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科学常识范文10篇

时间:2023-11-02 17:19:50

动物科学常识

动物科学常识范文篇1

内容丰富

有的介绍动物知识,如《小壁虎借尾巴》;有的介绍植物知识,如《植物妈妈有办法》;有的介绍天文知识,如《看月食》;有的介绍地理知识,如《富饶的西沙群岛》;有的介绍历史知识,如《冀中的地道战》;有的介绍物理知识,如《捞铁牛》;有的介绍环保知识,如《灰尘的旅行》;有的介绍科幻知识,如《未来的房屋》;有的讲自然现象,如《要下雨了》;有的写科学考古,如《黄河象》;有的谈人体保健,如《我的旅行》;有的说现代科技,如《激光》等等。

文体多样

有童话,如《院子里的悄悄话》以美妙动人的幻想和奇异曲折的情节,生动有趣地介绍树木年轮及树冠的知识;有诗歌,如《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以生动精练的语言和丰富大胆的想像向学生介绍自然知识,启发其智慧,培养儿童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和细心观察的好习惯;有谜语,如《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故事,如《琥珀》在生动曲折的情节中介绍一块包有苍蝇和蜘蛛的特殊琥珀用的形成;有说明文,如《松鼠》说明动物的特征与习性,《赵州桥》说明事物的构造,《新型玻璃》说明事物的特点与用途,《蛇与庄稼》说明事物间的联系;有参观访问记,如《人民大会堂》按照行踪分别介绍了大会堂的正门、中央大厅、大礼堂、宴会厅和会议厅。

结构清楚

动物科学常识范文篇2

【例1】根据宪法和组织法的规定,下列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机关是()。

A.太原市某区人民代表大会

B.山西省人民政府

C.中共太原市委

D.太原市人民代表大会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D。

根据《立法法》第63条的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名师点评】考查对法条的了解程度,对于法律常识考生应该多加强对法条的识记,并是要死记硬背,而是要理解,要熟悉,平时多积累。

【易错点分析】不了解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有哪些。

【例2】在行政诉讼中,对下列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可以不受理的案件是()。

A.某国家机关干部对降级处分不服

B.某企业对行政机关的收费不服

C.某公民对民政机关不发放抚恤金不服

D.某人对行政机关拒绝颁发营业执照不服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A。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12条规定,当事人对下列事项起诉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一)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二)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三)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

(四)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名师点评】考查对法条的了解程度。考生在做完这道题目时应当掌握哪些具体行政行为是人民法院予以受理的,哪些行政行为是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

政治常识

【例1】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的是()。

A.英国古典哲学

B.德国古典哲学

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D.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A。马克思主义有三个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及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名师点评】考查识记能力,对于政治常识,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要靠理解,不能死记硬背,不然费力还不见效果。

【例2】“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表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B。

改造自然是实践,人的智力的发展即人的认识的发展,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恰恰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名师点评】考查理解分析能力,这是马克思哲学的主要题目,要靠理性思维去分析理解,平时做题时要多加思考,多理解,要把题干的内容读懂、读透。

人文常识

【例1】《资治通鉴》成书于()。

A.西汉

B.东汉

C.北宋

D.南宋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C。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名师点评】考查识记能力,对这种类型的知识点,没有太多的技巧可言,靠平时多加记忆和了解。对把握不准的,可以运用排除法来答题。

【例2】下列诗句和作者搭配正确的是()。

A.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岑参

B.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杜甫

C.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白居易

D.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D。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出自唐朝孟郊的《游子吟》;“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出自李白的《月下独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出自唐朝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名师点评】这是对文学常识的考查,对于广大考生来说并不是难点,很多知识都是在上中学时就已经学过,只是随着时间而淡忘了,需要把这些知识重新“捡”起来。

百科常识

【例1】在寒冷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这属于下列哪一种现象?()

A.汽化

B.升华

C.凝化

D.液化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D。

呼气时,刚从嘴里出来时是气态的水,然后遇冷变为液态的小水滴。由气态变为液态在物理上称为液化。

【名师点评】这是对物理常识的考查,比较简单,对于“理科”的知识考生应该多掌握一些,锻炼人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这是对公务员的要求。

【例2】下列不属于哺乳类的动物是()。

A.蝙蝠

B.鲸

C.蜂鸟

D.海豹

动物科学常识范文篇3

数学知识之所以枯燥乏味,生硬死板,是因为没有好的方法去驾驭它。而多媒体的运用恰恰改变了这种状况,使数学学习能够像做游戏一样好玩、有趣。这是由于多媒体的画面效果将单纯的数字变成了孩子感兴趣的图画,如水果、小动物、小朋友等等。在这些色彩鲜艳的图画带动下,孩子逐步地,并且主动地走向数学的小天地。他们会在玩中体验数学,学习数学,避免了对孩子快乐童趣的扼杀。有教育家曾说:“知识的无趣性是可以被有效的方法抹杀”。当面对无趣的知识时,教师要在知识内容不变的情况下,以转化的方式将无趣变有趣。在这里教师可应用多媒体进行。如“对数大小的比较”这一数学内容,教师可以制作动态的画面,依据跷跷板的原理,让学生辨别数大小。例如,教师可以挑选任意一种小动物,让小动物坐在跷跷板的两边,并让跷跷板倾斜,偏向动物数量增多的那一边。然后再进行问答:“哪边数大,哪边数小?”丰富的画面激发学生智力,动态的数学带给学生兴趣,这对他们今后学习数学奠定了基础。

二、实践教学中多媒体的作用

幼儿教学实践性课程也包括很多种,如科学常识、礼仪行为习惯等等。可以说,实践性课程是从生活领域汲取来的,与生活息息相关。但对于幼儿教学来说,他们尚小,对周围的物质世界的认识还很陌生,没有生活体验,不识五谷,不辨牛羊,礼仪行为习惯也一概不知,动手能力也极弱。要使学生懂得这些,教师单纯的口头叙述是不能使幼儿教学有所理解的,其枯燥乏味性也使幼儿教学产生排斥心理。所以,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乐于掌握。其中多媒体画面、声音效果的运用就是很好的方法。它能超越时空的限制,生动、形象、具体地将实践性课程内容传递给孩子。如在学习《动物如何保护自己》这一科学常识的时候,教师可以找一些有关动物保护自己的短片,如蜜蜂、黄鼠狼、乌贼等。多媒体的影音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他们完全陶醉其中。然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的可操作性进行解说、暂停定格,让学生观察、思考,想一想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多媒体对礼仪行为习惯的讲解也有很好效果。例如,教师在教学生要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的时候,可以为学生播放短片,将一些人际关系礼仪以动态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种超时空的教授使学生如临其境,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另外,还有一些行为习惯,如:“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早睡早起,早餐吃好”,教师也要以多媒体的画面声效形式展现给孩子,让孩子进行超时空的快乐认知。

三、音美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多媒体集动态图像、静止图像、声音、色彩为一体,不受时空的限制,为孩子呈现一些现实生活难以接触的东西,丰富幼儿教学的认知。而且图像、色彩、声音的可同步性又展现了声色可餐的场景,使孩子如临其境,加强记忆。这对美术、音乐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美术是动手极强的活动,正所谓“胸有成竹”,它需要经验做基础,还需要创造力来构画,而多媒体恰恰符合这一点。如进行海底世界多彩描画的时候,在没有经验做基础的前提下,孩子很容易迷茫,不知怎么画。但是多媒体的运用解决了时空的限制,孩子们的大脑即使没有储存海底世界的图像,但是对多媒体所呈现出来的海底世界短片也是如临其境。继而对色彩缤纷的海底世界产生浓厚兴趣,绘画欲望也随之增强。对于音乐教学也是如此,多媒体的影音同步可以让孩子在场景中聆听音乐,并陶醉其中,唱在其中。这一方面可帮助孩子通过画面理解歌词内容,并深刻记忆。一方面在动态图像的带动下,孩子无意识地用动作来表现音乐,他们热情澎湃,快乐歌唱。

四、总结

动物科学常识范文篇4

为有效防控乙脑的发生和流行,根据《全国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方案》及省、丹东市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遵循政府领导、全民参与的原则,全力做好乙脑防控工作,力争实现我市没有乙脑疫情发生。一旦发现疫情,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把危害和损失降至最低限度。

二、组织领导

市政府成立*市乙脑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乙脑防控工作的协调和指挥。组长由分管副市长担任,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和市卫生局局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农场、市卫生局、市爱卫办、市动监局、市教育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市财政局、市广电局、市民政局、市气象局等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办公室主任由市卫生局局长兼任。办公室负责全市乙脑综合防控工作的具体实施,乙脑日常防控管理工作,乙脑防控工作技术指导、蚊虫日常监测、乙脑疫情监测、乙脑疫情的预警等。

三、职责分工

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农场:负责组织安排各行政村(或自然屯)的灭蚊、防蚊工作和各项具体防治工作的实施,做好乙脑防控知识的宣传。

市卫生局:按照《2009年辽宁省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工作方案》的有关要求,做好蚊虫监测、三带喙库蚊带毒率监测、宿主动物监测以及乙脑人群抗体水平监测等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对疫情进行实时监控,做好疫情处理工作。要加大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医务人员对乙脑病例诊断的准确性,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降低病死率。要密切关注群发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集中发生,及时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市爱卫办:广泛开展以灭蚊、消灭蚊虫孳生地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进一步改善生活和居住环境,清除卫生死角。要指导各乡镇灭蚊工作,加强对牲畜棚(特别是猪圈)等场所的灭蚊力度,降低蚊虫密度,消除乙脑传播隐患,减少人群感染机会。

市动监局:负责动物(主要是猪)乙脑的防控工作,开展动物乙脑的监测、预报工作,发现动物乙脑及时向卫生局通报动物乙脑疫情情况。

市教育局:开展乙脑防控知识的宣传,加强对学校老师、学生每天的健康情况巡视,发现有发热者立即动员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诊治;发现乙脑病人或疑似病人,立即向辖区医疗机构报告,送县级以上医院救治;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15岁以下在校学生的乙脑疫苗接种工作。

*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组织做好发生乙脑疫情时的出入境卫生检疫、流行病学调查及处理、传染病监测和卫生处理工作,及时收集和通报国外传染病疫情信息等工作。

市财政局:负责安排和拨付乙脑防控所需的专项经费,并做好经费的监督管理工作。

新闻单位:配合卫生部门开展乙脑防治宣传,广泛宣传乙脑防治知识,使群众了解乙脑病毒通过蚊虫叮咬传播,提高群众防蚊意识,教育群众在乙脑流行季节,避免到蚊虫较多的地方活动与露宿。

市民政局:依据相关政策负责经济困难乙脑患者家庭的救助。

市气象局:及时为卫生部门提供气象情报,保证蚊虫监测工作有效开展。

四、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乙脑防控工作,提高责任意识,成立乙脑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采取有效措施完成乙脑防控工作任务。

