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教案十篇

时间:2023-03-30 19:35:28

思品教案

思品教案篇1

目前,我国的教育正处在不断改革的阶段,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而言,要想适应时代的改变,一定要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思想品德课程在初中教育中的地位不被动摇。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案例教学法

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来说,和其他课程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它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而且,对于刚刚步入初中的学生来说,思想品德课程是重要的思想和道德启蒙途径,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教师在进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时,一定要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而案例教学法不仅能够将枯燥的课堂变的生动有趣,还能对学生的道德思维进行培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本文对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一、案例教学法的概述

1、案例教学法的概念

所谓的案例教学法,就是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我们现实生活中或者是周围常见的具体案例,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们共同讨论和研究,置身于案例情景中,认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完成教学任务。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能够将理论性的知识融入到实践中,给学生带来良好的教学体验,从而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1]。

2、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应用的意义

因为初中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对于一些过于抽象和浅显的问题不能充分的掌握和理解,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变的更加具体,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另外,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应用还能加强学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并且提高学生合作探究和自主思考的意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二、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应用

1、案例的合理选择

在进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时,案例的合理选择直接影响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质量,所以,教师在选择或者是编制案例时,一定要进行充分的考虑,思考该案例是否适合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等[2]。另外,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的案例选择还要遵循时事性和教育性,近年来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增加了一些关于时事热点的内容,因此,教师在进行案例的选择时,尽量选一些能够反映出当时社会形势的案例。比如,教师在进行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与法同行》中“神圣的宪法”一课的教学时,可以列举“《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中有违反宪法的规定”的案例,因为该《办法》为了宪法的规定,所以要对该《办法》进行修改,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宪法的神圣以及在我国的重要地位,从而充分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案例教学法中的问题设计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对教材中的内容带有疑问,经过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使学生充分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并且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比如,教师在进行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自尊自信》中“天生我才必有用”一课的教学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优点。教师在设计案例教学所使用的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的问题要有价值性,并且将学生逐渐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首先,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含义么?你们具备什么别人不具备的能力?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引入乔丹的案例,乔丹小时候过的非常苦,但是他在篮球方面非常有天赋,经过自己地不懈努力,最终成为了世界瞩目的人[3]。通过这个案例激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从而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3、多媒体技术在案例教学法中的使用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引进案例教学法中,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图片、文字以及声音等,将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内容变的更加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案例教学法充分发挥重要的作用。比如,教师在进行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清是非》中“面对诱惑,学会说“不””一课的教学时,可以在课堂中引进与陌生人交流学会说不的案例,而且在引入案例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相应的情境片段,以故事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力度,从而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良好的思想品德课程教育对初中生正确道德观念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切实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思维和修养。

作者:顾悦 单位:江苏省阜宁县古河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思品教案篇2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1―0113―01

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案例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分析、研究,以达到教学目的的方法。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是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教育,帮助学生初步掌握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法律知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可以选用,这就给“案例教学”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案例选择要遵循的原则

1.时代性。随着社会生活和教学对象的发展变化,思想品德课所选择的案例也应适时地变化更新,否则会让学生觉得其脱离了实际。

2.典型性。典型性的案例能够反映和说明相关的理论,同时又符合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在同类型的案例中具有代表性。

3.真实性。学校是学习的小课堂,社会是学习的大课堂,把大课堂中的真实生活引进小课堂,为学生提供处理实际问题的机会,从而缩短理论和实际间的距离,能增强思想品德课的现实意义。

4.针对性。针对初中学生生活阅历的有限性,思想品德课所选案例就不能太专业、太复杂,而应与他们本身或周围的事物有密切的联系,这样才会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使他们有感而发、有话可讲,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案例的精选使教学有了良好的开端,而对案例的探究过程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案例教学最常用的是讨论法,可分四步进行操作:

1.阅读分析。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尽快进入案例情境,了解、掌握案例中揭示的有关情况。采取什么方式向学生呈现案例,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分析案例的兴趣,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呢?这可以根据教材的不同而设置。比如,我在讲解“揭发检举、正当防卫是公民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有效手段”一课时,采用了两种案例呈现的方法:(1)角色模拟法。让学生来当案例分析的主持人,让学生替代教师的角色,先对案例情境娓娓道来,然后再由小主持人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模拟角色,形式新颖而生动,令学生耳目一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案情的阅读理解。角色的模拟还可以是情景小品表演、现身说法等方式。(2)图片、视频展示法。在讲解“正当防卫”时,我采用漫画的形式来呈现案例,然后由学生通过看图描述、分析图片所呈现的具体案情,引导学生理解正当防卫的含义和目的。除了漫画外,还可以选择照片、书画作品、动画、影片剪辑、新闻视频等,也可用实物展示或者是学生当堂创作展示等。

2.分组讨论与适时引导。学生个人通过第一阶段的阅读、研究、分析获得关于案例问题的独特见解后,进入小组讨论阶段,这一阶段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发表自己对案例的看法及对由案例引发的问题思考的机会。为了更好地提高小组讨论的效果,每小组的规模以4人为最佳,并有体现自己独特个性的组名,各配一名组长,以此尝试对课堂讨论的调控。

如,在讨论中我要求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说出自己的分析及对问题的看法,具体做法不拘一格,可按案例问题的顺序逐一发表各自的意见,展开讨论,一个问题画了句号,再进行下一个问题的讨论;也可将几个有关的问题合起来系统地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供大家讨论;还可将自己分析案例过程中遇到的特殊难题提出来,让大家集思广益共同解决。在讨论中,允许见解有冲突、有纷争。

3.全班讨论。全班讨论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全班学生积极参与的讨论,是小组讨论的继续。它一方面解决小组讨论阶段遗留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而有意抛出的主旨性问题,引导学生辨析、思考,并达成初步共识。

