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专业个人实习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07 18:51:26

影像专业个人实习总结

影像专业个人实习总结篇1

【关键词】培训;实践;理论;教学;医学影像技术;图像;教育

医学影像学涉及内容包括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技术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临床对影像学技术人才的需求量逐年上升,影像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求较高[1-2],如要求更好更快地适应临床发展需求、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等,而采取何种教学方法培养优秀的影像人才是医学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3-5]。文章纳入贵州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2018级江津班学生共30名,遵义班30名,比较加强实操培训与传统理论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文章纳入贵州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2018级江津班学生共30名,遵义班3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中男11名、女19名,年龄范围在20~26岁,平均为(21.2±0.5)岁;对照组中男13名、女17名,年龄范围在20~23岁,平均为(21.0±0.4)岁;研究已上报本单位伦理委员会并获得批准,以上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学生均自愿接受新教学模式及服从教学点管理;排除因个人原因要求退出者或违纪遣退者。

1.2方法

观察组采取理论教学+临床实操强化培训:(1)教师在理论教学中注重增加更多的临床病例与图片,保证理论教学中图文并茂;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分组、分部位、分系统进行每周一次临床实践操作。知识点回顾:每次实训课前复习任务,指导学生自行回顾过往学习的知识点,在实训课前抽查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6]。示教片分析:教师选择标准的示教片,课堂上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示教片显示内容,强调不同影像学检查目的,解释检查步骤、如何达到检查目的?怎样保证摄片质量?等。示范操作:教师进行示范操作,教师在一边操作时一边讲解。学生实操体验:指导学生分组操作,2人一组,互相充当模特进行操作,按照检查要求,模拟影像学检查的全过程,包括呼叫患者—检查前沟通—指导患者做好准备工作—准备设备—设计检查—选择适宜参数等各个环节进行实操训练[7-8]。(2)经验交流:实训课结束后让学生总结实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经验,人人发言,内容不可重复。经验总结:教师和学生共同为实训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复盘,教师分享曾经遇到的特殊情况及处理方案,总结经验教训[9-10]。实训课后教师布置下一堂课影像学技术的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一步查找资料;每阶段进行考核,总结技术经验。对照组采取传统理论教学方式,教师以理论教学结合校内实训为主,根据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安排实训课。

1.3观察指标

对比考核医院教学点与学校学生同试卷理论成绩,实习前统一技能项目操作考核对比,实习基地考核评价;按照影像技术专业实习规范化培训考核评分办法,满分100分,观察项目包括实操技能(15分)、图像质量(20分)、理论知识(60分)、问题答辩能力(5分)。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观察项目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满分100分,非常满意:90~100分;一般:70~89分;不满意:<70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评价两组培训考核结果

观察组患者实操技能、图像质量、理论知识、问题答辩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评价两组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70.00%,P<0.05;见表2。

3讨论

影像专业个人实习总结篇2

1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抓好落实

要提高超声诊断质量, 必须做好规范化建设, 建章立制。严格执行国家《执业医师法》、《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应用管理暂行办法》、《医疗技术操作常规》等法律法规, 持证上岗。设立完备的医疗设备管理制度、监督机制、故障应急预案、维修档案等质量管理制度, 使影像管理工作制度化、科学化有章可循。对各项检查以《超声技术操作规范》为指导, 规范操作规程, 对操作步骤、方法、程序、结果、图片质量、报告书写规范等检查设立绩效考评机制, 有效进行质量控制, 量化管理, 科学地统计、规范各脏器及常见疾病的检查范围。

2 学科基础建设, 人才是关键

2. 1 无论超声设备如何发展, 科室的持续发展, 取决于高素质的专业团队及合理的梯队建设。医学是一门经验学科, 人才的成长是一个晚成熟期。必须分析科室人员的构成及其优势, 做好职业规划及培养方向。从事超声医学工作的人员来源于临床医学及医学影像专业, 专业的不同, 知识结构会存有差异, 临床医学毕业生临床知识相对丰富, 但影像理论基础原理欠缺, 而医学影像专业毕业生影像专业理论知识较为熟悉, 但临床知识存在不足。不同的院校、不同的专业有其不同的专业理论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优势。针对不同的人员采取不同的要求, 对医学影像专业毕业生, 强调临床技能的学习;鼓励参加医院临床知识学术讲座, 增加临床知识。对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 强调超声基础理论知识及其他影像专业知识的学习, 打牢基础。活跃的学习氛围, 形成专业互补, 强化了综合素质提高。

2. 2 加强在职培训, 全面开展医学继续教育, 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提高专业技术。①打牢基础是关键, 对新入职影像专业毕业人员, 采取岗前临床科室轮转 , 学习临床知识, 拓宽视野, 建立临床思维方式, 了解临床不同专业超声检查的目的所在, 了解本院临床科室发展水平及开展的新技术;对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 在了解超声专业的基础理论、超声解剖、仪器操作检查方法后, 采取到其他影像专业短期轮训, 了解其他影像专业特点, 诊断优势, 建立大影像概念, 充实和拓展思维模式。在强调理论培训的同时 , 突出实际操作能力的规范与提高, 要求大家勤于实践, 规范操作并不断熟练。②适时选派工作作风扎实, 安心本职工作, 有上进心的技术骨干到技术力量雄厚的大医院进修, 进行系统的规范化训练, 并根据个人的专业特长及科室专业的发展需要, 选派参加不同的专题学习班或提高班, 将让个人的成长与科室的发展前景结合, 激励其发挥更大的工作、学习热情, 使科室人员“人人有专业, 人人有特长”, 既避免了内耗, 又提高了科室整体技术力量。③加强对外学术交流, 鼓励在职人员进行工作经验的总结, 撰写论文。撰写论文的过程也是对一个疾病深入学习的过程。中级以上职称的工作人员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全军或全国专业学术会议, 让大家及时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动态、发展方向, 了解本专业的前沿知识, 开阔视野。④聘请上级医院的专家教授指导工作, 举行专题讲座等。以多种多样的培训方式, 提高技术水平。

3 强化随访工作

超声诊断的正确性必须通过随访临床的最终诊断来印证。通过随访, 进行回顾分析, 总结经验教训, 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平时将个人随机随访与科室集体随访纳入常规工作, 统筹安排, 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科室安排专人、专门时间, 下病区或病案室, 针对不同的临床科室、某个病种等进行统一的随访, 并统计分析随访结果,根据超声诊断阳性符合率指导科室的下一步工作;个人随访随机性比较大,尤其是个案,只有共享才能共同认识该疾病, 所以随访结果的回报交流, 共同提高尤为重要。完善的随访制度纳入科室质量控制体系,每月进行随访工作的检查与考核,才能确保随访顺利实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利用随访结果分析超声检查的符合率, 评价超声检查质量。如果超声诊断与病理或手术结果相符, 则总结经验,加深印象, 增强信心。如超声诊断与临床不符, 则分析误诊原因, 提高鉴别诊断水平。

4 规范化留图

超声检查中普遍存在存图的随意性, 尤其患者较多时。为了提高超声质量, 必须规范化存图, 与诊断有关的阳性或阴性切面, 应做图像储存, 记录并存档。图像质量要清晰, 掌握仪器各项物理参数的调节, 熟悉已设置的不同脏器专用软件, 根据个人习惯及患者条件, 调节图像在最佳状态。在眼球或产科检查时, 严格按照规定的安全声功率输出。对于异常图像保留相互正交的两个切面, 杜绝了以往随意性存图检查中因漏查器官结构而造成的漏诊, 对异常的动态变化和前后对照分析提供了直观的图像资料, 同时为处理医疗纠纷提供证据, 规范化存图使规范化检查真正落到了实处, 规范化存图成为超声检查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5 规范书写报告

超声检查报告书写质量体现了检诊水平。报告单作为一次检查的结论, 必须将实际情况用图文的形式报告给临床和患者。一般项目要齐全, 真实, 必须实名制。必要时, 加填仪器型号、探头类型与频率, 检查方法与途径(如:经直肠法)。描述检查内容时术语应科学化、标准化, 文字简练, 描述全面、客观, 严禁加入任何主观判断, 既不武断地以图像诊断疾病, 也不要过于随附临床资料, 杜绝先入为主, 先有结论再有图像描述的思维模式。超声提示或诊断明确提示物理学诊断, 除十分明确的病例外, 不做病理学诊断, 可以提示数种需鉴别的诊断。

6 树立服务意识

超声检查主要是为临床诊断疾病提供客观依据, 要树立为临床服务的理念, 多与临床医生沟通才能避免主观臆断, 其实与临床医生交流的过程也是学习临床知识的过程, 只有结合临床才能开展新技术、新业务, 才能谋求正确答案, 达到为患者负责的目的。

影像专业个人实习总结篇3

【关键词】 高等院校 医学影像学 教学改革

Abstract:By analyzing the educational state in Video Science in medical colleges,combining with work practice,it puts forwards the teaching reform thought of it,aiming to jointly exploring and cultivating the clinical medical talents fit to the new TCM,combination of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modern medical Video Science development.