动物科学常识范文篇5

说到人文涵养,就要接触到人文学科的界定。在我国,传统学术依照经、史、子、集“四部之学”来分类;“五四”前后,学术界开端作现代的分类,像胡适所说的“哲学的归哲学,史学的归史学,文学的归文学”;到了上世纪50年月,开端明白区分天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但对人文学科却有所无视。变革开放30多年来,对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逐步注重起来,当然,还不克不及尽善尽美。普通以为,社会科学应该包罗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心思学等,人文学科包罗言语学、文学、前史学、哲学、考古学、艺术史、艺术批判等。假如说,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都是以报酬中间,那么,比拟起来,人文学科是更切近人的,甚至可以说是研讨人自身的学科。言语是人的思想东西,文学表达人的愿想与追求,前史是人的记忆,哲学表现人的思想效果。人文学科,全体上说,关乎国民本质与民族精力;个别上说,关乎每小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的效果是根底性的,靠着穷年累月,潜移默化。中国传统中对人文修养特殊注重。我国最陈旧的经典《周易》说:“观乎人文,以化成世界。”意思是,察看人类文明的发展,用人文修养来教化世界,实践恰是教化人。

我们说科教兴国,但毫不等于技能兴国,其间存在着人文导向的问题。在市场经济前提下,因为金钱的引诱,有些人损失良知,唯利是图,落空了品德底线。靠什么来救治?这就离不开人文修养。单看经济治理,似乎与人文导向无关,可是,如何进行资本装备、若何出产、谁来出产、什么工夫出产、为谁出产、出产几多、如何发卖、若何搞好售后效劳、产物利润若何分派等等,又直接牵涉到人文学科、社会科学的导向,而不再是技能范围的事了。喜欢因斯坦说过:“(天然)科学固然伟大,但它只能答复‘世界是什么’的问题。‘该当若何’的价值目的,却在它的视野和本能机能的局限之外。”近些年,我国不断在履行本质教育,这是至关主要的。照样喜欢因斯坦讲得好:“用专业常识教育人是不敷的,经过专业教育,学生可成为一种有效的机械,然则不克不及成为一个调和开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社会伦理原则)有所了解并发生强烈热闹的情绪,倒是最根本的。”那就要靠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的教育。

我们不成能要求每一小我都必需把握某一门科学技能,但人文素养倒是每小我都不成或缺的。美国成功学巨匠戴尔?卡耐基说,人的成功,只要百分之十五是树立在技能上,其他的依靠于人文工程。没有科学传达的教育,只是培育幻想崇奉虽然称不上教育;相同,没有人文影响的教育,只是教授常识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所谓教育,实质上是人的魂魄的教育。人文涵养是综合的,不是单一的。复旦大学提出“通识教育”(其实就是文明本质教育)的概念,中心课程包罗:文明传承、世界视野、科学精力与科学研讨、批判性思想、生态情况与生命关心、审美体验。这些都表现了人文学科的内容。美国哈佛大学有个有名的“零点项目”研讨方案,专门研讨上世纪50年月苏美空间技能的差距,它不是仅仅限于技能层面,而是从人文本质的掉队来探究美国空间技能掉队的缘由。1988年诺贝尔奖得主集会巴黎,会议宣言的第一句话就是:假如人类要在21世纪生活下来,必需回忆两千五百年前,去汲取孔子的聪明。高科技开展到需求人的明智去驾御时,需求用孔子的“仁者喜欢人”的思维去管理,要喜欢这个社会,喜欢本人的民族,喜欢我们的地球。

比利时普利高津传授1968年提出一个“耗散构造”的概念,就是物体是一个开放系统,不时对交际换,接收了又扫除,以坚持自身的不变形状。借用这个说法,我想说:但凡在世的人都是一种“耗散构造”,人自身也是一个开放系统,需求不时地同外界交流物质与精力能量,充分、强大本人。目前是一个信息、常识大爆炸的时代,天天的新事物、新常识层出不穷,分歧外界继续地“交流能量”,就无法完成“与时俱进”的要求。这就需求增强进修。有如许一句非常透辟的话:“人的后半生是让前半生点亮的。”说的是年青时应该抓紧工夫进步本人,起劲加强人文涵养。可是,人们遍及面对着一个为难状况,反映了人生的无法:“好(hǎo)念书欠好(hào)念书,好(hào)念书欠好(hǎo)念书。”意思是,年青时思想好使、合适念书,却优游岁月,不去仔细念书;到了中老年,晓得念书主要,想要去仔细念书,却因思想愚钝,记忆力差,不轻易读了。正所谓牙口好时吃不着肉,待到珍馐满桌了,却又牙口欠好,嚼不动了。

新期间党的建立面对着很多的新课题、新状况、新矛盾,对党员干部(包罗底层党员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就全体来看,新期间广阔党员干部优势分明,文明水平比拟高,大多受过系统教育,思想矫捷,接触面宽,组织才能、应变才能、顺应才能比拟强。但也无须讳言,还存在一些缺乏之处。一是思维理论素养还没有到达应有的要求,很多状况下只能照本宣科,反复一些政治术语,而缺乏剖析、判别才能;任务、进修中,尚处于经历形状,而没有上升到理论形状,缺乏需要的学养支撑,缺乏真知灼见,不克不及从理论高度、思维深度上加以指点。二是有些同志常识面比拟狭隘,视野、思绪不敷坦荡。眼界、胸襟直接关系到思绪以致思维境界。因而,中共中心政治局委员、中心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凸起地指出了这一点。大都同志文明底蕴缺乏,所熟习的是任务义务,而并非学养,可以说,有职业而没有专业,甚至也没有事业。三是思想方法比拟陈腐、圈子比拟狭隘,接触面有限,交游不广,特殊是不擅长统一些非党干部和专家学者交伴侣、打交道。党员干部应该以为典范,广交伴侣。有的同志能够会说,你如许讲不契合实践,我天天都在开会、参与运动,都在打德律风、约谈、会晤、餐叙,怎样能说交游不广呢?我说,你那是展开任务,联络事宜,充其量属于普通性的生涯交往,并不等于交流思维、“交流能量”,更不等于交友好友。四是从作风上说,有些同志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煞不下心来,坐不住屁股。天天应付太多,参与运动太多,看电视剧、从电脑上阅读信息太多,而念书、考虑、研讨问题太少。增强人文涵养,恰恰可以补偿上述存在的缺陷。

有的同志要求我讲讲本人成功的途径。途径是有,但成功谈不到,并且,有些方面缺乏遍及性。我在正式承受黉舍教育之前,曾经读过八年私塾,打下了比拟坚实的国粹功底,然则缺乏新的常识,特殊是天然科学、数理化,一无所知。进入中学今后,才开端补课。参与任务后,我十分注重理论进修,1965年,作为进修著作积极分子参与过全省表奖大会。“文明大革命”时期,我通读过两遍《鲁迅全集》。70年月,我下了很大时间,系统地研究过《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等马克思主义原著。这些经典著作,使我获益良多,特殊是《反杜林论》,对我世界观的构成,以致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把握和运用,起了极大的效果,也奠基下较好的哲学根底。传统文明教育,对文学、史学功底的养成至关主要。曩昔讲,六经皆史,文史不分居嘛。这条进修路子未必有普适性,但有一条可供借鉴,就是我的进修立场十分仔细,十分扎实,我坐得住冷板凳,肯于负责气,可以下苦功,并且做到锲而不舍。进修最怕的是从兴致动身,浅尝辄止,心性急躁。念书不是最终目标,最终要能从常识形状化为思维观念、思想方法,化为人生聪明。

我认为,在任务岗亭上的同志,生怕没有前提依照学科分类进行系统的研讨,比拟恰当的办法是连系实践,找准一个切入点,然后向纵深扩展。进修,最基本的照样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要起劲从朴实型、经历型、自觉型、执行型,进入理论形状、系统形状、超前形状的研讨探究,经过科学理论武装,提拔思想条理。如许才干进步本身的人文本质,把握任务的自动权。在这里,哲学思想是最主要的。曩昔学哲学有一个倾向,就是知足于背诵结论,而不擅长以理论为指点去钻研问题,处理问题。从必然意义上说,哲学不是常识学,而是问题学。哲学的根本问题常解常新,是但是时的,只能跟着时代的开展转变,了解与阐释方法发作转变。它与科学分歧,科学的问题一经找到谜底,问题便成了常识,不再成为问题。

当时,研讨理论问题有一个很好的角度,或许说是门径,就是从科学开展观动手。由于科学开展观是在总结国表里开展的经历经验、接收人类文明提高效果根底上提出来的,既集中表现指点开展的世界观和办法论,又统率经济社会开展全局,这里面涵盖了哲学思想、经济增进、物质财富积聚、生态情况和文明软实力等方面的规则;既注重人的具体开展,又注重经济的协调开展、可继续开展;既要统筹国内开展,进步自立立异才能,又要加快对外开放,参加国际竞争,应对兴旺国度竞争优势的宏大压力和应战。环绕科学开展观,真实是一个进修科学理论、加强人文涵养的幻想课题。

人们凡间说,进修是为了获取常识。这当然不错。在常识激增和瞬息万变的“常识经济”时代,常识就是力气,常识决议高度,常识是权利的根底和财富的源泉。其实,若是仔细地分,这里有三个条理:一是网罗信息,二是获取常识,三是把握规则、增进聪明。市场经济,贸易社会,人们天然都注重信息的取得,天天翻开电脑、电视、报纸,看到的都是信息,可是,假如仅仅知足于信息层面,不克不及做进一步的深化寻找就是问题了。信息是事物、现实、看法的展现,可供人们据以剖析与参考,它强调的是新颖,但这只是“初级阶段”。假如把信息看作是矿砂,那么,常识就是很多的现实与看法的矿粉投入熔炉之后,提炼、组合而成的可供运用的资料。这是第二步,也还没有最终完成,还须进入更高级的阶段——探究规则,增进聪明。用个小例子来阐明这三个条理:古籍《战国策》上有如许一段话:仪狄作酒,禹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仪狄造出酒来,这是信息。造酒技能很高明,滋味非常甘美。这就有了常识含量。大禹喝了,慨叹说,后世君王一定会有因嗜酒贪酒而致亡国者。这就是聪明了,带有高度的预见性。

我国发现哈雷彗星,始于殷商时代,春秋期间开端记载,不断到清末,两千余年从未连续,合计有31次呈现。这可称为世界独一。然则,却不晓得这呈现了31次的彗星竟是统一颗。就是说只是逗留在信息层面上。到了17世纪,英国地理学家哈雷按照牛顿的引力定律,算出了彗星的轨道,预言了它呈现的周期——76年回到太阳身边一次。这就上升到了常识、规则的层面。还有一个实例。1935年,卒业于医学院的奥有利地势的洛伦兹,在承继祖业行医的还,从事动物学研讨。一天,他偶尔发现,一只刚出生的小鹅老是追随本人转,他立即揣测到,这是由于小鹅出生后把第一眼看见的人看成了它的母亲。这种景象,只需生涯在乡村,都邑见到,新孵出的鸡雏,会跟定你不放。大约很少有人考虑个中的奥妙吧?可是,那位洛伦兹却据此推论:大大都动物在其生命的初始阶段,都邑无须强化而天性地构成一种行为形式,并且一经构成便很难改动。然后发明出来一门学问——现代动物行为学,取得了1953年的诺贝尔医学心理学奖。

