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风险范文10篇

时间:2023-07-13 17:25:00

基金风险

基金风险范文篇1

关键词: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风险防控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作为覆盖除职工医疗保险应参保人员以外的其他所有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险,其目的在于改变我国城乡居民社会福利状况,提高城乡居民社会福利水平。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待遇支出涉及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个层次,且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是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医疗保险合并而来,基金盘面较大、管理错综复杂,因整合时间短还未形成科学监管的模式,因此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风险防控工作应是医保基金管理的重点工作。

一、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风险防控的意义

(一)提高医院医疗机构管理服务水平。通过加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风险防控,找到这个风险防控因素,使医疗机构认识到基金无漏洞可钻,要想分得这块“蛋糕”,只有从提高医疗机构管理服务水平着手,吸引患者就医。同时保证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使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二)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使用效率。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作为我国重大的一项社会民生工程,通过群众个人缴费和各级政府补助及其他集体资金补充的方式筹集基金收入,为城乡群众治病看病提供医疗报销服务,缓解城乡居民就医压力,在改善社会服务质量,提高社会服务水平方面发挥的重要意义。通过做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风险防控工作,发挥基金的最大增值效益,规范医疗基金使用,将医疗基金应用到具体位置,提高基金使用效率。(三)保护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参保人利益。在近年频发的套取医保基金案件中,不少患者因为一时冲动,提供虚假信息或者虚假材料,骗得医疗保险基金,导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没有应用到实处,造成基金的流失,使本身的参保人变成了“犯法人”。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通过加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管理,颁布一系列法律法规,如果存在套取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现象,相关人员应受到国家法律的制裁。所以,加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风险防控,杜绝参保人员自身铤而走险违法套取医疗基金,维护医保基金参保人合法权益有着重要意义。

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风险产生原因

(一)县级医疗保险基金财务管理薄弱。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群体绝大多数是农村人口,会计核算主体基本上是县级医保经办机构。医疗保险基金运行涵盖医学、统计学、会计学、经济管理等多种学科,需要这些学科交叉综合素质的管理人才,县级医保经办机构缺乏这样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县级医保经办机构的财务管理由于面向广大的服务群体,基金兑付工作量大,仍停留在传统的收付记账模式上,在基金运行事前的预算、事中的记账及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事后的决算管理流程环节中履职较弱。基金预算需要历年的数据积累以及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风险收集,才能做出基金稳健运行的保障。从部分市县的预算报表来看,多数指标都是在上年基础上按预算指标范围简单提高百分比,实际没有结合多年的经济参数综合预算,如参保人数涉及到当年新生儿落地参保政策,需要结合当地出生率预估参保人数,以争取中央、省市县各级财政配套。另外县级财务管理对医疗待遇支出的异常分析不反馈、不重视,如城乡居民医保资金启动的前几年基金结余充盈,而近年因国家扶贫政策的实施对基金使用的影响,基金结余逐年下降,有些地方近于黄色预警,财务人员并没写出全面的财务报告反馈,基金的增值收益当前仅限于利息收入。总之,财务管理薄弱给基金安全运行带来风险隐患。(二)医保欺诈风险普遍,医保执法监管力度弱。我国医保执法起步晚、监管力度弱,医保欺诈骗保案件频发。首先,部分医疗保险基金定点机构从自身利益出发,过度诊疗、小病大治、串换药品以及默许患者伪造住院信息和材料来套取医疗保险基金,医疗人员利用医学专业优势逃避医疗保障部门的监管。其次,一些人员利用“贫困户”、“低保户”这些特殊参保户身份挤占医保基金,本着扶贫政策中的政府兜底政策,和一些民营医院勾结,住院如住宾馆,有专车接送、专人送饭,通过反复检查和治疗等方式从中套取医疗保险基金。再次,一些不法份子勾结医疗人员盗用他人医保信息,伪造假发票和相关伪造材料到医保部门骗取医保基金。这些欺诈骗保的行为屡禁不止,导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大量流失。(三)医疗保险基金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因为我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体系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相应的管理体系不完善,一套完整的内控体系包含组织机构控制、业务运行控制、财务会计控制、信息控制及部门协调与控制。县级医疗经办机构在岗位职责分工不明确,风险控制职责不清。业务运行控制缺乏监督、稽核和惩戒,如医药审核人员不按规定的支付范围、支付标准执行医保基金的核算。信息控制中各项业务操作“痕迹”是否保留,是否定期定时稽核,如信息人员对逃避缴费参保人员后期发生医疗费用补录参保信息等行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协调控制比较滞后,没有达到实时监控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费用发生,未能及时发现异常费用。这些内控隐患的存在导致基金风险。医疗职能部门内控体系缺乏有效的监管体系,没有得到第三方有效监管,不利于促进医疗基金风险管理体系改革与优化,影响医疗保险基金发展。

三、加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风险防控的相关对策

(一)强化城乡居民医保基金财务管理。首先,完善预决算管理体系。在量入为出原则下,做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预决算管理工作,严格执行预算管理体制,跟踪预算执行进度,预算调整必须严谨,做到应收尽收,合理控制医疗保险收支,保证基金收支均衡。做好年终决算对比预算分析,为下一个保险年度基金运行循环保驾护航。其次,加强财务会计工作体系建设。引进专业的会计人才通过使用专业的财务会计软件,加强票据管理和账款管理,对基金收缴、支出情况建立全面台账,精准核算,编制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报告。再次,完善内部审核机制,加强对医疗保险基金使用情况调查和审计,做好医疗保险运营监管工作,保证医疗保险基金专款专用。最后,完善医保支出管理体系。在医疗保险支出过程中,需要审核报销手续是否真实有效、是否满足报销要求、是否存在弄虚作假,如果存在,一经发现严肃处理,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并记录在医疗保险诚信档案中。(二)加强医保执法监管工作。目前,正值改革窗口期,有利于重构医保基金监管行政执法体系。医保部门应当充分利用这次机构改革契机,自上而下建立专门监管执法队伍,并根据“医保监管办法”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从制度上将各项执法的职责和任务进行分解、厘清行政监管和经办管理员的职责定位和内在联系,尽快形成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互补互助的监管体系。同时,建立健全执法责任主义考核机制,加强执法监管。(三)构建完善的医疗保险基金内部控制体系。首先,强化内部控制意识。内部控制工作效果将会受到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人员思想意识和工作行为的影响。而单位负责人内部控制思想意识就决定内部控制工作发展效果。所以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内部职业道德建设,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要求所有人员参与其中,努力实现职工自行管理和自我控制。其次,建立专业的内部控制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在成立管理机构过程中,需要做好职责分工工作,完善相应的工作体系,尤其是拒绝单位负责人交替任职。每项业务都要由独立人员和部门实施,保证不兼容岗位充分分离,发挥内部控制拥有价值。除上述内控方式外,还应在内控工作中建立风险管理机制。风险管理作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体系中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合理使用风险分析技术,找到业务控制点,采取有效的对策,实现风险防范和控制。对于管理业务中高风险区域,做好检查工作,及时找出潜在风险问题,提高内部控制管理地位,保证内部控制独立性和专业性。对于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并处理,提高单位内部控制水平。除此之外,加强财务分析体系建设,保证医疗保险监管管理工作稳定进行。医疗保险基金运行是涉及每个参保人员、定点医疗机构的工作,在统账分离环境下,设置科学的分析指标,实施动态监管,保证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的专业性和规范性。还可结合基金收支和结余情况设定基金预警线,对医保基金应用情况进行全面监管,建设基金支出预警制度。其次,保证基金严格按照要求计提风险金,让风险基金在正常环境下稳定运行,保证基金收支均衡。最后,完善基金风险防控机制,成立专业的医疗保险应急调节基金,鼓励经济效益好的社会集体代缴或者群众多缴费,或者通过债券等方法吸引更多的社会闲散资金。在基金使用超出预算标准的情况下,应该第一时间汇报给统筹地区的医疗保障基金监管及财政等相关部门,利用调节基金或者采用其他方式进行弥补,从而保证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稳定运行。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鉴于当前频发的医疗保险欺诈现象,需要采用现代化技术加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风险防控工作,及时规避医疗保险基金风险,保证医疗保险基金运用的有效性。通过加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风险防控,能够促进医疗体系深入改革,推动医保行业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健宏.医保基金风险防控平台建设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9,21(09):172.

[2]张东明.健全内控机制防范基金风险[J].中国社会保障,2019(05):70-72.

[3]赵阳.我国医保基金监管问题探讨[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02):12-13.

[4]马丹旦.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与风险防范[J].财经界(学术版),2020(12):48-49.

基金风险范文篇2

关键词:社会保险基金;风险管理;风险控制

1社会保险基金风险管理概述

1.1社会保险基金风险管理的概念。社会保险基金风险管理是指由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机构和其他相关部门与人员共同实施的,作用于社会保险基金资金运动全过程的,通过识别、分析可能会影响社会保险基金安全完整的管理风险或潜在事项以对其进行控制和规避,从而实现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等的一系列管理过程。1.2社会保险基金风险管理的必要性。第一,社会保险基金风险管理是保证社会保险制度落实的有效手段。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是保证社会保险制度落实的重要手段,高效的管理不但能充分体现社会保险制度的效果,更能推动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和完善。第二,社会保险基金风险管理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发展的效率保证。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原则,统筹兼顾,协调效率,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从而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发挥更好的保障作用。第三,社会保险基金风险管理是政府风险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状况是我国政府公共事业管理效率的一种重要具体体现,通过对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完善,有助于我国政府公共事业管理能力的提高。

