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建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6 22:29:11

高校党建总结

高校党建总结范文篇1

**大学等11所高校从不同侧面,谈了改革创新方面的研究成果。这些发言不仅含有工作介绍,更多地表现出各高校对涉及党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许多问题永远都没有最后的答案、没有尽善尽美的办法,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总结和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彼此的交流,对于探索解决一些问题,推进高校党建工作极具建设意义。

我们正处在一个剧烈变革变化的大时代,世界变得越来越开放,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人群都在开放中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我们欢迎的因素在影响着我们,不欢迎的因素也在影响着我们,我们无法选择,无法回避。人们的思想更趋活跃,独立性、批判性已成为一种普遍性的追求。全社会对执政党、执政者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科学、民主、法治,还有廉政,人民群众越来越关注。高校是人才、思想和知识的聚集地,这些变革变化在高校表现得更为突出。面对变化了的世界,面对诉求日益增多的人民群众,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办学环境,我们必须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在高校发展中的领导作用。而高校党委要肩负起领导学校发展的重任,就必须不断地强化改革创新精神,增强稳定和发展的紧迫感、使命感和危机感。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是党的十七大向我们提出的历史任务。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既给党注入巨大活力,也使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决定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2007年12月17日,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培训班上又指出:“全党同志必须牢记,一个政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党的领导地位不是一劳永逸的,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我们说忧党,首先要严肃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总书记的讲话振聋发聩,惊人心魄。每一个以党的事业为己任、以国家的事业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都应该思考这一问题,都应该以自己的行动来回答这一问题。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党的建设,更是第十六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对我们提出的直接要求。去年年底,中组部、、教育部党组联合召开的第十六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会上李源潮同志代表中央讲话,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高校党的建设。他说,高校是知识分子汇聚之地,是各种思想文化集散之地,也是新思想、新观念发展之地,高校教师和学生思想活跃,追求人格独立、民主意识和批判精神,在这个领域开展党建工作尤其需要改革创新精神,改革创新应该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鲜明特色。李源潮的讲话在会议上引起强烈反响。讨论中大家都感到很振奋,许多同志在发言中都强调应该认真思考高校党建改革创新这一重大课题。

这些年,我省高校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如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领导作风建设、加强反腐倡廉体系建设等,进行了系统探索。有些高校在某些方面的探索很有成效。特别是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几年在省委的领导下,我们探索的力度比较大。2006年,斯鑫良同志亲自围绕这个课题做调查,在随后的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一系列很有针对性的要求。去年,我们根据这些要求,在深入调查和总结推广相关高校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的若干意见》,从制度层面对党委领导、对校长负责、对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作了比较具体的规定。这些规定对于我们加强和改进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我们积极推进作风建设,全面落实省委关于开展作风建设的要求,推出了很好的举措,特别是着力解决了一些师生反映比较多的问题,密切了干群关系、师生关系,和谐校园建设取得新进展。我们切实加强了反腐倡廉建设,针对反腐倡廉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地研究,认真地分析,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工作措施,在纪检制度上进一步完善,在考核干部标准方面实施了一些新的办法,财务公开化、校务公开化程度大大提高。我们在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做了很好的探索,在怎样增强针对性、有效性上进行了认真研究。尤为可贵的是,高校的一些主要领导,面对面参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学、科研和学校管理的全过程。我们还普遍加强了辅导员队伍建设,辅导员队伍在历次重大事件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维护了高校的稳定。这些成就无不体现了改革创新的思想,无不充分证明了改革创新对推进高校党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改革创新,过去、现在、今后永远是推进高校党建工作的强大动力。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党的建设,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应该充分肯定,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问题。总体上看,我们的工作还不平衡,党建工作还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今天交流的这些题目,既是热点题目、难点题目,也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党建工作许多措施还没有完全落实,我们去年出台的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的若干意见,在一些高校还没有完全落实。党委领导、校长负责,一些具体的规定没有完全落实,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在一些学校也没有完全落实。干部选拔任免的票决制度迄今为止仍在一些党委没有落实。还有一些学校改革创新意识不强,经验主义很有市场,怕风险不是个别现象,当太平官在一些人脑海里意识还很重。

一定要进一步弘扬改革创新精神。今年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最好的行动就是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就是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大力倡导改革创新精神。不要那么容易满足已取得的成就,更不要被改革创新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所吓倒。中国的发展靠改革创新,高校的发展也要靠改革创新。只有拥有改革创新精神,各级党组织才能担当起领导高校改革发展的重任,高校才能不断增强实力,才能不断增强发展活力,才能真正办好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一定要敢于直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有没有改革创新精神,不在于表白,而在于是不是敢于直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是弘扬改革创新精神的试金石。改革创新的过程就是研究解决影响社会、学校发展问题的过程。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党的建设,研究高校党建工作遇到的各类重大问题,从各个高校来讲,要认真研究所面对的最重要的问题。学校情况不一样,发展条件不一样,个体的表现也不一样,应该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学校实际出发,研究解决各类重大问题。

我们要研究党组织在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中领导作用发挥的问题。办好大学,办好社会主义的大学,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培养更多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应该认真研究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研究各级党组织在大学制度中所应该发挥的作用。一方面我们要继续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偏移;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地探索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有效形式和途径,这是实施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群众基础、工作基础。尊重学术自由,尊重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现代大学,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上。相比较研究完善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我们在教授治学、民主管理方面的探索还仅仅是开始,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探索。积极探索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会有助于我们积极地推进大学的健康发展。

我们要研究建立健全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问题。党的作用的发挥,离不开组织的活力。党组织如何设置,这是我们当前要研究的问题。面对更为活跃的科学活动,面对不断改革调整的教学模式,面对高校与社会更紧密的联系,我们应该研究党组织如何设置才能更好发挥作用的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关键是要有助于发挥党组织的作用,有助于党的领导,有助于保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同时我们还要研究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的形式,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开展活动更有活力、更有力量。不能把组织活动仅仅停留于一般的组织学习,甚至是读读报、读读书。那样的形式满足不了党组织发挥作用的要求,体现不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应该和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在开展教学、科研、社会化服务中开展党组织活动,坚决防止和纠正“两张皮”的现象。还要研究党组织内部的民主制度。充分的民主、健全的民主制度是一个组织活力的内在源泉,党的十七大把扩大党内民主放在突出位置,强调要以党内民主推动整个国家的民主。我们应该研究党组织内部民主权力维护、民主表现形式等问题。要切实增强党组织体系内部活力,调动每一个党员的积极性。

我们要研究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积极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育人全过程。高校的任务不仅仅是给学生以知识,不仅仅是给学生以能力,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做人,做一个合格的公民。知识、能力都是附着于人的,决定人最重要的是品格。一个品格不好的人,知识能力又有什么用呢?在我们的高等教育中,应该始终把育人放在第一位,“教书育人”首先是育人。

我们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高度重视宗教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多形式地加强教育引导。要开设一些讲座,讲一讲宗教问题,讲一讲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讲一讲党的宗教政策,讲一讲宗教管理法规。要在教师培训中,有意识地加强宗教知识、宗教理论特别是党的宗教政策方面的培训。要形成一支队伍,能够面对学生,面对宗教问题理直气壮地开展工作。我们还要加强对宗教的依法管理,坚决地抵制各类非法宗教组织和违法宗教活动对学校的渗透,在这方面我们必须旗帜鲜明。

