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育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3 09:00:57

英语教育论文

英语教育论文篇1

1.高职学生对英美国家概况缺乏了解

英美国家概况包括英国和美国国家概况,主要的内容包括美国和英国的地理、历史、政治制度以及美国的文学、教育以及社会生活。对于这些基础性知识,高职学生普遍缺乏了解。但作为岛屿国家,英国是由哪几个岛屿所构成,这些都属于英美文化的背景知识,其中涵盖着国家发展的历史因素。高职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都需要对这些文化知识有所了解,以便为学好英语奠定良好的基础。

2.高职学生对英美文化历史缺乏基本的认识

文化内容的涵盖面非常广泛,一些学生对于英美文化历史的了解往往是从影视剧情节中了解的,但是对其中的历史内容缺乏逻辑性了解。特别是英美文化中的近代史和现代史,如果缺乏概括性的了解,对于英语语言就会缺乏驾驭能力。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具有针对性地讲解与美国独立战争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3.没有对英语语言与英美文化之间的关系加以正确的认识

语言本身就是文化,并被作为文化载体存在着。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却将语言作为了解文化的工具。脱离了文化的语言孤立地存在着,如果失去了其应用性,同时也就丧失了其价值。但作为一种文化表达,语言的社会历史性也是文化演习下来的一种表现。透过英美语言,可以了解英美文化历史。从文化的角度而言,语言是不可或缺的,主要体现为两者之间的相互依赖,同时文化对语言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制约性。可见,文化是社会风貌,也是一种生活信仰。针对于英美文化,学生往往具有极大的热情,但是并没有从英语语言的角度对英美文化加以了解。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从文化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就可以从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英语语言学习的效果。明确了英美文化对英语语言的影响,就会发现,文化推动着语言的形成并促进发展。那么高职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需要从英美文化的角度讲授语言,让学生从文化意识中形成对语言的悟性,提高语言敏感度,充分发挥文化教学的作用。

二、反思英美文化缺失现象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将英美文化内容穿插其中,使英语课堂教学气氛更为活跃,以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在实际的英语语言教学中,要遵循语言学习规律,而不可以单纯地强调语言学习成绩。英语教师首先要能够正确理解英语语言和文化的内在联系,从英美文化的角度展开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提高综合素质。那么高职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就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1.高职英语教材的编写要融入英美文化知识

目前高职学校所采用的英语教材,内容上都是以提高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为主,形式单一,内容多以应试为主。比如应付CET考试的英语练习题等等。要扩展学生的英语视野,就应该遵循大学英语教学规定,将专题栏目充分地运用起来,添加英美文化内容,以扩展知识空间。高职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英语语言技能,而且课后阅读美国的历史文化、英语学习技能以及相关科技领域的英文资料等等。其目的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语言,并提高英语综合素质。

2.高职英语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经济的全球化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融。这就需要学生树立跨文化意识,在保持本土文化的同时,还要有能力接受外来文化,以从文化层面对英语语言加以充分理解。文化的不同主要体现在风俗习惯的差异性上,以对文化现象有深刻的认知。以语言的方式促进不同文化间的沟通与交流,以能够接受文化,产生文化的适应性。英语语言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语言交流,进而发展为文化交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就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后,通过跨文化交际的学习,使学生对不同的社交活动具有适应性,在认识本土文化的同时,对文化的差异性能够接受,并具有较强的思维敏感度。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具备跨文化意识,不仅要理解英美文化,尊重英美文化,还要促进多种文化的交流,一改单向文化流入的方式,形成流入与输出的双向交流。那么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在突出本土文化的同时,还要强调英美文化,实现多元文化思想的融合,以为培养跨文化交际型人才奠定基础。

3.英美文化融入到高职英语教学当中

目前正在推进高职教学改革,英语教学课时有所较少,这就需要提高英语教学效率,以在有限的英语教学时间内保证教学质量。使英语教学摆脱课堂的局限,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将英语知识传输给学生。比如,将英语语言教学转为英语文学欣赏教学,利用英美电影欣赏向学生普及英美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介绍英美概况。让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英语教育,提高英语知识的运用能力。这就意味着,要适当地调整英语课程设置,以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文化辅助活动可以填补英语课堂的不足,以英美文化作为主要的活动内容,通过阅读英文书籍、唱英文歌曲、看英文电视等,教师可以推荐一些节目和内容引导学生观看,然后在课堂上利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讲讲自己的体会。这种基于英美文化知识的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效率,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养成终身英语学习的习惯。

4.英语教师要具有文化教育观念,提高英语教学能力

要在英语教学中赋予英美文化以重要的地位,英语教师就要首先树立文化教育观念。针对英语文化,英语教师要进行内容的筛选、分类,并对文化的主题确定下来,将教材内容融于其中。与主题文化相关的英美风俗习惯和各种典故可以贯穿于文化辅助活动当中,以通过创新英语文化理念,转变英语教学观念。那么为了促进高职英语教育的转变,就要注重英语教师的素质培养。加大英语教师的培养力度,让英语教师有机会参与到跨文化活动当中,接受英美文化的培训,参与文化讲座以及英美文化交流活动,并开展形式多样的英美文化讨论会,聘请专家来校讲学,使英语教师有机会接受新的思想观念,加深对英美文化的理解。此外,高职英语教师要有能力在教学课堂中随机性地补充英美文化内容。英语的课堂教学通常是有计划分阶段展开的。将英美文化渗入其中,就要注意内容的契合点,以使英美文化内容能够很自然地融合到课堂内容中,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根据高职英语教学调查显示,在各类语用知识中,文化知识内容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已经超过了50%。其中的原因就在于,教师在英语语言授课中,对英语语言和文化能够相互渗透,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更多地了解英美文化。可见,英语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文化知识水平以及高度重视英美文化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三、结语

