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实习个人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15 05:41:52

英语专业实习个人总结

英语专业实习个人总结篇1

关键词: 需求分析;英语技能;动态模式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198(2013)06012802

随着当前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愈加突显。商务英语、经贸英语等专门用途英语(ESP)相关的专业应运而生。大多数学校对于商务英语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一部分教师们照搬其他学校的模式,忽视了独立院校学生的学习和未来岗位特征,大部分学校在教学中摸索前进,还未找到一种有效的课程设计理论与模式,因此独立学院商务英语的课程设计显得尤为必要。本文着眼于独立院校经贸英语专业英语技能课程设置,结合“需求分析理论”中“当前情况分析”和“目标情况分析”两种模式,分析当前独立院校经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出现的问题,提出课程设置必须根据当前人才市场需求分析和学生实际英语技能水平分析来进行,并试图建立独立院校经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动态模式。

1 需求分析理论

在经贸英语专业教学领域,研究者们一致认为: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是确保教学效果的先决条件。需求分析可分为目前情景分析(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和目标情景分析(target situation analysis)两大类。目前情景分析(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是对外语学习者目前的外语水平、专业知识、学习动机、以前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以及对下一阶段学习的要求和期待的分析,研究语言学习者的强项和弱项,因此也称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需求分析。

目标情景分析(target situation analysis)是指学习者目标环境对学习者的要求以及学习者对待这种需求所持的态度的分析,并找出这两者之间的差距,也就是以目标情景为核心的需求分析(阮绩智,2009)。因为在经贸英语领域所需要的英语语言技能比其他英语专业所需要的语言技能更难以预测,因此需求分析对于其课程设置显得尤为重要。

2 经贸英语专业英语技能培养模式现状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规定,将除公共课以外的专业课程分成英语技能课、英语知识课和相关专业知识课三个模块。按照《大纲》)规定,将除公共课以外的专业课程分成英语技能课、英语知识课和相关专业知识课三个模块。根据经贸英语专业的具体情况,英语技能课通常包括基础英语、高级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英语知识模块包括英语口笔译、语言学、文体学、英语国家概况、英美文学等传统的英语课程;相关专业知识模块则有外贸函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金融、西方经济学、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法、国际结算、国际贸易谈判等课程。针对英语技能课模块,笔者比较了湖北省有代表性的三所经济类院校(分别为一本、二本、三本院校)经贸英语(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湖北经济学院经贸英语(2010级)人才培养计划中,英语技能课总学分为43,占总学分的24.9%;总课时为718节,占课堂教学总课时2617节的27.4%。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9级)商务英语专业英语技能课总学分为53,占总学分的30.0%;总课时为912节,占课堂教学总课时2528节的36.1%。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经贸英语专业英语技能课总学分为55,占总学分181的30%,总课时为848节,占课堂教学总课时2266节的37.4%。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尽管有细微的差异,就经贸英语(商务英语)专业英语技能课课程设置而言,作为独立院校的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与其他经济类高校没有明显的差异。

同时,在我国高校经贸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包含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英语技能课只在低年级阶段开设,而高年级阶段英语技能课出现了严重的断层现象。也就是说,经贸英语专业学生到了高年级阶段,只有“读”和“译”这两项英语技能得到了有针对性的培养,而“听”、“说”、“写”等同等重要的英语技能的培养没有得到延续(见表4)。

这种培养模式可能符合一般高校经贸英语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为他们拥有英语基本功相对扎实的客观优势和学习自觉性相对较强的主观优势。而在笔者对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经贸英语专业“高级英语”这门课的教授过程中发现,独立院校经贸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英语技能存在严重不足;而在实际工作中,用人单位对英语专业人才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却越来越高。针对当前课程设置的不足和供需发展态势的不平衡,基于需求分析,笔者提出了独立院校经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必须是动态的和不间断的。

3 需求分析下独立院校经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动态模式

目前独立院校经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基本都是追随一般高校经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而来的,不能结合独立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不能满足瞬息变化的市场需求。因此,笔者认为,做好全面细致的需求分析是确保经贸英语专业英语教学效果和培养符合市场需求人才的先决条件,经贸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随着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是个动态的过程(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做好需求分析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首先,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当前用人单位对经贸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的需求;同时要求学校保持与毕业生的联系,通过调查问卷或其他方式了解其在校期间的课程设置是否满足工作的要求;在做好英语班新生的课程之前,应该首先做好新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分析;最后,在课程设置实行了一段时期后,由任课老师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评估。只有这样,学校设置的英语课程才能更具实用性和有效性,才能既符合学生学习英语的需要,又符合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学生英语水平的需要,也能使学校的英语课程更受学生欢迎。

4 总结与启示

本文通过对三所财经类院校经贸英语(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对比研究,发现独立院校相关专业的英语技能课程设置和一本、二本财经类院校的课程设置没有显著差异。然而,独立学院经贸英语专业的学生无论从自身特点还是就业方向都和其他普通高校有所区别,对其英语技能要求实用性更强,更为多元化。作者从需求分析出发,结合独立院校经贸英语专业特点,构建了一个动态的英语技能课程设置模式。但是该模式的提出是否合理和适用,还有待进一步的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 阮绩智.ESP需求分析理论框架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9.

[2]冯晓萍,许菁.财经类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

英语专业实习个人总结篇2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ESP;EGP;教学实效;特色专业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近年来大学教育发展产生的一个新提法,主要以实践教学为主,重在培养有道德品质、实践能力、创新素质和工作能力的本科生[1]。此类高校在面向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会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专业,这些特色专业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已产生较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影响,是一种新标准、高水平、好质量的专业,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特色专业。

随着国际交流的加深,英语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更加广泛,因此高校无论是培养研究型人才还是应用型人才都需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这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特别是其特色专业中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英语教学分为普通英语(EGP)和专业英语(ESP),而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定位来看,ESP教学更能满足其要求。但从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来看,学习ESP之前仍需要开设EGP作为基础课程,如何达到EGP教学与ESP教学的最佳衔接是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教学的关键。本文选取了某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7个特色专业进行了EGP和ESP教学实效调查及对比研究,旨在科学编排教学大纲,做好两者衔接,提升英语教学实效,提高其学生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增强其就业竞争力以及职业岗位适应能力,满足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色专业ESP的价值。

1. 研究现状

教学实效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等各种教学活动所达到的实际效果[2],即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程度和有效运用程度,可以从以下方面考查:词汇掌握、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及技巧、对教材的把握程度、所学课程的难度、教材形式的灵活度、知识的运用能力、考核测验的结果、英语学习的兴趣。研究教学实效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平衡学校教学与社会需求矛盾,实现教学价值。

最早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实效的研究出现在1958年,主要从大学英语教学是否要结合专业、如何教授词汇和语法谈英语教学实效的提高[3]。其后,特别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这方面的研究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也的确促进了大学英语教学。但研究从内容方面看主要存在于对EGP和ESP学科建设、课程关系方面的研究[4],缺乏结合EGP教学和ESP教学实效对比研究两者的衔接;在研究对象方面,主要是对高职高专院校的研究[5][6],缺乏对具有地方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研究,而且主要是对一般专业的研究[7],缺乏对特色专业英语教学的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选取某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7个服务地方性特色专业的1893名二年级和四年级学生,其中男生1052人(大二614人,大四438人),女生841人(大二527人,大四314人);文史类学生362人(大二242人,男生70,女生172;大四120人,男生35,女生85),艺术类学生73人(大二40人,男生18,女生22;大四33人,男生12,女生21),理工类学生1458人(大二859人,男生526,女生333;大四599人,男生391,女生208);834人通过CET-4(大二375人,大四459人),382人通过CET-6。

2.2 研究工具

2.2.1教学实效问卷

两份问卷分别为大二学生(《应用型本科院校EGP教学实效问卷》)和大四学生(《应用型本科院校ESP教学实效问卷》)设计,采用统一指示语,均包括2类题型:(1)17道5选项选择题从课时量、教材内容、教学方法、词汇量、学习能力技巧、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7个维度调查目前英语教学实效;(2)1道因素排名题为7个影响教学实效的因子排名打分,得分最高为7分,最低为1分。

2.2.2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研究对象所在学校的英语教学大纲,包括各专业统一的EGP课程教学大纲和各专业ESP课程教学大纲。它们均包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开课单位、开课对象、总课时、选定教材、参考书、课程概述、教学目的、课时分配和说明十一部分。

2.3 研究程序

调查过程中以班为单位发放问卷1917份,答卷完毕后回收有效问卷1893份。采用Excel表格统计数据并根据统计出的结果算出每道题的平均值,然后利用AHP数据分析法对收集到的有效数据进行分析。随后,对EGP课程和ESP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对比研究,描述分析教学大纲对特色专业英语教学实效的影响。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教学大纲的对比

A.课程类别:EGP课程为通识必修课,属于公共课;ESP课程为专业基础课,属于专业课。EGP可以作为ESP的先修课程。B.开课单位:EGP课程的开课单位为大学英语教学部,教师为英语专业;ESP课程为所在专业开设,教师为本专业教师,这要求任课教师即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有很好的英语基本功和语言教学技巧,但这种教师在该校比较缺乏,无形的影响了ESP的教学实效。C.开课对象:EGP课程的开课对象是非英语专业一、二年级的学生,这体现了EGP课程基础性的特点;ESP课程的开课对象是该专业四年级的学生,要求学生不但要有英语文化基础,更要有扎实的专业文化基础。但是实际情况是,大四学生的面临着毕业和找工作的压力,不能够很好地学习ESP课程。D.课时分配: EGP课程为280课时,每单元学时分配中中均安排有教授、讨论和习题环节的学时,有利于学生的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但是每单元讲授、讨论和习题的学时均相等,没有做到因教材不同而增减课时数量;ESP课程仅为32课时,课内全部为教师讲授的课程,没有讨论、练习和评价等实践课程,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巩固和提高。E.选定教材:EGP课程选用教材为精读课程方面的教材,为《大学英语精读》(2006),要求学生系统地学习英语;ESP课程都是直接订购的介绍专业知识和专业题材的教材,没有紧密结合地方性的特色专业。F.教学目的:EGP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使其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ESP课程是为了能够提高其阅读和翻译与本专业相关英语文章的能力,提高专业水平。G.教学内容:EGP课程是对语言知识(词汇、短语和语法结构)语言技能(写作和阅读技巧)的教与学,这违背了其教学目的,并没有体现对学生听说和翻译能力的教学;ESP课程是对专业术语的英语表达和使用,但是缺乏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

3.2 问卷的结果分析

3.2.1评价因子的计算分析

根据上面的分析,英语教学实效的评价问题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建立AHP结构模型(见表1)。其中,教材内容的二级准则层为难度、时效性、能否为所学专业服务和灵活性;学习能力和技巧的二级准则层为听懂授课、听懂相关材料、用英语回答课上问题、用英语进行相关交谈、读懂相关文章、掌握阅读技巧和具备相应写作能力;课时量的二级准则层为周课时总量和周课时分配。

表1教学实效评价的结构层次图

目标层教学实效评价

准则层词汇量(V1)教材内容(V2)教学方法(V3)学习能力和技巧(V4)课时量(V5)

兴趣(V6)动机(V7)

方案层EGP(A)ESP(B)

