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阅读法范文10篇

时间:2023-09-17 15:11:37

高效阅读法

高效阅读法范文篇1

据我所知,北京铁路二中特级教师程汉杰先生从1995年起,就对培养阅读速度与阅读效率问题进行研究与实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最初在一个班实验,每周训练一节课,辅以课下自练,一年以后,全班阅读速度提高了两倍多(由原来每分钟278字,提高到957字);阅读效率提高了四倍多(由每分钟159字提高到862字)。其后,在铁路二中其他年级、在其他学校众多老师的实验,均取得可喜的成果。因而,这一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快速高效阅读训练法,迅速在中学语文界扩大开来,先是在铁路系统、北京市西城区、北京市,继之是其他省、市、区不少学校相继开设了快速高效阅读训练班。如今,实验班已扩大到25个省、市、区,受益学生已超过20万。不少教育领导机关把它纳入科研课题,有组织有计划地在本地区推广与研究。从中央到地方二十多家报刊、电台、电视台等宣传媒体,宣传报道了这一新型教学法,中国教育电视台专门摄制的电视教材《高效阅读》两集,已向全国播放。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新编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科书和高中语文实验教材中也吸收进了该项成果。原教育部在《初中语文教学大钢》中还规定了明确的阅读速度指标(每分钟500字左右)。在这种情况下,中学语文高效阅读研究中心、沈阳铁路局高效阅读研究会、北京市速记协会高效阅读委员会等学术团体相继成立。这都雄辩地说明快速高效阅读法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条可行途径,是一个值得语文界更广泛、更深入地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

快速高效阅读法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首先是因为快速高效阅读法是时代的需要。如前所述,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正是时代的需要。当前一场新技术革命正冲击着人们的传统思想,技术革命引起的“知识剧增”,使我们这些习惯用传统方式读书的人措手不及。面临如此形势,而我们的读书方式一般还停留在50年乃至100年前的水平上,所以传统的阅读显然面临着三个挑战:一是无限的书籍对人生有限的时间的挑战。据有关部门研究,当前书籍以每分钟一至三本的速度出版,而人生有效阅读时间也不过四五十年,面对这浩如烟海的新书籍、新知识,如何能应付得了?二是呈几何级数膨胀的信息对人们接受能力的挑战。有人做过这样的计算:假如把公元1750年时人类的知识量计算作“2倍”的话,1900年时增长到4倍,1950年时则增长到8倍,1960年时又增长16倍。这就是说,人类的知识量由2倍上升到4倍,用了150年;由4倍上升到8倍时,用了50年;由8倍上升到16倍时则只用了10年。信息以如此速度增长着,而人们接受能力绝对不能以几何级数迅速提高,这就形成了矛盾。三是大量新知识对人们理解能力的挑战。据《光明日报》1983年2月记载:英国伦敦出版的一部《世界文学著作目录》,共有754卷、57、72万页、重达两吨半。若以一位文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者而论,理解一部文学作品,尤其是名著,恐怕至少也得几天、十几天的时间,面对如此大量的研究对象,要用多少时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局长保罗·郎格朗在他的报告《学会生存》中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就是说,在信息时代,面对剧增的知识、信息,如果不能高速度、高效率地读书、学习,不用说建设四化,就连“生存”也难以保障。将来不管传递信息的手段多么先进,阅读始终是人们获得信息、知识的主渠道。如果我们因循守旧,不思变革,就难以跟上形势的发展,难以符合时代的需求。从这个角度来说,快速高效阅读的出现,有其客观的社会必然性。

快速高效阅读法之所以成功,在于它有一套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正确的理论基础。快速高效阅读法是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语言学、思维学等学科的有关原理,借鉴国内传统的优秀读书方法和国外盛行的快速阅读法,并结合我国中学生的实际设计而成的、以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提高阅读速度与理解水平从而最终达到提高阅读效率为目的的一套阅读训练方法。这是一套既注意对国内外先进理论的借鉴,又强调汉语言文字以及中学生自身的特点;既有继承性,又有独创性的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法。其科学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充分利用学生的竞争心理,用计时阅读训练激发学生的紧迫感和效率感。

中学生的阅读速度慢,不一定都是由于阅读能力低所造成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紧迫感,时间观念不强。因此,充分利用青年学生积极向上的竞争心理,用计时训练法,增强他们的紧迫感,是提高阅读效率的有效手段。

在快速高效阅读训练过程中,由于有老师为训练准确计时,然后按统一答案和评分标准给每人判分,这样即可根据阅读的量(字数或段数)计算出阅读速度、理解率和阅读效率这三个数据。根据这三个数据,把阅读训练搞成了竞赛的形式,从而大大激发了阅读的积极性。

由于这种训练的时间以分秒计算,一开始,学生的心情就是兴奋的、紧张的,精神是高度集中的,不容许有拖拉疲沓现象,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养成紧张的作风,增强时间观念。同时由于在阅读中要加强记忆,思维活动空前活跃,久而久之,思维能力也就得到了加强。

(二)探索阅读规律,实现阅读训练规律化。

要达到快速高效阅读的目的,必须把握阅读的规律,或者说,实现阅读训练的规律化。汉杰先生和他的同道们经过反复探索,提练出几条带规律性的知识和方法(包括一般性规律和特殊规律),形成了一定规律,阅读时也就可能同用五笔字型将汉字输入电脑那样,既能迅速,又保准确,让阅读也实现规律化。

所谓规律化,实际就是条理化、系统化。我们的知识结构越是归纳为定理法则、定义公式,有条理,有系统,有规则,就越好学,越容易理解,其适用性就越普通,越有用,越能闻一知二,举一反三,越能无师自通。有了规律化,再加以系统训练或强化训练,使学生形成为技巧,就可以在精读理解中既快又准了。从理论上讲,这似乎是再明白不过的问题,但是,快速高效阅读法,作为社会科学研究领域里的一个课题,能否像自然科学那样实现规律化,都曾经是长期困扰该课题研究者们的一个难题。但是,他们认为,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规律化存在于已知与未知事物之中,一切未知都为已知提供了探求其规律的广阔领域。在上古时代,一切客观规律都属于未知;在现今时代,过去不少未知的事物都逐渐成了可知的客观规律。他们从“五笔字型”的发展中得到启发:二三十年前,汉语言的方块字还被认为是输入电脑的障碍,汉语言要想适应现代化的需要非走拼音化的道路不可。之所以如此,那是因为我们对汉字的规律还属于未知。现在,尤其近几年来,当汉字输入电脑问题已经解决了的时候,人们又认识到汉字不仅可以输入电脑,而且在这方面是具优越性的一种文字。这就是因为我们掌握了它的规律,所以实现了规律化。同样快速高效阅读法的研究者们坚信,在阅读领域也一定是有规律可循的。经过数年努力,他们终于找到了许多“已知”的阅读规律,初步实现了阅读的规律化。

有了规律,根据教育学上的定势原理,让学生把这些规律在脑海里强化记忆,形成固定的阅读程序,当然就会使阅读速度、阅读效率加快。快速高效阅读法的独创性在这一点上也充分显示了出来。比如,以迅速捕捉信息为目的的速度固定程序而言,据定势理论可知,当某一事物在脑子中形成定势之后,如果经过多次反复出现,就会使不断变动的状态变成一个固定不变的形象,人们所形成的这种习惯性的固定概念,在以后就可以轻易地、自动地、不加思索地加以利用。根据定势理论,快速高效阅读法把阅读的过程基本固定为七项内容或称七个步骤(1.标题;2.作者;3.出处及发表时间;4.基本内容;5.文中涉及的重要事实;6.文章特点及有争论之处;7.文中的新观点新思想及读后启示)。每次阅读时,基本上循着这七项内容去读,久而久之,这七项内容在脑子里就形成了“定势”。只要看出,就会自然地、习惯地循着这七项内容去读。由于这七项内容包括了一般读书,甚至搞科研读书时所寻找的内容,又由于这七项内容中不单要有一般记忆,还需要有思考,要边读边思索,取其有用的信息、资料,略过其对已用处不大的内容,所以在阅读速度提高的同时,理解率、阅读效率也相应得到提高。

(三)用量化训练实现快速高效阅读训练科学化。

科学认识的一般规律,往往是在开始阶段,只是对事物的经验型的估计,进一步是定性的形容和描述,最后研究它们量的规律性,转入科学的定量分析。只有进行精确的定量研究,才能更深入地认识事物的本质。

快速高效阅读训练实现量化后,一则可以通过反馈更好地控制训练过程;并且可以进行比较和选择,根据需要和可能定量地确定出最优目标,运用最新技术手段和处理方法,把整个系统逐级分级,分成不同等级、层次结构,在动态中协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使部分的功能和目标服从系统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总体优化。

为了实现快速高效阅读的量化,汉杰先生和他的同道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他们对阅读能力作了分解,将快速精读能力分解为若干种具体能力点,这样就能对每项能力训练进行量化处理,采取先分项后综合的训练方法,实现快速精读的量化训练。实践证明,诸如速读训练、快速归纳段意训练、快速提炼中心思想训练、快速辨析架构与思路训练、快速鉴赏艺术特色等能力训练,都是可以实现量化的。实验的数据表明,快速精读单项量化训练的效果是显著的。

