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理论范文10篇

时间:2023-10-26 16:41:54

城市经济理论

城市经济理论范文篇1

关键词:园林建设;城市生态经济发展;问题;措施

1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大大加快,城市建设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由于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园林建设作为城市中的重要景观建筑,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还能为人们提供优美的视觉感受。为了满足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和促进城市生态经济发展,我们应该加强对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充分发挥园林建设改善城市环境,控制城市污染的作用,发展城市绿色经济,促进城市的生态经济发展。

2园林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园林是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程度不断增加,造成城市环境的不断污染。这时,人们必然会开始注重城市的生态环境,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园林是必不可少的部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园林建设与城市生态经济发展的关系:(1)园林的规划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园林建设提供了更加良好的基础和条件,相关部门也应该在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因素充分考虑的基础上,进行城市的园林规划。(2)园林需求和供给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①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都优于农村,人们对生态环境和休闲娱乐设施具有更高的需求。园林建设作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的需求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具有密切的联系;②园林的供给应在不破坏城市原有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城市经济的发展是园林的建设的基础。因此,无论是园林需求和供给,都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应该根据城市经济发展的情况,进行园林建设。

3城市园林经济发展的趋势

近年来,随着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政策的深入落实,我国园林行业发展迅速。城市园林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也较为明显,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在我国现在经济发展迅速,但是环境破坏严重的情况下,园林经济的发展,不能只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应该注重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一个城市园林经济的发展情况是该城市经济发展和基础建设水平的重要体现,因此,必须不断发展园林经济。在进行园林建设的过程中,虽然前期投入较大,但是后期带来的生态效益也是巨大的,不但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还可以有效的提升城市的影响力。因此,城市各部门都不断的采取相应措施,发展城市园林经济。

4城市生态园林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4.1缺乏对现代园林建设的认识。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观念更新迅速,人们的审美观也在不断的提升,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也更加趋于现代化和多样化。基于此,在进行城市园林建设的过程中并不能仅仅的进行传统的草木种植和绿化等建设。城市的园林建设,应该在遵循现代化和多样化的基础上,突出地方特色,使城市的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相互协调。但是,在现阶段的城市园林建设中,人们缺乏对现代园林建设的认识,不注重对城市园林建设的创新和发展,依然只是进行传统的种植植物和简单的绿化工作,千篇一律,对人们缺乏吸引力,并不能对城市生态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4.2城市园林建设难以带动生态经济的发展。在进行城市园林建设的过程中,既要注重美化城市环境,还要做到对城市中原有的污染进行有效的治理。但是,现阶段,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城市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从而导致城市园林建设和城市建设之间的发展并不协调,城市园林建设和绿化工作较为滞后,简单的绿化和治理根本不能解决由于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另外,由于在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忽视了对环境保护的影响,使得我国城市园林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较为困难,即使开展园林建设,也将其作用仅仅的局限于改善城市环境和增加绿化面积中,城市园林建设难以带动生态经济的发展。4.3园林建设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有限。在城市园林建设的过程中,从事园林建设的专业人员的数量还是比较少的,我国各大高校园林建设相关专业的开展历史也比较短,开设课程也主要是以我国传统园林建设知识为主,缺乏对现代化和多样化园林建设知识的学习,使我国的园林建设专业人员较为缺乏。另外,园林建设人员面临的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具有专业园林建设知识和丰富园林建设经验的老工人退休,但是新进的年轻工作人员的知识和经验不足的现象,如果不能对这个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将会引起园林建设技术断层的现象,阻碍园林建设的发展,无法实现城市园林建设和生态经济发展的统一。

5如何促进城市园林经济的发展

5.1鼓励园林企业的发展。园林企业的发展状况和技术水平对城市园林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该规范园林市场的发展,促进园林企业参与到园林市场竞争中。在园林建设过程中的招投标、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施工建设以及园林的养护管理都实行竞争机制,促使园林企业的园林建设和养护水平不断提升,不断推动城市园林经济的发展。5.2实现城市园林建设和生态经济发展的统一。实现城市园林建设和生态经济发展的统一,不仅是加强城市园林建设,促进园林经济发展的措施,也是进行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目标。因此,为了保证城市园林建设和生态经济发展的统一,在进行城市园林建设时,应该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应该重视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实现区域的一体化建设,将区域特点融合到城市园林建设中去,在园林建设中体现该区域的自然风情和人文特点。(2)城市园林的建设要充分的发挥其生态效益,对城市生态系统进行不断的改善,促使其进行良性循环,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促进城市园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城市园林建设和生态经济发展的统一。5.3运用市场经济理论进行城市园林建设。传统的园林建设仅仅以植树种草为主,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审美的要求和园林经济的发展。为此,我们应该力求进行现代化园林建设,将现代化的元素和理念融入到园林建设中去,实现全方位的发展,改善原本封闭的建设理念,实行开放化园林建设。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园林建设的过程中,不仅仅局限于固定的建设范围内,在城市的路边、街头甚至郊区和城镇都开展生态园林建设,扩大园林建设的覆盖范围和服务对象,使广大人民群众都能感受到园林建设的优点,实现园林建设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基于此,我们应该运用现代市场经济理论,开展园林建设的投入和产出计算,对园林进行市场化经营,从而不断促进城市园林经济的发展。5.4进行特色化的园林经济建设。要想促进城市园林经济的发展,提升城市园林经济发展的竞争力,必须开展特色化的园林经济建设。城市在进行园林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对园林经济的发展进行一个准确的定位,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和园林发展的规划政策。然后,再在园林建设的过程中,加入本地区的历史文化特色,引进其他地区先进的园林建设理念,促进城市园林经济的发展。

6结束语

园林经济发展对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为了更好的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我们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充分发挥城市园林建设对城市生态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为此,我们应该对现阶段园林建设中存在的对园林建设认识不足以及缺乏专业园林建设人员等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了解,运用市场经济理论进行城市园林建设,提升对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重视程度,鼓励园林企业的发展,进行特色化的园林经济建设,实现城市园林建设和生态经济发展的统一,促使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相互协调,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裴晓阳.园林建设与城市生态经济发展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24):133~134.

[2]冀广超.园林建设和城市生态经济发展研究[J].绿色科技,2016(13):194~195.

[3]付学英,李铁松.园林建设与城市生态经济发展[J].现代园艺,2015(16):164.

城市经济理论范文篇2

关键词:交通规划;交通经济;对策

城市的规划不仅影响着城市的整体形象,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交通经济的发展命脉。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对城市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深入的了解,找出城市发展中存在的实质性问题,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有效措施,在节约建设成本的基础上,促进交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不同区域的交通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别,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具体了解,将各种因素进行协调,在发挥城市特色的同时,增强城市的整体竞争力,使城市经济得到协调性的可持续性快速发展。

1交通经济的概念

交通经济指的是在详细了解城市交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找出城市交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交通规划实施方案,结合经济手段、行政手段等,对交通规划的预期成本和收益进行分析,在有效改造城市交通的基础上,促进城市交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作为一种理论,交通经济还需要在大量实践的验证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不断补充和完善,增强交通经济理论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当前,交通经济理论的具体概念相对模糊,在城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重点研究人和物的运送问题,对交通运输中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为交通经济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2交通规划中的交通经济问题

2.1道路交通规划中的交通经济问题

在交通规划建设中,道路规划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直接影响着最终的城市交通质量。在城市居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人们对道路的畅通性以及出行体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一些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中,道路拥堵的情况非常严重,对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不利于交通经济的快速发展。针对这种情况,交通管理部门进行实地考察,对城市道路的情况进行详细了解,通过合适的方法对道路进行加宽改造。从短期看,这样的方法使道路拥堵的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忽略了资源的有效配置,投入的资金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2区域重点分配有效性较低

