和人的悲剧,牵一发动全身。②层次性。根据学生水平、能力的不同层次,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设计不同层次的话题。如学习《海燕》两篇(初中语文第六册),对优等生,可要求讨论哪一篇更好或你更喜欢哪一篇文章,为什么?请从语言、意境、取材、表现手法等方面予以说明;对中等学生,可要求比较两文的异同;对学困生则要求讨论海燕在两文中各有什么表现,从中可以看出两位作者借海燕分别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③跳跃性。话题既要紧扣课文内容,但答案又决非现成,要经过多层思考,才能有所发现,得出答案,就像我们平时所说的“让学生跳起来才能摘到桃”。话题要能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使他们在思考和对话中闪现出灵感的火花。如学习《荒岛余生》(初中语文第二册),可设置这样的话题:梳理鲁滨孙在荒岛的心理历程,并从中探究鲁滨孙精神世界,评价鲁滨孙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④生活性。话题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情感积累去解读、感悟、欣赏、评论文本。同时要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文化,紧扣学生的脉搏,紧扣时代的脉搏,让对话的话题起到矫正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作用。

如学习《羚羊木雕》(初中语文第一册),教师可设计“这能全怪我吗”?“到底该怪谁”?的话题,让学生探讨各人的对错,什么是真正的友情,如何面对现实处理好“伤心事”、“烦心事”,化解家庭矛盾,思考家庭教育问题等等。设置这样的话题,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在的对话欲和表现欲,使他们以充沛的感情、极大的兴奋投入到对话中,努力表达自己的见解、感悟和体验,通过对话提高自己、共同发展。

四、尊重多元结果,倡导个性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这深刻地揭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就因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气质和生活经验都不一样,即便是阅读同一文本,也会有各自不同的感受和体会,形成各自不同的见解,进而产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个性化理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首先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注意学习主体的个性层次差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一个人都表现出不同的智力差异。教育的本质功能是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教育如果以最大程度的个别化方式来进行,就会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会教学内容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语文教师在教学之前就应充分认识学生的一般心理特征及智力水平,使语文阅读教育目标尽可能地适应他们应有的发展水平。

对话式范文篇4

对话式课堂教学,课堂越来越活,能力越提越高,如何充分体现改革精神,还快乐学习,自主学习的本来面目于学生,是摆在每一位教育教学探索者面前的课题.根据笔者的探索感受,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对话式课堂教学活动中,这一课题突出表现为要求教师能设计出出色的问题.因为一个出色的问题的提出比一个出色的答案更重要.一个出色的问题,会引起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的兴趣,会给学生们的思考开辟新的方向,会带来更多的出色的答案.

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阅读学习了《新一轮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对其中体会较深的内容做了笔记并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的实践,体会如下:

首先,为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必要的情境.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中有一个典型的教学案例:一位美国历史教师在教授南北战争的历史背景时成功的创设了必要的背景.他先进行一次考试,看到成绩后,很多学生垂头丧气.这时,教师提出,可以加分,但只能给白人学生加分,而且十美元加一分.这样激起班里大部分学生的不满.学生们向教师投掷书本,食物,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盾牌掩护自己并用水枪扫射学生.事后,教师才向学生点明刚才那混乱的一幕正是南北战争前,林肯所面临的历史背景.

无疑,这次教学的情景设计是成功的.类推到目前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无论是讨论经济现象还是学习法律常识,只有创设好情境,使学生能尽快进入角色,才能更多,更充分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下面问题的打开水到渠成.尤其是在许多教师报怨死气沉沉的班级,这一点尤其重要.

下面试举一例,进行分析说明.在上海市八年级思想政治课本《依法保护自己合法经济权益》一课的教学设计中,笔者导入新课用的就是一段录像,录像中具有代表性地反映了学生们所熟悉的社会上打的付假钞或赖车费等现象.其目的就是要在引起同学们对本课兴趣的基础上使同学们能摆脱目前课堂环境的束缚,更快更全身心地投入经济权益的特定概念范围.

而紧跟其后的问题设计中,笔者也是作了精心的安排.没有习惯地按照保护消费者的经济利益这一惯常思路来提出问题,而是相反,从经营者的经济利益也需要保护这一较冷僻思路来引出问题.令学生觉得经济权益这个看似熟悉的概念还有着广阔的拓展空间,其效果是值得肯定的.

其次,好的问题必须给学生的思维创造留下充分的空间.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中关于这个方面有一个典型的教学案例.有一次,苏格拉底的一个学生很苦恼的来问苏格拉底,说自己怎麽也学习不进.苏格拉底端给他一盆水,让他把头浸在水中,然后自己用手摁住他的头,不让他出来.当那个学生终于挣扎着抬起头,苏格拉底问他:刚才他在水中最渴望什麽那位学生说:空气.于是苏格拉底让他回去自己思考刚才他自己提出的问题.第二天,那个学生兴高采烈地来找苏格拉底,他已经能够回答自己的问题:只要自己象渴望新鲜空气一样渴望学习,肯定是能够学进去的.