(四)借鉴相关学科原理,克服影响速度与效率的弊病。

1.关于朗读与默读。人们的阅读过程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朗读,即看到文字,读出声音,再由声音在大脑中唤起意思,达到理解;另一种是默读,就是看到文字直接在大脑中唤起意思,直接由文字来认识意义,所以默读速度要比朗读速度快得多。这里借鉴了语言学的有关原理。

2.阅读时是否用手指指着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我们在阅读时,眼睛要顺着字行做一系列的短暂而急促的运动。每看一定间距的材料,眼睛就会短暂地停顿一下(据心理学研究者的研究发现,人们眼睛停顿的间隙是相当固定的,大约是五分之一秒)。在阅读中只有眼停时才能感知字句。阅读的大部分时间属于眼停,眼动只占全部阅读时间的百分之五六。这样一来,要想提高阅读速度,就只能是增加眼停时所读的材料的数量了。也就是说,在同一眼停时间内,你所读的材料多,你的阅读速度就快;反之速度就慢。实验证明,每次眼停,视觉广度大的可见六七个字,视觉广度小的则只能看见一两个字。如果老是用手指指着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一次眼停最多也不过能看一两个字,当然会大大影响阅读速度。在这里,心理学原理帮了他们的大忙。

3.阅读时是否摆头。有的人由于情清绪紧张,或者出于苦思苦索而不得其解,往往出现不自觉的头部摆动现象。这种多余活动只能影响阅读的速度。这里借鉴了生理学有关原理。

4.阅读时是否要复视。所谓复视,是指在顺着一行字阅读时,眼睛常常往回看。这一动作表明在理解一个词或一个短语,而不是理解全句。复视的出现,往往是由于遇到一个生词或不太懂的短语,需要回过头来再看一眼,这是可以理解的,只要控制它的次数不要太多就行了。但有的人遇到较难的文章就徘徊不前,这就大大影响阅读速度。这里显然吸收了阅读学的研究成果。

快速高效阅读法的创立与研究过程,给了我们不少有益的启示。

首先,快速高效阅读训练,为迅速提高学生阅读速度与效率,找到了一条可行的途径。而快速高效阅读训练又可以作为一个突破口,以快速高效阅读训练的原理、方法,推广到听、说、写的训练,是完全可以迅速而全面地提高语文能力的。而且,阅读能力说到底是一种自学能力,因此,随着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也自然会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影响或者带动一个人整个自学能力的提高。

其次,快速高效阅读训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实践中的许多事例证明,有些学生的智力不一定差,只是因为某种原因学习上不去,越上不去,听到的批评与责难就越多,时间久了就自暴自弃,学习成绩就一步一步下滑。快速高效阅读训练由于反馈信息快,每次训练后可以表扬有进步的同学,而当他们一旦受到表扬,就会增加自信心,学习成绩就会越来越好。因此,快速阅读法的扩大实验必将有利于大面积学校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高效阅读法范文篇2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比较阅读;文质兼美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都是以文字为媒介,向阅读者传达其特定的情感。为了构建一个高效的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师应该要认识到具有实用价值的阅读技法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也要认识到新课程改革下要求的新型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融合发展的必要性。而比较阅读教学法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颇受关注,高中语文教师如何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将比较阅读法整合运用,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语文教学中比较阅读的基本概述

比较阅读法主要是对两种存在一定差异的对象展开对比与分析,进而提高人们对其的感知能力,有利于激起人们对这一对象的探究兴趣。在比较阅读教学法的实际应用中,若是学生能够在其引导之下深化理解文本内容,并且加深对文本内容的记忆,则可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等。归根结底,比较阅读法就是要对存在异同关系的语文知识进行深入又细致的观察与分析,直到找到微妙之处,再进行深入的阅读与理解。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若是采用比较阅读教学法来展开语文教学,则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并且使其在脑海中构建起“类”的信息群,对学生以后分析不同的对象时,就可以提高其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比较阅读法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比较阅读法是当前比较新型的教学方法,将其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相整合,其教学作用可以体现在:首先,在比较阅读法之下,学生需要发挥比较思维,对不同内容或者不同形式的文章进行对比,然后对其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使其在足够的思维空间里发散思维,细致入微地寻找可以将不同内容或形式的文章区分开来的重要方法。这对学生来说,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其次,在对比阅读下,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现学的课文与另外一篇与之相比较的文章之间的对比,而这会建立在学生理解现有课文的基础之上,才能找出这篇文章与其他文章的不同之处。若是教师能够采用对比阅读法,则可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其可以发挥创新能力,提高自身对课文的理解能力。最后,现如今的高考考点也蕴含了比较阅读的元素,意味着教育领域愈发重视比较阅读法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为了提高高中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教师应该将比较阅读法与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

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比较阅读法的运用

(一)基于相同主题的比较阅读法。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文章具有相同的主题。在实际阅读过程中,若是教师能够将两者整合起来,对其进行比较阅读,则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在相同主题的阅读教学中,学生也适当地拓宽了自身的视野。因此,教师要注重对相同主题的文章进行有效的整合,展开比较阅读。比如在高中语文《故都的秋》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入与之相同主题的《想北平》这篇文章。两篇文章的作者都采用了相同的主题来展开论述,都体现了“想念”的这个主题。只是在同一主题下,两篇文章却存在较大的差异。而学生理解这一差异的同时,就能够掌握好课文内容的学习。在《故都的秋》一文中,郁达夫主要描述了自己对古都(北平)的秋天景况的想念,而且他是站在外乡人的角度来对古都之秋进行品味。“我的不远千里……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这些句子就体现了这一点,他在描写故都之秋的时候,选择了可以触动人们对秋天的情感的景象,比如“槐树”“秋蝉”“秋雨”等,而且还特别强调了一些比较特殊的景色,如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以及西山的“虫唱”等。而且郁达夫在描写“北国”之时,将其与“南国”相提并论。但是在老舍所写的《想北平》这篇文章中,他却让伦敦、巴黎、君士坦丁堡以及罗马四城来为北平做嫁衣,这两篇文章的衬托手法的意境存在差异。而且老舍是北平之人,他主要结合生活中平常的细节来进行描写,选择的景物是老城墙、院子的花草、蔬菜等意象,更多的是发挥了老舍的思乡之情。通过这样的对比阅读,学生可以有效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二)基于相同要素的比较阅读法。具有相同要素的文章实际上就是两篇不同的作品,针对同一事物展开了论述,表达了各自或相同或不同的个人情感与个人观点。对这种文章进行比较阅读,也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比如在高中语文《荷塘月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清塘荷韵》这篇文章引进来,进行对比阅读。这两篇文章都具有相同的要素,即是“荷塘”。两个作者都以荷花为题来进行阐述,而且他们的文章内容都透着荷花的赞美。但不同的是,《荷塘月色》这篇文章是作者在充满忧愁情绪的情况下,在月色环境中看景而获得的感悟,朱自清先以“月色”这个景象来突显自己心情的沉郁,后以荷花为主,抒发自己的彷徨矛盾。比如“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句话就充分展现了作者想寻找安宁但又不可得的沉郁心情,也反映了作者幻想超脱现实却无法超脱的复杂心情。而《清塘荷韵》这篇文章比较长,主要是沿着“想荷→种荷→盼荷→赏荷赞荷”这一写作思路来展开。作者将莲子和荷花的生存状态与自己的爱好、心境、情绪都相互融合,将其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这一点与《荷塘月色》是截然相反的。在这两篇课文的整合比较阅读中,学生能够站在不同的角度去阅读文本,体会同一要素的不同作品之间描绘的情感内涵,领悟不同的思想情感。这样的阅读课堂,会让学生受益匪浅。(三)基于相同作者的比较阅读法。同一作者的作品也可以有不同的思想情感、表达方式,教师针对同一作者的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赏析与阅读,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这位作者的写作方式。在这样的比较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够有效地拓宽知识量。而且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比如在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将其与同志的其他作品相对比,展开系统的阅读。他所创作的诗词内容大多数是革命诗词,充分突显其豪迈气概,但是也有少数部分诗词存在不同之处。如《贺新郎•赠》这篇文章与他以往的豪迈气概相反,带着绵软柔情,这反差会让学生产生较大的好奇心,激起学生探究课文和拓展阅读的兴趣。因此,比较阅读法是可以构建高效阅读课堂的有效手段,教师可将其充分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总而言之,一个人往往会将新旧事物或者相类似的事物进行对比,希望可以找出其中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在对比的过程中迅速了解事物的内外本质。而在语文阅读中,学生对知识的探索与研究,实际上就是将新旧知识相联系的重要过程,也是对相似知识进行本质的理解与认识的过程。高中语文教师要注重比较阅读法在课堂上的整合运用,以比较阅读法来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陶传京.比较式阅读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8,(25):128.

[2]李倩.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置与比较阅读整合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24):319.

