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志设计课程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27 10:33:54

标志设计课程总结

标志设计课程总结篇1

【关键词】标志;教学;思路

标志是以单纯、显著、易识别的图文造型来表达含义、情感和指令行动的符号,是高度浓缩的图形艺术语言,审美标准崇尚高度简练和概括,故创作和设计的难度比其他图形艺术都要大得多。标志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是装潢艺术设计、品牌设计等专业方向中的主干课程,学生们将从课中了解和学习标志的设计程序、形式法则、创意思路等。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创意分析、草图表现、正稿绘制并撰写文案,在项目实训中培养学生分析、辨别事物的能力,为后继的企业形象设计(VI)课程打下坚实基础。笔者曾在设计公司从事标志和企业形象设计工作,在成为院校教师并长期教授标志设计等课程后,结合自身设计经历和授课中所了解的学生总体状况,认为院校标志设计教学与实践有一定差异,总的说来是理论指导较完整,但在具体项目中无法全面实践。当然,这主要由院校与社会的固有差异所造成。现状难以改变,笔者认为标在志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应当紧密衔接前期课程、注重文化内涵建设、提倡设计与制作并重,并合理导入实训项目。

一、标志设计课程教学应当紧密衔接前期课程

标志设计课程通常开设于大学三年级,在前期专业课程中学生们已经学过图形创意、字体设计及CorelDRAW、Illustrator软件等课程。有了这些课程的训练基础,学生绘制表现标志的效果不是问题,但难在如何将造型表现基础与标志创意的思路相结合。前期课程(如图形创意)往往是为了创意而创意,然标志的创意和图形表现必须结合实训主题的内容要求。标志设计当紧密衔接前期课程之所学,在理解设计要求和主题内涵的前提下运用图形和字体的创意方法进行造型表现,最后通过软件绘制成型。惟有紧密衔接前期课程,本课程实训才能在有限时间内集中精力,构思多个设计方案并择优完善。

二、标志设计课程教学必须注重文化内涵建设

现代标志通常是高度简练和概括的图形,运用软件绘制或临摹完成只需很短时间,但标志设计项目的周期则常有数周,这是因为标志形态是项目主题内涵的图形化表现,其创作修改需要与客户或市场进行反复沟通。设计者基于对项目主题理念和设计表达需要的深刻理解与把握,将标志以可视化的图形、字体等方式呈现并在与对方的沟通协调中不断完善。在此过程中图形表达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理解和吃透主题,将主题的内涵和灵魂赋予标志图形,使之具有吉祥寓意,充满正能量,进而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故标志设计者须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和文史知识,资深设计师常说标志设计入门容易,但水平提升难度大,就是难在这里。因此,标志设计课程教学必须注重文化内涵建设,数周课程中,教师除讲授基础理论外还要多引领学生欣赏标志作品,读懂中外著名品牌标志的内涵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典故,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逐步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更能激发学习兴趣。文化内涵建设非一朝一夕之功,但作为专业课程教师,一定要督促学生多读经典好书,积累文化底蕴,提高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从而赋予作品以深度和生命力。

三、标志设计课程教学当提倡设计与制作并重,同时应合理导入实训项目

在校学生通常以电子稿或纸质打印稿的形式交付标志作品,图形打印、喷绘在纸面的效果尚可,但有些材料和制作工艺可能会令标志的设计效果大打折扣,如使用渐变色彩的标志无法以塑胶、金属材料制作表现,图形细节丰富的标志难以用发泡材料切割制作等。因此标志设计课程教学当提倡设计与制作并重。学校条件的限制可能无法让学生们实际接触各种制作工艺和材料,但教师应当展示相关图文视频资料和不同材质的标志实物,让学生了解各种材料和制作工艺的特点,在实训指导中时刻提醒学生注意标志造型、色彩是否适合不同材料的制作输出。同时,教师授课还应合理导入实训项目,项目来源可以是教师自己课外所接的设计业务,也可以是网络竞标或设计大赛的题目,根据学情和项目复杂程度,合理安排、指导学生训练。

四、结语

标志设计对师生而言都是一门具有挑战性的课程,画图易而构思难,入门易而提高难,教师需要在讲授基本理论之外花更多精力引导和鼓舞学生夯实文化底蕴,以利于创意和表现。本文所述的教学思路,正是笔者在课堂实训中引导学生的经验总结,尚有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还将进一步改进、提高。

参考文献:

[1]朱珺.标志物语[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5.

[2]高林娟.标志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01).

标志设计课程总结篇2

一、教材分析

1.内容、地位、作用

本节课是设计制作课。主要是对构成设计单元内容作一个全面的总结,使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分类、标志设计的基本知识作全面的了解。标志是一门实用崐性很强的设计艺术,它要求以简洁明了的图形、强烈的视觉刺激效果,给每位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本课以大量的标志为主线、辅以生动的讲解,使学生从标志应用与审美双重功能中,感受美术的社会价值,从而进一步提高进行审美创造的愿望。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了解标志的分类和功能以及设计的创作特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创造思维能力

3.教学重点和难点

因为标志的强烈实用性,确定本课的重点是标志的应用分类、形象分类和构成手段分类。它对学生初步观察分析标志有重要意义,由于学生绘画水平不同和观察生活的感受不同,所以把难点定为创意设计。

通过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全体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我准备用下列教学方法。

二、教学方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我主要采取“启发──引导法”,以实例为线索,充分动用教具,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例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运用投影、挂图现场演示,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并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多法并用,即培养了他们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美术课是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画,而不是其它的。

三、学法指导

标志是实用性很强的设计艺术,需要全面的知识技能和创造思维,要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设计出标志是一件很难的事,因此本课利用大量实例和制作过程的演示,使学生沿着形象简洁、手法概括,表达以象征为主的思路前提下,启发学生发展创造思维。在课堂中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穿插打出学生都熟悉的标志,增加了直观性。

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都全方位的渗透到教学程序中去。

四、教学程序

本节课教学由导入、新授、巡回指导、小结四个环节组成。

1.导入

上课以后,我先向学生出示印有各种标识的产品和印刷品,引起学生兴趣,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观点去分析、归类,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我再具体分析一种标志,得出标志的概念:象征性的表达事物特性和类别的一种设计形式。从而引出新课《标志设计》。

