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的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10-26 16:41:54

初中生的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范文篇1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不可偏废。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往往情绪不稳、意志薄弱。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关键要做到:增强学生的交往能力,培养丰富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使其有较强的自制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和培养,不仅仅是纸上谈兵,重要的是结合社会实践,联系中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挖掘和提炼,正反两方面施加影响,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自觉调节情绪、培养坚强意志、锻造良好性格等,培养健康的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讲究科学的育人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学校德育工作。

三、提倡个性发展。个性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中学生主要是要进行良好的意志品格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要借助学生对真善美的真实体验,靠自我的反省自责,形成正确的道德理念,进而转化为道德行为。因此,个性发展教育的迫切任务之一就是要在尊重发展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培养健康的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四、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全面教育网络。首先,要积极引导学生接触社会、观察社会,联系社会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想认识。只有把学生放到真实可感的社会生活中去接受教育,才能使其真切地感受到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深切体验后所受的教育,远胜于教师苦口婆心的说教。其次,要改善学校周边环境。

五、重视入学教育。对于新人学的学生来说。因为学校环境、教师、同学、课程以及管理方式的变化,会有一个适应过程,抓住这个适应过程搞好学生的入学教育,就会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明确学校的制度和要求。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完成角色的转换。同时,教师要利用这种角色转换,施以合理的引导,帮助学生完成角色定位。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和人生目标。

初中生的教育范文篇2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发生了改变,除了追求身体健康外,更加注重心理健康、精神健康、饮食健康等多种健康形式。初中生正值青春期,在课堂教学中向初中生渗透健康教育至关重要,能够改善初中生的生活质量,形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和人生态度,展现出当代初中生的风采。

一、当前初中生的健康状况

(一)健康教育观念淡薄

通过日常生活中和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发现,很多初中生对健康概念缺乏深入的理解,认为不生病就是健康,在平时缺乏健康意识,且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还有些学生认为健康养生是老年人需要考虑的问题,自我保健意识比较弱,并没有意识到健康教育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甚至还有部分初中生没有将健康教育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存在“学用脱节”现象。

(二)自我保护能力较差

很多初中生都缺少卫生意识和卫生习惯,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在生活中容易发生各种难以预料的问题。有的初中生在学习时没有形成良好的坐姿,缺乏正确的用眼习惯,有的初中生喜欢吃零食、喝饮料,不注重饮食卫生和营养均衡,没有意识到不良卫生习惯给自己的健康带来的危害。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给学生详细讲述健康知识和技能,并给他们推荐与健康教育相关的书籍、视频、公众号等,帮助初中生积累生活经验,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抵制不良诱惑,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三)缺乏持久锻炼意志

如今的初中生从小就生活在家长的庇护之下,没有经受过吃苦教育和挫折教育,意志力比较薄弱。在一个班级内,能够做到坚持体育锻炼的人数很有限,大多数学生的户外运动量不足,身体素质较差。因此,初中生物教师有必要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体育锻炼与健康教育,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习惯,增强体质,为更好地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意义

(一)帮助初中生顺利度过青春期

当今时代,学生的青春期出现“早龄化”趋势,有的学生心理发育速度明显落后于生理发育速度,容易踩上成长的“雷区”。初中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生物教师可以在生物教学中有效渗透健康教育的内容,如人体结构、青春期卫生、个人卫生、合理营养、疾病预防、心理卫生等知识,提高学生对健康概念的认知和理解。青少年的健康素养是国家公民素质的基础,改善全民健康素质必须从青少年抓起。初中生物教师应该帮助初中生改掉生活中的坏习惯,让学生学会保健和疾病预防的基本知识,提高初中生的健康素质和生命质量,这将会让他们受益终生。

(二)有助于提高全民健康素养

对初中生而言,学校是他们获取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将健康教育渗透到初中生物教学中,能够让学生从课堂上获得健康知识和技能,有效解决了初中生出现的青春期“尴尬事”,从而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中。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讲究学以致用,初中生物教师要鼓励学生将所学的健康知识向外传播,帮助家人、邻居、朋友等了解健康问题、学习健康知识,促进更多的人形成健康的行为方式,进而提高全民的健康素养,更大范围地改善人们的生命质量。同时,初中生作为未来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其健康素养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生命力,所以,初中生物教师应该以长远的视角开展健康教育,积极引导初中生进行实践和体验,培养初中生良好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

三、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挖掘教材内容,普及健康教育知识

初中生物教材中拥有丰富的健康教育知识,生物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容,寻找健康教育的切入点,将健康教育融入每个教学环节中,对课堂知识进行优化和整合,从而丰富初中生的学习体验,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初中生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识,提高健康素养。和传统的生物教材相比,新课改后的生物教材更加人性化和科学化,教材内容变得少而精,各个知识点都是在特定情境中通过探究总结出来的,更易于初中生理解和接受。初中生物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课堂教学目标,除了向初中生讲授显性的健康知识外,还要搜寻其隐性知识,对生物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延伸和拓展,使初中生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健康知识,为建立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机制奠定基础。“新课标”下的初中生物教材考虑到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认知规律,在教材里设计了想一想、小资料、科学方法等初中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初中生物教师要结合初中生的实际,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健康知识去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意识到学习健康知识的重要性。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编排,将联系密切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教学,系统地开展健康教育,构建起健康知识网络。初中生物教师还要注重教材中的探究、实践内容,让初中生在实践操作中去感受和理解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健康品质。对于较为复杂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结成学习小组进行探究,以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二)加强生命教育,打造学生健康心态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让学生从生物学的角度去理解生命、尊重生命,从而建立起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明白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进而开始关注健康、珍爱生命。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借助生物的生长周期辅助教学,积极主动地渗透生命教育,让初中生知道生命的孕育、成长和死亡过程,并为初中生介绍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而能够保持健康的心态。初中生物教师可以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给学生播放父母辛勤工作的视频或者图片,让初中生更真切地感受到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并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关注家人健康,打造学校健康教育的亮点。在教学过程中,初中生物教师可以结合健康教育的主题,为初中生列举一些由于不注意卫生而染上特殊疾病的例子,指导初中生讨论出现疾病的原因,探究预防疾病的措施,从而提高卫生意识,促进初中生卫生习惯的养成。初中生物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更加真切地认识到健康对于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性。初中生物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事例,如石缝中的小草、悬崖峭壁上的老树、训练场上的将士等,用这些鲜活的事例打动初中生的内心,培养初中生坚忍顽强的意志品质,从而建立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态。

(三)渗透心理教育,消除学生心理问题

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疾病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初中生正处于人生中最特殊的发展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正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如果不加以及时、正确的引导,就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从而阻碍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根据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采用相应的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培养初中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初中生物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平时在工作中要做学生的榜样,敞开心扉与学生交流谈心,以获得学生的信任和支持。当发现初中生的心理问题时要因人而异,综合施策,破解制约健康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初中生物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观念,用真诚的爱去温暖学生,及时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形成人人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在课堂上,初中生物教师要学会倾听,多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注的幸福,建立一种互敬互爱、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和思想障碍。初中生的内心是敏感、脆弱的,初中生物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对案例的解读,引发初中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树立学周刊LEARNINGWEEKLYMay.2022Vol.15起积极、健康的生活信念,主动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初中生物教师还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鼓励初中生自主学习,尝试着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当学生取得一定的成绩或表现出彩时,生物教师要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增强初中生对自我能力和价值的肯定,促进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四)立足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健康意识