笔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试举一例,以进一步探讨在对话式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新思路.上海市九年级政治教材第六课《明确社会责任》第二框中社会责任意识与社会贡献的关系既有区别又有一致性这个问题,面临的困难是,教材所上升的理论高度:主观条件,客观条件要与社会责任意识相结合,才能为社会做贡献.主观条件,客观条件这些概念属于哲学范畴,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是有难度的.如果把相应的哲学概念,理论解释一遍,恐怕既占用了太多时间,学生又不得要领.

笔者原本在教学设计时,对这个问题还没有很详细的思路,只是设计了一个问题:你认为只要有了社会责任意识就一定能为社会做贡献吗请举例说明.可是在上课的时候,学生的一句话却令笔者茅塞顿开.一个女同学举例:上海市劳动模范徐虎是一名优秀的水暖工,是具有很强社会责任感的.可是他也不见得每一次都修得好.

受到启发的笔者马上把问题展开:话说有一次徐虎接到报修,一户居民水管爆裂,请他去修,可这次徐虎却没有修好这根水管.请你设想一下,有哪些可能的原因同学们觉得很有趣,不假思索就回答出了几个原因:①徐虎真的遇到了技术难题,不能解决;②这户居民家用的水管是进口产品,国内没有生产,徐虎手头没有备用零件来替换,所以没法修;③水暖工各有各的管辖范围,这户居民恰好不在徐虎的管片上,而负责这个范围的水暖工不高兴让徐虎帮忙;④徐虎住在上海的东部,报修的居民住在上海的西部,这家人想想太不划算,索性在附近找人修了了事.越回答到后来难度越大,因为容易想到的都被说过了.但同学们的兴趣却越来越浓,课堂里一片沸腾,大家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

通过学生和教师的相互启发,学生又说出了几种可能的原因:⑤这户居民的水管已经彻底地烂透了,徐虎觉得修了是浪费,干脆建议他们换一根新的;⑥徐虎在路上遇到了塞车,错过了与客户约定的时间;⑦这户居民的水管是私接的违章用水,徐虎不能为他们修……

最后同学们说出了大约十条原因.如果不是时间原因可能还会有更多的解释.在这个基础上,笔者对已经分析出来的原因进行区分,这里有的是属于来自徐虎自身的原因,有的是属于来自外部社会的原因,而这里面又可区分来自不同方面的原因……也不尽相同.

这时候笔者进行了总结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意识同有利的主观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付诸于社会实践,才能有效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为社会多作贡献.这是二者区别的一方面

接着笔者又乘胜追击,问:徐虎作为我们上海乃至全国的著名劳动模范,在困难面前会不会就此罢手轻易就放弃努力同学们自然而然地分析:徐虎有极强的责任意识,会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所遇到的困难.技术难题他会想办法攻克,没有零件他会通过技术革新来代替……

这样教学中的下一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社会责任意识和为社会作贡献还有一致性的一面.有没有社会责任意识大不一样.

这样,本来高深的理论变成了身边的日常生活,枯躁的灌输变成了自主,愉快的获取.通过这一次教学实践,其实笔者的收获和学生一样多,甚至更多.因为它向笔者显示了教学改革的无穷魅力和永无止境.告诉笔者:什么叫作教学相长.教师并不应该用俯视的态度来对待学生,而应该认为学生比老师想得更多,做得更好是正常的.苏格拉底曾说过,教师的作用就是通过他的帮助使学生把自己头脑中本已存在的东西表达出来,他还形象地将其比喻成催生婆,想来意即在此.

同样,在笔者所教授的另一个班级中,学生按同样的思路进行了另一个案例的分析:一位公民想捐款10万元在某贫困山区建一所希望小学,可是最终没有如愿建成,你能设想哪些可能的原因

对话式范文篇5

对话式课堂教学课堂越来越活能力越提越高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如何充分体现改革精神还快乐学习自主学习的本来面目于学生是摆在每一位教育教学探索者面前的课题根据笔者的探索感受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对话式课堂教学活动中这一课题突出表现为要求教师能设计出出色的问题因为一个出色的问题的提出比一个出色的答案更重要一个出色的问题会引起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的兴趣会给学生们的思考开辟新的方向会带来更多的出色的答案

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阅读学习了《新一轮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对其中体会较深的内容做了笔记并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的实践体会如下

首先为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必要的情境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中有一个典型的教学案例一位美国历史教师在教授南北战争的历史背景时成功的创设了必要的背景他先进行一次考试看到成绩后很多学生垂头丧气这时教师提出可以加分但只能给白人学生加分而且十美元加一分这样激起班里大部分学生的不满学生们向教师投掷书本食物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盾牌掩护自己并用水枪扫射学生事后教师才向学生点明刚才那混乱的一幕正是南北战争前林肯所面临的历史背景

