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初中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06-01 11:24:22

国际初中教育

国际初中教育范文篇1

关键词:数学大纲;数学课本评价;数学教与学:数学教育评价

1前言

世纪90年代,中国的数学教育改革已经经历了15年.数学教育的改革为数学教材的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2001年开始,经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有多种小学、初中、高中数学标准实验教材向全国发行.但新教材的使用情况,尤其是使用新教材学生的数学成就如何尚没有系统的测试和研究.为了总结教材的使用情况,巩固其长处,改进不足之处,帮助广大教师和教研员更好地贯彻和施行大纲所规定的数学教学内容,我们对使用不同教材的小学和初中学生的学习成就进行了测试和评价.小学部分,选择了使用小学新教材(以下简称小学新教材)的学生与使用其它教材(以下简称小学其它教材)的学生以及部分可比性较强的国家(地区)的学生进行比较.初中部分,选择了使用初中新教材(以下简称初中新教材)的学生与使用其它教材(以下简称初中其它教材)的学生以及部分可比性较强的国家(地区)的学生进行比较.其目的旨在回顾和了解学生使用不同教材的数学成就和教材的使用情况.在这个报告里,就小学新教材与小学其它教材,初中新教材与初中其它教材以及部分国外(地区)学生的学习成就和他们的学习态度以比较的形式对测试做一个总结,其目的是总结教材的使用情况,巩固教材的长处,改进不足之处,帮助广大使用北师大版教材的教师和教研员更好地贯彻和施行大纲所规定的数学教学内容.

2测试什么为了有利于比较使用新教材的学生的学习成就与其他国家相同年级学生的学习成就,本报告的数学题选择使用(1)小学部分:学生试题采用‘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趋势》

(IEA,2003a)所使用的数学题;学生调查问卷采用经过修改的‘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趋势》的四年级学生问卷(1EA,2003b).(2)初中部分:学生试题采用‘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趋势》(1EA,2003c),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2003),和自己设计的题目;学生调查问卷采用经过修改的《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趋势》(ⅢA,2003)的八年级学生问卷.选择《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趋势》和《国际学生评价项目》,是因为他们是国际上公认的中小学生数学和科学的学习成就评价项目.《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趋势》的目的是检查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在教学大纲的范围内会什么和能做什么(Mullis,Martin,Gonzalez,&Chrostowski,2003),它的题目比较接近中小学大纲的要求;而《国际学生评价项目》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在15岁时的数学应用能力.需要指出的是,《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趋势》和《国际学生评价项目》的题目不是数学竞赛题,因此其难度应该属于大纲要求的应知应会的范畴,其测试的目的之一,是想要知道对一个国家整体而言,公共教育的水准究竟有多高,学生对数学和科学的学习态度如何,以及影响学生成就的因素.毫无疑问,这对一个国家的整体发展和未来的劳动力资源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找出影响学生成就的因素对发展大众教育和改善国家整体教育水平是十分必要的.在这个报告里,我们的目的是测试使用新教材的学生与使用其它教材的学生和国外(地区)学生在数学知识,数学认知水平上的不同,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我们选择部分可比性较强的国家(地区)进行比较,他们是:(1)小学部分:香港、日本、俄罗斯、新加坡、美国;(2)初中部分:中国台北,中国香港,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芬兰,法国.需要指出的是:(1)这些国家的数据代表的是整体国家水平或接近国家水平CR范围随机抽样),而数据只代表抽样的范围;(2)在初中部分,‘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趋势》和‘国际学生评价项目》测试的是八年级和15岁的年龄段,而我们选择的是九年级的学生,原因是八年级的教学大纲有部分内容未涵盖测试内容;(3)自己设计的题目主要涵盖初中概率和几何的内容.在这个测试里,我们想要回答的问题是:

(I)新教材的学生与其它教材的学生以及国外(地区)学生的数学成就和数学认知水平有什么不同?(2)新教材的学生与其它教材的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有什么不同?3)不同城市、不同教材的学生的数学成就和数学态度有什么不同?

3测试方法

3.1数据的收集考虑收集数据的随机性,并且易于比较,本测试的数据收集选择既有大中城市,又有县城,既有沿海,又有内陆,且好学校与差学校有基本相等比重的方法

3.2测试题目及问卷设计和数据分析本测试小学部分采纳选择后的<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趋势》的数学测试题目和问卷,初中部分采纳3个方面的题目:

(1)‘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趋势》的数学测试题目(题1—16)i(2)‘国际学生评价项目》的数学测试题目(题17);(3)自己设计的题目(题18—20).选择‘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趋势》和‘国际学生评价项目》的数学测试题目的原因是有利于与其他国家作比较;而自己设计的题目则重点测试学生在概率和几何方面的成就.测试的内容包含两个方面:

127126l1164234273356一个是数学内容,另一个是数学认知水平.小学数学内容包含数和运算、代数的规律和关系、测量、几何和数据;初中的数学内容包含数和运算、代数、几何、测量、概率统计;数学认知水平包含懂得数学解题过程,懂得数学概念,能解决日常问题和数学推理.本测试选择的小学数学有20题共26个问题,在数学内容和数学认知水平上的百分比分别是:

(1)数学内容:数和运算42%,代数的规律和关系15%,测量12%,几何19%,数据12%;(2)数学认知水平:懂得数学解题步骤7%,懂得数学概念29%,能解决日常问题57%,数学推理7%.本测试选择的初中数学有20题共29个问题,在数学内容和数学认知水平的百分比分别是:

国际初中教育范文篇2

关键词:数学大纲;数学课本评价;数学教与学:数学教育评价

1前言

世纪90年代,中国的数学教育改革已经经历了15年.数学教育的改革为数学教材的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2001年开始,经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有多种小学、初中、高中数学标准实验教材向全国发行.但新教材的使用情况,尤其是使用新教材学生的数学成就如何尚没有系统的测试和研究.为了总结教材的使用情况,巩固其长处,改进不足之处,帮助广大教师和教研员更好地贯彻和施行大纲所规定的数学教学内容,我们对使用不同教材的小学和初中学生的学习成就进行了测试和评价.小学部分,选择了使用小学新教材(以下简称小学新教材)的学生与使用其它教材(以下简称小学其它教材)的学生以及部分可比性较强的国家(地区)的学生进行比较.初中部分,选择了使用初中新教材(以下简称初中新教材)的学生与使用其它教材(以下简称初中其它教材)的学生以及部分可比性较强的国家(地区)的学生进行比较.其目的旨在回顾和了解学生使用不同教材的数学成就和教材的使用情况.在这个报告里,就小学新教材与小学其它教材,初中新教材与初中其它教材以及部分国外(地区)学生的学习成就和他们的学习态度以比较的形式对测试做一个总结,其目的是总结教材的使用情况,巩固教材的长处,改进不足之处,帮助广大使用北师大版教材的教师和教研员更好地贯彻和施行大纲所规定的数学教学内容.

2测试什么为了有利于比较使用新教材的学生的学习成就与其他国家相同年级学生的学习成就,本报告的数学题选择使用(1)小学部分:学生试题采用‘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趋势》

(IEA,2003a)所使用的数学题;学生调查问卷采用经过修改的‘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趋势》的四年级学生问卷(1EA,2003b).(2)初中部分:学生试题采用‘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趋势》(1EA,2003c),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2003),和自己设计的题目;学生调查问卷采用经过修改的《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趋势》(ⅢA,2003)的八年级学生问卷.选择《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趋势》和《国际学生评价项目》,是因为他们是国际上公认的中小学生数学和科学的学习成就评价项目.《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趋势》的目的是检查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在教学大纲的范围内会什么和能做什么(Mullis,Martin,Gonzalez,&Chrostowski,2003),它的题目比较接近中小学大纲的要求;而《国际学生评价项目》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在15岁时的数学应用能力.需要指出的是,《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趋势》和《国际学生评价项目》的题目不是数学竞赛题,因此其难度应该属于大纲要求的应知应会的范畴,其测试的目的之一,是想要知道对一个国家整体而言,公共教育的水准究竟有多高,学生对数学和科学的学习态度如何,以及影响学生成就的因素.毫无疑问,这对一个国家的整体发展和未来的劳动力资源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找出影响学生成就的因素对发展大众教育和改善国家整体教育水平是十分必要的.在这个报告里,我们的目的是测试使用新教材的学生与使用其它教材的学生和国外(地区)学生在数学知识,数学认知水平上的不同,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我们选择部分可比性较强的国家(地区)进行比较,他们是:(1)小学部分:香港、日本、俄罗斯、新加坡、美国;(2)初中部分:中国台北,中国香港,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芬兰,法国.需要指出的是:(1)这些国家的数据代表的是整体国家水平或接近国家水平CR范围随机抽样),而数据只代表抽样的范围;(2)在初中部分,‘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趋势》和‘国际学生评价项目》测试的是八年级和15岁的年龄段,而我们选择的是九年级的学生,原因是八年级的教学大纲有部分内容未涵盖测试内容;(3)自己设计的题目主要涵盖初中概率和几何的内容.在这个测试里,我们想要回答的问题是:

(I)新教材的学生与其它教材的学生以及国外(地区)学生的数学成就和数学认知水平有什么不同?(2)新教材的学生与其它教材的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有什么不同?3)不同城市、不同教材的学生的数学成就和数学态度有什么不同?

