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根式教案十篇

时间:2023-03-16 19:45:35

二次根式教案

二次根式教案篇1

1.进一步加深对二次根式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理解,能够熟练的对二次根式进行化简。

2.能够准确熟练的对二次根式进行运算。

重点:二次根式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其相关运算。

难点:综合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和法则进行运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概念

情境设置1:

2,39,42,27,15,13,-a2-1,a2

①请找出上述式子中的二次根式。

②①中的二次根式都是最简二次根式吗?最简二次根式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③有同类二次根式吗?怎么找同类二次根式?

④-a2-1为什么不是二次根式?

复次根式的基本概念:形如a(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最简二次根式判别方法:根号内不含分母,分母中不含根号,被开放数不含完全平方的因数(因式)。

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情境设置2:

已知:ABC中,∠C=90°,∠B=30°,AC=5

师:你能求出线段AC、AB的长吗?

生:可以,根据30°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可知:

BC=3AC=3×5=3×5=15AB=2AC=25

也可以根据勾股定理得:

AB=AC2+BC2=52+152=20=25

师:已知直角三角形三边的边长你还能得到哪些结论?

生:我们还可以求出直角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

CΔABC=AB+BC+AC=25+5+15=35+15

SΔABC=12AC・BC=12×5×15=12×5×15=523

师:能够求出AB边上的高吗?

生:可以,利用面积法:

SΔABC=12AB・hh=2SAB=52325=5435=154

师:在上述解题过程中,我们用到了二次根式的哪些性质和法则?

生:分别用到了:

a・b=a・bab=ab(要注意被开方数为非负数)

a2=a(a≥0)

师:特别注意a2和a2两个式子的取值范围。它们有什么区别?

生:根据二次根式被开放数的非负性的特点,前者a≥0,而后者的a可以取全体实数。

师:二次根式的“非负性”不仅仅体现在被开方数为非负数,二次根式本身也是非负的。

师:由此我们回顾了二次根式的四个性质,希望同学们熟练掌握。

二、例题

例题1:当x取何值时,下列各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32-x,-1x,-x2,x1-x2,x2-4-4-x2x+2

分析:二次根式应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有根号“”;第二,被开方数一定要大于或等于零。

例题2:已知:a、b为实数,a+4=b-6+6-b,求-1+ab

分析:二次根式本身的“非负性”,既要强调被开放数大于等于零,又要强调二次根式本身大于等于零,最终的结果一定要是最简二次根式。

例题3:已知:a=12-3,求a-1a2+4-a+1a2-4的值。

分析:本题突出二次根式的分母有理化和a2=a。

例题4:化简求值:x2-x3÷x1-x并选择一个合适的值带入求值。

分析:熟练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化简,并特别注意二次根式被开放数的非负性。

三、课堂练习

1.化简:

108=-42=9×8=32=2-32=(2-5)(5+2)=-x2y(x≤0)=

2.判断下列哪些是同类二次根式()

A.12和12B.18和27

C.3和13D.45和54

3.当1

4.计算:

(42+27)(32-33)54-6×218

(24-412+128)÷227+25+2(7+5)(5+2)

四、小结

1.本节课主要复习了二次根式的基本概念及其相关的性质、运算,希望大家能深刻理解并熟练掌握。

二次根式教案篇2

一、学案的编写

1.编写的原则

学案是导学的载体,有什么样的学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导学。理清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要针对不同的对象编写不同的学案,确保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对学习的兴趣。

编写学案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问题的显现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目标应体现教师对教育本质和目的的正确理解。好的教学目标是一种全新的知识观,这种新的知识观不是现成的真理和结论,而应是让学生去发现真理和获得结论的过程,使学生在发现真理和获得结论的过程中培养创造力。学案的编写应该服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使学案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

2.学案的内容

学案内容必须能使学生建立牢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的编写要紧扣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认识层次,不能是知识点的单一重复。编写学案时,要强调内容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应当采用启发式,使学生“跳跳摘桃子”,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受到启发,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和连结,形成新的观点和理论,达到认识上的飞跃。制定的目标,既要切实可行,又要使学生感到跳一下能摸得着。知识构成可以分成基本线索和基础知识两部分。线索是对一节课内容的高度概括,编写时,它一般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去完成。基础知识是学案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知识结构框架、基本知识点、教师的点拨和设疑、印证的材料等。

学案要清楚完整地反映一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应培养的能力。学案上,要给学生留出记笔记和做小结的地方,以便学生写自己的心得、体会和疑问,以利于学生的自我调节和提高。

二、学案教学的操作

教师在讲课的前一天把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预习。通过预习,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要学的内容、教师的授课意图、教师要提的问题、自己不懂的地方以及听课的重点等。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可大大提高听课的效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不仅能使学生不断的体验成功,维持持久的学习动力,而且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缩短获取知识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培养探索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时,教师参照教案,按照学案授课。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学案进行学与练。

三、学案范例

函数的零点学案

【预习要点及要求】

1.理解函数零点的概念。

2.会判定二次函数零点的个数。

3.会求函数的零点。

4.掌握函数零点的性质。

5.能结合二次函数图象判断一元二次方程式根存在性及根的个数。

6.理解函数零点与方程式根的关系。

7.会用零点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再现】

1.如何判一元二次方程式实根个数?

2.二次函数顶点坐标,对称轴分别是什么?

【概念探究】

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

1.已知函数, =0, 0。

叫做函数的零点。

2.请你写出零点的定义。

3.如何求函数的零点?

4.函数的零点与图像什么关系?

【例题解析】

1.阅读课本完成例题。

例:求函数的零点,并画出它的图象。

2.由上例函数值大于0,小于0,等于0时自变量取值范围分别是什么?

3.请思考求函数零点对作函数简图有什么作用?