2.讲授新课

<1>让学生掌握标志的基本分类

结合课本30页左上角图例讲受标志分类。集团标识:最早的标志,如原始部落的图腾,现在多是各种组织、机构的徽志;商标:经过登记注册的商品标记。节庆徽志:个别传统节庆活动和大型文体活动均设置专用徽志,有以宣传号召人们积极参加。识别符号:在公共场所、道路交通中用以代替文字的简洁形象,约定俗成为民众公认的标识。

<2>标志的图形类别[分别打出幻灯]

具象:有写实的、有写意的;有直观的、有指代象征的两大类别。具体如:白猫洗衣粉、稻米消费宣传;动物园、加拿大复职代办处。

抽象:有简单的几何形的组合,也有刻意构造的抽象形的组合。前者如:奥林匹克运动,用五个圆环表示五大洲紧密团结在一起;后者如:加利福尼亚葡萄酒,用三十个圆点表示葡萄,圆点组成的图形则表示盛满酒的酒杯。

文字符号:有中文变形组合、有英文变形组合,还有汉语拼音、阿拉伯数字和其它的图形组合。‘中国铁路’是中文工和人的组合,‘美国柯达胶卷’和‘日本制帽公司’是英文变形。

<3>标志的构成手段

因为标志是平面设计的一个种类,几乎所有的平面构成原则都可以为标志设计所应用。如课本31页右列所示的对称、适合、反复、渐变、特异,均是标志设计的常用形式。

举例介绍中国银行设计思路和三金牌西瓜霜的标志设计整包装情况,并出示实物。

2、作业要求

1)展示课前制作标志---禁止吸烟。以教师亲手制作的标志为范例向学生讲授介绍制作过程:1)确定制作标志的大小

2)画出大体轮廓和比例

3)进行细部的加工

4)填充颜色

2)学生作业

从课本中选择太阳神、三联电子等标志中的一个标志,然后按要求进行临摹练习。(教师作巡回指导)

3、课堂小结

总结课堂所学的内容,并对学生作业做简单评述。

标志设计课程总结篇3

【关键词】工作室模式 标志设计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01-02

工作室模式教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发展举措,通过这种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充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获得更多实际操作的经验,提升自己的工作、学习能力。基于工作室模式教学的特点,工作室模式教学成为高职艺术院校设计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培养社会适应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将工作室模式和设计课程教学进行结合,让教师和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成为有关人员思考的问题。

一、工作室模式下标志设计教学流程

工作室模式下标志设计教学流程具体体现在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上过程指导和监督控制、课后评价反馈几个阶段。

(一)课前准备

通过召开学校教师和专家研讨会之后,根据标志设计职业能力要求、素养要求确定标志设计的基本工作任务。之后根据公司标志设计的具体操作流程来安排相应的总监、品牌策略、创意制作等岗位。在岗位分工的时候需要对人员性别配比、学生学习情况、学生能力特长等问题进行综合考虑。在分组时候,根据各个小组成员兴趣爱好和能力的不同,为不同的小组安排不同的工作任务。

(二)课堂的实施阶段

在小组分工完成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到具体的工作情景中,激发学生进行标志设计的兴趣,对学生展开系统化的标志设计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系统化地收集有关调查研究;行业基础信息资料。在经过市场调研之后获得标志设计工作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实现客户调研,充分了解客户的设计想法,并将这种想法充分融入到自己的产品设计中。同时,小组代表还需要加强了客户之间的定期沟通,通过沟通获得有关标志设计的创意方向和有关信息。在获得了有关信息之后,小组成员要组织内部讨论,解决成员对信息的质疑,不断推敲观点,完善对标志的设计。在作品构思的过程中,要通过小组成员之间思想意见的碰撞来形成全新的创意。比如,第一个设计小组在标志创意的设计中遇到了设计瓶颈问题,创意思考的对象是文化传播公司。基于此,文化传播公司标志的设计总应用广播、喇叭、电影胶片等元素,无法体现文化传播行业自身的特点,得不到客户的认可。针对这种问题,小组成员内部进行讨论,思维活跃的成员主张逆向思考,即不应该局限在代表传媒发展的图形上,而是需要将图形开发设计成为传媒形象的代表。在这种创意提议下,有小组成员提到了“门”这个元素,寓意传媒文化“引进来”、“走出去”的概念,适合传媒行业创新发展的特点。

(三)课程实施的过程指导和监督控制

工作室的教师一般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设计专家共同组成,学校内部的教师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设计技能。为此,在工作室模式下标志设计教学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告诉学生这门课程学习需要掌握的知识、方法,并指导学生收集文化传播标志,对收集到的标志分类整理。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根据每个小组任务的完成进度来调整教学进度。比如,第三个设计小组很多确定了标志设计的定位,之后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设计的构思。设计构思之后,这个小组设计的标志形式没有得到客户的认可,这个时候,教师需要对标志的造型进一步分析,让学生从从文化角度向客户阐述设计的内涵,从而让客户接受学生设计的理念。

课程实施的监控流程要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教师通过不同设计阶段各个小组成员提交的成果来对学生的设计技能、设计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引导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标志设计问题。

二、工作室模式下标志设计教学成果检验

工作室模式下标志设计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活跃性,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我展现意识。通过工作室模式下标志设计教学,能够让学生学会和客户进行沟通,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和诠释标志设计的内涵,扩展标志设计意蕴深度。在工作室模式下的标志设计教学主要是以小组分工的形式进行,将标志设计能力较强的学生任命为组长,带领其他成员进行标志创意化设计,通过成员之间的互动,提升班级总体标志设计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作室模式下的标志教学能够让艺术院校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充分趣味化、人性化,提升学生艺术标志设计的实践操作技能,在以小组为单位的分工合作中引导学生学会讨论、学会探索、学会思考、学会创造,有选择地进行标志设计,提升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标志设计课程总结篇4