我们要研究党风廉政建设问题。可以说我们的书记、校长,每天都在“糖衣炮弹”面前经受考验。多少人想在我们的手里寻求利益。如果丧失警惕,丧失自我约束,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倒下去。一要强化自律意识。在这个世界上最能够管住自己的就是自己。教育、制度、监督都很重要,但是这些条件最后取决的是自身的素质。为什么同样的环境中,有的人犯错误,有的人不犯错误,关键取决于自身的自律意识。二是要健全制度。现在已经有了很多制度,我们当然要建立一些新制度,但是最为紧迫的是落实已有制度。三是要强化监督。自觉地把自身置于广大教职员工的监督之下。要不断地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举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高校党建总结范文篇2

[关键词]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建设;经验研究

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建设是高校党组织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如果能将高校党建品牌活动的孕育过程、成长路径、成长模式予以科学总结,高校党建的先进性成果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创新,这无论是对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来说,还是对高等学校的教育事业发展来说都是一件十分有价值的事情。

一、高校党建工作品牌的价值内涵

品牌来源于经济学和营销学领域,是人们对一个企业及其产品、服务、文化价值的一种评价和认知,是一种信任。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但它无时不刻都超越于产品本身而凸显着有形的价值。目前,关于品牌理论的研究多侧重于经济学和营销学领域,而把品牌的理念引用和延伸到党建工作领域,将是一项崭新的实践课题,必将对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其主旨就是要借鉴经济学和营销学领域的品牌管理理念和品牌经营手段,并结合高校基层党组织自身特点,探索符合时代特点和先进性建设的党建工作新机制。

(一)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建设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必然选择

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党组织建设的永恒主题,必须树立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只有建立起优良的党建工作品牌,注重品牌质量,提升质量效益,扩大品牌影响,才能使党组织成为高校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才能成为一面旗帜,在人才培养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发挥好优秀示范和坚强的政治保障作用。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建设要牢牢把握住品牌建设的内核,要结合工作实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既讲质量,又讲效益,把品牌建设的理念融入到党组织建设的各项工作和各个环节中,要充分体现出高校党建工作品牌的创新性、服务性、形象性、实践性、影响性和示范性,进一步彰显党建工作的先进性。

(二)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建设是深化高校科学发展的现实需要

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于经历了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的一个阶段,但这种发展主要是速度与规模的外延式发展,过多强调外延式的发展,逐渐出现了办学资源不足、办学效益下降、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等窘境。面对问题,党和国家积极调整高等教育的方针政策,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提出了以质量为核心,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道路。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深刻领会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围绕内涵式发展这一主题,深入开展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建设,以优秀的党建工作成果,扎实推进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推进教育品质与效益的提升,进一步彰显高校各级基层党组织在引领科学发展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三)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建设是激发高校党组织创新活力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高校在党的建设方面发挥人才智力优势,坚持固本强基,改革探索,取得了一系列优秀成果,积累了宝贵经验。但同时也存在着墨守成规、形式单一、活力不足、影响力不足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的目标。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建设就是“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载体,要紧密围绕目标,积极探索、主动作为、大胆实践、创新发展,在“三型”组织创建中凝练形成若干个党建品牌,充分激发高校党组织的创新活力,不断赋予高校党建新的时代内涵。

二、高校党建工作品牌的典型案例

高校各级基层党组织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践,激发党的基层组织工作活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以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持续提升助力学校全面改革发展,不断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基层党建品牌特色项目,开拓了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党建工作新局面,为学校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打造先锋品牌,增强党员模范意识

部分高校在全校党员中开展“党员先锋行”系列活动,分别对管理岗位的党员提出“三亮三比”(“三亮”即亮标准、亮身份、亮承诺,“三比”即比技能、比作风、比业绩)的要求,对一线教师党员提出“两争”(争做教书育人标兵、争当师德师风楷模)的要求,对学生党员提出“三服务四建设”(“三服务”即服务同学、服务学校、服务社会,“四建设”即校风学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安全文明建设、创新创业能力建设)先锋行活动的要求,鼓励师生党员结合专业优势和技能,立足本职,落实要求,在教学技能评比、科技创新、学科项目竞赛,社会服务等多项工作中争当先锋,打造品牌,取得了良好的党员教育管理成效。

(二)打造作风品牌,提升党员责任意识

部分高校着力打造作风品牌,在干部和党员中开展“改进作风我先行”的主题实践活动,要求发挥好“一个作用”(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密切“三个联系”和“两个关系”(密切联系基层单位、基层群众和特殊群体,密切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通过“三个转变”(转变思想感情、转变工作作风、转变工作方法),促进工作作风建设。带头开展“结一联五”活动,加强干部和党员与基层群众的联系。校级、处级党员领导干部每人至少结对联系一个以上基层单位,并与高层次人才、一线教师、青年教职工、离退休人员、学生、村民,特别是工作、学习、生活、就业存在特殊困难的至少5人(户)以上建立结对联系和定点服务关系,一方面直接听取民意,另一方面帮助解决基层单位和群众的实际问题。通过打造作风品牌,进一步强化了党员责任意识。

(三)打造活力品牌,激发广大党员工作热情

部分高校着力打造活力品牌,认清经济社会发展大逻辑,紧跟党中央治党严党大方略,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发展的浪潮中有所为,构建了“互联网+党建”“党建+具体工作”的党建工作新思路。通过网络新媒体来宣传党的优秀文化,搭建“优秀党支部”“优秀学生党员”“优秀教工党员”等线上宣传模块,吹响“互联网+党建”集结号,奏响高校党建最强音。“党建+具体工作”模式,就是正确处理好高校党建与具体工作的紧密联系。党组织和党员扎实贯彻好党的思想路线,在实干中深化党的理论,丰富党建成果,总结党建经验,充分发挥师生党员的先进性作用,积极宣传师生、组织师生、带领师生、依靠师生。正所谓党建塑人,人去干事,有人干事,才能成事,使党建的优秀文化成果、先进典型更好地引领和辐射全体师生。

(四)打造项目品牌,强化党建主体责任

部分高校党委抓好顶层设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抓党建、聚人心、解难题、促发展”的党建工作思路,并结合争创“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围绕“培育党建品牌,展示特色亮点、促进校园和谐”这一主题,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党建工作项目化建设”,实施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在全校各基层党组织营造一院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努力使党建在形式、内容、体制、机制、制度、文化等方面推陈出新,培育一批富有特色和亮点的党建工作典型,实现全校基层党建大繁荣,营造高校党组织建设的良好生态,为高等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三、高校党建工作品牌的基本经验

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建设是我们各级基层党组织落实党建主体责任、深化党的建设中必须常抓不懈的工作,也是一项常抓常新的工作,我们要领会精髓,吃透精神,把握实质,在党建品牌建设中,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树立起党建优秀品牌,爱护好党建声誉。

(一)要选好找准高校党建品牌的切入点

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建设,其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师生党员的作用,优化党建工作氛围、解决党建工作问题,强化服务意识、满足师生需求,推进高校自身又好又快发展。因此,高校党建工作品牌的内核就是要找准选好品牌建设的切入点,只有找准选好了切入点,才能得到师生群众的拥护,才能拥有品牌建设的肥沃土壤,品牌建设才能欣欣向荣,事半功倍。为此,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品牌建设的前期,切忌盲目草率、一意孤行,要充分发扬民主,充分尊重民意,要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扎实开展问题分析,切实把握好本单位党建工作实际,找准选好符合自身实际的品牌建设切入点,使品牌建设的切入点真正成为师生群众所期所盼所愿的民心项目,如果忽略了这一基础性和重要的环节,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建设就会成为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就会变成典型的形式主义,很难成为师生群众的满意工程。