课堂是对初中生进行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初中生物教师应当立足于生物学科的教学实际,夯实初中生的健康基础知识,培养初中生的健康意识,为初中生制订个性化健康指导方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青睐,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健康教育视频,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刺激,将抽象、枯燥的健康知识具体化与形象化,以便初中生理解和接受。初中生物教师可以采用以案说理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初中生透过社会生活百态去理解和掌握健康知识,使理论教学更接地气,培养初中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初中生物教师要注重学习环境的构建,通过在学习园地内张贴名人名言,给初中生以积极的心理暗示。教学目标是开展课堂教学的核心,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在明确健康教育主题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从生活中或网络上去收集健康教育素材,并将收集到的素材展示出来,激发初中生学习健康知识的热情。初中生物教师要组织学生对所展示的内容进行反馈和评价,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从而更好地掌握健康知识。为了改善初中生被动学习的现象,初中生物教师可以用社会热点话题对教学内容进行有益的补充,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入手,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渗透蕴含在社会热点话题和事件中的健康知识,深化初中生对健康的认知,以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初中生物教师还可以开展健康知识抢答活动,一方面活跃初中生的思维,养成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另一方面锻炼初中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初中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五)借助实践活动,提升健康教育质量

初中生物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初中生物教师要善于借助实践活动来提升健康教育的质量,设计高质量的教学方案,以满足初中生的成长需求。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制定详细的实验室制度,既包括实验器材的维护和使用,也包括实验教学的纪律和规范,在实验前让学生认真阅读,逐步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避免实验过程中出现损害健康的行为。同时,初中生物教师要教给初中生一些消防知识,让学生知道发生安全事故时应如何进行紧急处理、如何自救自护,提高初中生的生存技能。除了利用实验教学向学生渗透健康教育外,初中生物教师还要向课外延伸,将健康教育与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增长见识,提高健康素养。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定期邀请膳食专家、心理医生等专业人员走进课堂,举办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向初中生宣传正确的营养搭配方案及健康概念,为初中生推荐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引导初中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初中生可以面对面地与专家进行互动,通过专家的教育引导,缓解初中生的心理压力,发展初中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开阔初中生的视野。初中生物教师也可以开展健康知识演讲活动,引导初中生通过自己查找资料,拟写有关健康知识的演讲稿,如此,不仅培养并提高了初中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巩固了初中生的所学知识。另外,初中生物教师还可以组建兴趣小组,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探索更多的生物知识和健康知识,学习教材中没有的内容,不断完善自我,提高健康教育质量。总之,生物课堂是初中生获取健康知识的主要渠道,初中生物教师要尊重初中生的主观感受和学习规律,将健康教育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充实教学内容,并有效解决初中生的心理困惑。初中生物教师还要结合教学实际,灵活运用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提高初中生对健康的重视程度,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从而成为有知识、有能力、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1]林锋,姚文强.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19(9).

[2]张佳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探索[J].中学课程

[3]采静.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J].好家长,2018(12).

初中生的教育范文篇3

关键词:初中教育;体育教学;主观能动性;教学策略;研究分析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不断改革创新,国内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这给予了国内全阶段不同学科教育工作质量提升很好的支持,初中时期体育学科课程教育也是如此。但与此同时,现代初中生主体对于新时期的初中体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从初中时期教育工作的角度来说,体育教学关乎初中生的身体素养情况,自然也关乎初中生的其他学科课程学习。因此,在新时期的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工作当中,需要给予更高的重视,并且吸引初中生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意识,这样才能完成高质量的初中体育教学工作,并且有利于初中生其他学科课程的学习。所以,在接下来的文章中首先阐述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意义,其次分析现阶段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最后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度的策略,望对国内初中时期的体育课堂教育工作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主动参与的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无论是当前的新课程标准还是素质教育理念,都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工作,其主要目标就是使得学生意识到自身是学习的“主体”,并且积极主动地学习,配合教师的教学、指引、辅导,方能达成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具体来看,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参与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一)贯彻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要求

现代教育工作强调的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意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尤其是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现代初中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重视初中体育教学内容,还需要重视学生这一重要学习主体。其中实现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的主动参与,一方面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工作,使得初中生主动参与到体育课堂当中,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初中生的体育学科课程主观能动性,这些都符合新时期的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理念,并且对于初中生来说,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主体主动参与过程中,可以培养初中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对于初中生其他学科课程的学习也可以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和效果,这也是强调和重视初中体育教学中强化学生主体主动参与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利于初中生的全面学习和成长

众所周知,初中生群体处于重要的身体发育和成长阶段,而且学习本身就是一件耗时、耗费精力和耗费体力的事情,想要达到理想的初中教学效果,首要的一点就是使得学生具备一个身心积极、健康的体魄。而在初中时期的课程教育中,唯有初中体育能够做到这一点。而在加强初中生主动参与体育课程过程中,可以使得初中体育学科课程内容全面落实,久而久之,不仅可以完成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和任务,还可以养成初中生正确的健康观念和意识,进一步帮助初中生“强身健体”,并且养成良好的精神品质,这对于初中生的全面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这也是国内教育部门、学者和专家提出要重视初中体育教育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养成初中生良好的精神品质

学习不仅是一件耗时、耗费精力和耗费体力的事情,同时也是一个考验学生精神品质的过程。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工作已经得到印证,具备良好精神品质的学生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加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可以使得初中生主体经历一整个体育课程的理解、探索、克服困难、习得知识、获得体验的过程,久而久之,可以养成初中生良好的精神品质,而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全面的内在提升,对于初中生当前和未来的学习和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二、现阶段初中体育教学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现状分析

在新课程标准和百般强调的素质教育背景之下,现阶段的初中课程教育工作都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也就是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但目前来看,部分初中学校中的体育教学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

(一)学生的个性发展方面得不到重视

在初中体育学科教育工作当中,为了实现初中生的主动参与学习,教师需要尊重学生自身的个性,并且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工作。但是目前来看,虽然诸多初中学校和体育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标榜着“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育,但是不能基于学生的身体素养情况进行教学等,同时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并未考虑到初中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导致初中生的体育学习个性化学习需求无法得到有效的满足。例如,目前诸多初中体育教师在实践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工作局限在学生自主热身、自主运动之上,但是教师并未考虑到初中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导致一部分初中生虽然在课堂伊始具有较高的主动参与兴趣,但是后续主动参与兴趣逐渐降低,不利于养成初中生体育自主学习习惯,更不用说终身体育锻炼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形成。而且现代初中生所处时代背景发生了巨变,诸多初中生都具有较强的体育学习欲望,并且对于某一项体育运动具有很高的兴趣,这是吸引初中生主动参与体育课程的关键所在,然而目前来看,在实际的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并未利用好这一点。