3测试方法

3.1数据的收集考虑收集数据的随机性,并且易于比较,本测试的数据收集选择既有大中城市,又有县城,既有沿海,又有内陆,且好学校与差学校有基本相等比重的方法

3.2测试题目及问卷设计和数据分析本测试小学部分采纳选择后的<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趋势》的数学测试题目和问卷,初中部分采纳3个方面的题目:

(1)‘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趋势》的数学测试题目(题1—16)i(2)‘国际学生评价项目》的数学测试题目(题17);(3)自己设计的题目(题18—20).选择‘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趋势》和‘国际学生评价项目》的数学测试题目的原因是有利于与其他国家作比较;而自己设计的题目则重点测试学生在概率和几何方面的成就.测试的内容包含两个方面:

127126l1164234273356一个是数学内容,另一个是数学认知水平.小学数学内容包含数和运算、代数的规律和关系、测量、几何和数据;初中的数学内容包含数和运算、代数、几何、测量、概率统计;数学认知水平包含懂得数学解题过程,懂得数学概念,能解决日常问题和数学推理.本测试选择的小学数学有20题共26个问题,在数学内容和数学认知水平上的百分比分别是:

(1)数学内容:数和运算42%,代数的规律和关系15%,测量12%,几何19%,数据12%;(2)数学认知水平:懂得数学解题步骤7%,懂得数学概念29%,能解决日常问题57%,数学推理7%.本测试选择的初中数学有20题共29个问题,在数学内容和数学认知水平的百分比分别是:

(I)数学内容:数和运算14%,代数18%,几何25%,测量14%,统计和概率29%;(2)数学认知水平:懂得数学步骤11%,懂得数学概念18%,能解决日常问题32%,数学推理39%.表3列出了本测试小学和初中在数学内容和数学认知水平以及主要数学问题的情况.小学学生和初中学生调查问卷主要涉及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较.为保证数据的精确性,数据的编纂采用相互校对的方法,有问题的数据经过讨论达到一致.

3.3可信度由统计软件得数学测试题的信度,小学为72.3%,初中为71.8%;学生调查问卷的信度小学为80.1%,初中为72.5%.这表明数学测试题和学生的问卷是可信的(信度一般要高于70%).4.2学生认知水平(1)小学.表8展示了使用小学新教材的学生与国外(地区)学生和使用小学其它教材的学生在数学认知水平(懂得数学解题过程,懂得数学概念,能解决日常问题,和数学推理)上的比较.4.4不同课本在不同城市学生的数学成绩和学习态度差异(1)小学.①数学成绩.表12展示了不同城市使用小学新教材的学生与小学其它教材的学生在平均数学成就上的比较.不同城市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态度上相差较大.不同城市的学生在“我的数学学得很好”的百分比从42.0%到84.6%不等(相差42.6%);不同城市的学生在“数学是我的强项”的百分比从39.7%到64.8%不等(相差25.1%);不同城市的学生在“我数学进步很快”的百分比从48.1%到82.O%不等(相差33.9%);不同城市的学生在“学好数学才能考上理想的大学”的百分比从44.0%到75.4%不等(相差31.4%);虽然不同城市的学生在“我想获得一份与数学直接相关的工作”的百分比的差异不大,但都很低,从36.6%至1J49.6%不等(相差13.4%);不同城市的学生在“学好数学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工作”的百分比的差异较大,而且较低,从29.7%到50.8%不等(相差21.1%).公务员之家

国际初中教育范文篇3

[关键词]空间设计;设计矛盾;设计理念;教学模式

1引言

中西方的教育模式差异较大,但本质上没有孰好孰劣的区别。国内教育注重课堂知识的传授,国际学校则注重对学生个人特质的挖掘。教学理念上的不同,使得国内外的教学规模、课程科目设置、教学方式与设施设立大为不同,而这些差异必然导致在设计上各自学校的功能组合、空间搭配的千差万别。

2项目背景

南京江北新区国际学校是一所只对外籍人士子女开放的国际学校,办学规模为60个班,其涵盖幼儿园到初中的各年级,总建筑面积为50000㎡。项目基地位于七里河以东,珍珠河以南,七里河大街以西,铺珠路以北。规划有地铁13号线通过,交通较为便利,通达性较好。基地较为规则内部无明显高差变化。校方摒弃了本土化的尝试,设计之初就强调需要纯粹的美式教学方式,但建筑风格的选择上留有余地,西方古典主义、现代主义或者新中式风格都可以探讨。

3设计难点分析

3.1两片运动场对校园空间的影响。设计之初甲方就要求必须设有符合美式教育要求的棒球场、篮球馆、羽毛球馆与户外操场。通过实际分析,篮球馆与羽毛球馆可以合并设置,考虑到球馆环境较为喧闹因此设置在校园入口处,同时为了提高建筑的利用率,将部分篮球场地设置在建筑屋顶平台。设计难点是棒球场与户外操场的占地面积上占据基地总面积的一半。户外操场受基地条件限制必然沿着平行于浦珠路的方向设置,保证其远离校园教学空间。棒球场的设置成为项目设计中最为重要的节点,其位置摆放的不同直接影响校园活动布局。在不断的组合推导后决定将棒球场设置在校园右侧相交于室外操场的位置。这样建筑与室外活动场地呈现双L形的环抱特征,减轻运动场地过大对校园空间的影响。3.2多样化管理模式对校园空间的影响。多样化管理模式必然带来功能设计的全局调整。国际学校设置了涵盖幼儿园、小学与初中的各个年龄段,设计要解决不同年级的布局分配问题。不同学龄的学生有不同的年龄特性,幼儿园的学生年纪最小其活动能力也最低,因此幼儿园布置在靠近校园入口处。同时教学上其需要较大的活动空间,因此需向阳处设置无障碍活动场地。小学生活动能力极强,活动时间也最多,因此小学部分安排在靠近操场、棒球场等公共活动空间处。初中学生面临学业上较大的压力,需要安静的学习环境,因此将其置于校园公共学习区块的末端,降低其他教学空间对其的干扰。最后从学校整体布局,分析得出校园管理的主要对象为教学管理、饮食管理与后勤管理,因此设计上也区划为三大块进行布局。按照教学、食堂、公寓三点一线的流线进行整体布局。3.3灵活的课程设置对校园空间的影响。江北新区国际学校为美式教学体系,而美式教学与国内固定教室的教学方式不同。学生除了一些必选的课程以外,会根据自己爱好选择其他课程。因此教学活动是流动的,同时国际学校需要的教室空间相对较小,教室数量则很大。因此设计上强调教学空间的开敞与自由,设计了相当规模的公共活动空间:活动室、多功能厅及小剧场,以此保证学生的交流活动。3.4开放式教学空间对校园空间的影响。甲方要求教学空间开放多样,对一些半开放空间、灰空间尽量转化为交流空间,提升校园活力。因此江北新区国际学校设计上充分利用了建筑中各个人群交汇的节点,特别是入口大厅、走廊、楼梯间等人流量大处,将一些半私密的场合比如廊的尽端和建筑的转角处也转化为交流空间,甚至将一些屋顶平台等半室外的空间也作为教学空间的延伸。