2社会保险基金风险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2.1当前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风险管理情况。人社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2.87万亿元,同比增长8.6%,总支出2.47万亿元,同比增长15%。截至6月底,三项社保基金累计结余6.96万亿元。能否管理好数额如此巨大的社会保险基金,涉及社会的诸多方面。由于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的增速已经慢慢落后于支出的增速,加上历史原因产生的空账问题,社会保险基金偿付能力风险不断增大。面对居高不下的CPI,社会保险基金结余资金的保值增值形式不容乐观。地方社会保险基金投资渠道被限定为固定收益的银行存款和国债等投资方式,而我国股票市场作为相对灵活经营的全国社保基金的主要投资渠道,表现也不尽如人意,基金委托投资管理等契约关系尚不完善,这都加大了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风险。在这样的风险环境下,由于我国社会保险基金事业起步较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相关制度体系不甚健全,没有发挥出在基金风险管理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制约了社会保险基金风险管理的效果和效率。同时,社会保险基金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探索少之又少,不但没有建立社会保险基金风险管理体系,而且社会保险基金内部控制体系中的业务风险控制,会计控制及外部控制的研究尚处于零散状态,也没有从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的角色研究社会保险基金风险问题,很多可以量化的风险也没有找到具体分析方法,也就无法对风险进行应对。2.2社会保险基金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2.2.1社会保险基金内部控制薄弱,自律性不强。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具体业务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而当前,很多部门,社会保险意识淡薄,挤占挪用社保基金的现象不断发生。部分地区扩大支出,违规运营社保基金;经办审核不严格,向不符合待遇领取条件人员发放待遇,报销路费;资金管理,业务管理不规范等。虽然国家出台若干规章办法,但仍有部分地区经办机构没有根据本部门、本地区的工作特点,制定适合本部门的内控管理制度。很多部门因为编制经费的局限,没有设置专职的基金监督和内部审计机构,使内部监督工作流于形式,应有的监督作用没有发挥出来。2.2.2社会保险基金偿付能力风险加大。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对象的经济状况不佳,作为征缴机关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在征缴的过程中也缺乏足够的权力和有效的强制性措施,地方政府征收社会保险费的积极性也值得注意,再加上在全球经济发展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政府补贴机制也不健全,社会保险基金偿付能力风险加大。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无论是支出总额还是人均支出均有大幅度的增长。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占社会保障总支出的比例更是不断增大,而且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增长速率小于其支出的增长速率,这也是支出所面临的最大问题,若不进行有效调整,则支出与收入的资金缺口将不断增大,加大了社会保险基金偿付能力风险。2.2.3社会保险基金投资风险加大。各地社会保险基金多元化的管理体制形成了部门分割、地区分割、不同所有制分割的混乱局面。基金的多头管理必然导致基金投资体系的分割。由于当前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构不是分开运作,根本无法在投资管理中实现相互制约,拥有社会保险基金支配权的管理机构将有权支配数额巨大的结余资金并用于投资,因此产生很多不合理或效率低下的投资选择。我国资本市场发育尚未成熟,投资者产生较多的非理性投资行为,带有浓重的投资气氛,并严重依赖政府在市场低迷的时候出台相关政策。而机构投资者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没有达到优质机构投资者的要求,尚不能发挥稳定与繁荣资本市场的功能。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建立不久,运行机制也不完善。2.2.4信息化基础建设滞后,缺乏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目前来看,社会保险基金会计信息没有统一的会计报表,而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民政部门和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构都有各自的会计报表体系,而且信息使用者无法得到准确的社会保险基金会计信息。由于各地方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报表的形式和内容相差很大,报表中的指标无法统一和汇总,这些差异致使现在无论哪个部门都很难十分准确地说清楚目前全国社保基金收支的真实情况。我国社会保险进军缺乏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基金信息需求者缺位参保人作为社会保险基金最终的风险承担者,由于自身弱势的地位,在社会保险基金运转过程中无法行使对信息的知情权,更无法实现信息监督的作用。2.2.5社会保险基金外部监管不到位。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立法监管风险主要源于法治环境不健全。完备的法律是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的必要条件,然而,法律要充分发挥作用,还必须有相互制约的监督机制相配套。当前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问题之一是管理者与监督者合二为一,缺乏相互制约的监督机制。绝对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权力只有相互制约,才能充分发挥监督的职能。在实际工作中,政府监管风险主要来源于政府审计的过程中,一方面,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政府监督管理模式就给政府审计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另一方面,我国社会保险基金,基金监督力量薄弱,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都有很多问题。

3社会保险基金风险管理的新思路

3.1国外社会保险基金风险管理的经验启示。纵观各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模式与组织结构各有特点,各有不同,但都是从本国实际出发,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制度。美国的分散管理的选择,与其本身背景有关,美国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健全,又是市场经济的典范,政府对经济很少干预,成熟的市场主体和金融市场的良好发育,经济管理部门更是经验丰富,其完善的法律体系,既提供了管理的法律依据,又规范了部门间的协调机制,促使美国采取了管理的间接管理手段。新加坡基金管理模式简便、高效、投资多,但强调的是自我保障,缺乏社会保障必要的供给性、全面性,没有社会再分配的功能,没有全社会风险共担的机制,这与新加坡人口少、贫富差距小、保障层次单一,分不开。对此,我们应当根据本国具体国情,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完善社会保险基金风险管理法律体系,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险基金风险管理机制,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道路。3.2中国加强社会保险基金风险管理的对策。3.2.1加强完善管理机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的内部业务流程控制和财务管理制度必不可少,可靠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能够保证社保基金的安全完整。在面对庞大的基金数额时,应制定岗位设置控制、授权审批控制、电子信息控制等措施,设立稽核审计处,基金征缴处,实行内部审计与会计监督相结合,规范优化业务经办流定期考核轮换岗位,各业务环节相互制衡相互监督,建立约束机制,为基金管理和监督打下良好基础。成立基金安全小组,定期检查内部控制规范的落实情况。3.2.2建立偿付能力风险控制机制。为促进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设计合理运行,有些国家应当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险基金风险评估和预警体系系,运用科学的指标体系进行风险检测,并设置风险预警机制。为了应对社会保险基金偿付能力风险,应该改进社会保险基金收入与支出制度,加强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力度,增加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财政补贴。3.2.3完善投资运营风险控制机制。为了促进社会保险的可持续,确保基金偿付能力,我国应当借鉴国际经验,逐步放宽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限制,拓宽投资渠道,使地方社会保险基金也能进入资本市场。选择合理社会保险基金投资比例与投资领域,获取更高的投资回报,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社会保险基金入市运作采取多样化入室模式,多元化运营主体和全方位投资组合,对投资过程进行风险预警。建立社会保险基金证券投资保险制度,在投资风险转化为损失时,由保险公司承担最终的投资损失。3.2.4加强社会保险基金信息基础建设,完善信息披露。社会保险关系千家万户,牵涉多部门多层级,因此,应当建立一个全国范围的统一的标准化信息平台,推进全国社会保险信息联网的运行和监测,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整合各地信息资源,让数据信息共享。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应建立风险导向的信息披露机制,近期将投资运营情况按照管理信息,财务信息不同的形式进行披露,既要满足内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提高社会保险基金运营的透明度,更有利于社会保险基金的稳健运营。3.2.5健全社会保险基金外部监管主体体系。尽快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制度环境,健全社会保险基金外部管理主体体系,明确基金管理机构的职能全责,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社会监督,确保社会基金在较低的风险下运行。相关部门要努力提高政府和社会审计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使审计人员拥有更加全面的知识结构与专业技能。审计工作要微观审计与宏观审计相结合,从现行制度出发,审查制度的执行效果,集中力量对现行制度的弊端进行分析,向相关部门提出可行的改进措施,促进社会保险基金制度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唐大鹏.社会保险基金风险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

[2]丛春霞,刘晓梅.社会保障概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

[3]刘传刚.关于社会保险基金风险管理初探[J].东方企业文化,2015(5).

基金风险范文篇3

1.1基金风险主体

基金当事人是由:基金投资人(持有人)、托管人(一般为银行)、管理人(基金公司)三方共同组成。三者关系如图1:

基金持有人的收益完全取决于基金管理人经营状况,根据风险——报酬同一性,基金所面临的风险最终全部转嫁给了基金持有人。所以,基金风险的主要风险承担主体是投资人(基金持有人)。

1.2目前存在的基金风险

基金的风险是指基金管理人将募集资金投资于证券市场,由于收益的不确定性而可能导致的收益损失。首先是来自市场的风险,然后是来自于管理的风险,还有不可抗力风险等其他风险。

1.2.1市场风险

(1)系统风险(systematicrisk)。

系统风险是指对市场内所有投资项目均产生影响,投资者无法控制的风险。包括通货膨胀风险,市场供求风险,周期性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及汇率风险,政策风险,政治风险等。

①通货膨胀风险。所谓通货膨胀风险又叫购买力风险或物价风险,是指物价变动影响证券价格变动的一种风险。

②市场供求风险。它是指一段时间内市场上可供投资者持有的证券量和入市资金量之间的比例失衡所带来的风险。我国证券市场处于并长期处于成长阶段,市场容量和入市资金呈现出双向快速增加的趋势,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市场扩容速度同入市资金的增加速度不匹配,供求结构风险就会凸显。

③周期性风险。随着经济运行的周期性变化,各个行业及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也呈周期性变化,从而影响到个股乃至整个行业板块二级市场走势。它表现为经济的繁荣,衰退,调整,停滞等不同阶段。证券市场作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充分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周期性,证券市场整体发展水平,市场收益水平将受到国民宏观经济形式的影响而相应呈现周期性变化。

④利率及汇率风险。金融市场利率的波动会导致证券市场价格和收益率的变动。利率直接影响着债券的价格和收益率,影响着企业的融资成本和利润。基金投资于债券和股票,既而收益水平会受到利率变化的影响。一般来讲,利率变动与股价变动呈反向变化关系。相比而言,债券的利率风险较大,优先股次之,普通股较小。汇率风险主要是指我国货币和外国货币之间市场汇率的变动而引起的投资收益的变动。当投资者投资于外国证券时,就要承受外汇风险。

⑤政策风险。因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地区发展政策等国家宏观政策发生变化,导致市场波动而影响基金收益所产生的风险。

⑥政治风险。政治风险是由于意外政治事件的发生而引起的投资收益的变动。这种政治风险影响了投资者在证券市场的投资收益预期,导致了证券市场价格的急剧波动以致影响基金的收益。

(2)非系统风险(nonsystematicrisk)。

非系统风险是指最终可被消除的风险。一般只与个别企业和个别投资项目相联系,由企业投资项目本身的种种不确定性引起,不对所有企业或所有投资项目产生普遍影响。非系统风险主要包括:经营风险、系统运作风险、财务风险。由于非系统风险可以通过合理的投资组合减小甚至消除,在这里不作深入研究。

1.2.2流动性风险

中国的证券市场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在某些情况下某些股票品种的流动性不是很好,由此可能影响到基金投资品种的日常交易及基金的申购赎回。由于流动性在大盘整体下跌时,所有证券公司都面临着赎回的风险,而某支基金管理者运作不当时也有可能出现该风险,在此单独加以分析。2003年7月颁布的《证券投资基金暂行办法》中规定,开放式基金投资股票、债券的比例不得低于其资产总值的80%,投资于国债的比例不得低于20%。国债的流动性仅次于现金,具有极高的流动性,因此开放式基金资产的流动性,关键就在于其所持股票的流动性高低。

1.2.3其他风险

不可抗力风险如战争,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风险可能导致基金资产有遭受损失的风险,以及证券市场基金管理人及基金销售人可能因为不可抗力无法正常工作,从而导致对基金管理的风险。例如雪灾,导致部分地区公司停产等损失。股市轻微震荡。

2我国基金风险防范研究

2.1系统性风险防范

(1)采取措施降低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水平。

针对中国证券市场较高的系统性风险,一是设法降低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二是为投资者提供合适的避险工具。目前情况应从如下几方面着手。第一,教育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改变跟庄追涨杀跌的投资方式,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实质分析。第二,加强政府部门证券监管力度。强化对上市公司信息(真实性)披露,规范关联交易等暗箱操作。第三,进一步发展机构投资者,扩大基金规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总体上稳定证券市场。

(2)建立风险对冲机制,推出风险对冲工具。

根据证券风险投资组合理论,选择16-20个左右的个股即可把大部分非系统风险分散掉。但在中国证券市场上,由于系统风险较大就有必要在使用投资组合降低风险的同时推出风险对冲机制,降低投资者的证券投资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风险。投资者规避证券投资系统性风险主要有两种策略:一是随着股市波动,在“做多”与“做空”之间顺势转化;二是运用其他金融工具,进行风险对冲(陈君清,赵锡军,2002)风险对冲也叫风险转移,是将现货市场风险转移至期货市场。