根据区域的不同,城市中的交通问题也有所差别,有些区域的交通问题需要在短期内及时解决。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交通规划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了解,找出问题严重的区域,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使相应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当前,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在参差不齐的标准下,有些城市资源浪费的情况极为严重,缺乏具有针对性的规划,在统一的形式下,与城市交通的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别,阻碍了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

2.3交通配套设施不完善

针对当前城市交通规划的实际情况,很多城市在规划的过程中,严重忽视了行人的实际体验,比如,人行道、护栏等行人自由活动的场所规划的并不合理,有些地方虽然加重了绿化程度,但并没有起到良好的效果。现阶段,城市中的道路通行率与规划时的预计通行率并不相符,道路拥堵的情况依然十分严重,由于停车位的缺乏,很多车辆只能停放在路边,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形象,进一步加剧了拥堵状况。另外,有些道路照明灯没有及时更换,对行人的正常通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影响了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4道路承载能力和交通建设不符

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有些城市在交通建设的过程中,常常出现重视市场而忽视城市交通发展的情况,这种现象表现得非常明显。比如,城市道路两旁的土地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有效开发,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带来了理想的经济收益,符合城市经济的需求。但是,由于忽略了交通道路的承载能力和承载范围,只能在短期内实现有效发展,长此以往严重影响了土地的质量,不利于施工道路质量的提高,影响城市居民的正常通行,从而影响交通经济的发展。

3改善交通规划中交通经济问题的对策

3.1确保道路交通规划

结合我国当前城市交通规划的现实情况,对交通规划进行进一步改善,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必须意识到交通拥堵和不合理布置等一系列问题,增强交通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现如今,很多城市在追逐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加大城市的规划,加快城市建设的步伐,有时候忽略了城市实际的承受能力,造成规划的不合理,影响了城市的健康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相关部门应对城市道路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在认真考察的基础上,站在长远的角度,从大局出发,改变路面原有的结构,形成更加全面的交通网络,提高交通的便捷性,为车辆的正常通行提供更大程度的便利。另外,相关部门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引进新型技术,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对技术进行完善和创新,提高交通道路环境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营造良好的城市交通环境。

3.2平衡区域重点

在城市交通道路建设过程中,合理划分城市区域交通问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城市道路资源的利用效率,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最终的经济效益。针对当前交通规划的实际情况、农村的交通建设相对落后,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改善。具体来说,区域建设部门应平衡城市道路交通网络与农村道路交通网络之间的关系,加大农村道路交通建设的力度,增加农村交通线路,提高农村交通道路质量,营造便利的交通环境,为交通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道路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在宏观把控的基础上,详细了解重点区域的情况进行重点建设,对交通规划进行详细了解,使农村交通和城市交通能够维持最大程度的平衡,在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交通经济的快速进步。

3.3完善交通配套设施建设

在交通建设过程中,需要重视配套设施,在不断完善的同时,提高交通建设的服务质量。在进行交通规划建设的时候,不仅需要重视道路以及城市的绿化,还需要密切关注城市居民的日常所需,为居民的出行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使居民享受到更好的服务。针对当前城市交通建设的实际情况,在交通规划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行人。建设时只考虑道路的畅通与否,对行人的感受并不关注,这样只能使最终的建设效果大打折扣,不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些城市为了增强绿化的效果,在道路两旁种植了大量的草坪,但是树木的数量少之又少,在夏季天气非常炎热的时候,路人只能在阳光下暴晒,没有合适的树荫能够乘凉,绿化的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在交通规划的时候,一定要注重“以人为本”,考虑行人和居民的实际需求,增加盲人服务通道、交通指示灯、交通标示牌等交通配套设施,在定期检查的基础上,及时更换和安装,使之不断完善和发展,实现交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4优化交通经济问题

优化城市交通经济问题是非常关键的一项内容,必须在了解城市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找出城市交通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对交通的内外部结构进行完善,在不断改善的过程中,使之能够与城市经济发展的水平相符合。另外,必须加大城市交通的资金投入,使城市交通建设有更加强大的资金支持,在发展交通经济的过程中奠定良好的基础,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在有效解决交通经济问题的同时,使城市经济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在交通规划的时候,需要对当前城市交通运输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了解,掌握车辆的运行情况,通过多种渠道加大资金的投入,保证资金数量的充足,有效解决因经费不足而带来的种种交通问题。同时安排专业人员,在考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资金进行合理利用,并且安排专项资金,使城市建设资金的综合利用率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3.5有效处理外部问题

在优化交通经济问题之后,需要对交通发展中外部的问题进行解决。具体来说,应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将各种手段相互结合,使运输的外部成本大大降低,比如,可以通过减少燃油费的征收、优化收费制度等方式进行。另外,需要与城市的实际情况相互结合,合理划分汽车禁行区的范围、限号、限行等,通过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强制措施,使城市交通的拥堵情况得到合理解决,减少废气等的排放量,改善因交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增强交通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需要对城市所属地域内的人口流动状况进行分析,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加快交通经济的增长速度。提高交通的便利程度,不仅方便居民的出行,还能为城市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充足的动力,促进城市的升级转型,增强城市的交通运输能力。

4结束语

现代交通是经济活动的命脉,只有实现对资源的合理配置,才能协调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因素,在增强城市交通规划的过程中,促进交通经济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的车辆数量实现了明显的增长,交通压力与各种问题纷至沓来。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城市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了解,结合相关的理论,使交通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和健全,采取定性与定量相互结合的方式,增强城市交通的畅通性与协调性,通过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方式和手段,促进交通经济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大为.交通规划中的交通经济问题及应对措施[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03)

[2]肖健.我国交通经济问题研究[J].纳税,2017(32)

[3]张云燕.交通规划中的交通经济问题及应对策略[J].技术与市场,2017(01)

[4]杨凤君.交通规划中的交通经济问题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03)

[5]王颖.交通规划中的交通经济问题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2)

城市经济理论范文篇3

[关键词]会展;竞争力;产业链;会展旅游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会展业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但是,与世界会展业相对发达的国家,如德国、美国、英国等相比,我国会展业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要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国会展业,就必须借鉴国外会展产业发达国家的产业模式、发展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走有中国特色的会展发展道路。那么,这就要求我国会展学术研究领域必须构建一套科学的理论研究体系。而要做到这一点,当前首要的就是对现阶段的会展理论进行系统研究。

一、国内会展经济理论的研究现状

近几年,我国会展理论取得了较大进步。笔者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有关会展的论文进行检索整理,截至2008年10月的统计结果显示:有关会展的期刊论文有2208篇,其中涉及会展经济的论文有138篇;有关会展的硕博论文达428篇,而涉及会展经济的有86篇。目前,还鲜有博士论文专门围绕会展经济问题进行研究。

(一)当前硕博论文的研究现状

对会展经济的理论研究,主要是从2000年开始逐步深入,而到了2007年特别是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以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临近,会展理论研究论文篇数逐步增加,研究视角也日益深化及新颖化、细化(详见下表)。通过归纳,可以发现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关于中国会展产业综合性研究,一共涉及8篇论文。方敏(2006)结合国际贸易理论中比较优势理论来探讨中国会展业发展中存在的后发潜在比较优势;林俊蜂(2006)对中国网络会展的发展模式进行研究;三篇关于中国会展产业竞争力的发展趋势研究,如薛华(2007)通过考察中国会展产业集群情况来分析中国会展业的竞争力情况等。

第二个方面是关于会展业区域性问题研究,其中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研究此问题:一是以我国经济区域作为研究背景,一共涉及论文4篇,如付桦(2006)结合海外会展业发展实践,研究长江三角洲未来的空间格局走势;李新月(2005)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SCP范式,研究北京地区周围会展产业效率低下问题等。二是关于我国各省份会展业发展问题研究,一共涉及论文3篇,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林蔓(2006)从城市会展发展能力因素入手,探讨浙江省会展能力及提高能力方面的对策。

