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与数字化工厂课程思政研究

时间:2022-05-06 11:31:05

智能制造与数字化工厂课程思政研究

1前言

当今,随着全球科技水平的飞跃发展,带动了智能制造和超精密制造领域的产业兴起。由此,也促使我国制造产业也在不断升级和变革,产生了一批新兴的技术产业,促使制造工厂也在不断转型和升级——数字化工厂。在此背景下,加工领域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仍有不少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过度重视专业教育而忽视“立德树人”的问题。导致了国内高端制造产业出现了“有才低德”和“高功利化”的窘境,这些现象反映出我国高校培养的各类人才,与国家、社会和产业对“德才兼备”的高技能型人才需求出现了严重不匹配的问题。因此,高校的专业教育要考虑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点和价值观取向,要将专业课程与思政体系进行综合设计、有效衔接、进一步将其融汇贯通,这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在新兴技术背景形态下,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坚持思想政治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由此可见,在高职课程思政教育中,能否将思政课与专业课进行有效衔接,将会直接影响高职院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质量相关。这些问题是否能科学的解决,最终将影响《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布局,制约国家迈入制造强国的进程。因此,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开设的《智能制造与数字化工厂》课程与思政理论衔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另外,《智能制造与数字化工厂》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主要让学生学习现代工厂的产品的智能化设计、工艺的智能化管理、智能制造、智能生产线、智能管理系统和智能服务系统等方面的知识。在本课程学习中,涉及到工业机器人技术、自动化技术、测量技术、数字化通信与信号处理技术等领域,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树立学生们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培训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与素养,以及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以此激发学生崇尚科学精神,并以此形成报效国家的高尚情怀和勇于肩负“中国梦”的伟大使命担当。

2课程思政对专业课教师的要求

2.1具有过硬的政治素养

高校教师担负着传授知识、传播真理和教书育人的圣神使命,在此过程中学生靠老师、老师靠坚定的政治素养,教师的言传身教时时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就更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懂得党中央各级的文件精神,始终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能力。善于采用丰富的政治理论知识武装自我的头脑,用扎实的理论力量来感化学生,用实际行动的实践来熏陶学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专业课程教育中,有效破解专业课程知识与思想政治元素之间的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

2.2具有博厚的教育情怀

教师的育人工作是一条经得起考验的“冷板凳”,更是一项长久的良心工程,教师要具有博厚的精神境界和育人情怀。愿意主动去除掉杂念、长期耐得住寂寞、经得起各种诱惑,潜心研究教育工作的本质,研究学生群体特性、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法,真正做到让自己的青春尽情挥洒在三尺讲台上,以真切的诠释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人生价值理念。

2.3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

教师具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储备,是教师的立命之基,也执业之本。在《智能制造与数字化工厂》这门课程中,教师若要将这门课程讲好、讲得生动有趣,要求承担该课程的教师既要具有扎实的智能制造方面的专业知识,还有具备数字化工厂专业知识储备,才能承担该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做到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融合的前提条件。

3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思路

对于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建设中,开设《智能制造与数字化工厂》课程,它是依据智能制造方面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生毕业能力要求。并且,定位于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内涵和经典专业基础知识之外,还涉及到制造业的前沿知识体系与结构,能扩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该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实现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目的。另外,学生通过学习《智能制造与数字化工厂》课程的基础知识,在巩固基础专业知识的同时,还扩展了学生对本专业前沿技术发展趋势的认知,并坚定了学生们对本专业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提升学生们对科学技术的崇尚精神,进而激发潜在的创新能力。由此,形成初步的智能制造与数字化制造的科学思维,从而为本专业后续基础课程的学习和行业创新奠定基础。最终,学生们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提升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能真正实现培养学生们的“工匠精神”。为了能实现本门课程的教育目的,其课程思政建设思路,如图1所示。

