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课改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10:46:40

高效课堂课改

高效课堂课改范文篇1

高效课堂的构建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什么样的课堂才能称之为高效的课堂?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不能简单依据教师教的如何,学生的考试得分多寡来评判。评判标准应该包括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培养受益程度,受益大则课堂教学的效率愈高。鉴于此,笔者认为高效的英语课堂有其以下四个明显的特征:

1.高效的英语课堂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还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些内容都应该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

2.高效的英语课堂应集密度、广度、深度为一体。教师应围绕某一教学内容进行密集的快速的活动。如果一堂课能达到充分而适当的密度,课堂气氛就会活跃起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高涨,注意力就会集中。其次,学生的活动面要广,教学所涉及的面也要广,但要在学生的接受能力范围之内。再者,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必须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内达到一定的难度。

3.高效的英语课堂的教学手段应灵活多变,并且能很好地适应该堂课的教学。教学的手段是多样的,不同的班级、不同的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应该不同,但共同点是适应该班级的该课程的。讲、问、做、看图片、讨论和课堂竞赛等各种手段加以综合,合理地选择使用。

4.高效的英语课堂的教学目标应非常明确,并且能够基本实现。教学目标基本实现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才是高效课堂的落脚点,也是评判课堂是否高效的准则之一。

二、为什么要创建高效的英语课堂

初中英语教学面临着诸多困难,从教学实践来看,其中最大的困难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很少,大多学校每天只有一节英语课,课后操练英语的机会少。也许从下面表格我们可以了解学生花在英语学习时间的情况。除上课的45分钟外,课后学习和使用英语时间平均仅有31分钟。同时,英语教学整体目标基本没有变化,可见这一节仅有45分钟的英语课需要承载多少的内容,所以,创建高效的英语课堂是学会、学好英语的客观必然要求。

其次,创建高效的英语课堂是课改精神的真正体现。课改后,许多教师谈“讲”色变,每节课几乎都创造“民主”氛围,几组同学坐在那里分组讨论,经常会出现“热闹”的场面,然而课后,很多同学不知所云。语言知识是构成一定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和前提。英语学习不同于母语习得。母语中的一些语言知识可以直接从生活中习得,而英语学习则更多的依赖教师的传授和书本,在初中阶段,英语的起始阶段尤其如此,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把握住课改的实质,组织学生的自主学习应该和教师的教授合理结合。

再者,创建高效的英语课堂是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笔者在新接手七年级的一个班级中,发现学生之间的差异较大。除此之外,有的学生每节课几乎都可以用英语交流对话,有的学生除跟读外,就不再会用英语交流;入学后第一次英语基础考试中最高的成绩是满分,最低的只有18分(仅以此来了解学生的英语基础情况)。为了使本来英语水平较好的同学更好,使一般的同学迎头赶上,就必须创建高效的英语课堂,以便尽快缩小同学之间的差距。

三、怎样创建高效的英语课堂

面对目前的现实情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构建高效课堂也成为了摆在每一个英语教师面前无法回避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来创建高效的英语课堂:

1.课前准备

(1)要充分了解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我们在备课时必须心中始终装着学生,善于分析学情,即学生是什么样的水平,具备了哪些知识;这节课上应该引导学生做什么,说什么,分别由谁来做,谁来说;该课之后不同的学生分别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应该获得哪些知识,这是制定精确目标的基础。如上文所述,学生存在差异性,作为教师,大概一周左右的时间基本可以摸清所任班级学生的性格、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所具备的英语水平。

(2)从学生实际出发,精确定位教学目标。《英语课程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做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一标准是我们英语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如七年级的课程目标是:对英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信心,能与教师和同学就熟悉的话题交换信息等。但这只是整体目标,我们应该细分到每月、每周,以至每堂课。我们每堂课所设计的目标应该是班级的80%的同学可以达到的,过高,学生达不到,就会失去学习英语的信心,过低,起不到培养的作用,也就是说,目标设计要有层次,学生的水平是不同的,不可能每位同学达到相同的目标,所以要根据不同的目标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

(3)研究教学内容,合理选用教学资源。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内容构建和课程资源开发中的重要角色,而教材只是教师自主构建和开发课堂教学资源的基础和核心。新课标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读教材并进行灵活运用,包括补充、删减、扩展和调整教学顺序和方法。教师还应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树立“言语本位”的课程观,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设计以言语为中介,使学生获得语言运用规则和技巧的教学活动,并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4)设计合理而又流畅的教学流程。这是课前准备的最重要内容。教学流程的设计是在以上三点基础上进行的,设计教学流程。除了常规教师设计外,笔者认为其中两个内容特别重要:

其一,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控制好教学环节,特别要设计好各个环节的衔接;预想各个教学环节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也就是说,设计好新旧内容之间的衔接语言或动作、使学生明确所学内容或活动的作用、使学生明确活动大致的时间、教师对教学内容或活动的结束提示、预留学生提出疑问的时间、总结所学内容或活动并能够进一步升华。在设计时,可以考虑把生活中的要素引入课堂,贴近学生生活,使英语课堂具有真实的言语交

际性质,以便培养学生得体运用英语的能力。

其二,设计新颖的开头,努力让学生上课开始就进入积极状态。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课堂开始非常重要,它或多或少决定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如果一开始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都调动起来,接下来就不可能存在任何纪律问题。上课开始尽量少用和不用默写单词、读课文,可以利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英语课的状态。

2.课堂的组织教学

课堂的组织教学基本是按照教师自己所设计的进行下去,但要注意几个方面:

(1)如何解决语法错误。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出现语法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教师听学生讲句子还要同时惊醒纠错,或者为了尊重学生不纠正都是不合理的。不停的纠错会削弱学生的信心,也不能培养大声说英语的习惯。在实践中,笔者特意安排几位上课容易走神的同学来给其他同学纠正,前提是等其他同学讲完,这一方法起到一举两得作用。如果这几位同学纠正不出,通常笔者先肯定同学所讲内容,再纠正其中的错误。

(2)活动时纪律太乱怎么办。语言需要多元活动进行实践,英语课活动多了,纪律就难控制了。有的学生活动时过分活跃,大声嚷嚷,有的却躲在一边开小差,是每次大声批评指正呢,还是干脆停止活动?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践,训斥和过多的管理都不会有很好的效果。曾经听一位教师说到,如果纪律太乱,他就开始放几秒钟录音机,学生都可以注意了。

在此,笔者介绍自己的分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所任教的班级有43人,接班伊始对学生各个方面进行了解,两周后笔者把他们分成7组(适合三人活动和四人活动)。分组原则是,班级座次基本不变(便于班级管理),以环状为基础,爱说的和文静的同学搭配、爱动的(基本都爱说)和老成的同学搭配,这便于培养学生的性格,按考试成绩搭配,也可以适当地调整座次。要选好组长,要挑选负责任的,活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成绩不是最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这是为了培养中坚力量),同时安排三位容易走神的同学专门纠错,组长和纠错的同学两周换一次,设置平时课堂活动考核,以刺激他们的上进心。经过一个学期的磨合,每个小组都有了充分发展。比如在九月份只有十来位同学能和教师对话交流,到十二月份接近四十位同学能达到这一水平,其中合理的分组起到很大的作用。

(3)课堂上教师应站在哪里。讲台不是教师唯一的位置,除了要在黑板上板书外,其他时间教师等本不需要站在讲台上,而是要到学生身边去。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更靠近他们,学生会感到更亲切,对于英语水平不好的学生看来,这是一种鼓励,当然应以鼓励的眼光看他们;当有的学生上课走神和做小动作的时候,教师的走动是一个善意的提醒;在学生活动时,走到学生身边,可以去鼓励一般的同学,也可以解决一些同学的质疑,提供一些新的词汇和表达方法。

(4)学生在课上提出新问题怎么办。毫无疑问,及时解决,鼓励提出问题。学贵有疑,疑则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是学生认真参与学习、积极思考的表现,也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的需要。学生在讨论交流中释疑,成为主动探究者,有时还会提出新的观点,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英语的领会能力。

(5)留有四五分钟对本课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作业。这是许多教师忽视的一点。

从表格可以清楚看到注意前十五分钟内容和黑板上内容的人数,而前十五分钟和黑板上的内容当然是教师上课的重点,如果在最后五分钟进行总结,至少有98人可以掌握的更好些。作业的布置要有针对性,主要是针对本堂课的内容,要告诉学生所布置作业的目的,在什么时间完成。在下课前布置作业,如果学生有疑问,他们可以提出,但是等下课后布置,有的同学即使有疑问也未必提出。

四、结论

对高效英语课堂的特征了解后,创建就不再是难事。作为一线的英语教师,我们必须不断提高个人业务水平和个人修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精神,根据课改的要求不断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进、创新,在我们的谆谆教导下,相信学生的英语水平会有更大的进步。

高效课堂课改范文篇2

因此课堂教学和学习的效率成为了学生和老师关注的重点。如何才能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实现课堂效率的最大化,这是每个老师和学生都需要探索的问题。实行新课改以来,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方式得到极大的改变,高效课堂建设迅速开展起来。高效课堂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仅从这一点来说,加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二、加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要建立高效课堂,首先必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而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要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时刻处于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不但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还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随着新课改的实行,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现今,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必须要想尽一切办法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的手段有很多,老师要充分借助数学中的趣味知识,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的千变万化,让学生真正的爱上数学课。只有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有了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够在数学课堂上认真听讲,才会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

(二)建立合作制度,成立专门的学习小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当前课堂教学中最为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该教学方式,建立专门的学习小组,合理分配小组成员,在学生之间开展合作学习,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但可以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促进学生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老师每堂课都要给小组布置学习任务,由小组负责人将任务分解并分配到人头,集合小组成员的所有智慧解决问题,若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老师要及时出面进行指导。

(三)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思路。在现今时代,学生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路遏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这对学生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鉴于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必须要改革教学思路和方法,不得过多的干预学生的自由发挥,只需要在学生出现偏差时,对其进行引导,使之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教师必须要脱落对教科书的依赖,要不断变换角度和内容,让学生每堂课都能感受到不同,以此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枯燥乏味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利用科学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高中数学教师必须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对多媒体技术的利用,不但可以减少老师的工作量,同时还可以使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显得更为直观,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另外,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还能够促使教学方式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老师可以将影视、图片、文字等教学元素相结合,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三、结束语

高效课堂课改范文篇3

自年月加入到实验班已经尽一年的时间,这期间一直进行探索课改的活动。从最初的学习到现在的教学实践,对致力于打造高效课堂的课堂改革有了一些小小的体会。虽然还处于前进道路上的摸索阶段,但还是从课改的过程中得体会到了很多快乐。

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是主导地位,通过讲授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并没有自我探索的过程,知识呆板的接受老师的思想。这样极易使学生产生对课堂和探求知识的厌倦感,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改之后的课堂,通过教师对教材整合之后编写出的导学案,降低了知识的难度,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给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究实践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对于需要小组展示的内容,学生们精心准备,积极表现,他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纷纷将自己最好的答案展示给大家。当得到老师的鼓励时,别提有多高兴了,常常是下了课还围着老师问这问那,意犹未尽。他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由原来的被动式接受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式的学习。