第三个方面是把会展与相关行业联系起来进行实证研究。如黄玉探讨了如何建立一体化会展物流模式与报价体系。此外,还有6篇论文则是探讨了会展旅游问题,主要是结合城市特征来进行具体研究。其中比较有代表性是郑秀娟(2007)关于会展旅游战略联盟的研究,该研究首次将价值链理论引用到会展产业中,提出构建会展旅游战略联盟模型,并指出联盟核心是会展组织企业。

第四个方面是关于会展业竞争力的评价及相应指标体系问题研究,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展开研究的:一是关于会展旅游竞争力研究,一共涉及到3篇论文,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李国娟(2007)采用基于粗糙集的评价方法,建立重庆会展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二是关于城市会展竞争力研究,一共涉及到9篇论文。比较有代表性的论文是王程凯(2006)通过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指标体系,进而对上海会展业竞争力进行了分析。

第五个方面是关于会展产业链问题研究,一共涉及到论文3篇。分别是殷瑞普(2006)以产业链为分析工具,分析了会展业影响区域产业结构表现、机制以及约束因素;徐佳(2005)从会展产业链规律人手,分析基于世博会的上海会展产业链整合模式;应彩虹(2004)应用SCP分析框架建立会展产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分析模式,对我国会展产业组织进行了深入研究。

(二)期刊论文研究概况

笔者通过对有关会展经济的138篇期刊论文进行归纳整理,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于我国会展业发展现状的研究。如库瑞关于我国会展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与实施(2008);赵成效关于中国会展产业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2003)。二是关于会展产业与城市经济之间的互动研究。如罗薇的会展经济与城市经济的互动效应(2008);郭先登关于城市发展现代会展产业研究(2005)。三是关于会展地区或城市的具体规划研究。如叶莉的湖南会展业与产业基础的互动关系研究(2007);徐文的上海世博会与会展产业集群化研究(2007)。四是关于中外会展产业对比分析,如王春雷关于中美会展产业发展系统比较研究(2006);徐丹的国际会展业的发展趋势及借鉴(2008)。五是关于会展教育发展研究。如何颖的建立面向中国——东盟会展产业的研究生培养模式(2006);沈丽关于会展教育市场化研究(2006)。

(三)国内著作研究概况

自2000年以来,我国会展业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形成一个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市场,有关会展产业的研究著作也日益增多,涉及各个领域,其中有关会展经济管理类著作达上百部,代表性著作作者是过聚荣、刘大可、施昌奎、应丽君、程红、龚平、陈来生,等等。过聚荣的《会展导论》在综合教学与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演变特征,较详细地对会展概念、会展产业链、会展管理原理及方法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当今世界几个会展业相对发达国家的经验,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与实用性。程红的《会展经济:现代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对会展经济的基本经济功能、运行原理以及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在研究方法上,作者采用了现代数量分析方法,对会展经济的优势、关联性与制约因素、市场需求与竞争格局进行了定量分析,这也加强了作者分析过程的科学性和分析结论的可靠性与可操作性。此外,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会展经济蓝皮书,即年度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通过第一手资料的收集和采用问卷调查等实证研究方法,分析当年中国会展经济的发展特征、相关问题以及变化趋势,探索中国会展经济内在发展的基本规律,并通过与国际会展企业的比较,提出相应的专家建议。

二、国外会展经济理论

笔者通过WorldScientific全文数据库检索有关“Exhibition/MICE”等信息的检索,截至2008年8月,共收集相关论文156篇,其中涉及会展产业理论研究的论文有128篇,较多集中于实务分析。如MCCab(2007)的论文《StrategiesfbrcareerplanninganddevelopmentintheConventionandExhibitionindustryinAustralia》通过对126个供职于会展业的职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会展业的职员大多受过良好教育,而且女性居多,往往都有一个相对成熟的职业规划。LuisRubaleaba-BermejoandJuanR.Cuadrado-Roura(1995)的论文《urbanHierarchiesandTerritorialCompetitioninEurope:ExploringtheRoleofFairsandExhibitions》则针对展览业在城市区域竞争力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了论述。Kay.LiKuen.Anderw(2007)的论文《INTERNATIONALEXHIBITIONORGANIZERSINCHINAANDTHEiRPER-FORMANCE》,通过运用描述研究设计与探索性因素,从展览组织者的角度分析如何构建会展业战略规划,并以中国会展市场作为案例展开论述,研究如何进入中国展览市场的问题。此外值得指出来的是,HughPizeyandChrisHuxham(1991)在《1990andBeyondDevelopingaprocessforgroupdecisionsupportinlargescaleeventplanning》中提到用决策技术方法来研究大型展会如何抓住各个时间段的机会,进而提高展览会对产业链上的各个部门的影响力。

国外关于会展方面的研究专著大多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代表性作者有富兰克、克里斯汀?克林斯曼、卡林?韦伯、米尔顿T?阿斯道夫,等等。他们的著作大多集中于研究会展商务运作、后续工作、前期策划、会展营销等方面。如米尔顿T?阿斯道夫和詹姆斯R?阿比合著的《会展管理与服务》把饭店行业与会展业结合起来,特别是向那些目前从事饭店行业的人士提供鲜活的例证,并探讨会议布展的各个层面的因素构成。卡林?韦伯所著的《会展旅游管理与案例分析》通过讨论和对比北美洲、欧洲和亚太地区3个举办展会和会议的主要地区,来展望全球会展业的发展情况。此外,为了宣传世博会,研究世博会,举办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海世博会信息中心组织出版了《世博信息丛书》,分批推出了相关译著,比较有代表性的译著包括由克劳德?塞尔旺和竹田一平合著的《国际级博览会影响研究》,马塞尔?加洛潘所著《20世纪世界博览会与国际展览局》。前者以实际数据为基础,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向博览会举办者和参加者提供了极其有用的基本信息,这对于人们更好地评估国际博览会性质和价值提供了一项重要工具。后者则详细地描绘了博览会辉煌的历史,并介绍了博览会组织问题,主办国与参展国的关系,揭示了他们各自的动机与目标,重要经济和财政筹码,也勾勒出了未来博览会的理想发展方向。

三、会展经济理论研究的未来

城市经济理论范文篇4

一、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经工办是一个综合服务协调部门,做为一名经济口的干部,需要熟知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的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等。一年来,在学习上我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深入学习党的政治理论和市委的重大决策决议,做到自学和辅导学习相结合、精读与通读相结合、理论和时间相结合,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特别是认真研读了市委六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和六个《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思路和重点;二是按照机关工委的要求,定期收看党员电教片和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特别是到我市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观看后,对我的启发和感触很深,一定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绝不做有损于国家、集体和人民的事,一定要清清白白做事,堂堂正正做人;三是努力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高指导经济工作能力。一年来,除了学习党的政治理论外,我的业余时间就是通过各个方面和各种渠道学习关于市场经济知识。首先是阅读单位征订的关于经济管理等方面的书籍;其次是定时收看新闻以及相关财经报道;第三是阅读报刊杂志时,把自己认为有用的、对工作有帮助的文章摘抄下来,分类成册,以备系统学习之用。通过采取以上学习方法,使我对党和国家关于发展经济的一些理论有了系统地了解,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了。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协助领导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工作思路确定后,抓落实的关键就在于干部。年初,市委召开六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农村工作会议和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后,我们经工办的工作重点也明确了。在单位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起草了《塔城市关于促进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全面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参与起草了农村工作会议和新型工业化会议的相关交流材料;二是为了落实好年初确定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任务,参与了市委组织的调研组,对九个乡镇场进行了调研,并形成了调研报告,对乡镇场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三是为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6月中下旬,由王主任带队,市委办、政府办副主任和我组成调研组,对我市20家重点保护企业进行了调研,调研企业涉及外贸、加工、服务行业等,详细了解掌握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税收以及职工待遇等情况,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我市上半年关于城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调研中,王主任针对不同企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一方面明确了企业的发展思路,另一方面也使我对全市的企业有了全面的了解,受益匪浅。四是根据年初经工办的工作部署和王主任的安排,由我负责协调非公局和个体私营协会,对近两年来市委、政府命名的优秀个体工商户进行了回访,主要了解个体工商户的发展现状和是否存在行业不正之风等问题。与非公局和个体协会共同完成了《关于对我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思考》调研报告;四是共编写了经工信息10期,领导参阅6期,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五是认真及时地完成了上级业务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三、不断强化廉洁自律意识