2.2非系统性风险防范

基金管理人控制非系统风险的主要手段就是组合投资。其基本原理来源于马可维兹的现资组合理论。马可维兹认为,可以通过组合投资把投资分散到几种证券上。其中非系统风险可以通过证券投资的分散化,即组合投资来降低。组合投资是将各类证券按一定条件组成一个投资组合,即为“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2.3流动性风险防范

(1)强化基金内部流动性管理。

①资产流动性管理。按风险、收益率和流动性大小进行配置。首先拿出一部分作为准备金,应付赎回要求。其次,投资于国债,作为二级准备金;再次,投资于流动性较强的蓝筹股,以保证某些极端情况下可以降低变现成本;最后,投资于现有流行的创投板块,题材股等。虽然风险高,流动性差,但收益也很高,可提高整支基金的盈利性,吸引投资者投资,产生良性循环。

②资金来源流动性管理。资金来源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创新融资工具,广泛组织资金来源,以应付赎回流动性需求。首先加大宣传,激发投资者(尤其机构)申请基金热情;其次,运用国债回购和拟回购等工具保证基金流动性;再者,虽然《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办法》禁止基金动用银行信贷资金从事基金投资,但却未明文禁止基金动用信贷资金用于赎回。按“未禁止,即可行”原则,在面临巨额赎回时,抵押贷款,即可解决燃眉之急。当然,这种做法需要政策创新。

(2)完善交易机制,创新金融工具有效化解基金的流动性风险。

首先,在我国证券市场现行交易机制下,由于缺乏大宗交易和程序化交易机制,因而从基金管理人下达投资组合指令到最终成交的交易过程中,存在着严重时滞。其次,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缺乏做空机制,即使基金管理人事先预见到市场的下跌,也无法有效地规避市场风险,而只能通过减少股票持有量来减少损失。但由于基金资金量大,在大势下挫时难以或不便退出,在这方面甚不如散户有优势。一旦股市出现下跌,即使基金管理人的资产运作能力很强,能够保持基金的跌幅小于市场水平,也同样会面临赎回压力。

3结论

基金风险范文篇4

关键词:私募基金;风险控制;应对措施

私募基金实际上就是利用非公开的形式进行集体投资,以基金方式进行运作,其资金来源具有非公开性和相对稳定性特点,属于民间金融的一种。在金融市场运营中,私募基金占有重要的位置,但是,由于市场不够成熟,缺乏相关法律监督管理,再加上私募基金的安全性、规范性难以保证,这些都是造成基金运营中的风险因素,一些投资者因为缺乏风险意识和风险规避能力而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针对私募基金的风险控制进行研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1我国私募基金的风险因素分析

1.1法律风险。从当前我国私募基金的发展和运行情况来看,法律风险较为突出。一是,私募基金并未合法化,缺乏与之相关的法律保护内容,其法律地位不够清晰,进而影响了基金运行的稳定性。我国法律并未对私募基金经营机构、投资者的权益作出明确规定,投资者构成复杂,其风险承受能力也有很大差异。而一些私募基金机构缺乏专业化的金融服务能力,这些都会增加基金的运行风险。二是,私募基金属于“契约式”运作,也就是人和投资人之间确定契约关系,这种缺乏法律保障的关系非常脆弱,有可能出现不平等条款,或者收益分配违约等,从而导致人和投资人之间的利益矛盾。一旦出现利益纠纷,由于没有切实可依的法律依据,往往难以保障投资人利益和权益,从而造成基金维权的“灰色地带”,其法律风险也会进一步增加。1.2政策风险。随着金融市场运作的多元化发展趋势,私募基金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是,其中的政策风险并没有因为市场规模的增加而削弱,相反的,一些政策风险逐步付出水面,原来的隐性政策风险已经转变为显性风险。一是货币政策风险,由于私募基金主要集中在各类债券以及股票、金融衍生产品领域,所以,国家政策的变化直接影响其收益,私募基金的收益也会随之波动,如股市低迷,私募基金也会受其影响而收益走低。二是国家财政政策风险,财政政策对资金流向有很大影响,其股权投资收益也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在国家公共政策调控下,私募基金运作会受到一定影响,资金撤出风险较大。由此可见,从当前国内私募基金发展情况来看,货币政策、国家财政政策以及宏观调控等,都会对其造成影响,增加政策风险因素。1.3市场风险。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步成熟,私募基金的发展速度有所增加,外部发展环境相对稳定,但是市场汇率、经济周期、购买力水平等仍是影响私募基金的重要因素。在经济周期性变动中,金融市场价格也会出现巨大波动,这些波动产生的风险并不会被资产组合或者对冲分散,尤其是进入经济萎靡期,会导致私募基金陷入低潮,投资者可能因此承受更大的本金损失。在利率市场化变动中,会直接影响私募基金的成本,如果利率风险过高,投资者的行为会更加谨慎,选择利率风险较低的银行储蓄类产品,进而导致证券市场资金流入减少,价格下跌。由于私募基金收益主要来自证券市场,金融工具类型单一,创新性不足,这些都有可能造成更大的风险隐患。尤其是在人民币汇率逐步放开后,汇率波动会受国际和国内经济环境的双重影响,央行调控和干预力度逐渐降低,如果人民币贬值必然会让不少投资者选择外汇或者黄金这些金融产品,私募基金市场会因此而萎缩。同时,也不排除通货膨胀造成的购买力风险,投资者购买力下降,必然会造成基金市场趋于低迷,进而诱发更大的风险因素。1.4信用风险。由于当前私募基金尚未建立规范的信息披露机制,管理人道德风险、违约风险等都会造成信用风险增加。当前,国家尚未对私募基金制定专门的法律管理制度,监督体系不够完善,再加之其非公开募集特点,造成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完整、信息失真等问题,这些都会影响基金监督管理成效,导致其风险因素增加。有些基金组织为了拓展资金来源,会提前承诺投资者获得保底分成,无论基金运用是否亏损,都会连本带利使投资者获益。但是,一旦私募基金运营出现问题,甚至平台倒闭跑路,这些承诺也会化为泡影,最终由投资者承担全部损失,由此可见,私募基金信用风险不容小觑。

2私募基金的风险控制对策

2.1加快私募基金立法进程。我国私募基金已经具备一定规模,这就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法律监管法规,促进其合法化发展,提高基金运作管理的规范性和公开性,对出售和认购私募基金的主体进行严格监管控制。对于投资人来说,需要对其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全面评估,并填写风险评估意见表达,经过评估合格者才能认购私募基金。对于私募基金机构而言,必须对其资产价值、经营情况、专业团队配置等进行评估审核,只有达到相关法律标准才能开始私募基金业务。同时,在基金管理中建立登记制度,管理者全部登记在案,对其进行业绩考核,以此提高私募基金管理团队的专业性。在私募基金的信托管理方式进行立法,制定明确的法律监督监管标准,以避免私募基金被挪用或借用,基金管理者如需动用资金,必须根据相关法律程序实施审核登记,加大基金监管力度。如果账户资金安全低于保障线,能够利用法律退出机制保证投资人利益。因为私募基金要遵循“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因此,通过立法规范其运营和管理行为,有利于营造更稳定的基金市场环境,提高其安全性。2.2加快监管体系的构建。当前,在我国私募基金管理中存在多个主体,多头管理很容易造成部门之间协调性差,反应链条过长,从而导致风险因素增加。因此,在私募基金监管体系构建中,要从立法和监管两个层面入手,加强风险评估及控制力度,准确识别风险才能有效应对,逐步建立起政府、监管部门、私募基金协会三方共管格局,通过三位一体式管理完善当前监管体系。建立私募基金专门的监管机构,或者由证监会对其进行监督监管,对基金风险进行评级,评价结果要对外公布,一方面可以起到提示和预警作用;另一方面则有利于激励私募基金机构提升自身安全信誉。投资者可以参考风险评级结果选择安全度更高的基金,从而提升投资安全系数。政府相关部门也要严把收益率区间控制关,在年度会计报表中向政府监管部门提交其收益率信息,政府监管小组对其收益、行情、运作规范性等进行评估,从而确定具体的收益率区间数值,如果低于该数值,则会对基金机构提出警告,如果限期内未能达到区间收益值,则会被叫停业务或清盘处理。对于区间收益明显过高的私募基金机构,则要对其运作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监督监察,以避免其出现黑箱交易问题。2.3推出合理避险工具,防范市场风险。金融市场本身即存在很大变数,尤其是私募基金,会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较大变动。发达国家由于私募基金运作较为成熟,金融市场产品呈现多元化发展,操作团队组织较高,投资环境较为稳定。因此,在我国私募基金发展过程中,可以适当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推出更多的避险工具,从而更有效地防范市场风险,这样能够改变金融工具过于单一的问题,提高投资者规避金融风险的能力。形式各异的避险工具有利于实现风险对冲、缓解、消解等作用,即使股市出现较大动荡,私募基金也可以避免清盘危险。在分散投资基础上,私募基金还要尝试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资本规模,鼓励金融创新,加大金融工具开发力度,这样才能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避险途径,能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作出合理选择。例如“股指交易”产品能够很好地实现风险对冲,从而提高私募基金运营的安全性,对于稳定证券市场、规范基金运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处于特殊市场环境下,可以适当开放二板市场,这样就能提高私募基金交易的灵活性,为基金退出拓展新渠道,一旦出现市场风险时,通过二板市场能够帮助投资者回收资金。2.4改进内部操作,降低投资风险。私募基金投资流程较为复杂,由于其不具备公开性,所以投资风险也会因此而增加。在筹资阶段,要分析其资本结构是否存在风险,如果资金来自银行贷款,银行则要严格控制贷款规模,防范私募基金操作者利用财务杠杆进行违规操作,同时也能避免投资者随意赎回,以确保双方权益和私募基金合理运作。私募基金机构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采取有限合伙制,通过有限合伙人和一般合伙人共同成立私募基金,一般合伙人出人力和少量资金,负责日常经营管理,承担机构的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人则仅出资金,不参与资金管理和机构决策,根据出资规模确定其责任范畴。私募基金通过有限合伙形式能够减少风险系数,双方利益绑定在一起,从而实现了权益和约束的有效统一。在私募基金运营中建立报告制度,从而控制其风险因素,起到激励和约束的双重作用。而且有限合伙制在税收层面采用“先分后税”的形式,这一点区别于公司制,有效地避免了重复纳税。在信托关系基础上,私募基金平台和投资人建立契约关系,机构负责给予投资人契约解读,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其投资内容,了解资金运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能够及时解答投资人提出的疑问,而不是一味地采取哄骗、欺瞒、诱导的方法拉客投资。在资金运作过程中要注重投资组合,最大限度地采取分散投资形式,这样能够有效避免集中风险,减少投资损失,提高私募基金的整体收益。

3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私募基金尚处于发展初期,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基金运营体系,缺乏完善的监督监管模式,进而形成了不同形式的风险,这就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私募基金立法,优化基金市场环境,积极学习国际经验,从立法、市场监管、投资管理、操作管理方面建立起有效的避险机制,降低私募基金的操作风险,为投资者营造更安全、稳定、规范的投资环境,助力我国私募基金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原婧.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独具优势的投资工具[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10).