大局部常识都是专门的,是关于某一范畴、某一科目、某一顺序、某种思维办法、价值原则等方面的看法。常识再发展一步,就成了思维观念、价值原则、规则性的看法。各类详细常识之间很难会通,但当它上升为思维认识层面,从中取得理念和感悟,就可以举一反三、豁然贯穿。而聪明则是常识与思维的升华,是由死变活、经由转化的常识与思维,是魂魄,是起统率效果的。常识关乎事物,充其量只是学问;规则反映问题的本质,触及深层的底蕴;而聪明则关乎人生,属于哲学的条理。马克思把哲学比方为“迎接拂晓的高卢雄鸡”,意思是哲学是武装思想的,是在前面指点人生的。黑格尔说,哲学是反思的科学,是过后的思考,因而,他把哲学喻为“傍晚时起飞的猫头鹰”。两位巨匠讲的都是关乎聪明、关乎人生的。古希腊的哲人把哲学说成是喜欢聪明。聪明是哲学的生涯化、实践化,因而可以说,聪明是使用于实践的哲学,往往显示为一种判别、决议计划与计谋选择。它并不是小伶俐,也不是普通的盘算,而是一种大聪明。

我们党集中了一多量富有大聪明的思维家、计谋家。像的军事聪明,的交际聪明,邓小平的政治聪明。作为变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一国两制”、“开展才是硬事理”、“不争论”、“把本人的工作办妥”等很多方面,还有时提出的六句话:“镇定察看,站稳脚跟,冷静应付,韬光养晦,擅长守分,毫不当头。”后来又加了一句:“有所作为。”都显示出建瓴高屋的惊人聪明,对全党全国富有严重的直接指点意义。看得出来,聪明反映的是一种预见性、全局性、计谋性、逾越性与理论性。

有人说,三到五年,世界上的常识就增进一倍,但决不成强人类的聪明三到五年就进步一倍。目前,信息和常识曾经多到了爆炸的水平,但并不克不及说,思维和聪明曾经多获得了爆炸的水平。常识的演化是进化论,而哲学聪明的前史演化,不是进化论的。有人把古代哲学说成是萌芽形态的,朴实、初级的,这是把科学常识的概念移入到哲学聪明的评价。其实,孔老之学,周易之学,直至两三千年之后的今日,依然无法逾越。再者,哲学观念是前史性的。有人用西方的自在、对等观念批判古代社会,而对威望、品级观念持全盘否认立场,现实上,在必然前提下,威望是必不成少的,恩格斯就专门论证过。不然,社会将无法运转,更不克不及安宁。在进修、考虑和研讨中,为了取得聪明,悟性是至关主要的,但有了常识纷歧定就能具有悟性。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说:“博学不克不及使人聪明。”要害在于可否使常识、学问由死变活。智性过剩,悟性缺乏,是一些搞学问的人的通病。

哲学之外,人文学科另一个主要方面是前史学,进修前史贵在连系实践。中心指导同志屡次强调要进修前史。一个民族假如遗忘了本人的前史,就不成能深入地调查目前和准确地走向将来。我们可以进修中心指导同志的做法。前些年,同志曾经约请八位传授就有关前史专题进行讲述。个中一篇是就民族边远地方史以及宗教问题睁开的,而且以清朝为例。应该供认,清王朝的民族、宗教政策,较之以往各朝代都是成功的。根本战略是八个字:恩威并施,宽柔相济。首要内容是:一、增强中心的威望,接纳灵敏的办法。对边远地方少量民族辨别接纳分歧的管理机制:对新疆接纳伯抑制,对蒙古接纳盟旗制,对西藏接纳达赖和班禅合治的宗教体系体例,对西南方陲接纳土司准则。有个说法叫“因俗以治”,是乾隆朝提出来的。我们的“民族区域自治”就接收了个中的积极成分。二、拉拢和应用少量民族的上层分子进行统治。三、应用藏传释教作为精力统治东西。四、移民开拓边远地方。有些内容和伎俩,属于封建统治者的压榨东西,应该摒弃。但那种连系实践,区分看待的思想方法,是可以借鉴的。

每当前史转机关头,人们总习气于回归本人的文明泉源,去寻觅新的路子。这就是老子说的“反者道之动”——道的萌动老是从回归开端。这里就牵扯到传统文明和国粹的问题。传统文明,涵盖了一个民族的全体生涯方法和价值系统,是一个民族内部彼此认同的中心,是区分此一民族与彼一民族的中心标记。许嘉璐师长教师说,无科技缺乏以强国,无文明则足以灭种。文明存则民族存,文明亡则民族亡。从内部说,优异传统文明是进步民族本质,滋养我们内涵精力、气质的源泉;从外部说,牵涉到整个国度的开展计谋、国际位置;往久远说,是中华民族回复的但愿地点。在这里,传统文明是民族之根,文明之源。

传统文明以致整个文明,分为三个条理:文明的物质层面是表层的;而价值观念、品德标准、宗教崇奉、思想方法、审美兴趣等,属于最深条理;介乎两者之间的是典章准则、律例体系体例。传统文明从学理上讲,有三大支柱——儒、释、道。儒、道是本乡的,在中国最先发生。东汉今后,中经两晋南北朝与隋唐,释教文明传入,构成鼎足之势、相反相成的场面。以儒治世,以道治身、以佛治心。这是南宋孝宗的话,大体上是如许。中国传统文明的特征,一是延续性,二是浸透性,三是吸纳性,四是不变性。

动物科学常识范文篇6

[关键词]词汇;选限结构;确定性联系;缠绕

Abstract:Thispaperstudiesthecertaintyoftheconventionalsemanticselectionalrestrictionfromtheinternalrelationshipofasingularstructureofselectionalrestrictionandtherelationshipsamongnumbersofselectionalrestrictionstructure.Itchangestheanalysisanddescriptionofselectionalrestrictfromspecific,randomanduncertainstringingandmarkingintocertain,regular,comprehensive,dynamicandsystemicones;itrisesfromlexicaldeposittoknowledgedeposit,frompurememorytorationalreasoningandrhetoricexpression.Onthebasisofthisstudy,itcanbefoundthatselectionalrestrictionisatangledstructure,whichfeatureisoneofthefoundationsofexistenceoflexicalselectionalrestriction.Thetheoriesoflexicalselectionalrestrictionaretheimportantguaranteeforthescientificobservationofselectionalrestriction.

Keywords:lexicon;selectionalrestriction;certaintyrelationship;tangledstructure

句法学和词汇学均关注词际联系,但注意点不同。句法学关注组合结构中词与词之间的抽象句法关系,词汇学则关注预存的词际联系。本文拟从这两个领域都十分关注的词汇选限联系入手,揭示常规选限联系(纯聚合联系和超常选限关系撇开不论)的确定性问题,把分析和描写从个例、随意、不确定的珠串与标示上升到确定、规则、周遍、动态、系统性的高度,从词汇预存上升到知识预存的高度,由记忆状态上升到理性推导和修辞表现的高度。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研究发现,选限联系是个缠绕结构,此特征是词汇选限联系得以存在的基础之一,有关它的理论是科学观察选限结构的重要保证。

一、选限结构的内部确定性

对词汇联系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是要能客观、确定、简单易行地取得词际联想关系的所有样本。以往从事这项工作时,无论内省法还是调查法,都是选择一个词作为刺激语,以获得它的反应语,在估测其心理联系有足够的普遍性后,才断定它们之间存在有语言学价值的联想关系。我们知道,最基本的选限结构是由给定词和选限词以及这两个单元之间的关系构成的。学界惯用的那种不加限制的刺激-反应模式只考虑单元,没有把单元之间的关系预先考虑进来,因而所获结果的随机性较大,描写科学性不足。这在以名词(如“针”)为刺激语的刺激反应模式里表现得很明显,若无意义关系约束,其反应语的范围之大几乎是不着边际的。若在刺激语之外附上跟未知反应语之间的意义关系,则循此推断,反应语就可成为相对确定的靶词,这种有限刺激模式与前者相比,所获结果的随机性大为降低,朝客观、科学的方向迈出了一步。

(一)确定性选限概念

当然,有限刺激模式对联想确定性程度的提升是相对的,即使采用该模式,不同词在不同关系下的联想确定性程度仍有不同。选限概念在规模上有如下类型:a.一个确定的概念,形式上是一个词或一组同义变体的词群[1]70(如例1的“嘴/口”);b.多元封闭类或准封闭类(如例2);c.半封闭类(如例3);d.开放类(如例14a)。选限联系的确定性是靠选限集合中单个成分的确定性来衡量的,集合中可能的选限概念越多,其中单个成分的可预测性也就越小。显然,a类选限概念的确定性最高,其他类别的选限概念确定性降低,不确定性升高,b类选限集合中的成员虽不像a类选限概念那么能确定地得到激活,但集合里每个概念仍有较高的可及性或可预期程度。从b类,到c类,再到d类,选限概念的不确定性逐次升高。

(1)【吃】凭据→嘴/口

(2)【针】受损状态→{弯,断}

(3)【人】受损状态→{病,伤,残废,死}

在有限刺激模式和集体语言知识的背景下,能根据给定词和选限关系确定推断出的选限概念叫确定性选限概念。确定性选限概念有语境孤立型和语境依赖型两种,语境孤立型只出现在基本选限结构(它所含单元只有给定词和选限概念两种)里(如例1-3),语境依赖型出现在复杂选限结构(它所含单元包括一个给定词和多个选限概念)和数个选限结构形成的链里(如例4,5)。在复杂选限结构里,由于常识等因素的作用,有时一个非确定性选限概念(用‘’表示)的出现(如例4a中的“落”),可使继而出现的原本不太确定的选限概念获得较高确定性(如例4a中的“地”)。在日常程序知识和选限联想关系并用而形成的绵延不断的选限结构链(如例4的a→b→c→d,例5的a→b)里,后续结构内的选限概念即使原本是不太确定的,也能因身为常识链中的一环而提高确定性和可预测性(如例4b中的“脏”、例4d中的“干净”、例5b中的“衣服”)。

(4)a.((【叶子】动作→‘落’)方向→地)结果→b.(【地】卫生状态→脏)处理活动→c.(【扫】受事→地)结果→d.(【地】卫生状态→干净)

(5)a.(【衣服】受损状态→破)结果→b.(【缝补】受事→衣服)

