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议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15:42:48

高中生议论文

高中生议论文范文篇1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小论文;写作

一直以来人们都有一个错误的认知,认为写作应该是语文学科的特征和专利,其他学科就是对习题进行反复练习。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可以利用写作的方式让学生对某一知识点进行掌握和理解,特别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其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不仅包含社会的经济、政治和相关的文化现象,同时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也有着很大影响。通过写小论文的方式能及时反映出学生在课堂中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认识问题的深度。基于此,本文就将结合高中思想政治的实际教学情况对小论文的写作展开研究,希望对广大教学工作者提供一定参考[1]。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教学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曾经提到: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加强对国家先进发展理念的学习,引导学生正确地投入到社会生活和发展过程中,通过学习和探究,逐步形成完善的学习理念,提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树立起正确的发展思想,为今后的发展和能力提升奠定基础[2]。这也意味着,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点就是对高中生展开思想教育,从而全面提升高中生的思想政治能力和素质。那么,通过日常对思想政治常识的学习,怎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不仅要对其言行进行关注,同时还要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实际,在政治常识的引导下展开详细的研究,对自身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行反省。因此这也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现阶段所讲到的知识点进行综合,通过和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适当地写出政治小论文。这不仅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检验,同时也是考察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一个良好方式。比如教师在讲《政治常识》中的“我国的政党制度”时,想要让学生更好地对书本中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了解,教师可以布置《我心中的中国共产党》为题目的论文,让学生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更好地对自身认识进行表达,从而让学生对国家和政府建设起到更多的共鸣。在对这篇论文进行写作的过程中,教师能发现很多学生在举例说明的过程中都运用到了汶川地震、南方雪灾等重要事件,通过这些生活实例的列举,教师更能明确地认识到政治课程在学生思维发展中的积极影响,对进一步开展之后的教学和指导工作将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3]。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高中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只能说明一个人在做事或是进行社会实践上有了更为明确的方向,对社会的发展将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对学生的发展来说虽然十分重要,但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最终的教学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日常学习到的经济知识和社会知识等,对现代社会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认识和分析,从而更好地融入到社会实践中。笔者通过对议论文特征的研究,笔者发现议论文的理论性极强,因此在写作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有严密的逻辑性,通过运用相对抽象的手段,将事物的本质进行抽象化,从而对揭示其规律将起到更大的帮助作用。同时,议论文也比较重视文章的完整性和条理性。从议论文的作用上来讲,议论文主要是让学生养成善于分析和思考的习惯、能力。并且适当的写作能让人明辨是非,对人生起到领悟的作用。这就要求学生在实际写作的过程中要注重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经验的总结,通过学生对生活的实际的观察,将对其写作产生十分重要的帮助[4]。在进行小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对理论的来源进行了解,同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也就是不断帮助学生培养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语言组织能力上也要相应提升。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重视小论文的写作是提升高中政治教学的一项重要途径,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都应当重视[5]。

三、有利于学生政治语言表达能力和对知识点记忆的提升

政治小论文在本质上也属于政论文,其不仅具备一般议论文的特征,更有着十分明确的要求,特别在语言上,要求表达务必准确。由于议论文的说理性很强,因此要把相关的道理讲清楚,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相应的理论和概念支撑,通过严格的分析和判断进行论述。同时其除了具备一般议论文的特征,政论文还具备十分强烈的理论性,在文章的表述过程中主要以议论和说理为其表达方式,一个小论文中,其理论性越强,那么就要求语言的概述能力越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文章的方向和理论是正确的。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教师长期对学生进行政治小论文的指导工作,就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利用政治理论解决生活中的政治知识,能增强学生运用政治知识对大事件进行评论的能力。高考政治综合分析题的要求和答案,实际上也是一个小型议论文的缩小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教师经常对学生的这项能力进行锻炼和提升,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在进行政治教学的过程中,只有政治语言表达的能力不断增强,学生对其相应知识点才能有更深刻的记忆,在这个过程中,小论文的重要性更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一直以来人们都有一个错误的认知,认为写作应该是语文学科的特征和专利,其他学科应该就是反复对习题进行练习等。但是这种观点实际上是存在很大错误的。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这种错误的观念摒弃,同时帮助学生对思想观念进行转变,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将小论文写作应用在高中政治教育中[6]。通过写小论文的方式能及时反映学生在课堂中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认识问题的深度。结合现代高中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积极探索,加强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小论文写作重要性的认识,通过这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全面推进高中政治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翟卫娜.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开展小论文写作的思考与探索[J].散文百家:下,2014,49(5):11-11.

[2]孙绍文.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开展小论文写作的思考与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15,27(5):457-458.

[3]林志成.初中生政治小论文写作指导“五部曲”[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34(7):106-107.

[4]周海龙.高中政治教师课堂例证教学的策略浅谈[J].师道·教研,2013,62(8):56-57.

高中生议论文范文篇2

一、高中生议论文写作现状

议论文是一种说理性文章,具有剖析事理、论述事理、发表作者个人意见的作用。写作中要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举例子等方式,来论述观点的正误。这就要求学生应当具备观点鲜明、论据充足、语言精练、逻辑严谨的写作能力。高中阶段,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通常表现在行文肤浅,观点不具有启发性,论证论据不够严谨等问题。首先,论据匮乏,议论性较弱。议论文以阐述观点证明观点为主,大部分学生在写议论文时,文体较为模糊,叙述内容大于议论部分,导致整篇文章议论性较弱。在指导高中议论文写作的过程中,还发现不少学生虽然拥有书写表达的意识,但是由于写作经验积累不足,每当需要事实论证某一观点时,就显得较为匮乏,甚至不少学生论据匮乏找不到合适的论据,这就让议论文失去支撑论点,显得苍白无力。其次,缺乏合理布局,议论缺乏说服力。不少学生缺乏对论点内容合理布局,写作时草草下笔,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甚至在一个观点没有论述完就开始下一个观点论述,造成交代不清,指代不明的弊端出现。文章整体结构是议论文的核心,在写作前设计论述结构,例如:“总论—分论—总论”式、“总论—分论”式、“分论—总论”等,明确议论文写作结构,先要设计好段落层次的内在联系,还要重视承上启下的过渡段及过渡词的运用。

二、议论文写作特点

(一)中心论点明确

清晰明确的中心论点,是议论文的核心。确定了中心论点才可以正式开始写作。而中心论点是否具备高度,是否明确决定后续写作效果。只有观点清楚,论证才能紧紧围绕中心开展,最终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议论文。为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议论文写作时,明确中心论点是教学指导重点。引导学生对“中心论点如何确立”“论点要如何明确”等此类问题进行分析,教师就需要引用中心论点较为明确的文章当作案例。在案例文章的指导教学中,教师尝试让学生对文章的中心论点进行收集整理,学生通过思考后归纳中心论点。教师则要根据学生找到的论点进行总结,概括中心论点的具体特征,引导学生识别具有中心论点形式鲜明的论点意识,进而在写作环节中突出鲜明的论点,为写作好议论文打下坚实基础。

(二)具有价值性的思想观念

文章思想是议论文中第二大写作要素。议论文要具备较强的思想性,才会让记叙和论证部分独立完整。而对学生思想能力进行锻炼,除了日常重视阅读积累外,要慢慢引导学生激发自身潜能,利用有效的思维训练模式,提升学生议论文的写作技巧。教师还要与学生共同对“论证的本质、如何论证”等方面做出详细分析,对比有思想观念和思想观念模糊的两篇文章,让学生对文章思想有一个清楚的了解,真正锻炼自身的思想能力和探究能力,养成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

(三)用词确切

除了中心论点清晰、思想观念具有价值外,议论文质量的高低还关乎于用词、用字的确切上。议论文属于强调理性思辨的新兴文体,语言有着较高的理性特征,与辞藻华丽的文章相比,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议论文的写作特点不需要过多的润色和修饰,语言方面十分简练,这就要求学生拥有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方法

