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课程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03 04:58:24

插花课程总结

插花课程总结篇1

关键词:插花艺术 教学实践 艺术专业 日语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a)-0181-01

插花艺术是一门用植物材料进行装饰的造型艺术,也是一项融生活、艺术文化和技能为一体的创作活动。目前以农、林院校及高中职学校为主开设了插花艺术课程。但是插花作为一项艺术课程,它的实际作用远远不止仅仅为成为花店工作的插花员而开设的一门培训课程。笔者将结合自身在大连艺术学院的《日本插花艺术》课程的教学实践,从插花课程的定位、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教学成效及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探索。

1 课程定位

1.1 传授传统艺术文化,提高艺术专业学生的艺术鉴赏与审美情趣

插花艺术课程在我院主要以公共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对象为二、三年级的各专业大学生。适用于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景观设计专业、服装设计专业、雕塑专业等学生专业素养的提高,也适用于全院各专业学生艺术审美素养的提高。

对于日语专业的学生,“日本花道”是《日本文化》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学习花道这一传统的日本文化,可以从中了解日本人对自然和四季的热爱以及日本人的审美意识,进而在与日本人商务沟通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1.2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插花艺术是一门实践性与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只有在动手实际的操作中才能感悟插花艺术的独特魅力,只有在反复操作中才能掌握插花技术的基本要领。同时,当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后,插花作为一门艺术,应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发设计思维,才能创造新的作品。

1.3 插花作为一门技术,将为学生拓宽就业渠道

作为一门能锻炼动手能力与提高技能的课程,插花课程将为部分学生拓宽就业渠道。课程结束后,学生可根据兴趣选择专门插花培训学校进修后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成为专业插花员或花艺师,从事花艺设计工作;或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摸索与实践中不断提高花艺水平,经营管理花店。

2 课程内容设置

《日本插花艺术》课程不但继承了日本插花的文化传统,而且注重结合现代人的美学观念。它更具有广泛性和传播性的特点,使不同地域与不同文化的人能够共享并发展。课程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教师进行现场插花示范指导,学生在课堂进行实践操作。这样就能在体验插花艺术的同时,提高美的意识和创作感受的交流。课程期末以学生自主插花创作,展示学习成果。

课程内容共设置32学时,内容可分为插花基础理论和插花实践操作两大部分。插花基础理论主要介绍插花艺术的发展历史、现代插花艺术的主流、常见插花材料与花器及其他插花工具等。通过插花作品鉴赏,讲解中西方插花艺术的不同、日本花道的流派及特点、日式插花的基本花型等,使学生对课程有初步了解。插花实践操作部分通过教师讲述示范操作学生分组实操练习等方法掌握插花艺术的基本技能与手法,包括:基本立真型、倾真型、应用立真型、等基本花型,并在此基础上学习自由花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课程结束后,由课程指导教师组织策划并带领参加课程的全院各专业学生举办教学成果作品展,通过展览,总结并升华课程中学到的内容。

3 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

3.1 项目教学法、小组教学法的应用

插花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授课。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带着特定目标自主探索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并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培养自学能力、教学资源信息处理能力、知识和技能点把握消化能力、理论联系实践能力,这是插花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法。为了使课堂更有效和有组织的进行,要求学生进行分组操作,3人为一组,共同完成一个小项目。一方面可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更快更好地完成某些插花作品;另一方面有益于活跃课堂气氛和培养团队意识。

3.2 实行课程过程考核,重视全课程的积极参与性

课程的考核成绩分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平时成绩占60分,主要取决于学生每节课即每个小项目的到课情况和对项目的积极参与度。期末成绩占40分,主要取决于教学成果作品展中学生对作品的完成度和对展览全过程的参与度。通过过程考核方法,一方面可促进学生的学习课程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突出课程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要求,符合本院学生的培养特点。

4 教学成效及存在问题

4.1 通过不断的努力,达到了预期的实践教学目标

通过两年来不断的对课程进行改革和探索,插花课程达到了教学培养目标,得到了参加课程学生的好评和学院领导的支持和认可。学生掌握了基本插花的花型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之上做自由式插花,能够完成简单的艺术插花。大部分学生把课堂上的鲜花带回去装饰自己的宿舍,精心照顾花材,实现了课后自主学习的目标。在展览中,学生作品水平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对插花艺术的认识和艺术欣赏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4.2 存在的问题

(1)实践经费不足是实践课程的主要受限因素。课程通过师生的努力,达到了鲜花授课的高标准。但花材的费用是学生自费的,给学生的生活费方面带来了或多或少的负担。另外,目前课程中大部分插花花器由教师自费,所以花器的样式单一,影响学生的自由发挥创作水平。

(2)没有专门的插花操作教室可以储备插花工具等。专门教室的缺乏给实践课程带来了不便。为了准备一堂实践课,教师学生往往要提前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做课前的搬运和布置工作,课后的清扫和搬出工作也要花费很长时间。

(3)目前学院的插花教师在日本留学期间取得了草月会插花师范资格,虽然不断与中国插花艺术接轨,潜心研究花道,但毕竟力量单薄。希望其他有插花资历的教师能够一起磋商研讨,进而进一步提高插花课程的教学水平。

(4)授课过程中,有对艺术插花极其感兴趣的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做花艺师或开花店的想法,但职业证书的取得却只能另外花费大量的培训费到相应的培训机构进修。希望能够出台相应的资格证书的能力等同认定方法或其他的对接性政策。

参考文献

[1] 林君.高职院校插花艺术课堂实训改革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3):64-65.

[2] 郭克婷,黄志宏,王玉珍.插花艺术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492,10494.

插花课程总结篇2

关键词 插花艺术

中图分类号:I2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插花艺术是一门利用各种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非植物材料进行装饰环境、美化生活、陶冶情操、表达情感的造型艺术,也是融生活、艺术、文化、情趣和技能为一体的创作活动。《插花艺术》 课程是高等农、林院校园林、园艺等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插花艺术》 课程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和世界的鲜花品种和习性,了解插花的基本知识,掌握不同风格的插花特点及技艺,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生活情趣;插花艺术是园林专业、 园艺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高职院校园林专业、 园艺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

本文结合《插花艺术》课程特色谈一下这门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针对教学改革提出几点看法。

一高职院校《插花艺术》的课程特色

1 《插花艺术》是园林与园艺相关专业的专业课程。随着花卉产业的发展及其对插花从业人才的需求,插花艺术的知识与技能已成为园林与园艺专业的学生必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插花艺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对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培养学生就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插花艺术》应作为园林与观赏园艺专业的专业课程开设,同时,插花艺术具有的艺术属性又决定了本门课程对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及综合素质具有普遍意义。因此,该课程可作为公共选修课向学校其他专业的学生开设。

2 《插花艺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艺术性与趣味性 在《插花艺术》课程教学中,实践教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只有亲手操作,在与他人合作或独立完成一件作品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巧妙地运用插花技巧。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当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及时点评,更能促进学生对基本理论的领悟及审美能力的提高。《插花艺术》还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它与学生的现代审美情趣和生活环境相符合。学生通过学习插花,将生活与艺术结合起来,提高了对艺术造型的感受,使学生在艺术享受中学到知识,并在学习的同时提高艺术修养是本课程追求的教学目标之一。