无疑这次教学的情景设计是成功的类推到目前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无论是讨论经济现象还是学习法律常识只有创设好情境使学生能尽快进入角色才能更多更充分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下面问题的打开水到渠成尤其是在许多教师报怨死气沉沉的班级这一点尤其重要

下面试举一例进行分析说明在上海市八年级思想政治课本《依法保护自己合法经济权益》一课的教学设计中笔者导入新课用的就是一段录像录像中具有代表性地反映了学生们所熟悉的社会上打的付假钞或赖车费等现象其目的就是要在引起同学们对本课兴趣的基础上使同学们能摆脱目前课堂环境的束缚更快更全身心地投入经济权益的特定概念范围

而紧跟其后的问题设计中笔者也是作了精心的安排没有习惯地按照保护消费者的经济利益这一惯常思路来提出问题而是相反从经营者的经济利益也需要保护这一较冷僻思路来引出问题令学生觉得经济权益这个看似熟悉的概念还有着广阔的拓展空间其效果是值得肯定的

其次好的问题必须给学生的思维创造留下充分的空间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中关于这个方面有一个典型的教学案例有一次苏格拉底的一个学生很苦恼的来问苏格拉底说自己怎麽也学习不进苏格拉底端给他一盆水让他把头浸在水中然后自己用手摁住他的头不让他出来当那个学生终于挣扎着抬起头苏格拉底问他刚才他在水中最渴望什麽那位学生说空气于是苏格拉底让他回去自己思考刚才他自己提出的问题第二天那个学生兴高采烈地来找苏格拉底他已经能够回答自己的问题只要自己象渴望新鲜空气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一样渴望学习肯定是能够学进去的

笔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试举一例以进一步探讨在对话式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新思路上海市九年级政治教材第六课《明确社会责任》第二框中社会责任意识与社会贡献的关系既有区别又有一致性这个问题面临的困难是教材所上升的理论高度主观条件客观条件要与社会责任意识相结合才能为社会做贡献主观条件客观条件这些概念属于哲学范畴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是有难度的如果把相应的哲学概念理论解释一遍恐怕既占用了太多时间学生又不得要领

笔者原本在教学设计时对这个问题还没有很详细的思路只是设计了一个问题你认为只要有了社会责任意识就一定能为社会做贡献吗请举例说明可是在上课的时候学生的一句话却令笔者茅塞顿开一个女同学举例上海市劳动模范徐虎是一名优秀的水暖工是具有很强社会责任感的可是他也不见得每一次都修得好

受到启发的笔者马上把问题展开话说有一次徐虎接到报修一户居民水管爆裂请他去修可这次徐虎却没有修好这根水管请你设想一下有哪些可能的原因同学们觉得很有趣不假思索就回答出了几个原因①徐虎真的遇到了技术难题不能解决②这户居民家用的水管是进口产品国内没有生产徐虎手头没有备用零件来替换所以没法修③水暖工各有各的管辖范围这户居民恰好不在徐虎的管片上而负责这个范围的水暖工不高兴让徐虎帮忙④徐虎住在上海的东部报修的居民住在上海的西部这家人想想太不划算索性在附近找人修了了事越回答到后来难度越大因为容易想到的都被说过了但同学们的兴趣却越来越浓课堂里一片沸腾大家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

通过学生和教师的相互启发学生又说出了几种可能的原因⑤这户居民的水管已经彻底地烂透了徐虎觉得修了是浪费干脆建议他们换一根新的⑥徐虎在路上遇到了塞车错过了与客户约定的时间⑦这户居民的水管是私接的违章用水徐虎不能为他们修……

最后同学们说出了大约十条原因如果不是时间原因可能还会有更多的解释在这个基础上笔者对已经分析出来的原因进行区分这里有的是属于来自徐虎自身的原因有的是属于来自外部社会的原因而这里面又可区分来自不同方面的原因……也不尽相同

这时候笔者进行了总结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意识同有利的主观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付诸于社会实践才能有效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为社会多作贡献这是二者区别的一方面

接着笔者又乘胜追击问徐虎作为我们上海乃至全国的著名劳动模范在困难面前会不会就此罢手轻易就放弃努力同学们自然而然地分析徐虎有极强的责任意识会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所遇到的困难技术难题他会想办法攻克没有零件他会通过技术革新来代替……

这样教学中的下一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社会责任意识和为社会作贡献还有一致性的一面有没有社会责任意识大不一样

这样本来高深的理论变成了身边的日常生活枯躁的灌输变成了自主愉快的获取通过这一次教学实践其实笔者的收获和学生一样多甚至更多因为它向笔者显示了教学改革的无穷魅力和永无止境告诉笔者什么叫作教学相长教师并不应该用俯视的态度来对待学生而应该认为学生比老师想得更多做得更好是正常的苏格拉底曾说过教师的作用就是通过他的帮助使学生把自己头脑中本已存在的东西表达出来他还形象地将其比喻成催生婆想来意即在此

