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教案十篇

时间:2023-03-23 07:11:12

角的教案

角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经历验证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理解并能正确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在经历猜想、验证、实践与应用的过程,灵活运用数学学习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的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发言的学习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趣。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形的纸片,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情景图

一号蟹池平面示意图 二号蟹池平面示意图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筛选问题。

1、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呢?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转化成学过的图形(长方形)求面积,三角形能不能也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求面积呢?

二:构建新知。

1、三角形能不能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求面积呢?

2、你有什么好办法来验证你的猜想呢?

下面,你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同桌合作,还可以小组交流,利用手中的学具,看看能不能把三角形也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从而求出它的面积。

3、谁愿意到前面的展台演示一下。

生:

(1)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2)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3)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了生的动手能力,使生在实践操作中体会2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与拼出的平行四边形直观上的联系。】

4、看一看(1-3)拼出的这些平行四边形,与原来的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你从中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1)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出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2)三角形的底和高也就是拼出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5、用一个三角形能不能转化为以前学习过的图形呢?

课件演示:

(1)通过割补和旋转平移将三角形转化为学过的长方形。

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

三角形的面积= 底••高÷2

(2)通过割补和旋转平移将三角形转化为学过的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平行四边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

三角形的面积 = 三角形的底••三角形的高÷2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生形象地感受割补和旋转平移的数学方法在学习中的运用。】

6、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怎么表示呢?

三角形的面积= 底×高÷2

用字母表示 s=ah÷2

7、迁移训练。课本P31、3

高= 底=

强调:三角形的底=面积••2÷高 三角形的高=面积••2÷底

8、解决课前的情景问题。

(1)1号蟹池的面积是多少?

(2)2号蟹池每平方米产蟹1.5千克,今年能产多少千克蟹?

【设计意图:

通过解决课前的情景问题,让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渗透“学以致用”的思想。】

三:迁移训练。

1、课本P31、5

角的教案篇2

【关键词】幼儿园;方案教学;教师角色

一、问题提出

方案教学是现在幼儿园刚刚兴起的教学模式,该教学区别于正式课程,是补充结构性教学的不足的非正式课程。倘若教师完全不参与,让幼儿自己探索,其结果是孩子被各种困难困住,无法前进,或是被其他物体吸引,无法完成一件事。那么,教师到底该怎么定位角色,怎么处理自己与幼儿的关系,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讨论幼儿园方案教学中教师角色显得很有必要。

二、方案教学的概念与组织过程

1.概念

方案教学的基本要素有两个:一是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二是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进行较长期的深入的主题探索。

2.组织过程

方案教学的组织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规划阶段、探索阶段和结束阶段。

(1)规划阶段

规划阶段首先要确定方案教学主题。方案教学的主题来源不限,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是教师预设,也可以是幼儿生成;可以来自幼儿聊天、师幼谈话,也可以来自生活热点现象等。教师通过判断或跟幼儿协商确定主题。其次,教师和幼儿共同协商制定主题网络。主题确定之后,结合幼儿生活经验和咨询幼儿,展开主题包含的相关问题或概念,经过分析与整理,绘制能结构清晰的主题网。

(2)探索阶段

探索阶段包括两个过程:首先是讨论,通过表达与分享经验,幼儿陈述自己的相关经验与经历,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教师更全面具体的了解幼儿的经验,为探索活动的开展做了有效准备;其次要确定空间并调查研究。通过讨论,教师就核心问题,寻找对应资源,提前考察参观地并与该负责人协商安全、流程等。接下来就是教师带着幼儿实地考察、访问“专家”、讲座等等,让幼儿真实经历,刺激感官、触发思考。

(3)总结分享阶段

每一活动结束都包含这一过程,幼儿在活动最后,总结和反思自己在活动中学到的新的办法或经历了哪些困难以及如何解决的。教师除了引导幼儿反思,也要进行自我反思,每个活动结束后总结组织活动方面的经验,以及评价每个幼儿的成长。

三、方案教学各个阶段的教师角色

本研究结合教师在方案教学中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将教师角色主要定义为倾听者、准备者、组织者、参与者、记录者、研究者。下面以汽车为例,阐述在方案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和作用。

1.规划阶段

(1)确定方案教学主题――倾听者

主题的确定几乎来自幼儿兴趣,教师在该阶段需要做的就是倾听,倾听幼儿间的谈话、幼儿与教师谈话、幼儿与家长谈话,通过谈话,老师发现幼儿对汽车很感兴趣,而且与幼儿的生活很接近。但幼儿的兴趣不尽相同,教师通过认真倾听,发现对汽车感兴趣的不仅仅是男孩儿,女孩子也对汽车感兴趣,最后确定“汽车”这一主题。

(2)绘制主题网络――组织者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头脑风暴”,协商与主题相关的问题、概念,以及各个问题的具体内容。整个过程中,教师扮演组织者的角色,引发幼儿对汽车的讨论,有的说“要遵守交通规则”、有的说“我认识好多汽车”、“我家的汽车是有天窗的”等等,教师一边组织,一边发现与汽车相关的子主题,如幼儿提到“汽车要停到车库”,引导幼儿联想,汽车还可以去哪些地方?好多答案出来了“马路、加油站、马路、洗车店、修车店……”梳理幼儿问题,与幼儿一起绘制主题网。

2.探索阶段

(1)讨论――引导者

探索前,教师引导幼儿回顾主题与主题网。再次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关于汽车加油站,你们都知道什么,还有什么,还有呢……”教师通过引导引起幼儿对主题网的回忆。

(2)确定空间,调查研究――准备者、组织者、参与者

在“地方”这一子主题下的“加油站”维度下,教师通过讨论了解幼儿关注的问题是“油怎么进入到汽车”。教师搜集相关信息为实地考察幼儿可能提出的问题做好准备;其次,教师联系最近的加油站,确定该地点安全、并与负责人协商,可以找加油站员工给幼儿讲解加油过程;教师提前告知家长此次活动。一切准备就绪后,教师组织幼儿到加油站考察,分成小组,每组一个观察点,让幼儿更详尽的了解过程并针对现场某一问题,教师或工作人员给幼儿做解答。

3.总结分享阶段――组织者、记录者、研究者

活动结束时,教师组织幼儿分享自己的活动成果,可以是绘画活动也可以是谈话活动。“加油站”参观回来后,教师组织幼儿绘画“加油站”,并让幼儿结合自己的作品向好朋友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同时,教师将幼儿的作品、参观照片、对幼儿的记录与收获一起放到幼儿档案袋中。同时,教师也要反思此次活动的进行是否达到目标、总结对幼儿有益的关键经验,完善主题网络。

综上所述,教师在方案教学的各个阶段有不同的工作内容并且充当不同的角色,但是教师紧紧把握这一点还是不够,还需把握介入的时机。朱家雄教授认为如果教师在任何时间或空间上都不介人儿童的活动,只会丧失各种教育契机,使教的作用显得苍白无力;如果,在不该介人的时间或者场所介人儿童的活动,往往会千扰甚至破坏儿童的活动。教师何时介入以及如何介入影响到教师角色发挥的程度,因此教师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才能够让幼儿在方案教学活动中收获最大成长。

