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优化设计范文10篇

时间:2023-11-06 17:21:04

仓储优化设计

仓储优化设计范文篇1

关键词:电商仓储;物流作业流程;优化设计

物流系统仿真技术的发展为优化电子商务物流仓库系统的设计提供了非常有效的途径。它通过计算机和其他技术,基于真实仓库中的数据构建相关模型,并通过仿真运行它们,分析模拟结果并优化现有瓶颈,以改善电子商务仓库系统的运行。过程中的非理性问题,优化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确定适当的计划,最后进行改进整个存储系统的运营效率。

一、电子商务物流概述

(一)电子商务物流概述

电子商务物流是因为电子商务的快速崛起而应运而生的词汇,因此,现阶段并没有全面统一的定义,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电子、网络、自动化的现代物流。市场中电子商务物流的一些关键定义可以归纳如下:(1)电子商务物流仅仅是符合电子商务新业务模式的物流。(2)电子商务物流是指为有效实现电子商务而必须在特定时间和空间内运输的货物、运输工具、装卸设备、包装设备、仓储设施、人员和通讯设备。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由几个相互限制的动态元素形成的特定功能。在本文中,由于电子商务物流是基于传统物流的,因此我们将电子商务物流理解为物流管理的电子化,并增加了电子商务的特性,即先进的网络技术、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和业务流有效和无缝的集成。这包括处理与传统物流流程(例如运输、存储、装载、卸载和处理以及循环处理)紧密相关的物流信息。这些相互联系以形成相互依存、互补和相对完整的电子商务[1]。

(二)仓库系统概述

(1)仓库系统概述仓库系统是整个物流过程中供需之间的中间环节,在缓冲和平衡供需矛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物流系统的子系统之一,它通常包括诸如接收和发送货物、存储货物和选择货物的操作过程[2]。(2)存储系统的内容仓储系统包括诸如仓储空间、货物、仓储设施和设备、人员、运营和管理系统之类的要素,例如:①存储空间。存储空间的大小取决于公司租用的仓库数量,因此存储空间可能会根据仓库类型而有所不同。在规划和设计仓库系统的存储空间时,应考虑许多客观因素,如仓库空间的大小、过道路径、交货端口、有效高度,并与其他主观因素一起创建更完整的设计。②商品。货物是仓库寿命的来源,货物如何放置在存储系统中以及货物的管理和控制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此外,存储单元、策略和原理会根据产品特性(外观、数量、有效期等)而有所不同。为了提高仓储系统的效率,不仅必须将货物整齐地放置在仓库中,而且还必须便于分类和装卸管理。这些特征在电子商务物流仓库系统中尤其重要,因此需要详细了解商品的库存和数量信息以及质量、位置和访问条件。

二、某电子商务物流仓库系统发展现状

(一)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仓库系统概述

(1)公司仓库系统介绍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7月8日,注册资金30万元,位于我国某市,现有员工20余人。是一家成熟的电子商务公司,其销售渠道是淘宝在线销售以及离线销售。本文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电子商务物流仓库系统运行过程的优化设计,因此获取的数据仅适用于在线淘宝终端,不包括离线销售。2016年,租赁了一个500平方米的仓库将集仓储、存储、包装和交付于一体,以提高电子商务客户服务的质量,并努力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并提高办公效率。该公司目前状况良好,每月约达9,000个订单,平均每天约300个,商品数量超过320个。存货价值约为140万元。食品和非食品产品的补货周期分别为半个月一次、每月一次。这是因为该公司经营各种产品并包含关键的经营数据[3]。(2)管家婆软件简介由于电子商务公司的产品通常存在各种类型,并且电子商务公司的订单也多种多样,因此电子商务公司的订单处理和管理非常复杂。这对信息化有很高的要求。但与此同时,成本因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因为电子商务公司通常会为了获得微薄的利润而加快销售,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信息管理软件非常重要。该公司目前使用管家婆卖方版本,该版本用于实时监视客户订单并监视仓库中的库存以促进补货。管家婆是由仁和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中小企业管理软件。该公司专注于中小企业的管理信息化已有10年了,已成功为数十万国内企业用户提供了信息解决方案[4]。管家婆卖家版具有灵活的运输模式,简化了订单处理流程,在一页内完成订单审阅、打印和同时交付,适合小型商户,实现了快速的订单处理和高效的交付。管家婆卖家版还支持定制的订单处理程序。通过订单审查、订单打印、检量交付等一系列程序,多个人参与同一订单流程可以有效提高交付效率并改善客户。

三、电子商务物流仓库系统运行过程仿真建模

(一)某电商物流仓库系统仿真目标和假设

(1)仿真目标由于电子商务物流仓库系统的运行过程比较复杂,并且在现实条件下有许多不受控制的因素,因此本文的仿真数据和结果可以更好地适合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实际情况。到目前为止,操作程序需要合理地简化和抽象[5]。此外,本文通过构建相关数据和结果的仿真模型,分析并发现系统中的非理性现象,然后重新调整相关参数或仓库系统的布局,着重于仓库操作、仓库内操作和仓库外操作。消除不合理现象,确保整个系统更高效的运行。因此,本文的仿真目标主要包括三件事:①检查电子商务物流仓库系统检测整个操作过程是否流畅,发现非理性现象并思考如何进行优化。②模型稳定运行后,输出相关数据,分析电子商务物流仓库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发现并解决浪费或短缺等不合理的资源分配。③通过库中的各种参数调整和布局重置来重置模型,输出仿真结果,并进行前后比较分析,以证明优化技术的有效性。(2)仿真假设由于仿真水平的限制和对论文方向的要求,影响仓库运行的各种因素无法得到充分考虑,建模的仿真系统与实际情况之间仍存在一定差异。仓库系统做出这些假设。假设1:假设整个工作流程模型正常,则不发生紧急情况,并且考虑发生特殊事件或可能性较小的事件,例如“双十一”爆发情况。假设2:人的步行速度和汽车的步行速度都是恒定速度,并且不考虑诸如加速和减速之类的速度条件。假设3:数据的可变性会影响仿真,但设计并未考虑到这一点。假设4:货架只能区分区域和类型,不能区分大小物品。架子的存放距离是沿着架子的中心的步行距离。货架不考虑面积,但考虑排序时间。它对本设计的分析方向影响很小。假设5:操作系统没有人类的主观影响。

(二)仿真模型操作

基本配置仿真模型,输入上述相关参数,然后单击“运行”按钮。为了便于分析以下仿真结果。在本文中,我们将运行模型足够长的时间,直到数据达到稳定值为止。此时,将调用仪表板数据分析功能以对以下数据进行统计。(1)模型中停留时间和统计项的概率直方图;(2)分选机和包装机工作状态统计饼图;(3)统计模型的输出安排;(4)计算临时存储区域中的库存以进行装运。

四、电子商务物流仓库系统运行过程仿真分析与优化

Flexsim是一款非常直观且动态的仿真软件,因此需要在仿真过程中逐一监视模型中的对象,并且当模型运行相对稳定时,它会输出相关数据和图标以查找并解决问题。Flexsim的便利性也体现在这里,允许将优化的解决方案重新输入到模型中,运行一段时间以输出结果,并在优化前后进行比较,以确定可以在现实中使用的更合理的解决方案[6]。

(一)仓库运行过程的模拟检查与分析

本文暂时不考虑使用货架。这是因为,在实际研究过程中,某公司只有一种货架,即四层横梁货架,货物的摆放位置非常固定。为了简化模型并平稳地运行模型,此模型根据实体流在具有客户订单的模型上运行。当模型运行到数据稳定之前,它将调用仪表板数据分析功能以查看产品停留在系统中的时间概率图。

(二)库运行过程的仿真检查与分析

如前所述,作为一家小型电子商务公司,设施和设备的成本因素是公司长期发展的重要考虑因素。当前,仓库系统配备有两个叉车和几个货盘,用于在仓库补货后将货物临时运输到仓库。在堆存和补货期间,它们会从库存区域大量运输到货架。但是,在日常订单分拣过程中,分拣员基本上依靠分拣员从货架到装箱台手动选择产品,缺乏方便灵活的分拣工具大大降低了分拣效率。叉车非常便于搬运整个托盘,但对于散装货物而言不够灵活[7]。

结论

本文分析了某市电子商务仓库系统的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然后使用Flexsim仿真软件构建了电子商务分销仓库系统的模型,进行了研究、分析。优化前后的数据差异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确认计划的合理性,最后可以看出本文提出的计划可以解决以往的电子商务仓库系统的一些瓶颈。

参考文献

[1]王旭,陈增坤,余蕾.A电商智能仓储中心高效均衡拣选作业优化设计[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9,41(7):80-82.

[2]杨宏燕.电商企业仓库出库作业计划编制优化研究[D].[3]王天天,杨帆.浅析电商仓储分拣作业优化策略[J].经营者,2019,033(018):82.

[4]吴贞.电子商务超市类商品仓库运营优化的问题分析和研究———以×集团商超仓储业务为例[J].河北企业,2019,10(007):108-109.

[5]李付超.A企业仓库拣货流程的优化研究[D].2020.