3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 学习了《插花艺术》课程,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力有很多: 花材的选择与购买、花材的整理与加工、花材的固定及保鲜; 能够独立完成礼仪插花、东方式插花和现代花艺等插花作品的插制; 具有花店装饰、顾客接待与服务及制定营销方案的能力。这些技能综合起来就成了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能力,为学生的就业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高职《插花艺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前一段的教学改革,《插花艺术》课程已经在整合课程内容、加大实验课比例及解决实验课经费投入不足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课时少 《插花艺术》与其他几门课作为一系列课程,只占40学时左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向学生讲授插花艺术基本概念、基本知识、造型的基本理论、东西方插花发展史、传统插花、现代插花、作品鉴赏及评比等理论知识。由于课时少,关于花店装饰及营销技巧更是略讲或不讲,但这些知识尤其是学生应该具有的重要职业素能。

2实验经费不足,实践项目单一 《插花艺术》课程的实验课费用比较高,插花是一个耗材量较大的工作,由于花材价格比较贵,所需经费较多,但多数农、林院校的公共选修课实验经费非常有限,有的甚至没有。因此,受教学经费等因素的限制, 《插花艺术》 课程几乎没有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大多数只能通过观看插花视频或老师的现场演示来获得一些感性认识,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受实训经费的限制,不能买大量的鲜花,学生动手完成插花作品机会较少,难以保证实践技能的提高。在教学实习时,也容易与实际生产联系不够,模仿性技能训练比重过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不够,过于注重单个技能的训练,希望通过单个技能的重复训练来提高岗位适应能力,但是,单一技能的累加并不等同于综合能力的提升。重复训练也往往导致学生兴趣下降,使教学变得枯躁无味,学生参与实验教学和教学实习的兴趣不够高,创新意识培养与创新潜在能力的发挥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3教材内容滞后 从开设插花艺术课以来,教材虽然在不断地修订,但是插花艺术作为一项高雅时尚的文化艺术,在礼仪类现代插花中是紧随市场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然而教材却不能及时加入新内容和增加新的插花理念,给教师讲课、学生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

三《插花艺术》课程问题的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通过几年的 《插花艺术》课程教学,提出如下的教学改革建议。教学水平教学改革主要措施如下:

1 加强教师专业水平,提高师资的整体素质。教师的专业水平决定着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要多参加一些专门插花学习培训和插花艺术比赛,参观大型的国际性插花活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把握花艺时尚潮流,积累丰富的经验和图片资料,而且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要多样化,除教材以外,还应补充大量的相关知识,通过看花材图片帮助识别花材种类;通过看插花教学视频学习插花技巧;学诗词,尤其是与花木、造景相关的诗词帮助给作品命名,尽量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才能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从而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授课时采用演示法、角色扮演法、项目教学法相结合的多种教学模式,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其综合能力。将学生进行分组共同完成教学项目。 一方面可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更快更好地完成某些插花作品;另一方面有益于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作品完成后,学生先自我介绍创作思路,立意和所表达的含义,其他同学互评,教师根据自评和互评情况作总结。每完成一件插花作品,要求学生根据制作过程撰写实训报告,总结制作要点和感受,逐步积累创作经验,提高理论水平,促进实操能力的提高。这种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和想象力,学生经常会提出非常好的想法,与此同时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相信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每个人都可以完成插花制作。从而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成立插花兴趣小组,利用周末等课外时间进行活动。提前一周确定主题,通过查阅资料,自己构思,画出设计草图,然后选择材料,在实验室一起进行创作。插花结束后老师点评,同学互评,互相取长补短。通过这样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3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插花艺术》 课程的考核采用单一理论考试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可以将实践考核与理论考试相结合,形成以实践考核为主,兼顾理论考试的考核方式。在每学期的结课考核中,要求几个学生组合成小组,共同构思作品主题,共同完成作品的制作,以这种方式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当然对于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要进行习题测试,最后用实践考核和理论考试综合成绩作为学生的课程最终得分。

参考文献

[1]张虎,孙莉,吴冬 .《插花艺术》项目课程改革的探索[J]. 安徽农

业科学,2009

插花课程总结篇3

论文关键词:插花课程;高职院校;教学实践

插花艺术是一门用植物材料进行装饰的造型艺术,也是一项融生活、艺术文化和技能为一体的创作活动。市场对插花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越来越多农、林院校及高中职学校开设了插花艺术课程。为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将结合自身在高职院校插花课程的教学实践,从高职院校插花课程的定位、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与教学考核测评等方面进行探索。

一、高职院校插花课程的教学定位

(一)传授传统艺术文化,提高园林专业学生的艺术鉴赏与审美情趣

插花艺术课程在各大院校主要设置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两种形式。笔者在此探讨的是作为园林、园艺、环境艺术等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从专业课程设置角度,本课程教学内容应让学生系统了解插花艺术的发展历史、基本概念及分类;掌握插花艺术基础理论知识(色彩、造型等);掌握东方式插花基本造型(如倾斜式、直立式等)、西方式插花(如半球型、弯月型、S型、扇型、三角型等)基本造型的操作技巧。多途径了解与掌握婚庆插花、礼仪插花等实用性插花造型的操作手法。

(二)培养学生创造意识,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插花艺术是一门实践性与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只有在动手实操中才能感悟插花艺术的独特魅力,只有在反复操作中才能掌握插花技术的基本要领。同时,当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后,插花作为一门艺术,应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发设计思维,才能创造新的作品。如通过绘制插花造型草图、基本插花造型变化引导、自由创作等方法。

(三)插花作为一门技术,将为高职学生拓宽就业渠道

目前跟插花课程相关的职业资格证有插花员、花艺师等。其中插花员有初、中、高三个级别。作为一门能锻炼动手能力与提高技能的课程,插花课程将为部门学生就业扩宽渠道。一方面学生可在毕业后根据兴趣选择专门插花培训学校进修后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成为专业插花员或花艺师,从事花艺设计工作;更多的同学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摸索与实践中不断提高花艺水平,经营管理花店。

二、插花艺术课程内容设置

插花艺术课程内容共设置48个学时,根据难易程度,内容可分为三大块:插花基础理论、插花艺术应用(核心内容)、插花与职业的关系。

第一部分插花基础理论通过对插花艺术基本概念、插花艺术发展历史进行系统阐述,使学生掌握插花基本概念与分类,并对常见插花材料与花器及其他插花工具等进行全面了解。课时量占12个学时。要求学生掌握插花的基本技能,如各类花材(特别是鲜花花材)的处理技巧、插花创作步骤以及插花作品鉴赏等。

第二部分插花艺术应用是插花课程的核心,课时量占28个学时。本部分通过教师讲述、教师示范操作、学生分组实操练习等方法掌握插花艺术的基本技能与手法,包括宾馆、酒店绿化装饰中的插花、家居环境中的插花、商业场所的插花以及在办公场所中的插花;同时还包括婚庆和生活插花等。通过理论教学与实操相结合的手段,使学生掌握东方式插花的基本造型;西方式插花中的半球型、水平型、对称三角型、不对称三角型、弯月型、L型等基本造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现代自由式插花,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三部分讲述插花与职业的关系,插花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实用技术。本部分内容主要包括花店经营与管理技巧;了解插花员职业技能的基本要求,课时量占8个学时。

除了以理论为主的教学外,在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根据课程特点开设一周的实训课程。主要进行东西方基本插花造型的操作技能训练、现代自由式插花的引导训练与自由创造操作。

