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自我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06 05:03:43

插花自我总结

插花自我总结篇1

插花技艺教学是一门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学科,虽然也有理论知识做铺垫,但绝对不是靠死记硬背能完成作品的。因此将课程的安排按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划分为1:2的比例。这占2/3的实践比例,主要安排为:第一步,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老师在课堂上所提供的插花作品案例,让学生依葫芦画瓢分组进行插花制作,将理论初步结合实践,俗话说:“婴幼儿的最初学习就是从模仿开始。”对于我们大部分从未接触过花艺的同学来说,教师让同学们根据现有作品模仿,能够从直观上更清晰明了插花作品的构造以及如何插制;第二步,对插花作品从外形、色彩以及构思理念上进行评判与指导,让大家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有助于下次作品更好地发挥;主要采取的方式是同学互评和老师总结的形式。第三步,训练学生在技能大赛中的综合应变创新能力,包括两种训练方式:

1)准备固定花材,让同学们从中挑选花材种类、颜色、数量,创造出自己设想的作品,要求形神兼备,立意积极向上。

2)提出命题作品,同学们积极思考插花效果,自由购买所需材料等,进行制作。

二、根据市场需要教授时尚流行的花艺知识

首先根据市场需求分为个人日常消费用花和婚庆、商务会议购花。让同学市场调查日常用花情况,一般需求在于散花批置家庭,随意插于花瓶中为主;或是一部分人们用于兴趣修养,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插花。婚庆、会议用花则大部分是用于会场的布置,运用大型群组花艺为主,具体到酒店会场中的签到台、主席台、嘉宾台等的布置,另外花车、新房以及参会人员等局部修饰。其次,教授与引导学生学习花材生长过程,作为一名花艺教师,本着对教学的不断完善,学院新校区建设,我向学院申请花圃建设,让学生不但能在实训室里对花材进行插花操作,更能深入了解各种花材的种植生长过程,对插花艺术有一个深入全面的了解。

三、贯彻插花行业职业道德规范

职业道德是从事某种工作的人最根本、最基础、最起码的道德观念。花艺从无到有,随着人类文明发展而不断发展,文明作为花艺工作者,在职业道德中最根本的一点也就是运用花艺为人类文明而工作,为着这个文明,在教学中要求本人以及学生们能够高度规范我们的职业道德,创造出具有灵魂的作品:从事插花艺术工作,首先得热爱花艺,不嫌弃它在创造过程中的艰辛。花艺作品给人带来的都是美的享受,但在实际工作中,花草还未成为作品之前,我们插花工作者要做大量的前期工作,包括:

1)购买时间:为求花材的新鲜,我们必须天不亮就到花市批发市场选择新鲜的花草;为求插花效果,我们可能根据花材的长势,分前后几批购入花材,分时段养殖至作品需要的盛开程度。

2)制作:在插花作品制作之前,我们插花人员面对的是一堆花农砍割下来的未经修整过的花草,枝条凌乱还夹杂着泥水,一些花枝上还布满刺,弄不好就扎破手。

3)时间:客户的需求不仅仅是在你做好花艺作品后才正好来购买,更多的是临时性的,或是凌晨购买,例如花车的扎制。这些都是花艺作品背后的艰辛,教师要提前让同学们感受到这一切,让他们认识到花艺不是向平时想象的那么惬意享受,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插花自我总结篇2

1.美化环境,改善人际关系。由于插花作品的装饰性很强,对周围环境起到画龙点睛、立竿见影的美化效果。在这样优雅、温馨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自然会显得亲切、友爱,可以进入融洽的相处状态。因此,插花艺术在社会发展中起着改善人际关系的作用。

2.陶冶情操,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素质。插花作品的创作不仅凝聚了插花者的心血和智慧,而且陶冶了情操。因为要使自己的插花作品有所提高,首先就是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然后才能获得更多的创作灵感;对于插花作品的鉴赏者来说,也是陶冶情操的一个过程,充分体现了鉴赏者精神文化素质的提高。

3.有利于开发农林资源,促进农业生产。插花行业是园艺行业的一个分支,插花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其辅助行业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所以,插花行业的掘起,使得鲜切花的生产、干燥花的生产、花器制作业等辅助行业都相应的得到了推动发展。例如:花束、花篮、瓶花的发展,促进了各种包装业、花器业的发展;艺术类插花的发展,带动了艺术设计的发展;插花作品需要摆放在各种机架上,从而促进了木器、塑料器具等工艺的发展。

4.插花艺术的发展,对国际文化的交流、国际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插花行业的发展程度,在某种程度上标明了一国经济的发展程度。闭门造车不可以求发展,对外交流是发展的上策,这样必然会推动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从而推动国际经济的发展。

二、高职院校插花技艺与盆景制作课程的教学目标

插花技艺与盆景制作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园艺、园林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随着插花行业的发展,就业岗位的需要,社会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有了更高的要求,即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插花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的插花技艺与盆景制作课程必须改革,应该从社会需要的角度方面去考虑,从学生能力建设的视角出发,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突出“新、实、浅”三个特点,其中,“新”是指超前的岗位技术知识,“实”是指学生实际应用,亲自体验岗位工作“,浅”是指用通俗易懂的教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四、高职院校插花技艺与盆景制作课程目前的发展状况当前,许多高等职业院校开设了插花技艺及盆景制作课程,但是存在的问题有很多,具体表现在:

(1)将《插花艺术》课程设置成考查或选修课程,不受学生重视。

(2)总学时数较少(一般为36学时左右),且理论教学时数大大多于实训教学时数。

(3)实训条件简陋,不能满足实训的具体要求。

(4)实训环节的考核比例太小。

三、《插花艺术》课程

在高职院校的发展对策插花行业的岗位技能包括识别、保养、处理花材;制作各种插花作品;介绍东、西方花卉文化;插花作品的保养;经营花店等。这些内容也是我们的插花技艺与盆景制作课程的基础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这些基础教学内容,采用理论学习、实训和顶岗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培养学生成为真正的插花应用型人才。知名花艺师、广州金肯花艺学院院长钟伟雄曾经从花店经营的角度阐述了花艺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他说:在原来教育模式下毕业的学生去开花店,要想在市场上立足,和老花店公平竞争,经验上没有优势,只有在花艺基本功上下功夫。

由此可见,花艺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从目前来看,学生掌握的实践技能都不扎实。为了适应插花事业的蓬勃发展,满足插花行业就业岗位的需要,培养更多的优秀插花技能者,我们高职院校可在以下方面改进《插花艺术》课程的教学,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增加《插花艺术》课程的总学时数,进一步延长实训环节的课时数,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在实践教学中紧抓时代感与民族性,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因为插花艺术具有日新月异的变化趋势。

2.教学内容应满足时代感,应及时将插花艺术的前沿知识传授给学生,以适应岗位工作的需要。

3.在《插花艺术》课程教学的后半阶段与市场接轨,让学生进入社会定岗实习,亲自体验有关插花行业的工作。

4.在校内开展有意义的插花比赛,提高学生的插花兴趣。提出奖励措施,鼓励学生考取插花员职业资格证书。

插花自我总结篇3

专家支持:周晓玲

高级插花师

成都知名花艺师

成都首届花博会花艺大赛 冠军

其作品曾受到泰国公主、范思哲CEO、成龙、章子怡、巴基斯坦前总统等名人称赞。

摆花有讲究

我们推荐在家里的这些地方摆放品种不同、造型各异的插花,调节家里一成不变的装修风格,增添节日的欢乐气氛。

【玄关】一般来说玄关空间不是很大,体积较小的植物会起到更好的点缀作用,如果我们选择绿色植物,那么还可以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推荐植物:松树盆景、小盆桂花、含笑、滴水观音、鹅掌柴等。