【参考文献】

[1]高敬.《幼儿园课程》,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角的教案篇3

思政课的案例教学方法借鉴了管理学和法学领域里面比较成熟的方法。案例方法运用于思政课,是指有目的地通过典型事例的有效研究,达到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进头脑”的目标。目前,高校思政课主要包括《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四门。我们在《概论》课尝试运用案例方法进行教学,其效果与单纯灌输的反差比较明显,所取得的积极进展值得总结以便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一、教学理念是思政课案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一)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范式转换的基础

根据2014年统计,我国移动互联网已经覆盖5亿人口,信息便利化已经普及。但是,在这一进程中,一方面大学生群体在信息获取、分析、处理、利用、存储等方面享有极端的便利;另一方面,也使大学生对于网络信息的过度供给和过度使用感到厌倦甚至烦躁,倍感“信息们”已经泛滥化、垃圾化。因此,学生陷于“信息碎片”的包围之下,高校的思政课如果再延续几十年“惯性”使用的广播式教学和单向灌输,其效益就可想而知了。与长期以来的照本宣科和灌输理论相对照,以“学”为中心――就是要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有所互动以及有效互动,通过对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改进,在新的教学理念、程序、内容等要素共同建构下,创建学习情境,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以会话、协作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推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由“以教定学” 向“以学定教”转变。

(二)教师在案例教学的全过程中担负督导和援引的角色

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强调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范式,是指教学活动要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教师主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理念和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由传统方式中知识的提供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有觉悟、有智慧、懂教育、有高深学术造诣的“知音”;学生由被动的知识存储“仓库”转变为主动求索、愉悦进取的参与者,学生之间是合作学习关系,也是在知识和智慧成长之路上的小伙伴。由此可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以及与之相伴随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范式成功的关键要素。

比如将“中国梦”融入《概论》课的“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部分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要深入分析新一代领导人为什么要提出中国梦,讲清楚中国梦对于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深刻把握,和对人民群众社会期待的真切回应――中国梦为国家、社会和人民确立了宏大的奋斗目标;为国家、社会和人民提供了憧憬、共识和凝聚力量;为国家、社会和人民进一步改革创新提供了动力和勇气。之后,对于中国梦实现的道路、方向、制度保障,实现中国梦的时代任务和大学生的历史责任,就中国梦的几个具体方面,做成案例研究,由学生自主结合产生的学习小组,以讨论的方式,结合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全方位多视角解读,进行案例教学。这样,既统领了课堂教学的政治基调和基本知识框架,又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的课堂。

二、教师的自我塑造是把握案例教学精髓的需要

案例教学方法能否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与教师对这个方法的掌握密切相关。案例教学应该处理好两个关系:第一,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之间的关系;第二,课前撰写案例分析与课上讨论之间的关系。目前,在案例教学中,迫切需要提高教师对于案例教学的实际操作能力。

(一)提高教师的责任感

案例教学方法在思政课的使用中,所提高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还不够充分,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对这个方法的掌握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师应该加强责任意识,对于自身的知识结构主动优化,比如多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移动网络的新颖服务方式,教师都应该及时了解和使用。在自身的道德水平方面,主动以高尚和先进的榜样激励自己,把思想和行动与自身所从事的职业一致起来,成为学生的示范,得到学生的发自内心的尊崇。在教学的业务水平方面,要自我激励,不断进取,日日提高,在琐碎的日常教学中,保持干事业的热情,增长干好事业的本领。

(二)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一般来说,案例教学方法主要有四个关键环节:第一,案例选择环节;第二,小组讨论环节;第三,课堂讨论环节;第四,案例点评和总结环节。在每个环节,教师都担负督导和援引的重要角色。以案例选择环节来说,选择的范围是在教师提供的教学大纲之内,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在小组讨论环节和课堂讨论环节,教师要随时掌握进度,在课堂的现场调整情境、衔接和整合各个细分的小话题。在点评环节要具备“点睛”的能力和水平,最终使案例教学从对事情的就事论事,升华为具备理性光彩的思想结论或者引发更加深入的研究。比如《概论》课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这个内容,教师可以不拘泥于章节目,而是按照专题进行讲授,配合专题插入教学案例,讲出教材的精髓。这样,既简化内容,又重点突出。进行案例教学,要随时补充新的案例,并逐步建立教学案例库。例如,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出了一系列的重大思想观点、重大战略部署。所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就有必要补充最新案例,以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最新成果。

(三)提高教师选择案例的功夫

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案例有很多,我们进行选择的第一个标准,就是寻找隐含矛盾冲突点、具备反复研读的耐读性、篇幅适度的案例。例如在讲解《概论》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的全面深化改革内容时,引入“系列世界经济论坛活动在中国召开”案例,联系到历届论坛都会重点论述中国议题,我们借此讲述我国全面改革开放的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互联互通;再如教材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结合“2014北京APEC会议”这个案例,先由教师讲述要点――APEC是我国在亚太平衡和再平衡的政治经济关系的重大事件,历届这个组织的活动中,中国发挥的巨大平衡作用,之后,由学生小组来为同学们进一步阐述2014年北京APEC的特色活动及其意义,取得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选择案例的第二点,要选择那些内涵丰富、在逻辑推理方面需要对以往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具有较强的分析推理能力才能胜任的案例。这样,会对学生形成一定的挑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这样的案例特别适合小组讨论。由于案例教学方法的目的是在思政课教学中提高教学互动性、针对性和吸引力,那么,应该尽量避免案例分析一目了然式的“明确化”和“结论唯一化”。比如,在《概论》课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整个教材的逻辑结构里,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那么,配合价值观教学的案例应该不只一个,不能简单化和脸谱化。案例可以从CCTV《感动中国》节目中寻找,也可以从全国道德模范获奖者中寻找。这些先进人物,每个人都有他们的故事,了解这些先进典型,学生在准备材料对他们进行“围观”的时候,都会受到感染、激励、启迪和警醒等教育,“见贤思齐”,并自觉或不自觉地与内心深处沉淀的“不贤”相对照,从而达到“自省”。在准备讨论和讨论进行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先进人物的故事,理解先进人物的价值观,这种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强了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同,在案例讨论中得到感染、熏陶,获得了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指南。

三、增强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的重要意义

(一)案例使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在案例进行过程中,师生之间存在着非正式的、隐含的、没有相互说明的期望和理解。这是互动的隐含前提,它甚至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以及行为表现。在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合作,教学将被迫搁浅,所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在调动学生的积极配合方面,教师应该担任导演和陪练的角色,把学习期望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对于教师的信任、期待,和对于来自教师鼓励、期许的积极回应,热情洋溢地投入课堂的各个环节,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完成学习。