(二)要充分挖掘高校党建品牌的文化内涵

品牌并不是一朝一日,也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长期悉心的建设和培育,其中品牌建设的文化内涵必不可少,且至关重要。因为,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品牌才是基业长青的根本保障;否则,缺乏文化底蕴的品牌就可能成为事业发展中的匆匆过客。我们倡导品牌建设的文化内涵,就是让文化统领品牌,让无形驾驭有形。所以说,文化建设是品牌建设的灵魂,是品牌具有强大创新力和竞争力的引擎。事实表明,高校党建品牌建设的创新性和持久性只有扎根在高校文化这块沃土上才会根深叶茂,繁花似锦。高校党建品牌文化建设本质上就是一种主体价值观的塑造,脱离了主体价值观的塑造,品牌建设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高校党建工作品牌的文化建设一是要把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体价值观作为文化建设的灵魂;二是要注重历史传承,把握内在规律,同时也要与时俱进,体现创新和独特,始终把握好品牌文化建设的指导原则;三是要通过形象识别系统、系列展示活动等内容,传达党建工作品牌的文化信息,宣扬自身主流价值观,使品牌的价值被广大师生及社会所接受和认可。

(三)要强化提升高校党建品牌的经营意识

创建品牌,必须要有理性的经营意识。创建高校党建工作品牌,我们要深谙经营之道,方能策马扬鞭,高歌猛进。所谓经营意识,一是要掌握规律,要按照品牌理念先行、品牌培育、科学规划、逐步实施、成熟总结、推广示范等环节开展品牌创建工作,切不可越俎代庖,走一步算一步;二是要有品牌理念,理念是无形价值,是深深扎根于师生心田、民心所向、民心所愿的价值取向,高校党建工作品牌不是搞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而是时刻要体现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三是要有大局观念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品牌建设是一个从培育、选树再到定型的过程,注定要经过一个长期的或是几届人努力探索与不懈追求的过程,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不断继承发展和创新;四是要树立品牌形象,形象是品牌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品牌形象的无形内容反映着人们的情感和精神寄托,要全面考虑品牌的各个要素都能执行到位,成功落地;五是高校党建工作品牌要有鲜明的特色,那就是要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始终牢牢把握品牌创建的根本特色,离开这个特色,高校党组织的品牌创建工作就会形离神散,华而不实。

(四)要丰富拓展高校党建品牌的“互联网+党建”模式

高校党建总结范文篇3

关键词:党建云;青年之声;思想政治工作;云平台

1党团类云平台的建设与研究现状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自主研发的全国党建云平台于2014年3月29日正式开通,团中央“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也于2015年4月28日正式开通上线。在《关于在全团推进“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建设的通知》和《“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建设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的指引下,全国各级党团组织对党建云平台和“青年之声”平台等党团类云平台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与此同时,党团类云平台建设的经验总结与理论探索也方兴未艾。目前,国内的研究成果多聚焦于党团类云平台建设的规范性研究。这类研究大多数是在平台建设经验总结的基础上,从规律与经验出发回答“平台应该怎样建设”的“应然”研究。国内学界已经有大量成果关注互联网与党建、新媒体与思政教育之间内在联系的研究,但结合党团类云平台建设研究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创新的研究成果仍是凤毛麟角。综上所述,国内学界对互联网与党建、新媒体与思政教育之间的联系进行了丰富的规范性研究,但结合党团类云平台建设的研究成果仍较少。理论探索的速度落后于实践发展的速度,所以,结合党团类云平台建设探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创新,成为当前重要且迫切的课题。

2基于高校党建云平台建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模式

首先,针对高校党员师生的需求特征,建构高校党建云平台。从传播学与思政教育学的理论视角,解构新媒体传播时代下“互联网+”党建的网络思政教育技术。针对高校党员师生的共同特征和总体需求,定位高校党建云平台的服务功能与互动项目。从高校具体党建工作需要出发,设计高校党建云平台的功能模组、拓展板块、反馈系统等,建构出高校党建云平台。借助高校党建云平台的移动和互联等技术特点,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模式,以达成思想政治工作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效果。其次,创新基于高校党建云平台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围绕平台的服务、组织生活服务、党务管理服务、网络党校服务、党建宣传服务等核心功能,运用“众筹”思维和互联网思维,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延伸并深化高校党建云平台各功能模组的思想引导功能,推动O2O(onlinetooffline从线上到线下)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创新。充分运用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社科理论界专家、各行业先进模范、高校党委书记校长、院(系)党政负责人、名师大家和专业课骨干教师、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骨干等8支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众智育人,推进基于平台功能模组的思想政治工作供给侧创新。最后,完善“创新-使用-反馈-改善”的闭环工作链接。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收集师生用户对党建云平台的体验反馈数据等,进一步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知识化管理,积极发挥平台的“众智育人”作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精准度和实效性。

3基于高校“青年之声”平台建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模式

首先,针对高校青年学生的需求特征,建构高校“青年之声”平台。针对高校青年学生的共同特征和总体需求,定位高校“青年之声”平台的服务功能与互动项目。从高校具体团学工作需要出发,设计高校“青年之声”平台的功能模组、拓展板块、反馈系统等,建构出普适性的高校“青年之声”平台模型。结合“青年之声”平台建设,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实践。其次,创新基于高校“青年之声”平台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围绕平台的学习服务、志愿服务、创业服务、就业服务、心理服务等核心功能,运用“众筹”思维和互联网思维,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延伸并深化高校“青年之声”平台各功能模组的思想引领功能,灵活运用“团帮青、专帮青、青帮青、政帮青、社帮青”等多种服务模式,推动O2O(onlinetooffline从线上到线下)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创新。再次,推进基于平台功能模组的思政工作供给侧创新。一是从学习服务到文化涵养的“政帮青+专帮青”式创新。由党政干部指导青年学生开展理论学习,专家学者为青年学生讲授文化知识。二是从志愿服务到实践养成的“团帮青+社帮青”式创新。由团干部指导青年学生开展志愿服务,社会团体提供志愿服务社会。三是从创业服务到方向引领的“专帮青+社帮青”式创新。由创业专家指导青年学生创业,社会力量提供创业机会。四是从就业服务到价值引领的“专帮青+社帮青”式创新,由就业导师指导青年就业,社会力量提供就业机会。五是从心理服务到精神激励的“青帮青+专帮青”式创新。由青年朋辈线上线下互助支持,组织心理专家线上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解答青年心理困惑。最后,强化实证分析,完善实践模式。试点运行基于“青年之声”平台建设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模式。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收集学生用户对“青年之声”平台的体验反馈数据等,进一步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知识化管理,积极发挥平台的“众智育人”作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精准度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高校党建总结范文篇4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高校;党建工作

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发展问题规律性的新认识,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高校党建工作如何按照中央的要求,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很重要的一条在于党建工作自身也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高校从事党建工作的同志,要深刻认识党建工作对高校发展的意义与影响,同时要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高校党建工作,使党建工作真正做到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第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党建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不仅包含我们党领导发展要“以人为本”,而且包括党建工作本身也要“以人为本”,即坚持广大党员在党建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全力依靠广大党员做好党建工作:不仅要求党员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同时也要把维护保障党员权益、促进广大党员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还要把促进高校改革发展稳定、完成各项任务与促进党员个人的全面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努力解决涉及党员切身利益的各种实际问题,使基层广大党员与人民群众共享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的成果。这就要求我们在各项工作的安排布置、督促检查、反馈落实的全过程中都要“以人为本”,而不要“以会议为本”、“以文件为本”或以别的什么为本。