【总结点拨】

对概念理解及对例题的解释

1.不是所有函数都有零点

2.二次函数零点个数的判定转化为二次方程实根的个数的判定。

3.函数零点有变量零点和不变量零点。

4.求三次函数零点,关键是正确的因式分解,作图像可先由零点分析出函数值的正负变化情况,再适当取点作出图像。

【例题讲解】

例1.函数仅有一个零点,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例2.函数零点所在大致区间是( )

A.(0,1) B.(1,2) C.(2,3) D.(3,4)

例3.关于的二次方程,若方程式有两根,其中一根在区间内,另一根在(1,2)内,求的范围。

【当堂练习】

1.下列函数中在[1,2]上有零点的是( )

A. B.

C. D.

2.若方程在(0,1)内恰有一个实根,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3.函数,若,则在上零点的个数为( )

A.至多有一个 B.有一个或两个

C.有且只有一个 D.一个也没有

4.已知函数是R上的奇函数,其零点,……,则= 。

5.一次函数在[0,1]无零点,则取值范围为 。

6.函数有两个零点,且都大于2,求的取值范围 。

四、实施学案导学应注意的事项

1.注意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①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是写在学案上的,属显性目标,主要通过学生自学完成;②情感目标和意志目标是隐性目标,不能写在学案上,要靠教师适时调控,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意志等。

2.教师不要操之过急:没有耐性,一看学生答不出,就急于告诉学生答案,失去了培养学生能力的机会。

二次根式教案篇3

关键词:单招数学;学案导学;专题复习

目前,在单招三年级数学复习中,多数学校的教学起点以教辅资料为主,而教辅资料的起点又是以单招高考考点为主。这样的起点定位表象上看是与高考接轨,能让我们的教学紧贴考点要求,使学生取得佳绩。但实际上,有不少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积累不到位,还有部分同学把以前所学的大部分知识淡忘了。这种定位脱离了学生的学习实际,造成了障碍。在我们的复习教学中,教师觉得非常容易的题学生却解不出的现象时常发生。教师教得筋疲力尽,气急暴躁;学生学得头昏脑涨,稀里糊涂。这种情形一方面影响了教学的顺利开展,一方面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进取心,致使一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极度畏惧情绪。基于上述原因,“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就应运而生,它需要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编制适合于他们的导学案,准确进行定位,让学生在既学得懂、又需“跳一跳”才能拿得下的情况下去复习、巩固、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本文主要针对二轮复习中专题复习课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进行研究。

二轮复习不是一轮复习的重复,在进一步夯实基础的同时,要体现知识之间的内外联系、应用,更注重能力的培养、提高、养成,每个专题的复习内容要抓住弱点,突出重点。所以,专题课学案的设计,我觉得要把握好几个原则。①夯实双基、突出重点难点。学生课前根据学习要求、考纲要求,结合一轮复习时暴露出的问题,进行简单的知识回顾。尤其注重定义、公式、性质、基本方法、基本思想的应用和常见题型自查及易错知识错因分析,独立完成学案上的基本习题,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②解读历年单招高考考点。在学案上展示有关本专题的历年考试题目,让学生在练习后能总结所考到的知识点,体会本专题的热点高考题型。③把握题目的质与量。专题复习课的题目量确实很多,一味地像一张试卷一样给学生做就失去了“导学案”的意义,还是回到了以前效率较低的题海战术年代。学案的题目编写要“精”,要有层次,基本可以按照“再现知识,夯实双基——变式训练,巩固提高——知识迁移,触类旁通——能力提升,拓展思维”来精心编制,体现典型性、灵活性、变式性和层次性原则。

以下,以二次函数导学案的设计为例进行说明。

【二次函数专题复习】

一、学习要求

(1)考纲解读。①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形式及变化。②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能抓住开口方向、顶点坐标以及所给区间讨论二次函数的单调性和最值。③能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内在联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典型题的分析、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图像法,特别是对称,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和欣赏数学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

仔细想来,其重点难点是: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内在联系。

三、再现知识,夯实双基

自主阅读:①二次函数y=-x2-4x+1的顶点坐标为( ),对称轴方程为( ),单调增区间为( ),单调减区间为( ),值域为( )。②函数y=2x2-6x+3在区间[-1,3]上的值域为( )。③如果二次函数y=-x2+2mx-m2+3的图像的对称轴为x=-2,则m=( )。④根据条件确定二次函数的解析式:A. 经过点(1,-5/2,(2,7),(-2,-5),B. 顶点坐标为(1,3),在纵坐标上的截距为2,C. 与横轴的两交点为(-2,0),(1,0),且最大值为9/2。

编写说明:以上各题都为二次函数中最基本的,要求学生在课前能独立解决。

四、直面单招高考,热点解析

①若函数f(x)=x2+bx+c,满足f(-1)=f(5),则f(1),f(2),f (4)的大小关系是( )。②已知不等式x2+px+q

编写说明:让学生体会在单招高考中二次函数的题型及考点,特别是函数图像和顶点、增减性之间的联系。

五、变式训练,巩固提高

①已知函数f(x)=x2+bx+c,且f(1+x)=f(1-x),则比较f(-2),f(0),f(3)的大小。②若函数f(x)=mx2+mx+m-2的最大值为负数,则求m的取值范围。③设二次函数的顶点(-2,3/2),与x轴两交点间距离为6,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④若函数f(x)=-x2-2(m-1)x+5在区间(-∞,-5]上单调递增,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编写说明:此类题多要结合图像性质,如:对称、开口、增减性及最值等,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

六、知识迁移,触类旁通

①不等式(a-2)x2+2(a-2)x-40的解集为(1,2),求a,b的值。

编写说明: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过练习,掌握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内在联系。

七、能力提升,拓展思维

①已知二次函数y=x2-2mx+2m+1,问当m为何值时,函数图像在x 轴上的截得的线段长度为4?当m为何值时,函数图像与x轴的两个交点在(4,0)的两侧?②求实数m 的范围,使关于x 的方程x2+2(m-1)x+2m+6=0:1)有两实数根,一个比2大,一个比2小;2)有两实数根,且都比1大;3)有两实数根α、β,且满足0

编写说明:此类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根据题目意思能够画出草图,从而找到相关突破口。

总之,专题复习课关键要在题目的精选上要下工夫,做到非重点的少讲少做甚至不讲不做,重点问题舍得花时间。讲的作用在于启迪思维,点拨要害,不能大包大揽。课堂上通过对例题的探究、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意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课堂讲解题目要及时与三基联系、链接单招高考,前勾后联,突出应用。

参考文献:

[1]郝延顺.导学案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

率[N].伊犁日报,2008-11-6.

