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益活动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07 09:56:34

社会公益活动总结

社会公益活动总结篇1

一、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向学生宣传环保的重要意义,并激励学生在家长的启发下想出了很多生活中环保的计策。如,在澡盆洗澡,要注意:放水不要满,1/3-1/4盆足够用了。用收集的家庭废水冲厕所,可以一水多用,节约清水。洗脸水用后可以洗脚,然后冲厕所。淘米水、煮过面条的水,用来洗碗筷,去油又节水。衣服太少不洗,等多了以后集中起来洗,也是省水的办法。在浴室里不和好朋友大打水仗。停水期间,不要忘记关水龙头。这些都是节水的好办法。还有尽量少用空调;不用餐巾纸,改用手帕;养成好的卫生习惯;不乱扔垃圾尽可能少的使用“一次性物品”;实行垃圾分类等等。而且通过活动,孩子们的确实增强了,大部分也能落实到行动上,但是,还需要不断地教育,才能使我们的活动真正起到作用。

二、通过板报、橱窗等途径,宣传环保的重大意义,每月黑板报设置“清洁环保”专栏宣传。

三、校园、家乡变美活动

我校把校园的绿化带和清洁区,分块承包给各班的卫生监督员,以确保学校的每个角落,每块地方都有学生为其保洁。早晨、下午的课间十分钟,校园内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戴着标志的卫生监督员在各班的清洁区执勤督促同学们不要随地扔垃圾。在开展校园保洁小卫士的基础上,我们又开展了“校园、家乡变美活动”,各中队制作清洁环保记录本,命名为“清洁卫生接力棒”,利用每周五午读时间,由一名同学做主持在全中队评选出本周文明之星,首先在每个小组投票评选一名文明之星,然后再次投票评选出每周的中队文明之星。文明之星在“清洁卫生接力棒”上记录自己表现及今后的奋斗目标。一个月当中,中队评选为文明之星次数最多的队员可以参加校级文明之星的评选。

社会公益活动总结篇2

----湖南省吉首市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协会党总支实施“党建工程”的调查

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调查组

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重大课题。近年来,湖南省吉首市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协会(以下简称“个私协”)党总支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当地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状况,实施了以健全党组织工作体系为起点、以创新党组织活动机制为重点、以强化党组织整体功能为目标的“党建工程”,有效地增强了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

适应自身特点,健全党组织工作体系

吉首市“个私协”没有公职人员,没有政府拨付的工商管理费用,完全靠自办经济实体―――光彩公司解决办公经费和党组织活动经费。针对协会管理的自主性、公司财产的私有性和会员分布的广泛性,“个私协”党总支在2001年6月成立之初,就明确提出把健全党组织工作体系作为实施“党建工程”的基础工作来抓。

通过“相互进入、交叉任职”,建立团结协作的领导班子。党总支书记兼任光彩公司副总经理,副书记兼任光彩公司副总经理及“个私协”常务副会长,其他总支委员都在光彩公司各部门和“个私协”兼任重要职务。党总支与协会和光彩公司在协会管理和公司生产经营中相互配合,共同贯彻“立服务之本,走兴业之路”的协会管理思想。同时,党总支不包揽协会的具体行政事务,不干预公司的具体经营活动,但主动参与决策、提出建议、配合实施。

按照“行业相通,地域相邻”原则,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将分散在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中的156名党员,按行业性质相近、市场布局集中或地理位置相邻等情况设立23个党小组和6个党支部。针对流动党员日益增多的趋势,党总支建立了流动党员服务中心,负责为流动党员接转组织关系、确认党员身份,并安排他们到各支部设立的流动党员党小组参加活动,较好地实现了“在分散中求集中,在集中中求管理”的党员管理目标。

通过制度创新,规范组织行为。党总支先后建立了以“”为主的党组织生活制度、定期分析党员思想动态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员目标管理制度、领导班子成员勤政廉政制度、联系业主制度、生活作风考核制度等,形成了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体系。

按照“公开、严格、公平”原则,发展新党员。党总支充分考虑业主身份的特殊性和职工思想的多样性,严格把握入党标准和发展程序,每年都组织共青团、妇联和工会在从业人员中进行“双推”工作,使各类先进分子进入党组织的视野,并把推选出的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发展对象送到市委党校培训,再通过对发展对象进行“票决”和“公示”等公开程序发展新党员,有效地保证了新党员的质量。

吉首市“个私协”把“党建工程”作为扩大党的基层组织工作覆盖面的系统工程来抓,使党组织工作深入个体私营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不仅加强了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领导,也促进了本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这启示我们: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扩大党组织的工作覆盖面,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必须在工作理念上树立“阵地”意识。个体私营经济组织的从业人员来自各行各业,如果在个体私营经济领域中党的组织不能深入发展,其他社会力量就会介入;党组织不去做工作,其他组织就会去进行活动。那种认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建工作可以“无为而治”或“可为可不为”的思想,是有害的。

围绕生产经营,创新党组织活动机制

吉首市“个私协”党总支按照“有利于党内生活,有利于党员教育,有利于生产经营”的要求,围绕会员生产经营实际,开辟新的活动领域,创建新的活动载体,初步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效果良好的党组织活动机制。

注重活动内容与载体的有机结合。开展“五好党员”创评活动,鼓励党员成为遵纪守法好、经营服务好、安全生产好、计划生育好、家庭关系好的“五好党员”;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店”挂牌经营活动,促使党员业主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诚实守信、文明经商;开展“结对帮困”活动,发动党员和经营大户实行“一帮一”(一户帮一户)或“三带一”(选准一个经营项目,落实一个经营摊位,解决一点启动资金,带动一个个体工商户),努力为下岗再就业职工排忧解难;开展扶贫赈灾活动,发动党员业主自愿为协会的慰问基金和抚恤基金捐款,定期扶助社会上的贫困户、受灾户、病残人、孤寡老人和失学儿童。

注重活动形式的灵活多样。在活动规模上,根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员分散、流动性大等特点,将集中活动与分散活动相结合。对党组织的重要政治工作和党组织生活,实行集中活动;文件传达、理论政策学习活动则分散进行,党总支及各支部主要提供个别辅导、编发资料、传递信息。在活动方式上,将提高认识、培养情感与指导行为相结合,定期开展严肃认真的党课教育活动,提高党员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认识;经常组织生动活泼的革命传统教育和改革开放成就教育,增强党员对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感情;及时提供榜样示范,教育党员见贤思齐,加强党性修养。在活动时间上,既严格要求遵守组织制度,又考虑生产经营情况来安排。组织开会和开展集体活动尽量少占用经营时间,避开经营高峰期,保证党组织活动与生产经营两不误。

注重发挥党组织的中坚作用和群团组织的纽带作用。党总支在发挥党组织中坚作用的同时,还把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计生协会等群团组织的纽带作用,作为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方法,形成了“抓党建带群团,抓群团促党建”的工作格局。在党总支领导下,工会以团结服务广大职工包括农民工为己任,开展了一系列学习活动和服务活动;共青团以“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和“青年志愿者行动”为平台,引导青年发挥主力军和突击队作用,鼓励青年在服务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妇委会通过协调家庭矛盾、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帮助妇女增强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计生协会常年为育龄妇女开展优质服务活动,消除了流动人口超计划生育现象。

吉首市“个私协”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实际出发,把党组织机构、党组织活动和党组织功能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治理结构、管理机制和经营目标相结合,促使党建工作成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实现了党建目标与经营目标的统一。这启示我们:要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卓有成效地开展党建工作,必须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在工作思路上,应确立“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观念,紧密联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开展工作;在工作方法上,应发挥党组织的思想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弥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刚性管理有余、柔性管理不足的缺陷,形成合力;在人力资源开发上,应发挥较高素质的党员同时也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管理人员或技术骨干的人才优势,促使党务工作与生产经营共同进步。

维护会员利益,强化党组织整体功能

为了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吉首市“个私协”党总支注重维护和实现会员的切身利益,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全面强化党组织功能。

发挥引导监督功能,保障经济健康发展。党总支从兼顾国家、业主、职工三者利益出发,引导从业人员在生产经营中践行“三个结合”,即努力把自身发展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个人富裕与共同富裕结合起来,把遵循市场法则与发扬社会主义道德结合起来。为了促使“三个结合”落到实处,党总支先后建立了业余党校和职工素质培育中心,分期分批对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党员业主和其他从业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法律法规、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教育培训。与此同时,经常开展“五查五看”活动,督促从业人员查思想认识,看是否有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和欺行霸市的思想动机;查商品渠道,看商品来源是否合法正当;查商品库存,看有无变质商品待售;查销售情况,看是否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和出现欺诈行为;查业主态度,看是否能同不良市场行为作斗争。

发挥利益协调功能,维护会员合法权益。针对个体私营业主受到的违法行政侵害、不正当竞争侵害、误签合约侵害和不法分子的骚扰等“四大侵害”,党总支与“个私协”一道,专门设置了权益服务部、法律事务所和投诉接待站等权益服务机构,在全市城乡设置30多个权益服务联系点,向社会公开热线电话,向业主承诺24小时有求必应、有难必帮,并积极争取公安、司法等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使权益服务机构真正成了业主充分信赖的“110”。