(二)课堂中师生互动效果比较差

在初中体育课堂教育工作中,教师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主要的实现方式就是依靠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而且,对于初中生学习主体来说,其在进行不同运动知识学习、实践过程中,一开始都保持一种陌生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进行高质量的师生互动,由此方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的语言表达也可以使得初中生主动参与课堂。然而目前来看,在实际的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效果比较差,难以发挥出正确的诱导作用和效果,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神情和状态关注不足,即便进行了师生沟通和交流,也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不能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不利于初中体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其中部分具有表现欲望的初中生在得不到表现机会的情况下,后续会失去学习兴趣,不利于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三)教学评价过于滞后和单一

在教育性质工作当中,教学评价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总结课堂教学、引导初中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作用,在初中体育学科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也是如此。但是目前来看,在初中体育教学工作当中,教学评价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多数初中体育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的过程中,主要进行简单的口头评价,即便进行了一些书面内容的评价,也主要以简单的优良标准进行评价,导致初中生在体育课程学习过程中缺少学习成就感和体验感,后续在体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降低的现象和问题,不利于初中生广泛且深入地进行初中体育知识学习,主动参与学习也就失去了其主要意义和价值。

三、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参与课堂学习主动性的主要对策

初中生面对着即将到来的中考,学习压力、精神压力都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初中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既可以锻炼初中生的身心素质,同时可以在繁忙的学习生活当中给予初中生一丝“休憩”的契机,并且为了提升初中体育教学效果,需要重视加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具体策略如下所示:

(一)尊重初中生的个体差异性进行教学

传统初中体育教学工作之所以难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其主要原因就是未能意识到初中生学习主体的差异性,导致部分初中生可以很好地进行学习,而部分初中生的学习需求根本不能得到满足,反而加剧了初中体育教学成效两极分化现象的发生。而且,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般,每一个初中生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其在实际的体育学习过程中个体展现出来的学习能力、身体素质等方面都具有比较大的差异。因此,为了使得每一个初中生都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初中体育课堂当中,需要重视以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基础开展教学工作。为此,初中体育教师在正式教学之前,需要积极主动深入到初中生群体当中,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知晓其身体素养情况,以此开展针对性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例如,教师可以依据班级内学生身体素质的不同,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基本层次,针对A层次身体素质比较好、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以布置体会体育精神、竞技精神的学习任务,使其进行更深层次的体育学习;针对C层次学习能力、体育素养比较差的学生,则可以开展基础体育锻炼方面的教学工作,使得各个层次的初中生的体育学习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二)强化体育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和交流

在实际的初中学科课程教育工作中,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方面关系着课堂师生关系,另一方面直接影响着教学内容的传达,唯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高质量沟通和交流,初中生才能深度参与到课堂当中。因此,在当下初中体育课程教育工作当中,为了使得初中生能够深度参与课堂学习,需要重视师生沟通和交流的强化。为此,初中体育教师需要深入初中生群体当中,打破师生之间的隔阂,与初中生一同进行学习,并且在学习中进行积极的沟通。其中,初中体育教师需要以学生“朋友”的身份进行沟通,知晓初中生体育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开展针对性的指导,这也是师生沟通和交流的重要作用之一。其中,初中体育课堂当中,部分内容需要学生同时克服身体和精神上的困难,具体包含长跑和各个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反复学习和理解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更加重视课堂中的师生沟通和交流,针对学习态度不积极的学生进行语言指导,针对学习态度积极的学生给予语言鼓励,其中教师需要削弱自身的课堂主导地位,运用语言指导的同时,参与到多彩的体育活动当中,与学生共勉,以教师的榜样作用激励初中生参与不同的体育运动。

(三)重视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评价优化

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工作当中,教学评价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初中生主动参与课堂的重要依据,教师可以运用教学评价,诱导初中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首先,初中体育教师需要重视评价内容上的优化,由一开始的单纯知识技能评价,向多元化评价方向进行转变,包含学生的体能技能、学习态度、健康行为和协作能力等,促使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学习和成长。其次,评价方法上也需要持续优化,教师层面可以采取观察法、测验法、成长记录法等,使得终结性评价同形成性评价能够保持双管齐下,这有利于初中生的学习主动性、参与性贯彻落实初中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对于教学效果具有较大的提升作用和效果。

四、结论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在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和不足,导致初中生在体育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比较低,不利于初中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自主学习习惯和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不同初中学校和教师需要意识到学生体育课堂参与度不足的问题,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将重视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评价优化、强化体育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和交流、尊重初中生的个体差异性进行教学等对策进行落实,最终实现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康珍.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2(18):95-98.

[2]马蓬蓬.探究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策略[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2(08):125-127.

[3]张新.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策略分析[J].新教育,2022(11):36-37.

[4]王璞.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策略分析[J].读写算,2021(25):139-140.

[5]周德华.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策略探讨[C]//.课程教学与管理研究论文集(二),2021:42-46.

[6]陈银亭.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策略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29):109-110.

[7]邓振雄.初中体育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策略探讨[J].新课程,2020(41):89.

[8]孔佑权.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0):34.

[9]陈丽霜.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策略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4):141-142.

初中生的教育范文篇4

关键词:初中体育;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德育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德育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只有把德育思想在各个学科中向初中生进行渗透才能够确保初中生健康的发展。体育课作为初中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思想,提高初中生的身体素质和道德品质,促进初中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体育教育要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养为目标,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断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但是很多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贪玩、自私、孤僻等性格容易导致他们沾染不良习气,甚至有的初中生走上犯罪道路。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必须要根据初中生的思想、个性、情感等规律,真正地将德育灌输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坚持生本教育理念,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让初中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作用,树立健康的体育运动意识。本文将根据笔者的实际初中体育教学经验,探讨德育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途径,希望对初中体育教学有所帮助。

一、将德育教育目标与体育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的发展规律合理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按照体育教材的特点科学有序的渗透德育教育。还要充分了解体育教材,寻找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的结合点,注重初中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改变传统体育课“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比如在教初中生进行接力跑时,我会设计游戏化的教学情境,将普通的接力棒换成两个篮球,也就是站在跑道一端的学生要抱着两个篮球跑到同伴面前,将篮球传递给同伴,在传递篮球过程中篮球不能掉落,然后接过篮球的学生继续抱着两个篮球跑向下一个学生,以此类推。这样的教学方式比较轻松,学生的参与热情也比较高,能够较好的激发初中生的兴趣,提高初中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体育教师还可以利用中长跑训练初中生的耐力以及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利用各种体育器械锻炼初中生勇于拼搏、积极进取的品质;利用篮球、足球等比赛激发初中生的集体精神。

二、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要结合学生实际,教学面向全体初中生

在实际的初中体育课堂上,很多体育教师教学脱离实际,与学生的情况不符,使初中生对体育课堂失去兴趣,也无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一些体育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较为严重,只关注体育尖子生的成长和发展,对于体育后进生不闻不问,使初中生的体育水平出现两极分化。我在日常体育教学中积极学习体育新课标,教学面向全体初中生,因材施教,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感到快乐,并且我会及时观察初中生的思想动态,善于与学生沟通交流。比如在跳高课上,很多初中生都认为自己无法完成教师要求的动作和任务,在内心里产生畏难情绪,甚至有的学生直接放弃跳高训练,因此体育课的跳高训练往往都以失败告终。针对这种情况,我先进行及时的分析,学生跳高失败的原因与身体素质和体能有关,但是与学生的内心思想也有联系。所以我与学生进行充分互动,给学生讲解跳高的具体步骤和防护措施,并给学生做出详细的示范动作。当学生跳高失败时鼓励学生不要放弃,坚持就是胜利;当学生跳高成功时表扬他们继续努力,发挥潜力学习更多的跳高动作。