(二)组织小组学习的场域使生生互动

在案例教学的课前阶段,互动主要发生在小组内部的学生之间。在我们近年的教学实践中,每个学期的开学初,组织学生进行自愿结组,在教师提供的大纲的范围里面自主选题,自行选举组长,为之后的案例教学做好“前奏曲”。

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的政治课主要解决“是什么”,教学目标是知晓一般准则;而在大学阶段,思政课应该解决“为什么” “如何什么”,是在解决问题的逻辑下,使学生“学而知之” “知行合一”。我们阐述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讲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就,单纯从书本到黑板的照本宣科必然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热情。那么,选取贴近生活、社会热点问题和引人关注的经典案例,鼓励学生创造性地研究和讨论,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我们采取学生自由组成课题小组的方法,在教师给定的比较大的选题范围里面,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小一些的题目进行小组学习讨论,并在教师的相关专题教学的阶段,向全班同学报告本组的讨论情况。这个案例讨论方法,经过几年的实验,学生反映良好。以小组方式进行的研究性学习,给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平台,他们通过合作完成学习的过程,分享学习的进步成果。在研究性学习中,由于每个人的兴趣、思维方式、基础、心理特点、性格特点不同,所以在分工合作的过程中,他们互相砥砺、切磋,学习的过程是开放的多元的,并且经常是充满乐趣的,在达到思政课教学目标的同时,案例教学还使学生产生学习导致的成就感,非常有利于他们的创新能力的成长。

角的教案篇4

案例教学是根据教学目的之需要,把案例引入课堂教学环节,以实例的形式向学生提供若干特定的情景,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去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1]。这种方法产生以后取得了明显的成功效应,逐渐风靡商业、医学、管理学等领域的职业培训及MBA教学,而后又广泛进入高校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在我国,案例教学于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并作为教学改革之举措为人们津津乐道。然而,实践中案例教学的成效却是众说纷纭,有人不认同成功之说,一些学生也对此法颇有微词。原因何在?为寻找答案,我们于2012年以所就职学校学生为对象,采用问卷并配合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稍后又于2015年进行了补充调查,意在了解案例教学效果不佳的症结所在。

一、研究设计

(一)对象与样本

本项调查的对象是行政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的在校学生,鉴于一年级学生对案例教学可能缺乏深入的认知,我们仅就二至四年级学生展开调查,两次调查共涉及813名学生。调查采取随机方式,先后发放并收回30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280份,有效回收率为93%。样本的具体构成如下:行政管理专业学生130人,占46.4%,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150人,占53.6%;三个年级的学生占比分别为32.1%(大二)、35%(大三)、32.9%(大四)。

(二)调查内容

有研究者指出,教师是案例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控制者[2]。这一界定说明了教师角色的重要性,据此我们推测学生之所以对案例教学不满意,主要是因为教师的角色定位不准确。因此,这项调查涉及案例教学的实施状况、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学生对案例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及期望与要求等内容。问题设置围绕调查内容展开,针对实施状况,调查的问题包括案例教学的使用频率、案例的呈示方式、教学的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参与度;对于教师所扮演的角色,调查是以教师是否引导案例讨论、是否进行思路传授以及是否进行点评总结等问题来衡量;学生的评价则根据被调查者关于是否获益的答案以及给予案例教学的评分来采集信息;至于学生的期望与要求,则通过被调查者对案例教学存在问题的看法、案例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判断以及解决问题的建议来反映。

二、研究结果分析

(一)实施状况

从案例教学使用频率看,回答“有时使用”的比例最高,为64.3%,另有19.6%和16.1%的被调查者选择“经常使用”和“偶尔使用”。在三个年级中,大四学生选择“有时使用”(77.8%)或“偶尔使用”(22.2%)的比例最高,大二学生回答“经常使用”(40.2%)的比例最高。经访谈发现,学生对案例教学的认知有差异,一些学生将教师课上的举例也视作了案例教学。如果剔除举例部分,那么案例教学实际使用频率并不高。关于案例的呈示方式,不外乎视频和PPT文字两种,其中后者居多,占76.3%。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小组讨论最常见,占66.4%,其次是集体辩论,占31.1%。从学生参与度来看,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参与度不高,讨论时间被少数“精英”所占用,半数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实际参与讨论的人数低于50%,其中37.1%的人认为这一数字低于20%。

(二)教师角色

调查发现,教师角色在案例教学中经常发生“错位”现象,要么急于向学生灌输自己的观点,要么在学生讨论时充当“隐形人”。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认为,教师看重的是自己讲解,而不是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超过七成的被调查者认为案例教学缺少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的过程。对于反映教师角色的要素,学生整体评价不高,评价略高的是点评和总结,超过六成的被调查者认为教师经常且及时地对讨论给予总结。但是,在教师是否引导讨论上学生的评价较低,近七成的被调查者认为教师不是经常给予引导,而且也不重视分析方法和思路的传授,对于偏颇观点也不是经常及时给予纠正。

(三)学生评价

在被调查者中,反映案例教学有价值的占50.7%,反映部分有价值的占48.2%;超过八成的学生回答讨论或辩论加深了自己的认知,九成以上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提高了自己的分析能力。当然,学生给案例教学的打分并不高,评分设计以数字1-5定义,5分为最高分,1分为最低分,学生打分最高为4分,占31.4%,54.3%的学生给了3分,其余则在3分以下。显然,学生对案例教学的肯定是有保留的。此外,大二学生的总体评价较低,访谈了解到的原因是其知识储备有限,没有教师启发引导,案例讨论几乎流于形式。

(四)学生的期望

从所获信息来看,学生对教师的角色定位有很高的期望,但现实与期望却存在偏差,教师角色“错位”现象十分普遍。针对案例教学收获欠佳的影响因素,学生选择较多的是缺乏教师的启发引导、点评总结过于笼统、教学组织形式单一以及案例脱离实际等,其中前两项因素尤为重要。在改进教学效果的建议上,最多的是建议教师少灌输,多启发引导,多点评总结。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学生总体上对案例教学给予了有保留的肯定态度,原因是学生对教师角色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因此,提高案例教学质量,关键是教师角色定位要准确,而这意味着教师必须实现角色定位的根本性转变。

首先,要提高案例教学的组织能力。教师是案例教学的组织者,其组织能力高低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在案例教学中,无论采用哪种组织方式,学生都是讨论(辩论)的主角,他们思维活跃,但知识和经验有限,常常会萌发一些出人意料的想法。面对这种意想不到的情况,教师只有给予正确的引导,才能保证案例教学有效进行下去。为此,教师一方面要加强专业理论学习,扎实掌握并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加强实践,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实践,一直以来都是个大难题,渠道狭窄、机会少,如今这种境况已有所改善,校政、校企协同合作平台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借助这些平台,教师可以多方位地与实际工作部门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和掌握社会发展动态,熟悉并准确把握相关案例信息,进而提高案例教学的组织能力。