社会公益活动总结篇3

关键词 公益广告 企业 主体意识 责任意识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汤劲,衡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系讲师,衡阳421008;冯林。衡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系讲师,衡阳421008

公益广告倡导有利于社会和谐有序发展的公益观念,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企业通过公益广告这种形式来表达其社会责任感,公众对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更容易产生信赖感,这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广告公信力调查报告》显示:85.2%的人认为“优秀的品牌企业就应该多公益广告”。44.5%的人会将“公益广告与投放公益广告的企业品牌联系在一起”;45.9%的人认为“与其他品牌相比,会更信任投放公益广告的企业”,这说明公益广告具有长远的品牌社会效益。

与以往相比,我国的企业公益广告无论是数量,还是制作水准,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和提高。但从总体上看,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国外发达国家公益广告已占社会广告总数10%以上,美国、法国、日本等占到企业广告的40%,而我国的公益广告在广告总量中一般不足5%。广告活动的三大主体是企业、媒体和广告公司。然而,在我国公益广告活动主体中,我们看到的多是媒体和广告公司,而作为主体的重要成员――企业,却经常处在缺位状态。这种现象的背后必然有一些值得探究的原因。

一、企业在公益广告传播中主体意识缺失的表现

我国公益广告发展20多年来,媒体尤其是以中央电视台为主导的电视媒体,对公益广告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广告公司作为公益广告活动的主体之一,也逐渐从自发到自觉、从被动到主动地积极参与到公益广告活动中来,创作了大量优秀公益广告作品。全国获奖公益广告作品中,由广告公司制作的作品所占比例显现出它的主体地位。

与媒体和广告公司这两个公益广告活动的主体相比,企业在公益广告活动中的表现要逊色得多。公益广告成为一些企业逢重大社会焦点事件时的应景之作,每当遇到年节、重大事件、庆典、会议、赛事时,相关的公益广告就一窝蜂地出现,之后又很快地销声匿迹。有学者对1982至2008年中国公益广告的传播主体做了样本统计发现,媒体公益广告占了61.1%,企业出资13.2%,显然,企业在其中所占比例明显偏少,如2008年5.12大地震发生后,社会各界积极投入抗震救灾,许多企业也迅速反应,纷纷制作并抗震救灾主题公益广告,彰显其社会责任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赈灾主题公益广告淡出了公众视线。我国企业在公益广告活动中主体意识的缺失,可能导致的外在结果是公益广告因缺乏资金而难以广泛开展,或许更深层的结果是,缺乏企业主体意识的公益广告,有可能沦为投机者披着“公益”外衣的拙劣表演。

二、企业游离于公益广告之外的原因

(一)企业作为公益广告的主体地位未获得确认

在政府主导的公益广告活动中,企业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确认。首先,从普遍认同的定义表述上可以看出人们对公益广告的理解。学者高萍认为:公益广告是为公众利益服务的非商业性广告,旨在以倡导或警示等方式来传播某种公益观念,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学者潘泽宏认为:公益广告是面向社会广大公众,针对现实时弊和不良风尚,进行善意的规劝和引导,以维护社会道德和正常秩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永续发展为目的的广告宣传。其他学者有关公益广告的定义基本上是在以上表述的基础上扩展和延伸。从众多公益广告的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公益广告的作用和目的以及为达到目的的表现方式等。它作用的对象是广大社会公众而非某个特定的受众群体。但是,在定义中似乎看不到广告活动中十分重要的主体――广告主。从传播学角度看,构成公益广告传播活动的要素包括信源、信息、媒介、信道、对象等,其中信源指的就是广告主。传播过程没有广告主,这显然有违传播基本规律。

我国公益广告的广告主是谁?定义中找不到并不意味不存在,我们或许可以这样理解,没有明示就意味大多数人能够意会和明白它的实际含义,即隐含在定义中的广告主默认指向的对象,这个被默认的对象(广告主)在很大程度上被理解为政府,或代表政府意志的各个部门和团体。公益广告传播的目的――传播公益观念、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几乎也可以被不假思索地理解为就是政府的职责和任务,而事实上政府部门长期以来也一直以此为已任。

在我国,政府或各个部门和团体,被理解为事实上的公益广告主。在公益广告的传播链中,意愿――制作――传播,整个过程只需要组织广告公司和媒体即可,企业在公益广告的作用可能仅仅是为完成某次传播提供必需的资金,这种无法体现企业自己意愿的买单行为,使企业很难情愿参与到公益广告活动中来,事实上就现阶段来看,绝大部分企业也的确如此。

公益广告在日本称为“公共广告”,《电通广告词典》将它定义为:“企业或团体表示它对社会的功能和责任,表明自己追求的不仅仅是从经营中获利,而是过问和参与如何解决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并向消费者阐明这一意图的广告”。“企业”作为广告主在定义中得到明确和强调。在美国,公益广告是“旨在增进一般公众对突出的社会问题的了解,影响他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改变他们的行为和做法,从而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或者缓解的广告宣传”。其中有一种企业集团针对各类社会现象,阐述企业的态度的广告其实就是企业公益广告,它的广告主就是企业。从美国和日本对公益广告的理解中可以看出“企业”作为广告主在公益广告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其次,从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规定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对企业参与公益广告活动的推动也相当有限。1996年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开展“中华好风尚”主题公益广告月活动的通知》中涉及企业的内容仅为“应动员辖区内广告量较大的广告主,积极出资制作、公益广告,树立关心公益的良好形象”,对企业只是停留在动员上,并没有实质性可操作程序。1997年中央宣传部、国家工商总局、广播电影电视部、新闻出版署下发的《关于做好公益广告宣传的通知》,涉及企业的内容有:“对企业出资设计、制作、的公益广告,可以标注企业名称,但不得标注企业产品和商标标识……”多是一些限制性的规定,对调动企业的积极性相当有限。1998年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开展公益广告活动的通知》依旧停留在“动员有实力的广告主……积极出资、制作、公益广告”上。1999年国家工商总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公益广告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2002年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广电局、新闻出版总署再次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公益广告宣传的通知》均没有涉及企业的实质性内容。

政府主导的公益广告主题不可避免带有政治宣传色彩,如《关于开展2000年“树立新风尚,迈向新世纪”主题公益广告宣传活动的通知》要求“公益广告活动的宣传要紧紧同绕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中心工作,把握时代脉搏,唱响主旋律,唱响祖国颂、社会主义颂、改革开放颂”,这种宏大的主题对企业来讲难免力有不逮。由此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判断,政府主导意识的强大一方面使公益广告活动得以展开,另一方面又因忽略了企业在公益广告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而难以拓展并深入。

(二)企业自身主体意识的不成熟

企业主体意识指企业自主活动的意识或主人意识,它包括以下涵义:一是企业的独立意识,它是“这一个”主体的企业区别“那一个”企业的根本,也是企业的个性存在;二是企业自主意识,它常常只从企业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去思考、去行动,它一方面使企业更具开拓性,另一方面也容易使企业成为自我中心者;三是企业责任意识,它与自主意识的指向相反,责任意识的指向是作为客体的外部世界,责任意识使企业主体明确自己的行为不应当是一种任性的行为,而应当是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社会伦理和法律规范的行为,应当是至少不妨碍他人自由的行为,责任意识使主体明确自己应当对自己行为的结果负责。责任意识的形成是企业主体意识成熟的表现。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宣传的重点是商业广告,而对于投资公益广告却相对淡漠。很多企业缺乏长期投入的耐心与热情,错误地认为公益广告是一种应景之举,因此大部分企业缺少对公益广告投资的积极性。

企业作为社会的公民,它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理应承担起社会责任,以积极的姿态来回报社会,也是企业是否能长久发展的关键。而目前就我国企业在公益广告活动中的表现来看,离主体意识自觉还有相当的距离。企业的主体意识中并不天生就具有为公众谋求利益的元素,它是在市场的培育下从幼稚逐渐走向成熟,只有成熟的企业才能形成为公众谋求利益的主体意识自觉。而注重公益广告是企业广告意识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

三、对公益广告传播中增强企业主体意识的思考

因为种种原因,大多数企业在公益广告中的主体意识仍表现得不尽人意,为改善这一状况,从企业的主体意识这一角度出发,至少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首先,政府在进一步的经济改革中要为企业竞争提供一个公平的外部环境,促成企业做优良的社会公民。具有良好的环境,企业才可能在公平的竞争中培养出良好的主体意识,才可能谈得上企业应当怎样去承担社会责任。很难想象一个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会用公益广告的方式来提倡什么样的理念。

社会公益活动总结篇4

人们常说,劳动是伟大的,是光荣的,没有劳动就没有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也就是说,只要是劳动,不论是什么劳动,都是光荣伟大的。那么有关单位义务劳动总结汇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单位义务劳动总结汇报,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单位义务劳动总结汇报1

劳动的感受和在劳累时大汗淋漓的感受,这些都不是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所能体会到的,这种感受是作为一名劳动者内心深处的,最平凡而又最光荣的感受。今天城建局扫大街义务劳动,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干净的生活环境,保证了街道的整洁,虽然我们大家不在一个办公室工作,但是我们的目的是一样的。通过这次劳动使我们增强了同事之间的凝聚力和团结精神。