(二)饱和选限概念

把可与给定词构成周延组合的选限概念叫做饱和选限概念。大凡基本选限结构里的确定性选限概念,都是饱和选限概念(如例1的“嘴/口”);只能在复杂选限结构或选限结构链里获得确定性的选限概念,一般都是非饱和选限概念(例4a中的“地”和例5b中的“衣服”)。饱和选限概念只有在跟给定词构成周延组合时才获得确定性。如果滤除这项条件,其确定性程度有时可能反而低于某些非饱和选限概念,如例8a的选限概念在一般人看来,恐怕更易想到的是“人”。

饱和选限概念就好像是为接受该给定词的选限而预先准备着似的,这是因为选限联系是词义的异性联系或观念交错2[2],给定词提出选限概念的特征要求,设槽,为空,反映该要求的义素为阴义素(表示为[♀/]),如“吃”的阴义素[♀/+口];选限概念据此特征要求填项,为满,反映符合该要求的义素为阳义素(表示为[♂/]),给定词的阴义素跟饱和概念的该项阳义素内容一致,互相咬定,饱和选限概念正好是这项阳义素的复写,如“嘴”的阳义素[♂/+口]。

饱和选限概念大致有三级,一种是专义饱和选限概念,它没有上位概念(如例6a);另一种是泛义饱和选限概念,它是高层抽象概念(如例8a);还有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中义饱和选限概念(如例7a)。饱和选限概念的形成不外乎语义和结构两种动因。在语义上,专义饱和选限概念可获得生动具体的语义表现力(如例6b),中义饱和选限概念的出现可起强化(如例7b)或化解反常事态(例7c)的作用,泛义饱和选限概念可形成概括的表达(如例8b)。

(6)a.【狗】拟声→汪汪

b.狗汪汪地叫着

(7)a.【搓】凭据→手

b.他在<用手>搓绳

c.他<手>断了,怎么搓绳

(8)a.【吃】主体→动物

b.所有动物都吃食物

在结构上,饱和选限概念可以把几个表述连成常识链,比如,动结式的饱和结构(如例9a)往往是由若干饱和谓格结构连成的倒叙式日常程序知识(如例9b)的浓缩;也能使谓词便于勾连多元、成簇的格成分。谓格关系内的饱和选限通常都是格成分对谓词的单向依存(少量双向依存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参下),表明这种不对称可能是为了方便让谓词把多个格成分“钩住”。

(9)a.【潦草】前提动词→写

b.(【潦草】主体→字)前提→(【字】造物动作→写)

给定词跟其饱和选限概念结成的结构是饱和结构,结构内通常存在着饱和概念跟给定词的依存关系,分单向依存和双向依存两种。

1.单向依存的饱和结构

在有限刺激模式下,如果给定了甲就能获得饱和选限概念乙,但给定了乙却不能获得饱和选限概念甲,那么甲乙之间这种依存不对称关系就构成单向依存关系(比较例10a和例10b)[1]219。

(10)a.【朵】计量对象→花

b.【花】计量单位→{朵,束,盆,……}

在单向依存的饱和结构中,饱和选限概念有的居句法语义的核心位置,有的居句法语义的非核心位置。居句法语义的核心位置的如动结搭配中的饱和选限动词(如下第一组)、名量搭配中的饱和选限名词(如下第二组)等,它们跟同类非饱和选限结构比,规模都极其微小。王砚农、焦群、庞颙考察列举了动词跟322个经常做结果补语的形容词、动词的搭配情况,据此排查统计发现,真正构成饱和结构的只有2例(见下第一组)[3],核心动词为选限概念的饱和结构跟同类非饱和结构的比例为1∶161。刘学敏、邓崇谟考察列举了8000多个名词和388个可搭配的量词[4],我们对之排查发现,可成为饱和选限概念的名词有59个,另外的329个名词只能成为非饱和选限概念,名词饱和与非饱和的比例为1∶5.6。在这两种结构中,补语谓词和量词做饱和选限概念的情况都等于零。

第一组【潦草】前提动词→写【走嘴】前提动词→说

第二组【服】计量对象→药【堵】计量对象→墙

居句法非核心位置的如单向依存性谓格关系中的格成分(如例11a)。比较例11的a、b两式,可见例11a是单向依存关系。

(11)a.【切】工具→刀

b.【刀】工具施用行为→{切,刺,砍,剁,削,……}

动词的饱和选限概念可以是人物主体或动物的主体(如第一组),也可以是与之多元共处的工具格(器具等)、凭据格(身体部位等)、客体格等(如第二组)。

第一组【催】主体→人【吠】主体→狗

第二组写(人主体,笔工具)|端(人主体,手凭据)|看(动物主体,眼凭据)|吃(动物主体,嘴凭据,食物客体)

2.双向依存的饱和结构

在有限刺激模式下,如果给定了甲就能获得饱和选限概念乙,反过来,给定了乙也能获得饱和选限概念甲,那么这种双方对对方都有所依赖的关系就构成双向依存关系,它实际是由两种不同向和不同型的单向依存关系构成的回环。拟名配合和少数谓格关系的饱和结构就是这样的关系,比较例12、13的a、b两式。其单元互为饱和选限概念,但选限关系的语义类型却互相有所不同。例13的b式充其量只是准饱和结构,因为工具的功能有一般目的功能和临时功能两种,如“乐器”的一般目的功能是“演奏”,但临时功能也可以是作为攻击行为的“抽打”等。

(12)a.【咩】主体→羊b.【羊】拟声→咩

(13)a.【演奏】工具→乐器b.【乐器】工具施用行为→演奏

从种类数量与种类内部规模的总和看,语言中双向依存的饱和结构要比单向依存的少得多。语言中饱和结构又要比非饱和结构少得多。语言信息论原理决定了组合在一起进行表达的随机两个词隶属非饱和结构的几率肯定大于隶属饱和结构的几率,因为饱和结构是种冗余结构,如果不是为了强调,冗余结构常常是一种“不好”的结构。事实也是如此,饱和选限概念本就来自对更大数量非饱和选限概念的归纳,比较非饱和结构的组合“小明吃|妈妈吃|狗狗吃|小鸡吃|……”与饱和结构的组合“动物吃”。

(三)饱和选限义丛

当非饱和选限概念的不确定性升高到一定程度,以致于它所在的集合成为开放类后,集合内所有概念就不得不为一个义丛(即按合取方式构成的几个义素)所统摄和贯穿,否则这个集合就无法受到控制。这样,心理记忆层次上的不确定选限联系在描写层次上获得了确定性,只不过确定性的对象和方式发生了变化罢了。这一义丛不妨叫做“饱和选限义丛”。比较例14a的开放性选限概念集合和例14b的选限义丛:

(14)a.【敲】工具→{榔头,拐杖,……}

b.【敲】受事→[+物体+有硬质外表]

饱和选限义丛所指词项在词汇系统中通常为空(lexicalgaps)。词项缺空的义丛来自对一定数量非饱和选限概念或词(如例14a)的归纳,其内容与短语相当(如例14b的义丛跟短语“有硬质外表的物体”同义)。它在心理层次上来自语言的下意识渠道,比如,一个心智正常的母语使用者针对不同语境里所说的“敲桌子|敲黑板|敲他的头|敲敲墙|……”等,都能根据求同运作,抽象出以“敲”为常量的语句模式“敲+[X]客体”,并下意识拟测出X的概念值为“有硬质外表的物体”。但X的词项为空,因此只有阳义丛[♂/+物体+有硬质外表]能直接统摄X所有可能的变项(这些变项如非饱和选限客体“桌子、黑板、他的头、墙”等),而这个阳义丛所统摄的所有可能的变项只能靠“敲”的一个阴义丛[♀/+物体+有硬质外表]客体从旁进行捕获。这个阴义丛是反映受事要求、等待榫接并作为一种复杂观念存在于思想上的。

义丛不是形之于词的固定概念,不宜作为有限刺激模式下的刺激成分或结构描述的起点,因此含有饱和选限义丛的结构只能算作单向依存关系,这也支持了单向依存关系比双向依存关系更占优势的结论。

(四)多元封闭类或半封闭类中的候选概念

若给定词在有限刺激模式下的选限对象是多元封闭类或半封闭类集合,则对其中每个概念的选择和调用具有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但由于集合的封闭性质,所以也不是绝对不可预测。在此种情况下,给定词若是具体词(如例2、例3),其选限联系往往可通过选限结构推导(包括语言推导和常识·语言推导等,参下)等方法来获得,但若是抽象词,情况就可能不太一样。给定词越是抽象且相关近义词(即选限范围近似而不同)越多,其外延意义的边界就越可能不像逻辑概念那样规则,越难实施推导,因而也成为外国留学生偏误的高发区。有人对杨庆蕙教授主编的《现代汉语正误词典》中外国留学生的双音词偏误作了统计,发现近义词偏误共占76%,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出在同语素近义双音词的辨析上,占了所有双音词偏误的47%[5]。这类词多为抽象近义词(如例15、16),没有规则的外延或边界,讲解时实际列出其选限集合中的各候选概念不失为最好的办法,如张志毅[6]和《现代汉语词典》[7]说,“优良”一般只形容品质、作风、技术、品种、质量、传统、条件、环境等,“优秀”一般是从水平或品质方面形容人和人创造的成果(特别是精神成果),如人员、分子或其学问、作品、成果、遗产等;“宣布”宾语除了是名词(如“法令、纪律、罪行、名单、结果”等),还常是某些动词或小句,如弃权、退场、成立、接受意见、国家诞生等,“”用于命令、指示、新闻等。

(15)*他是一个<优良>的学生

(16)*那个戴眼镜的老师<>了各班学生的名单

二、选限结构之间的确定性联系

数个选限结构之间不是杂乱无序的关系,而是以语言、常识、修辞等各种各样的途径有机地、甚至是以确定性方式联系起来的。正因如此,人在获得有关它的某些语义经验后,便能循着一定路径,自发地进行拓展运用,其间的确定性联系无疑是保障自发拓展运用的基石。邢公畹说:“要把每个实词跟别的实词允许在一个语段中同时出现、互相搭配的情况搞清楚,这是相当困难的事。”[8]但要是说“词汇限制只能经过词语句的组合训练,不能像形态变化那样大面积类推”[9],倒也值得商榷。饱和结构和常识实际犹如存进银行的一笔足额巨款,对其各种可能蕴涵式的选择如同是对它部分款项的自由支取。以下分别来看构成确定性联系的3种途径或手段。

(一)语言手段

数个选限结构之间可在预存的词汇聚合联想关系(主要是逻辑关系,如上下位关系等)的桥接下实现语言推导。所谓选限结构的语言推导,是指如果选限结构甲成立,则根据语言关系推知,选限结构乙也成立。词汇聚合联想中的逻辑关系有上下位(“鸟-麻雀”)、反义(“赞成-反对”)、反对(“教-学”)、同义(“细小-微小”)、全体局部(“鸟-翅膀”)、协同(“梨子-苹果”)等类型[1]204,只有上下位、反义、反对、同义关系可在推导中起桥接作用。先以上下位词义关系的桥接作用为例做些说明。

