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品质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15:46:46

工厂品质论文

工厂品质论文范文篇1

关键词:机械设计;设计制造;自动化;应用;分析

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论概述

最开始人们接触机械自动化的时候,都是先想着用机器代替人手,用机械完成一些重复操作的劳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化的技术水平较以往有了极大的提升,不再局限于单一的重复机械动作上,而是进行相关程序的设定,逐渐拥有了自主思考的内核,我们也将其称之为机械的大脑,能够精准地完成规定的任务,还能够在系统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地进行自我诊断,现阶段的机械设计更加智能化。机械设计制造领域的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伊始,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由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壮大,人们也开始将电子计算机技术融入到机械控制中,通过各领域专家的研究和尝试,最终成功地将电子计算机及其控制技术成功地结合在一起,又经过长时间的磨合与创造,最终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所使用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也和大多数事物一样,经历了由无到有、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现如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应用现状分析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我们所有科研工作者都熟知的道理,而我国的科学技术也以极其迅速的速度发展着,在科学技术领域也取得了非常可人的成绩。但是从全球的角度来看,与发达国家的科技手段相比较,我国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还是相对比较落后的,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发展科学技术的时间较短,起步也比较晚,还有很多地方都是学习其他先进国家的技术。而在很多工业发展领先的国家,都已经将纳米技术、激光技术等先进技术融入到了机械的设计和制造中,而我国在高新技术融入这一点上,还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由于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水平的限制,使得我国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的应用范围也受到了这一限制的影响。目前,我国大部分的机械制造厂虽然已经将机械自动化的理念引入到了产品的生产当中,但是真正将自动化融入到整个机械制造工程的生产过程中的,基本上没有。很多制造工厂由于技术水平、资金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生产出来的产品都是非常粗糙的,达不到预定标准,而且还花费了大量的生产成本,这样的工厂在经济市场环境下逐渐会失去竞争能力,久而久之,一部分制造工厂就会因技术限制而破产,从这一点我们能够非常明显地发现,对工厂来说,机械自动化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而纵观我国的机械制造产业,为什么我国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水平比较落后,究其原因,除了科学技术的不足以外,高新技术人才的缺乏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影响因子。目前在工厂中,有经验的技术人员都是老一辈的技术工作者,这一部分工作人员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培训,而新入职的工作人员基本上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这些学生虽然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是却没有实践方面的经验,这样就使得整个机械设计制造产业的自动化技术水平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情况。

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应用研究

为了能够尽快与国际社会机械设计接轨,我们要积极向国外先进机械化自动化技术学习。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进驻中国,使得我国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大多数国有企业逐渐失去了先天的主导地位,由于没有很好的经营,再加上保守、不创新,最终被淹没在了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为了能够挽救我国机械制造企业,大部分本土企业开始与国外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本土企业在吸收国外先进生产技术的同时,逐渐提高了自身的产品质量,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外国企业也利用我国的市场建立了庞大的经济体系,二者实现了双赢。随着越来越多中外合资企业的出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也逐渐融入到了我国各个行业中,怎样更好地提升机械制造自动化水平,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提到了日程当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也极大地提高了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水平,我们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及时发现了机械设计中存在的漏洞,并在第一时间进行了维护,通过对网络技术的研究,也实现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远程沟通。虽然我国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但是在工业迅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逐渐显现在人们面前,工业污水、工业废料都排放到了大自然中,导致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出现了极大的恶性变化,也让我们在发展工业的同时,深刻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实现了全球化之后,怎样降低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也就成为了机械设计制造领域要面对的难题,我们如何利用绿色能源进行工业生产,合理转化工业生产的废料,减少有害环境的原材料,实现机械设计制造的绿色发展,这也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未来的发展方向。

4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已经日趋完善,各个行业也都体会到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所带来的各项优势,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一门集多种技术于一体的学科,随着新技术的不断研发与引进,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也将会是一片大好。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发展中,大部分的机械设计制造都将设计、制造、生产和管理进行独立运行,而这些独立运行的部分又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集成是相对应的,这样也满足了我国工业生产的实际需求。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还会向着节能化的方向发展,当我国的工业生产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我们考虑的重点不再是运转效率和产出的关系,而是让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共存。机械制造材料需要承载节能原料来进行生产,我们要最大限度地运用原材料,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多使用可再生能源,这样也能减轻对环境的危害。

5结语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升生产效率,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让机械设计制造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不断改进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水平落后的现状,对我国工业领域的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积铭 单位:哈尔滨市总工会职工技术协作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朱龙根.建设好专业课,把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办成特色鲜明的新型专业[C]//第五届全国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研讨会议论文集(卷1教学论文),1995.

[2]全国高等工业学校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七次工作会议纪要[C]//第五届全国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研讨会议论文集(卷2教学史志),1995.

[3]张奉禄,鲁墨武.加强课程间的联系和管理搞好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的改革[C]//第五届全国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研讨会议论文集(卷1教学论文),1995.

[4]陶金玉.精心组织课程设计,加强培养设计能力[C]//第五届全国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研讨会议论文集(卷1教学论文),1995.

[5]全国高等工业学校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六次工作会议———实验教学工作会议纪要[C]//第五届全国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研讨会议论文集(卷2教学史志),1995.

[6]全国高等工业学校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纪要[C]//第五届全国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研讨会议论文集(卷2教学史志),1995.

工厂品质论文范文篇2

中国人民解放军4808修船厂创建于1951年,是军队中型装备保障性企业,隶属海军青岛保障基地。主要从事船舶修造、非船产品研发、大型钢结构件制造安装,担负本地区海军水面舰艇及装备的维修保障,海军舰艇高速柴油机和舰船机电器材大部件定点修理、生产和安装,定点承担援外工程。

厂科协成立于1988年,在上级科协的领导下,持续加强科协组织建设,全体会员围绕海军装备保障建设,扎实工作、创新创效,为企业的建设发展做出贡献,成为推动企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2010年,厂科协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先进集体”。

一、围绕中心工作,牢记服务宗旨

企业科协的任务概括为“三服务一加强”:为企业发展服务是企业科协的首要任务;为科技工作者服务是企业科协的重要任务;开展科普教育,为提高企业全员科学素质服务;加强自身建设,把企业科协建设成“科技工作者之家”,为构建和谐企业服务。近几年,我们在落实“三服务一加强”要求的过程中主要做了培训、引导、维权、服务四方面的工作。即培训会员科学素质,促进其成长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引导会员凝心聚力,投身建设创新型企业的发展目标;维护会员合法权益,持续激发科技人员的主人翁精神;服务会员成长需求,搭建平台,让科技工作者有用武之地,实现企业与个人事业的共同成长。

通过落实“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要求,推动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一是打造了坚强的骨干队伍。科技工作者是落实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骨干力量。企业科协主动作为,认真落实服务职能,充分发挥党委联系科技工作者的纽带作用,团结凝聚科技人员投身工作实践,使企业科协会员这个群体,在新的历史时期,成为职工群体的一面红旗。二是巩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科技研发实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体。做好维权与服务,有效控制科技人员社会流动,降低流动损失,维护装备保障能力的提升,推动了企业科学、和谐发展,为企业迎接复杂市场环境挑战,适应海军转型建设形势奠定了基础。三是培养积蓄了后备人才。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面临建设创新型企业的要求,提高管理、技术骨干队伍的素质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前提。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素质要求,科协成为关系企业未来发展的人才摇篮。中层以上干部全部是科协会员,其中78%是由会员被推荐担任中层以上干部;10名会员被聘任为主任工程师;39名会员成长为专业技术尖子。

二、加强制度建设,巩固服务理念

1.企业党政领导重视,科协工作摆在企业工作中的重要位置

工厂科协自成立以来一直在厂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科协主席由党委书记担任,确保科协工作始终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协调,与上级科协的要求相一致,与工厂的中心工作相结合。党委充分调动了基层党支部的资源,使科协工作拥有坚强的组织保证和广泛的群众基础。科协工作做到与工会、共青团等工作同布置、同检查、同总结,确保了科协工作在基层的重视与落实。科协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开展的各项活动,对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产生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得到工厂行政领导在经费资源上的大力支持。工厂党政支持、领导重视,使科协工作走上良性循环,工作品质不断提高。

