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趣味语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8-29 17:09:52

高中趣味语文

高中趣味语文范文篇1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的影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依然残留着一些问题,阻碍着新课标的彻底贯彻,制约着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无法满足培养现代人才的需要。根据笔者的调查与研究,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一)灌输式课堂教学,学生学习主动性低下

教师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教学效率低下,与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背道而驰,无法达成新课标提出的目标与要求。

(二)教条化教学模式,学生参与度不高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单调、陈旧的教条化教学模式,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流程化地、呆板地展现给学生,不仅制约着学生的语文思维,而且降低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三)理论化教学,偏离学习的本质方向

教师的教学内容,理论知识过多,缺乏必要的感性知识,使得学生学到的知识都是抽象的、孤立的理论性知识,学生只学会了简单的读和写,却不能将理论知识在生活中运用,这偏离了学习语文的本质方向。

二、高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必要性

(一)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

由于高中学生必须要面对高考的压力和繁重的学习负担,教师侧重于对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其兴趣的培养。为了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增加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二)现代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现代教育体制改革,倡导的是素质教育。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不仅要使学生具备必需的读写技能,而且还要使学生具备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就要增加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现代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三、高中语文趣味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实施趣味性教学,可以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它有助于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对于促进语文教育的发展也有重大的意义。那么,如何实施高中语文的趣味性教学呢?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在此提出一些建议,以作抛砖引玉。

(一)使用趣味性的教学语言,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

实施高中语文的趣味性教学,首先要从教学语言风格的转变开始。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时使用的语言往往比较严肃、古板,这对在新时代环境下成长的高中生来讲,是枯燥乏味的。时间长了,容易降低学习兴趣,造成成绩下降。高中学生思想比较活跃。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摒弃一些比较陈旧的模式化语言,多尝试使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从课堂的开始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教师应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少使用或不使用偏激性的语言。通过运用教学语言的技巧,可以发挥教学语言的艺术魅力,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学生对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会提高,从而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

(二)采用创新的、有效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大胆地探索,勇于创新,借鉴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采用一些已被证明有效的、创新的教学模式。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强制灌输式教学。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了。因此,教师在实施语文趣味性教学时,可以进行创新并灵活运用教学方式。例如,对于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灵活讲解,也可以创设情境进行教学,还可以组织趣味性竞赛活动等。通过新颖、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趣味性教学的优势,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三)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

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由于其能够运用影像、声音等把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地表达出来,深受学生喜爱。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内容丰富的课件,增添课堂趣味,加强教学效果。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把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播放出来,这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也可以弥补单调枯燥的教学语言的不足,同时又能增强教学趣味,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

作者:苟世晗 单位:贵州省遵义县第一中学

第二篇

一、语言充满趣味,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堂

在一堂课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知识的传播者,语言是知识的载体,它不但把知识带给学生,也把教师的情绪转达给了学生。教师有些漫不经心的话语,在学生听起来就可能十分激动,对学生的情绪造成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乐观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叛逆的。生动、有趣的语言能够发挥出教师的自身魅力,让学生受到教师的感染,从而更加主动地沉浸在知识的海洋当中。枯燥、消极的语言会让学生感觉课堂十分乏味,虽然有丰富的知识点,但是这种强塞式的灌输并不能真正让学生吸收知识,反而感觉十分排斥,难以接受,这样的氛围怎么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尽量让语言充满趣味性和生动性,让学生认为每一堂语文课都是十分幽默且丰盛的,让学生感到教师的激情。教师可以引用名人名言、诗词、古典故事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丰富的文化知识,对教师产生崇拜之情,这种崇拜感会让学生钦佩教师,更加希望从教师身上获取知识。另外,在上课时要用趣味性的语言活跃课堂,在提问题或解题时,趣味性的语言能让学生感到气氛的轻松,不会因为老师提问题而感到紧张,还会积极思考,主动回答。例如,在做写作方面的指导时,教师可以多用比喻、抒情等手法来讲课,比如“我很崇拜你”,这一句话简单平淡,并不会给人留下太深的印象,可以换成“我对你的崇拜犹如滔滔江水绵延不绝”,这样就会让学生印象深刻。

二、图文并茂让学生感兴趣

多媒体的应用在当前教学中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方式,它方法简单,应用范围广,对于教学来说起到了不小的帮助。教师在讲课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与课本有关的图片或音乐,比如,在学习《雨巷》这首诗时,可以根据诗中的景色,找一些合适的图片来播放,并配以温柔的音乐,让学生可以感受到诗中描述的心情。图片和音乐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思考,还可以刺激学生的兴奋感,加深学生对本课的记忆,是非常有效的教学工具。图片让文字具体化,音乐让文字形象化,学生通过眼睛和耳朵的调动,增强大脑的记忆,让学生减少紧张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还能感到身心的愉悦。再例如,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时候,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感受到苏词的豪放,理解诗人为国效力的抱负以及壮志未酬的苦闷,但是实际上,学生很少能朗读出那种“人生如梦”的思想感情,为此,教师就一定要播放朗读的音频给学生听,让学生从音频中找到豪放的气势,还可以通过《滚滚长江东逝水》或《百家讲坛》等视频的播放,让学生得到更深切的感受,在自己朗读时,才能够达到铿锵有力、激昂高亢的效果。

三、让课堂贴近生活

学生处于青春期,本身具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如果把课本知识和生活情景结合起来,就可以让学生找到语文知识的实用性,从而兴趣高涨,课堂氛围也会轻松快乐。尤其是一些古诗词或者文言文,本身枯燥难懂,但结合生活以后,学生非常容易就可以理解。例如,在学习《孔雀东南飞》的时候,教师可以挑选几名同学扮演文中的角色,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让学生感受文中人的情感,还可以用自己的想法设计一个剧本,加入现代元素来演一出舞台剧,这样一来,不但让学生领悟了文中内容,还提升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结语:如果课堂了无生趣,那么教室就会变成一潭死水,学生也会抗拒语文学习。让高中语文课堂充满趣味性,是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教师要从完善自身做起,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自身地教学技能,多措并举,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构建起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模式。

作者:叶怡之 单位:湖北省公安县第二中学

第三篇

一、趣味教学的特色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教给学生大量的语文基础知识,而是让语文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由被动的角色转变为主动的角色。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把教学精力放到如何营造趣味课堂,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课堂上学好语文。实施趣味教学策略需要教师因材施教,根据每一个学生个体的不同,知识体系的不同来采取不同的方式教学。所以,趣味教学的特点也不仅仅只是趣味性,还有实用性、创新性、非固定性和综合性。高中语文趣味课堂的策略要求,语文教学内容或教学形式要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引发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由单纯地听讲的模式改为探索的模式,由单纯记忆的方式改为系统联想的方式。在趣味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情感体验。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身的特色,找到合适的学习方式,在快乐中学习。总体来说,趣味教学的特色是让学生在相对轻松、充满乐趣的课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现学习的乐趣并养成积极探索的习惯。

二、趣味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语文是对语言以及文字的学习,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继承。在过去的语文教学方式中就是教师在讲台上授课,学生在讲台下听。现在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做到“以人为本”,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充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所以,教师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应该尝试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充分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让课堂充满生气,将学生的情绪调动到最适合学习的状态。

(1)趣味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学习新课时,可以通过向学生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这会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在思想上保持积极性。比如很多教师在讲《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文时,会让学生先读一遍课文,然后提问几个问题:一、《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一节的意义是什么?二、文本有什么艺术价值?三、刘姥姥人物形象的特点是什么?在学生通篇读完这一课文时,因课文篇幅长,不免会在阅读过程中精力涣散,再考虑这些问题时,文章内容早已记不清晰。另一方面,文章并非全是白话文,还有大量诗词,学生未必可以全部理解。这个时候,建议教师可以先把《红楼梦》的主题背景和特点告诉学生,然后提出问题,再给学生放一段《刘姥姥进大观园》的视频。影像资料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学生带着问题看视频,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并且对重点情节记忆更加深刻。在看完视频之后,若对教师提问的问题还是把握不清,可以再从课本中查找,这时再阅读课文,会发现更细微的细节,想要深入了解的兴趣也会促使学生充分阅读课文。

(2)推陈出新,提高学习效率

语文课本中的内容多样,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提高课堂的多样性和实用性,让高中语文课堂充满趣味的同时,使学生也可以掌握知识。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一篇话剧《雷雨》。与其让学生通过读剧本来感受经典话剧的魅力,不如让学生自己来表演。学生在准备期间需要考虑到各个角色之间的配合和道具背景等的改变,这样学生准备期间可以感受到话剧各个要素之间协调配合的重要性,也会让学生了解到排练一场话剧是十分不容易的。这种开放性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充分进入到角色和文本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联想力来充实课文的内容。教学方式由给予式和填充式改为探究式,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

(3)师生换位,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在讲授新课时,趣味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高中语文的课堂上,新课占的比重要比复习课所占比重要小。趣味教学策略在复习课中也应有很好的教学效果,才能很好地被教师和学生接受。在复习课时,可以让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从备课到讲课,带领整个班级的同学复习基础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在备课时,要把所学知识系统地整理并在讲课时连贯的讲出来。学生在充当教师角色时,责任感增加,对自己的要求也会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必然也会提高。师生换位,增强学生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充分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高中语文课堂的趣味教学,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增强教师的教学效果,极大地发挥学生主体意识,促进高中语文教学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作者:王春斌 单位: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第二中学

第四篇

一、应试环境下高中语文趣味培养的尴尬

(一)教师的趣味教学意识不足

教师的教学意识,对于其教学行为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没有意识到趣味教学的重视性,也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大多数教师将自己视为教学的主体,认为只有自己的教学实力在课堂中得到全面地展现,才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这些教师往往认为课堂教学活动是严肃的,趣味教学是对语文教学工作的亵渎。教师对于趣味教学的理解不正确,让趣味教学的实施存在困难。

(二)教师的趣味教学方法不足

趣味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要提高语文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就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但是传统教学模式仍然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会利用灌输式教学法开展教学,将学生视为知识的接受器,引导学生在课堂中死记硬背。一些教师为了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盲目地打造趣味课堂。一些教师会在课堂中讲一些与课堂内容无关的笑话,虽然让课堂氛围更有趣味性,但却没有作用于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也让教学活动偏离了轨道。

(三)师生关系过于死板

师生关系,对于趣味高中语文课堂的打造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会让课堂教学氛围更加轻松,也会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然而,许多教师不能放下权威者的架子,一直在课堂活动中做学生的控制者。部分教师享受自己在课堂中发号施令的感觉,认为压抑学生的自由就能提高教学效率,导致了师生关系的恶化。恶劣的师生关系让趣味课堂的打造没有可能,更影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心态。

二、应试环境下高中语文趣味培养的方法

应试环境给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不小的阻力,做好高中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才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师要开发多样化的趣味教学方法,具体如下:

(一)利用趣味化语言打造趣味语文课堂

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教学的重要元素。语文学科知识会通过教师的语言传递到学生那里,教师在课堂中的一应试环境下高中语文趣味培养的尴尬境地江苏省泰兴中学张艳举一动,一言一语,都会对学生的情绪与学习效果产生影响。有趣的教学语言会让教师本人的魅力彰显出来,更会对学生的情绪产生影响,渲染良好的课堂氛围。而枯燥的教学语言,则不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会让学生觉得课堂知识难以消化,更会产生厌学情绪。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热情,需要教师对传统的教学语言进行趣味性改造,用语言让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首先,教师要利用诗词或者幽默故事的引入,让自己的语言形成一种风格,促进教学语言的流畅与和谐,让学生感受语文学科的魅力。其次,教师要适当地融入一些趣味性的语言,促进学生思维开拓,让学生对自己产生依赖。比如在讲解《边城》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钱钟书先生的婚姻围墙理论调节课堂氛围,促进教学趣味化。

(二)利用形象资源打造趣味语文课堂

将更多形象的资源应用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会让课堂教学内容得以丰富,也会激发学生的思维。在教学现代化发展的今天,教师可以利用图片以及音乐这些生动的资源,拓展自己的教学途径,也开拓学生的眼界。教师可以利用图片促进文本的形象化,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资源上进行趣味学习。在语文课堂中,教师更可以利用音乐作品去渲染氛围,营造良好的情境,让学生深入到语文学习中,促进教学趣味性的提高。比如在讲解《听听那冷雨》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刘德华的《冷雨》,渲染相对凄凉的阅读氛围,促进学生感受文章中情感,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深入。