英语教育论文篇2

湖北民族地区主要是指在湖北省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所辖的八个县市以及宜昌市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等三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域。目前设在区域内的高等院校有湖北民族学院、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共有近10个师范类专业(方向)。湖北民族地区高校英语教育专业是湖北民族地区中小学师资队伍供给和培训的主导力量,担负着为该地区培养高水平师资力量的重大使命。英语教育专业的目标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英语教育教学改革需要,熟练掌握英语语言技能和一定的学科研究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及较深厚的人文素养,能在中小学教育或中等职业教育领域从事教学、研究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湖北民族地区英语教育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随着民族地区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和高等教育系统自身的新变化,民族地区高校英语教育专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和一些问题,如专业学科定位界限模糊、课程设置不太合理、英语师范教学特色逐渐淡化。通过对该地区高等院校英语教育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分析后,发现英语专业基础课程和语言文学课所占学时最多。(王银全,2013:2)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堪称“学院派”或“经典派”的以外国语言文学为主导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绝对不应该占据主流。英语教育专业所设课程重语言技能训练,轻教学理论传授,缺乏英语教学法、学习策略和语言测试等专门以教师职业技能为主的培训课程,学生无法构建系统的语言教学理论体系。学生在没有学习英语教学理论的情况下就参加教育实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湖北民族地区英语教育专业必须要根据湖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就业市场的需求及本校该专业就业情况(绝大部分毕业生是该地区中小学英语教学的中坚力量),确定合理的教学定位和培养目标,改革课程设置,为恩施州及周边城市培养出高素质的英语教育复合型人才。

三、创新型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内涵

《英语新课程标准》把培养中小学生的兴趣、信心、策略和习惯放在首位,一改以往英语教学把“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马首是瞻的做法,从本质上改变了以知识为本的英语教育观,充分彰显了以学生发展为本、讲求策略、“授之以渔”的终身学习的科学育人思想。《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规定:英语专业教学要“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交、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从外语来说,复合型人才主要是指具备掌握了两种专业实用技能的人才。”英语教育专业教学具有双重性,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外语专业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即师范素质。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师职业技能培训+英语语言知识的创新型模式: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广的文化知识、懂教学理论、并能熟练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从事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四、调整专业方向定位与课程设置改革的基本设想

湖北民族地区高等院校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构建要充分考虑本地区就业需求,以人为本,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理论课程应包括通识教育、专业理论、教育理论三部分,实践课程应包括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教育技能。就湖北民族地区高校英语育专业来说,课程构建还要充分地体现民族地区的地域性、师范性,加强语言基础,熟悉教学特点,突出培养民族地区中小学英语师资教育教学特色。课程设置适当以职业培训为导向,与英语教育教学相结合保证英语教育专业方向的英语教育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一)学科专业基础课程英语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要力求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英语专业类基础课程是他们成为合格的基础教育英语师资的前提条件。湖北民族地区高校本专业可从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基础、办学条件及教学环境的实际情况出发,适当对课程学时比例或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由于受母语的干扰,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语音不过关。学科专业课程以视听说为主线,修正学生的语音语调,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借助网络媒体技术,适当提供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并且在大一、大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

(二)通识文化课程在开设的已有课程中,思想政治类课程所占比例略大,而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艺体生活方面的课程比例小。语言教学不仅要讲授语言知识,具有一定的音乐与美学知识,还要兼顾文化知识的传播,充分实现语言教学的目的,可开设文学、历史、哲学、音乐、艺术和传统文化等方面的课程,如中国古典诗词赏析、经典名著赏析、中国通史、社会发展概论等。

(三)教育学科课程教育类课程最能体现师范教育的特色。从目前我院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英语教学法”传统的三门课程已经跟不上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应将此三门课程与当前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结合起来,突出英语教育专业的特点。必须适当增设教育类课程的种类,让学生了解英语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规律及学生学习英语时的心理表现。将英语与教育两个学科整合,选择性开设“英语教学策略”、“外语教学流派”、“中小学英语课程设计”、“语言测试与评估”等。根据需要开设“英文书法与简笔画”、“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等教育技能课程。增加青少年心理学、教育学、教育科研方法等教育工程类课程,使学生尽快地适应未来英语基础教育教学与研究工作。

(四)教育技能课程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迫使未来英语教师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网络教育技术知识。加强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动画制作和课件制作技术等既是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对未来中小学教师的直接要求。开设这些课程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增强就业竞争优势。

(五)教育教学实践课程教育实践是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试验阶段,英语教育专业的教育实践课程必须扎实推进、认真履行。教育见习应与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课程的教学相结合,到中小学校观摩教学,并进行课堂评议,体验中小学英语教学工作。

英语教育论文篇3

1.1语言元功能思想简介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创立了系统功能语言学,并提出系统功能语法(Systemic-FunctionalGrammar)概念。在这一理论中,韩礼德将语言看作社会活动的产物,关注语言在实际应用中是如何满足人们需要的。该系统强调语言作为社会符号所应具有的最终目的是进行交际。[1]韩礼德认为语言的性质决定了人们对语言的要求,即语言所具有的功能。由此根据语言的普遍特征概括出了三大语言元功能:概念功能(ideationalfunction)、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function)和语篇功能(textualfunction)。语言的三大元功能存在于语言的学习和实践中,它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语言交际过程。有意识的将这一理论加以运用,对于解决语言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具有一定的启发与指导意义。因此,通过语言的元功能理论,可以对我国英语教育中出现的若干“沉默式”问题做出解释。