一年来,我能够认真执行党风廉正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经常观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从中吸取教训。坚持以自律为主,以廉洁从政为重点,在实际工作中,从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珍惜党员的光荣称号,强化自律意识,始终做到工作上高标准、生活上严要求,努力把廉洁自律变为一种自觉行为,把服务群众变为一种自觉行为,从根源上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

四、存在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城市经济理论范文篇5

一、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经工办是一个综合服务协调部门,做为一名经济口的干部,需要熟知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的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等。一年来,在学习上我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深入学习党的政治理论和市委的重大决策决议,做到自学和辅导学习相结合、精读与通读相结合、理论和时间相结合,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特别是认真研读了市委六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和六个《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思路和重点;二是按照机关工委的要求,定期收看党员电教片和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特别是到我市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观看后,对我的启发和感触很深,一定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绝不做有损于国家、集体和人民的事,一定要清清白白做事,堂堂正正做人;三是努力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高指导经济工作能力。一年来,除了学习党的政治理论外,我的业余时间就是通过各个方面和各种渠道学习关于市场经济知识。首先是阅读单位征订的关于经济管理等方面的书籍;其次是定时收看新闻以及相关财经报道;第三是阅读报刊杂志时,把自己认为有用的、对工作有帮助的文章摘抄下来,分类成册,以备系统学习之用。通过采取以上学习方法,使我对党和国家关于发展经济的一些理论有了系统地了解,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了。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协助领导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工作思路确定后,抓落实的关键就在v于干部。年初,市委召开六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农村工作会议和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后,我们经工办的工作重点也明确了。在单位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起草了《塔城市关于促进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全面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参与起草了农村工作会议和新型工业化会议的相关交流材料;二是为了落实好年初确定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任务,参与了市委组织的调研组,对九个乡镇场进行了调研,并形成了调研报告,对乡镇场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三是为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6月中下旬,由王主任带队,市委办、政府办副主任和我组成调研组,对我市20家重点保护企业进行了调研,调研企业涉及外贸、加工、服务行业等,详细了解掌握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税收以及职工待遇等情况,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我市上半年关于城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调研中,王主任针对不同企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一方面明确了企业的发展思路,另一方面也使我对全市的企业有了全面的了解,受益匪浅。四是根据年初经工办的工作部署和王主任的安排,由我负责协调非公局和个体私营协会,对近两年来市委、政府命名的优秀个体工商户进行了回访,主要了解个体工商户的发展现状和是否存在行业不正之风等问题。与非公局和个体协会共同完成了《关于对我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思考》调研报告;四是共编写了经工信息10期,领导参阅6期,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五是认真及时地完成了上级业务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三、不断强化廉洁自律意识

一年来,我能够认真执行党风廉正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经常观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从中吸取教训。坚持以自律为主,以廉洁从政为重点,在实际工作中,从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珍惜党员的光荣称号,强化自律意识,始终做到工作上高标准、生活上严要求,努力把廉洁自律变为一种自觉行为,把服务群众变为一种自觉行为,从根源上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

四、存在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城市经济理论范文篇6

一、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经工办是一个综合服务协调部门,做为一名经济口的干部,需要熟知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的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等。一年来,在学习上我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深入学习党的政治理论和市委的重大决策决议,做到自学和辅导学习相结合、精读与通读相结合、理论和时间相结合,努力做到学以致用。非凡是认真研读了市委六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和六个《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思路和重点;二是按照机关工委的要求,定期收看党员电教片和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非凡是到我市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观看后,对我的启发和感慨很深,一定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绝不做有损于国家、集体和人民的事,一定要清清白白做事,堂堂正正做人;三是努力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高指导经济工作能力。一年来,除了学习党的政治理论外,我的业余时间就是通过各个方面和各种渠道学习关于市场经济知识。首先是阅读单位征订的关于经济治理等方面的书籍;其次是定时收看新闻以及相关财经报道;第三是阅读报刊杂志时,把自己认为有用的、对工作有帮助的文章摘抄下来,分类成册,以备系统学习之用。通过采取以上学习方法,使我对党和国家关于发展经济的一些理论有了系统地了解,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楚了。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协助领导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工作思路确定后,抓落实的要害就在于干部。年初,市委召开六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农村工作会议和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后,我们经工办的工作重点也明确了。在单位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起草了《塔城市关于促进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全面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参与起草了农村工作会议和新型工业化会议的相关交流材料;二是为了落实好年初确定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任务,参与了市委组织的调研组,对九个乡镇场进行了调研,并形成了调研报告,对乡镇场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三是为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6月中下旬,由王主任带队,市委办、政府办副主任和我组成调研组,对我市20家重点保护企业进行了调研,调研企业涉及外贸、加工、服务行业等,具体了解把握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税收以及职工待遇等情况,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我市上半年关于城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调研中,王主任针对不同企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一方面明确了企业的发展思路,另一方面也使我对全市的企业有了全面的了解,受益匪浅。四是根据年初经工办的工作部署和王主任的安排,由我负责协调非公局和个体私营协会,对近两年来市委、政府命名的优秀个体工商户进行了回访,主要了解个体工商户的发展现状和是否存在行业不正之风等问题。与非公局和个体协会共同完成了《关于对我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思考》调研报告;四是共编写了经工信息10期,领导参阅6期,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五是认真及时地完成了上级业务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三、不断强化廉洁自律意识

一年来,我能够认真执行党风廉正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经常观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从中吸取教训。坚持以自律为主,以廉洁从政为重点,在实际工作中,从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珍惜党员的光荣称号,强化自律意识,始终做到工作上高标准、生活上严要求,努力把廉洁自律变为一种自觉行为,把服务群众变为一种自觉行为,从根源上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

四、存在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城市经济理论范文篇7

笔者去年曾以此为题写过一篇论文投寄某杂志编辑部,不久后该编辑部即将原稿退回,并附信说明:经过研究,不拟刊用,因为与党的十四大精神不符,与当前形势不符。意思很清楚,既然党的十四大确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什么你却反其道而行之,又提出生态经济理论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呢?我至今仍然认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是毫无疑义的、正确的,但不全面。从生态经济学的观点看,经济体制改革不仅要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同时还要用生态经济理论来指导.也就是说,不仅要按照市场经济理论的要求进行改革,同时也要按照生态经济理论的要求进行改革。这是因为,经济体制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它既包括生产、流通、分配、消费这四个社会再生产环节中所体现的人与人的关系,也包括国家与企业、国家与地方、企业与企业以及城市与乡村间各种经济关系的内容。所有这一切,就构成生产关系系统。这种生产关系系统和生产力系统相结合,就构成了经济系统;而经济系统同生态系统相结合,就构成了生态经济系统。由于生态经济学要研究和探索生产关系系统的变动与生态经济系统中人同自然物质变换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及其规律性,就使得生态经济学必然地要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具体说来,生态经济理论能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其作为理论依据的作用:

(一)用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来指导经济体制改革。从生态经济学的观点看,社会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数量的增长,不仅仅是人民生活从贫困到富裕的转变;它还包括人与生态环境相互关系的和谐和优化以及经济、生态、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各国的经验表明,如果只是以经济发展速度或社会经济福利为目标,不仅不可能带来社会的持久发展,反而会造成无穷的生态灾难、使生产力在恶性循环中衰退下去。这就要求国家在制定和实施改革方案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调节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而且要注意调节人与自然和自然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不仅注意提高经济效率,而且注意提高人与自然和自然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效率,求得稳健而持续的经济增长和人民福利的全面提高以及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这就要求改革不仅要以市场经济理论为依据,而且要用生态经济理论来指导。

(二)用生态经济学的全局性原则来指导经济体制改革。全局性原则是生态经济学的重要特点之一。它要求从全局上来观察人类与生物圈的相互作用,而不要只是从局部地区或一国范围来看待生态经济问题。当今人类改造自然的重大活动产生的生态效应已经超出了国界,成为具有全局性的世界问题。虽然各国间由于社会制度不同,或由于历史的现实和政治经济利益冲突,总是处于错综复杂的矛盾之中,也存在着战争的热点,但是面临的生态危机却是共同的。全球50多亿人都是地球这个宇宙飞船上的乘客,不管人们之间有什么积怨,有什么争执,大家都不希望飞船沉没。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坐在同一个诺亚方舟上的人,面对洪水就不能只顾一国或一地的局部利益,而应该从全局出发,携起手来,通力合作。用这个观点来指导经济体制改革,就要求不仅国内要消除封锁,打破地界,统筹规划,加强协作,从全局着眼来解决生态问题,而且要打开国门,对外开放,同各国民族一起共同寻求解决全球性生态危机的途径。在现代生态经济生产力发展日趋国际化的今天,单靠哪一个国家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是不可能的,而必须顺应历史潮流,敞开大门,走向世界,加强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参与各方面的生态国际合作,为战胜生态危机承担应有的国际义务,同时,鉴于生态问题的全球性,也要求我们在对外开放中采取有力措施,防止一些国家输出污染环境的企业、技术、产品的民族利已主义行为。

(三)用同步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原则来指导经济体制改革。生态经济学反对只顾经济效益,而不顾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反对片面强调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忽视经济效益,坚持“三个效益”相统一的生态经济综合效益。用这个原则来指导经济体制改革,就要求以同步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观点来设计企业改革以及与企业改革配套的计划体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价格体制改革、流通体制改革、外贸体制改革、环保体制改革.从单纯地追求提高经济效益,转化为追求提高生态经济综合效益,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互促进,同步提高。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转换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而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又是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经营机制、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好形式。用生态经济学来指导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承包经营责任指标的设计、检查、评价中要贯彻同步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原则。如果只包产量和利润,不包能耗、物耗、成品率、“三废”物质综合利用率、处理率和事故发生率等指标,就会在执行中导致承包者只顾经济效益,而不顾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产生企业微观的经济效益和经济收人的提高和宏观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下降的矛盾。因此,只有按照提高生态经济综合效益的原则来设计企业的层层承包指标,才有助于克服承包者的短期行为,使企业真正成为少耗资源能源、少排放“三废”又产出尽量多的社会有用产品的“无污染企业”。

(四)用促使生态经济系统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人流和价值流合理高效运转的原则来指导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本身并不是目的,它是为了变革同生产力系统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系统,使其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并和生产力系统相结合形成结构合理的经济系统,以合理地进行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也就是在生态经济系统中合理地运行使其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人流和价值流合理高效运转,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因此,使生态经济系统具有合理的结构和高效的功能,这才是进行改革特别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之点,也只有抓住这个根本之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才能真正收到良好实效。具体说来,只有遵循使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物质流和能量流合理运转的原则来改革的企业经济体制、物资流通体制、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电网管理体制等,才能使城市真正打开城门,向国内外开放;促使城市需要的各种物质和能量大量输人,并在城市内合理高效地运行后,再将较多的产品输出到城市以外的市场上,并将较少的污染物质排放到市内外生态系统;只有遵循使城币生态经济系统的信息合理高效流动的原则去改革城市的科技管理体制、邮电通讯管理体制、经济信息管理体制、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方面的信息管理体制等,才能使城市信息的收集、加工和传递加速,以更好地为决策服务;只有遵循使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人流合理高效运行的原则来改革城市的公共交通管理体制、城市对外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城市旅游业管理体制等,才能使城市内和城市外的人流能合理高效地运转,克服城市交通拥挤的问题;只有遵循使城市中的价值流(货币流)合理高效流动的原则来改革城市的金融体制、外贸体制、投资体制、价格体制等,才能使城市吸引较多的内外资金去进行城市的经济建设、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设施的建设,并使城市产出更多的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人,实现价值的较快增殖。既然生态经济理论是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因此,就必须在用生态经济理论指导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中,实现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反过来说,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同步、协调发展,要靠改革的深化。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要特别重视研究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过程中实现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我认为,至关重要的是要注意抓好以下几点:

第一,充分发挥市场对优化配置资源的有效功能,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经济,即在市场竞争中通过供求关系变动引起价格变动实现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过去,传统经济学把资源配置理论中的资源只是局限在人们可以掌握支配利用的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人力、财力、物力等经济资源的范围内,而把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环境资源和生态资源排斥在外。显然,这是不正确的。资源应是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三大资源的总和。市场配置是包括生态环境资源在内的总资源的优化配置。只有通过市场既实现了经济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又实现了生态环境资源配置的合理化,才能保持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否则,就必然会出现经济发展先行、生态环境建设滞后的失衡局面。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是一致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过程中,必须自觉地寻求发展市场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优化配置资源、协调生态经济发展的有效调控功能。

第二,加快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真正确立企业的法人地位。市场经济是以企业的独立分散决策和自主经营为前提的。企业只有成为独立的法人后,才使企业在具有生产、经营自主权的同时,也具有了生态环境的保护权;企业在注人了生产、经营的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亦相应地注人了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生机和活力。这是因为,在过去“基层的权力过分集中于上级领导机关”的情况下,企业实际上是政府或其主管部门的附属物,企业缺乏自主权,即使企业有防治污染的积极性,如果没有纳人上级的统一计划,资金和材料均无保证,一切环境保护工程项目都难以上马。而当企业有了各种自主权,就使企业能动地去进行企业的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基础设施综合建设,在责、权、利相互结合中,既在企业经济发展方面实行责、权、利相结合,又在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实行责、权、利的有机结合.可见,企业的改革深化,为保护自然环境、实现生态经济良性循环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三,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广泛地发展国际生态经济合作。市场经济本质上是开放性经济,它要求打破国家界限,实行全方位开放。通过对外开放较多地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以促进本国高技术优势产业的建立和发展,促使各项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按先进标准来配套建设,促使生态环境按对外开放和风景优美的高标准来整治和建设,实现生态经济在较高水平、较高标准上的协调发展。同时,通过对外开放,加强生态环境方面的国际合作和交流,共同研究和解决人们面临的全球性生态经济危机。

第四,把“价值”概念引人生态经济领域,实行资源的有偿使用和破坏环境的价值补偿。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生态环境资源无价,可以任意取用而无需支付生态环境资源的使用成本,结果造成对资源掠夺性地开发和经营。必须承认,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生态资源和自然环境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而且具有价值。这种价值可以而且应该转移成经济价值,并以货币形式来表现。为此,必须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实行资源的有偿使用和对环境破坏导致损失的价值补偿。如对于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者,国家应根据矿藏资源勘探时和勘探后建立必要设施进行管理所花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以及开发和使用它对环境质量的有害影响和为了避免这种有害影响而支付的保护费用计算出资源价格,向其收取资源费。凡是破坏生态环境所造成的损失都应该由实施这种行为的企业或个人来赔偿,并课以重罚,使之无利可图。这符合市场经济要求,有利于克服企业片面追求眼前经济利益的短期行为,局部行为使有限资源达到最优配置和有效利用,提高聚集生态经济效益。