思品教案篇3

这些不合理体现在某些老师不能充分地分析一个案例所体现的理论知识,或者是在思想品德课当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频率比较低,有些老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当中也没有针对性,在一些比较简单的理论知识方面过多地应用案例教学法就显得没有必要,而在一些比较难理解的理论知识方面,却没有运用案例教学法,这就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想品德方面的理论知识了,思想品德教师在这些方面存在不足,必须予以改正,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此外,有些教师所应用的案例和与之相关的理论知识相关性并不强,如果强行将这些理论知识和案例相联系,就会显得太过牵强,学生就不能更好的理解这些理论知识,只会增加学生的疑惑,不利于学生正确自主地思考问题。

二、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1.改变不了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现状。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方法固然可以保证教学量,但是却不能保证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不思考则不能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如果仅仅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就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这就不利于学生提高思想品德的学习能力,很容易导致学生在做题的过程当中思考不出问题的答案,因为平常已经对老师产生了依赖心理,一旦没有老师的指导,便难以在短时间内思考出正确答案。这是思想品德课当中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思想品德老师必须解决这个问题,更多地让学生来分析案例,增加学生思考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能力。

2.有很多思想品德老师没有教会学生案例分析的正确方法。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是要讲究方法的,案例教学法也有很多方法可以去探究,老师不仅要自己掌握案例教学法,而且还要将这种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提高思想品德的自主学习能力。而问题在于,有很多老师对学生在案例教学法方面出现的问题并没有给予正确的指导,在分析案例的过程当中也只注重表面的理论知识,没有深入的研究。在案例教学的方法方面,没有将自己掌握的案例分析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存在盲目性,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就不是很理想。

三、实行案例教学法的措施

1.适当应用案例。任课教师在思想品德课的授课过程中,要应用一定的案例,而这些案例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应当与书本上的知识相挂钩、相联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为选取这些案例的目的就是为了达成相关的教学目标。教师在上课时要采用适当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这些代表性的案例,并让他们对此充满好奇心,这样所学到的知识才能被学生融会贯通地使用,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2.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当学生对老师提出的案例产生兴趣之后,必定会对此进行更加深层次的思考,当学生遇到自己无法理解的问题时,就会在书本上寻找相关的理论知识来解释。在此时,教师便可以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有条理的罗列出来,以便于帮助学生理解,如果部分学生还是不能理解,教师就需要进行深层次的讲解,这便是理论知识最容易让学生接受的时机,通过这种形式的讲解,学生不会对理论知识产生任何抵触情绪。当学生理解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各抒己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最后将问题反馈给老师进行解决。

3.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课堂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学会使用已学过的知识或者预习得到的知识来分析和讨论案例,因为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当讨论的过程中出现一些无法理解的问题时教师一定要耐心的给学生解答,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使得讨论活动能够继续进行。

思品教案篇4

一、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初中思想品德课主要是集中、系统的对中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传授思想道德理论和法治理论,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遵法守法意识,其突出特点是概念、观点较为抽象、枯燥,传统的传授式教学很难使学生对知识真正理解掌握,而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一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通过提供生动、真实的案例,将思想品德教材中抽象的概念、观点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和直观的内容,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是有利于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教学中的案例,来源于鲜活的社会活动和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生活,它能在教学中把课内外连接起来,把学习理论与解决实际问题统一起来,真正实现了小课堂与大社会的有机结合,从而缩短了理论和实践间的距离。 

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探讨氛围,便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直接参与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这就为锻炼、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条件。 

二、具体运用的步骤和方法 

1.案例导入 

教师把精选的案例以恰当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案例的兴趣,让学生带着案例问题去探讨课本理论知识,为学生学习课本理论知识打开思路的大门。例如在讲“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时,我以近年来北京日益严重的雾霾天气案例导入。导入时,我通过投影仪将从新闻和网络中收集的北京雾霾天气的现状、日益严重的形势以及对民众的影响程度直观的展现出来,引发了全班学生的共鸣,学习兴趣得到极大提高。 

2.设计问题 

案例问题是指引学生进行案例学习的关键,问题设计的得当与否直接决定案例教学的效果。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有句名言:“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提出问题应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一环。因此,我非常重视案例问题的设计,在课堂教学之前,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的要求,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和指向性的问题,贯穿和引领课堂始终。例如在讲前面提到的“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时,我就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这个案例反映了我国目前存在什么问题?第二,你认为国家应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第三,面对这个问题,作为青少年学生应做些什么?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 

3.分析讨论 

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重点。这一环节的关键是通过师生互动,将案例的内容与相应的理论联系起来,揭示案例与理论之间的联系,讨论其发展变化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例如在分析“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时,我时时启发诱导学生,在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基础上,围绕前面设计的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在第三个问题上重点分析,避免了在第一个和第二个问题上投入过多时间,通过对第三个问题的重点分析,最终在青少年学生应做些什么上结题。这样做,同学们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提出了许多正确的看法和大胆构想,既充分讨论了问题,突出了重点,又真正发挥了分析讨论的作用,提高了学习效率。 

4.总结提升 

教师总结点评是案例教学法的归宿。这是对前一个阶段案例教学的概括和提升,一般由教师来完成,可以对思想品德案例讨论作出评价,指明其中的关键性问题,为后续的品德课堂教学打好基础;也可以指出学生在分析、讨论案例中的成绩和不足,进行弥补性、提高性讲解;还可以启发学生在教师指引下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受到更多的锻炼。例如在总结“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时,我就是启发学生通过归纳、总结,得出了我国正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青少年应该提高环保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落实环保行动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对案例和教材内容进行理论提升,使学生对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基本国策有了更深的认识;最后,向全班学生倡议:作为青少年,我们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三、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思品教案篇5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法;教学改革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置相关的教学案例和案例问题(或情境),让学生参与思考、分析、讨论、解决案例问题(或情境),通过探究案例来学习、掌握课本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参与合作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法分为五个步骤:

