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茶文化范文10篇

时间:2023-12-01 18:09:41

地方茶文化

地方茶文化范文篇1

关键词:精准扶贫;茶文化;旅游开发

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家之所以提出精准扶贫的目标,是因为部分农村地区和贫困人口在脱贫的过程中具备一定顽固性,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对农村地区进行精准扶贫和脱贫,都带有一定的难度。在精准扶贫视角下,相关地区的茶文化旅游开发工作效果并不乐观,在结合茶文化旅游开发工作,带动精准扶贫工作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合理探索茶文化旅游开发工作方法。

1基于精准扶贫视角的茶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第一,缺乏三维协作的精准扶贫体系。在精准扶贫角度下,为实现数字乡村建设目标,全面开发茶文化旅游产业和产品,需要加强政府、产业、扶贫地区之间的有效协作,从而才能推动茶文化旅游开发工作的创新发展。当前虽然国家制定了关于精准扶贫的路线图和相关时间表,但是在茶文化旅游开发工作方面,却缺乏必要的政策扶持策略和措施,具体的帮扶措施与实际扶贫的地区还尚存一定距离,茶产业在参与精准扶贫工作方面存在不足,同时,旅游行业也没有通过与茶文化有机结合的方式,实现贫困地区茶文化旅游工作的开发,对于茶乡的老百姓来说,很多人还缺乏对茶文化旅游开发工作的理解和认同,对于茶叶的理解停留在品种、种植、生产、加工等方面,未能通过深入挖掘茶文化等方式,加强茶文化与旅游行业之间的有机融合,不适地将茶当作单纯的物质,甚至部分人员在茶文化旅游开发工作中持有排斥和不接纳的态度,这对推动茶文化旅游开发工作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导致精准扶贫效果不够理想。第二,茶文化旅游开发模式单一。在精准扶贫角度下,贫困地区没有结合数字乡村战略的实际需求和发展,合理开发茶文化旅游模式,普遍存在茶文化旅游开发工作,缺少基础设施建设、茶文化资源等问题,而且在对贫困人口进行精准扶贫和茶文化旅游开发工作中。没有充分对茶山的自然环境、历史遗存、风土人情进行全面分析,所开发的茶文化旅游体系和模式过于单一,同时,未能采用设计针对性精准扶贫对象、提供劳务岗位等方式,推动茶文化旅游开发工作创新发展,进而很难调动旅游开发者和扶贫对象的积极性,不利于茶文化旅游开发工作和贫困人口之间的协同发展,难以形成一股合力。第三,未能挖掘地方多样化的旅游项目。在茶文化旅游开发工作中,需要结合苏北地区数字乡村战略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的细化具体精准扶贫对象和茶文化旅游开发工作,还要通过挖掘贫困地区自身潜力等方式,打造多样化的旅游项目。从目前情况来看,基于精准扶贫视角的茶文化旅游开发工作,呈现出茶文化旅游开发项目单一、落后的问题,没有结合旅游需求的多样化要求,合理打造绿色、休闲、放松情绪等生态旅游项目,所开发的茶文化旅游项目过于落后,而且在思路上,部分地区的景区开发仍然采用常用的粗放式思路,例如,过度开发茶山自然景观、破坏当地人文风情,从而不利于提升茶文化旅游开发水平,甚至还会造成当地贫困人口,对于茶文化旅游开发工作的参与积极性。第四,忽略对茶文化旅游地区的宣传。在精准扶贫的角度下,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当地贫困人口缺乏对茶文化旅游开发工作和走向小康的信心。现阶段,在茶文化旅游开发工作中,贫困地区人员缺乏对数字乡村建设工作的实际了解,而且在了解茶文化旅游开发价值、资源等方面存在不足,缺乏对茶文化旅游开发工作的认可态度和接受态度,当地也没有通过新媒体对茶文化旅游地区进行宣传,这样不仅不利于更多的人了解茶文化旅游开发工作,也很难推动当地茶文化旅游地区的发展,导致茶文化旅游开发和生态旅游开发工作效果不佳。此外,在发展绿色生态的茶文化旅游项目时,也没有采用加大宣传、共享等方式,调动更多游客参与到茶文化旅游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没有采用打造贫困地区茶文化旅游品牌的方式,提升旅游者参与茶文化旅游的积极性,进而制约对当地茶文化的有效利用和宣传,严重的还会降低茶文化旅游开发工作的实际效率,影响相关工作的具体开展。

2基于精准扶贫视角的茶文化旅游开发意义

新时期背景下,我国农村扶贫工作已取得较大成就,并且在旅游扶贫、数字乡村精准扶贫方面也取得显著成效,极大地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在数字乡村建设精准扶贫工作中,国家采用旅游扶贫活动,不断完善农村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全面促进贫困地区面貌的改变,还采用拓宽融资渠道,多渠道筹资等方式,为旅游扶贫提供资金方面的保障。在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中,江苏省农村地区具有数字乡村建设实现精准扶贫工作的可行性,比如,可以结合江苏省农村地区的茶文化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全面调动旅游产业和相关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还会通过提升贫困人口参与能力、开发旅游商品等方式,加强数字乡村建设工作与茶文化旅游开发工作协调发展,充分促进农村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全面发展。在精准扶贫角度下,江苏省部分农村地区结合茶资源的优势,逐渐开发出茶文化旅游产品,充分将旅游资源与茶叶资源有机结合,还采用将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旅游综合等方式,吸引游客参与茶文化旅游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带给旅游更多赏心悦目的旅游体验。在政府扶持和引导背景下,农村地区茶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这种发展不仅能够对茶文化进行弘扬和宣传,也能提升当地乡村人民的素质、思想、文化水平,部分地区还会采用与企业之间进行合作、开放茶文化旅游景区、旅游产业等方式,实现茶文化旅游开发工作的全面发展,调整单一的茶产业结构,促进贫困地区经济效益和发展水平增强。另外,在精准扶贫角度下,江苏省农村地区数字乡村建设和茶文化旅游开发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境,这对提升扶贫和脱贫效果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探索基于精准扶贫视角的茶文化旅游开发现状、意义、策略是至关重要的,从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工作的协调发展。

3基于精准扶贫视角的茶文化旅游开发策略

3.1建立健全三维协作精准扶贫体系。首先,加大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在茶文化旅游开发工作中,可以构建成政府、产业、贫困地区为一体的茶文化旅游开发体系,政府负责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支持、资金扶持、引导企业等工作,全面优化茶文化旅游开发中的运行设备、旅游基础设施、配套设施等,在技术支持和资金扶持方面,形成严格统一的茶产品栽培、加工标准,促进茶产品高端品质的提升。同时,政府在筹集茶文化旅游开发资金期间,可以发挥牵头作用,引导社会资本、企业参与到茶文化旅游开发工作中,从而充分将资金落实到具体的旅游扶贫项目中,政府还可以组织专家对旅游开发的茶叶生产基地进行策划包装、项目扶持等,从而全面将茶文化旅游开发工作落实到位。其次,构建茶产业、茶文化、茶旅游融合发展体系,比如,茶叶观光+品茶+购茶模式,引导旅游者在茶叶观光期间进行茶叶种植、采摘、加工过程的了解,在品茶期间,合理了解茶文化特点和内涵,走的时候可以采用购买的方式,带上一些茶叶,这种三位一体的融合模式,不仅成本低廉还能为茶文化旅游开发工作带来一定效益。最后,在精准扶贫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可以加强茶文化旅游与住宿、餐饮、交通等产业有机结合,从多种配套设施和产业中融入茶元素,全面实现对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比如,制作各种茶制菜肴和点心、具有特色的茶庄民宿等,同时,茶文化旅游的开发,也可以与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结合,全面打造茶文化旅游观光园、加强与周边旅游景点之间的有效补充,从而全面促进江苏地区茶叶知名度和竞争力提升,达到精准扶贫、可持续发展的工作目标。3.2结合数字乡村战略开发茶旅模式。一方面,全面整体推进茶文化旅游的融合,并且采用创建精准扶贫示范村的方式,合理开发茶文化旅游模式,坚持以特色茶文化为主题,加强各区域和地方发展资源的整合,全面将茶叶种植、加工、旅游、特色体验之间结合,从而打造旅游景区。在精准扶贫示范村的建立中,茶文化旅游的开发,也可以结合山地、林地、水系等资源,创建现代产业生产、乡村文化体验、山地休闲度假等精准扶贫的示范村,充分调动旅游者参与到茶文化旅游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整体开发乡村旅游工作的过程中,精准扶贫工作可以采用鼓励村民自主创业的形式,不断为茶文化旅游开发工作提供观光、采茶、制茶、品茶等旅游项目,也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发民宿产品,打造茶文化旅游品牌,不断为旅游者提供更多农家餐饮、特色住宿、当地土特产销售等旅游活动,推动茶文化旅游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在数字乡村战略开发中,茶文化旅游开发工作,可以加强对乡村旅游线路的开发,采用徒步、山地自行车、自驾车等旅游线路,为游客提供更多的乡村旅游经营和服务,不断达到脱贫致富、增加农民收入的发展目标。3.3合理挖掘地方多样化的旅游项目。茶文化旅游工作的开发,需要结合精准扶贫的需求,合理挖掘地方多样化的旅游项目,充分将地方特色和贫困地区的旅游特色突显出来,加快茶文化旅游的发展速度和步伐。对于江苏农村地区来说,可以打造茶旅一体化元素,充分将茶文化渗透到旅游的各个方面,比如,在引导旅游者领略茶山自然风光、采茶品茶以外,也可以带领旅游者观看制茶表演、休闲娱乐、茶理疗等多样化的旅游项目,从而合理构建城一体化的茶文化旅游休闲区和旅游项目。当地可以采用打造生态茶园、构建生态保护圈的方式,有效在茶文化旅游开发地区种植特殊的观赏植物、地方特色植物等,从而全面将地方特色呈现出来,加强茶文化旅游与生态资源之间的融合发展,不断帮助当地打造出属于自己的茶文化旅游。另外,为帮助贫困地区摆脱贫困,需要在茶文化旅游开发工作中,创建茶园主题餐馆、娱乐、宾馆等旅游项目,合理融入多样化的文化资源和乡村旅游特色,不断构建属于地区独特的乡村旅游品牌。3.4利用新媒体宣传茶文化旅游地区。新时期背景下,为让更多人了解贫困地区的茶文化旅游开发工作,可以利用新媒体加大对茶文化旅游地区的宣传力度,比如,当地可以结合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对茶文化旅游地区和旅游项目进行宣传,加强茶文化旅游与网络用户之间的互动,不断吸引更多人参与到茶文化旅游中。同时,构建茶文化旅游地区宣传的公众号、网站等,全面将茶文化旅游地区的自然景观、旅游产品通过公众号和网站呈现出来,旅游者可以通过网络购买、参观等形式,增强对茶文化旅游地区的了解,从而全面突出以大众为主的茶文化旅游开发工作,推动茶产业文化和旅游工作的转型升级,促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发展,提升茶文化旅游地区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可行性。

4结语

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为提升旅游业发展效率,通过旅游业带动贫困地区精准扶贫,还需要在精准扶贫角度下,建立健全的三维协作精准扶贫体系,积极对茶文化旅游工作进行开发。在精准扶贫角度下,江苏贫困地区茶文化旅游开发工作,需要结合数字乡村战略的发展需求,合理开发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积极对传统落后的茶文化旅游开发模式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邓碧鑫,林炜铃.基于精准扶贫视角的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以安溪县三和茶叶企业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5):151-152.

