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科技范文10篇

时间:2023-06-02 15:22:55

管理科技

管理科技范文篇1

关键词:科技创新;工商管理;重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并完善,目前企业在市场化的进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要相对工商管理实现更高水平的迈进,就要深刻理解科技创新,把科技创新融入到工商管理中,为企业的工商管理注入新的发展动力,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科技创新作为创新推动发展引擎,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实现对企业发展有价值的促进,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科技创新带来的工商管理的发展,完成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一、新时期科技创新对于工商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一)能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发展越来越依靠科技创新的带动,一个企业拼的也就是核心竞争力,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存活下来并建立优势,就必须对企业的竞争力进行提高和改善,帮助企业获得稳定的发展。工商管理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融合相关的发展要素,才能有效的提升企业整体的发展和控制模式,并且紧紧贴合实际,做出更加实际可行的运行报告。经济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必须靠创新来带动经济发展,对于企业工商管理来讲也是如此,必须集中控制并加强管理依据,有效提升企业的市场综合实力,改善企业在技术和项目运行中的困难,结合自身发展的优势,进行动态化管理,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二)促进企业管理系统的升级。利用科技创新的力量对企业工商管理进行驱动发展,能够有效的解决因为管理问题造成的企业发展困扰,不仅要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水平,还要针对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进行现代化的层级传递,帮助企业工商管理上的进步,提升其水平,为现代化的机构的运行进行保证。科技创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对企业管理的更新升级,促进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从而加强了工商管理,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及时做出应对,适应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需要,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三)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带来的不仅是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同时还会给企业带来比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企业在管理上的提高。企业工管理要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优势,进行企业原本系统的升级换代,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并且积极实施,使企业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能够提高对科技创新的认识,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好理论基础和准备,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实现良性发展,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管理效果,实现企业经济的双赢。

二、现阶段科技创新在工商管理中应用的现状分析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所占比重还不是很高,对企业的实际管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能够有效的对企业的资源进行分配和管理、控制。部分企业在确保市场里能够有足够的资金储备,而忽略了科技创新,这样带来的最直接后果是企业发展的后劲不足,人工劳动强度大,效率也不高,难以和当下的形式发展相符合,对于企业的发展也是不利的。一部分企业沿用传统的工商管理的模式,不结合自身得特点进行创新管理,其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趋同化的影响使企业丧失了核心竞争力,无法有效的巩固自身在市场中的地位,做不到独树一帜,后果就是被后来者居上,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不利的影响。

三、科技创新在工商管理中应用的措施

(一)对科技创新加强重视。要时刻谨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不断进行科技创新,提升企业自身的科技水平,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工商管理,使企业的管理更加科学高效,能够有效的完成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进行提高工商管理的水平,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实现更好的驱动发展。(二)改善工商管理的运营模式。随着新时期对于企业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企业发展运行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因此必须针对企业的工商管理进行有意义的提高和改善,促进企业的管理系统的升级,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的提高,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从思想认识到实际行动中,都要加强对于科技创新的认识,不断增强其在实际运行效果中的作用,提高人们对其的认识,促进企业工商管理的提高。(三)打造一流科技创新工商管理的人才队伍。必须加强对于工商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使他们不断提升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他们的创新意识的提高和管理能力的提升,在高强度的工商管理中做到有针对性的改善,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与水平,实现更好的发展。保证对员工的培训力度的加强,提高他们对于科技创新管理的能力,从专业学习的角度对员工的基本素质与能力进行保证,提高他们对于企业实际发展的需要进行满足的能力,保障企业的工商管理水平的提高,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真正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工商管理一定要提高自身的水平,不断加强科技创新,以应对市场千变万化的局势,要综合考虑工商管理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企业在工商管理上更加优质高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关系,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在未来的道路上能够越走越远,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赵观新.走出围城的必由之路:科技创新对于建筑节能门窗领域的影响[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郑晓卉.论科技创新在企业工商管理中的重要性[J].商.

管理科技范文篇2

关键词:科技创新;中小民营企业;管理;作用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科技水平不断发展,给企业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科技创新工作作为我国企业进行技术产业升级,研发先进科技水平的活动。企业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生产工艺,完善产业新技术,应用新型科技手段,并采取全新的经营管理理念来开发产品,才能有效提升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保障自身市场份额,并为客户提供全新优质的服务。在我国当前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如何就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当前的科技创新,为自身带来良好机遇和发展,保障自身经营扩张,并采取多元化的生产战略方式,来提升企业经济循环效益,降低企业金融风险,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些都是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管理者应当思考的。有效采取科技创新工作,不仅能够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更有利于企业监督管理,实现企业长足发展,并立足于市场经济之上,为企业管理带来全新机遇。

一、中小民营企业建立创新体系的重要意义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部分,民营经济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并贡献了巨大的动力,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我国的民营企业共计约20万家,中小型企业占到了民营企业总数的80%以上,其中生物和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高科技产业中,民营经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知识的大浪潮之中,我国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已经逐渐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队伍。但是我国的中小民营科技企业由于受到了外在的不良因素影响,很多企业做不大,企业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导致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科技发展障碍的主要因素是科技的企业的信息获取能力和人力资源培养能力相对较差,融资的渠道相对较少等,另外,很多企业在创办的初级阶段经常挂靠在一些大的企业之上,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制度体系存在一定的欠缺,难以适应现如今的新制度和新体系,是我国的中小民营企业制度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科技创新能力欠佳,很多企业集团实现了小公司的控股,参股结合,经济更具规模,但是企业的科技发展水平较弱也限制了其快速发展,效果欠佳。

二、科技创新在中小民营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拓展企业业务范围,提升企业循环经济效益。当前我国“十三五”规划构建背景下,创新型国家战略需要我国中小型企业树立企业主体管理观念,从而推进我国企业经济转型的全新发展,并能够有效强化企业创新积极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小民营企业想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来取得一席之地,并保障自身稳定发展,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并积极预防以及应对市场风险。我国政府给予中小型企业创新支持后,中小民营企业应不断树立开放共赢的核心管理理念,以满足当前市场需求及提升自身市场份额占有率为基准,并寻求灵活的市场空间,拓展市场份额,提升企业循环效益。我国各中小型民营企业应不断虚心学习,共同沟通交流,可通过互相参观,体验企业生产线流水线等形式来相互借鉴,继而有效扩大客户群体,从而不断强化企业的核心管理水平及生产力,并为企业获取良好的循环经济打下坚实基础。在当前科技创新背景下,中小民营企业更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利用现有资源不断完善企业管理与技术创新,才能够提升企业的业务能力及生产能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将更多的资本来有效应用到人力物力生产、设备设施等方面,并将创新企业生产,提升各项业务量提上日程,并不断拓张市场空间,寻找企业业务的完善途径,并为强化自身经济循环效益来带来全新动力。(二)强化企业创新理念,完善企业管理与产业结构。当前时代背景下,我国企业想要不断完善自身发展,首先需要针对自身内部管理进行积极创新,并通过向企业灌输新型人才,积极创新完善管理理念,才能够弥补企业内部管理的不足,从而保障企业拥有核心竞争力,并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来获取一席之地。经过有关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总体来说,我国大部分民营企业通过自身的科技创新,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及业务量,已经为企业管理来构建了良好的条件。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企业借助当前信息科技技术的不断优化,企业内部管理已经逐渐加快,已经帮助企业加快了企业生产结构转型升级,这对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工商管理来说,不但有效强化了企业生产人员的创新意识,更能够根据企业现代的发展现状,来设计一个完善科学的高水平管理标准,这本应是我国企业内部管理的特色项目,能够不断提升企业员工的生产效率,扩大体企业生产水平,保障企业生产能力。此外,根据我国当前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实际情况,我国企业只有重新规划企业管理模式,并应用先进信息科技手段来提升其员工工作效率及工作积极性,才能够通过系统的调查与分类,来强化企业员工的生产生活效率,并对企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和促进企业管理升级都具有较大帮助。(三)改善企业当前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我国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今天,使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及生产有着许多不确定性,同时也对企业之间的竞争来产生了强大的推动力。中小民营企业想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来取得一席之地,并保障自身稳定发展,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并积极预防以及应对市场风险。而提升自身核心技术能力,则是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创新管理的重要因素。在科技水平不断完善的今天,我国民营企业只有强化自身科技水平,并充分协调自身生产与科学技术的巨大优势,才能够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需要有效完善当前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满足当前市场竞争需要,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此外,现阶段我国中小民营企业需要改善自身管理水平。例如,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可采取信息技术以及市场发展相互协调的更新管理手段,并结合当前企业的内部管理模式,来重置企业管理模式。采用全新的互联网企业管理系统和云服务企业管理系统,来不断加快企业生产效率,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创新完善企业当前管理水平。(四)落实企业科技创新,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由于我国当前中小型民营企业自身经济水平较低,并且相关市场占有份额较低,相关资金水平投入较高,面临着风险极高的市场占有率的失去趋势。总之,为保障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需要企业结合自身实际经营情况,来制定科技创新计划,并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来不断寻求自身企业生产技术性优势,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企业只有不断强化自身科技创新水平,才能够获取企业与社会经济水平相互协调的发展依据,从而不断推进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我国民营企业应结合时展理念,优化自身企业转型。例如可尝试新时代背景下的电子商务发展,并建立自身专业的电商平台,有利于企业来拓展自身市场份额,加大市场份额占有率。同时,企业创新还能够帮助企业来获取不同的行业核心技术,通过企业之间的互相沟通学习、借鉴技术专利,能够使我国民营企业来获取一定的发展经验与财富累积,同时还能够体现出企业创新的价值,所以我国各中小民营企业应共同携手进步,共同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并将企业科技创新工作来推向全新水平。此外,还可通过有效利用科技水平来建立市场风险评估数据,通过数据可以预测企业当前发展的经营收入与支出的效益,从而有效避免外部因素的影响,降低企业风险。在管理企业中,还可有效预防企业的投资风险与财务风险,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为企业获取循环经济效益来提供巨大保障。