(一)根据主体,确立中心论点

议论文写作时,论点的确定尤为关键,论点是构成一篇文章开展的线索和框架,论点的确立要明确和正确,学生根据写作要求,选择自己的写作视角,从而确立文章写作的主题。主题就是议论文的总论点,其他分论点都要围绕总论点展开,通常情况800字的写作要求选取2~3个论点就可以了,分论点之间可以采用平行关系论述,也可以选用层层递进的关系。每个论点确定后,要开展相关的阐述,然后要辅以相关的素材论证。各个论点确定的过程就是学生对于作文要求深入了解的过程。这个过程学生要对观点进行提炼,运用掌握的知识和相应技能写作文章。论点确立首先做到正确,其次做到不跑题、不偏题,论点的正确性可以促进整个文章的开展,让接下来的素材查找有针对性和重点。例如:设定《谈骨气》为写作专题,学生要通过对文章素材仔细阅读,提炼出有关写作的关键点,牢牢抓住“骨气”字眼,快速确定文章写作的中心,学生可以引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作为引论,寻找2~3个事例,分别证明论点,在文章结束部分,解释当今无产阶级的骨气并发出号召。每个事例可以从两个至三个不同层次,层层递进形成对骨气的情感表达,形成一个主论点总括,分论点层层递进的结构,分论点对主论点形成照应和补充,使得整个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

(二)依据论点,寻找论证素材

在议论文的写作中只有中心论点是远远不够的,论证素材的寻找既是对论点的佐证,也是支撑文章的必要,论证素材在寻找中,是对学生知识储备量和运用能力的考验过程,每个论证素材的寻找并不是漫无目的的,而是要紧紧围绕主论点进行,论点与论据之间形成相互呼应、相互佐证的关系。学生在素材查找过程中,不要将思维局限在这一点,而是运用发散思维,无论是横向查找还是纵向查找,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其中要对论证素材进行充分筛选,选出准确、有力的素材运用,这样才能让整个论证的过程严谨清晰。例如,在话题“生命”的写作中,学生根据作文要求,确定好中心论点和各个分论点后,选择合适的素材组织写作。运用张海迪、海伦凯路等人的事例,作为生命的素材来使用,当然在使用的过程中,还要根据自己的文章内容加以修改及加工,让素材的运用与整个文章的中心更加融洽,对生命为话题的文章写作可以运用平行关系论述,让学生感知生命的美好,让一个个不同的事例真实反映到写作中去。为此,正确的素材查找要围绕学生认知开展,只有正确地查素材,才能实现正确的使用。

(三)优化写作,提升思辨能力

议论文写作技巧的训练和优化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如果说素材是积累议论文“怎么写”的问题,则技巧的训练是解决“如何写”的问题。为此,语文教师在议论文写作训练中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式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第一,引导学生对事物的现象进行深层次的本质分析,即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第二,结合哲学中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从特殊中归纳众多现实事物的普遍特征,提升学生的归纳能力,反之提升学生的演绎能力;第三,利用举一反三类比的方法,提升学生推理辨析的能力,其原因在于教学中不能将所有的问题都进行分析,但在面对较为陌生的话题时,帮助学生回忆类似的观点进行说明。

结束语

高中生议论文范文篇3

一、高中生议论文写作现状

议论文是一种说理性文章,具有剖析事理、论述事理、发表作者个人意见的作用。写作中要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举例子等方式,来论述观点的正误。这就要求学生应当具备观点鲜明、论据充足、语言精练、逻辑严谨的写作能力。高中阶段,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通常表现在行文肤浅,观点不具有启发性,论证论据不够严谨等问题。首先,论据匮乏,议论性较弱。议论文以阐述观点证明观点为主,大部分学生在写议论文时,文体较为模糊,叙述内容大于议论部分,导致整篇文章议论性较弱。在指导高中议论文写作的过程中,还发现不少学生虽然拥有书写表达的意识,但是由于写作经验积累不足,每当需要事实论证某一观点时,就显得较为匮乏,甚至不少学生论据匮乏找不到合适的论据,这就让议论文失去支撑论点,显得苍白无力。其次,缺乏合理布局,议论缺乏说服力。不少学生缺乏对论点内容合理布局,写作时草草下笔,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甚至在一个观点没有论述完就开始下一个观点论述,造成交代不清,指代不明的弊端出现。文章整体结构是议论文的核心,在写作前设计论述结构,例如:“总论—分论—总论”式、“总论—分论”式、“分论—总论”等,明确议论文写作结构,先要设计好段落层次的内在联系,还要重视承上启下的过渡段及过渡词的运用。

二、议论文写作特点

(一)中心论点明确

清晰明确的中心论点,是议论文的核心。确定了中心论点才可以正式开始写作。而中心论点是否具备高度,是否明确决定后续写作效果。只有观点清楚,论证才能紧紧围绕中心开展,最终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议论文。为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议论文写作时,明确中心论点是教学指导重点。引导学生对“中心论点如何确立”“论点要如何明确”等此类问题进行分析,教师就需要引用中心论点较为明确的文章当作案例。在案例文章的指导教学中,教师尝试让学生对文章的中心论点进行收集整理,学生通过思考后归纳中心论点。教师则要根据学生找到的论点进行总结,概括中心论点的具体特征,引导学生识别具有中心论点形式鲜明的论点意识,进而在写作环节中突出鲜明的论点,为写作好议论文打下坚实基础。

(二)具有价值性的思想观念

文章思想是议论文中第二大写作要素。议论文要具备较强的思想性,才会让记叙和论证部分独立完整。而对学生思想能力进行锻炼,除了日常重视阅读积累外,要慢慢引导学生激发自身潜能,利用有效的思维训练模式,提升学生议论文的写作技巧。教师还要与学生共同对“论证的本质、如何论证”等方面做出详细分析,对比有思想观念和思想观念模糊的两篇文章,让学生对文章思想有一个清楚的了解,真正锻炼自身的思想能力和探究能力,养成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

(三)用词确切

除了中心论点清晰、思想观念具有价值外,议论文质量的高低还关乎于用词、用字的确切上。议论文属于强调理性思辨的新兴文体,语言有着较高的理性特征,与辞藻华丽的文章相比,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议论文的写作特点不需要过多的润色和修饰,语言方面十分简练,这就要求学生拥有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方法

(一)根据主体,确立中心论点

议论文写作时,论点的确定尤为关键,论点是构成一篇文章开展的线索和框架,论点的确立要明确和正确,学生根据写作要求,选择自己的写作视角,从而确立文章写作的主题。主题就是议论文的总论点,其他分论点都要围绕总论点展开,通常情况800字的写作要求选取2~3个论点就可以了,分论点之间可以采用平行关系论述,也可以选用层层递进的关系。每个论点确定后,要开展相关的阐述,然后要辅以相关的素材论证。各个论点确定的过程就是学生对于作文要求深入了解的过程。这个过程学生要对观点进行提炼,运用掌握的知识和相应技能写作文章。论点确立首先做到正确,其次做到不跑题、不偏题,论点的正确性可以促进整个文章的开展,让接下来的素材查找有针对性和重点。例如:设定《谈骨气》为写作专题,学生要通过对文章素材仔细阅读,提炼出有关写作的关键点,牢牢抓住“骨气”字眼,快速确定文章写作的中心,学生可以引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作为引论,寻找2~3个事例,分别证明论点,在文章结束部分,解释当今无产阶级的骨气并发出号召。每个事例可以从两个至三个不同层次,层层递进形成对骨气的情感表达,形成一个主论点总括,分论点层层递进的结构,分论点对主论点形成照应和补充,使得整个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

(二)依据论点,寻找论证素材

在议论文的写作中只有中心论点是远远不够的,论证素材的寻找既是对论点的佐证,也是支撑文章的必要,论证素材在寻找中,是对学生知识储备量和运用能力的考验过程,每个论证素材的寻找并不是漫无目的的,而是要紧紧围绕主论点进行,论点与论据之间形成相互呼应、相互佐证的关系。学生在素材查找过程中,不要将思维局限在这一点,而是运用发散思维,无论是横向查找还是纵向查找,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其中要对论证素材进行充分筛选,选出准确、有力的素材运用,这样才能让整个论证的过程严谨清晰。例如,在话题“生命”的写作中,学生根据作文要求,确定好中心论点和各个分论点后,选择合适的素材组织写作。运用张海迪、海伦凯路等人的事例,作为生命的素材来使用,当然在使用的过程中,还要根据自己的文章内容加以修改及加工,让素材的运用与整个文章的中心更加融洽,对生命为话题的文章写作可以运用平行关系论述,让学生感知生命的美好,让一个个不同的事例真实反映到写作中去。为此,正确的素材查找要围绕学生认知开展,只有正确地查素材,才能实现正确的使用。