城市经济理论范文篇8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生态城市建立的条件和步骤,并提出了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建设的几点建议。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紧缺,循环经济理论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并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循环经济,生态城市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把传统的、依赖资源净消耗线性增加的发展,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其理论萌芽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具体原则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末杜邦公司提出的“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原则。它的思路是改变传统经济中“资源一一产品一消费一污染排放”的单向流动线性经济模式为“资源一产品~消费一再生资源”的自然生态模式.其理想境界是追求污染的“零排放”,最基本的精卒叶I足清洁生产。总之.就是按照生态经济规律来利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最早利用循环经济的国家是德国.亚洲搞得最好的国家是日本,而我国的循环经济娌沦是从2003年起才进入了实践推进阶段。

1建立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制约条件及步骤

1.1生态城市的内涵

生态城市慨念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BA)计划研究巾提出的。是代表一定地域空问内人与自然系统和谐、持续发服的城市类型的高级阶段、高级形式。具体的说,生态城市是全球或区域生态系统巾,分享公平承载系统份额的可持续发展子系统,它是基于生态学原理建立的自然和谐、社会公平和经济高效的复合系统,更是具有自身人文特色的自然与人工协调、人与人之问和谐的理想人居环境。一个城市不管多么贫穷或富有,只要能高效利用资源,在系统内部及外部建立和谐的生态关系,城市拥有充沛的活力,这个城市就处予健康状态,即生态城市。生态城市建设和发展要充分融合社会、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才能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自然与自然的充分和谐,因此,根据现代化进程生态城市可以被分为工业型生态城市、人文型生态城市。

1.2建立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制约条件

国内外研究认为,生态城市应是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和谐、发展持续的社会一自然一经济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人类居住区,而良好的生态城市规划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保障。1984年,联合国在其“人与生物圈”(MBA)报告中提出了生态城市规划的五大原则,其实也就是建立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五大条件:第~,生态保护战略。就是把整个生态城市建立成为田园城市、花园城市、森林城市、理想城市、健康城市、无污染城市、绿色城市和风景城市的综合体。第二,生态基础设施。生态基础设施可以包括污染净化处理设备、能源基础设施、资源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市政服务体系、社会基础设施等。第三,居民的生活标准。作为生态城市的居民希望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较低的环境污染、良好的城市绿化、完善的资源利用体系、舒适清洁的环境、齐全的区域生态格局、良好的城市生态基础、可恢复的生态系统。第四,文化历史的保护。就是要建立一个高素质的社会人文生态文明体系,把古老的文化和现代文明结合起来。第五,将自然融入城市在发展高效增长的城市经济体系巾,优化投入产出的生产系统,布置合理的经济产业格局,发展绿色产业体系,不会因为城市发展而破坏环境。

1.3建立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步骤

在目前的研究领域中,虽然人们都认为生态城市不同于以往“绿色城市”、“健康城市”,但是在实际建设中,却大多偏重于自然生态系统和整齐划一的城市规划,没有以循环经济模式来估量生态城市的系统,即包含基础设施、农业、工业、人文、肖费等各方面的设置。要建立好一座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其应遵循的原则和步骤是,首先减少进入生产和肖费体系的物质消耗量}其次,通过精良的售后服务等手段延长产品的使用时间和服务时间;最后,通过工业净化等人为或自然净化的手段来将废弃物重新变成资源后再次循环利用。经过循环经济的实施,就可以将工业废料或半成品用于农业,把净化后的城市废水用于农业灌溉,把种养的动植物作为工业原料、消费产品,从而将工业、农业、消费连接成为大的循环圈。

2对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几点建议

2.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垃圾处理等环保产业的发展

2.1.1发展生态农业。耍积极开发生态种植业、生态畜牧业,合理使用化肥、农药,使农业废物无害化、资源化,减少农业的白色污染,还原土地原始状态,形成了生态大农业的良性循环。

2.1.2发展生态工业。工业发展要坚持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原则。在产业方向上,关、停、并、转一些有污染的工业企业,对新上的工业项目特别是化工项目,实行集中布点或将其放在非城区的下风方向,避免空气污染物对城市的排放,保持城市使用清洁能源,恒久保持清洁生产,以符合国家的需求

2.1.3发展生态旅游业。良好的环境和自然生态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作为以红色旅游闻名于世的南昌,不仅制定了南昌一吉安一井冈山线、赣州一瑞金一于都~会昌一长汀一上杭一古田线、井冈山一永新一茶陵一株洲线和黄山一婺源一上饶一弋阳一武夷山4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而且在泰井等高速公路种植了四季常绿的易活植物,树立了一系列井冈山斗争题材的雕塑,让游客们感受到“历史红、山林好”的特色,是典型的文化生态之路。

2.1.4发展环保产业。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途径,2002年10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向社会公布了处理城市垃圾的《国家行动方案》,在方案中规定,今后中国的城市垃圾将进行填埋处理,并把垃圾填埋产生的气体收集起来发电。未来5年内,中国将建30家垃圾气体回收填埋场,计划到2015年,建~_3oo家这样的垃圾处理场,年处理垃圾l亿吨。利用垃圾等废弃物发电不仅无污染而且能解决大部分城市的供电不足,是循环经济理论的较好运用。

作为被国家授予的全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的贵阳市分批启动了生态农业、生态工业、旅游服务、基础设施、生态建设、支撑保障体系等6大类254个项目,总投资达479亿元。可见,未来的产业结构将是以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环保产业为主体的大循环体系

2.2制定相应的财政税收政策,从宏观上支持环保产业发展

环境优美、宜人是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标志,良好的城市环境能带来良好的投资环境。为了鼓励个人、企业和城市建设者们提高环境保护的综合能力,应加大立法步伐合理的制定相应的财政税收政策,从宏观上支持环保产业发展。对个人,应赋予原先“谁污染,谁付费”条例新的内容,提高个人污染的罚款力度;对企业作到优惠政策引导,从价格、税收、资金、水电等方面优惠那些通过资源综合利用而生产出来的产品;对于城市建设者而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生态城市发展的关键,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和处理深度,鼓励节约用水,为此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如涉及到筹建污水处理厂以及铺设相应的管网项目,应尽量参考国际惯例将厂、网分开,污水处理厂的投资、建设和运营全部进入市场,而污水管网投资则仍主要由政府承担。目前,我国全国人大已经通过并实施了《清洁生产促进法》,这是从法律上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开端。

2.3树立绿色消费观念,建立新的循环经济理论体系

绿色消费应包括绿色产品、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对生存环境和物种的保护等。其不仅应涵盖生产过程,还应和人们生活消费过程息息相关。要树立绿色?肖费观和价值观,建立新的循环经济理论体系,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在法律上,政府通过颁布一系列的法令、法规来强制规范人们的行为,如加大罚款力度和强制实施ISO14000等措施;二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加强“道德”、“意识”方面的宣传和社会舆论来自觉规范人们的行为,使人们充分意识到环境和资源对可持续发展的制约,以及循环经济模式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目前,中国大多数消费者已经逐步认识到,环境的破坏,必将危及到人类的生存,所以带有“环保标志”的产品和绿色食品特别畅销。

2.4推行住宅生态化

进入21世纪后,购房和装修成为人们的主要消费之一。生态住宅作为一个新兴的概念,也随着房地产热和经济发展渐入人心。生态住宅是应符合以下三大主题的住宅,即以人为本,呵护健康舒适;资源的节约与再利用;与周围生态环境的协调与融合,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居住的环境作为生态住宅的主要着眼点在于城市居住环境的系统化、生态化、经济化和人性化,使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协调统一。在建设部的《绿色生态居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的征求稿意见中,对能源、燃气的优化、室内外公用场所等环节都有了相应的规定。