三、结语

综上,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只有不断重视自身科技创新,并为自企业生产提供政策性理论知识,才能为民营企业发展带来全新环境并提供巨大动力。企业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生产工艺,完善产业新技术,应用新型科技手段,并采取全新的经营管理理念来开发产品,才能有效提升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保障自身市场份额,并为客户提供全新优质的服务。总之,在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管理中,只有不断重视科技创新,才能够促进自身管理内涵,不断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培养企业创新型人才,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并为满足我国企业经济发展的需求来提供强大推动力。

参考文献:

[1]陈惠源.科技创新在中小民营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30):40.

管理科技范文篇3

0504021206刘鹏

二、市政协机关

文秘科员

0504030404张良

三、市纪委机关

微机网络管理科员

0504043419高磊

文秘科员

0504031830殷婷婷

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办公室科员

0504042306姚广

体制改革科科员

0504022021朱思栋

五、市经贸委

综合调研管理科员

0504030310王辉

六、市招生委员会办公室

文秘科员

0504040726邱艳丽

七、市民政局

计财科员

0504040109刘爱婧

八、市司法局

律师管理处文秘工作科员

0504041013李雪冰

普通管理职位

0504020524蒋磊

九、市人事局

文秘科员

0504011819郑新

十、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劳动监察管理科员

0504022616樊森

十一、市交通局

办公室文秘信息科员

0504042919张广勇

十二、文化局

0504021007徐苹

十三、市农业局

农业管理科员

0504020918徐枫

0504030709赵鹏

十四、市计生委

科技科科员

0504021603张建军

十五、市外事办

外事管理科员

0504013404孙中会

十六、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水泥生产安监科员

0504030216王斌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科员

0504010624万海峰

十七、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办公室科员

0504032008王加成

执法监督科科员

0504021020张宇

十八、地方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寄生虫病防治科员

0504031911李萍

十九、市服务业协调办

企业指导科科员

0504021214刘楠

二十、九三学社

办公室文秘科员

0504021615张金鹏

二十一、市红十字会

办公室业务科员

0504011312王新甫

二十二、山亭区

统计局网络管理科员

0504031426张贯峰

司法局办公室文秘科员

0504043802赵芳

财政局预算工作科员

0504043903申晓丽

水利局办公室文秘科员

0504013902唐志清

民政局办公室文秘科员

0504042804王金台

卫生局办公室文秘科员

0504043823赵阳

城市执法局业务股科员

0504030427王冉冉

二十三、市中区

区委办、民政局、农业局科员

0504022025樊晓波

0504043526张永义

0504033401马金慧

宣传部科员

0504022122朱建军

政府办公室科员

0504013812韩波

审计局科员

0504030524胡国政

民营局科员

0504014205宋青

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科员

0504041917杨杨

卫生局科员

0504012125李杰飞

计生局科员

0504010511任金雷

二十四、峄城区

区委办公室科员

0504042406赵亮

0504040608马竞赛

民政局科员

0504022623张庆峰

计生局科员

0504033017绪宪法

人事局科员

0504031613任海涛

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科员

0504011704闫嫣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科员

0504030403张磊

司法局科员

0504031415张静

建设局科员

0504021126李娟

农业局科员

0504032212孙其峰

二十五、台儿庄区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行政执法管理科员

0504031921孙丽君

政府办公室文字与行政秘书科员

0504013804孙守强

发展和改革局财经管理科员

0504040302谢莹

民政局行政管理科员

0504013329孙静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行政执法管理科员

0504030823卢金元

法制办公室法制科员

0504011327周媛

二十六、薛城区

农业局农业科员

0504043620张存英

民政局文秘科员

0504022026胡从芳

司法局司法文秘调研科员

0504043713刘国良

纪委纪检监察科员

0504042007孙尚上

财政局行政事业预算管理科员

0504022104孙治国

科技局科技文秘科员

0504042827褚大为

二十七、滕州市

宣传部科员

0504022928李明娟

0504020429鲁大鹏

统战部科员

0504040321姚树佩

发展和改革局科员

0504042924时均浩

0504022114赵强

民政局科员

0504022113杜建伟

司法局科员

0504011714张永勤

0504031205何锡志

财政局科员

0504040405孔强

农业局科员

0504031828王德志

0504022124赵霞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科员

0504043508刘宽玉

建设局

综合财务科科员

0504040410俞长春

基本建设科科员

0504010724赵伟

水务局

工程管理科员

0504043511孙惠雅

财务管理科员

0504011813侯利娟

交通局运输管理科科员

0504020730刘斌

卫生局医政科科员

0504031503黄有为

民营经济发展局产业指导科科员

0504012825陈夫亚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城管行政执法科科员

0504010309曹冬媛

二十八、枣庄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专业技术职位085

0504043925孔祥玮

专业技术职位086

0504020419褚娟

专业技术职位087

0504042117孔冉

0504022513满国成

0504040106李媛媛

专业技术职位088

0504031421张凯

二十九、选调生

0504014308马文清

管理科技范文篇4

【关键词】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科学;发展趋势

一、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综述

在人类历史上,自从有了有组织的活动,就有了管理活动。管理活动的出现促使一些人对这种活动加以研究和探索。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总结,对管理活动有了初步的认识和见解,从而开始形成一些朴素、零散的管理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管理理论。管理理论最早出现于西方,先后出现了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数量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和质量管理理论等许多对人类发展有重大价值的成果。

古典管理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美欧,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和以法约尔、韦伯为代表的组织管理理论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古典管理理论对人类生产率的提高指明了方向。行为管理理论始于20世纪20年代,梅奥的霍桑实验揭示了人是社会人,除了物质方面的条件外,还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因此不能忽视社会和心理因素对人积极性的影响。数量管理理论产生于第二次世界期间,它是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的最新成果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财、物和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作出最优规划和决策的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是指应用系统理论的范畴、原理,全面分析和研究企业和其他组织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重视对组织结构和模式的分析,并建立起系统模型以便于分析。权变管理理论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它把环境对管理的作用具体化,并使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质量管理理论则出现在日本,它强调产品质量的不断完善和再造,从而实现企业的节约型生产。