一、案例选取

案例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收集的与课本理论知识有着密切联系的典型人物、事件或热点的时政问题,是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的。精心选择适合的案例,这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它决定案例教学的效果。选择的案例要 “例”“理”“德”相结合,寓“理”于“例”之中,寓“德”于“例”之中。

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案例要尽量涵盖教材的概念和理论。案例教学法是在引导学生探究案例的过程中学习掌握、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因此,教师所选择的案例提供的信息和资料应尽可能多地涵盖教材中的重要概念和理论,从而使学生在探究案例过程中掌握全面的、更多的知识。

2.案例要来源于现实生活或至少和学生所熟悉的社会环境相类似,又与课本理论知识有着密切联系。贴近学生实际的案例才有真实性更有说服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增强教学效果。

3.案例要新颖、典型,要有时代性、代表性、思想性和教育性。案例要和国家当前的时政热点有关,或是大家共同关注感兴趣的或是体现健康思想有教育意义的。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热情,实施智育和德育并举,有利于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增强教学效果。

二、案例展示

教师把精选的案例以恰当的方式适时展示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案例的热情,让学生带着案例问题(或情境)去探讨课本理论知识,为学生学习课本理论知识打开思路的大门。

教师在展示案例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教师要做好展示案例教学前的准备工作,要吃透教材和案例,设计好案例展示的方式,确定案例的焦点或争论主题,以便上课时能详尽描述给学生。有的案例复杂要提前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预先阅读思考或提出问题,或写出分析提纲和思路或就案例自发进行初步讨论。

2.课前教师要根据案例和教材内容,设置能体现教学重、难点的问题(或情境),让学生带着案例问题去探索课本理论知识,尝试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案例问题;或是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中,去感悟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设置的问题(或情境)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设置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课内到课外,由案例到教材内容,难度题量适中,有针对性,寓“理”于“题”、寓“理”“情境”之中。

三、理论学习

学生带着初探案例不能解决的问题对书本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寻找解决案例问题的理论依据。教师可把书本的理论知识问题化提纲化罗列给学生,让学生自学解决简单的知识点,记录好个人学习的疑难点,然后让学生同桌或前后桌之间进行互学探讨,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合作,把疑难理论知识反馈给教师。教师深入学生随时掌握学生自学互学的信息,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并面向全班学生精讲讨论存在的疑难点及重点的理论知识,为学生解决案例问题(或情境)扫清理论知识的障碍。

四、案例讨论

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学生运用教材中刚学的或是以前学过的理论知识、概念或是其他课外的知识对案例展开讨论。组织案例讨论可分为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小组讨论一般4-6人一组,小组讨论时学生相互发表各自的见解,设有小组发言人,记录发言要点、解题思路及小组讨论中存在的疑难点,作好小组发言的准备并积极发言。其他小组提出补充意见或是反对意见,也可从其他方面另行分析 。然后学生或教师对案例讨论作总结,针对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焦点问题在全班讨论或辩论,教师加以引导启发。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迪,从中得到启发教育或产生新的知识,达到以“例”明“理”,以“理”释“例”,以“例”明“德”,以“理”导“行”的目的,在实行智育的同时实施德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老师点评

思品教案篇6

一、思想品德课教案的编写原则

1.应在进一步钻研课文的基础上动手编写。研究教材和分析教材是教师备课的核心,教师必须在研究单元 教材的基础之上,对课时教材作进一步地钻研,具体分析课文的内容、体会课文中的材料和观点、确定该课在 整个思品教材体系和该单元中教学的地位,以掌握教材。

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精读和熟读课时内容。精读的目的是理解教材。通过仔细、深入地揣摸和钻研每一课 、第一节的具体内容,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了解教材的精微,做到心领神会,融会贯通。熟读 的目的是要能够纯熟地掌握教材,驾轻就熟地驾御教材。即不仅要懂,而且要熟,要做到从整体结构到具体内 容,都胸有成竹,并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与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为一体。

同时要处理好教案和教材的关系。教案的编写原则应是对教材的加工过程。关键在于使教材适应本班的水 平和需要。教案既不能简单地照搬教材,是教材的重复,也不能完全抛开教材另搞一套。

有了教案也要充分利用教材,教师可把重点问题,如课文中所明之理加点、波浪或序号、注释以帮助学生 理解和记忆。

2.一定要掌握学科特点。目前小学思品课已形成较系统的教学理论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明理、激情、 导行是思想品德课的总特征。教师在备课时要把握这个基本特点,不能将思品课教案写成语文课的教案。思想 课同样要学习和阅读课文但教学目标不在于掌握字、词、句、篇章、结构,而是在于学文明理,是通过分析字 、词、句的感彩,体会和理解所明之理,并内化后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进行行为指导。这样,教案才会 编得有思想品德的味道。因此,编写教案时要紧紧抓住学科的特点。

3.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案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方案,但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注重 三点:(1)教师要设计好启发式的问题和运用启发的方法。使学生有思考余地,既能说出一点、又说不完整,要 开动脑筋分析综合一番后方能掌握这个问题。还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如分析一事物的多角度、分析一 事物的原因和结果、分析一事物与它事物的关系等。并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发表意见、得 出结论。(2)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紧扣小学生的身边事。如一位教师在讲《关心他人》一课时,在明理之后给学生 出了这样几个问题:谁知道爸爸妈妈最喜欢吃什么?谁知道爸爸爱看什么样的书或有什么嗜好?谁知道妈妈每 都是几点钟起床做饭等问题。问题提出后,有的同学兴奋地抢着发言,有的同学则一脸的懊丧。在老师提出问 题后,他们都领悟到关心他人不仅仅是课文中的事,而且就和自己有关。几个问题提出之后,也就知道了自己 是不是关心他人,是口头的还是真正做到。因此,在教案编写时还要做到心中有学生。

二、思想品德教案的编写过程和方敞

教案一般分讲义式教案、提纲式教案和图表式教案等几种。教师要选择哪一种取决于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 学经验。