4设计方案分析

4.1注重内外庭院空间的融合。根据基地条件,将教学区置于基地的西北侧,宿舍后勤区位于基地西南一侧,基地中段为图书馆与艺术中心。基地总体上划分为外部活动空间与教学室内空间两块,两者形成L形咬合状态。建筑单元首层空间架空处理,以此获得良好的景观朝向并减少视线遮挡,增加建筑与环境的交流。建筑单元的组合则以庭院围合的特征出现。小学部、初中部与艺术中心图书馆围合形成建筑核心庭院空间,此处设置大量绿化场地,种植丰富植被,形成入口处的核心景观节点。同时各自庭院左右各建筑单元形成各自内庭院。设计上注重了相应的绿化环境的营造,在水平方向上力求将建筑与环境更有机地融为一体,在垂直方向上寻求整体合拍保证尺度协调。4.2强调轴线与空间序列。校园主入口正对校园的主庭院,以艺术中心与图书馆作为轴线开端,两侧为小学部与初中部,轴线前段西侧为幼儿园部东侧为体育馆,轴线末端偏西为宿舍食堂的后勤区。总体轴线启承转折,依靠庭院形成相应的活动空间。4.3明确建筑的内部空间与联系。无论是底层架空的艺术中心与图书馆,还是靠近室外操场的初中部底层设计,甚至是宿舍底层部分也是半开放处理的。通过一系列围合或者半围合的组织方式,将各类公共服务空间置于主体庭院周围,以图书馆艺术中心庭院连接两大教学功能体块。同时各部分功能组块均利用连廊相互衔接,减少外部环境对室内活动的影响。

5结语

中西方的教育模式差异巨大,各自的校园空间迥然各异。国内教育注重课堂教学,以固定教室进行学习,国际学校趋向于开放式,小班制十分明显,力求打破固定教学场所的形式,这是国际学校与国内学校设计的本质区别。本方案就是分析了甲方的设计需求,合理安排运动场地、排布教学空间组合、设置通达的交通流线、构建开放多元的交流空间,最终取得项目中标的结果。

参考文献

国际初中教育范文篇4

认真学习贯彻国家、省、市教育规划纲要及全县教育行政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回归原点、突出重点、夯实起点、打造亮点”的教育工作思路和方针,进一步理清思路、转变观念、明确目标、扎实推进。坚持育人为本,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规范管理,狠抓落实,提高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优质发展。

二、主要目标任务

1.素质教育更深入。启动“公民教育”行动,融入小事德育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成效。深入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形成省市有影响的工作品牌和项目。学生参加各类竞赛的获奖面和获奖层次进一步提高。建成全县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发展指导得到进一步加强。

2.规范办学更到位。全面的教育质量观进一步确立,责任意识、规范意识进一步增强,学校常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管理规范有效落实,“五严”规定执行情况良好,学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精致化。

3.教育发展更均衡。稳步实施学校布局调整,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城乡办学条件差距进一步缩小。高中、义务教育招生更加规范,义务教育不合理“择校”问题基本消除。留守儿童、问题儿童等特殊教育群体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得到保证。

4.品牌效应更显现。学校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文化品位进一步提升。一大批学校在养成教育、公民教育、课程改革、体育艺术2+1项目、科技创新教育、高中特色建设等方面初显成效,启动国际教育交流合作项目,典型学校效应不断扩大,教育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5.发展质量更优异。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6%,省优质幼儿园达70%以上,基本完成每镇一所省优公办园目标建设任务;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小学巩固率100%,初中巩固率99.7%,初中按时毕业率达98%;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8%;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达98%。基础教育各类质量考核、考评、测试继续保持省市先进水平。

三、推进举措

(一)坚持育人为本,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1.扎实推进养成教育。确立育人为本理念,树立全面教育质量观,以推进养成教育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不断优化德育内容和形式,强化学生德育实践,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制订校本化养成教育方案,深入开展“小事德育工程”。3月份,在全县各学校开展“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月”活动,9月份开展“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月”活动。加大养成教育督查推进力度,完善考核评价机制,重现场、重过程、重实绩,分层召开现场推进会,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促进养成教育落到实处。

2.完善公民教育体系。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从小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开展三好学生、三好标兵、四好少年、美德少年、优秀团员队员等评选活动。建立全县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有关节日开展主题或专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环境教育和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加强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建设和管理,为农村青少年特别是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课外活动场所。通过多形式、多内容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在学校做一个守纪律、爱学习、会学习的好学生,在家里做一个有孝心、会自理、担责任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明礼仪、知荣辱、守公德的好公民。

3.深入推进体艺2+1项目。积极推进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校园体育锻炼一小时。举行初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会和中小学阳光体育节,组织中小学乒乓球、排球、篮球、足球等比赛。推进省市体育传统项目、县队校办基地特色项目建设。深入开展艺术教育活动,举办中小学校园艺术展演,举办中小学生“三独”比赛、书画大赛、摄影作品比赛、经典诵读比赛等活动,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4.深化基础教育课改。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上足、教好每一门课程。加大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力度,提高校本课程的实施水平,推进特色活动课程建设。协同教研室开展“高效课堂建设深化年”活动,协同教科室推进新教育实验工作,协同未成年人素质教育实践基地、青少年宫实施特色活动课程。组织优秀校本课程评选活动。

5.强化实践创新教育。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课外活动及校外活动,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加强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开展好各类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举办小学生小巧手比赛、初中学生手工制作比赛、航模比赛等活动,为学生个性发展搭建平台。

6.加强卫生健康教育。健全学校卫生工作组织及相关制度,完善健康档案。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测试工作,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组织开展好学生健康体检、学生因病缺课网络直报、健康体质测试等工作,开展省市健康促进学校及心理健康星级学校创建评比工作。健全完善学校红十字会,组织开展红十字青少年活动。

7.提升语言文字工作水平。贯彻《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提高学生普通话及汉字书写能力,培养爱国情怀和审美情趣。组织开展规范汉字书写特色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创建活动。组织开展中小学书写大赛、推普周、经典诵读比赛等活动。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城市创优、乡镇达标”活动,指导长沙镇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镇”。

(二)坚持教育公平,促进优质均衡发展

8.整合优化资源配置。稳步实施学校布局调整,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科学统筹、优化盘活各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资源的集聚效应,促进各类学校均衡发展。重点做好镇、镇、镇、镇、镇、镇有关学校的撤并与资源整合工作,推进实验小学、马塘小学、洋口初中等校异地迁建工程,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同时做好社会稳定工作。

9.规范义务教育招生。巩固2011年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改革成果,实行“就近免试”入学政策,组织做好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坚持依法招生、规范招生,确保全县所有儿童少年公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有效扼制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进一步完善方案、细化措施,统筹协调并认真组织好县城义务教育学校的招生工作,妥善处理招生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确保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招生顺利进行。

10.推进中招制度改革。认真贯彻市教育局关于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积极稳妥做好高中阶段学校的招生工作,严格控制普通高中招生规模,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的55%根据初中毕业生人数按比例分配到各初中学校,继续实行推荐报考。完善学生评价体系,提高综合素质评价成绩在高中招生录取中的权重。

11.关注特殊教育群体。进一步完善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帮扶体系,做好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困难家庭子女、学困生、问题生等学生的教育工作,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开展帮扶行动,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切实保障外来务工人员适龄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与本地学生同等待遇,接受相同的教育。建立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三)坚持文化立校,促进特色内涵发展

12.推进特色学校建设。继续实施文化立校战略,修订县特色学校建设指导意见,组织特色学校创建评选和特色学校展评活动,培植、推介典型学校,努力提升教育品质,扩大教育影响力。各学校要认真总结梳理办学成果和经验,进一步明晰发展思路,找准突破口,确定特色发展目标。制定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培育和打造办学特色,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内涵发展。

13.启动国际交流项目。选择2~3所学校进行试点,尝试开展国际教育交流活动。启动高中“学生使者”国际交流项目,尝试组织赴港澳教育交流活动。引进吸收国外和地区先进课程资源,尝试有益的教育途径和方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四)坚持协调发展,优化学前特殊教育

14.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步伐。制订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规划。加大每镇一所省优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通过政府回购、小区建设配套、新建改建等形式,全力完成每镇一所省优公办园建设任务。通过实施生均公用经费、困难幼儿经济补助等形式,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加强学前教育指导与管理,实施学前教育信息管理,规范学前教育招生,进一步规范办园行为,提高保教保育质量。积极发挥公办园的示范辐射作用,组织开展结对帮扶、优秀教育活动展评、师资培训、幼儿素质展示等活动。新店幼儿园、苴镇中兴幼儿园、曹埠童舒幼儿园、马塘培英幼儿园创建省优质幼儿园。

15.优化提升特殊教育水平。切实保障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着力培养残疾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品质,加强残疾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提高残疾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特教质量。加强对随班就读工作的管理、研究、指导、服务,完善档案资料,强化培训指导。组织开展“助残”活动,倡导全社会支持特殊教育事业发展。

(五)坚持科学管理,完善考核督查机制

16.完善巡视督查制度。加大巡视督查力度,正常组织开展中小学“百里行”行动,强化学校的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对学校规范办学、常规管理、重点工作推进等情况组织专项督查和随机检查,认真排查突出问题,及时发现并督促整改存在问题,推动学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精致化,建设平安、文明、和谐校园,优化教育发展环境。