【客厅】除了考虑主人喜好的植物之外,摆在客厅的植物尤其要考虑和家里的风格是否符合,以免格格不入,适得其反。比如棕榈可以搭配装饰艺术风格、烙铁和玻璃材质的家具,如果选择叶片细致的垂枝植物,如桦木、柳木等,可以给人置身庭院的感觉。

推荐植物:发财树、绿巨人、皮树等。

【餐厅】餐厅的花主要指摆在餐桌上的小型插花,这时候当然也要考虑和餐厅桌椅的搭配问题。除此之外,最好是不带泥土的插花,以免对食物等造成污染,造型以温馨为主,颜色以暖色调为主,可以考虑浮花和简单的瓶插花。

推荐植物:康乃馨、玫瑰、郁金香、非洲菊、虎尾兰等。

【卧室】其实卧室里面摆花是需要十分谨慎的,因为光合作用在晚上需要吸收大量的氧气,这样会对呼吸系统造成极大的负担,一般我们偏向选择叶子少的植物来做卧室插花。

推荐植物:龟背竹、合果芋、散尾竹、仙人掌等。

家庭自制吉祥插花

插花听起来是件技术含量挺高的事,其实春节时在家里摆设几款简单易做的插花,也既美观又喜庆。

插花一:发财树

属于传统插花,整体造型大气喜庆,正红色的主色调。如果选择青花陶瓷作为搭配的器皿更会溢出浓浓的中国年味,2011年是丁卯兔年,还可以考虑放一些兔子造型的小饰品点缀其中,那就更加应景了。

造型持续时间:半年左右

材料:玻璃瓶1只(陶瓷器皿亦可)、透明胶1卷、银柳1束、剪刀1把、中国结数个

步骤:

1.用透明胶把瓶口按“井”字结构分隔成若干小区域。

2.把染成大红色的银柳分别插入这些区域,以造型美观为原则。

3.用手把最外一圈的银柳枝做软,使其造型的线条更生动。

4.挂上中国结,可固定在花蕾和树枝中间。

插花二:好运连年

属于艺术插花,造型精致紧凑,错落有致,花和叶的搭配比较复杂,最后造型时可以考虑结合新年的氛围加入鞭炮造型的塑料玩具。百合花寓意百年好合,全家团聚其乐融融的新年气氛展露无遗。

造型持续时间:1周左右

材料:巴西木1片、花泥1块、百合花3朵、剑叶1把、剪刀1把、银柳10支、寿松1支、花缸1只、圣蕨叶1把、康乃馨5朵

步骤:

1.用巴西木包住花泥,这样从花缸四周看过去就是巴西叶的青翠。

2.用银柳来确定整体造型的高度,以容器(长+宽)乘以1.5的高度为标准。

3.插入银柳和圣蕨叶做出整体造型的线条。

4.加入剑叶,做出宽度造型。

5.加入焦点花(百合花),点出造型的主角。

6.加入第二焦点花(康乃馨),作为配角辅助整体效果。

7.用寿松进一步点缀,丰满造型,遮住花泥。

插花三:鸿运高照

属于现代插花,造型简洁时尚,是当今最受欢迎的插花风格之一。线条感明显,受现代审美发展的影响,高雅而干净,非常适合搭配当今流行的家装风格。千代兰的花语是天长地久,家庭和睦天长地久,家人的关心和关爱也是恒久不变的最温暖的感情,天长地久的。

造型持续时间:2周

材料:千代兰1袋、水竹若干、龟背8片、剪刀1把、高玻瓶1只

步骤:

1.用水竹确定整体造型高度,剪齐。

插花自我总结篇4

花艺传千年,总有后来人

提到浣花草堂,你首先想到的多半是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事实上,在成都芳邻路上,还有一家“浣花草堂”,是台湾花艺教授操瑞芸所创办、专门教授插花艺术的花艺教室。

2000年,因在成都生活了十多年之久的同窗好友相邀,操瑞芸陪孩子来到成都读书和生活。当时除了给孩子陪读之外,并无事做,她便与友人在成都开了一个咖啡店。出乎她意料的是,成都人的习惯是到咖啡店喝酒,加上当时赶上非典,生意一直很萧条。闲着也是无聊,学习了十多年花艺的操瑞芸,便随手插了几件花艺,摆在咖啡店中。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她苦心经营的咖啡少人问津,没想到随性的几件插花作品却引起了来客的关注。从那以后,找操瑞芸学习花艺的人越来越多,于是她索性关掉咖啡店,开办了这家名叫“浣花草堂”的中华花艺特约教室,至今已培养了数千位学员。

中国的插花艺术真正进入文化领域,大约是在汉朝。河北省望都出土的东汉古墓上有一幅壁画,绘有一个陶质圆盆,盆内均匀地插着6支小红花并置于方形几架上,形成了花材、容器、几架三位一体的形象,这大概算是迄今为止所发现唯一的早期插花。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插花主要被用于佛堂供花,以荷花与柳枝为主要花材,并不讲究插花艺术造型。隋唐盛世,插花开始在宫廷中盛行。这时中国的插花艺术开始有了系统的技术手法和规定。比如说牡丹插花,每年牡丹花盛开时节,宫廷中都要举行牡丹插花会,有严格的程序和非常讲究的排场。

五代十国时期,由于政局动荡不稳,许多文人雅士避乱隐居,吟诗泼墨,插花也变成他们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插花开始不局限于花朵,而是就地取材,名花佳卉、山花野草皆可使用。插花器具也由铜或瓷的盘盆容器,扩展到竹筒、漆器。这时的插花追求自然情趣,朴实而又不失洒脱。

进入文风昌盛的宋代,插花艺术发展到极盛时期,成为文人四雅事(即焚香、挂画、插花、品茗)之一。此时的插花艺术不只怡情娱乐,亦以此表现作者的理性意趣或人生哲理、品德节操等。选用深有寓意的梅兰竹菊等上品花木,以“清”、“疏”的风格追求线条美。所以有人把当时的插花作品叫做“理念花”。

元代插花风格则以个人主观意念为主,为自己而插,属于超现实主义的浪漫派,常用花材的寓意和谐音来表达作品的主题,被人们称之为“心象花”。

明代是插花艺术的鼎盛时期,也是最后的辉煌。这时的花艺追求参差不伦,意态天然。讲究俯仰高下,疏密斜正,各具意态,得画家写生折枝之妙,方有天趣。这一时期,中国插花理论日臻成熟,许多插花艺术专著相继问世,其中以袁宏道的《瓶史》影响最大。书中对构图、采花、保养、品第、花器、配置、环境、修养、欣赏、花性等诸多方面,在理论上和技术上作了系统全面的论述。

清代初期的插花仍沿袭明代传统风格,流行写景式插花、组合插花和谐音式插花。但是纵观清朝三百年,插花艺术始终处于一个下坡时期,得不到重视。花道在此时开始衰落。近代以来,战乱频频,民生疾苦,凝聚着中华文化精髓的插花艺术,在民间几近消失。

1986年,一群有志于复兴插花文化的人,在台湾发起成立了中华花艺文教基金会。操瑞芸教授便是其中一员。在成都教授花艺十年的她,俨然已是这个圈子里的插花大师。回想起当初创办“浣花草堂”,她笑道,“我十几岁就学习花艺,本是为了陶怡情操,未曾想因缘际会下,从一个花艺爱好者走上了花艺教学之路。”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走进古色古香的浣花草堂,融入草堂中馨柔淡影的灯光里,掬起轻灵的双手,浣起心中的花朵,在悠闲古意的空间里拈弄花草,闻着花味,想不惬意也难。