仓储优化设计范文篇2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成本控制

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国内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速度有待提升,其中主要的制约因素就是成本控制,运输的时候一旦使用冷藏车辆,那么运输成本增长较快,单位农产品的价格成本也会随之提升,进而提高了运输相关农产品的价格。价格的提升势必影响了需求,这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很多企业不愿意采用冷链物流的方式运输农产品,但是不使用这种运输方式势必会影响农产品的品质。因此有效的分析农产品冷链物流成本并科学降低,不仅仅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对农产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成本的组成

(一)运输成本。农产品冷链运输成本主要由原产地送到中心进行加工然后再次进行运输销售路途的成本,主要有燃油费、过路费、车辆维护费、人员费及损耗费等。这一成本主要和运输里程、农产品对车辆的温度要求、运输密度情况的息息相关。运输密度越大、里程越远、温度越低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运输成本越高。这一部分成本对农产品冷链物流成本影响最大,我们应该科学的对此进行解决。(二)仓储成本。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储成本主要是其在配送中心仓储、在加工的时候出仓储等费用,仓储费用不仅有场地费,还需要支出一定的人工费、冷库使用费等等,这一成本主要是和仓储的时间、仓储的要求和仓储的数量有关,温度越低、数量越多、时间越长仓储成本就会越高,他们主要展现出典型的正相关关系。(三)惩罚成本。农产品冷链物流惩罚成本主要是指没有按照约定、按照质量把农产品运输到目的地,需要惩罚冷链运输商的费用,或者在运输的过程中由于违反交通规则导致的惩罚金。这一成本事实上可以人为的避免,因此所占比例较低,对总成本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不大。(四)管理成本。这一部分成不主要指的是为了满足客户的要求支出的相关费用,如人员工资支出、本工成本、包装费用等,还有对冷链物流过程中消耗的费用进行协调控制的花费,这部分成本有很大的压缩空间,值得思考。

二、国内农产品冷链物流成本的具体措施

(一)降低运输、配送成本。事实上,目前国家为了促进农产品经济的发展,对运载相关农产品的车辆是免缴过路费的,对其交通管制要求较低。因此我们可以使用绿色通道对鲜活农产品进行运输。不仅如此,我们可以加大投资建设力度建设保险冷藏车,在相关技术的研发下,把农产品物流瓶颈尽快突破。同时,我们还可以强化规划线路,和不同的物流公司加强战略合作,共享信息,共用资源,人员在区域内建立专门的门户网站,各个物流公司标注各自返程车辆信息,要是邮运输希需求的可以及时联系,并在运输费用上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二)降低存储成本。一方面我们可以把仓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确保采用高效的冷藏保鲜技术。除了在产地直接冷藏保鲜之外,建议对温控贮藏保鲜技术、臭氧保鲜技术等高效保鲜技术进行大力发展和使用,这些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抑制鲜果蔬菜的代谢,对其销售期的延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我们还应该借助自然冷能对冷藏成本不断降低。事实上,我国具有丰富的自然冷能资源,但是目前利用效率较低,保鲜冷藏的不佳效果已经对国内农村经济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对北方自然冷能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可以对国内农产品集散地的仓储问题很好的缓解,对能源节约,贮存条件的改善等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目前国内广泛使用的产地贮藏保鲜技术,建议采用自然冷能。(三)降低流通加工成本。首先我们要对农产品运输过程科学的规划,中产地到集散地,从集散地到销售地的有效距离我们需要充分掌握,不同的区段采取最有效的运输形式。同时,我们还应该通过流通性的合理加工能产品,保障其附加值不断提升,尽可能把其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降到最低。最后,我们把物流中心在农产品集中数量较大的区域建立,然后进行流通性加工,确保规模效益的实现。(四)降低包装成本。1.对包装设计进行优化。我们应该对优化设计加以重视,依托农产品的实际情况,其外形、替代材料等进行不断创新和改造,不仅实现更好的包装效果,还能尽可能降低浪费,材料费用降低了,人工成本也下降了。2.标准化农产品包装。依托农产品消费的实际情况对其包装实现合理化,确保包装规格和物流设备规格相适应。3.强化回收利用农产品包装物品。对废旧包装材料的科学回收、利用是大量降低该成本的直接措施。如我们可以在集散地安排专门人员对包装材料进行回收,在保障农产品品质的前提下对其重复利用。

综上所述,国内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农产品经济效益的提升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是提升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也保障了人们的消费需求。为了把冷链物流的作用充分的发挥,我们必须严格控制冷链物流成本,一方面把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和理念引入其中,另一个方面从多个方面分析降低冷链物流成本的措施,致力于不断降低冷链物流的成本,为更好地对农产品进行冷链物流,降低企业相关费用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农产品经济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徐林祥,陆娟,艾小玲.江苏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供给需求现状分析及优化对策[J].知识经济,2018(24).

[2]王小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与发展途径[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6).

仓储优化设计范文篇3

关键词:RFID技术;药品物流;流程优化

1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内医药市场的发展,对医药物流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通过建立完善的医药流通体制,实现药品流通的安全性和实效性成为迫切需求。然而,国内现行医院物流发展存在较多制约瓶颈,如医院物流概念模糊,各物流供应链环节信号化水平低等问题[1-3]。因此,通过提高医药物流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来提高其运行效率和准确度成为重要发展方向。目前应用于医药物流中应用较多的信息识别技术主要包括条码识别和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4-6]。RFID技术通过内置芯片来储存信息,通过对射频信号来实现对物体的自动识别,最终在计算机上实现信息的管理[7]。相较于条别识别,采用RFID计算具有环境适用性强,安全有效的优势[8]。基于此,本文以国内医药物流现状为出发点,针对医药物流信息化程度、智能化程度的问题,引入RFID技术来实现对医药用品物流的实时在线耿总和监控,提高医药物流的效率。

2RFID技术的基本应用

2.1医药物流优化设计。医药物流是一种特殊的物流形式,它包括了原料供应、加工、仓储、配送、销售的全周期,而医药用品在各环节中的信息准确度是保证药品使用和质量的关键因素。由于药品对实效性要求较高,就要求在药品物流全周期内达到无缝衔接,图1为以一个医药企业为例的药品物流业务流程。药品物流的基本作业流程如图2所示,其中包括了收货、验收;药品的仓储、药品的配送三个主要流程。具体的流程如图2所示。药品的收货、配送过程中,包括了药品储存、运输、包装、装卸流通加工过程,因此,要求承运人索取药品运输交接点并做好记录,交接各环节收货方都需签收交接单。验收工作中,要建立严密的验收制度和完善的验收记录,检查药品的外观、包装信息,生产批号等内容,尤其是对于有特殊环节要求的药品验收,应该最大限度的保持药品的质量,完成验收工作后,需要详细记载供货单位、品类、数量、到货日期、规格、批准文号等。药品的仓储作业又包括了药品入库、分拣、配货和复核包装。药品入库要求仓储人员将检验合格的药品按照货位商品码放,根据药品种类和品相进行分拣,在进行配送药品配送中,要求按照药品配送单上记载的品名、数量、剂型、生产日期进行配送。并及时核对药品与配送单记录信息,进行配货核查。药品的配送作业具体包括了出车检查、运输、交货以及逆向回收。药品配送过程中,需要保障药品货物具备一定的空气流动性,货物的装车顺序。运输过程中,配送人员需根据配送单、出货单和配送中心服务单进行配送,配送货车应该配备必要的温度、湿度等检测设备。药品交货后,配送人员带回回收药品。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药品物流作业从收货到储存、配送各环节都涉及到大量人员的操作以及相关信息的录入和核对,因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因为信息的存储错误、人为误操作等造成药物流通过程中的错误。如药品收货、入库作业时部门间信息沟通不畅,部分药品验收时,验货时间过长,导致一类急需药品为放入特定保存环境,药品配送为进行整体物流规划,导致库存高企,另一方面缺乏市场需求信息,散失市场竞争等个因素综合影响到药品物流各环节。因此,有必要对药品物流全过程进行优化,降低物流损耗,提高药品物流品质和效率。2.2RFID技术应用。RFID作为一种非接触自动识别技术[9],通常一个完整的RFID系统主要由电子标签、读写器和后台网络三部分组成。将RFID电子标签附着在商品上,通过内置芯片通过将药品信息转化为数码储存,利用耦合元件将电子标签与读写器相连,实现射频信号的空间耦合,并利用通讯天线实现在终端计算机上的标签信息处理[10]。

3RFID计算的医药物流系统设计

3.1医药物流系统功能设计。基于RFID技术来建立药品物流关系系统,灵活配置项目,实现对药品作业个流程的优化,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药品物流管理和数据分析依据[11]。本文中根据企业药品物流需求,将物流管理系统功能划分为系统管理、数据管理、统计管理、RFID动态管理、库存管理和财务统计分析录入模块,如图4所示。对于一个药品仓储物流管理系统,RFID管理模块是信息交流和系统运行的基石。药品物流管理系统的RFID管理包括带物流对象的基本信息植入、安装,并利用匹配的读写装置对RFID标签内存储数据信息进行跨区域采集、流通,通过数据接口传递到物流管理系统数据库中。同时,将RFID标签信息流转到其他木框载体,维系各模块系统的功能运转。3.2数据采集终端硬件设计。系统的硬件环境是基于互联网、企业内部局域网及电子标签和阅读器组成。设备的使用和药品信息采集采用设备电子标签信息,并利用阅读设备读取电子标签信息后传输到管理中心的数据库服务器。在RFID识别系统中建立一个中央站联接RFID专断射频通信实现数据实时传输和接收。通过电子标签预先设定好药品信息,在确定的空间范围,通过扫描标签即可读取或修改预先设定的药品信息,从而满足信息在终端设备的表达。无线端手持RFID终端采用单片机控制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射频模块和连接的外部输入、显示设备构成。数据接收机通过企业内部的局域网与库房管理数据库连接,当系统接收到库房数据变动信息后,更新数据库,如图5所示。同时,手持式RFID终端微处理器连接键盘、鼠标,能提供对RFID标签的读写和查询功能,配置的显示频可以实时扫描标签详细页。3.3系统通信方式实现。系统中的RFID读写采用串行通讯结构形式,系统通信采用二线程模式[11],分别为系统主线程和串口监听线程。首先将读写器的命令字符写入系统串口,并创建串口事件和串口监听程序,设置串口的缓冲区和波特率,在数据通信中同步串口数据,如图6为程序结构框架图。3.4物流系统功能模块实现。医药物流系统采购主要为药品采购,根据药企采购路程,负责采购人员利用RFID卡登录系统查询采购申请表,并将申请表递交给直接负责人,负责人同样利用RFID卡登录,进行审核。审核完成后,采购人员直接通过系统与生产家联系,并发出订单。厂方接收到订单,根据订单组织生产,并将产品名称、代码、产品批次、生产日期、深层厂家直接附着在RFID卡,封装于一个Mifare芯片内,如图7所示为验收输入参数界面。药品进行物流企业一律采取入库核对,再根据不同的药品类别、配送区域、配送时间等进行再分配。在药品入库时,对未配置RFID卡的药品重新进行配置,并利用读写器将药品生产厂家、产品代码、规格等信息存放入新的RFID卡中。在药品进行库房时,由RFID卡读写系统读取药品入库信息,同时写入入库时间和存放点,比对药品库存关系系统与采购信息是否相符,如图8为药品仓储信息录入界面。根据药品配送规则,在进行药品出入库领取中,填写出入库申请表报领导批准后方能根据申请单出库配送。考虑到企业当天出入库药品类别众多,在各库房配置相应的读写器,在物品出库时通过读写器写入药品出库的取用部门、配送人员以及药品代码信息。对于回收的药品,若需要回收药品缺失RFID卡,则需要处理部门同意登记造册,并补充相应的RFID卡,对于已有RFID卡的回收药品,则可通过读写器将该药品状态信息修改为待处理,并在系统中将该药品标定为待处理。

4结束语

医药用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医药用品对物流的高要求。目前国内并未建立完善的医药物流体系。本文采用RFID技术来实现药品物流公司的实时在线药品物流,实现对药品收验货、仓储、配送的全程监控。根据医药物流的现状分析和诊断,以药品供应链为切入点,提出基于RFID技术的流程优化,对医药物流系统的软硬件结构组成进行了设定,并采用串行通讯结构形式实现RFID读写,采用二线程模式实现RFID与物流系统的通信,实现了RFID技术下的药品验收、出库、入库、调度以及配送和回收。极大的提高了药品物流的实效性。降低了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

参考文献:

[1]高翊宸,杨睿娟.RFID技术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经济,2018(22):72-73.