1.2造成“沉默”的原因分析根据语言的元功能理论,英语语言的学习就是通过表达建立人际关系,使语言在篇章中产生有意义的联系。而我国的英语在不断“沉默”的过程中却造成了语言功能的缺失,笔者认为这是我国英语教育过程中的根源问题之一。“沉默式”英语教育将书面训练等同于外语教学,虽然注重对语言特点的学习和解释,但并没有深入到英语语言内部对其进行透析。这样的语言学习方式必然会导致英语教育问题层出不穷,并被冠以“哑巴英语”的名号。从语言的三大元功能视角来看,造成我国英语“沉默”的主要原因表现在语言概念功能的失调、人际功能的忽视以及语篇中输入量的缺失等三大方面。1)语言概念功能的失调语言的学习首先是通过概念功能来实现的。概念功能作为逻辑功能与经验功能的结合,一方面强调将语言看作一个社会符号系统,运用语言符号作为表达各个意义之间逻辑关系的工具;另一方面,它主张通过对各种经历进行表达,从而实现新信息的传递。我国英语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注重理论基础的建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英语语言逻辑结构的掌握十分突出。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试卷上,学生都能够将句子结构进行透彻分析,对篇章类型给予明确判断。不可否认,这种在英语教学中逐渐培养出的能力是语言学习所必需的。之所以要掌握语法知识和句型结构等基础性语言知识,是因为这些最基本的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在应用过程中避免语言的错误使用,保证交流信息的正确性。2)语言人际功能的忽视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进行思想交流的媒介,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进行语言学习的目的就在于,通过语言这种工具在复杂的社会交际系统中进行人际交往。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英语逐渐成为国际交流的主要语言,在各国的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国自对外开放以来掀起的英语学习热潮也足以说明英语对个人及社会的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在当前教育的大环境下,英语教育多以应试教育为取向。受英语测验及评价方式的局限性影响,其人际功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同时,为应对以考察笔头功夫为主的考试,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将英语的学习集中在句法的掌握和语义的理解上,并通过不断地笔头练习获得高分。由于长时间沉浸在语法与句型的题海中,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实战练习,导致学生在听力和口语等方面的生疏。这种以应试教育为取向的语言学习使得学生对自己的言语缺乏信心几乎成了一个普遍现象。3)相关输入量的匮乏文字并不是语言,而是利用看得见的符号来记录的一种方法。语言在通过人际功能满足人们需要的过程中,其基本有效单位不是词、句,而是语篇。在语言的使用中,语篇功能通过一系列句子或段落使语言形成整体并赋予语言以意义。英语语言的学习正是通过这种有意义的语篇功能使学生在掌握语言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实现了文化的交流与传递。在我国,英语教育一直存在着喜忧参半的境况。一方面,学生词汇量大、语法知识完善、理论功底扎实,但另一方面学生对语言的学是停留在词的辨析和句的分析上,致使语言在使用过程中语篇衔接出现问题,从而造成篇章内容的断层。学生虽然熟练的掌握了书面语言,但是却无法将其所思所想进行流利的表达。

2语言元功能思想对“沉默式”英语教育的启示

时下,针对英语课程的改革引发了不少的热议。作为一门外语,英语教育的核心问题不是有没有必要学,而是如何才能有效的学好并最终学以致用。[8]因此,在厘清英语教育过程中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的基础上对英语教育进行反思与改进是应对“沉默式”英语的应有之义。

2.1从应试到应用:语言学习的观念转变对于英语教育而言,要转变我国“沉默”的窘迫现状,就需要从根本上正确认识并把握英语教育的核心理念从而转变语言学习观念。英语学习在应试教育的驱动下形成的是被动的学习态度,为考而学的消极学习动机必然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方向及成效。在这种情况下,应尽可能从语言的人际功能角度出发,突出英语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淡化应试教育在英语教育中的固化观念,从而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增强其语言学习的动机。语言是进行人际交流的工具,在注重应试环境下的笔头训练的同时,更应该认识到学习英语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实践应用。

2.2从理论到实践:英语课程的适当调整我国“沉默式”英语教育在取得瞩目成绩的同时却造就了一批纸上谈兵的理论家。在课程设置上,英语语言的实践性在理论课程的主导下几乎销声匿迹,这在一定程度上是语言概念功能失调的典型表现。因此,英语的课程设置必须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强调理论性的基础上应加大实践课程的份额,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兼顾听说读写的各个方面,在完善授课方式的过程中转变教学中单一被动的传输模式,使英语学习在巩固理论的基础上实现互动与实践,从而打破“沉默”的怪圈。

英语教育论文篇4

在高职英语教育中的应用分层教学模式很容易理解,但其应用起来却并非易事,除了要满足分层教学模式的各种要求以外,其应用领域也是方方面面的,分层教学除了要将高职学生其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外,还要进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估等的分层。下面就这些分层展开叙述:

2教学目标分层

对于分层教学模式下的学生,教师要明确其教学的目的,对不同的分层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而不能所有层次一直要求,比如对于英语基础好的学生要制定高的、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目标,让学生对英语的深入程度更上一个层次,而对于那些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的学生,要把教学目标放在夯实基础知识上,进行基础性教学,循序渐进,像英语这样一个需要长期功夫的学科,不能急躁莽进,否则会适得其反。