三、对学生生进行德育教育要具体化和灵活化,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在初中体育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选择学生日常生活的典型事例进行榜样教育,使德育教育更加具体化和灵活化。德育教育主要包括意志品质、精神文明、道德观念、行为习惯、身心健康等,体育教师既要认真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还要不失时机地渗透德育,提高初中生的课堂参与度。我经常会利用国家女子排球队和国家乒乓球队的战绩去教育初中生,让他们知道学习体育不只是为了强身健体,还可以为国争光,从而激发初中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养成艰苦拼搏、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如今很多初中生的纪律观念较差,上课散漫,态度不积极,沉迷网络等,针对这样的情况我给学生提供了许多改变和学习的机会:上体育课时要求学生准时集合;按要求站队;体育活动按规则和要求进行;定期组织学生参加体育知识讲座等,希望能够让他们明白学校是有组织有纪律的,课堂是需要全体学生共同维护的。

四、将德育教育渗透于初中体育教学评价中,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体育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的过程,需要双方都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在初中体育课堂上,初中生的行为方式和思想动态会及时有效的表露出学生此时此刻的真实感受,因此体育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学生的细微变化,详细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在体育教学评价中渗透德育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评价的过程就是很好的德育机会,体育教师必须严格把握评价的方式和力度,积极改善初中生错误的行为和思想,促进初中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比如对于同一个体育教学项目,在同样的条件下,有的初中生则表现出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够主动配合体育教师完成体育训练,并且积极探索新的体育训练方式。而又的初中生则表现出漠不关心和缺乏兴趣,不能按照体育教师的要求进行体育训练。这时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去引导他们,使每个学生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和道德素养,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综上所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任重而道远,不仅需要初中体育教师积极发挥主导作用,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创新体育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拓展教学资源,找到体育与德育的结合点,还需要全体初中生提高思想意识,积极配合体育教师进行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养成爱学习、爱生活的好品质,从而在走出校门以后能够尽快适应社会,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

作者:郭东文 单位:河北省迁安市建昌营镇新房子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初中生的教育范文篇5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法制教育的深远意义

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内容就包括对初中生的法律意识的培养。初中生的法律素养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人才质量。初中生的法制教育,无疑离不开国家的重视、社会的正确熏陶、家庭的科学培养及学校的思想教育。1.思想品德课对初中生法制的教育关乎其法律意识的培养。在面对利益诱惑时,如何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这得从初中生所受到的法律教育和熏陶说起。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充分发挥法制教育的功能,让初中生能从潜意识里认识到自己不良的行为所带来的社会危害,从而从内心深处自觉抵制违法犯罪的行为。知法、守法和护法意识的增强,必然有助于初中生自己日后走向社会的事业发展,起到良好的预防犯罪的作用。思想品德课中对初中生的法制教育关乎其法律意识的培养,这点是显而易见的。2.通过法制教育培养初中生正确的法制观念。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基本国策;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都是国家的重要战略。随着我国普法教育的宣传与深入以及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烈,促使法律成为百姓解决日常生活所遇问题的手段。有些初中生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主要就是没有养成基本的法制观念。对于事情是对是错、是否合法,初中生应具备起码的识别能力。在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社会上不良的现象以及网络上不良信息的诱惑,都会考验初中生的法制观念。初中生遵纪守法,做法律所提倡的,拒法律所禁止的,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有助于他们在正确的法制观念下享受学习和生活。3.法制教育有助于约束初中生的行为。初中学校应在初中生入学前,大力宣传校规校纪,对思想品德课程的法制教育予以充分重视,使即将长大成人的初中生明白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影响。初中生处于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渴望像大人一样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他们叛逆心理很强,对家长和教师的话语往往持怀疑态度。思想品德课在乎对学生的法律和道德意识的科学培养上。触犯校规校纪是要受到学校处分的,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在校规校纪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既有助于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又能从思想的源头上约束初中生的行为,避免其在不经意间坠入违法犯罪的深渊。

二、扎扎实实开展好思想品德课上的法制教育

思想品德课的法制内容授课上,通过一些预定背景的设置,教师就能够更好地让初中生融入课堂中,同时多提供其融入社会活动中的机会,这样其就能够大胆开口,互相讨论,在愉快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学到一些必备的法律知识,有助于其把心灵美和行动美结合起来,学会真正意义上的做人[2]。1.明确初中生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其他相关的法律中,对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及相关义务都做出了规定。未成年人未满十八周岁,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在遇到问题时,应首先想到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通过法律途径来保护自己。对法律所赋予的相关义务也要依法完成,比如,义务教育就是初中生的一项重要权利,但也是其必须尽的义务。只有具备一定的基础文化知识,才能在以后走向社会时发挥更大的人生价值。只有明确了自身所享有的权利及应承担的义务,才能在面对不良社会现象时,更好地利用法律保护自己;也才能更清楚自己所应承担的历史使命,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设置特定背景,拓展社会实践活动。在法制教育的课堂上,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善于设置特定情境,模拟现实社会中发生的事件,引导初中生在这样的课堂活动中亲身体会到法制教育带来的益处,更进一步明确自己如果通过法律保护自己,同时更能预见到自身如果走向违法犯罪有可能带来的危害。学校和教师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充实法制教育,如请见义勇为的英雄模范人物来课堂上现身说法;与当地法院建立长期联系,让初中生在法庭上亲身体验法官的审判过程,从而领会法律的威严和魅力,等等。这些措施在提高初中生法制素养上无疑是非常有效的。3.明确法制教育与德育的密切关系。法制教育可以达到普法的作用,让初中生从青少年时期起养成良好的知法、守法和护法意识。但这一作用的体现,离不开传统意义上所说的德育。只有思想道德水平提高了,法制教育的质量和成果才能得到更好的体现。法制教育对初中生的德育水平提高无疑也是有利的。将德育的效果和法制的教育效果相结合,有助于促进初中生去自觉地守法。法制教育和德育都离不开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的付出和努力。初中阶段任教教师一起与思想品德课教师努力,通过教师们的熏陶,在知识的学习海洋中,初中生的法制教育效果就能得到更好的巩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两大基本治国战略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上的实际效果,就是使初中生能够自然地在内心和行动上均符合道德标准和法律标准。4.法制教育需要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的一起努力。初中生的法制教育,不是学校一个机构所能全部承担的。在对初中生的法制教育过程中,还需要国家和社会从正面多领导、多宣传初中生的行为,也更需要家庭付出实际行动,在孩子有不良思想苗头的时候及时与学校取得联系,一同努力对其进行法制教育,才能更好地发挥法制教育的作用,使其明确法制知识的学习对自己成长的积极意义。国家的重视、社会大环境的正确引导、家庭对初中生的负责任教育,加上学校的科学教育,必然有助于初中生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对其人生来说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三、结语

科技发展越来越迅猛,信息时代影响更为深入,青少年犯罪率有所上升,犯罪规模在扩大,不仅仅会影响到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对国家、社会的发展也是有害的,加强初中生的法制教育越来越重要[3]。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个道理谁都应该明白。初中思想品德课上的法制教育历程是个长期过程,不是一朝能成就的,需要长期不懈地为之奋斗。只有经过一代一代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的努力,才能使法制教育的种子在一代一代的初中生身上发芽,最终才能长成法制教育的参天大树,让每一个初中生生活在法制的阳光之下,这是一个长期的使命。

作者:程国建 单位:福建省长乐市漳新中学

参考文献:

[1]闫玉芳.浅议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法制教育的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11(33):110.