教案和内容分一般情况和具体内容二部分。一般情况是指每一课时的教案都应写入的内容:包括授课班级 、上课日期、课题名称、课型、教学目的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等;具体内容是指这一课时完成的 教学内容和进度,它是教案的正文和重点。

教案和具体内容的教学过程是联系在一起的,内容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内容,过程是教案内容的讲授过程 。要把讲授的内容组织成教学过程,安排好教学进度、教学顺序和教学步骤,构成完整的教案。总地说来,就 是按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特点,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围绕教学目的、按照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设计总体结构、 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顺序和步骤,组织好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环节的编写 组织教学指的是教师步入课堂、宣布上课这一环。组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从课 间休息或上节课内容的兴奋点转移到本课中来,集中注意力,做好听课的准备,使学生的精神状态做出“预备 ”。不能“心不在焉、视见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大学》)

组织教学通常要采用一些方法。因此编写教案时要紧紧围绕教学这一目的进行。如可以把上节课布置的作 业进行检查、讲评,并把讲评的要点条理化;高段的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就事先准备好的内容安排进行一分钟讲 演、发表自己的对某事的见解等。

以这种方式组织思品课教学,能较好地达到集中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思品课兴趣的目的。

2.导入新课环节的编写 教师还应充分准备从组织教学过渡到讲授新课的导入问题。导入时既要注意和上 节课知识的衔接,又能自然引入新课,并通过导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并产生兴趣,为讲授新课——明理做铺垫 。

导入新课可从“纵”“横”两方面导入。“纵”指过程,即导入指在课前进行的引入新课的方法。“横” 指抛开过程性导入新课,这种导入的方法有很多。

从“纵”的方面导入的方法有:

(1)课前开门见山揭示课题:如第三册第二课《光辉的节日》,老师直接板书课题,然后提问:“同学们, 你们知道光辉的节目指的是什么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课《光辉的节目》”,并板书课题。

而课中和结尾时点化揭示课题,就不单纯是导入的方法问题又属于明理内容。下面也附带说明。

(2)课中揭示课题:如第二册第七课《做勇敢的孩子》。老师教学中已经使学生明白了“小红不胆小,她不 怕黑,不怕打针吃药、敢当众发言是一个勇敢的孩子”后,再提问:“那我们应该怎样做?通过动情明理,大 家异口同声地回答:做勇敢的孩子,教师适时板书课题。在课中适时揭示课题既可以激发学生做勇敢孩子的愿 望,又为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3)结尾时点化课题:如第一册第八课《我爱祖国》。当老师完成明理和导行部分之后,总结全课学习内容 ,提出课后行为要求时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国是我们的祖国。它面积广大、祖国富强又可爱 ,那你是怎么想的呢?”在结尾时揭示课题,既总结全文,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

以“横”方面,导入新课的方

法有很多种:

(1)教师运用谈话、设问比较的方法:

如《热爱家乡》一课,教师运用谈话方法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来学习《热爱家乡》一课 。怎样做才是热爱家乡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课文中的两位大哥哥都是怎样做的?”

又如《珍惜集体荣誉》一课,教师用设问的方法导入新课。教师:“小朋友都喜欢做一个维护集体荣誉的 孩子吗?(板书“集体荣誉”)谁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维护集体荣誉吗?(板书“维护”)为了班级得到卫生评 比的“小白鸽”就把垃圾收起来又倒在共它班级的分担区,是维护集体荣誉还是破坏集体荣誉呢?同学们一定 都很想弄清楚,下面我们就来学新课《维护集体荣誉》

(2)借助其它手段,如故事、谜语、哲理、名言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园园和方方》一课,老师给孩子们讲了《大象和小花猫》的故事,使孩子从中了解到,大象 和小花猫都有各自的优点,只有互相学习、互相合作才能办好事情。这个小故事使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那么 我们看《园园和方方》又告诉我们什么?

谜语导入:《小凤送桃》一课,老师出示一则谜语:“胖娃娃、没有脚,红尖嘴一身毛,背上一道沟,肚 里有味道”。学生回答:“桃”。老师说:“孩子们猜对了,今天我就给你们讲一个《小凤送桃》的故事。”

哲理、名言导入:《最可爱的人》一课。老师出示了“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这句南疆战士的豪言壮语 ,提出问题: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归纳发言后,老师又说,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下面我们就来 学习第二课《最可爱的人》。

此外,还有用歌曲(音乐)、举例、图片或实物、音像等创设情境等多种导入新课的方法,这里就不一一 讲述了。

(3)教师使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以游戏、小品表演、汇报等方式导入新课:

如《做妈妈的小帮手》一课。课前教师安排小品表演。一组是小女孩放学回家看到妈妈洗衣服腰酸腿疼, 就主动给妈妈捶背、替妈妈洗衣,妈妈睡着后又轻轻地给妈妈盖上被子;另一组是小女孩放学回家,看妈妈洗 衣服就把口袋里的脏手绢掏出来扔到盆里,看电视时妈妈叫她去买火柴,她却不耐烦地说:没看见我在看电视 吗!真讨厌!……老师提出问题,二组表演各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哪个小女孩做得好?……由此导入新课。

汇报:教师在课前有目的的组织参观、调查、走访等活动,通过学生课前汇报活动情况的方法导入新课。

还可以通过行为测查引出问题导入新课:以上的各种方法导入都不要忘了一个“巧”字,既要引得自然、 合情合理,又要引人入胜、动人心弦。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3.讲授新课环节的教案编写 讲解新课是教案正文部分的中心,所占篇幅最多。一般说来,一堂课质量如 何,主要是看这一环节完成得怎样。

对于小学思想品德课来说,这部分主要包括明理、激情、导行三个主要内容。主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并 把具体内容安排设计明确地写在教案上:(1)设计好讲授新课的整体步骤;(2)把握每个步骤的重点和难点;(3 )设计出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明理、激情、导行,做到内容和方法相统一,方法为内容服务。并达到掌握 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教学目的。