建立各方案层分别对准则层的判断矩阵,然后利用和法计算方案层各判断矩阵的权向量,得到EGP和ESP在七个准则方面的比较结果。将一级准则层向量与二级准则层向量对应相乘,得到各因素的组合权向量,即可以累加得到层次总排序结果,如表2所示:V1、V2、V3和V4四个因子对教学实效影响力较大,其中,影响力最大是V1,最小的是V2。

表2EGP&ESP教学实效组合权向量对比结果

(1)词汇量。ESP词汇量教学实效(0.183)明显优于EGP(0.167)。因为ESP的词汇更多的是以学生熟悉的专业知识为背景材料,使用的频率较高;而EGP的词汇大多是在讲述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的课文之中出现的,对于缺少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讲学习这些词汇是比较困难的。

(2)教材内容。总的来讲,ESP教学内容时效性高于EGP。在教材难度上,EGP(0.235)较ESP(0.219)更为合理。因为教育部基础司制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教育部高教司制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稿)符合英语等级发展规律,在英语目标和能力、课程安排和课程设置方面EGP的教材与高中阶段的教材衔接紧密。而对于学习了几年基础英语的学生来说,首次接触的ESP课程无疑更难接受;在教材内容的时效性方面,二者结果差不多。这说明学校在选用教材方面都是紧跟时展的步伐,选定的21世纪的新教材,这一点在教学大纲中的选定教材上能够得到证明;在教材内容能否为所学专业服务方面,ESP(0.478)明显优于EGP(0.282),这主要是取决于它们的授课内容,EGP的授课内容主要是与个人生活和社会习俗相关的材料,EGP的授课内容主要是介绍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原理和应用文体;在教材灵活性方面,二者相差也不大。

(3)教学方法。ESP(0.150)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实效性略高于EGP (0.140),这主要是由学生对待两门课程的态度引起的。ESP是他们的专业课,教师是专业课老师,熟悉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学习风格,而EGP教师一般仅熟悉英语知识,对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知之甚少,在教学中不能灵活插入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

(4)学习能力与技巧。总体来说ESP(0.145)和EGP(0.141)基本相当。在听懂英语授课方面,EGP(0.151)优于ESP (0.142)。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EGP的讲授内容与高中课程相似,学生听起来更容易,ESP的讲授内容是学生初次接触的专业知识的英语表达,难免会有些吃力;另一方面,EGP教师是专业的英语教师,在英语方面的表达强于ESP教师,因此学生更容易接受EGP教师的英语授课;在听懂相关材料方面,ESP(0.154)优于EGP(0.140)。ESP的材料多半是以学生熟悉的专业术语为关键字的材料,学生听懂了这些术语,也就基本懂得了材料的大意,EGP的材料则是以英语国家的文化和习俗为背景的材料,对于没有系统学习英语国家文化的学生来讲,要听懂这些材料肯定是比较困难的;在用英语回答课上问题方面,ESP(0.155)略优于EGP(0.150)。在课上用英语回答ESP提问首先要求的是学生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回答EGP提问要求学生有较为深厚的英语功底;在用英语进行相关交谈方面,ESP (0.154)明显优于EGP (0.130)。因为ESP是在学生有学习了EGP的基础上开设的学生在有基础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交谈专业知识就比交谈EGP方面的话题显得更为轻松;在读懂相关文章方面,EGP(0.152)优于ESP (0.139)。除了大学的EGP课程开课时间较ESP长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学英语有四、六级考试,考试的内容绝大多数都是属于EGP范畴,学生所接触的和ESP相关的材料基本上都局限在课本里,阅读相关文章机会较小;在掌握阅读技巧方面,EGP(0.133)略优于ESP(0.128)。一是因为EGP开课时间较长,学生学习、训练较多,二是由于大学英语考级的的压力,学生掌握EGP的阅读技巧更容易考试通关,三是ESP的阅读材料与专业知识紧密相连,学生也具有一定的阅读技巧;在具备相应写作能力方面,EGP (0.144)明显优于ESP (0.128)。这主要是由课时和训练引起的,EGP的开课时间较ESP长,课时数较ESP多,在训练方面,除了课堂训练之外,每次考试的英语写作基本属于EGP范畴,特别是四、六级考试,而关于ESP的写作则只能在短短的几十个课时上进行,学生相应的写作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5)课时量。EGP (0.124)总体上较ESP(0.114)更为合理。在周课时总量上,EGP(0.497)的分配较ESP(0.439)更为合理。EGP每周4个课时,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ESP每周2个课时,学生所学的知识得不到及时的巩固,相应的能力也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在周课时分配上,ESP(0.561)较EGP(0.503)更为合理。因为ESP教师是专业课老师,能够给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引入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并进行实践课程的教学,EGP教师为专业的英语教师,虽然英语能力较强,但是不能很好的分配学生的实践练习课。

(6)兴趣。和ESP(0.130)比较,EGP(0.159)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大一刚进校园,同学之间都不太熟悉,师生之间也不熟悉,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为浓厚,而到了大四,所开设的ESP课程又是以所学的专业知识为背景的,加之实习、就业压力,学生对ESP学习难免会有所放松。

(7)动机。和ESP(0.124)比较,EGP(0.130)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正常情况下,ESP应该更能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动机,而在问卷中没有体现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学生考虑更多的是通过考试、出国等间接动机,所以他们觉得EGP学习动机更强。

4.小结

结合对某应用型本科院校7个特色专业英语教学实效分析结果,应对教学大纲进行如下相关调整,真正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专业英语教学实效,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为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和阅读写作技巧,应根据每单元具体教学内容、理论和实践的具体需要灵活调整课时的分配;EGP课程的教材可以初步涉及学生所学专业理论知识,ESP应加入该校特色专业的特色内容;ESP课程可以考虑由大学英语部和专业所在院系联合开课;ESP课程开课对象调整为三年级学生,既能衔接一、二年级EGP课程,增加课时,又能提高学习效果,减轻学生压力,让学生在找工作时灵活运用,增加就业优势和机会。

[参考文献]

[1]潘懋元,车如山.略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9,(5):35-38.

[2]王朝英.把握英语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实效.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2(4): 50-53.

[3]赵琏.大学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西方语文,1958,(1):104-109.

[4]王蓓蕾.同济大学ESP教学情况调查.外语界.2004(1): 35-42.

[5]姜妹.基于CBE模式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创新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1):14-16.

[6]王迪.论学前英语教学由EGP向ESP教学的转型[J].教育与职业,2014,(12):134-135.

[7]孙李丽,王正良,孙雪娥. 错误分析理论视角下ESP长句翻译――以电子信息专业英语为例[J]. 商洛学院学报,2013,(3):82-85+91.

英语专业实习个人总结篇3

关键词:园艺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现状;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2-0110-02

园艺是国内外科研与教育的重要领域,随着中国园艺产业相关国际交流的增多,需要更多的园艺专业方面的人才,特别是英语能力较强的专业性人才[1]。这就要求在校学生或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熟练阅读国外相关的专业文献、新闻,并能够与国际同行熟练地用英语交流,以掌握国内外本专业发展前沿与最新动态,用以指导日后的生产实践。

一、园艺专业英语教学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业教师英语教学经验不足,教学热情不高。国内大多数高校的专业英语教师一直由本专业教师担任,专业教师一般是非师范类院校毕业,虽然专业功底深厚,但英语教学技巧与水平有限,教学仅停留在专业英语课文阅读与重点句子翻译层面[2]。教师过分注重科研,忽略教学,没有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教学责任心不强,教师在专业英语教学上应付了事,教学质量差。目前,专业英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多是传统的“一言堂、填鸭式”教学模式,缺少汲取新知识、提高学术水平的热情和动力。

2.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学习兴趣不高。国内农业院校绝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差,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学习专业英语很吃力,再加上对专业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习兴趣不高,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有的学生专业词汇功底浅,很少并且很难进行外文资料的翻译和阅读,不能够及时获取国际性的本专业的最新研究动态。

3.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教学形式平庸。当前,各院校开设的园艺专业英语课程与综合性学术英语之间缺乏衔接性,英语课程大多围绕专业英语词汇及文章内容的讲解,这种教学内容设置忽视了对学生专业英语技能层面和语言层面能力的综合培养。各高校所用的教材主要有自选原版英文教材和自行选编教材两种形式,自编教材内容编排过于古板、陈旧,还有的教材内容难度偏高或者涉及的专业内容过于简单,不能满足专业要求[3]。再有,各高校通常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偏重于教师的讲解,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形式比较死板,学生无法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英语语感的培养,最终导致我国专业英语缺乏创新性的局面。

二、本项园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特色与成效

作者在园艺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一系列园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具体改革如下。

1.改“填鸭式”式教学为讨论、互动式教学。本次改革主要是扔掉以往“填鸭式”式教学方法,积极采用课堂互动式教学,即每节课留有10分钟的专业阅读时间和10分钟的读后讨论时间。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讲授的重点、难点,设计课堂讨论内容,或由学生提出问题,小组内讨论,根据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分析具体问题和个别现象。以小组为单位做出总结,小组间再进行充分的讨论与分析,最后由老师总结,本次教学改革中运用“互动式”教学取得了很好成效。

2.启发式教学。本次园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中广泛运用启发式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很多园艺专业英语相关问题情境,加大专业英语活动课教学力度。提前布置学生课下阅读园艺方面具有前沿性的科学研究文献,了解国际上关于园艺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动态与科研成果,鼓励学生走上讲台结合PPT课件进行讲述,个别重点难点由教师讲解、补充。课堂通过启发、小组讨论、总结,对学生循循善诱。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同时增强了课外知识,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师生间的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率。

3.结合实践进行教学。利用大三学生生产实践,把英语课堂改在实践基地,利用案例的方式把教学内容与实践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参加果蔬栽培与工厂化生产实习时,教师把预先下载打印好的国际先进园艺产业的设施果蔬生产相关英文文献及新闻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分析总结我国与其他国家先进生产技术的差别。引导学生善于在实践中总结,增强对理论知识的应用。

三、提高园艺专业英语教学效果的对策

1.提升教师的英语教学水平。专业英语不同于基础英语,具有丰富的专业背景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模式上要突显学科的特殊性,做到英语语言知识与专业背景知识的有机统一[4]。首先,通过英语教学培训与自我学习来提高教师教学素质,利用现代网络资源与信息化思维探索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例如,在园艺专业重点培养一名专业教师,专门到师范院校进行英语教学课程与实践经验的学习,提高教师英语教学技巧。提高教师专业前沿领导力,参考网易公开课相关课件准备授课内容。其次,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模式改革,记录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解决。例如,学校教务处等教育管理部门制定相应政策,每年举行一次全校各个专业英语教学评估或者教学模式改革竞赛,竞赛结果记入教师考核,用这种方法鼓励教师进行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最后,学校出台相应政策协调教师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比如担任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在专业及科研成果上考核轻一些,或者把英语改革成果记入职称评定与业绩考核中。