3教学内容分层

在分层教学模式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能灌输相同的内容。教学内容应该紧贴教学目标,对于英语基础好的学生,教学内容应该放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上,实行全面教育。

4教学模式的分层

在高职英语教育中应用分层教学模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多年来,我国在教育中都是采用的被动式教育方式,就是说学生只是被动的听从老师的安排,被灌输相应的书本知识,即“被学习”的状态。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不仅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独立性的培养,长期下去,势必将学生培养成只能适应应试教育而缺乏动手动脑能力的书呆子。因此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学模式应得到相应的改进,比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对于英语基础好的学生,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可以从听、说、读、写能力等方面加以训练,如听力练习、对话练习、写作练习、阅读理解等。而对于那些英语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就要更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可以通过词汇练习、朗诵课文、翻译句子、选词填空等夯实基础。

5分层教学评估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评估方式也应该相应的进行分层,而不是由教师一致指定。传统的应试教育完全没有涉及这方面的内容,高职英语分层教学评估,可以将教师对学生的评估分成不同的层次,如对基础好的学生期末成绩占50%,平时成绩30%,创新综合成绩20%,且试卷难度大。而基础较差的学生试卷难度降低,期末成绩占60%,基础成绩加平时成绩占40%。

6总结

英语教育论文篇5

教育环境上的匮乏语言的学习与掌握需要相应的环境,这是毋庸置疑的,目前大多数幼儿园的英语活动还是孤立的教学活动,缺少良好的学英语的、耳濡目染的语言环境及宽松愉快的心理环境,使幼儿不能学以致用,甚至不会运用,英语教育遇到很大的难题。

二、幼儿英语教育问题存在的原因及解决策略

幼儿园英语教育一定要坚持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一边研究,一边教学;一边教学,一边研究。以此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英语教育的科学性,并为幼儿英语教学理论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此,要根据英语知识结构、英语教学的规律及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语言发展的规律等全面考虑幼儿英语教学,并进行研究。如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教材的编写、方法的研究及环境的创设等。

(一)目标的确定目标是行为的指南,我们应本着全面发展观、幼儿的兴趣特点以及幼儿最大的接受能力等提出幼儿英语教育的目标及任务,这就需要研究幼儿在学习英语中,接受能力与学习水平究竟怎样,从而确定目标,指导实践。

(二)内容的选择目标要通过教学内容才能得以实现,这就需要在教学中以目标为导向,以各年龄阶段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为前提选择内容,所选的内容一定是为幼儿将来的身心发展,一定是经过幼儿努力可以学会的。所以,哪些英语教学内容可被幼儿接受,可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需要在教学中进行研究与探讨。

(三)方法的采用方法是实现目标、贯彻要求的手段,手段不当,就可能出现“欲速则不达”的后果。为此,在幼儿英语教育中应采用哪些方法是很重要的,我们应借鉴已有的教学组织形式,结合幼儿英语学习的特点和规律研究幼儿英语教育的组织形式,从而实现教育目标。

(四)环境的创设语言的学习离不开环境,幼儿英语教育更离不开语言环境的熏陶,如何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是我们应该研究的课题。

英语教育论文篇6

1.多元性。人的智能结构是由九种智力要素组成的,是多维的、相对独立的,而不是以整合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九种智能同等重要,教师应给予同等的关注。2.差异性。人人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九种智能,[3]但以不同方式在每个人身上进行着不同程度的组合,形成各自特点,即智力的差异性。差异性是由环境的不同和教育条件的不同对不同的受教育个体产生影响所造成的。3.实践性。智能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智能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具有跨越性的突破。智能是每个人在不同方面、不同层面所具有的解决现实生活中一系列实际问题尤其是难题的能力,重点指发现新知识或创造新产品的能力。4.开发性。人的多元智能的发展关键在于开发。教育,或者说教师要帮助学生/儿童全面地开发其潜在能力,首先需要建立一种完整的教育体系,确保采用精确的方法来描述受教育者的智能演变历程。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开发多种智能,并发现其特点,最终实现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二、幼儿英语在整个英语系列教育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幼儿是学习英语的黄金阶段

据有关资料显示,3~6岁是孩子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孩子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孩子早期接触并接受正规的英语教育,不仅能够开发孩子的学习潜力,还能帮助孩子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占据优势。原因在于,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外语课程,在学生的一生中,尤其是中考、高考、考研、出国中,都是必不可少、非常重要的。

(二)幼儿时期的英语学习可以为将来学习、使用英语打下坚实的语音基础

现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英语缺陷具体表现为:中国式英语、哑巴英语等等,就是因为幼儿阶段没有接受正规、标准的英文发音而导致的,他们往往很难进行正常的英语交流,更为严重的是只能进行简单的英语阅读和写作,或者说出一口别人无法听懂的蹩脚英语。在幼儿时期若能够进行准确、正规的英语发音学习,能够为日后的英语学习夯实基础。

三、多元智能理论的具体应用

幼儿英语教育的重要特点是启蒙性,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他们对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对语言感知的敏感性,培养他们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信心。幼儿英语教学应以口语练习为主,关注听说能力,同时,科学选取和组织语言材料,帮助他们轻松自然地进行口语交流。语言材料必须适合幼儿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尽可能短语化、生活化、口语化。