高效阅读法范文篇3

【关键词】留守儿童课外延伸阅读状态

不得不说,一些农村寄宿制学校是课外阅读匮乏的“重灾区”。与其说这是父母亲出外打工过程中带来的问题,毋宁说这是社会转型时期必然出现的“阵痛”。由于文化偏低和打工繁忙,留守儿童的课外阅读几乎很少,更谈不到高效阅读、“个性阅读”和“创意阅读”。那么,如何引领留守儿童步入课外阅读的深处,回归到一种更朴实、更科学,与儿童天性更为切近的阅读状态中呢?窃以为,留守儿童课外阅读之路,不仅仅是单轨道,铺就一条集“精神滋养、整体把握、拓展延伸”为一体的多轨道不可或缺。

一、不仅仅是方法积累,也是精神滋养

对于成长中的留守儿童而言,“如何读”比“大量读”更重要,因而,教给孩子们好的、有用、高效的阅读方法不可或缺。那种无关痛痒的浅尝辄止和浮光掠影式的无效阅读都是不可取的,要读得熟,读得深,读得透。比如,可以采用选读法、精读法、略读法、速读法、摘录批注法等等,指导留守儿童实现真切、多元、畅快的阅读体验,并在阅读的百花园中“郁郁乎文哉”。然而,仅仅注重阅读方法的积累是不够的,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的阅读更应注重人文阅读生态的重建,让他们精神的夜晚发出璀璨的光芒,方是阅读中的应有之义。比如,可以从中华经典古诗文中汲取“精神钙质”和“情感维他命”。比如,对《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中庸》《论语》通过筛选,编辑成册,让留守儿童早读、午读、暮颂,以此排遣留守儿童对亲人的思念、孤独与寂寞,并有效填补由于亲情缺位、情感孤独、精神生活贫乏而衍生的空白。“生命中都有光,有的人暗淡,是因了遮蔽,是因了蒙尘。”教师的责任就在于除去这样“遮蔽”与“蒙尘”。通过中华经典古诗文的润泽和滋养,是“除去尘埃与遮蔽”的方法之一。的确,面对中华经典古诗文,孩子们不是死背,而是活用;不是守旧,而是创新。

二、不仅仅是碎片阅读,更是整体把握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标准的这一提法尤其适合于留守儿童的课外阅读。的确,留守儿童的课外阅读不一定非要涵盖“词语解释、段落大意、标点符号、中心思想、写作手法”的“全景式”阅读。一篇文章或整本书往往有最精彩处或最关键处——那里往往是言语丰富和情感生长的“肥沃地”。引领学生在这样的原野上多读、多思、多悟,或有不一样的惊喜或沉甸甸的收获。引领学生进行整体把握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了解作品产生的背景故事。有的诗本身就是一则故事,如《七步诗》《送元二使安西》《寻隐者不遇》,等等。比如,读完《晏子使楚》后,再读读韩信有关“胯下钻”的文章,进行适度比较、糅合和整体把握,引领学生多多“推敲、较真、纠缠”古诗背后的多种意味,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内隐,才能引领学生去触摸作品中真正的“色香味”。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好书伴我成长”主题班会、“整本书阅读体验”经验推介活动、“我好文和作家结对子”等活动,也能有效提升孩子们整天把握作品的能力。三、不仅仅是固守原文,更是延伸阅读真正好的阅读应该“脱离文本,超越文本,将思维的触角伸展到课本之外的大千世界中,完成课内和课外的深度对接。”这种“对接”对于留守儿童阅读力的提升和精神生命的丰富无疑是有好处的。与古人对话,与先哲“通电”,连接古今、接通中外,唤醒的不仅仅是留守儿童对文学作品自主自悟的呼吸。在此过程中,孩子们阅读经验的建构、创新意识的萌芽和思想深度的延伸,才是发展核心素养视域下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课外阅读所更加需要的境界。引领学生从本诗到他诗,从本作者到别的作者,从本书到“他书”,当更多的在思想的深处“藕断丝连”的文章一一呈现在留守儿童的面前之时,孩子们的眼在洞开、心在延伸,情感的翅膀在飞翔,何乐而不为呢?十八大之后,一直到召开之后,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留守儿童问题逐渐进入公共视野,“大力促进教育公平,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这样的“倾斜”也包括留守儿童的课外阅读。抓住这样的“倾斜”时机,从更全面、更高的层面上实现孩子们阅读视野的融合,当然还有认识上的融合和情感上的共同滋养,应该成为农村语文教师课改之路上的基础性工程。

参考文献:

[1]张硕果.做织网的夏洛[J].教师月刊,2017,(1):26.

高效阅读法范文篇4

[关键词]自然拼读法;语音意识;音素意识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理念的提出,小学英语教学更加注重自然拼读教学法的应用。自然拼读法通过让学生掌握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发音与拼写之间的固定联系,帮助他们根据发音规律对英语单词进行拼写。自然拼读法作为英语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理应被我国小学英语教育工作者们熟练掌握、灵活使用。但是自然拼读法在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并不完善,尚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小学英语课堂自然拼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自然拼读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还仅仅是流于形式,不能系统深入地渗透其中。

(一)教师对语音及拼读教学的重视度不够

英语属于表音文字体系,语音和文字(字母)有直接固定的联系,因此,语音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基础。而在小学阶段的英语语音教学中,拼读教学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拼读能力和认读能力,增进阅读与理解能力。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在我国英语初级阶段教学中,语音的教授一般是零散的、随意的、不成系统的。另外,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地是在教授英语单词的读法和讲解语法,对于单词拼读的方法、认读拼读单词的规律、字母的自然读音等知识的教授及练习很少涉及。学生在记忆单词时,机械模仿和死记硬背依然是主要手段,很多学生都会将单词分解,按字母的拼写顺序来背诵单词,也有部分学生在记忆单词的过程中会将单词的英语发音转化成汉语语音。这些错误的单词记忆方法都会对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造成学生基础不牢,兴趣不高。因此,后面词汇和语法的学习也变得更加困难。

(二)教师欠缺自然拼读相关语音理论知识

传统的英语教学将语法、词汇和写作作为教学的重点,而相对缺乏英语语音教学。这就造成了英语教师对语音及拼读教学所需的理论知识掌握远远不够。自然拼读法的引进,只在近数年之间。作为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母语教学普遍采用的方法,较我国传统英语教学使用的方法而言更为生动鲜活。自然拼读法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母语教学的范式,更贴近英语学习的自然规律,有助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也符合新教改的核心思想。我国传统拼读法过于僵化,其死记硬背的特点不适合学生第二语言发展的需要。然而,很多小学一线英语教师对自然拼读法一知半解,他们对自然拼读法的内涵、内容和方法没有深入学习和系统梳理,无法理解自然拼读法的实质。这些教师由于自身在英语语音方面理论和实践的不足,对新课改手足无措,面对增加了的教学内容和新型的教学手法一头雾水,很难消化。

(三)教师在教学中较难灵活使用自然拼读法

自然拼读法是一种新型的英语教学法,要求教师一定要更新理念,扎实掌握其理论和内容,以便在教学中灵活运用。然而许多小学英语教师对其了解远远不够,掌握尚存不足,在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时,不能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最终影响在教育教学中使用自然拼读法的信心,不能很好地发挥自然拼读法的作用。再者,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自然拼读法教学同音标教学也存在误区。自然拼读法是利用英语字母及其发音之间的联系进行拼读,并不需要掌握音标。从小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来看,音标并不属于小学阶段英语教学需要传授的内容,在小学生还未具备相应拼读技能的前提下,一味地向小学生传授音标知识,已经超出了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另外,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语音教学内容不集中,在课程设置方面有较大的跨度,容易导致教师自然拼读教学内容不集中,学生无法系统地学习英语语音内容。教师如果不在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整合语音知识,就会造成学生语音学习时间漫长且分散,学生无法在深入掌握语音知识的基础上独立进行单词拼写,久而久之,会对英语自然拼读教学产生严重影响。

(四)教师不能利用有效资源科学设计课堂教学

目前,市场上的英语启蒙资源数量庞大、种类繁多。这就给教师自然拼读教学选取合适的资源带来挑战,许多不贴合课堂教学的材料被带进小学英语课堂。而且对于新型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师也很迷茫,缺乏可借鉴的经验,导致设置教学内容时不贴合实际,反而影响学习效果。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发展进行教学设计,并将趣味性融入自然拼读法的教学中。精选出和课本内容关系密切的英语原版绘本、儿歌、动画片等资源,进行系统化和主题化的设计,作为课本知识的补充和拓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自然拼读法,从而提高小学生拼读、拼写单词的效率,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进而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为推动小学英语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二、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加强对字母知识的系统学习

扎实的字母知识是顺利学好自然拼读的前提。美国教育专家研究认为,自然拼读法最好在掌握了字母名称(Lettername),并会辨识每个字母形状(Lettershape)之后,再开始学习字母发音(Lettersound)。通过字母知识的学习,学习者知道字母是一套特殊的能够看到并且有自己发音的符号,能够在周边生活环境中识别书本上对应的印刷字。字母知识启蒙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营造一个英语字母环境,因此教师可以带学生阅读相关的绘本,还可以带学生玩字母磁力贴、字母积木、字母拼图等。