【关键词】美术欣赏实践活动审美能力自主探究

2013年3月教育部新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通过艺术作品赏析和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素质。”因为艺术欣赏活动能够提高欣赏者的欣赏水平,培养审美情操,使学生用心灵去感应美、接受美的洗礼,坚定美的信念。本文将以《标志设计的方法》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为例,谈谈如何在中等职业学校美术欣赏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几点体会。

一、以欣赏为主线,教学目标注重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

美术欣赏是通过审美感知,把美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结合理解、想象、联想、情感等心理机能的综合活动,获得审美享受的精神活动过程。在制定《标志设计的方法》课堂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如何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产生美的感受、陶冶。据此,我将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一)知识目标:认识标志设计的四种表现方法,了解各种表现方法的特点及表现效果。

(二)能力目标:1.通过欣赏、分析部分成功的标志案例,能以小组合作方式设计一款表达直观、创意新颖的标志。2.通过本课的欣赏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标志设计独特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信心,提高学生对学习平面设计的兴趣。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

二、立足文本,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审美鉴赏力和艺术创造力

丰富的美术欣赏活动以及富有情趣的审美情境,有利于促进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突破以往简单化的欣赏模式,使他们意识到艺术欣赏是多角度、多层面的,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一种较合理的科学的欣赏途径让他们能够深入地理解标志作品的内在精神,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

环节一:课前准备――感受美

课前向学生提出前置任务,预习教材内容“标志设计的方法”,并准备有关介绍清远城市的文字及图片资料,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在预设的任务中初步认识、了解学习内容。

环节二:游戏导入――发现美

1.利用游戏“看图猜标志”,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品牌标志作为素材,组织学生分组竞赛。2.导入课题。

环节三:案例分析――体验美

1.利用课件展示向学生介绍四种设计方法:形象表现法、抽象表现法、单字表现法、连字表现法。

2.出示游戏中四组标志图片,提问:这些标志分别属于哪种设计方法?要求学生小组内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3.提出学习任务一,小组选择其中一种设计方法进行案例分析。

提供相关个案分析给学生参考,布置学生填写《优秀标志作品分析登记表》,各小组搜索有关标志设计的方法,特点及信息传达等信息,让学生在讨论和分析过程中了解标志设计方法的艺术效果,学会从设计特点、信息传达等方面进行欣赏美的标志作品。如 “动感地带”的标志采用连字表现法,利用充满朝气和活力的橙色加上品牌标志的全名称巧秒结合,具有时尚感,像Hip-Hop街舞一样符合年轻人的口味、带出时尚、好玩、探索的品牌属性。

环节四:探索与实践――创造美

1.明确学习任务二:各小组运用其中一种标志设计方法设计一款“城市标志”。

创设标志设计情景:2013年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将在我们的城市举行,清远市政府正面向全社会征集城市标志。通过真实创作情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创作标志作品的兴趣和灵感。

2.收集资料素材:教师展示三组清远城市图片,引导学生构建设计思路,思考准备采用什么设计方法?选用哪一方面的形象作为素材?以此刺激学生的创作思维。

3.绘制草稿:各组员发表意见,抓住灵感,绘制标志设计第一稿。

4.欣赏范例:观看范例作品,思考本组的设计改进方案,如利用“杭州”城市标志作品进行范例欣赏,分析标志中的“杭”字结合了航船、园林、拱桥等要素,展现出杭州扬帆起航、积极进取、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通过范例欣赏,引导学生从标志的风格、观念等方面进行欣赏并借鉴作品成功的地方,从而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5.修改完善:学生共同商讨设计方案,进一步完善作品,引导学生将评价意见及范例欣赏的设计意念加以运用修改完善草稿。

环节五:展示评价――欣赏美

1.引导小组展示设计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2.教师进行综合点评。

此环节通过作品展示让学生在对比中相互学习,并能反馈知识技能把握情况,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欣赏美的标志作品,增强欣赏教学的直观性、主动性,使学生乐学、喜评,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三、拓展迁移,巩固加深审美思维能力的培养

环节六:总结延伸――深化美

1.组织学生填写《个人学习体会记录表》。

2.引导部分学生上强发表学习感想,然后由教师作总结。

3.布置作业:独立完成一款标志设计――为我们学校计算机专业科组设计一款标志。

本环节提供机会让学生学会自我小结,进行知识的梳理、归纳,引导学生了解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发现生活中的美,对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扩大知识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综观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能紧紧围绕三维教学目标来开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注重以学生的体验与探究性学习为主。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掌握标志设计的方法及表现效果,并采用多种方法创设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地思考、创作,在体会实践中领悟标志设计的表现方法,再以欣赏范例、修改完善等环节着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整节课的教学结构清晰明了,可操作性强,目标达成度高,对于大面积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大有帮助。

正如艺术家冈布里奇所言:“一个人永远不能穷尽对美术的探究,他会在其中不断发现新的东西,伟大的作品,在每次观赏时,看上去好像和以前都不同”。美术欣赏教学中应采用多样化、生动化、艺术化的欣赏手段,注重加强学生的欣赏实践活动,用欣赏作品唤起他们美的情感,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审美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获得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标志设计课程总结篇5

关键词:项目驱动,引导实践

Photoshop课程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它被广泛应用于广告、影视动画、游戏等领域。学习这门课程,有助于今后学生毕业,能够在广告公司、动漫公司、影视公司、网络公司等从事设计与制作工作。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主要是教师先进行示范,然后学生被动地进行模仿,这种模式导致的最终结果是学生只是单纯的模仿,而不知道为什么要使用这种工具去完成特定的任务。等到需要学生自己独自面对问题时,还是处在比较迷惑的状态。

针对这种情况,结合高职教育重视实践能力的特点,我觉得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来进行phoshop的教学,即采用项目驱动的方式,化被动为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当中,真正做到主动探索、勤于探究,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实践动手能力,以真实的项目或者是切实可行的虚拟项目作为载体,切实与企业的需求相接轨,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

一、课程目标设计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企业的用人需求,我们可以将课程目标划分为三大块: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课程内容的展开紧紧围绕这三大目标进行。如能力目标包括能够熟练运用photoshop软件移动和缩放对象、能够熟练运用photoshop软件对视图进行控制、能够熟练运用photoshop软件进行抠图等,在完成项目的过程当中逐渐实现三大目标,这样的设计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明确培养目标可以真正做到培养和输送技能型人才,符合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