(三)优化写作,提升思辨能力

议论文写作技巧的训练和优化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如果说素材是积累议论文“怎么写”的问题,则技巧的训练是解决“如何写”的问题。为此,语文教师在议论文写作训练中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式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第一,引导学生对事物的现象进行深层次的本质分析,即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第二,结合哲学中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从特殊中归纳众多现实事物的普遍特征,提升学生的归纳能力,反之提升学生的演绎能力;第三,利用举一反三类比的方法,提升学生推理辨析的能力,其原因在于教学中不能将所有的问题都进行分析,但在面对较为陌生的话题时,帮助学生回忆类似的观点进行说明。

结束语

高中生议论文范文篇4

关键词: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指导要义

一、以教材经典议论文为参照

对一种优秀文体文篇的塑造需要主体对其应具备特点的明确与掌握,以及对其可呈现形态的了解与借鉴,因此在议论文写作指导与学生写作实践中,教师和学生对具象化议论文实例的参考是必不可少的。高中语文教材中有经典的议论文,以这些文章为参照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实现教材资源价值的最大化,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议论文的效率。下面笔者以此为基础,对议论文的论点、思维、逻辑和语言的四维指导要义进行详细的述说。

二、教材议论文参照下的议论文写作指导要义

(一)明确的观点——中心论点具有清晰性。议论文必得有一个中心论点,而后才能展开叙述,而叙述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心论点的明确性,即观点明确,论证才有可能紧密围绕其展开,进而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议论文本[2]。因此,“明确的观点”是议论文写作指导的第一要义。例如,为了让学生明晰“何为中心论点”“论点该如何明确”等问题,笔者以鲁迅的《拿来主义》一文为范例进行了比对剖析。《拿来主义》一文先论说了“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突出了“拿来主义”的正确性;而后对“如何拿来”进行论述,列举穷青年对得到的大宅子的处理方法,他看见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等的处理方法等,将“拿来主义”的含义、正确性与执行方法做了全面的论述。接下来,笔者向学生提问: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这时,学生都能够得出“拿来主义”的结论。笔者说道:“这便是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所应具有的形态,即明确醒目。之后,笔者利用多媒体分别向学生展示了两篇议论文,一篇具有鲜明论点,另一篇论点模糊,让学生更进一步地知道鲜明论点的重要性,进而使他们在自己创作的过程中形成强烈的论点意识。(二)深入的思维——思想观念具有价值性。文章思想性是除中心论点之外需重点关注的第二大议论文指导要义。因为文篇观点具有深刻的思想性,才会有可叙述论证的内容,才有将其展开为一篇独立的议论文的价值。而锻炼学生深入思想思维的方式除了平常的阅读累积、善于思考习惯的养成之外,教师还应逐步引导学生将其思维进行“后推”,即向“根”处挖掘[3]。例如,在对学生进这个要义的指导中,笔者先引入了《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梁惠王与孟子的故事:梁惠王认为自己“于河内凶时,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已经算是对民用心而可期求“国内之民加多”了,但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的事例引出了真正的“仁政”与“王道”之理,即“养生丧死无憾乃王道之始,五十者可以衣帛、七十者可以食肉,数口之家可以无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这是对梁惠王“保民”思想的进一步深入,是对人民需求的深层挖掘,即从养生丧死至“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需求的渐次满足。以此让学生明晰深刻思想的“进一步挖掘”的形态。之后,笔者和学生一起总结了“在论述方向确立之后问问自己还有没有进一步后推的可能,如在论证‘是什么’时有没有触及事物本质,在论证‘为什么’时有没有触及事物根源,在论证‘怎么做’时有没有触及根本方法”等。这样,学生深入思考的意识、习惯与能力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三)清晰的逻辑——逻辑思路具有联系性。议论文最本质的特征当属其逻辑性,即前后论证思路当具有密切的联系性。但有的师生对此有较大的误解,将逻辑性诠释为指向一个论点的对多个论据的平等性罗列,以此来“证明”自身观点的可行性与可成立性。事实上,逻辑性应是“对中心论点全方位的论证,以使其无懈可击”而非论据罗列的多或少。仍以鲁迅的《拿来主义》一文为例,笔者先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论证逻辑进行分析。作者在论述“送去”时,用古董、古画、新画送去欧洲,来表达对“送去主义”的不满。在此,学生可能会困惑:“‘送去’不尽然皆是弊端,如若没有送去,本国形象与艺术亦得不到宣传。”对此,作者在之后有“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的补充。所以这篇文章的论述逻辑是极其严密甚至无懈可击的。(四)精准的语言——用字用词具有适切性。除去论点、思想与逻辑,语言作为传递这些内容的载体,具有压轴性的对文本质量的决定作用。议论文是一种强调理性思辨的文体,语言需要具有理性化的特征,但应区别于文学文篇华丽型的风格。文言文的语言理性体现在“指向重点而无多余润色修饰”的要求之上,也即精准且精练。这的确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但在高中阶段我们可以将目标定为“适切”。例如,在此要义的指导中,笔者采用了文学文本与议论文本对比的模式,即将鲁迅的《拿来主义》与《记念刘和珍君》进行对比。笔者先让学生阅读这两篇文章,然后让他们去提炼这两篇文章的用语特点并举例。在此过程中,学生便会发现前者多用“总之”“但是”“当然”“所以”“譬如”“然而”等逻辑思辨色彩浓厚且明确表示文章内容转向的词,而无任何冗长的修饰与主观情绪情感的寄予,显得干净利索;而后者却有诸如“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等主观情感的释放与慨叹。通过对比,学生就可以明白议论文的语言应当契合其文体特征,并具有相应的语言特点和语言风格。

综上所述,关于议论文的写作指导是一个涉及面较广的系统性课程,其素材的选择、论证方式的运用等皆应被纳入指导内容的范围,但明确的观点、深入的思维、清晰的逻辑、精准的语言四者是最重要而且需要加以详细、持久探讨与摸索的要义,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给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开展议论文写作指导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许碧霞.刍议议论文写作中的逻辑建构[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7):32-34.

[2]宋丽.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过程指导探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高中生议论文范文篇5

关键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分析

众所周知,作文在高考中所占的分数比例较大,可以这么说,作文分数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将会直接影响到语文成绩以及考生命运。所以,提高语文作文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作文自然也应该成为语文复习备战中的重点。现阶段,作文教学仍旧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创新性不高、重形式轻内容等等,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作文教学水平的提升。因此,重点探讨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成为每一位教师所关注的焦点。

1灵活开展专题性讲堂,积累丰富素材

让学生写出高分作文的一个关键之处就必须有充足的作文素材,进而保证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有料可写,有丰富的事例让学生选择甄选,让学生的写作题材在众多试卷中脱颖而出。记得有一篇高考满分作文《他们》就是从城市当中的众多的农民工以及农民工子女入手写作,将他们的日常的生活细节通过细腻的表达方式一一展现在大众眼前,进而打动人心。而越是细节描写,越能感动人心。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从日常的细节中出发培养学生们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引导学生积累日常的生活细节。语文课本中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题材、人物以供书写作文时选取使用。但很多学生因为写作素材出自课本就很自然的忽视了这些优秀的作文素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课本中出现过的优秀范文和人物素材来引导和帮助学生。教师可以时不时的开展专题讲堂,与学生们讨论不同的人物或者不同风格的文章展开讨论,进而增加学生对素材的积累。比如,语文课本中的最让学生们头痛的鲁迅,老师可以开展针对鲁迅的专题讲堂,让学生通过对鲁迅生前的人生经历的分析,让学生自己去理解鲁迅的书写风格,并对他所写的书写技巧加以分析,加以适当的讨论学习,进而灵活运用为自己的作文加分添彩。再比如,任课教师可以开展议论文等专题性质的讲座,通过对议论文的书写技巧的讲解与分析,引导学生进行议论文的写作,保证学生在遭遇议论文的题目时有思路可循可写。同时,利用专题讲堂的范文讲解为学生答疑解惑,积累书写素材,从而为考场作文增分增色。

2时时掌握学生们的日常情况,确定行之有效的教学目标

高中生正处在思想日渐成熟的重要阶段,他们做事的主观性很强,对一切事物都存在好奇感。可是,如果遇到对其没有任何吸引力的事和物,他们就会感到毫无趣味,提不起精神,更加的谈不上去主动了解和接触。对写作的学习也是一样的,他们讨厌一板一眼的写作,讨厌定式的创作,这些对高中生来说都是复制化和格式化的学习。要想提升作文教学的效果,首先就必须让他们从心底上喜欢写作文,爱上语文课。这就要求教师,贴近学生,了解学情,激发和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要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能让他们产生吸引力,那他们就会爱上作文课。很多中学作文教学都是格式化的复制性教学,根本不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们的创作思维和写作个性。为此,教师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转变思想,培养学生多写亲身所经历的事情,倡导多样的写作观,尊重学生们的表达方式和情感流露,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写作激情,让学生敢于写作,敢于尝试。