打扫开始了,在局里领队的领导带领下,每个同事都认真地做好自己负责的工作,在打扫中干得热火朝天。在街道两旁,参加活动的各位同事们热情高涨,扫地的扫地,倒垃圾的倒垃圾,大家干得热火朝天,将近2个小时的劳动以后,一条街道终于打扫干净了。通过这次义务劳动的实践,启发了我们在义务劳动中寻找能使我们受到教育,引导我们去了解劳动的价值体验环卫工作人员的辛苦。义务劳动是忘我的劳动,也是培养我们大家关心公共事业热情的劳动。参加义务劳动的光荣感,有利于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处于这个时代的我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我们的宠爱,使我们对劳动的概念了解肤浅。这次的集体义务劳动,使我们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温暖,也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城建局的领导们有意识地组织了我们去参加力所能及的义务劳动,让我们对劳动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的光荣,让我们重视劳动,重视自己的劳动成果。义务劳动也同样加强了我们的劳动观念,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这次实践,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体会。当你做一件事的'时候,无论是会还是不会,你都要有勇气面对它,尝试一下。做了,你是困难的领导;不做,你是困难的俘虏;而我在实践中收获了许多,同时也发现了许多自身的不足。所以,我们会在今后的学习当中更加努力,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

单位义务劳动总结汇报2

义工社这次组织的公益劳动让大家懂得了公益劳动不仅仅能造福社会,而且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而我们每个人都该为了公共利益而自觉自愿地参加劳动,正因那是我们每个公民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不记报酬也是我们每个公民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我们讲的公益劳动,就是以不记报酬为前提的;那是根据以公共利益而劳动;我们务必为公共利益而劳动,自觉要求进行劳动。用心参加公益劳动是为社会尽力,是热爱劳动的表现。

义工社实践活动提高了大家的社会实践潜质。引导了大家接触、了解社会,增强我们的社会职责感和社会适应潜质。而义工社组织的劳动,更让大家明白了学会独立的重要性。在竞争如此激烈的这天,对于一些出生牛犊的学生们,独立的培养和社会的洗礼是多么的重要。在这个更新速度超快的这天,如何适应社会也是学生即将面临的困难。对于此刻的学生,越早接触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就意味着学生越能适应它。

从中受益,我们义工社也就应多带动些人来参与这种活动。提高大家的道德素质和修养,让每个人都能有一个美丽干净的生活环境。

单位义务劳动总结汇报3

在x月14日,我参加了一个王国栋妈妈组织的活动——去潍坊社会福利院参加义工活动,印象颇深,令我记忆犹新。伤感签名男生潍坊社会福利院我来过一次,是小学老师组织的,但是我们看的不是老人,是一些婴幼儿,还有残疾智障的孩子。当时我才上五年级,我的同情里还带着一丝嫌弃。但这次我却是在上了初中之之后的,感受不一样,对在福利院的人想法也不一样了——我的想法由同情里还带着一丝嫌弃变成了同情还有为他们尽一份力。这次,我长大了,我想为社会做出一点微不足道的贡献。

到了福利院之后,我穿上了印有“潍坊义工”四个字的鲜红制服,那时,我的感觉就像我真是一个潍坊义工一样,情绪有一点激动,还有想立马为他们干活的冲动。

社会公益活动总结篇5

为进一步推动东营公益发展,结合首届东营市“慈善+”首届公益创投契机,邀请好公益项目来东营开展优质项目路演,引导社会组织通过好项目发挥潜力,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10月20日—21日,“益起行——东营市公益服务资源交流会”在东营市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二层能力建设大厅顺利召开,好公益平台各方伙伴代表和公益界人士共50余人参加,多位公益大咖做了主题发言、专题培训、沙龙交流、咨询指导。

本次活动以“红色党建领航 汇聚慈善力量 助推社会治理”为主题,通过说明会、现场路演、主题沙龙和项目对接的形式,进一步协助本地组织学习优质公益产品,促进资源互通、互动、互益,实现机构长足发展,打造有地域特色的公益品牌。

20日,东营市慈善总会秘书长张东霞就《东营市慈善总会2020年“慈善+”公益创投大赛实施方案解读》等文件向与会人员做了详细说明,并现场回应组织就文件内容提出的相关疑问。

好公益平台项目海宁市南关厢素食馆长黄海鹰以《社会企业:吃饭也是做公益》、《社会企业参与社会公益路径探索》为主题的发言,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浙江海宁南关厢素食馆的相关情况,分享了“资金众筹、商业运作、盈利奉献给社会”的运作模式。用一个个生动的事例介绍了爱心平台、管道平台、枢纽平台、中国好公益平台等,还介绍了社会企业、民办非企业、中国好社企的意义和作用,结束后组织们纷纷向黄海鹰老师请教答疑,气氛活跃,受益匪浅。

上海是亨实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张孟云为大家培训了《公益项目筹款概述》、《线上、线下筹款渠道以及众筹项目设计与传播要点》等内容,并以腾讯公益和支付宝公益为例,讲了一些互联网筹款的知识,张老师通过现场讲解和提问相结合的方式,让参会人员产生了很多共鸣,部分组织与老师现场进行交流,培训会场的气氛也是越发高涨。也起到了本次培训班举办的目的,就是要让参会人员在互相探讨中相互学习,提升自己。

陕西华益云财务管理有限公司高级财务顾问史锦老师,通过日常组织财务咨询中反馈的共性问题,从相关的政府购买政策、资金管理原则、费用列支、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讲解,与会人员将日常工作中遇到的财务难题虚心向老师提问请教,老师进行一一解答,并且将常见的项目专员与财务人员在工作中会出现的“碰撞”事例举例讲解,让每个组织执行项目中都有一本明白账。

21日上午,浙江省慈善总会副秘书长郑壹零就政府与社会组织如何协力打造区域公益生态、项目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发表了精彩演讲。他指出慈善应和其他社会事业相结合,整合各方资源,打造东营慈善品牌,让更多社会群体力量加入进来,更好地充实慈善的力量,开展慈善活动。同时,郑老师结合当今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新形势,提出了慈善工作发展的新方向。此外,郑老师在讲座中分享了很多自己参加公益组织的经验,一个半小时的演说里获得了一阵又一阵的掌声。

社会公益活动总结篇6

关键词: “互联网+” 大学生 微公益 现状调查与分析

“互联网+”下的微公益强调全民参与并创造价值,它有着两层含义:一是在网络这个平台上做公益,二是激励人们挖掘身边微小的社会需求,并且通过自己切身的行动,表达爱心,传递爱的温暖。

在校大学生无疑是“互联网+”时代最具潜力的微公益参与群体。一方面,大学生是尚未发展成熟的社会人,大多没有雄厚的资本或傲人的履历,但他们有为社会更美好之明天的期盼及为之献出个人力量的热情。另一方面,大学生数量庞大,极具感召力和凝聚力,能够召集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微公益,团结更为广泛的公益力量。

通过对大学生参与微公益现状的多元调查与研究,我们提出相应的改善性建议,促进微公益成为大学生奉献爱心的新渠道。

一、文献回顾与研究

(一)相关文献

内容上,近年来国外同课题作品主要有历史发展、高校支持力度、多重价值、可靠性、激励机制等取向。而国内同课题作品中,有的围绕大学生微公益的德育功能、社会化价值,有的则着眼于现有问题进行分析,倡导大学生微公益的制度化、规范化。

程度上,国外同课题作品往往针对大学生微公益提出一个问题并进行数理分析,通过数学建模等手段分析现状,推出未来趋势,基于此给出针对性建议,或基于研究范围内的历史沿革与现状进行综述。而国内同课题作品往往从大学生微公益的影响、意义方面进行理论研究,侧重于探讨其思想价值与社会影响。

可见,从优势上看,国外同课题作品的数据分析较为直观、科学,能提出针对性建议。而国内同课题作品在文本理论研究方面较为深入。

从不足方面来看,国外同课题作品在课题的广度与适用范围方面还有待检验,理论分析不够成熟。国内同课题作品的实证调研缺乏深度,在分析大学生微公益的种种具体问题,以及数据处理的合理性等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并且偏重于对学校开展德育价值的探讨,往往忽略微公益行为与大学生自身的双向影响关系。

(二)总结

为了得出所研究区域内大学生微公益开展的真实情况,我们遵循科学的研究方法,在问卷设计、实地采访、数据分析等方面力求同国外优秀成果一样严谨、客观,不仅在原因剖析上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而且针对我们的调研结果提出了多角度的新见解,力求在适用于研究区域的同时,对大学生微公益现象的本质问题做出尝试性探索,使之成为适用于大学生微公益课题研究的可靠参考。因此,我们在吸取国内外同类课题长处时,找出其不足,并在我们的研究中加以改进。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为扬州大学的在校学生,根据调查需要,我们从中抽取了部分大学生,所学专业涵盖了文科、理科、工科、艺术、体育等学科门类。问卷发放通过纸质问卷与问卷星平台上的电子问卷两种方式进行,并通过这两种途径进行数据收集,共收集有效问卷314份。所接受问卷调查的男女生比例大约为2.7:1,其中男生占26.75%,女生占73.25%。调查抽取年级分布情况为大一占17.2%,大二占47.1%,大三占29%,大四占6%。在学科分类中,文科类占46.2%,理科类占41.7%,工科类占12.1%。