[2]张晨明.私募基金发展中的风险控制策略[J].智库时代,2019(42).

[3]华佳悦.关于私募基金备案与新三板相关业务的问题解析[J].法制博览,2019(26).

[4]江书娣.中国私募基金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10).

基金风险范文篇5

一、医疗保险基金运行的主要风险

1、基金征缴工作力度不够。一是由于政策缺乏强制性,目前部分个体、私营单位出于个人利益,不给职工办理医疗保险。二是个别参保单位有选择性投保,为单位领导及管理人员参保,单位员工不予参加,有的甚至将有病的亲朋好友挂靠参保;三是个别参保单位故意虚报、瞒报、故意压低缴费基数,甚至恶意拖欠医疗保险费;

2、参保人员结构失衡。一是目前参保单位中困难企业数量较多,这些困难企业退休人员所占比例大,多数退休人员年龄大,患病住院率高,使用统筹基金数额大;二是一些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医疗保险前医疗待遇没有保障,个人看不起病,一些职工身患疾病多年得不到很好治疗,一旦有了医疗保险待遇就集中就医,过多消费医疗资源,导致了就医住院人数和统筹基金支出的增加;三是随着退休人员不断增多和退休金的逐年增长,而个人帐户划入比例不变,导致退休人员个人帐户资金划入数额不断增加,占用了一部分统筹基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统筹基金的积累水平,而且这种影响会越来越大。

3、医疗费用逐年攀升。一是随着医疗保险覆盖面的逐年扩大,参保患者的绝对数必然增加。二是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已有10年时间,参保职工对医疗保险有关政策的了解越来越多,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的提高,使参保职工的医疗需求不断扩大。三是我国逐步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老年患者数量增加,病情较重,疾病叠性化速度增快,老年群体医保费用支出系数严重倒挂。四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一些疾病自然发病率增加。

4、医患行为不规范。一是个别定点医疗机构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在为参保人提供医疗服务时,违反协议管理的有关规定,不能做到“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二是参保职工与定点医疗机构联合,通过多做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将医保目录外药品与目录内药品进行窜换等,套取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三是随着参保人数的增多,一些特殊疾病如透析、肿瘤患者等不仅数量上的逐步增加,而且由于一些医疗新技术、特效药品等的使用等使得其生存期延长,导致每一个患者平均医疗费逐年增加。

5、工作机制不健全。一是企业改革改制加大了医保基金运行风险。这部分企业由于历史原因,在职人员经改制分流,人员大幅度减少,而退休人员和和接近退休人员作为包袱和负担转嫁给医保部门,政府对改制企业部分退休人员缴费标准在政策上还给予照顾,减少了统筹基金收入总量。虽然尚能一次性收取一定的保费,但远不能弥补这部分人员就医的支出;二是由于医保经办机构受人力、物力、财力等限制,劳动保障部门和医疗保险经办部门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不够,造成基金流失。

二、针对基金运行风险的几项规避措施

医疗保险基金运行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影响到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因此,采取措施努力规避医疗保险基金风险,提高医疗保险基金运行质量势在必行。

1、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合理引导医疗消费。将医保政策、操作流程、服务承诺向社会各界和参保人员进行公示范,使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参与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要加强医患双方教育,防范道德风险,使定点医疗机构及其医疗服务人员摒弃本位主义思想,舍小利求大义,积极为广大参保职工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使广大参保职工真正理解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意义,正确进行合理的医疗消费。积极引导广大参保职工,养成良好的就医习惯,小病到社区,大病到医院,合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提高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

2、加大扩面征缴力度,抵御基金运行风险。在当前扩面工作形势逐年严峻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积极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努力构建多元化参保体系,满足不同人群的医疗需求。目前主要是应抓好混合所有制企业、改制企业、私营企业等非公有制企业参保工作,特别是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地区要以国家实施全民医保目标为契机,认真抓好城镇居民参保工作,适当放宽政策,将符合条件的城镇居民及城镇人口中没有医疗保障的人员都纳入医疗保险中来,真正实现医疗保险的“大数法则”,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广覆盖”,进一步夯实统筹基金积累,提高基金抗风险能力。

3、深入开展征缴稽核工作,强化对参保企业的征缴稽核。建立稽核与征缴部门、经办机构、劳动执法联动机制,事前、事中稽核有机结合,即做好收又管好支。依据国家社保基金管理有关规定,制定稽核工作计划,确定重点稽核单位和稽核任务,量化工作指标,大力开展基金稽核工作。依据有关规定,对这部分单位参保人数、缴费工资等开展稽核,对虚报、瞒报参保信息的单位,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相应处理,进一步提高参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4、完善政策体系,规避基金运行风险。在坚持整体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建设统一性、规范性的基础上,遵循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运行机制,适应不同人群的需要,建立保障水平多层次、管理办法灵活的多种保障方式。对改革改制企业做到应收尽收、应提尽提、应补尽补;尽快建立功能齐备、结构合理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明晰基金保值增值政策和基金的监管措施。通过政策的完善与措施的调整来增加基金的有效供应,扩大总量,平抑基金运行风险。

基金风险范文篇6

关键词货币市场基金风险控制方法

货币市场基金,是指以货币市场工具为投资对象的基金。投资对象主要包括:短期国债、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回购协议、银行承兑汇票等货币市场工具。

1我国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我国货币市场基金起步较晚,2003年12月10日,由华安、博时和招商三家基金公司分别发起管理的首批三只货币市场型基金获准设立。到2004年4月12日,已经设立的7只货币市场型基金的总份额为430.93亿元,占开放式基金总份额的24%。

目前我国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范围还比较狭窄,暂时设定为短期债券(含央行票据)、银行存款和回购协议,但随着货币市场的逐渐发展,此类基金将来可投资于大额转让存单、银行承兑汇票、经银行背书的商业承兑汇票或其他流动性良好的短期金融工具。从这些投资对象的性质来看,主要特点有:

(1)基金单位的资产净值是固定不变。货币市场基金与其他基金最主要的不同在于基金单位的资产净值是固定不变的,通常是每个基金单位1元。投资该基金后,投资者可利用收益再投资,投资收益就不断累积,增加投资者所拥有的基金份额。比如某投资者以1000元投资于某货币市场基金,可拥有1000个基金单位,l年后,若投资报酬是8%,那么该投资者就多80个基金单位,总共1080个基金单位,价值1080元。

(2)收益率是衡量货币市场基金表现好坏的标准。这与其他基金以净资产价值增值获利不同。

(3)流动性好、资本安全性高。这一优势主要来源于基金所投资的对象的特点,同时,投资者可以不受到日期限制,随时可根据需要转让基金单位。

(4)风险性低。货币市场工具的到期日通常很短,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组合的平均期限一般为4~6个月,因此风险较低,其价格通常只受市场利率的影响。

(5)投资成本低。货币市场基金通常不收取赎回费用,并且其管理费用也较低,货币市场基金的年管理费用大约为基金资产净值的0.25%~1%,比传统的基金年管理费率1%~2.5%低。

(6)货币市场基金均为开放式基金。它通常保持一定比例的现金,以应付客户的日常赎回。即使在发生较大规模的赎回时,也可以通过在货币市场迅速变现自己的短期有价证券来获取现金以满足客户要求。

2货币市场基金的风险分析

2.1货币市场基金的系统风险

货币市场基金的系统风险是指基金投资于货币市场必须承受的其外部发生的,非基金本身所能控制的来自政治、经济、政策、法规的变更等所导致的市场行情波动而产生的投资风险。

(1)利率风险。不同于投资股票和债券的基金,货币市场基金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货币市场基金单位的资产净值是固定不变的,衡量其表现好坏的标准是收益率,这一收益率通常只受市场利率影响,其收益主要取决于短期市场利率水平,利率风险也因此产生。一般来说,货币市场基金的盈利空间和市场利率的高低成正比。市场利率越高,其盈利空间越大,反之则收益较低。

(2)资金转移风险。货币市场基金的流动性非常接近银行存款,且收益率一般会超过银行存款,如果设立货币市场基金,银行存款可能就会出现转移。如果商业银行在货币市场基金中不扮演基金管理人的角色,银行的经营业务将受到直接影响。资金转移的另外一种风险是,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对走势将导致资金的流动。资本追求最大化的收益,当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收益出现差异时,货币市场基金就有动力超越有关限制,资金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的不正常流动就会出现,这需要行业自律的提高和监管的强化。

(3)政策风险。这是由于国家政策的变动而引起的投资人的损失,同时也是国内发展货币市场基金的一个特色风险。我国金融体系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最后货币市场基金到底由谁来监管,参与者的范围,政策方面尚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有待我们进一步去研究。此外,货币市场基金成立之后的收益直接取决于货币市场本身的发展,货币市场参与者是否足够广泛、投资工具发展是否充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展状况、货币政策执行是否具有独立性等,这诸多因素都直接影响着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而这些因素大都与政策变迁的方向和速度有关。货币市场基金的风险研究_金融研究作者:佚名来源:不详时间:2007-9-2014:33:20人:lsy1chj2wdh3

2.2货币市场基金的非系统风险

非系统性风险是由于局部因素造成的风险,是货币市场基金自身经营管理所带来的风险,基金本身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避免。

(1)道德风险。货币市场基金实质上是契约的组合,是多数投资者以集合出资的形式形成基金,委托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投资者选择好基金管理人之后,由于投资者不能直接观测到基金管理人选择了什么行动,能观测到的只是另一些变量,这些变量由基金管理人的行动和其他外生随机因素共同决定,只是基金管理人的不完全信息,因此,基金管理人随时可能出现“道德风险”问题,即基金管理人在最大限度地增加自身效用时做出不利于基金投资人的行动。

(2)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企业在债务到期是时无力还本付息而产生的风险。货币市场基金以货币市场上的短期工具为投资对象,其中各类不同工商企业发行的商业票据占其基金投资组合的一定份额。企业发行的商业票据由于受自身的规模、信誉、业绩和经营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商业票据质量有所不同;某些企业一旦遇到经营环境恶化,经营业绩不佳,净现金流锐减,此时发行商业票据的企业就存在到期无法兑付的风险。如果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组合中这类资产所占份额较大,必然影响到基金的收益,表现出一定的资本损益风险。

(3)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金融资产持有者按价值出售资产的难易程度。对货币市场基金而言,流动性是指基金经理人在面对赎回压力时,将其所持有的资产———投资组合在市场中变现的能力。基金经理常常面对两大流动性风险:一是所持有资产在变现过程中由于价格的不确定性而可能遭受损失;二是现金不足,难以满足投资人的赎回要求。所以一旦基金出现大幅缩水或投资者集中赎回投资的情况,而基金手中所持流动性资产又不敷支出时,货币市场基金必将面临严重的被动局面。

(4)经营风险。虽然货币市场基金是专家理财,但基金管理者仍然会有投资失误,基金内部监控也可能失灵,这样货币市场基金净值将可能存在大幅缩水。因此,基金的收益、风险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金投资顾问的专业水平。投资顾问的专业技能及其业绩档案能提供下面一些重要信息:即基金的投资策略和风险控制度能否被坚持;基金对未来的机会或严峻的形势将作何反应;该基金的顾问以受托人方式,按照基金股东的最佳利益行事的可能性。