3畅所欲言,开拓思维

纵观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题材,一般都与生活紧密相连,比较注重培养考生的自主发挥和想象力,举例说明:某地区高考作文题目给出了“绿色生活”作为写作题材,这类题材既新颖,又与我国倡导的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政策相融合。我们日常所提到的节能也可与绿色这一词汇结合在一起,更利于学生充分自主发挥想象力,将生活作为写作的参照物,写出来的作文也会有根据,更具真实感,不会胡思乱想。当学生进行了充分的知识储存以及加强对生活的感悟后,在写作时也才能大胆创新。

4重视作文批改的有效性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由于作文批改工作量大,很多语文教师有时候只会象征性地挑选几篇作文进行点评,这不利于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会挫伤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很多教师为敷衍学生企盼的目光,通常用“阅”和“分数”来代替点评,有时候因为受时间限制,又因为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写作动机等把握不准,评出来的语言千篇一律,带有“八股”之气。这样的批改态度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久之,学生也会怠慢写作。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有不断创新的精神,比如,可培养学生自批自改的意识,也可倡导师生合作修改或者学生之间合作修改,目的是为了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的,让学生对写作一直保有激情。在批改作文时,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只要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都是可以尝试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朝夕之事,所谓的“捷径”也是需要日积月累的。要想写出好的作文来,需要学用心观察世界,用手去记录精彩,用智慧去表达心知。要多练,锤炼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也要发挥好指导者的作用,要从平时的鼓励、引导上多下功夫。只有这样,学生的习作才能“红杏出墙”。

作者:刘秀丽 单位:石家庄二中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王学华.微写作:开启高考作文新时代[J].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4(04).

高中生议论文范文篇6

1优化高中作文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作文教学能够为高中生提供一个文本处理、信息悦纳和自我表达的体系化信息处理过程,因而非常有助于高中生的识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处理能力、归纳能力、表达能力的全面发展,对高中生的素质提升意义重大。其次,优化作文教学是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教师展示教学智慧、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的重要平台,还是教师主导作用与高中生主体作用完美结合的实验基地,更与教师完成教书育人这一教学任务息息相关。最后,优化作文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教师应将质量意识和效益意识应用于作文教学之中,努力为高中生创设出最优化的作文教学,切实促进高中生的知识积累、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完成素质教育任务。

2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

作文教学是一个纷繁复杂、体系庞大的能力培养工程,且见效很慢,因而导致一些教师经常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投机取巧,使作文教学难以科学开展。

2.1作文教学重视不够

在语文教学体系中,作文教学位于最顶端,是高中生进行字词识记、古诗词背诵、语段赏析记忆、修辞学习、文学常识研修等诸多知识模块的最高级节点,直接关系到高中生对字、词、句、古诗词的理解与运用、各类修辞对句子表达效果的具体美化以及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方式等内容。然而,很多教师却对作文教学并不重视,教学内容仅仅局限于给高中生设计一个题目、简简单单地写一写、笼笼统统地说一说,从而导致作文教学总是“超低空飞行”,让高中生“爱也不行、恨也不行”,只好在“索然无趣”中应付一下即可。

2.2作文教学脱离生活

作文,和文学作品一样,应该是来源于现实生活,又要略高于现实生活,既要有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和真情实感,又要有所美化、有所渲染、有所提升,彰显一点文学性和艺术性,努力实现雅俗共赏。然而,很多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过程中不注意训练题目的生活化、实用化和趣味化,总是设计一些“假大空”的习作题目,让高中生进行一些夸夸其谈、空发议论的无意义习作活动,不仅会严重伤害到高中生的认知兴趣、写作动机、表现欲望和交流意识,也无法促进作文教学的科学开展,使其总是处于低谷期。

2.3作文教学枯燥乏味

作文活动,应该是高中生记述和表现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对好人好事、生活际遇、成长体验、人生感悟等写作灵感的具体内容,在写作内容方面应该具有方方面面、林林总总的全方位信息。然而,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过程中往往不注意高中生的认知需求、发展需求和生命诉求,而是立足作文教学去设计作文、去讲评作文,不仅失去了原有的趣味性和人文性,还将作文教学搞得“面目可憎”,从而导致高中生对作文教学兴趣全无。高中生对作文教学的认知兴趣、求知动机和发展意识是作文教学得以科学发展的生命活力和成长动力,因此,高中生对作文教学的“万念俱灰”必将导致作文教学的无助与失败。

2.4作文教学章法缺失

作文教学不仅涉及到高中生的日常基础信息积累,如好词、好句、好诗词等,非常讲究外来语言与个人语言的浑然一体、相得益彰,以此提升高中生写作训练过程中的语言表达力、感染力、表现力和实效力。然而,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既不注意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抒情散文之间的统筹兼顾,也不注意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和艺术特色的课文赏析与习作模仿,更不注意常用修辞方法对习作句子的润色与美化。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的随心所欲必然造就毫无章法的作文教学,让高中生一头雾水地忙东忙西,而效果平平。

2.5作文教学照本宣科

在作文教学中,还有一类教师看似有板有眼、有模有样地开展题目设计、过程关注、习作评价,好像完整地构建出体系化的写作训练阶梯。然而,这些教师的作文教学虚有其表,并无其实,关键一点就是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仅仅局限于照本宣科、表面操作,究其实属于“形象工程”。当然,照本宣科的作文教学还能够促进高中生写作能力的低效发展,也算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却与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既定目标相差甚远,仍旧是远远不能达标。

3实用性和创新性是作文教学的突破口

作文教学不是毫无用途的语言游戏,是高中生写人记事、传情达意、描绘灵感的生命信息,应该具有突出的实用性、交流性、趣味性和创新性。

3.1提升作文教学的地位

教师应重视作文教学的核心地位,将其作为考核高中生对好词好句、古诗名句、名人名言、文学典故等语文元素的活学活用、融会贯通程度的实训化活动,也作为考核高中生对常用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文学元素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具体答卷。作文教学能够直接训练、培养和提升高中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语言编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因而对于高中生日后的人际交往和传情达意息息相关,直接决定着高中生日后信息交流能力的高低。因此,教师要突出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体系的顶端位置优势,将作文教学开发为检验高中生词语的理解与使用、名言警句的赏析与运用、文本信息的研究与判断、认知体验的汇总与传输等主体情况的“检测卷”,以“活学活用”和“学以致用”为指导思想,以作文教学的实际需求去指导其他语文教学活动。作文教学是高中生将储存在头脑中的语言信息以个性化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信息输出过程,因而具有较高的操作难度和实现难度,需要教师提升作文教学的地位,并多次引导高中生进行实践化训练,在反复强化训练中一点点提升高中生的写作能力,逐步引导高中生慢慢进入写作认知的良性发展轨道之中。由此可见,教师提升作文教学的课堂地位,为高中生的写作训练拓展和提供更多更好的训练空间和探究时间,多次引导高中生进行信息归纳、信息处理和信息表述,在高频率的主体写作训练中提升高中生的写作能力,也彰显出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适宜性。

3.2提升作文教学生活性

现实生活充满了坎坎坷坷、喜怒哀乐,因而高中生受实际年龄的影响而在内心深处已经积累下一些认知灵感、生活际遇和人生感悟,或欣喜万分,或痛苦不堪,或心花怒放,或黯然神伤,因而高中生能够在作文教学用自己在学习与生活中的真实经历或亲眼所见为信息来源,积极进行写作训练,提高作文教学生活性。例如,教师可以为高中生设定这样的题目“改变了我”,横线处可以写一个人、一件事,也可以是一件东西,只要对个人的成长具有强大的影响力,都可以入题。这样的题目能够引导高中生将现实生活中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大事情记下来、写出来,以此提升作文教学的生活性。现实生活不仅是文学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也是高中生信息积累、素材获取和采撷灵感的重要基地。因此,教师要鼓励高中生将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有深刻内涵的真人真事积累下来,并深入剖析这些社会万象中隐含的人间正能量与真善美,积极悦纳和储存,使其成为个人成长与写作训练的信息来源和文本资源。这样,高中生就会在写作主题的塑造与表现中组织材料、处理材料和整合材料,自然也会突出主题内容、融入思想情感、活化人物形象中参与其中和感悟其中,必然也会受到故事材料的直接教化而获得自身思想意识、道德品质、政治觉悟和灵魂操守的有效提高。