Key words:higher colleges;Medical Video Science;teaching reform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催生了高速多层螺旋CT、高场MRI、介入放射学、超声诊断学及超声介入学等先进的影像诊断和治疗技术的相继问世,医学影像学正经历一个迅猛的发展时期。新的知识和观念不断涌现,现代医学影像学已发展成为诊治兼备的临床学科,其研究也成了医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对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要求提升了相当高度,同时对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高等中医院校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作一初步探讨。

1 医学影像学教学现状

由于历史的原因,医学影像学一直作为临床医学的辅助学科,在医院的发展规划中处于次要地位,这也导致了影像医师的培养没有得到必要的重视,使得医学影像学师资的培养成为了薄弱环节,导致了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影像诊断学在以往高等中医院校的教学中仅仅是中医类《西医诊断学》的一个章节。中医本科专业总学时20学时,放射、超声课时比为10 ∶1,内容涉及人体全身各个系统,内容多,教材编写简单,没有图示说明,无法安排充裕的见习、实习时间。医学影像学的教学基本和其它课程一样上,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图像的影像理论是非常抽象,教师只能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在粉笔和黑板之间进行灌输式的理论讲授,教学方法单一。作为中医药类医学院校,长期以来学生更多的重视中医中药学的学习,而影像诊断学作为西医诊断学的一部分自然倍受冷落,学生对其不重视也就可以理解了。上述的林林种种都造成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没有很好地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更谈不上临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改革与探索

2.1 更新教材和改革教学计划 根据临床教学对医学生临床能力培养的需求,将原来供中医类专业使用的《西医诊断》改为使用《医学影像学》作为教学教材,该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部级规划教材[1]。该教材具有实践性、专业性较强,内容丰富的特点。教材按70~100个学时计划编写,但中医类院校学生课业繁重,课程设置学时安排只能做适量压缩。根据各专业具体情况,将中医、中西医结合、骨伤和针灸推拿等专业的特点,重新制定了相应理论和见习课时,平均课时比原先增加40%。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也更体现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转贴于

2.2 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高临床能力培养 自2002年开始我们教研室开始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并尝试在教学中应用,因多媒体课件图像质量高、片源选择余地大,图文并茂,形式新颖,学生乐于接受,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明显加强,同时因使用方便,减轻教学负担[3]。总之,多媒体课件的成功运用,会使医学影像教学耳目一新、形象直观,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教学的过程中,教研室的老师不断尝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以前单纯的“填鸭试”教学被更多的“启发式”教学、“实战性”教学所取代,所谓“实战性”教学主要是在每个章节理论教学完成后,提供几个临床典型的病例,这些病例之间往往有重要鉴别诊断意义[4]。学生分组讨论,然后由每组代表上来对每个病例进行分析,最后由老师结合阶段理论教学回顾性总结病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通过这个方法,学生对刚接触到的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2.3 改革实验课教学大纲和实验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技能培养 由于受到课时数的制约,传统的影像实验教学一直采用理论讲授结合集中阅片的方法。学生在阅片的时候老师是主体,每张X线片老师都集中讲解学生聆听记忆。阅片速度快,学生来不及理解,也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对影像实验课也没有兴趣,往往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使实验教学对理论教学起不到很好的辅助效果。因此教研室首先对实验课教学大纲重新进行了编写,增加了新的检查技术下疾病影像表现的实践内容,主要是CT部分的内容。同时在实践教学中尝试讲课主体和对象的转化。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从记忆型、模仿型向思考型、创新型转变,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素质[5]。每次实验课前老师要求学生根据实习大纲预习理论知识,实验课上老师用少量的时间回顾理论教学的内容,将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自行阅片。学生分组学习,一边阅片一边结合书本理论知识讨论,同时实践过程就是学生不断提出问题的过程,老师将给予必要的提示和解答。实验课结束前老师把所有学生遇到的问题、难点汇总,结合实际病例影像图片设计几个抢答思考题。有时老师举出具有鉴别意义的病例,学生短时间讨论后推选的代表上台教授,教师旁听,最后进行总结和补充。多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的开展,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的同时临床实践技能也得到了提高。

2.4 改革考核方式,突出综合技能 考试的成绩是对教学效果评价的有效手段。以往的考试单纯以理论为主,这种方法存在多种弊端,主要的还是不能反映学生的影像学综合运用能力,自然也不能真正反映教学效果。为此教研室尝试新的考试方法。病例阅片占成绩的20%,理论考试占成绩的80%,其中理论考试内容增加30%病例分析和影像检查综合运用题。这样考试更能体现教学的目的和要求,能比较真实、客观地反映影像学的教学效果。

2.5 加强教研室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整体素质和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节。为了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组织教研室老师参加优秀教师授课,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授课艺术。组织教研室老师集体听课,课后组织教学情况讨论。通过讨论取长补短,吸取经验。为保证教学质量,青年教师正式参加上课前必须参加青年教师岗位培训、公开试讲,经过评议合格后方能走上讲台。科内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小讲课,作为教研室教师提供锻炼机会的平台;组织青年教师收集疑难病例,定期开展疑难病例讨论会。不定期安排教师到兄弟医院进行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吴恩惠.医学影像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

[2] 戴捷.医学影像学多媒体教学的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04,11(8):16331644.

[3] 王世英.医学影像诊断多媒体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34(9):646647.

[4] 王伟.现代医学影像学与医学本科生放射诊断教学改革之浅见[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1,10(6):275276.

影像专业个人实习总结篇4

关键词:中职教育;影视制作专业;实践模式

影视制作在我国作为朝阳产业,已经显示出了强大的市场利润和人才需求空间。放眼目前全国的影视制作专业教学大多集中在高校和各种培训机构,随着网络的发展,全民影像时代的到来,影视制作专业早已不是象牙塔的专利。我国中职影视制作专业较为发达的地区集中在以江苏、上海为首的长三角一带。广东省作为经济发达省份,中职教育的前沿高地,拥有高素质的师资人才和一流的教学硬件条件,地处沿海经济发达区,内可依托内地影视文化强劲浪潮,外可借鉴港澳影视艺术发展经验,因此在发展中职影视制作专业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同时,我们也认识到虽然珠三角地区在影视创作和人才的需求上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但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却显不足。以2013年全国中小学影视节的参赛和获奖单位情况为例,广东省的参赛作品非常有限,最高奖项金犊奖的竞争中仅有一个作品获得入围奖。主要原因在于广东地区中小学校园影视文化建设不足,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基础,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更成为培养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的重要阵营。在这种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环境下发展中职影视制作专业是大有前景的。