(三)利用激励行为打造趣味语文课堂

在高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获得教师行为上的鼓励。教师趣味性的教学语言以及形象的教学资源,都是知识方式。教师也要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用行为给予学生精神上的鼓励。当代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平等交流中了解学生的需求。在课堂中,用自己的眼神以及肢体动用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建立学习信心,感受课堂趣味。

三、结语

高中趣味语文范文篇2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要培养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思维习惯,提高自主思考能力,需要结合现有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实际,改变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现状。实现这一现状的改变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教师需要了解高中学生现阶段的思维方式,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相应的教学计划。其次,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在语文课堂上增加师生互动的频次。再次,教师要为学生创制良好的学习和思考环境,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近年来,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较之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仍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笔者在研究高中语文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浅谈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对培养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高中;语文;思维;培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不断进行优化改革,包括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等在内的许多方面与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相比都有所改善。高中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所增加,自身的语文水平和知识积累也有所提高。但是,现阶段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并不完善,仍然存在很多阻碍学生发展、新课标落实力度不够、脱离客观实际的问题没有解决。而随着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这些问题也就进一步地凸显了出来。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为避免形式主义,落实教育改革思想起到了很大作用。

1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1语文教学的功利性太强:现阶段,很多教师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唯一标准,在课堂教学中功利性过强,习惯于把过多的精力放在课文背诵和考试题目的研究上,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气氛不活跃。虽然高中学生面临高考压力,时间紧,学业重。但是语文教师需要做的是合理安排授课内容,为学生提供全面合理科学的教学,而不是被高考牵着鼻子,考什么就学什么,仍然以一种应试的思想进行授课。而且为了进行知识灌输,语文课堂教学仍然采用教师讲课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已经成为大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和学生的习惯性课堂教学方式,一时之间难以改变。这种长期的知识灌输和全盘接受使得学生的分辨能力和思考能力都有所减弱,学生无法成为课堂的主人,无法成为课堂的主导者。

1.2写作思维培养力度不够:目前高中学生写作文往往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作文空洞没有真情实感。虽然这与学生的经历较少,经验不足有很大关系,但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结合学生性格率真、活泼好动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写出充满趣味、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学生作文模式化严重是学生写作过程中存在的另一关键问题。模仿教师、课文以及课外读物上的文章是现阶段学习写作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现象。学生在模仿中探索写作思路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如果教师能够在学生模仿的时候因势利导,给予学生必要的意见和引导,学生就能够在这一阶段建立起自己的写作风格和写作意识。但如果无法进行合理的指导,学生的作文模式化就会越来越明显,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不会得到提高。

1.3课堂教学目标不够到位: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的把精力都放在如何教授语言知识上,忽略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对学生成长更有帮助的部分。而且,教师设定目标时主要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思考问题,只关注能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计划,却不顾及学生能否跟上进度、能否真正达到既定的目标,这样的目标既无力也没有意义。还有的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不够具体,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学生遵循的学习指导,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同时需要同时制定完成这一目标的阶段性教学计划。

2改善高中语文教学现状的措施

2.1加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力度:以“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为中心的“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有很大优势。一、自主学习能够调动学生研究语文知识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从被动走向主动,培养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更易于发现语文知识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三、学生之间户型合作交流能够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进同学间的感情;最重要的是“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式,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有深远的影响。

2.2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可以让学生保持轻松且愉快的心情,从而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让学生在思维积极的状态下学习语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情绪的主体。因此为了营造愉快且良好的课堂氛围,语文教师在授课时要保持热情昂扬的情绪,通过自己的感情与情绪来感染学生,唤醒学生的学习情绪。此外,教师还应因势利导,不能盲目追求课堂纪律而伤害到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应该尽可能在课堂中利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幽默风趣的语言、活泼生动的表情以及和蔼可亲、善解人意的眼光等来影响学生,通过举手投足间投射出的愉快和宽松给学生以适当的鼓励和暗示,让学生热爱语文课堂。

2.3转变教师的角色: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成为了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应该改变原有的知识灌输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积极组织小组讨论,理解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情况,能够为学生查漏补缺,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独立思考、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提高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3结束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开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提高学生能力的需求。高中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等方面发挥着极大的作用。语文作为三大主要学科之一,一直受到教师、家长、学生以及教育界的关注。近年来,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与以前相比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仍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文中所述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不足和改进措施需要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发现不断探索不断解决。

作者:吴娟 单位:贵阳乐湾国际实验学校

第二篇: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通假字研究

文言通假字是学习文言文中最能令人“懵圈”的难点之一,但通假字又常常是文言文中必须掌握的重点,因为不突破这个通假之“迷”,可能文章就无法顺畅地阅读和理解。比如“秦王必说见臣”中的“说”就是通假字,音与“悦”相同,意思也是愉悦。倘若只按字面的音和意理解成说话的“说”,则必定会引发理解上的混淆甚至混乱。因此文言通假字的教学可谓高中语文文言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一、文言通假字的概念

从“通假”两个字可以分析出通假字是指具有通用、相通功能的假借字。主要指利用同音或近音的字替代通假前的字。而根据《说文解字》中的定义“本无其字,音声托事”来看,通假字产生的核心在于字音,只是为了字音的关联,不存在字体数量增加的问题。通假字的出现是为了“托事”,而根据字音将通假前的字新增了一个含义或功能。从这个解释可以推断出通假字产生前必然要存在一个“本字”,在“本字”的基础上经过通假形成同音或近音但意思不同的字。

二、文言通假字的成因

(一)形多音少

汉字作为独立于世界其他文字体系外的一种文字具有音形义于一体的特点。然而汉字形成的历史进程中,字形的发展速度和数量远远高于音节,以至于不到两千个音节要应对超过四万的字形,这就造成一个音节对应若干个字形的问题。当其中某些曾经的“错别字”得到了大众的认可成为书写习惯后,这些“错别字”就被约定俗成地用开来,这就是现在的“通假字”。

(二)以讹传讹与就简原则

众所周知,汉字与汉语文化在历史上曾经遭受过一次巨大的劫难,也就是著名的“焚书坑儒”。相传当时的古书已经被焚烧殆尽,后世儒生为了拯救这些被焚毁的古书而凭借记忆勉强恢复。但是儒生们的努力行动却因为只记音节而在字形上存在不少漏洞。不仅如此,不同地区迥异的方言问题和儒生学识的差异也造成了字音与字形之间存在不匹配的现象。久而久之,通假字也越来越多。另外,传统繁体汉字书写不易,当遭遇音形不匹配的情况时,人们往往倾向于遵循就简原则选择更简便的字形,于是形成了通假现象。

三、提升高中文言通假字教学成效的策略

(一)找到规律

要想找到文言通假字的教学规律需要通过实践积累经验进行总结和发现。以《离骚》中若干语句为例:“忳郁邑余侘傺兮”、“何方圜之能周兮”、“延伫乎吾将反”、“进不入以离尤兮”几句中都存在通假字情况。第一句中的“郁邑”和“郁悒”是通假字,意思是忧郁、忧愁。第二句中的“圜”和“圆”是通假字,意思就是方圆。第三句中的“反”和“返”是通假字,意思就是返回。第四句中的“离”和“罹”是通假字,意思是遭遇、遭受。从以上的例子中不难发现,通假前的“本字”与通假后的字在读音上存在着相同或近似的情况。上面四个通假前后的字在读音方面完全相同,分别是“yuyi”、“yuan”、“fan”、“li”。由此可见,要学好通假字,一个最为典型和显著的规律就是读音上的相同与近似。

(二)遵循原则

找到规律后,下一步就要摸索出学习通假字的原则,尤其是在音、形、义方面应当遵循的原则。以《诗经》为例,“匪来贸丝”、“于嗟鸠兮”、“犹可说也”、“隰则有泮”四句话中分别存在着四个通假字“匪”、“于”、“说”、“泮”。这四个通假字原来的“本字”分别是“非”、“吁”、“脱”、“畔”,其读音分别是“fei”、“yu”、“tuo”、“pan”,意思则分别是“不是”、叹词“吁”、“解脱”、“岸、边”。从通假前的“本字”与通假后的字对比可以看出,无论是读出的音节还是写出翻译出的意思使用的都是“本字”的音和意。可见,识别出“本字”是学习通假字需要遵循的原则。简言之,这一原则可归纳为“寻本字、发本音、释本意”。

(三)注重积累

这也是语言学习必不可少且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与其他专业学科或许可以用“突击”的形式实现短期内快速进益不同,无论汉语还是英语,但凡语言学习就绕不开长时间和大数量的学习、记忆、背诵以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文言通假字学习更是如此。只有足够的积累才能在学习者头脑中形成相当容量的通假“数据库”,才不会出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窘境。日常积累时还应注意把握常规与特殊通假情况,比如“虽有槁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生非异也”三句虽同出《劝学》,但前两句中的通假“有”和“知”对应的“本字”“又”和“智”很明显是读音相同和近似的常规情况,但末一句的通假“生”则较特殊,其“本字”为“性”。

作者:孙石毅 单位:湖北沙市中学

第三篇:高中语文人格教育研究

摘要: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对于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其在高考中的分数占比很高,因此教师有必要使用合理的教学措施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的成绩。但是语文作为我国的文字语言教学科目,教师在教学之中除了要重视成绩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文化修养进行教学,这其中人格教学就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在此背景下,文章首先介绍了语文教学中人格教育的具体含义,进而分析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格教育的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了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格教学的实践途径。

关键词:人格教育;高中语文;教师;研究

语文是一门包含极其广泛的学科,其不止在高中阶段的分数占比很高,同时也是一门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科学。教师在语言教育中会有意无意的对学生的个人人格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重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人格教学,基于此,文章围绕语文教学中人格教育为中心,分三个部分展开了细致的分析探讨,旨在提供一些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合理进行人格教育的理论参考,以下是具体内容。

一、语文教育中人格教育的含义

人格一词被多个学科进行了相关的定义,在其观点上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人格包含着很多的因素,性格层面、心理层面以及道德层面等等,其都可以理解为影响人格形成的部分。通常而言人格是指在一个人其存在的气质,思维方式、思想道德水平以及自身的能力等。语文教学之中的人格教育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之中结合教学的内容,有目的帮助学生拥有一个完善的气质、能力、个性以及道德,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健康的人格[1]。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格教学的重要意义

1、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

高中阶段属于学生个人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形成时期,在这个时期进行人格教学首先就能够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人格,进而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在语文学科之中拥有者其他学科难以匹敌的优秀人格教育的资源,在课本中的一篇篇美文在各个方面都能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侵染效果,而通过对这些美文的正向理解便可以实现学生人格修养以及个性品质的正确引导。

2、人格教育是其他教育成功的基础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不仅仅是在进行知识的摄取,同时也是一个性格的养成过程。在教学之中二流的教师教书,然而一流的教师却是教人。在高中语文的人格教育中,最重要的教师教导学生如何做人,让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学会如何学习、生存和合作。从大体上观察也可以说,只会会做人才能干成其他的事,因此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对于高中生而言是其他教育成功的基础。

3、帮助素质教学的实行

素质教学的核心是实现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地位,倡导学生为主,教师引导学习。而人格教育要求全面的培养学生的情、意、知、趣各个方面,培养一个完整的人。这和素质教育的宗旨存不谋而合[2]。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格教学的实践途径

1、注重体验式的教学

在高中阶段任何学科都具有一定的功利性,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对分数足够的重视,导致目前的教学中存在着教学体会和感受被忽略的问题。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有效地人格教育首先就需要在教学中实现体验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之中不仅仅懂得怎么去获取分数,更多的是对自己生命的一次新的认识,从而通过不停地认知来实现自身人格的健全。例如:教师在教学之中需要创建一些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学习中不只面对干巴巴的课文而是更够对课文中描述的故事有所感触和体验,进而在学生脑海之中留下一个独特的体验和印象,而印象的不断叠加就实现了人格的形成。

2、充分利用优秀的作品进行人格上的参透

在高中的语文课本之中任何一篇课文其都是形式和思想的一个统一体,其都包含着人格的光辉,在课文之中有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有古今中外的秀美河山,有独立于世的思想认知,更有感人至深的世间真情,总之在语文课本之中能够用以人格教育的素材比比皆是,因此我们教师课文教学之中就需要找出课文之中极其适合使用人格教学的课文进行人格教育,让文章中的思想逐渐渗透到学生的内心深处,进而达到人格升华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荆轲刺秦王》的教学之中教师就必须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怀的教学,让学生的认知到爱国的伟大之处,触及学生的内心深处,进而让学生的人格之中包含对自己祖国的热爱;在《师说》一课时的教学之中进行学习永无止境的人格教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正是说明学习必须从小做起,任何事的成功都必须从小做起,教育学生做事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在《逍遥游》一课时的教学中,要对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进行教学,让学生建立一个对世界正确认识的视野[3]。

3、以身作则的进行教学

教师是一个极其独特的职业,对于语文教师而言更是如此,因为教师所面对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个身体和思想都在不停成长的人,因此在教学之中教师更要做到以身作则。在高中语言教学的人格教育中,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也”的人,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媒介,也是学生对于知识的第一层认知。语文教师在教学之中会将自身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以及人格都传达给学生,因此在人格教育之中,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自身也必须具备一个完善和健康的人格,其自身必须积极向上、乐观开朗、公平真诚、爱国爱家、学识渊博,同时还必须具备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教学风格。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对于人格有正确的领悟,就必须要求教师在教学之中提前将人格教育的因素植入教学内容之中,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深入体会,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在人格方面有所感悟[4]。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言教学中进行人格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必须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人格教育。在高中阶段人格教育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并且还是其他教育成功的基础,同时对于素质教育而言,其还可以帮助素质教学在高中教学的实行。教师在人格教育中需要注重体验式的教学、充分利用优秀的作品进行人格上的参透并且以身作则的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人格。

作者:韩英琦 单位:本溪市第四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钮鹏松.高中语文伦理人格教育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21(20):20-23.