3.3提升作文教学趣味性

现实生活拥有着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真实体验,作文教学也应该走向趣味化、生活化和多元化,能够切实发挥写作训练记录事件、传情达意、表达自我的积极作用。高中生可以在写作训练过程中将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想、所得一一付诸笔端,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中尽情展示自己的生活际遇和人生感悟。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室内设置一个“生活趣事角”,让所有高中生都积极行动起来,一旦发现自己身边有事情发生,就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去描述事情的经过,表述自己的观点,从而将生活琐事转变成写作训练的研究素材,并将自己写好的“生活趣事”张贴在墙上,供其他同学进行赏析、评价和交流。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清除一些“搞怪类”和“表演类”的“不良信息”,有效“净化”高中生获取的“趣事资源”,保持“趣事资源”的高品位和高质量。这样,高中生就会获得大量宝贵而有趣的信息资源,能够为写作活动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持,自然也能够有效提升高中生写作作品的趣味性和欣赏性。趣味元素的融入,能够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起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良好活动效果,自己的趣味故事吸引他人,自己又被他人的趣味故事所吸引,作文教学活动自然就会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并逐渐进入科学发展的良性轨道之中,为高中生带来更好的认知环境。

3.4提升作文教学实用性

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引导高中生将自己心中的具体想法用合适的语言尽可能好地表述出来,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让高中生将自己的观点直接展现出来,尤其是高中生还需要完成议论文这样的认知任务,就更需要让高中生时时展现自己的观点,让作文教学转变为实时讨论、即时交流的信息交互平台。例如,五月份有母亲节,六月份有父亲节。教师就可以安排“感恩母爱”和“感恩父爱”的写作训练内容,最好是抒情散文或叙事文章,让高中生将自己对于母亲、父亲的真情实感都付诸笔端,用动情的语言生动诠释出来,以此展示出对母亲和父亲的感恩之情。在高中语文教材中,高中生能够欣赏到很多经典的抒情散文,能够感受到隐含于字里行间的强烈情感信息。因此,高中生可以选择合适的节点为爸爸、妈妈制作一个小视频,如散文朗诵,鼓励高中生自己编写、自己朗诵、自己编辑,为辛苦工作、忙于养家的爸爸、妈妈送去一件原汁原味、情感真挚的贴心小礼物,使爸爸、妈妈得到情感上的慰藉和心灵上的安慰。为此,高中生需要先写好一份感人肺腑、情真意切、真实可信的抒情散文或类似材料,然后通过熟读而牢记于心,然后再在视频录制中从容不迫、感情充沛地朗诵出来和表现出来,借助精心推敲的文本素材和情真意切的真挚感情去告慰父母辛劳。

3.5提升作文教学创新性

创新,不仅社会发展的时代主题,也使作文教学的发展推动力。教师应用创新思维指导作文教学,为高中生设计出更多更好的写作训练活动,切实促进高中生语言组织能力、语言编辑能力和语言表达的整合发展,让作文教学自主成为高中生合作探究、集群认知、互助成长的生命乐园。例如,为了促进高中生的练笔积极性,教师可以为高中生创设“我的未来不是梦”的专项写作训练活动,并让高中生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每天花费5分钟的时间让三四名高中生去朗读自己提前写好的发言材料,以此活动每天都激励一些高中生去积极练笔,并在表述个人未来中宣泄情感、舒缓压力、回归自然。高中学习,是高中生实现自我、人生改写、创造未来的华丽蝶变阶段。高中生不仅面临着繁重海量的学习任务,还要积极面对巨大的心理负担、精神压力和情绪载荷,更要从容面对一次次模拟考试以及考试成绩带来的心理冲击、负面情绪和精神负担。因此,“我的未来不是梦”活动具有非常高的创新性,既有效锻炼了高中生的写作能力,也帮助高中生快速调节心态、控制情绪和平衡心理。“我的未来不是梦”活动也能够像一个“加油站”一样,时时刻刻对于高中生进行励志教育和激励教育,快速清除心理垃圾和负面情绪,轻松快乐地为了理想而努力拼搏。

4结束语

高中生议论文范文篇7

怎样做到更好的符合题,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一、对材料不流连、不依赖。

不流连、不依赖,就是审题时不要在材料上过多的动脑筋。

第一,如果你读一遍材料和话题,知道了话题是什么意思,这时你就没有必要去读第二遍。当然前提是你理解了话题。如果话题还不理解,你还是有必要读二遍。

第二,一般情况下更宜把材料拿到文章里来分析。要分析的应该是话题而不是材料。材料不等于话题。材料的内涵大于话题,分析材料就有非常容易离题。材料是堆土,土里有无数颗可生长文章之树的种子。你流连他、依赖他,你就会在里面自寻种子,但是话题作文的命题者没有给你自寻种子的自由(话题作文有立意自定、文体自拟、题目自选的三自原则,但也只有三自原则而没有四自原则)。你在材料之土里自寻种子就是自寻烦恼、自寻没趣、自寻痛苦。你寻找的可能是梨,而命题人要你栽培的桃。本次作文,你从材料中寻找出“选择”,而命题者要你写的却是“拒绝与获得”。

又如,一个话题作文命题;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脚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无辜烧死。试以“善待生命”为话题作文,有人可能就老想,这个碗怎么放,装上水蚂蚁就爬不上去了吗?弘一法师是不是不懂科学?——这种想法就是对材料的流连、依赖导致了钻牛角尖。——不管你分析的多么有道理,但如果与命题者给定的话题无关,就是做无用功。

第三、即使要把材料作为文章生成的例证,也应点到为止。如吕洞宾拒绝了点石成金,却获得了成仙。切忌大篇幅的引用出题人给的材料。这样做有写不出文字用材料凑字数之嫌。因为这个材料展现在考卷上,是人人皆知东西,你照搬它就显得你贫乏。这种照搬要么导致文章的疤痕感。

第四、如果材料中确实有很有意思的内容,如格言警句般的话,可以写入题记。

二、题目最好包含话题。

流连、依赖材料往往导致偷换话题。对于议论性文章,题目包含话题可以有效避免离题。话题字数较少的,在话题前加关于,在话题后加断想、联想、沉思等。如《关于诚信》、《选择断想》、《水的联想》。话题字数较长的可以直接用话题作题目,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情感与认知》。

题目是一双眼,是一个航标。我们写作时有本能的关注题目的习惯。所以题目包含话题有望提醒我们在自由驰骋时不能信马由缰,在沉醉时不忘题目这理性之光照耀。请听以下题目:奋斗,收获,近利与远算——他们与拒绝和获得有没距离?如果你还拿不准,听听一个开头: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自古以来,许多君王都败于享繁荣。他们不去奋斗探索创造,所以被下一个王朝代替。——这是文章的开头,它的话题什么?显然不的拒绝与收获,而是安乐与忧患的话题。

三、开头的第一段要展现话题。即开门见山。开门见山是应试作文最稳妥最经典的开头

四、文章生成过程中要分析话题。

五、回答话题:对主要问题进行强调。这是文章结构上“合”的需要,也是明确中心的必要。

三、文体最好是议论文。

高中生议论文范文篇8

关键词:高中作文;性质;高效作文教学;策略研究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中生都存在写作难的问题,一方面是传统的教育模式限制了高中生的思维模式,另一方面是高中生的阅读量较少,没有足够的素材来支持其进行文学创作。还有一方面就是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方式存在问题,高中生没有学会写作的方法。

1.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应遵循的几大特点

1.1开放性。当代社会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发散性的思维,因此学生的写作模式也不需要拘泥于一种,在日常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帮助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了解各种文体的写作方式,及时收集新鲜的写作素材,以达到写作内容上的开放性。另一方面就是思想上的开放性,虽然高考作文的题材没有对学生进行过多的要求,但是很多学生对于议论文却是情有独钟,并不是说不好,而是仅仅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方法是难以满足学生今后的求学需求的,因此在教学时要大胆鼓励学生去尝试新的文体。

1.2实践性。艺术来源于生活却是高于生活的,作文作为一种文字艺术同样如此,想要让学生写出好的作文,学生必须深入于生活之中来采集相关的素材,对生活有更多的体验和了解,这就是所谓的实践性。如今很多学生的作文读起来都让人觉得枯燥无味,甚至千篇一律,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对于生活的体验过少,这固然有课业繁重的原因,但是也有学生自身主动性缺乏的原因。只有通过实践来对生活有更多的了解,从生活中发现更多的素材,才能够有效提高作文的品质。