[2]王俊亮.导学案在高中数学命题教学中

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3]国秀香.中职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

二次根式教案篇4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学案导学;构建;运用

一、学案导学教学的基本构思

(一)总体思路

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就是突破以往的教学模式,它主要是在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们主动学习,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学案导学的时候,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使学生学会学习,加强教学的科技含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案导学的核心是“先学后导”,所谓的“先学”是指让学生在课前学习,也可以说成是预习,而“后导”则是在课内进行,进行“先学”时,要在一定的载体辅导下进行.

(二)基本特点

第一,主体性.教师在设置联系或是课后作业的时候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有序地、自主地预习,从而达到学生学习的目标.第二,引导性.虽然学案导学主张的是“以学生为中心”,但是还需要教师的管教,不能放任自流,教师在将学生处于主导位置的基础上,应该将自己放置在引导的位置上,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前提下,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方面做引导,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三,探索性.学案导学具有探索性,在进行学案导学的时候,应该建立一种静与动的学习,让学生积极地观察、动手以及交流,改变学生“不敢说”和“一说就错”的局面.

(三)流程框架

学案导学的流程主要分为三个,分别是:课前准备、课内研讨、和课后提升,图1就是具体的学案导学教学流程框图:

二、学案导学教学的运用策略

(一)精编学案

学案是导学的基础,在编写学案的时候,要与教材紧密相连,要将教材中基本知识和重点、难点体现出来,通常情况下,学案的编写大致分为五个阶段:学习要求、问题探索、基础训练、摘录和课外拓展,在编制的时候要注意以下三点:①要在学案中直接体现出本节课的主题,学习方法等;②在所有问题的探索和解析中应以基础知识为准,避免内容空洞化,还要符合学生思考的逻辑;③不要设置太多的东西,如果是案例就可以让学生从书本上看,也可以采用学生书本的课后习题,在编写学案的时候,尽量留出一面空白,用来填写课内学生摘要以及习题等,最重要的就是编写的学案内容不能习题化,如果太过习题化,不仅使学案失去导学的功能,还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比如在学习高中二年级数学线性回归模式和函数模型差异这节课时,教师可以随机抽取5名男同学的身高和体重,具体数据如表所示:

教师可提出问题:要求学生画出散点图,求根据一名男同学的身高体现出体重的方程式,并且求178 cm的男生的体重.在同学作出散点图之后,根据之前学过的回归方程式的列法,就可准确的知道178 cm的男生体重.然后思考:线性回归模型和一次函数的差异.

(二)合理分配时间

在进行学案导学教学的时候,要合理地规划好时间,争取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最大的价值.教师可以在课堂的前5分钟做课前指导,然后在中间的35分钟完成学案内容,最后在剩下的5分钟里让学生自行巩固,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创设活动情境

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不能一味地灌输,还要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要让学生有自己的活动时间.要知道,学案导学的重点是新课导学,它主要是要求学生对课程进行探究,之后获得知识.比如:在学习高中数学必修五正弦定理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勾股定理引入到教学中,并且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制定动态的直角三角形,还可以用语音播放,将动画片中的人物声音引入到数学教学中,将“在三角形ABC中,设AB=c,BC=a,AC=b,则有sinA=a[]c,sinB=b[]c,sinC=c[]c=1,得出a[]sinA=c[]sinC=b[]sinB”的过程讲解一遍,从多媒体的演示中,可以了解到: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比是相等的.

(四)把握精引层次

首先教师应做到精讲点播,也就是说要正确的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并注重学生的个性层次,要根据学生层次的高低编写学案,同时,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应该将学案导学教学按照一定的周期不断地上升.

二次根式教案篇5

一、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案例教学的认识存在误区。

1.1过分偏爱传统式教学方法。传统式教学可以最快速的向学生传授大量的课本知识,而且老师和学生已经习惯了这种教学方式。第一次问卷调查中发现,58%的学生反映还是习惯于传统教学方法,虽然有76%的学生喜欢案例教学法。主要原因是对该方法不够熟悉。

1.2对案例教学不够重视。案例教学需要老师准备大量的资料,因此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案例教学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然而学生们对案例教学模式不够熟悉,并不能灵活掌握。第二次问卷调查发现,学生们对案例教学的喜好程度有很大的降低,从原来的76%,下降为64%,学生们反映,参与性强的学生对该方法熟悉了之后更加喜爱,而参与性不强的学生起初的喜欢主要源于新鲜。

2.财务管理案例偏少。

2.1案例数量不多。目前比较经典的财务管理教学案例比较集中,而且大部分案例都仅涉及到财务管理小的方面,不够全面,因此讨论效果欠佳。调查发现,学生们在单独分析筹资、投资、营运和分配活动时,能对案例进行良好的分析和讨论,但是很难进行综合分析。

2.2案例不够新颖。现代社会信息更新的比较快,因此很多案例都有些陈旧,不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因此讲授这些案例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调查发现,学生们觉得很多企业的投资方式太过保守,因为现在市场上有很多新颖的理财方式。但是这种最“新鲜”的数据不容易获取。

3.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3.1学生们更习惯于填鸭式教学。通过调查发现,能够很好的参与案例分析的学生对该方法非常喜欢,他们愿意花时间去了解和分析案例。而那些参与性不高大部分缺乏耐心。案例教学的效果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只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才能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3.2学生缺乏自信。大部分学生不愿意自己思考问题,因此更不愿意在课堂上主动发言,导致每次财务管理案例教学过程中,主动发言讨论的少,或者总是集中在比较积极的那些学生。

4.缺乏有效的课程考核机制。

4.1传统的期末考试的方式不够全面。像期末考试这种死板式的考核方式容易约束考生的思维,达不到课程考核的真正目的。调查发现,75%的学生不喜欢这种考核方式,考试结束后,原本就没有理解的知识很快就会忘记。

4.2撰写报告的方式难于区别学生真实的知识掌握能力。结合学生们的建议,该学期的课程考核加大了平时成绩的占据比重。而平时成绩的获得,主要依据学生们在案例授课中的表现,但是还是不能有效的区别学生的成绩。因为大部分学生们过分依赖于网络粘贴,因此这种考核方式很难真实反映学生的成绩。

二、完善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措施

案例教学在实施中,大致可分成案例引入、案例讨论、概括总结、撰写分析报告四个基本环节。下面按照四个环节分析一下完善的措施。

1.案例引入。

1.1老师和学校方面。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网络搜索的方式获取最新的企业财务资料。由于一个人的力量有限,能够获取的资料并不是很多,而且有些资料真假难辨。如果学校能够给予足够的重视,可以组织一批有教学经验的专职老师,亲自到合作企业实地调查,获得一手的财务资料,那么就可以编写比较系统全面的财务管理案例库。