17.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强化教育评估的激励导向作用,修订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考核评估细则,坚持发展性评价,突出过程性评价,改进考评办法,重视过程,注重发展。组织初中、小学、幼儿园教育质量综合评估,引导学校不断转变教育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完善学生素质评价体系,组织做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建立完善学生成长记录袋,举行初中、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定交流、研讨、展示等活动。

18.试行校长例会制度。围绕全县教育工作“回归原点,突出重点,夯实起点,打造亮点”总体要求,坚持城乡一体、区域一体、整体推进策略,有重点、分阶段、分层次召开校长例会,狠抓落实,扎实推进。发挥典型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通过现场展示观摩、交流研讨等活动,有序推进养成教育、体育艺术2+1、高效课堂建设、队伍建设、特色建设等重点工作,促进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19.严格学籍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学籍管理规定,加强学生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健全完善学籍管理数据库。坚持实事求是、规范程序、服务群众的原则,加强管理,明确责任,规范操作,严格考核。严格控制县内学校的借读、转学、休学,严格控制班学额。

四、重点工作及逐月主要工作安排

(一)重点工作

1.完善巡视督查制度。正常组织开展中小学“百里行”行动,对学校常规管理、规范办学、养成教育、体育艺术2+1项目推进等情况进行巡视、调研、督查。

2.完善教育质量考核评估体系。修订义务教育质量综合考评细则,组织初中、小学、幼儿园年度办学水平评估。

3.组织做好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加强管理、指导与监督,重点做好县城初中、小学、幼儿园招生的组织协调工作。

4.进一步推动文化立校。培植、推介典型学校,组织特色学校创建、评选、展示活动;组织优秀校本课程评选活动。

5.试行校长例会制度。分阶段举行现场观摩、交流、研讨活动,推进重点工作开展。

6.以推进养成教育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分层召开现场推进会;完善学生评价体系,组织做好高中、初中、小学各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

7.积极推进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和卫生健康工作,确保学生每天校园体育锻炼一小时。举办初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会和中小学阳光体育节。组织中小学乒乓球、排球、篮球、足球比赛等活动。推进省市体育传统项目、县队校办基地特色项目的开展。

8.推进艺术教育及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举行全县校园艺术展演活动,举办中小学生“三独”比赛、书画大赛、摄影作品比赛、经典诵读比赛、初中学生手工制作比赛、小学生小巧手比赛等活动。

国际初中教育范文篇5

关键词:新时期;目标;基本道德品质;创新能力;养成教育

当前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之际,正在进行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变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相互冲突、相互交融,社会结构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动,给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带来了严峻的冲击。旧的道德体系已遭批判,已被打破,而新的道德规范尚未形成,道德领域面临失范,社会矛盾凸现,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甚至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高智商犯罪增多,给新时期道德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学校是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初中则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最关键的时期,这是人所共知的。新的任务、对象、环境、条件,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因时制宜、与时俱进,深入探讨和研究初中道德教育的理念、目标、内容、方法,在道德教育中提出新思路、运用新方法,以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初中生基本道德品质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一个合格公民——“社会人”应具备的心理品质和思想品质的总称。新时期道德教育的新理念是在伦理关系平等基础上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权利义务新理念,笔者已作另文阐述,本文着重对新时期初中生基本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作进一步的阐述。

一、道德教育的目标

1.道德教育的长远目标。道德教育的长远目标是把青年一代培养成为维护国家利益和实现本国政治目标,即合格的政治人。古今中外,任何道德教育目标都带有政治性,因此必须对青少年学生进行辩证的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廉洁奉公的崇高品质和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顽强精神,自觉抵制剥削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健康成长。当然,这种成人化的内容,理想化的道德范型,往往与学生的兴趣、需要、思想、情感,显得不那么“合拍”,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他们的“当下生活”存在着较大距离。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对现行教材进行“二次创作”,包括对教材内容的改造、充实和重组。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和发掘文本外的教育资源,尤其是日常生活事实,从小中见大,就近取材,使道德回归生活,把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统一起来。

2.道德教育的近期目标。道德教育的近期目标是把青年一代培养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和法制意识的“合格公民”,即社会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在动态性的伦理体系中不可能从自身的先天智能中来获得其德性与义务观念。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律体系,依法执政。同时,加强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培养他们遵纪守法的法律意识,教育他们要依法维权,拿起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现象作斗争,从而培养起他们的法律情感,唤起他们的神圣的公民意识和权利义务意识,使之成为一个对社会负责的“合格公民”,从而为“社会人”向“政治人”转轨作好铺垫。

二、道德教育的内容

根据《中学德育大纲》以及当前实际情况,初中德育基本内容除行为规范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前途教育、时事政治教育、校纪国法教育以外,基本道德品质的培养,还应包括以下内容:

1.创新意识教育。同志在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亡发达的不竭动力。”联合国有关组织新近提出了一个重要论断: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的差距,实际上是创造力开发的差距,要从开发创造力人手来缩小差距。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同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德育工作也不例外。创造力即创新能力,是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智力的核心那么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应如何培养和发展呢?笔者以为:应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努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欲,养成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自我需要感”,从而产生对求知的持久内驱力:要鼓励学生联想,要教育学生不但要从成功中获得经验,而且也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要多鼓励。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会富有自信和独立创新的精神。过多地责怪,培养出来的自然是只求无过。但愿按部就班行事的唯唯诺诺的人。

2.市场意识教育。市场经济的特征是竞争,源动力是需要,边界是法律规则。今天的学生,明天将加入市场竞争的大潮,如果不预先进行市场意识的教育,必然难以适应激烈竞争的社会生活。要引导学生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多种社会观念,使他们尽早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实、守信、公平、风险、高效、法制等意识,充分开发学生潜能,发展个性,增强实力,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3.竞争与协作意识教育。没有竞争机制的社会是落后的社会,缺乏竞争意识的人也是无所作为的人。要大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充分开发学生潜能,鼓励学生敢于冒尖,敢为人先,永不自满,从而发展个性,增强实力。当然,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社会的分工也越来越细,加强相互之间的协作配合。有利于获得最佳效益。因此,在提倡竞争的同时,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鼓励学生学会与人共处、交际,努力创造和谐的氛围,发挥集体智慧,形成团队精神。事实上,竞争是手段,合作是目的。只有合作与共,人类才能共同进步,共同繁荣。

4,公民法制意识。公民法制意识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权利义务观念,反对只要权利不要义务,损人利己的剥削阶级的价值观、人生观,要教育学生遵纪守法,要依法维权、见义勇为、助人为乐、与人为善、求同存异,加强对自己承担行为责任的能力和勇气,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现象作斗争。

5.热爱大自然教育。净化地球、绿化环境、美化自然是每公民的应尽责任,要教育学生保护周围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6.珍爱生命、健康心理教育。生命是宝贵的,属于每个人有一次,要教育学生掌握多方面的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我防范的能力,不吸烟,不,不看有害身心健康的影视书刊远离。反对邪教,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要教育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恶,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不嫉妒他人进步胜不骄、败不馁,重友谊、讲信用,学会自我调节。

7.使用信息技术的道德教育。在信息网络日益国际化、日常化的今天,加强使用信息技术的道德教育,提高学生合理、有序健康地上网,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和侵蚀,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已成为现代学校教育一个极为重要和迫切的课题。

三、道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初中学生的基本道德品质的培养,应该从养成教育做起,这是初中道德教育的主要方法。我们要改变重认知轻情感,重课本理论说教而轻行为习惯培养的弊病,重视情感体验和行为实践的习惯养成。帮助学生养成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所要求的良好道德行为和习惯,是初中道德教育的底线。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还包括以下方法和途径:

1,拓宽德育渠道,变灌输型为渗透型。如今单调空洞的灌输说教在德育教育领域已失去了往日的效应,必须寻找多种渠道对受教育者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如何在各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要引导教师不论教哪门课都要把爱国激情、做人准则科学态度、开拓创新精神,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又如,在活动中渗透德育,学校通过文化艺术节、办讲座、听报告、纪念日庆典、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品质、心理品质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又如在家校联系中渗透德育在学校和家庭之间铺设一条沟通信息的高速路,及时互通学生思想动态是使德育工作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有效举措。