三、插花艺术课程教学与考核方法

(一)项目教学法、小组教学法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插花课程上的应用较为普遍,在笔者此文中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将整个上课内容分成独立的子项目。

教师通过分析子项目、设定项目完成预期目标、项目实施过程(教师示范、学生操作)、成果反馈与更正、总结等。在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为使课程更有效率和有组织的进行,可要求学生进行分组操作。以5-8人为一组,每组选出组长和副组长,共同完成一个小项目或者大项目中的某一部分。一方面可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更快更好地完成某些插花作品;另一方面有益于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

(二)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目标,实行课程过程考核

将课程的考核内容分为理论考核与实践技能考核两部分,理论考核占30分,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讨论、回答问题、考勤等综合评价。教师结合项目化教学的教学大纲,将理论知识穿插到每个项目中的教学中去。实践技能考核占70分,其中平时实践技能占30分(小组得分),期末实践技能考核(个人得分)占40分。通过过程考核方法,一方面可促进学生的学习课程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突出课程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要求,符合高职学生的培养特点。

四、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经费不足,课程实验课经费不足仍是主要的限制因素

受经费的限制,不能购买大量鲜花,学生动手完成插花作品只能应用仿真花,很难与鲜花的质感、美感等媲美。另外,大部分高校没有专门的插花操作室,给实操课程带来诸多不便。

(二)技能操作与技能应用的脱轨

在教学实习时,由于受教学资源的限制,难以与生产实际联系起来,模仿性技能训练比重过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不够,教师希望通过单个技能的反复性训练来提高岗位适应能。但是,单一技能的累加并不等同于综合能力的提升。重复训练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长期以来使教学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实践学习兴趣不够高,创新意识培养与创新潜能的发挥受限制。因此,教师如何将有限的教学资源融合到真正的市场、行业中,开发与市场直接实用的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还需要长期的探索与努力。虽然笔者所在的高校,校企合作模式运用教好,但是主要针对企业与学校毕业人才的输送,然而企业文化、市场专业技术及高职课堂教学三者的实效性合作远远不够,更别提针对单门课程的校企合作了。

(三)男女生对插花课程的兴趣不一成为教学中的难点

调查结果表明80%的女生对插花课程十分感兴趣,而在所调查的同等数量的男生中却只有20%左右表示很感兴趣。因此,由性别不同导致对特定课程两种悬殊的学习兴趣比例也是该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四)师资不足,教师参加专业技能培训机会少

只有竞争才会产生进步,由于插花师资的严重不足,有些高校只能勉强完成教学。根本无暇顾及如何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国家教育部应重视这部分的培训,目前全国性的网络在线培训课程十分流行,但是针对高职院校农林学科专业的教学专业培训少之又少。希望通过多途径加强插花师资队伍的建设。

插花课程总结篇4

【关键词】插花艺术 分组 实训

插花艺术是指以切花花材(植物材料)为主要素材,通过艺术构思和合适的剪裁整形及摆插来表现其活力与自然美的造型艺术,是融生活、知识、艺术为一体的一种艺术创作活动。该课程的艺术性、实践性较强。在插花艺术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有效途径,通过实训,可加深学生对课程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实训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但是,以现在一些中职院校的条件,正常开展插花艺术实训课程,还存在着一些客观和主观的问题。

一、插花艺术课程实训教学中突出的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 一些职业院校积极开设插花艺术课程,但在进行实训时,一般只安排一名教师指导,由于班级学生人数较多,从而使得师资力量明显薄弱,导致对学生的实训指导不足,学生的学到的技能不全面。

2.学校经费不足 由于客观情况,有些学校在插花实训中投放的经费不足,导致实训课程方式过于简单,学生训练材料有限,对各个项目的训练体验不够完整,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对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

针对上述存在的情况,要将插花艺术这门学科的实训教学落到实处,必须对实训的模式进行改革。

二、搞好实训教学的主要途径

1.优化教学方法,精简教学内容。在插花艺术的实践教学中,有效的将项目教学法运用其中,精简教学内容。具体做法是在讲授过程中结合职业能力,把插花艺术的实践教学内容分为若干个项目,每一个项目又分有不同的任务,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时,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针对项目中的每个任务,进行具有个性的实践训练。

2.分组实训,改革实践教学模式。为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机会,同时也为了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现状,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相互协作完成插花作品。

(1)组织合作学习,合理分组,实现小组实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合作学习,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分组问题,这也是合作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在实训过程中,可将学生6-8人分为1个大组,每个大组内又细分为2-3个小组,每个小组2-3人,每个小组相互协作完成1个插花作品,1个大组共完成2-3个作品。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大的问题由组长布置分工、安排学习,小的问题小组交流,难的问题全组解决,组内每个学生都有展示、交流的参与机会,有利于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在分组时,要精心搭配小组成员,教师应按照学生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小组合作的成员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但也会出现组间的较大差异,教师应根据平时组内成员的表现以及插花作品的成绩,掌握学生个别差异,了解各小组的合作状况,进行及时的人员调整,使之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进一步增强合作能力。构建好小组后,教师还要帮助各小组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明确任务职责,合作学习时才不会盲从。组内成员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实训小组形成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训活动,在组内充分发挥主体性。

“分组实训”这种插花艺术课程实践教学中采用的学习方式,它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能激励学生发挥出自己最高水平;能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能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进人际关系。分组实训,小组内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这对解决师资不足的情况也有改善。

(2)规范评价机制,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教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巡回指导,随时掌握学生动态,提醒学生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容易出错的地方,对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从理论上给予充分的分析指导。对学生作品在小组评价的基础上,教师作一个最后的总评。每个学生的作品的评价以自评、小组评、教师总评各占不同比例得出最终成绩,这样的评价过程既可以避免“一次性”的考核方式所带来的不良后果,能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也能更全面、更准确、更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成绩。

3.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实现材料再利用。插花艺术实践活动消耗的费用较高,在实训过程中需准备大量的花材,就地取材可以解决资金缺乏问题。尽可能利用当地随处可见的园林植物作为实训材料。如在校园中就可采摘金边黄杨、栀子叶等作为填充叶材,用山花、野花等作为花材,各种生活废弃品如酒瓶、碗、罐等作为花器。这样不仅节省资金,还具有地方特色,同时能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艺术美的热爱。对于必须购买的花材,尽量做到多批发少零售。在实训时,把几个班级相同内容的实训尽量安排在1-2天内完成,这样花材可以充分利用,甚至可以在第一个班级实训完之后,第二个班级继续利用,只需要稍加补充即可。通过采取以上的办法,可以实现实训中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材料的再利用,同时也解决了实训中经费不足的问题。

插花课程总结篇5

一、利用插图,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结合插图理解课文是课文插图最主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形象地理解拼音、字、词、乃至句的意思。

(1)借助插图,训练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

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有的词语单靠下定义或词解词,不但使讲述枯燥乏味,而且违背了小学生认识规律。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把识字、学词同认识事物紧密结合起来。基于这种观点,在讲解某些词的过程中适当引导学生看图,把无形的讲述融于有形的图画中,就可以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词语了。”

如苏教版第六册《荷花》一文,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里为什么用“冒”,“冒”是什么意思呢?这个词学生不好理解,通过看插图,在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来,荷叶挨挨挤挤,靠得很紧。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的空隙中伸出头来,这就是“冒”。这样对图讲解,学生就非常容易接受了。这样运用插图,既能达到理解词,发展语言能力的目的,又能激发学生学词的兴趣。