1.3自主性。作文最初的目的是“以我手写我心”。但是很多学生都没有做到这一点,手中所写非心中所想,这是当前学生写作的主要情况。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应该对学生写作的内容进行过多的限制,最好让学生自由作文,自选题材,独立发挥,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写作时突出自己的生活经历以及真情实感,写出自己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思考,这样的作文能够彰显学生的个性,体现最真实的自己。

1.4创新性。作文的写作不需要因循守旧,教师更多的是愿意看到创新性的文章,而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像是同一个模子里脱胎出来的。同样现代社会也对学生的创造性要求更高,写作作为一次自我创造的过程,不应该跟着别人的思路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更应该是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用各种新兴的题材或者是作文题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2.提高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效率的对策

2.1转变观念,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当今学生有这样的趋势:“一怕周树人,二怕写作文”,怕周树人是因为他的文章晦涩难懂,而害怕写作文是因为学生觉得作文没什么可写。这固然是一句玩笑话,但是却反映出学生普遍的观念,就是怕写作文。一来是因为学生觉得写作文很难,二来学生没有很强的表达欲望。想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转变学生的观念,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写作文应该是抒发自己情感经历的过程,而不是去故意地拼凑经历。教师首先应该转变学生的观念,让学生从自身的经历中来寻找素材,这样才不会觉得写作文太难。而观念转变之后学生能够从普通的情景之中找到触动点,从而将自己对于生活的感悟转变为流淌于笔下的文字,这样学生才能在写作过程中获得愉悦的体验,也能够获得写作水平的提高。

2.2建构科学系统的作文评价体系。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不能够单纯地从学生对于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方面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会显得有些片面。教师在进行作文的批改过程中应该寻找作文中的闪光点,利用这些闪光点来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从而激发学生创作的积极性,让学生不至于觉得写作过程太枯燥。再者对于学生作文中有问题的地方也应该及时的指出,方便学生下一次的改进。作文评价不应该仅仅是给学生一个作文的分数,还应该让学生了解自己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哪些方面做的很好,这样才会有改进的动力和空间。

2.3回归生活,立足生活写作。当前很多学生写作文都显得废话连篇,读起来让人觉得乏味,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学生在写作是脱离了生活。教师在进行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时除了注重传授写作技巧之外,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在生活中发现可用的素材,这样学生在写作时才不会片面地堆砌素材。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万物都有其内在的运行规律,可以说写作的素材随处可见,形形色色的人和物应该能够给学生带来丰富的素材收集。因此真正缺乏的不是素材,而是去发现素材的眼睛。在这一点上高中语文作文教学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去热爱自己的生活,帮助学生在生活之中获得各种各样的体验,在与人的交往之中、与自然的接触之中获得灵感,从而提高对于整个世界的认知能力,在拓展学生视野的同时,帮助学生写作能力的增长。

3.小结

写作能力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但是当前很多学生的写作能力都存在很大的缺陷,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想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应该做到转变学生的观念,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构建科学系统的作文评价体系、帮助学生回归生活,立足生活写作。唯有如此学生才不会觉得写作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才能够真正写出高价值的文章,同时培养出热爱生活的态度。

[参考文献]

[1]胡春龙.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如何寻求突破[J].考试周刊,2013.

[2]叶亚平.创新性的培养对策高中语文作文教学[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4.

高中生议论文范文篇9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写作教学;高中语文

随着统编教材的使用,可以发现它与旧人教版教材相比有许多变化的地方,而其所呈现的不同也是我们需要探究和重视的部分。其中最重要的变化之一是加强了大单元意识,过去通常是单篇课文的教学,显得较为割裂。统编教材设计了许多的大单元教学,促进了教材的整体性、贯通性,也更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意识,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阅读教学强调群文阅读、大单元教学,写作教学亦是如此,应该要改变旧观念,树立大单元意识。

一、大单元教学的含义

大单元教学是崔允漷教授在2019年基于课程标准,率先提出教学设计应从一个知识点或课时设计转变为一个大单元设计[1]。单单从字面上理解,比以往所熟知的“单元教学”多了一个“大”字,而这个“大”并不仅仅是指“量”的意义之大,而是一种整体性、发展性课程思维的表现[2]。“大单元”中所包含的内容一般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就是教材中既定的单元,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每个单元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为纲集合不同的文章为单元;第二种则是跳出既定的单元,可以跨教材、跨学段甚至跨学科所组合有意义有联系的文本为一个大单元。它是一种教学理念,是对于知识的理解从浅层的、零碎的到深层的、系统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过程,整个学习探索就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同时,它又是一种教学实践思路,传统教学我们通常是单篇文章或对一个知识点进行分析讲解,一定意义上使得教材局部和整体分隔,而大单元教学的思路是在真实的情景下以任务驱动为导向,这些学习任务由篇到类,由类到体,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可以找到联系,构建知识系统,有利于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二、大单元写作教学的可行性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材中每个单元学习任务中都包含着写作任务(如表1)。

(一)整体性

统编教材编写坚持遵循“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通过表1可观察在“立德树人,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这个教育理念的统领下,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为两条线索组织每个单元,可看出“单元主题”与“写作任务”相契合,每单元按“人文主题”组织,单元主题以“青春的价值”“劳动最光荣”“生命的诗意”等人文主题进行编排,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符合“立德树人”这个根本教育任务。而在进行大单元教学的过程中正需要这种整体性,“立德树人”贯穿于整个写作教学和语文教学之中,有利于教师确立教学方向,把其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并且抓住此特点建构符合学生心理的、与生活相契合的大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获得知识,培养素养。

(二)多样性

当今写作教学已呈多样化形态,教学内容也不单单局限于课堂上单篇记叙文或议论文教学,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中写作教学内容也是丰富多样的,写作成为贴近学习与生活之需的真实写作,注重实用文本的写作编排,增添了语言札记、调查报告、人物(风物)志、视频脚本、文学评论、推荐书、建议书等新的类型,这不仅符合新课标要求,也有利于进行大单元教学,真正做到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从写作类型上划分,可以把必修上册的写作任务分为学习性写作、文学写作、文学评论写作、议论文写作、实用文写作、新媒体写作。学习性写作可以理解为学习写作,根据本单元学习过的文本,探究其写作手法,学习其如何运用精彩的表达,学会模仿或书写感悟。比如第一单元的前两个写作任务,目的就是想让学生学会鉴赏诗歌的意象和学习小说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文学写作广义上看包含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其范围宽广、形式自由,但它考验学生的文学素养。比如第一单元学写诗歌,第二单元文体不限写熟悉的劳动者,第七单元写散文都属于文学写作。文学评论写作主要是在看了文学作品后对其给予评论,它与读后感有所不同,要求语言表达准确客观,评论的科学性,见解的独到性。对高中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比如第三单元要求写的文学短评就属于文学评论类。议论文写作也是高中生最常写的文体,比如第六单元“劝学”新说为题的写作任务便是典型的议论文写作。实用文写作顾名思义以实用为本,与文学类写作比如诗歌、小说、散文在写作方法、文体特点、写作价值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所谓实用是与我们日常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应用型文章体裁。比如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的写作任务都是实用文写作。新媒体写作属于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型媒体写作,比如第四单元调查报告的演示文稿,第七单元的视频拍摄脚本的拟写属于新媒体写作,包括微博短文、微信公众号的推文与网络密切相关,是学生生活中最易接触,也是当今一种热门的写作类型。实用文写作和新媒体写作都是统编教材写作教学中新的变化,符合当今时代的潮流,与时俱进。

(三)逻辑性

通过上表所呈现的写作任务,初看似乎写作任务仅仅与单元主题相联系,而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写作任务毫无关联,但其实任务间存在一定的逻辑性。正因为写作内容的多样性,可以把写作任务归为学习性写作、文学写作、文学评论写作、议论文写作、实用文写作、新媒体写作,但这几类之间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包含着递进、并列,由浅入深,由简到难的。纵观必修上册每个单元的写作任务,基本上第一或第二个写作任务都属于学习性写作,是层次较浅、难度较低的一种写作。写作内容不难,其重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敢写,不规定具体的字数,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敢于抒发己见。而相应的每个单元后几个写作任务则是更高层次、更难的文学性写作、实用性写作、议论文写作等,其教学内容就涉及更多的文体知识、写作结构、写法等,所以每个单元内的写作任务有明显的阶梯式递进,由简到难。而从必修上册整本书的写作任务上看,大的趋势是从文学写作到实用文写作到议论文写作再到散文写作,同样也是由浅入深。散文写作常把记叙、抒情、议论等融为一体,夹叙夹议。因此在学习散文写作前已经学习了其他类型的写作,那么在散文写作中就可融会贯通,更有效率地学习,如果第一单元就进行散文写作任务,无疑是在加大教学难度。因此写作任务有其内在的逻辑,进行写作教学时就需要抓住其逻辑,这种逻辑也符合大单元教学的内涵。