[2]魏莹.基于RFID的物流仓储管理系统构建与应用[J].中国市场,2017(27):134-135.

[3]冀松,刘秀红,刘永立.基于RFID技术的仓储物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4):48-49.

[4]王大伟.基于RFID的物流管理系统设计及应用[J].电子设计工程,2016,24(20):66-68,71.

[5]刘铭,孙科学,王淑媛,周文斌.基于NiosⅡ的RFID物流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6,26(10):142-145.

[6]孙冀.化工自动化仓储物流管理系统设计[J].化工与医药工程,2016,37(4):12-16.

[7]程少帅.基于RFID技术的生产物流管理系统改进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38(4):80-82.

[8]陈朝坚.RFID技术在铜仁地区烟草仓储物流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物流技术,2015,34(16):203-205.

[9]杨琦,张焰,普荣.基于RFID的医药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37(7):104-107.

[10]王文博.RFID物流管理系统应用空间信息服务的探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13):135.

仓储优化设计范文篇4

【关键词】A物流;仓储信息化;建设

一、仓储与仓储信息化概述

(一)仓储管理及仓储信息化概念介绍。仓储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物流仓储系统的布局和设计、库存的最优方案选择、仓储作业的具体操作等,在物流企业的具体仓储管理中,仓储布局、库存管理及具体的仓储作业执行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这三者的配合程度及效率,会对整体仓储管理产生重要影响。仓储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完成物流仓储全过程的协调、管理与控制,以实现从商品出发地到最终客户的所有中间过程服务。具体地说,物流仓储信息化实际上就是协调物流仓储的每一个业务环节,构建一个信息技术支撑下的管理机制,提高系统内部信息共享和管理效率的体系。常见的物流信息化手段包括:条码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无线射频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等,合理、恰当的选择和运用相关手段,实现仓储信息化,是提升企业的场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二)仓储信息化对仓储管理的作用。物流仓储是物流企业消耗成本最高且业务难度最大的环节,影响企业的根本利益,物流系统产生的效益来自于整体物流服务水平和物流成本的下降,而这和物流信息的畅通、及时是分布开的。首先,物流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信息化手段可以将这个系统打通,让不同环节的参与者,如生产企业、物流公司、购买者等更加顺畅的进行合作,提升物流运作效率,提升第三方物流的价值创造了。其次,仓储信息化可以配合仓储管理业务开展,通过信息化的授权、监督机制,企业可以对物流仓储的各环节、相关部门与人员进行更高效率的监督与激励。最后,仓储信息化实际上可以创造一个更加优越的数据环节,让物流企业了解仓储需求,及时的配置和调整资源,满足仓储管理效率改进的基本要求。

二、A物流仓储信息化现状

(一)A物流有限公司及其仓储介绍。A物流有限公司(简称A物流)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中等规模的连锁第三方物流企业。该企业的仓储管理不仅仅涉及到仓储管理的仓库管理环节,还涉及到入库和出库环节。其流程是:确认入库———入库管理———确定出库,在确认入库和出库方面,分别包括以下流程:收件———分类———检验———确认,确认———提取———检验———发包———配送。而在入库管理中,则必然与企业日常仓储管理的其他出入库环节、日常管理机制、盘点与报损等制度相关联。可见,A物流的仓储管理流程是较为繁琐的,整个价值链环节涉及到许多企业和个人,涉及到企业内外部的许多因素,其仓储管理的效果将会较多的受到价值链相关环节的影响。

(二)A物流仓储信息化建设背景。A物流在及北京、广州、成都及武汉等地都拥有仓储基地,总仓储面积为29000平方米,其中浦东的仓储面积为105000平方米。从仓储的基础来看,地区的仓储面积较大,近年来开始逐步向周边区域进行仓储扩建。这就使得企业的物流仓储压力增大,而仓储信息化则是提升物流企业总体的管理效率、确保物流业务流程标准化等的关键所在,也是该物流企业发展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为达到提升物流综合效率与质量的目的,A物流开始了仓储为核心的物流信息化建设。

(三)A物流仓储信息化主要措施。A物流仓储信息化的主要措施如下:(1)以计算机系统为基础开展物流作业链的信息化管理。A物流在2009年建立物流信息化系统之后,不断更新和完善信息系统,截止到2014年10月,A物流的物流信息系统已经覆盖A物流多数仓储部门,使得A物流的总部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各门店的库存及配送情况。(2))无线射频技术。无线射频识别(RFID)是通过一种无线电讯号和微芯片标签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的通讯技术,RFID电子标签(RFIDTags)来实现存储和远程读取数据。RFID电子标签能够被应用于任何物体,通过无线电波对物体进行身份识别,接收的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过程无须人工干预,可在各种恶劣环境中工作,可以克服条形码使用效率低、容易出差错、信息容量有限等不可克服的缺陷。

三、A物流仓储信息化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信息化系统没有满足全部仓储业务需求。A物流仓储信息化的管理效率不理想,特别是信息化的流程没有很好的得到落实,部分业务仍然采取传统手段进行,这就表示其仓储信息化不完全覆盖仓储业务需求。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积累和规划,但是A物流却不愿去做这样的规划,或者一段时间就停下来,导致后期很难有发展。因此,企业必须构建一个符合信息化要求的业务流程,对业务的具体程序、对应部门与人员进行合理的批判。然而,在缺乏统一规范的情况下,物流信息化的应用会极大的受制于物流企业自身的技术实力和资本实力,这就导致目前A物流仓储信息化系统的成本较高,而A物流的起点很低,而市场上缺少适合A物流起步的信息系统,就导致其采用的信息化系统本身不完全符合企业仓储业务要求。

(二)仓储的标准化不足。针对前文提到A物流仓储信息化建设中,仓储效率不高的问题,联系企业实际情况,其主要原因在于仓储信息化缺乏与之配套的标准化机制。物流仓储信息化的运行,与物流仓储标准化存在密切关系。借助现代化手段进行仓储管理是仓储信息化的关键,然而这个信息手段必须建立在匹配的标准机制基础上,覆盖全部仓储流程。但是,目前该物流企业的仓储相关作业都没有必要的标准化规范,运行不规范也就无法运用信息手段。同时由于信息化的不规范,以至于企业在信息系统开发时,往往是直接委托给软件公司开发,或者直接购买相关专业软件。这样一来,A物流实际业务流程和信息流之间存在差异。就A物流而言,形成在国企基础上,主要是中铁,中海运等国家主要运输企业,这些大型企业本身同各相关部门联系密切,市场竞争压力小,就使得其资源整合动力缺乏,其结果就是垄断市场继续占据市场主要成分,但是不断出现的中小物流企业也在低价竞争中无法联合实现资源整合、提升企业竞争力而越加困难。

(三)仓储信息化的技术设备匮乏。结合前文介绍,A物流的仓储信息化效率较低,这与前文分析的仓储标准化低、信息化与需求匹配低有关,而这个问题最终形成的根本则是信息化手段不足以真正的达到其业务需求。目前A物流仓储信息化发展中,虽然企业开始引用物流信息化技术,但是所取得的成效却非常有效。例如,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服务在大型企业的应用比例为23%,在大型物流企业的应用仅为12.5%,在中小企业基本是空白。企业对物流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足,资金投入不够;据分析物流行业的信息技术总体投资占总额的比例还不到0.2%,与国际物流巨头对比投入2%以上差距比较大。基础技术服务应用比例趋少,整个物流的仓储信息化整合就相对困难。

(四)仓储部门人员的信息系统操作能力有限。与A物流的仓储信息化建设水平不足有关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专业的信息化人才。物流仓储信息化人才分为两类,一类是具备将信息技术与物流专业技术相结合的能力,成为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战略型人才;另一类是能够将信息技术与物流专业技术相结合,能够熟练操作具体业务的中低端人才。目前A物流仓储信息化方面,这两类人才都极为短缺。截止到2013年,A物流的从业人员中,大专学历的物流专业人才不足20%,本科学历的物流专业人才不足18%,硕士及以上学历的物流专业人才不足6%,在A物流企业中,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是高中及以下学历。并且,A物流并没有仓储信息化研究与应用的较高专业人才,这就导致A物流较少拥有自主创新的物流信息技术,而是通过引进且较少更新升级物流信息系统的方式实践仓储信息化,这显然会阻碍A物流仓储信息化的全面发展。

四、A物流仓储信息化改进建议

(一)结合仓储业务需求优化信息系统。A物流的仓储信息化并不完全符合自身的业务需求,企业需要更细致的分析业务需求,构建覆盖全部业务的信息化机制,才可以提升其效率。A物流可以学习成功企业的经验,例如,沃尔玛的仓储信息化以物流仓储及配送中心为枢纽,将POS机以及电子数据交换系统收录和更新的物流信息及时进行处理并启动相应的物流服务机制,极大的提升了物流服务效率。但是目前A物流实践仓储信息化的过程中,并没有很好的建立具备现代信息系统的完备高效物流配送中心。现代物流活动是建立在配送中心的基础之上的,建立现代化、适应信息化应用的配送中心才能使企业的物流活动更加顺畅。

(二)推进仓储标准化。针对A物流的仓储标准化程度低,导致仓储信息化发展受限的问题,解决仓储信息化建设不足,就必须关注仓储标准化建设。提升A物流的仓储信息化建设,需要注重仓储信息化中的标准化机制建设:实行统一的包装、卸载方式、工作流程和服务,为标准化做出铺垫,这对A未来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物流标准化主要包括:物流用语和物流计量的标准化、物流数据传输和交换的标准化、物流作业的标准化、物流服务的标准化。物流标准化是物流管理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物流合理化的重要内容。物流标准化涉及面较为广泛,具有很强的国际性,对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及时进行技术升级与设备更新维护。要实现仓储信息化就要不断加大对信息技术和设备的投入力度,包括物流的基础设施以及原有设施的改造等;对于A物流而言,信息技术应用除了遇到资金和技术的不足的问题外,在信息数据的深入分析方面A物流还是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如,沃尔玛有专门负责物流信息的收集和处理的SMART系统,每天不间断的收集信息,分析数据,对物流信息作出合理调配,并扩大到数据挖掘,从而能快速获得市场需求,对物流的把握程度和精确。但是这样的部门设置在A物流中还比较少,A物流对信息部门的认识就是对计算机等硬件的维护,在数据分析方面则相当薄弱,这显然是应当着手改进的地方。