其次,组织案例教学要有针对性。所谓针对性,就是要根据教学目标及受众特点选择引导方式、启发的深度和点评的侧重点。对于知识储备较少的低年级学生,既要描述案例背景、提出案例讨论需要解决的问题,又要给出明确、具体的讨论要求,以便于学生能够迅速找到研判的切入点,至于点评总结,主要应以观点提炼和理论升华为主,正确的论点要明确肯定,有争议的观点可以启发学生做进一步的思考;对于知识储备较多的高年级学生,则只需要清晰地呈示案例背景材料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讨论过程中可视讨论状况适当加以启发引导,点评总结时也不应急于给出结论性的意见,而是侧重启发学生多角度审视案例问题,并引导学生对多个决策方案给予可行性评价,然后得出最终的结论性意见。

角的教案篇5

一、案例描述

1. 创设情境,设疑激思

师:展示生活中各种优美的图形,并提问:这些图形中,你知道哪几种图形的内角和?分别是多少度?生1: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生2:正方形、长方形的内角和都是360°. 师:那么不规则的四边形和其他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大家想知道吗?这节课就让我们探讨多边形的内角和.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展示比较熟悉的图形,让学生形象直观地体会到数学图形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探讨数学问题的方法,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探索新知,延伸思考

① 画一个任意四边形,求其内角和. (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得出解决办法. )

方法一:用量角器量出四边形的每个内角,然后把这些角加起来,得出内角和是360°. 方法二:连接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四边形转化成两个三角形,得出内角和是360°.

结论:任意一个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

师:比较方法一、二,哪种更好?你能类比求四边形内角和的方法求出五边形的内角和吗?生:探究五边形内角和.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分组讨论,寻求方法,最后交流归纳得出可能的方法. )

方法一:如图①,连接AD,AC,五边形内角和为3 × 180° = 540°.方法二:如图②,连接AD,则五边形内角和为360° + 180° = 540°.方法三:如图③,在AB上任取一点F,连接FC,FD,FE,五边形内角和为4 × 180° - 180° = 540°. 方法四:如图④,在五边形内任取一点O,连接OA,OB,OC,OD,OE,则五边形内角和为5 × 180° - 360° = 540°. 方法五:如图⑤,在BC上任取一点F,连接EF,则五边形内角和为2 × 360° - 180° = 540°.

② 师生共同小结:上面五种不同的求法,其共同特点是把五边形转化成三角形、四边形来解决.

师:同学们不妨用方法一求六边形、七边形、八边形……n边形的内角和,并填写下表.(学生分组计算,教师提问)

(设计意图:由于四边形内角和容易求得,所以采用略讲,五边形的内角和要重点探讨,为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寻求各种不同的分割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尝试探索,体会转化思想. )

探究:(1)表中三角形的个数与边数有怎样的关系?(2)多边形内角和的度数与三角形的个数有何关系?与边数有何关系?

师生共同分析归纳:

四边形内角和为:360° = 2 × 180° = (4 - 2) × 180°,

五边形内角和为:540° = 3 × 180° = (5 - 2) × 180°,

六边形内角和为:720° = 4 × 180° = (6 - 2) × 180°,

七边形内角和为:900° = 5 × 180° = (7 - 2) × 180°,

……

n边形内角和为:(n - 2) × 180°.

(设计意图:通过对表格中一组数据的填写以及(1)(2)两个问题的问答,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表达以及动脑、动口的经历,培养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同时理解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

3. 例与练

例:课本例1.

练习:(1)计算正十五边形的每个内角的度数是多少?(2)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260°,那么它是几边形?(3)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四边形的内角和多540°,并且这个多边形的各个内角都相等,这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等于多少度?

(设计意图:利用练习巩固新知,开阔学生思维,解决问题. )

角的教案篇6

通过多年实践,笔者把案例教学法广泛应用于企业培训过程中,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运用案例教学法组织教学时,最重要是如何选取或编写教学案例,以及培训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扮演适当的角色。笔者在此对案例教学中培训师的角色定位进行探讨。

一、在企业培训中运用案例教学的特殊性及优点

1.案例教学的特殊性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个企业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重视员工的培养,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在企业培训中,涉及不同的培训对象,例如,车间员工、班组长、分公司经理、一般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等,这就要求培训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员对象的变化调整教学设计,从而对案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企业培训中,涉及的培训内容也不同,例如,新员工岗前培训、安全知识培训等,这就要求培训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培训内容的变化,对案例进行及时调整。

2.案例教学的优点

教学案例是基于实践中一个个鲜活生动的真实事件而创作的,符合学员的关注焦点和兴趣点,能充分调动学员参与讨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在深入探讨中提高学员的综合能力。案例教学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培养学员识别信息、发现问题、确定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具有个性化学习和团体性学习相结合的特点,为学员提供了相互借鉴和改善思维方法的机会,有助于提高学员的心理素质;三是通过不同经验的汇聚,创设发散思维情境,为学员提供创造性思维的智能迁移平台。

二、案例选取和编写的原则

运用案例的关键是如何选取案例,如何根据实际情况编写案例。通常情况下,教学案例有三种来源:一是借鉴他人编写的案例;二是学员提供所在企业的典型案例和感兴趣的案例;三是培训师自己编写案例。案例的选取和编写应遵循下列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一个好的案例既要典型,又要贴近生产实际,要做到以上这两点,培训师在上课前要对案例进行巧妙的设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主要考虑以下几点:设计的问题能否激起学员的争论,是否存在热点,应该以问题为主线,使讨论步步深入,逐步达到讨论的高潮;案例所涉及的学习内容能否被学员理解;通过学习,学员是否能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上有所提高;案例所涉及的学习环境是否有以点带面的指导意义。

2.典型性原则

培训师要从搜集的原始资料中,结合所讲内容,分门别类地选取或整理出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重点考虑案例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能否引起学员的共鸣等。例如,在企业安全培训中,引入危险化学品爆炸的预防案例,结合教材中的理论阐述,通过对某厂曾发生的氯酸钾爆炸事故这一典型案例的分析讨论,实现教学目标。

3.针对性原则

一是紧扣教学内容选取案例。相关性较高或针对性较好的案例是在短期培训中获得高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培训师通过案例分析,不但能使学员加深对抽象的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提高学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贴近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较强的案例,才能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促进其深入案例进行细致分析,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是做到因人而异。这需要培训师平时善于总结、分析学员的特点,例如,车间主任的工作有全局性、车间员工的工作有具体性、行业部门的学员有自身的专业性。适应学员的特点,就需要培训师在每一次的培训中都要调整案例和素材,甚至案例角度都要有所变化,才能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培训师的角色定位

教学实践证明,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只要培训师引导学员搞好双边互动,并把握好教学角色转换,就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如果培训师的角色定位不准确,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反,是以学员为主体、以培训师为主导,培训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而是教学过程的辅助者,培训师要做一个“配角”,绝不能角色错位。在案例教学中,培训师要扮演好如下角色。