[2]张秀芹.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探微[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3,41(11):144-144.

[3]连丽敏.人格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J].小作家选刊,2016,14(12):74.

[4]赖庚祥.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格教育渗透[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5,10(2):41.

第四篇:高中语文教学对人文素养的培养

“人文素养”是什么?普遍的看法是: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内涵很丰富的学科,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较好的语感、较强的运用能力、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等。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明确指出,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并存的学科。作为高中生,正是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更要把握好这个关键时期,充分发挥出语文学科的优势,展现作品的人文之美,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深入教材,挖掘人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课程目标;课文内容也变得更加的广泛,它的触角延伸至家庭、社会、自然、人文、历史等方方面面。面对内容丰富的教材,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挖掘课文的人文内涵,从而使学生在知、情、意各方面全面发展。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不是简单的说教就可以得来的,也不是上政治课能灌输得了的,它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而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最好的材料莫过于经典的人文著作,经典的人文作品自会把高洁的审美情趣、丰富的知识视野、高尚的思想、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给传递。不过,限于高中生的理解、领悟能力还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为了更好地将作品中的人文精神传送给学生,还需要教师深入地钻研教材,全面而正确地解读教材,挖掘出丰盛的人文素养来滋养学生。如,在教学《再别康桥》时,就可通过配乐、图片、反复的朗读、涵泳字词、想象联想,引导的学生去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如诗如画的意境及作者对康桥的依依惜别之情,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与追求,以便日后能成为一个有着高尚的情操与高洁志趣、甚至能创造美的人。

二、优化课堂,实施人文教育

新课程的改革凸显了人文主义精神,更加注重生活体验,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以情唤情,意图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无处不在的美好情感,从而熏陶学生性情,“润物无声”地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朱绍禹先生说过,“教材可能是一个人一生中接触的最重要的读物,它的力量可能影响着受教育者一生的思想和行动”。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要转变传统的教师定位,优化课堂教学。变教师作主体的“一言堂”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民主课堂,并在课堂上充分实施人文教育,一步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如教学鲁迅的《祝福》第二课时,我设计的主问题只有一个:你认为害死祥林嫂的最大的凶手是谁,为什么?让学生在充分阅读、自主思考之后,与同伴和老师交流讨论。这样一来就能最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交流合作性,而不必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也不一味地只充着少数积极发言分子的听众,从而获得独立的思考权与发言权,这样才能培养出有思辨能力、有独立人格的学生。

三、创设情境,激发人文情感

教材中的大多数选文都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情感,都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具有潜在的巨大影响。但有些人文情感较有隐蔽,需要教师创设情境,才能显现出其情感内涵,让学生感知并受到情感熏陶。教师在教学中若能把自身的情感融入作品境界,融入作家的生活体验中,进而在教学中,运用生动的语言,配以恰当的表情、手势,或借助多媒体来创设某种特定的情境,一定能更好地凸显作品的情感内涵,从而诱发出学生的情感,使其受到人文情感的陶冶。如著名教师韩军在教学《大堰河———我的保姆》时,配着低沉抒情的音乐,用时而欢快,时而沉痛,时而悲戚,时而激愤的声音去朗读,当韩老师热泪盈眶地将课文读完,学生沉浸在温暖伟大的母爱,沉浸在对黑暗社会的诅咒和控诉中良久无言。我想此时此刻,学生的情感必将得到陶冶而渐趋于纯真。总之,语文学科是工具与人文性并存的学科,语言文字作为表情达意工具的同时,还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情感性。因此,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好语文学科工具性、在高考指挥棒的强压下的同时,切莫忘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要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地渗透进人文情感教育逐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能力与品格健全的人,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我们教书育人的目的。

作者:朱敬祥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龙南中学

第五篇:合作式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学习为基本形式,借助教学过程中各教育要素的动态互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团体学习作为学习评价的基本单位,借助学习小组的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1.1对合作学习的理解产生误区:由于传统教学方式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把合作学习的目标定位为知识目标,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取得更大的成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仍然只是简单地传递语文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理论的记忆,忽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没有设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语文问题、应用语文知识,甚至为了让学生获得更高的分数,不惜让学生埋头在题海中,机械地进行练习,成为做语文题的机器。当然,在实践中还存在一种极端。许多教师没有理解合作教学的本质,将合作学习简单地理解为热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分为若干个学习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却没有必要的指导,不关注学生的合作过程,关注学生在交流中知识的建构和推进情况,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发言表面看起来非常多,但是仔细分辨可以看出在这样的课堂中忽视了语文思想和语文精神,学生的思维仍然是被动的,合作学习并没有为学生能力的发展服务。

1.2教学手段单一和封闭:教学手段包括教学中采用的技术手段和行动策略的总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学手段已经由单一的语言和问答活动向多样化手段转化,课堂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教师采用的还是传统的讲授法,采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语言和案例,只有在公开课上才采用多媒体技术,在活动上也采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小组展示等多种形式。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这需要每一节语文课堂都是学生主体的课堂,都是学生自主建构的课堂,如何将这种只有在公开课和赛讲活动中实行的多样化手段和策略延伸在常规课堂中,使学生在每一节课堂中都有话语权,都能自主参与,积极建构知识,成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的难题。

2高中语文教学中践行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的有效策略

2.1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包括被动地听讲、被动地接受任务、被动地接受知识,新课程中践行合作学习,首先要让学生活起来,让学生敢在课堂上发言,这就需要问题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情境联系着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在情境中学生更能发现问题,也更愿意解决问题。例如,在《雨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通过语言引导学生走进意境,江南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它有着不同于北国,也不同于南疆独具特色的风韵,在你的心目中,江南有哪些典型的意象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回忆学过的有关江南的文章和诗词以及自己的生活见识,纷纷说出自己理解中的江南意象。紧接着教师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深层感受,这些意象为什么能代表江南?你能从这些意象中体会出江南的总体风格或者意韵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发表了一些肤浅的观点,也产生了一些疑问,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好奇心,走进了江南的雨巷。在文章的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写作的背景,在听取录音后,引导学生说说感受到的《雨巷》的氛围————低沉、伤感,充满愁绪和无奈,美、迷蒙,把握现代诗的总体意象;借助诗歌共解释了几个意象(景物)深化理解,思考戴望舒为什么忧伤,把握核心,层次化地感受诗歌的情感,过程性地体验诗歌的意境,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2.2建立学生主体课堂,促进知识的自主建构: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学生主体的课堂,新知识的学习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同伴的合作学习,通过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组合,并借助查找的新资料完成新内容的学习,教师只是在学生理解深度不够的地方进行点拨,在课堂中时间为5~10分钟。在这样的课堂中将大部分的时间还给学生,学生在自主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自主建构。例如,在《小狗包弟》的教学过程中,作者将文章的内容分成四个学习问题,一是了解巴金和文章的写作背景;二是阅读“楔子”部分,思考:除了引起下文,这一部分内容有没有其他的作用;三是作者通过别人的故事引导自己的故事,包弟是如何出现,又是如何与作家一家人相处呢?阅读“开展和发展”的两部分,思考:作家在介绍包弟的来历和描写人与狗之间的相处时,突出了包弟的什么特点,在描写时用了怎样的方法;四是无论小狗包弟怎样可爱与聪明,仍然逃脱不了自己的厄运,阅读结局思考原因是什么,小狗包弟作为礼物无法送出,为什么。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每一组学生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解读,把握文章的重点,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进行组间的交流和合作,教师只是在小组学生展示完毕以及组间互动后,给予点拨和指导,深化知识,课堂的内容是在学生的交流、讨论、展示和互动的过程中解决的,自主建构知识。

3结语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是借助同伴集体的知识经验促进知识的自主建构,提高学习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努力建立学生主体课堂,促进知识的自主建构;结合信息技术,多样化教学手段辅助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张少华 单位:安徽亳州利辛县教育局

参考文献:

[1]朱万香.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探析[J].教学研究,2013(02).

[2]朱万香.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3]宋艳艳.研究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5(31).

[4]杨丽丽.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教学组织对策[J].赤子(上中旬),2015(02).

第六篇:高中语文选修课课题研究

1高中语文选修课与课题研究性学习之间的联系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是新课程改革中一种重要的新探索,它是“自主、合作、探究”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承载体。这种方法对教师而言,教师需要将教学中的问题当做载体,根据所要讲授的内容,创设科学合理的场景或教学途径,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当中,以主人公的身份收集、分析、处理问题,充分的使学生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方法对于学生而言,就是在教师不将问题的结论直接告知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的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高中语文选修课是新课标改革下的产物,是符合时展的。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不同于必修课程,它的内容更丰富,知识含量更高,教师的课堂只是给学生起引导作用,教学生如何学习选修课程,它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主学习,挖掘选修教材背后更多的内容。基于这种目标,研究性学习方法毫无悬念地成为其主要学习方式,它要求选修课提供条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的内容,并确定研究的方向,在教师的帮助下,运用掌握的决这一学科中的某个问题。在语文选修课上,教师不需要讲授给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或者学术结论,重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相比必修课而言,语文必修课的知识的预先规定的、是固定的,而语文选修课的知识是不确定的,是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自动生成的。由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的特点,其与研究性学习具有极其相似的性质,属于研究性课程的一部分,依托于现代化教育,具有多元化、立体化等优势。

2根据课本要求,确定研习目标

明确教材的要求,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是选修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教者必须心中有数,学者也必须清清楚楚,不可轻视。因为目标的明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成效。下面我们举例来说明:《语言规范和创新》(苏教版)这一部选修教材的每个专题由导语、文本、资料链接、阅读探讨、积累与运用五个部分组成。教学内容主要有:如何遵守汉语言规范,如何运用语言手段进行语言创新。基本的要求是:严格遵守现代汉语各项规范,做到文从字顺;熟悉语言创新途径,充分挖掘并调动汉语的各种潜力,大胆创新进一步提高语言能力。为此,我们把教学目标确定为:了解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进行系列化的语言训练,学会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据此,我们把每个专题分为三个目标基本点:阅读基本点,研究基本点和训练基本点。每一个专题前面的例文,我们把它作为阅读基本点,意在了解语言现象,了解语言的构成,语言的艺术性和民族意识,以扩大学生的视野;把“资料链接”作为研究基本点,意在研究具体的语言问题,并收集平时口语、作文中的语音、文字、语病的错误,研究它们产生的原因和纠正的方法,为准确地运用汉语打下坚实的基础;编写系列的专题练习,作为训练点,意在通过题目的训练,养成正确使用祖国语言的习惯,纠正错误的语言现象,并且同高考接轨,既利于学,又利于考。根据教材要求,分解相关内容,明确学习的重点和达成要求,是建构选修课课堂新范式目标基础。