(四)提升仓储人员信息技术培训。发展仓储信息化战略时,A物流需要关注专业的人才培养与提升。一方面,A物流需要加强对现有仓储信息化战略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主要立足于再学习和再挖潜,充分提高从业人员的能力,加大教育培训投入,建立一整套有效的员工培训机制。制订中长期员工培训计划,合理划分培训层次,使培训制度化、经常化。将人才的教育与培训结合起来,以储备一定数量的后备人才,特别是高级专业的技术人才。对高级管理人员结合业务发展,定期进行前瞻性的培训,同有关院校联合办学,提高现有员工的学历,改善其知识结构,进行学历再教育。

综上所述,仓储信息化对现代物流企业的物流运作效果与质量提升具备重要意义。A物流在仓储信息化逐步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特别是由于企业物流信息化的覆盖面不足、物流标准化匮乏、仓储信息化的设备与人才不足,缺乏完善的内外部保障机制等,极大的约束着企业的仓储信息化。后续发展中,A物流需要结合自身需求,合理的调整物流仓储的信息化方案,强化设备、人才与保障机制建设,在物流标准化与信息化技术基础上,推动物流仓储业务发展,提升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

作者:王晨曦 单位:西安外事学院物流管理1201班

【参考文献】

[1]刘礼蓉,李晓.浅析现代物流仓储管理的特点和任务[J].管理科学,2014(17)

仓储优化设计范文篇5

[关键词]专线转型;共享托盘;优化设计

1背景介绍

1.1山东临沂。临沂,是鲁东南地区中心城市,具有滨水特色的现代工贸城市和商贸物流中心,地处长三角经济圈与环渤海经济圈结合点、鲁南临港产业带、海洋产业联动发展示范基地和东陇海部级重点开发区域。2017年临沂人民政府审议通过《临沂市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7—2025)》,此文件明确指出要推动快递末端投送模式改革创新,将促进行业转型升级,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临沂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致力于打造绿色物流、智慧物流,建立更加具有竞争优势的物流企业。1.2临沂市商贸物流发展现状。由于发达的批发市场及起步较早的物流行业,临沂形成了货源广、线路多、物流信息丰富的竞争优势,物流价格比全国水平低25%~30%,吸引了众多企业将临沂作为货物中转地,既提高了物流效率,又节省了物流成本,临沂一些物流企业借此机会发展了分拨业务。随着全国物流业的发展,货物量增加,信息量增加,临沂物流企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传统物流企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高层管理人员资源稀缺、人工成本升高、高速公路通行费用等要素价格上升、企业经营成本攀升、盈利空间被压缩等问题亟待解决。而临沂大部分物流企业规模小,经济实力不足,无法研发配置先进的物流设备,给企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压力。1.3鲁驰物流简介。鲁驰物流秉持“诚信、专业、合作、共赢”的企业精神,以严谨、求实、真诚的态度对待与客户的每一次合作,为客户选择合理的物流方案及仓储配送方式,以低廉的物流成本提供最佳的供应链综合服务。鲁驰物流业务覆盖整个南方到点的落地配送和全国的仓储、分拨业务,发货人可以获得其仓库分拨全国的货物实现“一步到位”的服务,保障客户代收款和货物安全,节省了中间环节和客户时间,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分拨效率。

2鲁驰物流存在的问题

2.1分拨中心装卸不合理,易产生货损货差。鲁驰物流公司的业务覆盖整个南方到点的落地配送和全国的仓储及其分拨业务,其在运输过程中设立了分拨中心。分拨中心具有衔接生产和消费与平衡需求的作用。但在运输过程中,货物需要途经多个分拨中心,多次装卸必然会导致货损货差。2.2人工分拣工作效率低、差错率高,信息滞后。目前大多数快递公司仍属劳动密集型企业,其中处理拣选作业的人力达50%以上,而且拣选作业的时间占整个配送时间的比例为30%~40%,使物流运作效率低下。通过鲁驰分拨中心的实例研究,对分拨中心的设施布局、工作流程等影响鲁驰物流公司发展等问题进行解决。2.3分拨中心缺乏科学的业务流程。鲁驰物流仓储和拣货、分拨现场杂乱,缺乏6S意识,场地脏乱差,货物的空间利用率较低。在采购、生产和销售物流系统中,库房设计不合理,功能单一,储存空间利用效率低,不便于集中管理,导致人工成本较高,增加了仓储成本,物料摆放混乱,存取不易,无法先进先出,增加了返工成本和包装成本。2.4专线、分拨业务利润率和市场占有率下降。鲁驰物流以专线分拨和分拨业务为主,其一成不变的生存以及盈利模式不再占据优势,因此企业转型迫在眉睫。

3优化解决措施

3.1使用托盘租赁循环共享模式。采用托盘循环共享模式有以下优点。(1)降低企业采购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在循环共享方式中,托盘租赁服务商可以提供质量好的托盘,加上专业化的托盘管理和维修保养,可以让托盘寿命大大延长,避免托盘维修费用和弃用所造成的损失,节约综合成本。(2)提升物流作业效率,推进物流作业标准化。使用托盘租赁循环的共享物流模式,使装卸货的效率提高3倍以上、车辆周转率提升1倍以上、货损率降低20%~70%。(3)响应国家政策,推行绿色的物流。2009年《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文件中都有相关内容的重点阐述,商务部等也都在促进托盘共用方面做了很多工作。2016年,共有三个城市被确定为第三批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其中就包括鲁驰物流公司所在地———临沂市。(4)随用随租,避免资源闲置浪费。租赁托盘灵活性强,可以提升企业在开支方面的弹性与灵活性,解决了托盘使用时明显的季节差和跨区使用问题,改善旺季托盘数量不足、淡季大量闲置现象,使企业无须消耗大量资金购买托盘。3.2仓库内使用立体货架。使用立体货架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减少占地面积;提高仓库管理水平,便于清点货物,提升作业效率;减少货损货差,防止货物丢失。因此我们建议鲁驰物流根据货物的包装、外形、性质以及储存时间长短,将货物按一定的性质放置于立体货架上。根据鲁驰物流的调查与研究,发现鲁驰物流进行储存的货物多为中小型商品,对于仓库的地坪厚度以及货架密集度要求较低,因此建议鲁驰物流初期在仓库中设立以下类型货架。(1)中型货架。每层状态下可承重150~250kg,可任意调节高度横梁与立柱,采用活扣连接,安装卸载方便,规格为L2000×W600×H2000。(2)重型货架。每层状态下可承重800~4000kg,适用于储存各类货物,适合托盘堆高及叉车操作使用,充分利用空间,且配以专用的锁销。3.3专线向快运转型。一是完善快运系统,为开展快运业务打好基础;二是网点设置,逐步打造“门到门”的线路布局;三是在途跟踪实现信息透明可视化,提高客户满意度;四是自动结费使整个物流过程无现金交易,最大限度避免携款逃逸现象;五是掌上App等移动应用促进企业与客户的及时交流与互动,有效防止纠纷发生。

4结论

仓储优化设计范文篇6

(1)二矿庚组煤开采成本低,但高富硫、高灰分,受市场制约比较严重;己组煤是优质炼焦煤,市场前景好。但二矿井下胶带运输系统己、庚组煤无单独的储煤仓,不能分采分运,无法实现资源的合理配采,难于满足市场的需要,综合经济效益低。而合理配采、实现分装分运分销,可以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经济效益。(2)污染环境。二矿紧邻市中心,原地面储煤仓容量仅1750m3,无法满足不少于2d储量要求的规定,绝大部分原煤在储煤场落地露天储存,不仅造成了煤炭资源丢失,还污染了环境。(3)胶带运输和储装运系统能力不足,与矿井发展不匹配。筛选系统简易安装,设备处理能力低;矿井主斜井胶带输送机运量仅400t/h,整个系统能力为150万t/a,无法满足生产需求。(4)胶带运输系统复杂,装载点多,设备档次低,效率低。

2优化设计基本思路

二矿可简单分为东西2大采区,井下西部己庚二和己庚一采区生产己、庚组煤,东部庚三及三水平只生产庚组煤,如果在井下实现2种煤炭分运,需要在主胶带斜井下部、暗斜胶带增加2个储煤仓,根据煤种分时段运输;地面新建1套储装运筛选系统和4座储煤仓,增大原储装运系统能力,使己、庚组煤分别储存;将主系统普强胶带更换为高强胶带,这样可实现己、庚组煤炭分运、分储、分销,主运输能力和煤仓储装能力相应提高。

3实施情况

(1)储装运生产系统优化。在主斜井胶带机上延方向新建筛选系统,原煤由明斜胶带输送机(主斜井胶带输送机)运送到筛分楼上,由分叉溜槽进入到振动筛,经过筛分处理后,粒径大于50mm的原煤流入手选胶带输送机被人工手选,选出的矸石及其他杂物进入矸石仓,经矿车运送至翻矸系统翻入矸石山;块煤经破碎机破碎后,和粒径小于50mm的筛下煤混合转载到上仓胶带输送机上,经过配仓胶带输送机,用卸料器按不同品种的煤卸入相应的新建煤仓中,煤仓中的煤经过仓下给煤机、仓下胶带输送机和上铁路胶带输送机进入新装车点或原煤仓中,通过火车外运。当储煤仓满仓时,原煤进入储煤场储存,然后经汽车外运销售。另外,煤仓侧面留有汽车装车口,也可用于汽车外运销售。(2)主要筛选设备选型。选用2台4DL2467型单梁激振筛,1用1备,处理量1000t/h;选用FP63AS型双滚齿破碎机,处理量400t/h;地面储装运系统共计安装6部胶带机,带宽均为1200mm,V=2.5m/s,Q=1000t/h。仓下给煤机选用甲带式给煤机,新建4座储煤仓,总容量26000m3,己组煤和庚组煤各占2个仓。(3)由于明斜胶带运输巷第3部机头处有水平夹角,先将主斜井胶带输送机前2部更换为高强胶带(明斜胶带)。拆除部分地面建筑,在原筛分楼延长线方向建新筛选楼,高强胶带输送机的驱动装置和卸载滚筒放在新筛选楼上部,液压拉紧装置放在地面,待土建工程、胶带机驱动、张紧装置安装完工后,拆除主斜井前两部普强胶带,更换为1部高强胶带,这样减少了施工和安装时对生产系统的影响。改造后运输能力为1000t/h,提高了600t/h。(4)恢复完善井下原有部分巷道(安装庚组集中胶带),新施工暗斜巷道1500m,新建庚三煤仓(2000m3)、己一煤仓(1000m3)、己二煤仓(1200m3)。(5)拆除庚三集中胶带和庚三上山普强胶带机。在暗斜、庚三上山各安装DTL100/800/4×315S高强胶带。(6)明斜巷道下段取直后,拆除普强胶带,将明斜胶带下延,合为1部高强胶带。(7)己二集中巷新煤仓建好后,拆除原来的3部普强胶带,更换为1部高强胶带输送机。以上方案分步实施,自2009年5月起开工,历时3a,于2012年4月全部竣工。