2,发挥学生德育主体性,变被动灌输为自主增长。初中生的想象思维很少受现实世界的约束,想象力非常丰富。因此,教师可经常举办“异想天开”一类的主题班会、团队会,“每周一创”信息交流会,“脑筋急转弯”、“奇思妙想群英会”等,让学生的思维张开想象的翅膀去翱翔,让学生的思维跳出常识的框框,不拘泥于一些细枝末节,使思想的空间放大,思维才能活跃,从而为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又如引导学生开展社会调研活动,使学生认识创新是社会各行各业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工厂没有创新精神,产品落后,管理滞后,就有可能破产;商店经营观念落后,就要在竞争中失利,甚至亏本;政府观念不变,职能不改变,国家就会在国际竞争中落伍挨打:学校办学思想不改变,就培养不出新型人才等。

国际初中教育范文篇6

[关键词]日本职业技术教育新趋势

一、日本职业技术教育基本概况介绍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就有着进行职业技术教育的传统,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明治维新后,日本提出了“殖产兴业”等新的治国方略,开始兴办近代职业教育,旨在通过发展实业教育,掌握欧美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日本是个“教育立国”的国家,作为其教育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技术教育,更是受到充分的重视。战后为了全面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政府在各个时期制定了一系列法令、政策、计划,并采取了各项具体措施,使职业教育不断得到改善与扩充。如今,在日本已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的比较完整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现行的体系包括学校内的职业教育、企业内的职业训练和公共职业训练三大部分。其中,学校职业教育统属文部省管理,企业内的职业训练和公共职业训练统属劳动省管辖。下面我们将从这三个方面来介绍日本职业技术教育:

1.学校内职业技术教育

众所周知,日本人具有很强的职业精神,这种精神很大程度来源于学校内职业教育的培养,主要来自初中、高中的职业技术教育,职业高中、专修学校和各种学校里进行的中等职业教育和在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里实施的高等职业教育。

(1)初中的职业技术教育

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早在初中就已开始,主要通过技术家政课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接受更高的职业教育做好准备。

(2)中等职业教育

高中分为以升学为目的的普通高中和以就业为主要目的的职业高中,以及二者兼而有之的综合高中。普通高中和综合高中都开设职业教育课供学生选修,修满一定分数才能毕业。职业高中则是日本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主体,它招收初中毕业生,3年后成为初级技术人员和技工。按职业方向职业高中可分为工业科、农业科、商业科、水产科、看护科等。截止2003年5月,职业高中学校达到2000余所,在校生80余万人。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职业高中形成了以下特点:办学形式多种多样、专业设置日趋综合、普通教育大力加强、职业资格严格把关。

(3)高等职业教育

学校类型主要包括有高等专门学校、短期大学、专门学校等。

a.高等专门学校

以初中毕业生为招生对象,实施5年一贯制教育的高等学府,男生占90%以上,专业主要有工业、商航、电子三大类,目标是培养面向工业的操作技术人员,讲授专业知识和技艺,培养职业所需的能力。62所学校中,54所是国立学校。在传授专业理论的同时,十分重视学生实验、实习等实践教育。由于毕业生实际工作能力较强,且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所以很受企业欢迎,就业率较高。

b.短期大学

以高中毕业生及具有同等资格的人为对象,修业年限2-3年。其任务是为高中毕业生提供普通的和专业的高等教育,培养产业界所需的中级技术人才。女生占90%以上,从科类结构上看,家政和人文等学科的比重占半数以上。课程设置灵活多样,并且职业针对性强,因而毕业生就业率很高,为日本经济发展提供了大批实用型人才。

c.专门学校

以培养学生就业和实际生活所必要的能力以及提高文化教养程度为目的的教育机构。学制1-3年不等,通常为2年。凡开设有面向高中毕业及以上学历水平者的专门课程的专修学校被称为专门学校。另外,专修学校还设有面向初中毕业及以上水平者的高等课程和不要求学历、年龄的一般课程。

据文部省统计,2000年专修学校共有3551所,多为私立学校,规模比较小。它依赖市场机制运作,设置标准较宽松,具有学校及课程设置上的灵活性和机动性、教育内容及方法上的实用性和多样性,使学生在专门领域内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经验,因而能主动适应多样化的社会教育需求,就业率居高不下,成为日本职业教育的重要部分。

此外,日本学校职业教育还有实施类似学校教育的各种学校。大多是私立,规模小,一般是单科性质,但专业范围很广,教授与现实生活和职业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2.企业内职业技术教育

虽然学校内的职业教育发展良好,但是企业内职业技术教育更具特色。日本特别重视企业教育,把人的培养视为生产竞争的关键,提出“生产靠人,人靠研修”的口号。

日本企业为了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并在终身教育的大背景下,使之更具竞争力和时代性,开展了下列四种教育:一是新工人教育,即企业对新录用的员工进行经营现状、组织制度、基础教育等方面的培训,使新工人了解企业并能更好地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二是技术人员教育,被企业录用后先到第一线体验生活,然后在有经验的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完成一两项任务,最后对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考核。三是管理人员教育,其目的在于提高这一层次人员的素质,并开发其潜在能力,为企业注入新鲜活力,增强管理效能。四是针对领导人员的教育,这些高层管理者是企业的筋骨,因此对企业产生的影响更大,培训他们的目的在于提高其决断力和统率能力,为企业长远的发展做准备。

日本企业内职业教育的培训方式有三种,在岗培训、离岗培训和自我启发式培训。在岗培训因有工作现场的直接管理人员负责实施,且高效省力,针对性、实用性较强。离岗培训则要耗费一定的时间,集中在固定的教育设施上进行,时间长、开支大,但学习内容较系统化,有利于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整体把握和理解。还有一种则由员工自主选择其学习内容和方式,企业积极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支持员工主动、自发的学习,最终开发其创造性,加速企业的发展。

相对于学校内及其它机构的职业技术教育来说,日本企业内职业教育有如下特点:在教育对象上是企业在职人员的全员培训;教育内容上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岗位技能培训;在教育目的上,充分挖掘员工的潜能,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日本企业内职业技术教育在培训人员的划分、培训方式的灵活多样、培训内容与本土化相结合等方面,都作为其独特的、成功的棱角,折射出不同的光芒。

3.公共职业训练和产学合作

日本的职业训练制度最初是作为解决失业问题的对策制定出来的。(职业训练法)规定,公共职业训练包括养成训练、提高训练、能力再开发训练、身心残疾者的职业训练以及指导人员的训练,具有行政体系健全、训练标准统一、训练经费充足等特点。

日本的产学合作教育体制是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适应垄断资本在政治、经济方面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包括高中与产业界的合作和大学与产业界的合作。“产学合作”使学校和产业界联系更为密切,学校更便于满足产业界的要求,培养出适应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人才。

二、日本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改革新趋势

1.改革职业高中

由于经济不景气和毕业生自身的一些因素使得职业高中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呈恶化趋势,职业教育迫切需要改革。这些改革主要集中在改善教育课程、补助实验实习所需的设施设备经费、加强教师研修工作、增加对口升学人数、重视调查研究等方面。

2.改革企业内的职业培训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企业内的终身雇佣制受到冲击。面对企业用人制度的变革,企业内职业教育必须进行调整,改变职业培训只为本企业生产服务的状况,开展与社会现实需要相吻合的教育。打破过去封闭的培训模式,加强各产业、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改变单一的传统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形式,进行全面的知识技能教育,培养具有自主性、创造性的人才。

3.推进职业教育个性化

要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培养富有创造性的人才。与之相适应,日本职业教育开始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及创造性的培养,不再仅仅培养“经济人”,而是培养既有技术又有高尚情操的现代从业人员。学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需要,在较宽的范围内选择课程,从而使学生个性的发挥成为可能。

4.实现职业教育的信息化

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日本政府制定了“教育信息化计划”,并为其实施提供了财力支持。文部省还要求学校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提高教学质量,并计划在不久的将来把所有的学校都同国际互联网络联网。各级各类的职业教育都非常重视信息教育,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广泛学习机会,以便得到社会认可。

5.促进职业教育的国际化

为适应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培养国际型职业技术人才,日本的学校不仅从教育内容上充实国际理解教育内容,如强化外语教学、设置与国际事务相关的新课程、开展计算机辅助教程等,而且注意与外国的同业学校进行友好交流甚至建立友好学校联合办学。这种联合办学的形式有师生互访、互派留学生、办学信息交流等多种形式。此外,还十分重视对教师国际化素质的培养,通过其言传身教使学生具有国际化素质和能力。