(一)重视“听”的训练

根据幼儿的特点,幼儿英语“听先于说,说先于读,读后再说,说后表演”,所以,训练幼儿的听力是首当其冲的。而在实际教学中,听力常常是被冷落的对象。教师应重视幼儿“听”的训练,生动性、形象性的听力训练更容易被幼儿所接受。而多元智能恰恰能给“听”提供多种途径:1.模仿———开发幼儿的语言智能和逻辑智能[4]模仿是幼儿天生就具有的能力,通过模仿,不仅开发了幼儿的语言智能,而且开发了其逻辑智能。如教师可以放一些简单的录像片,让幼儿注意看好、听好。录像片内容是幼儿做自我介绍的游戏,如I’mDongDong,I’mfat,I’maboy等。放2~3分钟后停下,教师可让幼儿模仿,做一下自我介绍,也可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延伸开来,比如Ilikeswimming等,这样就可以促进两方面智能的发展。2.运用简单的英语儿歌来开发幼儿的音乐旋律智能和自然认识智能音乐是世界通用的“语言”,通过英文儿歌的欣赏,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还可以开发幼儿的音乐旋律智能和自然认识智能。老师可以选取简单上口的英语儿歌及经典儿歌,如ABCsong,HappyNewYear,HappyBirthdaytoyou,《雪绒花》等。3.数字游戏开发幼儿的数学逻辑智能运用数字听力,可以使幼儿掌握一些数字英语单词,如one、two、three等。教师也可以随意说一个英语单词,比如six,便于幼儿更好地加深记忆。4.运用人体自身部位的英语单词来开发幼儿的视觉空间智能教师在帮助幼儿学习人体自身部位的英语名称时,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如Putyourfingeronyourhand(face,eye,ear,mouth)。老师说,幼儿做,然后,说、做对象互换。通过师生共同参与游戏,学生就可以在快乐的游戏中记住人体部位,开发视觉空间智能。5.听听、做做,开发幼儿的身体运动智能好动、好玩是幼儿的天性,让幼儿在动中玩,开发身体运动智能。如玩找朋友“Lookingforafriend”的游戏。教师可以一边放儿歌,一边让幼儿做游戏,也可让幼儿边唱边做。6.分组合作开发幼儿的人际关系智能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分组竞赛的方式可以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加强凝聚力。如通过分组将幼儿分成Blue和Yellow组,分别设计口号:“Blue,Blue,Yeah!Yeah!Yeah!Yellow,Yellow,Yeah!Yeah!Yeah!”通过比赛结果来进行评分,依据评分结果来判定输赢,在合作比赛中培养了幼儿的人际关系智能。7.运用教学内容开发幼儿的自我认识智能多元智能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智能。在教学中,不仅要做到教文化,而且要“以人为本”,融入道德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认识智能。如英语故事“GoldenHouse”,虽然故事内容非常简单,但通过活动能使幼儿懂得尊重别人的道理,学会如何与别人相处。

(二)培养幼儿“说”的能力

口语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园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作为主体,应为幼儿园的孩子准备丰富多样的口语句型,帮助他们自然地进行口语交流,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多元智能理论用多种途径和方式传授同样的教学内容,使每个幼儿都能以适合自己智能特点的途径达到教学所要求的目标。1.语言。幼儿来园时,热情地与同伴、老师、身边的人打招呼:“Goodmorning!Howareyou!”吃点心、午餐活动时,幼儿会用英语介绍学过的菜名“carrot,egg”等。在进餐习惯上,幼儿会提醒同伴“Don’ttalkplease”。提问作答,教师说汉语,幼儿回答英语等活动,都可以很好地训练幼儿的口语。2.视觉空间。讲授monkey这一生词时,教师就拿出一个玩具monkey,展示给孩子们看,他们就会立刻被吸引过来。这时,教师可引导孩子们用英语回答“What’sthis”,“Thisisamonkey”。就这样,教师可以引导孩子认识、学习、掌握更多的单词和句子,从而进行简单的口语交流。3.身体运动。幼儿边说、边做可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如孩子在学习bird(小鸟)时,边学小鸟飞边念儿歌“bird、bird飞飞”。学习elephant(大象)时,边学大象走边学儿歌“elephant、elephant走走”。这样,才能使这些英语单词更加形象化、生动化、趣味化,孩子们会很乐意参与进来,轻松学会。4.音乐。轻松、悦耳、动听的音乐旋律很容易吸引和感染幼儿,尤其是简单好学的经典儿歌。如学apple这个单词时,就可配以短小易学的儿歌“apple黄,apple红,apple圆,apple啧、啧、啧甜”。一方面,幼儿熟悉了apple的发音,另一方面,把apple的特点也感知了一次,孩子们很轻松地就把apple这个单词学会、记牢了。5.人际交往。每个人都有表演的天分,尤其是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来增强幼儿的表演能力和交际能力。在角色游戏中,《Lovelyfruits》就具有代表性。教师上课时可将教学场地装扮成一个果园,让幼儿扮演已经讲授过的水果:苹果、橘子、梨子、香蕉、桃子等。在游戏中,第一步让学生自己介绍,第二步打招呼,第三步找自己喜欢的水果/朋友。老师可以把要用到的句型写在黑板上,如:“I’manapple/orange/pear/banana/peach.”“Howareyou?I’mfine,thankyou.”6.自然观察。儿歌“ThisisMyTree”表达了幼儿爱护树木、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学完后,可让幼儿到户外去观察,启发幼儿除了爱护树木外,还要爱护花鸟等,增强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多元智能理论对幼儿英语教育的启示