后期我们还专门访谈了3名普通大学生、3名微公益组织学生负责人及2名微公益组织老师负责人。访谈内容包括普通大学生版:是否了解、参加过微公益、了解渠道、对微公益的看法、建议等;学生负责人版:组织活动的动机、微公益活动基本流程及注意事项、线上线下怎样结合、遇到的问题、项目优势、社会反响等;老师负责人版:对互联网时代下微公益的看法等内容。

(二)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对扬州大学部分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该问卷由16道题组成,大概分为基本信息,了解渠道,参与意愿与时间,援助对象,微公益领域与形式,看法与建议等方面。这16道题全由客观题组成,采取匿名方式,要求填写问卷者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填写问卷。除此以外,我们还选择了个案专访法,分别对普通大学生、普通教师、公益社团负责人进行了面对面的采访。

三、调查结果

采用自编问卷,包含人口学资料、行为事实与态度、观点、评价三类问题,总共由16个问题组成,问题涉及个人微公益参与现状、参与初衷、个人对微公益的评价与建议等多方面。

四、原因分析

本次调查体现出当前大学生对微公益的了解总体程度较浅,丰富个人经历成为参与微公益的重要动机,受助对象以学校及所在地周边社区内弱势群体为主,服务开展间断性较强,并且这一现象在性别、年龄、政治面貌方面无显著差异性,是较为普遍的共性现象。形成这样的结果应有其主客观成因,以下我们将进行针对性的原因分析。

(一)主观原因

在“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微公益现状的形成当然无法避免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

1.动机存在功利性

调查结果表3表明,虽然有超过半数的学生参与微公益是为了社会责任感和实现个人价值,但大多数人会将参加微公益和学金的评定、评先评优等结合起来。此外表2显示,有44.90%的大学生表示从未参加过微公益,更有34.75%的学生选择不参加微公益的原因是参与微公益不能带来收入。

据此可知,公益精神和自我提升是大学生参加微公益的主要动机,但是仍有不少学生对参加微公益的真正意义和目的认识不深刻,带有功利的影子。

2.公益精神缺失

随着社会情形的变化,一些大学生在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使其公益意识越来越淡薄,反而追逐一些浮夸的思想”[1]。大学生处于青年心理成长期,正是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个性塑造定型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开始更多地关注、认识、审视自我,自我意识显著增强。但由于不良个人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某些大学生自我意识过于强烈,社会情感冷漠,对他人、社会考虑较少,导致公益精神缺失和参与微公益的活动持续性不足。

3.微公益理念认知不足

从表1可见,大部分大学生对于微公益还是有所关注并试着了解的。但也有4.15%的大学生甚至没有听说过微公益,这说明他们对微公益的理念认知不足,表明他们在主观上没有想关注并了解微公益。通^相关性分析,我们发现是否了解微公益与是否参加过微公益活动呈明显正相关,即对微公益了解程度越深,参加微公益活动的人数越多。因此,大学生对微公益的认知亟待提高。

4.怀疑微公益可信度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即使有71.01%的大学生表示稍微了解微公益,也有55.09%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参加过微公益,但仍有人对于微公益存在或多或少的误解,对于微公益的理念与真正所指不甚了解。在大学生对微公益的看法中,可以看到有1.91%的学生认为微公益是“纯粹做宣传、搞形式”,72.61%的学生认为微公益是提倡社会公益的好办法,给人们搭建了一个奉献社会的好平台,25.47%的学生认为微公益是公益动机、商业动机兼有的一种形式。某些学生由于受之前社会舆论的影响,对微公益持有偏见或理解不清,“部分大学生不理解微公益的真正所指,他们把微公益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公益活动,认为公益必须依附于物质形式”[2]。

(二)客观原因

除了大学生对各类微公益项目的主观认识不同以外,公益组织、学校、受助方、社会环境等层面都从客观上影响了大学生微公益项目的现况。

1.公益组织层面

(1)公益团队实力参差不齐。

从微公益团队内部来看,大学生负责人社会经验不足、阅历有限,往往一开始对受助方实际需求的了解程度就参差不齐,只能提供单一化的服务类型,不一定能达到受助方的期望。且在项目此后的推进中,根据实际情况变化而实时调整项目细节这方面做得不够。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因为团队成员往往各有所长、观点不尽相同,所以时而出现队内各部门意见难以调和、产生矛盾的现象,从而降低团队凝聚力。

(2)内部管理机制有待优化。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项目团队初期往往能投入很高的热情,而在持续的过程中出现成员纪律散漫、积极性降低等状况。参与频率持续走低、参与程度难以深入等问题在得不到很好改善时,团队内部往往会积累出各种隐患,影响成员的向心力及团队整体实力,甚至于出现恶性循环现象。

(3)宣传力度不强,线上和线下公益脱节。

宣传上不能较好地利用网络平台,微公益的线上宣传往往不能很好地反映线下活动,与之产生脱节,线上线下的宣传难以形成良性互动。宣传力度的低下,使得大学生的参与度和公益效果不尽如人意。

(4)公开透明度、真实可信度尚显不足。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个人和团体绕过政府认可的公募机构,自行在网上募款。因此在微公益的推进过程中,存在着募捐主体不明、善款监管不够透明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社会评价低下,影响赞助方的资源支持力度、合作方对项目总体发展的前景预判、大众对项目的参与热情等。

2.学校层面

(1)激励机制不完善。

虽然各大高校近年来为鼓励大学生参与公益事业、承担社会责任,相继推出了如规定志愿服务总时长等规定,配以如评选公益模范人物等多种奖励办法,但宣传力度还有待加强,校方对学生个人或团队进行公益项目的激励机制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此外,大大小小的院级、校级公益社团及自发性公益团队往往各有各的运作模式,学校常常难以通过统一的激励机制凝聚各个团队的力量,打通院校、社会之间的层层壁垒,为这些星星点点的公益力量导引出一条合适的出路。

(2)未充分发挥学校引导作用。

在大学生接触各类社会信息,实现自我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学校方面往往没有针对性的专业指导培训及跟踪辅导,导致大学生微公益参与者缺少参考意见,迷失方向,影响其能力的发挥。

3.受助方层面。

(1)配合力度有待提高

接受微公益项目帮助的受助方如敬老院、留守儿童等机构或群体,往往曾与多个微公益项目合作过,而微公益项目“小而精”的行动若没有真正改善受助方的实际状况,如募集的资金没有解决受助方的燃眉之急、实践活动没有真正收到受助方所需的成效等,都会影响受助方对原有微公益项目的配合力度,削减信心。不顺畅的沟通很可能加深双方的不信任,从而导致微公益服务的项目质量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例如原有的与社区老人聊天庆祝节日的项目很可能变为机械地为老人打扫家庭卫生。这样既浪费了微公益团队付出的努力,受助方的需求又没有得到解决,难以将双方互助的合作持续下去。

(2)利用微公益平台牟利。

值得正视的是,不乏有一些目的不纯的受助方,对参与微公益活动的大学生进行有意误导或不良利用,以骗取政策补贴或谋取私人利益。

4.社会环境

社会舆论环境对大学生微公益项目的评价往往建立在对社会公益事业整体环境的预判上。但每个参与者的视角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观点,因而社会舆论对其整体现状的评价往往大相径庭。影响大学生微公益的诸多方面,如赞助方的资源支持力度、合作方对项目总体发展的前景预判、大众对项目的参与热情等。同时社会整体信用状况不佳导致公民对公益组织缺乏信任,形成恶性循环。

五、结论与建议

(一)现状及前景推测

总体上,当前大学生微公益事业的发展还有很充足的发展与完善空间,优势在于可以初步调动大学生发挥才干,在“互联网+”时代综合运用各类媒介及方法主动创新,为社会公益事业注入活力。但是囿于资源、知识技能、合作程度、评价标准等诸多限制,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公益项目持续性不高且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若这样的情况长期难以改善,可以预见大学生微公益将日渐衰微。为了改善这样的现状,促进大学生微公益在当代获得更好的生长土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以供各方参考。

(二)改善性建议

1.大学生个人层面的举措

(1)转变功利心态,积极树立公益精神。

大学生作为有知识有理想的青年,处于价值观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自我辨析能力还在继续发展。面ο呱舷呦赂魇礁餮的声音,应有选择性地聆听。对于只顾一己私利、一味贪图个人享受之消极思想可当做过耳之风,不必听从。而对于积极向上、普惠大众的公益性思想,可以深入思考后,内化为自己的认知。

(2)主动了解社情,主动参与微公益实践。

在借助互联网平台,可自发组织的微公益活动实践中,大学生不仅能实时了解社会现状,丰富社会阅历,而且能动用巧思,灵活运用书本知识,并可有针对性地对社会实情展开研究。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不断锻炼自我能力。在社会化的实践学习与公益活动带来的正向反馈中,充实地成长。