(17)现有饱和结构:【演奏】工具→乐器,又有:【乐器】下位→{钢琴,吉他,二胡,笛子,……},则有非饱和结构:【演奏】工具→{钢琴,吉他,二胡,笛子,……}。

在推导过程中,选限概念被它的下位词集所替换,但被下位词集替换的多为名词,这是因为名词总量占优势,它多于谓词总量,更多于其他封闭类词的总量,这在任何人类语言里都是如此,其次,任一名词在各组合关系下选限规模的总和都极为庞大,最后,名词对常识的运用更为直接,更具规模,其所用常识可直接取自对现实对象的抽象和描述,而不必来自对语言预存词际联系的归纳(参下)。所以名词更有条件拥有上下位关系词语,组合替换时更便用。如例17以名词为替换对象,是成功的推导,例18以动词为替换对象,是不成功的推导。

(18)现有:【乐器】工具施用行为→演奏,且有:【演奏】下位→{吹、拉、弹、唱……},但普通话没有非饱和结构:【乐器】施用行为→吹。

选限结构的推导关系还可通过其实际表达式的语义蕴涵和句法蕴涵表现出来。语义蕴涵是指A真则B必真,句法蕴涵是指A合法则B必合法。一般说来,凭借上位选限名词对下位选限名词的替换,饱和结构的实际表达式可成为非饱和结构实际表达式的语义蕴涵(例19),非饱和结构也可成为另一个相应的非饱和结构的语义蕴涵(例21)。凭借下位选限名词对上位选限名词的替换,非饱和结构的实际表达式可成为饱和结构实际表达式的句法蕴涵(例20),非饱和结构也可成为另一个相应的非饱和结构的句法蕴涵(例22)。有意思的是,语义蕴涵和句法蕴涵的顺序正好相反。

第一组饱和结构-非饱和结构

(19)【语义蕴涵】老虎主体吃→动物主体吃

(20)【句法蕴涵】动物主体吃→老虎主体吃

第二组非饱和结构-非饱和结构

(21)【语义蕴涵】松树主体断→树主体断

(22)【句法蕴涵】树主体断→松树主体断

语义蕴涵关系在语句中常可为否定词等情态因素所破坏,但句法蕴涵关系却不易这样简单地被破坏。

(23)【语义蕴涵】a.看主任→看人

b.不看主任不看人

(24)【句法蕴涵】a.看人→看主任

b.不看人→不看主任

反义关系词在局部范围内的均衡分布,也为语言推导提供了条件。尽管反义词用法存在不均衡性[10],但均衡性仍是它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是反义关系的本质决定的。均衡分布的反义关系词可在选限结构的语言推导中起桥接作用。如果甲乙构成基本选限结构,则乙的反义概念丙在很多情况下也能跟甲构成选限结构,两个选限结构的总体意义通常相反(如:<脑力>劳动→<体力>劳动|受到<信任>→受到<怀疑>)。反义关系不均衡性的存在,表明这种推导关系只是建筑在高度可能性基础之上的,其必然性程度可通过增加限定条件来提升。

(二)常识手段

词汇组合的分析只要牵涉到意义,就离不开常识问题(连句法也离不开常识作用而表现出系统的不自足性[2]414-416)。常识在知识系统里专指日常语义知识,选限结构间的联系存在着对常识的单向依存,至少有两种关系模式。

1.程序知识约束下的自然链接

日常程序知识是常识中的一类,是对几个陈述性关系的串联[1]250。数个有谓词参与的饱和选限结构或非饱和选限结构能在程序知识的基础上自然链接起来,这些选限结构均各对应于一个事件(如例9b,又如例4-5)。

2.常识起小前提作用的推导

有时,新的选限结构可借重某一常识内容的依托推导而来,这种处于言外世界跟语言系统之间的推导属“常识·语言推导”。

义丛可使数个选限结构间确定性联系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义丛不是形之于词的固定概念,不宜作为有限刺激模式下的刺激成分或结构描述的起点。但是,义丛可以在数个选限结构间的推导关系中起过渡或小前提作用,超脱语言而仅仅启用相关名词的常识。在所有词类中,名词对常识的运用最直接、最具规模,其所用常识可直接取自对其现实特征的抽象和描述,而不必来自对语言预存词际联系的归纳。名词的选限概念,种类极为宽泛。名词的释义包含着若干常识元(常识元在语义上通常对应于一个表述[1]255,而这些常识元凝聚着词语搭配的一切基本原初信息,蕴涵着初始的选限结构,可作为语义推导的出发点。《现代汉语词典》对名词“针”的释义大致如例25a,即使不依赖对其所有语言用法的归纳,也可从对现实感知中直接捕获到,因而这也是有关“针”的常识,它可分解为若干常识元,即描述为例25b,这些常识元蕴涵着若干初始的选限结构(如例25c):

(25)a.针是细长(1)直(2)条形(3)的硬质(4)小(5)物体(6),一头尖(7),是缝补衣物的工具(8),另一头有孔(9),用来引线(10)。

b.“针”{(针细长);(针直);(针条形);(针是硬质的);(针小);(针是物体);(针一头尖);(针是缝补衣物的工具);(针的另一头有孔);(针用来引线)}

c.【针】外形特征→{尖,细长,直,小};【针】质地特征→硬;【针】施用行为→{缝,补,缝纫};……

某些初始的选限结构可借重语言推导,获得新的选限结构,如例26的反义推导:

(26)(【针】外形特征→直)→(【针】外形特征→弯);(【针】外形特征→小)→(【针】外形特征→大)

一些谓格关系的选限结构可借助名词的有关常识内容,推导出一个新的选限结构。如例27“断”的阴义丛是为了选择合适的主体而准备着的,属语言范畴,“绳子”的阳义丛来自人们对“绳子”的现实体验,又是名词“绳子”的意义内容,因而属常识·语言范畴,但是更多的还是属于常识范畴,因为一个东西X只要具备了长条形物体的现实特征,即使说不出专门名称,理论上也能临时代入非饱和结构“【断】主体→X”。

(27)现有饱和结构:【断】主体→[♀/+物体+长条形],且有:【绳子】上位/外形特征→[♂/+物体+长条形],则有非饱和结构:【断】主体→绳子。

(三)修辞手段

常规选限搭配中的修辞手段限为常规的,不能是变则的,即不含超常搭配。提喻法、换喻法都是词汇使用中的常规修辞法,它们可大大拓展词际选限联系的范围,因而可在修辞手段使用前后的两个选限结构之间建立起一座意义等值关系的桥梁。

用部分喻指整体,用整体喻指部分,或以属喻种,以种喻属,都是提喻(synecdoche)。选限结构之间的提喻式语义推导联系一般只限于两种方式:1)用整体喻指局部(如例28、29);2)朝原概念的上位概念推进一步,即以属喻种(如例30、31),若原概念为饱和选限概念,则提喻使新的选限结构成为语义笼统的过饱和结构。起点倒置可使语义的确定性联系丧失,如例31不能由b必然地导出a。

(28)a.(【打动】受事→人心)提喻→b.(【打动】受事→人)

(29)a.(【拉】受事→小提琴的弓子)提喻→b.(【拉】受事→小提琴)

(30)a.(【耳朵】受损状态→聋)提喻→b.(【耳朵】受损状态→残废)

(31)a.(【吃】受事→食物)提喻→b.(【吃】受事→东西)

换喻法(metonymy)基于相关性,它是在邻近、共存、因果关系基础上形成的,以手段指主体、以原因指结果、以材料指制品、以产品指过程等都是换喻的一些常见类型。换喻式选限结构例32b对例32a的浓缩是通过以产品喻过程的方式实现的。

(32)a.((【写】受事→字)受处行为→‘练’)换喻→b.(【字】受处行为→练)

(33)a.((【写】受事→字)受处行为→‘看’)换喻b.(【字】受处行为→看)

对由修辞手段建立起来的选限结构联系,充其量只能概括出其一般的形成规则,但本质上属于语言约定范畴,可推导的程度较低。举例来说,例31b再通过提喻法得到的“吃受事→物质”通常是不可接受的,后者充其量只能在戏谑场合以诙谐等特有口气述说,不是常规选限关系。例33a不能通过提喻用法推出例33b。

三、选限结构的缠绕特征

如果对前面的分析作更深层次的思考,可以发现,选限结构以及关于它的理论实际是而且只能是一种缠绕的层次结构。缠绕特征不仅是选限联系得以存在的基础之一,而且有关它的理论是科学观察选限结构的重要保证。缠绕的层次结构是一个出现怪圈(strangeloops)的系统,当我们向上或向下穿过某种层次系统中的一些层次时,会意外发现正好回到了开始的地方,不同层次间缠结和渗透,隐含着无穷概念[11]15,20。周国光和钱冠连直接或间接地把哥德尔的多层缠绕或怪圈理论引入对词汇问题的观察[12-13],但都局限于对如下语言学常识性理论的解释上:任何一个单词的意义不能自己解释自己,只能由别的一些词解释;别的一些词也不能自解,得由另外一些词来解释,这样一级一级地推下去。实际上,在词汇选限联系及其理论中潜藏着许多不易觉察的缠绕组织,而这些正是保证其合理存在和正常运作的基础。

(一)选限结构内部要素间的缠绕

选限结构的内部要素包括给定词、选限成分和选限关系。给定词和选限成分的意义缠绕和渗透表现在给定词的阴义素跟其选限概念的阳义素互相咬定,给定词的阴义丛跟其开放类选限集合所贯穿的阳义丛互相咬定(参前)。选限关系与选限单元的意义缠绕表现在给定词和被选限概念/词若一直循着抽象的阶梯同步往上爬,便可最终成为对选限关系的复写(比较例34、例35的a、b两式)(参下)。

(二)组合与聚合的缠绕

若脱离聚合层面的词汇关系,组合层面的选限联系便得不到全面描写,因为首先,数个选限结构的确定性联系需要借助聚合层面上某些联系的传递才能建立。其次,聚合层面的概念分类等级和组合层面上选限要求的抽象等级不一致而却相关。聚合层面的概念分类体系通常有五至六个等级,用命名学方法来分析,从抽象到具体依次有:抽象名2(如“自然”)、抽象名1(如“地貌”)、一次名(如“山”)、二次名(如“火山”)、三次名(如“活火山”)、四次名(如“阿苏山”)[1]26。组合层面上的选限要求虽没有与之严格对应的等级体制,但也可分为抽象程度不同的等级,饱和选限概念大致有专义饱和选限概念、中义饱和选限概念、泛义饱和选限概念三级(参前),在抽象层次上分处于低、中、高三档。李如龙、杨吉春将词汇选限联系分为语义限制和语义搭配两种,说:“词汇限制主要来自语义限制,也来自词与词的搭配限制。搭配限制指用语法和语义限制不能说明的,一种似乎超越理据的、受语言规约所支配的限制。”[8]它实际是把词汇选限联系分成了两级,跟专义词的选限联系是语义搭配关系,跟介于专、泛之间的中义词的选限联系是语义限制关系,跟泛义词的选限联系有的是语义搭配关系,有的是语义限制关系。显然,如果没有聚合层面的概念分类等级,将组合层面上的选限要求分解出抽象等级既没有意义,也是不可想象的。