课改后的课堂对于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不断探究的学习理论。那么,光凭一张嘴、一本书就进入课堂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教师认真挖掘教材,充分准备每一堂课,精心准备没一个需要展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我这样一个新老师来说,进入课改的课堂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往往是上完了这一课又要忙着准备下一课的内容,有时候为了怎样设计出一个更合理更适合学生探究学习的导学案而绞尽脑汁,还总觉得不尽如人意。所以作为一个新教师还需要学习更多的东西,应该更多的了解有关课改的内容,不断的充实自己。

总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要打破常规,改进教学形式,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内容;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历史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明白,学历史并不是一件单调乏味的苦役,学习历史不只是历史课堂内的事,它也是我们每日每时都可从事的活动,是一种乐趣。

新课程,给教师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新课程实施中,我们只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就一定可以融人新课程,与新课程共同发展。

高效课堂课改范文篇4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文献标识码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在构建新型课堂中,教师应当全面贯彻“互联网+”的指导思想,利用互联网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越来越多的小学数学教师开始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利用信息技术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课堂的构建是每位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是师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场所和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也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数学思维能力的场所[1]。那么,怎样才能够构建优质、高效的数学课堂呢?笔者从“互联网+”的思维出发,并结合新课标理念,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利用互联网使数学课堂更加活跃

良好的课堂是指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而是能主动发现问题、积极地探索的主动学习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而教师在课堂中应充分发挥组织者、引领者和参与者的角色。“互联网+”环境下的小学数学课堂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辅助功能,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跟学生增加互动。如在教学“认识除法”这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认识除数、被除数、商和余数这些概念,笔者通过多媒体课件制作了一道连线题:左侧是35,5,7,0,右边是除数、被除数、商、余数。35除以5,商是7,余数是0,笔者让学生用连线的方式来认识这些概念,整个课堂氛围非常活跃。再如,笔者在教学“数学与交通”这一课时,借助于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从最早的马车到现在的火车、高铁、飞机等,通过不同的交通工具的介绍来让学生认识时速这一概念。在展示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此外。笔者还通过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里面的刮奖刷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练习中,让学生在练习当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二、利用互联网使数学知识变得简洁系统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电子版的课件和讲义,并参照课件上面的教学流程来开展教学。在每堂课开始之前,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填写知识大纲来熟悉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根据“互联网+”的云计算能力,重点标注出本堂课的常考点和易错点。这样就节省了很多的课堂时间和教学精力。因此,教师只要能够有效利用好互联网,就能够让互联网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2]。例如,在三年级下册“认识方位”一课中,教材以北京城为例,让学生根据平面示意图来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在以往的课堂上,教师只能让学生通过设想来学习,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方向感普遍比较差,所以不能对这四个方向有清晰的认识。而教师如果采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就能够通过模拟场景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教学这一课时,笔者采用了3D全景技术,并且结合课本上的事例,让学生以第一视角的方式来认识北京城内的布局。学生兴趣浓厚,学习效果也非常好。再如,在教学“圆柱”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电子课件来展示圆柱的构成,从而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圆柱体的特点。在教学中,许多题目需要教师画图板书,这时候教师就可以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来讲解图形类的题目,电子交互白板能给教师提供更加精准的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利用电子白板也能够大大节省板书的时间,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高效。

三、利用互联网使数学知识范围更加广阔

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数学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还要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运用互联网能够模拟真实的生活场景,能让学生在更加有利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数学知识。现在网络世界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习资料库,广阔的信息来源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数学思维模式,同样的一道题有不同的解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例如,“鸡兔同笼”问题,笔者在讲解完最基础的解法之后,让学生自己去网络上寻找其他的解法,学生也十分乐于上网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全班学生找到了十几种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思维得到拓展。笔者也充分了利用互联网平台来布置预习作业并教学参考。从这道基础的题目来分析:鸡兔同笼,共有头30个,有脚78只,鸡兔各有几只?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把30只都看成是鸡,因此可以得到算式:(30×4-78)÷2=21(只),而30-21=9(只),不难得出鸡为21只,兔子为9只,同样也可以引导学生把所有的看作是兔子进行计算。另外,笔者也鼓励学生在预习平台上进行课前提问,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能够借助于网络直接进行学习,通过丰富的电子信息资源,学生能够有效提高自身的学习和预习效率。这样教师可以在新课开始之前整理学生的提问,然后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讲解,从而节省课堂提问的时间。四、利用互联网提高家校联系程度在互联网电子信息平台上,教师和学生能够在同一平台上展开互动。同时互联网技术也能够将教师和家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帮助家长随时了解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现如今,一个教师要管理一个班级的学生,所以很难做到面面俱到,而现在通过家校平台能够实现比较及时的沟通交流。笔者的班级中,曾经出现两名学生打架的现象,笔者也第一时间通过社群来通知双方学生的家长。家长也及时通过互联网这一平台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化解矛盾。通过微信社群进行联系可以使每位家长获得自己孩子的有效信息。通过便捷的社交工具,家长和教师也能够进行实时的对话,同时,家长在家中对孩子的督促作用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总之,互联网和教育领域的交融,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了。“互联网+”已经变成了一种新的社会潮流,也孕育出了新的教学理念,其最终的目的是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终造福社会。

[参考文献]

[1]邵纲.论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新课程(小学),2017(03):177.