1.2学生方面。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最好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案例,进而学会选择、整理相关资料,做成PPT在课堂上讨论,分析。在该学期的教学中,有两组学生选择自己创业,创立了奶茶店、果汁店,能够实地调研,获得一手资料,在后面的案例分析讨论环节都表现很好。

2.案例讨论。

2.1老师方面。在案例讨论环节一定要让学生担任此环节的主角,让学生独立分析案例。老师在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控制课堂讨论的进度及范围。同时,教师在讨论中不要直接表露自己的观点,这样会影响学生的思维。

2.2学生方面。分组的主动权可以放权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组成小组,自己选出每个组的组长,组长安排组员的具体工作任务,这样有利于组员后续参与时的和谐。学期前期采取老师随机分组,后期采取学生自己分组,通过对比发现自己分组的组员,合作更加愉快,案例讨论效果更好一些。

3.概括总结。

3.1老师方面。在这个过渡阶段,先让学生总结,然后老师根据学生的结论,进行查缺补漏,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点以及讨论中存在的不足。总结时既要注意与前面理论知识的衔接,揭示出案例中包含的知识,强化以前讨论的内容,同时还要引入后面的理论。

3.2学生方面。各组组员根据老师的结论,发现自己的缺陷,可以帮助他们在后面的案例讨论中表现的更好。为了应对“搭便车”行为,要求最后做总结时每个学生都要发言。

4.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4.1老师方面。课程的考核机制可以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知识的卷面考试成绩,第二部分为案例分析报告得分,两部分的比重老师可以灵活把握。

二次根式教案篇6

导学案教学就是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和相关知识结构设计出恰当的教学方案,促进而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其主要目的就是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地位。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其理念深入人心,如何才能把先进的理念引入教学实践活动中是现在大家共同探讨的教学模式。导学案教学以其独有的新颖、实用的特点倍受广大师生的关注,下面就对导学教案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实践与思考进行分析。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导学案教学呢?

一、设计合理的导学案

导学案就是一种老师专门给学生看的教案,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这就需要老师要花费很多心思充分熟悉课本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状态,为学生设计一种方便交流应用的导学案,导学案的流程包括了学习目标、预习、应用训练以及小结反思四个部分。

在导学案的设计中,教师首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好上课情景,使得学生的求知欲被完全激发出来,比如在讲到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时,教师应该充分应用课本上的那个放小麦的故事,最后总结出全印度国的小麦丢不够。这就引入等比数列的求和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其次,教师应该充分参考经验或资料将典型例子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引导学生如何应对这一类型问题,做到举一反三。最后课堂小结不仅总结了这节课的主要内容还可以让学生自我反思、梳理知识结构,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高中数学导学案课前环节的设计

本论点就以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为例,展示一个完整的可先设计环节。【学习目标】1、学生能够自行掌握三角函数的基本公式2、学会用所学的三角函数公式解决实际问题;【预习目标】1、写出各个三角函数的定义2、总结同角的正弦、余弦以、正切以及它们的平方关系;【课前自测】1、判断正误2、各三角函数在不同象限的正负

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导学案的课前设计环节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重点而且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探讨三角函数的关系式,通过课前自测题让学生获得满足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高中数学导学案课堂环节的设计

课堂环节是学生学习一节课的核心环节,是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所以教师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就应该根据导学案的学习目标,同时结合教学内容充分设计出能够传授知识、总结出规律、开拓学生思维的导学案,遵循数学教学课程中收获、证明以及应用的顺序,让学生清楚了解这节课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做等,最终能够应用本节课的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高中数学导学案设计中主要的引入方法有以下几种:

1、温故而知新法。温故而知新法就是利用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来认知新知识,这种方法是现在教师普遍运用的一种情景教学法。比如在利用三角函数来求三角形面积这一实际问题,首先让学生回忆一下以前他们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公式有哪些,而现在我们要是只知道三角形的一条边和它对应的角怎么才能求出它的面积。这样就会使学生觉得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是有区别的,新的知识能够解决他们以前解决不了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把观察想象和归纳结合起来。在高中数学中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求法时,让学生通过绘画二次函数的图像,再据图观察、猜想和归纳来总结出求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的方法。首先老师可以举一些具体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实例,学生通过之前所学的知识解得方程的根,然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转化为不等式,观察抛物线图像研究这些方程的根与不等式解集之间有什么关系,进而使得学生归纳总结出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口诀。这种方法就能真正意义上让学生主动学习,这样学到的知识才会根深蒂固。

3、利用数学史来引入。在学习高中数学时,很多老师喜欢把相关的数学历史引入课堂进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等差数列求和这一节课而言,教师可以引入伟大数学家高斯的例子,给学生生动形象地讲解高斯小时候计算1+2+3+...+100的故事,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推导出等差数列求和的思路即倒序相加。

4、实验设计法。高中数学中运用的试验设计法就是老师要设计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富有趣味的实验,比如在学习概率的计算时,课前老师应该让学生做一些掷硬币或骰子的趣味实验,重复多次总结出规律。上课时要求学生把他们的实验数据写出来,根据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出概率计算的一般规律。

除了上述几种重要的创设数学情境的方法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图形、应用已知的公式定理来帮助学生导出新的知识。比如在学习排列组合时,老师可以先用树形结合的方法引入学习。总之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课堂内容需求,应用合适恰当的导学案设计的方法,最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四、高中数学导学案课后环节的设计

二次根式教案篇7

一、“123”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

(一)自主学习(约12分钟)

1.课堂引入

用简洁的语言、多媒体图片、实物情景等生活常识、社会热点、知识铺垫引入或直接引入课题,用时不超过2分钟。

2.自学指导

课前下发导学案,教师给学生学法指导,让学生明确自学的内容、方法、时间,保证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高效自学,用时不超过2分钟。

3.自主学习

学生依据导学案上的问题和学法提示快速自学教材,可以采取默读、标记、做题等方式,识记、掌握简单的问题,找出自学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进行巡回指导,了解学生自学情况,并进行个别点拨,但不要无故干涉全体学生的自学活动。这一过程在8分钟左右,具体时间应以绝大部分学生预习完成为标准,自学完成早的学生可以加强记忆或进入结对交流环节。