二、知识经济时代更需要管理科学

知识经济时代,管理依然需要,甚至更加重要,只是管理模式必须改变;管理科学理论依然需要,但必须有新理论取代。因为管理科学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海外,都是现代国家的兴国之道。在科技兴盛之世,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个企业乃至社会各系统都必须全方位管理,必须科学化,同时还将人性化。因为分散式的生产方式和资源配置本身就是一种管理的式样,有序则生气盎然、万事俱兴,无序则无以繁荣、发达。各国企业经营多角化的过度展开或收缩使企业界面临着不同的命运,IBM与联想的购并、波音与麦道、埃克森与美孚、上海大众汽车公司与美国及德国公司合作等新趋势,不仅强化了人们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也使人们到对各种错综复杂的管理问题的判断、决策、实施、反馈等需要有一个正确的哲学思想来指导;越来越感到管理活动中不仅有着数理方面的科学方法问题,而且也还大量地存在着属于管理文化范畴的问题。我国日前要解决的不仅是具体方法和理论的问题,而且首先是管理的社会属性的各类问题。管理科学的哲学研究,为上述问题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如果说哲学本身面临着一场革命,那么,管理科学取得哲学的灵魂后也会发生一场革命。这种“双重革命”,将使管理科学变成具有“灵魂趋使”的巨大力量,变成有血有肉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的严密体系。知识经济时代呼唤管理科学的发展。

三、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科学的内涵

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科学是以自然工程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科学体系为母体和父体孕生出的子体科学。管理科学是充分运用两大科学体系的现有成果全面地转化为生产竞争力,通过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措施的优化,激励人们的行为优化,从而导致总体生产力的最大化与成本、质量、效益的最佳化。管理科学的现实价值更在于为解决各种社会提供有创新意义的、切实可行的科学管理办法。知识经济时代决定性的要素是人群的整体知识水平。“五商”素质和创新能力(“五商”指人的智商、情商、德商、性商、体商)。知识是寄生在人头脑里的最宝贵资源,而且是一种“绿色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无污染的、可再生资源),中国拥有大量的这种深埋在人力矿山里面的初级原料资源,管理科学就是从开掘人力矿到冶炼、加工、应用、输出高级人才并促其发挥巨大作用的现代科学手段。管理科学研究的范围很广,凡是有人群行为的地方,便应有管理科学的介入,以求得组织的科学化、行为适应化、内耗的最小化、产出与投入的比值最大化、错误与风险的最低化。管理科学是多层面的。

1.管理科学方面的能力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技能。管理科学的知识有助于大至政府小至企业的决策者们分析决策形势,防止出现难以应付的局面,识别新的机遇,经常能使政府和企业取得政治或经济价值的最大化。

2.管理科学在适当条件下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源泉之一,擅于运用管理科学的组织较其竞争者更能形成成本优势。

3.管理科学还是由成百个公司及众多个人组成的行业,他们给工商业、政府和个人提供管理科学服务。大至国家的科学管理,如政体、法治的演变与设计;研究各级政府、议会、司法、监督机构的设置、制衡、运行、反馈、纠偏、防腐;同时采用计算机网络系统与“专家程序决策系统”,“风险评估否决系统”建立起“电子政府”设立政府各级官员、议员、司法执法人员的资格标准与核查办法,候选人先通过公开资格选拔,然后竞选或任命上任,使权力处于相对透明被监督之中。管理的科学性就在于设立一套高效而完整的构架运行机制,不致衍生“制度性腐败”。

四、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科学的发展趋势

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科学和实践将在管理理念、管理对象、管理方式、目标模式、组织模式、效益模式等六个方面发生变革。

1.管理理念:从基础型、理性型转向发展型。管理理念是领导者在管理科学活动中所持有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作为观念形态的管理理念,是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知识经济的崛起导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必然引起管理理念的变革。20世纪90年代英国城市大学罗尼·莱森首先提出了一种与传统的基础型和理性型管理理念不同的发展型管理理念。莱森把管理理念作为生长在不同土壤里的一棵大树来描述三者的区别:从生长的土壤来看,认为基础型管理生长的土壤是古典经济学,理性型管理的土壤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型管理的土壤是浓郁的人文思想。从三者的根来看,基础型管理的根是政治经济学,理性型管理的根是行政学、行为科学,发展型管理的根是发展生物学和社会生态学。从三者的枝干看,基础型管理的枝干是追求卓越,理性型管理的枝干是成效管理,发展型管理的枝干是发展中的组织,这个组织是学习型组织。从三者的结果来看,基础型管理的结果是最终导致经济的个人化;理性型管理的结果是企业组织化(发展型管理的结果是个人、企业和社会都获得了自我实现和发展。因此,发展型管理理念不再是表现为个人对财富、成就的追求,也不完全是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强调科学和理性、硬性和数量化,而是在管理中加入非理性因素,强调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社会和自然的共同发展;决策的目的是引导企业与社会之间的交易行为,促进企业与全球社会的相互依存;决策过程的基本要素不再是传统意义的个人、信息、资本、设备,而是行动、思想和感情。这三个基本要素不断成长和组合的过程使决策不断优化,而承担这种成长和组合的载体是“学习型组织”。

2.管理对象:从有形生产要素为主转向无形生产要素为主。传统的决策主要是对劳动力和物化劳动(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等有形生产要素的管理。随着社会财富生产过程和结果的科技含量的增大,科技知识等无形生产要素对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举足轻重,从而知识资源的开发与有效利用,逐渐成为重要的管理科学方面的课题。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价值和作用超过资本的价值与作用,知识生产力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任何国家和企业都必须重视知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迅速将知识转化为直接生产力,才能适应知识经济的运行节拍,求得自身的发展。

3.管理方式:从传统管理转向综合集成管理。信息网络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使企业面对一个全球的竞争环境和经营形式。传统的依靠企业自身可利用的资源来建立竞争优势的决策方式,将束缚企业的视野,限制创新思维,从而影响企业的市场应用能力和经营活力。集成概念的提出可以认为是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奠定了基础。集成管理实际上就是将集成的思想和观念创造性地运用于管理科学的实践过程。也就是说集成管理是以企业内外软硬资源要素为基础,以创新机制为动力,以实现社会责任为条件,以整体优化、优势互补、聚变换大为手段,兼容各种决策手段和文化,在集成对象连锁互动、共同得益、协同推进中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决策方式。

4.目标模式:从注重经济目标转向更注重社会目标,实现双重目标统一。在工业经济社会初期,企业管理的目标是赤裸裸地追求利润最大化。企业主可以牺牲工人的利益、顾客的利益、社会公众的利益实现自身的利润目标。企业利润几乎成为企业管理的唯一追求。随着社会生产力进步,如果一个企业不能对资源利用、生态平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承担责任;如果不能对消费者的直接利益和间接利益承担责任;如果不能对部属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承担责任;如果不能为投资者带来应有的收益,那么,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市场竞争中,就会被淘汰出局。追求企业利润和社会责任双重目标的统一,是22世纪企业管理科学领域的基本趋势。

5.组织模式:从纵向层次结构转向横向网络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是技术革命特别是信息网络化的必然结果。传统的组织形式一般是根据物流程序设计的。专业分工和职能部门是物流的基础和程序。在传统的金字塔型的分工协作关系中,分工越细、越专业化,企业协调监督就越复杂,导致了管理环节增多,管理成本增高,企业效益降低,官僚主义突出的问题。在信息化的知识经济时代,这种管理组织结构与信息开放性和企业快速应变的要求不相适应。信息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标准化的信息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适时处理和提供共享。因此,企业决策中凡是属于标准化的信息,如生产、技术、财务、劳动工资等都有条件实现电脑操作;而非标准化的信息,主要是市场信息和环境信息,则可以通过信息网络提供给人脑进行分析决策。这样,企业管理的部门和层次可以大大减少,使“企业流程再造”成为可能。

管理科技范文篇5

【关键词】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科学;发展趋势

一、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综述

在人类历史上,自从有了有组织的活动,就有了管理活动。管理活动的出现促使一些人对这种活动加以研究和探索。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总结,对管理活动有了初步的认识和见解,从而开始形成一些朴素、零散的管理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管理理论。管理理论最早出现于西方,先后出现了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数量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和质量管理理论等许多对人类发展有重大价值的成果。