[2]陈翀.基于精准扶贫视角的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福建茶叶,2020(7):236-238.

[3]麦艳.论如何实现六堡茶产业与精准扶贫共生共赢——以广西苍梧县为视角[J].中国集体经济,2017(21):10-11.

[4]方堃,张瀚文.龙窖山瑶文化旅游开发与精准扶贫路径探究——以羊楼洞茶马古道为实证对象[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7(2):50-54.

[5]吴智洋,刘延.创新型茶文化产业下的精准扶贫模式研究——以黄山市为例[J].营销界,2019(42):145-146.

地方茶文化范文篇2

关键词: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对策

中国是茶的故乡,有着十分悠久的种茶、制茶和饮茶历史,并在经久的生产生活淬炼中,沉淀下了璀璨的茶文化,渲染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茶文化旅游作为一种特殊兴趣旅游,日益成长为重要的旅游形态,并逐步建立了庞大的产业链条及系统,在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展现出了优势价值,其相关方面的课题研究备受关注和热议。

1茶文化旅游概述

据载中国人饮茶始于神农时代,作为茶的故乡,历经4700多年的积累与沉淀,形成了璀璨的文化体系,包括茶道、茶联、茶书、茶艺等,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构成,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发展,产出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茶文化本身孕载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以茶和茶文化为主题,日渐涵盖了茶园观光、茶叶品鉴、茶俗体验等多种项目,相较于传统茶叶单一的生产模式,能够给游客带来更强的新鲜感、愉悦感,增长见识的同时,达到了探奇的目的。现代社会发展语境下,人们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极大改善,精神层次的追求更甚,旅游日益成为满足大众增长的文化需求的重要活动,兼具观赏性、知识性、参与性、获得性等属性特点,而茶文化本身的丰富性,决定了其巨大的可为空间。从经济层上讲,茶文化旅游延伸了茶产业链条,盘活了整个茶市,对其摆脱出口困境、扩大内需有着积极作用,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经济效益产出毋庸置疑。同时,越来越多的茶文化项目被列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将茶文化嵌入到旅游产业结构中,开辟了新的传承阵地,有助于激发当地居民的文化自豪感。另外,茶文化旅游还是旅游活动的一种高级阶段,与低碳目标相吻合,通过美的呈现与体悟,强化了人们的生态意识。

2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及发展模式下,通过产业融合、资源整合、社会共享、发展联动实现旅游业的转型升级。茶文化旅游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形态,有着无比宽阔的市场前景,并且因着其在经济、文化、生态等多重领域的优势价值表现,应当得到足够的支持,从而使之更好服务于现代文明社会建设。但是以我国当前阶段的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实际来看,受多重因素影响,其中仍旧存有不少方面的薄弱环节,降低了其效益产出。具体而言,在现行的茶文化旅游发展结构下,虽然设计开展了茶叶采摘、茶园观光等活动,但茶叶销售仍旧是其主要着力点,且多为分散经营,文化基因隐藏,很难产生持续吸引力,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局限性明显。同时,创新经济时代,大众的审美情趣趋于多样,对茶文化旅游产品及服务输出提出了更多、更高要求。事实上,越来越多的茶文化旅游相关企业开始探索创新发展之路,并通过与自然生态与乡村旅游的耦合,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整体同质化竞争现象仍旧较为突出,对茶文化具体形态的挖掘不足,与其他产业间的联动乏力。另外,人才资源匮乏是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重点问题,即有从业者的茶文化素养偏弱,创新能力不足,无法对经济市场变化做出有力回应,影响了品牌推介。

3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对策

3.1加大政策支持

综上分析,茶文化旅游有着很强的综合性,是茶文化延续的必然形态,同时还兼具生态建设性质,其中融聚了大量创新创意因子,符合“乡村振兴”的现实需求。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在经济、文化、生态等领域的价值效益表现,与当前政府的战略规划相合,并且未来市场经济空间巨大,应当得到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在具体的践行过程中,地方政府应当做好宏观顶层规划,将茶文化旅游纳入到可持续生态发展及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体系中,并作为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的重点项目,结合实际情况,给予用地、税收、信贷等多重方面的支持,保证其顺畅、持续发展,力求价值效益产出最大化。同时,值得指出的是,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化工程,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整个演进过程关联到乡村旅游、工业旅游、遗产旅游、研学旅游等,并且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延伸产业,以服务型政府建设为发力点,形成专属的行政机构,由党委统一领导,各形成单位密切配合,包括文化部门、旅游部门、工商部门等,基于良好的沟通齐抓共管、协同发力,制定科学的监督管理制度,深入市场调研,及时发现并解决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维护正当竞争秩序,并通过政府立项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投资机制市场化的运行体系。

3.2依托现代科技

在当前日臻火热的旅游市场经济情态下,加之全球一体化潮流的影响,茶文化旅游因着其本身的产业特色,迎来了莫大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亦伴随着愈加严峻的竞争挑战,如何“走出去”是必须要思考的现实问题,以此来迸发出更加强劲的市场活力。“互联网+”战略部署下,企业在精准挖掘茶文化具体内涵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包装升华,突出本地特色,并将作为宣传工作的重点,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支持,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有力刺激大众的消费欲望。在此过程中,从多层次、全方位切入,紧跟时代潮流,结合地方茶文化旅游产业特色,找准市场定位,并选择恰当的方式策划营销宣传活动,除了广播、电视、演艺等传统媒介,还可通过微信、微博、快手、抖音信息流等途径,基于线上线下一体化推广,打造知名品牌,同时由此吸引更多的优质社会资本注入,反哺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可进一步延展其产业链广度和深度。另外,以创新为驱动,大力扶植龙头企业,带动小微文化企业创业,联手打造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借助互联网络强大的共享功能,促进科技与文化的碰撞,增强创意基因,并在此过程中以新技术为引擎,塑造茶文化旅游新型消费形态,依托数字平台扩大客源量,为受众提供更为便捷、多元的服务,实现智能化、规范化管理,提升其对产业经济的反应速率。

3.3筹办特色活动

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突出地域性和特色性,是其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简单来讲,茶文化旅游企业应当深入经济市场调研,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充分整合各类茶文化资源,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提升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实现经济效益追求。事实上,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极大改善,对身心健康的关注度与日俱增,而茶叶本身有着明显的保健和药用价值,有助于提神、健胃、减肥、美容等,尤其是在丰富的文化灌入下,能够促进身心健康。基于此,可设计系列茶文化旅游活动,如茶艺表演、特色茶俗等,让游客真切体验茶文化的生成与发展,了解知识的同时,获得美的享受。例如,让游客动手设计并参与烧制茶具的过程,并通过特定场景下的饮茶,体味不一样的人生哲学,升华茶文化旅游的境界。对此,黄山的绿茶探源、安溪的铁观音探源、大理的三道茶民俗旅游等均获得了较大成功,其相关方面的有益经验值得借鉴。又如,面向不同年龄的消费群体,退出个性化定制服务,更好地契合其实际需求,赢得良好口碑。简单而言,面向青少年开展山水生态游为主题的茶乡夏令营活动;面向中老年开展茶俗、茶礼仪体验活动等,以休闲度假保健为主,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

3.4重视人才培育

知识经济时代,在整个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结构中,人才的战略地位及价值毋庸置疑,亦是其在当前阶段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综合来讲,茶文化旅游作为一项综合性产业,与农业、工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等紧密相关,人才需求结构亦是呈现出多样化、复合型的特征,应当引起各利益相关主体的重视,包括政府、企业、高校等。对于人才方面的建设,以服务型政府为支持,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发挥高等教育主阵地作用,形成多元化共治格局,由此驱动地方经济增长。目前来看,基于经济市场需求导向,不少高校开设了茶文化相关专业,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客观维度上讲,受多重因素影响,其整体工作质量欠佳,未来仍有巨大的优化可为空间。针对此,建议地方政府高度关注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需求,立足当前的语境环境,加大对产学一体化的筹划,结合实际情况,给予系列优惠政策支持,提高高校对接经济市场的力度,引导企业实践资源注入,进一步改善育人实效,助力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对于高校而言,则需对即有的人才培养工作体系进行调整,围绕全面发展学生目标,根据合作企业动态信息反馈,作进一步细化设计,有的放矢地调整课程结构,丰富知识内容构成,重视茶文化元素的灌入,开拓学生视界,并适当提高实践教学板块占比,从而更好满足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需求。总而言之,在当前的多元化市场经济发展情态下,茶文化旅游在经济发展、文化振兴、生态保护等诸多方面的优势价值,决定了其相关产业发展的必然性,并作为一项庞杂的系统化工程,应当得到足够的重视与支持,结合实际情况,以问题为导向,加大政策投入,依托现代科技扩大影响力,并筹办特色活动,基于高素质从业人才的注入,输出更加多样化、高品质的服务,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日星,潘小梅.赣西地区禅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20(08):92-93.

[2]梁宏图,林曼东.广东茶文化旅游模式开发的经济效益探究及发展建议[J].商业经济,2020(07):50-52+115.

[3]卢春香.浅谈茶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策略[J].福建茶叶,2019,41(02):71-72.