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写清基本概念,如遵纪守法中的“法”和“纪”;

(2)多选用具体形象生动的事例说明观点;

(3)注重重点和难点部分的编写。如设计一组问题,使学生抓住关键重点,或使学生化难为易;

(4)讲新课和巩固新课要同步进行,边讲边巩固,不能一节课讲完了,再找专门时间巩固。根据思品课的特 点,一般可分三步骤巩固观点;a.学文明理,即学完新课后就概括总结出新观点;b.引入相同观点的其它题材 ,再深化观点;c.联系实际导行时按着观点的不同侧面的内容要求与小学生思想/,!/行为实际逐一对号,进而巩固 新观点。

(5)设计好板书。板书应完整系统。应简炼,板书应反映出整个观点,或整个观点的操作内容。要抓住观点 设计板书,否则就会支离破碎,前言不搭后语。不要成段地抄书,板书字型要规范,不能随便乱写造字。

低年级学生也可采用板画形式设计。

一般,板书分基本部分和辅助部分。基本部分包括大小标题、内容要点:辅助部分可根据情况将重要的概 念、数字、生词、生字等设计在内。可以在教案正文旁另组织板书系统。

也可以在正文中把字写大,改用彩笔的办法把应该板书的地方标增出来。

(6)要设计教具和使用方法。思品课为了增加直观效果,要充分利用教具、图、幻灯、投影仪和录音、录像 。教案设计上要写上运用什么教具、需要什么设备、写上制作什么内容的幻灯片、录音像带,通过课前有计划 地准备,防止上课后因缺少备件而使计划落空。

4.布置作业环节的编写 布置作业要和巩固新课相衔接。它起到巩固新课,启发学生运用新课内容,指导 学生进行课后复习的作用。在进行小结的基础上布置作业。通过小结把本课的基本部分、重点和难点,让学生 有个明确的结论,作业题要想好写出,要求也要简明地写在教案里。

三、熟悉教案

思品教案篇7

【关键词】“抓手”;备课;细节;生成;规范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2-0067-02

生成性教学实践是当今教育改革的方向和重点课题。生成性教学实践的价值追求是“有序”“有效”“有品位”。叶显发教授从教育哲学出发,指出:教学本身是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一线教学实践证明,进行生成性教学改革的学校,往往考试成绩比原来更好。

导学案作为学习的路线图,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但是据调查,在“导学案主导生成性教学过程”的实践中,普遍出现了两种极端的教学事件:一是课堂教学走向程序化,对学生的思维控制更加严密,“教学生成”几乎成为“不可能”,教学预设充斥课堂,学生内在需要的自主学习、自觉管理、自主教育、生成性教学等都难以真正实现;“生命的课堂”“欢乐的海洋”的愿景很难实现。二是课堂教学走向自由化,为了生成,对学生的思维放任无以复加,以至于出现课堂失控,甚至背离了教学的预期目标。这样,“伪生成”“乱生成”“有生无成”的怪诞现象就时有发生,使课改陷于泥潭。

那么,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导学案主导教学过程的课堂上,实现精心预设与精彩生成的完美统一,从而使教学走向有序、充满灵气呢?笔者经过思想品德导学案主导课堂教学过程的实践研究,认为导学案主导生成性教学的“抓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备课 精心预设

备课即预设,就是老师精心编写导学案,做好预测和设计。教师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对教材、学情深入研究后,预先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以及预设出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课题可能出现的问题,再设想怎样围绕教学计划去进行处理。课堂是许多思想的聚会,定会有许多思想的碰撞、交织,因此,充分预设才能出好课。

1. 预设目标,便于掌握

作为以德育功能为主的思想品德课,导学案的学习目标应该达到3个要求:一是学习目标要细化、具体化,便于学生把握;二是要凸显三维目标的实现,特别是能力目标和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如果仅仅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那就违背了思想品德课的学科本质;三是要深入了解学情,吃透教材和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理清重点和难点,熟悉突破难点的方法和技巧。

例如,笔者在编写“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导案时,所提出的学习目标一目了然:提升一种情感,即爱党、爱国的真情实感;培养两种能力,即全面认识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达成3种认识,即认识我国国际地位、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明确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2. 预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只有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及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教师的凝聚力、亲和力、创造力,很大程度体现在教学前对教学情境的预设,在教学时对课堂气氛的渲染上。老师课前精心设计的歌曲、课堂剧等都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民主、宽松、融洽、自由、坦然、愉悦,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地介入学习过程。如琼丽老师在“丰富多彩的情绪”的学案导入中预设了《小苹果》歌舞,师生同乐,这势必激起学生心理和情绪的变化。

3. 预设弹性问题,多留空白

教师的预设越周密,考虑越详尽,就能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使生成更具有方向感。比如,笔者在“两代人的对话”学案中,预设了3个环节:“爱的冲突”在课堂上调查寻找;“化解冲突”和“爱的艺术”现场模拟测试,这就为“精彩生成”提供了更宽阔的舞台。

二、捕捉细节,精彩生成

精彩生成出自教学细节,细节是一种资源。捕捉一个细节就能生成一个精彩的环节,忽略一个细节,就可能毁灭一个精彩的课堂。课堂生成事件是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对话、碰撞、共鸣激起和创生的浪花,是课堂呈现的原生态的事实和景观,是“不曾预约的精彩”。教师对生成事件的处理是生成性课堂教学的核心和亮点,如果能够敏锐地抓住稍纵即逝的事件并加以科学、快速处理,就能实现生成性教学的价值。动态生成的课堂,给我们一线老师带来新的挑战。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课堂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

生成教学是教师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的教学形态。精彩生成要有空间和舞台,要有教学智慧和艺术引领。