4优化后运输流程

(1)庚一采区:庚组煤→庚一下山胶带→庚组集中胶带→庚三上山胶带→暗斜胶带→明斜胶带→地面。(2)己一采区:己组煤→己一下山胶带→己一煤仓→己一集中胶带→己二集中胶带→己二煤仓→明斜胶带→地面。(3)己二采区:己组煤→己二集中胶带→己二煤仓→明斜胶带→地面。(4)庚三采区:庚组煤→庚三上山胶带→庚三煤仓→暗斜胶带→明斜胶带→地面。

5结语

仓储优化设计范文篇7

关键词:ERP系统;企业管理;物流管理;应用策略

近年来,随着经济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变革,大多数企业内部都面临仓储费用高、物流管理效率低等现实问题,在成本控制理念持续发展的如今,显然与企业发展不相适应。事实上,在ERP系统支撑下,企业物流管理融合了更多先进的思维,并使其发挥着有效的工具作用,通过资源配置与优化,帮助企业实现更高价值。因此,为了有效提升企业物流管理水平,ERP系统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物流管理中。通过企业物流管理与ERP系统的有机融合,以此提升企业物流管理的效率,推动企业市场竞争力的跃升。

1ERP系统的概念

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即企业资源计划,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制造行业,它为企业提供了集成化的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被业界认为是企业向信息化转型的关键。具体而言,ERP系统主要指基于信息技术基础的系统化管理思维,并发挥决策统筹作用的信息技术管理平台。ERP系统依赖于网络信息技术平台,利用信息网络系统进行业务流程的重组,以实现对企业内外资源的科学配置。它将分销、采购、生产、财务及服务等功能融合管理,实现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及业务流的集成。通过借助企业供应链管理优势确保企业各个环节的高效衔接,强化核心竞争力。

2ERP在企业物流管理中的作用

2.1提升效率与减少误差。企业物流管理中时效性是关键要素之一,在ERP系统的应用下,可以使信息传递更为便捷和准确,既减少了信息追踪环节,使企业管理者节约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创新思考,同时也弱化了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决策失误,提升企业物流管理的决策速度。此外,在ERP系统的支撑下,企业可以打通本地数据与网络信息的连接渠道,实现物流信息数据的持续共享与快速查询,推动企业数据管理走向规范化、精细化和科学化,实现企业物流管理的整体结构性优化。2.2促进决策的科学化。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格局,决策的科学化对企业管理至关重要。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一旦缺少了ERP系统的支持,则无法有效掌控市场信息,对于决策效率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在传统的企业管理决策中,主要依赖于决策者的经验及个人判断,而ERP系统的应用改变了这一现象,通过集成化的信息管理,能够实现动态化监控,使决策有据可循,帮助企业实现快速决策和战略调整,不断优化企业管理水平。2.3解决库存管理难题。库存管理是企业的重要内容之一。受制于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物料短缺及库存积压往往是企业无法避免的问题。而ERP系统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则有效地发挥了信息技术优势,实现物料需求与供应需求的平衡,并为物资采购计划提供合理决策。同时,针对企业库存管理的实际情况,帮助仓储物料的上限与下限实现合理筹划,在确保生产需求的基础上降低物料库存量,最大程度地降低资金占用,为资金周转提供了有效保障,有效解决了库存管理的难题。

3ERP在企业物流管理应用中面临的困境

3.1无法正确实施业务流程重组。ERP系统的成功应用,需要企业聚焦于业务流程,对其进行全面优化与设计,去除冗余和无效的工作环节,提升企业物流管理的效率。但面对这种全方位的变局,在业务流程重组中易出现业务流程重组流于形式的问题。企业在ERP系统应用过程中,对于业务流程的重组不够重视,缺乏与之相适应的实践经验,理论与实际不能有机统一,根本上还是执行传统管理手段。这样不仅难以发挥整体的功能性,甚至导致管理方式僵化。管理调动与执行部门协调不一致,造成业务流程重组的盲目性,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管理。3.2存在对ERP的认识误区。相对于ERP系统的应用而言,真正的变革并非是单纯引入一套管理软件那么简单。要想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自动化,提升ERP系统的应用效能,更重要的是要实现传统经营思维方面的变革,将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的经营模式融入其中,从而大幅提升企业经营效益。实际上,ERP软件只是一种现代化的辅助技术,它能通过技术优势快速总结管理问题,并进行一定范围的评价,为企业管理提供决策依据。然而,从大量的实际应用来看,企业对于ERP系统的认知模糊,忽视了将ERP系统与企业物流管理的结合,从而导致在实际使用中ERP系统匹配性很差。这种一劳永逸思维的出现,最终弱化了ERP的应用效果。此外,企业在ERP的应用中,简单将其视为原有物流管理的电子化,而未真正发挥出ERP系统的技术优势,这些不切实际的期望与贬低,都对ERP系统的应用造成影响。3.3应用培训程度不够。从本质上看,ERP属于一种人机结合的闭环自动控制系统,人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企业在将ERP应用于物流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对人员的培训,避免形成薄弱环节,最大程度发挥ERP的管理效能。ERP系统在应用中呈现复杂的层次性,这也要求企业在培训中突出层次性,将技能培训与思维培训融合起来,提升应用与创新ERP系统的能力。3.4ERP软件本身的局限性。从ERP软件的起源来看,它最早出现于发达国家,属于市场竞争的产物。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ERP的作用日益明显,产品结构较为完善,应用相对成熟。但对于应用的实践而言,任何行业及企业之间都存在着特殊性,对于管理需求也各不相同,想要开发出万能的ERP软件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一方面,ERP功能扩充性不足,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在激烈的竞争格局下,ERP系统功能的局限性会对管理工作延伸造成制约;另一方面,ERP系统适用性有限。ERP最初是面向于制造业的,在制造业以外的金融、交通及零售业等行业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难以在短期内发挥出优质的效果,导致ERP系统的适应性不尽人意。

4ERP在企业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4.1切实做好业务流程重组过程。ERP系统的核心在于帮助企业实现供应链的科学管理,在此过程中将与企业物流管理业务流程紧密相关。ERP系统的有效应用应基于合理的业务流程,以提升企业资源管理与利用效率,因此,企业在ERP系统的应用过程中,必须对物流管理的业务进行重组,融入全新的设计思路,改变传统的物流管理方式,通过对流程的优化设计减小ERP应用的阻力。在ERP系统的推动下,企业产品物流业务可以借助先进的工艺及方法,如生产集成化、区域化,优化产品生产物流过程,使各生产要素得到有效控制,并根据生产过程中所获取的订货数量、投产计划及技术信息等进行有效调整。对于企业物流管理而言,库存属于一种负债形态,日本企业最早提出精益生产“零库存”的概念,但从实际的企业管理来看,距离“零库存”仍然遥远。由此,在企业仓储物流业务流程重组中,要打破传统管理思维的局限。需按照货物的数量、等级编号等进行审核,避免不合格产品的出现;对产品的原材料及零部件类型进行仓储规划,建立科学的仓储数据;围绕安全库存、季节性库存及促销库存要求,对货物进行编号盘点,提升仓储的管理质量。通过企业一系列的价值链再造,使ERP系统优势得到全面发挥,真正优化物流管理质量。4.2慎重进行ERP软件选择。正确的ERP选型是企业ERP成功实施的基础。企业在ERP系统的应用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管理的基础及资金资源现状,借助最适宜的ERP管理软件实现物流管理的优化。因此,企业选择ERP软件之前,需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分析判断,彻底分析企业生产制造、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及财务管理,深入掌握各个环节的特点及需求,针对企业物流管理的现实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应用计划,并将供应商及供应商服务纳入考察范畴,也可依靠第三方咨询机构进行鉴别。从企业核心管理层面进行分析,做好投入与产出判断,注意成本的合理性,既不能片面追求大而全,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也不能为节约成本选择不适应企业需求的软件。此外,还应考虑软件供应商的综合实力,以及实施人员素质及其后续服务的能力。4.3全面做好应用培训工作。由于ERP在企业的应用中具有层次性,因此也需要企业加强培训的筹划,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培训满足ERP系统应用的需要,在培训内容中融入更多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方法,加深员工对应用的理解,转变传统的认知与态度,提升实践应用水平。落实业务理念培训,从ERP系统原理及运行机制入手,学习相关的基础理论,了解企业实施ERP的必要性,掌握ERP应用所需的工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帮助企业内部达成共识,为项目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落实技术培训,由于ERP系统的应用具备技术性,在企业应用中需要结合人才对系统的应用、管理、维护与二次开发,企业应加强人员的技术培训,建立复合型人才培训机制,快速构建专业的ERP系统应用团队。落实操作培训,ERP系统由众多的模块功能所构成,在培训中需针对各个环节进行专业培训,清晰地说明“怎样做”,同时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分专业、岗位及部门进行指导,真正将ERP系统吃透。4.4深化对ERP的正确认识。企业作为一个管理体系,在应用ERP系统时应保持统筹观念,落实自上而下的管理结构,加强从管理层到基层的认知,实现ERP应用目标与要求的统一。从ERP系统的应用实践看,该管理思维与传统管理模式存在显著差异,或许会给企业带来理念上的冲击。因此,ERP的应用对企业将是一次管理革命,特别需要理清管理思路。从长远角度看,响应当前政策号召,积极参与不同企业的深度融合发展过程,在企业供应链流程设计、协同布局等战略规划中要加以应对和筹划,做好立项分析,包括经费预算、人力配备、过程控制及组织保障等,通过系统化设计与尝试,使ERP能够获得广泛重视和应用,深入企业物流管理的深层领域,切实发挥出其实践效果,帮助融合行业建立高效的物流管理体系,使企业从ERP系统的应用中受益。

5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企业管理理念及模式的变革,ERP在企业物流管理中的应用日益普遍。作为一种整体的管理解决方案,它不仅是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软件,更多的是体现管理思维与理念的结晶。从某种意义上来看,ERP系统的应用是衡量企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尺,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企业面临全新的市场变革,更需要加强对ERP的应用,提升物流管理的整体水平,并使企业管理进入全新的阶段,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陶振晖.ERP系统在企业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财富时代,2020(1):163-164.