2.以“九个一”活动为依托,促进科协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

我们坚持每年开展九项制度化活动:一个围绕生产经营工作确立的年度主题活动、一次年度论文评选、一次年度评比表彰、一个主题的科普宣传月、一次科技工作者座谈会、一次新进厂大学生中秋座谈会、一项综合文体娱乐活动、一次会员整组、年度向会员汇报工作。通过活动,会员经常地了解掌握科协信息,逐渐培养起关心群体、关心组织的意识,凝聚了人心,在组织和会员之间形成了坚强的纽带,巩固了科协工作的阵地。经常性的活动有效地证明了科协组织的存在。

3.激发建功立业的精神,弘扬“有作为才有地位”的工作理念

我们围绕企业中心工作,认真落实上级科协提出的‘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学习理解‘讲、比’活动要求,分解制定厂科协和会员的“讲、比”目标,号召广大会员通过工作业绩,证明自身的价值和作用,使科技人员的目标与科协目标相统一,科协目标与企业目标相统一。2007年以来,在进一步清晰了的目标指导下,广大职工以岗位为平台,完成技术创新项目118项,撰写各类专业论文200余篇。我们先后完成海军级维修改革3项、新装备维修攻关4项、重大援外工程5项、新产品开发5项,以及技术改造、技术革新项目百余项,获得军队级科技进步奖4项,配合友邻部队、单位完成军队级科技进步奖5项。在科技人员用自己的劳动作为证明人生价值的过程中,我们利用《企业文化手册》、厂报《兴海工人》和《科苑》杂志,宣传刊登科技人员的先进事迹,出版《科技学术论文集》,召开厂科协年会和工厂年终总结表彰大会,表彰先进科技工作者等模范典型,展示科技人员的工作成果,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科技人员的地位,激发爱岗敬业、创新创效的科技生产力作用。

4.用激励保持会员的活力,打造优质高效的企业科协会员队伍

我们综合运用激励措施,挖掘会员的建设作用。积极维护会员利益,把科技人员的工资等级体系从管理人员中独立出来,提高级差;评聘主任工程师,发放津贴,鼓励技术骨干充分发挥作用。注重规划会员的职业生涯,充分利用政策条件,为会员成长提供帮助。充分利用各级科协评比成果,为职称评定、职工考评等方面提供有效证据,帮助会员顺利成长,调动参加科协活动的积极性。努力号召会员开展对外咨询服务,制定会员奖励制度,珍惜会员价值,鼓励会员群体的社会责任。这些结合科协会员的意见、建议和诉求实行的措施,维护了会员的权益和利益,激发了工作热情,增强了科协组织的凝聚力。

5.把“温暖”作为建家的要素,贴近科协会员需求办实事办好事

在开展分众化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我们把科技工作者作为独立的分众群体进行调查研究,掌握会员需求,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及时提高大学生工资政策的公平度,保护年轻大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帮助会员结合管理、技术、操作三条职业发展通道规划职业生涯,拓展知识型人才展现价值的舞台,实现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的协调统一;为中老年职工举办保健知识讲座,普及科普知识,科学保护企业发展的人才资源;2004年,科协会员捐款2.7万元,科协救济3.6万元,帮助一名患病的退休会员;2006年,科协救济2万元帮助一名重病在职会员;科协制度性为大学生结婚送红包,表达组织的祝福。暖人心、得人心、稳人心的工作思路和作法,增强了组织的向心力。

三、发挥科协作用,推动企业发展

1.科协会员奋发有为,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效益

科协会员在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工作氛围激励下,全身心地投入到科技研发、创新创效的工作实践中。某型艉轴密封装置,被授予军队科技进步奖,获国家专利;某低温离子硫化技术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两艘某型艇中修分别获得全军和海军优秀工程奖;某型柴油机真空压力浸漆装置,填补了修理技术的空白;自行设计改造的动力试验站,技术先进、应用广泛;战储器材保养封存工作,得到了首长的好评;“新型高速柴油机修复中心”和“船机电器材修复中心”,成功修复零部件近万台(件);两艘船改装工程,为退役舰船转为民用探索出一条新路;某型艇坞修工作,翻开了工厂装备维修保障新的一页;2009年,配备先进动力定位系统的57.5米远洋锚作补给拖轮的交付,使我厂成为省第一家具备该船型建造能力的厂家;工厂专家组先后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军队各级首长的亲切接见。

2.科协组织作用突显,成为党委团结科技人员的坚强纽带

企业科协作为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职能定位是既定的,但地位形象需要凭借能力和业绩来树立。科协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取决于工作成果的水平和层次、活动开展的范围和深度、聚集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工厂科协连年被市科协评为先进集体,被省科协授予“科技咨询,决策咨询先进集体”、“‘讲、比’活动先进集体”和首届“省级十佳企业科协”等荣誉称号,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先进集体”,彰显了科协组织的活力。荣誉不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但荣誉激励和鞭策着我们求真务实、科学发展,向更高标准迈进。

3.学习先进企业经验,推动企业科协工作效果的持续提升

工厂品质论文范文篇3

论文摘要:以循环经济理念对吴忠市能源工业、新材料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三大产业类型工业园区的产业布局按照“动脉产业”、“静脉产业”进行优化设计,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2004年吴忠市地方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61.4亿元,完成增加值18.5亿元,实现利润2.7亿元,三项指标增幅均居全区前列。仔细分析全市工业产值构成,就会发现各类工业园区正成为吴忠市工业经济的中流砥柱。如何发挥好工园区的集聚效应,以此推动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这一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一、循环经济是新型工业化的实践模式

循环经济则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在这个循环经济中得到合理和永续的利用,实现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取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可以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共赢”。它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准则,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运行方式,综合考虑经济结构内部各产业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公共关系,使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迁移、循环依照经济规律运转,循环经济将生产和消费有机地联系起来,一并纳入到可持续发展框架中。循环经济是用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资源和能源,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一种重要途径。我国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就必须用新的思路去调整旧的产业结构,用新的机制激励企业和社会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二、创建生态工业园区的设计

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园原理而设计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生态工业园区通过模拟自然系统建立产业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互利共生的网络,达到物质能量的最大利用,最终减少工业生产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危害。它的目标是尽量减少废物,将园区内一个工厂或企业生产的废弃物或副产品用作另一个工厂的投入或原材料,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手段,最终实现园区的污染“零排放”。

2.1能源工业园区这类工业园区的主体企业是采掘企业、洗煤厂、火电厂、煤化工企业、金属镁及镁合金厂等,对该工业园区的发展主要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回收率为主。对采掘业加强资源开发管理,健全资源勘查开发准入条件,改进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实现资源的保护性开发。从而完善采掘业的采、选工艺,提高回采率和综合回收率,降低采矿贫化率,延长矿产资源寿命。大力推进尾煤,废石的综合利用。对资源消耗型的生产企业,优先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能源消耗低以及有利于产品废弃后回收利用的技术和工艺,加强对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努力提高资源的产出效益。建立以采掘业产出为基础、资源生产、加工为主动脉的产业链,即采掘业产出的煤炭就近供应给洗煤厂、电厂,产出的白云石供给金属镁及镁合金厂作生产原材料,产出的白云石供给电石厂生产电石,进而生产PVC树脂及其它产品;洗煤厂生产的优质煤供给煤化工企业作原材料;电厂生产的电力供给园区企业作为生产动力。同时对以上几家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废弃物通过贸易方式进行综合利用,积极发展“静脉产业”,延长和拓宽生产链条。

2.2新材料工业园区这类工业园区的主体企业是电厂、铁合金厂、镁及镁合金厂、发电厂、水泥厂等。对这类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企业,在进入园区时要严把“环保关”。坚决杜绝采用国家明令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设备的企业入园,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

2.3农产品加工工业园区的循环模式这类工业园区的主体企业是乳品加工厂、淀粉加工厂、羊绒加工厂和其它辅助企业。对这类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园区要结合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特点,积极扩大种、养规模,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拉长加工企业的下游产业链条。围绕“生态农业”这个主题,通过“农户+基地+企业”的农、工模式,以“生态农业促进产业、发展产业促进经济”的思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以某公司为例,在围绕玉米淀粉加工生产上,积极构建起六个系统即:高品质玉米种植系统,玉米产品加工系统,有机复合肥、优质饲料生产系统,奶牛养殖系统,畜产品加工系统,环境综合处理系统。

三、用循环经济理念促进工业园区的加速发展若干对策

要促进工业园区健康发展,以此带动工业园区的加速发展,就要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

3.1工业园区要科学规划。要把发展循环经济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对工业园区布局进行同一规划,对各园区的全局发展过程中的功能进行重新定位,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和工业生态的协同效应,围绕核心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和最终废弃物集中处理中心。支持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保护能力较强、潜力较大的园区加速发展;鼓励各园区在环境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发展循环经济,不断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强度;把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予以大力支持。公务员之家

