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务内部审计范文10篇

时间:2023-07-14 17:50:06

法务内部审计

法务内部审计范文篇1

(一)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情况

26家上市公司全部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其中24家设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占92.31%;2家未设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1家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监察部,1家由企业管理部履行内部审计职责。在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内子公司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或岗位的上市公司有10家,占38.46%。具体来看,有36家子公司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或岗位,占纳入海南省上市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子公司总数(335家)的10.75%,

(二)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情况

26家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机构隶属关系类型多样,但主要是隶属于公司董事会,其中,隶属于董事会(含审计委员会)的19家,隶属于管理层的1家,隶属于董事会和监事会的1家,隶属于董事会和纪委书记的1家,隶属于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的1家,隶属于董事会和管理层的3家。

(三)内部审计机构人员配备情况

26家上市公司共有内部审计人员134人,单家公司内部审计人员一般在1~7人,个别上市公司达到16人和31人。在134名内部审计人员中,专职人员占68.66%,兼职人员占31.34%;年龄结构30岁以上的占76.87%,40岁以上的占35.07%,30岁以下的占23.13%;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占83.58%,本科以下的占16.42%;会计、审计相关专业人员占74.63%,拥有会计、审计相关证书的人员占73.88%,其中注册会计师或高级会计师占4.48%,注册内部审计师占5.22%;内部审计工作经验在1至5年的占61.94%,6至10年的占26.87%,11至20年的占7.46%,20年以上的占3.73%。

(四)内部审计制度建设情况

26家上市公司大部分已建立了内部审计制度体系,其中,建立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的有24家,占92.31%;已建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部门考评机制的各16家,分别占公司总数的61.54%。

(五)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情况

1.内部审计的组织方式。26家上市公司中,内部审计工作由内部审计机构独立完成的有21家,占80.77%;由内部审计机构牵头,其他部门协助的有1家,占3.85%;部分外包其他机构完成的有4家,占15.38%。

2.内部审计的实施方式。26家上市公司中,19.23%的公司开展的内部审计工作属于事后审计,46.15%的公司开展内部审计以事后审计为主,部分业务实施事中审计,34.62%的公司在事后、事中、事前同时开展。

3.利用信息技术情况。26家上市公司已开始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内部审计,其中,50%的公司在内部审计过程中利用了信息技术辅助开展审计工作,其中7.69%的公司开发了专门的审计软件,42.31%的公司利用公司财务核算软件及OA办公室系统。

二、海南省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及职能定位不合理,独立性不强

海南省仍有2家上市公司未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截至2014年9月末,在已设置独立内部审计机构的上市公司中,仅10家以“审计部”命名,14家以“监察、法务、稽核、纪检……审计部”命名,大部分内部审计机构存在与“监察”、“法务”等合署办公的现象,部分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还同时承担内控规范体系的建设和评价两个不相容职能,表明部分公司虽已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但其职能定位并非专注于内部审计工作,还承担着一些被审计对象的工作,导致内部审计机构发表的审计意见难以真正独立。内部审计作为公司内部的专业性监督检查组织,它与股东、债权人等不存在直接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其本身也不能单独承担公司治理的监督职能,必须依附于公司治理的监督机构(如审计委员会、监事会等)作为支持力量存在。一般来讲,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的领导模式更有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董事会的有效领导能提高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审计委员会可利用其专业方面的优势,提高内部审计的专业性。海南还有6家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直接隶属于管理层,在“被审计对象”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不利于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二)内部审计人员数量较少,经验不足,力量薄弱

海南省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人员平均为5人,专职人员平均3.5人,1家公司无专职人员,4家公司专职人员仅1人,6家公司专职人员2人,内部审计人员数量少。在培训方面,2家公司内部审计人员未参加内部审计相关培训,12家公司仅参加了1次培训,审计人员参加培训学习次数较少,审计相关专业知识不足。在工作经验方面,1至5年内部审计工作经验的人员占61.94%,表明大多数人员经验不足。

(三)内部审计制度不够健全,执行不到位

海南省仍有2家上市公司未建立内部审计工作制度,8家未建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评价机制,且已建立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评价机制,大多包含在内部审计工作制度中,未形成独立制度。从实践情况看,部分上市公司未能按照制度规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如部分公司内部审计报告未按照制度规定报送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而是报送给分管副总;部分公司虽建立内部审计考评机制,但未实际执行。

(四)内部审计借助外力不足,信息化程度不高,难以全面发挥内部监督作用

目前,海南省80.77%的上市公司由内部审计机构独立完成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工作主要在事后开展,有一半的上市公司未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由于内部审计力量薄弱、信息化程度不高,内部审计机构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对上市公司进行事后审计,难以实现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的目标。

三、改进海南省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

(一)完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一是设置独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专职从事内部审计工作,与监察、法务、内控建设等职能分离开来,充分利用有限的内部审计资源,发挥内部审计监督职责。二是内部审计机构直接隶属于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提高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专业性和独立性。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内部审计的专业胜任能力

一是应结合公司实际情况,配备足够的专职内部审计人员,充实内部审计力量,使得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都能在内部审计的监督范围之内,去除内部监督死角。二是组织多种形式的内部审计理论及实务培训,鼓励内部审计人员自学新知识、新法规,不断更新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三是针对内部审计专业性、独立性强的特点,制定差异化的考核激励办法,调动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培养内部审计人才。四是鉴于海南本地内部审计专业人才缺乏及薪酬水平不高的实际情况,上市公司应适当提高关键内部审计岗位的薪酬水平,吸引岛外内部审计专业人才加入到公司内部审计中来。

(三)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执行力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内部审计准则及相关规定,结合本组织的实际情况制定内部审计工作手册,指导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通过健全内部审计工作制度、质量控制制度及考评机制,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的权利和责任,提升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规范内部审计标准、质量控制程序和方法,改进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完善内部审计考评机制,激发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热情和动力,才能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执行力。

(四)加快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提高内部审计效能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信息系统在企业得到了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给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开发内部审计信息系统辅助内部审计工作,实现对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实时监督,改变内部审计局限于事后审计的弊病,缓解内部审计机构数量少及胜任能力问题,提高内部审计信息的客观性,减少人为干预,完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提高内部审计效能。

(五)组织内部审计培训,提高公司治理层和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接受组织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的领导和监督,并保持与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及时、高效的沟通”,因此,内部审计在上市公司治理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内部审计职能的有效发挥,能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及时识别和防范上市公司经营风险,为董事会和最高管理层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政府监管部门应在推动上市公司完善内部审计工作方面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

1.组织内部审计培训。将内部审计相关内容纳入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培训课程,加深上市公司治理层和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认识,提高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

2.内部审计指引。由政府监管部门牵头,研究编制适应各个行业的内部审计指引,为上市公司理顺内部审计关系,科学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和配置人员,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供指导,帮助上市公司解决存在的内部审计机构不独立、制度缺失、人员配备不足、工作效能不高等问题。

法务内部审计范文篇2

一、金融危机下的注册会计师非鉴证业务现状

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和冲击很严重,注册会计师行业也不例外。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非鉴证业务现状不容乐观,与市场经济的需求不相适应。

现状一: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注册会计师的业务收入难以增长。边际利润的日益减少迫使注册会计师不得不另辟蹊径,拓展其业务范围。但注册会计师业务的纵向拓展(提高审计的有效性)很难大幅度地增加其收益,因此需要注册会计师业务范围更多地转向横向拓展,即拓展新的业务项目,以开创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新空间。

现状二:审计业务项目单一,业务开发拓展能力不强。我国的非鉴证业务虽有发展,但无论从收入的总量,还是从结构来看,与国际水平的差距还很大。新的业务领域开拓缓慢,存在明显的业务单一缺陷。而从国际会计公司的服务范围来看,管理咨询、税务策划等非鉴证业务发展很快,并具有极强的拓展能力。

现状三:传统业务的激烈竞争,导致注册会计师拓展新业务领域的意愿强烈。随着市场需求的多元化,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逐步扩大,非鉴证业务服务等纷纷兴起,占收入的比重不断增加。竞争及利益促使会计师事务所纷纷将业务范围从审计鉴证业务拓展到非鉴证业务。

现状四:会计师事务所长期发展战略,需要创新非鉴证服务作支撑。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冲击下,经济衰退,企业倒闭,企业延缓甚至暂停上市等,导致会计师事务所业务不断萎缩,造成客户减少,收费标准降低,非鉴证业务收入所占比重偏低。需要适时调整事务所发展战略,转变业务增长方式,在巩固传统业务的基础上,拓展非鉴证业务,实现服务创新。

二、注册会计师非鉴证业务拓展的动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竞争的加剧,非鉴证业务异军突起,只能通过拓展业务来谋求发展。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尤其是一些中小规模的事务所应该尽快的拓展自己的业务范围,增加非鉴证业务的收入,从依赖鉴证业务的被动处境中走出来。

动因1.增加业务收入的驱使非鉴证业务以其潜在的高额收入的可能性和广阔的市场需求,以其相对审计业务而言,几乎不承担风险的特征成为吸引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个无比诱人的项目。从非鉴证业务本身的特点看,与审计业务相比,企业选择购买咨询服务的动机要比选择购买审计服务的动机更强。因为这种购买行为能给企业管理当局带来有效的建议,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动因2.优化人才结构的需求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非鉴证业务的应运而生,有利于促进事务所内部的人才结构日趋合理,进而改善和促进事务所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的能力,以更独立的姿态立足于审计市场。非鉴证业务的发展有利于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专业人才,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注册会计师行业是一个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行业。非鉴证业务涉及的知识领域具有广泛性,这迫使事务所不仅招聘会计专业人才,还要不断引进精通宏观经济管理、金融财政政策、证券市场、信息技术、企业流程、风险管理、公司融资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储备与非鉴证业务相关的专业人才。

动因3.降低业务成本的愿望非鉴证业务与审计业务同时开展在其成本比较上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对被审计企业实施审计的过程中,注册会计师积累形成了一定的关于被审计单位情况的有效信息,因而可以较低的成本完成非鉴证业务服务。同时,由于提供非鉴证业务也可能对事务所来年的审计业务节约审计成本。

动因4.培育审计服务市场的需要注册会计师利用其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为委托人提供非鉴证业务正当其时。业务的更新和发展,有利于留住原来的客户,吸引新的客户资源。除了行业激烈竞争的因素外,会计师事务所的业绩压力,风险规避和为客户提供增值的、物有所值的服务等因素要求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介入非鉴证业务。由于在我国,鉴证业务有明显的季节性,注册会计师提供非鉴证业务服务正好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