(二)着重培养语音和音素意识

语音和音素意识是学习者对英语语音进行分别的能力。对学习英语来说,是否具备语音和音素意识会直接影响学习者后期阅读能力水平。对中国学习者来讲,由于汉语和英语发音体及文字体系的差别,要学好英语,就必须重视语音和音素意识的培养。1.通过设置生活语境培养英语语音意识语音意识是指对头韵、尾韵等口语语音单位的区分能力。在英语绘本中,有很多是培养语音意识的。其共同特点是要么押韵、朗朗上口;要么重复使用发音相同的第一个字母或字母组合的词;还有的是帮助学生明白词读音的拆分和组合。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重复朗读绘本,或者一起背诵童谣,通过让学生对押韵词填空的形式,加强对学生语音意识的培养。新课标针对小学英语教学,提倡在合理科学语言教育途径中采用可以实现提升语言教育成效的教学手段与策略。基于此,小学英语教师可以尽可能多地设置生活化语境,实现沉浸式英语语境教学。通过设置生活语境培养学生的语音意识,也可利用易于接受的英语语音输入刺激学生的英语拼读输出。在生活语境中,学生主动感知语言,可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实现自然拼读法的应用。2.通过设计专项练习培养音素意识英语利用基础的语音单位——音素,实现了其发音建构。高效地进行自然拼读法教学,音素是必须让学生掌握的。教师要因材施教、分批分层进行音素教学。前期要先立足于26个字母,让学生初步了解接触部分音素。在建立一定音素基础后,再将字母中的元音、辅音总体展示,循序渐进,逐步讲解,夯实小学生英语自然拼读基础。音素意识可以通过以下的专项练习进行训练。(1)音素分离,即识别独立的音素。如问“Tellmethefirstsoundin‘banana’”,要能回答出banana的第一个音是/b/。(2)音素确认,即找出一组词中共同的音素。如how、hat、hello的共同音素是/h/。(3)音素归类,即根据音素相同或不同对一组词进行归类。如bug、bun、juice这组词中,bug和bun可以归为一类,juice中的字母u发音不同。(4)音素拼读,即把各个音素拼到一起发出词的音的过程。如问“Whatwordis/k//u://1/”,要能拼读出/ku:l/。(5)音素拆分,即拆分出一个词中的每一个音素。如问“Howmanyphonemesaretherein‘egg’”,要回答出“Three/e/and/g/”。老师也可以和学生一边击掌一边说一个词,击掌的次数和这个词有多少个音素是对应的,这也是练习音素拆分。(6)音素减法,即能知道一个词中去掉某些音素后形成什么新词。问“Whatissnailwithoutthe/s/”,要能回答出“nail”。(7)音素分辨,即区分口语说的两个词相同还是不同。如能够听出来cat和hat这两个词的区别。以上全面介绍了培养音素意识的各个层面,实践中要先围绕其中一项或者两项来进行,再逐步推进,要注意加强学习者有效输入的知识积累。

(三)重视自然拼读资源的整合使用

语音和音素意识是自然拼读的重要阶段,教师要让学习者通过学习和游戏,沉浸在押韵语言中。将发音游戏引入小学英语课堂,可以通过这类形式的学习,把枯燥的英语学习和机械训练转化为趣味性浓郁的游戏活动,可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使用自然拼读法时,应当立足于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有选择地设计英语发音拼读的游戏,以提升课程的趣味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自然拼读法。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结合学习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语言习得规律,合理选择不同题材的阅读资源,整合归类,设立不同的主题,让学习者围绕主题通过英语学知识,在主题阅读中把涉及到的自然拼读知识进行梳理、运用,而不是学习抽象枯燥、脱离情境的语言规则。自然拼读法是通过掌握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发音来学习英语单词的,其方法类似于汉语拼音,小学生在刚刚上学时就接触了汉语拼音,对于自然拼读法的学习并不会感到陌生。自然拼读法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小学生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决定了教授英语时要使用简单易懂的方法才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字母和字母组合的数量相对于英语单词的数量来说是非常有限的。在英语词汇中,属于音形一致的单词占绝大多数。小学生在使用自然拼读法的前提下,可以做到快速准确地朗读、拼写,大大节约了学习单词的时间,更降低了小学生抵触学习英语的概率。另外,使用自然拼读法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学生可以根据26个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进行课后的自我预习和学习。这些都为以后英语词汇的大量储存做好了准备,是使用英语进行流利阅读和交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海岚.全儿童英语启蒙——北美二语教育启示录[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7.

[2]刘金龙,高莉敏.零基础从头开始学音标:详细讲解的英语发音入门书[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3]贺其刚.英语学习中如何巧妙使用自然拼读法和语音技巧[J].基础教育研究,2019,(46).

[4]赵晓霞.自然拼读法在基础英语教学的意义与应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9,(47).

[5]李文娟.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教育,2017,(26).

[6]贾学芳.浅谈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学周刊,2020,(36).

高效阅读法范文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实现“得法于内,得益于外”,通过课外更具自主性、个性化的阅读方式,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促使学生的知识素养得到更好的提升。而课外阅读是要讲求方法的,教师应立足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在把握基本教学规律、原则的基础上,采取可行的课外阅读教学方式,更好地推动学生课外阅读学习发展。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原则

(一)择优阅读原则

课外读物种类繁多、质量良莠不齐,而小学生的辨别能力有限,只有高品位、高质量的图书,才能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精神食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为学生推荐优质的课外读物。

(二)快乐性原则

这种快乐不仅指生理体验上的快乐,还包括艺术审美上的快乐。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感受读书带来的乐趣,这样才能让学生将阅读当成一种习惯[1]。

(三)有序化原则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必须要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这样才能够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课外知识体系必须要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学生的阅读图书必须要按照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步骤进行,同时要将课外新知有条理地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当中,确保实现课内和课外的有效互补。

(四)时效性原则

主要是指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学必须要讲究质量、注重实效。要实现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以及提高语文素养的教学目的,这样的课外阅读教学才能够真正地让学生获益。

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

(一)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不仅仅是带领学生读书,还要帮助学生认识课外阅读的意义,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首先,增强道德修养,好书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要使学生认识到,读书不仅是知识的积累,对道德的提高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读书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从先贤之处汲取智慧。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增强道德修养的重要作用[2]。其次,锻炼学生自学能力。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搜集信息、辨别信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有效地完成课外阅读,得到自学能力的强化锻炼。再次,提高审美修养。人的文化心理结构是由智力结构、伦理结构和审美心理结构三方面组成的,而这也是哲学体系中的智、意、情三大领域。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体验审美、感知审美,体会优秀作品中字、句、段的精妙之处,感受作者所表达的美好追求,以此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

(二)优化课外阅读材料选择

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自身丰富的经验,帮助学生合理选择课外阅读材料。首先,选择经典性的内容。古代文化经典浓缩着历史先哲的智慧,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多为学生推荐国内外的经典内容,如先秦诸子思想、西方哲学神话等,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智慧。其次,选择具有时代性的内容。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知识信息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因此,教师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发,指导学生阅读时代倡导的读物,以此促使学生与时俱进,帮助学生了解国情、世情,促使学生树立时代观和全局观。再次,从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学习的目标和需求出发,选择语用性较强的阅读内容。小学生对课外阅读材料的文体样式、语言风格以及抒情方法都缺乏足够的认识,语言构建和运用素养也处于启蒙时期,教师加强为学生提供语用性优越的课外阅读材料,一则可以切实帮助学生对语言知识进行有效的积累,二则也能促进学生阅读思维和文化意识的横向和纵向拓展,从而锤炼学生的语言构建和运用能力,以及综合性技能。基于此,教师在为学生搜集语文课外阅读文本时,应该从增强语用性角度切入,尽量为学生甄选不同文体样式、语言风格和抒情表达方式的课外阅读文本,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引领学生在文质兼美的课外阅读赏析中积极丰富语言材料资源,强化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意识和能力,发展和完善学生的阅读分析思维和探究能力。最后,选择与课内学习相关的内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要与课内阅读相联系,实现“得法于内,得益于外”的教学目的。因此,教师在选择课外读物时,要立足于教材内容,指导学生对与课内选文有关联的课外内容进行精细的阅读,以此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理解,促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更好的发展。无论教师为学生选择何种体裁和内容的课外阅读篇目,都应该始终坚持和落实生活引领理念,促进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与学生认知经验的无缝对接。语文课外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强调学生体验感的课型,学生对课外阅读材料的解读兴趣始于已经具备的生活认知体验,学生对课外阅读材料开展层次化剖析,离不开相关情感体验的支撑。生活体验和语文课外阅读之间存在着相融相促的关系,教师将生活引领思想贯穿于课外阅读材料选择的全过程中,是增强学生参与课外阅读内驱力以及高阶阅读能力的捷径。因此,教师为学生甄选的语文课外阅读素材,不仅要符合经典性、时代性、语用性和教材关联性等原则,还要贴近学生的认知体验、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这样一则可以凸显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的以生为本和因材施教理念,打造体验式、探索式的课外阅读教学模式,二则也能紧扣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和积极学习态度的自主发展目标,逐步培养并塑造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和个性化阅读思维体系,帮助学生同步感知文学和生活的真谛,涵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体验能力,使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变得更加精准高效。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可以让学生受用一生的,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在学生的初始阅读时期,就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制订阅读计划的习惯。正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做好计划和准备,才能够更好地完成预定的目标。因此,教师在课外阅读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养成制订阅读计划的良好习惯。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订年度计划、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在不同的计划阶段,树立不同的阅读目标,按照制订的阅读计划,循序渐进地完成课外阅读内容。其次,要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做笔记都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做读书笔记,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促使学生更好地积累阅读语言。而做读书笔记的方式有很多,除传统的批注式、摘录式的读书笔记外,还有表格式、绘本式、小报式等。以小报式读书笔记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课外阅读中的精彩部分绘制成手抄报。教师要鼓励并指导学生通过合理排版、配制插图,制作成精美的课外阅读手抄报,并在班级之中进行展览[3]。这种特殊的读书笔记,可以加深学生对阅读知识的印象,调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多样的笔记方式,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四)传授有效课外阅读方法