3.2进行制度框架设计。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要上新的台阶,就必须要有制度创新,要有政策引导。因此,首先要设计一种制度框架,明确生态环境和基本资源的产权关系,明确规定其交易机制,运用市场机制鼓励企业提升环保作为,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3.3积极搭建产业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要通过对园区企业系统进行物流和能流分析,有选择性的引进关键链接项目落户园区,关键性的链接企业不在规模的大小,而在于其示范性与凝聚力,一旦形成规模,形成生态产业链优势,就会对外部投资构成较大的吸引力。

3.4加大宣传力度。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生态工业园区是一项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的事业,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要大力开展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迫切性认识。

参考文献:

工厂品质论文范文篇4

一、生物化工工程的教学现状分析

传统的生物化工工程教学模式以《生化工程》课本为基础,仿照生物工艺流程的线性关系,主要描述从培养基灭菌到生物反应器及生物反应动力学直至发酵工程下游技术。从生物工程专业整个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学科教学大纲来看,其中的许多基础理论和《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酶工程》以及《生物工程设备》等课程都有不同程度的重复。这种重复知识点的讲授很容易让学生产生轻视情绪,降低学习热情。另外,生化工程涉及许多枯燥的公式推导,有时整堂课都是“公式复公式,公式何其多”,导致课堂氛围枯燥,学生思想疲惫,注意力涣散,经常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生物化工工程在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位置

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生化工程的主要前修课程有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以及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生化工程本身又对后面的酶工程、生物工厂设计等专业课的学习起到铺垫的作用,可谓承上启下,至关重要。

三、生物化工工程课程教学改革

根据上述的分析,笔者对生物化工工程课程改革提出了以下见解:

1.教学内容的承流与革新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时刻把握好教学核心问题:注重对工程意识的强化,并适当对教学内容做些调整,如弱化培养基灭菌的基础理论讲解,强化其中的动力学衡算过程,将细胞反应动力学中的基础原理并于《酶工程》与《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课程讲解,但对几种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则应当结合具体实例,加强学生对实际应用的兴趣和工程意识。另外,设立单独的生物化工工程综合实验l,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切实感受到生物化工工程从物料准备中间发酵控制到下游处理获得发酵产品的完整过程,感受生物工程生产线的真实过程,使学生们能够巩固理论知识,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增强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专业实验设计与分析水平,并能够激发学生们的科研兴趣,增强专业信心。

2.教学方法的突破与创新

随着计算机及电子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在与形形色色生物产品生物工艺联系紧密的生物工程类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多媒体教学更是能够发挥特长,灵活的展现生物工程高科技产品的生产过程,为学生们的视听带来新体验,激发学习积极陛。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信息再现、信息集成、交互、虚拟等多种功能,可以在授课过程中,穿插为学生播放一些生物工艺流程以及工厂的车间场景的图片;并可利用虚拟功能,虚拟工程场景,让学生自主的依据工程基本原理设计布置工厂;还可以播放一些工厂运转的视频,强化学生对工程化形成产品生产的认识。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本,不要单一的仅仅采取讲授的填鸭式教学,可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从Et常生活中的小问题引出专业问题,如由高压锅煲汤引出培养基灭菌,由豆豉的食用引出发酵的能量换算,努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发现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自发自觉的科研精神,有秩序有目的的组织教学内容,形成问题、选择问题、讨论问题、形成新的假设、实践与论证、如何获得结论,一步步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流动,带着自我探究来获得知识。

3.完善教学评价方法,改变考核方式

工厂品质论文范文篇5

论文摘要对杜仲研究的概况和景德镇市杜仲产业发展概况进行了介绍,对景德镇市杜仲产业调研结果进行了分析,对当地如何进一步发展杜仲产业提出了建议。

景德镇市位于江西省的东北部,全市有林业用地面积35.47万公顷。属亚热带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山地基石为千枚岩、石灰岩,土壤为黄红壤。野生和散生杜仲遍布全市乡村,是种植杜仲得天独厚的好地方。由于我市气候有利于杜仲生长,具有优良品种,又有一定规模的杜仲基地,加上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引导,杜仲栽培必将成倍增长,产量、质量和综合开发的经济效益也一定会取得突破性发展。

1杜仲的用途与开发现状

杜仲(EucommiaulmoidesOliv)属杜仲科(Eucommiaceae),仅1属1种,是我国特有的名贵经济树种,全树都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杜仲作为中药材,在中国、东南亚及世界华人当中长期盛行。近代研究发现杜仲在降低血压、增强人体免疫机能、抗疲劳、抗衰老、抗癌、预防骨质疏松等方面具有良好疗效,被美国哈佛大学胡秀英教授誉为世界最高质量的天然降压药,美国、俄罗斯宇航家也把杜仲作为宇航保健品。据资料介绍,日本某公司1994年杜仲茶产值近100亿日元,杜仲叶2200t,日本杜仲茶也已销售到香港市场,贵州遵义的杜仲茶已出口到日本、欧洲等国家。杜仲的保健作用正在被世界所认识和接受。

杜仲胶用途广泛,1993年我国化学家严端芳研究员和橡胶专家吕伯龄在美国召开的第二十届国际橡胶会议上,分别宣读了2篇论文,向国际橡胶界宣布我国开发出1种新的天然橡胶,并获得了国际领先成就。

杜仲胶具有三叶橡胶和塑料的特性,又具有两者皆不具备的特性。杜仲胶在医用、工业、电子、国防、通讯、人民生活等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利用前景,可用作摩托运动员护滕、飞行员护颈、护腰材料,抗冲击性能极其优异。杜仲胶大力发展,将从胶种到种植地域改变国际天然橡胶的格局。杜仲胶已进入系统材料工程学的新领域中,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新材料。

贵阳某公司已建立了杜仲胶厂和杜仲保健品综合加工厂,并建立世界上第1个精胶厂,这标志着我国杜仲胶的开发开始走向工厂化、规模化生产的道路,这对促进我国杜仲胶产业化进程具有示范性意义。

2调研目的与意义

目前国内在杜仲中药、保健品、杜仲胶、杜仲叶饲料、果实、花粉和木材综合开发等研究等方面均处于起步阶段,国家林业局把杜仲综合开发列为下个世纪重点开发项目,故杜仲综合开发利用具有广阔美好的前景。我市处于杜仲最佳种植地区,具有最佳品种,又有成套科学栽培技术和先进管理方法,并有一定规模的杜仲基地。杜仲综合开发利用对我市以林扶贫,繁荣乡村经济,加快山区群众脱贫致富,都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3调研内容

通过对全市杜仲资源的调查,指导群众充分利用山场,调动当地群众的积极性,根据杜仲生长习性,依靠科学,边试验边示范边推广,扩大全市杜仲基地,更好地为营建杜仲胶厂和杜仲保健品开发等综合开发利用服务。由初加工逐渐向深加工、精加工发展。

全市杜仲基地成倍增长的同时,必须抓好龙头企业的建设,以龙头企业带领杜仲产业的发展。即在我市建立杜仲胶厂和杜仲产品综合加工厂。针对杜仲在医疗、保健等方面需求量的与日俱增以及杜仲胶疏化高弹性体开发利用需要,近阶段杜仲综合工发利用在开发规模上要进一步扩大,各乡(镇)加快对杜仲发展,同时要注意选用良种,还要加强集约经营,提高现有杜仲的质量和产量。要立足国内、开拓国际市场,争取以优质产品多创汇,促进我市杜仲事业的快速、稳步发展。

4调研结果与分析

我市气候、土壤等立地条件因子适合杜仲生长、发育,且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有利于发展杜仲生产和杜仲综合加工,这说明我市已具有综合开发利用杜仲的基础条件。

我市对发展杜仲生产及综合开发非常重视,又有较强的科技力量,这将为我市发展杜仲生产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一定领导基础和技术储备力量。

我国杜仲资源丰富,而且在杜仲应用的某些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如何搞好杜仲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并继续保持世界先进水平,把杜仲综合开发与环境生态效益,以及贫困地区脱贫结合起来,是摆在我国科学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5对我市发展杜仲生产和综合开发利用的几点建议

通过对全市杜仲资源调查,我们认为景德镇市发展杜仲生产是基本成功的,当前浮梁县黄坛药场已有小部分杜仲林开始投产,并创造了较高的经济效益。我市利用低丘陵残次林地发展杜仲栽培,比凭借自然更新、人工封山育林等造价低,且成林快、经济效益高、群众容易接受。