高效课堂课改范文篇5

关键词:课改;转变;好课

课改要求把学生当成课程建设的主体,并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课改需要老师投入更多的教学热情,以此来唤醒学生的内在潜力,唤醒本我、建构人生发展体系,让学生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上好初中生物课,需做到以下四种转变。

一、要完成师生主体地位的转变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上只是把学生当作教育对象看待,没有意识到学生才是主体,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才最该被关注,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会严重扼杀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最终的结果只是培养出一批照本宣科的“书呆子”。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除了要学会教师教给的基础知识,还必须具有主动获取知识、探求知识的兴趣和能力。教师应当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帮助学生设计和组织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等各种性质的学习活动。

二、要完成学习方式的转变

旧的学习方式只是单纯接受的学习方式,课改背景下要上好课必须拥有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一)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必须有学习的主动性,它对应于以前学生学习的被动性。自主学习表现为:我想学。我想学不会视学习是一种负担,而视学习是一种享受、一种愉悦的体验,学生学习的效果会事半功倍,而强迫学生学习的效果必定是差之又差。

(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合作基础之上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将自身的学习行为有机融入到小组或团队的集体学习活动之中,在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时,展开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1]这样的学习方式能有效地将学生的学习压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使学生在积极沟通的同时完成学习的任务,互助的学习形式有助于形成学生学习的责任感,同时还在课堂中培养了其合作精神和相互理解支持的良好品质。

(三)探究性学习

探究学习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模拟科学研究的现实情境,需要学生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自己要研究的主题,有了情境和主题学生再根据科学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交流讨论,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在过程中发展了情感并具有了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探究学习关键在于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兴趣,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地接触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调动了学生主动思考的兴趣,才可能形成一种探究式的学习。探究学习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追求其结果。[2]

三、要完成课本知识的转变

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只以教材为中心,而新式课堂的教学内容要求多元化。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不是脱离教材,而是以教材为轴线,以与教材吻合的课堂活动为纽带,还必须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如《鸟类》这一节内容,以课本中家鸽图解为基础,引导学生用不同大小的纸做出大小与质量都不同的纸飞机、观察日常饭菜中的鸡腿骨等活动,让学生思索总结鸟类适于飞行生活的基本特征;通过爱鸟周活动,引导学生树立保护鸟类爱护自然的意识。实现了上述三种新的学习形式,便真正做到了“生物学习不只是生物知识的学习,学生在生物学习中既要学习知识,又要学习生活,学习发展。”

四、要完成作业形式的转变

作业的布置要以减负增效为目的,要以问题为导向,所以教师要对作业进行优化。

(一)分层留作业

根据班级学生在生物学科学习上的不同层次,可以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次的学生为班级里的学困生;B层次的学生为班级里的中等生;C层次的学生为班级里的尖子生。再将作业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次作业为最小作业量,其目的只为巩固当堂课中的基础知识;B层次为全面作业,在A层次的基础上多出了对当堂内容中要求理解部分知识的巩固;C层次为知者加速,是在B层次的基础上多出了对当堂课内容以外的知识要求,加速内容形式多为自主思考与探究,内容是对课堂内容的延伸。每一层次的学生做自己对应层次的作业,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做高层次的作业。

(二)增加自主作业部分

“自主作业”的完成是学生在教师或家长的指导下,自主完成和课堂内容相关的学习活动的过程。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地位,自己做主、自我规划、自我选择、自我管理、自我负责、自我展示、自我创新的自由快乐的作业。传统的作业方式,孩子“得”的是知识点,但因为不是自己做主的学习,“失”的是主动性、创造性,自主作业的最大优势是给予了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

(三)实行错题集、典型例题集作业制度

学生将每次作业做错的题目整理在一个本子上,这个本子就是错题集。每一个错题都是学生在知识掌握上的薄弱点,集中在一块有利于高效的攻克薄弱点。典型例题集就是让学生将每个知识点的典型例题集中在一起,典型例题在一起就形成了没有漏洞的知识体系,既有利学生掌握知识点又有利学生全面高效的复习。教育教学工作不是简单的周而复始,只有不断的随着社会的进步适时调整才能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作业问题同样需要不断研究、不断调整才能更好的为优质课堂服务。完成以上几种转变,初中生物课就会成为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夏循藻.合作学课堂[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5.

高效课堂课改范文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效性;自主探索

高中政治不仅仅是围绕马克思基本思想进行教学,还需要运用信息技术来创新教学模式,教给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方法,积极构建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使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从而大大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率。

一、当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教学目标缺乏有效定位。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应该遵循整体教学目标、阶段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积极开展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但是,在传统高中政治教学中,课堂教学更多是围绕高考需求开展,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考试习题讲解和知识点复习上,缺乏针对新课改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制定相应教学计划,导致很多教学活动枯燥乏味,效率低下。1.2教学内容缺乏合理选择。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学内容都是抽象、枯燥的,与学生的社会生活都相去甚远,导致很多教师严重依赖影音资料来开展课堂教学,而放映资料是时间就占去了教学时间的一半,而很多教学内容不能有效讲解,多媒体技术这种喧宾夺主的做法失去了信息化教学的本质目的,也造成学生对于很多教学内容缺乏清晰的了解,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二、信息技术在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运用措施