地方茶文化范文篇3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园;茶文化;构建;社会服务

2021年《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出台,强调要增强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特色。高质量的现代职业教育要让学生习得技能,其校园文化要哺育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服务型职教校园文化,将更新职教校园文化建设理念,强化文化育人意识,拓宽职教社会服务渠道。福建作为茶叶大省,茶业经济、茶文化都有长足发展,福建涉农类职业院校构建校园茶文化品牌,有着深厚的地方文化资源支撑,培养的人才将更能满足区域与地方发展需求。

1新时代职教校园文化构建目标

1.1助力职教“大思政”工作格局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职教校园文化构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育人为中心,以先进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为载体[1],充分彰显主流精神,以多元化、多样态的方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2]。

1.2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推进高质量发展

校园文化是软实力的体现,要统筹学校资源,将文化育人贯穿学校工作的各方面,构建以文化人育人机制,充分挖掘职教校园文化教育资源,结合专业教育和学生核心素养要求,立足本校特点,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塑造具有鲜明特色的职教校园文化,形成特色浓厚的文化育人氛围,让职业院校承担起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的职能[2]。

1.3助力培养“德技双修”职业素养的技能人才

职教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职业文化氛围,能增强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3]。职教校园文化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着眼职业道德、专业精神、能力素质和心理品质等内容,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求真务实、爱岗敬业等精神气质。对接行业企业,把优秀文化融入职教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学生职业价值观、职业精神养成的文化环境。

1.4融入地方文化资源,促进社会文化发展

地方文化资源指具有区域特征的文化资源,一般包括地方历史文化、特色行业文化以及各种民间文化资源等。地方文化资源是职业教育文化育人的宝贵资源。职教校园文化汲取地方文化资源融入育人体系,能够实现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深度融合,促进社会文化发展。

2茶文化融入职教校园文化构建的意义

2.1提高师生文化自信

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源头。1200年前,中国最早提出茶道,存有古代茶诗词、茶画数量居世界第一,中国茶道哲学思想体系经过千百年的积淀,成为世界茶文化源头。中国有全世界最丰富的民族、民俗饮茶习俗,拥有一万多份茶树品种资源,茶叶的品类数量和质量居世界第

一。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对外交流的一张“金名片”,将中国茶和中华文化传递至世界各地。校园茶文化培育将助力提升师生文化自信。

2.2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主要分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4]。福建正发力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校园文化形式多样、平台丰富,在职教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茶文化,将茶文化与第一、第二课堂有机结合,依托数字信息技术和新媒体平台,引导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景体验中,理解茶文化的深刻内涵及时代意义,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中传承与发扬。

2.3提升师生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人的文化素质与修养,需要通过长期持久的教育才能培育起来。职业院校要繁荣校园文化,建设优美环境,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茶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师生在茶礼、茶俗、茶艺等茶事活动中饮者、事茶者心绪沉静,启迪、感悟内心,获得精神的成长。将茶文化引入职业院校人文素养教育,对于提高新时代学生人文素养,拓展学生知识涵养及社会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2.4丰富职业教育的文化内涵

近年来,职业院校在发挥协同效应的“课程思政”建设中,茶文化成为不同学科中“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茶文化课程培养学生具有茶艺、茶礼仪、茶品评等茶文化传播方面的技能、茶文化产品设计和企业运营管理等科学文化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让学生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更好地传播中华茶文化。

3社会服务型职教校园文化构建需求分析

3.1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职业院校拥有非常丰富的资源,学术讲座、场馆、文化活动等适度向社会开放共享,面向群众开展校园公益文化活动,开发校园文化产品,能有效解决社会文化资源供应不足、层次不高、互动性不强等问题,提高职教校园文化资源的利用率。在社会服务过程中,传播职业教育的优秀文化成果,发挥校园文化的辐射作用[5]。

3.2优化资源配置持续提升内涵的需求

校地文化交流互动,推进校地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由“有”向“优”,由“优”向“特”的提升,是增强职教校园文化内涵的有效途径。开展校园文化社会服务,通过服务对象评价,将促使高校完善自身的管理,美化校园环境,提升文化软硬件水平,提高服务质量。3.3打造学校名片提升社会知名度的需求学校要发挥校园文化的独特优势,在社会服务中展现校园文化的魅力,增强校园文化的社会认同感。通过不断的文化服务和文化交流,来打造学校名片,推进学校在社会上的文化影响力和知名度。

4基于社会服务功能的职教校园茶文化构建路径探析

4.1校园茶文化开放研学实践

职业院校面向中小学生开设茶礼仪文化社会实践项目,成立中小学生茶礼仪文化研学基地。研学项目基地可由校园、实训基地、博物馆组成。项目可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特点、需求,设计开发相应的社会实践课程。智育方面以互动课堂、茶道欣赏、茶叶泡饮体验等作为实践教育的主要内容,通过观看茶道表演,亲身参与茶叶冲泡,同学们对茶文化的内涵、茶叶品饮的相关知识、茶叶冲泡的操作要点,感受饮茶习俗;劳育方面设计采茶、制茶环节,通过体验采茶、制茶,学习了解茶叶的采摘知识和技巧,茶叶的制作程序和技术,提高对劳动的认识,养成珍惜劳动成果意识;美育方面设计手绘茶器环节,通过学习学生了解茶器的制作流程,提升学生绘画创作与审美能力。

4.2赛学融通、以赛促建

职业院校可通过“国赛、省赛、校赛”三级衔接构建中华茶艺、评茶技能竞赛平台[6],以赛促学的人才培养、以赛促教的师资培养、以赛促建的引企入校、以赛促创的就业创业的“四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校企联动创新大赛机制,赛学融合促进人才培养[7]。赛事成为提升教学质量、师生交流、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平台,推动茶文化传播与技艺探索,形成涉茶职业教育中靓丽名片。

4.3服务乡村振兴助力地方发展

2019年农业农村部联合教育部启动“百万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行动计划”。涉农职业院校依托各级各类基地,积极开展各类高素质农民培训,为农民搭建学历提升通道[8]。涉茶类培训围绕茶业周期开展分段式、交替式的培训模式,采用线上线下融合的培训模式,做到“课堂培训与基地实训”相结合,整个培训课程从理论到实践,多元多层次开展培训服务。职业院校向“新农”们开设涉茶类培训过程中,对茶业发展乡镇开展乡村振兴茶旅文化项目指导,校村“传帮带”成为乡村茶旅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4.4文化传播服务多个国家

职业院校以援外培训服务为起点,不断拓展援外培训项目和领域、创新援外模式,着力推进学校教育国际化,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面向发展中国家举办涵盖了茶文化、茶礼仪、茶贸易、茶文化旅游等丰富多彩的主题和内容的援外培训项目。面向世界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职业院校提出更高的要求,学校需不断提升校园茶文化软硬实力,激发师生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使茶文化对外传播更有内涵、更有质量。

4.5制定行业标准提升技术规范

团体标准是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新事物,体现市场主体活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作用的一项举措[9]。福建省多所职业院校积极联合福建省茶艺师协会,有序开展团体标准制定工作,团体标准《点茶技艺规程》、《少儿茶艺素养评价规程》、《花果香型红茶冲泡与品鉴》逐步推出。通过制定的团体标准,运用市场机制集聚创新资源,实现产、学、研组织有效结合,共同实现福建茶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4.6产教融合、培养人才

职业院校与企业深化合作,加强与企业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合作[10],努力实现校企专业共建、课程共担、教材共编、师资共享,校企共建教学名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非遗传承人工作室等平台,实施“二元制”、“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企业岗位能力为核心,制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企业在职员工的技能水平和学历水平,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要的茶艺、茶礼仪人才,形成产教融合发展新格局。

5社会服务型职教校园茶文化构建保障

5.1加强组织领导

围绕建设目标,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统揽校园文化建设全局,负责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划指导,解决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督促校园文化建设发展规划实施到位。

5.2提高经费投入和人员保障

学校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经费投入,每年科学制定经费预算,加快活动阵地改善,增加活动经费投入,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场所保障和充足的资金保障。建设和培养一支校园文化建设的骨干队伍,充分调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5.3制定管理办法

制定校园文化社会服务管理办法,确保校园正常使用和开展教学的前提下,有条件地开放外单位活动和场地申请,完善审批系统,规范审批流程,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科学周密的应急处置预案。

参考文献:

[1]蔡海鹏,闵雅婷."双高"时代高职特色文化塑造:问题与思路[J].职业技术教育,2020(20):71-75.

[2]陈鹏.新时代高校德智体美劳融合育人及其意义向度[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9(5):13-20.

[3]汪长礼,李奇亮.试析高职院校职业文化建设——兼论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养成[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59-62.

[4]高小芹,易惠铭.谈茶艺对高职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J].中国茶叶加工,2017(3):32-35,47.

[5]肖朵,刘长君.社会服务视角下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23-26.

[6]刘子嘉.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立体化、阶梯式”专业实践技能培训模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

[7]刘富才.校企联动创新职业技能竞赛的探索与实践——以漳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管理观察,2018(26):133-135.

[8]李楚楚.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研究——以重庆市璧山区为例[D].重庆师范大学,2019.

[9]郑巧英,张小霞,陈雪莲,常丽艳.团体标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标准科学,2020(8):45-47+78.