发展杜仲基地,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合理的,在经济上是合算的,在实践中是可行的。杜仲基地的大力发展对于促进山区资源优势经济转化,加快山区脱贫致富步伐,对于振兴农村经济乃至整个瓷都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促进作用。为了真正做到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全方位开发杜仲,走杜仲产业化建设之路,现对我市发展杜仲和综合发展利用提出几点建议。

5.1加强对杜仲基地建设的宏观指导

杜仲林本身就属经济林,经济林是林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振兴也就是整个林业振兴的一个标志。林业部门应根据市场体系建设和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经济特征,有组织、有选择地搞好杜仲基地发展规划,并与区域的经济紧密结合起来。政府部门要加强对杜仲基地的宏观调控,对市场需求情况进行预测预报,主动搞好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济效益。

5.2搞好基地建设,促进主导产业的形成

杜仲林建设要成为山区林业综合开发的突破口,成为山区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它不仅在于发展的数量,还在于实现建设规模化经营和资源利用的有效配置,提高山区林业的综合效益。杜仲林分散经营,不利管理,更不利于科学技术的普及推广和形成一定的商品优势,影响效益的提高,因此要做好以下几点(1)在基地布局上,应根据当地自然地理条件,特别是要选择适宜杜仲生长的山地发展栽培,认真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选择优良品种。

(2)在营造模式上,必须将立体结构与层次经营相结合,企业+农户发展,股份制合作经营。

(3)在培育方式上,实行新造(包括更新造林)与培育有丰产潜力的幼林相结合,以加快建设速度,及早发挥投资效益。

(4)在基地建设上,按照规模经营的要求,每片基地要相对集中连片,并有一定的面积,使基地建成后都能形成“规模”,为国家提供较多的商品药材和天然橡胶主要原材料。基地建设要严格按工程项目管理,强化集约经营,并建立一套从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规划设计、作业方案、施工管理、检查验收到建立技术档案等主要内容的科学管理体系,集中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重点投入,做到造一片、管一片、成林一片、丰产一片。

(5)在进度安排上,按统筹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根据资金的多少、需材缓急、先易后难、先急后缓、择优安排、滚动前进。

5.3以科技为依托,坚持新发展和低产低效林改造相结合

发展栽培中药材,实现山区资源优势向商品优势乃至经济优势的转化,首先要依靠科技,提高杜仲林的建设和综合开发产品质量,做到提高和发展相结合,质量和速度相协调,规模和效益相统一。当前我市栽培的杜仲林普遍存在产量低、管理粗放、效益差。瑶里乡有一片20世纪70年代造的杜仲,由于管理不当,如今已变成残次林。为此,在新发展的同时,对经济效益差的“劣、杂、散、残”的杜仲林,应有计划地分期分批进行补植,使之形成针阔混交林或得到更新改造,积极引进和吸收既符合当地自然立地条件,又有市场竞争能力的名、特、优新品种,使基地能与增产、增收、增效同步进行。

5.4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杜仲的综合利用效益

杜仲的发展,必须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系列经营之路。从目前看,由于受资金、技术以及传统观念的制约和影响,我市杜仲的发展仍停留在栽培方面,虽然群众对杜仲发展积极性较高,但市场意识不够强,且缺乏信息观念,忽视了因产品销售、加工渠道不畅而产生的风险。

杜仲的发展和综合开发要成为山区林业资源的主导产业。在发展资源的同时,一要更新观念,将产品的销售、贮藏和加工统筹安排;二要充分利用本市林业行业自身的资源、人才、科技优势,通过建成综合开发加工厂和批发市场,形成既有资源规模又有系列加工,既有全方位销售又有配套服务的社会化格局,努力提高杜仲开发的经济效益。

5.5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杜仲开发利用效率

在我市发展杜仲及综合开发利用,就是要建立起以科学技术为支柱的商品经济体系,一个主要的支撑条件是加大科学技术投入的强度和质量。运用现代的先进技术使过去传统技术难以解决的一些问题得到解决,使产品质量和效益得到较大幅度的改善和增加。目前,林业生产中使用的科学技术水平还很低,无论是集体经营还是农户经营都只求产生,不予投入;只讲经济需要,不顾社会、生态效益。技术管理毫无约束力,科学生产难于实现,造成现实资源和潜力在资源上的巨大浪费。因此,我市发展杜仲时必须做到:

(1)精造良种,应用先进配套技术,促进企业科技进步。

(2)要建立和完善服务体系。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切实解决生产过程中缺技术、少资金、物资不足和信息不灵的实际困难。

(3)抓好生产,计划财经管理“三位一体”经费一定要做到专款专用,促进杜仲发展机制的运行,把基地建成产品化、产业化。

(4)要高度加强对我市杜仲栽培及开发有关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使科技兴林落到实处。

6参考文献

[1]金先宝.杜仲播种育苗技术[J].安徽林业,1999(6):17.

工厂品质论文范文篇6

论文摘要通过分析当前蔬菜产业现状及育苗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现代蔬菜产业,最关键的是要解决蔬菜育苗的现代化和专业化问题,并指出我国蔬菜育苗的发展方向。

蔬菜作为重要的生活消费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蔬菜安全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据统计,目前我国蔬菜的播种面积已超过1800万公顷,蔬菜产业的稳定与发展在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繁荣市场、农业提质增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我国蔬菜产业现状

1.1我国蔬菜产业发展形势

1.1.1生产稳步发展。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7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1860万公顷,较2006年增长40万公顷,增长2.2%;总产量5.99亿吨,较2006年增长1700万吨,增长2.8%。2007年秋冬以来,我国蔬菜生产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据农业部农情调度,2007~2008年度秋冬种蔬菜播种面积866.67万公顷。

1.1.2价格稳步增长。据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监测,2004年以来我国蔬菜价格一路攀升,2007年我国蔬菜批发价格指数(年平均值)124.83,较2006年上涨4.73%。

1.1.3质量稳步提高。2006年,农业部组织有关质检机构分5次定期对37座城市60种蔬菜18523个样品中的农药残留进行了检测,按国家标准判定平均合格率为93.0%,比2005年上升了l.6个百分点。

1.1.4出口稳步攀升。据海关统计,2006年我国出口蔬菜732.69万吨,较2005年增长7.7%,出口额54.26亿美元,较2005年增长21%,蔬菜贸易顺差53.34亿美元,居农产品之首;截至2007年11月我国累计出口蔬菜(含鲜冷冻蔬菜、加工保藏蔬菜和干蔬菜)736.66万吨,同比增长10.23%,出口额55.78亿美元,同比增长l3.49%。

1.2我国蔬菜产业目标任务

农业部发展现代农业“十大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十一五”末高效经济作物和园艺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结构,提高单产、质量、效益及供给能力。具体任务是:全国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2000万公顷,产量将达6.5亿吨;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稳定控制在95%以上;出口增速保持在10%以上,到2010年出口量达到l200万吨,出口额75亿美元;良种覆盖率由85%提高到95%以上,工厂化育苗覆盖率达到30%;商品化处理率达到50%,精深加工率达到20%;蔬菜产业对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额提高到500元。

2目前蔬菜生产育苗技术存在的问题

面对蔬菜产业的机遇与挑战,蔬菜产业在质量不稳定、价格波动大、生产技术落后等方面问题突出。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蔬菜栽培采用了育苗移植的方式,因此在整个蔬菜生产中育苗占有重要的地位。

2.1蔬菜育苗极为分散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有4000万户以上的蔬菜种植户,绝大多数采用自育自用方式,育苗成本高,秧苗素质差。

2.2育苗设施简陋

一家一户的育苗设施简陋,防寒保温和遮阳降温效果差,影响幼苗生长发育,培育出的秧苗质量不高。

2.3育苗方式方法滞后

目前我国蔬菜育苗方式以传统的床土、营养钵育苗为主。传统的蔬菜育苗基质为营养土、有机肥等,存在营养土配比难以掌握、育苗工序难以简化等问题,并且易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影响作物生长;而且熟土累积有大量的病菌和虫卵,易导致苗期甚至是大田期土传病虫草害发生蔓延难以控制,必须使用大量的农药来控制,因而易造成苗期有害物质的积累,影响蔬菜质量,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人类健康。

3蔬菜育苗的发展方向蔬菜育苗是蔬菜栽培的关键环节,也是促进蔬菜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环节。蔬菜种苗良种化、育苗工厂化、供苗商品化、种苗标准化是当今世界育苗的发展方向,可缩短育苗时间,节约用种量,提高育苗的保险系数,对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外来良种以及提高成功率等方面起到重要保证;同时对提高土地的复种指数、解决土地危机、保护环境有积极作用。