2.1利用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具体,有效解决教学难题。众所周知,信息技术能够利用多媒体来打造文、声、光、电、图、形为一体的视听盛宴,可以为学生营造多方位、立体化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学生借助视听觉并用来加深学习印象。因此,高中政治教师一定要学会利用信息技术来化抽象问题为具体教学,有效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问题。例如:在高中政治“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课堂教学中,教学重点是重塑学生的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它对于学生整个高中阶段的政治学习具有点睛之笔,也具有一定的教学难度。因此,教师应该学会利用信息技术来拓宽整个单元的知识面,借助多媒体课件认真诠释教学中有关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历史主体、价值观判断等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借助画面、声音、色彩进行直观性展示,展现现代社会赋予个人价值观的全新定义,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2.2运用信息技术把握课改脉搏,打造高效教学课堂。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中,强调三维教学目标需要贯穿整个课程体系中,也是贯穿于整个学段之中的。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应该学会运用信息技术把握课改脉搏,把课改目标分解到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中。例如:在高中政治有关“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学生往往对于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缺乏直观的印象,教师可以依据新课改的教学标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换、增删,选取学生社会生活中更熟悉、更新、更具典范性的材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有利于教学任务优质、高效地完成。另一方面,学生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没有足够的认同感,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室给大家播放近现代中华民族的屈辱视频,展现中华儿女在英勇奋斗中展现的爱国主义精神,帮助学生把握“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个知识点,也有助于落实新课改中的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2.3借助信息技术构建“自主-互动-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努力打造“自主-互动-探究”教学模式。例如:在高中政治有关“新时代的劳动者”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运用互联网搜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式和劳动者享受的相关权益,组织学生自主思考“我国就业形式如何?”、“正确的就业观有哪些?”、“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都有哪些?”,让学生在自主思考和合作交流中获取到正确的答案。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来制作相关的劳动法案例,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思考新时代劳动者面临的就业问题,并学习政府为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所做的努力。最后,教师可以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教学总结,归纳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对相关考试要点进行系统讲解,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总结

总之,在新课改教学目标的引导下,教师应该正确运用信息技术,培养“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将信息技术引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促进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和教学方式的创新发展,实现信息化教学的多样性,推动课堂教学效率的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课改条件下提高高中思想政治备考复习课有效性探究[J],白天爱,文教资料,2017(26)

高效课堂课改范文篇7

[关键词]课程改革;经营课堂;有效途径

课改在推进,我们在思考。笔者在学科教学研究中旗帜鲜明地提出“经营课堂”的主张,力求张扬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的个性,打造有效课堂、高效课堂乃至魅力课堂,这是渐次提升的3个课堂教学境界。瞄准和追求这3个课堂教学境界的过程,其实就是拉动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也是推动课改向纵深发展的过程。课改的深化,对于我们这些最先参加课改的实践者来说,需要一个抓手,更需要一个载体,“经营课堂”无疑就是行之有效的抓手和载体。

一、经营课堂有利于克服教师的“同质化”,赋予课堂以生机与活力

课改以张扬学生的个性为己任,张扬学生个性的基本前提是教师必须有个性,而教学无个性、千人一面的教师焉能培养出个性鲜明的学生?然而,目前,我们的教师“同质化”倾向十分明显,思维的雷同,教学的趋同,已经极为普遍。同样一段教学材料,大家把它演绎得大同小异,如出一辙。究其原因:一是教师成长背景中有着极为深刻、难以抹平的“应试教育”的痕迹;二是教师来源过于单一,一个地方、一所学校、一个教研组的教师多为本地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同出一门”“近亲繁殖”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视野的封闭;三是教师工作之后过多地受到“集体备课”的干扰,在急功近利的管理机制下,“集体备课”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于“短、平、快”地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技法,却无论如何不利于教师个性化教学水平的提升,这是一种“缺钙”的教师生长方式,使得教师职前教育中“同门化”的先天不足雪上加霜,一旦“先天不足”与“后天缺钙”产生迭加效应,那么,教师个性化教学能力的缺损便不可避免,这是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和重视。笔者以为: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执教,会演绎出完全不一样的风采,这是对课堂的一种经营;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上得差不多,则是对课堂的一种扭曲。

本来,作为独立个体的教师,独立的思考、理解和判断是最为可贵的一种品质。从西方辞源上追溯,课程之所以与“跑道”同义,就在于“制度课程”往往不及“体验课程”更接近课程的本质。当人们认识到“体验课程”的真实含义与科学价值的时候,提倡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个性化的理解与加工,使之更加符合自己、学生、课堂教学环境的需要,便成为应有之义。

在课程改革春风的吹拂下,课程统驭下的教材逐渐走下了“神坛”,不再是被师生顶礼膜拜、神圣不可侵犯、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圣经”了,而是可供加工、处理、改造、使用的课程素材之一,只有与教师、学生和环境交互,才能发挥作用。至于教师自身,不再被课程“奴役”,不再是“制度课程”俯首帖耳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介入、开发、创生课程的主人,拥有课程开发的权力,亦拥有完善课程的机会。课程因为有了教师的实施而得到发展,课程的编制过程因此便延伸到了课堂之中。

“经营课堂”就是教师开发课程、创生课程的途径。教师已有的缄默知识、独特的经验积累和自己的理解感悟等都可以融会贯通于课堂之中,与学生的个体经验发生碰撞和交汇,一个充满活力的“学习共同体”便可以呼之欲出。唯其如此,有效课堂、高效课堂和魅力课堂的理想境界离我们就不会遥远。

二、经营课堂有利于解决学生的“去问题化”,赋予课堂更多的探究元素

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体地位同等重要,但实现起来较为困难。课程改革虽然倡导“双主体”,依然无法改变“一手(教师)硬,一手(学生)软”的窘况。我们的文化传统——师道尊严根深蒂固,积重难返,我们的社会氛围——崇尚权威、服从威权的思维定势和行为习惯由来已久,见怪不怪。况且教师在年龄、学识、经验诸多方面具有学生无可比拟的优势,教师在学校文化中享有学生无可比拟的话语权,造成学生主体地位的严重弱化。那种毕其功于一役、一蹴而就、倚重一次课程改革就让学生主体地位彻底复归的期盼,不过是一种美好的愿景,可望而不可及。我们应该做的,也能够做的,只能是不断强化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仅此而已。

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需要通过一定的平台来实现。这个平台究竟是什么呢?问题场是一个合乎逻辑的选择。如果课堂变成一个问题迭出、探究不断的问题场,学生置身其间,投入地发现、研究、思考和解决问题,那么,我们期待已久的培养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素质、张扬学生个性的目标便有望实现。