国际初中教育范文篇7

【关键词】初中政治课堂;时政教学;引入策略

一、初中政治课堂中引入时政教学的价值

将时政新闻与初中政治课本知识相结合,创新和发展时政教学模式,对于打造高效初中政治课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阐述将时政教学模式引入初中政治课堂的价值。第一,可以拓宽初中生的国际视野。因为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时代,国际视野的培养至关重要,而且时政新闻有很多也涉及多个领域和国家,让学生了解国际大事,提高文化品格。第二,顺应时代对教育行业提出的发展要求。新课标主张以学生为本,因此,应该及时转变“填鸭式”教学模式,将时政教学引入初中政治课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增强教师与学生之前的互动和交流,形成良好的教学关系,打破僵化的教学模式,打造生动具体的初中政治课堂。第三,丰富课堂内容,实现教堂结构多样化。现如今我国初中政治课堂大多内容固定,结构单一,学生只能在枯燥无味的课本知识中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很难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将时政新闻引入课堂教学中能够实现课堂内容的丰富化和课堂结构的多样化。第四,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将时政教学模式引入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可以使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得到潜移默化的改变,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操,从而为培养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五,增强政治教学的时效性。初中政治教师将实时的新闻热点作为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时效性,能够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热点和人们主流的思想动态,也能熟练地掌握初中政治教材中的相关知识,从而加深印象,使初中政治课堂的教学更有效果。

二、初中政治课堂中引入时政教学的方法探讨

(一)深入分析教材,选择时政新闻热点

如果教师选择的时政新闻脱离教材,就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抓不住重点,不能进行高效、有针对性的学习,所以,教师要增强时政新闻和教材知识的黏合度,注意根据初中生的兴趣爱好筛选出一些能够引起他们关注的,能够让他们产生兴趣的时政内容,从而使政治教学紧随时政热点,与时俱进,加深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此外,初中政治教师尤其注意的是,要选择正面的时政新闻,因为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果选择一些负面的时政新闻可能会影响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因此,教师要选择一些有正能量的新闻开展教学,通过积极向上的内容确保学生思想走向的正确性。

(二)利用时政导学,采用问题跟进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初中政治课本内容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时政素材,并将时政素材进行整理,从而能够更加顺利地开启新课题,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主动投入深度学习中。需要教师注意的是,时政导学不能平铺直叙,要在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对时政新闻进行加工,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展示,从而为新课时的学习开一个好头,激发学生对于政治课本内容和时政新闻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政治核心素养。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在导学中采用问题跟进的方式,在时政导学过程中设置几个问题。因为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大多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因此以问问题的方式进行导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后续的学习当中。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时政教学过程中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但充分利用了该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以问题驱动学生的思考动机,使学生对政治知识学习产生兴趣,还提高了初中政治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三)开展时政案例的讨论活动

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引入时政案例,并让学生和同学们一起参加讨论,可以让枯燥乏味的政治知识变得具体化、生活化。而且学生在讨论时政案例的过程中,其分析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以初中政治课本内容为基础,在课前提前准备好合适的政治新闻,并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进行播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观看完成之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开展讨论活动,针对刚才观看过的时政视频,结合课本内容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能够使学生熟悉社会热点和国家动态,还能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将时政新闻和课本知识进行结合的统筹能力。在激烈的讨论后,教师可以请某些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方向有误、思考不全面的学生进行及时的修正和补充,确保学生理解的正确性,避免学生的政治观念发生扭曲。

(四)创建时政公众号,实现时政教学形式多样化

新媒体在教育事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新媒体不但开启了媒体新纪元,也在教育事业发展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初中政治课堂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信息,确保时政教学课堂方向的正确性。因此初中政治教师可以选择与初中政治课本内容密切相关的时政热点,并对这些时政热点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将整理后的,与初中政治课程相匹配的,适合初中生学习的时政新闻在学校创建的时政公众号上,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定期推送相关的时政热点新闻。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但可以更加高效地掌握初中政治课本上的内容,还能将课本知识与时政热点新闻融会贯通,从而加深自己对政治知识的理解。除此以外,学生还可以在公众号文章下方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政公众号能够将时政热点知识和政治课本内容知识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大大提高了初中政治教学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养。

三、结语

将时政新闻与初中政治课本的内容紧密结合,采用时政教学模式教学对提高初中政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未来初中政治教学模式发展的必经之路。所以,初中政治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实现时政新闻和初中政治课本内容的多样化结合,使学生能够通过更加系统、科学的教学方式拓宽时政视野,有效提高他们的政治核心素养,促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政治知识,从而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

参考文献:

[1]柳金平.初中政治课堂中引入时政教学的策略探索[J].新课程,0(27).

[2]龙书堂.浅谈时政热点进课堂对提高初中政治学科教学效果的作用[J].好家长,(34).

[3]王浩奎.关于初中政治课堂中引入时政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华少年,0(14).

国际初中教育范文篇8

关键词:新时期目标基本道德品质创新能力养成教育

当前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之际,正在进行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变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相互冲突、相互交融,社会结构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动,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带来了严峻的冲击。旧的道德体系已遭批判,已被打破。而新的道德规范尚未形成,道德领域面临失范,社会矛盾凸现,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甚至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高智商犯罪增多,从而给新时期道德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学校是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初中则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最关键的时期。这是人所共识的。新的任务、对象、环境、条件,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因时制宜、与时俱进,深入探讨和研究初中道德教育的理念、目标、内容、方法,在道德教育中提出新思路、运用新方法,以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初中生基本道德品质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一个合格公民——“社会人”应具备的心理品质和思想品质的总称。新时期道德教育的新理念是在伦理关系平等基础上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权利义务新理念,笔者已作另文阐述,本文着重对新时期初中生基本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作进一步的阐述。

一、道德教育的目标

1.道德教育的长远目标。道德教育的长远目标是把青年一代培养成为维护国家利益和实现本国政治目标,即合格的政治人。古今中外,任何道德教育目标都带有政治性,因此必须对青少年学生进行辩证的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廉洁奉公的崇高品质和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顽强精神,自觉抵制剥削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健康成长。当然,这种成人化的内容,理想化的道德范型,往往与学生的兴趣、需要、思想、情感,显得不那么“合拍”,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他们的“当下生活”存在着较大距离。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对现行教材进行“二次创作”,包括对教材内容的改造、充实和重组。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和发掘文本外的教育资源,尤其是日常生活事实,从小中见大,就近取材,使道德回归生活,把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统一起来。

2.道德教育的近期目标。道德教育的近期目标是把青年一代培养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和法制意识的“合格公民”,即社会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在动态性的伦理体系中不可能从自身的先天智能中来获得其德性与义务观念。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律体系,依法执政。同时,加强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培养他们遵纪守法的法律意识,教育他们要依法维权,拿起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现象作斗争,从而培养起他们的法律情感,唤起他们的神圣的公民意识和权利义务意识,使之成为一个对社会负责的“合格公民”,从而为“社会人”向“政治人”转轨作好铺垫。

二、道德教育的内容

根据《中学德育大纲》以及当前实际情况,初中德育基本内容除行为规范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前途教育、时事政治教育、校纪国法教育以外,基本道德品质的培养,还应包括以下内容:

1.创新意识教育。同志在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亡发达的不竭动力。”联合国有关组织新近提出了一个重要论断: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的差距,实际上是创造力开发的差距,要从开发创造力入手来缩小差距。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同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德育工作也不例外。创造力即创新能力,是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智力的核心。那么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应如何培养和发展呢?笔者以为:应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努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欲,养成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自我需要感”,从而产生对求知的持久内驱力;要鼓励学生联想,要教育学生不但要从成功中获得经验,而且也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要多鼓励,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会富有自信和独立创新的精神。过多地责怪,培养出来的自然是只求无过,但愿按部就班行事的唯唯诺诺的人。

2.市场意识教育。市场经济的特征是竞争,源动力是需要,边界是法律规则,今天的学生,明天将参加市场竞争的大潮,如果不预先进行市场意识的教育,必然难以适应激烈竞争的社会生活。要引导学生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多种社会观念,使他们尽早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实、守信、公平、风险、高效、法制等意识,充分开发学生潜能,发展个性,增强实力,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3.竞争与协作意识教育。没有竞争机制的社会是落后的社会,缺乏竞争意识的人也是无所作为的人,大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充分开发学生潜能,鼓励学生敢于冒尖,敢为人先,永不自满,从而发展个性,增强实力。当然,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社会的分工也越来越细,加强相互之间的协作配合,有利于获得最佳效益。因此,在提倡竞争的同时,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鼓励学生学会与人共处、交际,努力创造和谐的氛围,发挥集体智慧,形成团队精神。事实上,竞争是手段,合作是目的。只有合作与共,人类才能共同进步,共同繁荣。