古典管理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美欧,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和以法约尔、韦伯为代表的组织管理理论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古典管理理论对人类生产率的提高指明了方向。行为管理理论始于20世纪20年代,梅奥的霍桑实验揭示了人是社会人,除了物质方面的条件外,还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因此不能忽视社会和心理因素对人积极性的影响。数量管理理论产生于第二次世界期间,它是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的最新成果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财、物和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作出最优规划和决策的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是指应用系统理论的范畴、原理,全面分析和研究企业和其他组织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重视对组织结构和模式的分析,并建立起系统模型以便于分析。权变管理理论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它把环境对管理的作用具体化,并使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质量管理理论则出现在日本,它强调产品质量的不断完善和再造,从而实现企业的节约型生产。

二、知识经济时代更需要管理科学

知识经济时代,管理依然需要,甚至更加重要,只是管理模式必须改变;管理科学理论依然需要,但必须有新理论取代。因为管理科学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海外,都是现代国家的兴国之道。在科技兴盛之世,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个企业乃至社会各系统都必须全方位管理,必须科学化,同时还将人性化。因为分散式的生产方式和资源配置本身就是一种管理的式样,有序则生气盎然、万事俱兴,无序则无以繁荣、发达。各国企业经营多角化的过度展开或收缩使企业界面临着不同的命运,IBM与联想的购并、波音与麦道、埃克森与美孚、上海大众汽车公司与美国及德国公司合作等新趋势,不仅强化了人们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也使人们到对各种错综复杂的管理问题的判断、决策、实施、反馈等需要有一个正确的哲学思想来指导;越来越感到管理活动中不仅有着数理方面的科学方法问题,而且也还大量地存在着属于管理文化范畴的问题。我国日前要解决的不仅是具体方法和理论的问题,而且首先是管理的社会属性的各类问题。管理科学的哲学研究,为上述问题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如果说哲学本身面临着一场革命,那么,管理科学取得哲学的灵魂后也会发生一场革命。这种“双重革命”,将使管理科学变成具有“灵魂趋使”的巨大力量,变成有血有肉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的严密体系。知识经济时代呼唤管理科学的发展。

三、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科学的内涵

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科学是以自然工程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科学体系为母体和父体孕生出的子体科学。管理科学是充分运用两大科学体系的现有成果全面地转化为生产竞争力,通过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措施的优化,激励人们的行为优化,从而导致总体生产力的最大化与成本、质量、效益的最佳化。管理科学的现实价值更在于为解决各种社会提供有创新意义的、切实可行的科学管理办法。知识经济时代决定性的要素是人群的整体知识水平。“五商”素质和创新能力(“五商”指人的智商、情商、德商、性商、体商)。知识是寄生在人头脑里的最宝贵资源,而且是一种“绿色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无污染的、可再生资源),中国拥有大量的这种深埋在人力矿山里面的初级原料资源,管理科学就是从开掘人力矿到冶炼、加工、应用、输出高级人才并促其发挥巨大作用的现代科学手段。管理科学研究的范围很广,凡是有人群行为的地方,便应有管理科学的介入,以求得组织的科学化、行为适应化、内耗的最小化、产出与投入的比值最大化、错误与风险的最低化。管理科学是多层面的。

1.管理科学方面的能力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技能。管理科学的知识有助于大至政府小至企业的决策者们分析决策形势,防止出现难以应付的局面,识别新的机遇,经常能使政府和企业取得政治或经济价值的最大化。

2.管理科学在适当条件下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源泉之一,擅于运用管理科学的组织较其竞争者更能形成成本优势。

3.管理科学还是由成百个公司及众多个人组成的行业,他们给工商业、政府和个人提供管理科学服务。大至国家的科学管理,如政体、法治的演变与设计;研究各级政府、议会、司法、监督机构的设置、制衡、运行、反馈、纠偏、防腐;同时采用计算机网络系统与“专家程序决策系统”,“风险评估否决系统”建立起“电子政府”设立政府各级官员、议员、司法执法人员的资格标准与核查办法,候选人先通过公开资格选拔,然后竞选或任命上任,使权力处于相对透明被监督之中。管理的科学性就在于设立一套高效而完整的构架运行机制,不致衍生“制度性腐败”。

四、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科学的发展趋势

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科学和实践将在管理理念、管理对象、管理方式、目标模式、组织模式、效益模式等六个方面发生变革。

1.管理理念:从基础型、理性型转向发展型。管理理念是领导者在管理科学活动中所持有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作为观念形态的管理理念,是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知识经济的崛起导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必然引起管理理念的变革。20世纪90年代英国城市大学罗尼·莱森首先提出了一种与传统的基础型和理性型管理理念不同的发展型管理理念。莱森把管理理念作为生长在不同土壤里的一棵大树来描述三者的区别:从生长的土壤来看,认为基础型管理生长的土壤是古典经济学,理性型管理的土壤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型管理的土壤是浓郁的人文思想。从三者的根来看,基础型管理的根是政治经济学,理性型管理的根是行政学、行为科学,发展型管理的根是发展生物学和社会生态学。从三者的枝干看,基础型管理的枝干是追求卓越,理性型管理的枝干是成效管理,发展型管理的枝干是发展中的组织,这个组织是学习型组织。从三者的结果来看,基础型管理的结果是最终导致经济的个人化;理性型管理的结果是企业组织化(发展型管理的结果是个人、企业和社会都获得了自我实现和发展。因此,发展型管理理念不再是表现为个人对财富、成就的追求,也不完全是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强调科学和理性、硬性和数量化,而是在管理中加入非理性因素,强调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社会和自然的共同发展;决策的目的是引导企业与社会之间的交易行为,促进企业与全球社会的相互依存;决策过程的基本要素不再是传统意义的个人、信息、资本、设备,而是行动、思想和感情。这三个基本要素不断成长和组合的过程使决策不断优化,而承担这种成长和组合的载体是“学习型组织”。

2.管理对象:从有形生产要素为主转向无形生产要素为主。传统的决策主要是对劳动力和物化劳动(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等有形生产要素的管理。随着社会财富生产过程和结果的科技含量的增大,科技知识等无形生产要素对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举足轻重,从而知识资源的开发与有效利用,逐渐成为重要的管理科学方面的课题。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价值和作用超过资本的价值与作用,知识生产力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任何国家和企业都必须重视知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迅速将知识转化为直接生产力,才能适应知识经济的运行节拍,求得自身的发展。

3.管理方式:从传统管理转向综合集成管理。信息网络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使企业面对一个全球的竞争环境和经营形式。传统的依靠企业自身可利用的资源来建立竞争优势的决策方式,将束缚企业的视野,限制创新思维,从而影响企业的市场应用能力和经营活力。集成概念的提出可以认为是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奠定了基础。集成管理实际上就是将集成的思想和观念创造性地运用于管理科学的实践过程。也就是说集成管理是以企业内外软硬资源要素为基础,以创新机制为动力,以实现社会责任为条件,以整体优化、优势互补、聚变换大为手段,兼容各种决策手段和文化,在集成对象连锁互动、共同得益、协同推进中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决策方式。

4.目标模式:从注重经济目标转向更注重社会目标,实现双重目标统一。在工业经济社会初期,企业管理的目标是赤裸裸地追求利润最大化。企业主可以牺牲工人的利益、顾客的利益、社会公众的利益实现自身的利润目标。企业利润几乎成为企业管理的唯一追求。随着社会生产力进步,如果一个企业不能对资源利用、生态平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承担责任;如果不能对消费者的直接利益和间接利益承担责任;如果不能对部属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承担责任;如果不能为投资者带来应有的收益,那么,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市场竞争中,就会被淘汰出局。追求企业利润和社会责任双重目标的统一,是22世纪企业管理科学领域的基本趋势。