2.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做到因材施教式教学。针对学生普遍学习兴趣不高,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专业英语教师要通过教学课堂气氛的调整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具体方法如下:首先,检验学生的专业水平与英语阅读能力,针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个别辅导。课前分组时,每一小组既要有英语好的学生,也要有水平差的学生,要求英语水平高的学生任务要难一些,多一些,比如进行引文专业文献的查阅与阅读等,同时对水平差的学生进行辅导。同时教师一方面为学生提供提高英语能力的个性化指导,另一方面利用小组讨论等启发式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其次,专业英语教师利用专业知识雄厚这个优势,帮助学生提高专业词汇功底与英文资料的翻译和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够及时获取国际上园艺方面最新研究动态。

3.合理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正确选用教材。园艺科学专业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是确定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有所取舍,这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园艺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应该设置成包括园艺学专业英语词汇的构词特点,园艺学专业英语文献的阅读、初级学术论文写作,以小组的形式组织课堂英语互动交流与讨论活动。园艺专业英语课程一般应该设置在大学四年级的第一个学期,要求学生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并由具备专业知识的英语教师承担园艺专业英语教学。教材选用方面,为学生选用一些内容新颖、并且实用的教材,选用一些各个院校普遍都评价很高的教材。同时,专业教师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多所院校合作的形式为本专业学生自编教材,内容要新颖,难度适中,具有本专业国际前沿性。自编教材一定要以团队的形式完成,以新颖、实用为宗旨完成教材的编写。

4.采用理想的教学模式,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彻底实行启发式教学方式,改变以往教师“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采用集讲解、质疑、交流、讨论、归纳等教学手段于一体的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式[5]。确定以讨论式、互动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为主导,同时结合专业实习等实践活动进行园艺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首先,通过设置不同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参与进来,应用多媒体教学分期采用讨论式等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和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走上讲台,增加课堂互动时间,让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之中。其次,教学中教师要精讲、泛讲相结合,注重用英语讲解专业知识而不是过分地强调英语本身。重点讲授园艺专业词汇,要侧重其专业性与实用性,并要对一些专业术语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在尽短的时间内掌握它们。最后利用专业实习、实践的机会把英语课堂改在实践基地进行,使科研与专业英语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结语

传统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夺走了学生主动表现的机会,抹杀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园艺专业英语同样要求教师能够采取新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改变过去“一支笔,一个本”枯燥单调的教学方法,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堂互动,通过同学与老师交流的语言实践,提高英语表达和应用能力。启迪学生应用英语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园艺英语教学事业,为培养更多更好的专业型拔尖人才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李亚灵.园艺专业英语第二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197-201.

[2]魏湘萍.大学英语教学与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对比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12):213-214.

[3]吴福勇.环境科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初探[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7):145-146.

英语专业实习个人总结篇4

摘要:需求分析是一种评估研究范畴,可以为改进物流专业英语教学提供依据。本研究中需求分析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物流专业英语教学中学习者非常关注和强调专业英语的实用性和应用性,而这恰恰是当前物流专业英语教学的“短板”。由此得出改进“语言输入”、重视“语言输出”、优化“评估手段”等改进物流专业英语教学的思路和启示。

关键词:学习者;需求分析;物流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2)04-0185-04

一、ESP中的需求分析理论

需求分析是一种旨在了解掌握外语学习者对外语教学的要求,并以此为基础来诊断改善外语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的系列范畴。在语言教学中,必须要对学习者将来可能遇到的语言情景和学习、生活、工作交际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明晰未来交际事件的“目标需求”及其由此诱致的学习者的“学习需求”。需求分析理论就是立足于语言交际功能的实现,建立在实证调查与研究基础上的评估研究范畴,其最终目的就是要分析并明确ESP教学中的“需求”并把其作为决定、改进教学的依据。

需求分析包括“目前情景分析”和“目标情景分析”。 Bloor(1984)认为,前者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需求分析,后者则是以目标情景为核心的需求分析。完善的需求分析应该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而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 ESP教学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此,Dudley-Evans & St. John(1996)明确提出,需求分析应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目标情景分析”,为了在目标情境下完成任务,学习者需要知道什么,即“necessities”;二是“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自己认为需要什么,即“wants”;三是“目前情景分析”,分析学习者当前的英语水平,进一步找出与目标水平之间的差距,即找出“lacks”;四是“方式分析” (方式分析),通常指的是一些客观的授课条件、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室文化等。本研究以此为理论基础和研究依据,针对物流专业英语教学展开学习者需求分析。

二、 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1.调查工具与方法

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收集数据。问卷是在参照了Dudley-Evans & St. John的理论框架基础上,结合物流专业英语教学实际自行设计的。问卷共有两份,一份面向物流企业、物流研究机构和相关管理部门发放,针对目标情景收集数据,包括4个问题。并随后针对部分调查对象进行访谈,作为问卷的补充。另一份问卷面向物流专业英语学习者,主要包括目前情景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和方式分析三个方面内容,总共有14个问题,其中1、2题属于目前情景分析范畴,3~7题属于学习需要分析范畴,8~14题属于方式分析范畴。访谈也主要是围绕目前情景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和方式分析三个方面展开。

2.调查对象

第一份问卷的调查对象是从某沿海城市的四家大型物流企业、一家专业物流研究机构和一家市级主管部门随机抽取的,均具有丰富的从业或行业经验,能够反映社会对物流复合型人才需求的特征。本次调查总共发出问卷100份,其中向物流企业发放60份,研究机构和主管部门分别20份,收回有效问卷83份,企业、研究机构和主管部门分别占比57%、22%和21%。访谈安排在第二天,20名对象是从问卷调查对象中随机抽取的。

第二份问卷抽样调查的对象为某沿海城市三所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他们已经修完大学二年级课程即将升入大三,此前这些抽样对象已经修过几门物流专业课程和三学期的基础英语课程,并且有37人通过了四级考试和2人通过六级考试,因此,调查对象既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又有较好的英语基础。此次调查共发出109份问卷,收回106份,有效试卷为102份。访谈安排在问卷调查的两天之后, 访谈对象是从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中随机抽取的20名,并有专人对访谈内容做了详细记录。

3. 调查的数据与分析

本次抽样调查主要是对物流英语需求进行群体描述,在问卷结果的分析中,主要观察分析回答各种选项的人数的百分比。

(1)目标情景分析

认可专业英语的重要性的,27%认为 “很重要”,31%认为“重要”,“一般”和“不重要”的比例分别为29%和13%; 从英语在工作中的使用场合来看,答案集中在物流单证、海关报关、保险索赔、与客户沟通、合同起草、会议讨论和商务谈判等方面;从最常使用的英语技能方面来看,调查对象选择“听”、“说”“译”的比例最高,分别为48%、59%和23%;调查对象期望和建议是物流英语教学能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突出其实用性与应用性的特征。

从深度访谈收集的资料看,物流相关机构普遍比较重视员工的英语应用能力,并且在职位安排时会考虑员工英语水平,可见,专业技术过硬、英语应用能力较强的人,是这些机构的最佳选择。但是,很多受访对象也表达了现阶段物流专业英语教学的不足之处,主要是专业性不足和实用性不强,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多侧重真实情景的模拟,并着重提高学习者的听、说能力。

(2)目前情景分析

目前情景分析,主要围绕学生自认为最薄弱的方面和最有信心的方面来展开,并都设计成多项选择题式。从调查的情况看,“说”、“听”、“专业词汇”是物流英语学习者最没信心的方面,比例依次高达75%、64%和61%;从最有信心的方面来看,比例最高的是“读”、“写”两项,数据分别是48%和37%,而“听”“说”“译”“专业词汇”的比例均没有达到20%。

从深度访谈得到的资料看,造成学生听、说能力差,读、写能力相对较强的原因有两个:一方面,在多年应试环境的浸染下,大多数学生不重视听、说,很少花时间去练习;另一方面,教师过多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对“听”、“说”等应用性能力关注不足。

(3)学习需要分析

学习需要分析,主要围绕学习动机、最想提高的能力、课程重要性、学习信心及学习重点五个方面展开。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在学习动机方面,物流英语学习者的工具性动机比较明显,其中基于“就业”的动机占比最高(52%),其次是“提高英语水平”的动机(42%),然后依次为“获取学分”(26%)、“学习专业知识”(21%);在最想从本课程提高的能力方面,物流英语学习者对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的需求比较突出,所占比例靠前的依次为“说”、“听”、“专业词汇”、“译”,占比分别为74%、60%、44%和43%;在学习信心方面,表示“一般”的调查对象占比达到52%,而表示“有信心”的比例仅为37%,这表明物流英语学习者的信心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教学重点方面,物流英语学习者比较注重知识的实用性,选择“案例分析”和“场景操练”的占比分别为58%和57%,而选择“语言形式”的比例仅31%。

从深度访谈得到的资料看,学习者希望从课堂上获得的是物流专业知识,希望听、说、读、写、译的能力的培养和物流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而不希望授课者将物流英语课上成普通英语课。

(4)方式分析

方式分析主要围绕教材类型、教学方式、课外学习方式、教师来源、班级规模、教室类型和评估手段七个方面展开。(统计结果见下表)

从深度访谈得到的资料看,针对教学方式,学生倾向于开放式的师生互动,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针对评估手段,学生希望能加大平时成绩在总考核中的比例,改变“一次考试定终身”的不合理局面。

综合以上抽样数据结果,可以发现物流英语需求的以下特点:①从目标情景的角度来看,物流相关机构比较注重员工在实际工作中英语应用能力,尤其在听、说、译三方面的比较高的要求;②从目前情景的角度来看,学习者较为擅长“读”和“写”,而比较欠缺“听”、“说”、“专业词汇”、“译”、“专业句型”等能力;③从学习需要的角度来看,学习者学习本课程的最大动机在于“就业”,因此,在学习内容上希望更注重实用性,希望学习侧重于“案例分析”和“场景操作”;④从方式分析的角度来看,学习者期盼能由具有丰富物流专业理论知识或实践经验的人来担任教师,并希望能选择系统、专业的教材,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开展教学,把班级规模控制在中等范围内,进一步加强师生互动,加大平时表现在成绩评估中的比例。总而言之,调查对象均比较关注和重视物流英语的实用性和应用性,而这恰恰是当前专业英语教学的“短板”。

三、 学习者需求分析结果对改进物流

专业英语教学的启示上述的抽样调查结果,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物流英语学习者的需求信息和特点,从中可以得到以下改进物流专业英语教学的思路和启示。

1.提升“语言输入”质量,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教师讲授、阅读教学一直是中国大学物流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但随着近年来数字化教学的普及,学生接受语言输入的来源得到不断丰富和拓展。尽管如此,上述的需求分析调查结果依然显示,学习者对课堂教学语言的输入并不是非常满意,目前物流英语教学中还存在着“语言输入”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的问题。要使物流英语教学的“语言输入”更为有效,需从三个方面来改进。