三、大单元写作教学实施

以统编本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为例进行大单元写作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的实施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步骤:

(一)提炼大概念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大概念”?美国学者威金斯和麦克泰的《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中就提到所谓“大概念”就是教学的核心,需要被揭示并深入探究的,是能够强有力地解释现象,使事实更容易理解并成为有用的概念锚点[3]。因此提炼大单元中的大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教学中的核心,确立了大概念后学习活动都是围绕着它进行。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选取了《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赤壁赋》和《登泰山记》五篇文章,从文体角度上看都是围绕着美景展现的写景抒情类散文,而且有古有今,包含内容宽泛。大概念一般可以从单元导语、学习任务群、新课标等方面中提炼。本单元人文主题是自然情怀,通过人与自然的接触获得对生命的独特感悟,描写自然又反观自然体现作者的审美情趣。在这里自然情怀和审美情趣是本单元的核心,“大概念”则可以概括为写景抒情散文是通过自然的观照表现出作者的审美情趣。这个“大概念”有时是比较抽象、难理解的,但随着教学活动的推进与深入,学生会对大概念进行持续性理解,最终转化为认知和行动自觉。

(二)确定学习目标,提炼核心问题

大单元学习目标的确定要基于课程标准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相关要求,并结合学情和单元主题或性质来确定。学习目标决定了学习任务和评价的设计,所以大单元教学时,学习目标的确定,不仅仅依赖于对内容的研读,还要理清所学内容的价值,并且要从课程标准中找出对应的目标要求,研究学生相关的知识或能力现状,提炼出“核心问题”。本单元属于学习任务群中的“文学阅读和写作”,课程标准指出:“根据需求,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的方式,写出自己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能对优美的写景抒情段落进行评点;探讨评价作者的审美倾向和人生思考;借鉴文章的写法,进行写景抒情散文的写作。”根据课标本单元写作重点就是学会鉴赏写景抒情的段落以及进行相关散文写作。同时本单元阅读教学文本都是写景抒情散文,写作手法多是情景交融、情理结合,表达作者的情思和人生思考。那么,核心问题可以确定为“学习情景交融、情理结合的手法,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悟,学写写景抒情散文”。解决这一核心目标可以从本单元的文本阅读中找到相关段落分析模仿,这就是大单元的学习目标。

(三)设置大情境,设计核心学习任务

大单元要承载大任务,这些大任务就是学生核心的学习任务,将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发展。一个科学合适的核心任务,既能够呼应目标,又能够“预约”结果,并且它以目标导向,需要设置一个真实的情境,在任务情境中完成目标。对于“学习情景交融、情理结合的手法,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悟,学写写景抒情散文”这个大单元的学习目标,根据学生情况和教材内容设计以下两个任务。任务一:学校为准备招新生宣讲时的宣传视频,举办“莫道美景难揽取”校园宣传视频征集活动,同学们可任选学校中一个场景拍摄,挑选恰当的音乐以及设计旁白词,拟写视频拍摄脚本,制作宣传视频。任务二:为高中生活留下一抹色彩,文学社准备出一期《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作文专刊,现需向同学们征集写景抒情散文,散文主题是人与自然,可以借鉴和运用本单元文章中写作手法。这两个任务与目标相匹配,确保学生有实施的可行性,改变写作教学只是在课堂上写习作的观念,任务设计让学生写视频脚本并拍摄视频体会“课堂外”的写作,学生既能当一回编剧也能当一回导演,读写做三合一,写作的趣味性大大提升。而且两个任务的共同特点设置一个真实的任务情境,若是没有“真实”的问题需要解决,那么对学生而言任务缺乏驱动力。

(四)分解核心任务,开展学习活动

在确立完核心任务后需要引导学生去完成,这需要将核心任务细化分解为任务链,分解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有计划地、思路清晰地、一步步完成任务,这就类似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支架式学习,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一步一步完成对知识的建构,达到教师的教学目标。根据学习目标落实的需要,可以将本单元的核心任务分解为以下几个小任务:任务一:(1)确定分工。视频拍摄以小组为单元,在拍摄前确定分工,分工包括导演、副导演、编剧、剪辑师等。(2)实地考察。宣传视频要求是校园内的景色,因此在确定拍摄前在校园内进行实地考察,对校内景物有个整体印象。(3)选取拍摄场景。在对校园有了大印象后,小组讨论选取重点拍摄场景,选取时要注意宣传对象是新生,抓住对象心理,视频所呈现出的情感应该是激昂向上的,而不是萧瑟凄凉的。(4)撰写拍摄脚本。在确定拍摄场景后,小组成员进行视频拍摄脚本的撰写。撰写前,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先指导学生学习什么是脚本,其内容包括景别、摄法、地点、时间、画面内容、文案等,并且给出示例。学生在初稿完成后可以寻求教师帮助,获取建议,再进行修改和优化。(5)视频拍摄。根据拍摄脚本,在不同场地进行视频拍摄。(6)后期制作。视频初样完成后,还要对其进行剪辑。比如要收集与之片段相关的音频,挑选出符合视频呈现情感心境的背景音乐,以及揣摩旁白的声音要如何表达才能更引得观者共情等。任务二:(1)阅读文本。阅读课内文本,找出每篇文本的情景交融的地方体会鉴赏。除了教材中的文本,为了开阔学生视野,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可以再补充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张爱玲《花落的声音》、川端康成《花未眠》等古今中外写景抒情的名家名篇,更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景与情之间的交融。(2)比较文本。选取几篇文章中所写的景物按照自己选择的标准进行分类,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分。(3)细读文本。从每类文本中选择一篇文章,探究作者具体写什么景,是用什么手法写景,景色背后所代表着什么人生哲思,可列表呈现出来,保证对写景抒情散文这类文体有一定的认知。(4)选择写作对象。根据散文主题“人与自然”,选择自己所想描写的景物,如果是写身边的景物,可实地考察,在不同的时间段去体会景物带给我们感悟的不同,还可进行图片拍摄,最后在散文专刊中附上图片,图文相间。(5)撰写与修改。散文初步撰写完成,可以在语文学习小组内交换阅读,根据组员或教师的建议修改优化。(6)编辑散文专刊。收集好学生的散文后,大家可以一起给每篇文章所写景物分类,还可提供相关景物图片附着设计,分栏目或板块编辑《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散文专刊。

(五)提供评价量化规定,反馈学习成果

评价是大单元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单元教学注重教学评一致,所以评价并非在整个学习活动任务完成后再进行,可以采用逆向教学设计先确定预期结果,教师是通过各个任务来评价学生的。任务开始前可以提供评价量化表,比如关于习作评价可以从内容上看是否切合题意、思想健康、中心突出、感情真切;语言上看是否语言通顺、生动形象、没有语病;篇章上看是否结构完整、条理清楚等。这样学生在任务过程更有目的、有方向,在每个小任务完成后再进行评价,主要体现为形成性评价,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综上所述通过这五个步骤,大单元写作教学的基础框架就已形成,有清晰的目标以及逻辑分明的核心任务以层次递进的子任务规划,更能创造出师生共同成长的教室意义课程生活。

参考文献:

[1]崔允漷.学科核心素养呼唤大单元教学设计[J].上海教育科研,2019(4):1.

[2]崔允漷.如何开展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2):11-15.