动因5、规避审计风险的约束如果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仅仅局限于审计业务,无论对扩大事务所规模还是对于分散业务风险来说都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客观要求注册会计师行业拓展业务领域,将业务从审计鉴证业务拓展到风险低收益高的非鉴证的管理咨询等业务。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业务承担的风险较大、发展较慢,需要借助审计与非鉴证

业务的互动关系来推进会计师事务所的持续发展。积极拓展非鉴证业务有利于事务所防范审计风险、保持审计独立性。而提供非鉴证业务时,企业为了自身利益都会与注册会计师尽量配合,相对责任较小,风险也较小。显然,在以审计鉴证服务为主的单一经营结构基础上,增加非鉴证业务项目,能够有效降低会计师事务所的经营风险。

动因6、完善服务功能的要求

由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从传统审计鉴证业务,到管理咨询等综合服务的“一站式”或“一步到位式”形式的非鉴证业务,日渐成为常规而非例外情况,管理咨询等非鉴证业务服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能给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受到企业的欢迎,从而促使注册会计师业务范围的不断拓展。

三、注册会计师非鉴证业务拓展的主要领域和内容

(一)拓展涉税服务

在维护国家利益和保护委托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大力拓展涉税服务。包括:税务风险评估与控制、涉税流程设计和诊断、税收筹划和转移定价、税企纠纷协调等业务,保证纳税人能够正确履行纳税义务,免于承受不熟悉税收政策或税收政策变动所造成的损失风险,而且可通过税收筹划、税务咨询业务、税务会计业务等,特别是应将纳税筹划等高级税务咨询业务作为重点来开拓。为客户节省不必要的税收支出。通过成功的涉税服务,反过来可以促进审计等业务的拓展。

(二)延伸管理咨询

管理咨询服务是注册会计师与非注册会计师激烈竞争的一个领域。其业务范围很广,包括对公司的治理结构、信息系统、预算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经营效率等提供意见和建议。可行性研究和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管理咨询业务。

(三)深化会计外包

会计外包服务是中、小型事务所的主要业务,包括记账、编制会计报表、处理工资单等。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经常会发生财务管理混乱、账目不清、会计信息失真、经营者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等现象,投资者也因此蒙受重大损失。究其原因,除应尽快建立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以外,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也是问题频出的重要原因。借助于具有专业水准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会计外包服务,不失为解决问题的快捷方法。会计外包不同于传统的会计服务,而是一种综合型的系统服务项目。

(四)涉足法务会计

在实际工作中,法务会计服务从名称到内容都随服务提供者的理解和业务能力强弱而有所不同,目前该业务领域尚无统一标准的具体划分。因此,可以尝试将非诉讼法务会计纳入非鉴证审计业务范围,对采用非诉讼方式处理的法律事项或问题提供会计专业服务。由于非诉讼法务会计没有严格的程序和规则,其内容主要是专家辅助和专业咨询服务,业务方式灵活多变,甚至由解决问题扩展到预防问题的发生,如舞弊预防、损失预防和改善公司内控制度等。

(五)实行内部审计外包

内部审计外包是在充分了解企业需求的基础上,运用审计理念、模型及方法,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向企业呈送审计报告及管理建议书,单独完成整个审计项目。现代内部审计的内容主要可分为以财务活动为对象的内部财务审计和以经营管理活动为对象的经济效益审计两大类。具体包括: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经营审计,管理审计,经济合同审计,绩效评价;资产重组审计等。

(六)扩大会计服务出口

在当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新形势下,迫切需要发挥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信息引导、国际鉴证、战略咨询等重要作用。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扩大会计服务出口,凭借其专业优势在国际市场提供服务,承接国际会计服务业务,扩大事务所的国际影响力……除承办审计鉴证外,还可以提供非鉴证业务。在企业走出去战略中,国内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非鉴证业务主要包括: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决策时的财务分析和战略分析,为企业境外融资提供审计服务,为中国企业提供境外资产的延伸审计服务,技术性业务流程设计,离岸服务等。

(七)完善其他专业服务

这类服务是需要运用除审计以外的专业技能的服务,需要不断扩大到诸如审查合同、风险管理、制度设计、战略规划、破产管理、法律咨询等专业服务领域。

(八)创新非鉴证业务项目

深圳作法:面对金融危机对行业的影响和冲击,深圳市注册会计师协会积极应对,有所作为。在注重扩大审计鉴证业务服务市场的同时,积极创新非鉴证业务项目,如涉足开放的财政市场,争取扩大政府购买注册会计师非鉴证业务服务市场,承办海关关税调查,开放工商登记市场业务,推动企业秘书服务的发展,参与证券期货相关业务、企业

并购等业务,为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拓展了市场业务空间,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

四、金融危机下如何拓展注册会计师非鉴证业务

金融危机肯定是灾难,但也为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拓宽服务领域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从全球范围来看,注册会计师业务范围的拓展已是大势所趋。信息使用者对信息需求的扩大和增强信息可信度的要求,给注册会计师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指明了注册会计师业务拓展的方向。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注册会计师行业如何发挥专业优势,危中寻机,拓展非鉴证业务商机?

(一)需要政策上给予指导和扶持。期望省市注协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金融危机对行业的影响和行业面临的困难,呼吁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必要的扶持政策,帮助行业渡过难关,对会计师事务所开拓非鉴证业务寻求政策支持。及时制定指导性、规范性、考核督促性的办法,并作为一项管理工作内容去做。非鉴证业务的拓展,离不开行业组织的统筹规划、政策指导,也离不开执业环境的改善以及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政策保障。

(二)加强与相关各方的沟通和协调。希望注册会计师行业协会及其主管财政部门,加强与相关各方,如司法、税务、审计、商务、工商、海关、证券交易委员会等机构的沟通和协调,对与其他相关的行业,如律师、注税、法务会计等行业业务交叉和业务兼容的非鉴证业务进行协商、划分和界定。只有这样,会计师事务所才能在面临新的业务领域挑战、受到新的复杂业务关系困扰之时,与相关各方进行沟通和协调,为非鉴证业务的拓展提供一种恰当的解决方法。

(三)改善事务所做大做强做精的外部环境,不断扩大非鉴证业务市场份额。通过改善事务所做大做强做精的外部环境,创造条件组建集团所来参与国际竞争,采取紧密型的组织结构来扩大规模,规模化经营即内部每个成员之间统一事务所名称,统一执业标准,统一质量监管,统一财务管理的人事调配。实行业务转型,积极主动地采取各种策略拓展国际、国内新的业务空间,扩大非鉴证业务市场占有份额。

法务内部审计范文篇3

【关键词】管理舞弊;法务会计;公司治理;联动机制

一、引言

公司财务舞弊案件的发生往往与管理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公司治理出现问题的不良后果。据统计,72%的公司舞弊案件涉及CEO,43%的舞弊案件涉及CFO,29%的案件涉及包括副总经理在内的其他管理人员,管理舞弊已经成为了严重突出的舞弊问题。2020年爆出的瑞幸咖啡有限公司(简称“瑞幸公司”)造假事件就是一起严重的舞弊案例,随着国内外相关部门对瑞幸公司财务舞弊事件的不断深入调查,其舞弊真相逐渐浮出水面,证实了这一财务舞弊的行为亦是由管理者参与和指使的管理舞弊行为。据媒体报道,国内外相关部门对瑞幸公司财务舞弊事件已开展了调查,有关部门已经掌握了瑞幸公司董事长陆正耀对于公司财务造假的指令性电子邮件及虚增交易等相关证据。2020年7月2日,瑞幸公司公告称公司内部调查已经完成,发现公司于2019年4月开始伪造交易,当年净收入虚增21.2亿元,成本虚增13.4亿元。有证据显示,创始人兼CEO钱治亚、COO刘剑以及向他们汇报的员工均参与了虚假交易。由上述信息可知,瑞幸公司的管理层可能就是此次造假事件背后的参与者或主导者。看到这一重大造假事件,公众不禁要问:即使是在美国相对完善成熟的资本市场里,仍不能完全有效地制止公司舞弊行为的发生,符合美国治理相关公司法律法规要求的、完善的瑞幸公司内部治理为何也未能阻止公司的内部造假?解决此问题的答案又在哪里?基于此,本文以舞弊三角理论为基础,以舞弊三因素为切入点对瑞幸公司舞弊案例进行全方位解析,从而探究在美国成熟的资本市场和完善的市场监管法规下,财务舞弊案件仍频发的原因。目前国内外对于管理舞弊成因的研究较为成熟,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舞弊三角理论、GONG理论以及在GONE理论基础上延伸建立的舞弊风险因子理论。而针对管理舞弊的防范和治理问题,有的学者从公司内部治理角度进行研究,有的则建议从外部着手进行分析。在内部治理方面:Bologna等[1]提出,构建高效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营造一个诚信的公司环境是防治管理舞弊的有力措施;Elliott和Jacobson[2]认为,在发现和预防舞弊的过程中,独立审计的作用并不明显,而公司治理结构、审计委员会审核和内部审计的有效性可以有效保障、及时发现和预防管理舞弊行为。在外部治理方面:Bologna等[1]提出采取舞弊审计和法务会计来及时对管理舞弊进行发现和预防;宋荷靓和张黎[3]提出,上市公司管理层舞弊是一种集体化行为,是经济市场下权力资本化的结果,可以通过加强监管、完善制度建设和加大违规处罚力度等三方面进行规范。公司内外部治理本应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两者只有相互协调、相辅相成才能确保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却鲜有学者从外部监管和内部治理的联动视角对公司管理舞弊问题的防范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法务会计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是一个随着公司内部股票舞弊案和储蓄信贷丑闻大量出现的行业,逐步得到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认同。伴随着经济发展活动中大量舞弊问题的发生而产生的法务会计,在舞弊调查方面专业性更强、调查技术方法更为合法高效,不仅可以高效地介入公司内部舞弊调查,还可以降低公司内外部各方利益相关者参与内部治理的法律风险,保证投资者等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本文对瑞幸公司这一经典案例进行深入研究,为我国频发的公司舞弊的有效治理提供经典参考范例,在发达地区和国家得到良好反舞弊实践应用的法务会计,未来将在我国公司治理领域大有可为。