(2)借助插图,训练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

理解句子是理解课文的基础有些课文中的句子意思比较深奥,尽管教师翻来覆去地讲,但学生总是理解得比较含混,这时,如果教师适时借助文中的插图,让学生通过图示理解句子的内容,效果相当明显。如苏教版第二册《识字3》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绿蜡笔,画竹子;蓝蜡笔,画河川;青蜡笔,画石头;黑蜡笔,画小燕。”一年级孩子年龄小,这个拟人化的句子他们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学习这句话,我让学生在图中分别找出竹子、河川、石头、小燕是什么颜色的?学生很快在图中找到了。然后我又提问:“为什么说‘绿蜡笔,画竹子;蓝蜡笔,画河川;青蜡笔,画石头;黑蜡笔,画小燕’呢?”学生通过回答这个问题明白了:原来是这些事物就是这些颜色的,所以要用这几种颜色的蜡笔来画。

实践证明,借助插图能逐步加深学习内容,这既符合小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又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用图作为学文的凭借,比较形象、直观,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等基本功的训练,帮助小学生理解字、词、句、段、篇的内在联系,这就是我之所以认为借助插图对语言文字训练十分有效的原因。

二、利用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图文对照,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能片面地理解通过看图去帮助理解课文。看图,是学生凭借画面去感知客观事物;学文,是让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达图意的。指导学生观察课文的插图不仅仅是单纯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而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方法。要注意教学生观察的顺序、主次、细节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也会得到训练。

如苏教版二年级《月亮湾》一文,教师就要紧紧围绕本文章节训练的重点,结合课文培养学生相应的观察插图的能力,指导学生要有一定的观察顺序:即近及远,从整体到局部,有主要有次要等。这样坚持长期、系统的观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会得到长足的提高,再看图作文时学生们的写作顺序就会有条有理了。

如苏教版第七册《雾凇》一文中,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上的景物是什么?它们怎么样?然后让学生读读课文,看看文中是怎样介绍雾凇的?为什么人们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让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想象雾凇的美景,把“雾凇”同“梨花”联系起来。梨花是什么样的?雾凇又是什么样的?这样就在图文对照中教给学生观察和思维的方法,认真的观察和正确的思维又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原来是因为它们的颜色都是白的,才会让人觉得像是千树万树的梨花开了。我遵照由易到难的原则,首先在指导学生看图上下工夫,教给学生看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日常教学中,只要把插图和课文语言文字的训练结合起来,就能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备课文,也要备插图,要对文中插图进行仔细观察,努力挖掘插图中隐含的语言训练因素,并把它纳入每篇课文的总体教学设计之中。

三、利用插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看”是吸收,“说”是表达,看是说的基础,只有懂插图,才能说得准确。低年级学生的表达往往有一些特点,表达简单、错乱无序,怎样在训练学生准确用词的同时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呢?这里又可以利用插图,且教给学生观图的方法和顺序。如苏教版第二册《司马光》一文中,插图中画的是司马光两手举石使劲砸缸的情景。教学时,可先让学生看图说说:“司马光拿起一块石头要干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自由讨论,看哪些词用得准确。根据新课标要求,从一年级起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观察、说话能力。从简单地说一两句话,到说几句意思连贯的话,到说一段意思连贯的话,再到重点部分说得具体、说得详细等,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使学生提高表述和写作能力。

插花课程总结篇6

想象;理解;朗读;审美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5―0097―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插图是一项重要的课程资源。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本每篇课文都配有插图,这些插图是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只有充分利用插图,才能充分发挥以下几方面作用。

一、利用课文插图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

低年级语文课本大部分配的是多幅图,少部分则是单幅图,这些插图是为课文内容服务的,其绘画的方法与课文的写作方法有联系,教师可利用插图的构思布局教给学生一些观察事物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如,《花园果园》一课,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整体到部分观察两幅图分别画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再一幅一幅地仔细观察,指导学生从花的颜色和叶子的形状去认识桃花、梨花、苹果花;从果实的颜色、形状去认识桃、梨、苹果;又如,在教学《泉水 小溪》一课时,可指导学生由远到近地观察,了解泉水流入小溪,小溪流入江河,江河流入海洋这种自然现象。

二、利用课文插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课文与插图的结合,可使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同时进行,在学生大脑中迅速产生生动形象的画面,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化单调为生动。如,《雷雨》第二幅图展示了雷雨过后的景象,教师在指导学生看图时,学生头脑里可能就会浮现出:太阳出来了,一条彩虹挂在天空,蝉又叫了,蜘蛛又在树上织网了,花儿又张开了笑脸,小鸟又在空中自由地飞行等情景。又如,在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教师利用插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能使学生不但有身临其境、如见其形的感觉,还会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利用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词、句、段

低年级课文中有一部分词、句、段无法用语言给学生讲得清楚明白、生动易懂,教师可利用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词、句、段。如,《两只小狮子》中的词语:“非常刻苦”和“懒洋洋”,教师通过画面内容,就可以让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这两个词语;教学《锄禾》中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时,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上农夫的神态、动作等,就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农夫劳作之辛苦,从而理解诗句之意;在理解《丑小鸭》一文中第二段和第三段的内容时,教师可先让学生看课文,再结合插图加以指点,学生便能理解了。

四、利用课文插图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材中有一些课文记叙的事情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如学生对领袖名人不够熟悉,读起课文来枯燥无味,没有感情。教师可利用插图启发学生浮现画面内容,读出相应的语气。如,读《难忘的泼水节》一文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借助图画,揣摩的表情、神态、动作,从而在读课文时表现出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激动心情,体会和人民打成一片,和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感情。

五、利用课文插图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插花课程总结篇7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是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为一体的课程,它的核心特征是: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与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符合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与遵循技术和社会规范相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学生通过对技术或服务工作的任务、过程和环境所进行的整体化感悟和反思,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笔者拟以高职院校商品花卉专业《花艺环境设计》课程开发与建设为例,对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与建设进行理论与实践探讨。

职业资格研究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必须将职业资格研究、个人生涯发展目标设计、课程设计与教学分析以及教学设计结合在一起。课程开发流程包括两大部分: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与评价。课程设计包括五大步骤,分别是行业情况分析、工作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学习领域描述和学习情境与课业设计,其中,行业情况分析、工作分析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统称为“职业资格研究”。

在前期调研和充分分析了嘉兴市以及国内商品花卉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我校商品花卉专业建设指导专家委员会和专业教师共同将商品花卉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具备生态城市建设、观光旅游农业、花卉生产等行业的基本职业素质,能够从事现代花卉园艺生产技术管理、花艺环境设计与实施、花卉贸易等一线工作的高技能、复合型应用人才。这就明确了我校商品花卉专业所涉及的三个典型工作任务,即花卉生产、花艺设计和花卉贸易。《花艺环境设计》课程是培养学生花艺设计工作能力的专业主干课程。

花艺环境设计的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在花艺设计岗位上,遵照客户提交的设计要求,结合现场勘测结果,依据插花员和花艺环境设计师的职业标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特定场所的花艺环境设计方案并组织现场施工或花艺作品的制作。接受设计项目任务后,组建项目设计团队,任命项目经理,勘察测量现场环境,综合现场勘测数据、客户意见和资材成本等因素,完成花艺设计方案和项目报价。与客户沟通确认后,组织人员采购相关资材,携带有关工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现场施工或花艺制作,清理现场杂物,完美呈现花艺设计作品。