[2]代安业.新形势下现代企业物流管理工作创新策略[J].财富时代,2019(12):222.

[3]徐向南,孟欣.ERP在电力物流信息化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风,2019(33):228.

仓储优化设计范文篇8

一、中海油物资的安全库存与订货批量

安全库存与订货批量是影响库存成本的决定性因素,对安全库存和订货批量的科学设计和有效管理是降低公司生产成本的重要手段。在物流管理文献中的安全库存和订货批量基本上都是基于制造业物流管理活动来进行定义和论述的,中海油的物流管理活动与制造业相比有很大的差别,其安全库存和订货批量的设计应该与制造业有很大的不同。

安全库存。制造业的安全库存是可通过历史数据求得的企业正常运转所需的最小库存量。由于中海油的大部分物资需求量是不确定的,历史数据对今后的指导意义不大。而且中海油单日生产成本很高和安全要求又强,所以,按照制造业的模式设计中海油的安全库存是不可行的。本文对中海油安全库存的定义是:中海油的安全库存等于最大采办周期内最大可能需求量。

安全库存水平。制造业安全库存水平定义为目前安全库存量加上已订购量减去延期交货量。对于中海油库存管理而言,延期交货量可视作确定性需求,如果延期交货(出库)日期不在其后一个订货周期时间内,那么它对库存安全不会有影响,所以,中海油的库存水平等于目前库存量加上已订购量(不含延期交货量)。

订货批量。安全库存水平是满足公司生产需求的最低库存。但受其他成本因素的影响,实际的库存水平总要高于安全库存水平,其经济订货批量是使生产总成本最低的订货批量。制造业由于其对物资的需求频率基本固定的,也不考虑库存成本,与中海油的物资管理环境决然不同,所以对中海油的物资管理是不适用的。

在中海油的物流成本中,物资采购成本和库存成本占绝大部分,订货成本只占很小的比例,并且仓储管理主要由中海油的内部关联公司总承包,担负生产准备或物资采购人员的数量不可能随着业务的减少而即时裁减,所以,订货批量对中海油的订货成本影响很小。中海油的经济订货批量主要由采购成本和库存成本决定。所以本文认为,中海油的经济订货批量是在不提高采购价格的前提下,供货商承诺提供的最小供货批量。

二、中海油物资管理与控制

控制分为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直接控制是通过采取行动与环境取得平衡来决定工作成果的控制方式。间接控制是上级通过事后业绩评价影响作业人员当时行动的控制方式,也叫影响控制。对于中海油物资管理活动而言,由于海上石油物资管理的复杂性和上下级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上级很难实现对现场物资管理活动进行实时指导,更多是通过公司规章制度手段进行间接干预。

这样,公司的《物资管理规定》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当前的《物资管理规定》不是以成本控制为主线来进行设计的,具有明显的生产主导性,如安全库存和订货批量大小由业务部门来确定;库存物资积压、物资报废处理基本上由业务部门来主导等。商务合同部虽然名义上是物资管理的职能部门,但在《物资管理规定》中,其赋予的职责趋向于物流服务商的管理职能,对物流质量和成本控制没有足够的权限,因而缺少降低物流成本的动力。

本文建议,《物资管理规定》以物流价值链为走向,以成本控制为主线,以成本驱动因素优化为设计原则,以科学的权责分工和绩效考核体系作为控制手段来进行统一编制,即在《物资管理规定》中,采办管理、仓储管理以及生产管理中的物流活动都属于物资管理活动中成本驱动因素的一部分,公司应该明确唯一的职能部门(本文假定为商务合同部)全面负责物流管理活动中的质量与控制职能。

1、物流价值链及成本驱动因素。

《物资管理规定》的设计不但要有利于物流的增值活动,还要有利于对物流成本的控制活动。首先,可以将物流价值链的组成部分:采办、采购、外部运输、仓储、内部运输及生产使用等具体增值活动分解开,然后找出并分析影响各个活动的成本驱动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刚性因素)和人为因素(可调因素),最后通过运筹规划确定使公司价值最大化的活动组合。

2、权力责任分工。首先,权力和责任要统一,谁对某项活动拥有实际决策权,谁就对本项活动的绩效负责。其次,权力与责任的分配要科学,即谁对某项活动拥有更多信息和效率优势,谁就负责此项活动。再次,激励要相容,即谁的利益与某项活动的绩效有冲突谁就不能对此项活动拥有决策权。通过《物资管理规定》的优化设计,将每项活动的权力和责任合理地分配到具体的部门或岗位,以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和成本控制。

3、计划与控制。首先,《物资管理规定》要有利于在物资管理计划与控制中对各部门目标变量的设定,如库存成本、库存周转率、需求频率估算与实际需求的吻合程度等等。其次,部门的目标变量与其外部影响因素的关系易于确立,以便于建立事后评价标准对部门绩效进行更科学的独立考核,如库存成本与采购价格、库存水平的关系等。最后,《物资管理规定》中要构建部门间的联动绩效考核关系,即公司整体绩效与各部门的绩效之间要挂钩,从而达到更有效的间接控制效果。

三、建言《物资管理规定》有所修订

1、商务合同部全面负责物资管理活动的质量与成本控制,其它业务部室为协助方,向商务合同部提供规范化的需求信息并配合物资管理活动。

2、安全库存及订货批量由商务合同部牵头来确定。即各业务部门提供物资需求计划,并注明最小提前通知期和提前通知期时间内的最大需求量,商务合同部根据某项物资总的需求情况、提前通知期、订货周期等参数确定安全库存和安全库存水平;订货批量则在采办过程中确定。

3、工程剩余物资由商务合同部统一管理,在财务账户计入此项物料成本的部门或项目组在一定期限内优先使用。

仓储优化设计范文篇9

关键词:防汛物资;供应链;水利

1传统的防汛物资管理模式

1.1传统的防汛物资管理模式和流程

防汛物资对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采用的传统防汛物资管理模式和流程为:由各级抗洪抢险主管部门根据防汛抢险形势和保障防洪工程安全的需要,组织对防汛物资的招标采购,然后将采购的防汛物资集中到防汛物资储备管理部门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在汛期防洪抢险时根据抢险形势需要发出调令,由防汛物资储备管理部门将相应防汛物资紧急调运到防汛抢险所在地使用,汛后已使用但能回收重新使用的防汛物资再返还到防汛物资储备部门,不能回收使用的核销后再进行相应补充。

1.2防汛物资管理的基本要求及其主要特点

根据防汛物资的功能特点、作用、地位和管理目标要求,防汛物资管理应满足的基本要求及其主要特点为:安全性,即要确保防汛物资应有的性能在汛期时刻保持安全良好状态,充分满足抗洪抢险的需要;时效性,即确保在抗洪抢险需要时能将调运的防汛物资快速安全及时紧急运送到抢险地点;偶发性,表现在防汛物资的调运上,一般只有在险情发生时才会根据抢险需要紧急调运和使用防汛物资,而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防洪工程不断建设(抗洪工程设计标准多提高到50年一遇甚至百年一遇)和防洪措施的不断完善,发生险情的概率越来越低;重要性,表现为在险情发生抗洪抢险时,防汛物资不可或缺,起到了重要的物资保障作用;经济性,即防汛物资的储备和管理在满足抗洪抢险需要的基础上耗费要尽量少,不得超出相应的定额标准,必须要在国民经济和各级财政所能承受的范围内。

1.3存在的主要问题

1.3.1传统的防汛物资管理模式所面临的困难(1)防汛物资的采购方面。主要采取的是招投标管理模式,管理部门与供应商的关系表现为批量、多源采供,短期合作,最关注的是产品的价格(习惯采取低价中标),其次是交货期,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不高。招投标模式节约了一定的财政资金,但存在以下短板,采购须经过大量冗长复杂的各种物资招投标,签订供货合同以及入库验收,质量检测等程序,不仅组织采购的时间跨度漫长使物资不能得到及时快速补充,还需耗费大量的人员力量和差旅、招投标、检测等费用支出;供应商为了节约成本赚取更多的利润,不再追求产品质量和功能上,容易打“擦边球”,如在编织袋的采购上,供应商为降低包装和运输成本,往往降低编织袋在摩擦系数上的要求等。(2)防汛物资的入库验收和日常储备管理方面。防汛物资储备管理部门负责防汛物资的入库验收和日常储备管理工作,但由于存在人员编制少,专业技术和设备力量薄弱等客观条件,在物资入库验收上,由于专业检测技术和设备力量薄弱等原因,往往只能先进行简单的数量和外观检验,对进一步的物化质量检验需要送外面专业部门检测,这不仅需要耗费较多的检测费用,而且由于一般从送检到检出结果时间较长(有时还需要复检甚至复检不合格需退回重新生产等)而相应延长了防汛物资验收入库的时间,影响了防汛物资的及时使用。在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中,往往只注重物资码堆,摆放得齐不齐,美观不美观,物资表面干净不干净等方面,对物资特别是专用设备、器材的日常维护保养往往由于缺乏专业的人员和设备而无从下手或维护保养不到位,造成对防汛物资汛期安全性保障不足。(3)调运时的装卸、运输等物流方面。防汛物资储备管理部门负责将调运的防汛物资快速安全运送到抢险地点,但人员少,装卸人员和设备运输力量薄弱。防汛物资调运的时效性要求将物资快速及时发运到抢险地点,这需要充分的装卸人员、设备和运输力量;而防汛物资调运的偶发性以及经济性决定了防储部门不可能长期配备大量充分的装卸人员、设备和运输力量等待险情发生和物资调运,这样就造成防汛物资在紧急调运上很难得到充分的装卸、运输等保障。1.3.2传统的防汛物资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1)经济性方面。储备的防汛物资只有在险情发生时才会可能被调用,一般情况下被长期储备在仓库内,这不仅长期占用相应的仓储资源和资金,还要长期配备相应的人力资源、办公设施和调运设备。这些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较大耗费虽然有抗洪抢险的直接和间接效益作相应弥补,但随着水利防洪工程的不断建设(抗洪工程设计标准多提高到50年一遇甚至100年一遇),发生险情的概率越来越低,调用防汛物资用于抗洪抢险的机会越来越少,甚至多年未调用或少量调用,防汛物资保障抗洪抢险的直接和间接效益也越来越不显著。防汛物资长期多年储备,大多物资很少会被调用逐渐自然损耗,储备期满后会直接作报废处理,这也造成了大量防汛物资的无益耗费。(2)新材料研发方面。防汛物资储备管理部门在防汛抢险物资新材料的研发上基本未配备专业的人员编制和专门的人才队伍,缺乏用于研发的相应设备设施,也未有专项财政资金支持,而供应商由于在防汛物资采购上和防汛物资储备管理部门是建立在招投标采购基础上的短期临时合作关系,对新材料研发方面积极性不高。这就造成了防汛物资新材料的研发步伐不快,创新动力不足。