且放下那些纷纷扰扰吧,静下心来,做一次花客,赏一次花道表演,听一堂花艺课程,尔后自造属于自己的花景禅观:花空,在美色中超越美色,在绚丽中回归内心,在多彩中寻求静雅。

我国明代园艺家计成在《园冶》一书中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句话道出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是中国插花的最高境界,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是插花艺术家毕生追求的目标。插花作品是人们利用自然界植物的花、枝、叶、果、根等为素材,经过巧妙的构思,遵循构图原理而创作出来的花卉艺术品。它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是人工美与自然美的有机结合,是“天人合一”的结晶。

与同是“雅道”的茶道和香道相比,花道更接近艺术,而且更像是一门综合艺术,与建筑、园林、雕塑、文学等艺术门类具有更加紧密的联系。不仅如此,花道比茶道和香道更加接近最基本的社会生活层面,在广大的公共空间和普通的居家环境中,都更加具有生活审美的实用性。

插花既不是单纯的各种花材组合,也不是简单的造型,而是要求以形传神,形神兼备,以情动人,溶生活、知识、艺术为一体的一种艺术创作活动。现代艺术插花不过分要求花材的种类和数量的搭配,但十分强调每种花材的色调、姿态和神韵之美。艺术插花最讲究的是作品的意境,而对花材和花器的选择几乎没有限制。以“花”做为主要素材,在瓶、盘、碗、缸、筒、篮、盆七大花器内,皆可造化无穷奥妙的插花作品,其表现方式颇为雅致,令人把玩,爱不释手。

“中国插花与西洋插花不同,中国插花首重意趣,西洋插花首重色彩。”操教授解释道。欣赏过草堂里的几件插花作品后,这种说话似乎得到了印证。跟色彩缤纷的西洋插花相比,东方花艺作品则更加淡雅,色彩并不炫目,但却意趣高远,大有深意。

关于选材和色彩的搭配,袁宏道写的《瓶史》中,用最简洁的语言阐明道:“插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多不过二种三种,高低疏密,如画苑布置方妙。”操教授的观点亦如是,“搭配颜色时,你只要记住,不超过三种颜色即可,否则将会显得杂乱。插花并不讲究花材的数量和花的华丽。在古代和现代的一些茶室里,只插上一枝白梅或一轮向日葵等简单的花草就能营造一种幽雅、返朴归真的氛围。”

与西方插花的追求几何造型不同,东方插花更重视线条与造型的灵动美感,其花型由三个主枝构成,因流派的不同称“主、客、使”、“天、地、人”、或是“真、善、美”。操教授更是形象地将中国插花的三大元素比喻成君王、宰相、大将军。插花时,先选取一枝主干作为将军,再加上一枝辅佐的宰相,一枝作为主焦点的君王,稳坐宫中。

“品茶要懂得分享,插花要懂得取舍。”操教授强调说,“在修剪枝条时,首先要去掉花卉的残枝败叶,根据不同式样,进行长短剪裁。总之看起来杂乱的枝条,便可剪掉,注意整个构图的立体感和空间感,跟水墨画一样,要学会留白,以给人想象的余地。”

最后,插花作品是为美化环境服务的,东方插花讲究插花作品与环境的协和。环境、音乐、诗、书、画、配件与插花作品需有机结合,浑然一体,达到插花创作的目的,这时,才算全面完成了插花作品创作的任务。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

中国插花首重意趣,形式次之,而后色彩。例如:拈一束清香以供佛;折柳赠人,诉之以情;或造无可名之形,都是中国人自古生活艺术着重意趣细致的体现,常把花草赋予人之感情,由敬爱自然而化同自然,继而在插花创作上呈现出来。

花有花语,花语其实就是插花人的心声。以花为伴,将花当成有生命、有灵性的知心朋友,看其插花,可窥心境。如荷花,根生长在污泥里,花和叶却高高立于水面,“出污泥而不染”,称之为“净友”,是清净圣洁、品格高尚的化身,常用于佛教用花;牡丹,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国色天香,被尊为“花中之王”,称为“贵客”,是富有显贵、兴旺发达的象征,曾是唐代宫廷插花的主要花材;梅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零落成灰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被称为“清客”,有清高淡雅的性格特征;,常与隐士为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生来是隐逸淡泊之风骨……

“选什么花,要看你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先立意,再选材。你要表现什么节气的插花?用在厅堂、佛案还是雅士书斋?”操教授微笑道,“插花,不仅要在技术上下功夫,更要在心上下功夫,你要去体会它,修持它,路才会越走越好。”

插花自我总结篇5

基本评价: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

我们将仙桃市毛嘴镇杨越村、沙湖镇马岭村,天门市皂市镇月堰村、长寿村,潜江市竹根滩镇杨林洲村、杨市镇左场村确定为调查的重点。这6个村所在的5个乡镇,除沙湖镇外,均为省定重点老区或插花贫困乡镇,6个村中的杨林洲村、月堰村、左场村分别是2010、2011、2012年的省重点扶持村。

6个村共有1976户、8250人、劳动力4433人;耕地11269亩,人均1.37亩。2011年,6村农民人均纯收入3220元,人均纯收入2300元以下的贫困户共有601户、1859人,分别占总数的30.4%、22.5%。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6个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切合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现阶段扶贫开发形势的总体判断。

抽样分析表明,农村贫困人口的收

入已经越过温饱线。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生存和温饱问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农民人均纯收入要达到国家2010年的扶贫标准1274元。调查组从6个村的贫困户中,各选择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10户、共60户(占6村贫困户总数的10%)进行抽样分析。

60户贫困户共有家庭人口211人,户均3.52人;劳动力94人,户均1.57人;耕地面积282.38亩,人均1.34亩。2011年,60户贫困户的人均纯收入为1977元,其中最低收入户人均纯收入为1300元,最高收入户人均纯收入为2280元,这表明贫困户的收入标准已经越过了温饱线,但与新的扶贫标准(2010年不变价2300元)仍存在一定差距。从人均纯收入分层来看,2001―2300元的有34户,占总数的56.7%(见图1),这说明大部分贫困群体处于贫困的边缘,只要加把劲就能越过新的扶贫线。

从制度保障看,农村社保政策为基本生存“兜了底”。6个村有323户、630人贫困户享受低保政策,分别占贫困户、贫困人口总数的53.7%、33.9%;抽样的60户贫困户中,有50户是扶贫低保户,占83.3%,户均年获得低保资金748元。6个村贫困人口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5%,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为75.6%。在调研座谈时,我们感到贫困人口的生存、吃饭和基本医疗等有了基本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和基础养老金发放政策得到落实,农民们一致感谢党和政府的政策好。

多维分析:被“发达”掩盖的相对贫困状况凸显

贫困不仅仅是缺乏收入的问题,更是一种对人们发展的权利、长寿、知识、尊严和体面生活标准等多方面的剥夺。通过对贫困人口的收入、支出、素质、基本生活状况等多维调查和类比分析,调研组了解到,三个直管市虽被视为省内“较发达”地区,但其插花贫困状况依然比较严重,相对贫困凸显。

第一,贫困发生率依然较高,贫困人口收入与本市平均水平相差很大。2011年,6村贫困发生率为22.53%,除杨林洲村外,其他5个村贫困发生率均高于本市平均水平。调查显示,贫困户的人均纯收入不及市平均数的30%,与平均数的差距很大 (表1)。