初中生的教育范文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名著作品;渗透路径

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为培养初中生良好的阅读与写作能力,以此全面提升初中生语文综合素质。同时,还能够使初中生未来在社会中自如的与人们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但现阶段,大部分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语文分数,对初中生进行与考试内容相关的语文知识教育,忽略名著作品阅读教育的重要性。而一部分语文教师在进行名著作品阅读指导时,未曾对初中生推荐优秀的名著作品,导致初中生在选择阅读作品时,受不良作品中的思想影响,难以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重视名著作品阅读的重要性,在课堂中指导初中生理解名著作品,以此帮助初中生在人生中重要的阶段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念。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名著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初中语文名著阅读中内容单调。目前,大部分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仅是按照教材内容对初中生进行语文教育,将名著作品阅读作为一种辅助教学。但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长期受到我国应试教育模式影响,过于注重初中生分数的高低,为提升初中生的语文成绩,对初中生进行与考试内容相关的知识讲解。并且,将教材中较少的名著作品内容简化,仅是进行简单阅读,难以对初中生进行有效的名著阅读指导,导致初中生阅读量下降,难以理解名著作品内容。同时,语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运用此种教育方式使语文课堂变枯燥乏味,导致初中生逐渐丧失对名著作品的阅读兴趣,难以提升阅读能力,不利于初中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形成,对初中生的未来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二)名著阅读过程中缺乏专业指导。名著作品在阅读过程中离不开其特定的时代背景,但由于初中生生活在现代,难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从而造成名著阅读障碍,难以积累更丰富的语文知识。在初中语文教育过程中,教师也未曾在初中生阅读之前对其进行介绍名著作品背景,影响初中生对名著作品的理解。并且,名著作品中有一部分知识内容较为复杂,思想也较为深邃,初中生难以理解。因此,在阅读名著作品中教师应及时进行指导,帮助初中生理解名著知识内容,从而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但目前,初中语文教师对名著作品的阅读指导时,缺乏专业性。主要是由于教师自身文化素养较低,难以阅读大量的名著作品,并对名著作品理解较为肤浅,难以明确名著作品中浓厚的文化内涵,无法对初中生进行专业的名著阅读指导,从而难以培养初中生形成良好的名著阅读能力。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名著作品渗透路径

(一)开展名著阅读相关活动。针对现阶段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现状,初中语文教师应创新教育方式,提升初中生对名著作品阅读的兴趣,以此帮助初中生形成良好的语文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应摒弃传统的教育理念,重视名著作品的阅读教育。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能够以名著作品为基础开展相关活动,如教师应先行阅读一部优秀的名著作品,并对其文化内涵进行挖掘。以此作为基础能够向初中生推荐自己阅读过的名著作品,要求初中生自行阅读理解,并对名著作品的理解记录下来。在活动开始时,教师可以表明自身对名著作品的理解,之后对初中生的理解进行指导,以此帮助初中生有效的理解名著作品文化内涵,培养初中生形成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并且,教师应对具有独特见解的初中生进行表扬,以此营造出良性竞争的教学氛围,使初中生提升对名著作品阅读兴趣。(二)提升语文教师引导作用。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是初中生的榜样,传统的语文名著作品教学中,教师姿态较高,难以与初中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影响名著作品阅读指导质量。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转变教学观念,认清自身的名著作品阅读指导责任,将自身作为一名指导者,对初中生推荐优秀的名著作品,使其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根据名著作品中的文化内涵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在阅读过后,教师应放低姿态,与初中生共同探讨交流名著作品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及人生哲理,以此增进师生关系。并且,教师还能够要求初中生以喜爱的名著作品为基础,要求初中进行话剧表演。初中生在扮演名著作品中的相关角色时,能够感受到名著作品中角色的喜怒哀乐,从而更深刻的理解每一位人物的情感刻画,以此既能够加深初中生对名著作品的理解,还能够激发初中生的阅读欲望,有效的提升初中生的名著作品阅读能力,满足我国初中语文教育目标要求。(三)选择精彩片段进行品读。初中语文教师应在名著作品阅读教学中,有效应用名著例子,对例子进行深入讲解,能够提升初中生对名著作品的理解能力。如在语文课堂中,教师以红楼梦中的黛玉葬花为例,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应逐步引导初中生品鉴经典例子的语言、风格以及人物特点。通过“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能够向初中生介绍当时林黛玉葬花的悲伤情感,并表达出自己对贾宝玉的爱恋之情,小女儿家的心态暴露无遗。同时,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还能够向初中生传递自身品鉴名著作品的一些方式,以此激发初中生的品鉴欲望。使其在对名著作品不断品鉴过程中形成属于自身的品鉴能力,有利于初中生未来发展。并且,通过此种教育模式,使初中生能够在空余时间进行名著作品阅读,有效帮助初中养成良好的名著阅读习惯。从而全面提升我国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育能力。(四)与信息技术结合教育。现阶段,我国网络信息技术不断进行快速发展,对我国教育事业产生影响,越来越多的网络教育方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因此,在初中语文教育中,教师应将传统教育方式与现代信息教育方式结合,以此提升初中生的名著作品阅读能力。在语文课堂中,初中语文教师能够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名著作品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向初中生进行呈现,以此激发初中生的阅读兴趣。如教师在指导初中生进行《西游记》阅读时,能够在语文课前,播放《西游记》同名电视剧,作为课堂导入,以此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在播放一个片段后,教师能够以此作为基础向初中生讲解一些关于《西游记》的知识,并要求初中生进行名著作品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将名著阅读内容与电视剧内容相比,寻找其中的异同点,以此激发初中生的阅读欲望。

通过将名著作品与信息技术结合,有效提升初中语文名著作品阅读教育水平,培养出优秀人才。结语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名著阅读教学,能够提升初中生阅读能力。但现阶段,大部分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忽略名著作品阅读的重要性,未曾对初中生进行有效的名著阅读指导,导致初中生在阅读名著作品时,难以提升阅读兴趣。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开展与名著阅读相关的教育活动,激发初中生的阅读兴趣,并选择名著作品中经典片段指导初中身品读,以此有效将名著阅读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尹云.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之名著阅读[J].学周刊,2018(30)

[2]沈晓丽.激活名著阅读润泽学生心灵———初中语文“名著导读”课堂教学浅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0)