3围绕教学专题,进行自主研究性学习

高中语文选修课应该是专题研究性课程。每一本选修教材,就是一个总研究课题;每一个板块,就是一个子研究课题;每一个学习的知识点,就是一个具体的小研究课题。例如,选修《〈史记〉选读》(苏教版),可以把《史记》的相关内容,分解成若干个研究专题:司马迁生平事迹的研究,《史记》思想的研究,《史记》叙事艺术的研究,《史记》语言的研究,《史记》人物刻画艺术的研究等等。然后,围绕这些专题,运用自主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进行专题研究。如人教版教材《中国古代经典文化研读》,当然不能关在教室当文言文上,而要走出去当研究性课程上,有的老师利用当地文化资源,让学生找碑刻,了解其内容,做专题研究;有的从儒家思想文化入手,让学生找资料,讨论探究其在中国的传承发展或优劣特征,引导学生关注中华传统文化建设,这些目标的实现都得益于研究性学习。这样做,是为了在满足学生共同性学习需求的同时,满足了学生个性化、趣味性的学习需求,“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达到开设选修课的目的。

4自我总结归纳,形成自己的知识系统

自主总结归纳,是要求学生自己主动去归纳所学知识,主动思考自己的学习过程,研究自己的学习方法,认清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并努力去克服它。但绝不是说教师就可以放任自由,不闻不问。教师应该在方法上提出具体的要求,以引导学生;在成果的展示方面提供相应平台,以激励学生。就方法来说,可以按照以下要求进行:属于知识积累型和语言运用型的内容,要按照知识系统去分类整理。例如古代文化常识,可按礼仪类、官职类、风俗类去整理;语言运用型,可按语音类、语病类、表达运用类去整理。属于研究探讨型内容,可以按照研究探讨的类型去整理。通过这些探究性学习,每个学生都根据自己的爱好学习,都学有所长,学有所获。总之,选修课程的教学是一条漫长的探索道路,研究性学习方法也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更要在实践中大胆创新,以人为本,不断总结经验,努力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发展。

作者:王凌艳 单位:湖南省怀化市湖天中学

第七篇:高中语文文学作品赏析探讨

1感受文学作品

对于一个高中的学生来说,当阅读一篇文学作品时,开始最基本的就是理解,来感受这篇文学作品[2]。首先应该对文学作品的体裁做一个初步的判断。高中时期,我们接触的文学作品的文学体裁是对文学作品进行简单的分类,一般分为散文、戏剧、小说、诗歌这四大类。开始阅读一部文学作品后,首先选定其体裁,每一种体裁都有它独特的风格,对他的分析方法也是不相同的。选定体裁之后,我们来运用四大步骤来全面感受这一篇文学作品。

1.1文学作品的篇中提示:我们阅读的高中文学作品,编写文学作品的人员会根据这篇课文的概况,在文章篇前以及篇后会给予我们一定的文学赏析小常识,在我们深度阅读这篇文学作品的时候可以给我们以很大的提示[3]。在整个单元的后面,也会有对这个单元每一篇文学作品的简单介绍,仔细阅读,会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1.2文学作品的仔细品读:阅读一部文学作品,离不开的是语言之间的交流,通过对文学语言的感知以及深度理解,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目的。如果一个人缺乏语感的话人,就会很难进行对文学作品的赏析活动。任何文学作品,首先就是以语言形式的最直观的表达,通过我们的大脑形成的意境来产生一定的联想,可以有一定的个人体会,前期的仔细品读,一般是感性分析,并没有成为感性的思考。这只是一个最基本的概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最初的感觉,语言是否流畅,语词是否新颖,描绘是否生动以及演说是否精彩等等都会在我们的大脑中成为第一语感的印象。

1.3文学作品延伸想象:文学作品的延伸想象,指的就是我们在看完文学作品之后对它的想象,它也是进行文学鉴赏重要途径。一般的文学作品都是通过个别来反映大众文学作品,往往最具有代表性。我们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通过想象,来陆续扩大文学作品的真实画面,这样可以获得丰富的画面形象,就是从有限的资源中推测、挖掘,对原来的文学作品进行扩充的想象,但是不可以异想天开,一定得紧扣主旨。这样一来,一个个丰富、鲜明的人物形象在我们的脑海中形成。

1.4同学之间的交流提示:现在都讲究的是合作学习,所以在我们一个人领悟的同时,同学之间的交流也是帮助理解感悟文学作品的重要途径。高中时期的我们大多数都不喜欢在课堂上发言,所以在同学之间讨论的时候,就可以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几个人畅所欲言,把不同人的意见结合起来,就会补足我们的不足之处。

2分析文学作品

2.1资料的重点利用:现在不管是互联网还是图书资料,对我们来说获取并不是意见难事。阅读一篇文学作品,我们必须做到合理分析和深度挖掘。一般我们都可以根据这些渠道来获取这篇文学作品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生平。、文章中人物的性格、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

2.2教师的耐心指导:我们的理解总归都是“皮毛”,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讲才是最重要的。在给学生讲课前期,任课教师都会就自己查找的文学资源融会贯通,把自己的理解和自己的体会做出总结,这样就可以更容易让学生理解,也可以让同学们可以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的大意。教师会将文学作品的主题、风格等的简单介绍给同学,我们可以在老师给我们讲解的基础上细细品味,仔细分析,来对文学作品更好的诠释。

2.3自己的融会贯通:自己的领悟与老师的讲解合二为一之后,我们就可以深入分析到文学作品人物的情感活动以及他的生活中去。好的文学作品的鉴赏,就必须真正进入到该作品的真实生活场景里去,同文章作者描写的主人公心心相印,从人物的表达中去体会文学作者的感情纠葛,感受文学作品所写的主人公的快乐幸福和痛苦悲伤等。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我们本身具有的情感反应,这样就可以领会各个人物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艺术效果。

2.4最后的通篇领悟:最后的领悟,指的就是阅读的人的理性认识,是进行文学鉴赏的最后一步。文学作品的鉴赏作品不仅要理解大意,还要深度挖掘。如果深入体会文学作品是一种情感的体验,那么,领悟就是理性认识的必然要求和最终结果。只有达到了情感以及理智的完美,我们才可能真正对文学作品有更好的鉴赏能力。3自我评价就一篇好的文学作品,应该是我们自己用心在感悟,长期我们在教学课堂的经验告诉我们,我们只有自己真正沉浸在文学作品中,通过以上的方式让我们理解感受每一篇文学作品,将自己毫无保留的融入到里面,才能领悟语言魅力,感受到独一无二的境界。

作者:彭译漩 单位:长沙市南雅中学

参考文献:

[1]王金玉;杨军;陈岳纯;曾强;高中语文教师课外阅读的调查研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2]西藏拉萨中学次旦卓嘎;浅谈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N];西藏日报(汉);2013年

[3]白小燕;高中语文高效课堂谈[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五卷)[C];2013年

第九篇:高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探讨

现在语文的教学在高中并不受学生的重视,原因之一有学生感觉不到学科的重要性,还有就是语文课堂教学时自身缺乏感染力,使学生普遍感觉无聊,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所以提出高中语文课堂上的趣味教学就是为了改善目前的情况,提高高中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1.课堂趣味的内涵与特征

1.1课堂趣味的内涵趣味一词的解释在语文的课堂上就可以花上许久,它有很多的特征的。趣味课堂通俗的来说就是在课堂上学生与老师都能感受到愉悦的气氛,它强调的是自己亲身的经历并且身心都得到愉快的体验。这样的教学方式有两层含义:一层是通过趣味的教学,使学生和老师都能感到愉悦、放松,以此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另一层含义是在趣味性的课堂上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和爱好,传递优良的品质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精神世界。

1.2课堂趣味的特征

1.2.1创造性.课堂趣味教学是一种艺术教学方式,它应该具有创造性,如果我们还和以往一样传统的方法,没有一些创新,那就不叫趣味课堂,所以我们不能按照以往的方式墨守成规。我们应该结合过往的经验和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首先吸引同学的注意,再灵活运用各种趣味的方法对学生讲授知识,在这一整个过程中,都需要老师的创造力和相当的智慧。

1.2.2持续性。趣味性的课堂并不是只有欢声笑语,也不是在某个点使学生笑笑,提提神就过去了。趣味性的课堂应该具有持续性,使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度、对知识的渴望一直持续到最后。欢声笑语是这种教学方式带来的效果,持续的影响才是我们所要在意的。

1.2.3能动性。兴趣使人产生动力,语文上的课堂趣味也是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从语文的学习中找寻兴趣,增强审美。学生分辨美与丑、善与恶、对待人生的态度以及他们的精神支柱都可以在具有趣味的语文课堂上获得,无形中培养学生行动的力量。

1.2.4层次性。不同的老师教授同样的课,也会有不同的结果,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教学方式不一样,这种层次性在高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中也很突出。老师上课具有趣味性,营造一种愉悦的氛围这是形式上的体验,在教授的内容上所传达的美、传达的好、传达的愉悦是对学生精神上的影响,所以趣味的课堂教学具有两个不同的层次。

2.高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注意事项

2.1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趣味点的选择

趣味是具有差异性的,就像兴趣每个人各不相同一样。高中生是一个群体,年龄是使他们聚集在一起的一个因素,高中生在这个年龄阶段追求个性,渴望独立。在心理和行为上的表现可以分为三点:一点是比较自主,不喜欢被家长和老师管着,约束。第二点是社会的进步,现在的高中生和以前的又不太一样,他们在新时代下成长,接受着各种新鲜的事物和科技,思维很活跃。第三点是因为各自的家庭,有的为独生子女,孩童时期与人交流沟通较少,内心世界比较复杂,沉重的高中生活会使他们更不愿去交流。这三点是当今高中生具有的比较明显的心理特征,所以高中语文课堂趣味性教学的开展就需要从学生这些心理上找寻契合点、趣味点,一方面要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就是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发展,指引学生树立良好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2注意多种趣味的培养

趣味不仅具有差异性,也具有层次性。它分为高雅和低俗两类,在高雅的趣味中又可以分为很多不同的趣味,所以在课堂上的趣味教学时,要注意不同的趣味会有不同的效果,也要适当的将各种趣味结合。比如高雅趣味中的生趣,是指自然事物的生动所体现的一种生命力的趣,我们将这种趣引入课堂可以鼓励学生进入自然,在写作训练中“引入自然”等。谐趣,顾名思义就是诙谐幽默,在课堂上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给紧张的高中生活带来放松愉悦的心情,也可以通过幽默的言语吸引学生听课,和加强学生的记忆。在语文课标的要求下,结合各种趣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社会品质,也可以说趣味的培养就是对人品质的培养。

3.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意义

之前有提到兴趣就是动力,在高中阶段学习的压力很大,作业也很多,教师就需要从课堂上入手,改变以往枯燥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带去兴趣,为学生减轻压力,避免学生因为过重的学习压力而出现厌学的情况。课堂趣味就像调味料一样,提高可养的趣味会使集体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的氛围营造出来了自然就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高中的语文也不仅仅是对一篇文章的朗读和理解,还要从中学习很多灵活的知识和感悟,语文学好了对数理化题目的理解都是有帮助的,所以趣味性的课堂教学不仅对学生有帮助也能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

4.结束语

现在教学关注的点已经不再单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学生的综合发展。语文学科可以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的品质,树立学生的价值观。高中语文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更加符合国家提出的课标要求,对学生的帮助更大,改善学生的厌学情绪,也是对老师教学方式观念的更新,由自身的改变去感染学生。

作者:何文娟 单位:江西景德镇第七中学

参考文献:

[1]向晓雪.高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4(5).

[2]苟世晗.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趣味教学探究.新课程导学,2015(5).

[3]王春斌.高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策略分析.中学语文,2015(7).

[4]赵斌.高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研究.中学教学参考,2015(2).