第二,贫困户支出性贫困比较普遍,生产性自我积累能力差。60户贫困户2011年人均纯收入为1977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742元,收支相抵人均多支出765元。有16户收大于支,略有节余,占26.7%;有44户入不敷出,占73.3%。其中,人均负储蓄500元以下19户,501―1000元7户,1001―2000元12户,2000元以上6户。调查组对负储蓄2000元以上的6户贫困户进行分析,发现有3户因家庭成员患大病重病医疗开支大;有3户因子女上大学教育开支大,负债主要用于刚性消费支出,根本无法进行生产性积累。

第三,贫困户劳动力文化程度低,知识贫困问题十分突出。6个村共有劳动力4433人,其中文盲半文盲1311人,占29.5%;小学文化2171人,占49%;初中及以上951人,占21.4%(表2)。潜江市左场村有120人文盲半文盲,有60人分布在63户贫困户中,户均文盲半文盲0.95人;其余60人分布在293户非贫困户中, 户均文盲半文盲0.20人。这进一步说明,知识贫困既是致贫的重要原因,也是贫困导致的结果。

第四,大病重病地方病威胁严重,贫困人口健康状况堪忧。6个村总人口8250人,其中身体残疾308人,体弱多病1633人,患有大病322人,分别占总人口的3.7%、19.8%、3.9%,总病残率达27.4%。仙桃市马岭村近年来全村患癌症26人,致使23个家庭成为半边户;有105人患血吸虫病,27人患重症病和痴呆;该村总病残率高达65.8%。

第五,贫困人口“住有所居”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住房不仅仅具有居住功能,它更是体现农民在乡土社会是否生活得体面或有尊严的重要标志之一。再穷的农户也都想法挣钱、借钱建一栋楼房,除非一贫如洗。目前6个村601户贫困户中,住土坯房的还有121户,占20.2%;住平房的273户,占45.4%;住楼房的207户,只占34.4%。

贫困成因:多重因素累积性综合作用的结果

从6个村的情况看,插花地区贫困村、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是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

第一,资源禀赋先天不足。基层干部群众在分析致贫原因时,谈论最多的是本村的地域条件和资源制约因素。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插花贫困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受自然资源禀赋影响较大。6个村代表了插花贫困地区的三种基本地域特征类型:一是以仙桃市马岭村、潜江市左场村为代表的江汉平原低洼湖区。这些地方地势低、易涝灾,是典型的“水袋子”、“虫窝子”,立地条件很差,对农田水利排灌设施配套要求高。并且,这些地方的水资源极易受污染,农民饮水安全和健康受到极大威胁。二是潜江市杨林洲村、仙桃市杨越村为代表的沿江滩涂贫瘠地区。这些地方农田大部分在外滩,土壤沙化严重,农作物年年受到汛期淹没威胁,农业基本处于望天收。三是以天门市月堰村、长寿村为代表的丘陵干旱地区。这些地方地势相对较高,水资源匮乏,是典型的“旱包子”。由于与周边县(市)同一水系,水资源调度协调比较困难,农田灌溉需要几级提水,生产成本高。插花贫困的三种区域类型,归结到一点就是,“水”为关键,区域贫困更多地体现在缺水或多水上,需要在治水上做文章。

第二,产业结构调整乏力。6个村的经济结构基本上都是“传统农业为主、打工经济为辅”的模式,贫困户的收入来源主要靠农业经营(图2)。这几个村没有高效农业、设施农业,也没有规模畜牧养殖,更没有村办企业或乡村旅游业。唯有仙桃市马岭村有600多亩鱼池,主要养殖白鲢、草鱼等大路鱼,获利微薄。村里干部群众认为调结构难,主要是因为两点:一是村集体和农民都穷,没有投入。二是搞传统农业种植“轻车熟路”,稳当、保险;搞“尖板眼”风险大,不敢冒险。

第三,因病致贫比较普遍。虽然这6个村的农民几乎都百分之百地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但给付水平不高;另外,地方政府对农村大病、重病救助的能力和覆盖面也十分有限。这些边远贫困村的农民,大多是脆弱性群体,有一人患大病、重病,对家庭来说几乎是灭顶之灾。并且由于多方面原因,这些村都是癌症、血吸虫病的易发区、多发区,因病倾家荡产、因病丧失劳动能力或因病人财两空,可谓屡见不鲜。

第四,公共投入杯水车薪。这些年,这几个村多多少少都获得了惠农政策支持,特别是在某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但这些投入,相对于贫困村的客观需求来说,只是杯水车薪。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村组道路、安全饮水、农田水利设施、水资源保护、人居环境整治、地方病防治、人力资源培训、新技术示范推广等,这些都属于政府应提供的公共产品,但是这些贫困村获得的公共财政资源太少,甚至被边缘化。从专项扶贫投入来看,一是省里安排的资金规模太小,而且没有形成正常增长机制。2010―2012年,省里安排给每个直管市的专项扶贫资金年平均在200万元左右。二是3个直管市除潜江以外,仙桃、天门从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的专项扶贫资金太少,只相当于省级资金10%左右。2012年,两级投入加起来,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测算,最多的潜江市人均只有38.5元,而最少的仙桃市人平仅有20.7元。再加上村级债务沉重,贫困村集体经济“空壳”,根本无财力发展集体经济(图3)。

第五,村级组织软弱无力。6个村由于村穷民困,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和执行力大打折扣。村干部开展工作处于两难境地:搞建设担心增加债务,不搞建设被指责无所作为。人穷志气短,村穷不为官,贫困村无人愿意当干部,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如仙桃市杨越村几年来没人愿意当村支部书记,一直由镇上干部“走读”兼任,前不久经多方努力,总算落实了人选。

若干建议:关注“主战场”之外的插花贫困

目前,插花地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占到全省总量的42.2%,如果不解决好这部分群体和贫困村的脱贫与发展问题,势必会影响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五个湖北”建设将无从谈起。因此,我们要在积极打好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战的同时,时刻关注主战场之外的插花贫困地区,积极呼应主战场,确保全省十年扶贫纲要的如期实现。我们建议:

第一,切实落实地方为主的插花扶贫责任制和投入增长机制。一是坚决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插花扶贫历来是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由插花贫困地区党委、政府负责主抓。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实行扶贫开发工作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不仅适用于重点贫困地区,而且同样适用于插花贫困地区。插花贫困地区应当学习借鉴广东省“双到”扶贫经验,坚定不移地树立“两手抓”的战略思想:在一手抓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一手抓好本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补齐短板,实现本地区的均衡发展、协调发展、科学发展。二是坚决落实地方财政扶贫投入增长机制。省扶贫纲要强调:“插花贫困地区要按照扶贫开发分级负责的要求,市、县两级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力度”。对于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要求,有的地方落实得较好,但多数地方不太好,搞扶贫完全“盘”的是省里那点“小钱”,有的甚至“铁公鸡一毛不拔”。据地方同志反映,即使按与省级扶贫资金1:1配套,地方财政再穷拿出200―300万元专项资金搞扶贫是完全能做得到的。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地方财政吃不吃紧,而在于对扶贫工作是真重视还是口头上重视。另外,省里要有过硬的考核奖惩机制,对插花贫困地区有些地方政府存在的“铁公鸡一毛不拔”问题,要“较真”问责。