5.组织模式:从纵向层次结构转向横向网络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是技术革命特别是信息网络化的必然结果。传统的组织形式一般是根据物流程序设计的。专业分工和职能部门是物流的基础和程序。在传统的金字塔型的分工协作关系中,分工越细、越专业化,企业协调监督就越复杂,导致了管理环节增多,管理成本增高,企业效益降低,官僚主义突出的问题。在信息化的知识经济时代,这种管理组织结构与信息开放性和企业快速应变的要求不相适应。信息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标准化的信息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适时处理和提供共享。因此,企业决策中凡是属于标准化的信息,如生产、技术、财务、劳动工资等都有条件实现电脑操作;而非标准化的信息,主要是市场信息和环境信息,则可以通过信息网络提供给人脑进行分析决策。这样,企业管理的部门和层次可以大大减少,使“企业流程再造”成为可能。

管理科技范文篇6

关键词:工商管理;充满活力;科技创新

1.科技创新在工商管理中的重要性

1.1工商管理科技创新可以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

我国的企业要是想在世界上有立足之地就要在管理上下大功夫,必须根据市场的转变对自己的管理模式进行有效的创新,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制定一套适合市场形势的管理模式。现阶段,国际和国内市场的竞争都日益的激烈。只有在企业的管理和创新上打下工夫,才能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创新成功的企业不只在产品的技术含量上会有显著的提升,在企业内部的管理模式上也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从而进一步的拓展市场。

1.2工商管理科技创新可以有效的使企业可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的工商管理模式可以使企业能够更好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有很多科技床的工商管理案例,这也企业通过科技创新的工商管理模式都是企业走向了成功,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基础。科技创新是一个企业的精髓所在,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在企业持续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应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干扰和限制,要与时俱进不进则退,为企业的发展添增动力。

1.3工商管理科技创新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

获得利润和丰厚的收益是企业最终的目的,科技创新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是实现持续发展的唯一有效途径。企业的过程正是企业转型的过程获得最大收益的过程。这种收益在日后会体现的更加明显。

2.工商管理科技创新的战略措施

2.1把工商管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经营的战略思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企业只有改变自身比较陈旧的思想才能够有效的对企业工商管理进行科技创新。现如今,我国的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在工商管理方面还没有一个新的认识,还不具备科技创新的理念,还没有对科技创新有新的认识。企业高层管理者要积极树立“科学管理乃兴国之道”的思想,切实加强对企业管理的创新力度,更新经营理念,强化经营意识。

2.2建立职业化的工商管理队伍

创新经济学熊彼特曾指出:企业家是创新的主体。这说明企业家是最具有创新能力和影响力的人,但是他们常常创造性地打破常规发展,使企业管理创新效率不高。因此,要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必须加强企业家队伍的建设。

3.以小米为例分析科技创新在工商管理中的重要性

中国的人口众多,拥有巨大的市场,企业要想在潮流中屹立不倒,必须重视科技创新在工商管理中的重要性。小米公司最近几年的发展非常迅速,就是在工商管理方面下大功夫,把科技创新作为工商管理的一个支点。小米公司在销售方面运用饥饿的销售模式,虽然这种模式让消费者有点吃不消,就是因为运用这种模式,让自己在同行业中快速发展,没有被社会进步的大潮所埋没。从而走向世界,这就从正面体会到了科技创新在工商管理中的重要性。首先,小米公司的管理原则是:少做事,管理扁平化。扁平化指的是小米相信优秀的员工具有一定的自制能力,他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小米的员工心里都有想做好产品的冲动。其次,小米在组织结构上没有层次分级,基本上有三级:第一级是7个创始人,第二级是部门leader,第三级是员工。在企业内部没有轻重之分,每一个份子都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互相之间没有存在利益关系,但是之间又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在配合中完成工作。在小米公司中,除了7个首席创始人有自己的职位外,其他的人都没有职位,都是技术工程师,他们没有职位晋升,能够得到领导重视的唯一表现就是给你涨薪。在日常工作中,员工之间不存在利益关系,这样就会使员工安心的工作,也不会考虑工作之外的杂事。这种没有层次划分的管理模式就会给工作节省许多不比较的环节,节约了时间。2012年815电商大战,小米公司用了不到24个小时来完成设计、策划以及开发和供应链等工作,上线后微博转发量近10万次,销售量近20万台。小米公司就是运用了互联网这个科技产物来进行销售和宣传,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凭借电商预定的模式,小米做到了以销定产,这些销售模式最终达到的销售效果是传统零售商们所做不到的。能够做出这样的销售奇迹不是偶然,这是企业运用科技创新工商管理的必然成果,让人叹为观止。小米手机的设计理念是“为发烧而生”,就是在这种理念的趋势下使小米走向了成功,每款产品都运用了世界比较顶级的科学技术以及先进的科技原件。最好,小米公司在产品成果上进行创新,这是小米手机受欢迎的必要条件。小米产品的性价比比较高,和社会的进步完美结合。小米公司之所以能够拥有今天的成绩,不是偶然现象,他其实是在冒险,在科技创新的工商管理中下大功夫,饥饿销售模式和科技创新模式都是小米公司制胜的法宝,他没有将销售面向大众消费市场,只是将销售关注在部分消费群体上,让这一部分销售群体作为广告媒介,亦或是扁平化的管理模式,都摒弃了传统的销售模式,这是一个挑战,如果没有把握好就会造成销售惨淡,有甚者会全军覆没的后果。从今天小米的成功来看,他创造了一个全新的销售模式,这种成功能够更好的证明科技创新在工商管理中的重要性,要想在一个新兴的市场中能够分一杯羹,就要有创新意识,不能只停留在传统观念上,要创新,才能发展,这是铁的定率。

4.结语

管理科技范文篇7

论文关键词:管理科学;发展方向;历史责任

改革开放30年间,一个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我国已经形成;同时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生机活力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从封闭、半封闭到令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的伟大转折;经济增长方式已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以间接调控为主要手段的经济调节体系正在促使政府职能快速转变;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的提高;全民社会保障领域的改革正在深入;中国经济正在以一个崭新的开放体的形式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格局,同时经济体制改革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制度改革,使我国综合实力有了本质性的提高;人民的消费能力显著增强,消费结构逐步得到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有了极大的改善。中国的崛起对世界金融、产业和技术,以及对它们藉以运行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环境都有着不寻常的意义。

也正是这30年,为我国的管理学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思想、社会制度、经济运行模式等各方面宽松的成长空间,在这种环境下,管理学也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发展和成就。30年后的今天,政治、社会和经济的巨大变革以及更高的发展目标也给管理科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科学在我国又迎来了一次新挑战,同时也孕育着一次新的机遇。

一、当今我国管理学所处的历史背景

1.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迎来了知识经济社会

科技进步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作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变革的根本力量,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给生产力带来了质的升华,并引领人类社会进入一个新的时空。科技进步已经超越传统生产要素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推动力。通过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科技进步不断向外扩展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可能性边界,并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优化产业结构的主导力量。知识生产要素化已经成为现实,一个技术和经济的良性循环已经形成,世界已由工业社会进入知识经济社会。同时,信息的价值特征日益显现,它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已经成为生产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信息流的管理已经成为对物质流管理的主要手段。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企业运作方式,要求各种生产方式建立在高效率的信息基础上。

知识与信息在经济中的作用日益显著。知识经济的框架业已形成,并将人类带入继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之后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阶段。在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中,传统的资源如劳动力、土地、资本和自然资源支撑了经济的发展,而在知识经济中,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必定来自于对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积累、应用和管理。

2.经济全球化和经济虚拟化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历史潮流。市场、组织和文化的全球一体化促使许多国家的多个社会经济单元,如金融、投资、制造、运输和通讯等,都已经打破国家和地区的界限,正在全球范围内逐步融成一体一个统一的全球市场体系正在形成。在这一点上,中国经济受益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而获得高速增长、全球经济也从中国经济的高速度增长中获益,同时美国金融风暴对全球经济的扩散型冲击都是明证。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表现在生产、消费倾向、资源配置的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参与者将其生产和市场要素在三维空间里的开放。此刻经济全球化所涵盖的生产要素和市场的总量是恒定的,且每个参与者所得到的平均份额与参与者的总数成反比,因此合作是表象的竞争是永恒的。而借助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经济虚拟化却将这种开放引入了更深远的四维空间。此刻由于信息可被复制的特性,参与者的市场和生产要素的平均份额与参与者总数呈正相关,自发的合作和追求帕雷托均衡的可能性第一次实实在在地显现在人们眼前。

