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贸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17:18:49

国际商贸论文

国际商贸论文范文篇1

论文摘要:由于国际贸易的环节和程序繁多,操作复杂,在每一个环节和操作过程中都潜在着很大的风险,签约前的国际商务谈判将直接影响到合同履行的顺利与否。本文针对国际商务谈判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探讨谈判中容易被忽视的一些细节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对企业顺利地开展国际商贸业务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随着国际经济及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各国对外商贸活动的竞争愈演愈烈,中国早已成为这贸易旋涡中不可缺少的主角。然而,由于国际贸易的环节和程序繁多,操作复杂,在每一个环节和操作过程中都潜在着很大的风险。在与众多能力相当甚至比我们实力雄厚企业的贸易大战中,中国企业如何旗开得胜,在世界经济大潮中稳步前进,又能合理地规避潜在的各种风险?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老子曾经说过:“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重视国际贸易主要环节方面问题十分重要,众多的国际贸易案例提醒我们不得不谨记那句名言:细节决定成败!在国际商务谈判中一些细节尤其不可忽视。下面是国际商务谈判中需关注的几个细节问题。

1.不能忽视自认为不太重要的细节问题

有些谈判人员在对外贸易交易磋商过程中往往仅就交易的几个重要内容反复磋商,而忽视了对次要环节的讨论,而这些所谓的次要环节往往有可能就是引起后面纠纷的祸根。

一般地,国际贸易主要磋商应包括以下十方面内容:品质、数量、包装、价格、交货(装运)、保险、交付、商品检验、索赔与仲裁、不可抗力。但在实际交易磋商中,有不少业务员很看重品质、数量、包装、价格、装运、保险、支付七个交易条件。而对其他的三个交易条件却觉得无足轻重,或根本不谈,或敷衍了事,正因如此,在交易合同的履行过程中,这三个方面的纠纷时常出现。

例如,我国某外贸公司在与外商进行的某种工业品出口的交易磋商中,双方未就商品检验问题进行磋商,合同中也未明确规定。结果买方收到我方货物并进行检验后,认为我方所交货物不符合同规定,并提出索赔。尽管我方在货物运出之前,请国内某商品检验局进行品质检验,取得的检验报告也证明上述商品品质与合同相符,但买方断然拒绝我方检验结果,坚持索赔,双方因此产生纠纷,虽然事情最终得到妥善解决,但这次教训却很值得我们吸取。“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本案例也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交易内容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严防每一个可能出现潜在纠纷的细节,才能防范于未然。

2不能忽视合同中某些条款文字表述的具体明确

谈判是一个紧张的过程,尤其是对一些新业务员来说更是如此,这种紧张的情绪,加上经验不足,很容易影响到对某些关键性语言或词句的阐述表达,从而将某些模棱两可的语言带人合同,在交易过程中往往会造成一定的麻烦。

例如,在规定信用证开给卖方的最后期限时,写成“买方应该于2009年明6日之前将信用证开给卖方。”很明显这一描述有三个漏洞:①时间的确立不明确,不知是北京时间还是其他时间;②“于2009年9月6日”之前是否包括“6日”这一天;③“开给卖方”是以开到为准,还是以投邮为准。为此,上面的描述可以修正为“买方应于北京时间2009年明6日之前将信用证开到卖方”。

因此,对国际商贸谈判中怎样把握好细节性、关键性的环节很重要,需要谈判人员提高不断自身心理素质和业务素质,只有做到临危不乱,才能于冷静中占得主动,避免风险,把握成功。

3不能忽视对谈判对方心理状态的揣摩研究和谈判时机的把握

国际商务谈判也有技巧,要善于对谈判对方的心理进行科学的分析,对谈判对方,理状态揣摩不够,有可能会影响到商机。

曾有一个日本商人与我国某外贸公司洽谈进口某产品,日商面对这外贸公司给出的优惠条件却久拖不决。转眼过去了两个多月,原来一直兴旺的该类产品国际市场货满为患,价格暴跌,这时日商再以很低价格收购,使我方吃了大亏。日本商人经常采取拖延战术稳住谈判对手,谈判中一定要注意时机的把握。

商务谈判人员更应重视谈判原则,否则会造成谈判失败。某国一公司曾派代表前往日本谈判。日方在接待时得知其在两个星期后返回。日方没急着开始谈判,而是花了一个多星期时间陪他到处游玩,晚上安排宴会。谈判终于在第12天开始,但每天都很早结束,为的是安排其去打高尔夫球。直到最后一天,日方才谈到重点。但这时外贸公司人员已无时间和对方周旋,只好答应对方条件,签订了协议。

这手段不仅仅拖延时间,更重要的是这能软化人的心理,如果接受了其邀请,这已实现了日方的第一纸另外,也会不好意思拒绝对方的要求,毕竟“吃人家嘴软,拿人家手短”,其实该代表已违背了商务谈判原则,公事绝不能成为私利的牺牲品,这关系到一个谈判者的根本素质。

4不能忽视对谈判对手特点的充分了解

各国历史文化背景、商务惯例等差异导致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沟通的障碍。国际商务谈判人员应充分了解对手情况,尤其是其信誉、文化习俗和贸易习惯特点、实力,乃至其谈判特点及其质用手法和以往实际。

如日本人谈判很有忍耐力,擅长拖延战术,在拖延中想方设法了解谈判对手的真实意图,对方若急于求成,其就乘机抬价或压价,把对方弄得筋疲力尽、焦躁不安。另外,日本人的情报意识非常强,谈判之前广泛地收集情报,并以情报为依据作出决策。所以与日本人谈判,要注意做好商业保密工作。并根据日本商人的特点,与其谈判时,必须搞清楚对手有多大的权力、能作出什么决定。谈判时,语言应尽量婉转,如果不得不否定某个建议,也要以明确、委婉而非威胁的态度来陈述理由。注意谈判策略,不要公开批评对方,不要直截了当地拒绝,而说你还得进一步考虑。

日本商人在谈判中有很强的团队意识,与日方谈判不能只重视对方谈判班子中某个人,而要争取说服每个人。如果暂时未能全面达成一致意见,也不要应急于催促,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国际商贸论文范文篇2

论文关键词:高职学生;翻译教学;实践式翻译教学

引言

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学习动机不强,传统的翻译教学往往被“枯燥”所描述,学生对翻译课兴趣低落。在义乌商贸城市的背景下,市场对于能与市场活动零距离对接的翻译人才需求旺盛,笔者所在的翻译教学团队力求寻找能使学习者和市场对接的翻译课教学模式。

1高职《翻译》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翻译》是在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开设的专业课程。在本科院校,《翻译》课是英语专业学生重要的基础课程,往往开设在大三或者大四,教学从英汉翻译的一般规律和原则出发,围绕英汉两种表达方式的对比,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翻译理论和常用的翻译方法、技巧,通过反复实践培养学生英汉翻译基本技能。在实践授课中,教师的理论授课比重一般多于实践授课。而这样的教学模式到高职院校却很难行得通。高职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学业基础比本科院校的学生要薄弱,学习的自我规划、自我暗示、自我控制等方面能力更是相对薄弱,他们自身激发学习动机的能力已经不足,如果课堂上单纯传授高深的理论知识,学习的被动性更为凸显,实际的接受效果不容乐观。所以高职学生的翻译教学要与本科院校有所区别。

2客观认识高职学生培养目标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明确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目标。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应以适应企业和社会需要为首要任务,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有实际操作能力,能胜任职业需求,毕业后能零距离上岗的技术型人才。教学理念上,应把握职业教育特点,在课程设置中不仅要讲述理论知识,更应侧重实践技能培养。在课程内容上应重点体现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做到与时俱进。

3义乌国际贸易背景

义乌是一个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义乌国际商贸城的经济外向度高达65%以上,每天商户要和来自不同国家的客户进行交往,英语已经成为主要的交际语言。据浙江省义乌市工商局注册分局统计,截至今年5月底,义乌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总数已达到1700多家,外资企业总数588家,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万名外商常驻义乌采购。义乌已成为全国外商常驻机构数量最多的县级城市。大量的外商、外语翻译、外贸人士、外语标志牌、外语社会培训机构等都构成了义乌特色的英语翻译课程资源。

4实践式翻译教学模式探讨

应对这些变化,翻译教学模式也经历了一系列演变过程,从过去的语法翻译法逐渐转变到交际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交际型教学法强调交际能力和语言能力的提高。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做”中“学”。交际型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都意识到交际过程中技能训练的重要性,但是不可避免的参在语言形式和实际语境脱节的情况。

根据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笔者认为最关键的是导人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任务的教学模式即实践式教学。任务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翻译理论中理应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问题,比如:翻译的基本理论有哪些?英汉翻译词语处理方法是哪些?其二是现实生活中不断出现和遇到的问题,比如:义乌国际文化产品博览会是用ChinaYiwuInternationalCuhuralProductsTradeFair还是ChinaYiwuIntenrationalStationery&ArtsTradeFair?义乌个体商户常用的商务用语如何翻译?到处贴着的NoSmokingexhibitioncenter(无烟展馆)是否合适等问题。

在高职学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虽然在翻译理论的教学中融人各种翻译实践,但是教学形式往往是理论讲解,练习辅助,练习分析。教师以知识权威形象出现,学生处于“填鸭”式的被动地位,无法激发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求精神。

因此,笔者所在的翻译教学团队以第二个任务来源为切入点,结合义乌商贸城市特点,以就业为导向,将教学内容进行项目划分,如:会展翻译、新闻翻译、旅游翻译、商务翻译等,进行实践式教学模式改革。这样的任务导人后,“做”不再局限于“做练习”,而是走出课堂,到市场上“做调查”。比如:调查义乌市场商户最常用的英语会话是什么?他们是怎么说的?比如:观察街道上的道路英语标识,广告标语等;再如:展会时英语使用情况等等。“做玩调查”后“做报告”,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的任务设计使得学生能更多的实践,切实了解未来职场的需要,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升专业需求感。再回到课堂和教师探讨翻译技巧,便多了一份探求精神。

5实践式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5.1实践监督。实践式教学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而缺乏指导和监督的实践锻炼一步小心就会变成流于形式的“放羊”。因此,实践过程中应有专业教师带队,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抓住关键问题。

国际商贸论文范文篇3

2011学年是职教史上里程碑的一年。2011年11月7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作了重要讲话,国务委员陈至立就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做了工作报告,对进一步做好职业教育进行了部署与安排。2012年6月30日至7月1日,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于杭州顺利召开,吕祖善省长作了重要讲话,省政府决定于今明两年投入10.2亿元(其中省级财政支出4.2亿元)用于推动“省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各级政府已经把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重要范畴,并加大了扶持力度,职业教育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在这承前启后的历史时期,我们有必要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理清思路,更有必要分析形势,把握机遇,乘势而上,把我市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推向新的阶段。