花艺环境设计的学习目标 学生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指导下借助工作手册、行业标准等有关设计资料,以教师拟定的花艺场景为设计对象,按照设计要求,遵循花艺行业有关标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特定的花艺环境设计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比较和评价,得到最佳设计方案并予以实施。在方案实施过程中,使用工具、材料、设备等要符合劳动安全和环境保护规定,对已完成的任务进行记录、存档和评价反馈。学习完本课程后,学生应当能够从事与花艺设计相关的工作,包括室内外庭院花艺环境的设计与施工以及婚礼、会场、庆典现场、商业场所花艺环境的设计与制作。

花艺环境设计的工作和学习内容 (1)工作对象。花艺环境设计的工作对象是:花艺环境设计项目经理部的组建,项目任务书的制定,项目现场有关数据的勘测,与客户的有效沟通,方案的设计与完善,相关资材、工具、设备的准备,项目现场的施工和监督,项目现场花艺作品的后期养护,已完成项目的记录、存档和评价反馈。(2)工具和工作方法。花艺环境设计所运用到的工具主要有:钢尺、卷尺等相关测量工具,彩笔、纸张、尺子等相关绘图工具,安装有绘图软件的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等计算机辅助设计设备,剪刀、修枝剪、老虎钳、小刀、去刺器等修剪工具,剑山、花泥(鲜花泥、干花泥)、花托、金属网等固定工具,铁丝、绿胶带、订书机、喷壶、包装纸、彩带、胶棒、胶枪、塑料绳等辅助工具,行业标准和操作指导手册。花艺环境设计所运用到的主要工作方法如下:场地的测量方法,图纸的绘制方法,方案的综合优化方法,施工成本的控制方法,施工质量的控制方法,施工进度的控制方法。(3)劳动组织和工作要求。花艺环境设计劳动组织主要内容包括:项目经理在项目组成员间进行设计任务的分工,项目组成员之间进行设计方案的对比优化分析并选择最佳设计方案,项目经理组织并分配施工任务,项目经理和客户共同进行现场验收、客户签字确认等。针对花艺环境设计的工作要求主要有:能进行有效的客户和内部成员工作沟通,能勘察测量现场的各种尺寸指标,能绘制平面图、效果图等设计图纸,能制定并完成项目整体设计方案,能陈述花艺设计的原理、方法和技巧,能熟练使用各种专业工具和设备,满足客户对设计和施工方面的修改意见,遵守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遵守行业标准,能真实、客观进行自我评价,详细、规范、及时地填写项目完工自评、互评并存档等。

学习情境与课业设计

学习情境是在典型工作任务基础上,由教师设计用于学习的“情形”和“环境”,是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化处理的结果(见表1)。

课程实施与评价

课程实施场所 课程实施场所如表2所示。

课程师资要求 《花艺环境设计》课程教学应优先选择具有“双师型”背景的教师,即既具有教师资格,又有丰富的理论基础且有花店从业或实践经验的教师担当校内主讲教师,校内兼职教师要求每年至少保证两个月的花店实践经历。校外兼职教师应优先从本地知名花店中选取,要求至少具有3年以上的花店业从业经验且主持或参与过多项花艺设计和施工项目。

教材编写及选用 编写教材必须依据本课程的标准。教材的编写要充分体现项目课程设计思想,充分体现以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项目选取要科学、符合课程的工作逻辑并能形成系列,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职业能力。同时要考虑可操作性。教材内容要紧跟国内外花艺设计的最新趋势,建议与知名花店合作开发教材,让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花艺师作为主要参编人员参与教材编写。选用教材一定要符合高职高专教学的要求,且为项目型教材,能够科学、合理地安排教材内容,有助于提升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及教材等的编写,应该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理念,注重实践,融工作于学习之中。课程职场化教学场所应最大限度模拟花店真实工作情景,如工作台、工具箱、资材柜、鲜花保鲜柜、题板、多媒体设备等。要建成并完善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包括授课录像、参考图片、专业参考网址、课程课件、交流互动区等内容,重点建设完善“课程交流互动区”,努力实现师生在线交流、在线信息、在线回复、在线点评等功能。

课程考核与学业评价 课程总成绩=平时测评成绩(占30%)+期末测评成绩(占70%)。平时测评成绩是已实施教学的各项目学业评价卡成绩的平均数,期末测评成绩=理论考核成绩(占50%)+技能考核成绩(占50%)。总之,本课程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最大限度地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程规定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职业素质目标。以婚礼花艺设计与制作为例,学业评价卡如表3所示。

师资力量明显加强 经过近两年的不断实践探索,《花艺环境设计》课程建设团队专业和年龄结构已趋合理,具备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比例达到60%,中青年教师比例达到80%,“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0%,课程建设负责人为上海市插花花艺协会会员。校外兼职教师为嘉兴市知名花店高级花艺师,具有丰富的花艺设计与施工经验,团队教师主持并主要参与了浙江省花卉工初、中、高级以及插花员高级工和插花技师的考试大纲以及题库的开发建设工作。《花艺环境设计》课程被列为学院2009年度重点建设课程,《花艺环境设计》教材被立项为2010年度浙江省重点建设教材项目。

插花课程总结篇8

在成都的西面有一所居室,设置典雅,每逢周三、周四、周六,会有四面八方的人汇集于此,吸引他们的,是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花艺,还有来自台湾的花艺教授、浣花草堂的创办者操瑞芸。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如果没有亲眼见识操瑞芸老师的花艺课程和作品,可能很难领略这句话里所体现的意境。通过她的一双巧手,花枝、树皮,甚至蔬菜,那些看似单薄、独立的植物经过神奇的组合,突然有了生命和意义。

陪读妈妈变花艺老师

“2000年来大陆并不是为了教授花艺,而是为了陪孩子读书”。说起当时的情形,操瑞芸连称这是机缘巧合,当时她有位同窗好友祖籍是重庆人,并且到成都已十多年了,对成都的文化风情非常喜爱,极力地说服我带着孩子来成都读书与生活。因为这个单纯的意念,她决定来到成都,来到了这个“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孩子如愿以偿地入学,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学习传统和博大精深的中医疗法。由于陪读没有什么事可做,2002年操瑞芸在成都开了一家“格林咖啡店”,可没有想到开张不久就赶上“非典”,生意一直很萧条。因咖啡店生意不景气,下午时段趁着没人,便随手插摆了几件花艺,可没想到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每每有人看到,赞叹一番过后便询问可否教授花艺,操瑞芸没想太多就答应了,“免费教学,自带花材”,并在咖啡店门外贴了个招世界生小启事。让她又一次没想到的是,教授花艺的小启事贴出去不到3天,呼啦啦来了60人报名,她赶紧让服务员把启事撕下来,怕咖啡店小小的空间容不了人们学习的热情。

就这样,每周总有个下午,格林咖啡店的时光充满了温馨的艺术氛围,几十个人有说有笑,在操瑞芸的指引下开始了与传统花艺结缘的过程。可是,咖啡店的生意却并不如花艺学习那样红火,眼看经营日益困难,2003年,操瑞芸决定结束经营。当她说出自己的决定时,一帮学生不答应了。