1.教学活动的控制者

培训师按照课堂教学设计对教学步骤及时间分配做统筹安排,控制好进度、掌握好节奏。在互动环节,当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导致讨论无法进行下去时,培训师要及时给予引导;当讨论偏离主题时,培训师要控制局面,保证讨论不偏离教学目标,将讨论主题引向正确的方向。

2.学员讨论的倾听者

培训师的任务是在讨论过程中尽可能让学员发言、思考,作出判断,尽可能将自己置身于学员讨论之外,让学员体会到被重视的感觉。

3.建立学员联系的沟通者

培训师的沟通者角色主要是在学员针对某一问题讨论后,总结陈述学员的核心观点,便于学员之间互相辩论,是确保学员之间实现有效沟通的重要角色。

4.实现教学目标的引导者

培训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而在案例教学中,培训师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将讨论的主题始终锁定在教学目标上,保障教学有序进行。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讨论进入白热化状态时,往往由于学员情绪失控或者观点冲突而使矛盾激化,培训师应及时将争论引到主题上,避免无谓的争吵与攻击。二是在学员的讨论陷入冷场时,培训师应及时补充案例背景知识或者转移话题,避免讨论停滞。三是在学员讨论偏离主题时,培训师要及时干预,通过参与讨论把问题重点引到正确轨道上。

5.归纳总结者

培训本身就是一个总结提炼的过程。培训师在学员讨论后,要用几分钟的时间对该次培训内容进行简要概括。在这个过程中,应注意两点:一是培训师不应对讨论结果简单地做出结论,只需将整个讨论情况做出整体评价,指出讨论的优点和不足,并针对学员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引导其深入思考,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二是培训师在表述自己的观点时,不要用绝对性的语言来强化自己的观点。只有把讲评重点放在学员讨论的质量上、思路上,才真正有助于提高学员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角的教案篇7

关键词:三角形中位线;设计思路;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作者简介:王雪枫,任教于甘肃省兰州市第四中学。

授课班级:甘肃省兰州市第四中学九年级(5)班

授课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三章《证明(三)》第一节平行四边形(第三课时)。

        一、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所要探究的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是学生以前从未接触过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强调直观与抽象的结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大胆探索新颖独特的证明方法和思路,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这一过程,体会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在获得结论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同时渗透归纳、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使学生理解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不仅指出了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三边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而且为证明线段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倍分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接受新知识的意识较强,对于本章有关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内容掌握较好,但知识迁移能力较差,数学思想方法运用不够灵活。因此,本节课着眼于基础,注重能力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首先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结论,然后借助于平行四边形的有关知识进行探索和证明。在此过程中注重知识的迁移同时重点渗透转化、类比、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的优势得以发挥,劣势得以改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

        2)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和有关应用。

        2.能力目标

        1) 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推理论证能力。

        2) 能够用多种方法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体会在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3)能够应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推理、猜想、论证等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

        教学难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多种证明。             

     &n

bsp;  (五)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

        对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引入采用发现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探索、猜测等自主探究的方法先获得结论再去证明。在此过程中,注重对证明思路的启发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倡证明方法的多样性,而对于定理的证明过程,则运用多媒体演示。

        (六)教具和学具的准备

        教具:多媒体、投影仪、三角形纸片、剪刀、常用画图工具。

学具:三角形纸片、剪刀、刻度尺、量角器。

        二、 教学过程

        1.一道趣题——课堂因你而和谐

问题:你能将任意一个三角形分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吗?这四个全等三角形能拼凑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板书)

        (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主动地加入到课堂教学中,课堂气氛变得较为和谐,课堂也鲜活起来了。)

        学生想出了这样的方法:顺次连接三角形每两边的中点,看上去就得到了四个全等的三角形.

如图中,将ade绕e点沿顺(逆)时针方向旋转180°可得平行四边形adfe。

        问题:你有办法验证吗?

        2.一种实验——课堂因你而生动

        学生的验证方法较多,其中较为典型的方法如下:

        生1:沿de、df、ef将画在纸上的abc剪开,看四个三角形能否重合。

        生2:分别测量四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判断是否可利用“sss”来判定三角形全等。

        生3:分别测量四个三角形对应的边及角,判断是否可用“sas、asa或aas”判定全等。

        引导:上述同学都采用了实验法,存在误差,那么如何利用推理论证的方法验证呢?

        3.一种探索——课堂因你而鲜活

        师:把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板书)

        问题: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三边有怎样的关系呢?在前面图1中你能发现什么结论呢?

        (学生的思维开始活跃起来,同学之间开始互相讨论,积极发言)

        学生的结果如下:de∥bc,df∥ac,ef∥ab,ae=ec,bf=fc,bd=ad,

        ade≌dbf≌efc≌def,de=bc,df=ac,ef=ab ……

        猜想: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板书)

        师:如何证明这个猜想的命题呢?

        生:先将文字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然后证明。

  &

nbsp;     已知:de是abc的中位线,求证:de//bc、de=bc。

        学生思考后教师启发:要证明两条直线平行,可以利用“三线八角”的有关内容进行转化,而要证明一条线段的长等于另一条线段长度的一半,可采用将较短的线段延长一倍,或者截取较长线段的一半等方法进行转化归纳。

        (学生积极讨论,得出几种常用方法,大致思路如下)

        生1:延长de到f使ef=de,连接cf

        由     ade≌cfe(sas)

        得    adfc     从而    bdfc

        所以,四边形dbcf为平行四边形

        得    dfbc

        可得  debc  (板书)

        生2:将ade绕e点沿顺(逆)时针方向旋转180°,使得点a与点c重合, 

        即   ade≌cfe,

        可得  bdcf,

        得    平行四边形dbcf

        得    dfbc  可得  debc

        生3:延长de到f使de=ef,连接af、cf、cd, 可得 adcf

        得   dbcf

        得    dfbc

        可得 debc

        生4:利用ade∽abc且相似比为1:2

        即   

        可得 debc

        师:还有其它不同方法吗?

        (学生面面相觑,学生5举手发言)

  4.一种创新——课堂因你而美丽

        生5:过点d作df//bc交ac于点f

        则      adf∽abc

        可得   

        又     e是ac中点

        可得     

        因此   ae=af    

        即     e点与f点重合

        所以   de//bc 且  de=bc

        (笔者事先只局限于思考利用平行四边形及三角形相似的性质解决问题,没想到学生的发言如此精彩,为整个课堂添加了不少亮色。)

        师:很好,好极了!这种证法在数学中叫做同一法,连老师也没想到。太棒了,大家要向生5学习,用变化的、动态的、创新的观点来看问题,努力去寻找更好更简捷的方法。

        5.一种思考——课堂因你而添彩

        问题: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中线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

        容易得出如下事实:都是三角形内部与边的中点有关的线段.但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三角形的一条中位线与第三边上的中线互相平分.(学生交流、探索、思考、验证)

        6.一种照应——课堂因你而完整

        问题:你能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说明本节课开始提出的趣题的合理性吗?(学生争先恐后回答,课堂气氛活跃)

        7.一种应用——课堂因你而升华

        做一做:任意一个四边形,将其四边的中点依次连接起来所得新四边形的形状有什么特征?