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考虑到小学生阅读能力有限,而课外读物内容又比较深刻复杂的情况,教师应该将高效率的阅读方法传授给学生,以此确保学生更好地完成课外阅读任务。首先,指导学生掌握精读法。顾名思义,精读法是一种深入研读的方法,要求在阅读过程中逐字、逐句、逐段地进行阅读,并在反复阅读中,加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精读法比较适用于对名著、经典文章的阅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精读法的指导中,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训练:一是教会学生抓住关键LEARNINGWEEK词句,圈画重点词句;二是指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并自主尝试列出提纲,以此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三是要把握中心思想,深入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四是引导学生在精读后谈一谈自身的见解和感受。通过精读法,提升学生的阅读领会能力。其次,指导学生掌握泛读法。泛读法又被称为概览法、粗读法,是一种概括性阅读文章的方法,不要求学生逐字逐句地阅读,只要求从整体着眼,跳跃式地把握文章中心思想即可。教师在指导学生运用泛读法时,要着重于两点,即要保障注意力集中和善于抓住关键信息。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泛读法的运用,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更多的内容,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掌握这种阅读方法。除此之外,教师在向学生渗透有效课外阅读方法和技巧时,还应该加强引导学生对新旧阅读知识经验进行衔接思考。从记忆规律和遗忘规律来讲,课外阅读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不会留存太久,需要定期巩固才能实现学生对文本内容和阅读方法的长时记忆和掌握。对于不同课外阅读文本中出现的相同炼字情况和修辞手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入文本语境开展对比分析,使学生体验到相同炼字和修辞手法在不同语境中发挥的表达作用,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对接新旧知识经验、乐于开展对比思考分析的课外阅读习惯。这样,一则可以锻炼学生的文本鉴赏和品评能力,使学生习得丰富的词汇知识和语言表达方式,二则也能发展学生的对比阅读意识和求同存异思想,让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在不断的温故知新中产生突破,从而落实精准有效的课外阅读方法技能指导,帮助学生早日开展独立、自主的语文课外阅读探究。

(五)将课外阅读应用于生活实践中

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树立“教学做合一”的观念,明确阅读不是只为了读,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可以将课外阅读应用于生活实践中,以此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首先,利用课外阅读,了解社会风貌。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而课外阅读内容丰富,教师可以通过听广播、看电视、读报刊和时事新闻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社会风貌,使学生对社会现实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学生通过以上课外阅读形式初步感知社会风貌后,教师还可以定期为学生布置一些读后习作任务。比如,学生通过阅读报刊了解到很多富有社会正能量的民生事件,教师就可以将这类事件作为习作材料,鼓励学生用简练、通顺的语言阐述对民生事件的看法,或是指导学生剖析民生事件蕴含的思想价值,联系日常生活经历,用文字形式叙述自己身边的类似事件,写出夹叙夹议的课外阅读微作文,从而更好地塑造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培育学生评议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品质。其次,利用课外阅读,掌握生活知识。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应该通过课外阅读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生活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与卫生健康、身心安全、社会交际、法律法规有关的课外读物,通过对这些读物的阅读学习,帮助学生掌握丰富的生活技能,为学生的生活发展提供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习得生活技能后,教师还可以跟进设计开展生活实践活动。比如,学生在课外读本中掌握了卫生健康知识,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剪指甲、科学洗手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发挥语文课外阅读的生活服务能效。再次,利用课外读物,调节情绪问题。小学生心理情绪问题是教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读书就是读不同的人生,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帮助学生转移注意力,合理发泄情绪,学会换位思考,消除不良情绪,促使学生保持身心的愉悦,有效解决个人复杂的情绪问题。

三、结语

阅读是学生发展语言的需要,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需要,同时还是学生提高自我的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关注课内阅读外,还要强化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在把握相关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优化课外阅读材料选择,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高效的阅读方法,并将课外阅读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外阅读学习中有更多受益。

参考文献:

[1]夏皊.基于家校共育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探究[J].新课程,2021(20):67.

[2]王水丽.课程化与闲适性: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推进路径[J].教育学术月刊,2021(5):101.

高效阅读法范文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方法;比较阅读;阅读习惯培养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有着重要作用。比较阅读法是以比较的方式阅读,并在比较过程中更好地提炼文章的重点,更好地加深学生的感知和体验。比较阅读法就如一次寻宝之旅,每次比较都会发现不一样的“宝物”,因此,语文教师要用好这个工具,带领学生在阅读中挖掘更多的信息和知识,实现思维的发展。

一、比较阅读法的教学原则

比较阅读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多种具体应用方式,对于不同的教学材料和角度,相应的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但是在不同阶段的教学中,比较阅读法的教学原则是不变的,下面笔者就比较阅读法的教学原则展开论述。(一)异中求同。异中求同就是指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分类、筛选和分析,找到阅读素材的共同特点,总结阅读的规律。求同的目的是找出阅读素材在内容或形式上的共同点,以便掌握阅读技巧。此外,学生在求同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联系新旧知识,从而进一步提高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二)同中求异。同类文章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同中求异就是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理解文章,准确地把握文章的独特性。这样的阅读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并在重新梳理知识的过程中内化新知,从而逐步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在阅读中,通过比较掌握文章的本质和特点,能让学生在不断思考和探究中提升能力,在加快知识消化的过程中,它带来了“薄书厚读”的效果,真正实现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活学活用”。

二、小学各阶段的比较阅读侧重点分析

由于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差异,加上其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所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按照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活动。对于低年级(一、二年级)的学生,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把侧重点设置为把握字、词,或是辨析拼音,从简单的基础知识抓起,为后续阅读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对于比较难掌握的拼音“b、d、p、q”,教师可以借助具体的文字进行读音比较,以便让学生理解这几个拼音字母的不同。对于中年级(三、四年级)的学生,阅读素材的难度和篇幅都有所增加,这个时候的教学侧重点应该是理解上下文的关系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并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好词好句,储备写作素材。对于高年级(五、六年级)的学生,阅读要求也相对更高,这个时候的教学重点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教师在进行对比阅读教学的时候,需要进行多角度训练,让学生不断体会阅读的新鲜感和乐趣,从而养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

三、比较阅读法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比较阅读,发现规律。由于低年级学生认知能力尚浅,实施比较阅读教学可引导学生发现阅读规律,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例如,统编二年级语文教材编排了神话作品,其中二年级上册是《大禹治水》,下册是《羿射九日》。在教学《羿射九日》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其与上册中的《大禹治水》进行对比阅读,从而唤醒学生对神话叙事结构特点的回忆,然后再要求学生以表格形式梳理神话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按照“灾难发生—英雄出现—平息灾难”的叙事结构,总结神话故事的阅读规律,最终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神话作品。(二)对比阅读,整合提升。比较阅读是围绕相应的目标开展阅读教学,它能够帮助低年级学生更好地梳理阅读信息,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积极作用。例如,在学习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中的《动物王国开大会》一文时,笔者引导学生对比狗熊四次的通知中的句子———“大家注意,动物王国要开大会,请你们都参加”/“大家注意,动物王国要在明天开大会,请你们都参加”/“大家注意,动物王国要在明天上午八点开大会,请你们都参加”/“明天上午八点,在森林广场开大会,请大家准时参加”。这四句话,一句比一句更清楚、更具体,把通知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简明扼要地展示了出来。通过对比阅读,学生就能清晰地把握通知的关键要素。由此可见,比较阅读法在深挖教材资源的基础上,能够针对重难点内容,实现有效的阅读教学。从过程来看,比较阅读是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贯穿及细节对比,能大大缩短学生的阅读时耗,非常有利于低年级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取核心信息。