一是要改进提升阅读材料尤其是教材的质量。当今物流实践发展非常迅速,而现行的物流英语的教材和相关阅读材料多由从事语言教学的学者编写,其中的内容往往与物流工作实践结合不够紧密,或者是滞后于实践的发展。这不仅难以激发或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而且不能有效提升学习者实际语言应用能力,不利于专业物流英语学习。为此,需要准确把握物流英语教材集专业知识、英语语言知识于一体的特点,选择或开发出英语语言表达规范、体现物流专业知识特点、物流工作实践例证丰富的高水平教材。同时,根据不同时期的语言水平及社会状况,随时选用、补充一些较新的教学材料,以保证内容的前瞻性及语言的时代性,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加大培养学习者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是要改进提升物流专业英语师资队伍水平。物流专业英语教学兼具专业性、语言性的特点,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教师需要具有复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特点,但目前我国物流专业英语教师多为大学英语教师出身,虽然大都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底,但专业知识欠缺,以至于出现了“把物流专业英语上成了大学英语或翻译课”现象,这极大地降低了“语言输入”的有效性。为此,既需要大力引进融物流专业知识与英语语言功底、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进入到物流专业英语教师队伍中来;也要加强现有师资的培养,通过到物流企业挂职、进物流企业调研、参加专业知识培训等方式,不断丰富提升传统大学英语老师的物流专业知识和物流工作经验,使更多的教师具备“复合型”的能力。

三是要改进提升物流专业英语的教学方式。目前,物流专业英语教学中的“语言输入”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基本上尚未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这对学习者的语言习得是一种极大的束缚。事实上,学习者最认同的教学方式是开放式的师生互动。上述抽样调查结果充分显示,师生互动在物流专业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为此,在物流专业英语教学中,授课教师要主动转变角色,由课堂教学的“垄断者”转变成为课堂教学的“导演者”,并要通过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创新,来推动提升学生参与度与积极性。

2.重视“语言输出”,提高学习者的语言应用能力

“语言输出”与“语言输入”在语言习得中紧密联系,Swain (1985 )在“输出假说”中明确指出 “语言输出”能强化学习者对“语言输入”的理解和巩固。但在我国的物流专业英语教学中,“语言输入”一直较受重视,而“语言输出”却相对受到忽视,由此导致了学习者普遍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相对薄弱的问题。在抽样调查中,多数学习者表示,经过物流专业英语学习以后,相信自己有能力能进行简单的专业英语交际,如问候、介绍基本情况等,但对较为深入的商务谈判、合同起草、会议讨论等信心不足。为此,需要重点加强学习者的“语言输出”,提升学习者在“目标情景”下的语言应用能力:一方面,要通过提高“语言输入”质量来提升学习者“语言输出”质量,比如在课堂授课中,可以如上文所述那样,加大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的教学力度,给学习者更多的实践体验,依此来增加学习者在理论与实践、语言与工作方面的有效融合;在听力方面,可以用视听结合的材料,为学习者营造高度仿真的语言环境,增强内容的真实度、挑战性,使学习者能较为真实地体验语言交际活动需求。另一方面,要通过提升学习者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来改进“语言输出”质量,教师要鼓励学习者多到物流企业调查,多收集相关实证性材料,多掌握物流专业知识和具体操作技术,通过课前的材料有效准备、课中的师生积极互动、课后的主动实操练习,获取运用英语完成物流实战运作的能力。

3.优化“评估制度”,加大对学习过程的监督

英语专业实习个人总结篇5

关键词:TBL教学法;采矿工程;专业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李志国(1980-),男,河北灵寿人,武汉工程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讲师。(湖北 武汉 430073)

基金项目:本文系武汉工程大学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311504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8-0251-02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采掘业也正向国际化、全球化的方向发展。海外矿产开发愈加频繁,[1]国际化矿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专业英语作为当代矿业人才必备的技能之一,已成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采矿专业技术人才的必修课程。加强专业英语教学,针对当前采矿工程专业探讨、改革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是培养高素质国际型采矿技术人才的需要,是社会全球化发展的需要。本文针对采矿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对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模式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并将TBL教学方法引入到采矿工程专业英语教学,[2]以期解决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达到培养国际化复合型采矿人才的目的。

一、采矿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

目前普遍存在把CET-4、CET-6作为衡量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标准,导致很多学校、教师以及学生都非常重视基础英语的学习,而对专业英语则相对忽视。且很多学校把学位与CET-4、CET-6挂钩,更增加了学生的考级压力,从而对专业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大打折扣。此外,各院校普遍存在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相较其他专业学生,英语基础偏差,甚至部分学生抵触英语学习等问题。以往课堂传统教学法面对大量的枯燥的专业词汇,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很难调动,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尚未接触采矿工程专业英语的低年级学生,以“是否有必要学习专业英语”为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认为有必要学习专业英语的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32%,而认为专业英语可有可无的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48%。这一结果直接反映出低年级学生对学习采矿专业英语必要性的认识不够,相应的学习积极性必将受到影响。

2.专业英语教师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专业英语教师的业务水平是影响专业英语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目前各院校采矿工程专业外语教师一般由专业教师担任,且大多是年轻教师,他们虽然精通采矿专业知识,有较高的英文写作能力,但专业英语的听、说能力普遍不尽如人意;几乎没有经历专门的英语培训,很难围绕专业知识较好地开展专业英语教学。同时,年轻教师课堂节奏控制技巧与经验普遍不足,很难提高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

3.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理念和模式陈旧

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理念和模式陈旧,大多只是带领学生在课堂上一起学习课文,缺少互动,课堂气氛不活跃,很容易将课堂变成单纯的翻译课,教学内容缺乏时效性与针对性,忽视了在教授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给学生传授尽量深广的专业知识和最新的科技动态,以及专业英语在专业领域的交流、应用等,实际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针对目前采矿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情况,对其教学手段与方法调查如下:在专业英语学习中,教师采用了哪些教学手段?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

该调查主题设计选择项为:教师对教科书词汇、文章讲解;学生对文章段落翻译;就文章涉及采矿主题全班讨论;观看采矿有关英文视频;就某专业主题布置外文文献检索翻译练习;就某专业主题布置科技短文撰写;就某专业主题分组讨论、并汇报结论;其他等8项。其中采用较多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对教科书词汇、文章讲解;学生对文章段落翻译;就某专业主题布置外文文献检索翻译练习三项,分别占调查班级总量的33%、18%、17%。另有班级同学选择“其他”项后,给出了专业词汇听写练习、中文采矿学术论文翻译等课堂教学方法。总体而言,课堂互动所占比重较少,尤其分组讨论仅占调查班级的4%。虽然很多教学班级采用全班大讨论等教学方法,但其效果很难控制,很难做到班级每一个个体都得到练习。

二、TBL教学法在采矿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TBL教学法(Team-based Learning,简称TBL),是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模式,最早由Michalsen[3]等学者于2002年在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基础上改革创新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4]其特征主要是以团队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提倡进行课前预习和预习测试,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团队讨论,以促进学生利用团队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着重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个人综合素质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的教学模式。[5,6]该教学法能增加学生参与和准备的积极性,有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沟通和团队合作的技巧以及增加知识成果。[7,8]针对采矿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以上三个问题,TBL教学法可以很好地解决,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TBL教学设计

(1)组建学习小组。为使学生间方便交流讨论,每组学生以3~5人为宜,[8]尽量使每位学生都能积极进行交流、讨论。各组选荐出一名组长负责整个小组的讨论活动,并协助教师做考评工作。

(2)确定专业英语教学重点。根据采矿专业英语的课程内容,精心准备教学材料,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如必须掌握的专业词汇、习语、语法等。设置采矿工程学术讨论主题,如:Open Pit Blasting Technology,Location and Design of Vertical Shafts,Hoisting Systems,Rock Mass Classification,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Digital Mine,Virtual Reality(VR) Mining等,各组学生以专业技术人员的身份现场就该采矿技术主题开展讨论。主题设置应尽量多增加采矿前沿技术,如Digital Mine,Virtual Reality(VR) Mining,Automation Mining Technology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各个小组均围绕这些专业主题进行讨论、交流,然后选派代表陈述,持有异议的小组可相互辩论。通过小组讨论、组间辩论和教师提示等多个环节,共同找出讨论主题的最佳结论。整个过程教师注意鼓励、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他们通过积极地思考、辩论,在练习专业英语的同时,获得大量的专业技术信息,从而归纳出主题结论。

(3)学生学习评价。应动态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可采取小组内评价、小组间评价、教师总评价相结合的手段。

2.TBL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经过一个学期的课堂实践,TBL教学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普遍反映对专业英语有了较浓厚兴趣,学习过程不再枯燥,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并且促进了自己专业知识的学习。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关键问题。

(1)小组划分。小组划分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小组个体的学习效果。对于学生而言,如果小组搭配不当,在小组内讨论的过程中,很难做到人人都积极参与,组内个体成绩将会逐渐拉大,同时造成小组之间的成绩差异。因此,应以自愿为前提组建讨论小组,教师适当干预,以保证每个小组里最好有成绩上、中、下的学生。

(2)教学资料准备。采矿工程专业英语一般在大三开设,学生学习专业课程还不够全面,教学资料的准备,尤其是讨论主题应结合学生正在学习的专业课程来设置。学生尚未学习的专业课程相关技术问题,特别是较深奥的专业技术问题,如Ground Control等应尽量避免,否则会导致讨论不成功。但某些前沿热门技术,如Digital Mine,Virtual Reality(VR) Mining等可布置为专题,做课下英文文献检索、翻译练习,并在课堂上讨论相关的技术认识。同时,教师应对相应主题做充分准备,以便在适当的时机对讨论做出提示。总之,教学资料准备应充分、适当。

三、结论

第一,T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在教学过程中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教师在教给学生专业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训练其如何运用专业英语知识。教师必须设计并管理整个课程的进程。TBL要求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和要点进行课前阅读,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和处理相关信息并讨论,通过团队协作,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率。将课堂教学时间主要用于进行个人测试、小组测试和应用性讨论、练习,训练专业英语应用能力。

第二,TBL教学法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有助于提高专业英语教师的业务水平。一方面要求授课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教学资料;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控制课堂节奏的技巧。否则,课堂讨论将起不到应有效果,影响整个教学质量。

第三,TBL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有助于学生学会在课堂外获取知识,变学会为会学,在基础英语的基础上掌握专业英语阅读、写作等基本技能,增加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和应用专业英语的能力,同时扩展了采矿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丰富了专业英语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陈清运,赵飞,张电吉,等.全球矿业发展趋势及采矿工程专业培养导向[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32(6):106-110.

[2]黄宁益,范珍明,胡奇军,等.TBL教学法在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的设计与评价[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21(4):90-92.

[3]Michaelsen,L.K.,Bauman,K,A.Fink,L.D.Team-based Learning: A Transformative Use of Small Groups in College Teaching[M].Sterling:Stylus Publishing,2002.

[4]Thomas,P.A.Bowen,C.W.A controlled trial of team-based learning in an ambulatory medicine clerkship for medical students[J].Teach Learn Med,2011,(1):31-36.

[5]Koles,P.G.,Stolfi,A.& Borges,N.J.et al.The impact of team-based learning on medical stud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J].Academic Medicine,2010,(11):1739-1745.

[6]赵学芬,梁平.油气储运专业开展TBL双语教学的探讨[J].广东化工,2013,40(9):190-191.