        (学生积极思考发言,师生共同完成此题目的最常见解法。)

        已知:四边形abcd,点e、f、g、h

        分别是四边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连结ac

        e、f分别是ab、bc的中点,

        ef是abc的中位线,

        ef∥ac且ef=ac,

        同理可得:gh∥ac 且gh=ac,

         efgh,

        四边形efgh为平行四边形。(板书)

        其它解法由学生口述完成。

        8.一种引申——课堂因你而让人回味无穷

>        问题:如果将上例中的“任意四边形”改为“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结论又会怎么样呢?(学生作为作业完成。)

        9.一句总结——课堂因你而彰显无穷魅力

        学生总结本节内容:三角形的中位线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另附作业)

        三、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中位线

        1.问题                         

        2.三角形中位线定义            

        3.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明        

        4.做一做

        5.练习

        6.小结 

        四、课后反思

角的教案篇8

关键词:三角形中位线;设计思路;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作者简介:王雪枫,任教于甘肃省兰州市第四中学。

授课班级:甘肃省兰州市第四中学九年级(5)班

授课教材:义务 教育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三章《证明(三)》第一节平行四边形(第三课时)。

        一、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所要探究的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是学生以前从未接触过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强调直观与抽象的结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大胆探索新颖独特的证明方法和思路,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这一过程,体会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在获得结论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同时渗透归纳、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使学生理解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不仅指出了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三边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而且为证明线段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倍分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接受新知识的意识较强,对于本章有关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内容掌握较好,但知识迁移能力较差,数学思想方法运用不够灵活。因此,本节课着眼于基础,注重能力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首先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结论,然后借助于平行四边形的有关知识进行探索和证明。在此过程中注重知识的迁移同时重点渗透转化、类比、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的优势得以发挥,劣势得以改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

        2)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和有关应用。

        2.能力目标

        1) 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进一步 发展 推理论证能力。

        2) 能够用多种方法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体会在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3)能够应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进行有关的论证和 计算 ,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推理、猜想、论证等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

        教学难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多种证明。             

        (五)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

        对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引入采用发现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探索、猜测等自主探究的方法先获得结论再去证明。在此过程中,注重对证明思路的启发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倡证明方法的多样性,而对于定理的证明过程,则运用多媒体演示。

        (六)教具和学具的准备

        教具:多媒体、投影仪、三角形纸片、剪刀、常用画图工具。

学具:三角形纸片、剪刀、刻度尺、量角器。

        二、 教学过程

        1.一道趣题——课堂因你而和谐

问题:你能将任意一个三角形分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吗?这四个全等三角形能拼凑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板书)

        (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主动地加入到课堂教学中,课堂气氛变得较为和谐,课堂也鲜活起来了。)

        学生想出了这样的方法:顺次连接三角形每两边的中点,看上去就得到了四个全等的三角形.

如图中,将ade绕e点沿顺(逆)时针方向旋转180°可得平行四边形adfe。

        问题:你有办法验证吗?

        2.一种实验——课堂因你而生动

        学生的验证方法较多,其中较为典型的方法如下:

        生1:沿de、df、ef将画在纸上的abc剪开,看四个三角形能否重合。

        生2:分别测量四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判断是否可利用“sss”来判定三角形全等。

        生3:分别测量四个三角形对应的边及角,判断是否可用“sas、asa或aas”判定全等。

        引导:上述同学都采用了实验法,存在误差,那么如何利用推理论证的方法验证呢?

        3.一种探索——课堂因你而鲜活

        师:把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板书)

        问题: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三边有怎样的关系呢?在前面图1中你能发现什么结论呢?

        (学生的思维开始活跃起来,同学之间开始互相讨论,积极发言)

        学生的结果如下:de∥bc,df∥ac,ef∥ab,ae=ec,bf=fc,bd=ad,

         ade≌dbf≌efc≌def,de=bc,df=ac,ef=ab ……

        猜想: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板书)

        师:如何证明这个猜想的命题呢?

        生:先将文字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然后证明。

        已知:de是abc的中位线,求证:de//bc、de=bc。

        学生思考后教师启发:要证明两条直线平行,可以利用“三线八角”的有关内容进行转化,而要证明一条线段的长等于另一条线段长度的一半,可采用将较短的线段延长一倍,或者截取较长线段的一半等方法进行转化归纳。

        (学生积极讨论,得出几种常用方法,大致思路如下)

        生1:延长de到f使ef=de,连接cf

        由     ade≌cfe(sas)

        得    adfc     从而    bdfc

        所以,四边形dbcf为平行四边形

        得    dfbc

        可得  debc  (板书)

        生2:将ade绕e点沿顺(逆)时针方向旋转180°,使得点a与点c重合, 

        即   ade≌cfe,

        可得  bdcf,

        得    平行四边形dbcf

        得    dfbc  可得  debc

        生3:延长de到f使de=ef,连接af、cf、cd, 可得 adcf

        得   dbcf

        得    dfbc

        可得 debc

        生4:利用ade∽abc且相似比为1:2

        即   

        可得 debc

        师:还有其它不同方法吗?

        (学生面面相觑,学生5举手发言)

        4.一种创新——课堂因你而美丽

        生5:过点d作df//bc交ac于点f

        则      adf∽abc

        可得   

        又     e是ac中点

        可得     

        因此   ae=af    

        即     e点与f点重合

        所以   de//bc 且  de=bc

        (笔者事先只局限于思考利用平行四边形及三角形相似的性质解决问题,没想到学生的发言如此精彩,为整个课堂添加了不少亮色。)

        师:很好,好极了!这种证法在数学中叫做同一法,连老师也没想到。太棒了,大家要向生5学习,用变化的、动态的、创新的观点来看问题,努力去寻找更好更简捷的方法。

        5.一种思考——课堂因你而添彩

        问题: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中线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

        容易得出如下事实:都是三角形内部与边的中点有关的线段.但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三角形的一条中位线与第三边上的中线互相平分.(学生交流、探索、思考、验证)

        6.一种照应——课堂因你而完整

        问题:你能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说明本节课开始提出的趣题的合理性吗?(学生争先恐后回答,课堂气氛活跃)

        7.一种应用——课堂因你而升华

        做一做:任意一个四边形,将其四边的中点依次连接起来所得新四边形的形状有什么特征?

        (学生积极思考发言,师生共同完成此题目的最常见解法。)

        已知:四边形abcd,点e、f、g、h

        分别是四边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连结ac

         e、f分别是ab、bc的中点,

         ef是abc的中位线,

         ef∥ac且ef=ac,

        同理可得:gh∥ac 且gh=ac,

         efgh,

        四边形efgh为平行四边形。(板书)

        其它解法由学生口述完成。

        8.一种引申——课堂因你而让人回味无穷

        问题:如果将上例中的“任意四边形”改为“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结论又会怎么样呢?(学生作为作业完成。)

        9.一句 总结 ——课堂因你而彰显无穷魅力

        学生总结本节内容:三角形的中位线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另附作业)

        三、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中位线

        1.问题                         

        2.三角形中位线定义            

        3.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明        

        4.做一做 

        5.练习

        6.小结 

        四、课后反思

角的教案篇9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判定定理2、3的证明方法并会应用.