2.公益团队自身层面的举措

(1)培训及时有效,总结经验弥补不足。

微公益团队成员在项目开展前最好能实地了解受助方,尽可能更多地体验他们的生活、倾听他们的苦楚、分析他们的困境,从而换位思考,了解清楚他们真正的实际需求。这样在进行内部培训时就能更好地与组内成员分享经验,让成员们尽可能多地了解受助方,产生共情,并在活动前、后都组织恰当的培训和探讨,更有针对性地总结经验,根据受助方的需求变化做好及时调整,促进成员们保持积极性,激发新的活力。

(2)规范组织管理,增强团队内凝聚力。

微公益团队中的大学生各有所长,规范化的管理能够促进大家有序地开展活动,收获更好的成效。并且当团队内意见不一时,有序的讨论与民主的决策能帮助团队解决当前问题,找到新的方向。

在资金、物料管理方面,在互联网公众平台上,财物使用情况的公示、公议是账目透明化的可靠途径,有据可查的透明化财务报告无疑能引入公众作为坚实的监督力量,遏制内部腐败、牟私利等乱象。

3.高校层面的举措

(1)改善激励机制,激发大学生参与活力。

在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评奖评优等方面,学校可以适当增加对公益性社会实践活动的评分权重,评选出投身于微公益的先进典型,并对于成果显著的公益项目及项目参与者给予适当奖励,鼓励更多大学生积极投身公益实践,增强微公益行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开展公益教育,营造公益文化氛围。

在鼓励大学生参加微公益的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校园、社会等环境的重大作用,营造良好的公益氛围,为大学生微公益实践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因此,各高校可依托自身校园网络平台,积极宣传各项公益活动和感人事迹。适时通过高校思想教育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培养大学生公益意识,使大学生更多地投入社会公益事业,更好地实现其社会价值。

(3)整合优势力量,鼓励各团队发挥所长。

高校内部可以适当打破校内社团、项目团队间的院、校层级壁垒,在鼓励各团队百花齐放的同时,适当地组织其形成公益联盟,聚集多方力量携手共行,在遇到一些系统性项目时能够更有效地开展活动、交流经验、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4.受助方层面的举措

公益活动是双向互助的过程,活动的受助方能或多或少地给予大学生志愿者反馈,有感谢、鼓励,也有评价、建议,正是这样的反馈,能帮助微公益团队实时调整,真实地从项目中积累经验,获得成长。除此以外,受助方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大学生其他帮助,让参与者们获得多方面的成长。

5.社会力量层面的举措

(1)评价公正客观,宣传大学生公益事迹。

在社会舆论方面,大众媒体应大力弘扬微公益思想、行为和活动,并根据现状公正地评价,对于微公益活动的不成熟之处,也能给出建议,促进微公益项目的改善,为大学生投入公益事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2)加强制度监管,与公益团队资源共享。

负责社会公益项目监察的职能部门是微公益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可以与时俱进地出台相关政策、调整有关制度,加大对非法牟利性质的恶性微公益项目的惩处力度,依法治之,则微公益运作可更加规范化,大学生的参与将会更有制度保障。

经济实力、社会人脉的限制是大学生参加微公益的问题所在。若企业、基金会等组织能伸出援助之手,共同寻找合作点,与微公益团队分享资金、人脉,双方就可实现互惠共赢。

参考文献:

[1]李雪.大学生微公益意识培育问题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5.

社会公益活动总结篇7

组织开展公益活动,体现了组织助人为乐的高贵品质和关心公益事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能够给公众留下可以信任的美好印象,从而赢得公众的赞美和良好的声誉。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公益活动策划方案,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公益活动策划方案1活动宗旨:以推动大学生开展公益实践,以弘扬公益精神、宣传社会公德、倡导公益文化、开展公益实践、塑造公益形象为宗旨,开展公益活动,同时在此基础上扩大的我校在社会上影响力。

活动目的: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丰富校园文化,我班(715班)欲策划1次公益实践活动,使全班同学都能参与到关爱sos儿童村公益活动中来,体验社会增加社会责任感。活动要求:大学生与公益文化相结合,突出实效性、人文性、公德性,通过传播公益文化,营造科学、高雅的道德氛围,使大学生接受更多的新事物,传播爱心提高自身修养。

活动时间:20__-10-21

活动策划人:715班

1、活动背景:

在我们的身边每天都能看到欢歌笑语的小朋友。但是,在看到他们愉快身影的同时,你是否想到在我们身边有这样1群特殊的小朋友,他们失去母爱父爱,同外界失去应有的交流。他们就是来sos儿童村的小朋友。他们不仅需要社会的帮助,更需要的是1个充满回忆的童年。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增强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服务意识和奉献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我希望我们能尽我们1份绵绵的微薄之力,让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能享受正常儿童的多彩世界,感受到我们的爱。

2、活动主题:

“健康成长,快乐童年”

3、活动时间:

4、活动地点:南昌sos儿童村

5、路线:在瀛上村或瀛上路口其中1个站台下,因为车并不是到sos儿童村门口停,须走上10多分钟。

6、情况说明

南昌sos儿童村,是我国和国际sos儿童村组织合作建立的第4个儿童村。

公益活动策划方案2活动目的:

根据我院及医疗广告环境恶劣的现状,硬性的医疗广告投入巨大且限制众多,性价比不高。因此可考虑针对中低端消费市场,与社会性慈善团体合作,开展真正有益于民的公益援助活动。

活动实施方针:

携手良知公益和南国早报,以良知公益募集50万元的名义,设立“良知公益医疗救助基金”,指定望州医院为医疗技术支持单位,将“良知公益医疗救助基金”打造成望州医院的一个可持续的公益品牌。首次活动对南宁市辖区内的女性进行妇科疾病诊疗援助,对于家庭非常贫困者,可予以全免费救助,南国早报对典型案例进行跟踪报道。

活动主题:

发觉内心的良知关爱女性的健康(待定)

活动内容:

1、进行妇科疾病免费体检。

2、对宫颈炎(疾病类别暂定,需与专家探讨)患者治疗费用减免40%,50名家庭特困患者全免费救助(包括药费)。

活动对象:南宁市辖区内所有女性

活动时间:

活动执行:

1、由望州医院承诺向良知公益支出50万元作为“良知公益医疗救助基金”,该基金专款专用,折抵望州医院在援助活动中的优免费用。

作为合作支持,望州医院向良知公益认养10名贫困地区儿童(每人每月120元生活资助费,共14400元),另捐赠5000元左右小学生学习用品。

2、召开小型新闻会,由良知公益向望州医院授牌——“良知公益医疗救助基金定点医疗机构”,并宣布些次援助活动正式启动,南国早报对新闻会进行现场报道。

3、社区广告铺开,义诊队伍进入社会巡诊,并发放活动宣传单,对巡诊发现的疑似患者送至医院做免费详细检查。

转诊渠道同时告知活动讯息。

4、在医院设立活动组委会,对参加此次活动的患者,由客服部统一接待、填申请表,并发放“良知公益医疗援助基金援助卡”。

5、所有患者凭“援助卡”参与活动,活动期内有效。

6、南国早报对免费救助的贫困患者作为典型案例进行报道,案例由医院提供,原则上每月4篇报道,每篇报道要求不少于500字,且含有望州医院名称。

7、活动期间,客服部门做好回访工作,在活动结束后,选择治疗效果好的患者代表参加新闻会,总结活动成绩,并由南国早报报道,给社会一个交待,做到真真实实做公益,公益基金透明化。

宣传渠道:

报纸、网络、社区宣传栏、社区楼道感应灯箱广告、现场宣传单。

费用预算:

活动效果预估:

1、通过认养10名贫困儿童和良知公益形成合作,有利于建立我院的慈善形象,同时,从长远来看,认养的儿童可以为我院后期的公益炒作提供素材。

2、南国早报发行量为40余万份,通常情况下,一份报纸传阅5到10人,可影响约200-400万人。

3、楼道灯箱广告直接影响社区人群,这是对南国早报的一种补充与延伸。

同时,我们通过与广告商的合作,可利用其社区的网络为我们的社区巡诊打下基础。

4、前期对50个社区进行巡诊,按每个社区开发5到8个病人来预估,则可开发250至400名患者。

除去优免部分,按人均1400元计算,可创造35-56万元左右的业绩。

5、通过救助活动的影响,尚可快速带动转诊市场的启动,若前期转诊网络建设成功30个点,按每个点转诊3人参与减免活动计算,人均1400元,则可创造13万元左右的业绩。

6、除去以上按慈善活动直接产生的预估效益之外,通过免费体检筛查出来的其他病种,还可进行合理的开发,带来门诊量与业绩的提升。

公益活动策划方案3一、活动目的:为了给大学生搭建一个实战营销的平台,让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时加强企业与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企业、学生、社会的共赢,百色学院企业管理协会联合广西壮壮乳业有限责任公司隆重举办“壮壮杯”营销实战大赛。