一、过去一年工作的简要回顾

2011学年,我们按照“以重新审视目标定位为向导,以加强教学过程管理为手段,以全面提升办学内涵为目标,直面问题、正视困难、齐抓共管、协同努力,力争整体办学水平再上新台阶”为基本思路,认真、务实、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1、职业学校群体建设与重点专业建设取得新突破

05年下学期,上溪中学与国际商贸学校被认定为部级重点职校,至此,我市拥有了3所部级重点职高,这在省乃至全国都是不多见的,充分说明了我市职业学校的整体水平高、办学实力强。为了加强骨干专业建设,04年教育局下拨专项资金300万元用于城镇职校数控专业的建设,05年下拨专项资金300万元用于国贸学校的汽修专业的建设,今年又下拨300万元用于上溪中学的体艺类专业建设,骨干专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05年11月,市城镇职校的机电技术应用被评为省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制造业技术型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上溪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被省教研室确定为省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研中心。目前,城镇职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国贸学校的国际商务专业、汽修美容专业;上溪中学的群众文艺专业正在申报省重点专业。我市的骨干专业建设取得了可喜的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招生工作圆满结束,各校都超额完成了教育局下达的招生任务,是近几年以来最理想的一年,这既是各校执行招生政策良好的表现,也是职业学校群体建设趋于均衡发展的成果。

2、教学改革取得新进展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深入开展。一年来,围绕技能目标教学这一专题,市教研室依托兼职职教教研员和各相关学校的专业骨干教师,先后召开了文秘、计算机、美术、机械、财会、经贸等六大主体专业专题研讨会,就技能目标教学定位、课程设置和进度安排、技能抽测的内容和时间、专业理论课与技能课的课堂教学评价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形成了会议纪要,并下发给各职业学校参照执行。在06年4月4日至5月10日,根据会议纪要的相关精神,教研室对各职校的计算机、财会、美术、保安、电工、钳工、幼师、车工、数控等七个专业22个技能项目进行了技能抽测,抽测学生数达2572人次。从抽测结果来看,无论是合格率还是优秀率较往年都有比较大的提高。通过技能抽测,一方面有效的规范了技能教学,加强了制度管理;另一方面,也发现了技能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还表现在学生竞赛获奖人数的增加与档次的提高上。一年来,我市学生参加省和市教研室组织的7次比赛中,有35人次获奖。在05年下学期省中职学生计算机网页设计与制作比赛中,5位我市选手全部获奖,其中获一等奖2人,占全省1/4。

3、教师专业培养取得新成效

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市教研室和学校搭建了多种平台。一年来,教研室组织了各类教研活动20余次,举行了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学科专题研讨会,开展了技能目标教学展示现场会及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其中专业课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首次开展),组织了60余位骨干教师参加市举行的职教教学改革专题讲座。配合市教育局做好市第八届职教教坛新秀评比工作,我市选送的宋荣罡、龚金霞、陶巧娟3位教师均被评为市教坛新秀,占市职教教坛新秀的3/8。

为了开展职校教学研究,提升广大教师的业务素养,市教研室组织了教学论文评比、课堂教学一得评比、语文叙事论文评比等多项活动。在市第七届论文评比中,国际商贸学校的韦杭青、建材技校的曹小其老师的论文获市一等奖,上溪中学的丁玲等6位教师的论文获二等奖,还有5位教师获三等奖;在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优秀论文评选中,教研室三位同志合作的论文获一等奖,城镇职校的龚金霞、上溪中学的刘巧玲、国贸学校的王秋仙的论文获省二等奖,还有4位教师的论文获省三等奖;在市的语文创新课设计大赛中,国贸学校的朱萍英获得了一等奖,上溪中学的高爱敏获得了二等奖,并都被推荐参加省“百课万人”大赛;在市的数学创新课教学设计大赛中,城镇职校的刘石洋获得市第一名,也被推荐参加省“百课万人”大赛选拔。

为了促进专业教师技能水平的提高,市教研室举行了教师技能比赛活动。在课件评比中,国际商贸学校的厉国芳、王兴东的课件获得市一等奖,并且获得了市第七届课件辅助教学评比的一等奖。我们还将在暑期教师业务学习期间,有计划开展计算机、文秘、英语、财会、钳工、电子电工、武术保安等专业教师技能比武活动,并把它列为教师业务考试的一种重要形式。

4、多元办学取得新途径

市城镇职校主动与浪莎袜业进行强强校企联合,成立了“浪莎三农学院”,并开始有计划运作,首期培训已圆满结束,开辟了职业学校为新农村建设作贡献的新途径。上溪中学主动与玩具行业、新三毛大酒店、星光饰品等行业、企业联合办学、摸索出了“工学交替、学以致用”的新路子。国际商贸学校主动与英国铂克莱恩学院联合办学,举行了商务英语培训,还成立了中关村软件人才教育基地,培养“2+2”应用软件人才。在中外联合办学,与高校联合办学等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子。多元办学已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5、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新成就

各职校把“做人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并在新时期赋予了新的内涵。“八荣八辱”社会新道德观列入各职校“做人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了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保教育及网络道德教育,职业学校学生违纪违规行为明显减少。市教研室在国际商贸学校召开了全市的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现场会,得到了大家的充分肯定。

在市毕(结)业会考与高职单招考试中,尽管各职校生源素质参差不齐,但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仍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市毕(结)业会考中,语文学科1899人参考,E等人数为58人,占3.05%;数学学科1903人次参考,E等为81人,占4.25%;基础英语学科2011人参考,E等为74人,占3.69%;三门文化课E等率均低于市的5%。低于我市E等百分比的学校有:语文:国贸(0.3)、苏职(1.19)、城职(2.74);数学:国贸(0.59)、上溪中学(1.61);城职(3.3);基础英语:国贸(0.69),苏职(2.98)。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共有9门学科2656人参考,E等率最低的三门学科分别为计算机应用(0.6)、QBASIC语言(1.94)、基础会计(2.64)。今年的高职单招考试,全市共有933人参加,上高职线200人,占21.44%;上成人高校线496人,占53.16%,二项合计共有696人上线,上线率为74.60%,上线率远高于全省约50%的比例。上高职线各校人数为:城职95人;上溪中学71;国贸27;苏职1;建材6。上成人高校分数线以上的人数各校分别为:城职380;上溪中学204;国贸学校74;苏溪职校14;建材技校24。各校都圆满的完成了市教研室提出的保优目标任务。

二、现阶段职校教育教学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1、“做人教育”有待进一步深化,教育效果评价急需加强

“做人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尽管职业学校已把它作为学校的系统工程来抓,但是做人教育仍有许多方面需要加以完善和深化。不可否认,现在职校中把德育工作视为班主任主要职能的现象还较普遍存在,全员德育还是浮于表面、限于形式,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教育效果评价制度还没有很好的建立。大多课任教师意识到自己也有德育的职责,但在行动上没有付诸实施。“做人教育”的力度、广度、深度与参与度明显受到限制。因此,如何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德育导师制与全员辅导员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技能教学有待进一步规范,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有待加强

技能教学是职业学校的生命线,是经济发展中劳动者素质提高的重要保障,如何让技能教学与社会生产力发展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如何培养素质良好、技能过硬的中职毕业生是我们亟需关注的问题。上溪中学的技能目标月考核制度继续在实施完善,城镇职校的计算机专业的模块教学已有初步成效,国贸学校的财会专业也尝试实施技能平台加模块教学,省建材技校对技能课的课程设置和技能教学时数进行大幅度的调整,各校都从不同程度加强了技能教学,并通过学校的技能节和参加各类的技能比武的训练,来加强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

但是在对计算机类、财会类、经贸类、美术类及机电类等五个专业大类的专题研讨活动中,我们也发现在专业课程设置中,专业课的科目开设偏少,课时数不够,课堂评价模糊等问题。就如美术专业:各职校都有美术类专业,有的学校专业课着重开设素描、色彩等基础性学科,有的学校名称是美术设计,但在实际教学中又都倾向于基础绘画技能教学,有关设计的课程不够重视,教学目标定位几乎都是面向升学考试。又如经贸专业:根据各校的培养目标不同,各校开设的课程各不相同,主干课程开设的时间、课时数也不一样,这样不便于学校之间的相互交流,不利于学生技能的掌握和技能教学质量检测。

通过技能抽测,在技能的课堂教学和技能训练中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如在计算机的技能抽测过程中,反映出学生的单项操作技能水平比较高,实际应用能力比较差,实际操作应用往往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缺少独立工作能力。学生在计算机操作过程中不够规范,用机习惯不良,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弱,计算机应用维护能力较为薄弱,常见故障不能自行处理。这些问题提示教师在平时技能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教师在教学形式上要有改变,加强网上作业批改。在高一的外贸英语技能抽测中,有的学校整个班级的技能合格率低于20%,技能抽测成绩平均分只有16分,说明外贸专业的技能教学的规范性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探讨。通过技能抽测,还发现学生技能好差悬殊很大,好的同学80分以上,差的得0分,这是教师在技能教学中值得思考问题。教师最好应根据学生的原有基础进行分层教学,提高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的基本技能。

3、专业设置有待进一步优化,专业建设任重道远

骨干专业、重点专业建设已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上级政府的支持力度也在加大。但专业重复设置还比较严重,有的学校专业结构性矛盾已经显现,实习实训设施建设还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学校的教学需求,专业的内涵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有的职校对专业发展的定位尚不清晰,专业设置与建设问题已成为关系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4、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强化,“双师型”教师培养刻不容缓

据上学期“教师专业发展与现状需求”专题调研统计资料显示,我市共有专业教师187人,“双师型”教师只有107人,只占57%。其中城镇职校有71人,占60%;国贸学校22人,占42%;上溪中学12人,占32%;这样的比例,离省人民政府提出的到2010年“双师型”教师要达80%以上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高级技能证书拥有者更是少之又少。同时,在专业课教师中学科带头人一共只有2人,重点专业或骨干专业的发展缺乏专业领头人,职业学校的长远发展与特色形成,缺乏有力的人才支撑。

5、教育教学过程管理有待进一步到位,教学质量力求稳中有升

从近几年我市职校参加技能比赛、毕(结)业考试、高职单招考试的情况来看,教学质量仍然居于市前列。但是,学生的总体技能水平还较低,还不能满足社会企业用人单位的要求。毕(结)业考试E等率有的学校、有的学科还有走高的趋势,今年高职考试上高职线人数及比例还不尽人意,这些都说明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有的环节还没有管理到位,特别是少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比较随意,对教学缺乏应有的责任意识。