第二,加大对省定重点老区插花贫困乡镇的省级扶贫投入支持力度。强调“插花扶贫分级负责、地方为主”,与强调加大对省定重点老区插花贫困乡镇的省级扶贫投入力度并不矛盾。既然省委、省政府确认了509个省定重点老区乡镇和省定插花贫困乡镇,那么省里就有责任对这509个乡镇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省扶贫纲要在部署“插花扶贫”时,特别强调“加大省级扶贫投入力度”,但这一要求落实得并不理想。我省经济总量已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2010年的1011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823亿元,两年增长了80%。然而,省里投入省定重点乡镇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每年只增加1000万元,也就是说,平均每个乡镇年增加投入不到2万元。并且,这新增的1000万元只是用于竞争性的四个县(市)搞片区开发,这就出现了许多插花贫困县(市)的省级扶贫资金规模多少年“一贯制”(一、二百万元)的现象。由此带来的结果一是由于省里投入到插花贫困县(市)的扶贫资金太少,县(市)扶贫工作在当地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心目中没有地位。二是由于省级扶贫资金没有形成稳定增长机制,对插花贫困地区政府在安排地方专项扶贫资金问题上产生了上行下效的“示范效应”。三是县(市)投入到当年扶持的重点村,村平只有20―30万元,并且一个村只扶持一年,这样一种“过水丘”式扶贫方式,对真正的贫困村来说不能解决多大问题。

为此,建议省级大幅度增加对省定重点老区插花贫困乡镇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并且新增投入部分按省定乡镇个数落实到各县(市),确保一个贫困村一年投入50万元,连续扶持两年,使一个村达到100万元的专项扶贫资金规模,再加整合行业扶贫资源和社会帮扶,这样才能帮一个贫困村着实解决一些问题。建议改革目前实行的一个村只扶一年的“轮流坐庄”、“撒胡椒面”的扶贫方式,借鉴推广鄂州市的“一村扶三年、三年一轮换”的有效做法。

第三,落实插花贫困地区扶贫开发规划编制与实施工作。要按照新扶贫纲要要求,以县(市)为单位,编制插花贫困地区扶贫开发规划。各县(市)应对所属各行政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贫困状况,进行摸底、分类、排队,锁定本县(市)贫困村和最贫困村,锁定贫困人口,完善建档立卡工作。在此基础上,按照“大扶贫”思路编制本县(市)扶贫开发规划,做到“八定”:定重点扶持村、定目标任务、定建设项目、定资金投入、定扶贫措施、定领导责任、定帮扶部门、定时限要求。《规划》项目要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人力资源开发和基本公共服务这四个方面。所编《规划》应由地方党委、政府审定并行文下发,以便统一思想,统一步调,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插花自我总结篇6

目光触及阳台上的大朵月季正好开了,想起婆婆家院子里的绣球也开得正盛,于是在网上查资料,看干花如何做。还真有爱花之人写下了干花制作的详细过程。大连的一位客户姐姐看到我在朋友圈咨询干花制作,立马儿打来电话,一步一步教我,发来图片,她家的屋顶上,倒挂着各种各样的干花,她笑言她和家人生活在花房里。我立马儿来了兴趣,依她所教,剪来绣球、月季、补血草,倒挂着晾在通风但是阴凉的地方。

一些日子后,花儿风干了,花瓣差不多还是老样子,水分干了,蒙上了光阴的色调,用外婆留给我的一只圆口瓷坛插起来,放到实木地板上,特别协调,整个房间似乎加上了一层艺术色彩。

接下来正好休年假,我便干脆报了个花艺班,专门学花艺,老师也教干花手作。就这样,我成为了一个干花姑娘。

先是到同事朋友家收集换下的鲜花,又去野外采集,只要是花,我都拿回来尝试。家中屋顶总挂满各种花束。只要有时间,便用老师所教用干花做花艺。用瓶子插,用篮子插,用萝卜插,又做成花环,后来又试着用相框插干花,立体多色的干花开在相框里,挂在墙上,很特别,而且不会变形枯萎,还有淡淡的花香。有了微信,有了QQ,传播起来真是快。特别是我做了一把大的干花束插到我们公司前台的桌子上后,几乎人人都问这是谁做的。

也不知从哪一天开始,就有人到我这来订干花了。有的人喜欢单种花束,绣球最受欢迎,大朵大朵插到花瓶里,富贵大气;还有玫瑰,干后成酒红色,高雅美丽。也有的人喜欢插花手艺营造出来的花束,树叶、花朵、芦苇、干草一起插,错落有致,别有韵味。干花相框也挺受欢迎,有的直接用相框插花,有的只插一朵点缀,意蕴却很足……

一个美女同事结婚,为选择什么捧花而苦恼,我帮她做了一束由金辉玫瑰、尤加利果、银叶菊、牡丹等干花和多肉一起做的小花束,别致优雅,成为婚礼上的一个特色。那家婚庆公司后来便一直在我这订捧花。

有了一些比较固定的收入,我开始大胆地买风干机、大型微波炉、花材、花器等。就在这时,一个从日本留学回来的同学看到了我的作品,很是惊喜!她告诉我,在国外,干花被称为“永生花”,“永生花”产品自上世纪在德国出现后,就一直受到西方国家白领阶层和上流消费者们的追捧,日本市场上“永生花”也非常畅销,需求量很大。制作干花,在国外早就是盛行的深加工型产业了。然后,她热心地给我介绍一些相关书籍,这些书对干花从制作工艺、保色处理到定型、运输等,都有比较专业的讲解,实用,且信息前沿。

我将这些知识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了不少试验,越做越顺手,少走很多弯路。这时,我售卖干花作品的网店和微店的定量已有不少。为了便于运输,我开发出“永生花”礼盒和玻璃缸干花系列。这两种产品花式多样,便于运输,也便于保存,作为礼物又很别致时尚,因此大受欢迎。对于干花束的销售,我也逐渐摸索出比较理想的包装方式,还附带一些插花说明,销量保持稳定上升。

可是,花材的来源成为一个大问题。有一次,一家通讯公司办大型活动,想从我这订“永生花”礼盒,但他们要求都用干牡丹花,因为他们新开发的产品LOGO就是牡丹,而当时又正是牡丹盛开的时节。可是,我到哪里去找这么多牡丹花呢?从网上找,才知道山东菏泽是全世界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牡丹生产基地、科研基地、出口基地和观赏基地,我立刻赶到那里,选择适合做干花的品种,把花材运回来。这笔单做得挺顺利,不但让我赚了不少钱,而且找到了很好的花材供应方。牡丹花形大、品种多、颜色丰富,做成干花或富贵或高雅或繁华,而且我又从牡丹的各种故事里得到一些灵感,创造出各种花艺形状,非常适合一些商业场所,价钱卖得理想,定量也比较大。

后来,我又前往云南寻找花材,主要是蝴蝶兰、玫瑰、康乃馨。云南花种好,很多日本客商也在这订花,我从他们那学到不少经验。

插花自我总结篇7

【关键词】插花;自然之美;清新淡雅

东方插花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其风格特色为自然美、线条美和意境美,意境的创设是中国插花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它源于中国悠久的古文化,体现了中国哲学思想中儒、道、佛文化所追求的自然境界。

一、中国插花的起源与发展

大约在5000多年以前的原始社会后期,我们的祖先就把美丽的花卉纹饰烧制在陶器上。进入奴隶制社会的夏商西周时期,花卉纹饰不仅可以从陶器上看到,在青铜器上也可以看到。到了西周至春秋中期有了文字记载。成书于春秋时代的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记载“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即芍药)。”这是描写男女青年为表达相互爱慕之情;临别时折下芍药花枝相赠的诗句。插花艺术是劳动人民长期与自然亲近所形成的。人们先出于爱美,折取野花装点鬓发,装饰居穴,所谓“须插满头归”,“插了梅花便过年”,便是这一情景的写照。这是插花艺术的雏形。