3.1蔬菜育苗现代化

农业标准化建设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基础。没有蔬菜育苗的标准化,就没有蔬菜生产的现代化。只有把蔬菜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化轨道,才能加快蔬菜生产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才能提高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和经营水

平,才能完善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

3.2蔬菜育苗专业化

我国蔬菜育苗方式正在发生变革,蔬菜育苗专业化以轻基质为代表的漂浮育苗等集约化育苗技术发展迅速。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包括4个方面内涵:一是集成,即把以往繁琐的育苗环节和复杂的秧苗技术集成起来,实行规范化管理;二是集中,改分散育苗为集中育苗,有条件的地方实行工厂化育苗;三是节约,即能够体现省工、省药、省种,从而实现增产、增收、增效;四是安全,即减少农药施用,降低农药残留,保证产品质量,达到农产品的安全、优质、营养的目的。

3.3漂浮育苗

漂浮育苗是国际上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推广的高新技术,它代表了育苗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一种无土育苗方法,就是在温室、塑料大棚和小拱棚内,将种子直播在填有基质的带有锥形孔室的泡沫塑料育苗盘上,盘子漂浮在装有完全营养液的池中,让种子萌发、生长、成苗。其基本原理是用基质代替土壤固着幼苗根系,并提供少量养分,由营养液通过毛细管作用上渗到基质,代替土壤全面提供养分供生长需要,从而使整个育苗过程脱离了土壤,摆脱了土壤的束缚,摆脱了因土壤传带的病、虫、杂草的危害。漂浮育苗由人工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以满足幼苗生长需要,从而减轻了外界自然条件的不良因素,如寒流、大雨、冰雹等的影响。因此,漂浮育苗能够在人为控制下培育出更为健壮的大田用苗。该技术可监测与调控育苗全过程,有利于实现育苗技术规范化和成苗质量标准化;能抗御低温伤害,减少早花现象,达到生长整齐一致、早发、快发的目的;能够将病菌侵染源减少到最低限度,减少农药使用量及次数,降低农药残留,提高产品质量。

3.4无公害蔬菜集约化漂浮育苗

无公害蔬菜生产是当前蔬菜生产的发展主流。要生产出无公害的蔬菜产品,关键是要有符合无公害生产标准的幼苗。集约化漂浮育苗由于采用无土轻基质,克服了土传病害,避免了取土对土壤的破坏,减少了农药对幼苗和环境的污染,培育的幼苗完全能够符合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要求。因此,集约化漂浮育苗的市场空间和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有效地把漂浮育苗技术与蔬菜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对蔬菜产业走向产业化、突破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扩大出口、保护环境、解决农药残留污染、增加农民收入、增进人民身体健康、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能促进蔬菜产业又快又好发展,做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推进农业的长足发展。

4参考文献

工厂品质论文范文篇7

论文摘要通过分析当前蔬菜产业现状及育苗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现代蔬菜产业,最关键的是要解决蔬菜育苗的现代化和专业化问题,并指出我国蔬菜育苗的发展方向。

蔬菜作为重要的生活消费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蔬菜安全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据统计,目前我国蔬菜的播种面积已超过1800万公顷,蔬菜产业的稳定与发展在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繁荣市场、农业提质增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我国蔬菜产业现状

1.1我国蔬菜产业发展形势

1.1.1生产稳步发展。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7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1860万公顷,较2006年增长40万公顷,增长2.2%;总产量5.99亿吨,较2006年增长1700万吨,增长2.8%。2007年秋冬以来,我国蔬菜生产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据农业部农情调度,2007~2008年度秋冬种蔬菜播种面积866.67万公顷。

1.1.2价格稳步增长。据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监测,2004年以来我国蔬菜价格一路攀升,2007年我国蔬菜批发价格指数(年平均值)124.83,较2006年上涨4.73%。

1.1.3质量稳步提高。2006年,农业部组织有关质检机构分5次定期对37座城市60种蔬菜18523个样品中的农药残留进行了检测,按国家标准判定平均合格率为93.0%,比2005年上升了l.6个百分点。

1.1.4出口稳步攀升。据海关统计,2006年我国出口蔬菜732.69万吨,较2005年增长7.7%,出口额54.26亿美元,较2005年增长21%,蔬菜贸易顺差53.34亿美元,居农产品之首;截至2007年11月我国累计出口蔬菜(含鲜冷冻蔬菜、加工保藏蔬菜和干蔬菜)736.66万吨,同比增长10.23%,出口额55.78亿美元,同比增长l3.49%。

1.2我国蔬菜产业目标任务

农业部发展现代农业“十大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十一五”末高效经济作物和园艺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结构,提高单产、质量、效益及供给能力。具体任务是:全国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2000万公顷,产量将达6.5亿吨;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稳定控制在95%以上;出口增速保持在10%以上,到2010年出口量达到l200万吨,出口额75亿美元;良种覆盖率由85%提高到95%以上,工厂化育苗覆盖率达到30%;商品化处理率达到50%,精深加工率达到20%;蔬菜产业对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额提高到500元。

2目前蔬菜生产育苗技术存在的问题

面对蔬菜产业的机遇与挑战,蔬菜产业在质量不稳定、价格波动大、生产技术落后等方面问题突出。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蔬菜栽培采用了育苗移植的方式,因此在整个蔬菜生产中育苗占有重要的地位。

2.1蔬菜育苗极为分散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有4000万户以上的蔬菜种植户,绝大多数采用自育自用方式,育苗成本高,秧苗素质差。

2.2育苗设施简陋

一家一户的育苗设施简陋,防寒保温和遮阳降温效果差,影响幼苗生长发育,培育出的秧苗质量不高。

2.3育苗方式方法滞后

目前我国蔬菜育苗方式以传统的床土、营养钵育苗为主。传统的蔬菜育苗基质为营养土、有机肥等,存在营养土配比难以掌握、育苗工序难以简化等问题,并且易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影响作物生长;而且熟土累积有大量的病菌和虫卵,易导致苗期甚至是大田期土传病虫草害发生蔓延难以控制,必须使用大量的农药来控制,因而易造成苗期有害物质的积累,影响蔬菜质量,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人类健康。

3蔬菜育苗的发展方向

蔬菜育苗是蔬菜栽培的关键环节,也是促进蔬菜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环节。蔬菜种苗良种化、育苗工厂化、供苗商品化、种苗标准化是当今世界育苗的发展方向,可缩短育苗时间,节约用种量,提高育苗的保险系数,对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外来良种以及提高成功率等方面起到重要保证;同时对提高土地的复种指数、解决土地危机、保护环境有积极作用。

3.1蔬菜育苗现代化

农业标准化建设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基础。没有蔬菜育苗的标准化,就没有蔬菜生产的现代化。只有把蔬菜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化轨道,才能加快蔬菜生产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才能提高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和经营水

平,才能完善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

3.2蔬菜育苗专业化

我国蔬菜育苗方式正在发生变革,蔬菜育苗专业化以轻基质为代表的漂浮育苗等集约化育苗技术发展迅速。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包括4个方面内涵:一是集成,即把以往繁琐的育苗环节和复杂的秧苗技术集成起来,实行规范化管理;二是集中,改分散育苗为集中育苗,有条件的地方实行工厂化育苗;三是节约,即能够体现省工、省药、省种,从而实现增产、增收、增效;四是安全,即减少农药施用,降低农药残留,保证产品质量,达到农产品的安全、优质、营养的目的。

3.3漂浮育苗

漂浮育苗是国际上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推广的高新技术,它代表了育苗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一种无土育苗方法,就是在温室、塑料大棚和小拱棚内,将种子直播在填有基质的带有锥形孔室的泡沫塑料育苗盘上,盘子漂浮在装有完全营养液的池中,让种子萌发、生长、成苗。其基本原理是用基质代替土壤固着幼苗根系,并提供少量养分,由营养液通过毛细管作用上渗到基质,代替土壤全面提供养分供生长需要,从而使整个育苗过程脱离了土壤,摆脱了土壤的束缚,摆脱了因土壤传带的病、虫、杂草的危害。漂浮育苗由人工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以满足幼苗生长需要,从而减轻了外界自然条件的不良因素,如寒流、大雨、冰雹等的影响。因此,漂浮育苗能够在人为控制下培育出更为健壮的大田用苗。该技术可监测与调控育苗全过程,有利于实现育苗技术规范化和成苗质量标准化;能抗御低温伤害,减少早花现象,达到生长整齐一致、早发、快发的目的;能够将病菌侵染源减少到最低限度,减少农药使用量及次数,降低农药残留,提高产品质量。