2防汛物资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2.1防汛物资供应链的含义

供应链是指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这样一个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1],是一个包含多个功能主体的系统。防汛物资作为一类专用产品,也同样存在这样一条供应网链结构,即包含防汛物资生产商、供应商(商或分销商)、防汛物资主管部门(采购)、防汛物资储备部门(仓储)、运输商、防汛物资使用单位(最终消费者)等多个功能主体,这些主体的核心单位应为防汛物资主管部门(也可以为防汛物资主管部门委托的防汛物资储备部门,以下简称核心单位),围绕这个核心单位,通过对网链中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将这些功能主体连成了一个整体功能系统,即防汛物资的供应链。

2.2防汛物资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供应链管理,是以市场和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在核心企业的协调下,本着共赢原则,以提高客户满意度、获得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协同商务、协同竞争为商业运作模式,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集成技术,达到对整个供应链上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业务流和价值流的有效规划和控制,从而将消费者、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服务商等合作伙伴连成一个完整的网状结构,形成一个极具竞争力的战略联盟。供应链管理的实质是深入增值链的各个环节,能够将顾客所需的正确的产品在正确的时间,按照正确的数量、正确的质量和正确的状态送到正确的地点,并使总成本最小[2]。结合防汛物资的性质、目标、特点和要求,防汛物资的供应链管理可以理解为:以充分满足防汛抢险物资需求为导向,在核心单位的协调下,以提高防汛抢险物资管理满意度、发挥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标,以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关系,优势资源横向集成,合作共享,系统化协同运作,多赢互惠为运作模式,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集成技术充分共享信息,达到对整个防汛物资供应链上的生产、研发、采购、储备、装卸运输、核销(报废)的有效规划和控制,从而将防汛物资生产商、供应商、主管部门、储备部门、运输商、使用单位等连成一个完整的网链结构,形成一个极具效率的功能主体系统。防汛物资供应链管理的实质是深入供应链的各个环节,确保将防汛抢险所需的正确物资在正确的时间,按照正确的数量、正确的质量和正确的状态送到正确的地点,并使总耗费成本最小,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大,并适应新时代要求加强新材料研发和管理创新,驱动防汛物资管理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

2.3实施防汛物资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基础条件和运作思路

2.3.1实施防汛物资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基础条件根据以上防汛物资供应链管理所涵盖的内容和实质内涵,实施防汛物资供应链管理模式,需确定、建立和具备以下运行供应链管理的基础条件。(1)核心单位的确定。防汛物资作为保障防洪抢险的国家战略专用储备物资,由其主管部门根据《防汛物资储备定额》和防汛抢险形势的需要组织采购和验收,并根据汛期抗洪抢险形势的需要物资调令;防汛物资的储备部门承担着防汛物资储备,日常管理和维护,新产品新材料开发和组织紧急调运等职能。这些职能决定着防汛物资主管部门(也可以为防汛物资主管部门委托的防汛物资储备部门)在防汛物资供应链中处于核心地位,生产商(供应商)、运输商等都要围绕这个核心单位的职能运行和服务。(2)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关系。传统的防汛物资管理模式下,核心单位与生产商(供应商)、运输商等是建立在招投标采购基础上的临时采购关系,是一种交易活动,制造商对采购的质量也是事后把关,不能进行实时控制,双方缺乏战略合作意识,无法整合各方资源解决防汛物资管理中存在的诸多困难、问题和不足,无法就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作出安排和规划。核心单位与生产商(供应商)、运输商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后,它们之间商品或服务的采购关系就由临时采购关系转变为长期的订单采购合作关系,采购管理也由一般采购管理转为供应链各节点单位之间的资源整合管理,这样就大大方便核心单位整合供应链各节点单位之间的优势资源,解决传统防汛物资管理中存在的诸多困难、问题和不足,就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作出规划安排。(3)信息的充分共享。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要想进行紧密配合和协调,使供应链整体运作达到协调性、同步性,信息共享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传统的防汛物资管理模式下,核心单位与生产商(供应商)、运输商之间没有共享信息,生产商(供应商)、运输商对核心单位的需求无法实时响应。采取供应链管理模式后,核心单位协调建立供应链内各节点单位的信息共享机制,防汛物资管理部门的行业规划信息、灾情险情信息、防汛物资需求信息,储备部门的库存信息和调运运输装卸需求信息,生产商(供应商)的生产和库存信息,运输商的装卸和运输力量信息等,都被有效集成和充分实时共享,极大地提高了供应链各节点单位的相互之间的协调性、同步性和运行效率,保障防汛物资供应链时刻能协调高效运行。2.3.2防汛物资供应链管理模式运作的基本思路在确定核心单位与供应链各节点单位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立供应链各节点单位信息充分共享机制后,防汛物资供应链管理就具备了运行的基础条件,按以下基本思路进行高效协调运作。(1)各节点单位优势资源横向集成,系统化运作,合作共享,多赢互惠。防汛物资管理部门有政策(如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和需求优势,防汛物资储备部门有物资管理和仓储优势,生产商、供应商有物资生产、质量控制、库存和新产品研发优势,运输商有运输和装卸力量优势等。这些核心优势资源以“相互补充,合作共享,多赢互惠”为原则进行有效功能集成,“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整体化运作”,形成了一个极具效率的功能集成整体系统,形成了“1+1远远大于2”的集成效应和规模效应。(2)险情需求驱动,快速响应,同步化运作。当险情发生,需要调用防汛物资时,使用单位开始申报防汛物资调用计划,驱动防汛物资供应链;调用计划经相关部门批准后,防汛物资管理部门发出防汛物资调令;防汛物资储备部门组织调运储备的防汛物资;运输商组织充分的运输和装卸力量为紧急调运提供支持;生产商、供应商根据物资调用情况做好补充防汛物资的生产准备。供应链上的各节点单位通过建立的信息共享机制均能及时快速作出响应,基本上可以达到同步化运作,极大提高了防汛抢险物资调运和储备管理的响应效率。(3)供应链的动态重构。围绕核心单位的供应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变化的,可根据新时代对防汛抢险管理的要求以及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可能发生灾情险情的概率、防洪工程建设状况和标准等情况的不同和变化,对各节点战略伙伴的选择、核心资源集成模式、业务流程重组、供应链敏捷性等,不断创新、优化、调整和重构,始终保持供应链能够高效运行、快速响应。

2.4实施防汛物资供应链管理后管理模式的转变和现实意义

在防汛物资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与传统防汛物资管理模式相比,防汛物资的采购、库存和物流等主要管理模式均发生相应的转变。这种转变相应地解决了传统防汛物资管理模式所面临的困难、问题和不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4.1防汛物资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采购管理实行防汛物资供应链管理模式后,核心单位与供应商的关系从简单的买卖关系转为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防汛物资采购从为补充库存而进行的在招投标基础上的临时合同采购转为长期订单式采购,防汛物资采购管理从一般交易管理转为供应链各单位间的资源整合管理。核心单位与供应商共同协商制定战略性的采供计划,这样就使双方不必再为日常琐事耗费时间和精力,也保证了供需双方的合作诚意以及双方参与共同事务的积极性。采购成本问题可通过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来解决,核心单位与供应商之间直接询价比价以及建立价格协商机制确定价格,直接制订采供计划发出采购订单。这样防汛物资采供手续大大简化,不再需要冗长复杂的招投标程序,避免不必要的手续和谈判过程,交易成本大大降低,也避免了相互之间信息不对称可能造成的成本。核心单位可参与供应商的产品设计和产品质量控制过程,通过信息反馈和质量教育培训,在供应商之间促进产品质量改善和保证。这样在防汛物资的质量检验上则从事后检验提前到了事前和事中检验,采购的防汛物资可直接进入仓储部门,验收成本大大降低,减少了采购部门的压力,更好地保障了防汛物资的采购质量,缩短了防汛物资的检验时间和采购时间。对防汛物资特别是专用设备、器材的日常保养上,核心单位可以委托供应商委派专门人员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充分保障了防汛物资特别是专用设备、器材在汛期的安全性。核心单位可与供应商(制造商)共同制定防汛物资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发计划,利用供应商(制造商)的资金、设备、人才和研发优势开发防汛物资新材料、新产品。协调供应商计划,建立不同防汛物资和规模层次的供应商网络,充分保障防汛物资供应,推动防汛物资的研发、供应、储备、调运和管理不断向前发展。2.4.2防汛物资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管理防汛物资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时保障防汛物资在防洪抢险中能及时足额地调运到抢险地点,充分满足抗洪抢险的需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要储备有充分的防汛物资。在传统的防汛物资管理模式下,各地区按照《防汛物资储备定额》储备防汛物资,在险情较大、形势特别严峻的情况下,不一定能满足抗洪抢险的需要,甚至有的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经费的限制防汛物资并没有储备到位,这给抗洪抢险物资保障工作带来一定的风险。防汛物资实行供应链管理后,核心单位与供应商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防汛物资采购转化为订单式采购;防汛物资的调运、采供、库存信息在供应链各节点单位之间实时共享,实现同步化运作。这均为防汛物资储备管理由防储中心自有仓储库存管理转向为防储中心和供应商建立联合库存管理提供了现实条件。在防储中心和供应商建立防汛物资联合库存后,核心单位与供应商对调运、采购、各自储备库存的信息实时共享,对各自库存变动相互响应,在一定程度内共享库存。(1)库存风险问题。核心单位在紧急情况下可以直接发出订单调用供应商的库存,降低了难以预测的防汛物资需求变化带来的储备库存不足的风险。(2)库存成本问题。由于与供应商建立了联合库存,甚至由实力雄厚的供应商直接储备,核心单位防汛物资自行储备量可适当减少,降低了防汛物资库存成本(仓储、人力、设备、办公等)和资金占用,节约了财政资金。(3)库存报废问题。由于与供应商建立了联合库存,核心单位自行储备的防汛物资在报废期之前,可与供应商的库存进行调换,由供应商将快到期报废的物资转销于其他市场使用或进行回厂更新改造,这样就大大减少了防汛物资到期报废损失。供应商对调运和采购信息实施响应,提前做好生产补充供应的准备工作(原材料采购、生产计划、资金筹备等),加快了汛期和汛后防汛物资补充储备的进程。2.4.3防汛物资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防汛物资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时保障防汛物资在防洪抢险中能及时足额地调运到抢险地点,充分满足抗洪抢险的需要。为实现这个目标,还要确保将防汛物资快速及时运送到抗洪抢险使用地点,即对防汛物资调运要做到实时快速响应。同时,在防汛物资的库存补充中,也涉及防汛物资从供应商(制造商)到储备仓库的物流成本问题。在传统的防汛物资管理模式下,负责物资调运的部门人员编制少,装卸运输力量薄弱,在防汛物资调运紧急快速响应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和不足。同时,由于供应商(生产商)与储备仓库距离远近不同,物流成本也不同,补充库存时距离较远会增加供应商(生产商)的成本。防汛物资实行供应链管理后,核心单位与供应商、物流运输商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防汛物资的调运、采供、库存信息在供应链各节点单位之间实时共享,实现同步化运作,这为防汛物资物流管理由各自为政的传统物流管理方式转为核心单位协调下的供应链一体化物流管理方式和战略渠道设计提供了现实条件,具体运作实施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物流运作模式的选择。由于物流运输对核心单位在险情发生时根据抗洪抢险需要将防汛物资快速及时运送到抗洪抢险使用地点十分重要和关键,而核心单位一般处理物流的力量较为薄弱等原因,核心单位应在供应链各节点单位(运输商或具有强大物流处理能力的生产供应商)间寻找物流战略合作伙伴组建物流联盟,在防汛物资采购和调运的物流设施、运输能力、装卸能力和专业管理技能上进行整体功能集成和规划。(2)实施一体化物流管理策略。根据目前核心单位和防汛物资管理的特点、目标及要求,供应链各节点单位实施垂直一体化物流战略,即在核心单位的协调下,将防汛物资生产商、供应商、核心单位、运输商和最终使用者的装卸、运输优势和需求都进行有效集成,一体化同步运作,实现对防汛物资调运的快速响应。(3)战略渠道的优化设计。为了使防汛物资供应链物流系统合理化,还可以通过网络分析,优化确定供应链节点的供应商(生产商)、运输商、储备中心仓库、使用地点的位置和数量,布局要科学合理,运输距离尽量短,以保证合理的运输和库存成本,进一步强化对防汛物资调运的快速响应能力。