3货币市场基金的风险控制

3.1外部环境的治理

(1)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法规制定应当先行,应明确货币基金的设立原则、各方当事人间的关系、货币基金的投资领域、管理原则、分配制度以及违规处罚措施等,特别是要严格禁止货币基金投资股票、中长期债券、房地产以及实业领域。

(2)大力发展货币市场工具。众所周知,投资品种的多样化,对于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从我国当前货币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货币市场工具仍显单一,有限的货币市场工具必然会限制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方向,使货币市场基金无法通过投资组合的多样化来分散风险,从而降低了它的灵活性。因此,我们应在进一步完善信用制度的基础上,鼓励发展货币市场工具。

(3)实施制度创新,提高货币市场的流动性。提高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对于降低基金的风险具有一定的作用。要提高货币市场的流动性,需要市场制度方面的一系列创新和改革。首先,要打破银行间市场与交易所市场的分割局面,允许更多的证券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基金公司以及大企业进入货币市场,以进一步壮大货币市场交易主体,活跃市场交易。其次,引入货币市场经纪商,提高货币市场的流动性。

3.2内部环境的治理

(1)保持高度的流动性。由于货币基金的投资者可以随时赎回投资或据其基金账户的资产净值予以签发支票,所以基金组合必须具有高度的流动性。这不仅是指平常资产组合中应保有相应量的现金性资产,更为重要的是应持有必要量的短期国库券。因为能够形成大规模和范围广泛的流通交易市场的是短期国库券,所以国库券已成为仅次于现金的准现金性资产。同时,与持有基金较大份额的投资者经常的交流是得到赎回暗示的重要方法,有的基金采取鼓励大额赎回提前通知和拒绝对利率敏感的投资资金等措施。

(2)实行开放式的管理。即必须每天公布基金资产的净值与收益水平,允许投资者随时根据各自的需求,按公布的资产净值自由进出货币基金。为此,基金管理人应当与托管银行密切合作,将商业银行的网络作为投资者进出货币基金的窗口。并且,基金账户与投资者的银行资金账户要有顺畅的沟通,以保证投资者的资金根据需要在两个账户间快速流动。

(3)特别的内控程序。①估价。准确的估价是维持一个稳定的基金净值的重要因素。应定期(每天)估算基金实际市值和按摊余成本法计价得出基金净值,并将偏离度控制在0.5%之内。当发现偏离度超过0.25%之时,基金应该启动应急处理程序,通过适当的处理方法降低偏离度,如卖出对偏离度贡献最大的品种等;②对不确定性的处理和测试分析。对不确定性的处理包括计算购买任何证券之后对基金的加权平均到期日(WAM)的影响,同时考虑在证券购买时可能发生的意外赎回。此外,还应对单个证券和投资组合进行压力测试,评估在发生较大的利率变化时证券价格的敏感性。

目前,我国经济又处于转轨时期,市场发育不健全,各种金融法规和制度有待完善,在这种情况下推出货币市场基金,我们必须从观念上重视货币市场基金的风险,并积极加以防范,保持基金的收益与风险的同步。

参考文献

1张亦春.现代金融市场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2吴道霞.货币市场基金法律问题研究[J].河北法学,2004(3)

3田启伟,马建国.货币市场基金及其风险分析[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

基金风险范文篇7

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的投机性较强,且股市波动较为强烈,而这主要是由我国特殊的投资者结构造成的。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投资者以散户为主,不太集中。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制定了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策略,之后当越来越多的基金上市之后,我国开始对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进行严格的制度管理。2004年颁布的《证券投资基金法》鼓励发展开放式基金,促进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当前,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呈现出了以下特点:第一,基金规模不断扩大。从我国开始发行证券投资基金后,证券投资基金的规模就在不断扩大,资金的资产净值也在不断增加,在资本市场的市值占据A股流通市值的比重不断增加;第二,基金销售市场火爆。2005年后半年以后证券市场一直处于牛市状态中,激发了很多投资者的兴趣,同时证券投资基金的发行量不断增加,发行周期逐渐缩短,扩大了基金行业的规模,使证券投资基金销售市场十分火爆;第三,收益增加。我国开放式股票型与混合进取型基金涨幅不断提升,市场回报率超过140%。

二、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趋势

封闭式基金指的是基金发起人在设置基金时对基金单位的发行总额进行了限制,当基金筹集到的总额达到了限制总额时,基金就会成立,同时不再接受投资。封闭式基金又被称之为固定型投资基金,其期限是从基金成立到基金终止,这一期限会受到基金投资期限的影响,也会受到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我国最初发行证券投资基金就是封闭式基金,虽然也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投资手段,但加大了投资风险。而开放式基金指的是基金发起人在设置基金时不设置基金发行总额限制,可以根据投资者的实际需求进行发行的追加。对比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可以发现,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在期限、发行规模限制、基金单位交易方式、基金单位交易价格的计算标准以及投资策略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相对来说,封闭式基金会加大市场投资的风险,且大多数国家的基金都是逐渐从封闭式基金发展成为开放式基金,因此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也会逐渐向开放式基金发展。我国大陆的第一只开放式基金是华安创新证券投资基金,之后开放式基金的规模不断扩大,推动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首先,开放式基金将有效推动金融深化,即金融市场化、金融机构多样化与金融资产证券化发展;可以增加证券市场的资金量;激发更多投资者对股市的兴趣,增强社会大众的投资理念,促进股市的发展,也有利于市场板块的重塑。第二,证券投资基金会长期保持稳定增长的发展趋势。相比于其他投资手段,证券投资基金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可以满足一些小投资者的需求。例如,部分投资者只有少量的投资资金且缺乏投资经验,利用其他工具进行投资无法实现组合投资、风险共担,而证券投资基金解决了这一问题。第三,股票型基金占比可能会下降。在金融市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种投资工具纷纷涌现出来,例如企业债券、金融机构债券等,丰富了人们的投资选择,可能会降低股票型基金的占比。第四,可能会解决公募基金的股权激励问题。无论是公募基金还是私募基金都会对人才有较高的要求和需求,在人才培养机制优化过程中,证券投资基金会稳步发展。

三、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

(一)宏观风险

在发展过程中,市场因素会直接影响到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而证券投资基金产生的宏观风险就是由市场因素造成的。在国家政治与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下,市场具有较大的波动性,会加大证券投资基金的不确定性,导致证券投资基金出现风险。第一,政府部门在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当中明确规定了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对象以及投资的组合形式,即只有国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发行的国债与股票才能成为证券投资基金的对象,且必须要根据国家所规定的比例明确投资组合。在这种情况下,若证券投资基金出现风险时,不能过度减持国债与股票的比例,这就会降低证券投资基金抵御风险的水平。第二,我国证券市场具有较强的封闭性,扩大了证券市场的风险。西方国家的证券市场允许投资者自由进行证券基金投资,而我国证券市场过度封闭,不仅导致投资者基金投资的选择性少,也导致投资者只能在本国市场中进行投资。若我国证券市场出现较大的变化或出现熊市情况,证券投资基金就会出现较大的风险,给投资者带来损失。第三,我国缺乏能够抵御证券投资基金风险的金融工具,无法为投资者提供有效的抵御风险的手段,导致整个证券市场抵御宏观风险的能力都比较低。

(二)微观风险

证券投资基金不仅具有宏观风险,也具有微观风险,即微观运作风险。首先,证券投资基金备受投资者的青睐,运作证券投资基金的人众多。且大多数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者都会委托法人治理结构运作其基金资产。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法人治理结构都会统一管理大部分基金,导致基金投资缺乏独立性,降低了投资结构的规范性。在这种情况下,基金管理者投资过程中会根据主观或大股东的意见进行投资,这就会加大投资者的风险。其次,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信息透明度较低,没有及时进行基金信息披露工作,导致投资者无法及时掌握各种基金信息,降低了基金信息的实效性,可能会造成投资者出现投资失误的情况,加大了投资风险。此外,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管理人存在职业道德素养差、管理水平低等问题,加大了投资风险。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证券市场起步相对较晚,证券市场管理人员存在流动性大的情况。且大多数证券市场管理人员都不是专业人员,只具备一定的经验,但是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综合素养相对较低,无法利用专业知识与技能加强基金管理,导致投资者的风险不断加大。同时,在管理过程中,证券市场管理人员应根据市场发展情况选择合适的投资策略,从而帮助投资者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例如,选择蓝筹股等稳健型基金可以降低投资风险,而选择成长型基金会有较高的投资回报。但由于证券市场管理人员无法准确判断基金类型与特点,无法有效选择投资策略,导致投资风险较大。部分证券市场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较差,会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而利用一些违规操作侵害投资者的基金收益,造成投资者出现了较大的风险。

四、证券投资基金风险的解决路径

(一)风险评估

投资者进行证券基金投资是为了获取经济效益,而不是为了亏损,但在市场、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下,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较大,若想保障经济效益就需要对投资风险进行综合分析,明确投资风险的特点与具体危害,并根据其实际情况采取有效解决策略。在进行证券投资基金风险评估时,评估人员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第一,评估证券投资风险后可能会得到一个参考值,这一参考值有助于评估风险对基金投结语投资者选择证券投资基金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但若不加强风险控制可能会降低经济效益,甚至会造成投资者亏损,因此在投资过程中应加强宏观与微观风险评估,并通过加强投资组合、协调各方面利益等方式规避风险,保障投资者利益。资收益的影响,但是并不能获取准确结果。第二,评估证券投资基金风险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外部环境的因素,因此在评估风险时应当动态评估外部环境的变化情况,增强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第三,不同证券投资基金的特点不同,需要针对其特点选取合适的评估手段,也需要充分考虑该风险的变化情况,不要仅凭经验进行评估。为了增强证券投资风险评估的准确性,评估人员可以利用一些先进的评估方法。首先,特尔斐法。特尔斐法指的是通过信息调查的相关手段采集更多的信息并加强信息整合,从而明确市场风险的实际情况。其次,统计计量法。统计计量法是以计量学原理为基础的,不仅可以进行风险评估,也可以预测证券投资基金的市场风险和非市场风险。再次,评估人员可以利用财务指标评估法,即通过分析财务报表中的信息以及市场价格的波动变化获得信息,之后根据所获信息构建完善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再通过与参考值的对比分析明确风险。

(二)风险控制

基金风险范文篇8

关键词:产业投资基金风险分析控制

产业投资基金概述

产业投资基金是一种借鉴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规范的创业投资基金运作形式,对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和提供经营管理服务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制度,其特点可以概况为集合投资、专家管理、分散风险、运作规范。但是产业投资基金的风险要比证券投资基金大。从产业投资基金风险产生的环节上看,可以将风险分为两部分:一是源自产业投资基金投资对象的风险;二是源自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方面的风险。而这两方面的风险又可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构成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的因素很多,此外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和基金市场发展初期,基金市场中各类行为尚未完全规范,因此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的风险必然是多种多样的。对这些风险的准确把握,有助于各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防范,使产业投资基金得到健康发展。