6、办学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多元办学形式需要拓展

我市职校在办学模式的探索上是主动的、积极的,也是富有成效的。但是如何依靠行业企业更好的发展职业教育,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要主动出击,积极探索产学结合机制,在大中型企业和高新企业中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和实训基地,这既是职业学校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需要,也是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新学年职教工作思路

2012年学年,职教工作基本思路是:认真学习、贯彻职教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切实加强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强化教育教学过程管理,继续抓好学生的做人教育和技能教学,扎实、有效的推进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改革。在新的学年,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学习、领会职教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

学习、贯彻全国、全省职教工作会议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要迅速行动起来,掀起一个学习宣传的高潮。全国、全省职教工作会议都充分阐述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与任务,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其中省政府下发了“省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为“十一五”期间我省职业教育的发展描绘了新的美丽蓝图。

我国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正迎来难得的战略发展机遇期,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以就业为导向,旨在突出职业教育由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的转变,学科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的转变。职业学校要在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专业开设、科目设置等几个方面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中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职业学校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求知、求技、求职和社会劳动力就业的需要。因此,职业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计划,根据经济发展状况、行业特征等不同来确定不同专业学生的培养层次,不能人为拔高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建设要考虑专业师资队伍状况,教学基本设施配备情况,把具有生命力、发展稳定,容易形成竞争优势的长线专业,作为学校特色的骨干专业来发展,并且要做强做大。

2、深入实施“做人教育”工程,着力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做人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教育学生正确处理自己和他人、个体和客体的关系。21世纪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有知识、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面向全体、有教无类,这是由职业学校的办学定位决定的,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无论是什么原因,学生只要来到职业学校,我们就有责任让这些原本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落伍的学生,升华道德素养,增强自信、自强精神,在学习如何做人的同时学习知识技能,不求人人冒尖,但求个个上进;不求人人成才,但愿个个就业。

实施做人教育几年来,我们取得的成效是明显的:“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理念已经成为学校的共识,做人教育的意识得到了强化;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学校做人教育的重要舞台。但客观审视当前做人教育工作,应当承认,也存在一些不容乐观的问题:大多数学校做人教育体系已基本构建,但与学校实际,与学生实际存在一定差距,“三化”的要求也只能停留在形式上;做人教育的教育内容、宣传形式不够贴近学生,学生缺乏实践与体验,德育工作针对性弱,实效性不强。

在新学年中,做人教育必须与学习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必须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做人教育主要抓五个方面:遵规守纪、孝敬父母、礼貌待人、文明行事和献爱心、尽责任,坚持以学会做人为中心开展养成教育。做人教育要提供相应的载体和形式,学校可以提倡和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政教处、教务处可以每个月都向学生推荐重点阅读的文章和书目,团委、学生会可以组织读书交流会、经典诵读、诗歌朗诵等活动,来扩大学生知识面,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进一步懂得做人的道理。

做人教育中,要改革传统的“我说你听”的单向灌输式的德育方法,变为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双向互动的形式。职业学校应该结合学生思想实际,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和文体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体验中升华。要充分挖掘荣辱观教育的基本素材,利用学生身边的事例来进行教育。要充分发挥学校文学社、俱乐部、各种协会的作用,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切细节做起。职业学校要结合专业特点和技能教学,重视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目的在于转变学生就业观念,引导学生挖掘潜能,焕发学生自我挑战的意识,形成奋发向上的动力。

3、深化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着力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当前,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专业建设和教学实践中存在“不职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材内容偏重于理论而缺乏实用知识和技能培训,教育内容陈旧,不适应以就业为导向的需要和职业学校生源的特点。职业学校必须要立足学生实际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要的实际,进行按需办学、按需施教,从专业课与文化课教学时数的安排,教学目标的确定、专业理论课与技能课教学评价的实施等各方面都要改革、创新和完善。职业学校的文化课教学要遵循“实用、适用、够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和专业特点,适当降低难度要求,删繁就简,编制校本课程。

深化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要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为核心。加强学校实验设施的建设,规范实验室的管理和使用。技能训练课的技能教学要做到“四化”,教学目的要求具体化、教师讲解分析示范化、查漏补缺个体化、强化训练巩固化,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使学生适应职业岗位技能的要求。专业技能课教学的效果如何,教学目标是否完成,考核是衡量的重要手段。平时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实施阶段性总结,技能实习中,加强阶段性考核与综合性技能考核,继续推行技能月考核制度,鼓励学生参加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鉴定工作,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深化职业学校教学改革,还要通过跟企业紧密联系,让企业接纳学生实习并安排就业,让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这样,对于专业建设改革和发展可以提供明确的方向,专业教师在与企业的接触中也树立了市场意识,了解了各职业岗位的用人需求,还可以改善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明确自己和学生在学完专业基础课后应予强化的方向。技能教学努力做到教学与实践无距离,毕业上岗无过渡。

4、切实加强学生管理,着力平安校园的建设

创设一个和谐、文明、健康的环境,这正是平安校园建设过程中追求的目标。各校要重视师生生命和学校财产安全,切实加强学生管理,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强化校园安全工作,打造平安校园。

(1)要健全组织体系,完善组织机构建设,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力量。

(2)实施全员德育辅导员制,突出教师表率作用。暑期政治学习期间,可以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防止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专业性法律法规,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实施全员德育辅导员制,让教师形成共同的理念:校园中人人是德育工作者;德育工作渗透在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个个角落;教职员工是为人师表的楷模。引导教师要善于在日常生活及一切教育活动中,都以自己言语、仪表、作风、品格、情操等方面的表率形象,作学生所崇尚和模仿的楷模。身教重于言教,以自身的高素质的形象来感化、陶冶学生,起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书的同时,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怎样生活,怎样认识社会,怎样做人。

(3)强化法制教育,切实提高学生自我保护、防范的意识和能力。学校要通过主题班会、升旗仪式、报告会、演讲、黑板报宣传、专题网站等各种教育教学形式,加大法制宣传力度,提高学生自我保护、防范的意识和能力。学校可以举办法制图片展、知识竞赛、以案说法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直观、生动的法制教育。以文艺演出、模拟法庭、爱心交流、走访失足青少年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切身感受,激发学生学法兴趣,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

(4)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促进学生自主教育和自主管理。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园科技节、校园技能节、学校田径运动会等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亲自参加节目的编排和活动的组织。在教师的激励与引导下,学生可以自己组织“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监督委员会”,自己处理日常生活与学习方面事务,让学生的“自主管理”向学生的生活作全方位的辐射,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

(5)建立安全预警机制,制定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学校要充分发挥好学校党、政、工、团等作用,特别要发挥班主任和寝室管理工作人员的作用,加强学生思想动态的监控。如发现师生心理异常,要及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发生突发事件,及时报告上级领导,采取应急预案中的有效措施,尽量避免校内外意外事件发生。

(6)学校规范“绿色网吧”管理,突出网络文明教育。开设网络安全防范教育,规范学生的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制教育,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和网上言行,引导学生上“绿色网吧”。

职业学校还要加强与当地政府、部门的联系与合作,特别是定期与法制副校长研究安全工作。整合社区资源,参与社区活动。强化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良好氛围,有效地推动了平安校园建设。

5、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着力培养“双师型”教师

截止到今年7月,我市3所市属职高、苏溪职校共有537位正式教师,其中35周岁以下教师448人,达83.4%;30岁以下的有295人,占55%;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的教师,四所学校共有25人,仅占4.7%;“双师型”教师(还不是真正含义上的)107人,只占专业课任教师的57%。调查了解到,职校中获得省教坛新秀1人,市教坛新秀8人,市教坛新秀11人,获得省地市优质课评比的骨干教师共有17人。城镇职校的数控专业、上溪中学的武术保安专业、国贸学校的汽车修理专业,都是新兴和实用的专业,都确定为学校的重点专业来发展。但是这些专业都缺少专业骨干教师的引领,因此,在“十一五”期间,我市职业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任务十分繁重。

职业学校要建立和完善校本培训制度,师资队伍建设、培训、教育工作要求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努力实现青年教师“一年上路打基础,三年发展有提高,三至五年,丰富之中见成果”的设想。学校培训要努力构建以岗位培训,自我进修为主的新格局。在文化课教师富足,专业课教师不足的情况下,学校鼓励教师转专业学习,参加培训进修学习新专业或学习双专业。

为适应教育现代化和教师队伍建设的长远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进一步加大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名教师的梯队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通过专项资助,骨干教师赴省级、部级重点培训基地脱产进修,开展省级或市(地)级课题研究,促使他们尽快成长。专业课教师要全面培训、重点培养,特别是专业骨干教师和专业负责人培养。学校要在教师技能考证与技能比武等方面下大力气,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更多的平台。

6、加强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着力进行骨干专业建设

国家发委、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日前发出《关于编制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规划的通知》,该通知明确指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规划,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投入和组织实施。中央专项资金60亿元,除2011年已安排10亿外,2012至2010年每年各安排10亿元,重点支持建1000所左右县级职教中心(或县级职业学校)和1000所左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在建设内容上,要立足于扩大培养规模、支持教学楼、实验楼(车间)等基础设施建设;立足于提高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支持实验实训的配置和更新;立足于推动资源整合、提高设备使用率,支持技校之间开放共同的实验实训设施建设。根据省农村教育工作要求:到2007年,全省再完成50个省级示范专业的建设,使省级示范专业达到200个左右,因此,对于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和示范专业建设,上级部门已有明确的目标与方向,我们要结合本市、本校的实际,在科学论证的前提下予以落实。就专业发展而言,我们要坚持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原则、分类整合循序渐进原则、教师发展专业梯队建设原则、示范专业优先发展原则、紧缺专业扶持原则,做到规划优先,示范专业、骨干专业重点发展,鼓励职业学校专业化发展。

7、拓展多元化办学途径,着力进行实训基地建设

校企合作是激发职业教育活力、破解职业教育难题的有效举措,也是拓展多元化办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按照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行动计划要求:重点做好建立职业教育指导机构,理顺与劳动部门、行业、企业的关系,选定若干骨干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并争取建立不少于5个县级示范基地,条件成熟时,申报省级校外实习示范基地。在建立校企合作的职工教育培训基地方面,也可以进行有益的尝试。市多元化办学的有效做法,要继续坚持,如中外合作办学、与高校联合办学、与中西部贫困地区联合办学,并要及时总结经验,改进不足,力求形成具有特点的多元化办学体系。