3结语

在供应链物流模式运作实施作用下,降低了供应链物流总成本。由于装卸、运输优势能力和需求都有效集成,产生装卸、运输优势资源集成效益和需求规模效益,再加上战略渠道的优化设计,供应商供应防汛物资的运输成本和核心单位调运防汛物资到抢险地点的运输成本都会降低。物资调运快速响应,保障及时,提高服务水平。由于核心单位在供应链中建立了物流战略联盟对物流进行系统化运作,调运、物流需求等信息在各节点单位之间实时共享,各节点单位对防汛物资调运同步快速响应,装卸、运输优势能力和资源也有效集成一体化协同运作,大大提高了抗洪抢险物资调运的响应能力,达到快速调运,保障及时,服务满意。

参考文献:

[1]刘铁钢.第三方物流应顺应供应链的发展[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

[2]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参考用书编委会.高级经济实务(工商管理)[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20.

仓储优化设计范文篇10

【关键词】物联网;信息化;网络营销;电子商务

一、引言

网络营销中的电子商务,顾名思义就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应有电子网络的平台与渠道进行交易,这与传统的面对面的实体交易在方式上具有很大的不同,同时在方便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方面的积极作用也非常明显。这一新型的交易方式,通过网络平台将交易双方甚至是多方(生产产商、销售商、消费者等)通过信息技术联系起来,实现信息电子化,具体而言其包括资金流、商品流、物流等几个方面。而物流是将商品的买卖双方进行直接交流的媒介。其直接体现着商品交易的质量与服务的水平,即使再好的商品,如果在物流这一环节出现差错,比如说物品损坏、丢失或者因时间过长导致物品变质等等问题,都会对物品的交易产生直接的不利的后果。可想而知,物流这一环节的重要性,而在网络营销中电子商务过程中,将整个物流进行信息化管理,使得物流的各个环节都能够追根溯源,让顾客放心,让销售者满意。

二、基于物联网信息化的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物流

物联网是将物品与物品进行联系的互联网,其基本应用GPS定位系统、扫描系统、红外线感应系统、FEID(射频识别)等系统将整个物流信息进行管理与控制。物联网信息化的发展对于网络营销中的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时电子商务的发展又推动着信息化的发展。(一)仓储智能化。网络营销中电子商商务发展过程中,仓储是极为重要的一环。而物联网信息化的急速发展对于仓储智能化是及其有力的。在整个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仓储技术较为复杂因为其具体的物品种类不一形态各异,整个作业流程也相对复杂,组合、分拣、流动、储存等各个环节都有,而想要对这些环节都能够有一个既简单明了的了解同时又能够及时的更新信息的状态,物流网信息化就能够达到仓储智能化这一要求,让每个环节都得到应有的管理与控制。(二)配送智能化。从以往相关的实践中分析,网络营销电子商务客户服务部接受到到的投诉最为频繁的就是商品配送环节,例如商品物流信息无法显示、配送实践拖延、送错地址、配送人员联系不上等等问题。这些问题不容小觑,如果长此以往,这个物流公司以及网络营销电子商务都会受到毁灭性打击,因此需要引起重视并不断寻求解决的方法。而配送智能化就能够有效的解决上述的问题,其将整个商品信息在配送环节都通过物流信息化的形式显示出来,让客户和销售方、物流配送方都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具体问物品的配送情况,进而使得物品及时快速的送到客户手中,让他们愉快的完成购物,一旦对商品存有疑问或者商品质量有问题等等问题出现,也能够第一时间的与商家取得联系,让买卖双方都满意。这才能够使得物流营销电子商务实现可持续发展。(三)监控智能化。网络营销基本上就是买卖双方在互联网平台上,完成商品的交易,这是一个虚拟的平台,消费者或者说其他客户不能够都商品的质量进行实体上的感知,这也是直接影响网络营销电子商务发展的核心因素。而在物联网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可以将具体物品的生产环节直接嵌入到电子商务中来,客户在购物之初仅仅需要根据卖家提供的产品生产的SPC标签,就能够直接对商品进行了解,再决定是否购买该产品,这就能够使得生产、销售、流通的一体化管理与控制。

三、物联网信息化背景下对网络营销中电子商务物流的影响评价

(一)物流决策高度智能化。在电子商务物流发展过程中,物联网技术得到了应有的发展。并且将电子商务物流的决策逐步向高度智能化方向发展。尤其是那些在电子商务物流方面技术服务等方面都较为先进的企业,他们在充分实现物流供应智能化的基础上,对整个电子商务物流的服务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与管理。并通过物流信息化实现物流决策的智能化。同时,在整个物流规范运行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物流运送的效率。例如许多企业在对物流运送成本进行量化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电子商务物流需求,制定出更多的策略,比如在仓储、分拣等运送环节、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同时不断尝试新的理念,将商品进行物流标签的标识,多方面满足各个环节各个人群的需求,进而使得服务更加的人性化以及智能化。(二)物流管理的高度可视化。在物联网信息化大背景下,网络营销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全球定位系统(GPS)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将配送的商品以及配送商品的车辆、仓库等等基本的物流信息进行实时的定位并实现有效的定位。,进而实现对商品的整个物流状态进行实时的监控与管理,让商品是销售者、购买者以及商品的运送方都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商品的最新物流状态。这主要是因为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的基本属性所决定的,其依据的是物联网这一虚拟的平台进行交易,每个商品从最初的交易到最终配送到客户的手中,短则几十公里长则几千甚至上万公里的路程,这个过程中,物流的信息状态是随时有可能发生巨大的变化的,而基于物联网信息化这一巨大技术支撑下,对于实时物流状态变换的商品,将其运输、仓储、分拣、配送等物流信息的整个过程都能够通过物流管理的高度可视化予以实现,将实时更新的信息及时的反馈到物流指挥中心,并由这一中心将物流信息反馈给客户以及其他想要了解到物流信息的人群。这也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相关的问题,并及时对症下药,使得与该商品有关的利益体都能够满意。(三)物流组织的高度自动化。在物联网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的各个利益相关者都能够实现信息的共享与交流。比如说物流企业通过引入物联网全球定位系统(GPS)、射频识别系统(FRID)等技术,进而使得物流信息配送中心的物流组织自动化建设。这对于充分了解到整个商品物流作业的程序是非常重要的。例如,通过射频识别系统(FRID)技术(原理详见下图),当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的经销商接受到客户的订单信息以后,将此商品信息告知给生产的产商,由其负责产品具体的生产,而当具体的产商将商品生产完毕以后,且在进入到具体的运输之前,将射频识别系统(FRID)芯片一一插入到即将运输的产品中去;最后在进行具体的运输与配送工作,这就能够真正实现物流运输配送的高度自动化,并即将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所需要运输与配送的商品就像有自己方向的鸽子“自动”运输到客户的手中,客户也无需担心其具体所购买的产品会长时间不知道信息,同时还能够预测到具体配送到手中的时间,只需安安心心在家中等待即可。而运输配送的企业也是受益匪浅,其在射频识别系统(FRID)技术的应有之下,能够对其所配送的商品的物理信息进行全面的掌握,并进行精确的定位,进而实现整个物流供应链的有机配合,即使哪个运输环节出现了差错也能够第一时间联系上具体的负责人,进而使得所遇到的物流问题得以最快的解决。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网络营销电子商务模式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提供连带极大的发展空间。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对于电子商务朝着更加专业化、可视化、组织化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电子商务的发展壮大也为物联网技术的具体有效应用提供了极大的平台。

参考文献:

[1]陈朝相.“互联网+”对服装企业空间组织的影响[D].广州大学,2017.

[2]刘爽.大辛寨村“互联网+特色农产品”个性化定制营销模式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7.