第二,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落实到高校党建工作的实际中,就应该全面考虑、统筹安排。在筹划某项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到这项工作与其它方面工作的关系,而不是就党建工作抓党建工作,把党建工作理解成单纯的“党务”工作。我们在布置某项工作任务时,也应系统考虑这项工作在整个大局中处于什么位置、与先前布置的其它工作是什么关系,以防止片面强调、相互脱节、以偏概全的现象。真正实现围绕学校工作中心抓好党建工作,全面推进学校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促进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实训基地建设的顺利开展,促进学校办学水平、办学效益、教育质量和服务经济社会能力的不断提高。

第三,科学发展观强调“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推进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总是从不平衡到平衡,再到不平衡这样循环往复。我们在党建工作中,就要充分注意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的平衡协调,以形成合力。当前,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党建资源整合的问题,并采取一些切实可行和卓有成效的措施,高校各基层党组织在实践中应认真探索完善。高校各级党组织在向下布置工作时,要充分考虑上面千条线,下面是一根针,全部到了基层,基层就难免无所适从,疲于应付。因此,我们在党建工作中,要注意上下协调、左右协调、党政协调、党群协调以及党与各派之间的协调等,在工作中形成和谐协调、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第四,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求正确处理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高校党务工作者在党建工作的规划、部署、实施中,应该既立足于当前,又考虑长远。特别是要着眼于我们党要在新的历史时期长期执政的大局,在做好每一项具体工作的同时,不忘探索和总结党的执政规律,回答好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我们在完成某一项工作任务时,也不应只顾眼前,大搞突击,一时热闹风光,过后再无下文,这样恐怕是无法做到“可持续”发展的。

二、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高校党建工作

第一,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三个作用”。一要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在党建工作中,高校党委要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不断提高党委领导班子的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提高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二要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党建工作中,我们要继续重点抓好“”等制度建设,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管理,努力为职工和学生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发挥基层党支部的创造力、战斗力,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长效机制。三是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党的先进性是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党的先进性最终要靠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在党建工作中,广大党员必须身体力行地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坚持“两个务必”,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努力做到思想上领先、学习上领先、行动上领先、作风上领先,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第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培育高校党建特色。一是加强思想理论建设。高校的党员和干部务必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以鲜明的立场和科学的态度来宣传、学习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并以正确的思想和理论去引导舆论,鼓舞群众,统一认识,为高校的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理论保障,使高校真正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强和谐校园建设。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具体到高校就是要建设和谐校园。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推动高校的科学和谐发展。目前,高校发展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解决高校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根本还是要靠高校自身的发展。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不断推进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不断推进和谐校园建设。高校事业发展了,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撑,就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就是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作贡献。三是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要不断提高高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水平,关键在人才,在育人队伍的水平和素质;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管理队伍和服务队伍,是很难提高教学质量、管理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因此,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校党委通过“争做知识型员工、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活动,促进广大教职员工加强学习,主动钻研,促进各部门争创学习型组织,在高校的发展中展示自身的知识和才华,为高校的发展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和组织保障。

第三,落实科学发展观,拓展党建工作新思路。一是在思想上要有新突破。党建工作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有利于提升高校的办学水平,有利于高校的内涵发展,有利于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高校的全体党员干部思想上来不得半点的马虎,不能有任何的侥幸心理和偷懒思想,任何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的思想都要不得。这就必然要求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做好党建工作。要通过不断的总结、创新和提高,努力打造品牌,形成特色,树立形象,争创一流。二是在体制机制上要有新突破。要充分发挥高校原有管理模式的优越性,把各基层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凝聚到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的目标上来,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和带头作用,遵守和执行各项管理制度。要加快各项配套制度的完善与改革,建立健全党建工作的各项体制机制,建立党建工作责任制,建立党建工作质量监控与保证体系,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等,保证党建各项工作的有序运行。三是在工作方法上要有新突破。党建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可以说面广量大。过去,我们在党建工作中的一些好的做法要继续坚持,同时我们还要鼓励高校各级党组织在党建工作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工作的新思路与新方法,这对提高高校党建工作质量与效率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闻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创高校基层组织党建工作新局面[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5,(03).

[2]姚志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党建工作[J].前沿,2006,(05).

高校党建总结范文篇5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高校;党建工作

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发展问题规律性的新认识,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高校党建工作如何按照中央的要求,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很重要的一条在于党建工作自身也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高校从事党建工作的同志,要深刻认识党建工作对高校发展的意义与影响,同时要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高校党建工作,使党建工作真正做到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第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党建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不仅包含我们党领导发展要“以人为本”,而且包括党建工作本身也要“以人为本”,即坚持广大党员在党建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全力依靠广大党员做好党建工作:不仅要求党员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同时也要把维护保障党员权益、促进广大党员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还要把促进高校改革发展稳定、完成各项任务与促进党员个人的全面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努力解决涉及党员切身利益的各种实际问题,使基层广大党员与人民群众共享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的成果。这就要求我们在各项工作的安排布置、督促检查、反馈落实的全过程中都要“以人为本”,而不要“以会议为本”、“以文件为本”或以别的什么为本。

第二,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落实到高校党建工作的实际中,就应该全面考虑、统筹安排。在筹划某项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到这项工作与其它方面工作的关系,而不是就党建工作抓党建工作,把党建工作理解成单纯的“党务”工作。我们在布置某项工作任务时,也应系统考虑这项工作在整个大局中处于什么位置、与先前布置的其它工作是什么关系,以防止片面强调、相互脱节、以偏概全的现象。真正实现围绕学校工作中心抓好党建工作,全面推进学校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促进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实训基地建设的顺利开展,促进学校办学水平、办学效益、教育质量和服务经济社会能力的不断提高。

第三,科学发展观强调“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推进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总是从不平衡到平衡,再到不平衡这样循环往复。我们在党建工作中,就要充分注意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的平衡协调,以形成合力。当前,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党建资源整合的问题,并采取一些切实可行和卓有成效的措施,高校各基层党组织在实践中应认真探索完善。高校各级党组织在向下布置工作时,要充分考虑上面千条线,下面是一根针,全部到了基层,基层就难免无所适从,疲于应付。因此,我们在党建工作中,要注意上下协调、左右协调、党政协调、党群协调以及党与各派之间的协调等,在工作中形成和谐协调、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第四,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求正确处理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高校党务工作者在党建工作的规划、部署、实施中,应该既立足于当前,又考虑长远。特别是要着眼于我们党要在新的历史时期长期执政的大局,在做好每一项具体工作的同时,不忘探索和总结党的执政规律,回答好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我们在完成某一项工作任务时,也不应只顾眼前,大搞突击,一时热闹风光,过后再无下文,这样恐怕是无法做到“可持续”发展的。

二、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高校党建工作

第一,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三个作用”。一要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在党建工作中,高校党委要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不断提高党委领导班子的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提高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二要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党建工作中,我们要继续重点抓好“”等制度建设,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管理,努力为职工和学生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发挥基层党支部的创造力、战斗力,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长效机制。三是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党的先进性是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党的先进性最终要靠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在党建工作中,广大党员必须身体力行地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坚持“两个务必”,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努力做到思想上领先、学习上领先、行动上领先、作风上领先,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第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培育高校党建特色。一是加强思想理论建设。高校的党员和干部务必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以鲜明的立场和科学的态度来宣传、学习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并以正确的思想和理论去引导舆论,鼓舞群众,统一认识,为高校的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理论保障,使高校真正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强和谐校园建设。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具体到高校就是要建设和谐校园。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推动高校的科学和谐发展。目前,高校发展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解决高校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根本还是要靠高校自身的发展。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不断推进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不断推进和谐校园建设。高校事业发展了,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撑,就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就是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作贡献。三是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要不断提高高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水平,关键在人才,在育人队伍的水平和素质;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管理队伍和服务队伍,是很难提高教学质量、管理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因此,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校党委通过“争做知识型员工、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活动,促进广大教职员工加强学习,主动钻研,促进各部门争创学习型组织,在高校的发展中展示自身的知识和才华,为高校的发展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和组织保障。