(一)积极向上的学生观

学生观是人们对学生的基本认识和根本态度,直接影响教育活动的目的、方式和效果。加德纳倡导一种积极向上的学生观,他认为人都具有个体差异,不存在聪明或愚蠢,只是聪明的方面和程度不同。教师应该给予他们针对性的引导和培训,帮助每一个孩子的智能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幼儿园和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为孩子们创设各种展现各种智能的场景,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选择,帮助孩子们扬长避短,激发他们的潜能,充分发展每个人的个性。

(二)“对症下药”的因材施教观

多元智能教学观倡导“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幼儿可能在某方面展示出特别发达的智能,并倾向于不同的智能。在可能的范围内,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智力特点来进行教学。加德纳提出了“为多元智能而教”与学习应以“多元智能来教与学”的观点,这就是“对症下药”两个方面的含义。根据多元智能教学观,幼儿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智能和兴趣差异以及教学内容,选取和设计不同的教学场景和教学内容,从而促进每个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评价观

英语教育论文篇7

传统的英语课堂以教师为中心,近年来,这一情况稍显改善。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课堂,甚至“翻转课堂”在某些大学的英语课堂中进行着实践,但并不是主流。这里一方面是有教师个体的原因,即没有参加学习或培训,教学理论和方法没有及时掌握,另一方面由于一些客观条件,如班容量大、教学设备跟不上等。具体问题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教学理论和方法不能跟上时代潮流

大学里基本没有专门机构或人员进行教学理论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从国外的教学理论中引进、学习和借鉴,但引进的教学理论并不一定适合我国的外语学习者。我国的英语教育还属于单纯的语言学习,忽视了“学以致用”,忽视了社会和就业市场对英语学习者的需求。实践证明,语言学习理论的研究对于语言的学习与掌握十分重要。缺乏中国特色的英语学习理论,导致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只能学到语言的皮毛,而不是具有文化载体功能的语言。

2.教学内容与社会和就业市场需求脱节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大学中的英语教育课程内容呈现出与社会和就业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忽视社会和就业市场需求及对学生进行就业英语方面的指导,无法满足就业市场对大学英语人才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在授课内容上,许多大学英语教师忽略了英语本身就是一种交流工具和文化载体,而单纯将英语作为一种学科知识传授,在注重语法、词汇学习的同时,忽视了大学生听说能力培养,忽视了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提高,进而影响了他们在就业市场获得成功。

3.教材与课程设置不合理

大学英语的学习在教材和课程设置上缺乏整体布局和谋划,大学英语教材以综合英语学习和听力英语为主,而忽视了本身作为重要交际工具的英语的运用能力培养,教材单一;无论教材内容多么丰富,也无法弥补教材自身缺乏规范的缺陷。课程的单一性体现在教师注重读和写的能力培养,忽视了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以及英语文化的培养。这就导致大学生只能成为“考试机器”,而难以成为具有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人才。

4.评价方式过于单一

大学英语教育的评价方式主要是期末笔试为主的终结性评价,这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极为不利。这种评价方式不利于大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广泛参与和积极表现。期末测试的内容以听力、阅读、词汇和写作为主,无法对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进行测试;评价方式拘泥于闭卷书面测试,学生无法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评价方式过于强调阶段学习的结果,忽视了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发展和进步,极容易导致部分学生为“高分”学习,而忽视综合能力的培养;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忽视了学生对自身学习的反省,不能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

二、坚持大学英语教育改革,提高大学毕业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2007年版《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以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因此,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提高大学毕业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是时代和社会对英语人才培养的要求,应成为英语教育改革的重点。针对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应当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授课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几个方面着手,采取相应对策。

1.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

科学的课程体系是提高大学毕业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保障。大学应努力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课程有机结合,对学生的英语知识、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文化素质等综合培养,课程改革和建设围绕这些方面实施。课程设置要根据社会和就业市场的需求进行统筹安排,确保课程跟上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课程体系要科学合理,确保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这是英语教育改革成功的先决条件和重要保障。

2.转变传统教学模式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先进的教学理论应尽快在教育改革中应用。教学模式的先进与否是影响英语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教育模式的改革是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大学毕业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条件,是大学生英语知识、英语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是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大学英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创造较好的学习环境,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由“演员”转变为“导演”。教师应积极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将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引进大学英语课堂,从而切实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3.转变授课方式

语言的学习不仅在于课本知识的学习,更为重要的是语言的应用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枯燥、缺乏活力,因此,高效的第二课堂学习等非传统课堂学习应成为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助力。多媒体、网络等新型学习手段可以被运用到授课之中,这样既会使得课堂丰富多彩、活泼真实,又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原声电影、原版小说等教学材料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话剧、演讲、辩论、英文歌曲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精神、合作精神和竞争精神,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学习英语、运用英语。这样的授课内容和教学方式一定会为英语课堂带来活力,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4.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鼓励大学生在学习英语时进行自主化学习、个性化学习和协作学习,改变大学生的学习方式,这是英语教育改革成功的必由之路。鼓励大学生独立地学习知识,转变传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学习的状况,培养大学生获取信息和学习知识的能力,并在学习中培养英语交际能力。学习方式转变的目标是学生可以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英语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学会有效地、高效地进行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学习方式的改变,激发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充分发展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强化学习效果。