第十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思考

阅读教学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最常使用的方式。但进入高中之后,大部分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逐渐降低,他们没有很好的品味,理解能力也比较差,个人的阅读水平有高有低。很多因素可以造成这些情况,但主要的是因为平常的阅读教学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这已经在不断限制阅读教学的发展,需要被重视。阅读教学最主要的内容除了让学生学会读书,能够理解文章的意思,还有让学生能够尝试自己去写。所以,阅读教学还要指导学生的写作。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发展情况

要让阅读教学在高中的语文学习中真正发挥作用,笔者认为先全面的了解学生在运用阅读进行学习的具体状况,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新课程改革规定教师要能够将教学的三维目标相融合,要运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和过硬的技能并得到情感的升华。但实际情况是,许多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三维目标的意义,而是过分注重目标的形式,忽略了目标的科学性。其次,教师不能完全掌握课堂的节奏。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能够有足够的教学经验,不然很难掌握课堂节奏,从而导致学生在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安心听课,课程的进度慢。

二、如何将语文中的阅读教学发挥最大的作用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要努力将自己所教的每一节课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延长学生有效学习的时间。下面是简单的谈谈关于发挥该教学方式最大效果的几个举措。

(一)加强对课外阅读的重视

在学习语文时,不断的阅读练习可以加强他们对文章的理解能力,让他们在拿到一篇文章之后就能更容易去找出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例如,《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节学完之后,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看看整部的《红楼梦》,可以让学生读完之后去尝试分析书中主角的人物性格,以及他们对这本书自己的想法。课余时间的阅读可以帮助他们更透彻的理解书上的知识,让学生接触到更多更全面的语文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创造性,让教师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得以完成。

(二)让学生在朗读课文的同时尝试写作

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课文的意义,并且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具有特色的人格。要想让学生将学到的语文知识能真正的运用到需要的地方去,教师就要让学生在朗读课文之后去尝试自己动手写文章,去写一写自己看过之后的感想。在进行创作的时候,要能够将在阅读过程中看到的值得借鉴的东西变成自己的。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增长了自己的见闻,还让自己的写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理解能力。受到新课程改革的影响,学校在不断提高对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加强培养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以,教师要与时俱进,及时的对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调整,帮助学生更好的运用阅读教学的学习方法,从而更好地完成预期的教育目的。

(三)重视学生自己的阅读感受

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往往是以教师为主体,忽略了学生的地位。“有效阅读教学”要求教师能够理解教学的真正含义,将学生放在主导地位,让学生成为阅读活动的基础和核心。教师应该以支持学生的阅读活动为主。教师要让学生学会主动的去学,去探索,让他们有足够的兴趣和动力去阅读。学生学习活动最终结果的好坏以及完成教学活动的多少和学生是否愿意参加学习活动息息相关。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引导学生进行适合自己的阅读活动,让他们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进行最有效的阅读学习。要发挥阅读教学的最大作用,就要鼓励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

(四)改变学生原有的阅读习惯

学生原有的一些错误的阅读习惯会导致阅读的效果降低,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也需要进行两个方面的改变:一方面是教师要提高自己理解感悟文本内容所富含意义的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的目标时要从三个维度着手。而教师受以往的教学习惯和应试教学模式的影响,对文章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知识,忽略了文中所运用的写作方法以及想要表达的真正含义。这样去阅读文本,只会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感到枯燥无聊,也会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缺少变化。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充分挖掘出知识是如何形成发展起来的。这样才能在设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更加精确和选择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诉,作为语文学习中最主要的一部分,阅读教学的特点在于更重视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思考。所以,在学习语文时,教师要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愿意自己主动的去进行阅读。教师要帮助学生在不断的阅读过程中,提高他们理解文本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应该让学生知道增加自己阅读数量的重要性,并在这基础上帮助自己的课堂教学完成的更好。

作者:肖莹 单位: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

参考文献:

[1]潘成红.语文教学中应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J].吉林教育,2009(25).

高中趣味语文范文篇3

1优化高中作文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作文教学能够为高中生提供一个文本处理、信息悦纳和自我表达的体系化信息处理过程,因而非常有助于高中生的识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处理能力、归纳能力、表达能力的全面发展,对高中生的素质提升意义重大。其次,优化作文教学是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教师展示教学智慧、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的重要平台,还是教师主导作用与高中生主体作用完美结合的实验基地,更与教师完成教书育人这一教学任务息息相关。最后,优化作文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教师应将质量意识和效益意识应用于作文教学之中,努力为高中生创设出最优化的作文教学,切实促进高中生的知识积累、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完成素质教育任务。

2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

作文教学是一个纷繁复杂、体系庞大的能力培养工程,且见效很慢,因而导致一些教师经常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投机取巧,使作文教学难以科学开展。

2.1作文教学重视不够

在语文教学体系中,作文教学位于最顶端,是高中生进行字词识记、古诗词背诵、语段赏析记忆、修辞学习、文学常识研修等诸多知识模块的最高级节点,直接关系到高中生对字、词、句、古诗词的理解与运用、各类修辞对句子表达效果的具体美化以及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方式等内容。然而,很多教师却对作文教学并不重视,教学内容仅仅局限于给高中生设计一个题目、简简单单地写一写、笼笼统统地说一说,从而导致作文教学总是“超低空飞行”,让高中生“爱也不行、恨也不行”,只好在“索然无趣”中应付一下即可。

2.2作文教学脱离生活

作文,和文学作品一样,应该是来源于现实生活,又要略高于现实生活,既要有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和真情实感,又要有所美化、有所渲染、有所提升,彰显一点文学性和艺术性,努力实现雅俗共赏。然而,很多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过程中不注意训练题目的生活化、实用化和趣味化,总是设计一些“假大空”的习作题目,让高中生进行一些夸夸其谈、空发议论的无意义习作活动,不仅会严重伤害到高中生的认知兴趣、写作动机、表现欲望和交流意识,也无法促进作文教学的科学开展,使其总是处于低谷期。

2.3作文教学枯燥乏味

作文活动,应该是高中生记述和表现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对好人好事、生活际遇、成长体验、人生感悟等写作灵感的具体内容,在写作内容方面应该具有方方面面、林林总总的全方位信息。然而,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过程中往往不注意高中生的认知需求、发展需求和生命诉求,而是立足作文教学去设计作文、去讲评作文,不仅失去了原有的趣味性和人文性,还将作文教学搞得“面目可憎”,从而导致高中生对作文教学兴趣全无。高中生对作文教学的认知兴趣、求知动机和发展意识是作文教学得以科学发展的生命活力和成长动力,因此,高中生对作文教学的“万念俱灰”必将导致作文教学的无助与失败。

2.4作文教学章法缺失

作文教学不仅涉及到高中生的日常基础信息积累,如好词、好句、好诗词等,非常讲究外来语言与个人语言的浑然一体、相得益彰,以此提升高中生写作训练过程中的语言表达力、感染力、表现力和实效力。然而,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既不注意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抒情散文之间的统筹兼顾,也不注意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和艺术特色的课文赏析与习作模仿,更不注意常用修辞方法对习作句子的润色与美化。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的随心所欲必然造就毫无章法的作文教学,让高中生一头雾水地忙东忙西,而效果平平。

2.5作文教学照本宣科

在作文教学中,还有一类教师看似有板有眼、有模有样地开展题目设计、过程关注、习作评价,好像完整地构建出体系化的写作训练阶梯。然而,这些教师的作文教学虚有其表,并无其实,关键一点就是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仅仅局限于照本宣科、表面操作,究其实属于“形象工程”。当然,照本宣科的作文教学还能够促进高中生写作能力的低效发展,也算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却与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既定目标相差甚远,仍旧是远远不能达标。

3实用性和创新性是作文教学的突破口

作文教学不是毫无用途的语言游戏,是高中生写人记事、传情达意、描绘灵感的生命信息,应该具有突出的实用性、交流性、趣味性和创新性。

3.1提升作文教学的地位

教师应重视作文教学的核心地位,将其作为考核高中生对好词好句、古诗名句、名人名言、文学典故等语文元素的活学活用、融会贯通程度的实训化活动,也作为考核高中生对常用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文学元素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具体答卷。作文教学能够直接训练、培养和提升高中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语言编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因而对于高中生日后的人际交往和传情达意息息相关,直接决定着高中生日后信息交流能力的高低。因此,教师要突出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体系的顶端位置优势,将作文教学开发为检验高中生词语的理解与使用、名言警句的赏析与运用、文本信息的研究与判断、认知体验的汇总与传输等主体情况的“检测卷”,以“活学活用”和“学以致用”为指导思想,以作文教学的实际需求去指导其他语文教学活动。作文教学是高中生将储存在头脑中的语言信息以个性化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信息输出过程,因而具有较高的操作难度和实现难度,需要教师提升作文教学的地位,并多次引导高中生进行实践化训练,在反复强化训练中一点点提升高中生的写作能力,逐步引导高中生慢慢进入写作认知的良性发展轨道之中。由此可见,教师提升作文教学的课堂地位,为高中生的写作训练拓展和提供更多更好的训练空间和探究时间,多次引导高中生进行信息归纳、信息处理和信息表述,在高频率的主体写作训练中提升高中生的写作能力,也彰显出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适宜性。

3.2提升作文教学生活性

现实生活充满了坎坎坷坷、喜怒哀乐,因而高中生受实际年龄的影响而在内心深处已经积累下一些认知灵感、生活际遇和人生感悟,或欣喜万分,或痛苦不堪,或心花怒放,或黯然神伤,因而高中生能够在作文教学用自己在学习与生活中的真实经历或亲眼所见为信息来源,积极进行写作训练,提高作文教学生活性。例如,教师可以为高中生设定这样的题目“改变了我”,横线处可以写一个人、一件事,也可以是一件东西,只要对个人的成长具有强大的影响力,都可以入题。这样的题目能够引导高中生将现实生活中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大事情记下来、写出来,以此提升作文教学的生活性。现实生活不仅是文学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也是高中生信息积累、素材获取和采撷灵感的重要基地。因此,教师要鼓励高中生将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有深刻内涵的真人真事积累下来,并深入剖析这些社会万象中隐含的人间正能量与真善美,积极悦纳和储存,使其成为个人成长与写作训练的信息来源和文本资源。这样,高中生就会在写作主题的塑造与表现中组织材料、处理材料和整合材料,自然也会突出主题内容、融入思想情感、活化人物形象中参与其中和感悟其中,必然也会受到故事材料的直接教化而获得自身思想意识、道德品质、政治觉悟和灵魂操守的有效提高。

3.3提升作文教学趣味性

现实生活拥有着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真实体验,作文教学也应该走向趣味化、生活化和多元化,能够切实发挥写作训练记录事件、传情达意、表达自我的积极作用。高中生可以在写作训练过程中将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想、所得一一付诸笔端,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中尽情展示自己的生活际遇和人生感悟。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室内设置一个“生活趣事角”,让所有高中生都积极行动起来,一旦发现自己身边有事情发生,就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去描述事情的经过,表述自己的观点,从而将生活琐事转变成写作训练的研究素材,并将自己写好的“生活趣事”张贴在墙上,供其他同学进行赏析、评价和交流。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清除一些“搞怪类”和“表演类”的“不良信息”,有效“净化”高中生获取的“趣事资源”,保持“趣事资源”的高品位和高质量。这样,高中生就会获得大量宝贵而有趣的信息资源,能够为写作活动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持,自然也能够有效提升高中生写作作品的趣味性和欣赏性。趣味元素的融入,能够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起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良好活动效果,自己的趣味故事吸引他人,自己又被他人的趣味故事所吸引,作文教学活动自然就会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并逐渐进入科学发展的良性轨道之中,为高中生带来更好的认知环境。

3.4提升作文教学实用性

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引导高中生将自己心中的具体想法用合适的语言尽可能好地表述出来,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让高中生将自己的观点直接展现出来,尤其是高中生还需要完成议论文这样的认知任务,就更需要让高中生时时展现自己的观点,让作文教学转变为实时讨论、即时交流的信息交互平台。例如,五月份有母亲节,六月份有父亲节。教师就可以安排“感恩母爱”和“感恩父爱”的写作训练内容,最好是抒情散文或叙事文章,让高中生将自己对于母亲、父亲的真情实感都付诸笔端,用动情的语言生动诠释出来,以此展示出对母亲和父亲的感恩之情。在高中语文教材中,高中生能够欣赏到很多经典的抒情散文,能够感受到隐含于字里行间的强烈情感信息。因此,高中生可以选择合适的节点为爸爸、妈妈制作一个小视频,如散文朗诵,鼓励高中生自己编写、自己朗诵、自己编辑,为辛苦工作、忙于养家的爸爸、妈妈送去一件原汁原味、情感真挚的贴心小礼物,使爸爸、妈妈得到情感上的慰藉和心灵上的安慰。为此,高中生需要先写好一份感人肺腑、情真意切、真实可信的抒情散文或类似材料,然后通过熟读而牢记于心,然后再在视频录制中从容不迫、感情充沛地朗诵出来和表现出来,借助精心推敲的文本素材和情真意切的真挚感情去告慰父母辛劳。