初中生的教育范文篇7

关键词:生活化思维;初中政治;教学模式

引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中的不良风气也逐渐渗透到初中生的生活中,导致部分初中生思想滑坡,精神萎靡不振,无心学业。因此,初中政治教师应该抓紧对初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科学地加强对初中生的引导教育,促使其自发规制个人行为。教师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既要教授初中生课本知识,又要帮助其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树立热爱学习的态度和确立远大的目标。教师还应主动使初中政治教学模式具有生活化思维,培育初中生拥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和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念,使初中生全面成长与发展,实现生活化思维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

一、生活化思维的初中政治教学的含义

顾名思义,就是将生活化的思维模式带到初中政治教学中去。具体来说,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使初中政治教学更加富有生活气息和趣味性,紧抓初中生的兴趣点,使其将目光投入到政治学习中,逐步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这就需要初中教师做到以下两点:立足课本,有散发性思维。要实现初中政治的生活化思维教学,需要教师从教材出发,迅速联系到社会热点事件或一些相关的有吸引力的事件,用散发性的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迅速吸引学生的眼球。这需要教师具有极高的专业素质,及时紧跟教育的发展形势,更新初中政治教学内容、方式和观念,做主动的出击者。

二、生活化思维的初中政治教学的重要意义

大量实践表明,将生活化的思维模式与初中政治教学相结合,对初中政治教学水准的大幅度提高有极大的帮助。一是可以帮助刺激初中生对政治学习产生强烈的热情,教师在课堂中,把政治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不仅对刺激初中生产生持续的政治学习热情方面有帮助,还能使初中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并使学校的教学水准大幅度提高。二是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适应新的教学方针,从长远出发,生活化的思维模式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帮助初中生在政治学习中触摸真实社会,增强抗压能力,为走入社会打了一剂强心针,使其对社会中的事物有抵抗力。三、实现生活化思维的初中政治教学的措施

(一)联系实际的生活化思维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在政治教学方面要求初中教师扩大教学范围,增加其涉及面,这其实与“实践出真知”有相同的地方。初中生不仅是学校内的一分子,也有其对应的社会身份[3]。因此,初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紧扣教材并抓住大众关注的热门话题。这会使偏好新鲜事物的初中生将注意力转移到政治课的学习中,主动对与自身紧密联系的话题产生参与其中的想法,还可助力初中生形成明确的是非观念,看到复杂社会现象后的本质真相。以《成长在社会》为例,要使此节政治课的教学具有生活化思维,就要做到以下几点:课前教师应提醒学生做功课预习;课中教师要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刺激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课后教师应鼓励初中生亲身实践所学理论,这有利于使其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具体呈现为:教师采用图片、视频和动漫等多种展现形式,并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向初中生教授具体的政治知识,初中生可就教师列举的具体实例引发联想,举例说明自己看到或听到的鲜活事例。例如,教师可以举例《狼孩子》这一流行日久的具体事例,向初中生讲授个人成长与社会的关系,说明个人的成长是离不开社会的;教师也可用给老人提供免费午餐、给环卫工人提供热水等公益活动的图片,向学生展示在社会大家庭中,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校组织学生与偏远地区同学结成笔友,提醒别人不要闯红灯,听父母谈论个人所得税缴纳情况等,让初中生深刻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两人从,三人众,个人在社会中得到成长,理应多多回馈社会,推动社会氛围愈加友爱、和谐。

(二)建设新体系,实现生活化思维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先进的信息技术使得多媒体教学成为可能。为了使初中教学更具生活化的思维,应该应用新的教学体系,具体包括信息技术、理论应用和反馈评价三个部分,将这个体系在初中校园中推广、应用开来,使整个初中校园的教学更具生活化气息。以信息技术部分为依托,为初中教师提供海量的初中政治教学资源和最新的热点时讯,教导学生将在政治教学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广泛地应用到日常点滴的小事中;同时,利用体系中的评价反馈部分,对实践的成效打分。在对初中教师具有生活化思维的初中政治教学“理论联系实际”中,找出应注意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也给初中生的“在实践中检验理论”提出一些建议。

教师应该在新体系中进行初中的政治教学,以校园强大的信息技术网为依托,储备大量的政治教学资源和热点时讯,使初中政治教学课堂吹起一股新风。教师应引导初中生进行政治理论的应用,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广泛实践,多多内化。在反馈评价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理论应用的完成度;吸取网络上的最新教学实践,及时改进和调整教学方案,以适应初中生的知识获取需求。以《与诚信同行》为例,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一段精选的电影《手机》片段,由此引出本节课讲述的主题“诚信”。利用引发大众热议的话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学生也可以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不良现象,如说谎、考试作弊、借钱不还等,使初中生更加意识到诚信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使“人无信,何以立”的观念深深植入内心,指导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做到诚信做事、诚信做人。

结语

在生活化思维的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该始终围绕初中政治教材进行教学,通过激发初中生的学习热情,丰富教学内容,使初中政治教学最大限度地贴近生活,提高初中生在初中政治课堂中的活跃度。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初中生的思想发展,引导其确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和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使其在初中阶段学业和心智上都得到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木华.浅谈实现生活化思维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J].教师,2017(12):21-21.

[2]刘彦希.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浅析[J].俪人:教师,2016(10):50-50.

[3]张克远.源于生活,服务生活——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初探[J].读写算(教师版),2016(45):83-83.

初中生的教育范文篇8

论文摘要摘要:初中生极其轻易受到网络的不良影响,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出发,提出通过“加强健康的网络教育,创建绿色网络环境,转移初中生的注重力”的方式来减少网络对初中生的负面影响,以期为初中生创造一个绿色、健康、积极的网络环境。

网络的出现,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和成长提供了新的舞台。然而,网络也是把双刃剑,鲜花和毒草并存。初中生作为一个非凡群体,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尤其轻易受到网络的不良影响。本文提出一些减少网络对初中生不良影响的方案,以期为初中生创造一个绿色、健康、积极的网络环境。

1加强健康的网络教育

加强对初中生的认知教育和德育教育。让他们知道,互联网只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以外同样有很多出色、有趣的事物,互联网永远不可能、也不应该为我们生活的全部,同时教育他们分清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并引导其分清网上的善恶。

1.1学校的教育

学校教育是初中生接受的最主要的教育方式,因而对初中生进行健康的网络教育,学校承担着至关重要的功能。但学校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健康的网络教育呢?可以通过这些方法进行引导摘要:

1.1.1开设网络文化课

对初中生进行网络文化教育,针对性地加强对初中生的人文精神关怀和思索力的培养练习,以培养初中生的文化自省、选择、判定能力和批判意识。同时加强对初中生进行网络道德、网络规范教育,注重初中生网上心理的健康教育。宣传正面典型,发挥榜样功能,引导初中生用好网络,创新创业。同时也不回避负面事例,而是借助其负面所带来的伤害,“动之以情”地来劝导各位处于网络十字路口的初中生。

1.1.2开展熟悉网络传媒的课余活动

对网络的好坏进行讨论分析,并将各种各样的事例作为评判的论据。让初中生熟悉到网络的确是把双面刀。从而让他们自己去深思其中可能存在的得失。让他们自己去把握自己的“行走”方向。

1.1.3利用校园内一切资源进行宣传教育

充分利用起校园网这一资源,在校园网内开设健康上网宣传板块、论坛,大力宣传网络方面的健康知识,并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用真诚而亲切的语言让他们从心底接受这些信息内容。除了利用学校的网络外,也可以利用校园内的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设施对初中生进行网络文化的健康宣传教育。