(二)交流展示(约20分钟)

4.结对交流

两人结对交流自学成果,进行“兵教兵”,重点讨论解决自学时解决不了的问题,找出两人不能解决的共性问题。结对交流以在原座位上站立交流为主,根据对学的需要也可到黑板上进行,教师巡回了解结对学习中的难点、疑点、易错点,并对个别小组进行指导,此环节用时不超过5分钟,具体时间可由小组掌握,根据结对交流的进度自然进入小组合作环节。

5.小组合作

将结对交流时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交到小组,共同讨论,由组长主持讨论解决结对交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组内展示和有针对性的“兵教兵”,也可以集中到小组黑板上进行讲解,小组合作结束后将小组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板书到小组黑板上,教师可以穿插到各小组中进行指导,重点关注需要展示问题的板书,此环节用时不超过5分钟。

6.全班展示

教师根据各小组板书在黑板上的问题分配任务,一般问题不会太多,每个问题可由多个小组讨论解决,教师进行指导,然后由解决较好较快的小组进行展示讲解,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和质疑,教师对重点、难点、疑点问题和解题步骤、注意事项等进行精讲点拨。此环节教师要注意对各小组学生活动情况进行量化评价和及时鼓励。此环节是课堂的高潮和关键环节,用时10分钟左右。

(三)反馈提升(约8分钟)

7.反馈测评

学生限时做反馈检测题,检测题可以设计在学案上,也可以直接选用课本、教辅上练习题,完成后核对答案,教师进行点拨评价,对学生错误较多的问题进行矫正。此环节用时约5分钟。

8.拓展提升

教师出示本节内容与生产生活、社会热点接轨的综合性、拓展性题目或是仿写、英语写作等进行拓展训练,学生解答,教师点拨;也可让学生设计拓展性题目或结合本节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谈收获、感悟。此环节可以根据内容灵活掌握,用时约3分钟。

二、各学科实施“123”教学模式应注意三个关键点

(一)导学案

1.导学案内涵

“导学案”不是“教案”,也不单是“学案”,更不是教辅书、习题集、讲义等。导学案设计具有科学的实践基础和先进的理念支撑,它是立足于课时或课题设计的方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导学案在设计的主体和使用的对象上有侧重,具有互动性和生成性。导学案的设计类型根据“123”教学模式的课型来定,是一个针对高效课堂教学的系统性设计,而不是单纯的结果性文本,是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的设计文本。导学案体现了“大课程观”和“大课堂观”的概念。

2.导学案编制

首先,导学案编制的分工。备课组长提前将备课任务分配给本组内教师,将分工安排表打印、发给组内每位教师,并交教导处一份备查;其次,导学案编制的流程。主备人提前备课――形成初稿――备课组集体研究――主备人修改形成修订稿(定稿)――备课组长把关签字――印刷 ――学生使用――电子稿上传学科组邮箱、资源共享;再次,主备教师要确保初备的质量,不得直接下载或抄袭,应提前确定初稿,在集体备课时以说课的方式向组员说明,组内成员积极参与研讨,提出修改意见。

3.导学案使用

导学案对教师的使用要求:(1)教师上课必须带导学案进课堂。(2)教师使用导学案要求做到二次备课。二次备课不是简单的做做答案,应备本节课的重难点以及解决办法,导学案上一定要有自备课的内容,要体现教师个性化的理解,还包括课后的反思备课。(3)导学案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提前1~2天发给学生,学生预习自学,小组长、课代表和教师要检查预习情况,教师根据需要抽批或全批“导学案”,了解学情,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以学定教、灵活使用。(4)教师要在导学案上填写“教后记”,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形成“错题集”。对学生的使用要求:(1)根据“导学案”课前预习,解决“导学案”中基础题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课堂探究、拓展题,生疏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做好标记,并做好预习笔记,课堂上与同学交流或向教师质疑。(2)课堂上注意做好纠错记录,养成使用双色笔标注重点内容的习惯,以便今后复习。(3)检查的作业为双色预习笔记(基础知识、重难点、关键点、方法归纳总结、知识框架)和巩固纠错作业(典型例题解析、错题纠错、学案中的典型题目)两本。(4)要求学生使用“导学案”时坚持主动性和独立性。不管课前还是课上都要主动依据“导学案”进行自学探究,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严禁抄袭他人。(5)每周定时对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册,定期的巩固复习,“温故而知新”。(6)教材是根本,导学案只是为帮助学生更加容易地学习而设置的方案,取代不了教材。教师在使用中要强调学生不能依赖导学案而忽视了教材。

4.导学案评价

(1)备课组长要对教学进度、教学反思、每周检测、资料整理等进行宏观把握和具体督查。(2)教师的个性化备课、学生的达标检测完成情况与教师的批阅情况,由教务处定期组织检查。非主备教师没有个性化二次备课的视为无备课。(3)学生学案的保存整理情况学校进行不定期抽查。(4)学校定期在师生中评选优秀导学案。(5)备课组的集体备课要务实,绝对不能流于形式。备课组作为一个群体形象在教学中充当设计者、引导者,一定要对学生负责,对自己的团队负责。备课组内部一定要团结互助,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二)小组建设

分组是关键。学习小组的组建要根据学习成绩和性格特点、男女搭配等因素,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每个组6人左右,组内有差别,组与组之间的差别不大,每组设正、副组长各一人,也可每组设文科组长、理科组长各一名,组长组织组内成员学习,指定本组的学习成果发言人。小组学习实行任务驱动,竞争展示,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一个6人的学习小组,可将小组成员编为A1、A2、B1、B2、C1、C2,按A1对C1、A2对C2、B1对B2结成三对学习对子,最好能够面对面坐在一起,在对学时,“一对一”参与,在课堂作业或检测时,互相检查、促进,共同提高。

小组内成员按一定的序号发言、交流、讨论,或者按一定的方式合作,便于教师抽查――指定同一层次的学生代表小组发言,并给予及时评价,使个人承担一定的小组责任,促使小组成员将焦点集中到互教互助上来,减少或避免“搭便车”现象的发生。