地方茶文化范文篇4

关键词:茶文化;领域;英语教学方向

茶文化传承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作为中国象征意义的文化之一,茶文化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人深深地为它着迷。它是我国先辈智慧和文化的结晶,是中国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最值得人们赞叹的是,这种文化不是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即的,它是真实的融入到民众的生活中,与我们平常的待客接物有机的结合起来了。纵观历史更替,茶文化早在十八世纪就陆续从中国传递到西方国家了,一经传播,茶文化深受西方国家人们的喜爱,便也把它当作一种当地文化,传递到其他各个地方[1]。由于地域的差异和文化的不同,茶文化的发展有了巨大的改变,受当地西方国家环境的影响,茶文化逐渐适应当地的生活,形成了一种不同于中国茶文化的文化。当然,这种东西方的发展差异是可以接受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的交流越来越方便快捷,当我们重新面对这种文化差异的时候,表现的是理解和包容。

1不同领域里东西方茶文化的差异

1.1东西方茶文化的发展起源。中国以前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种植了很多农作物,而且由于中国的领域广泛,涉及的各个地域气候差异较大,有的地方更适合茶叶等作物的生长。作为茶叶的原产地,茶文化早在唐代就已初具规模了,后来,在时代的大背景下,茶文化与其他文化逐渐融合发展,便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茶艺。在唐宋时期,茶叶被文人雅士所推崇,成为无数诗人雅客争相欣赏的对象,他们还以茶为主题,创作了一系列的诗作。茶叶作为当时人们的主要饮料,当然是十分珍贵的,平常人家连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哪里还有心思品茶赏茶呢。据说只有位高权重的大臣才能有机会品尝,如此一来,茶叶倒成了权利与财富的象征。后来,由于茶树的广泛种植,茶叶不再是只有官家人才能喝的了。它逐渐走进了平常百姓的家中,让普通的民众也能在闲暇之时泡上一壶茶,好好地享受。茶叶的普及使得茶文化的发展速度更加迅猛了,茶文化越来越适合人们的日常生活,比如接待客人都要泡一壶茶以示友好和尊敬。自二十世纪,西方国家的茶文化由东方国家传入,此后也随着当地的环境不断改进而融合[2]。1.2东西方对于饮茶的方式不同。东西方国家的文化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的,在各自文化的影响下,不同的人对于饮茶当然有着不同的看法。以英国为例,英国人喜欢将茶当作餐后饮品,帮助消化的保健。他们最喜欢喝红茶,而且喝茶要选择适宜的时间,可以选择上午时间和下午时间,其次,英国人喝茶会觉得茶的味道单一,为了将味道调节得更适合于自己的口味,他们将茶水里面放入白糖和牛奶,把它调成一个味道浓郁的饮品。然而在中国,中国人较于英国人更喜欢和绿茶,他们没有统一的喝茶时间,似乎是想什么时候喝就什么时候喝。在喝茶的过程中,有的人要一边喝茶一边看戏,或者一群人围坐在一起畅聊人生理想,手捧一杯热茶,热闹又有趣。还有一类人,他们非常喜爱饮茶,而且认为茶叶对于人体是有非常多的好处,因此每天都要饮上一杯,而且不会加入任何东西调味,只品尝茶叶最原始的味道。我国茶文化是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它不仅展示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而且也体现了诗人对高尚文化艺术的不懈追求。1.3东西方国家对于饮茶礼仪的要求。在我国古代,饮茶和奉茶是极其讲究礼仪的,它对各方面都有些严格的规定,比如茶水不能添得太满,八分满就可以了,还有冲泡茶水的温度不能太高,要在适合的范围,必要时可以用手摸茶杯感受。奉茶时要有规矩礼仪,这个规矩是两手端茶杯,然后要面带微笑,对于年纪大的长辈还要弯腰,以显示对他的尊重。而且光有茶水还不行,要配上可口的点心,一边吃点心,一边喝茶,这样不会被噎住。茶杯要选用固定的,有宾客用的茶杯,有自家人用的茶杯,这些都是很分明的。在古代,饮茶是要有安静的环境的,而在现代,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快速发展,免不了周围的环境会被噪音污染,人们饮茶时也就随意选择时间、地点。

2茶文化在英语教育中的意义

茶文化是囊括了一个民族几百年文化的结晶,融合了众多的风俗人情,如果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中学习茶文化,不但可以刺激同学们的求知欲,还可以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将茶文化充实英语教育,这是一个大胆的探索。在英语教育中,老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书本上现有的知识,还要对知识的背景进行扩充,让学生知道知识是从哪里来的,而不是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这会严重束缚学生的想象力。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要了解英国的风土文化,然而系统地学习又太过复杂了,选择茶文化的融入,可以让学生感兴趣,毕竟茶叶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

3茶文化对于英语教育内容的扩充

在高校中,几乎每个学校学习的课本和知识都大同小异,老师因为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有的都已经教过几十年的书,这样,他的思想和教学模式已经相对固定了,虽说每年的学生都是在变动的,但这种已经固定的模式是随着老师一起走,也就是老师教授的东西不变。这种思维方式下,英语教学课堂自然缺少生动有趣的互动,学生若是感受不到课堂的良好氛围,就有可能不会主动学习[3]。然而茶文化是融合了东西方的文化,既有学生了解的,又有学生不知道的感兴趣的地方,将茶文化带入到英语课堂上,学生想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就会主动听课,跟着老师的步伐。如此,茶文化既丰富了英语课堂的学习内容,又激发了学生善于思考学习的积极性,何乐而不为呢。

4将茶文化融入英语教学过程的意见

4.1对比茶文化差异引导学生学习。现代教育注重学生思辨的培养,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会足够引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对比学习中发现差异并能接受差异,这是最好的一种结果。老师在课堂上可以举出典型的差异引起学生的思考,这种典型案例的分析需要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思考,在课外,学生可以查阅资料,寻找东西方文化时代背景加以了解,如此一来,既丰富了课堂的学习内容,又让学生养成了课外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学生还可通过听英语听力,看英语视频来培养自己的语感,扩充词汇量。这种文化差异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记忆深刻。4.2“以人为本”开展教学。我们都知道东西方茶文化的发展都有很长的历史,而且融合了其他领域的文化,所形成的当代茶文化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学生在学习茶文化的过程中,有些人会对中国悠久的茶历史感兴趣,有些学生更向往了解西方文化的发展。这个时候,老师一定不要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东西方文化有差异,但只要学生愿意学习就会对他有所帮助。其次老师在教学中,还要考虑学生学习接受的能力,“以人为本”展开教学,要逐渐引导直至学生对这门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以后再深入的了解东西方茶文化涉及的背景。

5结语

将茶文化很好地融入到英语教育中去,让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文化的同时,更多地感受到东方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它不但能增强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也是将中国文化宣传到西方国家的一个开放的渠道。对于茶文化的了解与研究,刚开始都是知道得比较少,但是通过慢慢的接触,相信会学习到很多课本上没有的新知识,老师应该深入了解茶文化的内容和含义,将茶文化融会贯通,通过平时讲课更多地让学生知道和了解,一旦学生感兴趣,就会主动的学习和了解,这对于英语课堂文化的教学有很大的现实推动作用。茶文化作为一个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文化,在当代社会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英语教育选择与茶文化融会贯通,其实质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文化的交流发展。学生通过学习茶文化,一方面可以刺激自己的求知欲,另一方面东西方文化对比学习更容易弄明白。

参考文献

[1]李茜.素质教学过程中融入茶文化的思路与策略分析[J].福建茶叶,2016(1):198-199.

[2]耿卫玲.茶文化在中原经济区培养商务英语人才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15(6):173-174.

地方茶文化范文篇5

关键词:十堰茶文化;旅游;精准扶贫

十堰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因此要想使十堰地区摆脱贫困就必须要利用好这一地理优势,大力推动新兴茶旅行业的发展,同时政府要积极帮助村民拓宽农村产业价值链,将茶叶产业作为十堰最特色的产业,促进茶产业和现代旅游业的有效融合,通过旅游来带动当地茶产业实现快速发展,以此来使当地尽早摆脱贫困,实现精准扶贫。由此可以看出,茶旅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对于十堰走出贫困具有重要的意义。

1实现茶旅一体化,大力推动精准扶贫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茶文化产业能够极大的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同时由于旅游也能带动当地茶叶文化的发展,因此它们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关系。茶旅一体化的建立能够凸显当地旅游特色,从而推动茶旅文化的快速发展,通过这种发展能够使当地经济得到有效的提高,这对于提高十堰人民的经济收入极其有利。对于十堰地区来说,将旅游植入茶产业,并打造“茶旅一体化”元素,这种方式能够促使更多的游客慕名而来,让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除了领略茶山自然风光,采茶,观看制茶表演,还可以在茶园进行饮茶,这样一来不仅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发展,同时还能带动茶产业经济的快速增长,进而推动精准扶贫的实施[1]。

2建立自己的茶叶品牌,丰富文化内涵

就目前国内的茶叶市场来看,茶叶的消费还是以大众为主,因此十堰茶企业必须要看到未来的茶文化发展趋势,加速推动茶产业文化转型升级,同时建立十堰自己的茶叶产业品牌,这样才能使十堰的茶产业拥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十堰在建立茶旅文化的同时,还要对传统的茶文化进行有效的挖掘,并将传统茶文化与现代潮流进行相互融合,这样才能给游客带来全新的感受和体验。比如竹溪县的梅子贡茶文化历史悠久,对此可以将自然资源做成微缩景观,和梅子贡茶古老的传统文化在生态茶园中进行集中展示,让游客游览、参与和体验具有现代气息和田园风格的茶园风光;比如武当山特区,被称为“中国道茶文化之乡”,有很多古代留下来的精美古建筑群,对此可以邀请游客参与当地的茶文化节,以道茶文化为主体,打造集娱乐、休闲、观光、烹饪、茶熏理疗为一体的茶文化旅游休闲区[2]。

3开发农村茶旅模式,打造特色茶旅文化

十堰可以在茶叶生产地区打造生态茶园,并在这些区域建立生态保护圈,可以在茶园周围种植一些特殊的观赏植物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例如竹林等景观树,通过这种方式将茶园生产和旅游进行有效的融合。另外地方政府要积极鼓励贫困农户依托武当山特有的山、水、茶等特色生态资源营造成静谧、舒心、养生的旅游环境,同时农户还可以在自己的家中创办农家乐茶园主体餐馆、宾馆、娱乐等旅游项目,这样一来十堰地区就能打造出属于自己的茶旅文化,同时由于湖北地区居住着很多的少数民族,政府要鼓励这些少数民族积极开展与少数民族有关的茶旅文化建设,从而使十堰地区的茶旅文化具有多样性,有效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乡村旅游品牌,以此来带动旅游业进一步发展,为茶旅精准扶贫打下良好的基础[3]。

4政府要加强引导,提高精准扶贫效率

由于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因此村民和地方村政府很难靠自己的力量摆脱贫困,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就必须要对贫困地区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帮助,以此来帮助贫困地区实现脱贫。对于十堰地区,政府必须要积极引导人民大力建设十堰茶文化,同时还要利用茶文化来带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经过茶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以此来带动地方经济、人员流动、物流和信息等快速发展,从而带动地区经济流动,以此为贫困地区取得良好发展的助力。另外,在贫困区域推动茶文化旅游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推动它的发展前期必须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这些往往都是贫困地区急需的东西,因此要想茶旅文化得到推进,政府必须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同时还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和资源,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贫困地区的茶旅文化发展,从而为贫困地区的经济注入新的发展动力,才能使其摆脱贫困。

5总结

综上所述,茶旅文化的精准扶贫有着明确的适用条件,因此要想应用茶旅文化实现精准扶贫,首先要考虑的本地区的实际条件,然后还要考虑地区的地理环境,如果盲目的推动茶旅文化扶贫很有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因此十堰地区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利用好地理优势,并积极的鼓励贫困人口大力开展茶旅文化建设,从而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最终实现精准扶贫。

参考文献:

[1]王竹宇,武友兰.茶文化旅游精准扶贫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8(7):175-176.