第三,落实科学发展观,拓展党建工作新思路。一是在思想上要有新突破。党建工作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有利于提升高校的办学水平,有利于高校的内涵发展,有利于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高校的全体党员干部思想上来不得半点的马虎,不能有任何的侥幸心理和偷懒思想,任何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的思想都要不得。这就必然要求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做好党建工作。要通过不断的总结、创新和提高,努力打造品牌,形成特色,树立形象,争创一流。二是在体制机制上要有新突破。要充分发挥高校原有管理模式的优越性,把各基层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凝聚到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的目标上来,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和带头作用,遵守和执行各项管理制度。要加快各项配套制度的完善与改革,建立健全党建工作的各项体制机制,建立党建工作责任制,建立党建工作质量监控与保证体系,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等,保证党建各项工作的有序运行。三是在工作方法上要有新突破。党建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可以说面广量大。过去,我们在党建工作中的一些好的做法要继续坚持,同时我们还要鼓励高校各级党组织在党建工作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工作的新思路与新方法,这对提高高校党建工作质量与效率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闻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创高校基层组织党建工作新局面[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5,(03).

[2]姚志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党建工作[J].前沿,2006,(05).

高校党建总结范文篇6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建;品牌化建设;校园文化

党的报告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2020年5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要求繁荣校园文化,坚持培育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是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强化政治功能的新思路、新方式。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作为一种从整体自上而下推动的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方法,在构建品牌化过程中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突出政治引领作用,通过校园文化载体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一、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在高校仍处于探索性实践阶段。有关高校党建品牌建设的文献涵盖了学校整体层面的党建品牌、教职工党建品牌、学生党建品牌,有的还具体探讨某个职能部门的党建品牌建设;更多的是以某一高校为例,从实践中总结具体做法,由点及面,提升到理性认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高校也创建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党建品牌,将创新意识应用到传统党建工作中,系统规划,模块推进,重点开展,整合宣传,有意识地培育和创建党建品牌,产生了一定的品牌示范作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大同小异,但在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的形式、方法上却各有不同,形成了高校各具特色的党建工作局面。当前,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效应的形成在实际开展过程中从意识、定位、宣传、内容建设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品牌意识不足。品牌意识的树立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但是由于党建工作开展要求依照规章制度条例开展,无论是工作内容、流程还是形式都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因此,大多数高校在推进党建工作中存在着“保守”思维,常以完成规定动作为标准,缺乏创新意识,更是缺乏在创新的基础上将党建工作品牌化。2.品牌定位不准。虽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开展了党建工作品牌化的实践尝试,但是从整体的效果上看,依然存在着品牌定位不准的问题。不少高校虽有打造品牌的意识,但是未经过严谨的调研、试行、反思,未能详细分析学校党建工作的优劣势、学校育人特点,从而导致党建工作品牌化主题不明确、定位不清晰等问题。3.品牌辐射不广。郑泽萍、林梦洁(2018)以问卷调查的方式选取广东工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6所高校的391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获悉他们对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的认识。调查结果显示,有47.01%的学生对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工作表示不了解;询问其所在高校是否有党建品牌活动时有74.36%的人表示不知道。[1]该组数据反映了当前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中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即品牌活动的宣传力度、范围、途径、手段都存在不足,导致品牌辐射面不广的问题。4.品牌内涵不深。品牌效应形成需要时间沉淀,更是需要内涵作支撑。高校党建工作如何结合学校中心工作,构建“三全育人”体系,体现大学精神文化特质,以“思想引领”为主导提升党建品牌活动的内涵建设,成为当前高校推进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的重大难点与突破口。

二、精品校园文化在高校基层党建品牌化建设中的作用

校园文化是在学校环境中,由学校管理者和广大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生产和生活等各个领域的相互作用中所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产物以及创造的过程。[2]精品校园文化代表先进文化的前沿,有独特的导向功能,其独特的育人功能恰好与高校党建工作的目标、方法相吻合,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新的着力点。高校党建引领精品校园文化建设,保证其正确发展方向;精品校园文化是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的重要阵地,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能发挥师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师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直接参与者,也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主力军,高校的党建工作应重视师生党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示范、辐射作用的发挥,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党组织选派思想过硬、综合素质高的教师党员担任学生支部书记,充分发挥教师党员对学生党员的思想引领和专业带领作用;同时发挥一批优秀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精品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传递校园正能量,带动广大学生共同组织和参与精品校园文化活动,扩大精品校园文化育人的覆盖面。2.能彰显师生党员创新引领功能。一方面,基层党组织一般都依托院系和职能部门的基本单元(如专业、教研室等)建立,因此,从教工党支部中选拔责任心强、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党员对学生党支部进行一对一指导,以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室为依托,指导大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创新课题研究,引领科技创新成才梦,能促进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另一方面,一个基层党组织本身就是一个固定群体,有共同的信念、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通过共同参与精品校园文化的建设,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不断丰富文化创新的内涵,将党员创新引领作用融入快乐学习、乐于探索求知的过程中,促进校园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3.能强化师生党员责任担当意识。指出,“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建设健康文明向上的校园文化是当今高校发展的时代要求,在精品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树立全员共建、人人有责的意识,以创造浓郁丰厚的校园文化精神氛围,达到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师生党员作为校园中的先进分子更应牢记责任、敢于担当。一方面,基层党组织要不断加强先进性建设,经常性地开展政治学习、学术探讨、工作交流等活动,宣传贯彻党中央的精神,将基层党组织活动寓于校园先进文化建设中,精心培育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大学精神文化。另一方面,要关注学校发展、院系发展以及党员的个人发展,争做攻坚克难的模范,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党组织可以通过评选评议,设立优秀的标准,明确考核要求,鼓励争创优秀党支部,发扬共产党员的优良作风,为党员学生成长成才指引方向,为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提供制度保障。

三、以精品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的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路径