3.管理哲学思想的演变

人类的管理哲学思想及相应的实践活动正处于从经典的还原论向系统论和整体论的转变中,将复杂的系统化解为各部分之组合,再通过求和来了解整体特性的还原论,因其机械性,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和科学的发展需求。而系统论和整体论强调不仅要注意系统的构成要素,更要了解系统的整体有机特性,同时将客观事物对象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对待,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以寻求各子系统能更好地发挥协同作用的帕雷托均衡这种哲学思想的革新正在动摇还原论的根基。

这种思想的变迁体现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最明显的就是社会生产分工的综合性趋势。分工曾经推动了人类社会步人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标志也是还原论发展到巅峰状态的表现。而系统论和整体论却表现为专业分工的综合化,因为越来越长的职业分工清单从本质上讲不是专业分工的详尽,而是不同分工间界限的模糊化,这也正是信息社会注重功能整合和整体效益、强调柔性管理和应变能力的组织形式上的表现。

人类社会及其思维的上述变化必然影响管理科学的发展方向,并反映在管理科学的发展趋势上又体现为多学科的交叉渗透和不同学科理论的融合。一方面,管理科学向其它学科渗透,形成了管理经济学、工程管理学、教育管理学等一系列新的学科;另一方面,管理科学又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吸收成为自己的研究手段和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强调系统论和整体论并不意味着摒弃还原论,这是因为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各种复杂的社会系统,一方面基于系统论和整体论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尚不完备,而另一方面基于还原论社会学研究已经发展到了几近巅峰状态。发展基于系统论和整体论的管理学是我们的追求,但此刻就抛弃还原论会使我们失去手中现在最为有利的工具,同时也只有通过对基于还原论的管理学无以复加的应用所带来的思考与不满足才有可能形成实质性的突破。在这一点上,必须坚持马列主义的唯物辩证观,须知任一高度的系统论可能是更高层次系统的还原论的构件,而任一层次完整的还原论都是该维度系统论的综合。

同时,本着“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则,管理科学存在将传统的理性管理理论与人性管理理论、当代西方管理思想和东方古代管理思想相互融合的趋势。

4.自然资源的短缺性

各种自然资源的短缺,特别是以石油为代表的传统能源的短缺正极大地制约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种短缺和伴随而来的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达成可持续发展终极目标的巨大障碍,这也是以自然资源为经济增长推动力的工业经济发展到极致的自然表现。这种短缺呼唤狭义和广义两种生产方式的转变。其狭义一方面指的是对新能源和可替换能源的需求;另一方面是指为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而对“绿色”能源的追求。其广义指的是将知识和信息作为产要素引入生产过程而降低自然资源所占比重。

二、创建“中国模式”管理科学

管理科学从本质上讲是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反映,是社会文化的结晶,且服务于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管理科学在中国所需要面对的是如何在不放弃既有的社会体制一基本价值体系一意识形态的综合体和管理科学传统观念的前提下,接受世界先进文明的优秀部分,即吸收自由市场经济方式,并使之高效率地服务于现有的社会经济系统,这是明智的选择,我们所面临的历史性的创造性变革给我们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1.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科学

管理科学的诞生和发展一直和西方的工业革命和技术进步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这个领域中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鲜有中国的声音。然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改变了世界的经济和政治平衡,因此我们急需发展符合中国国情的管理科学。一方面我们要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营养源,充实和发展自己的管理科学;另一方面我们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理论。从古代到现代,西方管理学强调的是效率以及所依靠的技术和设备等客观条件,追求的是更大的效益;而有浓厚东方色彩的管理学则更注重人文效果,追求天、地、人的共存与和谐。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是这种东方管理理念的核心。30年前,有西方人士断言,社会主义是市场经济的天敌,中国的改革必然会以失败告终。而今天,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傲立于世人眼前。马戛尔尼勋爵早在1794年就说过:“没有什么事情比用任何欧洲的标准来评价中国更为谬误的”。从中国的国情发,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将市场经济理论与中国国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总结提炼经验,并借鉴国外的先进思想、模式和方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决中国的社会和经济问题,这是“中国模式”的第一次成功,也是我们对世界的巨大贡献。

减然,这种求变也不是我国管理学的“专利”,西方管理学也存在由崇尚自由转为加强控制,由管理“行为”转为“人本”管理的趋势。这种综合的趋势体现在中国与西方经济实体间的相互关系正在转化。首先,中国经济依旧包含着严重的中央计划体制色彩,正缓慢而艰难地向市场经济转型,也正是受到保护和控制的银行及外汇体系使得中国在这次金融风暴中处在相对有利的地位。相反,美国和欧洲等老牌西方经济实体已经不得已迈不了加强政府控制的道路。这样中国与西方经济实体的最终日标有可能是一致的,即实行一定程度政府计划控制的市场经济体制,只是可能在具体的操作程度上有所不同而已,引起这种转变的原因依旧是全球经济和市场的一体化。在巨大的外部扰动干扰下,任何经济实体也难以独善其身,而具体的措施不外乎摒弃原有的极端做法,吸收其它经济实体的可借鉴之处,兼收并蓄,加强相互理解,共渡难关。

2.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的理论来源

管理学的两重性决定了其理论来源必然依其包括生产关系和文化传统在内的社会属性及其自然属性。相应地,中国管理学关于生产关系的理论是基于其先进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特别是马列主义中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是我们创建的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石,其关于文化传统的理论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和提倡和谐的精髓。而其自然属性的来源是西方管理学中自由的市场经济对高效率和高回报率的追求。这其中,有关生产关系的理论是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的基本点,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其平台,而西方管理学中有益的部分是其方法。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此者相辅相承,共同作用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的理论来源。

3.创建具备东方文化底蕴的管理科学

在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过程中,以追求丰富的物质为目的,基于“经济人”概念的西方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得到了大规模的研究和运用。在其“理性”的框架中,所注重的是计划、组织、控制和决策等管理职能的发挥,其目标是提升效益和效率。这在实现“温饱”的目标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在奔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征途上,这种较为机械的模式应该得到改进、完善和发展。我们应该摆脱“经济人”的头衔,去追求“以人为本”的梦想。汲取东方传统文化的精髓,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现阶段文化背景的管理科学理论势在必行。东方传统文化作为管理学社会属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得到管理学界的重视。即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只有管理哲学而不存在管理科学,那么发展具备东方文化底蕴、适用于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管理科学依然具有空前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在此,选用“具备东方文化底蕴”这个表达方式,而不仅仅局限于中国传统文化,是因为经济全球化和经济虚拟化要求我们所发展的管理科学必须具备跨文化、跨制度、跨地域和跨国度的特征,这同样也就要求我们对传统文化采用“批判地继承”的态度。不同文化和制度下的合作和竞争是人类赖以和平共存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所以将西方理性主义的科学管理和东方人本主义的文化相结合要求我们必须具备跨文化、跨制度、跨地域和跨国度的感悟能力、理解能力、综合能力和运用能力。古今融合、东西融合,建立符合中国现阶段社会经济运行体制的管理科学势在必行。

4.踏实严谨的学术作风

管理学在中国经历的高速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一些带有地域特性和社会体制特性的鲜明之处,但无法否认,我们现有的管理理论的框架依然停留在描述性和启发性的层面上,缺乏非决定性和规范性的特性。现有的管理学研究成果还缺乏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深层次的哲学支撑。空乏的理论构架由于缺少经验实证而无法取得实质性的突破。现有的管理学研究中存在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但凡开始实证性研究就全然不顾社会制度、价值体系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大胆照搬西方管理学的体系和方法;而一旦开始理论研究,又摒弃西方管理学的成熟范式,重起炉灶,自说自话。殊不知,只有通过新旧理论体系的充分碰撞,辅以严谨的方法论支撑和大规模的经验研究,才能使我们所要创建的“中国模式”管理科学具备理论与实践的高度一致、强有力的物理解释能力和相当的预判性,以满足一个理论体系所应该具备的基本要求。