问题场不会凭空出现,需要教师创造性地经营课堂,需要教师把课堂当成一件艺术品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精雕细刻。平铺直叙的课堂永远是低效的课堂,课堂教学水准的高低取决于问题解决的质量。跌宕起伏的课堂才是有效、高效、魅力的课堂,一环紧扣一环的问题,一浪高过一浪的探究和讨论的热潮,必定会给课堂平添一抹亮色,必定会给课堂增加不少的生命气息。课堂中,作为平等的主体,教师与学生都是活生生的、富有生命力的,以课程为凭借展开的师生交往和互动,铺展开来的只能是师生的共同生活。一位哲人说得好:“教学就是师生的共同生活”。假如生活像一潭死水般缺少了涟漪,便不会有质量。同样的道理,假如课堂没有了问题,那么,课堂就没有了以石击水的波澜,只能死气沉沉,了无生机。作为问题场的理想课堂,问题从提出到解决,不应由教师一手包办,而应该给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空间与时间。相比较而言,让学生解决问题比让学生提出问题难度要小得多。让学生提出问题,难度虽大,但却极富教育意义。这正像爱因斯坦所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1]对于创造性较高的学生来说,一旦发现了问题,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内驱力,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激起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唤起内心创造的需求与兴趣,在强烈的创造动机的驱使下,激励其进行积极自主的思考和创造,直到问题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讲,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质疑和批判定论、挑战和扣问经典,是教师经营课堂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多少年来,学生的“去问题化”倾向愈演愈烈,十分严重。学生提问能力的退化和弱化,会答不会问的现象,一直困扰着教育工作者。千方百计地发掘和培养学生提问、质疑的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如果只有热闹的教师提问而没有热烈的学生提问的课堂,是残缺的课堂,是不和谐、不完美的课堂。不会问、光会答的学生,是没有创造力和竞争力的学生,是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生。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指出:人的认识是一个自主选择的过程,教学应使学生变得敏锐、开阔而不是被动地适应文化,成为一个遵从者。[2]帮助学生找回失落了的问题意识,是课改深化阶段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也是面向未来的课堂文化建设中不容回避的课题。

教师在经营课堂的时候,须臾不能忘却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一方面,要基于自己对教学素材的理解,在一些容易产生疑问之处,故意“留白”,欲擒故纵,让学生产生疑问;另一方面,课堂教学容量要有所节制,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拥有一个个性化学习的机会,只有个性化的学习才能将问题释放出来。

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有心理安全机制的保障。课堂上,只有让学生感受到充分的安全感,学生才会放心大胆地提出问题。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必须具有教育性、民主性、宽容性和开放性。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所在的课堂是安全的,是不怕出错、不被讥讽、不遭打击的场所,是真正可以施展才华、张扬个性、畅所欲言、见仁见智的空间。

总之,经营课堂是一种文化,一种新型的学校文化、教育文化,也是课程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每一个真诚的课程改革实践者,都应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地经营自己的课堂,与学生一道在课堂上经历幸福的时光,让课堂成为学生也成为自己成长的地方。

[参考文献]

高效课堂课改范文篇8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改的主阵地,从2001年9月我省第一个课改实验在成都启动,到全国普遍推广两年,共历时四年有余。再过三、四年时间所有学生将全部使用新教材。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对课改有多深的认识和理解,我们教师的角色和教学的手段得到多大的转换,我们的评价取向是否变化,我们对学生的发展是如何关注的等等一系列与课改相联系的问题将会得到反映。下面我们就从课改的视角谈谈对这十九堂课的看法。

一、呈现出的亮点

1、注重引入的艺术

一个好的导入,就是一堂课良好的开端。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探求欲,或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衔接和为学习新知识作铺垫,或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从这十九堂课来看,可以说人人都非常重视这个环节,尤为突出的是李秀芳老师的故事引入,既显得简洁明快,又联系了生活实际把所学知识融入其中,化抽象为具体,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当然,导入的方法很多,要视其教学内容而定,我们可以从大家的课堂和教育教学刊物及影像资料中去学习,不断提高这种艺术。

2、课堂实在,少了以往华而不实,摆花架子的嫌疑

一堂课的好坏,评价的要素很多,但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情况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这一环节中,我们采用了哪些教学手段,最为有效地让学生体验和参与学习活动,高效率地达成学习目标,是倍受大家关注的。十九位老师大多数能把这一点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来考虑和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中或习得好的学文方法,或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或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或强化语言文字的积累,或引导和组织学生探索、总结规律和特点,矫揉造作,扭捏作态,表面看似热热闹闹,花样很多,实则课堂空虚作秀的现象少得多了。

3、亲和力得以彰显,师生关系较为融洽

老师们亲切、大方、自然,说明我们的教学观念和角色在转变,视学生为平等的生命体,视自己为平等中的首席,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他们的意见,实现了智慧的撞击,经验的共享,心灵的契合和理性的升华。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良好的教学氛围的生成,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全面发展。

4、教学准备充分

大家都深知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将直接影响领导和老师们对自己工作能力和水平,教学功力与艺术,课堂组织和调控能力,普通话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心理素质和教学理念等方面的评价,强烈的自尊心和荣誉感驱使了我们大家在教学具以及课件制作、教学设计和学生对所学课文的熟练程度都有相当充分的准备,这也为我们上好课作好了铺垫。

5、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注重让学生习得多种学习方法

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大家已经把过去注重学习结果的目光前移到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特别注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和深度参与学习活动,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偏爱优生和表现力强的学生。学生在知识和能力的形成过程中,注重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或独立思考,或分组讨论,或集体交流,或参与活动,或动手实验,或亲自演练,或亲历推究,或尝试设计,或试行归纳……,让学生不断习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让学生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树立了自信心,培养了灵性、悟性。