3.5提升作文教学创新性

创新,不仅社会发展的时代主题,也使作文教学的发展推动力。教师应用创新思维指导作文教学,为高中生设计出更多更好的写作训练活动,切实促进高中生语言组织能力、语言编辑能力和语言表达的整合发展,让作文教学自主成为高中生合作探究、集群认知、互助成长的生命乐园。例如,为了促进高中生的练笔积极性,教师可以为高中生创设“我的未来不是梦”的专项写作训练活动,并让高中生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每天花费5分钟的时间让三四名高中生去朗读自己提前写好的发言材料,以此活动每天都激励一些高中生去积极练笔,并在表述个人未来中宣泄情感、舒缓压力、回归自然。高中学习,是高中生实现自我、人生改写、创造未来的华丽蝶变阶段。高中生不仅面临着繁重海量的学习任务,还要积极面对巨大的心理负担、精神压力和情绪载荷,更要从容面对一次次模拟考试以及考试成绩带来的心理冲击、负面情绪和精神负担。因此,“我的未来不是梦”活动具有非常高的创新性,既有效锻炼了高中生的写作能力,也帮助高中生快速调节心态、控制情绪和平衡心理。“我的未来不是梦”活动也能够像一个“加油站”一样,时时刻刻对于高中生进行励志教育和激励教育,快速清除心理垃圾和负面情绪,轻松快乐地为了理想而努力拼搏。

4结束语

高中趣味语文范文篇4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效教学;课堂构建;策略研究

语文一直以来都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学生知识水平与个人文学素养的发展,与其后续成长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高中语文同时具备内容复杂、难度较大等特征,加之学生学业任务繁重,这都为学生高质量学习带来了巨大挑战,造成了整体教学效果差强人意等问题出现,严重影响了学生在语文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这也就意味着,立足于现实情况,寻找高中语文增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方式方法势在必行。

一、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低效问题及问题成因分析

纵观当前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情况不难发现,其存在着严重的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师生配合缺乏默契等问题,直接限制了课堂教学工作的落实和推进,既阻碍了课程基础教育目标的实现,也制约了学生在语文知识水平、文学素养方面的发展。究其原因,与教师教学方法不当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一些高中语文教师受传统教育思维影响严重,经常会在语文课堂上向学生提出刻板要求,或是以不适合学生需求的方法指导他们学习、安排了难度失衡的知识探究任务,这均影响了学生在整个课堂活动中对知识的自主思考和良好学习体验的获得。久而久之,学生无法获得良好体验与预期收获,其对知识的探究积极性必然会相对减弱,进而在课堂活动中出现“不主动”“不积极”的表现,严重阻碍高效课堂的构建与高质量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并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一)趣味引导,激活课堂氛围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增效教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新知的趣味引导。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发自内心地对即将要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感兴趣,才会不遗余力地对相关内容展开探究、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而传统高中语文教学出现低效问题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缺乏足够的知识探究兴趣,以及教师忽略了对学生的兴趣培养。一些教师直接在课堂上围绕教材文本讲授新知,导致整体教学刻板沉闷,无法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并点燃其知识探究热情,也就限制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因此,以“增效”为目标,高中语文教师首先要做的一个改变,就是加强对学生的兴趣培养,以新知的趣味导入激活课堂氛围。对此,无论是展示与教材文本故事对应的图片、视频,还是以幽默诙谐的语言讲作者的创作故事、播放课文朗读音频,都是不错的选择。

(二)创建情境,促进语文感知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步骤,构建情境在此过程中能够发挥十分积极的作用。事实上,对高中阶段的语文知识结构展开分析,不难发现存在大量文言文文章,这些文章与当今社会存在极大的时间和空间跨度,是学生最难理解的知识,也限制了增效教学任务的达成。但情境的创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一问题[1]。简单来说,学生之所以会在面对该部分内容时出现无法理解的表现,是因为无法“置身其中”地站在时代环境中分析作者创作意图和文章情感内涵。而情境一旦创设成功,便可以打破时空距离,将文言文创作背景、对应时代生活乃至文章所述故事以更加直观、生动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为学生创造一个“身临其境”之感。这样一来,学生与相关知识之间的距离被无限拉近、他们能够在直观观察和具象思考的支持下更迅速地理解其基础内容,也可以在“设身处地”的分析中更准确地把握文章内涵。毫无疑问,这种学生对基础内容的迅速理解、对文章情感的深层把握,就是高效课堂构建成功的重要体现。

(三)灵活问答,增强学生思考

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与学习是不可分割的,只有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才能实现更深层次的个人成长目标。语文教学也是如此,应围绕“学”和“思”展开。而问答,是最能促进“思”的教学工具。虽然在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下,高中阶段的师生也比较重视“问答互动”,但传统课堂问答往往局限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上,学生思维是在跟随教师思维走的,他们较为缺乏对问题的独立探寻和自主思考。这也就意味着,学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思维成长是有限的,课堂教学效用自然也是有限的。对此,为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教师有必要改变问答互动的方式方法,尽可能多地鼓励学生围绕所学知识向教师、同学提问。这样一来,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知识因何存在”“问题如何解决”的过程,更好地实现了“学习”与“思考”的统一,也就更容易促进高质量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鼓励合作,深度自主学习

新课标再次强调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将课堂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以此保证高效教学,高中语文增效教学需遵循这一要求[2]。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真正的主人,只有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被充分调动、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他们才能在整个学习活动中积极参与、主动思考,进而利用自身学习热情促进整个课堂氛围的积极、活跃,实现对所学知识的高质量理解和把握。如此一来,课堂是积极的,学生收获是丰富的,教学自然是高效的。但在具体实践中,由于长期局限在“教师主导”思维中,大多数教师在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型”课堂时经常会陷入误区,出现“只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知识,忽略了小组合作对于提高自主学习效率与质量的积极作用”的表现,对学生提出了强制性的“只能自己学”的要求。在这一模式下,学生极易在完全独立的自主思考中陷入误区,进而出现消极学习的表现。这也就意味着,为进一步构建高效课堂,高中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鼓励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在“合作”的形式中自主探究知识。这样一来,在“合作”中,学生面向同龄人畅所欲言、实现思维碰撞,其课堂学习与知识思考热情更加高涨,必然会促进高效教学目标的实现。

(五)针对教学,提高教育效用

此外,针对性教学的正向价值也不容忽视,与语文课堂增效教学目标能否成功实现有着不可推脱的联系。简单来说,高中生即便已经在之前的语文学习活动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但受个人能力素质的影响,在当前阶段的语文知识探究过程中,他们依旧会暴露出一些差异。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大多数教师都会忽略学生之间存在的这部分差异,以“一视同仁”的态度对待他们,向其提出同一学习要求和指导。如此便导致一些综合能力素养较为逊色的学生,会出现“无法按要求完成任务,进而掉队”的情况。久而久之,“掉队”的学生越来越多,班级“两极分化”严重,整体教育工作自然是低效甚至无效的。这也提醒了高中语文教师,若想更好地落实并推进语文教学工作,有必要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设计针对性教学活动,向综合能力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的任务、提供不同的指导,保证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能跟上队伍[3]。

(六)利用导图,夯实课堂基础

再者,将思维导图等信息化教学工具利用起来,也能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以及增效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恰到好处的帮助。学生需要在高中阶段学习的语文知识是极为丰富的,若并未及时在课堂上总结所学内容,他们极有可能在之后遗忘部分知识、甚至是核心知识点,这也是传统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教师忽略对学生课堂复习的引导,只是将“教”的结束视为“教学”结束,导致学生无法形成体系地记忆知识。因此,以构建高效课堂、增效教学为目标,教师在新的环境下,必须给予“课堂总结”足够的重视,及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工具展示思维导图框架,循序渐进地利用框架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知识、帮助他们梳理知识体系。如此一来,以导图为支持,学生可以迅速在头脑中建立起更加清晰的知识脉络结构,夯实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他们的学习是高质量的,课堂也就是高效的。

(七)读写结合,丰富整体内容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只有既重视阅读、也关注写作的语文教学,才真正可以称得上是高质量教学[4]。这也就意味着,高中语文想要实现“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必须给予“读写结合”足够的重视,在积极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文章的同时,鼓励他们进行自主书写和创作。但纵观过往教学,一些教师并未给予写作活动足够的关注,往往将更多注意力放在了“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上,只是通过“限定作文题目”的方式强制性地要求学生进行写作。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写作体验是消极、刻板的,他们难以真正实现写作素养的提升,整体教学自然会呈现出极高的“低效”特征。因此,在新的教育环境中,面对全新的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高中语文教师必须积极调整自身关于读写教学的刻板认识,主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多元书写,以多元写作丰富课堂教学,以“丰富”促进高质量课堂的构建。

三、结语

总而言之,先借助趣味元素引入新课,再通过创建情境等方法将知识以更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利用小组合作、问题引导等手段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思考,对于整体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大有裨益。高中语文教师应对此形成正确认识,积极转变自身刻板教学观念、寻找更加科学且适合高中阶段语文课程特点的创新教学方法,同时主动将其加以运用、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逐步构建高效课堂,持续增强教学效果,以便更高质量地培养语文人才。

参考文献:

[1]秦娇风.构建新时代的高中语文高效课堂[J].中国新通信,2019(19):213.

[2]李薇.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核心要素与实践路径分析[J].才智,2019(26):82.

[3]安娜.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汉字文化,2019(16):139.

高中趣味语文范文篇5

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前,中职语文教师一定要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这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降低中职语文教学内容的难度,明确一个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因为教学质量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一所学校的名誉和知名度,而教学目标又能够很好体现教学质量的好坏,所以如何确定一个科学合理的中职语文教学目标就成为了十分重要的步骤。其次,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实事求是,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他们未来的就业方向进行抉择,还要考虑到语文知识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趣味性教学法固然能够提高学习兴趣,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知识对学生未来就业的影响。因此,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是一种有效满足中职语文教学要求的方式。

2.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体系

在制定教学目标后,为了使趣味性教学法全面发挥其作用,中职语文教师应当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体系。因为趣味性教学法的普遍运用,对教学体系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体系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课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种教学法主要强调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而听课能力的锻炼正是为这一教学法的有效运用打下夯实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教学任务的主要目标和根本,只有趣味性教学法和教学体系充分良好的融合,方能实现这一目标。另外,中职语文教师应当积极地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和展开总结,及时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以便更好地发挥教学体系的价值。

3.运用科学实际的教学模式

3.1根源字词模式。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是无法读普通高中而选择就读中职学校的,这些学生的基础知识普遍较为薄弱,虽然对于语文字词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基础,但是在课堂学习上却往往缺乏兴趣。根源字词模式就主要为了解决这一类问题。该模式是通过解剖分析字词间的基本意思,以便寻找到突破口,让学生对字词的本意有所了解。在学生对字词本意有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便可以带着学生进行拓展和转移,这样的方式会让字词的演变过程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最终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通过这种模式,能够有效地达到全面系统的学习字词的效果,促进学生提高和掌握主动延伸知识的能力,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从被动接受学习变为主动积极运用的目的和要求。3.2体裁实际化模式。文本体裁主要是指的中职语文知识当中的文体知识,文体能够很好地展现语文课本从形式到内涵的全面特点,根据文本结构特点、语言表达形式以及涉及环境等内容的差异,我们可以大体分为记叙文、散文、议论文等等多种体裁。趣味性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应用过程中当中一定要注意这样一个细节:根据上课所要讲授的文本的特点,选择较为适宜的体裁类别,这一环节便被称为体裁实际化的过程。这一教学模式的首要目标就是为了让学生提高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即效率,意识到与自身专业知识有关的实际作用,最后才是对常用文本进行赏析的教学内容。在这一过程当中切忌主次颠倒的情况发生,以免影响到中职语文教学的进度。3.3剖析语句模式。中职语文教学是一个培养学生积累好词好句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许多的中职学生还是对自己语文能力是否能够因为积累好词好句而得到提高产生疑问和困惑,而这种疑问和困惑主要还是产生于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对教师所讲的内容,尤其是重要语句的内容不能够完全充分地吸收理解,存在似懂非懂的现象。并且,这些学生并没有课后进行及时复习和巩固知识的习惯,因此造成这一类疑问和困惑。因此,剖析语句模式是解决这些疑问和困惑的有效手段。在加入趣味性教学法的基础上,学生也就更愿意主动地去思考所遇到的问题,对不理解的语句进行提问,由教师进行解答,这便有效避免了死记硬背这一类情况。这种教学模式也是深得众多教师的认可,并在实际的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4.中职语文教育主要运用的趣味教学法