8、发挥教科研的引领功能,着力在行动研究上做文章

国际商贸论文范文篇4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进一步实施和推进,中国与沿线区域其他国家在交通运输、经贸、金融、安全等领域的合作将全面展开,亟须更多能够服务于各个合作领域的复合型涉外法律人才。“丝绸之路经济带”法律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求被培养对象具备扎实的专业法律基础知识,而且要了解沿线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知悉和掌握沿线国家政策和法律,具备一定外语水平如俄语或其他沿线国家语言。新型法律人才培养对传统法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国际法学教育以培养涉外法务人员为目的,国际法是法学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中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法律人才培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传统国际法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国际法基础理论,熟悉WTO规则、主要国际条约和世界主要国家相关法律,国际法的双语教学也大多局限于英语或欧洲国家语言。因此,传统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广而不精、泛而不专。随着我国涉外活动范围的扩大,除欧美发达国家之外,也亟须一批能够奔走于我国与其他国家(如我国周边国家及第三世界国家)之间长期从事涉外法律服务的人才。因此,了解“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某一特定国家的文化、知悉其国内立法、熟悉我国与该国共同缔结和参加的国际条约以及掌握该国语言成为必要,而这恰恰是当前我国法学教育所缺失的部分。

二、新疆高校国际法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

新疆处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最前沿,拥有几十个陆路口岸,通往中亚和西亚各国的铁路、公路、航空及管道基础设施完备,与中亚和西亚各国的国际商贸关系紧密,是中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新疆将被打造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国际能源资源大通道、我国能源资源战略基地、欧亚交通枢纽、国际商贸中心、加工制造业基地和文化交流中心。“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新疆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实施进程中,随着中国与沿线其他国家经贸往来的蓬勃开展,新疆需要一大批能够服务于中国与沿线其他国家经济合作领域的优秀法律人才。此类法律人才主要包括应用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从新疆的长远发展来看,这两类人才都不可或缺。从我国法律人才的分布结构来看,存在东西部法律人才配置比例严重失衡的现象。多年来,法科学生毕业后大多涌向东部沿海地区和经济较为发达地区,而服务于广大中西部地区的法律人才本身比较匮乏。东部沿海地区法律人才主要面向欧洲、北美、东南亚等经济活跃的地区,为之提供涉外法律服务,而能够服务于中国与中亚或其他沿线区域法律市场的法律人才极为紧缺,因此,能够回流到新疆的优秀法律人才少之又少。从国内举办的中亚研究机构来看,大多倾向于中亚问题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法学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薄弱,加之语言方面的障碍,能够培养出的中亚法律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达不到现有要求。在此前提下,新疆所需的特殊涉外法律人才只能依靠“自产自销”和“本土化培养”。新疆高校既担负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法律人才培养的重任,也将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法律人才培训的重要基地。新疆高校应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积极推进法学教育的国际化进程,扩大法学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战略,针对紧缺专业和重点学科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储备。教育部关于国际法教学确定了统一的最低标准,在此基础上,一些地方高校开始积极探索自身的专业特色,根据本地需求和教学条件,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增加某些特色内容和教学环节。新疆高校应立足本地区实际推进国际法教学改革和创新,以培养“丝绸之路经济带”法律人才为目标,在传统国际法课程教学的基础上,结合本科和研究生专业学生学习需求和任务,适时、恰当地融入新的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添加和糅合新的教学内容,革新传统教学模式,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新疆高校实现新型国际法教学目标的现实困难

目前,新疆高校国际法教学与全国其他高校并没有多大的不同,基本遵循一种大一统的教育模式。与国际法相关的课程有三门:国际公法、国际经济法和国际私法,三大国际法课程的知识体系、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基本上与其他地方高校一致。然而,存在的问题是新疆高校在国际法教学上特色不明显、重点不突出,无法形成适合地域特色的教育品牌。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法学教育总体规模和人数都在扩大,各地法学院之间的竞争也在不断增强。新疆高校无论是在师资力量还是学科建设上都面临着较大瓶颈,无法与其他地方高校处在同一水平线上。没有自己的特色和品牌,意味着将在竞争的大潮中被淹没、被隐藏,不能吸引外地生源和留住已培养人才,这使得新疆高校法学学科发展难以获得进一步提升,只能勉强维持在现有水平上。应用型法律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和差异化,客观上要求法学院之间应当避免“同质化”办学,形成“错位发展”的格局。唯有如此,新疆高校法学专业建设才能在众多法学院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之道。在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法律人才培养目标上,新疆高校国际法教学还存在如下问题:

(一)国际法师资力量供给不足。

就新疆高校师资组成来看,在学历上有本科、硕士和博士层次,硕士居多,本科和博士偏少。以新疆师范大学法学院为例,现有教师队伍共20人,博士和在读博士4人、硕士14人、学士2人,其所占比例分别为20%、70%和10%,在有限的师资队伍中从事国际法教学的教师仅3人,其中2人硕士、博士就读专业并非国际法学。新疆其他高校情况也基本上如此,有相当一部分法学教师因法学学科教育需要而临时转行从事国际法教学。而在这一背景下,一些国际法教师为教学而教学,没有真正从事国际法方面的研究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法律教育和研究的背景。总体上,新疆高校从事国际法教学的高端优秀法律人才呈现匮乏状态。

(二)国际法教学脱离法律实践。

新疆高校国际法教学存在严重脱离法律实践的情况。首先,在教学理念上大多偏重于国内法教学,国际法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常常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其次,在教学目标上以培养国家法律职业人才为己任,而不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人才,这使得法律职业专才供大于求,而某些领域社会需求的应用法律人才却供不应求;再次,在教学内容上,国际法教学基本上囿于传统教材的知识体系和范围,而没有突出中亚、泛中亚特色;最后,在教学实践环节,学生能够亲身接触的涉外案例非常少,对国际法理论知识感觉陌生或兴趣不大。

(三)缺乏国际法双语教学模式。

在国际法的学习、研究和应用中,包含了大量的俄文或其他语言形式的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和国内法律,只有读懂其原文,才能真正理解其含义。因此,双语教学是培养“丝绸之路经济带”法律人才的关键和重点。教育部相关文件明确要求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扩大双语课程教学的数量和质量,但这一点对于新疆高校而言无疑是困难的。由于师资力量的欠缺,目前新疆高校基本上没有在本科阶段设置双语教学和专业外语课程,研究生阶段虽开设了专业外语课程,但仅限于法律英语。双语教学要求法科学生必须具有相应的语言基础,但实际上新疆高校法科学生的外语水平不高,且大多选择英语作为自己外语学习的主要对象,学习俄语或其他中亚国家语言的学生非常少。因此,从国际法双语教学上来看,新疆高校在培养“丝绸之路经济带”法律人才方面无疑面临着重大挑战。

四、新疆高校国际法教学改进之建议

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国际法教学应当贴近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需要。新疆高校国际法教育应将“突出地方和区域特色”作为学科建设的重点,使人才培养与社会实践需要相结合,着力解决学科发展与专业教学如何服务社会的问题。针对上述新疆高校国际法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丝绸之路经济带”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改进的建议。

(一)增强国际法师资教学力量

新疆高校法学院凝练的人才培养方向是学院具有学术和实践优势的领域,必然要求有相当的师资配备以适应特色专业培养需求。在充实和提高国际法师资队伍方面,一要“引进来”,即引进国内外熟知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法律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二要坚持“走出去”,即鼓励本地教师到国内外高校进修,尤其是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调研访学;三要注意筛选本地优秀法律人才,对于具备一定语言背景、法律专业知识扎实的本地高校法科学生,应予以重点培养,使其“用得上,留得住”。人才引进之后,应坚持教学科研相长的理念,鼓励和支持法学教师开展社会调查和科学研究,尤其是开展中亚、“丝绸之路经济带”方面的研究。本着不断提高法律师资队伍能力水平的目的,新疆高校应与沿线国家教育研究机构保持经常性的联系,相互聘请法律专家、学者到对方学校开展讲学活动。

(二)创新国际法教学理念

当今社会全球化和区域化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强,政治经济交往日益广泛和频繁。新疆是我国向西开放的窗口,其涉外法律事务和法律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比重将不断提高。新疆高校应立足本地区实际和发展需要,确立新的法学教育观和法律人才培养理念,摆脱以往法学教育中“重国内法、轻国际法”的思维模式,重视国际法教学在整个法学教育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中的重要作用。在国际法教学过程中,除讲解国际法知识原理之外,应重点介绍我国与中亚国家及其他国家相关的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司法与仲裁裁决,引导学生关注中亚、“丝绸之路经济带”等现象及相关法律问题。此外,应强化学生外语语言学习意识和增强语言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修一门或多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语言,并为其外语语言学习创设各方面条件。

(三)改革国际法课程体系

国际法教学具有综合性、交叉性的特点,除总论之外,各门国际法课程体系之下又包含了许多分支学科的知识内容,如国际经济法的分支学科主要包括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金融法、国际税法以及国际争端解决等。新疆高校可以在这些分支学科开设具有自身特色的方向性选修课,比如开设中亚法概论、中亚海关法、哈萨克斯坦投资法等。通过细化课程的设置,引导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深化法学专业知识学习。与此同时,还应关注到这些课程的教材在全国还处于非常匮乏状态以及学生获取相关资料的困难的现状,新疆高校有必要加强特色课程的教材建设,组织或联合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编写有针对性的法律教材,设置专项资金购买、引进特色化图书资料,并设立专门性的图书阅览室以供师生查询、阅读相关资料。

(四)创新国际法教学方法

国际商贸论文范文篇5

〔关键词〕艺术歌曲;歌曲创作;审美追求;个性特征

一、中国艺术歌曲创作溯源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艺术歌曲肇始于20世纪初,作为一种舶来艺术品,历经近百年发展。中国作曲家在借鉴外国艺术歌曲表现手法的基础上,与本民族语言、民族气质及民族精神表达方式相结合,为新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专业音乐创作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态势,直面现实生活,汲取各民族、民间音乐的养分,涌现出以陆在易、尚德义、刘聪、印青、徐沛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作曲家。其创作个性鲜明,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由此形成了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艺术歌曲创作领域包容多样,尊重差异,多元并举的艺术风格。然而,目前学界对于中国艺术歌曲的研究大多集中于20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和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两个时间段,对于世纪之交的当下艺术歌曲创作研究较少,对当代的一些重要作曲家虽有一定的研究,但多集中于某一位作曲家的个性特征分析,对代表性作曲家及其重要作品进行纵向梳理和横向比较基本空白。从这些文献中可以看出,中国艺术歌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时间段上:20世纪上半叶的二十至四十年代和20世纪下半叶的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研究者从各个层面、角度对这两个时期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进行细致的解读和分析。