同样在笔者所教授的另一个班级中学生按同样的思路进行了另一个案例的分析一位公民想捐款万元在某贫困山区建一所希望小学可是最终没有如愿建成你能设想哪些可能的原因

对话式范文篇6

关键词:分组学习;思维对话式;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对小学生的素质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可以为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奠定基础,目前,部分教师在应用小组教学法时,没有意识到对话式教学的重要性,难以发挥小组教学法的优势。教师应该在数学课堂中,安排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为学生营造学习氛围较为良好的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使学生能够养成相互探讨的学习习惯。

1思维对话的概括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基于分组学习探讨思维对话教学法是较为重要的,但是,目前部分教师还没有意识到思维对话的重要性,甚至对其没有较为深入的了解,笔者根据自身的研究,对思维对话教学模式进行了概括,主要分为以下几点:1.1教师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对话:小学数学教师在应用思维对话模式进行教学之前,与教学内容进行思维对话,能够良好的设计出教学方法,教师与教学内容之间的沟通,总体来说就是教师利用多年的教学经验与生活经验,整理教学内容,了解教学重点、难点,据此为学生进行授课准备。1.2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安排学生与教材之间进行思维对话,就是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数学学习的经验与自身的生活经验,对新知识进行整理,并且能够应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理解新知识。例如:学生在学习《四边形》一课时,可以根据自己在生活中看到过的四边形,来探索四边形的新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良好的发挥出思维对话学习方法的优势。1.3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思维对话教学的作用,通常会与学生进行思维对话,师生之间的对话,不仅需要学生能够接纳教师,还需要教师创新对话方法,与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沟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问题的提问、知识的交流、言语的沟通、鼓励与评价等。同时,教师会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显现出来,学生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教师也可以从思维对话中,获取更多的教学经验,对自身的发展产生较为有利的影响[1]。1.4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维对话就是根据某一知识点,进行探讨与研究,作为小组教学法,学生之间的探讨是基础项目。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可以更好的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学生之间可以相互汲取对知识点较为正确的见解。在此过程中,可以是一名学生与一名学生之间进行数学知识的交流,也可以是多名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这样,学生之间才可以更好的进行思维对话。同时,教师在安排学生小组讨论之前,会对学生进行讨论要求,提出问题: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课程的重点知识是什么?课程的难点知识应该怎样有效理解?等等,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不仅可以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还能够更好的进行思维探讨[2]。1.5学生与自我的交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思维对话教学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其中学生自我之间的思维对话是较为重要的,学生可以在自我对话过程中,对自身的学习可以有良好的反省,完善自身的不足之处,更好的与教师、学生进行思维对话,为其日后的发展产生良好影响[3]。

2基于小组学习思维对话教学的策略

2.1设置教学情境:小学数学教师要想更好的应用思维对话教学模式,就要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情境教学方法是较为有利的教学方式之一。例如:教师在讲解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可以为学生设置教学情境“同学们,我们现在在一个角的世界里面,教室就是角的世界,大家一起来寻找教室中哪里有角。”然后安排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在教室中寻找角。在探讨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各个小组安排一名学生回答教室中存在的角的数量,教师要奖励回答较好且较为正确的小组,对于其他小组,也要适当的进行鼓励,提高其自信心与学习兴趣。2.2重视自主学习:小学数学教师在应用思维对话教学法时,应该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讨习惯,提高学生对思维对话学习法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解小学数学《克与千克》一课时,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家中自主预习课程知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探讨的形式讨论学生自己总结的课程知识。同时,学生之间要对彼此进行评价,教师也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互相沟通的过程中,养成相互合作的良好品质,反省自身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在加以改正的基础上,提高数学素质[4]。2.3重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师在应用思维对话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要意识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联系的必要性,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对话。例如:教师在讲解小学数学《测量》一课时,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前,准备生活中用到的测量工具,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测量桌子、凳子、黑板等,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测量彼此的身高,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可以意识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3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要想更好的应用思维对话教学方法,就应该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作者:李俊华 单位:吉林省四平市二马路小学

参考文献

[1]于雯.浅谈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小学数学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5(10):50-50,51.

[2]盖维秀.基于分组学习的思维对话式小学数学教学[J].当代教育科学,2013(18):56-57.

对话式范文篇7

针对广播,电视教学及函授教学中,存在的教学信息传递的单方向性弱点,依据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交流的基本方式与原则,对CD-ROM教材中的虚拟人机对话学习方式进行论证.在其合理性的基础上,结合网络通信手段,提出改善当前远程教学过程中的单方向教学内容传递方式的设想.并重点探讨通过CD-ROM教材,向学习者提供教学内容与双方向对话学习方式的可能性.