二、法务会计参与公司内部治理的理论基础与机理分析

(一)理论基础

1.舞弊成因理论。舞弊三角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内部审计之父劳伦斯·索耶先生提出的,他认为舞弊产生需要有三个条件,即异常需要、机会及合乎情理,这就为后来舞弊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美国注册舞弊师协会创始人Albrecht博士进一步发展了舞弊学理论,他认为舞弊的产生是压力、机会和借口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压力要素是企业舞弊者的行为动机,刺激个人为其自身利益而进行企业舞弊的压力大体上可分为四类:经济压力、恶癖压力、与工作相关的压力和其他压力。机会要素是指可进行企业舞弊而又能掩盖起来不被发现或能逃避惩罚的时机。在面临压力、获得机会后,形成企业舞弊的还有最后一个要素——借口(自我合理化),即舞弊者必须找到某个理由,使企业舞弊行为与其本人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相吻合,无论这一解释本身是否真正合理。舞弊三要素缺少任一项要素都不可能真正形成企业舞弊。2.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以后,该理论认为,同股东一样,企业利益相关者也对公司注入了一定的专用性资产,同时分担了一定的经营风险,因此要充分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并赋予他们发言权。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股东、债权人、雇员、消费者、供应商等,也包括政府部门、媒体、社区居民、环保主义者等。这些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他们有的分担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有的为企业的经营活动付出了代价,有的对企业进行监督和制约,因此企业的经营决策必须要考虑他们的利益或接受他们的约束。3.冲突理论。冲突理论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该理论认为,利益冲突是普遍存在的,是社会的基本状态,具有整合社会的作用。正是因为公司内外部冲突的普遍存在,为法务会计公正、独立、合理地介入公司内部舞弊调查治理和解决冲突提供了可能。

(二)法务会计介入公司内部治理机理分析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公司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经营活动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并承担了一定的风险,企业经营决策者必须考虑接受他们的约束,而管理舞弊致使外部利益相关者在虚假信息的误导下做出了错误决策,损害了利益相关者权益并产生了利益冲突。根据冲突理论,该冲突为第三方专业舞弊力量——法务会计能够公正合理地介入并解决冲突、整合矛盾提供了可能性。图1为法务会计介入内部治理的机理。法务会计借助管理舞弊引发的公司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纠纷,通过被授权等方式依法介入公司内部,独立进行舞弊调查并参与公司内部治理,协助公司内外部利益相关者解决冲突。通过发挥法务会计善于发现舞弊的专业优势,及时发现公司内部管理舞弊行为并依法对外披露,从而推动社会公众对公司进行监督,在此压力下实现外部利益相关者参与内部治理,形成公司内外部联动治理,倒逼公司及时遏制管理舞弊,主动完善内部治理结构。

三、瑞幸公司舞弊案例分析

(一)舞弊事件回顾

瑞幸公司成立于2017年6月,2019年年末公司门店数量超过4500家,仅用两年时间就超过星巴克成为中国最大的咖啡连锁品牌。公司于2019年5月在纳斯达克上市,融资6亿多美元,是全球范围内从成立到上市最快的公司。2020年1月31日,知名做空机构浑水做空瑞幸公司的报告,称瑞幸公司商业模式存在重大缺陷并于2019年虚增收入及支出进行欺诈[4]。随后,瑞幸公司紧急公告否认浑水的所有指控。但在股价持续下跌、巨大的监管及舆论压力下,瑞幸公司于2020年4月对外公告,承认其2019年第二至第四季度虚增销售收入21.2亿元。同时,瑞幸公司成立了董事会特别委员会,并聘请法务会计介入内部调查程序,最终通过信息披露证实了瑞幸公司21.2亿元的财务造假。

(二)舞弊成因分析

基于舞弊三角理论针对瑞幸公司管理舞弊的案例,本文从压力、机会、自我合理化三因素对其舞弊成因进行分析,如图2所示.1.管理舞弊的压力因素。瑞幸公司的压力因素主要体现在其真实的财务业绩无法满足投资者预期,获取持续的外部融资存在较大的压力。瑞幸公司的商业模式可以简述为:前期通过疯狂的价格补贴,压低产品价格,不惜以经营亏损的代价换取客户流量,实现对市场份额的迅速侵占,后期则通过减少补贴实现获利。然而,这种商业逻辑在我国有限的咖啡市场份额下能实现吗?前期瑞幸公司的疯狂价格补贴和持续的资本扩张带来了较大的融资压力,瑞幸公司2018年第一季度至2019年第三季度的经营活动现金累计流出24亿多元,投资活动现金累计流出29亿元(如表1所示),这表明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无法满足企业的正常运营活动。同时,资本扩张对现金流的需求加剧了企业对外部融资的依赖。那么,瑞幸公司如何持续获取外部融资呢?美国资本市场对于上市公司的商业前景和成长性等更为看重,公司需要光鲜亮丽的财务业绩作为支撑。通过对瑞幸公司2018年和2019年收入增长率的对比发现(如表2、图3所示),瑞幸公司2018年第二至第四季度的收入增幅分别高达838%、98%、93%,短期内实现了业务规模的迅速增长。但进入2019年以后,瑞幸公司业绩增长幅度放缓,第一至第三季度实际收入增长率仅分别为3%、38%、28%,这从侧面印证了其商业模式存在不可持续性。2.管理舞弊的机会因素。(1)内部机会因素。第一,从股权结构来看,瑞幸公司股权结构较为集中,实质上是“一股独大”。Pagno和Roell等[5]研究指出:若上市公司股东之间出现“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则不利于股东之间的相互监督;若上市公司有多个股权结构相似的股东,则有利于股东间的相互制衡。何浚[6]研究认为,股权集中度与内部人控制呈正相关关系,即股权越集中,公司内部人控制程度就会越高。表3为IPO后瑞幸公司前五大股东持股情况。由表3可知,瑞幸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达30.76%,前五大股东合计持股高达81.37%,同时,第一大股东陆正耀与第二大股东公司CEO钱治亚长期为同事关系并合计持股50.44%,与第三大股东MayerInvestmentsFund的实际控制人为亲属关系并合计持股43.1%,与第四、五大股东为战略投资伙伴关系并合计持股49.35%。在考虑前五大股东之间的社会关系后,通过利益和亲情纽带构建起的瑞幸公司股权结构要远比表面上的实际股权结构更为集中,这为通过股权优势实现对董事会和高管层的进一步安排提供了机会。第二,从公司内部董事来看,内部董事全部兼任公司高管或为公司大股东,内部董事之间权力相互监督的牵制力较弱。现有研究表明,公司内部董事兼任公司高管层会导致权力的进一步集中,难以形成内部董事和高管层的相互牵制,更容易导致公司舞弊行为的发生。表4为IPO后瑞幸公司董事会成员构成表。由表4可知,瑞幸公司4名内部董事全部同时兼任公司核心管理层,其中两名内部董事还分别为公司第一、第二大股东(陆正耀和钱治亚),双重股权结构下合计持有70%以上的投票权,实现了对公司的绝对控制。控股股权的集中又成功实现了对内部董事的人员安排,从瑞幸公司4名内部董事的来源来看,他们均来源于同一家公司——神州优车,彼此之间曾为同事或上下级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削弱了内部董事之间的牵制作用。这些都给瑞幸公司管理舞弊埋下了伏笔。第三,从公司外部董事来看,瑞幸公司外部非执行董事与公司实际控制人有着一定的商业互信和价值认同。瑞幸公司两位外部非执行董事均为瑞幸公司投资人(如表4),与瑞幸公司实际控制人陆正耀有着密切的投资合作,三人在外界被称为“资本铁三角”。两位外部董事黎晖、刘二海分别通过直接或间接控制的大钲资本、愉悦资本不仅对瑞幸公司进行投资,还曾对同为瑞幸公司大股东陆正耀实际控制的另一家上市公司——神州租车进行了投资,三人之间有着一定的基于商业互信的合作,具体如图4所示。因此,若公司业绩良好,股价攀升为两位投资人带来丰厚的投资回报时,两位投资人作为瑞幸公司股东分享公司回报,对参与公司内部治理的作用可能不高;若公司管理舞弊损害其合法权益,或公司经营业绩和股票价格不能达到股东的预期回报时,在自身利益的导向下,两位外部投资人董事主动参与公司内部治理和经营的可能性将大大提高。本案例中,瑞幸公司舞弊行为被披露后,两位外部董事也曾试图通过提议召开临时董事会,撤换董事长陆正耀,但在内部人控制的瑞幸公司董事会成员安排下,两位外部董事的维权行为最终因投票权不足而以失败告终,这反映了外部董事参与治理的力量往往较为薄弱。第四,从公司的独立董事来看,瑞幸公司独立董事监督的客观性和有效性不足。独立董事可以对公司董事和管理层及其双方合谋等行为进行监督,依法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Farber[7]研究发现,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占比较高时,可以阻止董事会与管理层勾结,进而抑制舞弊行为的发生。表4中瑞幸公司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远未达到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对公司独立董事人数在董事会中成员占比2/3以上的要求,因此独立董事对高管层和内部董事的制约作用相对较弱。另外,从瑞幸公司独立董事对高管层和董事会监督的有效性来看,瑞幸公司独立董事邵孝恒在过去担任独立董事的18家公司中,有4家被指控存在欺诈行为,5家被指控存在反向收购行为。作为瑞幸公司董事会下属公司重要的反舞弊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的重要成员且问题百出的邵孝恒对公司管理舞弊监督的客观性和有效性值得质疑。第五,从公司的高管层来看,一方面,瑞幸公司CEO、COO、高级副总裁等三位公司核心高管全部兼任公司内部董事,本就削弱了董事与高管层之间的相互监督和牵制作用;另一方面,三位高管全部来源于与瑞幸公司实际控制人有着渊源的陆正耀控制下的另一家公司神州优车,因此管理层有着较高的可能性与大股东形成密切的战略联盟来确保各自利益的实现。大股东通过管理层舞弊等方式来抬高股价进而获利,而管理层可通过舞弊实现业绩大幅提升来获取丰厚的回报,双方形成了某种默契,看似实现了“双赢”,但却让中小投资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基于上述分析,瑞幸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不完善是导致管理舞弊的内部机会因素。(2)外部机会因素。在众多公司外部治理力量中,法律制定机关和监管机关有着立法基础和国家强制力保证,对公司管理舞弊的监督和惩处力度较大,但不可避免的是在信息不对称的公司内外部环境中,政府监管等外部监督力量难以及时、全面、主动地对市场中所有公司的舞弊违法行为介入调查,而往往是事后监管;对于外部社会审计机构对公司的监督治理,由于其审计收入来源于被审计公司,在权衡审计风险和自身利益后,社会审计机构在利益导向下存在协助公司舞弊的可能性。尽管本案中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参与瑞幸公司审计舞弊的可能性较低,但在年度审计结束后迟迟未在所审计的瑞幸公司2019年财务报表上签字,折射出了社会审计机构对公司舞弊调查的效率和效果有着一定的局限性。而做空机构作为存在于美国资本市场上的一种特殊市场监督力量,以巨大的做空利益为导向实现了对瑞幸公司的外部监督。但是,这种纯粹的市场行为对公司的外部监督有着较高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美国舞弊实践和该案例来看,若法务会计作为公司外部治理力量参与公司舞弊调查及治理,则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3.管理舞弊的自我合理化因素。内部人控制下,瑞幸公司大股东融资套现的价值认同为管理舞弊提供了自我合理化因素。表5为瑞幸公司大股票质押及减持情况。由表5可知,董事长陆正耀、CEO钱治亚、SunyingWong(陆正耀姐姐)的股票质押比例之和高达49%,在股价高位时通过股权质押及时套现,获取了巨额的经济利益。从过往案例也可以看出,瑞幸公司内部人融资套现的价值认同,在大股东陆正耀控制下的神州租车中也曾被通过相同的资本运作等方式实现了资本收割。因此,全部来源于陆正耀控制下的瑞幸公司高管、公司董事、投资者的人员安排并非巧合,而是对瑞幸公司融资套现的资本运作模式有着一致的认同。换言之,正是在此种价值观的认同下,大股东才能与高管层达成共识,默许公司管理层舞弊,以虚增业绩的方式抬高股价从而为大股东融资套现获利提供可能。