4.1语文趣味法。中职语文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当中应该加强学生对文字感知的能力进行培养,这样能够有效降低学生在书写过程当中的错字率。并且,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教学活动达到这一目的:利用课前几分钟进行字词的听写、语文文章的演讲以及纠正错别字等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占用的时间较少,而且在教师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类似活动的过程当中,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也能够得到十分明显的提升。前面所列举到的活动只是九牛一毛,中职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提出语文活动,使得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语文趣味法的主要作用是在于让学生对纠正错别字产生兴趣,并培养独立解决错别字问题的能力,以及推动学生理解语文知识和掌握语文知识,最终达到让学生更愿意接触和学习语文的目的。4.2魅力趣味法。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中职语文教学也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师对自身魅力的重视程度往往较低甚至于没有,可是学生都会选择去学习自己所喜欢的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这一点在中职学生身上尤为明显。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受到教师自身魅力的影响,所以,为了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教师可以采用魅力趣味法的教学方式。这一方法对学生的审美观念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培养作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对魅力突出的教师产生喜欢和崇拜的心理,久而久之,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也就自然而然提高。部分学生还会模仿这些魅力突出的教师,而在这一模仿过程中,这些学生会逐渐达到与老师差不多的能力。

5.结论

高中趣味语文范文篇6

总的来说,当前高中语文修辞知识教学主要集中在对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的分析与解读上,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合理运用语文修辞知识,提高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结合高考命题的趋势,高中阶段的消极修辞主要包括改变句式、词语选择以及病句的辨析与表达等方面,而积极修辞教学主要是对常见修辞格的讲解。基于这样两种修辞方式,又因为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师在修辞知识教学的过程中,不要过于繁琐,因此,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很难把握“度”,致使修辞知识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高中语文的修辞知识教学内容过于单一、乏味

语文教师过于重视对修辞格的讲述,停留在如何让学生辨认修辞格上的时间过多,忽视了语言中存在的修辞现象,将修辞教学和修辞格混为一谈。要知道,高中语文修辞知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是为了用于言语交际,而不仅仅是为了高考,学以致用才是教育的王道。仅仅将修辞教学等同于考试,这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还会降低语文知识的趣味性,打击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在修辞知识的教学方式上过于程式化

纵观当前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在修辞知识的教学上也是按照从定义入手,举例分析,让学生做练习试题。这样的修辞知识教学过于程式化,将生动的语言知识变成通过做题了解,概念先行,先把基础的概念融入学生的大脑,然后通过做题巩固学生脑海中的修辞概念,这样的教学方式缺乏趣味性,学生的掌握效果也不理想,在这里笔者并不提倡。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提倡常态教育,打破应试教育的禁锢,提倡素质教育,为学生着想,普惠于人。

二、提高高中语文修辞知识教学质量的对策

1.树立修辞意识

在当前的高中语文修辞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内容包括常见的几种修辞格,包括句式的变换、语句与语句之间的连贯。但是仅仅讲述这些知识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从文章具体的语境以及文章风格和文体结构等方面进行教学。即使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按照所有这些知识点,系统化地进行教学,但也要树立一个全面的修辞教学意识,断章残片式的教学很难提高高中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树立正确的修辞观念

部分高中语文教师本身对于修辞知识就缺乏科学的清晰的认识,课堂教学也是将教学内容限制在常见的修辞格上面,教学方式单一缺乏活力,语文修辞知识教学并不能生活化。学生方面对于修辞的理解也比较狭窄,只会做题,并不能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学以致用,更甚的是学生在学会修辞的皮毛之后,在写作中乱用,导致文章华而不实,毫无思想可言。因此,当前高中语文修辞知识教学应该树立正确的修辞观念,避免片面,并非朴实的语言就毫无感情,并非通篇的修辞就是阳春白雪。修辞教学不能将修辞格引向极端,不能仅仅追求辞藻华丽。要树立正确的修辞观念,任何修辞方式的运用都要建立在得体、情感充实的原则下,不得滥用,堆砌辞藻。

3.修辞教学要分项进行

高中趣味语文范文篇7

提高复习的效率是提高学习成绩的直接途径,有很多学生就是因为在复习课中学习到了有效方法而事半功倍,从而在考试中大获全胜。当然,也有很多学生就是因此在复习课中苦苦不得方法,而最终在考试中惨败而归。针对这些情况,老师必须要加强学习,不断总结经验,创造出科学的高中语文复习课教学方法。老师可以从科学安排时间、强化记忆技巧两方面来进行。在科学安排时间时,要按照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不同轮次之间时间的间隔及复习的频率,避免因重复劳动而浪费宝贵的时间,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在强化学生记忆技巧的教学中,老师要抓住学生的记忆特点,通过不同的形式、途径来提升学生记忆的效果。老师要经常从各方面搜集记忆的方法和技巧,并将其传授给学生,如联想记忆法、联动记忆法等,保障复习的效率。

2以科学化方法提高高中语文复习课教学的条理性

如果在教学当中缺失了条理性,那么学生在学习当中也只能是一团乱麻,更不用说复习的质量了。因此,高中语文老师要注重复习课的积累,多渠道搜集相关资料,对近几年来的老师复习资料进行系统化整理,将其编排为系统化的复习内容,可以分解为多个板块,并逐步地细化,最终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为学生冲刺时的复习做准备。老师要根据这些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复习课的教学计划,用条例清晰的讲课内容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脑海中拥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并能够有效地进行衔接,提高复习的整体效果,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

3以科学化的方法提高高中语文复习课教学的全面性

只有全面的复习,才能保障考试的万无一失,因此,老师必须运用科学化的教学方法,实现复习的拾漏补缺。在高中语文复习课教学当中,老师不能在练习评讲过程中单纯地对答案,而是要根据题型和内容来进行分析,传授给学生解题的方法,使其今后能够在遇到同类题型时触类旁通、迎刃而解。同时,老师要知道学生进行拉网式复习,在第一轮复习之后,针对复习中的重点与难点,进行第二轮针对性拉网式复习,不留死角,不遗漏任何重要的知识点。经过数轮复习之后,全面解决学习过程中遗漏的重点,也使学生真正掌握了学习的技巧和方法,节省了复习的时间,提高了复习的效率。

4以科学化方法增强高中语文复习课教学的趣味性

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而要实现这些教学的趣味性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只有课堂充满了趣味,学生才能从充分地参与到学习当中,继而相互合作、深入探究。相对与其它课程而言,复习课的教学过程相对较为枯燥,重复的知识点也会让许多学生打不起精神,那么就需要老师来优化教学过程,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老师可以在紧张的课堂复习中穿插一些小知识、小故事,调节课堂的氛围,缓解学生疲惫的心情。老师也可以根据复习的知识点安排学生走上讲台,代替老师开展教学活动,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的氛围,也能使教学变得更加的融洽和谐。

高中趣味语文范文篇8

关键词:语文教学;民族文化;思想内涵

一、引言

民族传统文化对推动当今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并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将民族文化和高中语文教学相结合,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这就需要及时准变语文教学思想观念和模式,应用新的教学方法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水平提高。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民族文化教学现状和重要性分析

1.高中语文教学中民族文化教学现状分析。高中的语文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而将民族文化与之相融合,就能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思想内涵。但是在具体教学中,受到教学思想观念因素影响,实际教学中就存在着诸多问题。语文民族文化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教学没有重视。老师对学生民族文化知识教学,仅仅局限在对名篇诗词的教学上,只注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但忽略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学,这就不利于学生对民族文化价值更好的理解。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过程中,对文言文以及古诗文这些民族文化经典内容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比较差,这就影响了实际教学的效果。学生在学习文言文中对古典文献学习不知所措,往往是依靠着翻译学习,对文言文的内容探究以及思想价值的内涵探究不注重。由于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比较薄弱,这就必然会影响民族文化精髓的吸收。老师在语文民族文化知识教学中,对学生在民族文化经典内容的赏析以及自我理解方面的教学没有重视。一些老师在具体的讲解中,只注重对诗词的解析或者是直接采用教辅类工具让学生理解内容,没有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自我理解和赏析,在民族文化的内涵思想文化方面的学习还不够。2.高中语文教学中民族文化教学重要性。加强语文教学中民族文化的思想内涵学习,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举措,也是适应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处在高中阶段的学生,正是思想成长的黄金时期,在这一环节加强对学生民族文化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有更深的认识,对促进学生成熟发展,以及思想价值观的正确树立都有着积极意义。通过民族文化知识的教学,对学生的民族文化鉴赏能力以及完善学生品格等都能起到积极作用。加强高中语文教学中民族文化的教学,对学生未来更好地适应社会,以及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等,都能起到积极作用。民族文化中的一些精华知识内容,是经过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价值,对这些知识学习对学生的成长比较有益。同时对这些民族文化内容的学习,也有助于文化的传承。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民族文化融入可行性及教学措施

1.高中语文教学民族文化融入可行性分析。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对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就有着积极作用,通过从多方面加强教学模式的优化,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能有助于教学水平提高。高中语文教学中将民族文化与之相结合就比较重要,民族文化和语文教学内容有着紧密联系,当前高中生自身的特征也对民族文化融入提供了可行性。高中生正处在青春少年时期,在人生价值观上海没有真正的养成,通过民族文化的融入,就比较有利于学生价值观的树立。高中语文教材当中涉及诸多和民族文化相关的经典内容,学生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涉猎,就能帮助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精髓有更深的了解以及吸收。通过这些内容只是的学习来引导学生对古人思想感情的认识,在审美观念上进行提高。高中阶段的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好奇心比较强,对有趣的知识内容比较感兴趣。民族文化中诸多内容都能和语文教学相结合,以趣味性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这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讲一些民俗以及动人的故事作为教学的开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氛围中,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发挥。高中的课程特征也比较有助于民族文化的教育。在教材中的特点是体现时代精神意识的,通过将传统的民俗和当前的生活相结合,就比较方便学生接受。例如在学习到鲁迅先生的《社戏》内容的时候,其中就涉及到唱戏的内容,老师就可就这一民族文化内容进行趣味性讲述,通过相关视频的观看,让学生对戏曲文化进一步了解。2.高中语文教学中民族文化融入的措施实施。高中语文教学中民族文化思想内涵的丰富化,通过教学手段的科学应用,就能内化成学生的思想内涵。笔者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提出几点教学措施。第一,加强对语文教材民族文化内涵的挖掘。根据当前的高中语文教材的编排,对每个民族文化经典篇章都是精心安排的,其中的文言文以及古诗文是重要的代表。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就要充分认识到文言文以及古诗文的学习重要性,从这些内容中让学生领略民族文化的价值和学习的重要性。从对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知识的兴趣上着手,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加以应用,让学生对民族文化知识内容感兴趣,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氛围当中去。例如:高中语文民族文化知识教学中,对《陈情表》的内容学习,就能让学生对忠孝的民族文化有深刻的认识。在经过文本的依次学习和理解之后,学生通过文言文的语言以及思想情感的表述等,都会深深地受到感染。然后老师就要将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忠孝方面能找到现实性,这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注重经典文化的拓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材中的内容是有限的,老师就要将经典的作品通过课外拓展的方式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让学生能最大化地接触到民族优秀文化典籍。这就可通过对新教学技术的应用,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和语文民族文化教学相结合,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方便地为学生呈现动态的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能实现资源的丰富化目标,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喜好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民族文化经典。第三,充分重视民族文化内容的选择。在语文民族文化教学过程中,为能更好地丰富学生的思想内涵,老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就要充分重视,在对民族文化的内容选择上要以积极的情感思想为主。并要能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相结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思想内涵,促进学生的语文素质的提高。第四,加强民族文化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实施。高中语文教学要从多方面考虑,对教学的内容和方式的科学性就要加强重视。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是知识的单一化讲授,要能从整体上看待,结合语文教学设计中三维目标的方法,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充分重视。在语文教学中的民族文化的结合方面注重巧妙性,通过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和道德观,让学生通过民族文化知识的学习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应用。例如在对《孔雀东南飞》的内容讲述中,老师就可将同名的通俗歌曲在课堂上进行播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通过歌曲的内容和语文文本中的内容相联系,对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通过歌曲的情调来进行体味。这样就比较有助于学生接受,学生也会更加积极的投入到民族文化知识的学习当中去。第五,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民族文化的融入,要充分注重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在网络技术广泛应用到教育领域之后,就极大地促进了教学水平,对教育改革也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民族文化的融入相结合,就能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对民族文化融入语文教学能起到积极作用。多媒体技术的动态化特征和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习惯比较适应,这就能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还要重视对学生课堂教学中积极性以及参与度进行提高,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民族文化知识。只有在这些基础教学层面得到了充分重视,才能更好的促进语文教学的质量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的民族文化内容融入,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民族文化知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有收获。传统民族文化的教学是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教学举措,在民族文化传承方面也有着积极意义,希望能通过此次对语文民族文化和高中语文教学的融合研究分析,能更好的促进实际的语文教学发展,为高中语文整体教学水平提高提供理论支持。

作者:庄彩霞 单位:江苏省泗阳中学

参考文献:

[1]朱志刚.浅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J].学周刊.2016(30).