1研究现状分析

在撰文前,笔者已对题目的研究现状做了详尽的分析。从两组大数据中可以看出目前国内本题目的研究较少,尚停留在研究起步阶段。在我国文献权威搜索平台——中国知网的搜索栏上分别输入“中职影视制作教学研究”和“中职影视专业学生培养模式”两个关键搜索词句后,共搜索出有效文献36篇,其中内容为各省市中职影视后期竞赛试题分析的文献有12篇,内容为影视动画教学探讨的文献10篇,内容为影视后期制作教学方法研究的有9篇,较为实际研究中职影视制作专业学生实践模式的文献仅有2篇,且都是期刊发表短论文。在百度文库平台上搜索“中职影视制作教学研究”和“中职影视专业学生培养模式”两个关键搜索词句后,粗略统计共搜索出有效文献约10余篇,其中有效文献3篇。而从国内大型购书网站当当网和亚马逊网上也没有搜索到与题目相关的图书,网上可搜寻到的现有的出版物均为影视制作教材图书。除了网上的搜索外,笔者也曾前往广州(广州购书中心)、上海(上海书城)、西安(大唐书城、陕西省图书馆)等地的大型书城及图书馆进行实地文献查阅,与题目相关的研究性刊物数量非常有限,且内容多为高等院校影视专业研究或影视制作工具型书籍。总结之前的文献可将研究观点总结为:1)影视后期技能竞赛在推动中职影视专业发展上起到了一定积极的作用,但同时因为竞赛内容与实际脱节,造成在教学上过于重视软件技能而忽视了创意与艺术性;2)中职影视后期制作教学方法中应重视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相结合;3)中职影视动画开展艰难,老师自身的技能水平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该专业的老师应当多下企业实践,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综上所述,几乎能够搜索到的文献中只有对影视后期制作教学的探讨。事实上,影视制作包括前期和后期,对于经济发达的省市,开展影视摄像等前期的课程是完全有条件的。但目前对中职影视制作专业学生实践模式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的研究基础薄弱,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2研究要点分析

要讨论中职影视制作专业学生实践模式探索这一论题,需要考虑两个重要因素:1)地域性。中职教育一定要结合当地的实际市场需求来制定人才培养方向,否则学生的就业和实践就会成为很大的问题。例如:上海地区的职业教育中艺术设计是很有优势的专业,因为凭借上海出色的艺术文化、广告等产业,市场对该方面的需求量十分庞大,在文化消费方面也有保障。在本文中,笔者仅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作为题目研究地域,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的中职教育在全国走在前沿,随着该地区产业升级,政策调整,文化服务也兴起,影视制作市场逐步放大,进行本题目的研究是契合当地实际需要的。2)如何打造校内学生实践平台,如何搭建校企合作桥梁。学生在校内只能完成基础技能知识的学习,而真正培养出合格职业人才必须有企业的参与,否则就是闭门造车,陷入盲目竞赛和考证,前往企业应聘遇冷的怪圈,对学生的培养不利。

3现有研究基础

以笔者就职的中等职业学校影视专业作为研究对象。可将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及现状总结如下:1)目前影视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以影视后期制作为主,教授的软件有:AdobePremiereCS6、AdobeAftereffects。学生能够掌握两种后期编辑软件的使用方法并独立完成简单的剪辑任务。但学生对于影视作品中的画面构成、色彩构成、效果设计,蒙太奇剪辑技巧等影视后期制作所需的基本知识十分缺乏,导致学生的作品画面缺乏美感和创意设计灵感。2)本校成立了校园电视台,能够承担一部分影视摄影和摄像工作。但校园社团规模有限,只能容纳15名左右同学,无法满足所有影视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经过3年的教学尝试,由于学习了影视前期策划、编导、摄像等内容,进入电视台的同学在影视审美和对镜头画面构图和色彩,以及剪辑节奏等方面都较其他学生有很大提高。由同学们全程拍摄制作的微电影作品在全国中小学影视节中屡获奖项。这是影视专业教学模式探索的很好尝试。3)学校申请成立了影视后期制作工作室。工作室旨在培养优秀的影视后期制作人才,可满足各类竞赛需求。同时,也希望以工作室为纽带,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使其价值最大化,培养更贴近企业需求的实践型人才。

4研究内容及方向——改为探索模式小结

本文的研究着眼于影视制作专业学生的实践模式方向的确立,通过研究总结出一套符合当地市场人才需求的系统的学生发展实践模式方案,包括:学生职业规划、完善教学实践体系(包括课程体系和校内与校外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就业指导等方面。经过笔者多年的影视从业经验及教学经验总结来看,论题的研究需要从3个大的方面入手,可将研究目标总体框架设定为:1)完整的影视前期加后期校内实践模式。在有充分物资保障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开展影视前期加后期校内教学与实践。影视制作专业学生入学第一学年,在校内学习影视制作的前期(包括摄影摄像专业课程、编导艺术、影视鉴赏)等课程,在校内的第二学年学习影视后期制作和数码影视制作。其中的数码影视制作这门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制作完整的影视作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协作完成一部校内实践制品。学生在参与制作当中,自主分配导演、摄像、灯光、道具、演员、后期制作等工作,一个组以5—10左右人为宜。以一个40人的班级为例,学校需要提供的硬件器材有(这里提到的影视设备仅为满足教学用的基本配置):摄像机10台;灯光等摄影器材5套;轨道等大型设备1套;可完成影视后期编辑的电脑40台。总造价约为25万人民币。这样做的优势有:学生可以从前期到后期有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体验,并在实际操作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便于最后一个学年中针对性的学习和实践。2)细化专业方向,实现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地区影视制作专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通过调研的方式,走访顺德区电视台及影视企业,总结出顺德地区影视制作专业人才的需求方向,为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打下基础。以指导学生实践为目的,根据企业调研总结出的人才素质需求来制定务实的专业培养课程体系。同时认真做好中职影视制作专业学生就业指导。通过跟踪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下企业进行毕业学生的满意度调查,总结出符合当地影视制作领域职业发展指导方案。以“微影社”、“校园电视台”等社团活动形式为新的课程实践基地,锻炼学生在校内的实践能力;成立“影视工作室”,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满足学生在校内完成企业实践学时的愿望。校企合作的模式可定位为:企业派专业人员进校园指导学生校内实践;企业可将实际案例作为合作项目,引入合作教学环节中。被选为企业培养对象的学生,需与企业签订意向合同,在毕业时该企业有优先选择权,学生应首先考虑进入该企业工作。同时,学校负责提供校企合作中校内培训的场地和硬件、软件等设备。学生在校两年里,已经学习了影视制作需要的基本技能,根据之前的学习实践,学生根据意愿选择更为细化的专业方向,主要方向有:摄影摄像和影视后期。再第三学年中的前半年,学生可以参加企业开展的项目培训,也可进入企业实习,如果企业的用工人数满额,其余的学生可在校内继续进行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有学校作为实践课程组织,都以模拟真实的实践案例为教学内容,力求让学生得到最实际的锻炼。

5研究的重点、(模式)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之处——改为研究创新之处

中职影视制作专业学生实践模式研究可以突破的重点是:找出中职影视制作专业学生实践模式的新思路,完善实践课程体系。可以解决的关键问题为:将人培养模式和顺德区影视制作人才市场需求相对接,使教学实践模式有的放矢。主要创新之处为:打破以往以学校为主导的职业人才培养模式,从市场需求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探索既符合中职影视专业教学条件又有利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新模式。综上所述,本文以探讨的姿态,提出中职影视制作专业学生实践模式研究(探索)这一命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但本文也仅仅简述了研究价值和研究方法,为该命题的开展提出自己的想法。要使之完善合理,仍需要进一步的开展研究工作,也希望本文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请各界专家及同仁共同探讨指正。

参考文献:

[1]崔长华.影视后期制作[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2]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姜大源,吴全全,等.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影像专业个人实习总结篇5

关键词:放射科;临床带教;互动学习;教学模式

影像学在临床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随着社会进步、医院等级提高和我院放射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影像本科学生来我科实习,传统的言传身教,手把手的教学模式已不适用于放射科临床带教工作,什么才是更好的教学方式成为是我们重点研究的课题。本人作为一名有多年临床工作经验,尝试转变教学思维,结合现代教学模式,寓教于乐,互动学习,以提高影像实习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现从科室教学工作和自身带教经历谈几点体会。

放射科涵盖普放、CT、MRI及特殊造影检查等多方面,包含技术和诊断两大类别,对它的学习一定要亲自动手实践,规范投照,参与图像处理,认真阅片,结合所学理论知识,仔细分析影像表现,才能书写出正确的诊断报告。因此我们在临床教学中做出了一些改变。

1 转变思维,主动参与

传统的医学教学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机械的、公式化的教学模式,教师按照教科书“照本宣科”,填鸭式的给学生讲述各种知识,把一些经典教学片展示,分析的都是如教科书般经典的病案,这样仅能应付考试,言传身教,手把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学习变得枯燥乏味,而且不能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解决实际问题。临床工作中面对的病例,并非如教科书般经典,即使是同一种疾病,不同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表现也各异,把握疾病影像规律,在实践中总结。因此我们逐渐将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主动实践,互动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实习学生对某个疾病感兴趣,带着兴趣去查阅资料,然后大家之间相互探讨,各抒己见,即使说错,也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只有认识到错在哪里,才能更加深刻的认识疾病实质,再次遇到类似疾病的时候,才不至于犯错。多鼓励,也增强了实习同学的自信心,更好与患者和老师沟通。