3.4无公害蔬菜集约化漂浮育苗

无公害蔬菜生产是当前蔬菜生产的发展主流。要生产出无公害的蔬菜产品,关键是要有符合无公害生产标准的幼苗。集约化漂浮育苗由于采用无土轻基质,克服了土传病害,避免了取土对土壤的破坏,减少了农药对幼苗和环境的污染,培育的幼苗完全能够符合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要求。因此,集约化漂浮育苗的市场空间和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有效地把漂浮育苗技术与蔬菜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对蔬菜产业走向产业化、突破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扩大出口、保护环境、解决农药残留污染、增加农民收入、增进人民身体健康、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能促进蔬菜产业又快又好发展,做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推进农业的长足发展。

4参考文献

工厂品质论文范文篇8

论文摘要对杜仲研究的概况和景德镇市杜仲产业发展概况进行了介绍,对景德镇市杜仲产业调研结果进行了分析,对当地如何进一步发展杜仲产业提出了建议。

景德镇市位于江西省的东北部,全市有林业用地面积35.47万公顷。属亚热带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山地基石为千枚岩、石灰岩,土壤为黄红壤。野生和散生杜仲遍布全市乡村,是种植杜仲得天独厚的好地方。由于我市气候有利于杜仲生长,具有优良品种,又有一定规模的杜仲基地,加上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引导,杜仲栽培必将成倍增长,产量、质量和综合开发的经济效益也一定会取得突破性发展。

1杜仲的用途与开发现状

杜仲(EucommiaulmoidesOliv)属杜仲科(Eucommiaceae),仅1属1种,是我国特有的名贵经济树种,全树都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杜仲作为中药材,在中国、东南亚及世界华人当中长期盛行。近代研究发现杜仲在降低血压、增强人体免疫机能、抗疲劳、抗衰老、抗癌、预防骨质疏松等方面具有良好疗效,被美国哈佛大学胡秀英教授誉为世界最高质量的天然降压药,美国、俄罗斯宇航家也把杜仲作为宇航保健品。据资料介绍,日本某公司1994年杜仲茶产值近100亿日元,杜仲叶2200t,日本杜仲茶也已销售到香港市场,贵州遵义的杜仲茶已出口到日本、欧洲等国家。杜仲的保健作用正在被世界所认识和接受。

杜仲胶用途广泛,1993年我国化学家严端芳研究员和橡胶专家吕伯龄在美国召开的第二十届国际橡胶会议上,分别宣读了2篇论文,向国际橡胶界宣布我国开发出1种新的天然橡胶,并获得了国际领先成就。

杜仲胶具有三叶橡胶和塑料的特性,又具有两者皆不具备的特性。杜仲胶在医用、工业、电子、国防、通讯、人民生活等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利用前景,可用作摩托运动员护滕、飞行员护颈、护腰材料,抗冲击性能极其优异。杜仲胶大力发展,将从胶种到种植地域改变国际天然橡胶的格局。杜仲胶已进入系统材料工程学的新领域中,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新材料。

贵阳某公司已建立了杜仲胶厂和杜仲保健品综合加工厂,并建立世界上第1个精胶厂,这标志着我国杜仲胶的开发开始走向工厂化、规模化生产的道路,这对促进我国杜仲胶产业化进程具有示范性意义。

2调研目的与意义

目前国内在杜仲中药、保健品、杜仲胶、杜仲叶饲料、果实、花粉和木材综合开发等研究等方面均处于起步阶段,国家林业局把杜仲综合开发列为下个世纪重点开发项目,故杜仲综合开发利用具有广阔美好的前景。我市处于杜仲最佳种植地区,具有最佳品种,又有成套科学栽培技术和先进管理方法,并有一定规模的杜仲基地。杜仲综合开发利用对我市以林扶贫,繁荣乡村经济,加快山区群众脱贫致富,都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3调研内容

通过对全市杜仲资源的调查,指导群众充分利用山场,调动当地群众的积极性,根据杜仲生长习性,依靠科学,边试验边示范边推广,扩大全市杜仲基地,更好地为营建杜仲胶厂和杜仲保健品开发等综合开发利用服务。由初加工逐渐向深加工、精加工发展。

全市杜仲基地成倍增长的同时,必须抓好龙头企业的建设,以龙头企业带领杜仲产业的发展。即在我市建立杜仲胶厂和杜仲产品综合加工厂。针对杜仲在医疗、保健等方面需求量的与日俱增以及杜仲胶疏化高弹性体开发利用需要,近阶段杜仲综合工发利用在开发规模上要进一步扩大,各乡(镇)加快对杜仲发展,同时要注意选用良种,还要加强集约经营,提高现有杜仲的质量和产量。要立足国内、开拓国际市场,争取以优质产品多创汇,促进我市杜仲事业的快速、稳步发展。

4调研结果与分析

我市气候、土壤等立地条件因子适合杜仲生长、发育,且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有利于发展杜仲生产和杜仲综合加工,这说明我市已具有综合开发利用杜仲的基础条件。

我市对发展杜仲生产及综合开发非常重视,又有较强的科技力量,这将为我市发展杜仲生产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一定领导基础和技术储备力量。

我国杜仲资源丰富,而且在杜仲应用的某些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如何搞好杜仲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并继续保持世界先进水平,把杜仲综合开发与环境生态效益,以及贫困地区脱贫结合起来,是摆在我国科学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5对我市发展杜仲生产和综合开发利用的几点建议

通过对全市杜仲资源调查,我们认为景德镇市发展杜仲生产是基本成功的,当前浮梁县黄坛药场已有小部分杜仲林开始投产,并创造了较高的经济效益。我市利用低丘陵残次林地发展杜仲栽培,比凭借自然更新、人工封山育林等造价低,且成林快、经济效益高、群众容易接受。

发展杜仲基地,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合理的,在经济上是合算的,在实践中是可行的。杜仲基地的大力发展对于促进山区资源优势经济转化,加快山区脱贫致富步伐,对于振兴农村经济乃至整个瓷都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促进作用。为了真正做到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全方位开发杜仲,走杜仲产业化建设之路,现对我市发展杜仲和综合发展利用提出几点建议。

5.1加强对杜仲基地建设的宏观指导

杜仲林本身就属经济林,经济林是林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振兴也就是整个林业振兴的一个标志。林业部门应根据市场体系建设和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经济特征,有组织、有选择地搞好杜仲基地发展规划,并与区域的经济紧密结合起来。政府部门要加强对杜仲基地的宏观调控,对市场需求情况进行预测预报,主动搞好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济效益。

5.2搞好基地建设,促进主导产业的形成

杜仲林建设要成为山区林业综合开发的突破口,成为山区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它不仅在于发展的数量,还在于实现建设规模化经营和资源利用的有效配置,提高山区林业的综合效益。杜仲林分散经营,不利管理,更不利于科学技术的普及推广和形成一定的商品优势,影响效益的提高,因此要做好以下几点:

(1)在基地布局上,应根据当地自然地理条件,特别是要选择适宜杜仲生长的山地发展栽培,认真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选择优良品种。

(2)在营造模式上,必须将立体结构与层次经营相结合,企业+农户发展,股份制合作经营。

(3)在培育方式上,实行新造(包括更新造林)与培育有丰产潜力的幼林相结合,以加快建设速度,及早发挥投资效益。

(4)在基地建设上,按照规模经营的要求,每片基地要相对集中连片,并有一定的面积,使基地建成后都能形成“规模”,为国家提供较多的商品药材和天然橡胶主要原材料。基地建设要严格按工程项目管理,强化集约经营,并建立一套从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规划设计、作业方案、施工管理、检查验收到建立技术档案等主要内容的科学管理体系,集中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重点投入,做到造一片、管一片、成林一片、丰产一片。

(5)在进度安排上,按统筹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根据资金的多少、需材缓急、先易后难、先急后缓、择优安排、滚动前进。

5.3以科技为依托,坚持新发展和低产低效林改造相结合

发展栽培中药材,实现山区资源优势向商品优势乃至经济优势的转化,首先要依靠科技,提高杜仲林的建设和综合开发产品质量,做到提高和发展相结合,质量和速度相协调,规模和效益相统一。当前我市栽培的杜仲林普遍存在产量低、管理粗放、效益差。瑶里乡有一片20世纪70年代造的杜仲,由于管理不当,如今已变成残次林。为此,在新发展的同时,对经济效益差的“劣、杂、散、残”的杜仲林,应有计划地分期分批进行补植,使之形成针阔混交林或得到更新改造,积极引进和吸收既符合当地自然立地条件,又有市场竞争能力的名、特、优新品种,使基地能与增产、增收、增效同步进行。