自家客厅变花艺学校

“如果你们真的想学,就到我家里来吧。”盛情难却,操瑞芸向学生们发出邀请,随即跑到家具市场买了两个大桌子和若干椅子,把自家客厅当成了教室。一传十,十传百。慢慢的,学生的规模越来越大,客厅坐不下了。操瑞芸索性在芳邻路买了栋房子,办起了专业的花艺培训班,即现在的浣花草堂。

1000多元的学费在成都还是很有市场,操瑞芸的学生从企业老总、花店老板到普通白领、建筑师、职业妇女……授课的地点也从成都逐步扩展到北京、深圳、重庆等地,几年下来学生已近千人。“还是很小众,大部分人只当花艺是门生活艺术,家用而已”,操瑞芸说,作为一种普及的文化,早在20多年前台湾就开始推广花艺学习,要想真正的从事花艺教学须通过七年的学习才能拿到教授证照,“跟读博士差不多了”。为什么要用这么长时间学习?操瑞芸解释,中华传统的插花艺术不但讲究花艺技巧,还要求所学者对美学、建筑学、唐诗宋词等都有所涉猎,“是一门积累的艺术”。

许多她的学生后来都成了朋友。在插花之余,操瑞芸常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会,比如过年前就设计了一些主题春盘和花束课程,然后让学生们在课余收集年俗风情的文章,每人再带一道菜,在享用美味的同时分享读书会的心情,团队的相处因此显得和谐而融洽,许多人成为了好朋友。

众多学生里,操瑞芸印象最深的是一对母女。母亲是西南交大的花艺教授,偶然间听了操瑞芸的讲课后,决定动员自己女儿来学习。她认为,花艺的博大精深可以拓宽女儿的思路,让女儿在广告设计专业里能有更多的创新。这一学,女儿爱上了这门艺术,不愿意回去了,于是,有了今天常伴操瑞芸身边的助理,也成了操瑞芸未来重点培养的花艺教授。

平常心做平常事

“源远流长的花艺不是起源于日本,而是我们中国”,操瑞芸对于日本的花道冲击东方市场的现状很是无奈,同时也无形中激发了她弘扬中华传统插花艺术的使命感。

插花课程总结篇9

课文插图是编者根据课文内容的素描、速写,也包括为增强课文理解而设计的封面、图片、漫画等。苏教版语文教材还增设了光盘声像资料。作为在课改实验区推广的苏教版语文教材在教学中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它与以前的教材相比,图文并茂,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效利用课文插图能收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对于学过的课文插图往往是记忆犹新,对有插图的课文也是情有独钟,印象也特别深刻。利用插图学习,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相对以往的"填鸭式"、"强制性"的旧学习方式是一种极大的创新。同学们在插图中感受、发现、想象、提高……,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了想象能力,又进一步巩固了课文的内容。那么,如何利用语文插图来组织教学,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效率呢?下面我们结合利用苏教版教材插图教学的实践,谈谈我们的做法。

利用插图——设计导语——创设情景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了愉悦的情绪,才能呈现出"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学习境界。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作为语文课首要环节的课前导入就显得十分重要。导语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形象、多样、新颖、简洁。这一环节的操作要求教师通过恰当的形式,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唤起学生参与的欲望,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产生良好的教学心态和学习心态,做到"课伊始、趣亦生"。教学中我们根据这一原则,利用插图设计导语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记得在七年级下学期,在拿到苏教版新语文教材的那一刻,学生们都在翻看插图、彩页。为了让学生转入课堂学习,我们借学生看图的兴趣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淡绿色的语文课本封面就好像开启知识宝库的希望之窗,透过这扇窗子你看到了什么?这位老人家在细看什么?请你仔细观察画面,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说给我们听一听,然后我们一鼓作气学习了《破阵子》这首感人的爱国诗章。这种利用封面插图设计的导语既使学生获得了视觉上的满足感,又感性地认识了封面插图与课文的关系,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再如八年级上册封面可设计如下导语:"华屋中的女子在弹什么曲子?船中游客是谁?他在思考什么?请你用简洁语言描绘画面。这样创设情景,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现行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插图紧扣课文内容,构思新颖、生动有趣,都是编者根据文意精心选择的,不管是讲读课文还是自读课文,大都紧密配合课文的重点部分,集中反映文章内容或中心,对理解课文有很大帮助。如对自读课文进行教学设计时,也可以利用插图,促进课堂教学的进行,训练学生多种能力。在"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推荐阅读时,我们利用《美猴王》和《孙悟空一调芭蕉扇》的插图创设问题情景:同学们,如果你是孙悟空,你有七十二般变化,你会怎样做?让学生根据形象的插图,借助想象的翅膀,把他们大脑存储的表象加以组合,重新构想出生动形象的画面,然后让学生对照文章阅读,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学习七年级课文《繁星》时,我们让学生做文中的"我",让学生体会是否眼前有"无限光明"的感觉。这种借助插图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角色,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思考答问的导语方法,既激起了学生读书兴趣,为学习课好了铺垫,又对学生理解课文,把握重点有提示作用,同时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等方面也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利用插图——理解课文——口语交际

教材利用插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说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新课程的教师角色是"与学生共同学习"的引路人,教师要从高高在上的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与学生一起研究探讨,合作学习,共同进步。根据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我们充分利用课文插图,以学生为主体,和学生一起探究学习,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如在学习《名著推荐与阅读》之《水浒传》中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我们先让学生观察插图,看这幅图画上面有哪些情景?有哪些人物?这些人物都在干什么?然后请同学描述图画。再对照课文阅读,看插图是否紧扣课文中心?鼓励同学们大胆质疑。通过观察阅读,同学们认为,插图没有较好把握课文重点。然后我们把人教版《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现初三第六册)的插图投影给学生们看,让他们再进行比较,看插图是否有不妥当的地方,看哪个插图更有助于我们理解课文,结果学生们通过看图、阅读发现,再次得出了"这个插图与课文的描写也不符合的结论"。原来投影的人教版课文插图是一把菜刀,而课本中描写郑屠"抢了一把剔骨尖刀",人物形象也不够鲜明,场景不够宏大,画面也比较模糊。原来,这幅插图不符合文章内容。那么有没有符合课文情节的插图?我们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学习,有的同学找《水浒传》原著,有的找旧课本,最后他们发现人教版这套新教材在编写时,把原著的图画照搬过来了,而人教版老插图(2000年以前版本)人物形象生动传神,课文中描写的"尖刀""拳头"清晰,场面壮观,鲁提辖打抱不平、行侠仗义、疾恶如仇的性格呼之欲出。通过这样的插图比较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课文,把握了"三打"。在学习苏教版《观刈麦》《归园田居》两首诗歌时,我们组织学生根据插图描写画面情景,然后对照诗句看一看,自己理解是否正确,同学们通过看图阅读,回答问题,既训练了观察力,又训练了口语交际。在学习苏教版《范进中举》时我们进行课堂仿真场景表演,活化课文插图,进行情景教学,把学生带入仿真的生活环境中,同学们表演积极,连那些平时胆小不敢表现自己的同学,也迫不及待想过把瘾。有的模仿胡屠户横披衣服,腆着肚子的丑态,有的演绎邻居送鸡蛋酒米,安慰范老太太的势利。他们模仿能力强,创造性学习热情高。通过仿真场景表演使学生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的重要性。利用插图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深入人心,理解课文,口语交际,效果显著。不仅如此,我们还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看图读文,读文看图,联系实际,"说三道四",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如学习七年级语文下册《往事依依》时设计如下提问:图中说"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感情油然而生"。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图中表现了这种情感没有,你如果当时在那个教室会怎么想?你现在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有没有这种爱国感情?又如学习语文专题《荷》时,我们引导学生对荷花(彩图、素描)进行评价,我们学习荷花什么?现在有很多官员是否"出淤泥而不染",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学习《口技》时,我们引导学生分析画面与"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是否一致?学生这样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锻炼了思维,理解了课文,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利用插图——摹写作文——激发创造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言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例如,学生们通过观察图画,可以自己发挥想象编故事,写作文。不但增加了趣味性,还能使学生及早获得成就感。我们利用插图教学,在练习设计中也力求体现语文综合性的特征,设计了读读说说、读读画画、看看写写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整体发展。