二、课程整体设计

整体的课程设计可以围绕一个真实的项目或者是具有可行性的项目展开,以“《CG》动漫杂志品牌设计”为综合贯穿项目为例,课程摘要的专门人才。整个综合贯穿项目被划分成六个子项目,包括:《CG》动漫杂志封面制作、《CG》动漫杂志宣传海报制作、《CG》动漫杂志网页制作、《CG》动漫杂志吉祥物制作、《CG》动漫杂志光盘制作和《CG》动漫杂志内页制作(综合训练),这六个子项目涵盖photoshop的所有的知识点,包括移动工具、自由变换命令、亮度/对比度、叠加模式、背景图层与普通图层的转化等,完成整个《CG》动漫杂志品牌设计,每个子项目又可以看作一个独立的任务,例如《CG》动漫杂志封面制作,通过此子项目的制作,可以掌握装饰文字的制作、底纹制作、圆点图案制作等。

项目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进入photoshop学习之前,就明确目标,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愉快主动地去学习。老师只是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去启发和诱导学生,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勇于探索,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老师不是一开始就将任务的步骤进行示范,学生再单纯进行模仿,而是给出任务或者提示,引导学生去完成任务。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难题的时候,老师应及时给予帮助。另外,每位学生的潜质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特点也不尽相同,可以结合自身特点,主动进行探索,提高自学能力。

另外,整个项目就是一个完整的设计流程,大家在项目的完成过程当中,可以掌握整个设计流程的制作,因为整个流程就是一个真实的环境,只不过是把地点从企业搬到学校,这对今后学生踏入工作岗位有很大帮助,能够使学生成功完成角色转换,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做到得心应手。学习photoshop软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将所学用到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所以要紧密结合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来安排课程设计,以达到真正的学以致用的目的,而不是为学习软件而学习软件。

三、课程的整体导入设计

1、安排机位、讲解机房纪律

2、自我介绍

3、展示课程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讲授和实践,提高学生的软件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使用PHOTOSHOP软件进行平面设计制作,从而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广告设计人才。告知课程进程表

4、告知考核方式

5、进入第一个子项目的学习

总之,我们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真实的实战项目或者是具有可行性的项目来统一教学,在完成项目的过程当中,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对学生完成的作品给予评价,并强调其中重难点的地方。如果是真实的实战项目,学生完成的优秀作品可以直接拿来商用。另外,学生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设计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靳埭强.文化产业与艺术设计教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

[2]尹定邦.设计学概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6月

[3]贾否,路盛章.动画概论.北京播学院出版社,2002

标志设计课程总结篇6

【关键词】图案基础 标志设计 一致性

一、图案基础和标志设计的概述

图案是实用和装饰相结合的一种美术形式,它把生活中的自然形象进行整理、加工、变化,使它更完美,更适合实际应用。图案基础课程通过授课形式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以形式美法则为核心的图案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不仅能提高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而且还能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发现美、创造美。标志是表明事物特征的记号。它以单纯、显著、易识别的物象、图形或文字符号为直观语言,进行特定信息的有效传达,具有表达意义、情感和指令行动等作用。标志设计过程是通过对相关信息进行调研、归纳、对比、总结、提炼后依据形式美法则进行图形化设计,也是一种图形艺术的设计。

二、图案基础和标志设计的关联性研究

(一)从作品形式角度来看,图案基础和标志设计同属于造型艺术,图案基础的作品形式是纹样的形式,这种形式包括单独纹样、适合纹样和连续纹样,其中单独纹样和适合纹样是具有独立性的造型图案,具有造型简洁、形式饱满、美观,颜色协调等特点。标志设计的作品形式同样是经过提炼加工的一种造型,同样拥有造型简洁、形式饱满、美观,颜色协调的特点,其中的国家、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徽标,甚至从外观角度来看和图案几乎没什么区别,所以图案和标志在作品形式的角度来看具有很高的一致性。

(二)从图案和标志设计的风格角度来看,图案注重装饰性,图案是一门装饰性、规律性极强的艺术,注重外在形式的美和装饰效果。标志则是富含信息的创意图形,强调识别性、信息传递准确性、宣传性、和使用适应性,其中宣传性包含了标志在不同场合、不同载体要具有装饰效果,从这一点来看,图案和标志在应用角度上也有相同之处。

(三)从设计准则来看,图案和标志都属于视觉设计的产物,说以必须符合大众的审美原则既形式美法则,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主要包括:对称均衡、条理与反复、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及变化和统一。研究、探索形式美的法则,能够培养人们对形式美的敏感,指导人们更好地去创造美的事物。掌握形式美的法则,能够使人们更自觉地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表现美的内容,达到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高度统一。图案作为一种装饰性、规律性极强的艺术形式,而且有应用广泛的特点,注定和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所以图案是形式美法则的完美体现者和应用者,人们也是多数通过图案来学习和使用形式美法则。标志设计是将具体的事物、事件、场景和抽象的精神、理念、方向通过特殊的图形固定下来,使人们在看到标志的同时,自然的产生联想,从而对企业产生认同。[1]标志设计要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必须符合形式美法则,不仅如此,为了适应消费者不断更新的审美观念,企业标志还要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前沿性,于是在一定的程度来讲标志设计不但要做传统形式美法则的继承者和实践者同时还要做形式美法则的开拓者和创新者。综上所述,从设计准则来看,图案设计和标志设计均依据形式美法则来进行。

(四)图案基础课程中图案设计与标志设计的过程也很相似。图案基础课程要培养学生观察研究、变化、归纳、提炼的能力,所以课程开始要求学生从物象写生开始,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分析,通过写生掌握物象的基本特征,进行简化、夸张、抽象、变形、添加等艺术手段,依据形式美法则进行加工整理,最终创作出形式美观、工艺精湛的图案纹样作品。标志设计和图案设计相同的是首先也要进行调研工作,就是对企业或产品进行调查研究,掌握企业或产品的基本信息,然后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分析提炼,把信息精华进行视觉化表现,在通过变化、组合等方式进行创意,得出系列设计方案,最终依据形式美法则,通过简化、夸张、抽象、变形、添加等艺术手段得出具有高度精神内涵、丰富准确信息传达、造型简洁美观、运用范围广阔、制作成本低廉的标志设计作品。以此看来,图案与标志在设计过程中也有相似之处。