4.公民法制意识。公民法制意识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权利义务观念,反对只要权利不要义务,损人利己的剥削阶级的价值观、人生观,要教育学生遵纪守法,要依法维权、见义勇为、助人为乐、与人为善、求同存异,加强对自己承担行为责任的能力和勇气,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现象作斗争。

5.热爱大自然教育。净化地球、绿化环境、美化自然是每个公民的应尽责任,要教育学生保护周围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6.珍爱生命、健康心理教育。生命是宝贵的,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要教育学生掌握多方面的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自我防范的能力,不吸烟,不,不看有害身心健康的影视书刊,远离,反对邪教,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要教育学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恶,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不嫉妒他人进步,胜不骄、败不馁,重友谊、讲信用,注重调节心理平衡。

7.使用信息技术的道德教育。在信息网络日益国际化、日常化的今天,加强使用信息技术的道德教育,提高学生合理、有序、健康地上网,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和侵蚀,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已成为现代学校教育一个极为重要和迫切的课题。

三、道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初中学生的基本道德品质的培养,应该从养成教育做起,这是初中道德教育的主要方法。我们要改变重认知轻情感,重课本理论说教而轻行为习惯培养的弊病,重视情感体验和行为实践的习惯养成。帮助学生养成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所要求的良好道德行为和习惯,是初中道德教育的底线。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还包括以下方法和途径:

1.拓宽德育渠道,变灌输型为渗透型。如今单调空洞的灌输说教在德育教育领域已失去了往日的效应,必须寻找多种渠道对受教育者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如何在各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要引导教师不论教哪门课都要把爱国激情、做人准则、科学态度、开拓创新精神,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又如,在活动中渗透德育,学校通过文化艺术节、办讲座、听报告、纪念日庆典、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品质、心理品质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又如在家校联系中渗透德育,在学校和家庭之间铺设一条沟通信息的高速路,及时互通学生思想动态是使德育工作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有效举措。

2.发挥学生德育主体性,变被动灌输为自主增长。初中生的想象思维很少受现实世界的约束,想象力非常丰富。因此,教师可经常举办“异想天开”一类的主题班会、团队会,“每周一创”信息交流会,“脑筋急转弯”、“奇思妙想群英会”等,让学生的思维张开想象的翅膀去翱翔,让学生的思维跳出常识的框框,不拘泥于一些细枝末节,使思想的空间放大,思维才能活跃,从而为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又如引导学生开展社会调研活动,使学生认识创新是社会各行各业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工厂没有创新精神,产品落后,管理滞后,就有可能破产;商店经营观念落后,就要在竞争中失利,甚至亏本;政府观念不变,职能不改变,国家就会在国际竞争中落伍挨打;学校办学思想不改变,就培养不出新型人才等。

国际初中教育范文篇9

关键词:新时期目标基本道德品质创新能力养成教育

当前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之际,正在进行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变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相互冲突、相互交融,社会结构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动,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带来了严峻的冲击。旧的道德体系已遭批判,已被打破。而新的道德规范尚未形成,道德领域面临失范,社会矛盾凸现,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甚至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高智商犯罪增多,从而给新时期道德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学校是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初中则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最关键的时期。这是人所共识的。新的任务、对象、环境、条件,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因时制宜、与时俱进,深入探讨和研究初中道德教育的理念、目标、内容、方法,在道德教育中提出新思路、运用新方法,以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初中生基本道德品质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一个合格公民——“社会人”应具备的心理品质和思想品质的总称。新时期道德教育的新理念是在伦理关系平等基础上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权利义务新理念,笔者已作另文阐述,本文着重对新时期初中生基本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作进一步的阐述。

一、道德教育的目标

1.道德教育的长远目标。道德教育的长远目标是把青年一代培养成为维护国家利益和实现本国政治目标,即合格的政治人。古今中外,任何道德教育目标都带有政治性,因此必须对青少年学生进行辩证的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廉洁奉公的崇高品质和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顽强精神,自觉抵制剥削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健康成长。当然,这种成人化的内容,理想化的道德范型,往往与学生的兴趣、需要、思想、情感,显得不那么“合拍”,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他们的“当下生活”存在着较大距离。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对现行教材进行“二次创作”,包括对教材内容的改造、充实和重组。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和发掘文本外的教育资源,尤其是日常生活事实,从小中见大,就近取材,使道德回归生活,把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统一起来。

2.道德教育的近期目标。道德教育的近期目标是把青年一代培养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和法制意识的“合格公民”,即社会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在动态性的伦理体系中不可能从自身的先天智能中来获得其德性与义务观念。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律体系,依法执政。同时,加强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培养他们遵纪守法的法律意识,教育他们要依法维权,拿起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现象作斗争,从而培养起他们的法律情感,唤起他们的神圣的公民意识和权利义务意识,使之成为一个对社会负责的“合格公民”,从而为“社会人”向“政治人”转轨作好铺垫。

二、道德教育的内容

根据《中学德育大纲》以及当前实际情况,初中德育基本内容除行为规范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前途教育、时事政治教育、校纪国法教育以外,基本道德品质的培养,还应包括以下内容:

1.创新意识教育。同志在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亡发达的不竭动力。”联合国有关组织新近提出了一个重要论断: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的差距,实际上是创造力开发的差距,要从开发创造力入手来缩小差距。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同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德育工作也不例外。创造力即创新能力,是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智力的核心。那么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应如何培养和发展呢?笔者以为:应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努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欲,养成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自我需要感”,从而产生对求知的持久内驱力;要鼓励学生联想,要教育学生不但要从成功中获得经验,而且也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要多鼓励,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会富有自信和独立创新的精神。过多地责怪,培养出来的自然是只求无过,但愿按部就班行事的唯唯诺诺的人。

2.市场意识教育。市场经济的特征是竞争,源动力是需要,边界是法律规则,今天的学生,明天将参加市场竞争的大潮,如果不预先进行市场意识的教育,必然难以适应激烈竞争的社会生活。要引导学生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多种社会观念,使他们尽早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实、守信、公平、风险、高效、法制等意识,充分开发学生潜能,发展个性,增强实力,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3.竞争与协作意识教育。没有竞争机制的社会是落后的社会,缺乏竞争意识的人也是无所作为的人,大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充分开发学生潜能,鼓励学生敢于冒尖,敢为人先,永不自满,从而发展个性,增强实力。当然,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社会的分工也越来越细,加强相互之间的协作配合,有利于获得最佳效益。因此,在提倡竞争的同时,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鼓励学生学会与人共处、交际,努力创造和谐的氛围,发挥集体智慧,形成团队精神。事实上,竞争是手段,合作是目的。只有合作与共,人类才能共同进步,共同繁荣。

4.公民法制意识。公民法制意识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权利义务观念,反对只要权利不要义务,损人利己的剥削阶级的价值观、人生观,要教育学生遵纪守法,要依法维权、见义勇为、助人为乐、与人为善、求同存异,加强对自己承担行为责任的能力和勇气,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现象作斗争。

5.热爱大自然教育。净化地球、绿化环境、美化自然是每个公民的应尽责任,要教育学生保护周围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6.珍爱生命、健康心理教育。生命是宝贵的,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要教育学生掌握多方面的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自我防范的能力,不吸烟,不,不看有害身心健康的影视书刊,远离,反对邪教,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要教育学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恶,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不嫉妒他人进步,胜不骄、败不馁,重友谊、讲信用,注重调节心理平衡。

7.使用信息技术的道德教育。在信息网络日益国际化、日常化的今天,加强使用信息技术的道德教育,提高学生合理、有序、健康地上网,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和侵蚀,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已成为现代学校教育一个极为重要和迫切的课题。

三、道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初中学生的基本道德品质的培养,应该从养成教育做起,这是初中道德教育的主要方法。我们要改变重认知轻情感,重课本理论说教而轻行为习惯培养的弊病,重视情感体验和行为实践的习惯养成。帮助学生养成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所要求的良好道德行为和习惯,是初中道德教育的底线。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还包括以下方法和途径:公务员之家

1.拓宽德育渠道,变灌输型为渗透型。如今单调空洞的灌输说教在德育教育领域已失去了往日的效应,必须寻找多种渠道对受教育者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如何在各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要引导教师不论教哪门课都要把爱国激情、做人准则、科学态度、开拓创新精神,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又如,在活动中渗透德育,学校通过文化艺术节、办讲座、听报告、纪念日庆典、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品质、心理品质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又如在家校联系中渗透德育,在学校和家庭之间铺设一条沟通信息的高速路,及时互通学生思想动态是使德育工作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有效举措。