根据教育学理论,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分为动机的激发、知识的感受、接受,知识的巩固和知识的运用5个阶段[1],采取了多种灵活的教学途径,如亲身带教示范,一旁指导学生操作,边操作边提问,随时讨论各种遇到的问题,充分结合实践,让学生熟悉操作流程,熟悉各种设备的使用,如何进行图像后处理,再结合临床分析影像表现,最后正确书写诊断报告,而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先自己完成诊断报告,再由审核老师进行点评修改,这样让学生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而正确的地方就会得到老师的表扬,也提升了同学的自信心。同学们通过积极亲身实践,询问患者病史,了解临床体征,结合影像特点,分析得出影像结论,相互印证,热烈讨论,不但温习了书本上各门学科相关内容,而且较为系统的掌握了这一系列疾病的影像表现。

2 网络教学,寓教于乐

传统媒介包括解剖图谱、书籍、教学片等。随着影像学技术和诊断的进步,各种先进的设备被运用到临床,由于我院放射科设备受限,不能接受到当今最先进的知识,可以利用电脑网络,鼓励大家参与专业网站讨论,网上讨论多是匿名,能够畅所欲言,可以克服实习生害羞及怕犯错的心理,而且可以取百家之长,学生普遍接受这种学习方式。很多专业网站能下载课件互相交流,通过建立科室的QQ或微信群,加强互动学习,由专人负责归纳总结,每周以小讲座的方式向同学们讲解探讨,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3 生动教学,记忆犹新

传统的医学教学语言严谨但是较为枯燥乏味,同学们很难理解、记忆,可以适时运用一些生动幽默的语言,使枯燥抽象的内容趣味化,利于记忆并活跃教学气氛,使学生减少对影像学学习的压力,调动学习积极性,认真听课。例如子宫输卵管造影,双侧输卵管粘连上举,就像一个人抬高双手一样,把身体比喻成子宫,两只手张开就像输卵管伞端,梗阻时就像双手握拳,这样的比喻既形象也生动,不但帮助同学直观的理解该病,还能帮助他们今后更好的与患者沟通。影像的表现千差万别,要想记忆深刻,必须结合生活实际,影像的许多征象,都被前辈们用形象的比喻来形容,如“铺路石征”“靶环征”“牛眼征”“歪帽征”“新月征”,讲解时,也要把生活实际的图片展示,反复对比,这样才能记忆犹新。

4 放手实践,从容不迫

我们遵循“放手不放眼”和“1对1教学”的原则,这样有利于建立同学的信心,并保证了患者的安全,而且每个老师教学风格不同,每个学生都可以接触到不同的老师。避免既往实习同学过度重视理论,而忽视基本的技能操作现象,只知道写而不知道怎么去操作同学,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影像实习生。医学影像学专业实习是医学生迅速向临床医师转变的过度时期[2]。搞好影像实习教学,是将来学生走向工作岗位能否胜任工作的重要环节。督促学生去做,比反复演示上百遍都有效,即使错,也要事后明白错在哪里,为什么犯错,如何去避免。实习就是要实践,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大胆放手他们去操作,老师更多时候是在一旁指导。

5 教师素质,促进学习

作为带教教师,要注重培养良好的医德及修养,不断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①教师得热爱自己的专业,从患者的真正需求和客观实际出发,关爱自己的患者,才能在临床教学中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②丰富的知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不但能够用教科书上的知识教授给学生,更要深层次的结合生活经验,用简单的道理解释复杂的理论。③教师的个人魅力也是吸引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这种魅力不但表现在技能操作的挥洒自如,处理危重患者的从容不迫,诊断疾病的自信和果断,也表现在工作生活中的沉稳、优雅、亲和及幽默的气质。学生从心底里愿意接受你的教学也是促进学习的重要动力。作为老师也不是万能的,难免也会犯错,要敢于直面错误,及时纠正,况且影像“同病异影,同影异病”也十分常见[3],对老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是很好的,真心融入教学工作,与学生良好互动,对提升自身的业务知识大有裨益。

总之,通过一年来我们在放射科教学过程中的方法摸索和模式转变,提高了实习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已收到较好的效果,科室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促进带教老师自身进步和科室发展,实现双赢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彭历.以护生为主体的小讲课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6,21(11):62-63.

影像专业个人实习总结篇6

关键词 职教类课程;影像资料;岗位情境

中图分类号:G4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8-0071-02

与其他类型的院校不同,职业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教学内容与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直接相关。每一门职教类课程都与一个或若干个职业岗位相对应。如果学生能够熟悉教学内容所涉及的职业岗位,那么他们不仅乐于接受课程内容,毕业后也可以很快适应所从事的工作,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安排一些参观企业的环节,最好还能动手实践。但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这种方案在多数情况下无法实施,除了企业积极性不高甚至排斥以外,还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由于某些设备和工艺的特殊性,即使到现场也观察不到细节;二是出于安全考虑,不可能让学生近距离观察,更谈不上亲自操作。笔者所在学校的一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利用影像资料辅助营造职业岗位情境,取得较好效果。

1 影像资料的来源

影像资料的来源主要有搜集和开发两种渠道。

目前互联网络几乎覆盖到每一个角落,大多数教师都拥有不止一种网络终端设备,上网搜集并下载影像资料变成一件很容易的事,只要在搜索引擎上输入所要影像资料的关键字,数秒钟之内就可以把网络上别人上传的影像资料显示出来,教师可以从中选择用于自己所教授课程的内容下载到自己的存储设备当中备用。

除网上搜集外,还可以和相关兄弟院校联系。一些学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陆续拍摄了很多电教片,这些电教片尤其是八九十年代的拍摄比较认真,内容全面,表现手法细腻。缺点是有些片子时间长,图像和声音指标比较差,而且存在设备落后、工艺过时的问题。

通过上述渠道一般难以搜齐所有需要的影像资料,这就要组织拍摄。拍摄影像资料可以请求学校教育技术部门协助,也可以自己完成。

教师在深入生产一线学习考察或带学生到工厂实习时,接触到的一些事物、现象、生产方法和工艺流程等,很多是课堂教学所涉及的,适合一边用多媒体播放一边讲解,这时就应该拿出随身携带的照相机、摄像机或有摄像照相功能的手机顺便拍摄下来。

为了加快速度,同时也是为了避免重复拍摄,相同或相近课程教师应该分工合作。这些相同或相近课程的教师不限于同一学校,可以跨地区甚至跨省,每一门相同或相近课程由一个到两个教师牵头,根据每个教师所在地域的企业情况,合理划分所承担的影像拍摄和制作内容,这样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把所需要的影像资料基本拍全。可以建立QQ群,大家在群里交流拍摄制作心得,互相鼓励加油。如果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倡导和支持,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2 如何利用影像资料营造岗位情境

每一门职教类课程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必要为学生营造逼真的岗位情境,比如课程的绪论、正课、实训、毕业实习之前、实习之后、课程总结等。

一门课的绪论是本门课的重要内容,可以使学生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与其他已学课程和后续课程的关系,了解本门课在所学专业中所处的位置,从而在头脑中形成关于课程内容的整体印象。但教师普遍有这样的体会:这部分内容不讲不行,讲又很难讲。如果有一部系统介绍课程内容的录像片,详细展现课程内容所涉及的职业岗位,在第一次上课的开始给学生播放,那么这部分内容就要好讲得多,而且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顺利上好整门课程做好心理准备。

如矿冶工艺课程的绪论课,就可以这样设计:先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段15分钟左右的教学录像片,录像片的开头部分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如汽车、钢轨、集装箱、轮船、电脑主机外壳、厨房炊具、硬币、金属眼镜架、黄金项链等,然后说明这些物品都是金属制造的,金属是由矿石冶炼出来的,矿石冶炼的过程是把矿石粉碎、磨成细末,把细末中的金属选出来,把细末中的金属选出来有若干种方法,最后展现几家大型钢铁公司的冶炼厂内工人工作的场景。片子播放完之后,学生不光对冶炼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对冶炼工艺的相关岗位也有了一个整体的印象,一定会产生进一步了解相关内容的欲望,这就做好了讲课的前期铺垫,接下来的讲授顺理成章,而且很轻松。