[2]黄海燕,曲志宝,姜华.产茶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绩效评价研究[J].福建茶叶,2018,40(6):128.

地方茶文化范文篇6

【关键词】茶文化;图书馆;地方文献

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中国茶文化以其“儒释道”内涵包容了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人文等多方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产茶区域辽阔,受茶产区的地域性文化底蕴影响,中国茶文化外在的表现形式和内在文化内涵都具有其特有的地域性特征。本文立足于公共图书馆搜集、整理、保存、传播、利用人类知识信息资源的工作职能和社会职责,从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渊源和茶文化影响,浅说徽茶文化特色文献资源建设的意义和搜集要点。

一、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溯源

据陆羽《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茶叶源于中国,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早在神农时期,茶叶的药用价值就已被发现,并由药用逐渐成为日常生活饮料。从战国时代到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中国对茶的认识已印进了先古典籍的字里行间。南北朝之后,关于茶事的记载逐渐增多,从饮茶习俗、茶道价值到饮茶文化轶事,更渗透了茶文化精神之萌芽。唐时期,陆羽(733-804)著述的《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茶学专著,对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影响极大,被后世尊称为“茶圣”。唐诗人卢仝著有的《七碗茶歌》至今在日本广为传颂。同期,终身许茶者皎然及文坛大诗人李白、白居易、皮日休等都有百余多茶诗名篇传世。宋辽元明时代,茶叶是一直是中国独霸国际茶叶贸易市场的最重要出口商品,中国茶文化典籍文献也得以迅速发展。以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丁谓的《北苑茶录》、蔡襄的《茶录》为代表作,记载了当时茶业生产的兴盛和品饮艺术的探索。明代以朱权《茶谱》为代表的50多部茶书相继问世,成为中国古代茶书数量最多的时期。17世纪至鸦片战争间,茶叶虽然依旧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主打商品,但其垄断地位已开始动摇。20世纪初,中国茶叶国际贸易逐渐为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等国之茶叶所替代,中国茶叶贸易的国际市场几乎完全丧失。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茶农学研究、茶贸易、茶艺术、茶文化等进入全面发展时期,中国年茶叶年总产量从1949的年产7500吨增长到2018年的261万吨,成为出口贸易中的重要商品,茶文化也得到广泛推广。各地各类茶农学研究院、高校茶学院、茶文化研究院、茶叶博物馆、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茶叶节、国际茶博会及其相关茶文化文献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茶文化在经济贸易、文化交流中的潜性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二、徽茶文化的形成和影响

徽茶,狭义而言是指古徽州府所产的茶叶,广义的范畴应包括整个安徽省的茶叶。安徽土地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其中西部、南部的广大丘陵山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变化明显、昼夜温差大,得天独厚的土壤与气候条件不仅培育、种植了优质茶叶,成为中国名茶最多的产茶省,也使安徽成为中国名茶重要生产、批发、经营的重要省份和集散地之一。公元196-219年,东汉时安徽毫州名医华佗在《食论》中就已记载:“苦茶久食益意思。”两晋时,安徽茶业就相当兴盛,出产优质贡茶了。晋武帝时(公元265-290年)“宣城人秦精,常入武昌山采茗”。隋唐以后,茶叶已是安徽的重要商品。唐宋元明清间,安徽江南茶区名茶生产全面崛起,众多茶园、茶场和茶庄似颗颗明珠般点缀其间。陆羽《茶经》里叙述各地考叶品质记载:“淮南以光州上,义阳郡、舒州次,太湖县潜山者与荆州同,寿州下,生盛唐县(即今安徽六安市)霍山县与衡山同,宣州生宣城县雅山与蕲州同,歙州生婺源山谷下。”宋史记载嘉祜元年(1056)全国设16山场卖茶,其中安徽有5个山场。明代时期,徽茶产量达3500吨以上。清代时期,徽茶文化则趋于平民化普及。新中国成立以后,徽茶产业逐渐形成其商贸体系,迅速发展。21世纪的今天,徽茶文化不仅为我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安徽乃至全国的茶叶和茶文化事业作出显著成绩。2014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公布的100家全国重点产茶县名单中,安徽就占据了其中13席。在中国十大名茶之中,出自安徽的茶叶就占了三成,形成寿州黄芽茶、舒州天柱茶、宣州鸦山茶、池州牛轭岭茶、歙州方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祁门红茶、休宁松萝、敬亭绿雪、涌溪火青、岳西翠兰等名品茶,享有徽六名茶之美誉和辉煌。

三、徽茶文献的搜集要点

由于徽茶文化历史悠久、体系庞杂,在资料搜集与整理过程中存在领域广泛、形式多样等特点。因此,徽茶文献搜集应在茶文化原数据基础上遵循系统性、学术性、实用性的原则进行科学筛选收藏。(一)搜集范围。徽茶文献资源搜集应基于安徽省内各级各类图书馆、高校茶学专业、民间茶文学研究机构、各大茶叶生产基地、茶馆茶庄等机构,搜集范围包括历史资料、茶系资料、茶师资料、茶馆茶庄、茶文学等与徽茶文化有关的各类资料。图书馆馆藏资源立足安徽省内各级各类图书馆、茶博物馆、档案馆馆藏茶文献,建立安徽本地茶文献资源库。整序茶系资料是指所产茶系有关的资料,如绿茶、红茶、白茶等,茶系之下可分为具体的品牌、商标。此类资料分为综合资料与品牌资料。综合资料是涉及多个茶系或多个品牌的资料,归入茶系总论或红茶总论一类。品牌资料如“红茶-祁门红茶-谢裕大”品牌下收集包括企业介绍、注册商标证在内的各类资料。论著证书本省茶师及论著,影印收藏茶师职业资格认证和职业级别。茶馆和茶庄:茶馆是指经营性质的喝茶、品茶场所,而茶庄是指经营茶叶、茶具的茶店。相关资料,包括与茶叶文化有关的文学题材、影视频、音乐舞蹈、图片、茶具及其他资料,并按关键词维度进行归类后收集。(二)搜集方式。访求是地方文献资料收集的主要方法,一是向收藏徽茶文化资料的各级图书馆、档案馆和茶商及个人通过呈缴本、交换、征集等方式获得。在访求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重视线索,通过访问当地非遗中心或非遗办、行业协会、茶企、茶师,搜集筛选茶文献资源元数据。购买对有历史价值的纸质文献,收录完整、价值较大的茶文化数据库,可以通过常规采购渠道购买补充。捐赠:当地非遗中心或非遗办,可获得与茶文化相关(茶叶制作技艺或茶叶习俗)的非遗申报书或其他资料。合作共享与本省高校茶学专业、茶文化研究会及茶叶行业协会合作,建立茶文献资源合作共享网络平台。征集:面向社会各界发出茶文献资源征集。(三)搜集原则。徽茶文献搜集时一定要遵循其时序性、系统性、史料性原则分类收藏。时序性原则是指所有资料在分类过程中都按出现的时间排序,如文献出版时间、商标首次注册时间、茶师出生年等,以体现资料提供上的连续性;系统性原则对搜集的所有类型的茶文献资源原数据进行有效分析,依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和著录标准,对原数据进行分类、著录,对不同类型的专题资料的名称、茶系、品牌、商标、时间、地点、载体形态、存放位置等信息,进行统一标识、索引和检索;史料性原则徽茶文献建设与研究不同于一般的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徽茶文献对所收录资料需要加以仔细鉴别与筛选,只收录满足史料性、学术性和真实性三方面要求的资料,对广告宣传性质、与事实不符的资料,都不作收录。对史料真实性无法得到证实的需在收藏资料中加以说明并作考证。(四)搜集主体。鉴于目前关于徽茶文献主题资源收藏研究仍然还集中在茶叶文献服务的意义、现状与方针方面,缺少对徽茶文献资源建设的系统搜集、整理、传播和利用。本文认为应以安徽省图书馆为主体,融入省内各级各类图书馆、茶博物馆、档案馆及各种知名茶叶企业、茶馆茶庄、茶文化研究协会(学会)资源,在对徽茶文献资源的科学筛选、分类、著录基础上,建立规范统一的徽茶文献资源收集标准、整理揭示方式、传播平台,建立徽茶文化文献专题数据库和共享数据平台。同时,具备条件的各级图书馆可设立徽茶文化专题资源库和展陈馆。通过对徽茶文献资源这一载体的收集、整理与研究,不仅是追溯安徽独特的茶学文化,传承优雅的徽韵茶风,更是凸显安徽文脉、安徽元素,打造安徽文化名片、推进文化安徽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尹圣珍,朱世桂.徽茶、徽州茶商与茶文化传播初探%APreliminaryStudyonHuizhouTea,TeaMerchantsandSpreadofTeaCulture[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

[2]郑建新.徽州古茶事[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4.

地方茶文化范文篇7

关键词:茶文化;主题酒店;管理;发展

文化是当代文明社会的主题内容,文化与环境密不可分,茶文化主题酒店自然也离不开其文化氛围和环境,在拥有悠久饮茶历史的中国茶文化内容中,主题酒店在市场中为了提升自身的竞争力,需要培育具有企业特色的文化品牌,而历史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就正好契合了主题酒店的发展方向。在茶文化与主题酒店相契合的环境下,打造出具有地方独特韵味的茶文化主题品牌酒店,显现出其强劲的竞争实力和文化价值,代表了未来酒店设计、管理和发展的方向,有助于消费者深度体验茶文化的涵义,更好地展示和传播中国地方特色茶文化内涵。

1茶文化与主题酒店概述

我国是茶文化的起源和传播核心,由于茶叶品名繁多,成为了茶叶的发祥地,茶文化更是成为了中华文明的载体,包容了中国特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内涵,它融合了中国传统哲学、伦理学、宗教等思想的精髓,显现出其多民族、多层次的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体系,成为了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有符号和文化密码,具有深邃和凝重的厚度和力量,体现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化价值。主题酒店是由国外引进而来的一个概念,它主要是指在一定素材的主题之下,酒店为了提升其自身的竞争力,从硬件、软件等方面进行茶文化内容的设计和创意表达,在浓郁茶文化气息的主题酒店中,消费者可以深度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享受到茶文化主题酒店所带来的舒适和写意。在不同的茶文化的主题酒店氛围中,消费者可以感受到无法模仿和复制的特色魅力和个性化内容,享受到无与伦比的优质文化享受和酒店服务。