小组讨论按照“先一对一分层,再组内集体讨论”的原则,先让同层次学生AA、BB、CC进行讨论,然后小组对分层讨论中不会的问题和小组讨论不出的问题反馈给老师。要坚持“A教B,B教C,A拓展”的分层次学习理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实现“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

(三)课堂教学

1.课改课堂教学特征(以学定教、先学后教)

“123”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十二个方面:(1)面向全体学生;(2)以学生为主体;(3)以教师为主导;(4)体现民主平等;(5)落实开放课堂;(6)运用分组教学;(7)有效的自主合作学习;(8)对教材进行校本化改造;(9)落实探究性学习;(10)与实践充分接轨;(11)注重拓展感悟;(12)快节奏、高效率、大容量。

2.课改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以学评教)

“123”教学模式评价由评教师为主变为评学生为主,教师主要任务是:纠偏、点评、释难、引领。评价标准坚持“六变”,即:(1)由评教师的讲解精彩度为主变为评学生的参与度为主(是否自主学习);(2)由评教学环节的完备性为主变为评教学结构的合理性为主(尤其是时间分配);(3)由评课堂的活跃度为主变为评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为主(是否真正投入);(4)由评师生的交流互动(主要是问答)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交流展示为主(自主学习的成果);(5)由评教师的板书设计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作业、笔记为主(看学生的作品);(6)由评教师基本功为主变为评学生的基本能力为主(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

另外,“123”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师应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目标导引讲;过程评点讲;重、难点、易错、易混、易漏点讲。教师讲解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课堂累计讲解时间);“三不讲”:学生自主学习能学会的不讲;学生合作学习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还是不会的不讲。

“123”教学模式下的课堂,学生不是漫无目的地学,搞形式主义,而是在教师有效引导下带着问题在规定时间内学习指定内容的自主、合作学习。教师也不是漫无目的地教,而是教学生会学、自学、互学,引导学生就预设、生成和共性的问题进行的生生、师生互动式的学习、质疑、评价、提升。自主学习为基础,交流展示为核心,反馈提升为保证。

二次根式教案篇8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对策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成为重要指标。要想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教师不仅要利用合理的教学理念进行引导,还要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并且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学案导学”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

1.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相关概述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下创建的教学活动,要实现完整的教学结构,还要保障相关的操作程序、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评价等因素.教学模式是在理论与实践方式上创建的,教师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对教学模式进行更新.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是根据数学理论以及实践建立的教学活动,是一种能够实现操作的知识框架。“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现是以导学案为主要载体形式,将导学作为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体,教师发挥引导作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因为在传统教学中,主要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将导学作为主要方式,使学生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期间,也形成了积极引导方式,控制好课堂动态变化,并实现统一、和谐的教学氛围。

2.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实施中的问题

2.1导学案在编制中的问题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编制过程中,实际的学案方式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该教学模式中的问题都是教师设计的,学生只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被动学习,学生对新概念的接受层次比较浅,还不能构建深层次的知识结构。而且学案中的知识以习题为主,忽视了知识结构化,学生在这种模式学习中缺乏灵活性的思维变化,“学案导学”中没有一定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得不到提高。编制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没有合理利用,降低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编写的“学案导学”只是表面上的知识内容,没有明确针对性,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扩展能力。

2.2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

学生在学习前没有建立明确的目标,导致学生在知识学习中没有一定方向。在预习期间,没有指导方法,学生对学案中的新知识只是浏览一遍,并没有深层次的思考。而且,预习内容也比较单一,不仅没有对问题的创建,还缺乏对知识内容的深层次引导.预习之后,还没有相关的评价方式,不仅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也降低了预习效果.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创建的小组学习不够规范,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变化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有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根本没有体现出来。而且,课堂上展示的内容和方式都比较单一,学生只是在问题中进行解答,降低学生在课堂中对知识的学习兴趣。在课后,学生没有对课堂上掌握的知识进行反思,对知识的总结和整理缺乏严谨性,并没有实现反思的真正意义。而且学生也没有对导学案进行保存,导致在复习期间没有相关材料,降低导学案的使用效率。

2.3教师在教学中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之前,对二次备课准备的不够充分,因为导学案的创建是在多种思维变化下创建的,教师在二次备课编写期间,直接利用现有的导学案,不仅降低了学案创造性,也没有形成学案在使用期间的统一性。而且,教师在课前也没有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导致实际的教学状况与建立的学习目标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教师不仅没有得到一定的教学经验,学生在课堂中也没有得到深层次的知识结构。在课堂中,教师利用现有方案进行机械式教学,不仅没有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也没有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动态发展。在合作学习中只是形式上的探究,不仅没有对特殊群体学生有针对性进行教学,课堂的评价方式也比较单一。在课后,教师没有形成对学案导学的反思习惯,在使用过程中没有一定的监督行为。

3.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实施中的对策

3.1导学案的合理编制

3.1.1突出学生主体

导学案在编制过程中,学生的选择发挥重要作用。所以在编制期间,要将学生参与进来.导学案的编制不能只是教师来完成,学生在学习期间也要发挥自主学习以及参与编制学习的作业。如:在《必修1》学习函数的概念时,在导学案编制期间,教师就要与学生进行沟通,针对学生初中对函数概念知识的了解情况,与学生一起制定教学方法,从而更有较大的针对性。教师在设计期间,为了引导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想变化能力,还要创建相关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在该方案教学中进行监督与调整行为,引导学生掌握函数概念的本质,从而使学生能够主动发散思维对问题进行解决。

3.1.2注重知识转化

首先,利用实践操作形式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具体结构。在数学学习中,实践操作能够增加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发扬探索精神.如:在《必修2》学习直线与平面垂直关系时,教师在导学案编制期间,可以设计折纸试验,利用不同的折纸形式与桌面形成垂直变化,使学生在实验学习中得到更多兴趣,还要为知识结构变化创建情境学习。因为学生对数学学习知识只是在理论上有所掌握,在实践过程中还不能对知识熟练运用,所以就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实现灵活性学习。最后,还要将合作学习编制到导学案中,使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中能够更好的交流。

3.1.3运用教材知识

导学案在编制期间,还要利用好数学教材。首先,利用教材知识实现问题化,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的知识水平,将知识进行串联,并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已掌握知识点进行分析,并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能够加大对教材的重视.还要根据教材知识实现梯度化编制,教师在编制期间,不仅要了解知识点的重要作用,还要分析学生对知识的分析程度,并将知识点由简单到难不断提升,保证学生能够在掌握知识期间具有深度性,从而创建数学知识多种结构。