专业课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用黑板加粉笔这一传统方法讲职业技能、生产设备、操作技能、加工工艺、生产环境等是极其费力的事儿,说得嗓子冒烟也很难讲述清楚,而且即使讲明白了,学生也很难在头脑中建立起直观印象;如果边播放与知识点相关的录像片、动画或照片等资料边讲解,就会取得很好的效果,既省力又易懂。

如商务英语专业的秘书实务课程中的“秘书工作注意事项”内容,基于学生都没有秘书工作经历,对于秘书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没有感性认识的实际情况,在讲授之前可以用一个录像片展现这样两个情境:一是某公司秘书由于缺乏工作经验,把一个卖保险的人员未经详细了解身份就带到经理办公室,结果经理因正常工作被骚扰而把秘书痛批一顿;二是某公司秘书在接电话时无意中泄露了本公司的新产品会信息,结果被有竞争关系的公司捷足先登,抢先召开了新品会,从而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

在实训中存在这样的问题,工人师傅所做的示范操作只有周围的少数学生能观察清楚。对于这种情况,可以播放一段工人师傅边操作边讲解,或工人师傅操作加画外音解说的视频录像片,介绍相关设备、规范的操作以及错误的操作可能导致的后果等。如机械加工课程关于“铣床加工齿轮”实操课,可以先让学生观看介绍铣床基本操作、工人师傅加工一个齿轮的过程,以及不按规程操作造成危险后果的视频录像短片,然后再到铣床上进行实际加工操作。

学生在实际操作之前如果能在仿真实训系统上进行练习效果会更好。如导游专业学生可以在动态显示景区景点画面的大屏幕前,随着景点的变化同步练习解说,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在景区实际为游客进行讲解,为进入角色做好充分准备。

毕业实习环节与实训环节的做法相类似,学生在实习之前先观看介绍实习环境和实习岗位的视频录像片,使学生对实习岗位有一个初步的总体的感性认识,从而避免对实习环境和实习岗位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所带来的不适。例如:导游专业的学生在到旅游公司实习之前,先让他们观看旅游公司的环境、资深导游人员的导游工作过程录像片,以及导游工作流程动画等;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实习前,应该让他们观看所去公司的概况和财务部的工作环境等。

影像专业个人实习总结篇7

[关键词]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教学实践;教学体会;医学影像技术

[中图分类号] R32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9(c)-0166-03

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是将断面标本及其影像的内容进行整合,将实体断面解剖及其相对应的断层影像表现相结合,完成实物向影像过渡的一门学科[1],是介于医学影像基础与临床实践之间的桥梁课程,也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必修课和核心课程。随着影像诊断设备的不断更新和影像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不仅使医学影像学迈入崭新的时期,而且有力地推动了临床医学的发展。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是应临床需要而产生的,并发展成为现代先进影像技术赖以诊断和治疗的形态学基础,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中开设此门课程是现代影像医学发展的需要,对培养高层次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2012年新增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并于2013年开设了此门课程。为使此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设置更加合理,教学方法更趋完善,教学效果更为理想,笔者在借鉴国内文献其他医学院校已有教材、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实验室建设等基础上[2-4],结合本校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不断进行总结,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现分析如下。

1科学设计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

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5-7]。教学中应密切联系临床影像及相关前沿技术,密切结合现代临床影像的新进展新技术去组织和实施教学。因此,在制定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时,笔者邀请本校附属医院的影像科医生,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与建议,共同探讨、制定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组织教学内容。这种“校院结合”模式,能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断面解剖学知识思考和解决临床影像实际问题的能力,缩短教学与临床影像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更易掌握扎实的人体断面和影像解剖学知识。

2精选教材

教材是系统化了的知识,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8]。选用的教材应具有适用性、前瞻性、启发性和科学性,应紧扣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密切结合专业发展特点,以满足培养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高级人才的要求。符合这些特点的教材有许多,均能满足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我校采用的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王振宇、徐文坚主编,供医学影像学专业用的《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第3版)作为主要教材,该教材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前瞻性、启发性等特点,并配套有教学光盘,内容除断面解剖以外,每个断面解剖图均配有相应的带有标注的CT或MRI图像对照,这样不仅便于多媒体教学使用,还可为学生下一步学习临床影像诊断打下基础。

3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根据我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共有82学时,其中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34学时。授课学期为第三学期。教学内容是在系统解剖和局部解剖基础上,重点介绍头、胸、腹、盆部与会阴、颈等各个部位的重要脏器结构在连续横断面、矢状断面和冠状断面中的变化规律以及在最佳显示断面中的典型特征,并将局部解剖相关知识融入断面解剖教学中,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此外,也注重断面解剖实物标本教学,通过对标本的仔观察细,将断面标本的平面结构特征与系统解剖、局部解剖脏器的立体形态结构、特征联系起来,建立“整体-断层-整体”的断面解剖思维;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临床,要求学生比较同一断面下人体断面标本与活体CT、MRI图像的异同,进行标本与影像相对照,建立断面解剖向影像解剖转换的思维模式,完成从尸体向活体的过渡。

4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多样化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为此,采用传统教学手段的同时,也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教学在断面与影像解剖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利用校园网的优势,利用投影仪、电脑、电视等教学设施,将教学课件、教学录像、CT和MRI等影像图片引入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小班上课,理论与实验并重,讲习结合;实施过程中,先简要回顾相关系统解剖、局部解剖知识要点,逐渐过渡到断面解剖结构,然后进一步学习并观察连续横断面、矢状断面和冠状断面上解剖结构的动态变化规律;讲授过程中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辅助教学录像、实物标本与CT、MRI等影像图片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启发式讲授法、直观教学法、板图法、歌诀归纳法、解剖操作法、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法等。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使枯燥乏味和抽象的解剖结构变得生动起来,有利于使学生的知识结构由系统解剖、局部解剖及断层解剖向影像解剖过渡,并由影像解剖向影像诊断等临床应用过渡,达到相互促进、融会贯通、全面掌握断面解剖和影像解剖相关知识的目的。

5加强实验室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实验室建设是教学、科研基地建设的基本硬件,是衡量“基地”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实验室建设的水平也是课程建设评估的重要依据,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9]。我校断面与影像解剖学实验室建设主要内容包括培训实验技术人员;制作或购买不同性别的连续横断面、冠状断面和矢状断面解剖标本、模型以及与断面解剖标本相对应的CT、MBI等影像图片,并有标注说明,便于学生的对照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购买原卫生部的医学视听教材和不同性别的连续横断面塑化标本;制作幻灯片、投影片和摄制教学录相片;购买数字人体软件并联网,以便开展多媒体软件实验教学。

断面解剖学的最终目的是为断层影像学做好知识的沉淀,完善从实物向影像的转化过渡。在学习观察断面解剖标本时,要做到观其物,思其影,在阅读断层影像图片时,同样要做到观其影忆其物,以更好地为临床服务[1]。故观察断面解剖标本和阅读断层影像图片是断面解剖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断面解剖学教学质量的主要方法,而断面解剖学最终的学习效果也将客观地落实在形态识图上。因此必须强调加强断面解剖的实践教学环节。具体做法是:实验课与理论课的教学时数比为1∶1.5,利用局部解剖尸体标本、连续断面解剖标本和模型、连续横断面塑化标本、医学视听教材、投影仪、多媒体数码互动设备、幻灯机及配套的投影片、幻灯片、观片灯及CT、MRI影像图片等做为实践教学的基础,让学生从观察局部解剖、断面解剖标本开始,逐步掌握人体各层面的关键结构及其相互关系。教师先行示教,然后再让学生观察,教师巡回指导答疑。另外,笔者还制定实验室开放计划,提供与断面解剖学有关的局部解剖标本和系统化的断面解剖瓶装标本、连续横断面塑化标本和模型,以及临床正常的CT、MRI影像图片供学生开放性实验学习。在督促学生重视实践观察、强调“眼见为实”的同时,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机会,如积极参与局部解剖、断面解剖操作,阅读CT、MRI影像图片,绘制断面解剖图等,引导学生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6考核方式灵活多样