在“两代人的对话”上课肃立时,一些学生起来不迅速,目光不注视老师,似乎各有心事,笔者便问:“今天教室里谁重要?”(学生自然回答是老师)。接着笔者追问:“谁比老师更重要呢?”(学生知道是自己)。接着笔者又问:“在你的人生中,谁更重要?”(学生回答父母)。这样的问题超出教材,却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在师生互动中,学生明白了肃立的礼仪,知道了自己是学习的主角,同时也顺势导入了新课。所以,生成性教学就要抓住“三点”,即生成点、精彩点、创新点。生成在求异思维中产生,精彩在真实真切中产生,创新在挑战碰撞中产生。

在“两代人的对话”课堂上,笔者设问:“谁来模拟表演一下你和父母之间最激烈的一次冲突?我可以给你当配角。”谁出来表演和表演什么都是未知数。待表演完后,笔者抓住这个生成的亲子冲突,引导学生探究化解矛盾的基本方法和要I,使得学生学习更接地气、更有效。这告诉我们,生成性教学要注重“三性”:课堂提问的开放性;教材使用的创造性;教学流程的不饱和性。

又如,在“难报三春晖”的结尾,笔者引导学生作课堂总结的时候,一个调皮的学生突然问竞争优胜组要奖多少钱?笔者暗自惊讶,反过来问学生:“如果你是老师你会奖多少钱呢?你奖励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一定要奖钱吗?”层层追问,在师生对话中,学生明白了:精神层面的回报往往比物质回报更重要,我们要为荣誉而战!于是,笔者给予优胜组“最有战斗力的团队”的光荣称号,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所以,在导学案主导生成性教学中,应该坚持“三给”:抓住细节给问题,引导生成;抓住矛盾给挫折,激发生成;抓住成就给赏识,促进生成。

三、规范过程,培养习惯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以杜威为代表的“学生中心论”也认为教育过程不应该由教师直接进行,而应放手让学生自己经历或者体验。所以,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教育、自主生成的过程和习惯在导学案主导生成性教学过程中尤其重要。

如何让学生运用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合作呢?“抓手”应该放在规范利用导学案学习的过程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上。

1. 培养学生了解导学案的构成

大多数学校编写的导学案一般由标题信息、抽测内容、学习目标、基础知识、专题提升、当堂反馈、整理与评价、家庭作业这8个部分构成。了解导学案的构成,便于学生科学安排时间,提高导学案运用的有效性。

2. 培养学生了解教材的编排结构和特点

懂得课题、引言、框题、标题、案例、正文、相关链接、名言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便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突破重点和难点。

3. 指导学生掌握自学方法

例如,在学生自学时,笔者要求学生做到三到,即眼到、心到、手到,边看边想边用不同的自学符号勾画圈点概念、原理、关键字句,粗读精读合用。粗读即看课题、引言、框题、正文,初步阅读全课内容;精读,就是结合导学案的问题,读得细致透彻,注意教材的每个知识点及关键词,然后记下疑难点或不懂之处。要让学生做到读有所思,读有所记,读有效果。

4. 加强小组建设

为了提高小组合作效益,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从中有所收获,就要加强小组建设,如组员层次搭配,选好组长,确定组名、组规和学习口号,合作学习之前落实每个组员的责任,如思品组长负责收集成果、协调帮助后进生,记分员记录本组和上一组的得分情况。

5. 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还应该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如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活动中进行竞赛,很大程度上可以刺激学生通过合作更高效地完成导学案的学习任务。教师要及时评价,鼓励性的评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学生的自我发展之路。学无定法,只要我们深刻领悟教育的目的,在学案导学的课堂实践中从“教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坚持走沙龙式“学中心”的新路,努力克服以“学案导学”为标志的有效教学过于操作化倾向,就一定能够找到学案主导生成性教学的“抓手”。

思品教W实验说明,导学案主导生成性教学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龄段、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情境中,其“抓手”很多,要实现思品课堂有效性和高效性,追求生成性教学的价值,还有待我们在今后的课改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完善、提高。心在哪里,智慧就在哪里!只要坚持课改,生成性教学的梦想总会实现的。

参考文献:

[1] 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1997,(9).

思品教案篇8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初中 思品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0-0163-01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品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根据教学内容、对其严格设计,并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以保证教学案例的存在。该教学方法的实现不仅能引导学生对其积极研究,还能使学生利用相关方法有效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案例教学法得到更好利用。

一、以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案例

选择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条件,选择高质量的教学案例能够促进初中思品教学获得良好效果[1]。所以,教师在课前教学中,就应根据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的了解,根据每个学生的自身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案例,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自身发展水平,还能使学生在积极讨论与研究过程中增加相互之间的友谊。而且,教师选择的教学案例还要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并根据当前社会中的热点知识,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2]。其次,教学案例的形成还要具有一定的探究性,这样学生在不同领域以及不同情况下都能阐述自己观点,并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体现出案例教学法的自身价值。例如:在学习《维护消费者权益》一课时,我充分利用社会中的热点话题,如:假奶粉事件,因为该案例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事件,与学生的生活存在较大关系,因此,利用该案例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积极性,还能使学生从生活中掌握到相关知识,从而体现出一定的借鉴意义,使学生在以后的社会与发展中学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以教学手段展示教学案例

教师手段能够促进案例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是案例教学法实施的主要步骤,因为初中思品教学学科比较抽象,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因此,教师就要利用多种手段将案例教学法灵活展示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其兴趣,还能使学生在研究案例法期间发挥其主观能动性[3]。而且,教师要将教学案例完全展示,还要对其中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并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去思考,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得到激发,从而提高学生对思品教学内容的有效掌握与利用。在新课标背景实施下,案例教学方法可以利用数字故事的方式、连续剧的方式等,这样学生不仅能够直接获取到相关资料,还能利用多媒体实现播放教学,以保证教学效果的完善性。例如:在学习《财产留给谁》一课时,我把教材中小辉家的故事这个案例以电视连续剧的方式,根据某个案例知识的阐述,将其中的财产问题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并在期间按照合理程序急性分析,这样不仅能够将本课题中的重点与难点有效贯通,还能将一些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它的有效掌握,还增加了对知识内容的牢固掌握。