5.4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杜仲的综合利用效益

杜仲的发展,必须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系列经营之路。从目前看,由于受资金、技术以及传统观念的制约和影响,我市杜仲的发展仍停留在栽培方面,虽然群众对杜仲发展积极性较高,但市场意识不够强,且缺乏信息观念,忽视了因产品销售、加工渠道不畅而产生的风险。

杜仲的发展和综合开发要成为山区林业资源的主导产业。在发展资源的同时,一要更新观念,将产品的销售、贮藏和加工统筹安排;二要充分利用本市林业行业自身的资源、人才、科技优势,通过建成综合开发加工厂和批发市场,形成既有资源规模又有系列加工,既有全方位销售又有配套服务的社会化格局,努力提高杜仲开发的经济效益。

5.5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杜仲开发利用效率

在我市发展杜仲及综合开发利用,就是要建立起以科学技术为支柱的商品经济体系,一个主要的支撑条件是加大科学技术投入的强度和质量。运用现代的先进技术使过去传统技术难以解决的一些问题得到解决,使产品质量和效益得到较大幅度的改善和增加。目前,林业生产中使用的科学技术水平还很低,无论是集体经营还是农户经营都只求产生,不予投入;只讲经济需要,不顾社会、生态效益。技术管理毫无约束力,科学生产难于实现,造成现实资源和潜力在资源上的巨大浪费。因此,我市发展杜仲时必须做到:

(1)精造良种,应用先进配套技术,促进企业科技进步。

(2)要建立和完善服务体系。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切实解决生产过程中缺技术、少资金、物资不足和信息不灵的实际困难。

(3)抓好生产,计划财经管理“三位一体”经费一定要做到专款专用,促进杜仲发展机制的运行,把基地建成产品化、产业化。

(4)要高度加强对我市杜仲栽培及开发有关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使科技兴林落到实处。

6参考文献

[1]金先宝.杜仲播种育苗技术[J].安徽林业,1999(6):17.

工厂品质论文范文篇9

论文摘要通过分析当前蔬菜产业现状及育苗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现代蔬菜产业,最关键的是要解决蔬菜育苗的现代化和专业化问题,并指出我国蔬菜育苗的发展方向。

蔬菜作为重要的生活消费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蔬菜安全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据统计,目前我国蔬菜的播种面积已超过1800万公顷,蔬菜产业的稳定与发展在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繁荣市场、农业提质增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我国蔬菜产业现状

1.1我国蔬菜产业发展形势

1.1.1生产稳步发展。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7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1860万公顷,较2006年增长40万公顷,增长2.2%;总产量5.99亿吨,较2006年增长1700万吨,增长2.8%。2007年秋冬以来,我国蔬菜生产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据农业部农情调度,2007~2008年度秋冬种蔬菜播种面积866.67万公顷。

1.1.2价格稳步增长。据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监测,2004年以来我国蔬菜价格一路攀升,2007年我国蔬菜批发价格指数(年平均值)124.83,较2006年上涨4.73%。

1.1.3质量稳步提高。2006年,农业部组织有关质检机构分5次定期对37座城市60种蔬菜18523个样品中的农药残留进行了检测,按国家标准判定平均合格率为93.0%,比2005年上升了l.6个百分点。

1.1.4出口稳步攀升。据海关统计,2006年我国出口蔬菜732.69万吨,较2005年增长7.7%,出口额54.26亿美元,较2005年增长21%,蔬菜贸易顺差53.34亿美元,居农产品之首;截至2007年11月我国累计出口蔬菜(含鲜冷冻蔬菜、加工保藏蔬菜和干蔬菜)736.66万吨,同比增长10.23%,出口额55.78亿美元,同比增长l3.49%。

1.2我国蔬菜产业目标任务

农业部发展现代农业“十大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十一五”末高效经济作物和园艺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结构,提高单产、质量、效益及供给能力。具体任务是:全国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2000万公顷,产量将达6.5亿吨;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稳定控制在95%以上;出口增速保持在10%以上,到2010年出口量达到l200万吨,出口额75亿美元;良种覆盖率由85%提高到95%以上,工厂化育苗覆盖率达到30%;商品化处理率达到50%,精深加工率达到20%;蔬菜产业对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额提高到500元。

2目前蔬菜生产育苗技术存在的问题

面对蔬菜产业的机遇与挑战,蔬菜产业在质量不稳定、价格波动大、生产技术落后等方面问题突出。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蔬菜栽培采用了育苗移植的方式,因此在整个蔬菜生产中育苗占有重要的地位。

2.1蔬菜育苗极为分散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有4000万户以上的蔬菜种植户,绝大多数采用自育自用方式,育苗成本高,秧苗素质差。

2.2育苗设施简陋

一家一户的育苗设施简陋,防寒保温和遮阳降温效果差,影响幼苗生长发育,培育出的秧苗质量不高。

2.3育苗方式方法滞后

目前我国蔬菜育苗方式以传统的床土、营养钵育苗为主。传统的蔬菜育苗基质为营养土、有机肥等,存在营养土配比难以掌握、育苗工序难以简化等问题,并且易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影响作物生长;而且熟土累积有大量的病菌和虫卵,易导致苗期甚至是大田期土传病虫草害发生蔓延难以控制,必须使用大量的农药来控制,因而易造成苗期有害物质的积累,影响蔬菜质量,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人类健康。

3蔬菜育苗的发展方向蔬菜育苗是蔬菜栽培的关键环节,也是促进蔬菜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环节。蔬菜种苗良种化、育苗工厂化、供苗商品化、种苗标准化是当今世界育苗的发展方向,可缩短育苗时间,节约用种量,提高育苗的保险系数,对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外来良种以及提高成功率等方面起到重要保证;同时对提高土地的复种指数、解决土地危机、保护环境有积极作用。

3.1蔬菜育苗现代化

农业标准化建设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基础。没有蔬菜育苗的标准化,就没有蔬菜生产的现代化。只有把蔬菜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化轨道,才能加快蔬菜生产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才能提高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和经营水

平,才能完善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

3.2蔬菜育苗专业化

我国蔬菜育苗方式正在发生变革,蔬菜育苗专业化以轻基质为代表的漂浮育苗等集约化育苗技术发展迅速。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包括4个方面内涵:一是集成,即把以往繁琐的育苗环节和复杂的秧苗技术集成起来,实行规范化管理;二是集中,改分散育苗为集中育苗,有条件的地方实行工厂化育苗;三是节约,即能够体现省工、省药、省种,从而实现增产、增收、增效;四是安全,即减少农药施用,降低农药残留,保证产品质量,达到农产品的安全、优质、营养的目的。

3.3漂浮育苗

漂浮育苗是国际上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推广的高新技术,它代表了育苗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一种无土育苗方法,就是在温室、塑料大棚和小拱棚内,将种子直播在填有基质的带有锥形孔室的泡沫塑料育苗盘上,盘子漂浮在装有完全营养液的池中,让种子萌发、生长、成苗。其基本原理是用基质代替土壤固着幼苗根系,并提供少量养分,由营养液通过毛细管作用上渗到基质,代替土壤全面提供养分供生长需要,从而使整个育苗过程脱离了土壤,摆脱了土壤的束缚,摆脱了因土壤传带的病、虫、杂草的危害。漂浮育苗由人工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以满足幼苗生长需要,从而减轻了外界自然条件的不良因素,如寒流、大雨、冰雹等的影响。因此,漂浮育苗能够在人为控制下培育出更为健壮的大田用苗。该技术可监测与调控育苗全过程,有利于实现育苗技术规范化和成苗质量标准化;能抗御低温伤害,减少早花现象,达到生长整齐一致、早发、快发的目的;能够将病菌侵染源减少到最低限度,减少农药使用量及次数,降低农药残留,提高产品质量。

3.4无公害蔬菜集约化漂浮育苗

无公害蔬菜生产是当前蔬菜生产的发展主流。要生产出无公害的蔬菜产品,关键是要有符合无公害生产标准的幼苗。集约化漂浮育苗由于采用无土轻基质,克服了土传病害,避免了取土对土壤的破坏,减少了农药对幼苗和环境的污染,培育的幼苗完全能够符合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要求。因此,集约化漂浮育苗的市场空间和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有效地把漂浮育苗技术与蔬菜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对蔬菜产业走向产业化、突破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扩大出口、保护环境、解决农药残留污染、增加农民收入、增进人民身体健康、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能促进蔬菜产业又快又好发展,做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推进农业的长足发展。