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属于形态学范畴,其侧重点在于不同断面上各器官位置、形态结构以及相互关系的辨认[10-12],传统的单纯理论知识考核不能客观全面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教师的教学效果,因此应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课堂提问、让学生徒手绘制断面简图外,每讲完一个章节,随机抽查部分学生辨认该章节的不同断面标本上主要结构;在学期中间,用事先准备好的人体断面解剖图片、CT或MRI影像图片进行小测试。测试时随机调出几张断面解剖或影像图片,让全体学生指出该图片上的主要结构及各主要结构的配布关系。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例,结合临床影像,在学生当中分组开展无标准化答案阅片技能技巧讨论,培养学生的阅片兴趣,提高学生对断层影像的诊断能力。终结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的评价。教材和课件上的图与实物之间有一定差距,故课程结束后进行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技能考核,主要是让学生在一定数量的断面实物标本、CT和MRI影像上辨认器官、结构等,其考核成绩单列,有学分,并作为一门独立实验课程纳入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期末理论考核以闭卷形式让学生笔答,主要题型有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分析题等。最后总评成绩计算是形成性评价占40%,终结性评价占60%。这样教学考核方式既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适时调整授课进度和教学内容,促使学生不断掌握断层基本理论知识,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又有利于学生掌握断面标本及影像图上的解剖结构及其相互关系,强化断面解剖学基本知识,促使其重视实践。

7问题与思考

人体各器官组织的形态结构存在一定差异,断面标本制作过程中的正常磨损,影像学扫描时的和扫描平面的差异都会造成图谱、断面标本、CT和MRI影像图上各器官、结构存在形态结构及其位置的差异,为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具有扎实的人体解剖学知识结构和教学经验,还应具有较强的应用解剖学知识分析、解决临床影像问题的能力,能将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面解剖学、影像解剖学等有关知识巧妙地结合起来,灵活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形成与临床紧密结合的教学特色[13-15],完成从实物到影像的过渡。我校的断面解剖学发展历史较短,实验室条件不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迫切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索精神,不断创新和总结教学经验,改革教学方法,使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教学更加完善,从而更加符合临床实践的需要。

综上所述,在教学实践中作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力争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应始终贯穿断面标本与影像图像相结合的原则。但该课程毕竟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将会更加努力建设,从教学大纲、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教学方法、课程考核等各方面不断完善它,使其能更好地服务我校广大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

[参考文献]

[1]王振宇,徐文坚.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赵云,刘爱华,任华,等.影像解剖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6):651-653.

[3]黄秀峰.人体断面解剖学与临床结合科教新动向[J].右江医学,2004,32(6):614-615.

[4]邱明国,刘光久,李七渝,等.断层影像解剖学的教学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9,18(3):194.

[5]李友坪.医学高职影像专业人体断面解剖学教学实践与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9(8):151-153.

[6]周山,黄文亮,杨勇政.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教学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5,4(16):240-241.

[7]陈巧格.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体断面解剖学实验课教学探讨[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23(6):743-744.

[8]汪华侨,徐杰,陈增保,等.提高人体断层解剖学教学水平的实践[J].解剖学研究,2001,23(2):119-120.

[9]田永让,倪振贤,刘淑声,等.适应现代医学发展趋势,加快断层解剖学课程建设[J].农垦医学,2001,23(3):193-195.

[10]黄俊,李艳伟,刘冬强,等.高职高专影像专业人体断层解剖学实践教学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16):215-216.

[11]潘学兵,林小珊,王桂平.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断层解剖学的教学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2012,7(19):75,90.

[12]王德广,陈幽婷,刘志安,等.非影像医学专业开设断层解剖教学体会[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8,16(4):57-58.

[13]卢慧,陆环,吴江东,等.影像本科方向班人体断面解剖学教学方法探索[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0,18(1):59-60.

[14]易西南,罗刚.医学影像学专业“断层解剖学”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解剖学杂志,2007,30(3):272,282.

影像专业个人实习总结篇8

高职院校肩负着高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离不开核心课程的建设,因为核心课程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目标,也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国家示范院校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动物医学(宠物医学)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对高技术技能型宠物人才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的《小动物影像技术》课程一直按照学院的课程建设规划,开展课程的建设与实施。

一、课程建设基础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于2006年最早开设了宠物类专业,于2008年针对宠物医学专业开设了《小动物影像技术》核心课程,并编写了校本特色教材,2010年该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12年行校合作编写了《小动物影像技术》项目化教材,2013年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该教材被评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成果之一,2014年该教材获得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全国农业职业教育优秀教材”项目资助。该课程目前拥有“双师型”教师3人,以校内实训基地宠物医院为实训场地,开展实训教学,积累了大量的影像资源。

二、课程建设规划

课程建设规划对课程的建设具有指导作用。本课程建设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小动物影像技术》课程建设要体现培养掌握影像技术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2.《小?游镉跋窦际酢房纬探ㄉ枰?综合师资队伍、教材、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教学环节、教学设施等各方面的建设和改革,做到协调发展,整体推进。

3.《小动物影像技术》课程建设要集教学名师、校企合作教材、教学改革成果于一体,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交流与共享,最大限度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4.《小动物影像技术》课程建设要重点体现先进、适用、够用,即内容紧跟现代宠物影像技术发展,知识与技能满足临床工作需求,并在现有院级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力争早日申报建设成为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并建设成农业部“十三五”规划教材。

三、课程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是:将《小动物影像技术》建设成从课程内容到教学方法上都能充分体现高职特色、课程特点,体现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示范性课程。

具体计划:在2010年院级《小动物影像技术》精品课程与2012―2013建设的《小动物影像技术》网络学习平台基础上,于2015―2017年在宠物医学专业开展《小动物影像技术》课程网络辅助创新教学实践,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展教学,并于2017―2019年申报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并按要求建设。

四、课程建设内容

《小动物影像技术》核心课程的建设内容包括建设一流的教师团队、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施、教学管理等方面,并在课程创新教学实践与申报在线开放课程的过程中,注重以下六方面的内涵建设。

1.教师队伍方面:打造课程团队,逐步形成一支以课程带头人负责的,教学水平高,人员稳定,结构合理,教学效果好的教师队伍,教师团队在现有3名教师的基础上增加了2人,并按一定比例配备实训指导教师,同时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知名宠物医院影像专家)参与课程建设,并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师资培养培训计划,形成促进教师积极向上、不断学习的激励机制,打造“双师型”教师。

预期目标:课程教师团队成员7人,校内教师5人,校外2人。其中高级职称3名,中级职称2名,兼职教师2名,“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100%。

2.教学内容方面:重视《小动物影像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要具有先进性、科学性与适用性,保证够用、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不断增加宠物医学影像技术的最新成果,紧跟宠物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适时增加彩超、CT、MRI等影像技术的教学内容。

预期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涵盖普通X线技术、CR技术、DR技术、CT诊断技术、MRI技术、B超技术、彩超技术等符合企业单位需求的影像技术。

3.教学方法方面:根据课程特点和实际需要,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小动物影像技术》课程应尽可能使用网络进行教学和管理,相关的课程教学录像、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教学大纲、教学设计、电子教案、习题库、案例资源、实验指导书、技能考核标准及实施方案、参考文献目录、X线图片资源、B超声像图病例资源等全部上传校园网络学习平台,并完全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并带动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预期目标:建设资源丰富的《小动物影像技术》网络课程学习平台,并以此开展信息化教学与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

4.教材建设方面:由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校企合作编写的国家示范建设成果《小动物影像技术》教材,经过几年的使用基本上能够满足宠物医学专业宠物影像技术学习的需求,但随着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有很多宠物医院引进了CT、MRI等影像技术,因此教材要进行适当的修改,增加心超、CT、MRI等相关技术的内容。

预期建设目标:2017―2019年申报并立项建成农业部“十三五”立体化教材,建设后的教材涵盖X线、超声、CT与MRI四大影像技术。

5.教学设施与实训场地方面:高度重视校内X线实训室、B超实训室、校教学宠物医院MRI实训室的建设以及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开展,通过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从而体现影像技术课程的特色和水平。