2.5完善绿色循环经济核算体系

城市经济理论范文篇9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紧缺,循环经济理论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并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生态城市建立的条件和步骤,并提出了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建设的几点建议。

论文关键词:循环经济生态城市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把传统的、依赖资源净消耗线性增加的发展,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其理论萌芽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具体原则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末杜邦公司提出的“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原则。它的思路是改变传统经济中“资源一一产品一消费一污染排放”的单向流动线性经济模式为“资源一产品~消费一再生资源”的自然生态模式.其理想境界是追求污染的“零排放”,最基本的精卒叶I足清洁生产。总之.就是按照生态经济规律来利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最早利用循环经济的国家是德国.亚洲搞得最好的国家是日本,而我国的循环经济娌沦是从2003年起才进入了实践推进阶段。

1建立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制约条件及步骤

1.1生态城市的内涵

生态城市慨念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BA)计划研究巾提出的。是代表一定地域空问内人与自然系统和谐、持续发服的城市类型的高级阶段、高级形式。具体的说,生态城市是全球或区域生态系统巾,分享公平承载系统份额的可持续发展子系统,它是基于生态学原理建立的自然和谐、社会公平和经济高效的复合系统,更是具有自身人文特色的自然与人工协调、人与人之问和谐的理想人居环境。一个城市不管多么贫穷或富有,只要能高效利用资源,在系统内部及外部建立和谐的生态关系,城市拥有充沛的活力,这个城市就处予健康状态,即生态城市。生态城市建设和发展要充分融合社会、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才能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自然与自然的充分和谐,因此,根据现代化进程生态城市可以被分为工业型生态城市、人文型生态城市。

1.2建立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制约条件

国内外研究认为,生态城市应是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和谐、发展持续的社会一自然一经济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人类居住区,而良好的生态城市规划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保障。1984年,联合国在其“人与生物圈”(MBA)报告中提出了生态城市规划的五大原则,其实也就是建立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五大条件:第~,生态保护战略。就是把整个生态城市建立成为田园城市、花园城市、森林城市、理想城市、健康城市、无污染城市、绿色城市和风景城市的综合体。第二,生态基础设施。生态基础设施可以包括污染净化处理设备、能源基础设施、资源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市政服务体系、社会基础设施等。第三,居民的生活标准。作为生态城市的居民希望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较低的环境污染、良好的城市绿化、完善的资源利用体系、舒适清洁的环境、齐全的区域生态格局、良好的城市生态基础、可恢复的生态系统。第四,文化历史的保护。就是要建立一个高素质的社会人文生态文明体系,把古老的文化和现代文明结合起来。第五,将自然融入城市在发展高效增长的城市经济体系巾,优化投入产出的生产系统,布置合理的经济产业格局,发展绿色产业体系,不会因为城市发展而破坏环境。

1.3建立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步骤

在目前的研究领域中,虽然人们都认为生态城市不同于以往“绿色城市”、“健康城市”,但是在实际建设中,却大多偏重于自然生态系统和整齐划一的城市规划,没有以循环经济模式来估量生态城市的系统,即包含基础设施、农业、工业、人文、肖费等各方面的设置。要建立好一座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其应遵循的原则和步骤是,首先减少进入生产和肖费体系的物质消耗量}其次,通过精良的售后服务等手段延长产品的使用时间和服务时间;最后,通过工业净化等人为或自然净化的手段来将废弃物重新变成资源后再次循环利用。经过循环经济的实施,就可以将工业废料或半成品用于农业,把净化后的城市废水用于农业灌溉,把种养的动植物作为工业原料、消费产品,从而将工业、农业、消费连接成为大的循环圈。

2对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几点建议

2.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垃圾处理等环保产业的发展

2.1.1发展生态农业。耍积极开发生态种植业、生态畜牧业,合理使用化肥、农药,使农业废物无害化、资源化,减少农业的白色污染,还原土地原始状态,形成了生态大农业的良性循环。

2.1.2发展生态工业。工业发展要坚持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原则。在产业方向上,关、停、并、转一些有污染的工业企业,对新上的工业项目特别是化工项目,实行集中布点或将其放在非城区的下风方向,避免空气污染物对城市的排放,保持城市使用清洁能源,恒久保持清洁生产,以符合国家的需求

2.1.3发展生态旅游业。良好的环境和自然生态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作为以红色旅游闻名于世的南昌,不仅制定了南昌一吉安一井冈山线、赣州一瑞金一于都~会昌一长汀一上杭一古田线、井冈山一永新一茶陵一株洲线和黄山一婺源一上饶一弋阳一武夷山4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而且在泰井等高速公路种植了四季常绿的易活植物,树立了一系列井冈山斗争题材的雕塑,让游客们感受到“历史红、山林好”的特色,是典型的文化生态之路。转贴于2.1.4发展环保产业。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途径,2002年10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向社会公布了处理城市垃圾的《国家行动方案》,在方案中规定,今后中国的城市垃圾将进行填埋处理,并把垃圾填埋产生的气体收集起来发电。未来5年内,中国将建30家垃圾气体回收填埋场,计划到2015年,建~_3oo家这样的垃圾处理场,年处理垃圾l亿吨。利用垃圾等废弃物发电不仅无污染而且能解决大部分城市的供电不足,是循环经济理论的较好运用。

作为被国家授予的全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的贵阳市分批启动了生态农业、生态工业、旅游服务、基础设施、生态建设、支撑保障体系等6大类254个项目,总投资达479亿元。可见,未来的产业结构将是以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环保产业为主体的大循环体系

2.2制定相应的财政税收政策,从宏观上支持环保产业发展

环境优美、宜人是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标志,良好的城市环境能带来良好的投资环境。为了鼓励个人、企业和城市建设者们提高环境保护的综合能力,应加大立法步伐合理的制定相应的财政税收政策,从宏观上支持环保产业发展。对个人,应赋予原先“谁污染,谁付费”条例新的内容,提高个人污染的罚款力度;对企业作到优惠政策引导,从价格、税收、资金、水电等方面优惠那些通过资源综合利用而生产出来的产品;对于城市建设者而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生态城市发展的关键,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和处理深度,鼓励节约用水,为此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如涉及到筹建污水处理厂以及铺设相应的管网项目,应尽量参考国际惯例将厂、网分开,污水处理厂的投资、建设和运营全部进入市场,而污水管网投资则仍主要由政府承担。目前,我国全国人大已经通过并实施了《清洁生产促进法》,这是从法律上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开端。

2.3树立绿色消费观念,建立新的循环经济理论体系

绿色消费应包括绿色产品、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对生存环境和物种的保护等。其不仅应涵盖生产过程,还应和人们生活消费过程息息相关。要树立绿色?肖费观和价值观,建立新的循环经济理论体系,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在法律上,政府通过颁布一系列的法令、法规来强制规范人们的行为,如加大罚款力度和强制实施ISO14000等措施;二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加强“道德”、“意识”方面的宣传和社会舆论来自觉规范人们的行为,使人们充分意识到环境和资源对可持续发展的制约,以及循环经济模式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目前,中国大多数消费者已经逐步认识到,环境的破坏,必将危及到人类的生存,所以带有“环保标志”的产品和绿色食品特别畅销。

2.4推行住宅生态化

进入21世纪后,购房和装修成为人们的主要消费之一。生态住宅作为一个新兴的概念,也随着房地产热和经济发展渐入人心。生态住宅是应符合以下三大主题的住宅,即以人为本,呵护健康舒适;资源的节约与再利用;与周围生态环境的协调与融合,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居住的环境作为生态住宅的主要着眼点在于城市居住环境的系统化、生态化、经济化和人性化,使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协调统一。在建设部的《绿色生态居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的征求稿意见中,对能源、燃气的优化、室内外公用场所等环节都有了相应的规定。