二、活动时间:__年4月28日至5月30日

三、比赛地点:百色市市区范围内

四、活动内容:以公益·营销实战为主题,在百色市区各个地方开展实战营销比赛,以2-3人为一个团队报名参加比赛,比赛中参赛队员要为壮壮乳业在百色的推广写一份营销策划书报告,并作为总决赛的一个评分标准,同时冠亚季军得主将获得现金大奖和荣誉证书,凡是参赛者均有机会到壮壮乳业生产基地参观学习。

五、参赛形式:此次营销大赛采取团队参赛方式,要求2-3个人一队,自行组队,是男女组合,可跨年级跨专业。团队数:预计5-6个团队报名参加,各个队伍选出一名队长,参赛人数为18人左右。

六、奖项及奖品设置

七、资金预算:

1、荣誉证书及奖金2500元

2、海报费用50

3、参赛工作证45

4、参赛选手进行活动的宣传费用200元

5、其他费用150

总计2945元本次活动费用由广西壮壮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八、活动执行:

活动流程:

报名营销培训(由广西壮壮乳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负责培训)为期一个月的营销实战比赛参观牛奶生产基地提交营销实战心得及广西壮壮乳业在百色推广的营销策划方案颁奖仪式公益活动方案的实施。

报名时间:4月25日-3月27日

比赛流程:

1、报名登记4月26日起

2、营销培训4月28日下午

对报名人员进行实战前的培训,包括公司文化、乳类行业发展方向、及营销实战技巧,让选手了解比赛规则以及注意事项,并由公司提供详细的资料给选手,在他们做营销实战过程中有一个方向指导;

3、营销实战赛4月30日-5月30日

以销售业绩为主要计分根据,同时比赛期间选手可以在不违规的情况下采取各种营销策划方案进行宣传,其策划方案也将进行打分评估。在营销实战时参赛队伍可以以公益活动的名誉进行宣传,同时壮壮公司将拿出销售额的百分之八的费用用于公益活动。

4、参观牛奶生产基地5月15日

由贵公司带领下,本次比赛的参赛选手与企业管理协会的部分会员参观贵公司的牛奶生产基地。

5、提交营销实战心得及营销策划方案5月23日-5月24日

参赛选手经过半个多月的实战后,都对壮壮乳业和市场需求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为了考核参赛选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参赛小组将以ppt的形式进行现场讲解。

6、颁奖典礼5月30日

本次比赛的地点为百色学院第一教学106楼多媒体教室,到时将邀请壮壮乳业经理,学校领导老师,各社团代表到现场参观指导。总决赛时各个参赛队伍将上台进行展示本次活动的各个方面,同时接受评委,观众的提问。本赛比赛的评选标准主要看总销售额,但为了增加比赛的观赏性,在决赛中可进行答辩环节,专家现场点评。比赛结束宣布各个奖项并现场颁发奖状及奖金。

公益活动策划方案4中国志愿者行动已经走过多年历程。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学校决定,组织全校广大青少年志愿者发扬雷锋精神,开展以“怀抱感恩之心,践行志愿精神”为口号的青少年志愿者活动。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

为了发挥我校共青团和少先队的先进性,弘扬青少年志愿者精神,配合学校中心工作,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丰富校园内涵,突出学校的特色,扩大我校志愿活动的影响,展现南湖学校学子的良好风貌。

二、活动时间

2020年_月_日、_月_日、_月__日、__月__日

三、参与对象

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少先队员、初中的共青团员四、活动安排_月_日,小学部到敬老院服务,中学部到社区和街道到扫卫生;__月__日缅怀革命先烈。

四、活动的主要方式和内容

主要方式为个人活动方式、班级活动方式、年级和学校活动方式三种。在活动中要把为学校争光作为首要内容,同时结合活动方式进行确定。

1、个人活动内容。

以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为前提,以改善班级的学习环境为突破口,以帮助同学共同进步为服务目标,约束自己的行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教育同学。要求每一个志愿者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克服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要确定一个良好的开端,如,从不乱扔废弃物并捡起地上的纸屑开始,从礼貌待人、与同学和谐相处开始,从遵守学校各项规则制度开始,等等,也就是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不求轰轰烈烈,但求扎实有效。

2、班集体活动内容。

以班风、学风建设为基准,以争创先进集体为方向,使班集体形成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从抓本班的薄弱环节入手,找准切入点,创建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帮助在学习和生活存在困难的同学。

3、年级和学校活动内容。

以建设学校,宣传学校、服务学校为总体思想,围绕校内及学校周围的公益劳动等活动开展工作。

五、活动要求

1.注意安全问题。

整个活动要在班主任组织带领下进行,同学们一切行动要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进行。要注意活动过程中的安全等问题。

2.加强组织领导。

各部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部要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和团支部书记、少先队辅导员的组织下,积极热情地投入到为志愿者服务的活动当中去

3.抓好宣传报道。

组织活动要统一穿校服,要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报道。要求各班在活动进行当中作好全程记录。

4.注重活动创新。

各部要注重活动创新和活动形式,提高同学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更多的学生投入到青少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去。

5.注重活动实效。

要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寓教育于具体、生动的志愿服务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自觉参与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提高,真正为学校做些实事、办些好事。

公益活动策划方案5一、活动对象

___学校。

二、活动时间

2020年_月。

三、活动地点

_____。

四、活动形式

“整顿车辆,服务同学”活动。

五、活动内容

活动前期准备:制作8个宿管站的公益宣传标语活动:

(1)了解数计学院宿舍楼周边车辆停放相对比较杂乱的地方,并与宿管站保持联系,商量共建“和谐车库,文明生活”的相关事宜。

(2)通知志愿者参加“存之有序,取之有道”整顿车辆活动。

(3)选派负责人负责不同的区域,做好准备工作。

(4)安排人员负责拍摄及做好活动的宣传工作。

活动具体流程:

(1)请全体成员集中,总负责人做好点名工作以及绶带,标语的分发工作,分配各个小队的工作。

(2)一组的同学分成三个小队,(每小队4人以上)并有专门的拍照人员.分别负责1-3管、4-6管,7-8管3个生活区楼下车库的车辆整理以及张贴标语的工作。

(3)请各个小队长将各组成员带到指定的区域,并分配该小队成员的工作。

(4)负责拍照的同学做好活动期间的拍摄工作,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

(5)做好相关的后期宣传工作。

六、活动意义

(1)培养一种这样的精神,那就是做有益于建立和促进相互关怀、友善和谐的人际关系的社会。

(2)肯定和确定个人的自我价值,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3)充分利用社会的各种资源优势,特别是自身的资源优势。

(4)加强个人对社会的归属感,强化个人来源于社会,又服务于社会的理念.也可以这样说,志愿者活动是纯洁和洗涤个性心灵的良好方法,志愿者活动可以实现自我精神的满足和体验。

社会公益活动总结篇8

一、文献综述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

世界企业永续发展委员会将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一种企业为追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共同与员工、家庭、社区和社会一道营造高品质生活的承诺。这是目前被较多学术论文引用的其中一个定义。

(二)股东理论:有利才有义

根据市场经济学的理论,一个企业做生意赚钱的同时,也在为别人赚钱或提供便利,是一种双赢的价值创造活动。这个学派的经济学家认为企业不应担负上再分配社会财富或提升社会公益的责任。芝加哥自由经济学派的MiltonFriedman(1970)为这一学派的代表。他在《纽约时代杂志》上撰文,从股东和持股人的角度出发,认为在市场制度下,企业为股东创造利润已经履行了企业社会责任。企业要尽的社会责任就是在遵守市场游戏规则的前提下,提升其盈利。他反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慈善概念,但是他认同营商需要遵守基本的道德守则以获取双赢。这符合我们今天企业社会责任所提倡的经济、法律与道德内涵。不过,他不同意额外改善环境、捐款文教活动、扶贫及推动人权民主等较高层次的社会责任,认为这次活动会令企业分心,难以做好经济活动的本分。股东个人赚钱后进行慈善活动是其个人而非企业的份内工作。以MiltonFriedman(1970)为代表的学派是在以市场为高效率及充分自由竞争的理想前提假设下得出的上述结论,这与当今的实际营商环境明显不同。

(三)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理论:义利共存

也有一些经济学家不完全赞成上述的看法。现在的主流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主要是基于他们的理论。概括来说就是企业不要只看股东利益,也要兼顾和平衡其他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它的信念就是如果做生意能额外兼顾环境及公益等社会责任,并能为各利益相关方创造价值,企业得到合理的利润是必须的结果,不必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的目标。这方面当以Werther和Chandler(2005)为代表。Brown和Dacin(1997)指出企业社会责任活动与社会的社会形象成正比。当产品信息不清晰时,消费者会通过企业形象的联想影响到其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评价。当消费者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活动评价积极时,他们对企业的产品评价也较高。Peloza和Papania(2008)的研究证明企业社会责任可以增强企业的商誉,从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并提高忠诚度。Walsh和Beatty(2007)的研究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企业商誉的重要维度。