二、从“三个层次”对艺术歌曲发展过程进行梳理比较

笔者按时间顺序从“著作”“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三个层级进行解析。在著作方面首先进入中国国家图书馆网站搜索引擎,输入“艺术歌曲”,共搜索到九百余本书籍;在论文方面笔者在中国知网学术总库哲学与人文科学领域期刊类中,以篇名中含有“艺术歌曲”四字检索到127篇,以“中国艺术歌曲”为主题检索到21篇,没有检索到以“20世纪90年代艺术歌曲”为主题的论文。而在博硕士学位论文中,以“艺术歌曲”为主题检索到72篇,没有检索到以“中国当代艺术歌曲”为题名的硕博士学位论文。笔者通过对相关著作以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网络学术数据库的查阅和搜索发现,对中国艺术歌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时间段:20世纪上半叶的二十至四十年代和20世纪下半叶改革开放新时期。王大燕的期刊论文《雅俗共赏:新时期中国艺术歌曲创作主潮一瞥》①从艺术歌曲创作观念、风格和语言等方面将新时期的艺术歌曲分为三种类型:观念激进、技法前卫的先锋型;语言新颖、基本守调的现代型;风格稳健、严守调性的雅俗共赏型。作者从新时期的创作中选取雅俗共赏型艺术歌曲作为其研究对象,从代表性作品、代表性作曲家等角度分析和阐述这一类型艺术歌曲创作的若干特点,从传播、大众审美等角度阐释了这一类型艺术歌曲成为新时期艺术歌曲创作主流的历史原因。该论文主要运用了分析比较法,在将新时期艺术歌曲创作的分类以及这一类型艺术歌曲创作特征等方面,予人以启示,然而作者选取代表性作品和代表性作曲家作为研究对象时,多集中于20世纪80年代,对于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一些重要作曲家及其代表性作品缺少相应的研究,并且在对新时期以来的重要作曲家的研究上,缺少纵向的梳理横向的对比研究。陆在易的期刊论文《中国艺术歌曲创作之我见》②在关于艺术歌曲体裁的界定、发展艺术歌曲在我国音乐生活中的现实意义以及我国艺术歌曲创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提出精辟的见解和看法。在艺术歌曲体裁的界定上,学界一直存在争议,针对人们在对艺术歌曲界定上的模糊,陆在易在文章提出自己的明确看法,认为艺术歌曲的体裁应有所限定,而不应过于宽泛。对于当下我国艺术歌曲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陆在易结合现状和实际同样给出针砭时弊的看法。作为我国新时期以来的重要作曲家,陆在易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对我国当下艺术歌曲的发展提出问题和自己的看法,虽为一家之言,但学理性强,说服力足,尤其关于体裁界定之说将对我的论文研究产生重要影响。然而该篇文章作为艺术歌曲研讨会的发言稿修改而成,仅是提供作曲家本人关于艺术歌曲的见解和看法,缺少对一个时期我国艺术歌曲创作的横向梳理和创作特征上的总结。刘聪的期刊论文《对我国艺术歌曲创作现状及相关问题的思考》③是由2000年在全国举办的三场大型艺术歌曲比赛(2000年全国艺术歌曲比赛、2000年全国艺术院校艺术歌曲创作比赛、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而引发的关于我国艺术歌曲创作现状及相关的思考。文章首先针对三场赛事的参赛作品及获奖情况提出自己对于艺术歌曲的内涵与品质、音乐语言与创作技法、词曲结合以及钢琴伴奏等方面的认识和看法,之后结合我国艺术歌曲的创作现状以及这三场赛事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提出对于我国艺术歌曲创作前景的思考。刘聪作为当代主要从事艺术歌曲创作的作曲家,其创作对于我国当代艺术歌曲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的这篇文章不仅结合自身的创作实践提出关于我国艺术歌曲创作现状的诸多有益看法,而且挖掘出许多质量较高的当代艺术歌曲作品。这篇文章主要是作者结合三场比赛提出的关于艺术歌曲以及我国艺术歌曲创作现状的一些思考,不足之处是缺少对相应重要作品的谱例分析。古军生的期刊论文《新时期艺术歌曲创作中的调性变换》④主要以新时期艺术歌曲的创作实践为对象,从众多严守调性的作品中选取较为典型的作品实例,对其作品中调性变换的创作手法、类型、结构意义等进行梳理归纳和审美分析,最后提出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中恰当运用这一手法,是加强艺术歌曲音乐表现力、谋求新的艺术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这篇文章关于新时期艺术歌曲创作手法的归纳梳理对我课题研究中的艺术歌曲特征分析予以启发,然而该文仅仅将调性变换手法作为研究重点,对于新时期艺术歌曲的其他创作手法则没有去关注和研究。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与20世纪上半叶艺术歌曲创作风格、文献研究比较

改革开放新时期后,中国艺术歌曲的来源期刊不断增加,且高校校报及学位所占比例有所提高。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与社会因素关系密切,社会的政策、教育制度、科技发展程度、经济发展程度、学术风气、社会环境等对中国艺术歌曲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总体来说,改革开放以来学者对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教学、创作特征和历史回顾等方面的研究贯穿始终,其中在创作方面的研究是21世纪后最大的热点。但令人遗憾的是当21世纪后文献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文献的水平也开始下降。总体来说,对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中国艺术歌曲的研究相比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歌曲的研究稍显薄弱,并且对新时期以来的研究多集中于20世纪80年代,对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尤其是21世纪以来的艺术歌曲的研究较少。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对新时期以来艺术歌曲的创作研究多以历时态方式叙述,很少有以共时态方式对新时期以来中国艺术歌曲创作进行不同作曲家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的成果。除此之外,已有研究成果结合作曲家作品风格形态、创作技法等方面的分析研究似不多见。虽然涉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艺术歌曲研究的文献已有一批,但是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尤其是世纪之交(1992-2015)的中国当代艺术歌曲创作研究几乎没有,关于当代艺术歌曲研究已有的文献来看,多是从它的发展、演唱、个别作曲家的创作等角度进行的历时性研究,缺少对当代艺术歌曲及其作曲家的纵向梳理和共时性横向分析,更缺少从历史角度对新时期以来尤其是世纪之交中国艺术歌曲的总体认识和研究。通过对世纪之交(1992年-2015年)我国艺术歌曲创作的梳理,分析中国当代作曲家艺术歌曲创作的方法,不仅可以总结当代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在此基础上探寻我国艺术歌曲能够存在并且长期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历史必然性。与此同时,通过展现近十余年来中国当代艺术歌曲的创作成就,张扬我国当代音乐家的审美追求与价值取向。

国际商贸论文范文篇6

论文内容摘要:本文在对上海市现有物流园区布局现状介绍的基础上,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上海市物流园区布局提出调整建议,对建立松江物流园区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上海市物流园区概况

(一)浦东空港物流园区

浦东空港物流园区是上海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大型化、综合性现代物流园区之一,规划面积16.8平方公里,含物流仓储、公共服务等设施,主要功能定位为国际中转、国际分拨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并进行相关增值加工业务,是具有航空快递特色的物流园区。该物流园区依托浦东国际机场,运用航空运输的快捷便利优势,具有综合服务功能。

国家商务部、海关总署和上海市政府对“上海浦东空港保税物流园区”的规划给予了高度重视,认为浦东空港保税物流园区的建设对于上海增强城市功能辐射能量、促进上海航空物流产业的发展以及更好地服务全国有重要的意义。

(二)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

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是国务院批准的首家区港联动试点项目,享受保税区和出口开发区的相关政策,是上海外高桥保税区10平方公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区紧靠上海外高桥集装箱三期码头,开发面积1.03平方公里;总投资28亿元人民币,包括现代化仓库、集装箱转运区、商务中心、政府监管服务平台以及先进的硬件和软件配套设施。具备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和国际转口贸易四大功能。据上海海关统计,2007年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进出口货物34.36万票,货值383.73亿美元,货运量231.2万吨,同比增长69.59%、114.94%和85.06%。

外高桥保税区物流园区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依托海港、航空港和信息港,利用优惠政策,通过区(保税区)、港(海港、航空港)、镇(高桥镇、机场镇)联动,大量集聚物流企业,重点发展第三方物流,形成合理的物流产业布局,将成为世界经济供应链中具有竞争力的物流节点之一。

(三)西北物流(江桥)园区

西北物流(江桥)园区位于江桥镇,是由上海市经委、嘉定区江桥镇人民政府共同组建的上海市“十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四大物流园区之一,园区是以产品的采购和一级分销为核心,以现代物流为支撑,集展示、货运采购、储存、加工、配送、转运、商贸、信息等七大功能为一体的现代物流园区,是提供公路、铁路、水路及航空多式联运一体化的内陆口岸与加工辐射性的第三方公共综合物流枢纽园区。江桥园区位置选择在204、312国道和沪宁高速公路的汇集处,是上海通往江浙及长江三角洲腹地的咽喉要道。

(四)洋山深水港物流园区

洋山深水港物流园区从广义上包括:洋山深水港港区、东海大桥以及与之配套的港口物流园区。从狭义上单指配套的芦潮港辅助园区。洋山港区依托大小洋山岛链形成南、北港区。规划至2020年,可建成深水泊位30余个,集装箱吞吐能力达1300万TEU。东海大桥总长32公里,桥宽31.5米,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设计车速为80公里/小时。大桥通航标准为5000吨级,主通航孔净高度为45米。

洋山深水港物流园区(芦潮港辅助园区)位于临港新城西侧,东临A2(沪芦高速公路),距洋山深水港区32km,距市区55km,距郊区环线10km,距浦东机场30km,通过多层次公路网与郊区环线,外环线,内环线相连。园区规划面积13.8平方公里,并预留8平方公里做为备用发展地,建成后将逐步发展成为东北亚国际物流的枢纽中心。洋山深水港物流园区具有仓储、运输、加工、贸易、保税、临港工业、分拨、增值和国际商贸等综合功能,是提供物流服务和国际交流的中心。

上海市物流园区布局中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服务需求来源不能完全满足

城市物流园区布局应考虑其主要承担的物流服务需求来源,一般应设置在主要物流服务需求来源方向上或接近该方向。从上海的地理位置来看,上海地处华东,又作为长江的龙头,依靠洋山港、外高桥港和浦东空港,可作为内陆地区货物进出口的集散地。西北物流园区承担着进出上海市区货物的物流集散功能。但上海西南松江区拥有占全国出口加工区出口总额近1/3的松江出口加工区,该出口加工区是我国仅次于外高桥、深圳保税区之后的进出口额第三大区,2007年进出口总额为386.2亿美元,该区的物流服务需求仅依靠上海市目前的物流园区是无法完全满足的。