诚如许多教师所发现的,在作文教学中同学们往往觉得无事可写。总觉得该写的写完了,该编的编完了。而教师也大都追求话题作文的时尚,对训练学生写作能力很有效的看图作文弃置一旁。其实看图作文不是小儿科,也不是小学生的专利,不论在哪个阶段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都可以通过看图作文来进行。其中的方法之一是教师可充分利用课本插图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进行作文教学,即在看图说话,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列提纲,成文字。如利用七年级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捕鸟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可以把它写成一段"鲁迅的少年生活"的小片段,这样既加深了对图意、课文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再和课文对照,课文的写作要领,区别不同,从而学会表达,提高作文水平。教学中运用好这些插图,或启发学生或生动形象地状景,绘声绘色地叙事,或栩栩如生地写人,或身临其境地谈感想,就能使学生的想象得以诱发。如学习《皇帝的新装》时,让学生根据插图想象国王的结局,写《皇帝新装别传》。又如《木兰诗》一文中的插图,主要是展现一身戎装的花木兰"旦辞爷娘去"的情景,教学时,可指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开展想象。学生闭上眼睛,一幅父女依依难舍场面就会在学生头脑中再现,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看图中的表情,目光,动作,想象他们此时在想什么,这样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改写《木兰诗》,使学生体会到了木兰勤劳勇敢,热爱家乡,报国杀敌的精神。

新课标提倡"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学生的学习,大多必须以其生活体验为基础,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从封闭的小课堂走向开放的大课堂,鼓励学生去创造。语言文字对于学生来说是抽象的,而图画就比较形象直观。在教学中我们看到,很多学生喜欢在插图上描来描去,如增加胡须,添一副眼镜,增加色彩等等。针对学生的这种"创造",我们不能简单斥为"胡闹",而是要适度引导,让学生去通过自己的创造去理解课文,或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去修改图画。如学习《沁园春?雪》时很多学生认为的画像模糊,没有突出领袖风范,不少人在插图上修改,于是我们一方面告诉学生对领袖等重要的人物要尊敬,另一方面我们告诫学生对他人的作品要尊重,要严肃对待插图。同时积极保护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同学结合语境在美术本上给主席画像,不少同学通过阅读诗词,画出了得意之作,如有的模仿三代领导人(、邓小平、)的画像画了以中国版图为背景的唐宋祖、成吉思汗、的画像。在此基础上我们让学生看了《江山如此多娇》的壁画,鼓励学生要结合诗歌的意境去理解人物。这样的创造活动,对理解课文有极大的帮助。我们还鼓励同学们为没有插图的课文适当增加插图,如为苏教版《记承天寺夜游》插图,学生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创设意境,画出了人、树、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除了让学生为课文配插图外,还可以结合语文教学,让学生为日记、作文配画,给自己的读写笔记配上插图。或为手抄报设计版面。很多学生语文与美术并进,这对学生通过插图认识美、了解美、鉴赏美和创造美,陶冶美的情操,培养美的创造能力具有积极作用。这也是新课标树立大语文观,广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兴趣,养成习惯,不断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方法。

语文插图——精益求精——还需时日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认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要求为新教材编写提出了严峻的课题,同时选择与课文配套一致的插图也值得教材编写者仔细推敲一番。

苏教版新教材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展示学生个性的舞台。这套教材,形式活泼,图文丰富,文字优美生动。翻看每个单元,首先进入学生眼帘的是导入框,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民俗风情"绘制的是古代儿童燃放鞭炮,竞放风筝的画面,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但通过教学实践我们了解到苏教语文教材的导入框还不够生动形象,缺乏趣味性,学生建议应该多用一些诸如历史故事、有趣的传说、名胜古迹、精美的图画等来开篇;图片不丰富,没有其他学科生动,如物理学科的电学中展示了火电厂、电脑、电表等图片,引人入胜。既形象直观,又在有限的篇幅中展现了这些学科的广博和深远的内涵,极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画面不够精美,如前面提到的《沁园春?雪》的画像模糊,又如《白杨礼赞》的插图不如小学《白杨》的插图形象,富有美感。苏教版新教材配有大量的图片以增强教材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基本上篇篇有图,但有的插图是不是最好,值得商榷。如前面提到的《名著推荐与阅读》之《水浒传》中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插图不及人教版老教材的插图,更能突出课文重点。《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的插图不能体现诗歌的意境,画面给人不是豪放旷达,而是凄风苦雨。

插花课程总结篇10

下面就此结合笔者的一些做法,简要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对当地传统美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江西的民间美术种类多,影响大,如陶瓷、剪纸、风筝、砖刻、剪纸、年画等,有着极大的开发利用空间。开发具有优秀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教育内容是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的。围绕对当地传统造型艺术所包蕴的文化内涵及其制作实践的学习活动,有益于引导学生了解社区文化,提高文化素质,有益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

例如:五年级美术课《剪纸》,由于我本人非常喜欢剪纸,所以在平时很注意搜集关于剪纸的知识和剪纸图案。在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任务,让他们回家看书或查找资料去了解剪纸的历史、用途、种类、地域分布特点等。在上课的导入部分我请学生欣赏民乐《喜洋洋》,让学生享受过年的气氛,启发学生们联想到过年时,我们会用剪纸来美化环境。然后我引入对剪纸的知识介绍,随后展示了自己平时制作的剪纸作品《女孩》、《荷花》、《花篮》、《喜鹊》,让学生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接着示范如何完成一幅剪纸,我从构思——草稿——剪——刻——贴,每一步示范给学生看,然后给出剪纸纹样供学生参考,给学生留出大量时间去制作剪纸。最后学生在窗户上展示剪纸作品,并评选优秀剪纸能手。

总之整个过程我都认真去准备,学生学的很感兴趣。学生们在中国传统文化氛围中,提高了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发掘地方自然资源优势,进行创造性地开发与利用

九江自然环境优越,丰富的自然资源是美术学科开发与利用取之不尽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和具体条件,开发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美术教学资源,是我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方向。

美术第十一册第一课《中国古代建筑欣赏》,教材安排了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一些建筑欣赏(故宫、长城、布达拉宫、苏州园林等)。我在教学这一课时,安排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以正规教材为中心,安排欣赏了中国古代最经典的一些建筑的艺术特色等内容。第二课时安排了《九江古代建筑欣赏》,以图片、文字说明等形式介绍了吴城镇的望夫亭、云居山的大雄宝殿等古亭、古楼。拓展了原有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对九江的古亭、古楼进行观察、讨论、尝试线描绘画,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浓厚。