(五)在作品的表现手段上,图案和标志也很相似。图案的表现手段多数使用点、线、面等视觉元素,通过点的密集、关联;线的排列组合、面的对比使图案作品具有黑、白灰的层次感,另外在空间表现上要求饱满、图底关系均衡,造型风格严谨统一。标志设计在表现手段上也基本使用点、线、面等视觉元素,同样要求空间表现上要求饱满、图底关系均衡,造型风格严谨统一,只不过标志要求在视觉上更加简洁,所以往往点、线、面综合运用的比较少。基本都是点、线、面的单独造型。

(六)图案设计和标志设计在民族文化传承的方面有着共同的任务。图案在我国历史悠久,其中代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吉祥纹样、福花瑞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追求平安幸福的朴素愿望。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立日益增强,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世界进入“中国制造”的时代,中国企业、产品在国际的知名度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民族品牌、产品的标志设计要充分体现民族性。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作为设计基础课的图案基础,在我国有悠久的开设历史,是近代设计专业的必修基础课,对现代设计如标志设计有很强的关联性和影响力,同时它也是中华民族视觉文化传承的载体之一,我们要看到传统图案基础课的作用而不能轻易的抛弃,应认真研究,积极改进,使之为我国设计教育发挥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标志设计课程总结篇7

关键词:计算机组成原理;设计性环节;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08-0003-03

1 引言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承前启后、承上启下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由于涉及知识面广、内容多、更新快,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普遍觉得内容抽象、难于理解。为了最大限度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对计算机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我们开设了配套的设计性实验环节。通过亲自设计计算机的各个关键部分,学生可以进一步融会贯通理论教学内容,提高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设计性环节也为后续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的开设打下良好基础,将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教学内容更好的衔接,对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本文主要介绍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中设计性环节的教学实践工作,希望能对同行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 设计性环节的内容

通过对“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内容的分析,并结合后续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的教学需要,我们设置了三个部分的设计内容,每个部分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第一部分为指令系统的设计;第二部分为控制单元的设计;第三部分为简单计算机体系结构的设计。并要求每两名学生为一组,共同完成各个部分的设计任务。

2.1 指令系统的设计

指令系统的设计内容主要安排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讲授指令系统的过程中。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更主动地学习指令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充分地理论联系实际,根据设计中对计算机功能和组成的要求来完成对指令系统的设计,并可以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实验过程中进行完善。教学实践表明,将计算机指令系统的设计任务安排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讲授指令系统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更深入地理解机器指令和指令系统之间的关系,掌握指令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方法,还有利于对“计算机组成原理”后续知识点的理解。

2.1.1 设计要求

要求为一个八位字长的计算机设计指令系统。该计算机数据通路、运算器都是八位的,具有256字节的存储器、八个通用寄存器以及其他的必要部件。设计的指令系统要求必须包含如下指令和寻址方式:

(1)数据传送指令:包括取数、存数,寄存器之间传送数据等指令。取数、存数应具有立即数、存储器立即寻址、寄存器立即寻址等方式。

(2)运算指令:包括加法、减法、自加1、移位、取反等算术运算指令。

(3)转移指令:无条件转移指令、条件转移指令。

(4)停机指令。

2.1.2 确定指令系统及指令编码

由于设计的是八位计算机的指令系统,可以采用单字长和双字长指令。例如,八位计算机的指令格式可以为:

一个完备的指令系统必须包括数据传送、算术逻辑运算、程序控制等指令,能够实现约20~30条指令和常用的寻址方式,例如:

(1)取指令 (双字长指令)

MOV AC, Mi Mi-->AC (AC为累加器,Mi为存储器地址)

(2)加法运算指令(单字长指令)

ADD AC,Ri AC+Ri-->AC (AC为累加器,Ri为通用寄存器i)

根据设计要求,表1给出了设计指令系统的一种方案。

指令系统的性能决定了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因而指令系统的设计是计算机系统设计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一台真实的计算机通常是非常复杂的,学生不可能在有限时间中设计出来。我们要求学生设计的计算机功能较简单,基本指令简单、典型,学生容易掌握,也有利于后续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开展。

2.2 控制单元的设计

控制单元的设计是计算机系统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基本控制单元的设计问题包括如何形成和连接受控部件的控制信号,以及在何时使这些控制信号有效。学生独立地设计控制单元,不仅可以使学生剖析和体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为今后设计计算机打下初步基础,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和发挥空间。

2.2.1 设计要求

控制单元的设计有组合逻辑和微程序控制两种方法,我们要求用组合逻辑来产生控制指令执行的控制信号序列。整个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根据每个微操作对应的逻辑表达式生成控制信号。

2.2.2 组合逻辑控制单元的设计

根据指令系统的设计,对每一条指令进行细化,对指令执行过程进行分析,确定执行每一条指令所需的微操作数及节拍数、确定系统时钟节拍数、以及确定每个节拍对应的微操作,形成每条指令的微操作时间序列表。并根据微操作时间序列表,在节拍信号和指令译码信号的作用下,得到所有微操作的控制信号以及使该控制信号有效的条件,形成每个微操作对应的逻辑表达式。根据逻辑表达式及其对应的控制信号产生电路,就可以完成具有整个指令系统的控制单元的设计。

控制单元的设计内容我们有意识地安排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讲授控制器的过程中。学生们对于课堂上讲授的有关控制单元的原理、概念和设计方法并没有直观的印象,单纯的理论学习难免枯燥,难以提起学生们的兴趣。教学实践证明,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讲授控制单元的过程中,学生们对自己在第一阶段设计的指令系统中的每一条指令执行过程进行分析,对八位字长计算机的控制单元进行初步设计,可以把控制单元中的各个知识点串起来,可以有效加深对计算机工作中数据流和控制流概念的理解,进一步弄清计算机内部结构的时空关系,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2.3 体系结构的设计