2.发挥学生德育主体性,变被动灌输为自主增长。初中生的想象思维很少受现实世界的约束,想象力非常丰富。因此,教师可经常举办“异想天开”一类的主题班会、团队会,“每周一创”信息交流会,“脑筋急转弯”、“奇思妙想群英会”等,让学生的思维张开想象的翅膀去翱翔,让学生的思维跳出常识的框框,不拘泥于一些细枝末节,使思想的空间放大,思维才能活跃,从而为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又如引导学生开展社会调研活动,使学生认识创新是社会各行各业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工厂没有创新精神,产品落后,管理滞后,就有可能破产;商店经营观念落后,就要在竞争中失利,甚至亏本;政府观念不变,职能不改变,国家就会在国际竞争中落伍挨打;学校办学思想不改变,就培养不出新型人才等。

国际初中教育范文篇10

[关键词]日本职业技术教育新趋势

一、日本职业技术教育基本概况介绍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就有着进行职业技术教育的传统,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明治维新后,日本提出了“殖产兴业”等新的治国方略,开始兴办近代职业教育,旨在通过发展实业教育,掌握欧美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日本是个“教育立国”的国家,作为其教育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技术教育,更是受到充分的重视。战后为了全面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政府在各个时期制定了一系列法令、政策、计划,并采取了各项具体措施,使职业教育不断得到改善与扩充。如今,在日本已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的比较完整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现行的体系包括学校内的职业教育、企业内的职业训练和公共职业训练三大部分。其中,学校职业教育统属文部省管理,企业内的职业训练和公共职业训练统属劳动省管辖。下面我们将从这三个方面来介绍日本职业技术教育:

1.学校内职业技术教育

众所周知,日本人具有很强的职业精神,这种精神很大程度来源于学校内职业教育的培养,主要来自初中、高中的职业技术教育,职业高中、专修学校和各种学校里进行的中等职业教育和在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里实施的高等职业教育。

(1)初中的职业技术教育

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早在初中就已开始,主要通过技术家政课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接受更高的职业教育做好准备。

(2)中等职业教育

高中分为以升学为目的的普通高中和以就业为主要目的的职业高中,以及二者兼而有之的综合高中。普通高中和综合高中都开设职业教育课供学生选修,修满一定分数才能毕业。职业高中则是日本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主体,它招收初中毕业生,3年后成为初级技术人员和技工。按职业方向职业高中可分为工业科、农业科、商业科、水产科、看护科等。截止2003年5月,职业高中学校达到2000余所,在校生80余万人。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职业高中形成了以下特点:办学形式多种多样、专业设置日趋综合、普通教育大力加强、职业资格严格把关。

(3)高等职业教育

学校类型主要包括有高等专门学校、短期大学、专门学校等。

a.高等专门学校

以初中毕业生为招生对象,实施5年一贯制教育的高等学府,男生占90%以上,专业主要有工业、商航、电子三大类,目标是培养面向工业的操作技术人员,讲授专业知识和技艺,培养职业所需的能力。62所学校中,54所是国立学校。在传授专业理论的同时,十分重视学生实验、实习等实践教育。由于毕业生实际工作能力较强,且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所以很受企业欢迎,就业率较高。

b.短期大学

以高中毕业生及具有同等资格的人为对象,修业年限2-3年。其任务是为高中毕业生提供普通的和专业的高等教育,培养产业界所需的中级技术人才。女生占90%以上,从科类结构上看,家政和人文等学科的比重占半数以上。课程设置灵活多样,并且职业针对性强,因而毕业生就业率很高,为日本经济发展提供了大批实用型人才。

c.专门学校

以培养学生就业和实际生活所必要的能力以及提高文化教养程度为目的的教育机构。学制1-3年不等,通常为2年。凡开设有面向高中毕业及以上学历水平者的专门课程的专修学校被称为专门学校。另外,专修学校还设有面向初中毕业及以上水平者的高等课程和不要求学历、年龄的一般课程。

据文部省统计,2000年专修学校共有3551所,多为私立学校,规模比较小。它依赖市场机制运作,设置标准较宽松,具有学校及课程设置上的灵活性和机动性、教育内容及方法上的实用性和多样性,使学生在专门领域内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经验,因而能主动适应多样化的社会教育需求,就业率居高不下,成为日本职业教育的重要部分。

此外,日本学校职业教育还有实施类似学校教育的各种学校。大多是私立,规模小,一般是单科性质,但专业范围很广,教授与现实生活和职业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2.企业内职业技术教育

虽然学校内的职业教育发展良好,但是企业内职业技术教育更具特色。日本特别重视企业教育,把人的培养视为生产竞争的关键,提出“生产靠人,人靠研修”的口号。

日本企业为了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并在终身教育的大背景下,使之更具竞争力和时代性,开展了下列四种教育:一是新工人教育,即企业对新录用的员工进行经营现状、组织制度、基础教育等方面的培训,使新工人了解企业并能更好地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二是技术人员教育,被企业录用后先到第一线体验生活,然后在有经验的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完成一两项任务,最后对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考核。三是管理人员教育,其目的在于提高这一层次人员的素质,并开发其潜在能力,为企业注入新鲜活力,增强管理效能。四是针对领导人员的教育,这些高层管理者是企业的筋骨,因此对企业产生的影响更大,培训他们的目的在于提高其决断力和统率能力,为企业长远的发展做准备。

日本企业内职业教育的培训方式有三种,在岗培训、离岗培训和自我启发式培训。在岗培训因有工作现场的直接管理人员负责实施,且高效省力,针对性、实用性较强。离岗培训则要耗费一定的时间,集中在固定的教育设施上进行,时间长、开支大,但学习内容较系统化,有利于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整体把握和理解。还有一种则由员工自主选择其学习内容和方式,企业积极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支持员工主动、自发的学习,最终开发其创造性,加速企业的发展。

相对于学校内及其它机构的职业技术教育来说,日本企业内职业教育有如下特点:在教育对象上是企业在职人员的全员培训;教育内容上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岗位技能培训;在教育目的上,充分挖掘员工的潜能,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日本企业内职业技术教育在培训人员的划分、培训方式的灵活多样、培训内容与本土化相结合等方面,都作为其独特的、成功的棱角,折射出不同的光芒。

3.公共职业训练和产学合作

日本的职业训练制度最初是作为解决失业问题的对策制定出来的。(职业训练法)规定,公共职业训练包括养成训练、提高训练、能力再开发训练、身心残疾者的职业训练以及指导人员的训练,具有行政体系健全、训练标准统一、训练经费充足等特点。

日本的产学合作教育体制是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适应垄断资本在政治、经济方面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包括高中与产业界的合作和大学与产业界的合作。“产学合作”使学校和产业界联系更为密切,学校更便于满足产业界的要求,培养出适应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人才。

二、日本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改革新趋势

1.改革职业高中

由于经济不景气和毕业生自身的一些因素使得职业高中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呈恶化趋势,职业教育迫切需要改革。这些改革主要集中在改善教育课程、补助实验实习所需的设施设备经费、加强教师研修工作、增加对口升学人数、重视调查研究等方面。

2.改革企业内的职业培训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企业内的终身雇佣制受到冲击。面对企业用人制度的变革,企业内职业教育必须进行调整,改变职业培训只为本企业生产服务的状况,开展与社会现实需要相吻合的教育。打破过去封闭的培训模式,加强各产业、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改变单一的传统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形式,进行全面的知识技能教育,培养具有自主性、创造性的人才。

3.推进职业教育个性化

要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培养富有创造性的人才。与之相适应,日本职业教育开始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及创造性的培养,不再仅仅培养“经济人”,而是培养既有技术又有高尚情操的现代从业人员。学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需要,在较宽的范围内选择课程,从而使学生个性的发挥成为可能。

4.实现职业教育的信息化

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日本政府制定了“教育信息化计划”,并为其实施提供了财力支持。文部省还要求学校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提高教学质量,并计划在不久的将来把所有的学校都同国际互联网络联网。各级各类的职业教育都非常重视信息教育,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广泛学习机会,以便得到社会认可。

5.促进职业教育的国际化

为适应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培养国际型职业技术人才,日本的学校不仅从教育内容上充实国际理解教育内容,如强化外语教学、设置与国际事务相关的新课程、开展计算机辅助教程等,而且注意与外国的同业学校进行友好交流甚至建立友好学校联合办学。这种联合办学的形式有师生互访、互派留学生、办学信息交流等多种形式。此外,还十分重视对教师国际化素质的培养,通过其言传身教使学生具有国际化素质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