1.传承创新精品校园文化,拓展基层党建工作载体的广度。从党建载体的广度来看,党建育人新模式可通过校园文化这个阵地来实现与推广,基于这个视角,高校基层党建载体与校园文化建设载体可以合二为一。先进的教师与学生是精品校园文化的创造者和践行者,不同学院可根据其学科特色,摸索实践和打造其精品校园文化,在精品校园文化的基础上,传承创新有形载体和无形载体,建立长效的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联系机制。首先,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优化支部设置,着重加强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建设,围绕培育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传承积极向上的大学精神。加强教师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共建,鼓励校企、校地党支部共同开展组织生活,在服务学校发展、服务师生、服务社会等一系列工作中,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建强党支部书记队伍。选聘优秀资深教师党员担任学生支部书记,带领学生传承精品校园文化,结合专业学习、创新创业实践,以教师科研攻关项目为平台,以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室为依托,建立“导师制”培养模式。传承创新精品校园文化,不仅能增强师生党员的凝聚力、战斗力,也能加深师生党员对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思想认识。2.凸显组织优势与思想引领,提升精品校园文化建设的高度。发挥基层党组织贴近师生的优势,牢牢把握“思想引领”的政治方向和“强大动员力”的组织优势,营造改革创新的校园精神文化,加强思想阵地和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做到知行合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师生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成为自觉奉行的理想信念和行动指南。在建设实践中,一方面可通过一系列评优选优活动载体,在学生群体中激发互相竞争、追求进步的氛围;另一方面可通过“模范引领”,总结表彰先进教师和学生党员的先进事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用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坚持和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以校园文化节的表彰与宣传为窗口,将学生的专业成才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将党建工作与师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既达到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目的,又能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载体的全过程育人效果。[3]3.注重实效性与长效机制,开掘基层党建工作载体的深度。一是基层党建工作的载体建设首要考虑实效性,要在服务师生的实践中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同与支持,从而感召和调动更多的资源参与。精品校园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引领下,能引导和教育广大师生做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的人,通过各种社会实践载体,促进实践养成,使之转化为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二是载体建设需要形成一个长效机制,以保持相对稳定向前发展,激励师生党员有一个共同的党建育人目标。精品校园文化建设强调以科学理论为依据,科学制定各种规章制度,保证广大师生有规可循、有章可依。例如,建立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以党员志愿服务和社会调查为依托,组织建设社区“党员之家”及“科技先锋队”等,引导师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走出课堂,走进社区,走进基层,在服务师生、服务社会的实践过程中,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提升党性修养。4.优化校园文化内涵,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载体的热度。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社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校园文化的内涵培植和形式创新厚植校园文化育人优势,能更好地提升基层党建载体的热度。校园文化既肩负着文化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又肩负着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恰与党建工作的目标相吻合。因此,精品校园文化更应紧紧抓住新媒体的时代特征,充分利用新媒体在实践过程中传播正能量,真正实现与基层党建工作的合二为一。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的信息化建设,以新媒体平台为抓手提升党建载体的热度,一要充分了解广大学生的需求,运用新媒体搭建交流平台,构建精品校园文化活动的成效反馈机制,通过学生对活动的评价及反馈改进校园文化活动内容与形式。二要运用新媒体平台拓宽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途径,打造青年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三要运用新媒体平台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特别是蕴含社会主流价值导向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营造学习宣传正能量的党建环境,充分彰显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功能。[4]

综上所述,以精品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是进一步强化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思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应紧跟时代要求,探索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形成具有高度认同感、模范作用强、参与范围广的品牌特色活动和创新实践。精品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通过内涵式发展,不断为党建工作注入生机与活力,使其二者达到同频共振。

参考文献:

[1]郑泽萍,林梦洁.“互联网+”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现状及路径探讨——以广东省部分高校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12).

[2][3]韩喜平,徐景一.高校党建与校园文化建设[J].思想教育研究,2013,(10).

高校党建总结范文篇7

贯彻落实全国高校党建会议精神与部署

第十七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是在改革开放30周年和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际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指引我们从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高校党建工作新局面的一次重要会议。2009年北京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科学分析了新阶段北京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增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首都高等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认清了新形势,明确了新任务,理清了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高校党的建设的新思路。

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第十七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和2009年北京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当前北京高校的重要任务。各高校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市委的精神上来,统一到坚持科学发展观,推动高校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上来,统一到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的新任务上来,及时组织传达贯彻第十七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和本次北京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认真组织党员和本校师生员工学习讨论,并结合本校实际,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工作意见。

不断提高高校科学发展的水平

按照中央和市委的部署,各高校已经全面启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各高校要把这次活动作为总结过去、规划未来、实现新发展的有利契机,认真作好思想、组织和工作准备;要准确把握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主要原则,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科学确定活动主题,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要切实加强对学习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准确把握学习实践活动的方法步骤和总体安排,注重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坚持正面教育,通过扎实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真正达到高校广大党员干部受教育、学校科学发展上水平、师生员工得实惠的总体要求;要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切实增强科技创新和服务贡献能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内部管理,不断开创学校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高校党建工作

认真做好2009年的高校党建工作,首先,要切实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牢牢掌握党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要进一步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不断完善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干部培训、党组织学习等制度,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工作;组织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进行全面督查评估;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加快建立健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宣传部门指导协调、党政部门和院系各负其责、学校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完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动态调研机制,建立首都高校舆情信息研究中心;结合首都高校实际,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题教育活动。

其次,要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目标,进一步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建设。高校班子成员要按照“两家”的标准和要求,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治校理教能力;全面启动新一轮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进一步优化班子结构,加大校级领导职位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力度,全面推行干部职位说明书制度;研究制定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加大优秀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力度,继续调整充实后备干部队伍;选派校级干部及后备干部到区县、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交流任职;认真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完善高校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再次,要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它们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理顺院(系)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院(系)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着力加强教师党支部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师党支部书记选任、培养、使用、考核、激励和发展机制;积极稳妥地推动高校党内民主建设,积极开展党内民主教育,把党内民主教育纳入党员经常性教育的重要内容,研究制定北京高校党务公开实施意见,完善党务公开制度;认真落实《关于加强北京市民办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发挥民办高校督导专员兼党建工作联络员的作用,开展好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借鉴公办普通高校党建达标创优工作经验,研究制定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开展民办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试点评估,不断推进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最后,要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各高校要深入开展政治纪律宣传和教育,确保教育系统政令畅通;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增强领导干部责任意识;探索反腐倡廉制度执行综合考评办法,完善各项制度,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指标体系,加强对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监督,推行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加大查办案件和信访直查力度,积极探索科学办案机制。

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辅导员工作队伍是当前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今年我们要抓紧贯彻落实2008年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并以此为抓手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工作广度、深度、精度方面取得新进展,努力形成覆盖全体学生的工作体系,努力实现“北京高校辅导员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

为此,我们一方面要落实提高辅导员待遇的各项措施,把最优秀的人才吸引、凝聚到辅导员工作岗位上来。要落实北京高校辅导员工作岗位补贴,今年北京市辅导员岗位补贴已经到位,各高校要制定管理办法,出台相应措施,用好这笔经费;落实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行政职级晋升的政策,根据辅导员工作的特点,为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和行政职级发展建立制度保障;拓展辅导员发展平台,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将启动优秀辅导员到党政机关挂职锻炼的工作,每校选拔、推荐一名,由市委组织部统一安排到北京市十八个区县的乡镇、街道机关担任领导助理,学校要配合做好这项工作,建立从专职辅导员中选拔党政管理干部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要切实提高辅导员工作水平,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提供更好的服务。按照辅导员工作专业化的要求,开展学生心理咨询和发展辅导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争取五年内所有辅导员具备这方面的专业技能;加强辅导员培训工作,组织骨干辅导员到国(境)外进行专题学习研修;加大辅导员科研工作支持力度,鼓励辅导员结合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开展科学研究;进一步明确对辅导员工作的要求,保证每名学生每年都能得到一次有针对性的辅导。

同时,要加强辅导员管理,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各高校要完善队伍建设规划与制度措施,进一步提高辅导员的准入门槛,加强选聘、资格认证和考核等工作环节,按照工作实效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建立科学的辅导员工作评价体系,不断增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整体水平。市有关部门要组织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情况进行专项督查指导,并以此作为“北京普通高等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标准”的重要内容,定期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近600万人,北京高校毕业生21万人。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有关文件精神,我们要把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的工作大局,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切实做好这项工作,确保每一个有就业愿望的高校毕业生都有岗位。