总之,“继承一融合一存疑一批判一探索”是我们创建“中国模式”管理科学应有的学术态度;定性与定量手段综合并用是我们的基本研究方法;实证支撑理论研究是我们的研究路径;在实践中升华理论,并用理论指导实践,寻求最大化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是我们的目标。

5.中国管理科学需要争取更多的话语权

管理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具体表现之一。日益强大的中国要求我们必须肩负一个重要的历史使命:我们应该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而不应该仅仅是规则的遵从者。这一点正在慢慢变成现实。美国《商业周刊》撰文说:“中国正在所有方面造成令人震惊的巨大影响……作为一种经济力量,她正在进入并改变着全球市场——在某些情况下它正在形成它自己的规则”。_42001年,我国的外汇储备已超过2000亿美元,2008年初的统计数据已超过14000亿美元,而同期石油价格却从30美元涨到了120美元。可见这一时间段内,我国的外汇储备增幅为700%,而其真实购买力的涨幅仅为175%。这种购买力黑洞的根本原因就是美国对以金本位为基础的全球货币体系的摒弃。可见在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如果我们不能切实地对现存的框架体系做出有效的修正,如果我们不能提出并确立有利于我国也有利于世界大多数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世界经济运行机制,我们快速增长的国力将会以几乎相等的速度消弭于无形。我们殷切地希望,能在世界管理科学理论及应用领域见证到与中国政治和经济相匹配的主动权和引导权。

最后,必须强调建立符合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背景的管理科学理论离不开具体的实际运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管理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缺乏中国企业基于我们所发展的管理科学理论的成功经验和案例,只能使我们的理论研究成为空中楼阁。

三、中国管理科学研究人员的历史使命

宋代学者张载有句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撇开这句“宋明理学”纲领的正误不言,借用并重新诠释这句话,可以很好地说明我国管理学研究人员目前的历史使命及责任。

管理科技范文篇8

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中,使用计算机来对各项工作进行管理已经变成了当前社会工作发展的趋势,并且呈现出了不断深入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在相关的科技管理部门,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每天都会有大量需要处理的具有极强后续性的事物或者业务信息,而这些信息在处理完成之后还需要将信息及时的反馈到整个企业或者公司的各个部门,其中所涉及到的工作量较为繁琐,劳动强度过大。之所以实行计算机来进行科技管理,是因为计算机管理是在一定科学范畴之内,并且有着一定的严格程序,能够利用统一管理的方法实现现代办公的工具。计算机管理科技,其重点工作内容就应该放在方法以及手段之上,同时,还需要将更好的管理理念融入到现代化管理中,从而使得计算机科技管理模式也能够具有创新意识,以此来提升科研管理部门自身的工作效率。

2计算机管理科研的现状

充分的应用计算机技术来管理科技,是最近一个时期才开始发展的模式,但是这一个管理模式在应用之后,就显示出了其自身所具有的优势。计算机技术在与科技管理进行充分的融合之后,有效的提升了科技管理的工作效率。就目前来说,我国的计算机技术是处在世界发展的前列,因此,这项技术的发展对于科技管理所带来的影响巨大,同时还对科技管理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以往较为传统的科技管理技术,尤其是在PC机时代,当时还处于统一化管理方式缺乏的状态,对于各项事物所采取的处理方式也极为简单,并没有建立较为统一的数学系统,这导致当时在进行科技发明的过程中,并没有其他可以共享的数据,也没有办法来对各项科研成果进行较为统一的管理。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这类技术瓶颈已经突破,以往传统科技管理模式上所涉及到的问题,在当前来说,已经能够较好的解决。科技成果的广泛传播以及网络化的管理模式已经完全替代了以往传统的管理模式,这使得计算机技术的科技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利用现代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能够将各个不同地区的科研部门、机构、科技人员都紧密的连接起来,帮助其能够进行科技信息的共享。城市发展过程中,也能够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辅助城市建造工作,这能够极大的提升科技管理自身的效率,同时这也是最为重要的科技管理模式。

3计算机技术管理科研的特点

3.1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广泛性

在办公中的电子政务在上个世纪末开始发展起来,大致经历了办公自动化、“三金工程”、政府上网和电子政务4个阶段。这期间,科研管理工作应用计算机进行管理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知识爆炸的年代里,大量的信息需要处理,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视知识,科技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快速。人们尊重知识,尊重人权,很多专业人士都在积极探索,进行科技创新,大量的科研成果,需要政府管理,同时促进其快速转化为生产力,是科研管理的重要内容。把信息化技术逐步渗透到科研管理工作中去,是今后发展的必然。

3.2科研管理中计算机技术存在的问题

现目前,计算机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了现代办公环境之中,以其自身所具有的快捷通讯、信息处理作为特点,并且计算机技术还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取代部分人工以及辅助人员的工作内容,从而得到更高的工作效率。但对于信息资源的管理工作来说,这是科技管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如果出现了信息孤岛的现象,导致资源无法流畅,对科技信息的共享和交流带来了影响,那么就会对现代科技成功的转化进行带来极大的影响。

4计算机技术在科研管理中的应用

4.1高效应用计算机技术管理科研工作

通过计算机的网络技术,可以实现更大范围内的链接和科技资源的共亨,在这种管理模式中,可以更为广阔地拓展科技管理工作的活动范围和管理深度,从而保证科研信息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还可以实现自动管理。采用虚拟技术,建立网络上的虚拟研究院所、虚拟实验室等,更方便各方向的交流,同时网络技术也方便科研工作管理者及时了解世界上最前沿的科技信息,进行科学规范的科学研究管理。

4.2实现科研管理的网络模式

网络技术是当今人们工作和生活离不开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是一个渠道、一个平台、一个工具、一个无所不容的资源库。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上建立科技网站,成立网络科研管理机构,实现管理部门、各个科研单位的密切联系,逐渐形成全国范围内的科研管理网络。在网络环境卜,实施科研管理。网络管理使科研工作更透明,奖励更公正,保证了科研成果的质量,也维护了科研单位的利益,保护了科技发明研究者的知识产权,从而增强了我国科技创新的综合实力。

5结语

管理科技范文篇9

有这样一支民警队伍,你或许还很陌生,而他们的工作成果你每天却都在感受:走在路上,你抬头看到了“鹰眼”,你感受到安全;来到办证大厅,你的证件快速制成,你感受到快捷;遇到困难,民警火速赶到及时救助,你感受到温暖。这种感觉,在**你可以慢慢体会,慢慢品位,与此同时,也请铭记这样一支特殊的民警队伍——公安科技民警,他们默默奋斗、辛勤耕耘,他们不懈努力、奋勇拼搏,他们长年累月战斗在公安科技战线,以独特的方式诠释“为人民服务”的誓言,以科技的力量为公安工作保驾护航。

**市公安局信息通信处通信管理科党支部就是公安科技大军中的一支中坚力量,该支部现有民警20人,其中正式党员13人、预备党员1人。多年来,在市公安局党委和信息通信处党总支的正确领导下,该支部以加快公安科技建设为己任,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打造效率公安”的工作目标,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充分展现出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新时期公安技术民警队伍形象。

一、夯实基础,强化训练,锻造高水平技术民警队伍

多年来,通信管理科党支部坚持“一手抓队伍,一手抓业务”的工作思路,将民警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和业务技能培训紧密结合。一方面,支部以科学的理论为先导,切实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每年年初就及时制订全年的学习计划,并强调支委成员要带头学习,彰显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良好示范作用,通过集中教育与分散自学、理论辅导与专题讲座、自我组织与参加上级培训等多种学习形式,相继组织开展了“机关作风建设”、“党员服务月”、“纪律教育学习月”、“反特权思想、树良好警风”、“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改进机关作风、优化办公环境”和“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等主题专项教育学习活动,并将理论学习和党日活动有机结合,增强了理论学习的实效性,民警的思想素质得到不断提升。同时,该支部以公安部开展的“深化大练兵、苦练基本功”活动为契机,通过组织应急通信保障模拟演练、视频监控系统操作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和训练,不断提高民警的业务技能。**年2月底,在公安部组织的全国公安信通岗位练兵比武大赛中,经过层层选拔,该支部选派的2名选手脱颖而出,代表广东省公安厅参赛,并最终分获全国第2名和第11名的佳绩,为广东省代表队取得全国团体总分第2名的好成绩立下汗马功劳,这两名干警也分别被公安部授予了“全国技术标兵”和“全国技术能手”的光荣称号。