产业投资基金风险分析

(一)流动性风险

市场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产业投资基金本身或者所投资的资金是否具有合理的流动性而产生的风险。产业投资基金的存续期有5-10年,投资对象是特定的企业,需要一定的投资回收期,所以流动性不是产业投资基金的固有特性。流动性风险是产业投资基金的最大和最突出的风险,产业投资基金能否生存和发展,取决于对流动性风险是否能够达到有效规避和防范。其次,由于产业投资基金主要投资于见效周期较长的实业、未上市企业或上市企业的未流通证券,因此其投资的资产缺乏流动性。缺乏流动性使资金的周转存在困难,一旦所投资项目经营状况不佳,基金的处境将会十分艰难。特别是当基金的存续期满后,基金仍不能从所投资资产中变现,那么,整个产业投资就以失败而告终。

(二)市场风险

产业投资基金的市场风险指市场主体因市场环境的变化所产生的盈利或亏损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包括经济周期波动、利率变动、通货膨胀导致的购买力变化等宏观经济因素的改变而产生的风险,以及行业政策的变化所引起的行业供求关系改变所产生的风险。从微观环境来看,市场风险指投资企业产品市场风险,包括:市场容量的不确定性。其决定了产品的市场商业总价值,产业投资基金一般投资规模较大,最后形成的产品对本行业会造成一定的冲击。如果产品市场的容量不大,会导致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下降,利润甚微或亏损。市场接受新产品的时间不确定性。产业投资基金所投资的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的产品往往是市场中尚未出现的新产品。新产品被市场认可的过程和结果都是不确定的。市场竞争的不确定性。不管产业投资基金是投资于新兴产业或者是传统产业,都会面临着一定程度的市场竞争。如果投资的产业市场竞争激烈,高的预期投资收益一般就难以达到,投资结果不理想。

(三)经营管理风险

产业投资基金的经营管理风险是指基金管理人的业务能力,及其在具体项目经营管理上的不确定性。具体包括项目选择风险和决策管理风险。项目选择风险指由于对投资项目选择失误而产生的风险;决策管理风险则指由于管理技能缺乏或管理方式不当所造成的损失。产业投资基金运行,通常遇到的经营管理风险有:体制风险。体制风险是指由于产业投资基金所采取的设立方式,及其基金运作过程中责权利的划分方式而产生的投资风险。经营风险。主要由项目选择风险和规模选择风险两部分组成。项目选择风险是由于对项目的选择的失误而造成的损失,项目的规模风险是指项目在选取规模和种类上存在的风险。人力资源风险。人才的流失对企业来说是致命的打击,个别技术人才的流失有可能导致整个技术的崩溃,因此人力资源风险也是时时存在的。

(四)投资环境风险

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环境风险指资本市场投资环境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风险。主要包括三类:

第一,政策环境风险指由于地方政府或中央政府对待产业投资基金的政策发生了变化而引起收益变化。随经济形势的变动政策不断变化,从而使产业投资基金政策不明朗。

第二,法制环境风险是指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执法部门执法不力等造成对产业投资基金损害的可能性。我国仍处于经济发展转型期,各种规范市场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特别是投融资方面的法律法规明显滞后于经济建设的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下,产业投资基金的运作就可能存在与其它法规产生冲突、甚至由于理解不同而出现触暗礁的现象。同时,由于我国执法队伍的素质原因,在产业投资基金运作过程中与有关部门发生纠纷时,产业投资基金的正当权益保护就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第三,市场环境风险指由于市场体系和市场规则不完善而对产业投资基金的运作产生收益减少的可能性。目前,我国的市场机制仍受传统计划经济思想的干扰,特别是在金融领域的行政干预更加普遍。

(五)市场交易风险

产业投资基金的市场交易风险指由于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因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的风险。我国产业投资基金一般是依封闭式方式设立的,与封闭式的证券投资基金和其它股票一样,产业投资基金一旦上市流通,就要接受市场法则的检验。普通股票的风险同样存在于产业投资基金中,买进卖出、市场炒作等二级市场的各种风险都会发生。另一方面,市场价格总水平的变动(通货膨胀)也可能使同样数量的货币在不同时期的购买力产生差异,从而引起产业投资基金收益变动。公务员之家

(六)道德信用风险

道德风险指基金管理人为了自身利益而弄虚作假、欺骗投资者,给投资者造成损失或收益减少的可能性。投资过程是基金管理人对资金的运作过程,除了资金因素,还有投资水平、投资技术等因素。其中基金管理人的道德水平和价值取向对基金收益也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在投资项目选择、论证决策、经营管理、获取收益等一系列环节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有关人员的道德品质的影响。同时,当前我国的社会信用环境不完善,秩序还比较混乱,专业性的组合投资和高素质投资队伍比较欠缺,资本市场特别是产权(股权)市场不够有效。最突出的问题可能是企业会计做假账,审计结果缺少诚信,使得产业投资基金无法对项目做出科学判断,增加投资风险。

产业投资基金的风险控制

产业投资基金在运作过程中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为了避免和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需要不断探索防范和控制风险的对策与方法。

(一)以预期的高收益性抵消流动性风险

由于产业投资资金大都投资于特定的企业,有一定的投资回报周期,因此,流动性风险是产业投资基金最大和最突出的风险。产业投资基金能否生存和发展,往往取决于对流动性风险能否有效规避和防范。由于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导致流动性不足是一个很大的风险。为了弥补这个不足,产业投资基金常常是以预期的高收益来抵消。

(二)以科学的管理决策控制经营管理风险

对于项目选择风险的控制,一方面要具有科学的决策机制,使选择的项目具有相对稳定的投资收益;另一方面,要尽量利用有效的渠道争取到有益的项目。而对于基金管理风险的控制,则要求尽量提高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能力,建立市场化的用人机制,通过一定的激励措施吸引高素质的基金管理人才。要从根本上规避经营管理风险,还必须建立有效的基金管理公司的治理结构,使基金的运作过程有一套高效、健全的投资决策机制。

(三)以规范完善的市场法律体系控制环境风险

对于投资环境风险的控制,要不断地完善市场体系和规范市场行为,理顺政府职能,使行政干预从微观经济领域中脱身,让位于市场机制。同时,通过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提高执法水平等多种途径逐渐减少和消除这类风险。

(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并规范道德信用风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除了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外,要避免道德风险,最根本的措施是强化规章制度的管理,将个人收益与业绩真正挂起钩来,制定合理的激励约束制度,让每一个基金经理在获得合理报酬的同时相应地承担风险及其它责任。

(五)采取市场化方式发起运作产业投资基金

我国大部分产业投资基金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由当地政府牵头发起,上报国务院申请设立。其发展思路是:先由地方政府设立一个目标,然后想方设法寻找投资人,再去寻找基金管理人。这种做法实际是本末倒置。很多情况下,地方政府不过是打着设立产业基金的旗号筹集发展资金,根本没有市场化思维,更无法适应投资者,特别是一些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需求。产业基金可能会沦为地方政府操控投资的工具。产业投资基金的发起运作应该真正采取市场化的方式,从而杜绝非市场化造成的市场风险。

参考文献:

1.鲁育宗.产业投资基金导论——国际经验与中国发展战略选择[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李敏.我国产业投资基金基础研究[M].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6

3.徐燕鲁.产业投资基金风险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8.3

基金风险范文篇9

关键词:开放式基金风险法律规制

所谓开放式基金,是相对于封闭式基金而言的。由于投资者可以自由申购或赎回基金单位,这使得开放式基金具有市场选择性强、透明度高等封闭式基金无可比拟的优势,它对投资者的保护更彻底,对基金管理人的激励约束更强。正因为如此,开放式基金在国外基金市场上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并对一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化运作发挥着重大作用(((。

有鉴于此,我国也是力主发展开放式基金。从2001年9月至今,市场先后推出开放式基金12只,总规模预计突破400亿元,且新的发行还在源源不断。应该说,它的问世,将会给我国证券市场带来一种全新的运作方式和投资理念,有助于培育成熟的投资队伍。然而,“剃头挑子一头热”,基金公司踊跃,投资者却谈不上热情。今年发行完毕的7只开放式基金中,有两只未达到预定集资额,有三只虽突破了45亿元,但大量信息证明其中的种种违规操作,如银行摊派、行政干预等等。而且,开放式基金的运作也难以令人乐观。(((截至2002年9月26日,仅有华夏成长以1.023元的微弱优势维持了“面子”,其余的均在面值以下。有人甚至预言,今年我国极有可能出现第一只被完全赎回的基金。(((

种种迹象表明,在国外成功运作的开放式基金在我国甫一出现就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如何控制和化解这些风险,是在我国基金业和证券市场快速发展面前急需解决的一个课题。本文试从法律的角度,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来探讨控制我国开放式基金风险的法律制度构建。

一我国开放式基金面临的风险

我国开放式基金面临着诸多的风险,如政策法规风险、行政干预风险等系统性风险,流动性风险、管理风险等非系统性风险。这里择其要者来分析。

1.系统性风险即基金外部发生的、非基金本身所能控制的因政治、经济、政策等的变更所导致的市场行情波动而产生的投资风险。作为一种特殊的高级投资品种,开放式基金运作的理想环境是规模大、流动性强、成熟度高、投资者理性的证券市场。然而,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至今不到二十年,种种原因造成了中国的证券市场仍很不完善,突出地表现在市场投机性强、流动性弱、市场波动频繁;而且发展仅四余年的基金的管理和运作也很不规范。这使得我国开放式基金刚一推出就面临着极大的系统风险。有关实证研究表明,系统性风险约占我国证券市场总风险的60%,而发达国家仅占20%-30%。这意味着在目前的中国证券市场,分散化投资对风险规避的作用很小,一旦遭遇股市暴跌或者长期熊市,由于缺乏可以弥补损失的反向操作工具,开放式基金难逃厄运。据研究,“过去八年中投资者只要错过了十大涨幅日,那他就肯定会输得很壮烈。”而这十大涨幅日无一不是由政策决定的。与这个结论相印证的是:当熊市来临时,80%以上的基金都跌破了面值(((。

2.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投资者大量赎回而造成开放式基金现金流动性不足的严重后果。这种情形在台湾曾有发生。1990年台湾股市下跌,曾引起一场大量赎回开放式基金的风波,并导致其暂时停牌。与海外相比,由于证券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开放式基金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又表现出特殊性(((:其一呈现出高流动性资产来源与低流动性资产相匹配而引发的结构不对称矛盾。我国开放式基金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跟风”操作和风险承受能力差的散户,机构投资者不及开户总数的5%,呈现高流动性。而与海外证券市场上千种投资工具相比,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品种仅十余种,其流动性(除国债外)均与市场一起呈现巨幅震荡格局,流动性又弱。其二还存在着系统风险较高与避险机制短缺的不对称矛盾。一方面,我国资本市场缺乏足够的广度和深度。截至2001年7月,我国证券市场可流通的法人股市值仅为14138亿元,远远低于欧美等国的市场规模,这势必导致基金之间的大规模交叉持股,并大大降低了所持股票的流动性;而另一方面,我国又没有大宗交易、做空机制等方面的制度,难以化解系统性风险。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我国开放式基金面临着很大的流动性风险。