其一,挖掘就业资源,拓宽就业门路。继续开展从应届毕业生中公开招聘大学生“村官”,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扩大从优秀应届高校毕业生中招聘中小学教师的规模,招聘高校毕业生到科研项目单位和高新技术企业参与研究工作,选聘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工作,进一步拓宽应届毕业生继续深造的渠道和规模。同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其二,做好高校困难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工作。要对困难毕业生给予“一对一”的重点帮扶,优先为其提供就业指导、心理咨询、技能培训、就业推荐和信息服务。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可适当给予求职经济补助;对于“零就业”家庭的高校毕业生,要采取重点推荐和指令性安置等措施,确保其尽快就业;要鼓励企业招用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

其三,努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能力。要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优化专业设置,突出办学特色;有针对性地加强专业教学和实习实训,大力提高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极推进高职院校学生双证书和订单式培养,促进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相结合;不断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建设,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宣传引导和就业指导,重点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政策,提高求职技巧,调整就业预期,说服引导他们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到西部基层就业;广泛宣传关于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各项措施,引导毕业生主动到相关政府部门办理求职登记,寻求就业指导和帮助。

其四,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各高校要按照中央和市委的部署,按照“一把手工程”的要求,全方位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校、院(系)两级领导、相关职能部门、教师和研究生导师都要负起相应的责任。市级的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财政等有关部门要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统筹协调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同心协力、齐抓共管,确保每一个有就业愿望的高校毕业生都有就业岗位。

全力确保高校安全稳定

高校党建总结范文篇8

关键词:贯穿式;教育管理;学生党员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的“领头羊”,如何让其提高党性修养和理论素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何有效开展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成为高校党务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ZJ学院提出学生党员“贯穿式”教育管理模式理念,并且将其赋予实践,为当前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寻找新的模式,为学生党建工作注入新鲜血液。

一、高校学生党员“贯穿式”教育管理模式的概念

传统的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模式是以基层党组织培养和考核为主,主体思想是“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从主体思想上可以看出党员教育管理的模式更多的是侧重于发展。发展前以灌输党的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结合高校的实际,通过“”、校级党校培训等途径了解和掌握党的相关知识,形成党员教育管理模式,但是党员发展后续教育不够系统。“贯穿式”教育管理模式则针对大学生党员发展前、发展后连贯性的培训和考核,结合学生特点,让学生有了明确的党员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二、高校学生党员“贯穿式”教育管理模式的实践探索

近几年,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加强党员队伍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建工作的重要部分,从高校党建工作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大学生党员及普通学生思想特点、实际探索大学生党员“贯穿式”教育管理的新模式,促进大学生的综合实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全面的提升。(一)优化党员教育流程,夯实管理机制以制度建设作为基础,将整套党员发展流程细化并形成文本,装订成册。完善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流程中,发展培养机制建设很关键。严把“入口关”,是确保党员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完善学生党员发展培养机制重点在于建立完善的培养人工作机制,因此各系在开展培养工作时必须有统计的制度为基础,结合被培养人不同的情况,在培养过程中不断优化、总结。在培养过程中,应确保积极分子档案完备,材料记录真实、有效、全程化。严格审查积极分子入党动机,通过班级内党章学习小组、系部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和校级党校培训三个板块的学习,通过学习,了解并进一步自身入党动机,确保党员发展严肃性。“严格标准,提升质量”是党员发展的重要原则,而党员发展中非常重要的是培养人,有效提高培养人工作质量,针对培养人开展针对性的讲座,让培养人更清楚自身工作标准,按照标准开展党员发展工作,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更优质的培养和引导,为党组织吸纳好同志做实质性的工作。(二)构建党员后续教育载体,增强管理实效高校党员教育不仅仅侧重于吸纳党员,更重要的是党员后续培养。ZJ学院为了积极响应“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的口号,积极将党建工作融入到学生工作中,结合大学生党员这一群体,ZJ学院积极贯彻落实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积极探索高校党员服务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领域,根据党员不同特点,主要围绕“政策宣传、民意信息、学习互助、考研互助、科技活动、就业服务、党务助理、志愿服务”等板块,设岗定则。每位学生党员填写岗位设置申请表,按照个人意愿选出三个志愿岗,并且按主次排序。党总支统一安排时间对提交申请材料的学生党员进行岗位竞聘答辩及综合测评工作,根据答辩表现及综合测评分数从高到低进行排序,达到录用标准的学生党员需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试用期考察,主要从出勤情况、对工作内容掌握情况、服务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考察,考察结果将作为是否被正式录用的依据,对正式录用的学生党员进行备案。确定相应考核机制,依据相关制度对学生党员进行考核,目前ZJ学院针对学生党员的考核制度包括学业成绩、日常表现、党内和党外的民主评议等方面。考核是约束学生党员的有效手段,通过考评结果来树立学生党员优秀典范,让广大学生了解学生党员,在学生当中树立起榜样,引导和激励学生党员和全体学生向优秀学生党员学习,促进学生党员素质的提高的同时引导其他学生积极进取。学院可在线上、线下设置学生党员风采展,利用网络等平台宣传学生党员先进事迹,对全体学生起到激励作用。

三、高校学生党员“贯穿式”教育管理模式的意义

积极探索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新模式,创新教育管理形式,增强党建队伍活力,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和充实基层党建工作的战斗力。本文以高等教育改革为背景,研究如何通过创新党建教育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保持党组织的先进性。以“贯穿式”教育管理模式为抓手,结合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监督与评估机制,是学生党员培养工作成效的重要途径。发展前,系统的理论学习,能让入党积极分子进一步端正入党动机,提高服务意识。入党后,设岗定制,根据党员特点,发挥岗位作用,更重要的是发挥学生群体的监督作用。将党员发展前和发展后两部分有机的结合,为学生党员评优评先,党员综合素质测评,也为激励学生党建工作者进一步提高工作成效与业务水平提供参考依据。以典型树立、风采展示、技能提升等来发挥学生党员示范作用的目标。本文研究与实践中发现存在的不足,认真加以总结和提炼,从而更好地提出高校党建工作的新模式,为高校党组织建设提供参考。

作者:李婷 肖方杰 单位:浙江省嘉兴市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参考文献:

[1]高雯晶.高校辅导员加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研究[J].亚太教育,2015(17):228.

高校党建总结范文篇9

全面贯彻落实学生党建进公寓是新形势党建工作的延伸和创新,也是在学生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新思路和新举措,更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的重要尝试。然而在具体推进高校党建进公寓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思想引领和实际行动往往存在偏差,具体总结现状如下:(一)观念陈旧,重视程度亟待加强。当前,一部分高校管理层对学生党建进公寓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只是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锦上添花,学院党建、学校党建成果层出不穷,却往往忽视了学生公寓党建模式的探索。然而随着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度加大,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成长状况多样化趋势越发明显,能否最大程度上拓宽党建教育覆盖面成为当下迫切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研究的重要课题。只有深入研究此课题,使党旗高高飘扬,才能尽量杜绝市场化管理浪潮下的惰性影响,增强公寓管理、公寓育人的正向功能。(二)制度落后,体系机制需要完善。放眼当下研究成果,党建进公寓缺乏一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制度与体系相配套的发展态势。这就需要我们认真考虑是否应该在推进党建工作进公寓的同时将党员争先创优和建立学习型党组织相结合,将党建工作进公寓与宿舍文明卫生和宿舍红色文化内涵相结合,将党建工作进公寓与加强对党员的培养、考察、监督及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相结合,不断从组织机构建设、制度体系建设、活动载体建设等三个方面对党建进公寓的工作模式进行探索。