三、以教师引导分析教学案例

教师在对相关案例进行积极引导以及对组织学生学习期间, 要对其中选择的案例知识积极讨论。对案例进行讨论主要是将一些新闻材料、教材内容等作为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深度挖掘,在最后找出合理措施对其积极解决[4]。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能从课本上学习到更多知识,还能将一些理论知识利用到实践中去,从而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能力。案例教学方法就是教师选择一些形象的、具体的教学案例,然后将教材上的理论知识与案例相互融合,从而促进学生对该知识的有效掌握。利用案例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降低思品教学的难度,并轻松掌握其中的相关知识,从而使初中的思品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例如:在学习《隐私保护》相关知识内容期间,我选择黑客侵入的电脑的相关案例,然后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该案例有效结合,并使学生对其展开分析,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仅能够掌握隐私权利以及具体包括的内容,还能在实际生活中更好的维护自身权益。

四、以教师总结深化教学案例

根据教师对教学案例的总结分析,促进知识掌握的深化发展。因为教师在课后对案例知识进行总结是初中思品教学中的必要环节,能够对学生的前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从而使学生在其中认识到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从而为思品教学的积极提高提供有利基础[5]。其中,要明确案例教学法的优点,教师要经常表扬学生,并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更自信。而且,教师还要明确案例教学法利用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对其针对性分析,这样,学生不仅能从不同角度上利用不同方法解决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能对其中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在其中找出合理的教学方案。其次,还要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创建平台,根据案例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对学生情感态度实施教育,并将理论性教学转化为学生的自身能力。例如:在《珍爱生命》教学中,充分利用了社会中的一些案例,然后让学生在相互讨论、分析中认识到无论是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都要珍惜生命,并明确生命是一种义务。在该案例教学中,不仅能加强了案例教学法的主要利用,促进初中思品教学效率,还使学生在对案例分析与掌握期间,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体现的价值。

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思品教学中利用案例教学法能够符合现代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并以全面的应用战略提升初中思品教学效率。期间,不仅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还要对相关案例积极引导,从而使学生掌握到更多知识,以促进教学目标的合理完成。

参考文献

[1]花娓.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品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文理导航(上旬),2016(4):92-92.

[2]张启峰.浅探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品课中的运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2(24):52-53.

[3]赵露.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6(8):104-104.

思品教案篇9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初中思品教学;创新;案例选择

案例教学法应用中如果教师过多的“替学生思考”,那么这种教学方式只会将教学带回到传统的“教授”模式中,学生参与教学的有效性难以保障。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将课堂还给学生,给思品教学营造一个活跃、和谐、自主的课堂环境。

一、案例教学法的理念创新

传统教学中案例只是教师用来诠释知识的一种方法,至于学生理解了吗、理解多少教师很难控制,这也是传统教学理念影响下的以“教”为主的教学理念的缩影。要提高案例教学法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师先从教学理念上有所突破,扭转教学中“学”的被动局面,将学放于“教学”之首。首先,改变惯例,案例的准备由学生“代劳”。在准备过程中,学生结合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及生活经历,收集便于自己体会、学习知识的案例,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例如《众人划桨开大船》一课教学中,案例可以是故事,如《断箭教子》的故事;可以是童话故事,如《蚂蚁救大象》的故事;也可以是身边真实发生的事,如“集体大扫除”、“募捐”等等。教师只需要给出方向,选择什么样的案例由学生自己定,充分“放权”给学生。其次,顺势而为,不约定俗成。例如,上例中说到的学生自行准备案例,那么案例势必会是多样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案例,打乱原来的固定分组,让学生自由组合,我们不必严格控制每组的人数、每组的讨论问题,只要他们表现出的思路、认知接近,就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往知识上靠拢,将知识融入对案例的分析、探讨之中。再次,学生与老师的关系定位需要创新。现代教学中不应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思想,要善于和学生打成一片,更要像学生的朋友、知音,从学生的年龄角度、思想角度设计教学、思考问题,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

二、案例教学法的形式创新

教学理念有所创新,教学形式的创新自然也会紧跟其后。例如,传统的案例讨论形式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说这个案例告诉了我们什么?下面一片肃静,接着教师又说,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刚下课就有同学给别的同学起外号,嘲笑别的同学等等,知识与应用的严重脱节使案例教学的效果受到了很大影响,课堂成为了无效课堂,教师的教学也流于形式。换一种方式,让学生讨论,如之前提到的学生自己准备案例,若学生准备不充分教师可以提醒一下,如我们身边有没有什么不尊重他人的行为,以反面案例为教学内容,使学生更清晰的认识到尊重他人的思想及行为,从而体会如何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在教学中还可以启发学生进行提问、思考。如举例后,让学生分析所举事例与教学内容的联系,怎样用老师教授的知识分析案例中涉及人物的行为、思想等。例如《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用提问的方式调查了解学生处理买卖纠纷的态度,如提问:同学们有没有买到过不称心的东西,你是怎么处理的,爸爸妈妈若遇到了又会如何处理等等。案例结合实际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使其积极参与。如买的书缺页,当时没有注意看,发现后商家以没有购买小票和过了调换期为由拒绝退换。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维权,针对小票丢失、图书质量保期等展开讨论,设定不同的结果,如自认倒霉,算了;找父母去和商家协商;通过消协投诉商家等,对不同的处理方式进行总结,结合实际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保护自己消费过程中的合法权益。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学生不仅仅学习、掌握了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应用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保护自己的尊严、提升自己的个人修养,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体现了初中思品教学的更高价值。