5.改变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

变终结性评估为形成性评估,最大限度地利用评价机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反拨效应,促进英语教育改革的成功和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在形成性评估操作过程中,要以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为出发点,着重考查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将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结合在一起,将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在一起,力争建立多元化、立体式、交叉式评价体系。在形成性评估操作过程中,将学生的活动参与度和活动中的表现、知识运用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和评价依据,并参考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合作学习情况和英语水平提高情况等。这种以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评价为主线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促进大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三、结语

英语教育论文篇8

一、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现状

近年来,有关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多集中在定位之争。主要围绕通识英语EGE(EnglishforGener-alEducation)、通用英语EGP(EnglishforGeneralPurpose)和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进行探讨。蔡基刚(2004)撰文指出“只有把基础英语教学扩展到ESP教学,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人才”。2010年5月,全国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改革成果总结暨外语通识教育与课程设置高层论坛在广州举办,会上专家提出了外语通识化教育的新思路。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Law-renceAnthony(2011)也在“第三届专门用途英语在亚洲国际研讨会”上指出ESP教学模式同样适合中国学生。2013年4月,第三届大学英语院长∕系主任高级论坛在武汉举办,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守仁指出“大学英语的课程性质,即是要衔接高中英语教育,体现大学英语特色,同时与专业英语相结合。现阶段而言,各高校基本根据各自学校的生源情况采用不同权重的EGP+ESP的课程设置模式。

二、高考英语改革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将面临的问题

(一)基础英语教育和大学英语教育如何有效衔接

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的英语学习能力决定着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方向,同时也决定着课程的教学效果。现阶段我国高考难度各省不一。高考英语改革后,各省生源的英语水平差别会更大,同时,由于一年两考的政策会有一部分同学在第一次考试的成绩达到预期的情况下,可能阶段性放弃英语学习,这将会影响到学生升入大学后的英语学习。同时,也会给大学英语课程设计提出挑战。因此,探索将基础英语与大学英语有效衔接的课程体系是未来大学英语教育的重点课题。

(二)大学英语教学如何定位

大学英语教学定位是近年来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研究的重点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有关大学英语学习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66%参与调查的学生认为大学阶段应该采用EGP模式,27%的学生认为应该采用ESP模式,7%的学生认为应当强化EAP教学。由此看来,高考英语改革在还没有完全显现的情况下,ESP模式并不是大多数学生的需求。那么高考英语改革后,即使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不会有任何变化,也无法保证学生的英语能力有大幅度提升。因此,大学英语是否应该定位为ESP与世界接轨,还尚待研究。

三、高考英语改革后,大学英语教育的应对策略

(一)强化全民英语能力提升意识

在全球化进程逐步加快的年代,为了提高国民素质,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全民英语能力的提高必然是不可抗拒的。我们应该认识到外语资源是国家战略资源之一,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国防的安全。外语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实现学习者的个人目标,它是关乎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因素。目前,我们的国家外语能力明显不足,已经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潜在因素。英语作为普及面最广的语言,应该成为每个国民应该掌握的语言。英语学习的第一目的是促进个人的发展;但同时也兼顾着提高国家外语能力的目标。因此,我们要将基础英语教育和大学英语教育有效衔接,并在大学阶段强化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这是关乎国家软实力增强的公民基本素质。

(二)深化改革四、六级考试模式

教学评估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四、六级考试作为终结性评估测评学生英语能力的测试手段具有相当的社会权重。四、六级考试的改革方向应以保证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和建立同基础教育阶段统一的相互衔接的社会化能力检定模式为核心,以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标准(CEFR)为指导,借鉴日本的(EIKEN)和韩国的(TEPS)建立完善的,涵盖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的英语潜能检定机制。使潜能检定成为推动学生内在需求的动力,并能引导学生提高“用英语学习的意识”。

(三)建立以能力提升为目标定位的大学英语教育范式

英语教育论文篇9

本着应用型、实践型和“必须、够用”的原则,改革英语教育专业教学内容。对不符合这些原则的学习内容给予必要的删减,而对于一些有启发性和创新意义的内容随时进行适当的补充。同时改革单一的考试方式,增强考核的导向作用。根据英语教育专业的特点,在专业核心课程,比如《综合英语》、《英语视听说》、《英语口语》、《英语教学法》等课程要采取提问、讨论、平时作业、说课、讲课、论文及开卷考试、技能考试等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最大程度做到学生课程学习与专业技能、职业能力相结合。在技能考核方面,还可以采取用人单位与学校共同制定考核标准,即“半工半学”考核。

2各项技能比赛与课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为了使英语教育专业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的小学英语教师岗位,在校期间的技能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们要把学生的各项技能比赛与英语教育专业说开设的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就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把口语课与讲小学英语课本上的故事比赛结合起来;把语音课的语音技能训练与语音语调比赛结合起来;把美术书法与简笔画、板书设计比赛结合起来;把英语教学法与说课、讲课比赛结合起来。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未来所从事的教师岗位的职业技能。

3教学方法改革

我们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采用启发式和互动式为主的新型的教学模式。力求让英语教育专业各位任课教师都能根据职业技能要求,通多对课堂教学采取讲授-见习-模拟-评价的环节对学生进行随堂教学实训,让学生充分感受职业氛围。改变那种传统惯用的灌输式实训授课程序,采用启发式的实训教学程序。这种教学程序的改变能够使学生在遇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激发创新潜能,进行各种创新尝试,通过自主实践体验认知专业理论,使其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充分利用现代化实训教学技术,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多媒体课件、交互式电子白板、视频演示、网上信息等多种教学资源、教学手段的使用,极大地丰富了实训教学的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方便。