在计算机系统设计和实现阶段,根据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首先设计整个计算机的大体框架,即总体结构图,以求有一个大体的框架,对以后的设计工作起到指导作用。再依据自顶向下的设计思想,把整个计算机划分为多个模块,对各个模块进行设计,然后综合,完成整个计算机的设计。

2.3.1 设计要求

要求设计一个八位字长的计算机的体系结构,该计算机数据通路、运算器都是八位的,具有256字节的存储器、八个通用寄存器以及其他必要部件。在功能上,要求该计算机能够完成单字节或双字节加/减、单字节无符号乘法、16位除以8位除法等多种基本运算。要求设计的计算机系统能完成指定的功能,功能较强而又简洁。

2.3.2 总体设计

按照学生所设计的指令系统的要求,参考一般计算机的数据通路结构,图2给出了八位计算机总体结构框图的一种设计方案,规定了各功能部件的功能和各功能部件之间数据通路的走向。

在图2中,AR为地址寄存器,PC为程序计数器,IR为指令寄存器,AC为累加器,GR为通用寄存器组,ALU为算术逻辑运算单元。C标志寄存器用来寄存进位C标志,Z标志寄存器用来寄存结果为零的Z标志。另外在图2中还有两个四选一开关和一个二选一开关,其中的一个四选一开关是用于形成C标志的输入,另一个四选一开关用于控制数据总线,二选一开关用于控制地址总线。

2.3.3 功能部件的设计

基于所设计的计算机总体结构,确定每一个功能部件的功能、功能部件与外部的连接端口信号、各功能部件与数据总线连接方案。

(1)运算器的设计

运算器由ALU、通用寄存器堆GR、累加器寄存器AC及数据选择开关等组成,具有进位(C)、结果为0(Z)等状态标志位。

能实现最常用的算术运算(加、进位加、减、借位减、自加1、自减1等)、逻辑运算(逻辑与、或、非)及移位、数据传送等功能。

(2)控制器的设计

控制器包括脉冲源、启动电路、节拍发生器、程序计数器PC、指令寄存器IR、地址寄存器AR和控制信号产生部件。整个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根据每个微操作对应的逻辑表达式生成控制信号。

(3)数据总线

数据总线的数据源较多,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各个数据源在数据总线上是否冲突。

简单计算机体系结构和各个功能模块的设计环节,有助于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深入了解计算机系统各部分的工作原理及相互联系,加深对计算机工作中数据流和控制流概念的理解,加深整机概念,进一步弄清计算机内部结构的关系。

3 结论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学习计算机系统的关键课程,在完成基本原理知识学习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设计能力的培养。正是基于此点,根据从事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教学经验,我校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引入了设计性环节,充分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拓展了师生沟通的渠道,而且便于在教学中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对提高教学质量、加深学生对所学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开创能力是非常有益的,符合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

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设计性环节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同的设计方案越来越丰富,反映出学生的求知欲望是很强的,而且富有创新精神。设计性环节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除理论教学外,设计性实验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提高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培养大学生专业素质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无疑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保恒,肖晓强.计算机原理与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

[2] 刘芳,王志英,戴葵,陆洪毅,王进.“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的教学实践[J]. 第一届中国计算机教育与发展学术研讨会,2006,(8).

[3] 赵硕,杨欣宇.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设计性实验[J]. 高师理科学刊,2005,(5).

[4] 徐爱萍等.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2004,(3).

收稿日期:2007-1-18

作者简介:刘芳(1971-),女,博士,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讲师。主讲“计算机原理”与“计算机原理课程设计”两门主干课。研究方向为计算机体系结构和信息安全。

通信地址:湖南长沙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601教研室

邮编:410073

标志设计课程总结篇8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小组教学;工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1-0266-02

引言

在我国工业设计是一门相对而言尚为年轻的学科,相对于一些传统的学科,工业设计的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方法,一直处于不断的探索与改革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模式与方法被提出,究其原因,是由于我国各个高校开设工业设计的动机、专业方向的定位各有不同所致。例如从生源方面来说,在国内工业设计的学生就可以分为艺术类及工科类,而分别招收这两类学生为主的高校,在专业教学计划及人才培养目标上就可以看出明显的差别。因此,结合高校自身特色、生源特点,在大量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中选择合适的一种或多种,才能在完成基本教学目的的同时,培养出各有特色的工业设计学生。

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除了在教学理念上进行转变外,另一个途径就是改革授课方式。用能体现专业特色的授课方式来替代传统授课方式,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由于当前传统的普及教育模式,导致理工类学生普遍存在美学知识薄弱、造型能力低的弱点,同时形象思维能力欠缺。这使得他们创新能力低下。而且由于自身设定目标能力较弱,因此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结合学生自身兴趣及意愿决定设计主题,完成设计项目的这种模式,变得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但是理工类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又有其自身的优势,比如理工科知识全面,逻辑思维较强。如果能选择使用一些他们习惯的逻辑方式来传授知识,他们接受起来不但迅速,同时也提高知识技能运用的程度。

在通过比较一些方法之后,本文选择以任务驱动法模式下小组教学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一、任务驱动法与小组教学法

传统模式下的任务驱动法是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有意义的具体任务,通过完成设定的任务作为学习的过程,使学生最终获得知识。在这种方法中,教师的引导、合适的资料、具体可操作的任务,对最终学生是否可以顺利完成任务并获得知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目的性强,而缺点是通常完成的任务对象是学生个人,一个学生完成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流程,在过程中学生只需要关注自身的情况,学生之间并无联系,更谈不上沟通与交流。而工业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上,一直都将学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列为重要能力。因此单一地运用任务驱动法,并不适合工业设计专业课程。

而传统的工业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一般都会采用小组教学法。小组教学主要是根据课程内容和目标,将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可以采取自愿分组,或者教师根据学生能力进行配组),根据完成任务所需的人数分成若干小组,以合作的方式完成项目任务。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整个学习过程中信息资料和学习过程共享。学生之间为了完成任务,需要进行更多的直接交流;任务资料通过共享的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约时间成本。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并且可以通过小组成员的多样性,起到优势互补的效果,利于每个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及特点,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而小组教学法的缺点也比较明显,主要表现为参与度不平衡。一般来说,如果小组成员中能力差异比较明显,程度较好或者活泼的学生参与度较高,小组的进行方向很容易受到部分小组成员掌控,合作的优势无法得以体现,从而使那些被动接受“操控”的学生参与的兴致越来越低。小组合作法的优势无法得以体现。