同时,还组织学生参加地方美协组织的小画家联谊活动;参观地方美术展览活动;利用节假日去公共场所进行寻求美的足迹……拓宽小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相互间的交流。通过学生与自然的直接对话和写生体验,拓展了学生的欣赏视野和思维空间,在学生幼小的心里播下了美的种子,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从实际出发,利用废弃物品、材料进行再开发创造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透过现代生活中大量的废弃物品,以艺术的眼光,化腐朽为神奇,给其以艺术的再生,是美术学科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河边有漂亮的卵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卵石的自然纹理设计制作各种精致的卵石画,还可以根据卵石的造型特征精心粘接塑造新的艺术形象;用煤精、废砖头等进行工艺作品创作;用泥土制作泥塑、彩塑等。例如:我在教《有趣的插花》一课时,让学生通过利用身边常见的防真插花和校园边田地里的干花制作工艺插花作品。课上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启发使学生感受、体验绢花的插花技法。学生通过对插花构图知识的学习提高了审美情趣。同学们通过十几分钟的研究制作出了形态各异的插花作品,并且为自己的作品起了名为“争齐斗艳”“绚丽多彩”等,好象闻到花的清香。

这一系列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从学科角度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及形象思维能力,树立“美在于发现”的意识,学会美化生活,陶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而且,通过引导学生利用身边常见的废弃物品进行艺术再创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再生资源”的利用及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同时增强了环境保护和环境美化意识。

四、开发利用社会人文资源,促使教学和学习方式多样化

民间是一块内容丰富的文化课堂,乡土文化让人目不暇接,美术课教学可以把课堂扩大到教室之外,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融入大自然,和实践相结合,会更加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让学生从大自然中汲取营养,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从而使他们创造出优秀的作品。节日风俗链接着人们特有的精神与实践活动,是美术教学宝贵的素材库。这一年四季的节日里,民间美术作品记载着人们的生活,丰富和娱悦着老百姓。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我在拍下了一组照片,有舞龙灯、敲锣鼓、捏面人、吹糖人,最多的是花灯,这些照片运用在《民间美术》这一课上,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五、利用校园环境资源,提升美术学习效果

校内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最便利的资源。校园环境及校园文化是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方面。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首先要着眼于校内现有的课程资源。美术教学中的透视、写生教学,表现内容中的室外景色、花草树木等等,都需要利用校园中的现成资源,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另外,校园特有的文化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潜在资源。我们围绕校园中的运动会、美术展览、联谊会、学生摄影作品展等,这些活动本着“重在参与”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因而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是美术教育成果的一块实验田。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只要教师认真钻研课程标准,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地方实际对教材进行综合调整。只要我们能始终本着“以人为本”“一切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效能,就一定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从而不断把美术新课程的实施推进到更高的层次。

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实施美术课程总目标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所以,《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非常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并在《标准》第四部分“教学建议”中把它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等并重。如果能大力开发、充分利用各种美术课程资源,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智能、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此结合笔者的一些做法,简要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对当地传统美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江西的民间美术种类多,影响大,如陶瓷、剪纸、风筝、砖刻、剪纸、年画等,有着极大的开发利用空间。开发具有优秀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教育内容是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的。围绕对当地传统造型艺术所包蕴的文化内涵及其制作实践的学习活动,有益于引导学生了解社区文化,提高文化素质,有益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

例如:五年级美术课《剪纸》,由于我本人非常喜欢剪纸,所以在平时很注意搜集关于剪纸的知识和剪纸图案。在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任务,让他们回家看书或查找资料去了解剪纸的历史、用途、种类、地域分布特点等。在上课的导入部分我请学生欣赏民乐《喜洋洋》,让学生享受过年的气氛,启发学生们联想到过年时,我们会用剪纸来美化环境。然后我引入对剪纸的知识介绍,随后展示了自己平时制作的剪纸作品《女孩》、《荷花》、《花篮》、《喜鹊》,让学生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接着示范如何完成一幅剪纸,我从构思——草稿——剪——刻——贴,每一步示范给学生看,然后给出剪纸纹样供学生参考,给学生留出大量时间去制作剪纸。最后学生在窗户上展示剪纸作品,并评选优秀剪纸能手。

总之整个过程我都认真去准备,学生学的很感兴趣。学生们在中国传统文化氛围中,提高了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发掘地方自然资源优势,进行创造性地开发与利用

九江自然环境优越,丰富的自然资源是美术学科开发与利用取之不尽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和具体条件,开发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美术教学资源,是我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方向。

美术第十一册第一课《中国古代建筑欣赏》,教材安排了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一些建筑欣赏(故宫、长城、布达拉宫、苏州园林等)。我在教学这一课时,安排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以正规教材为中心,安排欣赏了中国古代最经典的一些建筑的艺术特色等内容。第二课时安排了《九江古代建筑欣赏》,以图片、文字说明等形式介绍了吴城镇的望夫亭、云居山的大雄宝殿等古亭、古楼。拓展了原有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对九江的古亭、古楼进行观察、讨论、尝试线描绘画,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浓厚。

同时,还组织学生参加地方美协组织的小画家联谊活动;参观地方美术展览活动;利用节假日去公共场所进行寻求美的足迹……拓宽小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相互间的交流。通过学生与自然的直接对话和写生体验,拓展了学生的欣赏视野和思维空间,在学生幼小的心里播下了美的种子,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从实际出发,利用废弃物品、材料进行再开发创造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透过现代生活中大量的废弃物品,以艺术的眼光,化腐朽为神奇,给其以艺术的再生,是美术学科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河边有漂亮的卵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卵石的自然纹理设计制作各种精致的卵石画,还可以根据卵石的造型特征精心粘接塑造新的艺术形象;用煤精、废砖头等进行工艺作品创作;用泥土制作泥塑、彩塑等。例如:我在教《有趣的插花》一课时,让学生通过利用身边常见的防真插花和校园边田地里的干花制作工艺插花作品。课上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启发使学生感受、体验绢花的插花技法。学生通过对插花构图知识的学习提高了审美情趣。同学们通过十几分钟的研究制作出了形态各异的插花作品,并且为自己的作品起了名为“争齐斗艳”“绚丽多彩”等,好象闻到花的清香。

这一系列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从学科角度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及形象思维能力,树立“美在于发现”的意识,学会美化生活,陶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而且,通过引导学生利用身边常见的废弃物品进行艺术再创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再生资源”的利用及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同时增强了环境保护和环境美化意识。

四、开发利用社会人文资源,促使教学和学习方式多样化

民间是一块内容丰富的文化课堂,乡土文化让人目不暇接,美术课教学可以把课堂扩大到教室之外,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融入大自然,和实践相结合,会更加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让学生从大自然中汲取营养,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从而使他们创造出优秀的作品。节日风俗链接着人们特有的精神与实践活动,是美术教学宝贵的素材库。这一年四季的节日里,民间美术作品记载着人们的生活,丰富和娱悦着老百姓。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我在拍下了一组照片,有舞龙灯、敲锣鼓、捏面人、吹糖人,最多的是花灯,这些照片运用在《民间美术》这一课上,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五、利用校园环境资源,提升美术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