(二)现有交通网络未能充分利用[要形成物流网络布局就要高效利用现有资源,在建设物流园区时要注重完善城市现有与港口、铁路、机场的对接配套,提高城市物流设施的辐射能力和效率,保证货物及时运抵。沪杭铁路、沪杭高速公路、沪青平高速公路、同三国道、嘉金高速等干线,在松江形成了纵横交错的道路交通网,松江也是上海西南重要的门户。但松江区内的物流需求目前仅依靠区内零散的物流企业满足,未能通过物流园区的规模效应充分利用现有的交通便利条件。

(三)物流园区在区域上的不平衡

目前建成的四大物流园区中,三个分布在上海东部,重点在进出口货物的物流集散。浦东区借助外高桥港和国际机场两大物流基地的优势,正在加快保税物流园区的建设,不断吸引国内外知名现代物流企业落户,不断完善其现代物流产业链的框架,正与洋山港一起将成为亚太地区最大、世界最重要的现代物流基地之一。但上海西部仅有江桥的西北物流园区,松江区在物流园区的建设上还是空白,且区内又存在着大量的物流需求有待满足,这种状况不利于松江区的招商引资,不利于该区域的经济发展。

在松江建立物流园区的可行性分析

(一)相对较低的成本

由于松江土地资源充足,成本相对较低,有利于物流园区的投资,也为未来的进一步发展留有空间。该物流园区建成后在未来物流活动中的辅助设施建设规模、仓储费、运费、劳动力成本等物流费用上具有显著优势。松江位于上海市边缘地区,在松江建立物流园区可缓解对于上海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和噪声污染,也有利于环境保护,降低社会成本。

(二)便利的交通网络

物流园区建设一般应考虑设置在城市对外交通主要枢纽或城市交通系统转换衔接节点附近,交通便利,便于多种运输方式相衔接。例如铁路、城市对外交通(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主通道出入口、机场、沿海或内河港口等交汇处,有利于开展多式联运。松江具有相对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便捷的公路交通网络;沪杭铁路复线贯穿松江;距离虹桥国际机场25公里,浦东国际机场68公里,有高等级公路相连;黄浦江横贯松江区东西。在拥有便利的交通网络,又存在大量物流需求的基础上,松江区具备了在区内建立物流园区的必要条件。

(三)松江出口加工区物流需求的有力支撑

物流园区建设应尽量接近城市物流需求集中或货物集散地点,现有物流资源有一定基础,一般有较大物流需求量,如工业园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企业分布较集中的区域。松江出口加工区就属于企业的集聚区,也是大量货物的始发地和终到地,物流园区布局在此,能获得加工区物流需求的有力支撑,也有利于降低作业成本,提高物流园区运作效率和经营效益,提高物流设施的利用率,实现运输集约化。

(四)明显的规模经济效益

松江物流园区的建设能够将目前松江区内散布的物流企业集中在一起,园区内部可对大型仓库的布局进行统一规划,可发挥整体优势,统筹兼顾,实现物流企业的专业化和互补优势。同时,这些企业还可共享园区内的公共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实现规模经济。

在松江物流园区的建设过程中应注重采取柔性规划,建立持续改进机制,确立建设过程的阶段性目标,对园区建设坚持阶段性评估检查制度,从而保证建设成效的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国际商贸论文范文篇7

论文摘要: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是决定高职毕业生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基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特点,本文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出发,结合他们的教学现状,提出提高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些途径。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剧,国际商贸活动日益频繁,特别是中国加人WTO之后,我们亚需培养大批熟练掌握英语、通晓商务知识、熟悉国际商务环境、具有商务实际操作技能的国际性复合型的人才。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的需要,在过去的这十几年间,我国许多高校和高职高专都纷纷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在我国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起步较晚、发展快,且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未能与时俱进的情况下,商务英语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未能与高职教育的规模同步协调发展。这也是我国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毕业生实践能力不强的棘手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出发,结合教学现状,提出提高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些方法。

一、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的特点

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通常定位为培养“英语十商务”的复合型人才。其商务英语教学的特点是既包括普通英语的内容,又包含商务知识的特定内容。与普通英语相同的是掌握商务英语必须具备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不同的是商务英语还涉及相当广泛的专业词汇和知识,如贸易知识、金融知识、财务知识、会计知识、法律知识、管理知识等。商务英语教学有着明显的职业教育特征,强调职业能力的培养,它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高等技能应用型人才为宗旨,因此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外事商务行业,为商贸、外事等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较强英语语言功底和较强商务贸易能力,能在特定的经济社会、行业经济一线使用英语进行相关商务洽谈、生产经营、外事接待工作的高等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培养过程必须坚持语言与商务、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体现实际、实践、实用的特点。可以说,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是跨学科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在侧重加强英语语言学习,熟练掌握英语语言运用技能的基础上开设与国际商务工作领域或行业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课程。即以英语语言学习为基础,使之成为一门工具为学生所掌握,并借助这种工具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国际商务知识和操作技能,使其能够胜任在英语语言环境下的商务活动。

二、高职商务英语教师能力的要求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提出了对教师能力的要求。

1知识能力

专业课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必须具有复合型应用型特征。合格的高职商务英语教师不仅要有坚实的英语功底,而且要有丰富的商务知识和技能。现从事商务英语教学的教师大多是从单纯语言教学的教师转型而来,商务知识贫乏,缺乏具体的商务工作经验,在授课过程中,无法深人、透彻地讲授商务专业知识或传授商务技能,造成学生难以真正掌握商务英语知识,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2.职业教育能力

专业课教师的教学模式应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许多教师职业教育观念模糊,对突然开设的商务英语职业教育的发展认识不足,缺少信心,对职业人才的培养途径的研究甚少,对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教学理念和采用的教学方法同原有的英语教育专业的方法没有多大区别。有些教师还是凭借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加一张嘴以“满堂灌”的方式讲下来,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3.素质能力

专业课教师要将职业文化素质的教育融人课堂。高职的素质教育更加关注职业素质的培养,职业教育家黄炎培曾说:“职业教育将使教育者各得一技之长,以从事于社会生产事业。”高职教育注重“职业”教育,培养的是“职业人”,而非“教育家”,所以除了职业能力,教师还要在课堂中加强对高职商务英语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定位、职业实践、职业道德、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吃苦精神等文化素质的教育。要让学生树立“能力本位”的观念,并能以诚信的态度对待工作和伙伴。

三、提高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办法

基于以上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结合职业院校目前的教学状况,笔者提出以下三条途径来提高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

1.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部在高职教育评价标准讨论稿中,提出了“双师素质”教师的概念,并对“双师素质”教师的任职资格条件进行了较为明确的规定。规定“双师素质’,教师是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教师:①具有两年以上基层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指导本专业实践教学,具有讲师(或以上)的教师职称;②既有讲师及以上教师职称,又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及以上职称;③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或以上)应用性项目研究,研究成果已被社会企事业单位实际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或社会效益。应该看到,教育部高职教育评价标准讨论稿对教师任职资格条件的规定,在体现“双师素质”教师概念的内涵特征方面还不尽完善,个别提法也有待商榷。因此各地区高职院校在此规定精神的指导下,结合本地区本院校的实际,都分别制定了各自的认定标准。但每一套标准都强调专业教师行业的经验、经历和能力。

为实现“双素质”,从学校方面来讲,学校可利用寒暑假组织教师培训。一方面可以邀请一些在经济、管理、外贸、金融及营销等方面的专家给教师讲授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可将教师直接送到企业从事相关的技术和管理工作,提供给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机会,这样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结合具体案例会更加的形象、生动、立体。从教师个人来讲,应加强自身的学习。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来讲,考取外贸行业的从业资格证书是必不可少的,这些证书包括报关员、报检员、国际货代员、单证员、外销员、国际商务师等,教师可根据自己教授的课程从中选取。

2.推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

坚实的英语语言功底、行业的从业经历和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只是“双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双师”,还要能积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向应为:以能力(含智能和职业综合能力)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学习掌握职业技能为重心,以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媒体,个性化的、综合包容性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模式。实现职业教育由理论性、封闭性、单一性、师生偏离性向实践性、开放性、系统性、师生互动性的模式转变。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等符合新型高职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并利用网络平台、安装专业实习软件、创设虚拟的贸易空间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和语言应用到实践中,并在实践中得到深化,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能力。

3.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教育能力

国际商贸论文范文篇8

关键词:面料再造;教学改革;实践课程

1服装面料造型设计课程介绍

服装面料造型设计课程有较强的综合性,基于服装材料学、立体裁剪、服装结构纸样、服装制作工艺、服饰手工艺设计等相关课程的学习,面料再造这门课通过面料造型创意设计的基本理论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服装面料在视觉上的多样性表达、创意性面料工艺手段等的应用,要求学生能够分析服装面料的肌理及其作用,分析形成面料肌理的原因和方法.以及面料再造设计的提升空间,总结面料再造的主要设计方法.并理解面料再造与服装风格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流行意识和市场观念,能根据主题要求进行服装面料再造的实践尝试,并获得一定量的面料表达实际结果。

2实践性性教学方法应用面料造

型设计课程的适用性基于课程定位,课程所涉及的知识体系覆盖面广,在培养方案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要在有限的每周2课时当中,以教师讲授法加学生实践动手操作形式,只能简单的完成基础课程要求,无法使得这门课延伸到创意提升阶段。此外,本课程面向具有艺术背景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学生,这个群体的学习特点是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能力很、创意和动手能力强。因此必须要另辟巧径,形成新的课程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深入研究对比后,结合本课程特色,选择在线课程与翻转课堂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助学习的能动性。

3在线课程的教学设计

《面料造型设计》的在线开放课程中导入主题式教学形式,学习如何进行面料的艺术再造为成衣设计带来新的活力,如何利用平凡的材料为成衣再造出新的时尚,并通过此过程的介入将相关设计课程融会贯通。努力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以及动手制作能力,通过该课程的训练,培养学生把握设计理念,增强对创意思维的体量和对成衣设计的感性认识。