3.法律风险基金监管的国际经验表明,完善的法制是基金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而与基金业较快发展不相适应的是,我国有关基金业的立法严重滞后。目前,我国已制定并实施《信托法》,《投资基金法》虽几易其稿,并于今年8月提交人大常委会讨论,但短时间内难以通过。直接规范开放式基金的仅有证监会颁布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和《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办法》等行政规章,它们的级别低,法律效力差。《暂行办法》主要是针对封闭式基金,范围较窄,概括性强,未能理清投资基金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特别是对开放式基金的一些具体问题缺乏规定,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基金业发展的需要。而《试点办法》的颁布,虽然使得开放式基金的运作有章可循,但这毕竟是过渡性的,其本身规定也不够完善,缺乏对开放式基金的内部组织结构、民事责任等的明确规定。这不仅难以有效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也制约了基金业的健康发展。

4.管理风险主要是指管理机构的内部监督缺位、管理者的业务能力和道德水平低下等所引发的风险。在我国,基金和基金管理公司自身的治理结构和内控体系存在很大问题。公司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基金经理往往集研究、管理、交易三大职能于一身。而公司内部的稽查监察部门往往隶属于总经理,而不是隶属于董事会,难也达到真正稽查监察的目的。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发展基金的时间不长,基金管理人投资水平低下,缺乏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而且整个基金管理行业道德水准底下,基金经理私自进行个人交易现象屡禁不绝(((。相对于操作开放式基金的较高要求,这可能会引发更大的问题。业内人士曾指出,决定基金业绩的最根本因素是基金管理层的道德素养,其次才是业务素养。(((由此可见,我国基金管理中的监督乏力与“低能缺德”必然将会给我国开放式基金的运作带来很大的风险。

上述风险的存在给我国开放式基金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阻碍。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开放式基金及证券市场的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大力进行制度创新,其关键之举应该是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来构建我国开放式基金的法律控制体系。

二发达国家控制开放式基金风险的法律举措

近半个世纪来,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基金业迅猛发展,基金业已成为各国金融业的重要支柱之一。究其原因,各国都无一例外的通过法律手段来防范和化解风险并充分地保护了投资者利益。充分了解和借鉴这些国家的法律举措,不仅会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规范开放式基金之现实可行性,而且对构建和完善我国基金法律制度,必然是大有裨益。

1.建立了完善的法律监管体系(((。美国是基金业最发达,同时政府监管也最严密的国家。在美国,投资基金法和基金管理公司法是相分离的,两者分别由《投资公司法》与《投资顾问法》规制,它们与《证券法》、《证券交易法》、《信托契约法》、《投资者保护法》、《内幕交易和证券欺诈管制法》等一系列联邦证券法、各州蓝天法、大量的判例法渊源以及证交会规则构成了一个完善的基金法律体系。这些法律详细规定了投资基金的成立、注册登记、运行规则、信息披露以及禁止舞弊和欺诈行为等,力求以法律为准绳对投资基金的发展和运行进行严格的规范和界定。完善的法律监管体系的建立,为美国共同基金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从此美国基金业步入了一条规范化发展之路。

英国、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台湾则是将基金管理公司纳入统一的基金法中,其好处在于可节约立法成本,也可较详细的规范基金法律关系。这些国家和地区都见了一套较完善的基金法律法规体系,对规范基金的运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德国是将基金法纳入到基金管理公司法中。这适应了德国长期混业经营、央行具有实施监管的高度权威和能力的现状,易于监管,但也导致基金内控弱化。其涉及基金业的法律主要有《资本投资公司法》等。

由此可见,发达国家对基金业的管理体现了高度的法制化特征。由于有充分的法律保障,基金业的风险得以较好的控制和化解,投资者利益保护有了强大的后盾,从而推动了发达国家基金业和整个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

2.独树一帜的美国独立董事制度在美国,由于基金多为公司型,因而对于在基金持有人与基金经理或投资顾问之间始终存在着的潜在利益冲突,其基金监管则非常重视基金经理的操守,目的是保障投资者,其方式是通过规定基金按指定的方式组织公司架构,这就是独树一帜的美国独立董事制度。依《投资公司法》规定,美国基金须采用公司形式,基金的大部分董事必须独立于基金经理及其关联单位,即与基金经理或关联单位没有任何业务关系,以及与基金经理使用的经纪人没有任何法律关系。这样可以使基金的董事会成为美国证券与交易委员会的监管执行工具,而且公司董事会中至少40%是独立董事。他们承担法律赋予的特别任务――监察基金经理,拥有法律赋予的较大权限,包括对投资顾问以及提供基金销售服务和其他必要服务机构的选择,代表基金持有人对基金运作进行监控。该法还对独立董事资格的认定进行了严格规定,能否成为独立董事,关键看他是否为“利益人”,即否是和投资公司有直接和潜在利益冲突的人士。从实践来看,独立董事制度对美国基金业中的利益冲突和关联交易的控制和防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促进了美国基金业的快速发展。并对世界上其它一些国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严格的信息披露是各国基金业监管中的一个重点。但美国的基金监管更依赖信息披露制度,它通过公开披露信息,由市场来监管基金经理的行为。《1933年证券法》确立了信息披露制度,要求披露的文件有注册登记表、招募说明书、中期报告、年度报告、股东大会报告以及股东帐户与记录等。《投资公司法》则对招募说明书的内容进行了详尽的规定,它还特别要求招募说明书必须披露基金经理在基金运作中有无利益冲突、基金经理及其关联单位的详情、以及针对基金经理或其职员的任何诉讼或纪律处分等等。SEC有权审阅这些报告,以保证这些招募说明书提供充分和准确的信息给投资者。((((而且上述所有文件中的信息披露都应简洁明了,都应该用投资者所明了的语言向他们传递有用的、准确相关的信息。用美国SEC前主席莱维特的话来说就是说“浅白的英语”,即明晰地表达信息。((((此外,基金及其承销商的广告材料,通常由NASD来审查。这些严格的规定使得投资者可以获得充足的投资信息,以便于投资者做出自己的决定,大大增强了投资者利益的保护。

4.完善的诉讼救济制度((((。在发达国家,对于基金投资者利益因欺诈受到的损害有一套完善的诉讼救济制度。一种是直接诉讼。对此,在美国以外的大部分国家,法律的执行一般属于政府的工作范畴,不会交给私人法律机构。而美国则鼓励投资者集体诉讼以对基金经理进行监管,这是美国式基金法律监管的一个独有现象。对投资者而言,提出集体诉讼轻而易举,且费用非常低廉。而发行人要在集体诉讼中辩护不仅极为昂贵,而且常常会对其日常业务造成极大的干扰。倘若发行人败诉,可能还要支付上亿美元的赔款。为使基金避免股东可能提出集体诉讼的风险,基金和基金经理会尽量在招募说明书中披露更多的信息,实际操作的结果却是这些招募说明书在美国成了诉讼文件。政府由此而达到监察不当行为的目的。可见,集体诉讼是一种低成本的廉价监管方法。

另一种是间接诉讼,又称为股东代表诉讼,为英国和美国率先在衡平法上创设。法国、德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的《公司法》也都规定了股东的代表诉讼提起权。而美国则最早将其引入基金业。根据《投资公司法》第36条第二款的规定,注册投资公司的投资顾问、受托人或受托公司或投资顾问的任何关联人,以及基金公司的职员、董事、顾问委员会成员以及基金的主承销商,对支付给其报酬的投资公司及股东负有信托义务。一旦违反信托义务,基金持有人有权代表公司对它们提起诉讼。而且是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没有前置程序,也没有持股数量和时间的限制。信托义务人承担的责任则以实际损失和服务费中的低者为最高限额。这儿所支付的服务费都推定为合法有效,责任人不能以该服务费未经独立董事等机关批准而主张无效。一旦判决胜诉,基金持有人所获赔偿归属基金公司。

5.各具特色的监管模式((((。完善的法律控制不仅要有立法,更应重视法律的实施和落实,因而基金业的外部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从各国的基金业实践来看,构建适合本国特点的基金业监管体制,是保证基金业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纵观各国之基金监管,主要有三种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法律约束下的企业自律管理、以英国为代表的基金行业自律管理和以日本为代表的政府严格监管。三种模式中,美国模式强调基金在统一的法律约束下,在竞争中实现自律管理,因而使基金的发展充满了活力。而英国模式则注重充分发挥基金行业的自律功能,因而有利于保持基金行业的长期稳定和规范。日本模式则尤其注重充分发挥政府的功能,因而能迅速推进基金业的起步和成长壮大,进而能发挥基金对支持国家金融和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但日本模式行业自律差,市场竞争不充分,且易滋生腐败和官僚作风。而英国模式则不利于形成统一的法律规范,且易导致行业协会垄断,也不利于一国基金的国际化。实践中,美国模式效果很好,影响很大。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模式中,SEC发挥着重大作用。作为美国证券法的执行机构,SEC十分注意发挥市场的自律作用,尊重自由市场的神奇力量,并在可能的时候利用市场的方式如信息披露,解决市场的问题,很少直接干预基金业的运作。它与基金业的关系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关系为美国的投资者提供了半个多世纪的良好服务((((。

三防范与化解我国开放式基金风险的法律对策

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经验,加快建立和完善我国基金法律制度,是防范和化解我国开放式基金风险的关键举措。

1.加快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基金法律监管体系,为我国开放式基金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发达国家基金业发展的经验显示:只有在建立起完善的法律监管体系之后,开放式基金才能规范和自由地发展。由于发展时间短、经验缺乏,我国开放式基金无疑应以建立完善的法律监管体系作为其发展的制度基础。我国要在已出台的《证券法》、《公司法》、《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开放式基金管理试点办法》、《信托法》的基础上,加快出台独立的基金管理基本法《投资基金法》(即统一立法)及其配套法律设施规章制度;不仅要有规章制度的约束,即在由专门的基金监管机构集中管理过程中,可通过制定出基金发起与设立、发行与认购、投资策略与范围、信用评级与托管、收益的分配与信息的披露等一系列具体的规章制度对基金运作进行监管,从而规范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行为,而且还要有自律管理。不仅要有立法,立法应包括整个基金业的内控机制、外部监管、信息披露、责任追究等各个方面,更要重视法律的实施和落实。可以说,建立和完善我国基金监管法律体系,既是我国基金业规范运作的客观要求,又是我国基金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2.引进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建立良好的基金公司运作的内控机制。在中国现有的公司制度中,董事会、监事会并不能很好地防止基金运作的利益冲突,因为董事会代表的是基金管理公司股东的利益而不是基金股东的利益。即使基金管理公司可以是基金的发起人,董事会却具有了双重角色而难免利益冲突。而监事会游离于公司董事会的和管理层日常业务之外,难以发现舞弊及不轨行为。这种内部监督机制的缺陷,必然导致外部严格监管,而这又会使基金业务失去弹性,不利于创新和竞争。而且中国证券法、公司法还没有建立独立懂事的要求;而基金本身不是法律实体,也无建立独立懂事的要求。有鉴于此,证监会先后《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和《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在2003年6月30日前独立董事的人数必须达到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然而在中国上市公司中,已聘独立董事的不到1/3,而在聘任的独立董事中,技术专家和经济学家占绝大多数。相比与西方国家的独立董事多为企业家、注册会计师和注册律师,我国的这些独立董事很难有效防止和克服大股东“一股独大”、“一股独霸”的现象。由此看来,我们不是该不该引进美国的独立董事制度问题,而是面临着如何将独立董事制度本土化。对基金业而言,应该在《投资基金法》中明确规定基金管理公司必须建立独立董事制度,规定基金管理公司独立懂事的数量、任职资格、职权、及其利益保护等内容,重在强调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和选聘机制。而且应大力加强独立懂事的培训和教育,并制定独立董事制度实施的相关配套措施,确保独立懂事的独立性。