英语专业实习个人总结篇6

关键词:专门用途英语;大学英语;ESP教学理念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阶段教育水平的发展,高中毕业生的英语水平比以往有了显著提高,大学英语教学必须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对在大学英语教学体系内推行注重专业内容和语言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专业英语交流能力的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尤其是EAP(EnglishforAcademicPurposes),教学的探讨也越来越多。一些院校结合本校实际,开设学术英语[1]、海事英语[2]、中医外语等ESP课程[3],上海市部分高校依据《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参考框架(试行)》要求[4],从2013年秋季起率先启动以学术英语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5],北京外国语大学创办刊物《中国ESP研究》,推动国内ESP教学和研究的发展。本文借鉴国外ESP理念和实践经验,结合教学实际,探讨ESP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ESP的教学理念

ESP作为一个“范围宽广、形式多样的英语教学领域”[6],是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特定培养目标或特殊需要而开设,并根据学习者具体需求决定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英语课程。Hutchinson&Waters把ESP的性质描述为:“ESPmustbeseenasanapproachnotasaproduct:under-stoodproperly,itisanapproachtolanguagelearningwhichisbasedonthelearner’sneeds.”[7]也就是说,ESP不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英语教学的一种Approach[8],是和EGP(通用英语)相对存在的一种教学“理念与原则”[9]。“研究语言的本质、探讨人们如何学习语言,这属于AP-PROACH的范畴;APPROACH不同,教学方法(METHOD)则不同,所采用的授课技艺(technique)也不相同。”[10]ESP包括学术英语(EAP)和职业英语(EOP),学术英语又分为通用学术英语和专门学术英语,职业英语是指应付某些特定工作场景和交际需要,完成专业和技术任务所需的英语,例如外贸英语、医护英语。ESP理念认为,随着学习者语言水平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完整的英语语言教学(ELT)是一个从初学者英语逐步延展到某一特定专门用途英语的不断细化、持续发展的连续体[11],如图1所示。与EGP不同,ESP课程不再将英语当作一个科目,为学语言而学语言,而是学习在某种特定语境下有效交流,完成特定交际任务的学术英语或专业英语。Basturkman研究表明,对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学生来说,ESP课程关注学生专业领域的英语语言需求,比EGP课程更能激发学习热情和动力,更能提高专业英语水平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12]。图1ELT课程类型连续体示意图注:摘自Dudley-Evans&St.John,1998:9。ESP是一种以特定目标为导向的英语教学,需求分析是ESP课程设计的核心,根据学生的学习目的和需求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采用相应教学方法[13],培养学生在一定学习或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是ESP的根本原则。

二、ESP教学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将ESP理念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不是将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完全置换为ESP,特别是EAP教学,而是遵循ESP理念,将学生需求放在首位,根据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结合社会需求现状,改革并完善大学英语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术英语交际能力。

(一)以需求分析为基础的教学内容确定

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按照需求分析原则,充分考虑学生需要和社会需求,通过测试评估、问卷调查、跟踪走访和实地考察等手段进行目标情景需求分析、当前情景需求分析和学习者情景需求分析,了解未来工作场景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具体要求、学生已有知识结构及其掌握程度、学生需求和渴望掌握的知识、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和主要学习障碍等信息。在分析这些信息的基础上确定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具针对性。按照图1的ELT课程连续体模型,基于学生不断提高的英语能力现状,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置多种细化的课程类型,包括通用型学术英语课程、按照学科大类划分的学术英语课程,以及与专业衔接的ESP课程。通用型学术英语课程以培养学术英语交流能力为目标,内容侧重于专业或学术交流使用的英语,发展学生专业学习所需的学术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和学习策略,教学不涉及专业知识和专业概念的传授,只涉及与专业相关的基本语言能力训练,如听英文学术讲座、批判性阅读专业文献、就专业内容进行主题演讲、参加讨论、用英语撰写学术文章或报告等能力。按照学科大类划分的学术英语课程侧重于为大类学科学生开设的学术英语,如理工类学术英语、文史类学术英语、社会类学术英语、医学类学术英语等,旨在提高学生基本的人文或科学素养,内容以准学科的科普刊物文章为主,即使没有专业背景知识的学生也能理解,如云计算、转基因食品、纳米技术等主题。与专业衔接的ESP课程侧重于专业学科大类基础知识和原理的英语基本表达,与用英语如何表述学科内的各分支学科的关系等以及与专业相关的最基本的语言能力训练,如机电英语、高尔夫英语、金融英语等。教材体现教学内容,按照ESP理念组织的教材应以培养学生学术英语交流能力为目标,体现学术英语的功能,采用模块化组织,每个模块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即学生需要掌握的各类学术“微技能”,如听英文学术讲座、阅读专业文献、用英语进行专业内容主题报告、参加学术讨论活动、撰写学术报告等技能;教材应重视规范的英语语言学习,包含大学学术英语阶段必须掌握的语音、语调、语法、句法和语用规律;教材还应包括符合学生语言水平,具有交际价值的教学活动和相关的学习材料。教师在教学中依据以上原则选择国内出版的教材,或是采用国外原版教材,或者结合本校培养目标在借鉴已有教材的基础上,按实际教学需求,自行组织编写教材。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设计

ESP理念强调将语言教学和专业内容学习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综合英语技能和专业英语水平,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具体课程和学生情况,围绕授课内容,基于问题或体裁组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批判思维、合作学习、探究并处理问题等能力。1.内容与语言融合的教学活动设计内容与语言融合式教学(CLIL)是在交际语言教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交际教学法。它基于学科内容进行外语教学,主张在教学中把语言技能训练和学科内容学习有机融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和体验学习。在CLIL教学活动设计中,教师要熟悉学科知识,分析学生需求,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在欧洲,CLIL已成功应用于国际贸易英语、商务英语、海事英语和环境工程等ESP教学中,成为一种最为有效、应用广泛的ESP教学模式,被欧洲委员会认为是能够在外语学习方面获得进步的最佳方法[14]。基于ESP教学理念,采用CLIL教学活动设计,在实践中有效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将使现有大学英语教学逐步从侧重语言技能型,转变为语言技能与知识内容并重型,甚至是侧重知识内容型教学,结合本地区经济实际,开设实用型EAP和EOP课程,培养学生语言技能,扩展专业知识,提高思维能力。2.问题导向型的教学活动设计问题导向型教学法(PBL)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其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创设真实、复杂而有意义的问题情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小组讨论或合作,在动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自主协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方法和技能的能力。借鉴ESP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采用问题导向型教学活动设计,要求学生完成一项具有教学针对性和真实交际价值的任务,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围绕任务的完成学习新材料。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任务要求明确,学习新材料的目的性清楚,学生主动思考,选择合适的新材料,通过同伴协作,完成规定的交际任务,比如在针对文科学生的商务英语教学中,问题可能是陈述某国产品牌运动服装在国内外市场上品牌营销策略的得与失;针对理工科学生的问题导向型活动可能是一次模拟听证会,学生分组扮演政府方、开发方、市民代表等角色,论证在市中心某地块开发一栋高档写字楼的可行性。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将发展文献检索、查阅资料、归纳总结、逻辑推理、口头表达等用英语做事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终身学习等能力,提高综合素质。3.过程体裁式的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体裁教学法(ProcessGenreApproach)综合成果教学法、过程教学法和体裁教学法的优点,不仅强调结果,更注重过程。欧洲ESP教学经验证明,过程体裁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特别适合学术写作教学[15]。过程体裁写作教学主要包括范文分析、模仿写作、独立写作和编辑修订四个阶段[16]。DaciaDressen-Hammouda曾使用过程体裁法,成功地进行了为期三年的EAP写作课程教学[17],认为过程体裁法具有明晰性的特点,整个教学活动设计有明确的目标,清晰的教学策略和一个明确的可以称为“好作文”的模板。她在教学中先给学生一个目标体裁的写作模板,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掌握,再以此为基础完成写作任务。学生经过分析、领会范文、讨论、有意识地模仿、体验写作、教师修正反馈等过程,掌握学术应用文的写作。过程体裁法对改进英语写作教学有宝贵的借鉴价值。目前,写作教学基本上忽视了语篇和体裁分析能力的培养,实用性和体裁针对性不强,甚至有的学校由于课时有限等原因根本就不进行写作教学。学生普遍对写作缺乏兴趣或感到困难,大多都是为了应付四级考试,往往按照给出的三段式结构框架和范文机械模仿,词汇量小,内容贫乏。结合欧洲经验,在教学中对常用体裁,如便条、信件、求职信、简历、读书报告、学期论文、试验/项目报告、毕业论文、演说稿、会议纪要、备忘录等应用文体进行分体裁教学,提高学生实用写作能力。以上三种针对不同课程类型的教学活动设计,都秉承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本校人才培养目标,考虑学生兴趣和未来规划,以有效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专业英语交际能力为宗旨,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活动设计,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三)以过程为导向的学习评价体系构建

ESP教学注重过程性教学,培养学生基本学术语言技能和在各种目标语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构建以过程为导向的新型学习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效果考核采取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扩大过程性评价比重,优化终结性评价,能及时了解各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改进教学。构建以过程为导向的学习评价体系,体现在评估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和评估内容的多元化、评估手段的多样化、评估功能的多重化等方面,充分发挥评估对教学的反拨作用。评估主体除教师以外,还采用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方式,发挥学生在评估中的应有作用。以过程为导向的评价体系重点评估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而不是语言知识,评价结果改变以往分数化处理的做法,改用描述性报道,让学生了解自己没有掌握好的知识和技能,需要提高之处,及如何提高等,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有效实现评价功能的多重性。目前,大学英语评价体系中期末考试通常占总成绩的60%,形成性评价占40%。以过程为导向的新型评价体系将淡化期末考试,重点考查学生用语言做事,应用多种语言技能解决问题、完成交际任务的综合学术语言能力。在具体设计上,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制定可操作的学术英语应用能力细化评价标准,按照要培养的各种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性和难度,重新设定学术英语课程各个模块占总成绩的分值比例。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相应的学习目标,以及学生互评和自评结果,综合评估学生听、读、说、写多种语言技能的学术应用能力。以学术英语课程为例,在教学中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按照学术听说读写能力划分模块,各教学模块的过程性评价分值和评价方式可作如下安排:(1)大学生活调试———如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习者,考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占总成绩的10%;(2)课堂(小组/班级)英语讨论及倾听技巧,让学生听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学术讲座后写总结或摘要,占总成绩的15%;(3)批判性阅读及问题回答技巧和策略,让学生阅读英语文献后写简短摘要,并就某个主题搜集资料,自主阅读后写250个词左右的文献综述,占总成绩的15%;(4)与专业课程有关的英语说明文写作技巧和策略,让学生将主题相同的几条英语新闻编译成一条中文简短新闻,以及就一个与专业相关的主题写1200字以上的小论文,占总成绩的20%;(5)英语口头演讲及当众陈述的技巧和策略,学生就某一选题分小组完成报告,当众进行5分钟的口头汇报,并与听众互动交流,回答问题,学生表现占总成绩的20%;(6)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20%。

(四)以语言能力为依据的学生分级教学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生源更加广泛,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采用分级教学模式,设定不同的教学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1.分级教学的依据实施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是教学改革深化的必然结果,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进行教学。通过分级教学,对程度较好的学生,进行以培养综合应用能力为主的教学;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加强基础教学。以往教学中所有学生使用同一种教材,导致好学生吃不饱,而基础较差的学生跟不上,致使教学效率低下。分级教学后,针对不同学生,选用不同层次的教材,以上问题得以顺利解决。分级教学还有利于教学模式的优化,如在水平较高的班级加强听说和写作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而在基础较差的班级重视基础语言能力的提升,有效解决了基础教学和能力教学的矛盾。2.分级教学的实施方式结合深圳大学的英语教学改革,大学英语教学从两个学年压缩为一学年,实行分级教学。入学时通过分级考试,将学生分为三个级别,采用课堂授课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一年的密集学习,达到相应的学习目标。程度较好的学生,除了大学英语课程以外,还将修读以学术英语、商务英语、技能提高类课程、文化通识类课程为主要模块的选修课程,其他学生将主要学学英语课程,夯实语言基础,具体的学生分级教学实施方式说明见表1。