1.2家长的引导

(1)指定互联网规则。明确地让孩子了解什么样的网站是适合初中生访问或可接受的,让孩子知道使用互联网有什么样的规则。

(2)制定家庭政策。列出在浏览网络时应该或不该做的事情。

(3)将计算机安置在所有家庭成员都可以使用的地方,而不是放在孩子的房间里。这样可以方便地了解他们使用互联网的情况。

(4)安装一套互联网平安产品,对孩子浏览的网站加以限制。

(5)经常留意孩子接收和发出的电子邮件,浏览的网页,了解他们的网友。

(6)最后,在上网新问题上多和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尽量做好他们的良师益友。

1.3社会的关注

初中生是祖国的明天,因而社会对于初中生的健康发展也应该给予高度的关注。对于初中生健康上网的引导,社会又应该如何去做呢?可以借助众多的传播媒介,用正面的典型事例教初中生如何去利用好网络,宣传网络有用的方面。同时用反面的事例让初中生意识到网络里也存在血的痛苦,并教导其如何去注重网络陷阱等不良信息的攻击。

2创建绿色网络环境

2.1学校方面

2.1.1清理掉校园网内的垃圾信息

为初中生创建绿色的网络环境,学校应该清理掉本校校园网内的垃圾,保证内部网络信息的平安、健康,定时的对校园网内的内容,尤其是校园BBS上的内容进行清理、优化、过滤。碰到不良的传播信息时不只做简单的批评和删除处理,而是以诚恳而友善的态度和信息的者和接受者进行对话,并在对话过程中对其进行诚恳的教育。

2.1.2对初中生访问的网站做一些必要的限制

优化好了校园网内的资源,下一步就该将目光聚焦到初中生访问的校外资源上。虽然校园外的网络资源是不受学校控制的,但学校可以在技术上对初中生能访问的校外网站进行一些限制,屏蔽掉那些布满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的网站。

2.1.3宣传“为初中生创建绿色网络环境”

作为国家的教育机构,学校提出的有关初中生的教育新问题是最能广泛地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的。因而学校应充分利用起这一说话分量的优势,倡导社会各界为初中生创建绿色网络环境贡献出能提供的力量。

2.2社会方面

初中生是祖国的明天,因而为了社会健康而稳定的发展,社会对于创建初中生绿色网络环境起着重要的功能。在所有的宣传中,社会公益宣传是影响最为广泛的。因而社会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媒介进行宣传是尤为重要的。各相关部门可通过众多的媒介呼吁社会各界人士来关注初中生健康上网这一新问题,并对其健康环境的创建做出积极的贡献,同时也可以利用公益活动等形式进行宣传。

3转移初中生的注重力

3.1学校应积极开展转移初中生注重力的活动

3.1.1经常性地开展各种文体活动,长期举办各种喜好小组

针对学生的特长和喜好,举办各种特色培训班,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各种有益的团体活动等,这样不仅可以有意识地将学生的视线从网络中转移出来,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之间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接触。加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加深学生之间的友情。

3.1.2积极组织并开展对网络的讨论活动

开展对网络传媒的讨论活动,让初中生在和同学的友好交流活动中更加清楚的熟悉网络这一传播媒体并深思其中的种种利弊,从而使其在对和错的对比中健康的成长。

3.2家庭应满足孩子对精神之爱的需求

3.2.1尊重孩子的认知

平等地和孩子相处,让孩子将父母当成好朋友。事实证实,尊重孩子认知的家庭里,孩子一般都愿意将心里的故事分享给自己的父母。在碰到困难的时候也愿意向父母求助。

3.2.2积极参和孩子的活动

参和到孩子感喜好的活动中,这样既能增加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感情,又转移了孩子对网络的注重力,减小了孩子沉迷于网络的可能性。在处理初中生和网络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疏导,调适学生心态,使互联网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4结语

只要我们的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位一体,通力为学生打造绿色、健康、积极的网络环境,就一定能引导初中生摆脱网络传媒的种种负面影响,让祖国的花朵在网络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初中生的教育范文篇9

关键词:初中生;管理方法;自我管理

一、研究背景及现状

(一)研究背景我国初中生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具有了一定的自我思维能力,心智开始走向成熟,但是又容易被很多外界因素所影响。如今,很多教师或家长对初中生的管理方式存在缺陷与不足,很多初中生的自控能力极差,极容易被外界因素误导,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不足。

(二)当今初中生管理现状

1.部分教师对初中生管理方式存在缺陷。在初中生的管理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因为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学习,都是与教师相互沟通、交流。因此,初中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在初中生管理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但是,现在很多教师的管理方式存在缺陷,他们对初中生教育的重点有偏差。例如,有些教师在初中教育的过程中,忽视初中学生处于一个成长发展的时期,只抓学生的学习成绩,不重视学生的思想工作。

2.有些家长对初中生管理不重视。家长的管理在初中生的管理工作当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俗话说,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深刻地影响着正处于成长期的初中生。因此,家长应该在家中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重视初中生的学习和思维的成长,通过适当的方式管理好初中生,令初中生可以在家中学到更好的学习方法。

3.初中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不足。新课标教育下,要求学生自学能力不断增强,因此,在初中的学生管理过程中,学生的自我管理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正确的自我管理方法,不仅能够增强自身的自控能力,使学生自身充分利用时间,提高时间的有效个性,提高学习效率;还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学习、热爱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日后的成长和发展。

二、初中生的管理与自我管理法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正确的管理方法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初中生的管理主要包括外界对初中生的管理和学生的自我管理两个方面。

(一)初中生管理法

我国多年来一直提倡学生的教育要德智体全方面发展,因此,我们应该从德智体多方面入手进行学生的管理工作。

1.道德教育是首位。道德教育是指一定的社会或集团为了使人们自觉遵守道德行为准则,履行应尽的义务,而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的系统道德影响。学生的道德教育正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为社会做贡献的教育过程。对中学生的道德工作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树立奋斗目标。一个适当的奋斗目标是学生每天积极向上、努力奋斗的基础,因此,要管理好初中生一定要先让他们具有一个良好的奋斗目标,才可使学生不断进步。(2)管理好学生的日常行为。初中生是一个具有叛逆倾向的群体,他们很多时候总认为自己的观点都是正确的,会不顾后果地做出一些错误的事情,反感教师和家长对自己的教诲。因此,这时候教师和家长都应该多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所作所想,及时为学生修正思想。

2.重点管理学生文化学习。学生的天职之一就是学习,因此管理学生的文化学习成为管理中学生的重点之一。(1)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新的社会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而在学生任务不断加重的今天,学习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好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通过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等多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厌学的现象,此时需要家长或教师深入了解学生,体会学生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而帮助学生解决这一现象,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促进学生的文化学习。

3.健康教育不容忽视。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想做好中学生的学习工作就一定要先做好中学生健康工作。因此,学校和家长都应该做好学生的健康教育和安全工作,为学生的其他管理工作做好相应的保障。