6、把握和驾驭文本及课堂的能力在增强

从上课老师的情况来看,基本上能把学习目标,重难点,以及自己的教学思路确立得较准确和清晰,虽然个别老师在某些教学环节上有偏离课改理念之嫌,但总体情况是好的,大多数教师处理扶、放的关系较恰当,有一定的组织、指导、调控能力,课堂显得活而不乱,严谨而不僵化,充满一定的生机与活力。

7、练习设计有层次感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分层教学,因此,我们的作业设计也应该有梯度,体现层次感,这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同时也是遵循学习规律之作,在这点上数学教师做得要好一些。

二、值得注意和改进的方面

1、课堂大气的人少

大多数教师受文本、自己素质和已有经验的局限,在课堂的某些细节上扭来扭去,对一些并不重要的东西花了不少的精力,课堂拓展和延伸放得不开,缺乏发展的眼光和前瞻性去对待教学中出现的某些现象,故而课堂显得小气,没能让大教学观得到很好体现。

2、时间分配不够合理

体现在有的前紧后松,有的前松后紧,有的拖堂,有的该多花点时间去体会和理解的却似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有的地方本可见好就放,却来了个画蛇添足。

3、多研究提问的艺术

有的教师对问题的难易度掌握不好,个别问题问得太难,学生不着边际,结论胡诌八扯,有些问题又问得太容易,无思考、讨论价值、答案是书本现成的,俯拾即是是。还有的问题意图不明,学生无所适从,连听课的老师也不知道,他究竟要大家得出什么样的东西来。

4、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教师提出问题的难易度应和所给的合作学习时间成正比。难的有价值的,应多给时间,反之少给时间,要保证合作的有效性,又不至于浪费时间。同时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去引导学生习得合作的方法,不能让合作学习成了优生表现的时间,而学困生不知道干什么,什么也干不成,要让大家学会倾听同学的发言,学会去对照自己的思路和答案及时吸收别人好的思路和方法或经验,及时舍弃那些不妥的东西,调整自己的思维,完善自己的答案和结论,不能让没发言的人无所事事。也不能让发言的时间成了你讲一气我讲一通,到头来仍是各想各的,各总结各的,原来是怎样的,合作后还是原封不动的,这样的合作学习就失去意义,成了课堂的插花点缀,不能让讨论成为学生天马竹空的胡侃神吹,合作成为坐团团,摆龙门阵,请大家一定要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全体学生,让大家学会合作,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公务员之家:

5、教学媒体的适用要适时,并为教学目标服务

教学媒体毕竟是教学的辅助手段,用与否取决于它能不能更好的服务于教学目标,切不可为用而用,似乎别人都在设计和运用,我不用是不是不好,于是乎,设计得越多花样越多是不是越好,这一定要视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而定,不可滥用。

6、加强基本功的训练

包括普通话、语言表达能力、三笔字等等。

7、增强临机处置,见机而作的能力

教案只是一个预设方案,在教学中随时会出现这样那样没预想到的情况,我们要不断练就临机处置,调整教学的能力,不可把我们的教学演译成引领学生步入预先设计的胡同的表演。

三、几点建议

1、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做适应新课程的教师

在这个时代,理想的教师首先是追求主动发展、专业发展和不断自我更新的教师。他不安于现状,从不满足于已有的成功,而是主动学习、思考和创造,主动寻求自我发展的方向。其次,是追求教育智慧,拥有教学机智的教师。再次,是追求教学个性和风格的教师。所谓自我更新,一是养成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学习和思考的习惯,提高自己对时代变化、学生状态和教育变革的敏感性和研究兴趣。二是清理头脑中的传统教育观念,更新教育观念,并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使新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的转变实现统一。三是具有探索、创造的勇气和体悟、反思自身改革实践的能力。四是提高形成新的教育经验的自觉性,逐渐练就适应教学改革和班级建设需要的新的基本功。我们可以不作或做不了理想的教师,但我们决不能作没有理想的教师,不负责任的教师,在滚滚改革洪流中“处变不惊”,永远吟唱那古老不变的歌谣的教师。

2、增强我们对新课程的评价能力

包括对学生、对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评价能力,新课改已让评价取向发生较大变化,掌握和运用新的评价方法有助于推进新课程的实施,有助改变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过程,切不可用过去的眼光看待新课程中出现的现象。

高效课堂课改范文篇9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效课堂;语文教学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构建高效课堂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要设计出富有创新性参与性的教学活动,带动学生积极参与,高效完成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使学生都能够热爱语文,专注投入地学习语文,获得更多的收获和成长。

一、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高中语文教学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并且在教学中保持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目标感。教师要认真研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认真地调查研究学生的学情,能够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用自身较高的专业素养带动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从情感上加以陶冶,提高学生在学习语文中的积极性。比如讲《师说》,就应该读一读韩愈的生平传记,体悟其“不顾流俗”的勇气与执着于理想的精神,才能真正萃取《师说》的精髓。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方面,可以引入分层的概念。对于语文学科来说,要有宏观的大目标,每个单元也有一些中等层次的目标,在学习到具体的每一篇课文时,还有一些更小的目标,因此,将这些目标的层层关系把握清楚,了解学生对于目标的认识程度,从而让学生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框架,对于语文学科中应该掌握的知识、需要达到的能力水平等,学生都要加以明确,从而在学习中更加高效地完成一些学习任务。