四、比较阅读法在中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咬文嚼字,分点对比。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难度相对低年级加深了一点,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更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语言形式。例如,在学习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中的《鸟的天堂》时,教师可以对比课文与作者的原文,咬文嚼字,分点对比,有效地开展比较阅读教学。如课文中有这么一句话“船缓缓地动了,向河中心移去”,而原文是“船缓缓地动了,向河中心流去”。通过比较阅读,我们发现课文把原文的“流”改成了“移”。对于这一处改动,教师可让学生反复朗读并思考,分析这两个字哪一个更为贴切。学生认为,“移”表示东西借助外力发生了移动和位置变化,而“流”一般是顺着主流方向自然而然地流动,作者说的是乘船游览,所以此处用“移”更为合适。由此可见,比较阅读能让学生有意识地探究语言形式,在咬文嚼字的过程中对阅读素材有新的发现和理解。(二)字斟句酌,同中求异。同中求异是比较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学生通过对比同异之处,可以发展辨析思考能力。例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去年的树》一文讲述了一只小鸟与一棵大树的故事。文章中有两个类似的句子———“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和“唱完了歌,鸟儿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这两句话都在描述鸟儿的反应,且都提到“鸟儿看了一会儿”。第一个“看了一会儿”是鸟儿费尽心思找到自己朋友的时候,感觉像是在跟朋友诉说寻找的艰辛以及自己履行诺言的欣慰。第二个“看了一会儿”是鸟儿离开之前的看望,好像是在用悦耳的歌声跟朋友进行不舍的道别。这两句话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通过比较阅读,可以找出其中的比较点,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鸟儿的反应。比较阅读能力是小学中年级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其价值不仅在于能够提高阅读效率,更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此同时,小学中年级教材选文的感情色彩和表现手法越来越丰富,阅读难度也有所提升,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精心设计阅读活动,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五、比较阅读法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更侧重情感及修辞手法的教学,比较阅读能够在相互比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情境、语境中更好地感受和体验这些内容。例如,在学习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詹天佑》一文时,教师可以采用对比阅读的方法,改变文章的句式,加深学生对文章情感的理解。如“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这是一个表述直白的陈述句,很多学生不能从这个句子中深刻体会詹天佑振兴中国铁路事业的决心。鉴于此,教师可以把这句话改成反问句,然后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这种对比阅读,学生就能体会到陈述句更适合表现詹天佑那种挺身而出、舍我其谁的伟大和执著,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的深意。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组织比较阅读的过程中应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终身阅读为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逐步实现高效阅读教学的目标。

综上,比较阅读教学是提升阅读教学质量的一种新理念和新策略,在小学的各阶段,它都能以对比的方式提取阅读素材中的重要信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文章,从而不断提升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相信在广大教师的不断完善和优化下,比较阅读教学法能在小学语文不同阶段的阅读教学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惠萍.比较阅读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18(4).

[2]胡蕾.浅析比较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考试周刊,2018(22).

[3]王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对比阅读探究[J].好家长,2018(42).

[4]王霞.以比较阅读为基点提升小学生语言运用能力[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8).

高效阅读法范文篇7

关键词:核心素养;自然拼读;小学;英语词汇教学

自然拼读法是根据学生比较熟悉的汉语拼音的规律演化而成的,在不借助国际音标的条件下,学生根据单词的字母的组合就能准确读出单词,然后再进行拼写。是总结了26个字母的发音规律,学生熟悉掌握后看到单词就能够会读,听到单词就会快速准确地拼写出来。能够帮助学生学习英语单词的记忆和学生读单词时的发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自然拼读法现在越来受广大师生的欢迎,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准确的记忆单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培养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还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英语的教学质量,推动英语教育的发展,从而号召核心素养下自然拼读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开展。

一、核心素养下自然拼读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开展意义

(一)发挥汉语拼音的正迁移作用。由于各国的语言具有互通性,汉语拼音与英语的发音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可以根据汉语拼音来帮助学生对英语单词进行朗读记忆。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入学开始就进行汉语拼音的练习,能够让其熟悉掌握,在此基础上能够帮助学生记忆单词,在巩固汉语拼音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中的语言学习掌握的技巧。(二)避免学习国际音标带来的干扰。虽然国际音标也有助于学生学习英语,但是国际音标必须要掌握48个音标,记忆量较大,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给学生带来负担。除此之外,它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联系不大,学习起来会花费学生大量时间。但是掌握自然拼读法就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知识,避免学习国际音标带来的干扰,减轻学生的负担。(三)提高学生记忆单词的效率。核心素养下自然拼读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展开,改变了学生以往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灵活的记忆英语词汇,锻炼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下自然拼读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展开有助于将学生词汇的读与写相结合、阅读与记忆相结合,从而提高小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二、核心素养下自然拼读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开展的具体策略

(一)音形对应教学原理。英语教师在课上向学生传授自然拼读法时,首先要求学生结合汉语拼音的知识将44个因素之间的组合发音的一些规律以及规则都掌握,然后让学生结合简单的单词进行训练,开始能够读出单词,逐渐延展教学,帮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适当的方法,根据小学生本身的特点可核心素养下自然拼读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开展张飞乐(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翠华路小学曲江分校710061)以适当的采取一些趣味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可以设置适当的、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教学,让学生进行英语对话,教师再仔细观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因为感兴趣而能够积极踊跃的参加到教学中,并且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了解并掌握词汇,还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逻辑思维等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促进英语教学的有效开展。(二)趣味性教学方法。兴趣是学习一切的动力,教师在教学中采取趣味性教学的方法,让学生积极踊跃的投身到自然拼读法的学习中去,在轻松愉悦中学习,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小学生贪玩的特点,教师可以将自然拼读法融入到学习中。教师可以采用动作记忆的方法、唱儿歌的方法、配图讲故事等方法。例如,在学习“a”的发音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做动作,夸张动作,张大嘴发出“a、a、a”等声音,让学生感兴趣,积极参加练习。又如,教师在教小学英语“What’syourname?”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歌曲《Hello》,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利用轻松越快的歌曲可以消除学生学习自然拼读法的枯燥,集中学生的记忆力,在这种氛围下,教师再引导学生用自然拼读法去学习课文,记忆课文中的词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小学英语的教学效率。(三)通过音形的理解展开拼读、拼写教学。自然拼读法是根据小学生已经熟悉掌握的汉语拼音演化形成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利用这一特点,通过开展拼读、拼写教学,将单词字母、读音相结合进行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举一反三,通过一个拼读法能够根据规律来学习其他词汇的读法,让学生告别死记硬背的词汇记忆方法。例如,教师在教学生“u”的发音时,教师可以将单词进行分类,给学生举例说明,举例:book、look、good等单词,让学生朗读体会“u”的发音,鼓励学生大声朗读,教师也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减少学生的负担。教师可以结合游戏进行教学,帮助学生记忆,并且及时进行复习,延缓学生的遗忘时间。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记忆单词的方法非常重要,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自然拼读法,让学生掌握有效、高效的记忆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熟悉掌握词汇,最终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灵活运用词汇,在学习中教师再结合一定的练习,及时巩固记忆词汇,让学生养成运用自然拼读法见到单词会读,听到词汇会拼写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英语沟通能力、交流能力等。自然拼读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开展,可以有效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促进英语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杨赛泳.小学英语自然拼读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7(10):92+94.

[2]石霞,刘美秀.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学生英语,2018(02):37.

高效阅读法范文篇8

【关键词】自然拼读;初中;英语词汇

自然拼读是指让学生掌握英语字母在单词中的正确发音,这样看到英语词汇就能够自然拼读出来,同时也能够根据单词的发音来拼写单词,将英语词汇的读音和拼写有效结合在一起,能够让学生掌握英语词汇拼写和背诵的技巧,提升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和记忆效率。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英语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规律等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轻轻松松学习和记忆词汇。

一、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

当前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单一和僵化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来开展词汇教学,一般是先带领学生读单词,然后依次讲解英语单词的含义、词性,并结合词汇讲解相关的短语,让学生掌握词汇的含义和使用,课后让学生自主背诵和记忆单词,鼓励学生通过抄写和拼读的方式来熟记单词。这种单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枯燥,并且一般是要求学生在课后来记忆词汇,对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要求比较高,一些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课后往往很难取得理想的记忆单词的效果。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将词汇的音、形、义分开进行教学,学生在记忆单词时经常会出现将词汇和含义脱离的情况,记住了词汇的读法和写法但是却没有记住它的含义,在阅读理解中遇到词汇虽认识但是却想不起它的意思。另外,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求教师给学生创设真实和具体的语境,英语词汇教学也是如此,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教师并没有结合英语文化来讲解词汇,忽视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学生的英语水平发展非常不利。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通过音标来开展词汇教学,音标可以让学生掌握词汇的准确发音,但是却没有将英语词汇的读音和字母联系起来,这就导致学生要通过硬性记忆的方法来识记单词,学习和掌握单词的效率整体较低。面对新的单词,若没有国际音标的辅助,学生就无法将单词准确读出来,这容易导致学生出现读单词的障碍。传统的音标教学没有帮助学生记住单词的拼写,学生只能依靠机械背诵的方式记住单词,学生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来记忆单词,整体学习效率低下,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形成畏难的心理,认为英语学习的难度非常大,导致学生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最终陷入恶性循环。