秦汉时期,文化艺术有了极大发展,插花艺术也不例外,记载,西汉惠帝时,孝惠皇后将四时植花罗致室内,并安排于寝榻、几案上。可想而知,这些“四时植花“不是盆花即是插花。河北望都东汉古墓墓道壁画中绘有一个陶质圆盆,盆内均匀地插着6支小红花并置于方形几架上,形成了花材、容器、几架三位一体的形象,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一的早期中围插花。

唐代是中国繁荣稳定的一个历史阶段,自然,插花也欣逢盛世,得以流行,不再局限于民间的采取闲花野草随便装点,也不局限于佛前的供花,插花已进入宫廷,成为宫廷喜庆不可缺少的装饰物。唐章怀太子墓出土壁画就有瓶花、石山的图象,从中可以窥见插花在唐代宫廷以成一种风气。当时文化兴盛,绘画、诗词文学已发展到一个为后世所瞩目的阶段。文人雅士喜爱作画、吟诗、赏花。文人插花便是在这时开始的。

宋代,插花更为流行,上至宫廷,下至平民百姓都时兴插花,如杨万里有“青瓷瓶插紫薇花”的诗句。这时民间已有插花盛会习俗,有了制作插花用的花瓶的专业,也有了插花养护方面的理论,如《分门琐碎录》中说牡丹、芍药等先烧枝断处后插瓶,若花现萎便再剪后浸于深水中,则色鲜如初。当时由于写意山水画,工笔花鸟画的影响作用。插花从构图到技法上都有了中国的绘画艺术理论作为借鉴,特别是文人插花,已从写实的技法发展到写意的技法。中国的插花艺术直到现在也是以唐宋以来的插花风格为基础的。

明代至清代,插花艺术更是得到了普及和发展,已从一般的娱乐性质走向学术性质,渐渐地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出现了不少造诣颇深的人物,这些人物不仅工于插花艺术,不少是文学、绘画、书法等艺术界的佼佼者,故其理论也是与诸艺术是互相渗透的。其中袁宏道的《瓶史》最为后世所推崇,它代表了中国的文人插花,是现存最早的插花论著,它从选择花材、插花器皿、插法、花的养护,以及到如何评赏等都作了论述,此书在日本的一些插花刊物里也时有被引用。此外,《遵生八笺》、《浮生六记》等,对插花的造型也是论述得十分生动和详尽的。这些插花理论的问世,为中国的插花艺术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中国传统插花的风格特点

1.构图多为不对称的均衡,活泼多变

中国传统插花除宫廷插花的构图比较规则,造型比较丰满外,文人插花讲究构图简洁,花枝少而花色清新,造型不拘泥形式,自然活泼。布局结构讲究疏密有致,起伏有势,不齐不匀,虚实相生。袁宏道在《瓶史》“宜称”一节里说:“插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多不过二种、三种。高低疏密如花苑布置方妙。置瓶忌两对,忌一律,忌成行……夫花之所谓整齐者,正以参差不伦,意态天然。如子瞻之文,随意断续;青莲之诗,不拘对偶,此真整齐也。”(子瞻即坡,青莲即李白)中国传统插花的不对称构图,亦是将书法、绘画布局构图的艺术原理融于插花中。

2.追求自然之美

插花要符合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不要流露过多人为的痕迹。这与中国儒学崇尚自然、师法自然,去“人欲”,存“天理”,“天人合一”等哲学思想相吻合。《瓶花谱》在“插储”一节里有述:“若止插一枝,须择枝柯奇古,屈曲斜袅者;欲插二种,须分高下合插,俨若一枝天生者。或两枝彼此各向,先凑簇像生,用麻丝缚定插之。”这里强调插花枝条要自然优美。若插两枝,要高低错落,像天生的一枝产生的自然分枝一样。若两枝的势态不协调,要先用丝绳绑扎,使之如自然生长的一株植物一样,然后再插入瓶。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以自然生长的植物为表现内容,使插花作品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艺术效果,正是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3.追求意境之美

插花要表达一定的主题、富有深邃的思想内涵,或富有情趣或意念或哲理等,使插花形神兼备,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耐人寻味、百看不厌的艺术效果。中国传统插花是借绘画、书法的布局构图,诗词的意境,追求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中国传统插花除了重视花枝的姿态与神韵之外,更注重“花德”,常以“花德”隐含一定的思想或情趣,寓意于花,寓教于花,以花传情,特别文人插花,往往借花明志,对花抒怀。如晋末宋初的诗人陶渊明以来映照自己隐逸高雅的品格;宋代周濂溪在《爱莲说》中写道:“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他卜居庐山时,特意选择荷花峰下荷花茂盛的水溪边筑屋,并取名《爱莲书堂》,以荷花来比喻自己清廉纯洁的品格;宋代苏轼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的佳句;清代郑板桥、石涛也十分喜爱竹子,以竹来隐喻自己的刚正气节与虚怀若谷的品格等等。因此,中国传统插花作品多有命名,点明主题,引人步入特定的境界。

三、传统用花习俗

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正值夏季前后,天气比较炎热,此时需要消灭害虫和防止疾病,端午节的用花习俗就与驱毒避瘟有关。民间认为门前挂上菖蒲能驱邪避凶,再以时令性花材如萱草等配置,与传统的花卉文化颇为吻合。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通常是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悬在门上。

插花自我总结篇8

关键词红花木莲;种子繁殖;扦插繁殖

AbstractThrough the studying of sowing and cuttings,seedling reproduction techniques of Manglietia insignis(wall.) we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the suitable temperature for seed germinating was 20~25 ℃ with each substrate ratio,germination time and rate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However,seedlings grew fast and well in matrix of humus soil and clay with the ratio 1∶1;using cuttings ear with hormone treatment could promote root to take and above-ground parts to grow.

Key wordsManglietia insignis(Wall.);seed reproduction;cutting reproduction

红花木莲(Manglietia insighis(Wall.))为木兰科木莲属常绿阔叶乔木,高25 m,胸径80 m。红花木莲耐荫、喜湿润肥沃的土壤。花期5—6月,花大、艳丽、红色,果期为9~10月,聚合果每心皮有种子4枚,种子为棕黑色,种子种皮的角质化或蜡质较厚,种子成熟期为10—11月[1-2]。生长于海拔1 700~2 500 m的山地阔叶林中,常与鹿角栋、大叶五加、亮叶含笑等混生。在我国西藏东南部、贵州、广西、湖南,以及印度东北部、缅甸北部均有分布。在我国云南省天然分布于腾冲、龙陵、沧源、景东、新平、石屏、文山、麻栗坡等地,思宗也有小片分布。

红花木莲是我国珍稀优良用材树种,生长迅速,对病虫害的抵抗力较强,干形好、材质好,可作为建筑、雕刻、乐器、家具用材。同时,红花木莲因其花大艳丽、花期长,为常绿阔叶乔木,并具一定抗污效能,又常常作为庭园绿化观赏树种。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长沙市芙蓉区马坡岭湖南省园艺研究所科技示范场内,东经112°53′~113°06′,北纬28°02′~28°16′,海拔35.5 m。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全年无霜期约275 d,年平均气温16.8~17.2 ℃,年平均总降水量1 422.4 mm。

1.2试验材料

扦插育苗供试插穗为湖南省园艺研究所引进的红花木莲当年生枝条中段和基段。覆盖材料有:透光塑料小拱棚(棚顶高0.5 m、宽1.0~1.2 m、长7~10 m,依地块长度而定)、干净河沙、农用地膜。