1.立论理由及研究目的

当前,中国远程教育的开展依然是以无线电广播,电视广播及函授的形式为主.其共同特点是教学内容的单方向非交互式传播.在很多地方,为弥补单方向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反馈的不足,通常采用面授的方式进行面对面教学.然而,短暂的面授期间里,授课占用了大部分时间,教师无法与学习者进行充分的交流及对学习者进行个别指导.

伴随网络传输技术的发展,在线实时教学,网上学习等新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远程教育领域.但是,由于技术与硬件条件的限制,对声音,画像及动态画面的传输,目前还不能完全满足远程教育的需要.而且,现有因特网的TCP/IP传输方式,对信息的传输是点对点进行的.当多数用户同时利用同一服务器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网上塞车现象.从而影响课件的下载和及时反馈.

现在,日本在双向远程教学方面的开展,也仍然以传统的电视广播为主.E-mail,网上揭示板,主页等手段正在广泛地被采用.但往往只局限于简单通信,信息检索,资料登载等功能.在有些地方,因特网会议方式被用来实施校际间,国际间的远程教学交流.而最具有实用性的是被称为大学间卫星通信网络系统的SCS(SpaceCollaborationSystem),可以实现视听觉双向实时交互,作为日本面向21世纪的远程教育工具,到目前为止已经联结了116所大学等教育机构,拥有139个收放站点.目前正以这种形式在国立大学之间开展共同授课活动.但是,其高昂的运营费用令其很难普及,大范围的应用尚未开展起来.

根据王珠珠教授等五人的考察报告(1999.12),美国和加拿大的实时交互式远程教育大多数也只局限于小范围,以小集团人数为对象,并基本上限于数据与语音的交互传递,对于完整的实时双向交互式远程教学尚无非常成功的经验,远程教学的开展依然以电视广播为主.正在开发应用的远程教学手段多为非实时,非对称方式,WEB,E-mail的应用非常广泛.另外,在美国和加拿大,远程教学软件的建设很受学者们的重视.

可以认为,现在远程教学中的学习者大多数还只能相对被动地接受单方面广播电视授课,处于学习资源匮乏的环境中,为此,建立双向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以多种方式,多层次提高远程教学服务,确保教育信息的传递,将是目前远程教育所面临的一个课题.多种媒体综合运用,在虚拟环境中实现双向对话式教学,并配合E-mail等已成熟的通信手段,来实现在线与非在线相结合的远程教学.笔者认为无论是从经济角度,还是从实用性上都是非常值得研究与探讨的.尤其,对于卫星通讯及网络事业进展迟缓的边远地区或发展中国家,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将是行之有效的.

基于上述的现实状况与考虑,本研究的目的是,为推广应用CD-ROM教材与学习者之间可能的交互式对话学习方式,对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交流方式的基本构成进行剖析,以便验证CD-ROM教材中的对话学习方式能够实现双向交互式教学.并探讨现有CD-ROM教材的设计与制作,用以改善远程教学中的双方向交互式学习环境.

2.CD-ROM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与实现双向对话学习方式的工具用于远程学习

近年,随着个人计算机的飞速普及,CD-ROM渐渐成为一种最为常用的多媒体.由于其具有容量大,价格便宜,制作简便,适于长期反复使用等特点,选用CD-ROM作为教材载体可以提供大量的教学内容,尤其对大数据量视听觉信息的传递非常有利.

在2000年APEID研讨会上王一兵教授曾指出,学习软件包在远程教师学习与培训及其相关领域中具有相当大的实用性.欧美等国家的教育研究机构正在为发展中国家的教师培训开发,制作学习软件包.

丁兴富博士在2000.4<<中国电化教育>>中阐述远程学习的概念时,曾提出基于教学信息资源的远程学习.

中国政府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有关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第6部中提出,为满足利用计算机学习,开发,改善多媒体教材的交互功能,建设交互式教学环境.中央电教馆的2000年工作计划中,更将开发提供便于学习者自学的多媒体教材作为工作重点.

将上述几方面结合起来考虑,将教学信息,内容及方法以软件包的形式记录于CD-ROM并传送给学习者,可用于开展基于CD-ROM教材资源的远程学习,对当前远程教育的开展将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CD-ROM教材与个人计算机所构成的教学系统与传统教学的不同体现在,CD-ROM教材将教学资源与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服务送到学习者身边,可以改变传统教学中学习者必须到学校去接受知识与教育的大量人员移动方式,从这个角度看,CD-ROM教材与在线学习具有相似点.

现在,电子游戏已经极大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无论是少年儿童还是成年人都常常被电子游戏中的虚拟空间所吸引.虚拟空间,虚拟现实已经对人们的认识方式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而合理地利用虚拟技术,虚拟情境来支援远程教育,将是很有意义的.在CD-ROM教材中采用虚拟技术,制造假想现实,可以使人机之间的信息交互变得更加自如与逼真.