2茶文化主题酒店的开发意义与价值

消费者入住酒店的目的是为了体验到休闲和旅游的精神休整和身体的颐养,在酒店的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之下,人们希望得到心灵上的彻底放松,希望获得符合其心理期待的消费体验。可以这样说,简单的食宿功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他们更寻求一种梦幻般的虚构情境的体验,而这种消费体验需要主题酒店进行准确的市场文化定位、与文化内容相符的装修设计与特色服务。

2.1引发消费者的体验兴趣

酒店在越来越同质化的发展过程中,给消费者带来的是审美的疲劳和旅游的乏味性,在这种状态下,需要开发和设计出与主题酒店相符合的文化主题,茶文化主题酒店内容的出现则极大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传统、优雅、深邃、厚重、虚幻般的中国茶文化,承载了中国历史的茶文化变迁,叙述了中国茶文化的内在哲理和精神,这种新颖的文化主题内容成为了吸引消费者的噱头,成为了引发消费者体验的重要因素。

2.2美化酒店形象

各种各样的酒店林立,人们想要记住众多的酒店很难,而一个具有特色文化主题内容的酒店则可以给消费者以全新的记忆,在中国茶文化的主题酒店之中,消费者可以体验到不同茶文化品牌的口感,品味到不同茶文化的茶礼、茶仪、茶艺、茶道等,从而引发消费者的体验兴趣,对酒店产生信任感和美好的回忆。

2.3推动酒店开拓创新

酒店的服务宗旨是要为消费者提供符合他们需求的服务体验,融入茶文化内涵的主题酒店管理和设计,可以使消费者在食宿的过程中,享受到较高的文化品味,感受到茶文化主题酒店与众不同的特色,并在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中,进行管理系统的全面延伸,将茶文化延伸到主题酒店的装修、设计、服务流程以及管理模式等方面,提升创新能力。

2.4打造主题酒店的核心品牌

品牌效应在社会市场中的竞争力不容小觑,它是消费者对酒店的一种依赖,同时也是酒店对消费者的一种保证,品牌效应可以极大地提升酒店的效益。因此,主题酒店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打造出具有特色的茶文化内涵,将令人耳目一新的不同茶文化“端”到人们的面前,使消费者在写意的茶文化主题中品味人生。

3茶文化主题酒店的设计原则

3.1茶文化主题设计定位

不同的酒店应当根据自己所处的区域、城市、建筑特点等各种自然生态环境要素进行自主的茶文化主题设计,要结合不同主题的茶文化类型,设计相同档次的茶文化旅游度假型或旅游型的主题酒店。例如:将中国茶史与峨眉雪芽茶文化相融的茶文化主题酒店,它根据本地的特色峨眉雪芽茶文化,精心打造出细致而深邃的茶文化内涵,并且在茶文化主题酒店之中开启了“一山一茶一家人”的“寻茶之旅”活动,使消费者深度体验到峨眉雪芽茶文化深厚的底蕴。还有,以安化黑茶文化为主题的区域性茶马驿馆酒店,是以湖南安化黑茶为主题的区域性主题酒店,它根据当地的特色茶文化资源进行了相关主题的酒店设计。

3.2茶文化功能空间设计规划

在茶文化主题酒店之中,要进行消费者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体验双重功能的茶文化设计,要在空间设计中体现茶文化主题内容,可以进行如下设计:一、酒店大堂的公共区域可以集中展示茶文化主题,宣传茶文化主题酒店的茶史发展、制茶技艺、茶器茶具、茶道精神等内容;二、酒店的娱乐空间可以作为展示茶艺表演的空间,集中展示特色茶文化的茶艺表演、传统茶文化讲座等;三、酒店的餐饮部分可以设计品茶雅座、茶艺自助展示厅、茶食品鉴厅等,在这些区域中消费者可以亲身体验茶艺、茶技、泡茶等制作过程,获得茶文化的深切体验;四、酒店交通空间区域可以运用各种装饰元素加以设计,既显示出美化功能,又诠释了茶文化的独特符号。

3.3茶文化的风格定位

茶文化主题酒店要体现出或轻松、或活跃、或亮丽、或休闲的风格,并以体现茶文化为宗旨,进行风格设计。首先,要考虑酒店的整体空间感,可以借助于建筑体面的虚实与围合结构,进行过渡、分隔、借景式的空间布局;其次,要借用各种装饰元素对茶文化主题酒店进行装饰,要将传统茶文化元素融入装饰之中,如:中国传统茶文化陈设品、传统茶文化的吉祥图案等,在优美的造型之下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风情的茶文化氛围,并且还可以融合中国传统茶文化中的茶诗、茶曲、茶画、茶书等内容对酒店空间进行装饰设计,赋予茶文化酒店富于情趣的内容,创造出茶文化氛围下的高雅气质,人们在浓淡、轻重、缓急、虚实之中,可以沉浸于苍劲有力的茶书、茶诗之中,流连忘返。

4茶文化酒店的管理策略

茶文化主题酒店管理策略可以增加消费者对酒店的文化体验,可以从多个方面寻求主题酒店的发展策略:

4.1茶文化与宗教融合的传播策略

中国传统茶文化富含哲理和宗教内容,中国茶文化包含中国道教、儒教、佛教三家的哲理与精神精髓,对于研究中国文化历史有较为深远的意义。在开发茶文化主题酒店之中,可以采用多种策略,引发消费者对于中国“禅茶”文化的关注和兴趣,可以开展酒店“禅茶”文化讲座,聘请知名的佛学大师到酒店宣扬中国传统的“禅茶”文化,使消费者聆听到富于深厚历史韵味和深邃哲理的“禅茶”文化,在交流和探讨中弘扬了中国传统茶文化,开发了新的酒店资源。

4.2茶文化与康体健身相融合的管理策略

中国传统茶文化有相当重要的人体保健功能,茶叶中富含人类自身所需要的氨基酸、茶多酚、维生素等300多种元素,对于人身体的健康发展有极大的功效,同时,酒店还可以推销适宜的茶膳、茶食等产品,使消费者在入住酒店的过程中进行康体健身的调理,增强身体素质,愉悦消费者的身心。

4.3茶文化与生态相融合的管理策略

中国传统茶文化中包含有深邃的茶道精神,在茶文化的茶道精神中,包含了“和、静、美、廉”的精神,也包含了“天地人和”的思想,茶文化显现出与自然相融合的生态特点,倡导回归自然、深入本心的生态理念,在进行茶文化主题酒店的管理与宣传策略中,可以借助于茶文化的生态内容,进行设计和管理。例如:六大茶类之一的黑茶,其成品茶是以紧压茶为主,制作成不同纹理和图案的砖茶形式,可以用于立面的装饰之中,给人以天然、生态而环保的享受,同时还可以对酒店的室内空气起到调节和净化的效用。

5结语

综上所述,主题酒店在引入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内容中,进行了风格的创新拓展以及主题的延伸,在酒店经营理念日趋人性化、酒店休闲旅游日益多元化的形势下,茶文化主题酒店给人以清新、自然、优雅、时尚的主题旅游内容,它引导了主题酒店业由单一的食宿形式发展为商务化、多元化的特色形式,在大力开发和挖掘地方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前提下,主题酒店充分发掘地域茶文化内涵,开发茶文化内涵中的思想和价值,从而在酒店的设计、管理、服务等方面增强茶文化的深度体验,满足了消费者的文化消费需求。

作者:许霞 单位:桂林旅游学院

参考文献:

[1]周亚男.体验经济视角下的文化主题酒店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白晓华,黄蕾.民族文化主题酒店发展前景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0(24):130.

[3]姜华,郭晓东,苏炜.特色文化主题酒店的发展对策探析———以南京秦淮区特色文化主题酒店为例[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5(23):4-7.

[4]王汭男.福建茶文化创意产业园模式构建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

[5]甄小翠,张玉山.茶文化主题酒店设计初探[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2(11):28-29.

地方茶文化范文篇8

关键词:茶文化视角;影视艺术;传媒鉴赏形态;文化变革

鉴赏形态是在不断的发展之中成熟的,影视艺术是当今时代之下发展非常迅速的一种艺术,它在科技进步的过程之中不断前进,同时与各个文化相结合,展示出新的不同的形式。拥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茶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成熟的茶道精神所具有的内在价值,被我国的许多其他文化所借鉴融合,茶道所代表的是静,影视艺术鉴赏所表达的静中带动。茶文化视角之下的影视艺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文化变革也在不断的发生着。

1相关概念分析

1.1茶文化概念

在茶文化发展的过程中,茶与人们的生活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的深入。从夏商周到现在,茶文化经过了几千年文化的熏陶,在生活和各个方面逐渐变得不可或缺,尤其是在待客方面,其中奠定重要的基础作用。到了宋代,对于物质文化的需求人们不仅仅是喝茶了,这个时候有更直接表现出来的茶馆出现了,已经不仅仅是家中饮茶,已经发展成一种趋势,比如说在专门的茶楼,以茶会友等一些形式。无论是茶文化所代表的哲学含义,还是儒家静的思想内涵。历代的文人都对茶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在时代的发展中,无论是各个领域的发展,茶文化元素都具有重要作用。作为茶叶的故乡之一,茶文化元素一直存在,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内涵,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独具特色的茶文化元素,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具有深远的影响。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就中华的多民族特色而言各不相同,形成的茶文化元素也各具特色。通过各地、各民族爱好茶的人的不断创造,具有当地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元素逐渐形成。无论是在展现当地风貌还是体现民俗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传统的中国画还是书法艺术,在其中都可以看到茶文化元素。

1.2影视艺术的相关概念

在古代,人们要想通过把一件事情记录下来,要么通过书籍要么通过搭戏台子等一下费时费力的方式,后来逐渐发展出了影视剧。影视剧说到底就是一门艺术,是人类发展史上比较伟大的一种发明创造,不仅省时省力,而且流传性广,传播途径大,科技含量也高。它更是给人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觉听宴为主要方式,以电影电视等为传播中介,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更是对艺术休闲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影视艺术也就成为人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在社会中无人可比的重要位置。