1.3试验设计

1.3.1种子繁殖。以红花木莲当年的成熟种子5 ℃湿沙贮藏至翌年进行试验,将发芽温度按5、10、15、20、25、30、35 ℃进行梯度设计。基质的盆播试验,在腐质土∶红土(1∶1)、腐质土∶细沙(2∶1)、红土∶细沙(1∶2)和红土∶锯末(1∶1)的基质上同期播种。

1.3.2扦插育苗。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IBA(A)、NAA(B)、ABT-6(C)、对照(CK),每个处理扦插50株,3次重复。试验统计生根率、愈伤形成率、新梢萌动等。8月统计成苗率、叶生长情况、根生长情况等。

1.4试验内容

1.4.1种子繁殖。①种实的调制。红花木莲于5—6月开花,9—l0月果熟。将采到的果实自然阴干,待果裂开、种子炸出后用水浸湿。由于红花木莲种子种皮的角质化或蜡质较厚,水分不易渗入,因此,在播种前必须对种子进行处理,如浸种脱脂,即在用温水浸种的同时加入砂粒、洗衣粉反复搓洗使其脱脂、去假种皮,脱脂后每天换2次清水,浸种时间为12 d,通常是让种子吸水达到饱和为止。待种皮软化后,用细沙或布袋搓去果皮,用水冲洗,得到纯净种子,即可进行播种或储藏。②种子的播种育苗。种子宜随采随播或5 ℃湿沙贮藏至翌年2月。播种以春播为主,4月上、中旬为宜。苗床育苗以条播为主,在苗床上作条播沟,沟距10~l5 cm,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条播于沟内,用筛子筛细土覆盖,以不见种子为宜,用松毛覆盖苗床即可,上面再用遮荫网搭拱棚覆盖,淋透水使土壤充分湿润。在条播的同时,施入复合肥于条播沟内。容器育苗直接将处理好的种子点播于7 cm×10 cm或8 cm×12 cm的营养袋内,每袋点播种子2粒,盖土以不见种子为宜,覆盖松毛,上面再用遮荫网搭拱棚覆盖,早晚各淋透水1次,保持土壤湿润,40d左右出苗[3-4]。

1.4.2扦插育苗。做苗床,扦插前1 d苗床浇1次透水。扦插时间为2月初,剪取一年生健壮枝条,每段枝条要有2个以上的节位,长10~15 cm作插穗,在下端近腋芽处削一马耳形斜面,然后按株行距10 cm×15 cm斜插入苗床。入土深为插条的1/2~2/3,插床保持80%左右的湿度。插前用不同药剂处理,以促进形成层细胞分裂,加速发根。插后浇水,并用塑料薄膜保温保湿,并搭棚遮荫,严防日光直射,保持透光度30%,避免灼伤和过度蒸发。扦插后要经常保持苗床湿润,同时防止积水。后期为露地管理,在夏季注意遮荫处理。在生长期注意病虫害防治,插穗在芽长15 cm以上时开始施肥,勤施薄肥,及时摘除多余不定芽并进行打顶。8月翻床,成活幼苗根系发达[5-6]。

2结果与分析

2.1种子繁殖

试验结果表明,种子发芽最适温度为20~25 ℃,超过30 ℃种子腐烂,不能发芽,10 ℃以下种子发芽率只有10%左右。各基质配比的发芽时间和发芽率均无明显差别。但是,幼苗在腐质土∶红土(1∶1)的基质上生长快且良好。红花木莲的育苗试验,直接点播在营养袋的出苗率为70%,苗床出苗率为60%,适宜当地气候,能正常生长,未发现病虫害。

2.2扦插繁殖

表1为不同激素处理对红花木莲扦插效果的影响。可以看出,经激素处理的插条生根率比对照高14%以上,根系更为发达;虽地上部分开始萌发,新梢萌发时间相差不大,但采用激素处理后的枝条其新梢较对照生长要快,长势更好。但3种生长素之间处理效果差别不大。

3结论与讨论

通过红花木莲种子繁殖和扦插育苗试验可以发现,红花木莲的种子因内含挥发性芳香油,极易干缩变质,故不能干藏。干藏3个月后其发芽率为零。需用湿藏法,储藏温度宜在5~10 ℃之间。种子发芽率最适温度为20~25 ℃,超过30 ℃种子腐烂,不能发芽,10 ℃以下种子发芽率只有10%左右。在腐质土∶红土(1∶1)的基质上生长良好。直播在营养袋中的出苗率为70%,而苗床出苗率为60%,均能正常生长。从扦插的对比结果来分析,经激素处理的插条生根更快,地上部长势更好。具体繁殖技术总结如下:

(1)对光照的要求。红花木莲喜光,在林中为上层乔木,开花结果数量多的一般为生长在阳光充足的林间空地上的植株,而且在顶端或向阳的侧枝上开花较多,而偏阴的枝条上开花很少。但是在幼苗期较耐荫蔽,如果在幼苗期受阳光直晒,叶片枯黄而生长不良。

(2)对温度的要求。红花木莲为亚热带树种,喜温凉湿润的环境。其分布区年平均气温在13 ℃以上,引种到湖南省能正常生长,也具有一定的抗寒力。其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温度,以5 ℃为生物学零度,有效积温达到90 ℃时便可生长发育。

(3)对土壤的要求。红花木莲分布区的土壤类型以黄壤、黄棕壤为主,土层深厚、潮湿,有机质含量丰富,pH值4.5~6.0。

(4)对水分的要求。红花木莲对水分的要求是既要湿润,但又不能积水。

4参考文献

[1] 鲁元学,武全安,龚洵,等.红花木莲有性繁殖和生态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广西植物,1998,19(3):267-271.

[2] 江灶发.红花木莲的育苗技术[J].江西林业科技,2002(6):10-11.

[3] 黎明,马焕成,李福秀.红花木莲苗期光合特性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04,33(2):42-45.

[4] 高正清.红花木莲及其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07(7):160-161.

插花自我总结篇9

那天下班,快进家门了,听后面有人喊我。回头一看,不认识,来人自我介绍“是翠园斋崔大胖的哥们儿。”那人拉着我去了附近一家茶馆,坐下二话没说,径直就问:“元大哥,听说你有一对胆瓶?”我说:“是呀,大胖见过,说挺好的,好好留着,是个念想。”这是人话。那人说:“大哥,能让给我吗?”我说:“我这不是,是纪念。”那人说:“大哥是不是觉得不能便宜了?”我说:“谁跟你说的,这跟贵贱没关系。”那人出价200元一只。我摇头。500元一只,我还是摇头。那人说你总得有个价。我说:“‘纪念’两个字,一个字你说值多少钱?”那人走了。没过多久,又一哥们儿过来问我,我跟他说:“这东西不值几个钱,要是地摊上淘换来的,我白送你都行。可你知道这里面装着什么吗?”