4参考文献

工厂品质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OBE教育理念;实践教学;教学体系

一、前言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食品安全学、食品营养学、食品毒理学、食品质量与安全监测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技术等相关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熟知国内外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前沿理论知识及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熟悉食品标准与法规,能在商检、卫生防疫、食品企业、科研院所及有关社会中介机构等部门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性监测、检测、评价、预警、控制、认证、标准和法规制定及其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且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1]。如何培养其专业人才,适应食品安全发展新趋势与高等教育改革新局面是培养单位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人才培养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一直是其专业教学改革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二、OBE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成果

OBE(Outcomebasededucation)教育理念,即能力导向教育。OBE教育理念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于1981年被提出,在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发达国家的教育改革中已成为主流,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全面接受了OBE理念,并将其贯穿始终[2]。学习成果包括知识性成果、技术成果、能力成果等。学习成果,即学生在学习完成后将掌握的知识、具备的各种能力以及作为一个职业人所持有的职业素质。OBE教育理念面对社会不断进步、学科持续发展和行业更加融合,培养内涵上高点定位,重视培养,强化知识、能力和素质等综合体现。教学方式强调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考核的是学生的学习效果,重视的是学生的学习产出。陈宝生部长在2018年教学工作会中强调,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教学方法和激励机制要首先在本科创新[3]。紧扣新经济对本科人才的需求特点,坚持以产出为导向的工程教育的理念,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么培养人才”是高等教育要把握的主要问题。

三、OBE教育理念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实践教学体系在其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4]。能力体现在具有扎实的食品学科和生命科学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食品安全分析管理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监测技术和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技术的实践技能,对国内外食品安全的前沿理论以及现代科学研究方法进行创新,指导在立法、商检、卫生防疫、食品企业、科研院所的食品安全工作。创新创业教育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创新创业教育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特别是专业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于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尤其是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评估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基于能力导向的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理论知识运用和创新意识是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能力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是实践教育体系要求的重点。实践教学体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其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必须结合学校的培养目标,构建出符合时代要求和专业培养要求的实践体系。培养过程中基于OBE教育理念,按照工程认证“工程经验”和“工程素养”这两个核心目标,实现“以内容为本”向“以学生为本”的根本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食品工程应用型人才[5]。

四、基于能力导向教育理念开展专业实践教学

(一)基于目标改革教学大纲,优化教学内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中检验及控制能力是本专业学生应具有的主要专业能力之一。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中,首先需注重通识教育,在精通一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理解人类相关知识类型的本质及其探究方法与模式,养成批判性思维习惯,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潜力[6]。毕业后结合专业特点能够创造新职业、新专业,引领社会发展,真正体现社会适应能力。其专业实践能力不只是了解几项指标的检测技术,随着食品安全形势的发展,要勇于创新,引领时代。其次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理论和实践对学生食品安全检验能力培养的支撑作用。专业课程分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环节更具有个性化的培养,结合学生的爱好、职业趋向进行培养。第三是课程的学习要合理优化设计、循序渐进[7]。学科基础课程,如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生物化学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给学生打下了良好的化学理论基础;专业必修课程中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与分析、仪器分析和食品化学等提供了食品安全检验能力培养所需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操作能力训练。在食品和农产品安全检测机构资质认定中关系到怎么检测和检测运行的过程以及食品理化检验、食品安全检测、食品感官评定和食品法规与标准等课程,这对核心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性更强的食品安全实验操作能力提供了训练。专业选修课程,如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粮油及制品检验、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等,为其专业检验及控制能力培养所需的专项能力提供了强化训练,这要求课程间要有很好的协调。(二)基于能力强化专业实践环节能力培养。全日制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8],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实践环节教学内容与其一样,但应具有专业特色。课程实验有验证、综合和设计等类别。其中食品品质与工艺方面涉及验证和综合性,产品开发技术和思路是开发出营养、安全的产品。产品工艺是企业的技术核心,能力导向要求学生具备产品工艺理论及其质量控制的能力。实验中,产品方案的开发设计,学生间相互交流,加强知识的记忆和增加体验感受[9]。学生在产品方案改进提升,结合理论与实验操作过程开展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设计是针对某一门课做的设计,通过理论学习后,结合相关的项目开展实践。以个人或组为单位,最后通过答辩完成。设计可针对食品安全的综合分析评价和食品质量与安全综合控制等方面进行。学生从设计对象确定出发,通过分析评价项目或指标选择和质量控制环节设计,获得合理的分析评价方法和控制方法或措施以及产品质量与安全综合评价方法和保证产品质量与安全综合措施,最后撰写一份综合分析评价和综合控制技术方案和说明书,这是课程内容综合实践的提升。生产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生产实习巩固和提高专业知识,生产实习是必修实践环节,是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学习完后进行的认知实习,去实习基地进行有针对性的参观和实践学习,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了解和认识。实习中要求学生深入食品工厂企业了解工作环境、企业的生产状况、管理经营情况和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等。同时,学习了解食品工厂化生产工艺过程、产品标准及相关参数。实习中从实践过程和职业素养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动手能力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等。毕业实习是学生通过实习实践巩固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践,结合实习过程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7]。从目标能力导向教育的角度来看,毕业实习是学生运用扎实的基础知识解决工作实践中的问题,从而在实习实践中能发现探索新的食品安全问题,检验、积累自己的认知能力。通过毕业实习实践,学生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内涵和挑战。毕业实习是学生的一次“工作演习”,让学生可以有机会展示和完善自己,扩宽知识面,增加社会阅历,提升综合实践能力。毕业设计(论文)是一个重要的必修环节,在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学分占6—8学分,学生利用3—5个月的时间对本专业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实践。实践通过专门的导师来指导,提出项目任务,学生通过方案设计,实践解决问题,最后撰写研究报告并答辩。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实践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针对能力培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其他教学环节无法替代的[2]。毕业设计(论文)的物殊性要求其在实践环节中科学管理,积极探索并形成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这是毕业论文(设计)实践对能力培养的有力保障。(三)基于多元化的能力实践环节培养。实践能力培养有多种途径,如通过校内和校外实践环节、专业和跨专业实践平台等。实践平台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场所。首先,学校内有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实训平台和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校外有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企业基地等,可以构建技能训练、单个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实训平台。其次,学校可以结合课程开展创新研发竞赛,从产品开发、分析方法和案例处理等竞赛强化学生的专业实战能力。基于能力导向积极构建“技能—模块—项目”三级训练机制。人才培养中采用导师制可以更加系统、多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导师的“产学研合”发现企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学生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培养。最后,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基金一般项目、撰写著作、专利、论文,参加学术讲座、学术交流、课外读书、学科竞赛(含挑战杯)等,这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四)创新和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实践环节教学与理论教学不一样,实践环节教学中的形式多样。过去考核多以实验报告结合考勤和实验情况对学生进行评分,缺乏客观性、公正性,难以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成绩。教学实践目的是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观察、操作和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在专业实践教学中,创新和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尤有重要,注重实践过程的考核,工艺实验注重考核原理的掌握和创新思想的训练。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可以开展多样的教学形式。本着能力导向考核形式应注重实验操作技能的实践考核,比如课程实验平时成绩不只用主观评价,应从出勤保障、实践过程、操作规范程度、结果有效性等方面进行量化,实验报告中重点考核对过程和结果的分析。

五、结语

强化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食品工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食品安全是保障,其正随着社会的进步经历着产业升级转型发展。本文基于OBE教育理念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从优化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强化系统性与可操作性实践环节和多元化的能力实践环节培养,从而为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强、创新精神的食品安全类人才,为地方高校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培,戴梓茹,宁毅,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应用型本科院校钦州学院为例[J].大众科技,2018,(02).

[2]王卫东,孙月娥,王帅,等.OBE理念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要求[J].食品工业,2018,(05).

[3]陈宝生.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J].时事报告(党委中心组学习),2018,(5).

[4]贾冬舒,陈巍.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改革与实践研究[J].长江丛刊,2016,(35).

[5]孟凡冰,李云成,余华,等.基于OBE理论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改革初探[J].农产品加工,2018,(03).

[6]王素娟,徐萍.文化视角下通识教育的组织改革[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8,(06).

[7]宫霞,张路遥,韩梅,等.应用技术型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安徽农学通报,2018,(16).

[8]马宁,裴斐.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模式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20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