预期目标:2017―2019年在学校所在市区建设校外实训基地2个,校内X线实训基地1个,校内B超实训基地1个,校内MRI诊断中心1个。建成后的X线实训室拥有移动式X线机1台,动物DR1台;B超实训室拥有彩超1台,黑白B超5台,校内实训基地教学宠物医院拥有宠物核磁共振仪(MRI)1台,总投入计250万元。

6.教学管理方面:建立科学高效、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通过《小动物影像技术》核心课程建设,优化现有课程评价体系,建立教师评教、学生评教、教师互评、学生互评以及教学督导、同行专家对课程的教与学过程的评价机制与制度,促使《小动物影像技术》课程建设不断深入的向前发展。

预期目标:形成完备的教学管理与课程评价制度与机制文件。

五、课程建设实施

1.实施保障措施。成立《小动物影像技术》课程建设小组,制订《小动物影像技术》课程整体建设实施方案。分解实施任务,责任到人,并制定奖惩措施,调动相关教师参与建设的积极性。

2.实施效果评价。组建由校外专家、行业企业专家、校内督导及学生、用人单位组成的评价小组,制定细化评价内容,对照课程建设规划内容及成效进行评价,评价等级分为优、良、中、差。建设完毕后,预期评价结果要达到优、良等级。

影像专业个人实习总结篇9

关键词:摄像教学模式 开放式 数字化

一、引言

影像艺术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人们日常文化、生活、工作、娱乐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科技的鼎盛发展促进了信息技术与传媒艺术的交融,拥有视听双重表现因素的电视、电影媒体成为了当今最具有影响力的传媒形态。影视产业的蓬勃发展,促使国内许多高校纷纷开设了与影视相关的专业,其中摄像方面的专业课程也成为影视专业的主导课程。

摄像是一种以剧作作为依据,依托摄像技术,通过艺术创新,塑造可视艺术形象的创作过程,而摄像作品是作者通过摄像手段来表现主观与情感的艺术形式,因此摄像作品的艺术效果,一方面取决于作者对主观世界的认知,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对客观工具的应用能力。因此,高校在培养影视摄像专业人才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艺术修养的提升,也要重视其对摄像技术的掌控,只有做到艺术与技术有机结合,培养出一批具备艺术素质与技术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创造出符合时代特征的优秀艺术作品。

笔者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针对摄像技术实践性强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摄像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二、摄像教学的传统模式

1.摄像教学硬件设备条件的不足,导致教学模式偏重于理论传授

目前,国内一些院校所开设的摄像专业课程普遍存在着设备不足和没有实践场地的问题,故而他们更侧重于对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实践操作环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实践课的过程中,由于以上两个问题,学生去演播厅、新闻现场拍摄摄像的机会少之又少,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提升,只能被动地按照书本和教师教授的知识进行学习,造成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更是阻碍了他们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因此学生的创作能力普遍不足。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一旦走入工作岗位,将会面临很多难题,如:不能对影视节目制作整个流程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理解和认识,许多创造灵感会因为无法通过技术实现或实现得不理想而难以表现作者的创意初衷。

2.摄像教学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性较差

目前,由于一些高校师资、设备、场地等问题的制约,造成一些课程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使得许多理论课程枯燥无味。比如,有的教师把《摄影史》完全当成“历史回顾”课来讲授,而没有真正把摄影的艺术演变与技术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史”不仅仅代表过去或也不意味着过时,而应该分析摄影摄像发展历程从而洞察其发展规律,并充分吸取历史沉淀和精髓,丰富学生的艺术内涵。《摄影史》的讲授过程,应该是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方法将历史元素再创造的一个过程,从而使学生在体验历史演绎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正确支点,再融入当前的摄影技术和对艺术的认知,才能创造出具有时代鲜明特征的摄影摄像艺术作品。教学的真正目的是授之以渔而非仅授之以鱼,因此摄像教学课程结构设置要充分考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课程的安排先后要达到学以致用。

三、摄像教学模式的改进思路

1.构建开放式摄像教学模式

针对以上弊端,沈阳音乐学院南校区设计了开放式的摄像教学模式,在课程的设置上,安排一半以上的学时数作为学生的实践课,并开放学校的音乐剧场、校电视台和非线性编辑实验室,让学生随时都可以参与到各类大型演出的录制和制作中去,将学生从以往较为封闭的传统课堂中解放出来,使学生在学习理论课程的同时就可以随时进行创作,培养了学生自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在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系统地循序渐进地学习到摄像相关知识。首先,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对摄像机、非线性编辑系统进行基本的操作方式学习,了解影视节目的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流程。其次,在实践课过程中,学生在了解和掌握了如何制作影视作品的基础上,分组进行不同类型的节目创作,这样既可以对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把摄像前后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与摄像有关的知识理论,如构图、补光、机位等等。当课程结业时,安排学生分组制作不同选题的影视作品,随时组织学生介绍创作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最后再由指导教师观摩、评论和总结。这样使学生既培养了的创新意识又提升了创新能力,同时通过具体的摄相摄像作品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创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实际证明,开放式摄像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作的能力,而且对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师放弃照本宣科而更重视方法的传授。

2.充分利用数字化资源,构建数字化摄像教学平台

摄影摄像艺术属于视觉造型艺术。摄影摄像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摄影摄像课程的积极性前提下,让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摄影摄像创作理论及技巧、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培养他们的摄影摄像创作能力。为达到这个教学目标,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将数字技术与摄像课程结合,使摄像课程教学模式更为新颖、互动性更强,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摄像课程的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果。比如,利用因特网收集摄影摄像优秀作品,建立优秀作品文件库,以丰富学生的创作视野,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教学过程中充分采用对比介绍、图像、声音、文本协同表达的方式,开发多媒体课件为摄影摄像课堂教学准备数字化教材,以满足学生视听觉多种感官的需要;基于Web服务器构建网络交流平台,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提供了一个融洽的学习交流环境,同时提供一个学生自我展示空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结论

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认真分析目前大学摄像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提出了摄像教学必须把艺术教育与技术提升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及改革思路,并通过构建开放式摄像教学模式和数字化摄像教学平台,显著提高了摄影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夏正达著.《摄像基础教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影像专业个人实习总结篇10

关键词: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医学影像专业新开设了四年制专业课程,使医学影像教育必须接受新的考验,积极突破原有教学结构的框架,设置一套全新、合理、现代化的专业课程和培养方案,才能更好的促进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教学特色化发展。

一、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培养的现状

我国对医学影像专业培养的目标相对较高,不仅需要其具有良好的医学基础、临床医学和现代医学影像学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能够单独在医疗单位进行医学影像的诊断和判定,并能熟练操作放射技术和医学成像技术等。只要严格按照这一目标进行培养,等学生毕业踏入医疗行业,不仅能担任医学影像技术医生,还能担任医学影像诊断医生,就业范围较广。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的设立是为了迎合医疗行业的改革以及国内当前发展趋势,尽力满足社会对医疗卫生专业人才的需求。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毕业颁发的是理学学位。

根据调查研究发现,目前部分高校的四年制影像专业在专业培养课程方面依旧采用五年制人才的培养方案,其主要原因有几点:首先,为了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很多学生选择医学院学习,目的就是为了以后走上医生的岗位,而并未考虑影像技师。其次,学校是为了适应当前就业市场的需求,当前我国各大医院都对影像诊断工作的专业人才具有一定的需求。最后是针对职业医师考试的政策以及毕业学位证等原因的考虑,导致了很多高校对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的培养还不够完善,缺乏合理的教学体系。

二、当前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与教学内容

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重点是为医疗行业培养影像技师和影像诊断医师。影像诊断医师必须拥有判断医学影像的能力,具有对医学影像的质量评价、放射线管理等的能力。影像技师则需要对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成像理论、放射治疗基础知识、设备原理等具有充分的掌握,并能熟悉操作现代医学设备,对其操作原理、安装、基本维修等有一定的认识。因为现代影像设备都是高科技设备,如不了解它的基本性能,很可能会操作不当,导致最终呈现的图像画质不清,影响影像诊断医师的判断。而我国很多医学院对技术设备的相关课程相对较少,对影像的诊断明显超过对影像设备的学习。因此,在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课程设置时,应当优先考虑学位的限制和学校专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和课程安排,注重专业课程的培养。