(四)策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到底应该如何有策略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呢?Porter和Kramer(2002)为公益的社会营销,是社会营销,不是公益。因此,真正的策略性公益,应该要能加强企业竞争力,同时又能增进社会福祉。公司应该锁定方向,把对公益的投入,用于改善他们的竞争环境。利用企业自身的优势,让社会和自身产生共赢、同时受益,也因此,企业必须重新思考,应将公益的焦点集中在何处,以及如何进行。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企业有利益相关者,要如何协调好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是实施策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的重中之重。Werther和Chandler(2014)指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大致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组织的利益相关者;第二,经济的利益相关者和第三,社会的利益相关者。企业的社会责任,从某个角度来说,就是满足社会的需求,更精确地说,就是满足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二、责任企业社会营销的真实内涵

从以上学者的研究中,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企业社会责任的中心思想就是因为单靠市场经济,难以满足公众的社会与道德需要。企业应与政府无形的手和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功能三位一体解决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总体来说,不论何种理论,对企业社会责任而言,都有一个共同的最终目的,就是追求公司的长远价值,差别在于手段和做法。股东理论并不否定企业应兼顾各利益相关者,但必须以不损害公司盈利能力为前提,并尽量让持股人自行决定参与公益的程度。因此,不同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并非对立,他们都有一致的目标,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为各方创造共赢的局面。综上所述,企业社会责任关注的就是企业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各种社会责任。具体来说,根据笔者的分析和总结,企业社会责任应该具备六个层次的要求:第一:经济,第二:法律,第三:道德,第四:环境改善,第五:慈善,第六:社会制度改良。因此,很明显,企业社会责任不仅仅指公益或慈善活动。所谓经济社会责任主要指企业应该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运用合法合理的手段为股东创造利润,为顾客提供服务和为雇员提供薪酬福利。创造利润的过程就是企业履行企业经济社会责任的过程。然后这一切都必须给予履行法律和道德社会责任,比如不做假账,不污染河流、大气,不制造假货,不危害食品安全等。从现代社会对企业、对公民的要求来说,这三个层次的企业社会责任要求应该被视为最基本的要求。至于推进环境改善、参与慈善活动和协助社会制度改良,应该属于较为高层次的企业社会责任,属于有额外能力的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才有能力去实现的层次,这方面就没有必要对企业做额外的要求。目前大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误解就是认为企业应该多投入公益或慈善活动。其实作为一家盈利企业,投入适当的资源参与一些公益或慈善活动是可以理解的。但企业本身不是慈善机构,企业应该在履行其最基本的三个层次的社会责任之后,才去参与公益或慈善活动。否则表面上看起来风光,其实是对企业本身定位的错配。当然,笔者鼓励企业在履行其最基本的企业社会责任后,追求较为高层次的企业社会责任。

三、履行责任下企业社会营销的策略

不少公司每年均向慈善机构捐献为数不菲的资金。但究竟这样做对企业价值有何帮助?究竟有多少人受惠和效果怎么样?对整个社会发挥了什么样的正面影响?这些社会资源的运用是否有效率?事实上,现在很多企业的公益活动太过零散,缺乏策略,缺乏营销目标,也没有将其融入公司的长远发展规划中。企业应在目前的日常业务中先行推广公益活动。最理想的做法是投放对自己理念相符或自己行业有关的公益慈善项目。当然,企业也可以利用自身的专长作出非金钱的贡献和影响,比如律师事务所可以开展免费的法律援助活动。也比如,大型公司可以将其管理技能和经验通过派出高级管理人员的方式向受助的机构提供免费的培训和辅导,甚至可以长期担任该机构的义务顾问。同时,向弱势全体传授谋生技能,让他们融入主流社会,也是一种比纯粹捐款更为有效的做法。在捐款项目上,企业有责任监察公益慈善项目的运作和支出,确保有关机构不会滥用捐款。在这方面,企业可以派出员工作为义工参与捐款项目的操作。

社会公益活动总结篇9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市场主体、企业、股份公司、股票、企业法人和法人代表的含义;阐释企业必须努力提高经济效益;阐释企业依法竞争、优胜劣汰,出现破产、兼并是必然的。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结合《公司法》学习企业有关知识,使学生了解企业成为企业法人,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今后如果申办企业、公司,至少先准备这些条件,也增强学生法制观念;

2、通过结合《证券法》学习股票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分析与股票有关的现实问题,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参与经济活动的积极性以及学会运用基本知识、原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

3、通过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教学,加强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懂得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进而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今天的经济体制改革,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

4、通过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在研究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企业亏损与企业经营者的关系,懂得成功的企业必须要有高素质的经营者,培养学生社会实践的能力,收集、整理的能力,懂得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观察、说明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理论学习以及社会调查、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切体会到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感,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及其光明前景,坚定社会主义方向,增强改革、效率、竞争、法律意识。

教材分析(一)

一、知识结构:

第一节: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主要有四个框题。首先从一般的角度分析了企业和企业法人,在此基础上重点讲解了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公司和公司制,介绍公司的含义、特点和我国法定的两种公司形式;然后从一般企业过渡到特殊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概括了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阐明必须搞好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最后回答如何搞活国有企业,重点分析了企业兼并和破产这两种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措施。本节的逻辑结构和内在联系采取从一般到具体、从整体到个别的方式,层层引申出教学内容。

图示:

一、企业及其分类

教材分析(二)

二、知识分析:

1、关于市场主体、企业、企业法人:

(1)市场主体:

①:市场主体的范围既包括独立的个人,也包括以一定方式出现的企业、团体、机构;

②:市场主体既包括盈利性机构,如工厂、商店、银行等,也包括非盈利性机构,如学校、医院、各种社会团体等,还包括一些中介机构,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婚姻介绍所等;

③: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④:与市场主体相对应的市场客体,指市场上交易的各种商品和服务。

(2)企业:

①:企业的概念:

②:企业两大特征:①以赢利为根本目的。这是企业区别于其他社会团体的根本标志,也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②独立的经济组织。非政治组织或社会团体,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

③: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④:企业成立必须具备的条件:根据这一条件,总厂下属的分厂、总公司下属的分公司都被排除在企业的范围之外。

(3)关于企业法人,主要懂得企业法人是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盈利性是企业法人最主要的特点及其与自然人的区别(图表):

2、公司:

对学生来说容易把公司与企业混淆起来,教师可从几方面进行讲解:

(1)含义:

(2)特征:①公司是依法成立的经济组织,依法成立表明公司的设立必须由法律做出统一规定或经由国家行政机关批准;②由法定数额的股东组成,这是公司作为企业区别于其他类型企业的显著特征;③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④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3)地位:现代市场经济中,公司制企业虽然在数量上不是最多的,但是他们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市场经济国家的大中型企业一般都采取公司形式;

(4)企业和公司的关系: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凡是公司均是企业,但企业不一定是公司。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是众多企业形式中的一种;

3、我国公司的法定形式:应该讲清楚以下几方面:

(1)按照不同的标准,公司可以分为很多种类,如西方一般有:无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两合公司、股份两合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按照我国的有关法律,我国的法定公司形式只有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2)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和股票(详见重点、难点)

(3)有限责任公司:主要讲清两个问题即可:

①含义。指出:这种公司形式比较适合各种中小型企业。

②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区别(图表)。

(4)关于股份制:

①是一种公司制度,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其突出特点是财产方式的社会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通过这样一种组织形式,不同财产关系可以达到内在结合;

②按我国法律规定,我国的法定公司形式有两种形式:一是有限责任公司,它是少数产权的结合,特点是不向社会公众发行股票,股票不上市,股东只负有限责任。二股份有限公司,它是许多产权的联合,特点是股票经批准可以上市,股东只负有限责任(企业倒闭只赔股票);

③我国的改革实践证明:

A:股份制能够容纳不同发展水平的生产力,兼容不同性质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使分散的生产力迅速联合成集约生产力,形成一个既互相制衡又互相合作的利益共同体,通过发挥整体效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我国目前实行股份制的企业,有相当一部分是生产社会化程度高的企业与生产社会化程度低的企业合股。著名的企业如:长虹、海尔、泸州老窖、一汽奥迪等,都是大型的国有控股公司,其净资产收益基本上在23%以上,有的高达40%。

B:股份制是一种能够主动运用社会资本力量,同时接受社会资本大众的监督的有效形式。目前我国企业发展资金紧缺,而全国城乡居民有大量的存款,也有投资的愿望,因此,企业筹集国内资金的潜力是很大的。通过股份制,发行股票,为解决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提供条件,同时,由于国家和集体控股,可以扩大公有资产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增强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

④“十五”大报告指出:“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一内容的引入,有助于学生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增强改革的意识。

4、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见重点、难点)

5、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见重点、难点)

教材分析(三)

三、重点、难点:

1、市场主体、企业、企业法人、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上市公司之间的关系:

2、关于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事物,这一内容主要讲清三个方面:

①:定义。

②:特点。①公司的运作是通过发行股票。可以向社会公开募股集资是股份有限公司最基本的特征;②责任承担方式:股东与公司有着不同的责任承担方式;③是一种企业法人。

③:完整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方式(图):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入股凭证,是股东取得股息的一种有价证券;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的最基本特征。股票对发行的企业来说,是筹集资本的一种形式,是债务;对持股的股东来说,是一种入股凭证,是取得收入的一种有价证券;对居民来说,用自己闲置的资金购买股票,是一种投资;