二、通过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实现高效课堂

教学是一个不断通过预设组织开展和反思总结的过程。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可让学生在越来越高效的教学设计和组织下完成学习活动。教师要特别注重反思环节,在一堂课上完以后要及时写下这一堂课自己的反思,保持优点,需要改进的地方就要认真地思考和反复地调整设计,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教师需要反思的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导入部分。很多时候导入如果不够精彩,学生的注意力就难以聚拢到课堂之上。因此,上完课以后,如果这堂课导入时没有吸引更多学生的注意,教师就要采取其他更有效的方式来完成这样一个导入的过程。其次,教师要选择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通过多种方式的交叉运用,来调节学生的注意力状态,尤其要缓解学生认知方式方面感觉到的注意力疲劳,将抽象的学习和直观的学习方式结合起来,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好,在课堂之上教师也能够实现更多的教学目标。再次,教学语言,在课堂之上,教师主要通过讲话的方式完成教学的整个过程,有的时候语言可能不够精练或者在表达方面不够清晰,因此,影响了学生的理解,也耽误了课程的进程,所以,教师需要精心锤炼自己的语言,争取在以后上课的时候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高效地利用课堂的每一分钟,不给学生带来任何的困扰。

三、引入合作学习的模式,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

在高中阶段,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辨能力,也具有一定的合作能力,所以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对于一些主题内容的学习,教师完全可以交给学生们自主去完成。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会从各个角度提出自己的疑问,分享自己的收获,从而在一种合作互助的氛围中,开阔彼此的文化视野,互相激发,尤其能够让热爱语文的同学去带动那些学习方面不够积极主动的同学。例如,在让学生学习一篇文言文的时候,一方面需要学生提前预习,把不懂的生字先通过查字典等方式弄清楚。另一方面,也需要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的方式,感受文言文的内在韵律和结构。此时如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效率会比较高。例如,文言文一共有三个段落,小组中一共有六个人,就可以让每个人负责其中的一小部分,高效地完成生字的任务。另外,小组同学可以一起诵读,诵读完一起谈一下对于这篇文言文的理解。如果在一些关键内容上理解存在分歧,可以通过进一步查找资料,并且将问题写下来,留作在课堂上提问的方式,完成学习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之所以成功地应用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首先是因为高中学生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是因为学生具备了合作的能力,再次也是因为高中语文教学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需要让学生内在的学习潜能充分地释放出来,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品德。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积极地打造更加高效的课堂。要做一名善于反思的教师,不断地调整课堂教学的整体结构,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具体模式,创新教学的具体方式,让学生能够在更加高效的课堂组织模式之下,完成一系列的学习任务。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创设更多有效的条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怀成.打造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J].甘肃教育,2018(23).

高效课堂课改范文篇10

一、分层教学,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从而在培养对象上从面向少数学生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新课改视野下,创新首先要一视同仁,尊重每一名学生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通过同一个教案、一样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从而培养人才.新课改标准下,要求知识传授和人才培养是两个概念.在实际的教学中,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智力水平、知识基础等因素,根据这些差异分层施教,教学目标分层、授课过程分层、训练练习分层,甚至评价标准分层.而对于教学方法分层也是非常必要的,如对于学困生要尽量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方法,而对于学优生要多采取拓展性的教学方法,这样可以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二、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要做到以生为本

之前“一堂贯”的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当前新课改的要求了,创新教学模式已刻不容缓.课堂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师只起到指引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备课、授课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这一主体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活动.新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因此,对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做到以生为本.例如,在初中数学“图形初步认识”的教学中,可供教师选择的数学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是多媒体教学法,还是游戏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初中数学教师都要尊重学生的学龄特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学生愿意主动学习,这样才能形成高效率的数学课堂.

三、教学方法创新要与学生思维训练相结合

教学方法的创新有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分析问题、推理、应用等能力.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创新教学方法时,要积极做到与学生的思维训练相结合.首先,教学方法的创新要着眼于学生思维速度的训练.初中数学思维速度的训练主要集中在课堂上.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备课和授课过程中要科学选择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前要精心备课,要将课堂上每一个环节设计好,每一个环节中提到的问题以及上下问题之间的联系都要考虑清楚.授课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每次回答都要及时地给予评价,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争先恐后的课堂氛围.其次,教学方法的创新要着眼于学生思维质量的训练.课堂上的思维训练时间是不够的,课后教师可以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划分,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质量的训练.如,在“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教学后,教师可以编排课后训练项目让小组进行自主讨论,如从生活中找出各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看哪个小组找得最多、最准确,之后组与组之间再进行探讨,这样大大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让学生学会了相互合作.再次,数学方法的创新要着眼于学生逆向思维的训练.数学教学方法有很多种,学生的学习方法、解题方法也有很多,教师要敢于锻炼学生各种思维的形成.其中,逆向思维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在解题条件都已具备的情况下,教师引导学生倒过来想问题,尤其是特殊一点的问题,从结论往回看,倒过来思考,反过去回想或许会使问题迎刃而解.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使学生形成一种更为广阔的思路,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师应提升反思能力

新课程教育理念及其教学指导思想是通过不断实践、创新产生的.这还需要教师在自己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加以实践,对出现的新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想出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实现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认识到反思的重要性,做到每堂课后必反思,总结每一堂课中的优缺点,并不断地总结教训、积累经验.这不仅能帮助自己得到很快的提升,使自己向“智慧教师”的方向发展,也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法.

五、结语

新课程改革对于初中数学教学具有指导性意义,它用全新的理念改变着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对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授课形式的改变都形成了有效的促进.所以在新课改视野下,初中数学教师要有创新思维和创新勇气,采取灵活多样的数学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让新课改视野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高雪明.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学习方法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3(3):107-108.

[2]蒋丽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谈新课改中初中数学教与学的转变[J].考试周刊,2013(68):66-67.

[3]田阳丽.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创新教学的探讨[J].新课程学习(中),2011(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