(三)选限层次的缠绕大层次间的缠绕

选限结构有心理、表达、描写三种不同的层次。有限刺激模式处于心理层次(如例34a),自然语流中的搭配使用处于表达层次(如例35a),语义成分分析法处理处于描写层次(或元语言层次)(如例36a)。选限结构的三种层次区分,便于我们认清它的多层缠绕特征(tangledhierarchies)。心理、表达、描写层次上的三套选限结构等值相应、互相映射,它们的设立看似有些叠床架屋。选限成分穿越这三个层次时不断变换面目,对应关系看似整齐清楚:在心理层次上,有的是来自记忆渠道的概念,有的是来自语言意识渠道的关于选限对象的范围等用法情况;在表达层次上可以是词或概念,也有的是词项缺空(如“敲”的饱和选限概念);在描写层次上可以是义素,也有的是义丛。它们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但这个看似整齐清楚的层次结构被下述方面扰乱了,变成一个怪圈。

首先,最便于把握饱和选限成分的范畴只能是心理及表现层次上的概念/词和描写层次上的义丛,因为首先,在有现成概念的情况下再列一个等值义素显然多此一举,概念优于词的地方是词不能涵盖相同概念下的其他同义变体(如“高兴”不能涵盖“喜悦、愉快、欢乐”等),词优于概念的地方是词有语言现实性,其次在记忆中无现成概念而表达上只有临时替补短语的情况下,义丛更能将要表达的意义内容固定住,它具有把不经意间浮现的内容捕捉、固定住,以供观照的功能。所以从心理及表现层次上的概念/词和描写层次上的义丛入手才是优选的,但它们却不能同时出现于三套选限结构中的任意一套,致使这三套选限结构层次交错(level-crossing),却能互相补充。

其次,对处于心理、表达和描写这三种不同层次上的同一选限结构来说,其给定词和选限成分间存在或暗含的结构关系(即选限关系)是不变的常量(如例34~36这3种层次都是“行为-工具”关系)。但是,心理层次、描写层次和表达层次之间由抽象阶梯连成的怪圈把这个不变的选限关系也牵扯了进来。在心理层次和表达层次,给定词和被选限概念/词如果一直循着抽象的阶梯同步往上爬,它们最终可成为对选限关系内容的复写(比较例34、例35的a、b两式),而同时,这些又是对原给定词和原选限概念/词在描写层次上所含某项核心义素(跟理性义总和有直接上下义关系的义素叫“核心义素”,如“猴子”的核心义素[+动物][1]182)的复写(比较例34b、例35b的选限单元、选限关系和例36的核心义素)。

(34)[心理层次]a.【剁】行为工具→刀

b.【行为】行为工具→工具

(35)[表达层次]a.用刀工具剁行为

b.用工具工具行动行为

(36)[描写层次]a.“剁”:[+动作,……]

b.“刀”:[+工具,……]

描写层次是为表达层次寻求解释的,如果没有高层抽象性,就不能保证描写的顺利进行,所以描写层次尽量朝着抽象阶梯的上端爬,正因如此,大凡一个词的上位词,就一定也是其描写层次的一个义素,所以描写层次往往主要以饱和结构为对象。表达层次更多是在抽象阶梯的下端运作,因为饱和结构(通常被认为是信息冗余的、不好的结构)和过饱和结构(为含混表达的需要而设的)在表达层次都不如非饱和结构常见。给定词能以同样身份出现于其饱和选限结构的表达层次(如例37a),却不能出现在其饱和选限结构的描写层次,除非它被上位词所替换(如例37b)。

(37)a.人用货币从他人那儿<买>物品

b.“买”:人用货币从他人那儿<换取>物品

(四)选限层次的缠绕小层次间的意义缠绕

同一大层次下又有若干种小层次。这些小层次之间也表现出交相缠绕的关系,如描写层次上元语言和对象语言的缠绕,表达层次上句法和词法的缠绕等。

1.元语言和对象语言的缠绕

语言跟其释义的关系中广泛存在着元语言和对象语言的多层缠绕现象,这已成为语言学的一般常识[1]26。例38a最为直接地在元语言中包含对象语言的内容,构成一个缠绕的废话结构[14],一般认为是不可取的。但是稍微绕个弯子、费点周折,借助动词“打动”和“感动”的同义兑换,以鸵鸟策略把选限责任转托给另一个动词“感动”,即转成与例38a同义同构的例38b,尽管近义词不断转托可造成偏差的不断增大,人们却可以接受例38b的描写方式,原因就是语句在等值替换时表现出了它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同构产生意义”[10]66-67。也就是说,绕圈子的结果产生若干具有可同义兑换的表达式,这一兑换便产生了意义行为。

(38)a.“打动”:[♀/+可被打动的]

b.“打动”:[♀/+可受感动的]

2.句法层次和词法层次的缠绕

同层次内部缠绕所引起的废话嫌疑,有时可通过向句法和词法两层缠绕的转化来消除。如元语言和对象语言的缠绕结构可在表达层次上表现为不同句法层次上的词汇缠绕(如例38a的实际表达式例39)。

(39)?打动可被打动的

其废话之嫌有时能通过局部短语转成与其字面义同构的词而得到消除。如:

?吃可吃的东西→吃食物|?喝可以喝的材料→喝饮料|?读可读的东西→读读物

这个概念化过程符合以下现实程序:现实中一些新事物可能先被证明可以吃,然后才编入“食物”范畴的。但有意思的是,原先选限饱和的冗余结构在此番处理后,选限词的外延有的大于概念化以前的相应短语(如不能由“吃食物”导出它的句法蕴涵式“*吃牛奶”),有的小于概念化以前的相应短语(如“喝饮料”不能成为“喝酒”的语义蕴涵式)。

分析表明,缠绕特征是词汇选限联系存在和运作的一种重要基础,也是词汇选限理论的重要构成部分。正如有的学者所说,层次缠绕的怪圈不再仅仅是消极的意义,有时反而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积极意义,或者说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和谐[15]。

本文描写分析了选限结构的内部确定性、选限结构之间的确定性联系和选限结构的缠绕特征。词汇选限结构的内部确定性及数个选限结构之间的确定性联系,无疑应引起第二语言词汇教学者的重视。由于缠绕特征是选限联系得以存在的基础,所以系统缠绕学说也是实现对选限结构乃至整个词汇体系的科学分析从而服务于应用的理论保证。对选限结构的缠绕特征的论证,也可使人们认清整个语言系统的缠绕本质。

[参考文献]

[1]马清华.文化语义学[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

[2]马清华.并列结构的自组织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王砚农,焦群,等.汉语动词-结果补语搭配词典[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7.

[4]刘学敏,邓崇谟.现代汉语名词量词搭配词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9.

[5]朱志平.双音词偏误的词汇语义学分析[J].汉语学习,2004(2):61-65.

[6]张志毅.简明同义词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

[7]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8]邢公畹.语言论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21.

[9]李如龙,杨吉春.对外汉语教学应以词汇教学为中心[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4):21-29.

[10]詹人凤,石安石.反义词聚的共性、类别及不均衡性[C]∥杨升初,李伯超.汉语语义学论文集:下册.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395-411.

[11]侯世达.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12]周国光.语义的缠绕和词汇体系的必然性[J].南京师大学报,2002(3):108-114.

[13]钱冠连.何为语言全息论[J].外语研究,2002(2):20-26.

动物科学常识范文篇7

1.科学求真——从关注知识走向直接感知

科学不仅仅是已经获得的知识体系,它更是一种通过亲身经历去探求、感知自然事物的意义,进而理解这个世界的过程。因此,科学是一个求真的过程,而不是静态的知识体系。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就要从“关注知识点”向“直接感知”转变,使幼儿在科学活动中有充分的、多感官的感知,从而获得深刻而有意义的科学感受。

2.科学求善——从依赖经验走向实际操作

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在孩子们心目中“绝对权威”的角色,使得孩子们认为老师说的,都是“真理”。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真正的科学知识来自于“事实”,而“事实”是需要通过“亲眼看、亲耳闻、亲自操作、动手验证”才能获得的。我们很多的知识来自于生活经验,也来自事实,然而经验是一种不完善、不完全的事实。因此,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要从单纯“依赖生活经验”的简单方式向“实际操作”转变,让幼儿明白:科学不等于生活经验的积累,必须是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对于事实进行全面完善的考察,是合乎逻辑的推理。

3.科学求美——从注重形式走向亲身体验

科学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开始于问题和假设,借助于事实的证据,并寻求客观规律。从“证据”到“规律”的过程中,需要有合乎逻辑的推理。在寻求科学的客观规律过程中,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要从幼儿的天性出发,针对孩子们“好动”的特性,通过创设、提供丰富、适宜的环境与操作材料让他们去“亲身体验”。孩子只有在不断观察探索、思考猜测、调查验证的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才会获得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态度和科学素养。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实践

1.建构幼儿园“生活探究”科学课程的探究体系

根据科学有趣、好玩、益智等特点,顺应儿童的天性,从建设园本特色幼儿园入手,开辟幼儿园“六小六大”(小活动大素养、小游戏大智慧、小制作大天地、小实验大体验、小常识大学问、小基地大实践)科学探究体系,让幼儿像“做游戏”一样“玩科学”,在活动中提升素养,在游戏中发展智慧,在制作中激发创意,在实验中获得体验,在常识中积累经验,在基地中开展实践,从而培养幼儿勇于探索、善于动手、敢于创新等科学精神,在看看、做做、玩玩中感受“科学的有趣”,玩出智慧,玩出能力,玩出创意,并最终萌发幼儿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情感。