2.继续渗透和培养学生对类比数学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3.通过了解定理的证明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证明新命题的能力.

4.通过学习,了解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二、教学设计

类比学习,探讨发现

三、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是判定定理2、3的应用.

2.教学难点:是了解判定定理2的证题方法与思路.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常用画图工具、

六、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我们已经学习了几种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

2.叙述判定定理1,定理1的证题思路是什么?(①作相似,证全等,②作全等,证相似).

[讲解新课]

类比三角形全等判定的“SAS”让学生得出:

判定定理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简单说成: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已知:如图,在和中,

且.

求证:∽

建议“已知、求证”要学生自己写出.

另外,依照判定定理1的两个证明思路,让学生自己说出辅助线的作法.

下面判定定理3的引出与证明同判定定理2,这里从略.

在讲解判定定理3的过程中,再一次强调使用比例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以便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它.

例3依据下列各组条件,判定与是不是相似,并证明为什么:

(1),,

(2),,

解:让学生试着写出解题过程

这种类型的题具有两层意思:一是对正确的题目加以证明;二是对不正确的题目要说出理由或举反例,但后者对于初二学生来说比较困难.为降低难度,这里的题目全是正确的,只要求学生能用学过的知识给出证明就可以了,不必研究如何判定两个三角形不相似.

[小结]

1.让学生了解判定定理2、3的证明思路与方法.

2.会利用两个判定定理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角的教案篇10

论文摘要: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发现自身潜能,培养沟通协调能力并学会团队学习。作者通过分析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课堂中实施时学生角色定位错位原因,重点探讨学生在管理学案例教学中的角色定位问题。

案例教学是教师通过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景,深入角色,再现实况,着重于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应用于管理学课程的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管理案例模拟真实的管理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注重将课堂教学看做是一种学习交流的过程,使学生在掌握好管理学理论的基础上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本文作者在对比使用传统教学方法和案例教学法讲授管理学课程后发现,案例教学法在学生们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案例教学法对学生的作用方面入手,通过分析将案例教学法实施于管理学课堂过程中学生角色定位错位形成原因,重点探讨学生在管理学案例教学中的角色定位问题。

1 管理学课堂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对学生的作用

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课堂中的实施,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各方面提升自己的能力,具体表现为:

1.1 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会主动学习

一切工作都应始于目标,目标本身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在管理学课堂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就是给每位学生都定下了一个目标,学习不是老师指派的某个任务,而是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并且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即使是理论知识的学习,由于它会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理论指导,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也会去有重点的关注。尤其是通过案例让学生参与的实践演练,要求学生有针对性的利用课堂中讲授过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进一步要求学生知其所以然,知其应该如何应用,让学生更加有参与意识和责任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加深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在解决案例中的问题时,又会帮助我们发现知识方面和专业理论方面的欠缺,针对薄弱环节,通过自学和团队学习对相关知识加以弥补。真正实现通过对理论知识的运用来促进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1.2 拓展学生综合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

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通过学生的若干方面的能力模块来进行衡量。在管理学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动态的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授课过程中更多的强调学生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参与,这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等开拓了一条新途径。案例情景中问题的解决没有固定的方法与模式,即使事先提供解决相关问题的备选答案,但并不作为唯一的标准答案给出,鼓励学生在互相讨论中给出多种新答案。这些都将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通过理论与实际结合,课堂与课外结合、团队学习与自我学习结合,让学生们扩大知识面,拓宽思路,更加主动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1.3 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现自身潜能

学生的优秀潜质得到发现而不是埋没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也是目标。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管理学课堂中,学生成为知识获得的主动接受者。学生通过主动查找案例的相关资料,参与案例的演讲讨论,和其他同学展开辩论等众多环节,给予了学生们更多的机会来重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潜力,发挥自身的特长,展现自己的风采,在学习中不断地树立信心,获得更加全面的进步与提升。

1.4 培养学生良好地组织沟通、协调能力,学会合作学习

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课堂中的实施改变了传统教学单纯以老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升教学效果,在教学操作中不仅强调个人的自主学习,同时更加注重合作学习。学生们通过组建团队,由小组成员共同合作查找资料、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个人意见陈述到小组成员最终达成共识等,使大家的思想、观点相互“激发”、“碰撞”,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组织沟通能力、协调能力以及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这些意识和能力甚至会对其以后的职业生涯产生深远影响。

2 当前管理学案例教学中学生角色错位现象及形成原因

尽管我国大多高校近些年来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已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并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管理学教学在我国起步较晚,案例教学方式更是相对落后,因此在本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方法时学生角色定位方面更是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在案例准备阶段,学生完全处于缺位状态,基本上是一种局外人的架势,认为自己和案例教学不相关。而在案例分析与讨论过程中,学生们参与也非常少,依然是课堂中的被动收听者与任务被分配者,而在分析总结阶段,学生们则是等待者,总是希望老师能尽快给出答案然后做记录,一旦老师给出参考答案便认定是万能公式,即使偶尔有同学提出不同意见,也很少去思考其可行性。

针对学生们在管理学案例教学课堂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究其原因,可以大致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传统教育体制与传统观念的限制

“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道观和教育观,使人们更愿意、更习惯于接受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育培训方法。大部分学生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就习惯于“老师教,学生听,记笔记”的教学方法,长期以来,学生对老师的讲授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性,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对刚进大学的新生而言,由于管理学课程中所涉及的相关原理与理论部分的内容因为也是涉及到一些条条框框,与其在中学时接触的政治历史类科目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因此,一些学生尤其是理科的学生此时将管理学的学习完全等同于学习政治历史,认为这是一门需要死记硬背的学科,自己在该门课程中只要好好的背就是学习好这门课程的唯一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老师交代的工作比如自学完成相关内容,自行查阅某类资料以及课堂中要求他们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等表示很不理解,甚至认为是老师的偷懒行为,将本属于自己的工作转嫁给了他们。

此外,我国传统文化推崇尊长、和谐、礼貌、忠诚等等,这将意味着在公众场合对另一人的观点提出怀疑或质疑会被认为是不适宜的;在这种“师道尊严”的传统文化影响下,很多学生在案例交流讨论初始就不敢大胆地对教师提出的观点和判断进行质疑。根据作者本人在管理学课程中开展案例教学法的实践发现,尽管每一次进行案例讨论前都一再强调,管理无定式,鼓励大家畅所欲言,但只要最后给出一个参考答案,接下来学生们对别的答案就会质疑其可行性而只认定教师给出的参考答案,因为他们根深蒂固的一个观念就是,只要是老师给出的答案就一定是正确的,一定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不敢再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观点与见解。