2茶文化对影视艺术传媒鉴赏形态的影响

2.1鉴赏方式上的变革

不同的人对于影视艺术拥有着不同的鉴赏方式,就算是针对相同的作品而言,不同的人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我国的茶文化拥有着悠久的历史。茶文化的视角是一个不同于普通的艺术视角的新的视角。它是在茶文化的不断发展之中形成的,对于现在的影视艺术传媒来说,茶文化视角之下的变革,是把影视艺术与茶文化相结合,不单纯的说艺术,但是也不仅仅以知识谈茶文化。而是在茶文化不断进步发展的过程中,通过茶文化相关的艺术表演,把茶艺展示,茶文化旅游等和传媒相结合,对鉴赏形式进行茶文化之中的新的变革。新的媒体的出现,除了对传统媒体的整合与发展之外,还更多的结合到了许多文化的发展。将影视艺术拓展到更多的思想之中。在影视传媒鉴赏形态不断变革的当今,茶文化所带来的新旧媒体的重要作用,在鉴赏方式上随着发展者巨大的变化。不同于普通的大众文化,茶文化是人们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日积月累而形成的,它除了具有本身的文化内涵之外,还具有很高的艺术内涵。因此,媒体整合促进了媒体的转型,促进了茶文化的传承。因为,所有的影视艺术媒体欣赏活动都是影视艺术媒体媒介欣赏形式的变体。它是一种艺术美学范式,是由它转化而来的。

2.2茶文化下的影视艺术的发展

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内涵。茶文化视角之下的影视艺术在茶文化的发展之中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影视艺术的整合也将促进茶叶与现代文化的相互融合,让影视艺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艺术传媒鉴赏的形态方面,随着茶文化内涵的丰富,也得到了较强的文化变革。传统影视媒体鉴赏形态往往比较单一,这通常限制了人们的审美和想象力。新影视媒体鉴赏形态是以互联网进行媒介融合而产生的新型媒介形态。其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形成了其自身无可比拟的技术优势。新媒体的优势在互联网形态下得以充分的发挥,众多的茶文化爱好者可进行互动交流的平台更加便捷,例如可通过建立一个“茶文化基地”网站或者专栏来推广茶文化,这种新媒介的力量是难以估计的。茶文化正是得到了这种运营模式的推广和宣传,才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在我国,茶文化不仅是品茶,更是涵盖为人处世,并且和哲学和历史文化都相互结合在一起,更是与时代和社会相结合,更是受一些主流文化和主流思想的影响。

3影视艺术传媒鉴赏形态的文化变革

3.1新旧媒体碰撞下的文化变革

在新旧媒体不断的碰撞之下,茶文化的发展,对于影视艺术具有重要的影响。新媒体影视艺术鉴赏形式之所以能与旧媒体影视艺术鉴赏形式相抗衡,是因为它弥补了旧媒体影视艺术鉴赏形式的文化缺陷。它为双方鉴赏家同时交流影视艺术的审美体验创造了便利的条件。媒体欣赏形式是静态传统影视艺术媒体欣赏形式的集合,新媒体欣赏形式是现代移动媒体欣赏形式的发展。它包括诸如计算机、车载网络、移动电话和实时数字电视等媒体欣赏形式。在讯息快速爆炸的今天,人们已经很难找到一种方式来安慰自己的内心。品茶已经变成很难得的一种小憩的获取安宁的方式。影视艺术传媒鉴赏形态的文化新变革打破了这种僵硬的状态。喜欢茶文化的人通过品赏各种新式的茶叶不同的感受各个地方不同的声韵和意蕴。影视艺术传媒新形态下,很多有关于采茶、炒茶、品茶等完整流程的茶文化过程的纪录片,让受众从更多不同的角度认识茶文化,了解茶文化,使之形成深深刻在骨子里的“茶记忆”。因此我们也可以说影视艺术媒介的文化变革是茶文化的传承在新时代下的必然要求。接下来我们将以茶文化视角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对影视艺术传媒文化变革的特点进行总结。

3.2影视艺术下的文化变革

当前,影视艺术作为一种文化共享的形态出现在观众面前,与全社会的文化消费有着最必然的联系。大众文化是一种工业文化,影视艺术就属于其中的一种。它实际上是建立在生产和流通的大众文化的社会消费基础之上的。因此,影视艺术不仅与群众的日常利益、社会化的大众价值观念有关,而且与社会消费的各个方面有着巨大的联系。现在,形象思维和视觉文化最明显的趋势之一,是使人们的审美从理性的层次和想象的世界回归到理性的层次和实践的目的。茶文化是一种独特的传统文化,活动广泛,内涵深厚,流传千百年至今,备受推崇这不仅驱散了传统美学的高雅和严肃,而且使美学概括为一种日常生活需要,使群众成为一种模式化的个人话语规范。如今,随着信息的迅速传播,品茶已成为一种罕见的和平方式。影视艺术让茶文化更好的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在多种媒体的共同作用之下,鉴赏形态的变革变得更加的迅速。人们的生活也变得充满了艺术的色彩。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存在着,发展着,在文化变革的途中前进着。任何资源也可以通过媒体融合实时共享。因此,媒体一体化在一定程度上让艺术和茶文化相结合。在利用媒体改造茶叶文化时,应以新媒体的运作模式为切入点,了解不同媒体的不同运作机制,以相辅相成的方式促进媒体的整合。使多种艺术形态在茶文化之中相互促进融合。在推动茶文化不断发展的同时,促进影视艺术鉴赏的文化变革。

4结语

茶文化在时代的发展之中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影视艺术也是在时代进步中不断发展的。茶文化视角之下的影视艺术传媒鉴赏形态的变化就在我们的身边,文化的不断变革也是茶文化不断进步的展示。茶文化视角下影视艺术传媒鉴赏形态的文化变革在时代的进程中不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雷洋.媒介融合视阈下论传媒的变革与茶文化的传播[J].福建茶叶,2017(6):255-256.

[2]李涵.新时期影视文化传播方向的变迁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7(9):13-17

地方茶文化范文篇9

茶文化与旅游经济发展融合价值

(一)促进茶文化宣传

我国是茶文化发源地,其文化历史悠久,人们在品茶时往往也能够被茶文化中的“和、敬、清、寂”精神打动。将茶文化与旅游行业相互融合发展,能够促进茶文化宣传,为茶资源、茶销路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并且,在旅游产业中加入相应的茶产品、茶文化体验、茶文化主题更是有助于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二)助力旅游业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旅游行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也在不断加剧。在此情况下,单纯的游玩与观光项目已经难以有效地吸引广大消费者的兴趣与注意力。但是将茶文化与旅游经济有机融合在一起,则可以在旅游产业中适当地增加茶园采摘体验、茶文化主题活动以及茶产品服务等内容,从而完善旅游产业功能,进一步优化旅游环境、升级旅游服务。另外,在旅游产业中添加茶文化内容,也是对当地文化进行输出,不仅能够借由地方文化特色来补充旅游产业内涵,更是能够促使广大消费者增强旅游文化体验,于助力旅游行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满足时代性需求

从一定程度上说,茶文化与旅游经济的发展融合是满足时代性发展需求的重要体现。具体来说,人们在生活物质条件逐渐提升的当下,开始追求更高品质的精神生活与文化摄入体验,将茶文化与传统的旅游项目结合起来,能够赋予旅游景点新的文化特征,而在呈现地方文化特色的同时也能够强化旅游价值,如此一来,广大消费者在旅游体验中也能够收获更为丰富、更加有趣、更有价值的感受,符合新时代下人们的消费体验需求与时展需求。

茶文化与旅游经济发展融合路径

(一)建设文化旅游示范点将茶文化与旅游经济发展融合,首先应当立足于当地茶叶资源,通过建设相应的茶文化旅游示范点来初步形成具有地域性特征的茶旅品牌。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广西具有较为丰富的茶叶资源,并且茶文化特色较为突出,其中吕仙茶与象州茶等自唐代就开始生产,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其次在茶叶品种上,不仅拥有广西红碎茶、苍梧六堡茶(黑茶)、桂平西山茶(绿茶)等传统茗茶,也有南宁横县茉莉花茶与桂林桂花茶等新创茶叶品种。因此在促进茶文化与旅游经济共同发展时,可以结合茶叶资源的实际优势条件来设立富含特色的茶文化旅游示范项目,针对性地推出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茶文化主题,从而展示出高质量与特色化并存的优质旅游体验项目。

(二)打造茶旅生态经济区

打造茶旅生态经济区,事实上就是将不同的茶文化旅游资源链接起来,连点成线,由线带面,从而形成一个功能完善的茶旅经济区。首先,在开发、建设茶旅生态经济区的过程中要注重提高生态旅游的经济效益,例如在广西打造茶旅生态经济区,可以利用广西桂林龙胜龙脊茶与三江县仙人山景区万亩梯田仙境茶园等茶叶资源进行生态性开发,发挥其在国家茶品牌中的优势。其次,同步推进茶叶种植的发展,适当地引入合适的品质,塑造出茶文化生态旅游品牌,逐步提升茶文化生态旅游的吸引力。另外,科学的茶旅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离不开专业化、知识化复合型人才力量的支持,因此为了完善旅游区文化服务功能,还要注重引进、培训专业的茶旅人才。

(三)设计特色茶旅精品线

设计特色化的茶旅精品路线,是满足广大旅游消费者多样化需求,进而强化其旅游体验感的重要路径。从这一角度上看,在设计茶旅融合项目时,首先应当充分地把握现代游客在观光旅游与文化体验当中的实际需求与偏好,从而提升茶文化旅游精品路线的针对性与特色性。其次,所设计的旅游线路还应当将当地茶资源、茶产品、茶文化、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等综合性文化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借鉴优秀茶旅路线设计经验来设定茶文化生态旅游主题,如民族茶礼区、民族风情表演区等,在丰富茶旅文化产品的同时,凸显出茶旅线路的核心亮点,充分地满足不同游客的多样化旅游体验。

茶文化与旅游经济发展融合建议

(一)规划茶旅地图,分步实施

茶文化与旅游经济发展融合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轻松实现的,除了要充分整合旅游地区特色茶文化与旅游项目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规划好茶旅地图,并在做好整体规划的基础上一步一步实施,真切地实现茶旅融合。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大部分茶旅精品路线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现象,而这种缺乏特色的茶旅之行也不会被市场与广大消费者所认可,因此,在规划茶旅地图时务必要选择最具有特色的茶叶生产基地作为茶旅地图核心,接着再围绕这一核心逐步地开发周围茶文化旅游项目。另外,在规划茶旅地图,建设成熟地区茶旅融合项目的过程中也应当综合考虑尚未成熟地区的分散型茶旅项目,适当地借助发展民宿、茶园等配套性服务设施来逐步形成茶旅项目产业集群。