4面料造型设计课程的在线课程实施路径

4.1了解面料造型的各类手法———“利用我”利用材质本身创造出另类风貌,如何利用身边不起眼的材质创造出新颖别致的材质,如何利用廉价的材质创造耳目一新的材质效果。首先,为学生讲述面料艺术再造的呈现形式和相关艺术处理手法;其次,在学生的课堂练习中为学生设定统一命题,要求学生利用大自然中的植物或动物为灵感,采用面料创作出各式面料艺术再造小样;再次,让学生选择和利用各类材质,打破固有材料的限制,把目光从面料市场转移到超市、自由市场、农贸市场、旧货市场,甚至自己童年的收藏中,让学生学会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材料;最后,课程讨论、在线测试、自测。4.2研制面料造型的造型练习———“创造我”在上述基础上经过提炼和进一步创新,结合服装立体造型课程,将自己满意的面料再造手法用到人体模型上,让学生在逐步进阶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从平面到立体、从点到面、从面到局部造型、从二维到三维的设计转变过程,我们把这个模块的过程拟为“创造我”。4.3改变面料造型的另类教学———“解构我”第一和第二阶段之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这时需要加强学生对面料造型在成衣结构上的探索和实验。4.4探索面料造型的成衣创作———“创新我”在本模块的课程学习中,学生须对成衣设计本身有进一步的认知和领悟,同时补充学生对品牌风格、品牌陈列等方面的知识。首先,考察市场中成功的、加盟和连锁较多的成衣品牌,其次,对相关品牌在价格、风格、工艺、市场营销、陈列方式等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了解和研究,分析其优势和劣势,借鉴其中自己喜爱的相关品牌,模拟打造出自己的时尚品牌;再次,在保持原品牌固有卖点的基础上设计系列产品,加入面料再造等艺术处理手法,提高“自创品牌”的产品价值和竞争力。

5总结

面料造型设计是一个全程的实验体验创作的过程。学生分小组进行面料再造的实验,通过对某种材料、某种加工方法进行试验,通过检核表法和模仿法来转化收集到的图片的表现形式,从图片中寻找设计的灵感,再用形态分析法构思如何把摸索出来的面料再造手法与图片结合。按照收集到的图像,素材去寻找材料,用材料来模仿图像、素材中的色彩和肌理等效果,通过面料的再造工艺来表现自己从图片得到的视觉印象、触觉感受和心理感受,并学习归纳记录从图像到实物设计构思的过程。服装面料再造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行之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探索能力、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程中改变了传统的师生角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的专业视野拓展和科研能力提升都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在今后的课程中,还需要继续推进研究性教学改革,在产学研课题的开发上、教学评价模式上继续探索,形成新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常丽霞.服装人体工程学思辨式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2):102-104.

[2]胡学龙,杨睛,林雪美等.信息与通信学科研究性教学实践研究[J].高教学刊,2017(8):29-30.

[3]郭建芳.基于翻转课堂的“跨境电子商务”课程教学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7(4):87-88.

[4]郭.网络课程类别分析———基于互联网教育传播模型的分析视角[J].远程教育杂志.2014(05)

国际商贸论文范文篇9

【关键词】自由贸易试验区;口岸物流;对策分析

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内连接东部沿海和西部地区,对外联通中亚地区,具有承东启西的物流中转枢纽作用。作为西北地区唯一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承载着“一带一路”核心区和引领西部大开发的双重战略使命,对于西北地区乃至全国外贸出口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于其口岸物流相关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采用多维度对比方法对中国前三轮获批的12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各运输方式货运量、口岸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及投资、支持政策和相关制度等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促进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外贸易繁荣发展。

1研究背景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然而由于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国内多重问题相互交织,加之肺炎疫情影响,如何平稳度过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期,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必须寻求突破口。而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需要稳投资、促消费和扩出口齐发力,根据各领域发展态势分析,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扩大出口仍是王道,尤其加快对欧盟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其中最为有效、有用和有利的抓手就是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不仅有利于货物和服务出口,也有利于刺激国内对于进口商品和服务消费,还有利于外资引入。因此,自由贸易试验区将是中国经济增速的稳定剂。从2013年至今,我国分四轮获批的18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1+3+7+1+6”的沿国内“一带一路”城市的集群式分布格局,已形成东西南北中协调、陆海统筹的开放态势,推动我国新一轮全面开放格局。对于沿海开放时间较早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相比于内陆型自由贸易试验区具有较深厚的研究基础。但沿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由于地理条件、经济环境与内陆地区的差异性,在为内陆型自由贸易试验区提供发展经验的同时又具有地域发展局限性,所以,内陆型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后发优势下厘清发展现状、探索地域特色的发展之路具有研究价值。于第三轮获批的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内连接东部沿海和西部地区,对外联通中亚地区,具有承东启西的物流中转枢纽作用。作为西北地区唯一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承载着“一带一路”核心区和引领西部大开发的双重战略使命,对于西北地区乃至全国外贸出口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口岸物流体系是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对外贸易的支撑,影响货物搬运、装卸、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整个通关过程,但目前对于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口岸物流相关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口岸物流与其他自由贸易试验区相比存在哪些不足,能否适应陕西国际商贸物流枢纽建设以及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值得深入思考。由于第四轮获批的6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时间较晚,数据不全且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于第三轮获批,所以,论文采用多维度对比方法对中国前三轮获批的12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各运输方式货运量、口岸物流基础设施密度及投资、支持政策和相关制度等指标进行分析,旨在探究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口岸物流发展现状,分析发展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推动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

2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口岸物流现状分析

发展口岸物流,完善口岸物流体系不仅是口岸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还是提高口岸城市综合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之一。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完善的口岸物流体系既是支撑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的基础,更是支撑“一带一路”对外联通贸易大通道的载体,前三轮获批的12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各运输方式货运量、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及投资、政策环境等对比如表1、表2所示,分析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口岸物流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并深入探究问题原因。2.1货运量比较分析。由表1可知,陕西省2018年铁路货运量42245万吨,高出其余省市几倍,公路货运量130823万吨,处于平均水平,西安咸阳机场货邮吞吐量31.26万吨,处于较低水平,铁路货运负荷大,公铁两种运输方式承担了90%以上的货物运输。2.2基础设施及投资比较分析。由表1可知,陕西省铁路密度为0.0243(公里/平方公里),公路密度为0.8607(公里/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密度相比之下处于匮乏状态。而2018年陕西省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固定投资为2131.38亿元。自由贸易试验区区域路网密度处于较低水平,且口岸物流投资不足。2.3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口岸相关政策颁布对比分析。由表2可知,陕西省政府颁布的与自由贸易试验区相关的政策有29项,海关、口岸相关类政策占比为41.4%。目前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尚未明确得到本地海关政策的支持,也未明确颁布促进口岸优化、便利化等相关政策。

3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口岸物流问题分析建议

3.1问题分析。3.1.1口岸铁路负荷量大。由表1各运输方式货运量对比可知,陕西省铁路货运量在12个省市中最大,为其他省市的几倍之多,公路货运量处于平均水平,航空货邮吞吐量处于较低水平,所以,铁路负荷量大。而铁路和公路两种运输方式吸引了陕西省90%以上的货源,西安咸阳机场处于非饱和状态,咸阳机场的货邮吞吐量较少,一是政府对于机场的建设不够,二是机场对于货源的吸引力不足。陕西省不沿江靠海的地理位置决定其要大力建设以“公+铁+航”为基础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而目前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未完全构成,货物分流不到位是造成铁路负荷量大的主要原因。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商品种类增加、商品量增大是在“一带一路”发展建设下的正常现象,但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口岸未做好货物分流的应对准备,致使铁路负荷量大而西安咸阳机场货源处于非饱和状态。3.1.2口岸物流基础设施及投资不足。由表1各运输方式密度可知,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口岸物流交通运输网密度相比之下太小不足以支撑其在“一带一路”贸易发展下的需要,对于国内省市的共同发展缺少足够的物流基础设施对接,对于出入境的货物无法满足快速运转的需求,而基础设施的完善是支撑整个口岸物流正常运转的基础和保障,是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由固定投资对比可知,陕西省对自由贸易试验区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处于比较严重的缺乏状态。促进多式联运发展,构建口岸物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从而提升口岸运输能力是陕西省的重点工作。而目前铁路和公路是货运周转的主力,在交通运输网络密度小且投资不足的现实下,会进一步加大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压力。相关部门对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实际发展情况未准确把握是造成口岸物流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不足的主要原因。3.1.3口岸物流政策支持不足。由表2可知,在第三批开放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中,陕西省颁布的促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的政策数量较少,且其余省市颁布的海关、口岸类相关政策占比处于0.43-0.58之间,陕西省的相关政策占比处于0.43以下,在与其他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相比中,海关、口岸相关类政策占比第10位,仅比广东省、福建省稍高。广东省、福建省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口岸条件良好,所以,海关、口岸相关政策的占比较低但有海关明确颁布的促进口岸优化等的政策。且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相关政策中既未明确得到本地海关政策支持,也未明确颁布促进口岸优化、便利化的相关政策,政府对于自由贸易区口岸物流建设的政策支持不足。而陕西省政府对于自由贸易试验区口岸物流建设的政策支持欠缺会引起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外商投资力度不强、相关配套服务不全等问题,对于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外贸易发展中可能会处于更加被动的位置。3.2对策与建议。3.2.1构建以“公+铁+航”为基础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是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繁荣发展的基石,陕西省的地理位置决定其要大力发展铁路、公路以及航空网,而目前航空运输处于劣势地位,所以,政府在建设中要合理分配投资资源使得各种运输方式平衡发展,促进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对于铁路公路分散咸阳机场货源的问题,省政府应该加大航空货运的优惠力度,或从财政方面减少税收或从其他方面放宽政策。对于目前存在的郑州、成都分流陕西省货源和周边货源的现象,要深入分析货源流失的主要原因,对症下药。而加大多式联运的发展,是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基础。不仅使多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而且能够促进物流资源整合,形成交通运输有机整体。对于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而言,面对种类繁多的货物,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能使货物快速运转,是降低物流成本、提升通关便利、促进外贸发展的支撑。3.2.2加大口岸物流投资建设。针对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口岸物流基础设施密度不够、投资不足的问题,陕西省政府亟待制定加大口岸物流基础设施投资的方案,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提高陕西自由贸易实验区口岸物流运行速度和质量。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详细调研,总结堵点、难点、痛点和重点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针对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尚未完全建设的问题,首先,在加大铁路、公路、航空线路的投资同时,对于实现货物承载、检验和快速流通等的多样化国际标准的集装箱、托盘、自动化的物流设施设备也应投资跟进;其次,口岸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投资也是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举措之一。物流信息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沟通联系,信息的畅通会大幅度加快货物的对接、承载和流通,而物流信息平台则是沟通联系的桥梁。3.2.3制定口岸物流发展规划。在其他自由贸易试验区有海关政策支持、颁布口岸优化以及便利化政策的情况下,陕西省政府也应该填补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口岸物流优化以及便利化相关政策薄弱的现状,出台具有前瞻性、系统性的相关政策。应制定系统化促进陕西自由贸易区口岸物流发展规划,引导口岸物流的发展方向,激发口岸物流的活力。在“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期,政府规划对于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口岸物流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原有的口岸发展规划已经不能适应现实发展的需要,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急需全新的通盘规划。借鉴国内外发展较成熟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口岸物流发展经验,结合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口岸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制定新形势下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口岸物流发展规划。以交通便利化作为加大自由贸易区辐射范围的主要方式,通过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推动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蓬勃发展。政府及自贸试验区内颁布的相关政策要真正的落实下去,尽可能的将其具体化,避免建设责任不清楚,政府政策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发生。

4结语

在“一带一路”内部联动外部联通的目标下,对国内各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要求是联合发展、共同进步,而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西北内陆地区唯一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其在引进外资和带动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口岸物流体系的不完善阻碍着自由贸易区对外贸易的繁荣发展。通过对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口岸物流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在理论上,对现有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相关的研究进行补充和完善,为以后更深入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在实际中,通过对比前三轮获批的12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现状,分析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系统化对策建议,一方面,促进陕西省对外贸易繁荣发展;另一方面,对内陆型自由贸易试验区口岸物流的建设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思颖,何程,王艳艳,等.“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研究[J].中国商论,2017(6):112-113.