比较和分析上述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本文以工业设计专业课程“CI设计”为例,采用任务驱动法提出设计任务,结合小组教学法,以学生自愿分组的方式,给每个小组设定相对独立且难度相似的任务,最终以提交设计方案的方式完成教学,并以自评及展览的形式作为评估效果的依据。

二、教学方式实施探索

工业设计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习从功能、造型、色彩到系统设计所具备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学习创新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法则;运用计算机辅助软件进行设计表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表现能力、审美能力、管理能力以及综合评价能力等。即不仅要有创新的思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利用效果图展示自己的设计,还要有很好的表达能力,可以通过说话去表达设计、说服别人。本文“CI设计”课程内容的安排均以培养上述目标为依据。

标志设计课程总结篇9

关键词:课程设置;灰色关联;计算机;就业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01-0055-03

中图分类号:G642

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事业的发展,计算机已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社会对计算机类人才的需求量依旧很大,其中软件测试人员的缺口目前就达到了30万之多。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理应有所提高,然而据统计表明,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却有明显的下降。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难,致使招生规模的慢慢萎缩?另外,目前各高校都存在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就是学生放弃专业课程不上,却花大量的时间与金钱去参加校外培训公司的培训,这些现象又说明了什么?本文从统计学角度出发,对湖南科技大学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总结出计算机类专业课程设置与就业之间的相关联系。

1 调查分析

1.1调查形式与内容

调查对象为湖南科技大学2003级至2007级已经毕业的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是在阅读了相关资料,听取了广泛的意见后,综合设计了调查项目。本调查采取的形式是网络问卷调查。为方便调查,我们使用“调查派”网站的免费问卷调查功能。调查内容主要针对就业与专业课程设置情况。问卷内容包含姓名、联系方式、工作地点、职业、就业时间、就业满意度、月薪、专业课程对其就业帮助、课程设置建议等。

1.2结果分析

此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63份,参与调查的毕业生数量占全部毕业生数量的58.4%。针对有效问卷数据分析如下:

1)职业选择:分析得出学生就业岗位情况,如图1所示。图中可以看出,已毕业的学生中,有33.3%的学生从事软件开发,18.84%的学生从事技术支持,4.35%的同学从事软件测试,2.9%的学生从事产品销售工作。可知,毕业后从事所学专业技术工作的人数比例为59.43%,毕业后从事相关专业管理工作的人数比例为7.25%。

2)专业课程对其就业的帮助和影响。专业课程对就业的帮助和影响统计,如表1所示。表中可以看出,59.42%的学生认为数据库原理课程对其就业影响最大,比率超过30%的课程依次为计算机网络、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面向对象编程、软件工程。

3)就业薪酬情况。根据所得数据进行折算,得出整个行业平均薪酬约为6650元左右,根据就业时间和就业地点的不同,薪酬有明显的差别。处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就业时间长的学生,薪酬明显要高于内地和就业时间短的学生。32.93%的学生薪酬为3000~5000元,低于平均薪酬,但所占比率最大;23.17%的学生薪酬为5000~8000元,处于平均薪酬;24.17%的学生薪酬范围为8000~10000元,高于平均薪酬;7.54%的学生薪酬为10000~15000元;3.44%的学生薪酬在15000元以上;9.76%的学生薪酬为1000~2000元,这部分学生基本处于经济不发达地区,从事非技术工作,所以工资较低。薪酬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

结合本地区的消费水平,和同行业其他企业相比,53.62%的学生对自己薪酬水平基本满意,40.58%的学生对薪酬有些不满,对薪酬完全满意的学生占1.45%,完全不满意的学生占4.35%。

4)薪酬和专业课程的相关性分析。为了更深入地研究专业课程对就业薪酬的影响,我们将借助灰色关联分析做进一步研究。设薪酬为系统特征行为数据序列,其中1000~2000元设置标志为1,3000~5000元设置标志为2,5000~8000元设置标志为3,8000~10000元设置标志为4,10000~15000元设置标志为5,15000元以上设置标志为6。相关因素序列依次为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JAVA编程、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Cisco网络体系设计与实现、综合布线、数据库原理、面向对象编程、编译原理和技术、软件工程、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图形学、数字逻辑。如果选择选择了该课程,那么设定标志为1,否则设置标志0。计算过程包括3个步骤:第一步,初始化操作(整理为等长度1-时距序列);第二步,序列的始点零化像;第三步,计算|S0|、|s1|、|s1-s0|,本例中|s0|=263,|s1|=29,|s1-s0|=31。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所示数据分析得知,对薪酬影响较大(一般认为r≥0.6较为可靠)的课程有9门,其关联度从大到小依次排列为:数据库原理>综合布线>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面向对象编程>软件工程>JAVA编程>计算机组成原理。

5)薪酬和就业时间相关性分析。设薪酬为系统特征行为数据序列,各薪酬等级标志与薪酬和专业课程的相关性分析相同。相关因素序列为毕业工作时间,按学生所填实际年份计算。经计算,|s0|=263,|s1|=16.5,|s1-s0|=43.5,绝对关联度为0.6405,说明就业时间和薪酬存在着正相关性。

2 对策建议

我们通过调查分析专业课程设置对薪酬、就业的影响,得出了主要影响因子。根据这些影响因子,需要采取如下相应的措施:

1)继续加强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对就业率和薪酬影响较大的课程的建设,选择这些课程作为长线课程;另外,选择一些符合市场发展热点,更新速度较快的课程作为短线课程。如果市场需求有变化,短线课程也必须作相应的调整。