(三)主要结论

1.完善而有效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是避免舞弊的关键。通过瑞幸公司管理舞弊案例分析发现,在股权结构高度集中、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的瑞幸公司,大股东通过绝对控股优势对董事会、高管层进一步安排,形成内部人控制。内部人控制下的瑞幸公司董事会、股东大会、高管层在内部治理结构中难以实现权力的相互制衡。此外,在公司内部人控制治理层权力失衡下构建起的内部控制体系缺乏公司高层支持,对主要决策者舞弊行为约束作用有限,进而又助长了内部人控制下公司舞弊力量的嚣张气焰,弱化了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在瑞幸公司“冒险”的商业模式和高管层融资套现价值观念短期内难以改变的现实下,内部治理结构缺陷是导致管理舞弊发生的关键因素。因此,建立健全公司完善而有效的内部治理结构是避免高管舞弊的关键。2.灵活高效的公司内外部联动治理是规避财务舞弊问题进一步扩大化的有效手段。瑞幸公司真正对高管层舞弊行为起到监督制约作用的内部治理力量主要有:一是在董事会中占比较少且独立性不强的独立董事,二是利益冲突特定条件下瑞幸公司两位投资人作为外部非执行董事参与公司内部治理的力量,而两股力量在参与公司内部治理中都没有与内部人控制力量实现抗衡。只是在外部治理力量浑水机构调查并披露舞弊信息后,瑞幸公司在股价持续下跌和舆论的压力下聘请了法务会计师,从而开启了内部调查。这背后反映出了处于信息劣势的公司外部监督对公司财务舞弊行为有着更强的监督和威慑力,但及时性却较弱;而处于信息优势的内部治理由于治理结构不完善,导致其难以与内部人控制下的舞弊力量实现抗衡。因此,构建法务会计作为外部治理力量参与公司内部治理并依法对外进行信息披露,实现公司内外部联动治理,有利于改善公司内外部信息不对称,实现公司内外部治理模式的优劣互补。

四、法务会计参与公司内部治理的比较优势

(一)法务会计具有综合多样的舞弊调查手段

法务会计融合了会计学、审计学、法学、证据学等多学科知识,相较于传统审计舞弊手段更为综合和高效。首先,通过多样综合调查手段,法务会计不仅关注于公司财务方面的舞弊活动,也可以从非财务视角切入对管理舞弊进行调查,更为高效地识别出企业早期舞弊的苗头和隐匿性较强的舞弊行为,从而起到事前舞弊预防和控制的作用,避免更高的事后成本。其次,法务会计介入公司舞弊调查,能规避公司各利益相关者介入治理的法律风险,依法保护各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最后,法务会计调查取证方法更符合法律要求,将依法取得的证据凝结成一个系统完整、令人信服的证据链,可以直接有效地支持法庭诉讼活动,及时高效地识别和遏制管理舞弊的发生[8]。

(二)法务会计介入舞弊治理更具持续性和独立性

首先,公司内部治理和内部控制偏向于在事前和事中来控制管理舞弊的发生,但不可避免地存在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和高管合谋等问题,导致内部控制机制失灵,难以有效地约束公司管理舞弊;外部治理偏向于事后控制,处于信息劣势的外部治理力量难以及时有效地实现对公司管理舞弊的监督。股东名称陆正耀家族钱治亚家族而通过法务会计介入治理可以弥补现有公司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的不足,丰富和拓展公司治理手段,对公司舞弊治理更具持续性。其次,传统审计中审计收入一般来源于被审计单位,双方有着一定的利益关系;法务会计舞弊审计收入并非一定来源于被审计单位,还可能来源于包括法院在内的其他委托方的委托,与被审计单位的利益关联较低,因此介入治理的独立性更强。

(三)法务会计的调查事项更具针对性和高效性

传统审计一般通过审查财务资料,聚焦于对被审计单位全部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审计,而非全面聚焦于财务领域舞弊的调查,其舞弊针对性较弱,舞弊效率和效果不佳;法务会计则可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专项舞弊调查,通过综合多样的调查方法可以聚焦于小范围的专项调查,高效地针对特定调查对象并围绕某一法律事项开展调查,从而节约时间和经济成本。

(四)法务会计的舞弊调查更具主动性和及时性

传统审计的时间通常固定在年末,审计内容一般为财务和经营方面的常规审计,若非发生必要的审计事项,公司很少主动要求开展审计,久而久之,管理层对审计态度逐步趋于敷衍应付。而公司内部审计,对于管理舞弊的威慑性和有效性相较于外部审计更是大打折扣。法务会计的舞弊审计具有不定期性和主动性,可以在事前、事中和事后在不影响公司正常经营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对管理舞弊事项进行突袭调查;同时,其调查方式也不拘泥于常规审计或经营审计,对发现的所有可疑的舞弊线索都会进行调查和收集,包括对职工相关情况进行调查,以综合识别舞弊行为,有效地弥补了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的不足。

五、公司内外部联动治理机制构想

(一)构建公司内外部联动治理机制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公司内部治理是指通过对董事会、股东大会、高管层的权力进行合理配置的一套制度和机制的安排,以降低委托成本和信息不对称,实现公司的科学决策;外部治理主要是政府、中介机构、债权人等公司外部利益相关者构成的多元外部治理主体在这一制度和机制下,实现各自利益的同时实现公司目标。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构成公司治理的一个系统的整体,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然而在公司治理实践中,部分公司大股东通过控股优势对公司董事会、高管层进行一系列的安排,形成了内部人控制,导致内部治理结构产生缺陷,难以对公司主要决策者舞弊行为形成真正的约束。同时在信息不对称的公司内外部,处于信息劣势的外部治理力量难以及时有效地全方位掌握公司舞弊信息,具有滞后性、被动性、分散性等不足。基于本案例,瑞幸公司财务舞弊行为是在被做空机构披露、在外部舆论和股价崩盘的压力下才承认财务造假的,而法务会计对参与事实真相调查起到了重要作用。其基本路径为:做空机构对瑞幸公司调查分析后,及时对外做空报告,质疑瑞幸公司财务信息造假,引发社会监督力量的广泛关注,在社会公众的舆论和公司股价崩盘的压力下,倒逼瑞幸公司董事会被迫开启了法务会计内部调查程序并对外公布调查信息,才及时揭露并遏止了舞弊的进一步扩大。在我国近年来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法务会计发展的不断推动和应对我国频发的公司舞弊事件的现实需求下,法务会计有望成为支持舞弊调查及诉讼等司法活动的专业化舞弊力量,为我国资本市场保驾护航。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尤其是在对中小股东保护力度更大的集体诉讼制度下,借助法务会计在舞弊调查、诉讼支持、损失计量等专业领域的优势,为法务会计参与公司治理,维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为协助公司中小投资者和司法机关参与舞弊调查和发起集体诉讼提供可能。

(二)法务会计介入与公司内外部联动治理机制的构建

法务内部审计范文篇4

关键词:法务会计;专业设立;高等学校

法务会计(ForensicAccounting)是为处理涉及财产权益的诉讼或非诉讼事项,运用会计和审计知识,将证据规则与调查结果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它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美国,诱因是内部股票舞弊案和信贷行业丑闻。20世纪80年代我国检察院系统率先设立了司法会计部门,这可以称为我国法务会计实务的开始,之后在处理经济纠纷中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但目前我国的法务会计教育远远落后于实际需要,法务会计人才供不应求,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呢,笔者以为在我国高等院校设立“法务会计”专业,依托高等院校良好的办学资源,加强法务会计教育、加速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最直接和最关键的应对措施。

一、我国高等院校设立“法务会计”专业的必要性

(一)市场需求法务会计人才,催生法务会计专业

从某种意义上讲,高等院校专业设置的导向应该是市场需求。市场需求越大,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就越大。随着全球化特征的舞弊和腐败进入“高发期”,会计解释上的法律问题也日趋明显,法务会计异军突起,为之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国外的实践证明,法务会计是治理财务报告舞弊的新利器,是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克星。目前法务会计人才在国际人力资源市场非常抢手。根据1999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综合调查,法务会计已经进入美国20大热门行业与职业中的三甲之列,并被预测为21世纪最热门20大行业之首。2002年,法务会计更是被美国人评选为“最保险的职业发展排名”的第一位。

法务会计的发展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其作为我国新兴的一门会计与法律的交叉学科,已经显示出其生命力,它沟通了会计与法律之间的联系,为妥善处理与会计有关的经济案件提供了有利帮助。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不可避免地出现种种经济纠纷,为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提供咨询和查办这些案件需要既懂会计又熟悉法律的法务会计人员参与,法务会计地位将越来越重要,法务会计人才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高等院校设置法务会计专业势在必行。

(二)法务会计教育的近乎盲区无法响应市场需求

对与越来越高涨的社会需求不匹配的是我国落后的法务会计教育。我国法务会计人才培养严重滞后,法务会计教育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2001年9月河北职业技术学院试办了首届会计学法务会计方向,这可以看作是法务会计教育的开始。我国目前在法学本科专业中进行法务会计选修课教育主要集中在少数政法院校和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尚未建立正规的法务会计本科教育体系,法务会计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也仅在中国人民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有,且人数比较少,至于博士生教育则仍谓空白。对于在职注册会计师的法务会计知识培训也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罗阳,2005)让人稍感欣慰的是2005年复旦大学招收首批MAPCC(会计硕士学位)学员,首次开设了“舞弊审计与法务会计”专业。2006年中国政法大学举办了法务会计高级研修班,北京大学举办的企业法务会计研究生课程高级研修班也将于2006年9月开班,但招收学员规模有限。总体来看,法务会计教育相当滞后,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这必然阻碍法务会计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发展。据了解,目前在美国至少有25至30所大学或学院提供了法务会计的课程,我国与之的差距是巨大的。作为掌握较多教育资源的我国高等院校理应设置法务会计专业,承担培养法务会计人才的责任。