胆瓶,绿底红花,鼓腹细长颈,敞口,口面红色,黑色双耳,圈足,玻璃本色。这一对胆瓶,据我母亲说,是他们上世纪50年代结婚时邻居家一位朋友送的贺礼。我父母结婚的时候,桌椅板凳床都是从单位借来的,八仙桌是朋友送的,家里自己的东西没有几件,那是典型的裸婚。我母亲每天都要把胆瓶擦上一遍,瓶体总是纤尘不染。我小时候最喜欢把一些小东西扔到瓶里面去。那时候玩鸡毛信,孩子们把写上字的小纸条满世界地藏,总能被找到,我就把鸡毛信扔胆瓶里,绝大多数情况下,除了我妹妹,没人找得着。因为孩子们都知道我母亲特喜欢它,不让别人碰它,所以东里面没人能找到。

后来搬过好几次家,从府右街的太仆寺街到宣武门外大街,再到府右街罗贤胡同,又到北京站口的洋溢后巷,每次搬家,母亲都要先把这对胆瓶用报纸包裹起来。那时候搬家很简单,一辆平板车就够了。全部家当装好后,母亲把胆瓶抱在怀里,坐公共汽车先走。到了新家,全部家当都摆好以后,母亲才把它们取出来,放好。父母走了以后,这一对胆瓶就成了我最珍贵的藏品之一。我把它们摆放在书柜里,每日都能见到,就好像见到父母。正好两只一对,一只代表父亲,一只代表母亲。

有位古玩商跟我分析过,说上世纪50年代初能有人作为贺礼相送,那年月能买得起这种玩意的不多,最大的可能是那家留下来的,“可能这胆瓶是解放前的东西”。

从生活器皿到生活文化

古代,“瓶”字写作“”,《说文》中解释说:“瓶,瓮也。(瓮,汲瓶也)。”汉代有一部专门记录各地方言的书,就叫《方言》,其中说:“缶其小者谓之瓶。”缶矮胖矮胖的,所谓的小者应该是指瓶的细长造型。在很长的时间里,瓶都是作为实用器皿。随着文明的进步,水源与水的储存已经不是问题的时候,前代遗留下来的物质文化,就有可能成为后代创新的要素。

生活需要发现,美需要发现,雅更需要发现。人们渐渐发现,优雅的居室布置中,花草必不可少,花草就像人一样离不开水,胆瓶作为瓶的一种,就被古代的文人雅士发掘用来作插花用,从而使一件普通的生活用品升华为一件艺术品。容器插花在中国起源很早,汉代时即已流行。三国时文人雅士争相追求怡然自得的生活境界,人们以花草为友,痴迷于花草之间。进入隋唐,插花日益流行,诗人杜牧在《杏园诗》中记载:“夜有微雨洗芳尘,公子骅骝步贻匀,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这是实况的真实写照。在当时使用的瓶、盘、篮、缸、筒、碗六大容器中,瓶居首位。胆瓶最早始烧制于唐代。观音手里托的那个就是一只很小的胆瓶,形式优美典雅,叫“玉净瓶”,瓶里的植物叫“杨柳枝”,瓶里装的水叫“仙脂露”。到了宋代,插花遂成时尚,插花、挂画、点茶和燃香成为“生活四艺”之一,加上宋朝瓷器烧造的鼎盛,这时候的胆瓶造型典雅优美,置于室中可以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情趣无限,雅趣无限,深受当时朝野各界人士的追捧。在人们印象中,总以为宋代人的生活很刻板,可不是么,一天到晚都是“存天理,灭人欲”的口号标语,还有什么情趣?殊不知宋朝人就是这样矛盾,一边刻板,一边享受。正是这种矛盾造就了宋朝人生活的丰富性与理趣性。

胆瓶为陈设用瓶,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有诗说:“胆样银瓶玉样梅,北枝折得未全开。为冷落寞空山里,唤入诗人几案来”。古代胆瓶主要为瓷制,近代以后有了玻璃制品。

千古花容在胆瓶

什么样的胆瓶最具美学品位?古人的智慧不是单纯地告诉人们如何做,而是告诫人们忌讳什么,留着很广阔的自己创造生活情趣的空间。“瓶忌有环,忌放成对,忌用小口、肚、瘦足药坛,忌用葫芦瓶。凡瓶忌雕花妆彩花架,忌油手拈弄。”用这个标准,看我自己收藏的这对胆瓶,基本没有犯忌讳之处。唯有我的胆瓶是成对的,可能现代以后人们日常摆放胆瓶不是为了插花,而是为了装饰生活,点缀气氛,而成双成对的观念让人们总不喜欢单独摆放一只胆瓶。

袁中郎在《瓶史》中说:燕京天气严寒,南方名贵花卉多数都无法在这里生长,那么插花就派上用场了,各式各样的胆瓶也就被这种审美需要创造了出来。可以说京城自古以来,胆瓶即是时尚陈设品之一。

《醉古堂剑扫》中说:“插花着瓶中,令俯仰高下,斜正疏密,皆存意态,得画家写生之趣,方佳。”又说“瓶中插花,盆中养石,虽是寻常供具,实关幽人性情。若非得趣,个中布置,何能生致!”

京城中人,最得其趣。

胆瓶何处寻

插花自我总结篇10

“文似看山不喜平”,说的是写文章好比观赏山峰那样,喜欢奇势迭出,最忌平坦。而从事件起因叙述到事件的结果的写法,往往如一潭平静的湖水,既没有排天的浪头,也没有低陷的浪谷,自然不能激起冲浪者的激情,没有什么看头。这时,你不妨试试插叙的写法,给文章增色添彩。

【技法解读】

插叙,就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性格,暂时中断叙述的主线,插入另一段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插入的叙述结束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插叙的内容,可以是过去的事,也可以是另外一件事。

叙述性文章如果能巧用“插叙”,不仅能使文章结构紧凑,而且思潮起伏,内涵厚重,意蕴深刻。如莫泊桑在《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并没有从于勒以前的种种“罪行”写起,而是先写了“盼于勒”,从而设置了悬念:于勒是谁?为什么让全家人如此热切地盼望他“就在这条船上”?接着插叙“赶于勒”这一情节,解开了悬念,然后又把话题拉回来,顺着“盼于勒”的情节叙述了“赞于勒”这一情节,避免了文章的平铺直叙,使结构紧凑,情节跌宕,引人入胜。又如鲁迅的《故乡》,开始用顺叙写“我”回到故乡的见闻和感想,当母亲说“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回面”,自然地插叙了“我”儿时与少年闰土相会的一段回忆:少年闰土看瓜的形象,两人初次相见闰土讲的故事。插叙后又把话题拉了回来,再沿着原来的线索写下去。正是因为有了这段插叙,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就构成了鲜明对比,深刻揭示了“苛税、兵、匪、官、绅”为患的社会现实,大大丰富了文章的思想内涵。

一般来说,插叙的写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直接插入叙述。就是直接在文中插入一件事来进行叙述,多则一段、几段,少则几句话甚至一句话,多用“原来”“过去”这些表时间概念的名词来引入插叙部分。如黄蓓佳在《心声》中叙述李京京在小树林子朗读讲义时,直接插叙了他小时候在乡下和爷爷生活的情景:“他也有一个乡下的爷爷。小时候,他是在爷爷那儿长大的……”又如林海音在《爸爸的花儿落了》中叙述作者衣襟上戴着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参加毕业典礼时,直接插叙了爸爸生病住院的情况:“爸爸病倒了,他住在医院里不能来……”

二是借用人物转述。通过作品中人物的叙说来进行插叙,这种方式往往用“听人说”“据说”“有人说”等引入插叙。如鲁迅在《孔乙己》中通过别人的议论插叙了孔乙己以前的生活状况:“听人家背地里谈论,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

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

了……”又如彭荆风在《驿路梨花》中,通过与瑶族老人的对话插叙了梨花照料小茅屋的情况:“老人家说到这里,停了一会,又接着说下去:‘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

三是通过人物联想。通过人物的回忆、思念、想象等心理活动来进行插叙。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写“我”在收到一封很厚的匿名信时回忆插叙了同级会上,干事在黑板上广告中的“漏”字旁边画圈讽刺他的事:“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