2)在设置课程时,要与市场需求充分结合,避免闭门造车。要加强与大型IT企业的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提供锤炼学生实践能力的空间。开设“订单式”课程,实施定向培养,让学生提前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尽快了解当今社会需要哪方面的人才,企业采用的主流技术是什么,从学校学到的每门专业课程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同时也能让部分没有接触过企业文化的老师明白怎样做好教学工作,实现校企双赢。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理论课与实践课学时的比例要合理设置。从全国各高校的毕业情况来看,毕业后选择考研的同学较少,绝大部分学生毕业后选择走向工作岗位,然而社会更注重实际应用能力,对理论知识的需求不像考研的同学那么高。但现在各高校往往理论课学时偏多,上机实践的学时偏少。因此要注重对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其动手能力。

4)做到一张文凭,多样证书。现在很多用人单位,不单单看重毕业文凭,更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综合能力。所以应搭建以IT认证考试课程为核心的实验平台,为学生进入IT行业发展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参加HCNE和CCNA等认证考试,获得相应的专业资格证书,为企业提供“零适应期”上岗的网络工程技术人才。

标志设计课程总结篇10

【关键词】项目管理;志愿服务;戴明环

一、背景

项目管理是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效先进的管理体系,强化项目管理在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中的应用,将会推进青年志愿服务的深入开展。通过对活动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加强对活动的范围、费用、质量、人力资源、沟通、风险的管理,以实现活动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活动目标的综合协调与优化,全面提升志愿服务的管理水平,并不断促进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迈进。

本文以航空科普活动项目为蓝本,讲述了如何采用项目管理方式推进志愿服务活动。航空科普项目是以共青团沈阳市委“七彩课堂”计划为牵引,旨在增强全市青年的爱国热情和航空意识,丰富青年的文化生活,努力开创以宣扬航空文化为主题的青年第二课堂。同时以航空科普活动项目为平台,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的,努力锻炼青年沟通表达、团队协作能力,并以此引导我所青年不断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树立航空青年良好的社会形象,传递包含航空知识的青春正能量。

二、活动项目管理

(一)活动项目的计划与控制。为保障航空科普活动项目的有序开展,所团委大胆创新、认真筹划,以所志愿服务的“五个一”理念为蓝本,制定出台了《航空科普志愿服务队建设管理机制》,并联合所航模队组建了所航空科普志愿服务队。“五个一”即“动态建立一个系统化的志愿者信息库”、“构建完善一套规范化的规章制度”、“总结形成一套体系化的培训教程”、“建立一套灵活的沟通备份机制”、“办好一堂形象化的服务总结反思交流课”。以此建立了长效、常态化的航空科普志愿服务机制,有力的保障了活动项目高质、高效运行。

(二)活动项目启动。(1)队员招募。采取组织推荐和公开选拔的方式进行队员招募,并对特殊岗位采取竞聘上岗制度。(2)启动会议。会议旨在加深航空科普队员对于活动项目目标的理解,并对活动项目的意义、方式等方面进行初步交流,同时以《航空科普志愿服务队建设管理机制》为准则,进行航空科普队员的责任划分和日常管理,按照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将团队纵向分为“宣讲组”、“飞行组”、“保障组”三个组别,横向分为数支航空科普小组。(3)课程设计。以飞行器总体设计专业为统领进行课程主体设计,同时依托所航模队进行航模飞行表演。并根据用户需求实现定制化服务。且在受课一周前,在授课单位进行航空科普知识展览。

(三)活动项目进度管理。(1)项目来源。一是由共青团沈阳市委根据整体工作部署提出授课需求;二是由需求学校、部队、企业事单位或社区等团体向所团委提出需求申请;三是由所团委主动联系学校等单位进行合作。(2)沟通联系。根据项目来源,与受课单位进行沟通联系,确定具体的活动时间、地点、形式以及内容。(3)航模飞行展示。由“飞行组”队员进行固定翼、四旋翼的航模飞行展示。(4)航空科普课。在为期约一周的航空科普展后,“宣讲组”人员以PPT、视频、图片等多媒体形式讲解航空基础知识。(5)互动讨论。现场就航空知识方面展开开放互动式讨论。(6)活动总结。召集所有航空科普队员召开活动总结交流会,总结活动经验,分享活动感悟。

(四)活动项目质量管理。(1)队员管理。依托数字化管理工具建立了一个完善的航空科普志愿服务队的队员电子信息库,以方便人员管理及活动信息记录。通过试讲、试飞等方式,严格对航空科普队员的素质进行把关。(2)课程设置管理。由“保障组”成员提前在目标受课单位发放调查问卷,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宣讲组”,以此对宣讲课程进行针对性调整,最大化的满足受课单位的相关需求。(3)航模飞行管理。“飞行组”队员定期进行航模飞行训练,并为了减小航空科普活动时的风险,制作特殊材质的航模,并现场根据风力、风向等因素严格控制是否飞行以及飞行时间。(4)总结管理。定期组织航空科普队员进行总结、交流,并分享经验和感悟,提高团队凝聚力,提升活动项目质量。

(五)活动项目宣传及。在单位园区网内开辟航空科普分享专栏,刊登授课课件、心得感悟,在单位范围内营造良好的航空文化氛围;通过军网、所报、集团公司青年工作通讯、微信等新媒体途径刊登活动照片、通讯,努力扩大航空科普活动项目的影响范围,增强活动效果展示。

三、活动的效果及展望

航空科普项目活动走进中小学、大学,部队军营,也走进了社区,为数千次孩子、青年、老人送去了一堂堂妙趣横生、充满知识的航空科普课,受到了全市各界青年的一致好评,树立了沈阳青年良好的社会形象,打响了航空科普志愿服务的品牌。同时,部分青年在本活动项目的感召下,主动对贫困上进生进行捐资助学,增强了本活劝的感召力。后续志愿服务队将入走进沈阳周边的农民工子弟学校、深入企事业单位、放眼社会公益团体持续并开展全民航空科普。

航空科普志愿服务活动采用项目管理的管控模式,应用戴明环(PDCA)的方法对项目的启动、进度、质量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管理,有力的保障了活动项目高质、高效运行。因此,以项目管理的思想深入推进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将有助于志愿服务活动建立长效、常态化服务机制,更好的推进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科兹纳著,杨爱华等译.项目管理:计划、进度和控制的系统方法[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 布郎等著,王守清等译.项目管理:基于团队的方法.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