二、高等院校法务会计专业体系安排的建议

高等院校设置法务会计专业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包括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专业培养计划的制定、课程体系的安排、师资力量的培育等。目前法务会计专业主要面临的是两大困境,一是没有专门的教材体系;二是没有专任的教师。

(一)专业层次设置

我国高等院校可考虑多层次设立“法务会计”专业,可涵盖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等。除去单设专业之外,为了满足社会需求,也应该考虑在会计学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中增加法务会计研究方向。当然每个教育层次的培养重点和目的是有差异的。专科、本科侧重于培养实用型的人才满足市场,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研究生教育阶段侧重于培养理论研究型的人才,为法务会计教育输送师资,也为法务会计理论研究提供人才。

(二)法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

法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要考虑专业层次,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有差异的。除此之外还要结合法务会计人员应该具备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合格的法务会计人员需要具备优良的业务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目前比较公认的看法是法务会计人员需要具备以下业务素质:1.精通会计和审计知识;2.掌握法律法规知识;3.具备辨别舞弊的能力;4.灵活运用调查技巧,包括必要的心理学知识、沟通能力、职业敏感性以及较高的分析判断能力和一定的沟通能力;5.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知识与技能,了解计算机和网络的舞弊方式及特点。职业道德方面:客观、公允、合理、合法是对法务会计人员工作的要求。要做到这些要求,就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敏锐的洞察力。法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应该充分体现对法务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三)法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1.设置依据

法务会计涉及学科广泛,它是全面吸收了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法学原理特别是证据学的基本理论,也吸收了审计学中部分审计的技术方法和统计学中的某些统计分析、比较分析方法而形成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法务会计的专业知识并不是将法律和会计等知识简单的融合和叠加,它的内容具有自己的特色。法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依据是法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和法务会计内容范畴。法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前已叙及,对于法务会计的内容,盖地(2000)、卞继红(2003)、寿纪堂(2003)等人均在自己的研究中涉及。目前国内这些学者对法务会计的内容认识较为统一,认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企业税务会计(税收理算会计);(2)债权、债务会计;(3)保险赔偿理算会计;(4)社会公正会计;(5)物价会计;(6)基金会计;(7)司法会计;(8)海损事故理算会计;(9)社会保障会计。相应地,法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应该涵盖这些内容。2.我国法务会计设置的主要专业课程

以本科教学为例,需要设置的主要专业课程应该有:

低年级:会计学原理、逻辑学、法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保险学、经济法规(应该包含税法、合同法、会计法、票据法、合伙企业法、外商投资企业法、破产法等经济类法律法规)、企业税务筹划、民法实务等。

高年级:高级会计学、审计准则与会计准则、诉讼实务分析、合同的风险及陷阱防范、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法务会计案例、证据调查学、犯罪学、电子商务欺诈和计算机犯罪、专业英语等。

专科和研究生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根据其不同与本科的教学培养目标加以修正。

(四)法务会计专业的师资培养

目前高校可以选择对法务会计感兴趣的相关专业现任教师或博士、硕士研究生,聘请国际、国内法务会计教育专家对其进行集中培训,建立专门的师资队伍。也可以外聘法律界或注册会计师实务界的专家或具有相当科研能力的法律或会计工作者任教。相信随着高等院校法务会计专业教育的发展,师资不再是问题。

三、需要探讨的两个问题

(一)法务会计专业的从属性

法务会计是一门会计与法律的交叉学科,很自然就产生一个问题,法务会计专业是应该从属于法学还是会计学呢?操作中是在会计学院还是法学院设置“法务会计”专业呢?对此人们想必会有不同的观点,笔者以为与其争论不休不如在尝试中得出结论,可以选择二者通行的道路,即会计学院和法学院均可以设置“法务会计”专业,发挥各自的优势。在生源市场和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竞争结果是判断两种道路孰优孰劣的根本标准。

(二)现阶段法务会计理论体系研究的滞后,是不是设置法务会计专业不可逾越的障碍

目前不仅法务会计教育落后于实务需求,对法务会计理论方面的研究也滞后于实务的发展。一个有说服力的论据就是现阶段有关法务会计的著作和论文屈指可数。法务会计理论体系的研究尚处于探索和争论阶段,关于目标、基本假设、基本原则、职能、工作程序和方法以及信息报告比较权威和一致的看法还没有形成。而且因为法务会计服务的对象和目的特殊性,其理论体系必然有别于相对比较成熟的财务会计理论体系,因此也不能照搬财务会计理论体系。这必然导致专业核心课程《法务会计》不同教材的内容会有分歧,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法务会计理论体系的不完善会不会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呢?这能不能成为停止设置法务会计专业的理由呢?笔者以为,理论界的争执和探索在某种程度上不影响实务界的具体操作,实务的发展会促进理论的辨析。完全可以建立以满足实务需求为导向的、体现对法务会计人才素质要求的《法务会计》教材内容体系。同时在高等院校设置法务会计专业、重视法务会计教育,在满足实务界需求的同时,也能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关注法务会计理论研究中,促进法务会计理论体系的构建。

【参考文献】

[1]丁启丹,王千红.我国法务会计研究综述.经济师,2006.4.

法务内部审计范文篇5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

一、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现状

目前,各个高校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软件开展审计工作,但是信息化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的软件是针对企业或者第三方中介机构的使用进行开发,与高校匹配度较低。有的省份尝试建立教育系统专门的审计软件,但系统开发进度缓慢,开发深度不足,仍无法满足内部审计人员的实际需求。同时,内部审计准则关于计算机审计准则和标准一直处于摸索研究阶段,审计工作无法可依。而信息化环境下,审计风险产生前移的趋势。如信息系统或文件被加密、隐匿或者人为删除等都会带来审计数据的失真,审计证据的不可靠极大增加了审计风险。基于信息化的普及,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的构建应着眼于学校的内部控制建设,在建立内部审计通用信息管理系统的同时,实现学校各个系统之间的联通,推进学校现代化建设。

二、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问题

(一)领导对审计工作重视不够。随着审计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导都开始逐渐认识到审计在组织中的重要作用,很多高校都由校长分管审计。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校长要统管整个学校的各项事务,工作繁杂,对于审计工作的指导比较少,细节问题很难兼顾。同时,领导对内部审计的定位也决定了审计发挥作用的程度。如果高校领导审计思想相对滞后,那么内部审计基本都埋首于具体事务性的工作,在审计范围、审计方式等方面都很难有新的突破。(二)审计软件应用水平低。目前,有的高校使用外购的商业审计软件,这些软件大多是将财务数据导入后进行传统的表格处理、数据汇总等,大量的数据处理仍是依赖人工收集和分析,软件本身能实现的功能非常有限。有的高校依托教育部门尝试开发适合教育系统的内部审计软件,但往往受限于经费、开发人员的能力等问题使软件的开发困难重重,导致软件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三)审计方法应用层次低。虽然现在信息化高速发展,但是审计信息化技术和方法比较落后。很多高校仍采用传统的审计方法,通过对会计账簿、凭证、报表等进行查阅,利用excel等工具进行数据分析,最后形成各种文书报告。这种模式下,各种信息零散在各个职能部门无法形成完整的链条,审计数据收集费时费力,未能实现实质上的计算机辅助审计。(四)审计复合型人才匮乏。内部审计人员基本都是财务、审计专业出身,但随着高校基本建设的增多,增加了工程专业审计人员。可以看出,审计人员专业比较单一,大多数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仅满足于一般事务的处理,对信息化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同时,没有对应的软件,审计工作又非常繁重,很难有时间和精力进行专门的研究。

三、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新模式的探索

(一)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1.审计作业平台。审计作业平台应根据高校内部审计实际情况,对审计事项进行分类,优化审计流程,明确审计计划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整改阶段以及归档阶段的要求。如今作业平台的难点是审计模板、模型的建立。模板和模型的建立是基于对各类审计制度、规范的总结。标准型文档的建立将对内审工作有明确的指导,方便审计人员直接定位,实现傻瓜式文档支撑,让审计人员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审计分析中。同时,提供扩展型补充文档,便于审计人员根据单位实际情况进行扩充。2.审计数据分析平台。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是审计工作的基础。现在的系统一般都可以实现财务数据的收集,但大都是从外部导入,没有实现和财务的实时对接。在充分考虑财务数据安全性的前提下,可以设置专门的审计端口,审计项目确定后,间断启用专门端口,待审计数据提取,即关闭端口。数据分析对系统提出较高的要求,如果只是excel等功能在平台的再现则意义不大。分析平台需要实现大量数据的转换,并对数据进行再加工,以满足审计人员对审计数据的不同要求。3.审计管理平台。审计管理平台是对审计事项实施全过程管理,将各个独立的环节串联。如权限管理功能,将领导和审计人员按照不同的角色进行分工,定义不同角色的权限,实现不同角色之间的相互牵制。审计计划功能可以实现计划和方案的报批以及无纸化流转。另外,还有查询和统计功能,每年年底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内部审计部门一般都要上报报表。利用审计管理平台不但可以轻松实现报表上报,而且可以对审计项目进行分析。通过多维数据分析,呈现饼状图、散点图等,实现数据的动态分析,让领导掌握审计项目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二)合同管理平台。不同的高校对内部审计功能定位不同。很多高校在承担日常审计工作的同时,还有合同(审核)管理、招投标监督等职能。因此,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不能只着眼于审计本身,应根据各个高校实际情况进行拓展。1.合同审核功能。有的高校设立独立的招投标管理机构,承担合同审核职能,内部审计部门可能只是进行会签。对没有设立独立的招投标管理机构的高校,内部审计部门是合同审核流程中关键的一环,应明确各个部门在合同审核各个环节的职责,如合同初审的职责在合同发起部门,按照合同金额大小需要不同层级的人员进行复核等。2.合同管理功能。整个合同管理流程形成电子化平台,一方面大大节约合同经办人的时间;另一方面利用平台可实现电子留痕,合同流转轨迹一目了然,可极大提高工作效率。高校每年的经济合同总量少则几百份,多则上千份,人工台账模式下对于合同的查询、翻阅都非常费时费力。通过合同管理平台能够轻松完成对合同的查询、统计工作,同时还可对合同数据进行分析,呈现出学校资金的整体流向,让领导对全校经济合同情况有总体上的了解。