(五)以能力提升为目标的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对教学目标确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选定、教材编写、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评估等方面都至关重要,因此,将ESP理念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1.ESP教学对教师能力的新要求(1)专业学科知识。ESP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和交流的能力,是帮助学生解决专业领域中的英语综合运用问题而不是专业问题,ESP教师不需要像专业课教师一样精通专业。目前,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学历背景大都是英美文学和语言学,他们具有丰富的英语语言学知识和扎实的语言功底,但在专业学科知识方面有所欠缺。因此,语言教师需要转变观念,学习某个学科基本的专业知识和原理,了解学科内各分支学科之间的关系,构建专业理论框架,提升能力,促进教学。(2)ESP理论和教学方法。ESP教学有自身固有的特点和规律,希望在教学中借鉴并应用ESP理念的教师,应学习ESP理论,探讨ESP教学方法,熟练掌握并能运用ESP教学的需求分析理论,在教学中对学生以及社会的语言应用情况和需求进行准确、细致的分析,明确教学目标和方向,增强教学针对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能设计出符合学生语言水平且具有交际价值的任务,并能为任务的完成提供相关的学习材料;在学生完成交际任务的过程中,提供适时、适度的帮助;在完成任务后,能对学生完成的任务给予准确的评价和反馈。2.教师能力的提升途径借鉴并应用ESP理念,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可通过以下方式提升教师能力。(1)与专业教师合作教学。通过合作教学,专业教师提供专业知识,协助语言教师确定教学内容,或对教学内容提供建议,帮助语言教师理解专业知识,充当专业顾问。语言教师帮助专业教师解决有关语言的问题,规范语言的使用,促进专业教师的教学与合作教学,具有双赢效果。在此基础上,经过数年的教学实践积累,融合语言教师和专业教师的优势,培养具有独立ESP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的教师。(2)建立ESP教师培养体系。专业理念、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被认为是教师专业结构的三大组成部分[18]。在语言教师应用ESP理念改进教学,甚至转型为ESP教师的过程中,需要在专业知识、实践知识和学科教学法方面都有所提升,因此需要积极进行在职在岗培训。可以通过选派骨干教师到国内外进修,或采用定期开设ESP师资培训班,邀请国内外ESP专家,以及专业领域人士来校对教师进行培训等方式,为教师提供相关的学习和培训、实践机会,拓宽知识结构、增加专业理念,从而促进教师能力结构的更新。另外,也可通过在高校设置相关的ESP教育硕士专业,系统学习英语学科知识、语言学、教育学、ESP理论、专业学科知识等多学科内容,培养从事ESP教学的教师,如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医学英语教师、法律英语教师等。按照ESP核心理念需求分析原则,结合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历史和现状,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院校实际需求,在现有大学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将培养学术英语交流能力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逐步形成具有地方或院校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专业人才。以语言能力为依据,开展分级教学,在教学中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结合相关课程,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构建以过程为导向的学习评价体系,是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有力举措。ESP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对教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应秉持以能力提升为本的原则,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拓展教师视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作者:张莉 单位:深圳大学

参考文献:

[1]张为民,张文霞,刘梅华.通用英语教学转向学术英语教学的探索———清华大学公外本科生英语教学改革设想[J].外语研究,2011,(5).

[2]罗卫华,佟大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法与研究方法———以海事英语为例[J].外语界,2009,(1).

[3]周恩,丁年青.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的衔接:现状与思考[J].外语界,2012,(4).

[4]蔡基刚.我国第一份以学术英语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导文件的制定与说明[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4).

[5]张炯强.上海今秋启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N].新民晚报,2013-03-01.

[6][8]JohnsonK.&H.Johnson.EncyclopedicDictionaryofAppliedLinguistics:AhandbookforLanguageTeaching[M].BlackwellPublishersLtd.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105-106.

[7]Hutchinson,T.&A.Waters.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aLearning-centered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7:9-19.

[9]RichardsJ.C&T.S.Rodgers.语言教学的流派[M].剑桥大学出版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xv-xvi;204-222.

[10]秦秀白.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兼谈在我国高校开展多种类型英语教学的可行性[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11]Dudley-EvansT&St.JohnM.Developmentsin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8:9-35.

[12]Basturkmen,Helen.DevelopingCoursesin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M].London:PalgraveMacm-illan,2010:11.

[13]Robinson,P.ESPToday:APractitioner’sGuide[M].NewYork&London:PrenticeHallInternat-ional(UK)Ltd,1991:2-4.

[14]InmaculadaFortanet-GómezandChristineA.Risnen(Eds.).ESPinEuropeanHigherEducation:IntegratingLanguageandContent.Amsterdam:JohnBenjaminsPublishingCo,2008:11-282.

[15][17]Dressen-Hammouda,D.AligningEAPwritingpedagogiesacrossEuropeanuniversities:AcasestudyfromFrance[C]//InFortanet-Gómez&Risnen(ed.).ESPinEuropeanHigherEducation.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BenjaminsPublish-ingCompany,2008:75-96.

英语专业实习个人总结篇7

高职高专公外学生在英语听,说能力方面成绩较差;并且自主学习能力较低,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另外,对所学专业相关知识知之甚少,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英语教师在公外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只是拘泥于教材内容,更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不仅包括对英语这种语言本身的学习能力,而且包括语言输出能力,即“实用能力”;同时,需要专业教研室的协调帮助,尽早开设与专业英语课程相关的学科,而不应该与专业英语课程同一学期开课,导致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学习专业知识,学生不仅听不懂英语,也给教师课堂教学带来很大困难。

二、公外学生开设行业英语课程势在必行

目前,高职高专教育迅速发展,高职高专的教学模式逐渐成熟。为了适应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各高职高专院校积极修订教学大纲,调整教学思路,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英语是高职高专教育所要求掌握的一门基本技能,也处于教学调整的过程中。由于高职高专生源一般来自普通高中或中专、技校、职高的三校生。虽然来自普高的学生经过了高中三年的英语学习,有一定的基础,成绩普遍好于三校生同学;但由于长期应试教育观念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听力和口语能力极为薄弱,一方面听不懂,另一方面不敢讲、讲不出、别人听不懂,无法进行有效的口语沟通。同时,对口招生的“三校生”英语基础更加薄弱,有的学生英语入学考试分数非常低,大部分学生无法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沟通。在这样情况下,高职高专院校必须要开设专业英语课程,旨在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本专业的英语基础知识,也为就业打造良好基础。

三、高职高专公外英语基础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的衔接

在高职高专教育起步阶段,英语课堂中使用的教学模式,教材等深受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很长一阶段教材沿用大学英语教材,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目标更为明确。教育部指出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经过二到三个学期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在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能够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以此目标为宗旨,大规模调整教学方法,不断在教学过程中开始注重实用性。但同时存在另一个问题,即:忽视对学生专业英语的培养。即使部分专业开设专业英语,但因为课时设置时间短,专业英语与基础英语教学之间联系甚微,两者之间缺乏必要的衔接,从而导致学生反映专业英语难度大,听不懂等问题。

另外,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多方位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考虑让学生增强课堂上的互动,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全过程,即预习、复习、再学习;同时,注重实用性和专业性共同开展。对于学生的搜集、提炼、整合信息能力也要列入教师的设计中,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满足信息时代的要求。为了解决上面的问题,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出尝试:

(一)要求学生做好充分的课前预习

因为高职高专公外学生自主学习性差,所以教师一定要严肃预习的纪律,可以把预习的结果作为平时成绩并入到期末考试成绩。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预习,分组时要充分考虑组员的构成情况,而不是简单的根据座位或者学号进行安排,尽量让每个小组里都有责任心强、组织能力强、有动手能力的同学。对于其他的组员,教师应该事先提示、安排好任务,避免出现“袖手旁观”的情况。总之,要求同学们时刻牢记:这是一个团队任务,只有这样,不但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课堂展示

对于学生的专业知识介绍部分教师要起到指导作用,这一部分可以充分展现学生的预习情况,能看出学生是否通过搜集信息等工作把专业学科的知识掌握,只有掌握了相关的专业知识才能够在课堂上把英语听懂、学明白。教师主要考察学生所介绍的知识点是否为核心内容,结构是否清晰,专业词汇是否明确,如果出现上述问题,教师要帮助学生理清结构,列出相关专业词汇,并且纠正错误。因此,这就要求英语教师不但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同时对所教授专业的相关基础专业知识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总之,在课上展示部分,教师要避免听之任之,教师的总结、提示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对于提高预习和学习效率至关重要。

(三)总结阶段

教师的总结工作可以借助配套练习册完成。教材的配套练习册都会按照整个课程设计来展开。首先练习册对课文中的知识进行归纳,对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进行训练。其次,练习册对相关专业知识的进行总结和训练。练习册不但总结并给出更多的相关专业基础词汇,还提供相关专业的阅读文章,加深学生印象。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候,一定要遵循从简到难的原则,进而使学生在掌握核心知识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此外,教师也可以对期末的考试的成绩构成做出相应的调整。可以把预习、课堂展示和复习三个阶段的训练纳入到期末考试的成绩之中,这样做可以很好地完成基础英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之间的衔接,使学生在真正在学习专业英语时,不会感觉到陌生,束手无策,避免上文中提到的“听不懂”等情况。

英语专业实习个人总结篇8

林学专业学术英语的教学目标应能达到教育部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中对ESP课程教学的要求。因此,学术英语课程应该是一系列独立学位课程或必修课程,每班人数以25人左右为宜。学术英语教学可分成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预备阶段,如学术文献检索与阅读、学术英语听说与归纳以及学术英语翻译与写作等内容。该阶段可在大学三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开设,这部分教学内容可由高校的外国语教学中心或学院负责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工作;第二个阶段为学术英语的教学阶段,内容主要包括学术英语的书面交流与研习、学术英语的口头交流与研习以及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等,该阶段一般可在大学三年级的第二个学期开设,教学内容同样由学校的外国语教学中心或学院负责;第三个阶段为林学专业用途英语教学阶段,内容包括林学专业英语词汇的构词特点,林学专业英语文献的阅读、初级学术论文写作、以小组或单人的形式组织课堂学术英语交流与讨论活动,该阶段课程一般在大学四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开设,并由具备专业知识背景的英语教师承担该阶段的教学工作。通常情况下,考虑到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组织必须与学生的思维方式、兴趣和需求相匹配,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学术英语课程的设置应主要依据国家、社会和学生的需求进行。因此,完整且可靠的需求分析是课程设置合理与否以及教学效果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根本保证。外语教学中的需求分析犹如战争爆发前的情报收集战,完成彼此作战实力的可靠评估对战前的战略部署和战争的最终胜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把需求分析渗透到英语教学的各个阶段和层面,具体包括高校应根据自身定位、社会需求和学生整体的英语基础制订教学目标和方案,教师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个人需求分析进而制订出科学、系统和个性化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此外,它还涉及学校的英语教学师资能力和授课教师角色转换的灵活性分析等。这需要各农林院校的外国语教学中心或学院在开展学术英语教学活动前,认真做好各项需求分析工作和相应的教学定位,并做出合理的课程设置与教学设计,以便于学术英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教学内容与任务