(二)择优重点支持,稳步推广

茶旅经济发展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为了促使这一新型经济形势的稳步发展,可以先选择最富有特色的茶旅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将其打造成为地方性茶旅融合的先锋项目,再根据当地茶叶资源与地方文化特色来逐步形成茶旅精品路线,最终以线带面辐射到周围区域。在择优重点支持茶旅项目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茶旅项目的形象设计工作,通过树立良好的茶文化生态旅游形象广泛激起消费者与游客的认同感。在茶文化旅游项目的宣传活动中,也可以同步推进茶叶博览会等宣传活动,提高茶文化生态旅游知名度,吸引更多的茶文化爱好者参观。

(三)刺激游客参与,增强体验

在茶旅经济模式下,可以通过刺激游客参与到相应的茶文化项目中来适当增强其茶旅体验。例如在旅游过程中为游客提供更多的茶叶采摘、茶产品制作的机会,在“高度参与,深度体验”的原则下,让游客体会茶文化旅游项目的价值。又或者是在设计茶旅项目、规划茶旅景点时可以结合富有特色的茶文化节日或茶展销活动等内容,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可以结合桂林恭城油茶节组织“天下油茶在恭城·共品共享”的主题旅游体验活动;也可以借助广西凌云茶叶文化节宣传具体的茶旅项目;还可以通过广西(南宁)春茶节设置茶具区、根艺和茶产业区、茶文化展区、专题活动区等开展不同的茶旅活动。总之,设计不同形式的茶旅项目来刺激广大游客参与,增强其文化旅游体验,有助于带动整体茶旅融合经济的发展。

(四)完善配套产业,协同优化

茶旅项目的开发与发展,不仅仅是依靠当地茶叶资源与旅游路线设计就能够顺利开展的。茶旅产业链的支持、相关配套产业服务都是协同优化茶旅经济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建设茶旅融合发展的稳固空间集群,无疑需要多个相关产业之间的相互协调支持。因此,在推动茶旅经济融合发展进程当中,可以以茶旅经济作为协同优化支点,从当地教育服务、旅游服务、文化创业、媒体融合以及商贸经济等多个领域共同打造一个多层次、多格局的产业配套体系。茶旅融合具有十分突出的体验经济时代的特色,在发展茶旅经济过程当中,要立足于科学的发展路径,从而在提供良好茶旅体验的同时促进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经济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向柳如,陈文满.试论茶文化旅游与茶业经济融合发展模式[J].福建茶叶,2020,42(6):273-274.

地方茶文化范文篇10

关键词:茶文化;中国美术教育;专业人才;职业培养

中国美术教育专业人才队伍,直接关系我国美术行业教学的发展。其职业素养,成为每年为美术行业输送学生的关键。茶文化与中国美术教育之间存在相互交融的关系。利用茶文化与中国美术教育的互通性,将茶文化的元素融入中国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培养中,实现职业技能的应用性创新。

1中国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培养

美术专业人才,承担着中国美术教育的未来,因为其专业的素质、职业的能力,对美术专业学生的教学起着不能替代的作用。其职业培养,就是作为美术教育人士,所应该具备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1.1专业人才职业培养的必要性

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培养,简言之就是提升其本身的职业素养和能力。后者决定了专业人才对美术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驾驭能力。例如:有的美术教师,其本身的专业素质不过关,对绘画的基本功掌握距离教学要求相差甚远。一方面,在教授学生相关的绘画技巧内容时,不能具备比学生更高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当学生问及绘画相关的问题和知识点时,该教师也不能提供准确的答案。这不仅耽误了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学习,而且还会使学生失去对美术的兴趣。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队伍不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也就不能称之为美术教育领域的专业人才。所以,加强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培养,是教育学界应当重视的问题。在很多地区已经将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培养,作为美术教师职业的上岗必备条件之一和职业发展方向。

1.2专业人才职业培养的内容

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培养内容,主要涉及其在美术教育过程中的基本美术专业知识、教育教学方法、职业道德的培养等等。在美术专业知识方面,这是其能成为专业人才的基础,具体可以包括对点、线、面等造型因素的应用,对素描、油画、中国传统画的基础掌握,对印象派、抽象派,以及人物画、风景画的基本了解等。在美术教育的教学方法中,作为专业人才,应当有区别于一般普通美术教师的教学方法,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如何使学生快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等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方法技巧。在美术教育的职业道德中,除了具备普通教师应该有的师德,还应当树立起让学生产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喜爱,决心在美术的道路上走下去的远大目标,将中国的美术教育事业发扬光大。

1.3专业人才职业培养的方法

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培养,应当建立在灵活性和自觉性的基础上,具备系统的培养体系。所谓灵活性和自觉性,就是指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必须有美术专业天赋,对美术基础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敏感,先天基础好;其次,就是有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具备对美术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汲取和钻研的精神,后天知道努力。系统的培养体系是对专业人才,开展职业培养的规范和升级。应当有对美术专业教学技巧的专门化培养,包括直接培养和实践化培养方法。对职业道德的培养遵循先有师德,然后才是人才技术的顺序,以专门化的教育方式如模拟教育等实施职业培养。例如:在河北的高校中,对于美术教师的上岗要求就是必须经过事先的职业培养,具备一定的专业教学素质以后才能开展美术教育活动,保证了美术的授课质量。

2茶文化与中国美术教育的共通点分析

茶文化与中国美术教育的渊源可以追溯很久。茶文化中有很多与中国美术可以相容和共通。2.1茶文化思想的精髓中国的茶文化思想有很多涵盖。例如:对茶叶质量的追求,人们除了精益求精之外,还对茶叶的口感、色泽和营养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茶文化的思想之一就是对于生活品质的不懈追求。现代实例和医学能够证明,茶叶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元素,而这些有益成分是从大自然中天然获取的,并非人为合成。茶文化的思想之二,就是对于健康和天然的追求。人们从饮茶的过程中提取出了很多艺术化的产物,例如:茶艺表演、茶道、饮茶环境的背景音乐和装饰品等,艺术化的演变使得茶文化与传统思想的结合,以及与艺术文化的结合。综合来看,茶文化思想的精髓,就是人们从自然中获取健康、获取哲学、获取真理的过程,衍生出了与艺术的结合。这就为美术艺术与茶文化的结合提供了契机。

2.2茶文化与中国美术的融合点

茶叶中本身就含有许多美术的融合元素。茶叶本身的外形就具备一定的艺术形象,茶叶的枝叶外形、嫩绿的色泽等,带给人一种生机和生命力的情感。因此,茶叶在许多绘画和影视等可视化作品中,经常以一种代表生机和希望的植物来出现,背后也承载着类似的寓意。另外,茶文化的形象内涵也能作为中国美术的艺术特点来加以应用。茶文化讲究柔和、和谐的饮茶文化气息,这在中国美术作品中,对于笔法、结构等方面也有相通之处。例如:在美术雕塑作品中,作者将雕塑作品以一种灵动、柔和的方式来呈现,不重视雕塑的细节处理,更多体现作者内心情感的表达,这与茶文化讲究的天人合一思想不谋而合。

2.3茶文化对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作用

茶文化对人的文化渗透作用,加之其与中国美术教育的共通性,使其在中国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培养中有特殊的效果。虽然茶文化可能在直接提高专业人才的职业素质能力方面作用有限,但是其对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以及抽象的教育内涵却有深远的作用。例如:茶文化中平和、自然的内涵元素,要求教授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在具体的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中,要以智慧的、平和的教学方法来使学生掌握。而如果以简单、粗暴的教学方法,体现不出茶文化的思想精髓,也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茶文化融入中国美术教育专业人才职业培养

茶文化对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培养,有许多可融之处。但是要注意融入的途径的方式。

3.1教学素质的结合

茶文化对美术教育专业人才职业培养的教学素质融合,主要体现在茶文化中的艺术元素对美术基础知识的融合。例如:河北地区生产茶叶的地方,茶文化浓郁,茶艺等艺术表现形式历史悠久且声名远播。而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如果需要对某项美术艺术技艺熟知,就必须从亲身体验这项技艺开始,作为美术教育专业从业人员,需要掌握对茶叶形象、茶艺表演等艺术形象的表现形式、表现方法运用,应该深入当地茶叶种植生产的地区进行了解,亲身感受茶文化带来的艺术文化熏陶,在感同身受之后,才有可能对茶文化中的艺术元素进行了解和体会。掌握了全方位的艺术知识和艺术素养,才算是具备了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素养。

3.2教学方法的结合

人们在饮茶的过程中,往往不把饮茶作为主要内容,而是常当作配角出现。人们在会客、交谈、聊天甚至是观看茶艺表演的过程中品茶。茶叶中的清香和营养,都是在无声无息中被人们所感知。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正是中国美术教育需要的。河北地区风景秀丽,学校在开设美术户外教育课程时经常将学生带至户外,让学生们亲身感受自然之美,从而发掘出对美术课程的灵感。而如果只是让学生们在教室内接受抽象和枯燥的理论知识教学,则属于知识的灌输,与对美术教育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相比,教学效果自然不好。因为学生们的感受不深刻,即使当场能够记住一些理论知识,但是过后也会很快忘记,教育效果不佳。

3.3职业道德的结合

茶文化中的营养元素,是一种健康的、积极的、向上的文化体验。这对于中国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道德培养也是有可取之处的。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课程的教育还停留在辅助课程的地位,还在扮演着调节学生们学习生活的角色,而没有真正发挥出应有的教育作用。大部分美术教育教师,都是将基本的绘画技能教给学生,再由学生们自由发挥,然后便没有了下文,这并不利于中国美术教育的长久发展。茶文化带来的职业道德,要求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将发展中国美术后备力量作为己任,激发出更多人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在课堂上能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让一部分学生真正从美术中找到了快乐,甚至成为今后的发展和从业方向,这便是对中国美术业的最大贡献。

4结论

茶文化被所赋予的丰富内涵,使其与中国美术教育具有了更多的相通之处。从中国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培养为例,可以将这些共通之处作为茶文化融入职业培养的着力点。茶文化本身的艺术形象、茶文化的内涵等,可以在美术教育专业人才职业培养中成为促进点。以茶演绎出来的艺术形象能够进一步提高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素养,以茶文化精神完善教学方法,以茶文化内涵提升美术教育的职业道德。

作者:刘会瑜 单位: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余佳友.把生活请进美术课堂———茶文化与美术课堂的融合[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10):89-90.

[2]苏昕.以本土文化传承教育为主轴的校外美术课程探索———以《广州茶文化》美术综合实践课程为例[J].科学中国人,2014(3):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