二、高校党建工作进公寓的重要性探析

目前,公寓已经成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场所,能否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从而进一步增强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求我们必须把党建工作和公寓建设紧密相连。(一)推进党建进公寓是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工作要求。探索和实践证明,学生党建进公寓模式的建立,实现了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寝室文化建设工作三者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学生的组织发展考核、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和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提高的有机结合。党建进公寓切实加强了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促进了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积极地推进了公寓文化建设工作。(二)深入推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公寓是进一步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需要。大学之根本使命就是在培养人才,党的纲领政策不断要求,在新形式下要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开创高校党建工作新局面。因此,高校党建工作能否适应社会大浪潮提出的新要求,能否深入公寓深入学生,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兴旺发达。

三、高校学生党建进公寓的可行性举措

高校党建总结范文篇10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网络信息化

根据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为了提升我党的执政能力和决策能力,我国加强对各个高校党建工作开展情况的关注度,并为各个高校完成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和材料支持。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对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与实施进行了方法创新,为了进一步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的完成度,各大高校对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借助网络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搜集、资料公示等工作。但是,由于技术限制,该技术与党建工作的融合度仍然存在部分问题,因此,高校就应该结合新时代网络技术和党建工作资料,对两项内容的融合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一、基层党建实行网络信息化的意义

(一)扩充了党建资料接收渠道。网络信息化时代的主要优势就是方便了人们的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流。在高校基层党建中加强对网络信息化的建设可以改变原有的信息接收方式,减少信息接收步骤和时间,从而扩充了党建资料的接收渠道,方便高校内基层党建工作者开展相关党建活动。高校传统的党建信息接收方式主要以文件资料接受或会议信息接收为主,这种党建信息接收方式过于单调,无法保证相关信息的时效性和传播范围。而在学校相应的网站中上传相关党建资料,学生就可以通过浏览网站、交流区沟通等方式获取最新党建信息、国际新闻等,更有利于扩大学生的活动区域和交流范围,保证了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质量。(二)提升了党建工作完成效率。由于高校内参与党建工作的学生数量较多,党建工作者为了方便对学生的管理,常常会搜集学生的相关信息,并建立专项档案。但是,在过程中常常会因为保管不善等原因出现信息丢失、损毁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高校内基层党建的工作效率,保证相关信息资料的安全性,高校在完成党建工作时就可以引入网络信息化技术,在专用系统中建立资料数据库,录入学生党员的有关信息,并设置查看、更改条件,保证信息的安全。同时,校内党建工作管理者还可以通过数据库获取需要的信息,并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将信息传送给需要的人员,缩短了信息提取、传递的时间,提升了党建工作的完成效率。(三)增强了党建活动学生参与度。由于学生日常的课程较多,主要时间和精力都投放在学习当中,对学校组织的党建活动没有过多的参与兴趣。因此,校内党建工作管理者就可以在党建网站上增设党建活动模块,让学生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参与相关党建活动,同时还可以增设一部分视频讲解的内容,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党员的具体要求和具体任务,从而提升党员学生的使命感和非党员学生的入党积极性[1]。

二、基础党建网络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基层党建人员网络信息技术能力弱。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为了方便对学生的党建信息分享和对党员学生的管理,一般情况下都会将基层党支部书记的工作交由辅导员等非专业人员完成,辅导员在完成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党章教育,再加上辅导员对网络信息技术的掌握度不够,对党建工作的完成仍然在使用传统的教育方式。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相关党章知识的学习,还会增加辅导员的工作压力,不能确保党建活动的开展具有较强专业性和相关信息的时效性。因此,各大高校在完善党建工作制度时还应该加强对专业党建人员的培训和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引进。(2)高校对基层党建信息接收效率低。由于高校的党建部门管理者主要的研究方向为党章内容、党建思想等,其对于网络信息技术的了解度不足,因此,管理者在对党建信息进行接收和传播时常常会耗用较长时间,同时,在工作过程中还容易出现信息丢失、信息泄露等信息安全问题。此外,由于高校对党建网络信息人才和技术培养的关注度不足,高校党建活动的信息传递仍然停留在比较落后的阶段,管理者对两者的融合技术研究不足,不利于日常活动安排、资料共享、信息搜集、思想交流任务的开展,降低了高校对党员学生的培养效率[2]。(3)高校基层党建专用网络技术老旧。受到世界互联网技术共享的影响,我国大部分网络信息技术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原有的旧版本不利于对最新信息和资料的接收、整理。但是,由于高校党建工作仍然停留在较为落后的网络技术阶段,管理者无法保证接收到信息的时效性,也无法在第一时间内完成资料共享任务,这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对资料理解的正确程度,还无法实现高校党建部门的工作意义,不利于激发学生对党建活动的参与兴趣,影响了我国高校对党员人才的培养进度和效率。

三、基础党建网络信息化有效融合的措施

为了提升党建工作的工作效率,加速党建网络信息化建设的技术创新,实现高校党建部门的工作意义,高校管理者就可以对以下环节进行技术创新:(1)提升网络技术,增强党建与网络信息化的相互融合。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效率,提高对党员学生的管理能力,高校管理者就应该在保证基层党建工作者工作能力的基础上引入最新网络信息技术,建立高校专项党建网络信息系统,并指派具有网络信息管理能力的专业人员管理,从而增强党建与网络信息化的融合渗透[3]。此外,在推动两者融合的过程中,网络管理者和党建管理者还需要将专业知识结合在一起,建立专属数据库和高校党建网站,并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定期更新,管理者还可以借助网站提出有效的党章知识学习意见,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对党员学生的管理效率,还方便了学生对相关党建资料的自助获取。(2)扩大资料范围,提升学生对党建资料的了解完整性。在完善党建网站及数据库的建设后,相关管理人员还需要对网站进行进一步的功能细化,保证学生在获取资料、学习知识时有充足的信息获取空间。因此,管理者就可以在网站中增设党员概述、党日活动、时政热点、党的发展史等模块,并设置搜索栏,方便学生获取党建资料。此外,为了进一步扩大学生对党建资料的获取范围,满足学生对党建资料的学习要求,管理员还可以在网站中增设交流专区,并邀请党建部门的老师定期解答学生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多党建资料。从而提升学生对党建资料的了解完整性。(3)创新宣传模式,提高学生对党建活动的参与积极性。除了完善高校党建网络建设外,党建部门管理者还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微博等平台进行党建活动的宣传。同时,还可以在各个平台组织党建知识答题比赛、党建活动策划比赛等活动,并由专业党建工作人员对提交的答案进行评估,对成绩优异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4]。为了加深学生的党建知识学习印象,提高学生对党建活动的参与积极性,管理者还可以在评论区内随机抽取学生,邀请被抽中的学生一起筹备党建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者了解党建工作的内容和目的。

四、结束语

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引入网络信息技术不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范围内实现党建信息的高速传播,还能保证党建工作时学生有关资料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由于高校对网络信息技术与基层党建工作的融合还存在一定的技术欠缺,因此,各个高校就应该及时了解学校的技术缺口,引进专业技术,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者的思想培训,从而加速二者的融合。目前,高校在实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网络信息化的过程中还需要严格按照我国党支部的相关安排,积极接受各个行业的相关信息,创新党建工作的实行方式,推动高校党建工作信息化的建设,从而提高人才的培养度。

参考文献

[1]文亚西.高校党建工作的网络信息化建设创新分析[J].青年与社会,2018(33):87.

[2]侯倩娉.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探索与研究[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下),2017(10):8-9.

[3]林莉,胡玫艳.高校党建工作网络信息化建设创新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4):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