在林学专业学术英语课程教学的需求分析和课程设置工作完成以后,处于战术层面上的具体技术支撑和执行细则是接下来工作的中心和关键,主要涉及教学内容的组织架构和教学任务的实施细节。林学专业的学术英语课程教学应作为一系列独立的学位课程或必修环节,纳入全校的学术英语教学体系中来,包括第一阶段的学位或非学位英语课程阶段(预备阶段),第二阶段的学术英语课程阶段以及第三阶段的专门用途学术英语阶段。预备阶段开设的可以是学位英语课程也可以是非学位英语课程,主要是面向那些在语法、词汇、发音、阅读、写作和学习方法上有困难的学生开设。该阶段的教学内容采用基于真实学术材料编写的教材,并根据内容划分为相应的教学专题,每个专题配备的问题与专题内容和教学目标相一致。同时,在每个专题下设三个教学模块:英文学术文献检索与阅读模块、学术英语听说模块和学术英语翻译与写作模块。英文学术文献检索与阅读模块主要是教会学生利用关键词、作者等信息对所需英文学术文献进行检索,以及通过学术词汇和语法习得、语体识别和篇章结构的分析学会抓住阅读材料的宏观组织结构和篇章的主旨、目标和作者观点。学术英语听说模块主要是训练学生如何听懂学术讲座或报告的技巧以及参与学术讨论时进行提问和回答的规范用语。学术英语翻译与写作模块主要是传授学生有关学术论文中常用句式的特点和翻译技巧,并通过对学术范式的模仿与句式转换进行写作技能的培训。学术英语宜作为一门英语学位课程来开设,使其尽可能地充当大学综合英语教学与专业学习之间的桥梁,从而满足高校学生通过英语学习本专业课程并能熟练地使用英语开展相关学术交流的需求。因此,这一阶段的教材多配合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分为三个教学模块:学术英语的书面交流与研习模块、学术英语的口头交流与研习模块、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模块。学术英语的书面交流和研习模块主要是训练学生从简单的英文摘要到简短的学术论文写作的一般过渡,着重培养学生在学术论文写作和书信交流方面的学术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学术英语的口头交流与研习模块则是就某些日常学术话题展开小组讨论和个人观点陈述等形式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收集相关学术资料、辨别信息真伪以及口头表述的能力。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模块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一般科研资料和数据的整理分析能力,即在做报告或论文写作时正确使用手头文献资料进行引证,并对实验数据的分析结果进行结论性陈述的能力。专门用途学术英语阶段是在学术英语预备课程和学术英语课程结束以后,结合林学专业相关知识所开设的一门ESP课程。其教学内容涉及林学专业英语词汇的构词特点、专业文献检索与阅读、学术讨论与陈述、英语学术论文的写作以及参加本专业国外专家的学术报告活动等内容。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准备2-4个以小组形式合作完成的专题类案例分析项目,作为课程训练和考核的内容。每个项目都要有细致的操作步骤和目标要求,尽量包括从文献检索与阅读到学术讨论与陈述以及学术报告的撰写与汇报的一整套从技能层面向语言层面过渡的训练单元,以此培养学生利用学术英语学习专业知识和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课程考核与评估

作为学术英语课程设置重要的自我诊断与反馈环节,学术英语的课程考核与评估体系的建立在某种程度上比需求分析、教学内容和教学材料的组织更为重要。学术英语的课程考核评估体系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课程考核和教学评估。课程考核主要用来衡量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因此在学术英语课程开设的不同阶段,其考核内容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在学术英语预备课程阶段,课程考核主要侧重于考查学生对文献检索知识、学术词汇发音与语法特点、学术论文阅读、学术英语写作和翻译以及学术英语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因此这一阶段的课程考核以总结性考核(Summativeevaluation)为主(约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70%),以阶段性考核(Formativeevaluation)为辅(约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30%)。在学术英语课程教学阶段,鉴于学术英语教学与综合英语教学相比更强调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和团队协作精神,因此相比较于综合英语,其课程考核的重点应放在阶段性考核上(阶段性考核成绩约占课程总成绩的65%,而总结性考核成绩约占课程总成绩的35%)。同时阶段性考核还可以作为课堂教学效果的诊断和反馈环节,方便授课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及时调整教学的方法和内容。由于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教学阶段主要涉及课堂讨论、课程论文写作、案例分析项目和观点陈述四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在阶段性考核方面,课堂讨论、课程论文写作和观点陈述可各占课程总成绩的15%,专题类案例分析项目占课程总成绩的20%。总结性考核包括文献阅读、英语小论文写作,各占课程总成绩的15%左右。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否有赖于全面、客观、科学和准确的评估体系,简练、可靠的教学评估对教学活动的“反拨作用”极为重要。完善且可靠的教学评估体系是课程设置、需求分析和课堂教学进行自我诊断与改进的重要内部参考体系。以往的教学评估大多局限于对学生课程成绩的考核,而忽略了对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的考核与评估。对教师的评估主要体现在“英语实践能力、应用语言理论素养和敬业精神”三个方面的内容,而对教学管理部门的评估则体现在“由行政管理为中心向以服务和技术支持为中心的职能转变”。

四、结束语

英语专业实习个人总结篇9

【关键词】 小学英语教师 专业素质 现状

【中图分类号】 G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a)-0156-02

继2001年教育部下发《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指导意见》后,贵州省教育厅下发《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2001---2005)》指导性文件,贵阳市的小学英语教育全面铺开。目前,全市858所小学中已有479所开设了英语课,比例为55.8%,城区内的小学比例达到97%以上,而贵阳市的郊县这个比例仅为49.7%。如今每年全市约有514800多名小学生学习英语,而在校英语教师仅为797人。总体来说,贵阳市的小学英语教育面临着“起步晚、师资弱、效率低、监控缺”的难题。

1 调查结果与分析

综合考虑学校等级、所属地区等差异,在贵阳市11个区县各抽取同等级学校的小学英语教师作为调查对象,以问卷调查为主,结合访谈以及课堂观察法进行。问卷依据研究者提出的复合型教师构成要素和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对小学英语教师素质要求进行设计,分为6个维度。由于问卷题目来源于本专业现有研究的参考问卷,同时结合贵阳地区小学英语教师和教研员的访谈,适当做了修改,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调查问卷的信效度指标。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0份,收回有效问卷80份,有效回收率100%。调查结果显示:

1.1 专兼职比例失衡

研究结果表明贵阳仅南明、云岩和小河三地的专兼职比列超过半数,其余区县英语教师的兼职人数均高于专职教师人数。花溪区的专兼职比列更是只有9:91。专兼职比例失衡无疑是我市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低下的一个主因。

1.2 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该项掌握情况的平均得分为2.36分,没有达到中等水平(2.50分为中间临界值)。表明,教师普遍认为自己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够理想。这与他们职前学习有关系,更与其职后的教育教学生存状态有关。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在师范院校学习阶段,其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比较欠缺;另一方面,在职学习过程中,由于教学任务重、课时过多、压力大的这种职业状态导致没有时间去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理论基础。

1.3 专业基本知识掌握情况

总体上,老师们的英语专业基本知识掌握状况处于中等水平(X=2.83高于中间值),具体看来,词汇和语法知识掌握情况得分最高,均达到了基本具备水平(X=3.16,3.08),语音知识(X=2.57)和西方文化知识(X=2.56)刚刚达到中等水平。说明相比语法和词汇知识,教师比较缺乏的还是语音和西方文化知识。究其原因,主要是多数教师都把自己的知识范围局限于课本,认为小学英语教材比较浅,词汇和语法涉及不多,无需掌握过多就足以应付日常教学,这种认识很局限。

1.4 专业基本技能掌握情况

该项总平均分为2.58,刚刚达到中间值。说明教师的专业基本技能水平一般,反映出相当一部分教师的专业基本技能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这是因为我市大多数小学英语教师的学历本身不高,在日常教学中由于教材较为浅显,涉及写作、翻译的地方不多,致使她们在经过多年的小学英语教学后专业基本技能逐渐退化。

1.5 教育管理能力掌握情况

该项总均分为2.82,刚刚达到中等水平。说明教师比较缺乏教育管理能力,尤其是课程建设与开发的能力(X=2.15)更低,没有达到中等水平。部分教师只是把教书当成谋生手段,安于现状、墨守陈规,没有自主创新和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抱着教参周而复始地进行教学,是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

1.6 教学实践能力掌握情况

调查显示老师们的英语教学实践能力处于中等水平(X=2.81高于中间值)。贵阳市大部分小学英语教师都受过严格的“三笔字、简笔画”训练,得分较高,但英语进行教学和课堂组织调控能力的掌握情况不够理想,在继续教育培训中还应加强。

1.7 教育科研能力掌握情况

该项总平均分为2.48低于中间值。除转变教学观念能力一项的分值稍高外,其余各项的分值都不高,主要是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导致教师很难再挤出时间来进行科研。另外,一部分教师对科研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自主研究意识、缺乏研究经验,不懂研究方法,因此只能被动地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

2 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途径

英语专业实习个人总结篇10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专业英语;教学实践;多元评价

笔者从事技工学校英语一线教学工作十余年,在教学中注重把握市场脉搏,紧扣学生专业发展方向和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在各专业英语教学中发挥英语的工具作用,效果较好。在我校“幼师英语”教学中,笔者发扬《幼师英语》编辑的教学思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努力创设职业情境,积极探索“英语+专业”的教改之路,收效较好。

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专业英语教学理论基础

1.专业英语与通用英语的区别

专业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简称ESP),又称专门用途英语,指因各行业特定专业知识和行业规范的不同而存在的专门化英语,与通用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简称EGP)有所不同,其相应的英语更具专业性、特定性和特殊性,含有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独特的专业词汇和句法结构,是专业知识学习和语言技能训练相结合的一种学习过程。

2.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改必要性和可行性

“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来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德国,它倡导“实现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融合,在专门构建的教学情境中进行职业从业资格的传授,使学生有能力从容应对那些对职业有意义的行动情境”的教学理念。“基于工作过程”的课改主张突破学科体系框架,把典型工作任务作为工作过程知识的载体,按职业能力发展规律构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从而建构理实相融的“教学做合一”的一体化职业教育模式。在《幼师英语》课程建设中,笔者所在的教师团队采用这种符合职教发展需要的新理念,牢牢把握由工作实际来确定典型任务,并为实现任务目标而按完整的工作程序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教学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同时依据行业企业发展和胜任幼师(学前教育)工作岗位所需的英语知识、英语应用能力和素质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群”英语实际运用能力,注重过程性考核,确保学生学习的自我构建过程,提升职业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收效良好,获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3.与传统教学法的不同

(1)身份角色的转变

传统教学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教师按照学科体系去讲授,课堂教学与实践工作偏差大;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改则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去学习、体会,感悟更深。教师的角色身份是:①知识引领者――对学生进行基本理论知识的传递;②师傅――为学徒示范在工作情境下对于特定问题的分析和解决;③专家――向学员介绍从业经验、答疑解惑。