CD-ROM教材的利用,还可以打破传统学科教学中一位教师面对多名学习者的固定教学形式,令学习者有充分的自由与选择,学习者与教材的制作者(教师)之间没有明确的固定关系,即教师可以为很多未谋面的学习者提供教学服务的同时,而每一位学习者也可得到多位教师的指导.这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所提倡的以学习者为中心,将教师视为教育资源的思想.另外,通过CD-ROM教材的传播与应用,教师之间的优秀教学方法,经验也可得到交流与推广.

当然基于CD-ROM教材的远程学习是处在一种虚拟环境中进行的.鉴于其局限性目前还只能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因此,必须适当地加以通讯等其他手段来建立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沟通渠道,从而对学习过程进行及时的监督与校正.

对话式范文篇8

针对广播,电视教学及函授教学中,存在的教学信息传递的单方向性弱点,依据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交流的基本方式与原则,对CD-ROM教材中的虚拟人机对话学习方式进行论证.在其合理性的基础上,结合网络通信手段,提出改善当前远程教学过程中的单方向教学内容传递方式的设想.并重点探讨通过CD-ROM教材,向学习者提供教学内容与双方向对话学习方式的可能性.

1.立论理由及研究目的

当前,中国远程教育的开展依然是以无线电广播,电视广播及函授的形式为主.其共同特点是教学内容的单方向非交互式传播.在很多地方,为弥补单方向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反馈的不足,通常采用面授的方式进行面对面教学.然而,短暂的面授期间里,授课占用了大部分时间,教师无法与学习者进行充分的交流及对学习者进行个别指导.

伴随网络传输技术的发展,在线实时教学,网上学习等新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远程教育领域.但是,由于技术与硬件条件的限制,对声音,画像及动态画面的传输,目前还不能完全满足远程教育的需要.而且,现有因特网的TCP/IP传输方式,对信息的传输是点对点进行的.当多数用户同时利用同一服务器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网上塞车现象.从而影响课件的下载和及时反馈.

现在,日本在双向远程教学方面的开展,也仍然以传统的电视广播为主.E-mail,网上揭示板,主页等手段正在广泛地被采用.但往往只局限于简单通信,信息检索,资料登载等功能.在有些地方,因特网会议方式被用来实施校际间,国际间的远程教学交流.而最具有实用性的是被称为大学间卫星通信网络系统的SCS(SpaceCollaborationSystem),可以实现视听觉双向实时交互,作为日本面向21世纪的远程教育工具,到目前为止已经联结了116所大学等教育机构,拥有139个收放站点.目前正以这种形式在国立大学之间开展共同授课活动.但是,其高昂的运营费用令其很难普及,大范围的应用尚未开展起来.

根据王珠珠教授等五人的考察报告(1999.12),美国和加拿大的实时交互式远程教育大多数也只局限于小范围,以小集团人数为对象,并基本上限于数据与语音的交互传递,对于完整的实时双向交互式远程教学尚无非常成功的经验,远程教学的开展依然以电视广播为主.正在开发应用的远程教学手段多为非实时,非对称方式,WEB,E-mail的应用非常广泛.另外,在美国和加拿大,远程教学软件的建设很受学者们的重视.

可以认为,现在远程教学中的学习者大多数还只能相对被动地接受单方面广播电视授课,处于学习资源匮乏的环境中,为此,建立双向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以多种方式,多层次提高远程教学服务,确保教育信息的传递,将是目前远程教育所面临的一个课题.多种媒体综合运用,在虚拟环境中实现双向对话式教学,并配合E-mail等已成熟的通信手段,来实现在线与非在线相结合的远程教学.笔者认为无论是从经济角度,还是从实用性上都是非常值得研究与探讨的.尤其,对于卫星通讯及网络事业进展迟缓的边远地区或发展中国家,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将是行之有效的.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基于上述的现实状况与考虑,本研究的目的是,为推广应用CD-ROM教材与学习者之间可能的交互式对话学习方式,对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交流方式的基本构成进行剖析,以便验证CD-ROM教材中的对话学习方式能够实现双向交互式教学.并探讨现有CD-ROM教材的设计与制作,用以改善远程教学中的双方向交互式学习环境.

2.CD-ROM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与实现双向对话学习方式的工具用于远程学习

近年,随着个人计算机的飞速普及,CD-ROM渐渐成为一种最为常用的多媒体.由于其具有容量大,价格便宜,制作简便,适于长期反复使用等特点,选用CD-ROM作为教材载体可以提供大量的教学内容,尤其对大数据量视听觉信息的传递非常有利.

在2000年APEID研讨会上王一兵教授曾指出,学习软件包在远程教师学习与培训及其相关领域中具有相当大的实用性.欧美等国家的教育研究机构正在为发展中国家的教师培训开发,制作学习软件包.