2.2 学生们知识水平的限制

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管理学课程中要取得较好的效果,对学生在知识水平方面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管理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了解广泛的社会背景和具有较丰富的社会阅历,这样将方便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能展开讨论,使学生与学生个人之间,团队之间能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开拓思路。但管理学课程的授课计划安排大多都是在大一期间,很多学校专科学生在大一的第一个学期就开设该课程,本科学生在一年级的第二个学期开设此课程,此阶段的大学生管理学方面的知识涉猎极少,对管理理论知识了解不透,社会阅历较少。此时利用案例教学法进行管理学教学,对大多大学生来说,即使对案例教学方式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对待案例中提出的问题要么束手无策、答非所问,要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难以站在一定高度以一个实战者的身份,去研究和解决案例中的实际问题。

2.3 学生沟通协调能力方面的限制

刚经过高考关卡的大一新生在沟通与协调能力方面还是存在很多缺陷与不足,尤其是随着90后越来越多的走入大学校园,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走入大学校园,这个群体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在独立完成某些工作方面表现很好,比如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书面沟通,写出相关报告方面做得很好,但在口头沟通能力与协调能力方面存在严重缺陷,比如不能很好的融入到案例分析讨论的过程中去,不能很好地与同学、老师形成互动,不能在与大家交流的过程中及时的补充与更新自己的观点,不能很客观的去看待同学们的不同意见与观点。甚至还有部分学生由于从小就很少在人前表达自己,因此只要当众说话就紧张得无以复加,对自己的观点根本无法进行清晰地梳理;即使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讨论,部分学生由于没有与人分享讨论的习惯,即使有好的见解或想法也不愿意用说的方式与他人分享,即使有一些疑问也不愿当众和老师、同学一起讨论。

3 学生在管理学案例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在管理学课堂中应用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以师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方法,要保证教学效果得以实现,在课堂中老师和学生都必须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尤其是学生角色的到位,他们是否使出全身解数去发现并寻求“最佳”解决方案,参与的积极程度和角色职责的履行程度决定管理学案例教学的成败。

3.1 学生是管理学案例教学的积极准备者

有人说,如果没有准备的话,那你就准备着失败吧。要在管理学课堂上更深入讨论案例,学生们必须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其中首先需要做的准备工作是更新学生们的学习观念和改变他们老套的学习习惯。除此以外,还要求学生们在教学工作开始前,在多个方面进行有所准备:

3.1.1 理论知识与案例阅读准备

要在课堂上深入讨论案例,保证学生对案例学习和接收的效果,首先要保证能对相关理论知识学懂学透,才能在案例分析中找到好的切入点,这是开展案例学习的前提和保证。比如在教学中有一个针对考核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技能的案例,要想很好的对案例进行分析,首先就要求学生能掌握管理者必备的基本技能有哪些,这些管理技能分别是什么,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其在掌握相关管理技能方面有何不同要求。同时,还需所有的学生们都做好阅读准备,先粗读案例,获得案例基本情景,明确对问题的基本概念;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精读,彻底了解案例中的核心问题,分析案例的因果关系从而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初步得出的结论,应进—步阅读和查找教师推荐的相关资料或根据自己的判断查找相关的信息来支持自己的分析。

3.1.2 分工准备

在管理学课堂中应用案例教学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操作方式,一方面团队成员可以相互启发,在团队学习中更全面的考虑问题,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同时也可增进同学们之间的了解,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为了不滋生懒汉行为的产生,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在要求所有成员对教师布置的案例进行阅读的前提下,要根据小组成员的优势和特长对他们在案例课堂中的工作与职责进行明确的分工。哪些同学去校图书馆、资料室、校园网络中心等地方去查找各种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哪些同学负责资料整理,资料分析;哪些同学负责分析报告的撰写;哪些负责汇报课件的制作;哪些同学负责演讲说明等;哪些同学负责撰写综合分析报告;组长的职责包括哪些等等。这些工作都必须落实到人,责任到人,才能真正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3.2 学生是管理学案例教学课堂讨论中的主角,是问题的解决者

在案例教学课堂中,不能让学生在案例讨论中只是聆听别人的观点,或被动的接受别人的观点,这样的案例讨论注定要失败。因此在管理学案例教学的课堂讨论中,教师角色必须由传统课堂的主角转变为讨论的引导者和主持人,让学生晋级为案例讨论的主角。通过前期的准备工作,在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的基础上,每个小组事先准备好一套完整的问题解决方案然后开展讨论。讨论形式可以是由每个小组,选派代表陈述、讲解自己的方案,讲述完毕,其它小组可针对该方案提出质疑,陈述方进行答辩;也可以在课堂中将持不同观点的小组分为正、反两方,由正反两方选派代表演讲,然后在正反双方中展开争论,找到问题的焦点,再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中心问题进行分析;在分析和讨论中,对有争议的问题可以不必在意是否有统一的答案,重在讨论过程中学生提出的理由、依据、逻辑推理和判断。在整个课堂讨论中,教学活动主要是在学生自我思考、激烈辩论的氛围中进行。讨论过程中要注意倾听其他人的意见、观点、评论,一步反观、反思自己的想法和认识,从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应设身处地的进入案例所提供的拟真情境中的角色进行体验,站在这个想象中所扮演的角色的立场上去观察和思考,去理解和体验,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3.3 学生是管理学案例教学课堂分析总结期的信息反馈者

在管理学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把知识更好地传递给学生的一个沟通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信息发送者,而学生是信息接收者,要想实现更有效地沟通效果,各小组分析讨论并进行信息交流,由教师对各个小组进行点评之后,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还需承担信息反馈者的角色。学生将接受的知识予以整理、过滤后,还需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对教师的教学组织情况和自身学习效果做出评价,并思考自身在实施案例教学法的管理学课堂中各个阶段的职责履行情况,总结自己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自身在知识探求与问题解决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在对案例理解和理论上的收获,形成书面的案例综合分析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小组成员的分工情况(资料收集整理、幻灯片制作、演讲、综合分析报告的撰写等)和本小组最后的分析结论。这个分析结论不是讨论记录,也不是自问自答式的思想总结。一般在报告中应首先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者是备选方案,再围绕结论展开分析并用大量的数据和事实支持自己的观点。这种反馈一方面是进行自主性学习的拓展和延续,同时通过这种反馈将方便教师对案例教学课堂进行绩效管理。

学生作为管理学案例教学中的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其角色的正确合理的定位将使学生在知识获取和能力培养方面实现更好的结合与统一,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双方共同参与,更好的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角地位,让管理学案例教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时椿.经济管理案例教学中的障碍及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2,(4).

[2]陈黎琴,赵恒海.管理学案例教学方法及其实施.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1.

[3]何志毅,孙梦.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现状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5,8(1).

[4]黄明,郭大伟.建构主义理论在会计案例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