股票本身不是商品,没有价值,但可自由转让或作为抵押品;

关于“购买股票为什么能获得收入”?一般来说,股票收入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股息收入,来源于企业利润。因为,公司用发行股票筹集起来的钱扩大生产,股息是其获得利润的一部分,公司有盈利才有可能派发股息,如果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破产了,股东不但没有股息,反而要承担手中股票金额的责任,即赔本,这就是购买股票的风险;另一部分来源于股票价格升值带来的差价。股票价格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一是预期股息:预期股息越高,股票价格越高,两者成正比;二是银行存款利息率:它与股票价格成反比,用公式表示:

可结合具体例子进行分析。应向学生说明:我国和世界各地股票市场上股票价格的变动,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供求关系及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投资技巧方面的因素、股息变动、股票发行公司的经营状况等。(如911后美国股市的波动影响到世界各地),因此在选择股票这种投资方式时,至少要考虑: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估计预期股息;当年银行存款利率,只有当预期利率高于存款利率时,购买股票才是一种明智的投资选择;要把握机会,事实买进或卖出;风险意识和心理承受能力;

股票价格和股票的票面金额是不同的:股票的票面金额只是表明投资入股的货币资本额,是固定的,而股票价格是变动的,通常总是大于或小于它的票面金额。

我国现有的股票交易场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

4、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中的支柱

这一问题实际是本节的总结,从课程目标看,它是本课唯一需要运用的知识点;从现实看,是由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地位、作用以及现状决定的;从学生的思想认识看,在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进行重大调整的今天,更需要澄清思想认识上的混乱,解决学生认识上困惑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把握,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按照教材的要求,讲情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的三点表现;

①:注意区分:国民经济的主体——公有制经济(比重概念,事物的主要部分)

主导——国有经济(权重概念,引导事物发展方向)

支柱——国有大中型企业(不可替代的作用)

②:讲清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如何界定?

③:运用一些具体数据、示例,说明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贯穿在三大作用的讲解过程中);

④:讲清国企改革的意义、现状和目标:

运用这一问题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具体落实则是明确国有企业对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现实意义。

5、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这一问题既是本课的重点难点,也是易错点,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讲清楚“生产总值”、“生产成本”、“利润”“经济效益”的概念。

②理解和把握经济效益的概念,在衡量标准上,还要讲清四个关系:

第一: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消耗的关系。应当在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可能减少劳动消耗。如果企业偷工减料,生产伪劣产品,虽然减少了消耗,但这是以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为代价的,是不可取的,最终必然会被市场所淘汰;

第二:企业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的关系。商品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企业生产商品的目的在于实现商品的价值,消费者购买商品,目的在于获取使用价值。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首先必须生产适销对路、质量较高能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合格产品,这样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才能顺利实现商品的价值;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以较少的劳动消耗,生产尽量多的劳动产品,否则,企业经济效益也不会高;

第三:企业经济效益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关系。企业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效益不一定好,如果经济发展速度快,但劳动产品有用程度不高或者生产消耗大,则经济效益不高。企业经济效益好,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因为,经济效益好意味着利润相对就多,获得的利润用于改善职工生活,能提高劳动积极性;用于改进技术,扩大生产,能增强生产能力,这些都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速度。

第四:企业利润、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利润是指生产总值超过生产成本的差额,它不同于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生产总值与生产成本的比例。企业利润增加,经济效益未必好,因为,利润总量与经济效益之间关系有三种可能:①利润总量增长不如产品总量或资金总量增长快,则说明经济效益降低;②利润总量增长与产品成本总量或资金总量增长一样快,则说明经济效益没变化;③利润总量增长比产品成本总量或资金总量增长快,则意味着经济效益提高,这时候企业的经济效益才是提高,也意味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但这两者之间又有密切联系:企业如果不赢利就谈不上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利润一定高。赢利是目的,提高经济效益是出发点,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活劳动消耗的减少、人力资源的节约,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此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还必须生产出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可见,劳动生产率与经济效益有密切关系,但又不能划上等号。

③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

对企业来说,经济效益是衡量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目标,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只有提高经济效益才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

对社会来说,只有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才能增强综合国力,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对国民来说,只有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才能创造出更多的商品和“劳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④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方法和途径:

依靠科技,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现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最主要的方式和途径。

因为:①实现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关键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两种经济增长方式的对比:(表)

②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必要性:可以节省资金和资源的消耗,提高资金和资源的利用率,从而缓解我国经济发展资源不足、资金严重短缺的矛盾,并有利于防止生态环境恶化;可以减少固定资产投资,从根本上抑制需求过旺和成本攀升,有助于防止财政赤字,消除通货膨胀;可以促进科技进步,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有利于增强参与国际竞争力的能力。总之,只有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才能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增强综合国力,才能避免经济大幅度波动,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③企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直接相关,但并意味着企业越多越好、规模越大越好,因为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不是用企业的大小和多少来衡量的,而是以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来衡量,正所谓“兵不在多而在精”。国有企业有所为有所不为、有进有退的资产重组,正是符合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这一点是从管理的角度来说的。当然,管理本身也是一种科学,提高管理水平也要依靠先进的科技手段。因此,如果说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目的的话,那么依靠科技和管理这两种方法和手段来达到目的,则基本上是一致的。

5、关于企业的兼并和破产

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对企业的兼并和破产只有感性认识缺乏理性认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要突破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企业兼并、企业破产概念。从理论上让学生懂得: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兼并和破产是一种必然的经济现象,也是我国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接受优胜劣汰选择、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②兼并意义和作用。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和劣势转化为优势。优并劣,是基本原则。因此,企业的兼并无论对国家、对社会、对兼并和被兼并的企业来说,都是有利的。

③核心:“强强联合”。通过联合或兼并实行横向经济联合,形成规模效益。这是当前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的根本措施;国家加强宏观调控,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经济探索,生产社会化日益提高和国际竞争加剧的客观要求。

④企业破产又称企业倒闭,这一经济现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得越来越频繁,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尤其是破产倒闭企业产生的诸如企业职工下岗增多等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对于这一问题,可以结合教材“想一想”栏目中的问题,从三个方面去认识: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的必然结果和增强我国企业竞争力的现实需要;

二:实行企业破产制度,可以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激活企业的活力,使企业在破产风险的压力下改善管理,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三:实行企业破产制度,可以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及时淘汰落后企业,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还可以运用漫画“救死”说明:兼并和破产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单纯地靠“输血”来保护那些经济效益差的企业是不行的,必须引入竞争,实行优胜劣汰,企业的经济效益才能提高。在分析时注意比较兼并和破产,不要把二者混淆。

⑤兼并和破产的目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⑥小结:

积极性: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增强企业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兼并、破产一批素质差、效益低、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企业,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而资源向效益好的企业和行业集中,将促使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和有效利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必然性:价值规律中优胜劣汰的必然结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和其他所有制企业都是平等的市场主体,通过平等竞争发挥自己的作用,兼并和破产是公平竞争的结果,反过来又会促进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的形成;

社会公益活动总结篇10

12月19日,以“跨界・交流・创新”为主题的2014首届汽车公益创新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汽车报、中国汽车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汽车文化促进会联合发起,本刊提供智库支持,旨在为汽车圈和公益圈搭建一座沟通与合作的桥梁。

本次研讨会的一大特色是既注重观点交锋,更注重实战分享。

主旨演讲的嘉宾从社会、行业及企业层面深度解读汽车公益发展趋势和特点,并为汽车公益如何实现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建议。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刘文奎认为,目前中国的消费市场特点正从品牌消费时代进入情感消费时代,下一个阶段即将迎来责任消费阶段,建议汽车企业应针对自己的现状和期许来选择合适的企业社会责任战略。新浪微博副总经理兼社会责任总监贝晓超提出,利用社会化媒体推进公益活动的倡议,呼吁政府、企业、媒体、公众等各方参与,共同做好新媒体时代的“微公益”。中国汽车文化促进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晨建议汽车企业未来建立专门的企业社会责任部门、完成社会责任组织架构、制定中长期的社会责任规划,找到汽车行业与社会各领域的结合点履行社会责任。本刊副主编林波建议汽车企业从可持续发展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战略高度进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和开展公益事业,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包括制定明确的公益理念、聚合最优的内外部资源、寻求有特色的公益活动、发挥企业专业技术优势等。

5位汽车企业公益项目负责人则分享了各自优秀的公益项目及运营方式,包括东风汽车的“和畅东风”汽车公民文化活动、日产中国的“筑梦课堂”、江铃汽车的溪桥工程、丰田汽车的“种子力量环保行动”、中国汽车报社的“安全出行,文明交通”基金。这些典型案例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从汽车行业特点出发,结合社会需求,以创新的思维推出公益项目,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有效提升了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创新性地引入新媒体应用也是本次会议的一大亮点。在公益创新研讨会的最后环节,主办方推出的“车公益”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并向与会者发送了第一条资讯。据悉,“车公益”的功能是推送最新的汽车公益资讯,发起最有意思的汽车公益活动,加强汽车界与公益界的跨界合作、交流创新,邀请所有人以爱之名,让汽车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