4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融合

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必须要做到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合,杜绝专业课程完全思政化。他们之间的健康关系,应该做到相互协调、相辅相成,两者之间才能真正实现润物无声的融合。在《智能制造与数字化工厂》课程知识体系中,主要的专业知识包括:智能制造技术、智能装备技术、智能制造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管理技术、数字化制造技术、智能检测技术、自动化管理技术、现代化工厂技术和智能服务技术等模块。在这些专业知识模块中,与之对应的思政元素实例也有许多,其典型融合实例如表1所示。由此可知,学生在《智能制造与数字化工厂》课程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真实体会到专业知识与思政知识之间是一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统一体。同时,也让专业课程教师必须要深入挖掘教学元素的务实精神,努力实现课堂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学生价值取向的引领,还需要有将两者进行融会贯通和同频共振的育人理念。5专业课融入思政元素的实践在专业课程知识与思政元素合理相互融合,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前提。之后,怎样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在育人的过程中进行科学操作,是检验课程思政建设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智能制造与数字化工厂》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环节时,具有专业知识的深奥、专业知识点的枯燥与琐碎和技术模块交叉面广等特点,容易引起授课教师在传授课程知识时,将已有的思政案例融合存在“以点代面”的现象。故此,为了彻底避免专业课程与思政案例之间出现“两张皮”的窘境,课程教师在授课之前对课程知识点与思政案例进行深入梳理,并做好政课融通的细致规划是非常有必要。在《智能制造与数字化工厂》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实施规划,如图2~6所示。第一章课程思政实施方法与载体,如下所示:(1)机械产品开发的成败,绝大部分取决于制造成本。智能制造技术在制造领域的应用,能帮助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从而降低了产品的开发、制造成本,致使企业盈利。(2)当制造企业大幅度、大规模使用智能制造技术时,能提升企业的效能。能减少资源的消耗;能降低环境污染等优势。另外,能推动智能制造技术的整体向前发展,致使行业进步,促进国民经济收入的高速增长。第二章课程思政实施方法与载体,如下所示:(1)中国空间站的机械手,能帮助宇航员做多种精细工作,体现出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水平较高。同时,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国家能掌握此项技术。该技术的发展体现了我国的科技水平,从而有效保证我国宏观层面战略安全。(2)产品经过概念设计,由原始材料经过量的累积,从而产生质的飞越,最终形成一种具有某种或多种功能的有形物品。由此说明,量变与质变的相互关系。(3)高档数控机床是一个国家的机床行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衡量国家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标志。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技术,将助力“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发展要求,提升国际分工层次和话语权。第三章课程思政实施方法与载体,如下所示:(1)制造系统中各个环节间紧密连接、相互配合,保障了该系统健康高效运行,从而实现了该系统的设计性能。用此激励学生在团队中的作用,让学生们明白团队协同是保障团队工作开展的核心。(2)在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也会被收集在这个大数据库中,个人隐私信息安全值得探讨。因此,信息技术与信息安全间的关系尤为重要。(3)视觉识别技术在人工智能领域有广泛应用,如十字路口交通违法检测系统、“天眼”检测系统等方面的普及应用,增强法治社会的检测力度,降低犯罪事件出现的概率,从而保障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第四章课程思政实施方法与载体,如下所示:(1)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面临的管控风险越来越大。创新型现场管理理念,能保障各个生产部门间的有效连接,提升工作效率、改善工作性能,从而助力企业走向成功。以此,向学生阐明遵守规章制度、法律法规,才能保障人民生活稳定幸福的重要性。(2)智慧工厂人员资产管理解决方案聚焦网络人员和物资管理,为企业提供一套完整的软硬件综合应用解决方案,旨在保障生产安全,助力管理效率,提升用户能效。向学生渗透智慧工厂,小环节大作用的理念,再平凡的一个小环节,也会影响到整个工厂的健康运行,我们应该将链节优化到极致,让它发挥出最大的应用价值。图6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示意图第五章课程思政实施方法与载体,如下所示。(1)从供应链的技术优化,能大幅度提升企业制造执行能力和交付能力,使制造生产更加精益化。激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与工作中,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而是要努力学习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鞭策自己在各个方面都要做得更好的奋斗精神。(2)人才是科技发展的核心力量,今年来我国高端人才流失较为严重,在某些领域导致“卡脖子”技术尤为突出,如中国的光刻技术等。为了解决这方面问题,华为总裁曾与国内高端院校建立产业学院、校企联盟的方式培养专业技术的高端人才,同时也向社会高薪招聘人才(招聘优秀博士,其年薪200万元)。向学生说明教育与人才的重要性,同时也激励学生们的爱国情怀。

5结语

本文根据《智能制造与数字化工厂》课程的专业特征,深入探讨了该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在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范畴内,分析了专业课程思政教师所具有的基本素养。在此基础上,从专业课程性质的角度出发,并结合专业技术发展的前沿和当前社会形势深入挖掘出合理的思政元素。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优化思政元素,并形成政课融通的思政案例。在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紧扣实际问题,采用探索与引导式教学,提升学生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果,建立循序渐进的课程教学设计。最终,《智能制造与数字化工厂》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实现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融会贯通,提升了学生们的思政情操。

参考文献:

[1]戴飞铭,舒良荣.高职机械工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8):49-52.

[2]周新涛,赵明威,张文亭.新兴技术形态下技术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研究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21,(08):15-18.

[3]李龙娜,崔为体,沈文飚.高等农业院校本科生与研究生教育贯通培养的改革探索——以生物化学课程群的思政教育为例[J].生命的化学,2012,41(7):1362-1369.

[4]夏龙,于静泊,王美荣.基于“导师制”项目学习的课程思政体系实施探索[J].教育现代化,2020,(55):119-122.

[5]孔宇,龙建纲,李剑君.生物化学的课程思政内涵与实施范式探索及效果分析[J].生命的化学,2021,41(7):1441-1446.

[6]关诗雯,袁野.新时代涉农高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析[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7(6):110-116.

[7]孙阳.中高职思政课程衔接的困境与纾解[J].教育与职业,2021,(14):92-96.

[8]孙利芹,林剑,姜爱莉等.新工科背景下理工类学生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索[J].高教学刊,2021,(34):171-179.

[9]赵鹤玲.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0(01):108-110.

[10]肖润花,李珊珊,陈文娟.高职院校推进“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实施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1,(22):82-85.

作者:周新涛 张文亭 单位: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