(二)教学的重点与学制

现代医学影像包含了很多高科技产品,如超声成像、核磁共振以及普通放射等,其不同的成像原理和不同的方法,使最终获取影像、处理影像、分析影像和使用影像的深度都是不同的。由于影像设备的不断升级和改进,检查技术也在不断完善,从最初的诊断到诊断和治疗同时进行,不仅要求学生有掌握现代医学影像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对生理、病理和解剖知识有扎实的基础,并具备一定的临床专业知识和技能,对计算机知识、物理等知识有一定的掌握。要利用四年的学习掌握众多医学影像知识十分仓促且困难。如果在现有学制的安排下,注重强调学生的专业学习力度,必定会影响到学生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知识的学习。所以,如何应用有限的学时,合理安排基础知识、临床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是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教师和学校应共同探讨的重点。

(三)知识的更新与医学影像的不断发展

随着医学行业的不断发展,每年都会出现很多新的专著和影像成果。而我们的医学影像教学尽管也在实时更替,但始终更不上当前的发展脚步。比如普通X线的监测,随着很多新型检查技术的增多,这些普通检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已经逐渐被取代,但教材中却还依然存在。所以,医学影像学的教师应当不断了解当前的新知识重点,及时补充需要注意的知识重点,以适应当前医学影像学的发展。

(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医学影像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学生自身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当前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的教育重点。所以,医学影像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当是以理论知识教育和实践教育共同为主的进行,应当不断加强临床实践学习的机会,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的病种。改变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教育为辅的教学理念,合理调整教程的设置,争取使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主要课程与临床实际需要一致。同时,可适当调整学生的实习安排,充分满足学生知识转化利用的能力,赋予每个学生足够的学习和发展空间,指导学生选择适宜自己的就业方向。

三、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课程的设置

在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课程的设置中,应当以当前社会的需求和发展为参考,明确社会大众对医学影像专业人才的自身能力、专业知识以及素质的需求,充分发挥其所在学院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制定合理的课程安排,使整个教学更加专业,且贴近社会的发展需要。

在正式教学之前,应当先明确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的培养目标,再围绕这一培养目标设置相对应的专业课程。医学影像技师的培养需要涉及到操作技能、医学知识、职业素质以及护理等多个学科的学习,并与工学、理学等相互交叉,相对复杂。所以,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的课程培养十分关键,能对最终培养目标的实现产生很大的影响,其主要课程的设置如下有几个模块:

(一) 公共基础模块

该模块需要学生掌握大学英语、思想道德素质的修养、高数、基础法律知识等公共基础课程,并全面发展德、智、体、美等相关课程。

(二)现代科技技术模块

现在是高科技技术的时代,各类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微电子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等都被被合理应用到了医疗行业中,而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已经成为目前医学影像技术的标杆。而MR、CR、CT、DSA等医学技术都需要用到现代科技技术、医学知识、成像技术等相关技术知识能完全掌握的复合型人才,而这也是我国目前最缺乏的医学人才,同时导致了部分先进昂贵的医学影像设施没有被完全开发和使用其所带技术,造成医疗设备的资源浪费,更可能会由于自身技术掌握的的原因在设备中使用产生差错,造成误诊、漏诊等失误。

(三)医学物理模块

目前,我国大多高校医学影像专业还没有开设医学物理学科,但其已经在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学生要想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必须要对医学物理进行深入的学习。该模块中所包含的课程有电子学基础、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大学物理、光电子学与激光技术、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影像设备等课程。在具体实施教学中,这些专业课程知识之间都具有一定的衔接,所以应当将他们合理的组合,形成一个整体,形成医学物理模块。按照我国大学的教学形式,这些多个课程可能都属于不能的学院,所以,加强各个学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及时收集、整理并且分析学生对当前的教学信息是整个学习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如我国某医学院在实际教学中,每个年级在对医学物理学模块进行学习时,都会定期召开学生组织的教学质量研究会,学校专门收集各个学科学生提出的教学意见,再对这些意见进行统一的反馈到认可老师,经过老师对教学的逐步改革,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医学知识模块

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和五年制医学影像以及其他临床医学专业都有所不同,四年制医学专业主要是对学生授予医学基础知识和相关临床知识。很多欧洲国家在该专业的课程安排十分合理,比如英国和美国的放射学院,其课程主要有临床医学、病理学、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等,我们可以适当借鉴其可取之处,根据人体解剖学的专业特点,结合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学生所学的知识框架,将人体解剖学大致分为影像解剖学、断层解剖学和系统解剖学。另外,可以将外科、内科和诊断学进行有机的结合,并由一名教师进行授课。

(五)影像技术模块

影像技术模块是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的重点教学课程,其中包含影像检查中的护理、医学影像检查技术、X线摄影学、影像核学习、影像后处理技术等相关课程。其中,很多学校未对影像检查中的护理进行专业指导,导致实际临床影响及时在工作中缺乏护理知识,无法养成无菌消毒的良好习惯,如有些技师在摄影暗盒使用后不对其进行消毒,不论何种部门何种疾病都对其进行拍片;技师自身不注重清洁双手以及设备等,极易造成患者交叉感染。另外,在影像诊断中,超声波诊断、CT、X线等课程的教材已经得到优化,值得一提的是可以对其进行合理的整合成一门课程,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六)人文知识与职业教育模块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技术水平人才,必须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人文修养和职业道德。医学影像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同时还包含了很多社会学科的内容,当医学工作人员在日常处理医患关系时,不仅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应对患者体现出人文关怀的自身素质。同时,在面对患者时,应当不对其阶层、文化、经济以及其他因素产生偏差,必须一视同仁。

除上诉几个模块外,还可以结合学校以及当前医学发展设置一些相应的选修课程,如预防学、细胞生物学以及生物化学等,不仅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还能提高学生职业的迁涉能力,以应便未来就业的各种可能性。另外,学校应当重视修建实验室,在影像设备实验室中配备完善的、可供学生实际操作的大型医学影像设备,保证实验课程的有效时间,提升学生专业能力。

四、专业教材的选定

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不仅是医学教育领域的新考验,也代表着医学发展的一个潮流趋势,对推动医学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各种先进的高科技技术都在逐渐占领整个影像医学,使得随时都会出现一种新型的影像成型技术,而技术设备也在实时更新。所以,我们当前所学习领悟的医学知识,使用期也变得越来越短暂,需要不断的更新和改进。

目前,我国对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的教材还未取得统一的编写,大多都还在沿用五年制医学影像专业以及其他专业的教材,所以,当前应当根据该学科的培养目标制定相应的教材。而教材可以由各大高校相互合作进行共同编写,同时可借鉴国外的教材来源方式,依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医学影像学当前的发展特点,不断更新教材内容,使学生能够率先学习最当前的知识和技术。另外,医学影像专业是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一门专业,在教学中可以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教学,通过直观的图、声、像等向学生传递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印象。

结束语:

总之,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的教学还在不断摸索和完善中。在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首先应当注重保持影像专业自身的特色,强调特点教育,制定一套具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计划;其次,不断改进课程的教学体系,保证学生基础课程的时间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开发学生自主的创新能力和科技研发能力;再次,加强学校实验室的建造,注重培养强大的师资力量,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水平;不断与时俱进,优化教学题材,创新教育方法;最后,合理设置学生毕业前的实习安排,不断拓展学生知识层面,以便未来适宜各种条件的工作环境,提高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涛,王志强,关勇,胡芳.四年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优化整合及数字化实践教学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4,13:2053-2055.

[2] 黄浩,施红,陈伟炜,俞允,林多,许茜,俞向梅,洪全兴,魏国强.医学影像技术学专业教育的问题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11:113-116.

[3] 陈晓光,任伯绪,黄劲柏,赵静.医学影像技术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13,05:885-887.

[4] 夏瑞明,马玉富,夏国园,朱小芳.医学影像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J].浙江医学教育,2014,06:4-6.

[5] 李涛,胡芳,关勇,王志强.结合临床工作特点开展四年制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改革[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03:70-72.

[6] 杜伟,唐艳隆,刘玲.四年制影像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18:2510-2511.

[7] 王能河,但汉久,张志德.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学影像工程)本科课程体系比较研究[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3,02: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