二、自然拼读法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优势

自然拼读法能够让学生掌握英文字母和读音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看到英语词汇就能够准确读出来,听到英语词汇的读音就能够将英语词汇准确写出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词汇学习效率。1.自然拼读法整体上比较简单易学,入门非常快。教师通过系统性的教学和训练就能够让学生基本掌握自然拼读的规则,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当学生看到单词就能读、听到单词就能写时,会产生学习成就感,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英语学习信心,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2.英文字母的发音以及拼读规则和汉语拼音的读音和拼读规律非常相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将汉语拼音的拼读规则迁移过来,借助汉语拼音的经验来掌握自然拼读法,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学生利用字母和读音的关系和规律就可以快速掌握英语词汇的拼读和拼写,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3.巧妙应用自然拼读法帮助学生形成语感。教师可以分阶段来开设自然拼读法的课程,从字母教学开始,让学生先掌握26个英文字母的读音,并引导学生学习26个字母各种组合的拼读规律,常见的字母组合有ea、ee、ou、oy、ay、our等,将各种常见的字母组合的读音教给学生,让学生掌握字母组合的读音。比如ea常发[i:]音,学生掌握这一字母组合的发音之后就能够正确读出heat、meat、leaf等单词的发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编一些朗朗上口的字母操来引导学生学习自然拼读法。比如Aa、[æ]、apple,通过字母操的形式让学生将自然拼读应用到词汇学习中,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还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形成语感。4.自然拼读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输出。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语境,学生从小接触英语的机会比较少,因此在进入初中之后,部分学生不敢开口说英语,学生的口语能力和听力能力都很难得到提升。而将自然拼读法应用到英语教学中,将字母的读音以及字母组合的拼读教给学生,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有效的语言输入的过程,久而久之,学生的口语水平和听力水平就可以得到提升。

三、自然拼读法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策略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顺序。将自然拼读法教给学生时,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顺序,先从简单的拼读法则和规律出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元音字母相比,辅音字母的发音相对来说更简单,和汉语拼音有着非常高的相似度,学生比较容易掌握,所以教师可以从辅音字母的发音出发来引入自然拼读法。在学生充分掌握辅音字母的拼读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入辅音字母组合和辅音连缀的内容。学习完辅音的发音规律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入比较复杂的元音字母的自然拼读规律,包括常见的元音字母的组合。学生学完辅音和元音字母的拼读之后,教师就可以开展拼写教学,让学生进行拼写训练,指导学生将听到的读音转化为字母,或者看到一个单词来进行自然拼读。2.循序渐进开展训练。自然拼读法的实践性非常强,教师在教给学生元音、辅音以及字母组合的发音时应该适当结合一些训练,让学生能够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形成更深入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应该组织针对性的训练,训练注意要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帮助学生逐渐掌握。首先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习两个音的组合拼读,熟练掌握了两个音的拼读之后就可以引入三个音的拼读训练,然后再慢慢升级,最后对多个音的拼读进行训练。要让学生熟悉掌握自然拼读法,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拼读训练,还应该进行拼写训练,教师读出单词引导学生写出单词,反复操作,最终使学生掌握自然拼读的技巧和方法。3.掌握教学技巧。为了提高自然拼读法的教学效率和效果,教师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比如教师要提高自然拼读法的复现率,也就是系统讲解完自然拼读法的规则之后,还应该定期进行复习巩固,让学生能够始终接触自然拼读法,将自然拼读法渗透到词汇教学中,这样才能让学生不断加大对自然拼读法的熟悉程度,并熟练掌握相关的知识。其次,教师还应该将自然拼读法融入丰富的教学活动中,不能直接单纯来进行讲解,直接灌输往往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可以结合自然拼读法来设计各种有趣的教学活动,常见的有竞赛活动、绕口令、歌曲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轻松、活跃的活动中轻松掌握相关知识。另外,教师需要化整为零,将自然拼读法和教材相结合来开展教学,可以将自然拼读法渗透到不同的词汇教学中。对自然拼读法进行系统教学往往需要花费比较长的时间,如果集中在一起教学不仅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对于学生来说可能一下子难以吸收这么多知识,经常会出现上次的知识还没有吸收又学习新的拼读内容的情况,最终导致学生混淆知识,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在词汇教学中每次讲解一部分知识,然后在词汇教学、听力和阅读教学中渗透相关的知识,直到学生熟悉掌握再进行更深入的学习,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慢慢掌握自然拼读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自然拼读法和音标教学结合在一起,虽然自然拼读法具有多种优势,但是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并不是万能的,所以教师要结合音标教学来进一步完善。

四、自然拼读法应用于词汇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将自然拼读法应用到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自然拼读法并不是万能的,不能完全取代音标学习,因为自然拼读法并不能将所有单词覆盖,在实际的词汇学习中依然会有一些英语词汇不能采用自然拼读法来读。自然拼读法的覆盖率只有80%左右,并且自然拼读的规律和法则比较复杂,所以教师要将自然拼读和音标学习有效结合,让学生掌握音标。自然拼读和汉语拼音的一些字母发音以及字母组合的发音非常相似,学生在学习自然拼读法时可以根据汉语拼音的学习经验来学习,更快地掌握自然拼读法,让汉语拼音成为自然拼读法学习的良好辅助。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英语字母组合都和汉语拼音的字母组合发音相同,稍有粗心便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自然拼读法时受到汉语拼音的负面影响,出现发音出错的情况,比如将英文字母J和汉语拼音中的j混淆,在学习Jeep这个单词时就会出现读错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指导和引导,让学生正确区分自然拼读法和汉语拼音。结语自然拼读法是一种能够帮助学生高效学习和记忆英语词汇的方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渗透自然拼读法的内容,借助自然拼读法来降低词汇学习难度,提升学生学习和记忆英语词汇的效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不能用自然拼读法完全取代音标,而是要将两者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潘莉莉.核心素养下利用“自然拼读法”助力初中英语词汇教学[J].英语画刊(高级版),2019(2):28-29.

[2]李东兰.探究自然拼读法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师版),2018(5):53.

[3]孙小燕.自然拼读法在初二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8(16):78.

[4]蔡碧玲.基于自然拼读法的词汇有效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1):24-25.

高效阅读法范文篇9

(一)理论依据

开设自由阅读课,适应了现实和未来的需要,符合语文教学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其主要论据是:

1.大量阅读是提高学生素质,顺应时展的需要。九年义务教育要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培养“四有”人才奠定基础。要完成这一目标,必须摒弃狭隘的教学思想,在着眼于基本语文能力培养之基础上,致力于大知识、大智力背景的开拓,奠定广泛丰富的文化基础,以使学生一生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活力和潜能。

开设大阅读课,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无疑是着眼于素质教育的未来发展的重要措施。

2.大量阅读是贯彻落实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需要。小学语文教学最终目的在于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多读多写便是秘诀,正如大纲所强调的“课外阅读是经常的最重要的语文课外活动。学校要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通过多种渠道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3.大量阅读具有极强的心理学意义。心理学家认为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而大量阅读则是促进质变的广阔渠道。因为大量阅读扩大了信息的输入,这些信息的广泛性、层次性和新颖性,促进学生的人格与才华向高层次发展。

4.大量阅读是一条成熟的历史经验。孔子有“博学”之说,冰心有“多写”之言,语言学家吕淑湘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中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古今中外名人没有不是从小多读书的。布鲁姆主张:“要重视把儿童从为了课堂目标而阅读的距囿中解放出来,引导他们为了乐趣和自身的目的而阅读。只有这样,阅读才有可能达到自动化的目的”。

开展自由阅读课教学模式正是在上述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构建的。广泛地开展自由阅读,是课内教学的延伸和发展,给学生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改善和扩大学生的智力背景,为大面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找到一条限时、大量、高效、低耗的成功之路。

(二)功能目标

通过自由阅读,不仅有利于语文教学,而且有利于其它学科教学,有利于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发展。

1.兴趣效益。“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自由阅读中,培养学生对书籍的爱好,诱发他们读书的兴趣,产生主动、自立的内在学习动机,以形成终身学习的思想。

2.阅读效益。通过自由阅读,打破以往阅读教学死啃书本的局限,使阅读教学由量的增加到质的变化,教给学生精读、泛读等阅读方法,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3.写作效益。在自由阅读中,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为作文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写作素材、思维材料、写作知识等,达到快速“自能作文”的境界。

4.启智效益。孔子曰:“多学近于智”。通过大量阅读,广泛涉猎知识,以形成广阔的智力背景,使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提高对事物的认识力、判断力,并促进其它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5.教育效益。在自由阅读中,增长了知识,陶冶学生心灵,丰富学生的生活,唤起他们对真善美的热爱,对假丑恶的憎恨,对崇高理想的追求……

(三)适用范围

此模式适用于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阅读课教学。

二、操作程序

(一)激发阅读兴趣

通常从两方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是从书籍的功用及作品内容对人情感的诱发、吸引;二是从多种活动中调动读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三会”(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书报告会)、“两赛”(阅读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评)、“一报”(办好手抄报)等。