[2]魏回春.刍议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6(15).

[3]吕萍惠.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6(12).

[4]胡凌.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01).

高中趣味语文范文篇9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趣教学

高中语文的学习任务比较繁重,学生要在三年内学完教材中内容,还要做大量的课外拓展,要求非常高。但是光依靠基础知识的积累,很难在语文方面有所建树,学生必须要对语文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语文不像数学、物理那样刻板,它可以非常感性,有丰富的情感包含其中。如果学生可以用心感受语文的奇妙,可以获得很多无法言传的感悟。教师能够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只是一些基础性的内容,学生必须靠自己的深入理解,才能真正学好语文。情趣教学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挖掘语文学习中情感因素,带领学生走进一个全新的世界。

1挖掘教材内容

教材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它是学生高中三年最主要的学习资料,有大量需要理解、掌握的内容。学生的语文素养需要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逐渐提高,所以做好情趣教学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挖掘教材内容,从最基础的做起。比如在讲解《沁园春.长沙》的时候,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学生的情感为思路,充分渲染这首诗词的主题情感,让学生充分理解其中的含义。这样的教学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丰富的情感体验能够帮助感受到诗词的动人之处。教材中有很多情感丰富的作品,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设计相应的教学计划。情感属于语文教学中的隐含内容,我们可以不重视它,但会严重影响教学的效果。教师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要充分尽到自己的职责,带着学生去挖掘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文字感受作者严重的世界,增长自身的文学素养。

2增强课外拓展趣味性

高中语文的学习绝不仅仅是教材,还有很多的课外拓展,它和教材的学习一样重要。在考试要求中,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教材之外的内容。语文是一门看重平时积累的科目,最终学生需要面对的高考,就是考验学生的积累是否足够多。很多教师在给学生做课外拓展的时候,没有任何情感,只有一些背诵记忆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完成学习任务。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让课外拓展变得毫无趣味性可言。课外拓展的内容比较多,如果不能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很容易失去耐心,进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一般在进行课外拓展的时候,教师的讲解很有限,所以学生的理解不是很到位,所形成的记忆都是强制记忆,很容易产生混淆,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遗忘,需要经常复习,很耗费时间和精力。

3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催化剂,学习兴趣也是驱使学生认真学习语文的动力,情感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足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积极性。情趣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有很大的不同之处,充分发挥出人性化教学的特点,所以更加吸引学生。比如在讲解《再别康桥》的时候,让学生感受徐志摩的心境,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而领悟这首诗的美妙。对学生来说,情境教学给人的感觉更加美好,易于接受,可以陶醉在各种美好的意境之中。在情境教学中,学生会逐渐改变对语文的认识,慢慢举得语文学习非常有趣,从而产生学习兴趣。有了足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语文成绩会迎来快速地进步。课堂内外学生都会变得更加主动,学习的效果获得极大的提高。因为现有的教学模式以及巨大的高考压力,高中语文教学的正朝着一个错误的方向发展,教师只追去学生的卷面分数,却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作为语文教学中最宝贵的财富,在不知不觉中被遗忘。这无异于舍本求末,我们无权剥夺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应该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更多情感体验的机会。情感教学可以将学生从枯燥乏味的语文学习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学得更加轻松。在同样的时间内,学生的心态更加健康,学习的效果肯定更好,效率就得到的了有效地提高。

4结语

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无法忽视学生与文学作品产生的情感共鸣,应当利用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教学效果。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高中教材中有大量充满情感的作品,完全可以开发成为语文教学的一大特色。很多学生对语文感到厌倦,觉得语文很枯燥,就是因为他们在学习语文的时候找不到什么乐趣。情趣教学能够很好地彰显出语文特有的魅力,让学生重新找回学习语文的热情。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会在将来的高中教育中变得愈发重要,情趣教学也会因此被广泛运用。

作者:赵秀华 单位:山东省菏泽市曹县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高中趣味语文范文篇10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阅读教学内容选择

一、问题的提出

语文教师在听课或研究不同教师的课堂教学时,常常会注意到一个现象:面对同样一篇课文,不同的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或教学角度可能不同,尤其是一些比赛类型的课,大家会选择一些很特别的内容,抓取一些非常别致的切入口。这种现象恐怕是其他学科所罕见的。对语文教师来说,当面对一篇课文,如果说只是照本宣科地教学的话,就可能会发现有很多可以讲的内容,有时讲授一篇特别有内涵的课文,会觉得突然身入宝山,到处是闪烁不已的金灿灿的宝贝,以至于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中国教育报》刊登的潘新和的《表现与存在:语文学再出发》指出,教育部高中课标调研组在进行了大范围调查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学生对语文教学的评价为所有学科倒数第一[1]。导致此结果,原因众多,但我想,其中一个原因是在教改中有一些策略性偏差,以致语文教学问题依然故我,没能得到根本的解决。一些老师很关心“怎么教”,其实对于大家来说,“教什么”才是更重要的问题。教学内容的选择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显得尤为重要。以下笔者谈谈对高中语文教学内容选择的一些看法。

二、选择教学内容的依据

简单说来,教学内容就是教学活动中的学习活动。那么,选择教学内容需要依据哪些要素呢?1.教学内容由教学目标来统摄。教学目标是教学内容的灵魂,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肉身载体。把教学内容等同于教学目标,就会失去具体的操作策略。教学目标既然是教学内容的灵魂,那么教学内容就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换句话说,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实际上要考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达成,更要考虑课程标准所提及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大语文学科核心素养。2.教学内容需考虑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教材所选的文章都是教材编写者按照一定的意图并以一定的序列组织起来的。比如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分为“向青春举杯”、“获得教养的途径”、“月是故乡明”和“像山那样思考”四个板块。因此,教师在上这些板块的课文时,势必考虑到课文所在板块的总体精神指向。有时同样一篇课文,如果被放在不同的板块里,那么选择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路径就会有所不同,这绝不算骇人听闻。3.教学内容的选择需照顾学生的学情。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教育心理学》的扉页上写道:“如果我不得不将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2]日本学者把教师的教学能力界定为这样一个公式:教学能力=教材把握力×儿童把握力×指导技术力×精神能量[3]。由此可见,对学情的了解有多么重要。教学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所涉及的维度很多,学情显然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在平时我们听到一些课,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不可谓不深,他们把文本提升到很非常高的程度,仿佛有点像大学老师。但遗憾得很,一堂课下来,学生的认知和教师完全是两个世界,学生根本难以“接招”,最后就变成教师在灌输,在自弹自唱,在自我陶醉。他们忘记了,仅关注文本是不够的,好的课堂是师生共舞的天地。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必须时时刻刻心里存着学生:学生会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我的这个设计会不会有些不切实际?我要讲的这个内容会不会学生已经掌握了?同样一个文本,拿到学力好的班和学力的班,效果肯定不一样,这要求因材施教。选择内容时,可以按照“最近发展区”原理,选择一些对学生来讲既不是太容易又有一定挑战的内容。比如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的杨大忠在给学生上“《水浒》欣赏”课时,考虑到小说章回太多,内容繁复,如果完整地阅读原著,恐怕就会影响学生其他内容的学习,于是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水浒》中许多情节涉及地理方位的描述,重点阅读书中有关长江以北和长江以南的地理方位的情节,看看小说对这两处地理方位的描写有何特点,从中能够发现什么问题。因为考虑到这个问题仍有点大,杨老师特地为他们划定了阅读范围:对长江以北地理方位的描写集中在第十六回、第三十六回和第四十九回,对长江以南地理方位的描写主要集中于宋江打方腊的故事中;告诉学生,如果对小说描写的北宋时期的地理区域不太了解,就可以参考《中国历代地图集》[4]。4.教学内容的选择需结合课程资源和教师个人的特长。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对选择教学内容的启示是,必须把语文学习与生活打通,只有这样,教学才是有温度的而不是死板的,也就是说,要善于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为我们服务。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满足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课程资源建设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关联密切,既是师生动态运用资源的过程,也是不断生成资源的过程。”对于不同地区的教师来说,他所在地的课程资源可能有所不同;对于同一个地区的不同教师来说,他们各自所能掌控的课程资源可能会有所不同;对于同一个教师,他在不同的教育阶段所拥有的课程资源也可能有所不同。如此,教师自然应当用好所拥有的课程资源,以期有利于教学。另外,不要忘了,每一个教师都是不同的个体,每一个教师都有擅长的事物和不擅长的事物,我懂音乐,你会填词,我擅长朗诵,你文笔老到,这些都是我们独特的东西,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不可能不受自身资质爱好的影响。教师千万不要做那些很不擅长的事情,不要讲授自己都不相信的东西。

三、选择教学内容的几个注意点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一件很不容易做好的事情,笔者认为除了要依据以上几个要素之外,还要注意以下事项。1.所选内容要有语文性、创造性和趣味性。高中语文没有严整的知识体系。高中语文教学,除了必要的认字识词之外,很难说必须掌握哪些静态的知识,更谈不上系统。高中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最显著的区别在于课文内容不完全等同于教学内容。也就是说,“怎么样”“为什么”比“是什么”更重要。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以语言理解与运用为核心,才能确保紧密围绕语文进行。比如有老师在执教朱自清《荷塘月色》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荷塘月色》中的朱自清为什么不宁静,怎样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宁静。”这两个问题,尤其是后面那个问题,显然已经越出语文教学的边界,没有什么教学意义。语文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有创造性思维,尽量选择有趣味性的内容。虽然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要保持创造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要明白,创造是有乐趣的,对一个文本的新的解读,开展全新的某个语文活动,这都会让教师获得成长,如果所有做法都一成不变,那才可怕。趣味性也很重要,语文课已经被如此诟病,依然让课堂如此枯燥怎么行呢?语文教师首先要保证自己对所选教学内容保持兴趣,这样才能感染学生。2.要有怀疑精神,大胆质疑。所有的课文编排都是人为的,我们很可能发现,教材的编写者、文本的解读者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个时候不必拜倒在权威的脚下,不妨发出自己的声音。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品质》,在苏教版教材必修三第二专题“号角,为你长鸣”,与杨绛的《老王》一起组成“底层的光芒”板块。教参中说:“底层的光芒”板块“从不同侧面介绍底层劳动者的高尚品格……”由于这种误导,教师们大多在这一思路框定下教学,把文本教学价值指向发现格斯拉身上的“光芒”,其实高尔斯华绥更重要的目的在于表现工业革命给社会带来的影响,思考工业革命背景下的小手工作坊的命运[5]。3.教学内容要精选,不可贪多。对于一些经典文本,可以涉及的点比较多,这个时候很考验教师的智慧。我们必须反复权衡,精选最优的内容学习。我也有体会,比如讲授《林黛玉进贾府》时,我主要选择红楼梦主要人物关系、进贾府时的环境描写和林黛玉、王熙凤、贾宝宝三个人物的刻画为主要内容,这些内容虽然我已经选择了,但仍旧太多,所以我在具体教学时从人物刻画这个环节以分析王熙凤出场为主,其他两人简略地讲,这种选择也是无奈之举,但总体效果很好。

参考文献:

[1]张华.技术: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新视角[J].高中语文教与学,2018(2):6.

[2]李德芹.高三语文教学专题的研发[J].高中语文教与学,2017(7):13.

[3]王国钧.“语文学习力”指导下高中语文学科课程体系构想[J].高中语文教与学,2018(2):32.

[4]杨大忠.高中生初步学术研究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高中语文教与学,2017(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