3.引入民事赔偿机制,充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虽然我国证券法律制度对投资者利益保护进行了诸多的规定,但大多是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制度,民事责任追究机制很缺乏。投资者因欺诈而受损失时可寻求救济的仅有最高人民法院于今年初出台的一个司法解释,而且仅仅是因为虚假陈述才可以向法院起诉。至于股东派生诉讼,至今停留在学者们的构思之中。而这对投资者的利益保护要求很高的开放式基金之发展必然会带来严重障碍。因此,正在制定中的《投资基金法》应该把投资者利益保护放在首位,并在总则中予以明确;有关民事赔偿的条款也应在《投资基金法》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基金运作过程中,不论管理人还是托管人,一旦违反信托义务,并给投资者利益带来损失,投资者都可以提起诉讼,基金管理人或托管人则要以自有资产赔偿基金持有人的损失。另一方面,在现有《公司法》、《证券法》初步规定的基础上,引进发达国家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特别是要借鉴美国的经验,在我国的《投资基金法》中予以明确规定。其具体内容可作如下设计((((:

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违反信托义务时,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在基金管理人怠于行使诉权时,持有基金1%以上基金单位的持有人有权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代表诉讼。也有权向基金管理人董事会提出代表诉讼申请,15日内没有得到答复的,该基金持有人有权代表基金提起诉讼。但基金管理人同意自行起诉的除外。

基金持有人因代表诉讼取得的财产,归基金所有。人民法院可视具体情况要求持有人提供适当的诉讼费用担保。经过案件审理判决诉讼代表是恶意的,其应承担给被告造成的损失,并承担诉讼费用。

4.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对基金管理的监督和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我国有关基金的信息披露制度主要见于《〈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第五号》,其规定了招募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定期报告、临时报告及法律、法规以及中国证监会规定应予披露的其他信息等格式内容,这些规定对我国基金业的发展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这些规定毕竟是针对于封闭式基金的,在我国基金业发展时间不长的状况下,无疑带有某些过渡性色彩,而且对开放式基金缺乏相应规定,这难免给开放式基金的发展带来较大风险。对此,不妨借鉴美国的做法,对开放式基金信息披露的有关文件,如招募说明书、申购书会公告书、定期报告、临时报告与公告、广告等进行详细的规定,对这些文件中的信息特别是有关投资收益与风险的信息要严格披露。而且在一般性的信息披露规则的前提下,基金管理公司必须每半年向证监会递交修改后包含最新资料的注册登记表和招募说明书,每半年向证监会和投资者呈报诚实和非误导的报告,证监会对第一份注册登记和有关文件作全面审查,而对其后上交的修订文件只作选择性的审查。

此外,证监会还应处理好与市场、与自律组织之间的关系。在我国,由于开放式基金处于起步阶段,证监会难免干预,不仅锐意推动其发展,而在其出现问题时,则又会毫不犹豫的横加管制,结果是压制了其发展。正确的思想是:开放式基金毕竟是一个理性的市场机构,其所具有的市场特性决定了它的发展与管制应更多的遵循市场规律。证监会在努力推动开放式基金发展的同时,应更多的采用市场办法,如信息披露来解决问题,应充分引导和发挥基金业自律组织的一线监管作用。这样做,才可能真正符合开放式基金发展的规律。

[1]资料表明:到2001年,共同基金(开放式基金)在美国管理着6.97万亿美元的资产,世界共同基金总资产在

当年达到11.6万亿美元,超过了银行等金融机构管理的资产。参见InvestmentCompanyInstitute,“Trend”.

December2001./newsroom/stats-trends.html。

(((马克:《开放式基金投资价值有多大》,《南方周末》2002年9月26日第16版。

(((冉孟顺:《“赎回风暴”逼近开放式基金》,《21世纪经济报道》2002年10月7日第1版。

(((马克:《开放式基金投资价值有多大》,《南方周末》2002年9月26日第16版。

(((张俊:《开放式基金如何防范流动性风险》,中华证券网2001年1月4日。

(((王苏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的责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版,第11页。

(((马克:《开放式基金投资家只有多大》,《南方周末》2002年9月26日第16版。

(((《基金业立法和基金业发展研究报告》,《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1年第3期,第9-22页。

(((参见刘建平文《美国保护基金投资者利益的主要法律制度》,《证券投资基金研究文集》(王益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年12月版,第93-94页。

SpeechbySECStaff:TheEvolvingMutualFundLandscape:AdaptingtotheChallengesofChange

RemarksbyPaulF.Roye,Director,DivisionofInvestmentManagement,U.S.SecuritiesandExchangeCommission,BeforetheICI2001SecuritiesLawDevelopmentsConference,December6,2001。www.sec.gov/news/speech/spch528.htm。

((((参见刘建平文《美国保护基金投资者利益的主要法律制度》,《证券投资基金研究文集》(王益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年12月版,第94-95页。

SpeechbySECChairman:RemarksbeforetheInvestmentCompanyInstitute,2002GeneralMembershipMeetingByChairmanHarveyL.Pitt,U.S.SecuritiesandExchangeCommission,Washington,DC,May24,2002。www.sec.gov/news/speech/spch562.htm。

((((亚瑟·莱维特:《基金信息披露应简洁明了》,。

((((TimOliverBrandi,ARTICLE:THESTRIKESUIT:ACOMMONPROBLEMOFTHEDERIVATIVESUITANDTHESHAREHOLDERCLASSACTION,DickinsonLawReview,SPRING,1993,p398-400。

((((《基金业立法和基金业发展研究报告》,《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1年第3期,第27-28页。

基金风险范文篇10

关键词:私募基金运作机制风险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已成为亚洲最为活跃的潜力巨大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之一。我国私募基金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其雏形是以政府为主导,主要为高科技企业融资的风险投资基金,真正意义上的私募基金发展滞后。20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以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为代表的非正规私募基金发展迅速,先期进行风险投资的公司也有相当部分转为私募证券基金。

一、国外私募基金运行机制

(一)设立程序与组织结构

私募基金一般由两类合伙人组成。第一类称一般合伙人(GeneralPartner),相当于基金经理,指的是创设基金的个人或团体。一般合伙人处理私募基金的所有交易活动及日常管理。第二类是受限合伙人(LimitedPartner)。受限合伙人提供大部分资金但不参与基金的投资活动。在筹划设立私募基金时,一般合伙人通过与受限合伙人签订《合伙人协议》来规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私募基金的一般合伙人在前期准备就绪后,就可以出售基金单位了,美国法律对私募基金出售的规定非常严格,不允许私募基金进行任何的广告宣传。投资者一般通过四种方式参与投资:(1)依据上流社会的所谓可靠信息;(2)直接认识某个基金的经理人员;(3)通过其他的基金转入;(4)由投资银行、证券中介公司或投资咨询公司的特别介绍。一般合伙人向事先确定的每—个潜在的投资者送交私人募集的买卖契约文件(包括《合伙人协议》),向他们提供与有经验的投资者进行面谈的机会,或者提供投资咨询。最后,与投资者签署《合伙人协议》,吸纳投资者的资金。这样,一家私募基金便宣告成立。

(二)运作特点

1.严格限制投资者的范围

私募基金的投资者主要是一些大的机构投资者和一些富有人群,比如美国法律规定:投资于私募基金的投资者必须是“有资格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必须拥有500万美元以上的证券资产,并且最近两年的年收均入高于20万美元,或包括配偶的收入高于30万美元,如以法人机构的名义进行投资,则净资产至少在100万美元以上。

2.封闭式的合伙基金

私募基金大多是封闭式的合伙基金,不上市流通,在基金封闭期间,合伙投资人不能随意抽资,封闭期限一般为5年或10年。

3.黑箱操作,投资策略高度保密

私募基金基本上都是黑箱操作,投资策略高度保密,私募基金无须像公募基金一样在监管机构登记、报告、披露信息,私募基金的经理人在与投资者签订的协议中一般要求有极大的操作自由度,对投资组合和操作方式也不透露,外界很难获得私募基金的系统性信息。

4.主要投资于金融衍生市场,投机性强。

私募基金的背后一般没有实物资产支撑,专门在金融市场从事各种买空、卖空交易,并从中获取高额的投资收益。尽管私募基金的投资方式不尽相同,但是私募基金大多雇用专业人士负责基金管理,采用精确的数量模型,对投资交易实行所谓的程序化投资决策管理。

二、我国私募基金风险

对比国外私募基金的运作,由于我国相关法律、政策、金融市场以及信用制度种种因素的不健全,是我国私募基金的发展面临更大的风险。

(一)法律与政策风险

私募基金是指不采用公开方式,而通过私下与特定的投资人或债务人商谈,以招标等方式筹集资金,其实质是一种私募融资。我国基金发行的主体只能是金融机构,而这样的私募基金没有合法的投资主体资格,也就是说它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出现了纠纷是不受法律保护的。我国对私募基金的政策处于调整和规范中,在这一过程中如果管理层对某些私募基金进行取缔或关闭,不是完全没有可能的。目前私募基金的投资人主要是上市公司、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人富豪,一旦规范化之后,将有很大一部分灰色投资将被迫撤出,尤其是上市公司和国有企业的资金会受到约束。

(二)市场风险

私募基金的操作手段是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对冲,在控制风险的同时,也加大了风险。在目前中国期权、期货等金融衍生工具不完善甚至不存在、基金管理人素质不高的条件下,私募基金主要依靠在证券市场上“做庄”或跟庄获取收益,既影响了证券市场的稳定性,也使其面临的风险扩大。

(三)信用风险

目前私募基金的运作机制,一方面是靠管理人必须持有较高的股份(10%~30%),以进行利益捆绑,另一方面,是靠管理者良好的个人信用和盈利记录。但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任何合同都是不完备的、不充分的,任何信用都是有限度的。如果客户与管理人中的某一方不遵守合同,从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受损的一方缺乏有效的保护手段.可能会以不规范的方式解决不规范的问题,导致出现严重的后果。

三、对于我国私募基金风险监控措施

(一)推广有限合伙型私募基金

投资者能够以有限合伙人身份投入资金并承担有限责任,而基金管理人则以少量资金介入成为普通合伙人并承担无限责任,基金管理人具体负责投入资金的运作,并按照合伙协议的约定收取管理费。在资本市场中,设置有限合伙制度,建立有限合伙企业,可以解决困扰已久的不少问题。例如,由于保底分成条款引起的委托理财纠纷,在有限合伙制度下,可使所谓的扰乱金融市场秩序与保障契约自由之争成为伪问题;

(二)大力加强投资者的风险教育

西方的证券监管机构之所以认为,私募基金不必像公募基金那样进行严格的信息披露和监管,主要是私募基金投资者成熟、有理性,能够承担风险,自己具备了对基金经理人的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监督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