四、结语

法务内部审计范文篇6

一、地勘单位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1)地勘单位财务风险意识淡薄。在繁杂的经济市场中,财务活动呈现复杂化态势,而一些地勘单位负责人将财务与会计混为一谈,将财务部门的职能仅视为报账、算账,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意识到财务管理工作对单位各项业务的促进作用,因而容易忽视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当然包括财务风险管理在内。从财务风险管理方面看,长期以来,地勘单位财务人员往往将工作的重点放在账务、报表等会计活动或简单的资金管理活动之中,对财务风险缺乏足够了解,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不能从根本上把握风险的本质,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由于风险意识淡薄,大部分地勘单位都未在机构设置中设置相应的风险部门和岗位,单位的财务制度也缺乏财务风险方面的内容,更别说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在这样的环境下,财务风险随时可能发生。可见地勘单位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2)地勘单位财务管理机制不合理。受当前的财务人员管理体制影响,地勘单位财务人员作为单位内部的工作人员,不得不听从单位领导的指挥,这必然导致单位财务人员在实施监督职能时难以尽职尽责。现实中,部分地勘单位的领导及职工觉得违规产生的成本要低于违规带来的效益,因而经常发生一些不规范行为,而财务人员由于受到单位领导或其他因素的制约,往往无法进行有效监督,长此以往,问题越来越多,财务风险可能就此产生。同时,由于地勘单位的性质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职能一直比较单一,对财务工作的监督也只是单一的监督财政资金。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地勘单位开始积极地参与市场经营,地勘单位从被动转为主动,从单一转变为繁杂,这些变化都导致了地勘单位财务工作不确定性的增加,存在的风险自然也有所增加,并且还会出现聚集、扩散的趋势,而从地勘单位现有的财务管理系统和人员素质来看,明显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3)地勘单位内部会计工作不规范。这是地勘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会计工作不规范容易引发财务风险。银行账户是保障资金安全的第一扇门,若是多头开户,不但会使财力分散,还会给单位资金流动带来一定隐患。票据为各类收支活动的主要记录,其合法性与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单位收支活动的可控性,擅自印制、借用、违规开具票据等行为皆会破坏票据使用的严肃性,极易导致各种违法乱纪行为发生,造成单位财务秩序混乱。另外,各个地勘单位都存在较大金额的债权债务,会计人员在这些债权债务的确认、账务处理过程中,若是工作存在疏忽或者麻痹大意,一旦出错,便会带来很大的风险。

二、地勘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策略

(1)增强财务风险意识,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根据国务院提出的地勘单位改革方向,要逐步推进地勘单位企业化进程。地勘单位主要从事资源勘查、开发和工程勘察工作,同时要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和服务创收,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这为地勘单位指明了未来发展之路。地勘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参与市场经营,必然面临更多的市场风险。因此,增强财务风险意识,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提升单位财务人员的风险管理能力,加强财务风险防范,应成为地勘单位今后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2)健全财务管理系统,强化内部审计监督。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地勘单位财务管理体系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完善。单位应设置合理、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单位财务管理系统高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同时,要完善内部审计机制。当前,地勘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依然处在一个相对滞后的状态。若想增强监督职能,必须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内部审计对单位重点部门、资金的收支状况以及内部管理机制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及时揭示其中的漏洞和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最大程度地消除各种隐患,避免财务风险产生。(3)加大筹资、投资、资金回收方面的风险管理力度。一是加大筹资风险管理力度。地勘单位需尽可能的争取由国家拨付地勘项目所需的资金,尽量控制对银行贷款的规模,以免出现筹资风险;筹资决策前要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展开科学论证,切实规避决策失误;地勘单位还要构建科学的资本结构,降低资产负债率,以免因应付账款较多无法在短时间内处理而带来诉讼风险。二是加大投资风险管理力度。地勘单位在进行地质项目、固定资产、工程项目等投资时,一定要进行科学决策,以免出现投资亏损、资金沉淀、资产减值、现金流出现负值等现象。实施科学决策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在投资前展开科学的论证工作,尤其是对风险性较强的地质找矿项目,对投资组合的分散风险要进行综合考虑。在对地勘项目进行投资决策时,既要敢于冒险获得高额效益,也要避免盲目冒险,尽量规避投资风险,确保项目收益性与风险性处于最佳均衡状态。对地理信息与岩土工程等一些延伸性的服务投资需要谨慎,切勿盲目投资,而获得无意义产值,更不宜通过贷款增加投资。三是加大资金回收风险管理力度。地勘单位和所属企业是应收账款回收的主体,地勘单位和所属企业应加大对服务对象资信的调查力度,降低应收账款回收风险。一般来说,应收账款周转的速度越缓慢,则面临的坏账风险越大,会导致地勘单位所沉淀的流动资金越来越多。为此,地勘单位需构建资信管理机制,提升应收账款管理效率。目前,部分地勘单位已经认识到了应收账款回收的风险,建立了专门的法务机构,及时展开诉讼,最大限度地挽回损失,在平时的经营活动中,法务机构也为单位的风险防控方面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综上所述,从地勘单位的长期发展来说,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尤为重要,只有加大财务风险管理力度,才能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提高地勘单位的经济效益,为地勘单位增强核心竞争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邵国华.浅谈企业如何加强财务风险管理.东方企业文化,2015(21).

法务内部审计范文篇7

关键词: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内部审计

我国企业在艰难的生产环境中开始认识到加强自身的内部控制,通过建立起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推进会计信息化进程来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通过企业管理机制、财务机制和会计监督机制的相互制衡来对资产财产进行保护,并在保证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真实的情况下为企业提供更多有效的决策依据,从而从内部资源的整合优化基础上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以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并长远发展。

一、内部审计对财务管理起着重要的监督作用

总体而言,企业内部审计与财务管理之间是相辅相成相容的关系,内部审计本身作为财务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其以本身的独立性与财务管理中其它会计实务在法律法规的划分下产生了隔离的分界关系,即在企业财务管理在处理经营活动中的具体事务,对企业资金流入流出、筹投资活动、经营销售活动等进行会计处理时,内部审计作为独立开来的会计部门,在报表编制的过程中并不参与,而在这之后才开始对这一系列工作进行审计复核,通过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标准要求来对企业财务报表等进行核查,以发现问题来规避企业的法律风险和经营风险。

二、内部审计能促使会计舞弊揭示机制的建立

企业内部审计一方面对财务管理工作起着督促作用,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但由于其审计工作是建立起已经完成的财务报表编制和会计信息基础之上,因此一旦会计人员在编制财务报表和处理会计信息时谎报财务信息,就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也就直接影响着内部审计工作的审计评价结果,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无法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因此内部审计机制的建立需要与会计舞弊揭示机制的建立相结合,企业通过建立会计舞弊揭示机制来为内部审计提供更多舞弊风险信息,通过建立起有序的获取会计舞弊信息程序和会计舞弊下审计工作程序来完善财务管理体系的健全,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力度,规避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此外,内部审计下会计舞弊揭示机制的建立也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起到了强有力的监督作用,通过加强监督力度和执法力度,以法律法规来约束企业经营活动和内部人员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工作责任感,从而确保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的进一步推行,建立起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促进企业各部门、各单位、各人员的自我约束。

三、内部审计能够维护财产安全,确保资产增值

内部审计对于企业的监督复核作用以及会计舞弊揭示机制的建立能对企业的资产财产安全起到保护作用,其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审核来得出审计评价结果,能够有效指出企业经济效益、经营活动中的存在的问题、财务管理工作上的问题等,并且能够根据有效的审计评价结果对企业经济活动规律及特点进行分析,揭示经济指标对比间的差异,评价会计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为且内部管理决策提供有利的建议和依据,从而在维护企业财产安全的同时优化企业的管理策略,起到提升企业综合力的作用。此外,内部审计建立的初衷便是通过规范内部财务会计信息处理来迎接法务会计的审查审核,因此内部审计的建立便是依据公平公正、法律法规来展开工作的,以此在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能够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来督促其它部门,并通过制定计划性、经常性、突发性的监督检查对各部门的财产物资进行核查,在维护企业财产安全的同时努力实现财产物质的保值、增值。

四、内部审计与财务管理间的关系

企业内部审计与财务管理间是相互促进、相互监督的关系,尤其在大型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内部审计通过定时的审核来对企业子公司和下属公司进行财务审计,才能了解到下属公司在一定时期内在财务收支、资产变化、预算执行以及经济指标完成的具体情况,有利于企业就此作出优化的经营决策和战略发展计划。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依赖于内部审计机制的完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警示了企业管理者在内部控制时要将内部审计部门与其它部门独立开来,并且明确内部审计人员的具体工作责任,做到一人不可兼两职;此外,要通过加强培训来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技能和素养,通过内部审计部门来督促企业的经营活动各环节,并通过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坚持会计准则和职业道德制约其他部门的工作,真正让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得到优化,确保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健全和完善。

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作为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督促机制,在企业强化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机制的建立与财务管理体系的建立相互促进,只有建立起健全的内部审计机制和有序的审计程序,才能确保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贯彻落实,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

作者:蒋智霞 单位: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法务内部审计范文篇8

关键词:医院;内部控制;合同;内部审计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1]。而内部审计是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监督和评价,检验和保证。随着医院的发展,对外签订的经济合同越来越多,而合同管理贯穿了医院经济活动的始终,涉及预算、收支、采购、建设项目、资产、合同管理等多项业务,这些业务正是《规范》所要求的单位进行经济活动业务层面风险评估时应当重点关注的几方面。以内部控制管理为出发点进行合同审计,发现疑点,锁定问题,运用合同审计结果能有效促进医院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一、制定审计策略

(一)合同分类。根据医院经济运行特点,将合同分成货物类、设备器械及维保类、信息软件及维护类、服务类、基建类,并同时附上全合同生命周期相关材料,如设备采购的计划、预算金额、预算批复、请购申请、项目论证报告、各项审批手续、招标投标文件、合同流转会签、验收入库、付款记账凭证等等。合同分门别类有助于提高审计效率和查找问题的精准性;相关材料的审核有助于发现内控管理环节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二)制度收集整理。有目的地收集整理上级部门有关内部控制管理方面的文件,及医院各业务部门相关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规范和流程,提前深入学习了解。(三)编制控制要素。以《规范》《上海市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操作指引》及医院各相关部门业务流程为依据,按照业务前期过程、合同签订审批、合同条款内容、合同执行解除等四个环节编制业务流程控制要素,注明关键环节和风险控制要素,制成表单。控制要素表单的应用可使合同审计工作的条理性、针对性、目的性和效率性更强。(四)实施审计。根据控制要素表单实施合同审计,整理审计底稿,与各部门沟通互动、分析总结问题原因及影响因素。(五)审计结果应用。以内部控制为出发点,通过合同审计,找出主要业务流程中不合理、不规范、有缺陷、低效率的环节,提出整改建议,完善内部控制建设。