3.2学生高效学习的关键

3.2.1课前学习

学生在课前要明确一定的学习目标,因为学习目标是学习活动掌握的方向,在导学案实施之前,就要对学生的学习目标进行建立。学生认识新知识期间,教师要积极引导,保证学生在了解知识的同时,在学习目标上有效进行。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知识做出总结,并检测出对学习目标建立的积极愿望.导学案的实施还要在一定的引导方法下实施,首先,学生应带着问题对教材进行阅读,掌握新旧知识的主要方向,并以一定的数学思想发挥自主学习。然后学生根据例题进行练习,掌握数字例题中的关键步骤,然后试着解决相同类型习题.学生对知识预习期间,要采用多样化方式,不仅要注重思维的变化和运用,还要对相关知识灵活安排,并实现不同的预习效果。

3.2.2课中学习

实现合作学习的有效利用,合作学习小组在创建过程中,小组人数要经过科学分布,按照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以及性格特点进行分配,并明确各个学生之间的任务和责任.合作学习小组研究的内容要具有挑战性,增加学生的交流方式,使学生能够在讨论中出现更多知识结构。小组讨论的知识还要具有开放性,使学生在解题期间能实现多种问题的多种解题方式.还要具有探究性,使学生能够在合作学习中增加知识技能,并实现深层次的知识结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还要对学生行为进行引导,不仅要引导学生在多方面进行表达,还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要将课堂作为自己的设计舞台,不仅要展现知识丰富性,还要体现主体的全面性,在课堂上以多种形式进行展示,并利用多媒体提供知识展示效率。

3.2.3课后学习

课后,学生要培养对知识的反思习惯。首先,学生应明确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加强数学层次思考。然后,引导学生对数学进行反思,不仅要对数学概念进行反思,掌握数学概念的利用形式,还要引导学生在解题后对习题进行反思,降低学生的解题失误,培养学生的思维严谨性。最后,加强学生对数学反思的监督和鼓励,学生要定期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评价,并监督自己的学习行为,对导学案中有效的学习材料,应认真保存下来,然后定期对有效材料进行复习,从而实现导学案设计与使用的重要价值。

3.3教师高效教学的关键

3.3.1课前教学

教师要实施二次备课方式,实现个性与共性之间的差异变化。导学案的使用为教师提供了严谨的知识结构以及明确的知识层次。教师实现二次备课体现教学过程的针对性,实现了教学课堂的充分发展.教师在二次备课期间,首先要有目标性、兴趣性、指导性特点。对学案导学实施备课期间,要掌握良好的运用方法.最后,在内容备课形式上,教师要对学生具有针对性了解,并根据相关教学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环节进行训练,从而实现层次性备课方式。学案导学在整个过程实施期间,要预先关注学生的基本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变化,并根据变化对课堂教学计划进行修改。

3.3.2课中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动态变化,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思想变化以及行为变化进行预设,并实现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和谐性发展.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指导,不仅要增加学生兴趣,还要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正确思维,教师要利用合理的引导方法,根据学生的思维变化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以正确方式对知识进行掌握。为了实现高中数学的教学效率,教师还要加强合作学习,首先,设计合理的合作小组,引导小组在问题研究中向深度化创造,并挖掘学生思维,使学生体现创造灵活性。教师还要对特殊群体进行关注,特别是一些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在课堂的学习机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勇气。在合作学生中,善于倾听该类学生对问题提出的意见和见解,并针对相关问题进行引导,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最后,教师还要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评价结束整个课堂,不仅要内容上要丰富,在语言上也要体现科学化处理,从而增加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动力。

3.3.3课后教学

教师在课后,对学案导学教学反复整理,教师针对自己在教学期间遇到的问题和表现方式进行反思,并整理出具有教学价值的相关方法。教师还要反思学生学案导学中的表现,整理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针对相关问题进行创造,从而有针对性的实施教学。教师还要对编制并执行的学案导学进行批阅,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反思,从而针对存在的漏洞进行完善,方便以后教学任务的顺利实施。

4.结语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出现对学生与教师都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利用这种方法实现了有效性,保障了实际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这种学习活动中,提升了自己的学习效率,增加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了“学案导学”在教学中的较高质量。

【参考文献】

[1]崔恒苗.高中数学导学案编制和使用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2]成敬瑜.学案导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

[3]王瑞祥.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D].陕西师范大学,2013

[4]成震林.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1

二次根式教案篇9

关键词: 一体化教学案 二次备课 学生差异 学习兴趣

依托教材,合备课组众人之智慧,以集体备课的形式产生本校、本年级段该学科组共用的一体化教学案,是时下很多学校都在运用的集体备课模式。该一体化教学案由于是合众人之力,综合备课组各成员对教材的认知水平,以及对参考资料的拥有量广和处理能力强等因素而成,因此它的质量应高于各人独立所备的课。运用这张一体化教学案组织教学,年级该学科的教学成绩将会大幅度提高。但真实的情况是:在不同的班级使用的效果却大不相同。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集体备课所形成的教学案,其内容是固定的,教法是模糊的,它只是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起到一个统领作用。具体应用时我们面对的是不同班级的学生群体,若采用同样的教学内容和策略,则必然会出现异样的结果。

因此,我们在拿到一体化教学案后,要根据自己所带班级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分析学生的情感倾向和兴趣特点,以及学生间存在的个性差异等因素,对一体化教学案所体现出来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再设计,即二次备课,使之能够适应自己所带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优化教学过程,达到增强教学效果之目的。所以说,二次备课是教师个人能力展示的重要体现,也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一、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备课就是教师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之上搭建一个通向未知的桥梁,让学生更好地从已知到未知。了解已知是学习未知的关键。弄清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对本环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指数,了解一体化教学案中哪些内容是学生已掌握的,这部分内容可以略讲,甚至可以不讲;哪些内容是应该重点辅导或点拨的;哪些内容是本班学生不能掌握的,这部分内容可以降低要求,甚至可以删除。

针对这方面的要求,我们的二次备课常采用的做法是将课前设计的个案让学生做预复习,教师批阅。从学生解题情况中了解学生的解题习惯、学习态度及情感倾向。例如,我在高三选修音乐的班级讲授“集合”的专题复习课中,安排了下面一个题目让学生课前完成,要求学生写出完整的解题过程。