(二)择优精选书籍

通过图书管理员、指导教师、学生之间的逐级推荐,定期精选书籍,使之适应各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所需,兴趣所需,巩固、促进各学科知识所需。通过教师先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推荐一些熔自然美、社会美、人物美于一炉的中外儿童文学名著,一些报刊上有强烈时代感的佳作及一些惩恶扬善的文学作品或借助于数学、自然、史地等科教学向学生推荐书籍,引导学生不但要读纯文学的书,还要读一些科普读物、名人传记、人文地理、国情教育、生活常识等书,然后学生再根据自己的需求、爱好进一步选择。

(三)加强读法指导

在阅读时,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常用的阅读方法主要有三种:精读法、泛读法、浏览法。所谓的精读法,就是要求:“学示其训、句索其意、章求其旨”,对书中的精华部分要烂熟于心。该方法主要靠阅读教学培养,在自由阅读课中实践运用。所谓“泛读法”,即粗泛的读。对大量的一般性的书籍采用泛读法。有时,泛读可与精读结合进行,即精华精读,其它部分泛读。所谓“浏览法”,其要旨是:“看书看皮、读报看题”,可以看目录、读前言、阅后记、看要点,兴之所致,随意翻之。该法可用于选择图书、报刊等。特点是速度快,信息量大。学生在运用一定方法阅读的时候,要训练他们阅读速度。三年级学生每小时要求读5000字,

四、五年级学生达到每小时10000字。同时,还要提倡学生边读边想、细读精思,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包括理解重点词句的能力,概括大意和中心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等。

(四)培养阅读习惯

在阅读过程中,要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主要包括注意力、意志力、自我控制力和阅读技巧方面的一些常规性习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写读书笔记是自由阅读课的核心环节,要辅导学生写好下列四种类型的笔记:

(1)摘抄型:摘抄名人警句、优美句段、自然科学知识等,为作文积累大量材料。

(2)提纲型:写出文章的要点或故事的梗概等,是分析与综合的具体运用,可以提高学生布局谋篇能力。

(3)感想型:即读后感。表达方式有先叙后议、先议后叙或夹叙夹议等。

(4)评价型:评价书中的人物和事件,或美或丑、或善或恶、或真或伪,以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这四种类型的读书笔记,要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指导学生练写。三年级以摘抄型为主,旁及其他;四年级以感想为主,兼顾别类;五年级以评价为主,综合其它。同时要求每篇读书笔记均配有插图,力求图文并茂。

(五)集体欣赏品评

为避免学生读书走马观花,浅尝辄止,“食而不知其味”,要指导学生认真摘录,独立思考。每次阅读课用10~15分钟的时间集体欣赏品评。精读欣赏优美片断,老师给以评价,让学生心领神会,发挥集体互补启发、激励等合作效应,鼓励学生对作品持有独特见解。

(六)教师反馈回授

一般安排在每次交流之后,采用5~10分钟的时间,教师对阅读的情况、写读书笔记的情况,加以小结。目的是克服消极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发扬学生正确思想,不断提高阅读的层次性。

三、实现条件

(一)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要力求:“自由阅读”不走过场,不放任自流,注意抓好五个落实:

1.时间落实:教师要保证学生的一定的阅读时间,对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每周三课时连排连上,组织学生集体读写。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节假时间自由读写。

2.读物落实:利用多种渠道购集图书,建设图书馆、阅览室,落实读物。要特别重视读物的质量,防止不健康的读物流入学校。

3.地点落实:根据本校的条件,阅读可在阅读室进行,也可在各自的教室进行,但必须保证阅读的质量。

4.辅导落实:以学生的自由活动为主,但不能放任自流,教师要给予一定的辅导。

5.笔记落实:引导督促学生要读写有机结合,二者的时间比例大致为2∶1。防止学生只读不写或不读光写。

(二)对学生的要求

1.学生在阅读时要保证一定的读写量。具体要求是三年级全年读40万字,写1万字的读书笔记;四年级全年读60万字,写2万字的读书笔记;五年级全年读50万字,写2万字的读书笔记。

2.学生的读书笔记要保证一定的质量。年级不同,读书笔记类型的侧重点也不同。学生所写的内容不要局限于文学范畴,还要深入自然科学及现代科学领域。随年龄的增长,所配插图与记笔记内容要逐渐对应,力求达到图文并茂。

3.学生要逐渐使自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即明确阅读目的的习惯,精选读物的习惯,按计划阅读的习惯,合理运用时间的习惯,读写结合的习惯,读思结合的习惯,善用工具书的习惯,虚心求师问友的习惯,温故而知新的习惯等。

附:教案示例

小学高年级自由阅读课教案

一、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以饱满激情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书籍的作用和它的丰富性,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推荐精选书籍

1.课前教师和图书管理员预先选好一定数量的书籍分放在各个阅读桌上,每桌配备字典一本。精选书籍的内容要广泛:有中外儿童文学名著、科普读物、名人传记、散文、诗歌、人文地理、国情教育、生活常识等书,以供学生自由博览。

2.课上,教师向学生推荐新购书籍,如少年版的我国古典四大名著。

3.结合课内阅读教学进程,推荐名家的作品,如《名人散文精笔荟萃》等。

三、加强读法指导

本次阅读重点训练学生的速度。指导步骤大致如下:

1.首先向学生传授速读的方法和意义。

2.教师在限定的时间内训练阅读速度。

3.对个别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

四、学生阅读,自行写读书笔记

1.教师先提出阅读要求:本次阅读重点训练评价型和感想型的读书笔记。要求对名著中的人物从多个角度加以评价。另外,结合课内阅读进程的单元读写重点,剖析文章,写读后感。

2.教师巡回指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写好读书笔记。

3.注意随时纠正学生的读书、执笔姿势。

五、集体欣赏品评

高效阅读法范文篇10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困境;对策 

一、当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的困境

1.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缺乏重视。很多中学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往往不能从本质上认识阅读教学。他们要么将阅读教学简单定义为阅读、朗诵,要么将阅读认为是学生自发的一种语文学习,忽视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导致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的不重视,这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2.语文阅读教学理念与方法陈旧。新课改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语文阅读的自主性,还原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但就当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一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影响,依然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将学生阅读束缚在狭小天地,制约了学生语文阅读综合能力的提升,这成为推进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障碍。

3.没能实现课内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学生阅读积累的多少、阅读知识面的宽广程度直接关系其阅读思维的深度,以及学生的阅读水平,这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成败。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只注重对课内文本的解读与剖析,忽视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这是当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亟需突破的困境。

4.不善于传授学生阅读方法、技巧。教师应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循序渐进地传授给学生科学、高效的阅读方法,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纵观当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一些教师忙着营造阅读情境,剖析文本深层内涵,挖掘文本的拓展意义,却忽略了“授之以渔”,导致学生在阅读中困难重重。

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走出困境的对策

1.更新教学理念,采用高效阅读教学方法。要想走出语文阅读教学困境,中学语文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或者教学内容上都要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并采用科学、创新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主动阅读,活化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让学生体验语文阅读的无限乐趣。教师可采用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读写结合教学法等构建高效和谐的语文阅读课堂。例如:《皇帝的新装》是一篇趣味横生的童话故事,教师通过讲授《皇帝的新装》,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作性阅读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采用表演模拟教学法,让不同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困境及对策探讨吴晓鹏(会昌县第四中学,江西赣州342600)摘要: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新课改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更加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多元化阅读思维与阅读方法,给予学生足够的阅读空间,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个性品质以及审美情趣等。但目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阐述了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困境,并归纳几点有效的解决对策,以供参考。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困境;对策酣畅淋漓地体验文本,提高阅读效率。

2.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展知识。在阅读教学中,中学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的提升都离不开课外知识的积累。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经常为学生推荐经典阅读篇目。在日常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推荐一些与文本阅读相关的课外阅读文章。例如:学习《女娲造人》后,教师可为学生推荐类似的神话故事“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拓展学生的视野。第二,举办读书活动。如名著阅读活动、课外阅读知识竞赛、读书朗诵会等,培养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与爱好。第三,专门为学生留出课外阅读的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宽广的课外阅读平台。

3.教师要传授给中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科学、正确的语文阅读方法能极大地提高中学生的阅读效率。教师的任务不是教会学生解读、剖析一篇范文,而是教会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终身受益。科学的阅读方法除了传统的快读、略读、精读等方法之外,还包括读写结合法、发现式阅读法、研究性学习法、网络阅读法、SQ3R(纵览、发问、阅读、复述、复习)等阅读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基于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以取得最佳的阅读效果。在日常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强化学生的阅读训练,使其在阅读实践中掌握科学的阅读技巧,形成自主阅读、高效阅读的阅读习惯。综上所述,阅读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学习其它学科的重要前提,语文教师有意识地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关系着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在新课改雨露的滋润下,中学语文教师开始尝试新型、科学、动态、活跃的阅读教学方式,使语文阅读教学逐渐取得突破性进展,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教师只有多途径迎接挑战,走出困境,才是当下中学语文教学的新出路。

作者:吴晓鹏 单位:会昌县第四中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