丁兴富博士在2000.4<<中国电化教育>>中阐述远程学习的概念时,曾提出基于教学信息资源的远程学习.

中国政府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有关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第6部中提出,为满足利用计算机学习,开发,改善多媒体教材的交互功能,建设交互式教学环境.中央电教馆的2000年工作计划中,更将开发提供便于学习者自学的多媒体教材作为工作重点.

将上述几方面结合起来考虑,将教学信息,内容及方法以软件包的形式记录于CD-ROM并传送给学习者,可用于开展基于CD-ROM教材资源的远程学习,对当前远程教育的开展将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CD-ROM教材与个人计算机所构成的教学系统与传统教学的不同体现在,CD-ROM教材将教学资源与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服务送到学习者身边,可以改变传统教学中学习者必须到学校去接受知识与教育的大量人员移动方式,从这个角度看,CD-ROM教材与在线学习具有相似点.

现在,电子游戏已经极大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无论是少年儿童还是成年人都常常被电子游戏中的虚拟空间所吸引.虚拟空间,虚拟现实已经对人们的认识方式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而合理地利用虚拟技术,虚拟情境来支援远程教育,将是很有意义的.在CD-ROM教材中采用虚拟技术,制造假想现实,可以使人机之间的信息交互变得更加自如与逼真.

CD-ROM教材的利用,还可以打破传统学科教学中一位教师面对多名学习者的固定教学形式,令学习者有充分的自由与选择,学习者与教材的制作者(教师)之间没有明确的固定关系,即教师可以为很多未谋面的学习者提供教学服务的同时,而每一位学习者也可得到多位教师的指导.这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所提倡的以学习者为中心,将教师视为教育资源的思想.另外,通过CD-ROM教材的传播与应用,教师之间的优秀教学方法,经验也可得到交流与推广.

当然基于CD-ROM教材的远程学习是处在一种虚拟环境中进行的.鉴于其局限性目前还只能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因此,必须适当地加以通讯等其他手段来建立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沟通渠道,从而对学习过程进行及时的监督与校正.

对话式范文篇9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通过对话和各自阐述自己的理由进行争论,这是21世纪教育需要的一种手段。”在新世纪的教育背景下,对话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种基本理念。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提出了“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表明对话教育理念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指导理念之一。这一理念的提出是对传统的独白式语文教学的一种冲击、突破与超越。探索对话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体现与运用成为语文教学的新课题。

一、阅读教学中对话理念的运用

新课标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实,这里包含着“阅读对话”和“阅读教学对话”两层意思。阅读对话是师生各自与文本之间展开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对话则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课堂教学中的对话过程。因此,阅读教学中对话理念的运用也表现在这样两个方面:阅读对话是阅读教学对话的准备、前提、基础;阅读教学对话是对阅读对话成果的表达、共享、检验、深入与提升。阅读对话包括读者与文本本身的对话和读者与文本相关者的对话两方面。先说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是注重了读者与作者的对话,而没有注意读者与文本的对话,所以导致阅读的单一性。任何作品或文本当它被创作完成时,它已经超越原材料和创作者而产生了自身的意义。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内在经验与它进行对话。后现代主义认为:没有一成不变的文本,文本即行动。文本存在于每次不可重复的参与之中,存在于每次行动所产生的新的意义中。我们不能因为读者的理解与作者的理解不一致而简单地说读者的解读是错误的,而作者就是权威,就是唯一正确的。读者与文本相关者的对话,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读者通过文本与作者的对话。读者与作者的对话是一元的,即理解作者意图的对话。读者与作者的对话,其内容又是十分丰富的,包括通过阅读体会作者的情绪、感情、心境,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作者的处境、创作状态等多方面。第二是读者通过文本与文本所反映的时代背景的对话。作者总是生活在一定时代背景中的,他的作品总会反映他那个时代的一些东西。文本也总是发生在一定时代背景中的,那个时代背景中的一些内容也在文本中得以反映。读者在阅读时,需要与两个时代背景,即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与文本发生的时代背景分别对话,又需要把论文格式两者联系起来进行对话。在语文教学中,还有一层对话是读者通过文本与课文编辑者的对话。对于这一点,我们的关注是不够的。与课文编辑者的对话主要通过编辑体例、课文前的提示、课文内的点评、课文内的注释、课文后的习题等等进行。阅读教学对话是师生基于各自的生活经验与对文本进行的前理解所进行的平等民主的交流过程。阅读教学的目标部分是预设的,但在对话的过程中也会生成有价值的新目标。师生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就新目标展开交流与对话共同研究、共同探索,让教学呈现开放的状态。这样不断把教学推向深入,最终通过课堂对话达到师生双方的知识重组与意义建构。