题目1:已知:集合A={x|2x■-x-15>0},B={x|■

从批阅中可以看出:学生在处理集合A中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求解集过程中,有的用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法,有的用十字相乘法,个别的用配方法。通过了解:用配方法、十字相乘法求解正确的学生,其数学基础好于用求根公式法求解正确的学生。

二、关注学生的差异及选题的难易

人的能力结构是可以改善的,智力结构在形成过程中也是多元化的。在组织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所留下的痕迹也是不大相同的。因此,在课堂提问中,对一体化教学案上不同层次的问题要做到“因人而异”。对一个常见解答题的连续三问,组织能力较差的学生回答第一问,能力中等的学生分析第二问,让能力较强的学生思考第三问。对于例题后的变式题,课后的基础题,拔高题等,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完成不同层次的题目,使全体学生能够学有所获。二次备课中,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关注这一点,学生虽有差异,但均能共同提高。

三、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价值观

学生学习成绩差的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不爱学,表现为学习不努力,不认真;学生学习成绩优良,最主要的原因是爱学习,表现为成绩越好越想学,越想学成绩越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情感态度则是其中的催化剂。因此,我们在二次备课时,有必要思考学生对本学科、本章节内容的学习是否有兴趣,兴趣点在哪。力争想到如何调节学生的兴趣点,做到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的情感倾向,进而体现课堂设计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我在讲授“三角函数的化简”一节新课时,由于本节包含的公式应用较多,为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决定选用将“asinx+bcosx=■sin(x+φ),其中a,b均不为0,φ∈(-■,■),tanφ=■.”的化简作为例子。通过“分久必合”的变化及“辅助参量”的引入,来强调高中数学C级考点之一的“两个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这一知识点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学生的情感迁移。

四、分析学生的个性心理和思维特点

二次根式教案篇10

(一)具体明确的岗位指向

任职教育是在培训对象完成学历教育基础上进行的教育,是一种岗位适应性教育,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指向培养对象的岗位任职需要。这一特点要求院校必须对承担的各类教学对象的岗位需求了如指掌、胸中有数,明确不同的任职岗位需要什么样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根据不同班次特点设计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提升能力的教育目标

任职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即通过有限时间的集中强化训练,使培训对象具备胜任某一特定岗位职务的综合能力。也就是说任职教育必须在“能用”上下功夫,培训对象回到工作岗位后就要能做、会干、顶用。这一特点要求院校必须根据各类培训对象任职岗位的能力需求,来科学地设置课程、精选教学内容,特别是要在加强实践性教学上下功夫。

(三)层次丰富的教学动态

任职教育是培训周期短、层次类型多、流转节奏快的动态教育。这一特点要求院校的教学科研必须突出“新”字,始终密切关注发展动态和相关学科理论前沿,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必须及时动态更新,不断增强教学的时代感和时效性;教学管理、教学保障等工作的运转必须务实、敏捷、快速、高效。

二、新时期任职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身临其境,人本位教学理念

观念创新是教育创新的先导。“钱学森之问”给教育工作者的首要启示就是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坚决冲破传统的教育观念,大力倡导创新教育观念。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让人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环境下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表现。因此,教员要在课堂教学中创建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激发学员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真正体现教学以学员为主体,引导学员自主学习的理念。

(二)授之以渔,启发式教学模式

启发式教学模式的理论思想是:教学过程是学生参与生活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是现有经验继续不断地改造。因此,教学不应该是讲和听,而必须通过亲身活动去感受、发现和升华。该模式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引导学员手脑并用,运用创造性思维去获得亲身实践的知识;培养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模式的基本操作流程如图1所示,在这一模式中,教员是“引导者”和“顾问”,教员必须全面掌握整个问题体系和熟知学员认知水平、思维过程,同时教员要允许学员出错,不要急于判断学员的行为,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鼓励学员大胆质疑。善于发现和捕捉他们发言中的闪光点。注意观察和了解学员的反映和表现,及时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同时还要注意尽量地让班上所有学员都积极参与讨论。

(三)深入浅出,案例式教学方法

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教员不仅要紧贴部队需要,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现教学与部队的良好衔接,更要确立超前观念,体现时代气息,关注学术前沿,认真分析世界范围内局部战争的新特点,及时将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新战法纳入教学。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在启发式教学模式下,发挥学员内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运用案例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把学员带入特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行思考,以此加深学员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进而培养并提高学员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中教员要有意识地提出一些问题,或者留下一些疑难问题,让学员去思考,并各抒己见,广泛交流,把问题搞透。这样能及时激活学员的神经,使其产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学员的创造性就会被激发出来,学员的创新能力就可在这种背景下得到培养和发展。案例教学要求教员不但熟悉案例所包含的理论知识及应用背景,而且具备驾驭研讨过程的能力。例如,当讨论偏离讨论的主题时,教员应及时地给予引导,让讨论回到教学的航向上来;当讨论气氛趋向冷淡时,教员应适时地给予激发,让学员富有热情地投入到讨论中来;当讨论停留在表面而无法深入时,教员应恰当地给予启发,让讨论达到最大的深度。因此,案例教学对教员的要求更高了,需要教员倾注更多的精力,积累深厚的案例知识和广博的专业知识。

(四)取长补短,复合式教学手段

板书和多媒体是两种常见的教学手段,要充分发挥优势互补,复合运用两种教学手段。一是坚持两种手段都要使用。“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无论有意注意还是无意注意,适时变换方式才是最为有效的”,教员只使用传统手段,使得教学过程过于乏闷,容易导致思维和视觉的疲惫,只使用视频或者动画等多媒体技术,能够极大地激发学员的兴趣,使其处于兴奋的状态,但也容易导致思维和视觉的疲惫。要在播放多媒体课件的同时,适时、灵活地穿插必要的板书内容,就能从不同方式、不同层次刺激学员的视觉和思维,从而提高学员的学习效果。二是要使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手段在实际应用中做到相辅相成,就必须做出合理的教学设计。设计时首先需要吃透教材,对教材的所有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切实领悟其中的教学思想,考虑用哪种手段更有利于达成特定的教学目标,更切合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还要考虑学员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以充分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

(五)不拘一格,多元化考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