二、团结奋进,务实创新,促进公安科技事业屡立新功

为全面贯彻落实广东省公安厅“实施科技强警、打造效率公安”的号召,**年我市启动了创建“全国科技强警示范城市”的活动,要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完成40多个科技建设项目,对于整个**公安都是一项艰巨的挑战。时间紧、任务重,通信管理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全体民警奋勇拼搏,开拓创新,务实进取,忘我工作,以“服务一线、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目标,如期完成了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一期)工程、治安卡汽车号牌识别与查控系统、警务信息查询服务中心、社区警务移动通信系统和350兆同播应急移动通信系统等多个项目的建设任务,显著提高了公安工作的科技水平,增强了公安机关的实战能力。

作为全局科技管理职能部门,支部从宏观上对全局科技发展予以科学规划,经过科学论证、反复探究,牵头启动了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二期)工程和公安数字集群系统的立项工作。同时,认真指导、积极参与、全力配合其他单位的科技建设工作,在技术上予以严格把关和正确指导,为公安科技工作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建章立制,精心维护,全面保障公安信息通信工作

公安科技建设是手段,应用方是目的,只有确保各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才能真正发挥系统作用,因此,日常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长期以来,通信管理科党支部一直把确保全局各类通信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为公安工作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的通信保障,作为该支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几年,支部结合“公安信息通信网运行管理考核”,将通信系统日常运行管理逐步引向深入,制定并完善了运行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花大力气对全部机房的防雷设备,全部高山基站的视频监控系统、机房和铁塔进行了全面维修,据不完全统计,**年全年支部及时、有效排除各类通信系统故障300余起,实现全年无重大通信责任事故,圆满完成了各类勤务保障任务,运行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近几年,**公安局在全省“公安信息通信网运行管理考核”中均名列前茅,**年更是获得了全省第二的优异成绩。

四、雷霆出击,沉着应对,关键时刻凸显共产党员本色

管理科技范文篇10

一、管理科学与深化国企改革的必然联系

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给国有企业造成了两大弊端:企业经营机制不灵活和企业管理水平落后。经营机制不活是因为企业运作机制尚未从计划经济模式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管理落后是因为压力不够,导致动力不够,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因此,深化国企改革不能偏离于管理科学,现代企业制度需要内部规范有序的管理。

1改革与管理科学的一致性

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是为了明确资产运营责任,转换经营机制,理顺内部各种关系,构建新型的相互制约的法人治理结构,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企业不断发展。管理的过程是对生产力诸要素进行合理组合,对企业的有限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效率,增加效益。可见,深化改革与管理科学的作用力方向一致。

2改革和管理内容的不可分割性

电力体制改革除了处理好外部各种关系之外,着眼点在于调整好内部各种关系,包括各项配套改革,如用人制度、分配制度、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等,这些也是管理科学的内容。可见,改革与管理科学的内容不可分割。

3改革与管理的不可替代性

电力体制改革中产生的运作机制转换,产权变革,制度创新等都是为了管理更加科学,但不能替代管理,改革不等于管理科学,管理有进步不等于改革,需要相辅相成。所谓改革深入了就是管理到位是一种认识误区。改革能为管理者和生产者提供动力机制和风险机制,但无法替代管理的具体运作,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应靠管理自身去实现。改革为管理科学创造条件,管理科学为巩固改革成果提供保证。因而,改革和管理必须同步深入,不可偏废。

二、从若干变化认识管理科学的内涵

1从电力体制的变化,认识管理科学的内涵。

首先是管理架构的变化。当前推行同网同价,取消中间层等改革举措,给管理工作带来不少的变化,如上级对基层公司的一系列指标进行考核、实行收支两条线等。如何适应新情况,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完成工作任务,成为亟待探索的新课题。

其次是组织结构的变化。按《公司法》的规定,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在内部组织之间形成相互支持、相互制约的模式,实现决策层与执行层,监督层与决策、执行层的分离,形成科学的组织结构,这些与现在实行的“厂长制”有着质的不同,如何实现顺利过渡和良好运作,也是管理科学的新课题。

其三是产权结构的变化。以前的电力企业政企不分,投资主体单一。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规范,电力企业实现产权结构多元化已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投资主体多元,代表不同主体的董事、监事等也将参与企业管理,企业也要对各方投资主体负责,回报股东。从这个层面上说,管理科学是企业的迫切的内在的自我行为。

2从管理内容的变化,认识管理科学的内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从注重实物形态改为注重价值形态;从封闭的生产方式改为开放的生产方式。表现为:

首先是管理重点变化。电力企业要适应市场的变化,从生产经营型转为管理效益型。因此,建立营销机制、目标成本管理、资产管理等成为管理工作的重头戏。

其次是管理内容变化。一是资产管理,在法人财产权明晰的前提下,怎样盘活存量资产,实现保值增值,需要大胆探索,做好“新资本论”这篇文章;二是多元经营管理,怎样坚持主业为龙头,多种经营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拓展优势项目,形成企业群体,增强企业综合竞争能力;三是企业内部建立激励和制约机制,量化考核项目,细化考核条款,切实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激发职工的主观能动性。

三、推进管理科学要实现五大转变

1管理者从技术型“硬专家”向复合型“软专家”转变。

以前,我们把生产放在第一位,偏重于技术,因而起用大量技术型人才,这在当时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随着形势的发展,市场演变为“相对的买方市场”,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政企分离已成现实。电力企业要成为能够经受市场风浪的主体,势必要把市场营销、资本运作摆上重要的位置。道理非常简单,生产得再多再好,销售不畅,无法实现利润,企业难以为继,就谈不上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回报股东就成了一句空话。因而,企业急需的是既懂生产、又懂经营;既能搞党务、又能搞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2从职能管理组织形式向矩阵管理组织形式转变。

目前,我们采用的职能管理组织形式虽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缺乏横向的协调,存在各行其事的现象,一些问题只能上交领导层拍板,造成领导层任务繁重,疲于应付。腾不出时间考虑企业的发展战略等大事。为此,建议按照电力企业的特性和管理基础,尝试推行矩阵制管理组织形式。矩阵管理组织形式在管理体制中既有按指挥职能划分的垂直领导系统,又有按目标划分的横向领导系统,两者组成一个矩阵,其优点是能使多个目标在一个功能组织中平衡、协调进行,每个专项目标均有专项主管负责,如市场营销、安全生产、资本运作、网站建设等。这能使领导摆脱日常事务,集中精力考虑战略决策和长远规划。当然,这种形式需要在实践中检验。但是,单维的系统组织形式必须向多维的系统组织形式转变,以带来管理组织的高效化是势在必行。

3从重视“管”向重视“理”转变

现在,企业生产效率普遍不高,偏重制度的制订,借鉴、推行管理方式离不开劳动定额、岗位责任制等。一句话,管理停留在强制性、机械性的层面上。实事求是而言,这些都是必要而且可行的,问题在于一方面社会变化日新月异,职工思维异常活跃;另一方面,制度的落实由于种种原因,执行不力甚至无法落实,形同空文。加上由于条件的限制,对“理”的理解、理顺等柔顺式的管理方法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如对以人为本的行为科学有认识,也有提倡,但如何操作,有哪些保证措施方面未如人意。因而,我们要尝试在管理活动中,研究人的行为,满足人的需要,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引导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激励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为企业的发展壮大献策出力。

4从重视过程管理向重视目标管理转变。

传统的管理是重视过程的管理,现代的管理则是重视目标的管理。所谓目标规律,是指通过制定、实施评价目标,达到提高职工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地实施组织目标的一种现代管理方法。其核心是强调成果,其特点是以目标作为各种管理行为的指南,以实现目标的成果来评价贡献的大小,是系统观念和民主管理的运用,是重视成果和实现自我控制的自觉管理。这种管理方法有助于提高企业各部门的管理水平,有助于鼓励人们勇于承担任务,有助于开展有效的控制活动。

5从短期行为向增强企业发展后劲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