4校内实习实训与校外见习相统一

在学生学习一段时间的专业课和实训课后,把学生带到实训室进行集中实训,也可以每周抽出固定时间将学生带到实训室,在专任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专门的实践教学。这就要求校内要有标准规格的专业技能微格实训室。在微格教室里,利用投影仪、电脑、电子白板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模拟真实的小学英语教学环境,让学生充当英语教师角色,进行讲课、说课、评课等技能训练,并对真个过程进行实时录像,以便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整改提高。校外见习就是让在校学生到各个实习实训单位进行实际教学感受。学生在外见习期间,所在院校要派专门的带队教师进行全程跟班,对见习学生的教案书写、说课、讲课、班级管理及课外活动组织等技能项目进行有效指导。在学生见习结束后,要求学生写出书面见习报告,并由实习单位给出该见习学生的评价,以便学生后期整改提高。

5建立校外毕业实习与校企产学结合相统一的模式

英语教育论文篇10

近代以来,通识教育理念一直贯穿于我国的教育之中。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提出“中西融合、兼容并包”,梅贻琦先生也主张“学问范围务广,不宜过狭,这样才可以使吾们对于所谓人生观,达到一种平衡不偏的观念。对于世界大势文化变迁,亦有一种相当的了解”。他鲜明地提出了“通识为本,而专识为末”的通才和全人教育思想。现今,21世纪世界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使得通识教育显得更加重要,尤其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更是关键。“中国本科教育需要在培养模式上借鉴西方的经验,特别是通识教育的经验,真正从国家的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改进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识教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21世纪优秀人才的切实措施。当然,关于通识教育内涵与概念等的厘定,教育界至今尚未达成一致,但是已经有一些定论,其一,通识教育首先关注的是“人”的培养,其次才将学生作为职业人来培养;其二,在通识教育中,所谓“通”即“融”,指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其三,关于以美国为代表的通识教育实践和以英国为代表的通识教育实践两大阵营的出现,前者认为,通识教育实践应该通过具体的核心课程来体现,后者赞成通识教育是指一种教育理念或者教育观。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后者更适合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即把专业教育做深,触类旁通,即可达到通识教育的目的。

二、大学英语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契合

大学英语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一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对于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能力至关重要,所以关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一直没有停歇,关于走EGP路线还是ESP路线的讨论一直如火如荼,但是迄今都未出现一个令大家满意的结果。目前,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可以尝试通过通识教育的实践路径来进行。

1.通识教育应先关注“人”的培养,然后才是学生作为职业人的培养。

大学英语是高校的必修课之一,其作为语言教学首先是一种文化交流,文化具有“育人”的功能。我国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研究已经持续很多年了,有一点已经取得共识,即我国学生的英语障碍主要集中在与跨文化相关的领域,如“何时应该如何说什么”才能不违反跨文化交际原则。根据2005年麦肯锡的报告,中国每年培养出近160万各类工程师,但能够为跨国公司工作的人才还不到10%。譬如,中国海员的技术在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远远超过欧美国家的海员,但是在国际海员劳务市场上,由于我国海员的英语水平不过关,所以很少有中国人担任船长或者大副之类的职位,这种情况非常典型,在医学、法律等领域亦比比皆是。纠其根本原因,大多数学者认为是由于文化因素的干扰,使得学生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职业人。由此可以看出,大学英语教学自身体现出对于通识教育的诉求,即首先是“人”的培养,文化育人,同时亦是职业人的培养。

2.通识教育是“通”和“融”,是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

大学英语教材内容以英语语言为载体,其内容虽然弥散,却贯穿中西、通融文理。研究表明,当下使用率较高的大学英语教材(文理工不分)以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为主流倾向,以文科内容为主,兼之以科普内容,教材本身的设计对于文理工科学生兼容并蓄。但我国的现实情况是,由于学生从高中二年级便开始文理分科,进入大学后,学生的文理知识不平衡。因此,通识教育的开展则显得应时之极,大学英语的教材特点也为学生实施“完人”发展提供了契机。教材是学生得到学习刺激信号的源头,对于大学英语教学而言,对于教材的“二次开发”展现了其“通融”的作用。教材的“二次开发”既依托于教材,又超越教材,需要对既有教材灵活地、创造性地、个性化地运用,同时对教学素材资源进行选择、整合和优化,还需开发其他新的教学资源。教材中的文理科知识均需要阅读者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建构学习。建构包括两层含义,既要依赖原有知识对新的知识进行解码、处理,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又要在新的知识的基础上对原有的知识进行重组。这种解码、处理、重组的过程使阅读者达到“文理通融”之效。

3.以英国通识教育实践为代表的阵营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大学英语作为一门高校课程,它拥有天生的通识教育“细胞”。

当教师和学生进行教材的“二次开发”时,等于是把大学英语课程“做深”了。大学英语是一门语言课程,语言本身就是交流的工具,它的交流不只限于专业交流、人文科学交流,还有自然科学交流。文理工科学生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就教材内容联系自己的专业进行思考和交流,不失为一个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方法。21世纪的人才需要宽阔的知识视野和批判性思维等能力,大学英语教学虽然不能在通识教育方面独当一面,但是能为我国的大学通识教育增加一份力量。大学英语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门学科,其承担的任务不止是语言教学或者学生通过语言考试那么简单,其文化、文理交融特征甚至国际化特征都是通识教育得以进行的平台和基础,同时它与我国教育界一直倡导的文化素质教育相得益彰、殊途同归。

三、大学英语教育通识功能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