三、案例教学法应用中案例选择策略

在案例教学中,案例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还是教和学的桥梁,案例的选择对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品教学中的应用至关重要。随着教学资源的丰富、教学手段的多元化,案例选择的途径也更为丰富。第一,案例选择要按需选择。案例选择要紧扣教材,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案例筛选;要注意案例的量和长度,确保案例分析控制在一定的时间内,否则其他的教学计划容易被打乱。例如,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课教学中,案例资料众多,在教学中要选择经典的或贴近生活的案例,不可盲目图乐,大家讨论的兴致勃勃,到最后知识的评讲、归纳没有时间,评讲、归纳的不细致导致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似是而非,无法准确掌握。第二,案例选择要多渠道。可以使用教材案例;也可启发学生通过网络等先进工具进行查询;还可通过读书、读杂志等等来获取案例。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会让思品教学与社会、与生活、与其他学科紧密相连,学生在思品教学中才能想的更多、想的更远、想的更对。例如《天生我材必有用》一课教学中,引用语文课文《田忌赛马》,把思品教学和语文教学联系了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文中马分为上中下三类,下等马用来迷惑对手,上等、中等马才能轻松取胜。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学生“人尽其才”的道理,同时引导学生体会即使在不断失败中也有机会反败为胜,关键要打破陈规,善于思考。

初中思品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方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学的创新和探索,结合教学实践,重视案例教学法应用的创新和细节,就能让初中思品教学水平得到快速、稳定的提升。

【参考文献】

思品教案篇10

关键词:导学案 思想品德 教学 实效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0072-01

长期以来,思想品德课以老师为中心,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相当普遍。这种高耗低效的教学,不但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而且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为改变这种教学现象,多年来,通过反复实践、探索,自己创设了“导读-导思-导议-导练-导结”“导学案”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有效改变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性不够,课堂教学结构松散、零乱,教学效率低下等问题,有利于发挥自主、互助、反思、练习、补偿等关键性学习环节作用。下面略述这种“导学案”的特点和实施方法。

1创设情境问题,激趣启思导读

教育家杜威指出:“为了激活学生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景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因此,老师要精心创设情境问题,把情境的生活性、趣味性和问题的思想性、启发性结合起来,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在创设情境问题时,教师要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世界,灵活运用语言描绘、 故事讲述、音乐渲染、电影播放、角色扮演、多媒体展示等手段,进行激趣启思。如《珍惜学习机会》一课,老师可先播放一些贫困地区极其艰苦的教学环境以及先进地区和落后地区教学条件比较的录像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体会自己能拥有优越的教学环境的幸福感,从而认识到要好好珍惜学习机会,认真学习的重要性;然后再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这样就能自然地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强烈欲望。点燃学生学习的兴趣之后,老师就可呈现学习目标和自学提纲了,用目标和提纲引导学生读书。自学提纲的设计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将“三维目标”细化为具体问题,既要突出学习的重难点,又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同时还要对自学时间、内容、方法、标准、检测等提出明确要求。

2指点读书方法,自学独思质疑

呈现学习目标和学习提纲后,学生就可先进行文本的阅读,通过自学独思,摄取有用信息,建构知识体系,发现疑点问题,尝试解疑答疑。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老师要及时指点学生的读书方法。如,在引导学生阅读、思考时要求学生:一要按自学提纲自学,明确学习方向、任务和要求;二是自学完后,要对所学内容进行加工整理,检查自己学习达标情况,并做好笔记。在阅读文本时,先指点学生进行粗读,了解所学课题在哪一节,哪一章,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然后结合新框题的标题,快速浏览全文,大体感知内容;接着就要求他们进行细读和深读。在读的过程中,围绕所学框题,依照提纲问题,努力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和要点,设法厘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等知识。如果遇到不能独立解答或解答不全面的问题,就要做好读书笔记,以便在合作探究和老师解惑答疑时解决。

3引导合作探究,合议解决疑问

小组合作学习是解决独学疑问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个体可以自由地展示自己学习体会,与同伴分享学习心得,同时通过互学,集聚集体智慧,解决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让合作学习共同体成员,在互相启发、互相探讨、互相合作中获得知识,生长智慧,提升能力。在合作学习中,老师要重视学生的展示,一者可以利用它尽量收集学生共同关注的焦点性问题、共性度高的疑难问题,以便进行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二者可以利用它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习惯以及心理等方面的问题,以便进行适时、适当的点拨和指导。受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影响,学生展示的范围、展示内容的层次、展示问题的共性度往往会不同,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展示形式,如问题性展示、层次性展示、互动性展示和生成性展示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兵教兵”、“兵练兵”、“兵带兵”、“兵强兵”活动,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提升他们学习的能力和质量,帮助他们实现共同进步。

4创设达标训练,促进目标达成

达标训练是促进学生学用结合,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提高学科能力的重要途径。为实现有效训练,老师对训练的方法、时间、内容、要求等等,要作全面考量,具体来说,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练习过程要在学生弄清基本理论和观点的基础上进行;二是所设计和选择练习题,必须掌握好梯度,充分考虑各个层面的学生;三是要引导学生总结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依据、方法和思路,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四是练习的目的不在于给学生分等,而是了解学生掌握学习的程度;五是重视练习的反馈与诊断功能,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尤其是选题,应进行慎重考虑,精心设计。教师可根据学习目标,围绕重难点,创设能够综合当堂教学目标的一两个生活情景,设置一些相关问题,让学生回到生活中解决问题,从而把传递知识同陶冶情操、提高觉悟、指导道德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

5及时检测反馈,归纳总结提升

检测评估,归纳总结,是“导学案”学习中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学生学了什么,学得怎样,老师要对他们进行及时检测、评估,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补救。测评主要以基础知识、重点内容为主,测评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或笔试,或问答;或质疑,或评述。总之,要把知识点和能力点落实到位,做到知识不掉链,能力不架空。与此同时,老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总结,通过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习惯等,以促进学生认知和元认知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范刚.学校教育创新与课堂文化构建[J]. 中国教育学刊,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