2.开发“六小六大”科学课程的内容体系

科学活动的内容是实现科学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与媒介,也是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重要依据。在“生活探究”科学活动的内容组织上,我们借鉴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中对科学领域内容的划分以及我们的园情,将活动内容划分为“六小六大”体系,而每个体系又依据各自不同的活动形式分别侧重不同的活动内容。(见图1)3.提炼“以生为本”的园本科学课程实施策略幼儿园的“生活探究”科学课程关注幼儿的发展,并提炼出“六小六大”活动版块的实施策略,而每个活动版块有其独特的教育功能与价值,共同作用促进幼儿积极主动的发展。研中思考,提升素养——科学小活动的实施策略。科学小活动是实施“生活探究”科学活动的重要途径,它以集体教学活动形式开展,是高结构的组织形式,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科学小活动以主题形式呈现。根据幼儿学习方式的不同,把幼儿园的“生活探究”科学集体活动分为:观察认识型集体活动、实验操作型集体活动、科学讨论型集体活动和技术操作型集体活动四类,并通过不同的类型的科学集体活动,来培养幼儿获得相对应的科学素养。(见图2)玩中体验,启迪智慧——科学小游戏的实施策略。儿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像“做游戏”一样“做科学”,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经验,而且还能获得科学的思考方式、科学的态度和精神。因此我们利用幼儿园的走廊开辟了“科学探究长廊”,向孩子们展示了一个又一个有趣又蕴涵自然科学道理的小游戏,使孩子们在看看、做做、玩玩中感知到了玩转科学并不遥远,玩转科学就在身边,从而萌发了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情感。在实施科学小游戏活动中要关注三个方面的策略:激发兴趣,玩中乐-巧妙质疑,玩中思-启发诱导,玩中悟。趣中制作,分享快乐——科学小制作的实施策略。利用幼儿生活中的各种废旧材料,发挥创造力,制作各种科技小玩具、科技小产品。不仅能让幼儿懂得物品能循环利用,发挥大作用,还能让幼儿像科学家一样经历制作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做什么,怎么做,做好了怎么玩,都是幼儿自己的想法,孩子能深刻体验制作、创造和成功的快乐。科学小制作活动的实施策略如下:确定内容—收集材料—实际制作—分享交流。

幼儿有着丰富的奇思妙想,但有时这些想法并不能付之实践,因而科学小制作活动需要教师与幼儿一起确定制作主题,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整理所需材料,为幼儿完成作品提供物质保证。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当幼儿在独立操作过程中遇到这样的困难时,教师不要急于主动给予帮助,而是适时地等待,观察幼儿自己的解决方法。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邀请同伴合作,共同制作,完成作品,以体验成功的快乐。最后,交流分享是幼儿很喜欢的过程,是他们体会成就感的激动时刻。融洽愉快的交流分享时光,能给予幼儿很好的情感体验,分享自己感受科学的探究过程和在学习他人经验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幼儿后续的制作积极性。做中探究,理性思维——科学小实验的实施策略。有趣的科学小实验,能让幼儿在操作中“玩科学、做科学、用科学”,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并在实验中探索事物规律,同时学会遵守规则、相互合作。为了能有效地开展科学小实验,我园专门开辟了“玩转科学体验坊”专用活动室。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学习如何开展实验、如何记录所得所感所想,如何表达经验,而这一切正是科学教育的真正意义。科学小实验活动的实施有以下几个方面:自由结对-自选实验卡-看实验卡寻宝盒-讨论、预测-实验探究-拓展经验。幼儿在进行实验操作前先自由组合,采用3~4人的小组合作形式,自由组合的形式可能是兴趣相同者,强弱互补者、性格相近者。接着,以小组形式选择实验卡,实验卡上明确了小实验的区域和内容。然后,根据实验卡寻找实验宝盒,了解实验的内容和玩法,并预测实验的结果。同时,孩子们专心致志地进行探索活动,进入实验探究阶段,实验过程中我们设计了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浅显易懂,又要具有耐用性和实用性的实验卡,以引导幼儿深入探究,浸润实验的过程。拓展经验是科学小实验开展的最后一个环节,幼儿完成实验后,相互能根据实验卡的内容进行交流,以讨论实验过程中的发现、想法和不同的方法,让经验得到拓展和共享。

学中丰富,拓展认识——科学小常识的实施策略。“生活即教育、教育是为了完满的生活”,教育的目的本是使人生活得更美好,教育应以帮助人们适应现实及将来的社会生活为主要目的,幼儿玩转科学启蒙教育也不例外。因此,我们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将生活科学的小常识,由图片和实物、多媒体播放等多种方式呈现,让幼儿通过直观的感受、观察、学习,了解和拓展对于生活科学的认识。儿童通过在生活中的观察,发现各种有趣和好玩的科学问题,教师们便把这些问题呈现在“智慧树”和“问题墙”上,成为整个幼儿园共同为之调查和讨论的问题。而孩子们又通过调查、多途径的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从书、成人、多媒体或实地的参访等途径,获取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养中实践,促进能力——科学小基地的实施策略。利用幼儿园的园内空间开辟科学小基地,包括植物种植基地和动物养殖基地,为幼儿营造一个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让幼儿亲自参加养殖的过程,开阔幼儿眼界,了解人类和动植物之间的生态关系,激发幼儿爱动物、爱环境的生态环保意识。在实施活动中的策略要关注下面四个方面:养殖-管理-收获-延伸。在开始养殖活动前,要做好经验准备和物质准备。经验准备主要包括了解养殖内容和具有粗浅的养殖经验;物质准备包括养殖空间、工具、动物的准备。各班可根据各自的实际需要来进行不同的准备工作。而在养殖管理的环节中,不仅是孩子们感受惊喜的过程,更是孩子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开展科学教育的成果

动物科学常识范文篇8

关键词:科学教学;生物教学;创新意识;创新力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生物存在较强的感官直觉性与实验体验性,使得创新能力和意识的培养在生物课堂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初中学习阶段符合学生理解知识的过程需要,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单位科目的学习效果。有人认为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时代,也有人说这是一个生物的时代,两种观点所产生的交集,便是共同认可的生物科学中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不可或缺性以及重要意义。

一、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意义

1.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初中的科学教学不能将机械地背诵作为学习方法,应遵循自然科学的学习规律,实践的力量便在近年来素质教育改革的进程规划中逐渐提上日程。初中生物学对中学生所激发出的创新力,不但有助于增强师生间的知识互动,也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并通过实操课与理论讲授,双向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使得创新意识不复流于空谈。

2.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在生物教学中,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积极培养,能够主动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思维方式,实现对自然科学学习要领的全面掌握,并且在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中,形成思维层面的正确导向。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有通过创新意识的主动培养和灌输,在中学生的想象过程中实现科学思维方式的建立,并且敢于提出假设和否定。

3.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态

在学生的生物学习过程中,创新意识的培养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众所周知,自信是人美好生活的支撑,也是创新能力主观化的产物。学生在创新中得到进步,便能够塑造自信,并从根本上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实验教学结束以后,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假设和疑问,并且在与学生的知识沟通过程中,表扬学生在思维创设中的合理要素,对其主观方面予以循循善诱的警示,在根本上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熟稔程度,不拘泥于书本理论。例如,探讨恐龙的灭绝原因、冰河世纪中的动物生活习性的假设等,都是教师引导学生发挥联想,提升学科自信的主要素材。

二、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创新力

1.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宗旨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现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能力的提升,必然以创新力的提升为跳板,而要想增强学生的创新力,又离不开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三种方式:第一,在植物和微生物教学时,可以大量开展实验操作,通过悬念的设置,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第二,在动物模块的知识教学上,对于一些动物的行为等方面,可以借助观看视频的手段,实现与学生的心灵互动与情感共鸣;第三,在关于人体常识的宣讲过程中,可通过PPT图片的展放和对日常生活的联系,活跃课堂气氛。

2.组织灵活多变的问答方式

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化教学氛围中,频繁的问答环节正是具体体现的一种形式。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提问中也可以设置一些开拓思维的问题,实现学生发散性思维。例如,在某校的生物教学中,教师讲述了这样的生活常识:虫子飞进了耳朵里,可以在耳中滴洒植物油,便可使虫子窒息或被迫出外耳道。而当教师继续问道:耳朵进了一颗种子,该怎么办?一名学生便脱口而出:把一只虫子放进耳朵里,让虫子吃掉种子,再在耳中洒上植物油,制服虫子。这个简单的案例并不引以为然,该生的作答也并不具备任何深度,却在其思维的辨析中,可以发现其已经孕育了创新意识的萌芽。

3.提升教具在课堂中的展现

教具的运用能够在课堂中打造创新环境,因此广泛引进生物教具,对于初中生物教学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具制作的实施原则要讲求容易操作,演示可观性强。教具的使用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在使用过程中要简单明了,教师容易使用,学生容易理解。教具的使用是为了辅助教学,教具使用起来不能太复杂,要使教师和学生容易操作,简单明了且更容易教学。通过对初中生物教学中创新力培养的逐层分析,充分证明创新在中学科学教育中别具一格的价值和意义。总之,创新意识的广泛培养,不但符合初中生物教学的本身规律,更能满足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接受要求以及学习中的期待视野。

参考文献:

[1]林德清.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5,3(6):101-102.

[2]陈艳.新课标下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3(10):21.

动物科学常识范文篇9

关键词:科学定律;规则观;倾向

当我们讨论自然定律时,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自然定律的定义与特征。在国内外文献中有三种对自然定律的本性说明。而定律的特征是什么?著名科学哲学家罗姆•哈瑞认为,定律首先需要有普遍性。就是说,只要发生的事件涵盖在定律的范围中,事件一定会按照定律描述的那样发生。再者,自然定律还具有必然性,即在其他条件均同的情况下,事件必定会发生。

一、作为概念关系之表达的自然定律

古希腊哲学自诞生之日起就以能认识自然知识为最高目标。而自然哲学却做不到这一点,因为我们无法从始终处在流变中的感性事物中获得知识。认识到这一点的是巴门尼德。巴门尼德认为,能认识、把握的是关于永恒不变的“存在”的思想。之后苏格拉底在巴门尼德的原则上提出了一个具体的问题:什么样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苏格拉底认为,认识的目的在于认识事物的定义或概念,就是说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定”。所以,在苏格拉底的对话中,他追问过许多诸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勇敢”“什么是美”等问题。他并不是想指出关于“正义”“勇敢”“美”的具体事物,而是想找出这一类事物的“本质规定”。因为,我们可以看出,苏格拉底所理解的知识乃是对事物普遍的本质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知识。亚里士多德是历史上对自然定律做出哲学解释的重要人物。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虽然没有直接对自然定律进行讨论,但他对定义进行了探讨。一个定义就是对事物的本质性质的陈述。如打雷的本质是“火熄灭之后产生的声音”,那么我们可以对打雷作出的定义就是“火熄灭之后产生的声音”。在这之中,“本质”一词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本质”是指这样一些性质,这些性质一旦变化就会丧失自身的同一性。你的“本质”就是规定你所以为你的那些东西。如苏格拉底有时心情愉悦,有时心情低落。这时候愉悦和低落的心情是变化的,心情的变化不会影响苏格拉格之为苏格拉底,所以这就不是苏格拉底的本质。而“人”才是苏格拉底的本质。进一步说,我们谈论的科学知识只与类型、种类有关,与个体无关。当我们就一个个体作出判断时,我们实际上是对个体从属的种类作出判断。具体来说,亚里士多德对事物的定义采取了一种叫做属加种差的方法。比如,如何对“人”作出定义,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有理性的动物。我们来分析他是如何做出这一定义的。首先,我们考察人属于哪一种类。众所周知,人属于动物这一类。然后,我们要问,在动物这一种类里面,人与其他动物有什么区别,亚里士多德认为区别在于人是有理性的。在“动物”这一概念里,人被划分在“有理性的东西”这一区域以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所以人的定义是有理性的动物。用一句话简单概括,定义就是表达了那些界定物质实体之本质的概念间的关系。