(二)初中生自我管理法

要做好初中生的自我管理工作,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自定义务。自定义无指的是学生要对自身提出相应的义务和要求。初中学生应该树立自己的正确意志,培养自身的独立性和责任感,为自己建立起一套关于意志力、自信心、责任感等多方面管理准则。

2.自我执行。自我执行是指学生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要坚定不移地树立自己的执行力,对自己的义务、目标等多方面内容都要坚决去执行。很多时候,初中生由于意志力不够等原因,只是做了一个美好的计划,却不去完成,缺乏执行力,所以初中学生应该提高自己的执行力。

3.自我强制。自我强制是指学生在自我管理时,学生要强制自己完成所指定的计划和所应该完成的内容。初中学生做好自我强制,便会充分利用时间强制自己做好每一个应完成的任务,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效率,进而提高学习成绩。

4.自我监督。自我监督指中学生应在自我执行与自我强制的基础上,监督提高完成任务的概率。初中生尚不成熟,自我管理能力经常会收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这时就需要学生做好自我监督,监督自己完成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初中生的教育范文篇10

[关键词]初中教育;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结合

在初中生的日常教育工作中,德育是重点内容,在过去的德育工作中,教师更多地关注规范性与原则性的德育内容,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相对比较少,德育效果也随之变差。因此,教师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融入到德育教育活动中,向学生传播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及时了解青春期的初中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升该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相结合的必要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具有一致的教育目标,其开设都是为了让初中生在未来能够对社会充分适应,同时实现全面发展,拥有健康、健全的人格。形成健康心理的必要前提是先拥有良好的思想品质与道德素养,而进行道德教育也需要有稳定的心理素质。教师无论是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还是德育工作,都必须将初中生看成教育活动的主体,对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进行了解,使学生能够充分挖掘出自己所拥有的潜能。将两种教育工作进行结合,可以使德育目标更加完整,德育更注重养成学生的三观系统,使其能够在充分了解社会规则的基础上,形成更好的道德品质,德育的设置是符合社会需求的,但是其对于个体存在的问题并未充分关注。因此,教师需要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对其进行补充,在道德教育与学生心理变化规律之间构建联系,通过道德行为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进一步拓宽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区别与联系

1.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教师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相结合,形成多元化的德育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与吸收德育教育内容。两种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1)教学目标相同初中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基本一致的工作目标,主要对象都是初中生,最终的目的是确保初中生在今后能够全方面发展,无论是从政治规范、思想道德还是心理层面出发,都是为了提高初中生的基本素质,教育初衷基本统一。(2)教育途径相同教育者在落实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都需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渗透,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因此,从教育工作的本质上来看,德育从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获取前提保障,实施德育工作也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升华,只有将二者紧密融合在一起,才能使学生健康成长。(3)教学内容有交叉性两种教育在内容层面也存有一定的交叉性,主要是因为教育内容有较强的关联性,心理教师在帮助学生面对与解决一些心理层面的问题时,可以借助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对学生展开必要的引导,进而帮助其处理心理层面的困扰。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工作时,初中生也需要对思想问题进行梳理与化解,德育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心理健康疏导,当初中生在生活与学习中出现思想困扰时,这种困扰也可以被看做是一种心理困扰,心理上的负面情绪与思想也有紧密的关联。2.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别。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在教育范围、方法与内容方面均有差异,德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初中生的心理素质,教会初中生处理各项人际交往关系,使初中生积极乐观地面对当前的学习与人际交往,以便初中生面对未来有一个很好的适应过程和规划过程,本质上起到一个引导性的作用。而德育则是一种要求初中生对思想政治、道德理念形成一种良好的规范,这种规范可使初中生在思想和政治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更多地关注初中生的个人行为规范与道德规范,但忽视了初中生在青春期的心理变化情况,也产生许多弊端。理论基础的不同导致两种教育工作存有本质上的差异,当心理健康教育最终失败或者进行得不够及时时,学生可能出现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情况严重时可能会精神分裂、抑郁,初中生在这些疾病中容易出现自杀的想法与行为;而德育不到位,学生可能会出现道德层面的错误,同样会产生重大影响。

三、初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现状

近年来,虽然初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因实践探索尚处于浅层阶段,还存在许多无法忽视的问题,具体包括:1.思想偏差。德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传统文化、当前的政策与形势、思想道德与政治理论等,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内容不多,初中生对于心理健康也不够重视,进而形成了思想偏差。有一部分学生直接将心理健康教育看成心理咨询,觉得只有心理存在问题的人才需要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混淆心理疾病与心理问题的概念,对心理咨询形成错误认识。因此,在进行教育时,需要教师围绕心理健康与德育课程的关系,引导学生,应对思想偏差。2.体制欠缺。相比于成熟完善的德育教育体系,广大初中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度和投入度都非常有限,甚至许多学校还没有理顺其管理体系、价值诉求等。尽管部分初中学校成立了心理咨询室,但其更多承担的是心理干预职能,忽视了心理教育职能。另外,许多笃信西方心理教育理论的工作者缺乏对传统德育教育的理解和认同,缺乏对初中德育工作的接纳和正视,甚至出现自我封闭的趋势,导致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动力不够,对双方的发展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四、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可行途径

1.融合教育方法。基于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之间的互补性,可以通过结合两种教育系统的主要教育方法,来将其具有的优势呈现出来,德育系统中的常用教育方法有榜样示范、说服教育与集体灌输等,其缺少对学生内心的关注,削弱了教育实际效果,但是德育具有成熟完备的教材与教育系统。在进行心理健康相关的课程时,教师可选用多种教学方法,教育形式也各有不同,包括心理辅导与咨询、拓展性心理素质训练等。结合两种教育方法后,教师要注重道德教育的内化,可采取心理健康课程形式来传达德育教育内容,注重安排实践类活动,将心理健康理念渗透德育中,让学生能够主动地用德育要求来约束自己的行为,通过心理实践与德育理论的结合,来让初中生形成更为强烈的道德认同感,学生可在德育课堂中展示出自己的情感需求与感性经验,优化德育教育的体验感受。2.融合教育内容。初中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各个年级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心理健康指导,使学生可以提升心理素质,具有更强的抗挫能力。德育教育工作本身存在社会性功能,其传递出道德规范、思想观点与政治观点等,内容上存在的单一性导致学生在德育中的积极性较差。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直接引进到德育活动中,注重考查初中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与规律,增设青春期的心理健康答疑与心理卫生教育等内容,使德育能够直接地服务于初中生,在德育中也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3.融合教育理念。教师需要积极地对教育理念进行融合,确保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都可以形成教育效用,教师应及时更新教育观念,以初中生为本,充分尊重与关注初中生的需求,倾听初中生在心理与思想方面的困扰,以此提升心理素质,以更好的状态来应对无法预知的事件,学校应强化对教师的培训,补充心理学教育知识,聘用专业的心理教师,完善师资队伍。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结合,对于初中生的全面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在更为健全的德育体系之下,可以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及较高的素质,同时,还能对教育对象的潜能进行激发。初中教师要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及时更新德育教育内容,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这样,德育的实效性可被有效突显,初中生也可获取质量更高的德育课堂。

参考文献:

[1]葛锦飞.初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策略[J].中华少年,2018,(30).

[2]吴永韶.试析初中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新校园(中旬),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