二、作文教学中对话理念的运用

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其实是一种书面形式的对话。它是作者表达自我的过程,是作者与自我、与潜在读者(他人)交流及对话的过程。作者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以及对世界、对生活的认识与体验。作者希望通过文字的表达来引起他人的共鸣或者认同,最终达到一种对话的效果。新课标对写作的表述即体现了这种对话理念。对话不仅体现在学生写作上,更重要的它还应贯穿于教师作文教学指导与作文批改的始终。教师对学生所作的写作指导应是对话式的。新课标提出:“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这就为学生的自主创作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指导者的角色更多地在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与学生进行交流对话,成为学生写作的参谋者与促进者,促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闪现,激发起学生表达真实自我的欲望。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也应改变原来的模式化、八股文式的批改方式。对话式作文批改中,教师要抱着与学生交流对话的观念去阅读学生的作文,通过与学生文本的交流而实现与学生的间接交流,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所作的批语同样应是对话式的。对话式的批语是有针对性的、具体真实的、富有情感和启发性的。对话式批语应饱含着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与尊重,不是论断式的,而是探讨式的。它应能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进一步延续。学生从对话式批语中获得教师对自己作文的真实看法,明白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改进,达到自我提高、自我超越。

对话式范文篇10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对话教学

众所周知,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历史的教学多以应付考试为最终目的,这不仅损害了我国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缺乏对学生对历史的自我认识评价能力的培养。在新课程逐渐深入的过程中,以往的高中历史教学方式不能有效的满足当下学生的学习需求。对话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模式,成为了当下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而由于对话教学属于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其发挥的作用及意义还没有得到全面的推广和认识,其实践的措施也需要不断的完善和研究。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对话教学的重要意义

历史学习是学生认识这个世界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学生辨析能力的途径。在以往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对一些考试的内容进行勾画、讲解,然后就让学生在下面进行背诵、记忆。这样看来,历史作为一门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的学科,却受到这种生硬而枯燥的教学方式的影响,使得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兴趣尽失,表现为对高中历史课程学习感到烦躁,极大的影响了教学效率。在新课程理念的实践过程中,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都要进行改变。这种改变要求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主要任务为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辅助和引导。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对话教学,正好契合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反思,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面的吸引到课堂当中,从而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因此,对话教学在高中历史中的运用能够有效的改善当下生硬的教学现状,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对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对话教学的运用

1、创设轻松舒适的对话环境。为了有效的鼓励每一位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高中历史的对话教学中,营造出一种良好轻松的对话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塑造一种同一平台和位置的对话环境。当学生在对话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全面的表达出来,即使其所说的与标准的答案有所偏差,教师也应该让学生表达完,然后可以让其他的学生来对其评价,而教师则在最后来进行综合的评价。在对话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可以列出一个较为宽泛的课题,然后让每个学生回答一个答案,鼓励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发言,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对问题进行分析。2、营造良好的情景进行对话。通过创设出一种良好的情景来鼓励学生进行对话,既能接触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抵触情绪,又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到对话中。比如,当教师讲解到时,可以利用网络以及PPT课件的方式,搜集一些的音视频或是一些采访录音,让学生对进行全面的认识。可以说,通过这些更加直观的资料让学生能够融入到当时的环境中,将自己作为当时的一名看客,从而加深学生对的理解。在营造的氛围中,教师可以适时的提出问题,让学生能够就此问题进行多角度的解读。3、转变观念,丰富对话形式。在高中历史教学运用对话教学方式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的教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以摒弃以往的枯燥教学模式,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而不仅仅是为应付高考。在对话教学中,教师应逐渐的抛弃自己为主导的教学方式,而要转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式。在教学实践中要让学生积极的进行对话,这种对话的形式与内容多样,既包括与教师的对话,与同学的对话,还包括与历史教材的对话。而在与历史教材的对话时,教师应做好引导工作,可以在自我的大脑里对一些历史名人的对话,也可以是一些历史事件的对话。此时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扮演的方式来进行,让学生通过搜集史料,对所扮演的角色进行全面而通透的理解。4、丰富对话教学的评价模式。在以往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涉及到对学生的评价时,仅仅以考试的形式来对学生的学习盖棺定论。从教育的收效来看,这种评价方式是片面的,不能全面的对学生进行评价,极大了影响了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在开展对话教学之后,应设置对应的新兴评价方式。基于对话教学以学生为课程主体,教师应加强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例如,对学生思维方式的评价,表达能力的评价,与同学沟通能力的评价。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评价,并设定合理的占分比例,以此挖掘学生不同的闪光点,让学生能够充满信心,以此来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效率。

总的来说,对话教学是适应高中历史教学要求的有效教学方式,为高中历史教学营造了一种充满了人性化色彩的理性课堂,对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在高中历史的对话教学中,教师应积极的改变自己,对新课程的理念进行全面的掌握,认真贯彻对话教学,让学生能够积极进行对话,不断的提升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而对话教学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进行总结和研究,以此来不断的完善对话教学,让其成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提高对话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策略分析[J].马晓红.邢台学院学报.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