(2)教材教法的更新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需要,根据工作实际过程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教学中,精心选取实用性、可操作性强的素材,提炼出典型的工作任务,强调贴近幼儿园日常生活实际,突出幼教职业导向性,融幼师学生才艺(音乐、书法、绘画、手工、表演等)培训于英语教学之中,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情景教学,突出具体工作场景中的英语实用能力培养。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专业英语教学实践探究

笔者以2014年“外研社杯”优质录像课大赛获奖作品――《幼师英语》“Unit 3 Our Interesting Body”(Listening & Speaking综合训练拓展课) 教学实录为具体案例,通过教学回顾和反思手段剖析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专业英语教学法在技校英语课堂中的具体实施途径和效果,同时提出不足之处和注意事项。

1.创设情境,合作学习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中,笔者对“情境模拟”和“合作学习”教学法情有独钟。在语境、意境和学习场所(场景)的创设中,本次课,将学习场所――“教室”布置成了“幼儿园大班”;将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组合方式形成了6支实力相当的学习队伍,所有环节采用小组竞赛形式开展评比,而且要求将平时的阿拉伯数字组名更新为“幼儿园或早教机构的名字”,形成自己的口号――“幼儿园或早教机构的办学理念”,要求两者都用英文展示出来,鼓励发挥创意进行口语和书面表达组名和口号,学生创意十足,每组的组名都按要求做成了“告示牌”或“海报”形式,摆放或张贴在学习和教学区域,组名有的是 “Happy Kindergarten”,有的是“Budding Paradise”,有的是“Sun Angel”,中英文结合,图文并茂、色彩斑斓,增添了表演的真实感,营造了浓郁的职业场景和职业氛围。在小组亮相时,做动作、喊口号。有的组成员手拉手高高举起,有的做加油鼓劲动作,有的是把手搭在一起大声喊出激励性口号:“If I can,you must can!”不同的组名,不同的口号,同样的真情,同样的努力,非常团结、温馨、感人。

2.任务驱动,环环相扣

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教学中,本课主要还采用了“任务驱动”“角色扮演”方法开展教学,倡导“做中学,学中做”,将“项目引入”“提出任务”“工作任务分析”“相关知识介绍”“完成项目任务”“技能训练”“展示总结”等步骤融入教学,设计了“猜谜语和听音做动作游戏动画视频观赏表演英语对话表演和角色扮演(英语授课比赛)总结评价”四大环节,每个环节之间衔接紧密、由浅入深、层层铺垫,将知识点、技能点融入每一个环节,首尾呼应,循序渐进,同时注重寓教于乐,采用猜谜语、做游戏、英文歌曲唱游、对话表演、授课比赛、现场评奖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传递快乐学习理念,也为未来的幼儿园英语教学奠定基础,让学生能在老师精心设计的环节中体验英语学习和教学的乐趣,能团队协作,学会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

从课堂的信息流量来看,有优质和充足的英语语言输入、输出,如第一环节的猜谜语、“我说你做”游戏,第二环节的英文歌曲模仿表演赛,第三环节的对话表演和授课比赛表演,采用丰富多彩的视频、英语单词图片、音频等教学媒介,采用表演、竞赛、团队合作的方式营造优质语言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交际能力。

3.知行合一,教学相长

在小组合作授课(角色扮演)环节中,“小老师”能进入角色状态,按要求做足预备功课,收集和加工资料、观摩优秀教学视频,讨论和制订教学策略,认真撰写教案,使用中英文结合的方式授课,组织“小朋友们”练习,关注“小朋友”学习状态,教态亲切大方有感染力,而且会灵活使用“You’re very smart!” “You’re very creative!” “You’re making progress!”的多元化评价、多元化鼓励用语进行授课。角色感强,“小老师”在授课中能灵活运用猜谜游戏、角色扮演、英文歌曲(数来宝、顺口溜)、拼图法、实物法等进行授课,贴近现代幼儿园英语教学实际,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氛围浓郁。“小朋友”能认真、积极配合开展各类学习活动,能回归孩子的童真本原展示充满活力的课堂。例如,在小老师展示哭泣图片讲授“sad”单词前提问一位小朋友,她说是吃面条不小心把面条粘在两边的脸颊上了;一位小朋友马上站起来说,是脸上沾了雨滴;还有一位小朋友说弟弟不小心割伤了手后就是这样的表情。形象的思维、生动的表演,让幼儿园的英语课变得真实动人、妙趣横生。“小朋友们”欢快的表情、丰富的肢体动作、天真活泼的语言、不拘一格的思路、响亮的声音,为课堂增添了不少光彩。

4.专业特色,灵活应用

将英语学习和专业紧密结合,凸显专业英语的实用性。使“英语+专业”教学特色展示得淋漓尽致。例如使用形象贴切的图片精心制作课件,同时发挥手工和画画特长,将本课重点parts of body,body language图文并茂地展示出来。例如,第一组同学不但制作了美轮美奂的课件、教学图片(肢体语言如smile,cry,happy,sad, angry等),还全组动手用花花绿绿的海绵纸制作了幼儿园教师和小朋友们的纸衣、纸裙、纸鞋,手工头花,手工广告牌和笑脸贴纸,在教具、学具、道具准备方面匠心独运,收效显著,充分锻炼和发挥了专业特长。

各组能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团队协作精神,在角色扮演(授课比赛)思路拟定、授课素材收集(上网搜索资料、制作PPT、画画、制作手工教具学具、设计发型和符合幼儿园师生身份的服饰物品)、授课方法技巧选择、师生默契配合方面都下了一番苦功,在训练和现场表演时能发扬团队精神,积极融入角色,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使得“人人有事做,人人有进步”,实现了个人和集体的共同成长。

5.多元评价,及时反馈

本次课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互渗透的手段进行,既有每个教学环节比赛的评比和意见反馈,又有课堂结尾的总结,同时用民主和集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个人自评、小组自评、组间互评和老师评价,多元化和多角度的评价能拓宽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鉴赏能力。收集到的《角色扮演评分表》(自评与他评)、《随堂学习自评表》(自评)反馈的意见比较中肯,对教学改革研究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全班同学(共38名女生)参与了教学活动,反馈较好。共发放36张《角色扮演评分表》(每组6张,既自评本组也评价其他组)和38张《自我学习评价表》(每人一张),从回收的两类表格来看,同学们能较为客观、公正地评价自我和他人,特别是对于授课表现优秀的组,不吝溢美之词,在“Comment & Advice”一栏中有填写 “Very interesting” “Creative”“服装、发型、道具应景,师生表演投入”“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声音洪亮,课堂气氛活跃”等,不但贴切,而且能紧扣教师提供的五大评分模块进行评价和拓展,能做到活学活用,实属难能可贵。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宝贵意见建议,如:“授课教师的发音要更标准”“老师和学生不应该有笑场情况出现”“PPT上的字应更鲜艳以吸引小朋友注意力”“玩具熊应该让小朋友多些触摸和体验学习”等等。《学习自评表》中,绝大部分同学对自己本次课learning attitude,learning content,learning method感到满意,在Improvement中表达了想进一步提高英语口语水平和英语授课技巧的愿望。

6.拓展思维,提升素养

本次活动课既有课堂上精彩的预设和生成,也有课外认真细心的准备。英语授课中,收集到每组学生撰写的教案(学案)、制作的PPT和手工教具(教学挂图、教学视频音频、表演道具)和现场教学照片、录像等资料丰富多彩、实用性强,有现代幼儿园英语教学特色,对未来的学子们有一定借鉴意义,也对教师的教学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作用。

本次课程,笔者着力创设职业情境和逼真语境,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全力营造一个开放自由、民主高效、轻松愉快的职业英语学习氛围,既锻炼了学生的英语能力,又紧扣专业发展,锻炼了学生的专业和职业能力,将“学英语”成功变为“用英语”。

7.不足和注意事项

“教学是一门永远遗憾的艺术”。课后,笔者反复观摩课堂实录,以期改进课堂,发现很多不足之处和应注意事项,总结如下:

(1)教师方面:①笔者在Cartoon Video观赏后的即兴表演中可以动作和表情更开放,更利于言传身教地为“未来的幼儿园老师们”提供示范和激励,带动她们更努力地学习英语和提升教学技能。②在语言和文字表达中出现了一些不规范之处,当节课有些及时更正,有些没有,下次课要做到及时发现和更正,并严格要求自己尽最大努力提高表达的规范性和严谨性,不断追求完美,在师德、师技等工作作风、专业技能方面时刻为学生树立榜样。③虽然兼顾学生学习基础,按常规中英文结合授课,但其实可以加大语言的输入量,更多地使用英语组织教学,为学生营造听英语的氛围。④在总结评价和颁奖阶段,有些小组过于兴奋,不断地摇摆海报或发出声音,老师虽然极力调整、引导,但还是没法控制学生的热情和兴奋,所以下次再总结评价所有内容结束后再行颁奖,避免学生过于兴奋,无法听清老师的所有点评。

(2)学生方面:①在制作授课比赛的教学课件时,PPT上面有个别单词拼写错了没有及时发现和更正;②在制作授课比赛的教案时,虽然提供了参考模板和教学视频,但有些组学习意识不够强,思路不够开阔,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仪态不够大方,师生配合不够默契,往后在组织此类活动时教师应加强针对性指导,并将网络开放平台的自我学习、消化吸收功能发扬光大。③在组织英语授课方面虽然努力按照要求尽量多使用英文,但有些组的“小老师”还是使用中文太多(包括口语表达和PPT、板书、教案等文字表达),影响英文输入和输出量,今后将在《评分标准》里强调此点,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更加耐心、有效引导、鼓励学生逐渐养成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良好学习习惯。

(3)教学设计方面:①内容安排较满,教学环节紧凑,好处是可以使师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提高课堂效率,坏处是容易使人紧张、劳累。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注重劳逸结合、张弛有度,既有效率,又有充裕的时间自由发挥和深入交流。②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检测和评价手段可更灵活和清晰。例如,可要求学生将关于身体部位的句型:I can see/hear/eat/work with my eyes/ears/mouth/hands. I hope I can have long arms and legs like you one day. 融入英语授课比赛中,在教案、课件审核中体现,在《授课比赛评分表》和《自我学习评价表》中体现,那么,学生的教学和学习就会上升到更高的层次,也更增添授课比赛的知识性和挑战性。这点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改进。

基于工作导向的专业英语教学法,将职业素质的养成、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就业岗位教育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其优点在于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实现学校和职场的“无缝对接”。它使教师真正成为课堂的引导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它不仅是教师“教”的理念的改革,更是学生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改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职业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和市场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基于工作导向的教学法,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和英语水平,能兼顾英语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充分体现“英语+专业”的理念,将“学英语”变为“用英语”。基于工作导向的专业英语教学法,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遵循职教英语教育的规律,将专业学习巧妙融入英语中。总之,专业英语既是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培养学生社会综合能力的重要素质课程,专英教学只有把握时代需要,紧紧围绕社会经济发展,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导方向,不断改进课堂,才能真正实现职业教育服务社会和企业需要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陈靖.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物流专业英语”课程建设[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