[2]李潇,陈刚,贾雁岭.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税收政策分析与效应评估[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9(6):22-28.

[3]赵文霞,杨经国.自贸试验区创新成效及进一步开放创新的对策建议———以中国(天津)自贸试验区为例[J].现代管理科学,2019(11):12-14.

[4]程翔,杨宜,张峰.中国自贸区金融改革与创新的实践研究———基于四大自贸区的金融创新案例[J].经济体制改革,2019(3):12-17.

[5]陈浩.陕西自贸试验区建设经验和思考[J].国际贸易,2019(2):32-39+61.

[6]强力.内陆型自贸试验区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度融合———以陕西自贸试验区为例[J].国际商务研究,2018(5):17-28.

[7]刘荣春,何小涵.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管理政策比较———基于上海、天津、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J].企业经济,2019(7):68-73.

国际商贸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外贸业务;洽谈;商务英语;策略

伴随着商务英语在外面业务洽谈中应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商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重要分支,成为了英语的一种社会功能变体。各国的语言专家针对外贸业务洽谈中的商务英语应用特点实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研究的成果存在一定的差别。美国的语言学家在商务英语洽谈过程中更加注重合作原则,这部分学者更加推崇商务英语交流需要建立在相互配合以及信任的前提下,针对洽谈事务的质量、方式以及数量等层面的信息采取对称式表达。中国的语言专家学者更加倾向于三元功能论,商务英语不单单是具备表达的概念功能性,而且表现出在交流过程中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的沟通功能特点。商务英语不仅是外贸业务洽谈中一个应用型工具,更是外贸业务洽谈的一大助力。

一、外贸业务洽谈中使用商务英语的作用

商务英语在我国对外贸易业务洽谈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商务英语不仅是我国外贸业务洽谈交流的基础性前提,更是不同国家企业代表之间进行跨文化交流的基本途径,尤其是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国际贸易发展水平的提升,日益成为外贸电子商务发展的保障。1.商务英语的使用是交流的基本前提。当前,我国的外贸业务洽谈的参与企业之间需要应用一种共同的语言完成沟通交流活动,商务英语就成为企业洽谈的重要载体。商务英语是英语的重要分项,不仅包含着大量的国际贸易术语,而且还包含一部分带有商务特色的专业用语。当前,世界范围内国际贸易都认同在外贸洽谈过程中需要遵守商务英语的使用规范以及使用原则,这样就可以为不同的国家范围内的企业之间进行商业业务沟通与交流奠定基础,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构建我国整体外贸业务体制的完善奠定基础。2.商务英语的使用是跨文化交流的基本途径。商务英语不仅是我国企业外贸业务洽谈的一个基础性语言工具,更是我国对外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载体。通过商务英语的应用能够让不同国家的企业更加顺畅地沟通与交流,能够更加真实准确地了解对方企业的企业文化,为我国外贸企业进一步深入拓宽海外市场做好铺垫。与此同时,商务英语更是一个信使者,承载着不同国家企业的文化精髓,让不同国家的企业更加顺畅地进行跨文化交流。3.商务英语的使用是外贸电子商务发展的保障。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外贸商务发展也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形式,即电子商务,它作为一种不受空间以及时间限制相对更加便捷的外贸交流形式不断发展成为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主流。当前,商务英语不仅在企业贸易在线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外贸函电业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是有利于我国电子商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二、外贸业务洽谈中商务英语的应用技巧

当前,商务英语作为一种特殊的具备专门用途的职业英语,在外贸业务洽谈过程通常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外贸业务洽谈阶段,商务英语的应用技巧主要表现在通过语言以及肢体语言的沟通来获取对方的信任,让对方能够理解所表达的意图。因此,掌握商务英语的洽谈技巧有助于获得更好的交流效果。1.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工作。外贸业务洽谈工作开始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这是实现良好外贸业务洽谈效果的基础性前提,更是保障洽谈工作全程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与此同时,充足的准备工作更是外贸业务洽谈商务英语应用的重要技巧之一。充分的准备工作可以对对手的背景底细做一个全面的了解,能够在洽谈之前就针对对方的情况进行彻底的研究分析,以便制定好良好的计划措施,针对对方的弱点进行重点突破。随后,可以立足于企业自身经营发展实际状况,拟定外贸业务洽谈的大致提纲,进一步明确外贸业务洽谈的重点,有助于最终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2.明确双方外贸业务洽谈的意图。外贸业务洽谈的洽谈意图是指引洽谈工作开展的一个导向标。在进行外贸业务洽谈的过程中,应该仔细地听清外贸业务洽谈内容,对双方的洽谈意图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根据对方的洽谈意图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洽谈方案,考虑自身应该做出怎样的反应。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外贸业务洽谈中商务英语应用通常会出现一部分习惯用语以及专业术语。所以,参与洽谈工作的业务代表需要认真听好对方业务代表的每一句话,尤其是在洽谈阶段所应用的一部分专业商务英语语法以及语句,要认真准备,这一系列的流程都需要在掌握以及了解商务英语基本语法的前提下完成。比如,对方的业务代表针对某一项交易事项的报价进行了叙述,我方需要认真地听取对方的业务洽谈意图,进行充分的理解,从而提出自己的见解,针对价格进一步进行商议,争取达到良好的效果,最终双方实现贸易协议的一致性。3.洽谈过程需要注意礼貌用语。外贸业务洽谈中商务英语的应用需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礼貌作为人们沟通交流最基本的要素,不仅从业务洽谈的口语交流中体现,更是体现在双方交流的行为举止方面。通常来说,在保证两方经济利益的基础之下,通过商务英语礼貌用语的加入能够优化沟通交流的氛围,这不仅仅表现在语言沟通中,更是体现在发问方式上。间接性发问有利于让对方感受到礼貌与友好,为双方下一步更好的业务沟通做好铺垫。除此之外,在进行发问的过程中,问题的难度应不宜过难或过简,避免影响双方业务沟通形成限制,可以根据谈判的进度调整问题的难度。4.应用模糊语言进行委婉表达。外贸业务洽谈应用商务英语原则上应该简单明了,避免产生误会造成业务沟通的不顺畅,这似乎否定了业务洽谈中使用模糊语言的正确性,但是并非这样,外贸业务洽谈过程中,适当地应用商务英语模糊语言,能够让洽谈过程变得更加得体与严谨,提升了沟通的准确可信度。所以,在外贸业务洽谈过程中,应该意识到模糊语言积极的一面,在商务活动中更能够准确地表达我方的意图,常用的模糊性语言使用并非是任意的,而是尽可能得应用“有些”“估计”“可能会”“大概”等一系列修饰性词汇等造成的武断结论。在外贸业务洽谈过程中,适当地应用模糊语言不仅仅能够灵活地回答一部分棘手的问题,更能够进一步传递附加信息。5.巧用虚拟语气表达情感。外贸业务洽谈过程中商务英语的应用可以通过巧用虚拟语气来表达情感,外贸业务洽谈的过程是交易双方进行了解的一个过程,涉及到敏感的问题时,参与外贸业务洽谈的企业代表可以通过应用虚拟语气来表明自己的态度,这样不仅能够让洽谈的语言变得更加委婉,而且能够让对方企业代表更加容易接受。在外贸业务洽谈过程中,委婉的套话应用能够表达出与对方进行合作的诚意,让严肃而具备商业化的洽谈过程变得更加具有人性化,让外贸业务洽谈过程能够更加顺利。6.学会拒绝。在外贸业务洽谈阶段,适当的方式给予对方拒绝信号也是企业洽谈代表必须要掌握的一种交际技巧。在进行外贸业务洽谈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使用生硬的商务英语词句进行直接性的拒绝,需要采取更加灵活有效的方式来应对类似的问题,这也被叫作条件附加化。假如在外贸业务洽谈的过程中采用生硬的方式进行拒绝,可能会导致交流双方的关系变得紧张,产生不和谐的局面,这时,我们应该通过商务英语委婉词汇的应用来灵活处理,可以采取反问的方式委婉拒绝对方,一方面可以先表达有接受对方条件的意图,随后再针对条件的实施进一步进行更丰富的条件申请,力求达到最佳的洽谈效果。

商务英语作为国际范围内应用的一门专门用途英语,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日益发展,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程度越来越深化,商务英语凸显出更加重要的作用。外贸商务英语具备其独特的价值,谈判者应该深入地了解商务英语的内容体系,在谈判过程中能够更加灵活地体现英语独特的价值。企业业务洽谈代表应该根据商务英语的应用技巧更加顺利地推进谈判的进行,最终促使外贸业务洽谈结果的进一步优化,达到双赢的局面。

作者:范小华 单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参考文献:

[1]彭俊,李金华.如何提高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质量的对策———基于“商务英语专业技能抽查标准”的研究[J].中国考试周刊,2016,(9).

[2]董良,冯晓萍.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分析———基于我校英语(国际商务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8).

[3]徐卫林,王生福.翻译视角下的上午英语歧义分析与词义选择[C]//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2016.

[4]毛微微.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实训教学改革初探[C]//2016年北京高教学会高职研究会学术年会“金商杯”优秀论文专辑,2016.

[5]徐建荣,黄琳琳.创新教学方法探索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成功模式———案例一任务教学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C]//第八届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研讨会对外经贸大学英语学院论文汇编,2016.

[6]刘婷婷,鲁裕玉.上午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分析[C]//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