二、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及风险

(一)合同管理不规范。各部门合同缺少专人管理,统一归口部门与职能部门各自以Excel台账式管理,无法保证合同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合同归档要求不统一,资料不完整,给后期的合同执行监督、查询、预警等造成一定影响;归口管理部门未能做到对医院所有合同归档管理,监管存在缺漏;有些部门缺乏合同管理意识,在未签订合同的状态下,同对方单位发生业务往来,导致出现倒签合同现象。(二)合同审核效率偏低。医院内部合同审核和审批牵涉的部门比较多,通过布设完整的合同审核与审批流程可以有效加强合同管理质量,提升医院整体效益,确保医院经营的合理性。但因为是手工操作,合同审核相关部门所需信息无法及时共享,导致审核时间长、效率低,有时出现拖沓、合同遗失、出错、超出期限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医院业务部门的有效运行。(三)采购管理不规范。部分采购项目在采购过程中未能遵循内部控制流程,技术论证及市场调查不充分,有的流于形式;招标、投标等相关采购资料不完备;个别采购项目未按采购程序筛选供应商,长期签订合作合同;未全部按采购计划进行,临时性采购项目较多;采购验收岗位有的未做到相互分离;有的货物在合同签订前开始使用,出现补签合同的现象。由于当时医院尚未设立专业的物资采购部门进行物资的采购的协调、计数、招标、协商、购买等具体操作,造成了医院物资采购缺乏固定程式、随意性较大的现实问题[2]。(四)付款未按合同约定执行。有些项目货款支付与合同约定的付款方式不一致,如信息软件购置项目,合同约定根据签约后首付、软件安装后、试运行三个月后及验收合格后等不同进度分期分比例支付,而实际出现一次性支付的情况。由于付款申请部门的内部控制意识不强、凭经验管理操作随意性大、支付部门的信息不对称等因素,易造成货款流失、合同乙方执行约束力下降的隐患。(五)无医院自己的合同范本。医院每年会有许多对外经济业务往来,牵涉诸多业务部门,所签订的合同不下百份,这些合同可划分为货物类、设备器械及维保类、信息软件及维护类、服务类、基建类等多种类型。从医院以往签订的合同来看,一般使用对方提供的合同文本,格式多样。合同文本中双方的权责义务不够明确,可能导致医院利益受到损害[3]。

三、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的措施和成效

(一)加强内部控制意识,提高全院对内部控制的认识。首先医院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宣传和培训,通过邀请具有内部控制管理专业知识的专家来院开展培训,要求全院工作人员参加学习,特别要求医院领导和中层管理干部全覆盖参加。制定《医院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制度》及《医院年度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将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通过宣传和培训,以及院领导对内部控制建设的高度重视,使内部控制制度真正落实到每位员工,使他们掌握和学会如何应用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控制,首先要根据医院实际,有针对性的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这样才能让内部控制活动有据可依。任何公立医院都应该有自己的完善的经济合同管理制度,包括具体的对工作人员的工作和责任的分配,对于工作岗位的设立[4]。针对合同审计中发现的问题,重新修订《医院合同管理制度》,加强合同管理过程中不相容岗位分离和关键岗位轮岗,对合同签订、履行、登记、归档等作了详细规定,明确了医院办公室为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合同执行部门对合同起草、签订及技术条款把关、履行等负主要责任,财务部门从资金相关条款和收付款方面对合同签订、履行进行监管,监察审计部门从内控角度进行监督;修订《医院年度综合目标考核标准》,增加对各部门合同管理质量一项内容的考核,并与部门及有关负责人的绩效考核相挂钩,促进合同管理水平的提高。(三)设置专门的物资采购部门。医院对内设机构进行了调整,设置了物资采购供应办公室,专门负责医院各类物资的采购和供应业务。制定《医院采购管理办法》明确采购供应部门的职责和权限、责任和义务。并通过对采购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帮助其树立正确的采购管理理念和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在医院内部形成完善的采购管理部门有助于贯彻物资采购理念,完善物资采购招标体系,将物资采购工作向着标准化、规程化方向发展[2]。(四)实现合同管理内部控制信息化。在医院HRP平台中嵌入合同管理内部控制系统,将合同管理内控制度和业务流程固化到信息系统中,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因素,保护信息安全,确保交易处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授权性和有效性,以期实现合同管理的合规性与风险管控[5]。医院的合同类别较多,金额较大。目前,医院的合同管理主要还是以手工管理为主,信息化程度低,使得合同管理存在信息不集中、实时性不强、监管制度执行效率不高、各部门之间合同流转时间长容易出错等问题,这样的机制已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近年来,信息技术如何影响合同管理已成为大家关注的方向。合同信息化管理可编制业务控制程序,建立合同模板,录入关键信息等,实现合同全过程、全方位的信息登记管理[6]。合同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有效提升了医院合同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倒逼了相关业务部门在内部控制管理中规范性和风险管控意识的提高。(五)制定医院自己的合同范本。医院各职能部门根据自身业务特点,整理参考近三年签订的合同,进行类型划分,经与财务、审计、法务顾问等共同讨论,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将医院涉及的主要业务订立合同范本。标准化合同条款管理,建立合同样本库,不仅可以最大程度维护医院合法权益,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3]。目前大部分医院都是依据过往所签订的合同,添加律师修改意见和部门意见编制合同模板的,此中合同模板能够有效保证医院经济效益。另外在很大程度上考虑了内在风险并据此约定,确保医院经济活动能够有序开展,以免业务部门在签订类型相似的合同时,存在含糊不清的条例,导致医院支出加大,影响医院整体效益[7]。(六)强化内部审计。医院领导赋予内部审计部门以独立行使内部监督和评价内部控制建设的权利,同时配备专业的、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医院审计部门对经济合同的审计工作,直接决定了经济合同的后续执行过程以及最终成果。医院在合同管理制度中明确了合同的审批须经过使用部门、业务管理部门、财务、审计、法务、分管领导及最终的院长办公会、党委会审批这样的完整流程;明确了审计的主要程序和管理办法等。医院审计部门应当提前审计经济合同,审核其合法性、可操作性,是否符合医院现有条件[4]。重视经济合同的事前审计,对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防患于未然是大有裨益的[8]。

四、小结

医院应建立并不断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使之有效运行。内部审计应对内部控制的建设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以促进医院改进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经济合同管理作为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医院整体内部控制的水平产生重要影响。以内部控制规范为出发点,以合同审计为抓手,能够较好地对医院主要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管理进行监督和评价,提出有效改进措施,促进医院内控管理水平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2012-11-29.

[2]李攀.基于政府采购法的医院物资采购内部控制管理的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8(7):126.

[3]谢雨晴,聂丽丽.全生命周期医院合同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数字医学,2018,13(11):70.

[4]宣慧.医院经济合同管理内部控制有效性浅析[J].财经界,2018(3):57.

[5]傅玉,王友俊、孙飞.基于HRP平台的医院合同管理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J].经济研究导刊,2018(2):181.

[6]陈宏志,傅玉,王友俊、孙飞.基于HRP系统的医院经济合同履行环节内部控制探讨[J].财务与审计,2019,36(1):70.

[7]孙怀安,完善医院合同管理提高财务管理精细化水平实施探讨[J].中国经贸,2018(15):106.

法务内部审计范文篇9

一、什么是法务会计

目前,国内对法务会计这一概念的定义理论界和实务界各有侧重。理论界认为,法务会计是运用会计的相关技能,对未决事项中的法律问题进行判断,为法庭提供证据(美国会计学家G.杰克.贝罗格尼和罗贝特.林德奎斯特于1995年提出)。实务界认为,法务会计是一种通过对财务技能的运用及对未决事项的调查,与证据规则结合的会计学科,它处理财务事实与企业问题的关系,并将结果运用于法律鉴定(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于1998年在舞弊与法务会计的研讨会上提出)。后一种说法更符合司法会计这一称呼。究其实质,法务会计的核心内容是“研究和解决法律中的会计问题”,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法务会计的认识有相当的共性:

(一)法务会计是会计与法律的交集学科

首先,法务会计涉及到会计知识和技能,必须依靠会计工作来了解客户企业的经济事项、经营管理和市场运作。其次,法务会计涉及到法律知识,只有熟悉相关的法律条例才可能充分利用专业人员的发现协助司法工作,保障客户利益。最后,法务会计必须拥有辨别舞弊的能力和相当的调查技术,缺乏这些技术,就无法发现企业经济事项中的潜在问题,挖掘出问题的根源。

(二)法务会计的关注点是经济事件中的法律问题

会计一直是为经济服务的。无论是对外提供信息的财务会计,还是对内服务的管理会计,抑或是对会计成果进行监督的审计,和为经济矛盾提供解决方案的法务会计,会计至始至终都致力于经济的发展。法务会计对经济纠纷中存在的会计问题进行分析,调查经济问题发生原因,确定经济事件的责任人,必要情况下通过法律手段追究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三)法务会计以提供专业意见作为法律鉴定或法庭作证为目的

一般来说,法务会计工作的最后成果是提供专业报告,对涉及经济事项进行描述,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说明,并提供专业性的法务判断。法庭可以依据法务会计调查报告及专家意见对经济事项做出判决,确定嫌疑人应承担的责任。

二、近几年会计师事务所法务会计业务的开展

我国法务会计实务工作已在各大会计师事务所逐步展开,业务范围日益拓宽,不仅涉及诉讼支持、仲裁、财务犯罪调查、欺诈管理等传统项目,还包括背景尽职调查、电子数据取证、反洗钱等内容。以德勤会计师事务所为例,法务会计相关业务(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称之为法证业务)主要包括:

(一)企业及个人背景尽职调查

背景尽职调查包括企业和个人诚信背景调查。事务所提供的针对个人的诚信调查包括关联公司查询;个人财产来源查询;诉讼、监管、处罚、破产等历史查询;犯罪记录查询;职业声誉查询;政党或政府关系查询;任何利益冲突相关的查询如关联交易等。事务所提供的针对公司的诚信审慎调查主要包括:公司的所有权或股东结构查询;公司资金资助来源查询;监管机构如环境法规部门等的查询;其它相关方面的查询等。

(二)企业舞弊调查

提供舞弊相关问题的全方面调查,主要包括:员工渎职;管理层舞弊;非法或未经授权使用公司资产;盗窃知识产权;采购舞弊;非法收取销售回扣等。调查及取证过程可以通过与审计小组合作进行暗地调查,同时利用技术手段帮助恢复电子数据,寻找目标公司背景资料,寻找资产及追踪全球资产资金流向等。

(三)诉讼支持及仲裁

各类诉讼支持及仲裁服务包括:评估具争议性的交易及其影响;评估对手风险;协助准备诉讼需要的文件及证据;在申请赔偿担保的法律程序中提供协助;协助律师进行法庭问询的准备工作;评估专家报告及一般性的诉讼战略咨询;保险索赔、专家鉴定和其他替代性纠纷解决服务等;以专家证人的身份协助法庭了解会计、审计和税务等问题;对索赔提供证据或对损失进行评估和测算;在业务中断、收入或利润损失、专业失职、人身伤害、诽谤和知识产权、以及股东、婚姻、合伙关系和遗产争议案件中提供专业服务。