高中生议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英语高考;阅读理解;文本复杂度;Coh-Metrix

一、研究背景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听、说、读、看、写是开展英语学习活动必备的语言能力。其中,阅读作为接收和理解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不仅有助于学生获取大量有效信息,正确地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学习国外的先进知识和技术,培养国际视野,而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其他语言运用技能。阅读理解作为各类大型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考试内容和分值上都占据较高比例。阅读理解研究也一直是高考英语试题研究的热点。Coh-Metrix是由美国孟菲斯大学的亚瑟·格雷泽(ArthurC.Graesser)和丹妮尔·麦克纳马拉(DanielleS.McNamara)等人研发的一个基于网络的文本分析工具,其理论原理是影响阅读理解的多层面理论框架由词汇、句法、篇章格局、指称性情景模式、体裁和修辞结构、读者和写作者/说话人和听者之间的语用交际六个维度组成[1]。目前,国内主要使用Coh-Metrix测量指标研究对写作连贯性和二语写作产生影响的因素,极少数研究者使用Coh-Metrix分析考试中的阅读语篇。江进林、韩宝成使用Coh-Metrix工具,从8个维度分析大学英语六级、托福和雅思阅读语篇的易读性,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对三组阅读语篇难度进行比较[2];黄丽燕、王嘉樱使用Python和Coh-Metrix工具,比较浙江“一年两考”阅读理解文本的难度差异[3]。本研究选取浙江省“一年两考”(2016—2021年)的30篇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文本建立小型语料库,使用国外自然语言处理工具Coh-Metrix,从文本类型、文本长度、词汇难易度、二语易读性等多个维度出发,分析高考阅读文本的复杂度,为高考英语内容的效度验证提供实证数据。

二、研究设计与过程

(一)研究工具

Coh-Metrix是一种基于网络的文本分析工具,融合了计算语言学和语料库语言学等多种技术[4],本研究使用最新的Coh-Metrix3.0对阅读文本进行自动分析。Coh-Metrix3.0涵盖11个模块,可以自动处理15000词以内的单个文本;如果文本超过15000词,或者需要处理多个文本,其研发团队可以提供附加服务。

(二)语篇选择

本研究以2016—2021年浙江省高考英语“一年两考”阅读理解题第一节文本作为研究样本建立小型语料库,含10套试卷,每套试卷均包含3篇文本,共30篇文本。

(三)研究过程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将每篇文本保存为一个文档,并统一文本格式:高考阅读文本内超纲词汇加注汉语释义,使用分段符为段落标记,将标点符号统一为英文输入等。本研究以莱尔·巴克曼(LyleF.Bachman)和阿德里安·帕尔默(AdrianS.Palmer)提出的“任务特征”框架为依据,并参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确立分析框架,分析框架的语篇输入包含文本类型、文本长度、词汇难易度、衔接、二语易读性五个维度。其中,文本类型包含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文本长度包含各语篇长度、语篇总长度、语篇平均长度;词汇难易度包含类符和形符的比例(TTR)、生词量;衔接包含指称衔接、潜语义分析、连词;二语易读性包含弗莱士易读性。

三、结果与讨论

(一)文本类型和文本长度

《课程标准》提出英语课程内容是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包含6个要素:主题语境、文本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其中,文本类型是指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不同类型的文体,以及口头、书面等多模态形式的文本。2016—2021年浙江省30篇高考英语阅读涵盖《课程标准》中的三种文本类型,分别为说明文、记叙文和议论文。其中,说明文的选材在浙江省高考英语阅读文本中占比最高,约占50%;其次为记叙文,约占26.7%;而议论文所占比例最低,约占23.3%。2016—2021年浙江省高考英语阅读文本长度介于240~340个词,总体上符合阅读理解材料长度宜在200~500个词的要求。通过对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发现:2016—2018年,文本长度较为平稳;但是从2019年起,文本长度的上升趋势比较明显。这一结论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高考英语阅读篇幅不断加长,对考生的词汇量和阅读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词汇难易度

词汇是语言的核心因素。本研究通过反映词汇密度的TTR和生词率来衡量文本词汇的难易度。一般来说,TTR值越高,用词多样性越强,语篇的词汇密度就越大,语篇的词汇难度也越大[5]。数据显示,2016—2018年浙江省高考英语阅读文本TTR平均值在逐年增加,文本词汇难度逐年提高,在2019—2021年,阅读文本TTR值趋于平稳,基本维持在0.57的词汇难度。整体来看,高考英语阅读文本中的生词量基本维持在1.5%~3%,符合《课程标准》中文章生词率不超过3%的规定。从单卷来看,2016—2020年阅读文本生词量上升趋势比较明显,并且存在部分阅读语篇生词率较高的现象,例如,2020年1月卷B篇生词率为3.92%,2020年6月卷A篇生词率为3.83%。较大的生词量会增加语篇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考生考试成绩,但同时也能检验考生的词汇量,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三)衔接

衔接包含指称衔接(10个变量)、潜在语义分析(8个变量)和连词(7个变量)三个维度。指称衔接指句子间的实词重叠或指称相同(即共指),共指关系是一种能够帮助读者在观点、短语及句子之间建立对文本理解的语言学提示。许多研究表明,衔接在促进理解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当文本中一个句子的单词或概念与其他句子不重叠时,就会出现指称衔接的缺口。而指称衔接的缺口,会对不同阅读水平的读者在理解和阅读时间上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潜在语义分析能够计算句子或段落之间的语义重叠,分析相邻句子或段落之间的语义相关性。连词对观点和短语之间建立衔接关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衡量文本阅读难度的一大重要标准。从整体来看,2016—2018年浙江省高考英语阅读文本的衔接特征较为合理,历年高考阅读衔接性都处于平稳的水平。从单卷来看,2018年6月卷和2018年11月卷衔接性较低。衔接性在促进理解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较好的衔接方式有助于增强文本的连贯性,更好地帮助考生理解从句间关系、预测和推断情节发展,进而理解文本内涵。

(四)易读性

阅读难度指文本难以阅读和理解的程度,反过来讲就是可读性或易读性[6]。阅读测试所选用的阅读材料其易读性应适当,太难或太易都难以准确考查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本研究选择Coh-Metrix可读性模块中的弗莱士易读性数据来衡量阅读文本的难易度。弗莱士易读性指数范围为0~100,数值越高表明文本越容易。易读性值为50~60的文章材料属于“较难”的阅读难度,易读性值为60~70的文章材料属于“标准”的阅读难度,易读性值为70~80的文章材料属于“较易”的阅读难度,分别等同于美国高中生和7~9年级学生的水平。基于Coh-Metrix的文本难易程度分析,2016—2021年浙江省高考英语阅读难度整体上属于“标准”到“较难”的适当程度(平均值=63.6),具有一定的区分度,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以下简称《考试大纲》)要求。从单卷来看,大部分阅读文本易读性都在50~70的范围内浮动,也存在少部分在此范围以外的文本。比如,2017年6月卷C篇易读性为41.48%,2020年1月卷B篇易读性为36.62%。此类文本难度较大,对考生的阅读水平要求较高,考生阅读起来比较吃力;相反,2016年11月卷A篇易读性为86.68%,2017年11月卷A篇易读性为87.42%,此类文本难度较小,不利于有效考查和区分考生真实的阅读水平。

四、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以2016—2021年浙江省高考英语“一年两考”30篇阅读理解文本为研究样本建立小型语料库,通过Coh-Metrix工具,从文本类型、文本长度、词汇难易度、衔接和易读性五个维度定量分析高考阅读理解文本复杂度的总体特征。研究结果发现:高考阅读文本类型丰富,多采用说明文、记叙文和议论文类型的阅读材料;高考阅读在文本长度、生词率、文本衔接和易读性上都符合《考试大纲》要求,且文本难易度适中,基本能够反映高三学生阅读水平。鉴于上述分析结果,为提升高中英语教学质量,本文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掌握文本特征,重视体裁比较

浙江省高考英语阅读文本以说明文为主,同时涉及对记叙文和议论文的考查。掌握语篇的文本特征,可以帮助学生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总结作者的写作风格,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具体阅读材料,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文本类型,探究同类文本在结构和语言方面的共性。具体来说,说明文重在说明事物,内容严密、语言准确,教师在讲解时要强调段落间的逻辑关联,培养学生语篇构建意识;记叙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方式,围绕文章线索展开,具有较强情节性,针对这类文本,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主线,抓住关键节点,预测故事后续发展;议论文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构成,教师解读议论文时,可引导学生在“三要素建模”的基础上把握文本内容。

(二)增加词汇积累,关注语篇衔接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最基本单位,词汇教学是英语阅读教学的基础[7]。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切实加强词汇教学,利用语块知识和构词法知识,不断扩充学生的词汇量。在扩大词汇量的同时,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加深对词汇深度知识的了解,如引导学生结合语境猜测词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加深已学单词词义的记忆,还能了解到该词在不同语篇中的不同意思。此外,教师还应加强对长难句的拆分和解读,在阅读分析过程中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分析语篇的衔接和连贯方式,使学生可以根据衔接方式理解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从整体上掌握篇章结构。

(三)加强阅读训练,提高学生语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