2.5完善绿色循环经济核算体系

城市经济理论范文篇10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紧缺,循环经济理论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并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生态城市建立的条件和步骤,并提出了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建设的几点建议。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把传统的、依赖资源净消耗线性增加的发展,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其理论萌芽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具体原则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末杜邦公司提出的“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原则。它的思路是改变传统经济中“资源一一产品一消费一污染排放”的单向流动线性经济模式为“资源一产品~消费一再生资源”的自然生态模式.其理想境界是追求污染的“零排放”,最基本的精卒叶I足清洁生产。总之.就是按照生态经济规律来利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最早利用循环经济的国家是德国.亚洲搞得最好的国家是日本,而我国的循环经济娌沦是从2003年起才进入了实践推进阶段。

1建立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制约条件及步骤

1.1生态城市的内涵

生态城市慨念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BA)计划研究巾提出的。是代表一定地域空问内人与自然系统和谐、持续发服的城市类型的高级阶段、高级形式。具体的说,生态城市是全球或区域生态系统巾,分享公平承载系统份额的可持续发展子系统,它是基于生态学原理建立的自然和谐、社会公平和经济高效的复合系统,更是具有自身人文特色的自然与人工协调、人与人之问和谐的理想人居环境。一个城市不管多么贫穷或富有,只要能高效利用资源,在系统内部及外部建立和谐的生态关系,城市拥有充沛的活力,这个城市就处予健康状态,即生态城市。生态城市建设和发展要充分融合社会、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才能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自然与自然的充分和谐,因此,根据现代化进程生态城市可以被分为工业型生态城市、人文型生态城市。

1.2建立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制约条件

国内外研究认为,生态城市应是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和谐、发展持续的社会一自然一经济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人类居住区,而良好的生态城市规划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保障。1984年,联合国在其“人与生物圈”(MBA)报告中提出了生态城市规划的五大原则,其实也就是建立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五大条件:第~,生态保护战略。就是把整个生态城市建立成为田园城市、花园城市、森林城市、理想城市、健康城市、无污染城市、绿色城市和风景城市的综合体。第二,生态基础设施。生态基础设施可以包括污染净化处理设备、能源基础设施、资源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市政服务体系、社会基础设施等。第三,居民的生活标准。作为生态城市的居民希望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较低的环境污染、良好的城市绿化、完善的资源利用体系、舒适清洁的环境、齐全的区域生态格局、良好的城市生态基础、可恢复的生态系统。第四,文化历史的保护。就是要建立一个高素质的社会人文生态文明体系,把古老的文化和现代文明结合起来。第五,将自然融入城市在发展高效增长的城市经济体系巾,优化投入产出的生产系统,布置合理的经济产业格局,发展绿色产业体系,不会因为城市发展而破坏环境。

1.3建立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步骤

在目前的研究领域中,虽然人们都认为生态城市不同于以往“绿色城市”、“健康城市”,但是在实际建设中,却大多偏重于自然生态系统和整齐划一的城市规划,没有以循环经济模式来估量生态城市的系统,即包含基础设施、农业、工业、人文、肖费等各方面的设置。要建立好一座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其应遵循的原则和步骤是,首先减少进入生产和肖费体系的物质消耗量}其次,通过精良的售后服务等手段延长产品的使用时间和服务时间;最后,通过工业净化等人为或自然净化的手段来将废弃物重新变成资源后再次循环利用。经过循环经济的实施,就可以将工业废料或半成品用于农业,把净化后的城市废水用于农业灌溉,把种养的动植物作为工业原料、消费产品,从而将工业、农业、消费连接成为大的循环圈。

2对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几点建议

2.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垃圾处理等环保产业的发展

2.1.1发展生态农业。耍积极开发生态种植业、生态畜牧业,合理使用化肥、农药,使农业废物无害化、资源化,减少农业的白色污染,还原土地原始状态,形成了生态大农业的良性循环。

2.1.2发展生态工业。工业发展要坚持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原则。在产业方向上,关、停、并、转一些有污染的工业企业,对新上的工业项目特别是化工项目,实行集中布点或将其放在非城区的下风方向,避免空气污染物对城市的排放,保持城市使用清洁能源,恒久保持清洁生产,以符合国家的需求

2.1.3发展生态旅游业。良好的环境和自然生态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作为以红色旅游闻名于世的南昌,不仅制定了南昌一吉安一井冈山线、赣州一瑞金一于都~会昌一长汀一上杭一古田线、井冈山一永新一茶陵一株洲线和黄山一婺源一上饶一弋阳一武夷山4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而且在泰井等高速公路种植了四季常绿的易活植物,树立了一系列井冈山斗争题材的雕塑,让游客们感受到“历史红、山林好”的特色,是典型的文化生态之路。

2.1.4发展环保产业。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途径,2002年10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向社会公布了处理城市垃圾的《国家行动方案》,在方案中规定,今后中国的城市垃圾将进行填埋处理,并把垃圾填埋产生的气体收集起来发电。未来5年内,中国将建30家垃圾气体回收填埋场,计划到2015年,建~_3oo家这样的垃圾处理场,年处理垃圾l亿吨。利用垃圾等废弃物发电不仅无污染而且能解决大部分城市的供电不足,是循环经济理论的较好运用。

作为被国家授予的全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的贵阳市分批启动了生态农业、生态工业、旅游服务、基础设施、生态建设、支撑保障体系等6大类254个项目,总投资达479亿元。可见,未来的产业结构将是以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环保产业为主体的大循环体系

2.2制定相应的财政税收政策,从宏观上支持环保产业发展

环境优美、宜人是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标志,良好的城市环境能带来良好的投资环境。为了鼓励个人、企业和城市建设者们提高环境保护的综合能力,应加大立法步伐合理的制定相应的财政税收政策,从宏观上支持环保产业发展。对个人,应赋予原先“谁污染,谁付费”条例新的内容,提高个人污染的罚款力度;对企业作到优惠政策引导,从价格、税收、资金、水电等方面优惠那些通过资源综合利用而生产出来的产品;对于城市建设者而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生态城市发展的关键,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和处理深度,鼓励节约用水,为此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如涉及到筹建污水处理厂以及铺设相应的管网项目,应尽量参考国际惯例将厂、网分开,污水处理厂的投资、建设和运营全部进入市场,而污水管网投资则仍主要由政府承担。目前,我国全国人大已经通过并实施了《清洁生产促进法》,这是从法律上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开端。

2.3树立绿色消费观念,建立新的循环经济理论体系

绿色消费应包括绿色产品、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对生存环境和物种的保护等。其不仅应涵盖生产过程,还应和人们生活消费过程息息相关。要树立绿色?肖费观和价值观,建立新的循环经济理论体系,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在法律上,政府通过颁布一系列的法令、法规来强制规范人们的行为,如加大罚款力度和强制实施ISO14000等措施;二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加强“道德”、“意识”方面的宣传和社会舆论来自觉规范人们的行为,使人们充分意识到环境和资源对可持续发展的制约,以及循环经济模式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目前,中国大多数消费者已经逐步认识到,环境的破坏,必将危及到人类的生存,所以带有“环保标志”的产品和绿色食品特别畅销。公务员之家

2.4推行住宅生态化

进入21世纪后,购房和装修成为人们的主要消费之一。生态住宅作为一个新兴的概念,也随着房地产热和经济发展渐入人心。生态住宅是应符合以下三大主题的住宅,即以人为本,呵护健康舒适;资源的节约与再利用;与周围生态环境的协调与融合,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居住的环境作为生态住宅的主要着眼点在于城市居住环境的系统化、生态化、经济化和人性化,使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协调统一。在建设部的《绿色生态居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的征求稿意见中,对能源、燃气的优化、室内外公用场所等环节都有了相应的规定。

2.5完善绿色循环经济核算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