(四)欺诈风险管理

事务所运用科技手段,协助客户公司对欺诈活动进行连续的监控和识别,预防并阻止欺诈及违法行为。相关业务包括:反洗钱合规审核及客户尽职调查;建立案件揭发机制和防止欺诈培训计划;欺诈或不法行为风险查询;美国反海外腐败法案(FCPA)专项合规审核;网上商业道德问卷调查;供货商诚信查询。其中,专门针对反海外腐败法案(FCPA)提供咨询及培训,如提供FCPA尽职调查、FCPA合规审核、非经常性专项调查及评估(不包括涉及由SEC监管引起的诉讼)、提供FCPA培训等。

(五)反洗钱咨询

对制定、审核及评估反洗钱政策的相关部门及系统、机制提供指引及支持,以便在法务、财务及声誉危害方面保护客户。主要业务包括:犯罪风险评估;可疑交易及大额交易报告;账户的持续监控及定期审阅;员工反洗钱意识培训;监督、合规、内部审计;为制裁合规需要保存记录;评估后协助等。

(六)电子取证及数据分析服务

电子取证是指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以符合法律规范的方式方法对计算机入侵、破坏、欺诈、攻击等行为进行证据获取、保存、分析和出示。帮助客户采集和获取用于司法鉴证的电子数据;保存取证过程中相应的证据链;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电子法证分析;数据解密还原以及删除恢复等。除了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其余各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均提供了相应的法务会计业务,如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了舞弊和不当行为调查、舞弊风险管理、法证会计技术、企业资讯、争议处理咨询、知识产权和履约咨询、反洗钱咨询等服务。相对而言,国内排名居前的会计师事务所中,本土的会计师事务所法务会计业务范围相对较窄。如2014年国内综合排名第三的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在其网站上可以看到有司法协助服务项目,具体业务包括: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评估(专利侵权损害赔偿、商标侵权损害赔偿、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等);公司破产清算评估;少数股权利益损害评估。再如2014年浙江省综合排名第一的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其提供的司法会计鉴定服务,主要业务内容包括票据专案审计、经济贪污案件鉴定、资产评估司法鉴定、工程造价鉴定等司法鉴定业务等。

三、建立健全法务会计行业规范体系

自最高人民法院2002年出台《人民法院对外委托司法鉴定管理规定》以来,鼓励中介机构和符合专业条件的自然人参与司法鉴定业务,并将符合条件的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统一登记入册,为注册会计师等相关专业人员进入法务会计服务市场提供了机会。2005年10月1日起,《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实施,统一的司法鉴定体制逐步形成,更为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参与司法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促使会计师事务所规范法务会计业务,专业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遵从技术规范,否则必须接受相应的法律问责。但是,法务会计行业规范及监管还远远不够。

(一)建立有效的法务会计行业监管机构

一个有效的法务会计行业监管机构应该包括以下部门:第一,资格认证机构。任何从事法务会计服务的个人必须取得法务会计特许资格证书,资格认证机构对法务会计师的资格进行管理,包括考试资格认定、组织考试的进行、资格证书的发放等。第二,技术标准机构。负责建立一套权威的技术标准,作为执业人员的操作规范,控制和提高执业质量。第三,培训机构。研究、分析法务会计师行业的执业状况和能力需求,提供执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加强法务会计人员的定期培训和后续教育。第四,科研机构。该机构负责总结实践中的问题,丰富法务会计理论,为处于发展阶段的我国法务会计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帮助,促进法务会计的有效、协调发展。目前国内法务会计师资格证书由中国总会计师协会颁发(2015年5月起),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管理岗位培训认证管理办公室、中国政法大学法务会计研究中心共同负责。培训及考试内容包括法务会计概念、法务会计基本理论、财务舞弊问题研究、舞弊调查方法、舞弊审计准则、法务会计的诉讼支持、法务会计的损失计量研究、会计证据研究、计算机法证学、欺诈调查会计、案例分析等模块。实际上,该证书的认知度和规范性远未达到执业资格证书本身应有的标准。

(二)逐步形成法务会计技术规范和执业质量规范

法务会计师的技术规范应包括专业技术规范和精神素质要求两类。法务会计人员被要求通过分析、解释并概括复杂的财务和商业数据,撰写并向法庭呈递分析报告,提供核实后的会计分析资料,所以应具备的技术要求有:会计和审计知识;舞弊知识;调查技术;法律和证据规则知识;计算机知识。此外,法务会计从业人员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精神及心理素质要求:耐心、恒心和审慎的职业态度;了解个人的犯罪心理活动及舞弊行为动机;预测舞弊可能行为;通过与他们沟通获得信息、分析信息并提炼证据;在法庭上对事实的陈述能力、清晰表达能力等。执业质量规范应包括全面质量控制和程序控制两块。全面质量控制要求法务会计人员工作的每一环节都有相对的指导:在业务规模和范围上符合事务所权限;在组织和部门设置上满足法务会计工作需求;服务的提供必需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法务会计报告的撰写内容、描述精准性、意见及结论的得出都应加以规范。程序控制主要是指与诉讼支持有关的程序,应参照《司法鉴定程序通则》(司法部第107号)的相关规定,对每一程序的实施步骤、实施时间都做相应规范:如何接受鉴定委托;如何对委托人的委托事项进行审核;如何在规定时间内作出受理、不予受理的答复;如何提供初次鉴定、补充鉴定、复核鉴定、到最终出具司法鉴定的过程等。在条件成熟后,可考虑建立法务会计准则,置于中国审计准则体系内,制定法务会计基本规范、技术规范、职业道德规范、执业质量规范、资格认证和后续教育规范等,使我国的法务会计工作真正规范发展起来。

作者:张英 单位: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苏彤.美国法务会计简介及启示[J.会计研究,2004.7.

法务内部审计范文篇10

(一)财务舞弊的性质概念

在上市公司的财务性质中,财务舞弊泛指个人或集团有预谋、有计划的采取故意欺骗及违法手段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在法律性质中,财务舞弊涵盖了四个基本特性。第一是违法性,指违反了法律刑法、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制度等有关法律条例。在这之中,财务舞弊与财务错误的基本区别在于,财务错误是无预谋、非故意造成的财务损失,而财务舞弊则是有预谋、故意的主观行为,具备了违法的性质;第二是危害性,舞弊行为以牟取私人利益为目的,很大程度上损害了他人的利益,并且对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第三是隐蔽性,指财务舞弊的行为通常暗地发生,有着不易察觉的特性,这也就说明了在财务的监管上需要严格的审查才能有效的遏制舞弊行为的发生。

(二)财务舞弊的基本类型

从会计信息的反馈来看,财务舞弊的基本类型可以大致分为两种,财务报告舞弊和侵占资产。1、财务报告舞弊。一般指舞弊人利用虚减负债、虚增资产以及收入和利润造假等手段遮蔽企业实际成果,欺骗债权人和投资者,并设局牟取他人及公司利益,造成他人及公司严重损失的违法行为。其主要的手段形式为编造、伪造会计凭证和记录;财务信息造假;删除或隐瞒交易事项;蓄意使用会计不当政策;更改成本或收入数据,虚增虚减利润等。2、侵占资产。这一舞弊类型通常指企业个人为获取自身利益而侵占公司资产,将公司资产变为个人资产的行为。其具体的手段形式包括盗用、偷窃存货现金,操纵现金的流量等。在舞弊的审核协会中又把侵占资产的舞弊类型分为了个人挪用资产引起的舞弊行为和贪污引起的舞弊行为。

二、财务舞弊的根本动因

(一)上市公司不完善的治理结构

上市公司在财务舞弊方面规范治理结构能够有效的保护股东及投资者的根本利益,并大幅减少因执行或决策的失误造成的利益损失。但在实际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中,很大程度上缺乏完善性,这主要表现在企业公司中的股份持有并不均衡,而绝对的股份就形成了对公司的绝对控制,这就使得公司的利益被决定化,产生了更大的风险。同时公司在本身的治理结构上存在极大的分歧,因此造成了公司在财务治理上缺乏统一性和完善性。

(二)社会监督体系未形成

社会监督体系主要可以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以内部审计为组成核心,是国家利益的代表,能够对各大企业的相关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监督控制,切实的保障国家财政法规的执行。而外部监督指审计监督、财政监督及税务监督等监督手段,但由于各监督标准缺乏统一,各有关部门在财务的监管上各自为政,并且功能重合,使得各项监督无法有机的结合,监督作用得不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财务人员自身道德素质的缺乏

在上市公司中,财务人员虽然有着较高的执业技能,但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发展下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财务人员道德素质的丢失。人们不断追求金钱利益,使得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迅速膨胀,从而削弱了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正确的思想观念,使得部分会计人员违背了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过度追求个人利益。

(四)财务制度不健全

企业本身在财务制度方面的漏洞给了舞弊违法人员可趁之机,而在具体的制度建设方面,企业内部股权结构极端不合理,股东大会的设置也缺乏了有效意义,监事会与董事会之间没有形成相互的监督,财务的有关控制非常混乱。这些共同因素造成了企业财务信息质量的缺陷、财务约束功能的缺陷以及财务控制机制的缺陷。

三、以法务会计介入财务舞弊的治理

法务会计是指特定于主体并利用相关法学知识及会计学知识进行调查和审计的技术,旨在根据有关的调查获取财务舞弊等违法行为的数据资料,并能以法律所接受的形式在法庭中陈述或展示,从而对涉法问题进行解决的一门融法学、审计学、会计学、侦察学、证据学及犯罪学等综合学科内容的边缘科学。有效的利用法务会计对财务舞弊问题的接入能够最小化公司损失,并直接对舞弊者进行法律起诉。在法务会计的调查内容中主要包括:1、深入的检查相关记录和账簿。要对非正常现金支付、采购分类账、职员工资等应收或应付账款进行分析和审查。2、全面的检查会计信息系统。在复杂的舞弊案件中,存在着计算机的技术舞弊,这就需要法务会计对会计信息中的各控制内容和手段进行掌握,并仔细分析其中利弊,审查计算机中软件的合法性。在比较和分析不同数据时,要充分的利用所搜集的资料和文件,在计算机中被删除的信息要尝试进行恢复并检查电子数据在企业中安全指数。最后还要针对财务系统、计算机系统作研究处理,并调查个人及公司的财务活动情况,保证系统安全不被人为因素所干扰。3、其他调查。对接触资金或接近资金的员工要进行口头询问和审查,并对员工的电子信箱、电子邮件等文件进行检测,并逐一排除公司员工的舞弊嫌疑,并对相关舞弊嫌疑人加以确定。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