二、作为一种规则的定律观

在哲学史上,另一个讨论自然定律的重要人物是休谟。他对自然定律的讨论是基于因果性展开的。休谟认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联涉及三个重要概念:(1)有某种恒常的伴随性存在于原因事件与结果事件中;(2)原因事件与结果事件在时间上是连续的;(3)原因事件必然导致结果事件。休谟相信(1)(2)是正确的。他相信人有某种心灵的感觉印象与事件的伴随性和连续性相关联。但休谟不承认必然性的存在,理由是无论多么仔细地观察一个因果事件,我们也无法观察到与必然性有关的东西。我们的感觉印象中没有必然性这一概念。当一个因果事件发生,我们观察到的是一个事件紧紧跟随另一个事件。举个例子,太阳升起之后,石头变热了。我们不能说太阳升起之后必然导致石头变热。而是说太阳升起之后,石头紧接着变热了。并且,结果事件在逻辑上是独立存在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在不导致矛盾的情况下,断言原因事件存在和否定的结果事件存在。如上述例子,我们完全可以在大脑中想象太阳升起之后,石头结冰了。所以,休谟将必然性这一概念诉诸为心理学现象:当我们观察一个原因事件时,由于我们的大脑之前对类似因果事件的伴随性有了重复性经验而产生了心灵习惯,于是我们预期正被观察的事件与大脑中的因果事件一致,所以我们断言结果事件会发生。就是说,由于我们日复一日地看见太阳升起之后石头会变热。这一因果事件在我们大脑里重复出现而产生了心灵习惯,所以,当太阳升起之后,我们断言石头会变热。简言之,休谟认为自然定律没有必然性,只有恒常伴随性存在,自然定律不过是断言了一些恒常伴随性存在罢了。我们将这种观点称为定律的规则观,它认为世界上没有哪一种事物是按照定律去运动的,有的只是被人们经验到的对事物间恒常伴随的实际规则。有人反对这种观点,具体可概括为两点。(1)它没有区分偶然的规则和规律规则。什么是偶然的规则?比如说,世界上所有黄金做的球直径都不超过1000米。在经验世界中,这确实是一条没有例外的规则。但是,我们假设,如果条件允许,有人真的造出了一个直径超过1000米的金球,这就推翻了这样一条规则。所以我们不会相信这是一条规律的规则观,它对世界只是偶然成真的。(2)规则并不是构成定律的充分必要条件。首先,因为要构成定律,需要的不仅是有规则的关联,还需要反事实条件句的支持,所以它不是构成定律的充分条件。其次,规则也并不是构成定律的必要条件。如果能成立,那就是说定律描述了事件之间毫无例外的规则。我们真的可以这样判断?可以参考伽利略的落体定律,然后再拿一片树叶做自由落体运动,我们会发现,树叶下落的过程是违背落体定律的。我们可以说,就算是最具科学性的物理学也不能说规律就是毫无例外的规则。依靠常识观我们可以知道,树叶下落之所以不会做匀加速运动是因为它除受重力之外,还受气流和空气阻力的影响。科学定律受到了干扰,所以观测到的现象没有符合规律。规律规则观的捍卫者提出可以用条件句的形式重申定律的表达,即假如其他干扰性因素没有发生,B事件总会伴随着A事件发生。这样看似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却面临着两个基本问题。其一,对于“其他干扰项”,我们如何才能精确地阐明一个必须满足所有干扰项的定律,难道要将所有的干扰项都一一列举出来?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其二,如果我们必须用条件句去阐述一条规律,是不是就是承认了这些规律只有在这些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才能成立?这似乎违背了定律的普遍必然性。是不是也就是说,这些规律只有在实验环境中才适用,实验环境外就不适用?我们用修正后的规则观来解释落体定律,只有当物体消除了空气阻力等干扰性因素之后,物体自由下落才会做匀加速运动。也就是说,规律的适用性限制在了那些满足于特殊条件的实验环境中。因此,对那些发生在实验环境以外的情况,定律就无能为力了。这个结论与我们的常识产生了极大的冲突,如果定律只在实验环境以内适用,那我们如何才能解释建筑师对物理学的应用、牛顿定律对彗星运动的应用以及所有科学家所从事的一切科学事业。显然,规律的规则观不能作出说明。

三、作为自然倾向之表征的定律

定律的规则观无法解释定律是如何在实验环境条件之外被应用的。而倾向论很好地解释了这一点。倾向论的观点认为,物质世界的运动是自发的,之所以会发生运动,是因为事物有倾向或能力按照自己的方式运动。自然定律就是对这些倾向或能力的表征。倾向论者认为,在现实世界中,有许多的能力或倾向在开放的系统中运行,他们相互作用着,其结果就是呈现给我们看到的一切。伽利略的落体定律描述的是物体具有以匀加速落向地面的倾向,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描述的是具有一定质量的物体具有相互作用的倾向。由此看来,我们就不会像以往一样简单地用定律去解释事物所呈现的现象、结果。因为我们看到的现象是由事物的许多倾向或能力所共同作用的结果。树叶下落并没有呈匀加速状态,这是因为树叶下落是由匀加速、空气阻力等许多倾向以一种复杂的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也能说明科学实验的重要作用了。在我们进行科学实验时,我们将不同的能力或倾向单独隔离开来,放到创造出的封闭系统中加以观察、研究,为的是把正在研究的、对应于规律的倾向与其他倾向区分开来。这样,只有通过实验干预才能达到目的。休谟在处理定律必然性时认为必然性不存在,存在的只是人们对于伴随事件的重复性经验而产生的心灵习惯。而倾向论者认为,在讨论定律时,我们处理的并不是一个个事件,而是性质。定律说的是性质与性质之间的关联。如一块铁这一性质与是一个导体这一性质就恒常存在关联。我们可以做实验观察到铁是导电的。所以,铁是导体这一定律是关于性质的,而与具体事件无关。性质分为两类,偶发性性质与倾向性性质。比如笔者在家里不小心把玻璃杯打碎了,这里的玻璃杯呈现出易碎的性质,这种性质就是偶发性性质。因为这是玻璃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场合表现出来的性质。当说玻璃杯具有易碎的性质时,这里指的性质就是倾向性的性质。因为,即便不用去做实验观察,也知道玻璃杯易碎。而倾向论者认定的性质类型就是倾向性性质。倾向论的定律观有这样一个优点,即它捍卫了一种科学的实在论观点,所有科学家所一致努力的科学事业是有意义的。它阐明了正是自然本身使得物质系统按照规律活动。它还说明了科学实验的作用与意义,以及回答了科学定律如何把在实验室中获得的定律应用在实验室之外。

参考文献:

[1]张志林.当代哲学经典(科学哲学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动物科学常识范文篇10

幼儿具有感情丰富的特点,他们容易被一些具有感情的事物感染,幼儿教师可以把多媒体的技术引进到日常活动中,将多媒体的效果与幼儿的多情善感结合起来,用多媒体技术向幼儿宣传环保理念。比如幼儿教师可以给幼儿观看动物世界,幼儿对那些憨态可掬的小动物特别有兴趣,可是《动物世界》上说,那些动物可以居住的森林越来越少,动物因为没有生存的空间所以濒临死亡,有一些动物甚至已经绝种,人们再也看不到。幼儿的感情被多媒体技术激发,他们喜欢那些小动物,同情小动物的遭遇,他们流着热泪说那些小动物实在太可怜,教师此时可以向幼儿说明环保的道理。幼儿为了那些可爱的小动物,内心开始树立环保的理念。

二、让幼儿过关于环保的节日

随着环保理念被人重视,国外已经确立环保节日,教师可以通过让幼儿过环保节让幼儿树立环保的概念。比如国际上9月16日为保护臭氧层国际日,教师可以在这个日子给幼儿讲保护臭氧层的原因。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太阳如果直接照射在人体上会对人体有害,臭氧层是给地球穿的一层“保护衣”,然而因为人类不注意环保,我们的臭氧层已经越来越薄。比如现在气温年年升高,就是因为臭氧层已经越来越薄,如果再不注意环保,未来我们就挡不住毒辣太阳的照射啦。幼儿通过过环保节日不仅能学到环保方面的知识,还可以树立环保的理念。

三、教授幼儿初步的环保知识

幼儿虽然年龄小,比较复杂的环保原理他们不懂,然而教师可以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环保知识让幼儿内心树立环保理念。比如幼儿教师可以告诉幼儿塑料袋一般在土地中埋很久也不会腐烂,而且塑料袋中的化学产品会给土地带来污染。我们如果没有可以种田的土地未来就会饿肚子,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办,幼儿通过教师的引导,提出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多用布袋。幼儿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了解环保饭盒与泡沫饭盒的区别,让幼儿具有白色污染的常识。幼儿教师可以告诉幼儿废旧电池会带来污染,让幼儿了解到将垃圾分类的科学原理。

四、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生活

幼儿如果仅仅只是听教师说、看多媒体中的故事,可能会对环保现状感觉不够真切,他们未必能真正树立环保的理念,然而如果幼儿了解到环保的危机就在自己身边,它将影响自己的生活时,幼儿内心就会真正树立环保的理念。幼儿教师要让幼儿观察自己身边的生活,让幼儿了解到环保现状。比如幼儿教师要让幼儿自己去看从学校到家里这条路上,到底能看到多少绿色植物,幼儿会发现与高楼大厦相比,他们一路上看到的绿色植物少得可怜,幼儿内心就会理解目前环保的危机。幼儿教师可以让幼儿观察每天有多少汽车排出尾气?那些黑烟造成什么后果,幼儿了解到环保就是自己切切实实需要重视的事情,他们就会萌生环保的理念。

五、带领幼儿加强环保实践

实践是给幼儿教育的重要环节。幼儿通过各种实践不仅能学到大量的知识,而且劳动能力会得到培养。同时,实践会给幼儿内心强烈的满足感,幼儿教师在给予幼儿环保理念时不能忽视实践教学环节。比如植树节那天,幼儿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在幼儿园附近植树,让幼儿理解虽然目前只是种下一棵树,如果每人种下一棵,那么未来我们就能种出一片茂密的树林。幼儿在进行植树的过程中,能理解到种下一棵树多么不容易、要让一棵树成活更加不容易,然而一棵树死掉却非常容易。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就会更加重视用一点一滴的实践保护环保成果。实践活动能让幼儿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因为他们用自己的劳动完成一件环保的事情,他们就能感觉到自己的劳动能真正带来环保的结果,心中就会种下环保的意识。

六、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